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青年创业就业的思考(精选11篇)
对青年创业就业的思考 篇1
基于高校共青团对大学生创业就业服务的思考
洪文龙
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生物工程系
摘要:大学生的创业就业关系社会的稳定和社会协调的发展,本文从共青团的在大学生创业就业中的作用出发,介绍了新形势下大学生创业就业的必要性,共青团在大学生学习生活中的作用,提出了共青团可以从学生思想上、学生综合素质、就业资源等方面培养和引导学生的观点。
关键词:创业与就业教育共青团服务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社会全面协调发展,创业就业教育是重要的一环。共青团作为高校的基层组织,更应抓住学生的创业就业教育。我们应从营造和谐校园创业文化氛围、构建和谐系统创业教育模式、强化实践及争取社会各界支持等方面入手,进而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
一、大学生创业就业的紧迫性
当今世界,是知识经济爆炸时代,人类社会正迎来生产力的又一次深刻变革。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出现的是人才的竞争。每年毕业的大学生很多,然而找到理想工作的却是很少,甚至有的还找不到工作,因而无所事事,给社会带来许多的不利影响。全面加强大学生创业教育,既是高等院校自身教育体制发展的需要,也是知识经济背景下科技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创业教育是学校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新趋势,也是高校必须肩负的时代使命。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暴露出高等教育的质量、结构和体制机制甚至组织机构是否能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高校共青团组织如何在促进大学生就业和创业工作中发挥作用,做出贡献,是摆在高校共青团组织面前的一个新课题。
二、共青团在大学生活中的作用
共青团是党的助手和后备军,一直把党政所望,社会所需和青年所求作为自己工作的出发点和立足点,服务大学生就业和创业与这一要求完全吻合。共青团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带领青年建功立业,促进青年成长发展,着力推动工作思路、工作方式和自身建设的创新。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着力开发人力资源,充分发挥青年在经济发展中的生力军作用。共青团作为党领导的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必须不断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团结带领青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要组织动员青年积极参与经济建设,鼓励和推动青年创新创业;帮助青年
学生立足岗位,提高职业技能,争做岗位能手;鼓励青年工作者在自主创新中有更大作为。所以,高校共青团应该充分发挥团组织的优势,在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指导大学生就业,服务大学生就业等方面有所作为,这既是帮助大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体现,又是团组织积极实践和探索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有效方法和路径。帮助有困难学生解决问题,积极的做好后盾工作。
三、高校共青团组织为大学生就业和创业服务的策略
1、加强思想教育工作,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就业观和成才。
大学生就业相对困难是一个表象,事实上,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社会每年新增就业岗位远远大于大学毕业生数量,大学生就业相对困难的现象主要原于大学生择业观念陈旧,很多大学生一心向往大城市,向往政府机关,向往事业单位,向往外企,甚至部分大学生宁愿放弃所学专业在大城市打零工,也不愿意到基层,到农村去工作,我系共青团组织正发挥组织优势,通过开展报告会,座谈会,主题团会,团课,辩论赛,论坛,社会实践等丰富多彩的教育实践活动,使大学生了解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美好前景,树立投身我国经济会发展的理想和目标。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是大学生就业的重要因素,(1)要把帮助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作为人生规划,职业设计导航的重要内容。增强学生职业规划能力作为自身工作的着力点,每学期,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都积极组织“职业规划大赛”活动,各系积极参与,让学生对创业就业有了更好的理解。首先,帮助学生树立人生规划的理念,从新生入校教育起,引导学生学会规划自己大学三年的生活,学习和工作,着重突出,经营和管理的思想,通过职业规划设计指导,让学生学会经营大学青春时光,管理未来人生。
