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读后感500字左右(通用10篇)
史记读后感500字左右 篇1
司马迁出生于史学世家,父亲司马谈去世后他继承父志,要完成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人生原本可谓顺风顺水,但是一场李陵之祸,改变了他的命运。他为兵败投降的李陵仗义执言,触怒了当时好大喜功的汉武帝,被判为死刑。当时,可用50万钱赎身,或换以宫刑。司马迁没那么多钱,为完成志向,他选择了宫刑。这个刑罚将人的尊严践踏在地,更何况是一个有骨气的士大夫。
因此,司马迁在受刑之后,继续完成《史记》时内心充满悲愤。他选择人物时,更喜欢那些人格臻于完美的人物。比如,《列传一》为伯夷列传,伯夷与叔齐认为周武王伐纣是弑君,不仁,因此隐居首阳山不食周粟,直至饿死。司马迁认为他们“此义人也”。《列传二》管晏列传,重点介绍齐国两任明相的为政智慧,他认为管仲可以“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晏婴“节俭力行重于齐”,认为他们是世之贤臣,在本篇结束时表达了对他们仰慕之情:假令晏子而在,余虽为之执鞭,所忻慕焉。
司马迁在选择这些人物时已经将自己的情感投注其中,显现了自己的价值取向。而在写作过程能够中也时时刻刻不忘表达自己的悲愤,“余独悲韩子为《说难》而不能自脱耳”。《列传三》用了近一半的篇幅在论述韩非子的《说难》,让我们明白了说服别人的难处,尤其是在说服君主时的不易,“甚者为戮,薄者见疑”,“人主亦有逆鳞,说之者能无婴人主之逆鳞,则几矣”,这何尝不是在为自己的悲屈鸣不平?
自古成者王败者寇,但你是个例外。尽管你最终败在刘邦手下,但你依旧是一个英雄,是司马迁钟情的那一类悲情英雄。
你身长八尺,力能扛鼎,才气过人。两军对垒,你不发一言,嗔目而视,对方将领已魂飞魄散,避而不出。你征战八载,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天下。真可谓“力拔山兮气盖世”,是当之无愧的西楚霸王。
但是,人生中仅有的一次失败,你却为何不能原谅自己?你自刎乌江之时可曾想过自己缘何失败?我相信你至死不明自己输给刘邦的原因,这就是你。
你心直口快,毫无心机。观秦始皇游会稽,你脱口而出“彼可取而代之”,此话霸气无比,但却丝毫没有考虑是否会带来杀身甚至灭族之祸。鸿门宴会刘邦,你轻信刘邦卖了曹无伤,错过了杀刘邦的最好时机。
你不好读书,刚愎自用。你说书足以记名姓而已,你学兵法略知其意,不能竟学。不信其道又如何会用其道?所以你错过谋士陈平,助长刘邦气焰。你怀疑范增,又灭了自己威风。
这样的你,输是早晚的事。但是,你输了天下,却没输了气节,“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你输了,但很壮烈。
一直以来,都替项羽不值,输给谁也不能输给一个总是耍奸使滑的人。但是,静下心来,细细去读,发现那个印象中总是耍奸使滑的人其实充满了大智慧。
项羽恃才傲物,刘邦却能屈能伸。刘邦据守关中,想要称王,项羽得知后,欲攻打他。当时两方力量悬殊。项伯为了就有恩于自己的张良,就将己方的军事机密透露给了敌方。张良告诉刘邦这个机密后,刘邦审时度势,当机立断: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意思是让张良将项伯请进来,我要向侍奉兄长一样侍奉项伯。刘邦委屈自己,换来的是项伯的庇护。而这个人对他成功从鸿门宴中成功逃脱至关重要。
