宪法测试题宪法专题考试答案

2024-05-25

宪法测试题宪法专题考试答案(通用4篇)

宪法测试题宪法专题考试答案 篇1

一、单项选择题

1.2018年3月11日,我国通过了第(C)次宪法修正案。

A.第三次

B.第四次

C.第五次

D.第六次

2.2014年11月1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了关于设立国家宪法日的决定,该决定将国家宪法日确定为(C)。

A.10月4日

B.10月10日

C.12月4日

D.12月10日 3.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写入宪法的是(D)。A.1993年宪法修正案

B.1999年宪法修正案

C.2004年宪法修正案

D.2018年宪法修正案

4.我国宪法的修改,由全国人大常委会或者1/5以上的全国人大代表提议,并由全国人大(D)。A.以到会代表1/2以上的多数通过

B.以到会代表的2/3以上的多数通过 C.以全体代表的1/2以上的多数通过

D.以全体代表的2/3以上的多数通过

5.迄今为止,现行宪法计有(D)条修正案条文。

A.21

B.31

C.37

D.52 6.我国现行宪法明文规定,我国宗教团体和宗教事务不受(C)。

A.党政机关的支配

B.社会团体的支配

C.外国势力的支配

D.任何人的支配

7.根据我国宪法规定,既是我国公民基本权利,同时也是公民基本义务的是(A)。

A.劳动权

B.休息权

C.选举权

D.监督权 8.在我国,公民一词的含义是指(B)。

A.出生在我国的人

B.具有我国国籍的人

C.享有政治权利的人

D.年满18周岁具有我国国籍的人 9.将“生态文明”写入我国宪法的是(D)。A.1993年宪法修正案

B.1999年宪法修正案

C.2004年宪法修正案

D.2018年宪法修正案 10.关于现行宪法结构的表述正确的是(C)。

A.序言;国家机构;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旗、国歌、国徽、首都; B.序言;总纲;国家机构;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旗、国歌、国徽、首都;

C.序言;总纲;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国旗、国歌、国徽、首都;

D.序言;总纲;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国旗、国歌、国徽、首都;附录;

11.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B)”。A.工人阶级

B.人民

C.全体公民

D.执政党

12.一般认为,我国宪法对人身自由实行特别法律保护,任何公民,非经()批准或者决定,或者()决定并由()执行,不受逮捕。(B)

A.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

B.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公安机关

C.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

D.人民法院,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

13.除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外,年满(A)的中国公民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A.18周岁

B.16周岁,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

C.20周岁 D.22周岁

14.我国宪法规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有广泛代表性的(D)。A.国家机关 B.一般社会团体 C.党派联盟 D.统一战线组织

15.现行宪法规定,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是我国公民的(C)。A.权利和义务 B.神圣职责 C.光荣义务 D.神圣权利

16.监察机关办理职务违法和职务犯罪案件,应当下列哪些部门互相配合,互相制约。(D)A.审判机关 B.检察机关 C.执法部门 D.以上全是

17.我国宪法规定,全国人大常委会的组成人员中,应当有适当名额的代表是(B)。A.民主党派代表 B.少数民族代表 C.妇女代表 D.华侨代表

18.现行宪法规定,国务院总理人选的提名权属于(C)。A.全国人大主席团 B.全国人大常委会 C.国家主席

D.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

19.根据我国宪法,下列关于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的表述,正确的是(A)。

A.中央军事委员会实行主席负责制 B.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由全国人大决定产生 C.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连续任职不得超过两届

D.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对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负责并报告工作 20.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以(A)为根本的活动准则。A.宪法和法律 B.党章 C.章程 D.法规

21.我国宪法的解释权属于(C)。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国务院 C.全国人大常委会

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法律委员会 22.人民检察院是国家的(B)。A、监察机关

B、法律监督机关 C.法律检察机关

D、纪律检察机关

2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家坚持(D)的分配制度。A、按劳分配

B、按劳分配与按需分配相结合 C、按需分配

D、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24.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由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和(选出的代表组成。

A、军队

B、少数民族地区

A)

C、各社会团体

D、各行业协会

25.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核心内容和实质是(A)。A、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B、工人阶级领导 C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D、少数服从多数

26.宪法规定:“父母有抚养教育未成年子女的义务,(D)。” A、子女有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 B、成年子女有赡养扶助年老父母的义务 C、子女有赡养扶助丧失劳动能力的父母的义务 D、成年子女有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 27.依法治国应当与(C)相结合。

A、依宪治国 B、依法行政 C、以德治国 D、以法治权

28.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实行(A)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

A、家庭承包经营 B、个人承包经营 C、分田到户 D、个体经营 29.国务院实行(C)负责制。

A、国务院全体会议

B、国务院常务会议 C、总理

D、集体负责制

30.宪法规定,我国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人是(D)。A、全体公民

B、全体人民

C、18周岁以上的公民

D、18周岁以上有政治权利的公民 31.宪法最核心的价值在于(D)。A.规定国家机构的组织和职权 B.使民主制度法律化 C.使民主制度法律化 D.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

32.把宪法分为社会主义宪法和资本主义宪法是科学的,因为它(B)。A.揭示了宪法的内容 B.揭示了宪法的本质属性 C.揭示了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 D.总结了宪法形式上的特点

33.关于我国宪法的修改,下列哪一说法是错误的?(C)。A.《宪法》没有专章规定修改程序

B.《宪法》规定的修宪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立法法》规定,宪法修正案由国家主席令公布 D.《全国人大议事规则》规定,宪法修改以投票方式表决

34.关于宪法在立法中的作用,下列哪一说法是不正确的?(C)。A.宪法确立了法律体系的基本目标 B.宪法确立了立法的统一基础

C.宪法规定了完善的立法体制与具体规划 D.宪法规定了解决法律体系内部冲突的基本机制 35.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A)。

A.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B.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C.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D.实现“二个一百年”奋斗目标

二、判断题

1.宪法规定,全国人大和全国人大常委会有监督宪法实施的权力。(√)

2.受教育权既是公民的权利,也是公民的义务。(√)3.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各种会议上的发言和表决,不受法律追究。(√)

4.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设区的市、自治州的人民政府,可以根据法律、行政法规和本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地方性法规,制定规章。(√)

5.居民委员会主任是由政府指派的。(×)

6.监察委员会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监察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干涉。(√)

7.设区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和它们的常委会,在不同宪法、法行政法规和本省、自治区的地方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制定地方性法规,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批准后试行。(×)8.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每届任期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每届任期相同。(√)

9.国家工作人员就职时可以公开进行宪法宣誓。(×)10.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组成人员也可以担任国家行政机关、监察机关、审判机关和检查机关的职务。(×)11.国家和社会帮助安排盲、聋、哑和其他有残疾的公民的劳动、生活和教育。(√)

12.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族民族团结的义务。(√)

13.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土地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

14.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进行科学研究、文学艺术创造和其他文化活动的自由。(√)

15.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16.我国的民族自治地方是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和民族乡。(×)