(2)共青团要发挥组织优势;我系定期召开创业就业讲座;邀请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的领导,成功人士和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专家,为学生传授就业的知识和观念。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定期召开人才招聘会,邀请企业成功人士前来讲课,言传身教,让同学们更直观的了解就业和工作的难度、意义。
2、发挥共青团的组织优势,资源优势,为学生提供就业信息服务,构建就业平台。搜集用人信息,推荐大学毕业生,把用人单位的需求和大学生的求职愿望全方位对接,在用人单位和大学生之间搭建就业平台。组织有招收意向的单位与学生面对面现场洽谈,确定一批就业服务机构专门为高校毕业生提供就业服务。同时本着对学生负责的态度,我们也时刻对所联系的企业做相关的考察,了解其是否具备合法企业的相关规定,以让学生在第一时间不受骗,同时利于学生对企业的选择。让这种学校与企业的交流平台,更好的服务学生。
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一直以共青团为基础,主动联系校外企业,近三年,通过共青团联系上的企业已经有60家之多。
3、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加实践经验,提升就业竞争力
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社会需求的人才是做好学生就业工作的前提和保证,也是共青团组织服务学生就业和创业工作的基础。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普遍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和科学素养,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我共青团积极组织各方面相关活动:
(1)如:组织“模拟招聘会”,帮助学生熟悉招聘会氛围,了解现实生活中招聘会的具体流程,以让毕业或实习学生在寻找工作岗位面试时,不致太紧张,有一定的实场经验,很容易的回答监考官的询问等。
(2)开设创业社团;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和社团活动,提高大学生多方面能力,促进各种专长的发展,让更多的同学参与到其中来,积极的加入到创业行列中,吸取经验,为以后的工作打基础,作铺垫。
4、鼓励和扶持学生自主创业
大学生自主创业不仅能缓解社会就业的压力,而且也有利于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共青团组织要积极引导和鼓励学生自主创业,更要为学生创业做好服务。首先,提供一个真实,有价值的创业外部环境,使学生为个人的成功和实际工作做好准备。其次,用成功企业家的创业实例和精神激励学生创业的动机,理想,兴趣等,但也要让学生清醒地认识到创业的艰难,而不要陷入创业误区。增强学生对社会实际情况的了解,从而加强学生对创业的认识,进而使学生产生创业意识和创业激情。最后让学生积累创业经验,提高创业能力鼓励学生开展创业实践,使学生在实践中积累创业知识、技能,经过创业实践,会使学生积累经验,不仅在激烈的就业市场中脱颖而出,也开辟了就业新渠道,就如我系在学院内为学生争取到的环境:09—10学年在创业街第二店铺开设了属于本系特色专业的“拾穗园面包房”,同时在图书馆一楼和校园外的大学生创业一条街上都有相关专业的店铺开设,为学生的能力展现提供了平台。
5、帮助学生解决求职心理问题
大学生择业的过程,是一个复杂的心理变化过程,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面对众多的竞争对手,要想获得择业的成功,没有充分的心理准备,没有良好的竞技状态是不行的。克服各种高傲,自卑,胆怯,依赖以及急功近利,患得患失心理,时刻发现学生的心理变化,发现问题时要及时的去开导他们,鼓励学生以积极的状态去面对以后的工作征途,面对激烈的竞争,要用饱满的精神去面对后面的挑战。
6、对毕业或实习学生采取跟踪调查
在学生都找到工作后,我们也不能松懈,采取一种隐形的联系(班主任与学生的交流,了解在企业的现状;以及企业对学生的满意程度等),让共青团在后面的工作中更加了解自己该怎样去做。该怎样更好的服务学生。
共青团组织服务大学生就业和创业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工程,在实际工作中必须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帮助学生提高综合素质,搭建就业平台,促使每个学生尽快走上合适的工作岗位,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服务于社会,在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贡献的同时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参考文献】
[1]施菊华.大学生创业教育引导就业教育的探讨[J].当代教育论坛,2005,(13).[2]刘东菊.创业教育与大学生就业[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8).[3]何孟飞,杨秀军,曾献功.构建创业教育体系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J].安徽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5,19(6).[4]赵永吉,崔润东等.高校共青团组织服务大学生就业与创业的思考[].高等农业教育,2004(8).[5]杨岳.在全国高校共青团服务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07204229].://.[6]李春海,宋玉冰.高校共青团组织服务大学生就业的工作着力点[].岱宗学刊,2005(12).[7]刘晓娜.高校共青团组织服务大学生就业的思考与探索[].思想理论教育,2004(4).