项羽烧杀掳掠,刘邦却约法三章。项羽每次攻破一座城后,一般会焚烧其城郭,尽虏其子女。而贪财好色的刘邦攻入咸阳后,却与民不犯,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深得民心,咸阳城中人“唯恐沛公不为秦王”。
项羽刚愎自用,刘邦却从谏如流。项羽听不进谋士的建议,经常根据个人的好恶行事,没有大局观。但是,刘邦呢?从《史记》中几乎很少看到刘邦自己做决定的文字,几乎都是他身边的谋士张良、萧何、陈平等等给他提建议,而他通常都是采纳,且结果都证明谋士的建议是正确的。
当然,刘邦和项羽各有千秋,有时我会偷偷地想,如果把刘邦的优点都给项羽就完美了。当然,这只是个美好的愿望。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刘邦有缺点,但他也是一个充满智慧的人生赢家,也是一个颇有贡献的帝王。
英雄,无需完美。
童年读后感500字左右 篇2
据我了解,《童年》是高尔基用自传体写的小说三步曲的第一部,第二、第三部是《在人间》和《我的大学》,它向我们展示了阿廖沙在黑暗社会追求光明的奋斗历程,还有十九世纪七十到八十年代的俄国社会风貌。
我读完《童年》,感受到了高尔基小时后的悲惨遭遇,觉得我很幸运。因为我有一个幸福、和谐、美好的家。而高尔基 3岁时,父亲就因病去世了,于是母亲带他回了娘家。可惜外公是个自私、贪婪而又专横的小业主,残酷剥削雇工,但是资本主义俄国的发展打断了外公的发财梦,从此破产以至于贫困潦倒。可怜的母亲改嫁之后,生病而死,十一岁的作者被外公残忍地赶出了家门,到社会上自谋生路……读完这我不禁为高尔基悲惨的命运感到同情和惋惜。
可高尔基也有光明的时候。他的外祖母经常讲正义和光明的故事给他听,像个天使般引导他走向光明。正如文中写道的:”在她没有来之前,我仿佛躲在黑暗中睡觉,但她一出现,就把我叫醒了,把我领到光明的地方……她马上成为我终身的朋友,成为我最了解、最珍贵的人——是她那对世界无私的爱丰富了我,使我充满了坚强的力量,以应付困苦的生活。“她给予高尔基知识和战胜黑暗的力量,给予他迎接光明、向往美好生活的希望,使他成为一个坚强、善良的人。
青衣读后感500字左右 篇3
于是说到《叙事》,如同双雪涛《飞行家》里的《光明堂》,《叙事》在《青衣》里面毫无争议地具备最高的成熟度和观赏性(两者其实是相辅相成的同一个意思?)对《楚水》直白的引用调皮了些,对我来说也是调皮得可爱。余下无论从格局、结构、文笔(那些瑰丽的通感啊)、想象、思辨各个方面均属上乘。我初见便下定决心要摘抄的一句:“每个语种都是上帝的一种方式。”汉语(虽说字面上讨论的常常是广泛意义上的语种,但我完全有理由相信毕飞宇就是在说汉语)在这里被高举到神秘乃至神圣的位置,这深得吾心。其余诸如“我十七岁的奶奶婉怡”、“爱因斯坦是个右派”之类的机变奇巧贯穿始终,予人会心而笑。按某种文学批评的说法,许多地方“痕迹”明显,作者急于(同时也是充满热情地)阐述、发表见解甚至盖棺定论,用今天流行的标准来看就是不克制(克制一词何以成为了如今评判小说至关重要的依据?)。为什么不呢?我爱死了这些闪耀着思维光芒的不克制。《叙事》没有太多隐喻,其本身即已丰富并且明确(仰仗于所有那些议论)地呈现了它要表达的一切。在所有鲜明和具有感召力的人物塑造当中,“我”云淡风轻地转述的陆秋野的死莫名地击中我,荒诞而真实的“我代表人民”,相较于其反讽,这个情节更大更意外的效果是突然拉近了陆秋野与我的距离,他甚至因此成为唯一一个从故事中走出来,贴近我内心柔软部分的角色。对角色的感情是一件不讲道理的奇妙事情,无论对读者还是作者而言。