17.居民委会和村民委员会是我国的基层政权组织。(×)18.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是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的人民代表大会、人民政府、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

19.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国务院各部位实行首长负责制(×)20.矿藏、水流、草原、滩涂以及自留山、自留地、宅基地可以属于集体所有。(×)

21.全面依法治国是党治国理政的基本方略,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依托。(√)

22.宪法规定了一个国家最根本的问题,因此要经常修改以适应社会发展。(×)

23.宪法为国家立法提供统一的规范引导和价值基础。(√)24.宪法是每个公民享有权利、履行义务的根本保证。(√)25.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是可以提出宪法修改有效议案的主体。(√)

宪法测试题宪法专题考试答案 篇2

1.根据《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当前的指导思想包括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B、国家仅需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C、应当致力于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D、爱国统一战线仅包括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

2.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A、新时期 B、新阶段 C、新征程 D、新时代

3.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A、人民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中国共产党 D、中央人民政府

7.根据我国宪法规定,乡、民族乡、镇的人民代表大会每届任期几年?()A、3年 B、4年 C、5年 D、6年

14.宪法规定,我国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人是()。A、我国公民 B、全体人民

C、18周岁以上的公民

D、年满18周岁未被依法剥夺政治权利的公民

6.2018年3月11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A、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B、社会主义制度 C、生产资料公有制 D、实现共同富裕

2.根据我国宪法规定,下列关于私有财产权的表述哪一项是不正确的?()A、公民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B、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和继承权 C、任何人不得剥夺公民的私有财产

D、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公民的私有财产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

20.()是中国的“宪法日”。之所以确定这一天为“宪法日”,是因为中国现行的宪法,在1982年12月4日正式实施。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所以将宪法实施日定为“宪法日”,意义十分重大。A、12月1日 B、12月2日 C、12月3日 D、12月4日

7.根据我国宪法规定,下列选项中哪一种情况不是公民获得物质帮助权的条件?()A、年迈时

B、遭受重大疾病时 C、遭受自然灾害时 D、丧失劳动能力时

9.根据宪法规定,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城市的土地属于国家所有,农村和城市郊区的土地,除有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以外,属于集体所有

B、宅基地、自留地、自留山属于集体所有

C、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对土地实行征收或征用 D、土地的所有权可以依照法律的规定转让

17.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机构实行什么原则。()A、单一制 B、议行合一 C、民主集中制 D、三权分立

18.我国现行宪法是()年颁布实施的。A、1949 B、1954 C、1978 D、1982

13.五年来,我们统筹推进“()”总体布局、协调推进“()”战略布局,“十二五”规划胜利完成,“十三五”规划顺利实施,党和国家事业全面开创新局面。A、五位一体 四个全面 B、四位一体 五个全面 C、五个全面 四位一体 D、四个全面 五位一体 4.根据我国宪法和法律,下列选项哪一个是正确的?()

A、县级以上各级人大选举本级人民法院院长,须报上级人民法院院长提请该级人大常委会批准

B、县级以上各级人大罢免本级人民检察院检察长,须报上级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提请该级人大常委会准

C、县级以上各级人大罢免本级人民政府行政首长,须报上级人民政府行政首长提请该级人大常委会批准

D、县级以上各级人大选举本级人民政府行政首长,须报上级党委批准

15.2018年3月11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指出要把我国建设成为()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A、富强民主文明 B、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C、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

D、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强大

9.全国人大常委会是全国人大的常设机关,根据宪法规定,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多项职权,但下列哪一职权不由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A、解释宪法,监督宪法的实施 B、批准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建置 C、废除同外国缔结的条约和重要协定

D、审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以及国家预算部分调整方案

17.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宪法规定的公民的基本权利?()A、环境权 B、平等权 C、出版自由 D、受教育权

18.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为中华民族()。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A、谋幸福,谋未来 B、谋生活,谋复兴 C、谋幸福,谋复兴 D、谋生活,谋未来

16.坚持党对法治的领导是我国()确定的一项基本原则。A、民法 B、行政法 C、宪法 D、监督法 20.十九大的主题是:不忘初心,(),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A、继续前进 B、牢记使命 C、方得始终 D、砥砺前行

6.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以良法促进发展、保障善治。A、文明立法 B、依法立法 C、群众立法 D、公正立法

4.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是()。A、社会主义制度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人民民主专政 D、公有制

10.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全面落实司法责任制,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中感受到公平正义。A、刑事案件 B、民事案件 C、司法案件 D、行政案件

2.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坚持()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依法治国和依规治党有机统一,深化司法体制改革,提高全民族法治素养和道德素质 A、依法治理 B、依法治国 C、依法行政 D、依法执政

8.任何一个政党,其执政的合法性归根结底取决于()。A、是否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拥护 B、是否得到法律的确认 C、是否经由全民票决

D、是否在议会中获得多数议席

15.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是()。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国家主席 C、全国人大常委会 D、国务院

18.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领导全国武装力量。关于中央军事委员会,下列哪一表述是错误的?()A、实行主席负责制

B、每届任期与全国人大相同 C、对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负责 D、副主席由全国人大选举产生

17.2018年3月11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指出要把我国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为()。A、平等、团结

B、平等、团结、互助

C、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D、平等、团结、互助、和谐、友爱

14.根据我国现行宪法规定,担任下列哪一职务的人员,应由国家主席根据全国人大和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决定予以任免?()A、国家副主席

B、国家军事委员会副主席 C、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 D、国务院副总理

20.加大(),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树立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理念。A、执法力度 B、全民普法力度 C、司法力度 D、立法进度

14.最高人民法院()地方各级人民法院的审判工作,最高人民检察院()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的工作。A、监督,领导 B、领导,领导 C、领导,监督 D、监督,监督

6.我国宪法规定,宪法的修改,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者()以上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提议,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以上多数通过。()A、四分之一,三分之二 B、三分之一,三分之二 C、五分之一,三分之二 D、四分之一,二分之一 12.加大全民普法力度,建设(),树立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理念。A、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B、社会主义法治文化 C、社会主义法治社会 D、社会主义法治政府

8.我国宪法规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A、资本主义制度 B、社会主义制度 C、自由主义制度 D、封建主义制度

2.我国宪法规定,国家在必要时得设立特别行政区。在特别行政区内实行的制度按照具体情况由下列哪个机关以法律规定。()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中央人民政府 C、全国人大常委会 D、国务院

多选题:

21.提高就业质量和人民收入水平,鼓励勤劳守法致富,就要()。A、扩大中等收入群体 B、增加低收入者收入 C、调节过高收入 D、取缔非法收入

29.我国《宪法》第二条明确规定:“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关于全国人大和地方各级人大,下列选项正确的是:()。A、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人民统一行使国家权力

B、全国人大和地方各级人大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

C、全国人大在国家机构体系中居于最高地位,不受任何其他国家机关的监督 D、地方各级人大设立常务委员会,由主任、副主任若干人和委员若干人组成 29.根据我国《宪法》规定,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行使下列哪些职权?()