对青年创业就业的思考 篇2
一、必须正确认识本课程的性质和定位
《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是一门公共课, 其性质是以学生就业为核心的生涯发展教育, 既要强调职业在人生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又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课程主要是通过激发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自主意识, 从而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促使大学生理性地规划自身的未来发展, 提高就业能力。因此, 教师要正确理解本课程的重要性, 帮助学生转变原有“爱慕虚荣、自我封闭、消极怠慢”的观念, 指导学生确立正确的职业目标, 实现自我的准确定位, 促进学生努力全面地提高能力, 真正实现“关心学生成长, 关注学生发展”的目标。
二、在课程设计方面, 加强模块设计与案例分析
我认为应针对大学的教学特色和学生自身特点, 打破学科体系, 按照知识、能力、素质的结构要求, 重新整合教学内容。
1. 大一阶段:以心理辅导为主, 培养正确的择业观和综合能力。
大一新生经历高考、进入大学校门后, 面对新环境和生活学习方式, 可能会感到很迷茫, 不能很快适应大学生的学习生活, 找不到努力的方向。就业指导课程从这个阶段开始, 应该根据学生自身特点, 帮助他们对自己未来职业生涯进行规划, 让他们尽快找到正确的人生定位和奋斗目标。在这个阶段中, 最重要的是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 加强思想教育, 从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择业观, 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在这个阶段中, 还需注意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教育学生既要正确认识自身, 又要努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课程要将素质教育深入其中, 注重学生多方面能力的培养, 如组织、社交、创新、动手能力和适应变化的自我发展能力, 同时还需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敬业精神和求知的欲望。帮助学生分析自我的优缺点, 让他们认识到全面的综合素质在以后的工作中的重要性, 这一阶段的教学可以通过案例讲解分析, 请一些已经毕业的学生与他们座谈, 从而加深新生在这方面的认识。
2. 大二阶段:全面提升就业竞争力, 注重专业技能。
对于大二的学生来说, 各方面都更加成熟。在教学中, 应该联系实际, 针对目前严峻的就业形势, 鼓励学生增加自己参与竞争的筹码。比如英语等级证书、计算机等级证书、已经优异的专业成绩和实践经历等。因此, 在学生已经找准奋斗目标的基础上, 这一阶段的教学应引导他们努力提高自己的软硬件水平, 为将来的就业储备足够的知识和能量。同时, 也要为他们提供有益的实习和培训的机会, 从而通过实践弥补专业教育的不足, 锻炼自身的实践能力。此外, 还应通过丰富的符合青年特点的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的独立、竞争和团结协作意识等。
3. 大三阶段:通过场景模拟和案例分析等途径, 提高学生的就业技巧。
这个阶段是最后的冲刺、实践阶段。学生知识的储备、素质的形成在前两个阶段基本已经完成, 这时的课程应侧重于为毕业生提供良好的客观环境, 如政策咨询、形势分析、收集信息等, 还可以根据个人需要和实际的变化, 调整职业目标和计划, 通过场景模拟、案例分析提高学生的面试技巧和应变能力。场景模拟就是模拟招聘, 让学生体验实战。从学生的衣着、问候、回答问题等方面综合观察, 由老师和学生进行打分, 针对面试学生的不足, 加以指正。
此外, 在课程教学中, 可以以案例分析导入课程, 既要有能体现课程学习的简单案例, 又要有可以体现就业特点的综合案例。从现实职场中取材, 强调趣味性和实用性, 充分地利用学生强烈的好奇心, 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丰富教学方法, 突出“以学生为中心式”的教学模式
大学生就业指导并非单纯的纸上谈兵, 要与实践结合, 充分发挥学生的组织作用, 将“职业生涯规划”纳入学生的素质拓展计划中。在教学中, 应当充分发挥师生双方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引导, 以及校外的实践, 学生要按照课程的进程, 积极地开展自我分析、职业探索、社会实践和小组讨论等活动。此外, 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走出课堂, 走进企业, 体验生活, 通过与企业的交流, 了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方向, 收集业内成功者的经验, 为学生进行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提供参考的依据。
以学生为中心的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学设计是指在教学中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特点, 强调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 教师的核心作用不在于传递知识, 而在于从学生的自身出发, 使每一个教学策略都以学生的理解、思考、感受和活动为基础, 引发和促进学生的体验与思考, 从而达到新知识的建构。[1]
总之, 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课程一方面应借助形势, 让学校重视, 另一方面, 教学人员更应该注重课堂教学效果, 让“效果”说话, 让学生目标明确, 少走弯路, 这应该是广大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课程教学人员的努力方向。[2]
参考文献
[1]张俊杰.就业与创业指导.教学尝试.教育与职业, 2002, (8) .