于是说到《雨中的棉花糖》,我看得出来毕飞宇字里行间的在意和固执。果然,一篇多年后的作者自述里,他毫不避讳自己对红豆这个角色的偏爱,甚至上升到红豆让他“蜕变”“成人”的说法。毕飞宇再一次让我坚信,作者本人即是作品的第一个和最重要的一个读者。
追逐日光读后感500字左右 篇4
《追逐日光》一书最吸引我的是在书的封皮内侧的第一行赫然印着这样几个大字:“人生的尽头非得是最灰暗的吗?它能否成为最美好的时光呢?”本书是尤金奥凯利,毕马威会计事务所的首席执行官,在其53岁处在人生和事业的巅峰,被确诊为脑癌晚期,最多还能活3--6个月时,写下的自传体文学,是他人生旅程的最后告白。书中记录了尤金奥凯利步向新生的每一天,写满了他幡然醒悟后对宿命的理解,记载了他与病魔抗争的点点滴滴,及他对生与死、爱与成功、精神与人生价值的不断追思。
看完后,我非常钦佩这样一位勇敢面对死亡的人,因为大多数人想起这个问题,心中都是充满悲伤、哀愁与恐惧。在我的人生旅途中,深深体会过亲人辞世的痛苦,死亡和所有最消极最糟糕的东西连在一块的,所以很害怕身边再有人会离去。而尤金奥凯利在生命的最后时光,选择了一种怡然甚至说是欢欣的态度来面对死亡,他称之为“礼物”:放下公事,开心地和家人一起,可以认真思考生命与死亡的真谛,可以在最后和朋友家人告别回忆他们曾共同度过的美好时光。书中他曾说,如果不是这个“礼物”,而是早一点悟到,那会是怎样呢?可惜人生没有假设,太多的人生感悟都要在真正经历过之后才能体会。人生就是一列开往终点的列车,沿途会有很多站,当陪伴你的人要下车时,即使不舍,也该心存感激,然后挥手道别,让生命的尽头不再灰暗。人生不可以重来,不可以跳过,我们只能选择一种最有意义的方式度过:活在当下,追逐日光!
《沧浪之水》读后感500字左右 篇5
“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
看完此书已是夜阑人静,思潮难以平息。为什么纯粹的心灵坚守的人解决不了现实生活中的种种问题?当代知识份子是否只有做出世俗的选择才能有所作为?而知识份子的人文理想难道真的与虚无主义的价值一样变得豪无意义?我喜欢作者的一句话:我宁肯面对性格的前定,而不愿面对命运的前定。我想这是对执着最有力的阐述吧。当代知识份子在心灵与现实的矛盾中是否如二千年前的屈原一样清则濯吾缨浊则濯吾足?那么我们今天对先贤圣人的的这句话,在当代知识份子中可以理解成随波逐流吗?可至少我相信屈原写下这句话时定然看破世俗,胸襟开阔,豪气冲天。亦或许还有面对自己处境的无奈感慨吧。
对于书中主人公的转变,我想只能理解为在市场经济操纵下的当代知识份子,只有宿命的同化,不动声色的世俗的理性化,却也是非此不可的同化。书中影射了权力这种资源的稀缺性,然而权力越大,实际利益越小。在权力面前我想都是幸与不幸,而这种幸与不幸正是遭遇了相对主义。小说是生活的影子,而中国特有的官场文学,也应是从官场的复杂性繁衍出来。不禁让我想起一个笑话:领导说的都是正确的,如果不正确请参照上一条。
在领导面前的清高,无异于扼杀自己的前途罢了。纵是千里马又何如?伯乐何有之?