A、讨论、决定本行政区域内各方面工作的重大事项;监督本级人民政府、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的工作

B、撤销本级人民政府的不适当的决定和命令;撤销下一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不适当的决议 C、依照法律规定的权限决定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任免

D、在本级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罢免和补选上一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个别代表

24.2018年3月11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指出发展同各国的外交关系和经济、文化交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要做到()。

A、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B、坚持和平发展道路 C、坚持互利互赢开放扎略

D、坚持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的五项原则

29.根据《宪法》和法律规定,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A、中华人民共国主席对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负责

B、国务院对全国人大负责并报告工作,在全国人大闭会期间对全国人大常委会负责并报告工作

C、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对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负责

D、中央军事委员会对全国人大负责并报告工作,在全国人大闭会期间对全国人大常委会负责并报告工作

26.2018年3月11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指出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讨论、决定本行政区域内各方面工作的重大事项;监督本级()的工作; A、人民政府 B、监察委员会 C、人民法院 D、人民检察院

29.根据我国《宪法》规定,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B、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

C、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必须予以追究。

D、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28.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必须增强(),自觉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A、政治意识 B、大局意识 C、核心意识 D、看齐意识

29.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必须全面准确贯彻()的方针。A、“一国两制” B、“港人治港” C、“澳人治澳” D、高度自治

30.2018年3月11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下列选项中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的是()。A、国家行政机关 B、国家权力机关 C、监察机关 D、司法机关

22.中国将高举()的旗帜,恪守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政策宗旨。A、和平B、发展 C、合作 D、共赢

22.下列有关我国公民权利的表述哪些符合《宪法》的规定?()A、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

B、公民对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提出申诉、控告或者检举的权利

C、对于公民的申诉、控告或者检举,有关国家机关必须查清事实,负责处理。任何人不得压制和打击报复

D、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侵犯公民权利造成损失的,受害人有依法请求赔偿的权利

25.根据我国《宪法》的规定,关于动员和紧急状态的决定权,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有权决定全国总动员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有权决定全国进入紧急状态 C、国务院有权决定个别省、自治区、直辖市进入紧急状态 D、国务院有权决定局部动员

30.根据《宪法》和法律,下列哪些表述是不正确的?()A、被剥夺政治权利的公民不再享有科学研究的自由 B、被剥夺政治权利的公民不再享有艺术创作的自由 C、被剥夺政治权利的公民不再享有出版著作的自由 D、被剥夺政治权利的公民不再享有宗教信仰的自由

30.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要紧密团结在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锐意进取,埋头苦干,为实现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三大历史任务,为()继续奋斗!A、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B、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 C、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D、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6.某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准备在一次会议中审议以下事项,根据《宪法》的规定,下列哪些事项符合该委员会的权限范围?()A、撤销本市人民政府的一项不适当的决议

B、撤销本市某区人民代表大会的一项不适当的决议

C、责成本市人民法院重新审理一起有重大社会影响的刑事案件 D、罢免犯受贿罪的陈某的省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资格

22.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坚持(),支持民主党派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要求更好履行职能。A、长期共存 B、互相监督 C、肝胆相照 D、荣辱与共

28.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A、有品德 B、有理想 C、有本领 D、有担当

29.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深入推进()建设相互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日益完善,全社会法治观念明显增强。A、法治生活 B、法治国家 C、法治政府 D、法治社会

24.根据《宪法》规定,下列既是公民权力同时也是公民义务的是:()。A、劳动权 B、受教育权 C、监督权

D、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29.根据《宪法》的规定,下列哪些权利属于公民的政治自由?()A、言论自由 B、出版自由

C、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D、宗教信仰自由

25.加强社会治理制度建设,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提高社会治理()水平。A、社会化 B、法治化 C、智能化 D、专业化

22.根据我国《宪法》规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行使下列哪些职权()。A、在本行政区域内,保证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的遵守和执行

B、依照法律规定的权限,通过和发布决议,审查和决定地方的经济建设、文化建设和公共事业建设的计划 C、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审查和批准本行政区域内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预算以及它们的执行情况的报告

D、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有权改变或者撤销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不适当的决定

26.2018年3月11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指出监察机关办理职务违法和职务犯罪案件,应当与()互相配合,互相制约。A、审判机关 B、检察机关 C、执法部门 D、国有企业

28.2018年3月11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指出我国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包括()。A、社会主义劳动者

B、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C、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 D、致力于中户民族伟大复兴的爱国者

21.2018年3月11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指出监察委员会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监察权,不受()的干涉。A、行政机关 B、社会团体 C、个人 D、领导

23.2018年3月11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指出中国()的成就是同世界人民的支持分不开的。中国的前途是同世界的前途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A、革命 B、建设 C、改革 D、开放

25.2018年3月11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将()作为指导思想写入宪法。A、科学发展观 B、“三个代表”

C、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D、邓小平理论

22.根据我国《宪法》规定,下列说法正确的有()。A、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B、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和继承权

C、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公民的私有财产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

D、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对公民的私有财产实行无偿征收或征用

判断题:

31.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监察委员会是国家的监察机关。正确

35.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是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正确

33.监察委员会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监察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正确

36.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错误

31.宪法的修改,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者五分之一以上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提议,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数通过。()正确

40.受教育权既是公民的权利也是公民的义务。()正确

37.监察委员会主任每届任期同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每届任期相同。正确

39.由于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侵犯公民权利而受到损失的人,无权依照法律规定取得赔偿。()错误

40.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占、买卖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土地。土地的使用权可以依照法律的规定转让。()正确

40.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正确

31.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现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正确

31.中央和地方的国家机构职权的划分,遵循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地方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原则。()正确

37.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正确

34.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组成人员可以担任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的职务。()错误

40.设区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和它们的常务委员会,在不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和本省、自治区的地方性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制定地方性法规,报本省、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后施行。正确

32.国家工作人员就职时应当依照法律规定公开进行宪法宣誓。正确

33.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必须坚定不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正确 36.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a市拟将所管辖的b县变为市辖区。根据宪法规定,该项改变由国务院批准。()正确

35.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是国家的审判机关。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检察院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正确

35.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组成人员也可以担任国家行政机关、监察机关、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的职务。错误

37.省、直辖市、设区的市、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区的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由下一级的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乡、民族乡、镇的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由选民直接选举。()错误

39.2018年3月11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将健全社会主义法制改为健全社会主义法治。正确

34.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正确

宪法测试题宪法专题考试答案 篇3

人民主权原则人民主权(popu]arsovcrcignty)是指国家或政府的最高权力来源于和最终属于人民,即国家或政府的最高权力的“民有”,并且这种来源是政府或国家权力的合法化依据或前提。产生:人民主权原则是近代以来全球范围内民主化浪潮及其所建立的现代民主制度的理论基石,它已为一切民主或自诩为民主的国家所认同,但是,由于人民主权原则的思想发展极为复杂,各国对其基本内涵理解不一,故而相应的制度表现形式也相差甚远。人民主权原则即便在其支持者那里也并不具有完全一致的内涵,而是存在著作为“抽象原则”的人民主权原则和作为“具体原则”的人民主权原则的思想分野。对原则采取的不同的理论取向自然是特定历史“情境”下的必然,但是,进入“革命后社会”的国家却有必要对以往非常态下的制度选择重新加以思考。

意义:社会主义国家的宪法实际上也采用人民主权原则,坚持“人民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公开的声明自己的阶级立场,鲜明地解释“人民”这一概念的政治内容,明确地规定全体人民享有当家作主管理国家事物地各项民主权利。国家还通过完善各种法律制度来保障宪法和法律的实施,使全体人民的各项民主权利都得以充分实现。所有这些,都反映了社会主义制度下人民主权原则的充实内容。

什么是基本人权原则?对世界各国宪法有何影响?