对青年创业就业的思考 篇3
关键词:中职学校 《生活经济与就业创业》教学 探究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795(2012)10(b)-0069-01
职业学校是培养社会技能人才的摇篮,而《生活经济与就业创业》是中职政治教学中的一门重要的课程,对学生将来的就业和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因此,教师要充分运用有效教学法,促进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1 有效设问,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知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这句话非常形象的体现了思考与疑问之间的关系,要想激发学生乐于思考的主动性,教师就应根据实际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创设相应的问题情境,优化提问方式,提高课堂提问效率。学生获取知识、增强能力、提高素质的最主要阵地是课堂。教师应努力创设问题情境,诱导学生积极提问。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和获取的经验进行改造和重组,并从中发现更多新的未得到处理的问题。课堂教学中最关键的是如何科学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思考,对所学内容进行反复研读和分析思考,进而提出问题。学生能够对这些问题进行思考并得出答案,却又不能做到想清说透。只有經过深入思考提出的问题才算是真正属于自己的问题,而不是单纯为了与教师配合才提出的问题,这样就会使学生产生举棋不定但又必须处理的探知状态。
例如,在“学会理财”这一节教学“养成良好的个人理财习惯”内容时,为了能够让学生真真切切的去深入思考这个问题,我没有直接把课本上提到的答案告诉学生,而是对学生提出了一个问题,让学生思考一下自己平时把家长给的钱都花在了哪些地方?这些钱花得值不值?通过这两个问题立即把学生带入到自己的思考世界中去,学生们思考一会后,有的说把钱花在了网吧,一周时间就花掉了近百元;有的说把钱花在了超市,已经习惯性的有时间就往超市跑,而且买了很多实际上没有用的物品……这时候学生们才恍然大悟,自己不经意间浪费了这么多钱,这个时候老师就趁热打铁,教学课本内容学会理财,让自己的钱花得更有价值,学生们的积极性一下子调动起来,教学效果也很好。
2 强化开展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学的方法有很多种,我们教师最应关注的是采用哪种方法效率更高,更能满足中职生的学习需要。我国实施计划生育以来,独生子女越来越多,受家庭教育的影响。他们普遍存在集体观念薄弱的情况,那么我们要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才能培养他们的集体观念与团队合作的意识呢?本人认为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小组合作学习这一方式来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和共同协作等能力。在开展课堂教学时,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充分开展学生间的交流讨论和互助合作,就成为政治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的重要方式。