阅完书后,有一个不得而知的道理,读书人不可能在现实逻辑之外建立自己的价值体系,而传统的精神不能做为现实的人文理想,换句话说传统的精神资源已逐渐不能与现实产生必然联系。反而相冲突。在冲突之下,必然发生有效沟通。怎样取舍呢?我想当代知识份子没几个愿学李白,陶渊明吧……
而我们也理解主人公的转变了。
纵观中国历代知识份子,大都命运多舛,没有几个例外,没有逃出命运操纵的格子。他们都是游戏规则的违反者,又是时间中的非功利主义者。他们大都被谪,被流放,生活悲怆。而今天,世俗化是当代知识份子的主流选择,小说的主人公也难逃此劫。之前的执着解决不了生活中的种种问题,理想似乎成了空想。在权力的诱惑下,之前的人格也发生分裂,逐渐在官场的意识流里如鱼得水。
窗外灯光点点,让我想起海明威的话:优于别人,并不高贵。真正的高贵应该是优于过去的自己。主人公的转变让我却之不恭,而我心灵深处,依然认为他是个边缘化的君子。
“梅落尘里,只有香如故。”
断魂枪读后感500字左右 篇6
沙子龙,一个爱枪法的人,却宁可让枪法失传,与他一起埋入棺材,也不愿将枪法传给他人。这不是他太自私,想一个人霸了去,而恰恰他是三个人中将世界看得最透最清楚的人。枪法已经跟不上现代潮流了,那已经不是冷兵器时代了。
王三胜,一个空有强壮体魄却毫无内功的人,只会借着师傅沙子龙的名气赚钱、生存。
老者,一个执着于厉害武术的痴人。一门心思于寻找厉害的武艺,却对外界发生的事情漠不关心。
当老者再三恳求子龙教他学武时,子龙笑了。那最后的一笑似舒心似无奈似自嘲,一句“不传”坚定了自己的立场。老者离开了,而三胜却以为他师父连老者都没打过,丢了他的面子似地谩骂着子龙。其实,当子龙面对短枪大炮,面对火车时,他就已经明白,武术枪法已经被世界淘汰了,洋人一次次的侵华战争早就把他从认为自己武艺第一的意识中敲醒了,世界变化太多了。于是他告别了过去,其实他又何不曾想将枪法传承下去呢,可面对当面扑来的完全陌生的世界文明时,他自卑了,他认为他那公认的厉害已经不厉害了。他的梦想没了着落,他失去了奋斗的动力。这种生命的戏虐让他失去了对生命梦想的追求,就像失去了全身的力量般。
冷兵器的时代已经失去,而那五虎断魂枪也已然变成了老古董,但是值得我们深思的却留下很多很多。当我细细琢磨其中的令人值得深究的细节时,故事不知不觉中已经和断魂枪一样逝去,只留下一个情字让人推敲猜测。
深度工作读后感500字左右 篇7
首先,我认为作者提到的严格的自律,每天制定适合自己特点的工作或学习安排,并严格执行。可以邀请朋友互相监督和鼓励。持之以恒使之形成习惯!这是形成主动克服外界干扰的规律性活动!一个严格自律的人是不容易被外界带走,即使偶尔也会很快意识到并且把自己拉回到正常运行的轨道上来。
其次,要学会独处,刻意训练自己在没有手机的情况下与自己对话。每天花一点时间,在安静的环境下,仔细梳理每天工作和学习的不足,对一些没有解决的问题进行深入思考!我们太多的依赖各种搜索工具和社交媒体的帮助,唯独不愿意自己思考。以至于慢慢失去了自己独立的见解而不断被外界所左右而不自知!这是我们人性的一大弱点。《思考快与慢》这本书已经向我们揭示了这一点,我们要能取得大的成就,就要不断地与我们自身的弱点作斗争!看看现在的各种游戏和手机应用吧,都在深入研究人性的弱点,并基于这些研究不断优化他们的产品,以达到俘获更多流量的目的!
本书给我们提供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工具,这些工具真应该好好实践一下,找出适合我们的,并不断的练习,帮我们把手机变回一个工具而不是控制我们的魔鬼!