人权是公民作为一个人的权利,表现为内心和身体的无限的扩张权。基本人权原则在宪法中的体现,是从1791年法国宪法开始的。该宪法以1789年法国《人权与公民权宣言》作为序言。1793年法国宪法采用同样的方式,但对人权宣言做了重大补充。从此,绝大多数国家宪法都确认了基本人权原则。

基本人权原则在各国宪法中是以不同形式体现出来的:第一种是法国式,即以人权宣言为序言,同时又规定一定数量的公民基本权利。第二种是在宪法序言中确认基本人权原则,然后在公民基本权利与义务中具体规定人权的范围与内容。第三种是在宪法中专门列出一章或一节来确认基本人权原则,也有的以基本原则为章名、节名来确认人权。

鉴于人权与历史传统、经济文化有直接关系,因此,在不同国家和各国不同历史时期,宪法对人权范围的确认是不一样的。一般讲,在18—19世纪时期,西方各国宪法对人权的确认大都限于生命权、自由权、平等权和财产权。“一战”至“二战”期间,多数宪法倾向对财产权、人身权、言论自由、宗教自由等个人人权的确认。“二战”后,情况大有变化,政治、文化方面的人权,社会保障方面的人权,都先后在各国宪法中得以体现。社会主义国家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宪法对集体人权给予了重视,并突出了生存权和发展权。因此,对人权问题的评价必须从各国实际情况出发,任何一部宪法对人权内容的确认都是以该国的经济、文化条件和历史传统为依据的。

基本人权的实质,是要求将人权作为宪法的重要内容,要求人权是国家活动的出发点之一,要求宪法不仅规定人权的内容,而且规定保障人权的措施。因此,我们认为违反人权的宪法或者说不保障人权的宪法就不是宪法。宪法应该是人权的宣言书,同时也是人权的保障书。基本人权原则与人民主权原则是一致的,相互依存的。在坚持人民主权的同时,尊重和保障人权,这就是宪法原则的本意。

西方国家在宪法上绝大多数都确认了基本人权原则,但是他们在实施这一原则时具有极大的虚伪性与欺骗性。资产阶级的人权实质是资产阶级的特权,是资本家的特权,他们宪法所规定的基本人权原则不可能在实际中实现。在人权与主权的关系上,我国的态度是鲜明的:国家主权是人权的基础,人权的国际保护必须服从国家主权原则,因为人权从本质上来讲是一国主权范围的事,属于国内法特别是宪法管辖的范围。

什么是分权原则?对世界各国宪法和宪政有何影响? 为什么依法治国的首要标准是依宪治国?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我们党的治国方略。实行依法治国,最根本的就是依照宪法治国。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在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处于核心的地位。一切法律都是依据宪法制定的,宪法是一切法律的母法。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维护法制的权威,首先是维护宪法的权威。宪法序言明

确规定:“全国各族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并且负有维护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的职责。”因此,依法治国,首先必须严格遵守和执行宪法,树立和维护宪法的权威,保证宪法的贯彻实施,做到依宪治国。

宪法把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以国家根本法的形式肯定下来。“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即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是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宪法以根本法的形式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作了完整的规定。树立和维护宪法的权威,坚持依宪法国,就要坚定不移地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一百年不动摇。我们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发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保证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不断取得新的胜利。宪法确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宪法关于国体、政体、国家机构的一系列规定,都是为了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坚持依宪治国,就是要坚持宪法确立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根据宪法的规定,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各级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其负责,受其监督。要保证人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

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各国家机构严格依照宪法的规定行使职权,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

宪法对公民的政治权利、人身权利、经济社会文化权利等基本权利和自由作了全面的规定,是人权的保障书。坚持依宪治国,就要切实保障公民的各项基本权利和自由,坚决制止和纠正侵犯公民权利的行为。

坚持依宪治国,必须切实保障宪法的实施。宪法明确规定,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宪法的实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在本行政区域内保证宪法的遵守和执行。任何组织或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必须予以追究。要切实把宪法的各项规定落到实处,以宪法为根本活动准则,坚决维护宪法的权威,这是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保证。中国制宪和行宪的经验教训是什么?

鸦片战争之后,开眼看世界的人们通过西学的研习,认识到了西方的先进政体,有了国会、宪法的概念。在一片鼓噪声中,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宪法性文件——《钦定宪法大纲》诞生了。不过,《钦定宪法大纲》及之后《十九信条》的出现让人们对晚清政府失望透顶,反倒成了加速其灭亡的催化剂。

中华民国时期,有一部宪法文件不得不提,就是真正具备了现代宪法精神和内容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它是民国时期最科学、最先进的宪法,同时也是最倒霉的宪法。自诞生之日起,它便成了各政治集团激烈交锋的主战场,被用来掩盖各种政治野心和闹剧。其后,在这部宪法基础上制定的《天坛宪法草案》(1913)、《中华民国约法》(1914)、《中华民国宪法》(1923)种种,已然相去甚远,貌合神离,初创之宪政精神,全不知何处。直至蒋介石将自己删改的“宪法”草案提交立法院、民社党、青年党和“社会贤达”审议后,《中华民国宪法》(1947)颁布。在此之前,九部宪法已匆匆流过。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的颁布是中国法制史上的标志事件。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由一个真正代表广大人民意志和利益的政治团体领导、并由一批真正民选出来的议会代

表投票表决通过的宪法。1954年宪法不仅是中国社会主义立宪的开端,而且以其具有的充分的人民意志性向世界表明了新中国对宪法和民主的理解,具有深远的意义。

1975年宪法诞生于“文革”后期,反映出人们对宪法和宪政理解的重大误区。1978年宪法一定程度上摆脱了前一部宪法的错误思想,开始把重点放在“把中国建设成为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的伟大的社会主义强国”上,但仍然肯定了“文革”的成果和“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

1982年宪法继承了1954年宪法的精神,规定了我国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确定了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的基本方针。经过对1982年宪法的几次修改,随着“依法治国”、“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等条文入宪,我国宪法的精神内涵更加丰富,体例更为科学,宪法作为公民合法权益的根本保障法的特征愈发突出。