例如,在“制定创业计划”这一内容的教学中,由于中职生自身阅历以及能力等方方面面的原因,个人在创业计划的制定上存在一定难度,而且从以往的教学经验来看,一个人制定出来的计划问题也比较多,为了能够提高教学效率,同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我将全班学生按位置分成了几个小组,先由小组进行讨论,然后各小组再找出一个代表将小组的讨论结果在全班进行讲演,最后老师评出一、二、三等奖。这样一来小组成员们都集思广益,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和建议,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自觉性,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和能力。
3 合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思想政治课相对而言比较枯燥、难于理解,如果教师把现代化多媒体技术运用到教学中,会弥补这个缺憾。多媒体直观、形象、丰富、生动,在优化教学结构上具有先天的优势。实施探究式教学,充分利用声音、动画、视频等素材,将一些用语言无法完美、形象描述的抽象难懂的内容直观、生动地展示给学生,给学生以听觉、视觉、情感等各方位的感官刺激。不仅激发了学生自主探索的兴趣,还丰富了教学的内容,扩大了课堂的容量,延伸了课堂的空间维度,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加快了学生对知识理解的进程,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对于创新学生思维也有着积极的作用。
如在《行行出状元》话题教学中,为了能够营造氛围,激发出学生内心的意志力,我通过多媒体制作了一个视频,将网上搜集到的很多中专生成才、成各行各业状元的事迹制成视频,并配上“从头再来”的音乐,学生们在音乐的熏陶和模范人物事迹的感染下,一下子激发起学生们内心的力量,有效的对学生进行了励志教育和品德教育。
4 在理论联系实际的基础上,丰富实践活动
政治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政治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生活,关注社会焦点和热点,深入体验人生、感悟人生,充分调动学生的原有知识经验和生活体验,完成全新知识体系的构建。政治知识与我们的日常生活联系密切,政治知识不但反映了实际生活,又反过来服务于生活。政治学科不但具有较强的时代性,也具有较强的实践性,脱离了时代与实践的政治课程无疑是一潭枯燥乏味、毫无说服力的死水。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很多学生并不喜欢枯燥的政治课,但是却对国内外所发生的时事兴趣浓厚,教师要充分发挥政治课程的优势作用,不能简单的将国内外大事罗列和拼凑在一起,而是将时事政治与课本中的政治观点有机结合起来,使两者实现“水乳交融”的统一。
例如,在教学《我眼中的创业市场》一课时,为了能够让学生联系实际,我让学生以本市为调查对象,在本市让学生做创业项目做市场调查,之后,让学生自主的或者小组合作式的制定创业计划,以实际的经济为例,加强学生的实践,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开拓欲望和兴趣,而且也更加符合学生的实际,有助于学生将来创业的成功。
当然,教学永远是门留有遗憾的艺术,任何一门学科,在教学过程中总不能做到完美无憾,即便新课改的推广下亦是如此,这就要求学生与教师的携手努力,改进教学方法,提升水平,弥补不足,为了学生的未来教师要完善自身素养和教学能力,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实现“育人”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 林胜德.中等职业学校政治教学探讨[J].文教资料,2009(15).
[2] 罗登渠.职业学校政治教学与和谐发展的思考[J].青年文学家,2009(7).
[3] 屈文成.中等职业学校政治教学的思考和研究[J].科教文汇(下旬刊),2007(8).
[4] 李青芬.浅谈传统美德教育在中等职业学校政治教学中的渗透[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8(S1).