傅雷家书的读后感500字左右 篇8
孩子小的时候是仰望我们的,而孩子长大了,逐渐变成了,我们去仰望他们的高度。
在这封家书里,我们看到了作为父亲的傅雷,把自己的孩子当成了朋友,也成为了倾诉的对象。看着傅聪一天天走向成熟,他毫不保留对儿子的称赞。对于儿子的来信就像感觉孩子回家了一样。这种感觉是对儿子的充分肯定,当然也有对儿子的无尽思念。
他丝毫不避讳的谈起对自己的另一个孩子的愧疚,和自己的忏悔的心情。觉得自己疏于对小儿子的管教,使他变成了自己不希望的样子,希望能弥补自己对他的愧欠。
可是,我却这样理解,人生是自己的,路也是自己走的,走成什么样子,完全是自己的选择,没有必要去怪罪父母和别人。
所以,我经常说,“活出自己想要的样子吧!”就是这个意思。活着就不要迷茫,不要随波逐流,自己想要的生活,只有自己最清楚。
稻草人读后感500字左右 篇9
这是一本由多个童话组成的一本书,所以我们读起来时特别有兴致。
其中,我最喜欢看《稻草人》这篇文章。
文章讲的是一个老太太的园子里摆放着一个稻草人,它帮着老太太驱赶害虫。有次见河上有一只船,是一位女士和她的儿子。儿子得病,口很渴,一直喊着要喝水,可那位女士没有给他水喝,而是继续在河里捕鱼。捕一条鲤鱼,把它放在在桶里,刚好就在稻草人的旁边。稻草人不能动,鲤鱼说:“你救救我吧,把我放出来吧!”可是稻草人动不,鲤鱼以为它见死不救,就慢慢地死去。
稻草人的心地非常善良,和人差不多。它非常同情受害者,为扑灭主人的仇敌--蛾子,他愁眉不展,像害病似的,伤心极;为能让生病的孩子有一口茶喝,他宁可自己烧为灰烬,也在所不惜;为挽救那名悲伤妇女的生命,他的心像玻璃一样碎,昏倒在田地中间。稻草人是一个富有同情心,不怕牺牲自己,一心想去帮助别人的好心人。他多想用自己的心去温暖他人,但连这他都做不到。他恨自己对每一件事情都无能为力。
呼兰河传读后感500字左右 篇10
《呼兰河传》中的人是寂寞的,生活是单调的。一些文章的开头,往往提到“荒凉”二字――“我家的院子是很荒凉的”、“我家是荒凉的”。的确,一个小女孩的生活十分单调。有人说:“如果童年是一杯茶,那它定是一杯回味无穷的上等白茶;如果童年是一幅画,那它定是一幅美妙绝伦的风景画;如果童年是一朵花,那它定是一朵美丽而骄艳的玫瑰。童年是每个人心中最美的部分。”
不错,童年令人难忘,即使想忘记,却又舍不得。萧红的童年却有些与众不同,在她天真烂漫的背后,隐隐地透露着一种寂寞。祖父是她童年唯一的玩伴。她的母亲在她八岁时去世;父亲对她十分冷淡;祖母对她毒恶;只有祖父,对她无限喜爱。因此,作者描写童年一部分中,第一句话便是“呼兰河这小城里边住着我的祖父。”
作者跟祖父在一起玩时,十分快乐。比如祖父发现作者铲的地留了一片狗尾草,祖父便问,作者则说是谷子,还拿来一个真的谷子,祖父被逗笑了。
作者却只有两个地方玩,园子和储藏室。园子里每年该种什么,就种什么,储藏室里翻来覆去也只有那么几样。有时,祖父有事,也就没人陪作者一起玩了。
【史记读后感500字左右】推荐阅读:
史记读后感700字10-22
《史记》的读后感1100字09-27
《史记》读后感100字优秀11-07
《史记》读后感作文400字12-17
名著史记读后感07-04
史记名著读后感作文08-16
《史记》的学生读后感09-04
《史记?高祖本纪》读后感09-12
史记故事读后心得09-15
司马迁史记读后感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