中国制宪进程中存在的问题,总体来讲是不顺利的,曲折反复,甚至多次严重倒退,问题确实很多。

1.西学泛滥之下的思维混乱

总体上讲,早在清末立宪之前,西方世界两大法系便已成型,而两大法系内部又因不同国家和地区而气象万千。一般来看,这本应当是历史对中国立宪的特别眷顾——毕竟有那么多的选择和资源可以甄别挑选。不幸的是,两大法系几乎同时传入中国(英美法等国发起或参与分赃的鸦片战争),之后的八国联军更是组团侵华;而近代的智者们囿于学识所限,基本上是谁打我们我就学谁,这样一来,世界各地的法制蜂拥而至。于是,便出现了清末民初的制宪和立法高潮,在中国历史上创造了一大奇景。一句话,混乱的社会经济之下,催生了混乱的民族思维。2.基本理念的迷失

中国为什么立宪?军阀混战时期,恶霸们以大欺小,遵循的是强盗逻辑,谁管他宪法精神?直到蒋介石做了大头领,方才想起还需要点道义支撑,于是在1947年正式颁布了一部新《中华民国宪法》,可谓草草了事,却又摆足了姿态。宪法本就是一国法制的灵魂,立宪缺失了基本的理念,法制便没有了精气神。3.缺少强力集团的支持

这是近代以来不少运动(革命)失败的一个较为普遍的原因。反观中国立宪历程,清廷风雨飘摇之中苟延残喘,北洋军阀相互攻伐、政权更迭,大革命之后陷入内战,抗日战争不忘内战……我们经常诟病中国人的团结意识太差,形成不了合力,这或许是中国近代以来长期无法形成一个较为稳定,又有共同意志的领导集体的伦理原因吧。

4.民主形式主义与公民的国家边缘化

中国人向来重视实际,轻形式;但在立宪这件事上,却曾做足了形式主义的文章,被害人叫做“民主”。

自孔孟时代,中国便有了“民贵”的概念,只不过这个“民贵”远远不及“民主”:“民贵”是暂时的,关键要看统治者高兴不高兴;“民主”是稳定的,是作为一项制度设立的,而且有法律的保障。我之所以要讨论民贵和民主的区别,是因为新中国成立前的立宪讲的基本是“民贵”(《中华苏维埃宪法大纲》除外),而非“民主”。“政治专家”们往往才思敏捷,口才良好,更喜欢研习逻辑,搞点文字游戏。于是,一部部宪法都是一篇篇宣言,满纸贴金,却是空头支票。自古以来,中国便崇尚一套万能的政府组织。国家生活,尤其是政治生活基本由政府包办代替,民众几无“用武之地”。稍作思考,不难得出两个基本结论:一是万能政府的另一面,势必是懦弱的国民;二是万能政府自身如果出现问题,则往往无人来纠偏。所以,没有民众充分参与的宪政,既有可能流为民主形式主义,还容易导致政府集体失范引发的全社会性连锁反应。

5.政治运动的泛理想主义与政治运作的朴素英雄主义

政治运动的泛理想主义,是指在一种良性的政治理念的感召之下,通过强大的宣传机器引发的集团性甚至社会性冲动,而这种冲动往往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了现实。新中国成立初期,领导者急于在短期内实现理想目标,从而开展了一系列社会运动式的政治改革,在极短时间内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在广大农村组织了轰轰烈烈的人民公社化运动,从根本上强制改变了农村经济和农村小环境,似乎农民加入了人民公社就正式当家作了主人,社会主义民主在中国最广袤的地方就彻底实现了。在其他领域,同样大量存在着程度不同的、各式各样的理想主义成分,在发动群众共同建设国家的同时,也留下了不少后遗症。

政治运作的朴素英雄主义,是指植根于中国传统家长制之下,企图尽量凭借少数优秀人物的辛勤付出,以期在短期内达成立竿见影的实效,从而既节省成本,又树立个人威信的思想。这种思想往往出现在对问题和困难认识不足,而又急于求成的情况下,因而是简单的、非理智的、朴素的。中国自古以来有树立个人典型的偏好,从荆轲、张良,到诸葛亮、关公,林林总总,可谓英雄辈出。当前在各个系统内,也广泛存在着各类“典型”“先进”“模范”。一般来讲,当人们对某类事物接触久了,就会逐渐丧失对其兴趣,正所谓“少见”才能“多怪”。不客气地讲,当前民众对于层出不穷的“英雄”已经慢慢失去起初的感慨和震撼了。而真正的宣示和教化,往往要依靠长期的沟通和参与完成,不是几个英模人物所能达到的。

综上所述,中国立宪的曲折发展,根本原因在于社会软硬件的缺乏,如经济结构、民心民智、国家状态、政治结构等。历史规律就藏在整个事件的背后,理智的人们往往善于思考、善于发现,这将有助于他们少走弯路。

中国行宪建设的经验,虽说教训居多,经验还是有的。1.经济因素的决定作用

人们理性的生成是随着生活经验的积累而通过规律发掘实现的,最初的理性尚停留在简单形态的趋利避害,随着社会生活和社会事务的复杂化,个人的力量在社会活动中难以全面达成既定的目的,人们便逐渐具备并深化了公共意识,新层次上的理性进化为将公共利益作为间接实现个人利益的过渡。从另一个角度讲,所谓的理性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对经济利益的追逐,所以,“经济人”的概念出现了。经济人对事物具有很强的分辨意识,按照对自身的价值效用将各类对象加以甄别,继而反映出个人的好恶。这就是经济因素影响下的人性。这些人在经济活动中几乎无师自通地形成了权利意识和自由意志,具有了同国家这个昔日的“尊主”讨价还价的欲望,并且还想得到公正的对待。可以说,时至今日,宪法精神和宪政意识在人们的头脑中孵化而出了。

由此,我们的立宪,甚至于更为宏大的宪政,都必须对经济因素给予足够的重视,学会对制度进行经济分析,思考制度实现的经济条件,并设计出一套推进制度建设的经济学方法。中国的立宪之所以挫折频仍,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没有充分考虑甚至从未考虑中国当时的社会经济条件,漠视民众的内心好恶以及由此表现出来的个体意识和国家认知。正因为如此,在新中国诸多宪法修正条文中,才更加关注对私有经济、个人财产的保护。也正是因此,我们才认为,中国的宪法越来越有“模样”了。2.社会结构的突破