对青年创业就业的思考 篇4
我演讲的题目是“开展中国青年创业行动,促进青年 就业 和再 就业 ”,主要讲三个 问题 :一、就业 和再 就业 是当代青年的首要 问题 ,二、国际社会关于解决青年失业 问题 的经验,三、关于中国青年创业行动的理论思考与建议。
一 就业 和再就业是当代青年的首要 问题
众所周知,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有人口13亿,占世界60亿人口的1/5还要强,就业始终是一个大 问题 ,特别是在当前经济结构转型和国有 企业 转制的重要关头,就业矛盾更加突出。中国又是一个青年大国,有青年3.2亿,占中国人口的1/4。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青年失业率一直处于居高不下的位置。鉴于青年失业率是一个歧义性的词汇,所以我有必要首先进行一下概念澄清 工作 。我所说的青年是指18岁至35岁这个年龄段的统计群体,青年失业率有种种不同的计算方法,比如,一种方法是计算青年失业人数和青年总数之比,这是比较典型的计算方法。还有一种方法是计算失业青年人数和城镇失业总人数之比,这是我国惯常采用的计算青年失业率的方法。我所说的青年失业率是按后一种计算方法计算出来的。据权威部门统计,从1980年到1993年间,青年失业率一直在70%以上,从1983至1993年间,其中有9年时间青年失业率在80% 以上。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就业和再就业问题实际上是一个青年问题(见表一)。
表一:城镇失业人数、青年失业人数及失业青年百分数
年 份 城镇失业人数(万人) 青年失业人数(万人) 青年失业率(%)
1978 530.0 249.1 47.0
1979 567.6 258.2 45.5
1980 541.5 382.5 70.6
1981 439.5 343.0 78.0
1982 379.4 293.8 77.4
青年就业创业论文 篇5
摘 要:本文以大同煤矿集团公司的现状入手,提出了青年就业创业面临的难题和存在的问题,以及推进青年就业创业工作的对策。
关键词:共青团;青年;就业;创业
共青团作为党的助手和后备军,作为党联系青年的桥梁和纽带,有着“党有号召,团有行动”的光荣传统,一直以来在帮助青年就业创业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作为青年就业压力大的大同煤矿集团公司,就如何切实做好帮助青年就业创业工作,帮助社会、企业、群众解决待业青年就业创业这一民生问题,做进一步的探索和思考。
一、企业青年就业现状的分析
大同煤矿集团公司是目前全国最大的煤炭能源基地之一,拥有80万员工家属,约5万待业青年。不仅如此,每年还有3000多升学沉淀的初高中毕业生不断加入到待业的行列。想实现就地上岗难上加难,绝大多数劳动力只能通过外出务工实现就业。从我们企业待业青年的总体情况来看,由于受知识结构等因素制约,他们绝大多数的就业方向为劳动密集型行业。在经济结构重组和产业结构调整的今天,他们无疑将处在人数最为集中、竞争最为激烈的群落。而且,由于受父母“只要我还养得起,就不让孩子出外干”就业心理及自身“高不成,低不就”择业心态的影响,使得他们在激烈的岗位竞争中明显处于劣势。大同煤矿集团公司团委,紧紧围绕“帮助一名青年就业,就是帮助一户家庭脱困,构建一份企业和谐,耕耘一份潜在希望”的工作理念,在帮助青年就业工作上下功夫。抓青年择业观念教育;抓就业创业知识和技能培训;抓青年就业安置,积极与社会各界联系广辟就业渠道,通过举办就业洽谈会,组织劳务输出,创办微型企业,扶持青年的创业等各种形式,为青年创造更多就业岗位,为青年解决就业的实际问题。
二、青年就业创业面临的难题和存在的问题
1、从青年自身的角度来看:一是青年自身素质不高,严重影响就业的实现。在待业青年中,多为初、高中毕业,文化不高的`青年群体,他们缺乏技能,适应能力弱。从而制约了青年主动就业创业能力和适应市场能力的发挥,很难实现跨行业、跨地区就业,成为待业青年上岗难的最大障碍,造成青年就业创业难度加大。二是青年就业观念落后,束缚就业的实现。青年对企业仍抱有十分强烈的祈盼、等待和依赖心理,一些青年不愿意接受条件艰苦、待遇较差的就业机会;有的在选择就业岗位时缺乏跨行业、跨地区的长远眼光,固守田园;有的希望找到长期稳定的工作,不愿去做临时工和季节工,从而出现了“有事无人干”和“有人无事干”的结构性失业与自愿性失业交织在一起的怪现象。三是青年经济基础薄弱,制约青年自主创业的实现。待业青年还没涉足社会,没有劳动所得,想要自己创业,没有资金来源。因此面临严重的资金困扰,影响青年自主创业的实现。