一直以来,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受制于城乡二元结构,以社会化大生产为主要特点的城市经济和以小生产为主要特点的农村经济并存,城乡之间的户籍壁垒,两种不同的资源配置制度,实际上造成了城乡两种社会身份。农民在国家政治生活中被选择性地淡忘,对自身的社会主体意识曾长期处于混沌状态。新时期开展的户籍制度改革和对“三农”扶持力度的加大,尤其是城市化的加速推进,让这一群体逐渐摆脱了边缘化状态。广大农民开始积极发声,大胆诉求,城乡二元结构正渐渐被打破,中国宪政具有了最为丰厚坚实的社会基础。从这一点看,系统而深刻的社会改革才是唤醒民众宪法主体意识的根本之策。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中国的社会阶层更加多元化,这也是社会分工逐步细化的结果。正是因为多元化,才模糊了各阶层之间的界限,我们已经无法清晰地观察当前社会结构的阶级构成,也很难将某个社会主体归结为某一类型。这样一来,社会的公共利益就逐渐建立在各方博弈的均势之下,而这种公共利益是一种灵活而相对稳定的存在。这一态势的形成,为宪政的广泛开展提供了一个有效的商谈平台,从而不仅在形式上,更在实质上保证了宪政的科学性、民主性。

社会结构的嬗变,也激发了政府对自身职能的反思。在经济学中,具有扁平结构的公司组织被认为是符合现代经济需要的良好模式。组织结构扁平化带来的是机构层级的削减,进而加快信息的流通,提高行动效率,减少交易成本。近年来,中国政府大力倡导转变政府职能,构建服务型政府,就是要减少政府伸向社会经济的触手。精简政府机构,统编政府部门,可视为结构扁平化的一个范例。中国宪政的实施需要政府的引导,甚至在一定时期、部分领域内,仍需保持政府的主导地位。扁平化的政府结构是有利于宪政的迅速实施、广泛开展的。3.启迪民智对宪政的间接推动

宪政实施的经济和社会考量,是直接追求宪政的边际效益最大化,而思想领域的启蒙,则是唤醒民众主体意识,继而为宪政提供实践的伟力。

回顾历史,自鸦片战争以降,中国就不乏有识之士奔走呼号、警醒世人。改良运动、戊戌变法、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左翼文化运动,以及改革开放初期以感性见长的“伤痕文学”和以理性闪耀的“反思文学”等,往往在特定历史时期内起到了荡涤心灵浮尘、探求世界本真的作用,是对民众个体价值发现的呼唤。同西方历史中的启蒙运动、宗教改革一样,中国民众个人价值的回归和社会定位的重设,成了中国立宪的先声,构成了宪政建设的思想清源。4.政治环境的开放与包容

近2500年的封建专制,在愚民与开智的斗争中败下阵来,清政府蹒跚远去的背影,至今还时时隐现于思想者的灵域。民智是专制者的天敌、民主人的福音。

长期被钳制的思想终于在新中国成立后释放了,一段时间内,人们表现出空前的参政热情,着实让人动容。我们震撼之余,深刻认识到开明的政治环境对民主政治建设的决定性意义,中国的宪政必须以政治的开放和包容为前提。

如何进一步完善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正确处理党和人大的关系,坚持和完善党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领导。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中

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共产党执政就是领导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群众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维护和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宪法和法律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相统一的体现。必须严格依法办事,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允许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要明确区分党的职能和人大职能的界限,党必须尊重人民代表大会的决定和决议,接受宪法和法律的监督。

2.加强组织建设。人民代表大会是由人民选举的代表所组成的,因此,选举制度的民主化是健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础。人民普选出的代表应当是选民值得信赖的人,应当是能充分代表人民利益、密切联系群众的人。

从机构上看,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应根据实际需要设立机构,增设沟通群众、行使职权的部门,以加强立法、法律监督和对行政部门的监督。

在人员组成上,要逐步实现人民代表及常委会组成人员的年轻化、职业化,以利于培养和选拔年轻干部。人民代表大会应当逐步增加专职委员的比例,全面考察人大代表的素质和参政议政能力。不能仅从某一方面考虑,使人大代表成为一种荣誉,以克服片面性。

3.加强制度的建设。人大行使职权进行工作的主要方式是举行会议。因此,建立和加强会议制度、代表巡视制度是十分必要的,要在时间上予以充分的保障。同时,健全和完善各级人大的议事程序,使各级人大的工作有法可依。对于宪法规定的权利未具体化的,必须尽快立法予以具体化、程序化。强化人民代表大

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职能,健全人民代表大会及常务委员会的各项工作制度,使之独立行使职权。行政机关在执行人大决议时情况发生变化需要变更的,要及时请示人大及其常务委员会批准。对于人事安排应经人大或其常务委员会批准同意,才能到职工作,也就是说应按人大的工作程序处理事务。

4.加强思想建设。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应当经常组织代表学习法律、政治和科学知识,明确人民代表的权利和义务,使代表能更好地参政、议政。同时应提高人民群众,特别是领导同志的民主意识。

什么是宪法监督?有什么意义?

宪法监督是“宪法实施的监督保障制度”的简称。宪法实施监督制度是保证宪法正确实施而对违反宪法的行为进行监督的制度。它是维护宪法权威和尊严的一项重要制度,是现代民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广义的宪法监督,是指对有关涉宪活动实行的全面监督。就监督主体来说,除了宪法监督的专职机关以外,还包括其他国家机关、政党、人民团体、群众组织以及公民。就监督对象来说,既包括国家机关的立法活动、行政活动、司法活动,也包括公民个人的活动以及政党、人民团体、群众组织的活动。狭义的宪法监督是指特定的国家机关依照法定的程序审理违宪事件的制度。也是指依法负有宪法监督职能的机关对立法活动和行政活动所实施的监督。

我国监督宪法实施的机关是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同时根据宪法第99条的规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在本行政区域内负有保证宪法实施的职责,因此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也是重要的宪法监督机关。我国宪法监督的内容主要包括两大方面:1.监督国家机关的法律、法规和法律性文件的合宪性。2.监督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各政党、武装力量、社会团体、企业事业组织和全体公民的行为的合宪性。

宪法监督的意义:宪法是一个国家民主制度的基础,法制的核心,从民主的角度而言,宪法的产生和民主紧密相连,此外,宪法实施监督的重要意义还在于宪法在国家社会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生活中起着巨大的作用。但我过现行宪法监督制度存在一定的不足

1、宪法监督制度不健全目前我国还没有关于宪法监督程序、宪法诉讼的具体规定,宪法监督的可操作性差。

2、宪法监督的时间不充足和不连贯,根本无法适应宪法监督的经常性需要。

3、宪法监督缺乏专门负责宪法监督工作的机关。4、宪法监督缺乏准确性和有效性,全国人大

及其常委会身兼立法与监督二职,对自己颁布法律进行的监督缺乏重视。即使发现违宪,也不愿意采取措施予以纠正,致使宪法监督缺乏准确性和有效性。

5、监督人员的素质不适应现实。6,监督内容不全面,监督方式相对单一,具有较大的局限性。7、违宪制裁措施的制裁性或惩罚性不够强。

健全措施:(1)明确宪法监督的主体和具体职责。中国宪法监督保障的主体是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但经常忙于其它事务,没空进行宪法监督审查。学者有建议,在人大常委会内部专门成立这么一个宪法监督保障的机构。还有更激进的,直接设立宪法法院或者有最高法院负责。

(2)丰富宪法监督保障的方式。现在主要是书面审查和事前审查,还应该增加具体审查和事后审查。

(3)把宪法监督保障真正常态化。

为什么法律也应该接受审查?

合宪性(constitutionality)是宪法学的一个最重要的概念,它背后的理论基础是宪法相对于其他法律形式的根本法地位以及宪法作为人们行为的基本规范的法律特性。在现代法治社会中,合宪性是宪法至上和法治原则的要求。没有合宪性的价值支撑,一个国家的法制无法统一;没有对法律法规的合宪性评价,一个国家的法律形式体系就无法建立自身的规范和效力等级秩序。所以,合宪性是宪法作为根本法的基本价值要求;没有合宪性,就没有基于宪法而建立起来的政治和法律秩序。

所谓违宪审查, 是指为保障宪法实施,由具有违宪审查权的特定国家机关依照宪法规定的程序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行为(主要是立法活动)是否符合宪法进行审查,并对违反宪法的行为加以纠正或制裁的专门活动。违宪审查主要包括以下要点: 1.违宪审查的目的是为了保障宪法实施。2.违宪审查的主体是具有违宪审查权的特定的国家机关。3.违宪审查的客体是执行或适用宪法的国家机关、政党组织、社会团体及其工作人员的行为。4.违宪审查的内容是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行为或活动是否符合宪法进行审查,包括审查各类法律法规以及特定个人所实施的行为的合宪性,裁决国家机关之间的权限争议、选举争议、公民宪法权利案件等。5.违宪审查的程序是由宪法规定的程序。

(二)我国现行宪法关于违宪审查模式的规定

我国并未建立起完整意义上的违宪审查制度,但有类似于违宪审查的宪法监督制度。我国现行的法律违宪审查是由现行宪法和《立法法》等宪法性法律确立的。具体而言,我国现行法律违宪审查包括如下内容:全国人大常委会有权解释

宪法,监督宪法的实施,撤销国务院制定的同宪法、法律相抵触的行政法规、决定和命令,撤销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家权力机关制定的同宪法、法律和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地方性法规和决议;其它中央国家机关和各省市自治区的人大常委会认为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同宪法或者法律相抵触的,可以向全国人大常委会书面提出进行审查的要求;除《立法法》第九十条第一款规定以外的其他国家机关和社会团体、企业事业组织以及公民认为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同宪法或者法律相抵触的,可以向全国人大常委会书面提出进行审查的建议;全国人大各专门委员会在监督宪法实施的过程中发挥具体作用,主要审查全国人大常委会交付的、要求进行审查的可能违宪的规范性法律文件,有关专门委员会在审查中认为行政法规以下的规范性法律文件同宪法或者法律相抵触的,可以向制定机关提出书面审查意见;全国人大常委会对自治区的国家权力机关制定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如果认为它违反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规定的自治权限或者不适当地变通了法律的规定,有权不批准。由此可以看出,我国采取的是立法机关进行立法违宪审查的方式,而且是一种以事后审查为主,辅以事前审查的方式,违宪审查的制裁措施是撤销或者不批准违反宪法的效力位阶在法律以下的规范性文件。

(三)现行违宪审查模式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国在《宪法》和《立法法》中都相应的规定了不完全意义上的违宪审查制度,但纵观各国违宪审查的现状,并与我国违宪审查的实践相比较,我们不难看出,我国的违宪审查机制十分不健全,存在着诸多问题。

1.违宪审查主体不明确。现行宪法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修改宪法,监督宪法实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解释宪法,监督宪法实施”,只有能够修改宪法或解释宪法、监督宪法实施的主体才有资格进行违宪审查,所以我国实行违宪审查的主体应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但是《宪法》又规定国务院能改变或者撤销各部、各委员会发布的不适当的命令、指示和规章,改变或者撤销地方各级国家行政机关的不适当的决定和命令;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在本行政区域内保证宪法的遵守和执行,有权改变或者撤销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委员会不适当的决定,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有权撤销本级人民政府的不适当的决定和命令,撤销下一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不适当的决议;县级以

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有权改变或者撤销所属各工作部门和下级人民政府的不适当的决定。这些表面上非常全面的规定实际上很让人费解而感到模糊,似乎我国的违宪审查权并不专属于最高权力机关,人大及其常委会、国务院、地方权力机关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都享有一定的违宪审查权,但是无论是国务院还是地方权力机关、地方行政机关都没有宪法修改权或解释权,原则上是不能作为违宪审查主体的,因而,这些规定不仅使我国违宪审查的主体变得模糊不确定,容易形成“谁都可以管,但实际上谁都不管”的局面,而且使宪法的最高性和权威性受到减损。

2.违宪审查范围具有片面性。现行宪法第五条规定:“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立法法》第七十八条规定:“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规章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一切法律当然既包括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的法律,也包括全国人大制定的基本法律。但是,《宪法》和《立法法》并未对全国人大制定的基本法律违宪的情况做任何规定,而只是侧重于对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的合宪性进行监督,2004年全国人大常委会成立的法规审查备案室也只是专门审查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和全国各位阶法规规章是否违宪,法律是否违宪也没有列入其审查范围。“如果让全国人大自己来判断其制定的基本法律是否合宪,无异于用自己的左手监督自己的右手,实践证明这种自我监督等于没有监督”。

3.违宪审查在实效上缺乏经常性和高效性。监督宪法的实施,特别是对法律及其它规范性文件进行合宪性审查的工作量非常大。全国人大每年只召开一次会议,会期仅半个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每两个月召开一次会议,会期也很短,但他们的职能却分别多达15项和21项,而且当前的立法任务非常繁重,要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对所有的法律、法规等规范性文件进行违宪审查实在力不从心。全国人大各专门委员会各有其职责,进行违宪审查只不过是协助性的工作,它们无权进行违宪审查,必须等待全国人大或常委会交付任务,而且它们的决定没有终局效力,这不利于发挥专门委员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我国的人大组成人员很多是非法学的,不具备法律方面的专业素质,因此也有不少人大代表履行人大代

表职权的责任心不强、热情不高,事实上有不少人大代表在一届任期内从未领衔或单独提出过议案或提议。

4.没有一个合理的违宪制裁机制。按照合理的逻辑,有审查制度必然就有相关的处罚规定,在规定了审查制度的情况下,没有规定处罚方法的做法是不行的。只有在宪法中规定完善的制裁措施,才能强化对违宪者和违宪行为的制裁,才能真正树立宪法的权威,也才能保障宪法的真正实施。根据现行宪法的规定,违宪的法律后果有两种情况:一是违宪的法律由全国人大改变、撤销或由全国人大常委会撤销,然而这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制裁,如何追究违宪法律或违宪的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责任宪法没有提及。二是通过罢免程序,免去某些国家工作人员,特别是某些领导人员的职务。虽然罢免具有一定的制裁性,但它本身并不是一个专门的违宪制裁措施,而且到目前为止我国还没有一起因违宪而罢免的事件。虽然备受各界关注的“孙志刚事件”第一次叩响了违宪审查之门,俞江等3位法学博士以普通公民的身份联名上书全国人大常委会建议对现行收容审查制度进行合宪性审查,但是这一建议并未纳入法律程序,全国人大常委会没有对《收容遣送办法》是否违宪的审查建议作出回应,甚至国务院也没有对《收容遣送办法》是否违宪给一个说法,而仅仅指其因不适应形势发展而废止了,人民关注和期待的违宪审查似乎被回避了。

5.违宪审查的程序不完善。许多国家为了保证宪法审判机关能够公正、及时、准确的审理违宪案件,通过立法规定了违宪审查的一般程序与特别程序。一般程序作为各类违宪案件均须适用的程序,其中包括组织原则、判决原则、回避原则、代表代理原则、审判请求原则以及审理方式、证据调查、公开审判、终局决定、审判费用和审判期限等;特别程序则是违宪审查机关在审理不同的违宪案件中所应遵守的程序。而我国《立法法》第九十、九十一条在对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违宪审查程序作出规定的情况下,对法律的违宪审查的启动程序未作出规定。理论上的缺失必将导致实践中无法解决相关问题。

我国违宪审查模式存在的种种弊端,影响了我国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民主法治建设的进程,为确保宪法的有效实施,应尽快建立一个富有成效的违宪审查机制。目前,宪政学界就如何构建我国的违宪审查机构,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设想,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观点有:1.在全国人大之下设立与全国人大常委会平行的宪法委员会。这是于浩成在1982年宪法草案讨论过程中最早提出的方案。他认为,根据中国的政体,监督宪法实施的职责以由全国人大选出宪法委员会为好,因为

2018宪法考试100分答案 篇4

A 宪法修正案具有历史性的意义,对于我国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B 宪法的修改对于我国政府的职能进行了完善,完善了国务院监察部门的职能

C 宪法修正案对于国务院总理的任期也进行了修改 

D 宪法的修改不会引起其它法律的修改

[单选] 2.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____的社会主义国家。(D)

A 无产阶级专政 

B 民主共和政体 

C 多党派联合执政 

D 人民民主专政

[单选] 3.行使国家立法权的机关是(C)

A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C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D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和国务院

[单选] 4.我国宪法规定,设区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和它们的常务委员会,在不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和本省、自治区的地方性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制定地方性法规,报____批准后施行。(D)

A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

C 本省、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

D 本省、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单选] 5.关于维护宪法尊严,保障宪法实施,下列哪一做法是错误的?(D)

A 某市政府在进行决策时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听取意见,按照民主程序做出最终决策

B 某省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在全省各地开展宪法宣传活动,让群众更加了解宪法 

C 某市通过《法在身边》电视节目、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开展以案释法,进行普法教育

D 小李是一名大学生,他认为监督宪法实施是政府机关的事情,与他无关

[单选] 6.宪法修正案将宪法序言第七自然段中“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引下”修改为“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______指引下”。(B)

A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

B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

C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思想 

D 新时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思想

[单选] 7.我国宪法规定,国家倡导____,提倡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公德,在人民中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国际主义、共产主义的教育,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教育,反对资本主义的、封建主义的和其他的腐朽思想。(C)

A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

B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

C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D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思想

[单选] 8.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1982年宪法公布施行后,全国人大分别于____年、____ 年、____年、____年先后四次对宪法的个别条款和部分内容作出修正,共通过了31条宪法修正案。2018年3月,全国人大再次启动修宪程序,通过了第五次修正案,共作出21条修改。(A)

A 1988年、1993年、1999年、2004年 

B 1983年、1993年、1999年、2009年 

C 1988年、1993年、1996年、2009年 

D 1983年、1996年、1999年、2004年

[单选] 9.我国宪法规定,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A)

A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

B 人民民主专政 

C 无产阶级专政

D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

[单选] 10.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写入我国宪法的是(D)

A 1993年宪法修正案 

B 1999年宪法修正案 

C 2004年宪法修正案 

D 2018年宪法修正案

[单选] 11.宪法第三条第三款“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修改为:“国家行政机关、____、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B)

A 公安机关 

B 监察机关 

C 监查机关 

D 纪检部门

[单选] 12.我国宪法规定,监察委员会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监察权,不受____的干涉。(A)

A 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 

B 司法机关、社会团体和政党 

C 行政机关、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 

D 司法机关、社会组织和政党

[多选] 13.宪法修正案将宪法序言第七自然段中“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修改为“推动____、____、____、____、____协调发展,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ABCDE)

A 物质文明 

B 政治文明 

C 精神文明 

D 社会文明 

E 生态文明 [多选] 14.我国宪法规定,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______。(ABCD)

A 国家的利益 

B 集体的利益 

C 社会的利益

D 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多选] 15.我国宪法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会议由____、____、____组成。(ABC)

A 委员长 

B 副委员长 

C 秘书长 

D 副秘书长

[多选] 16.宪法序言第十二自然段中“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成就是同世界人民的支持分不开的”修改为“中国____、____、____的成就是同世界人民的支持分不开的”(ABD)

A 革命 

B 建设 

C 发展 

D 改革

[多选] 17.我国宪法规定,____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ABCD)

A 国家行政机关 

B 监察机关 

C 审判机关 

D 检察机关

[多选] 18.监察委员会由 ____、____、____组成。(ABD)

A 主任 

B 副主任若干人 

C 常委若干人 

D 委员若干人 [多选] 19.我国宪法规定,国家保护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国家____、____和____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并对非公有制经济依法实行监督和管理。(ABC)

A 鼓励 

B 支持 

C 引导 

D 监督

[多选] 20.我国宪法规定,社会主义的建设事业必须依靠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在长期的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已经结成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有各民主党派和各人民团体参加的,包括____、____、____、____ 的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这个统一战线将继续巩固和发展。(ABCD)

A 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 

B 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

C 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

D 拥护祖国统一和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爱国者

[是非] 21.宪法的修改,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者五分之一以上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提议,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数通过。(A)

A 对 

B 错

[是非] 2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组成人员可以担任监察机关的职务。(B)

A 对 

B 错

[是非] 23.“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属于宪法修改后的表述。(A)

A 对 

B 错

[是非] 24.国家举办各种学校,普及初等义务教育,发展中等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并且发展学前教育。(A)

A 对 

B 错

[是非] 25.“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已经确立,并将继续加强。”属于宪法修改后的表述。(B)

A 对 

B 错

[是非] 26.此次宪法修正案确立了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中的指导地位,实现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A)

A 对 

B 错

[是非] 27.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中间是五星照耀下的天安门,周围是谷穗和齿轮。(A)

A 对 

B 错

[是非] 28.国家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和谐关系。(A)

A 对 

B 错

[是非] 29.“官员无隐私”,因此公务员不享有宪法中规定的隐私权。(B)

A 对 

B 错

[是非] 30.国家工作人员就职时应当依照法律规定公开进行宪法宣誓。(A)

A 对 

上一篇:疫情下的我们朋友圈文案说说下一篇:以规划为话题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