2、从团组织自身的角度来看:一是要提高青年就业培训的针对性。一直以来,对青年就业培训存在着学习技能、培训规模、培训内容选择局限性,培训后的跟踪服务也不到位。这就反映出培训的实用效果不佳,导致了培训和安置就业的脱节,没有形成良性的培训就业机制;二是就业安置有局限性,渠道不够宽,没有形成各地的互动的用工机制。安置的渠道和途径还是相对比较狭窄,安置的结果也不尽理想。原因是没有形成各共青团组织互动的用工机制,共青团的组织优势、网络优势、资源优势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三、推进青年就业创业工作的对策
当前,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青年日益成为创业就业的重点群体,面对这一形势,大同煤矿集团公司团委要站在为和谐社会,中国梦建设作贡献和服务青年一代成长发展的高度,以中国青年创业行动为载体,进一步拓展“帮助青年就业”工作,通过强有力的措施不断推进青年就业工作。
1、继续充分发挥共青团的组织优势,建立就业创业网络,拓宽就业渠道。通过市场的供求信息的采集、发布、传递,实现双方的沟通,以达到双向选择、合理配置、安置就业的目的。形成组织阵地的网络化,这样才能够真正以办事业的方式推进工作。以各级青年就业工作信息网站为联结,交互性强、受众面广、易于沟通和资源共享的信息网络,搭建起网上工作平台,形成整合就业信息资源的纽带。
2、充分发挥共青团的宣传优势,进行观念引导,强化创业教育。通过报社、电视台、网站等部门在员工群众中广泛开展思想教育活动,使广大员工家属及子女摒弃等岗位就业观;通过选树典型,从先进典型的感人事迹和优秀品质中受到鼓舞、汲取力量,并进而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就业观;另一方面,形成了集千名团干之力克难奋进、创新发展的良好局面。向他们宣讲外出就业政策,宣传法律法规条文,宣传社会保障体制,使广大待业青年及员工家属在择业、就业观念上有一个新的突破,在就业、创业实践上有一个新的升华。
3、充分发挥共青团的信誉优势,建立设置“用工就业信息反馈激励奖”和扶助机制。开展创业培训,帮助青年掌握创业知识和技能,为青年提供一对一的陪伴式创业指导;实施创业见习,提高青年的创业实践能力,建立青年创业孵化基地,争取有利于青年创业的优惠政策,帮助青年迈出创业的第一步。
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 篇6
坚持组织化动员与社会化动员相结合,积极创新模式多渠道建立基地是团浙江省委该项工作的一大特色。各级团委分别联系各自所联系的企事业单位募集岗位,三级联动建立见习基地。高校团委与就业指导中心的合作,面向本校学生建立基地,就业参考《浙江“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见成效》。广泛动员广大青年企业家、青联委员、青年星火带头人提供更多的适合青年就业创业的见习岗位。
基地能否得到企事业单位和青年的广泛认同,关键要看能否有效帮助他们实现岗位对接。各级团组织积极探索“以共青团为平台、以市场机制为原则、以需求为导向”便捷有效的对接途径。青年可以从团省委建立的“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网站上寻找适合自己的见习岗位并提出申请外,还可以通过热线电话咨询。各市级团组织牵头建立大型集中性对接与小型分批对接相结合的对接工作机制,通过企事业单位和青年的面对面交流,实现了对接过程的高效、有序和有效。3月1日,浙江省暨杭州市首场共青团“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岗位推荐会上,90多家企事业单位参加,累计招聘见习岗位达2300多个,参与学生达2.5万人,达成见习意向823人。
为推动基地工作的健康持续发展,团浙江省委一方面重服务,推出各种延伸服务,提高基地工作的实效性;另一方面重管理,建立健全各种配套管理制度,真正让基地收获信誉,让青年收获能力。
对青年创业就业的思考 篇7
1.1“三农”问题关系到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和民族的伟大复兴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始终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全局性和根本性问题, 而解决“三农”问题则可以实现基础强、国家盛和社会安的良好局面。现在, 农村已经成为新的就业创业阵地, 农村青年已经成为新增就业创业的生力军。因此, 服务农村青年就业创业, 不仅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需求, 更是维护社会稳定和谐和长治久安的需求。
1.2 服务农村青年就业创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重要内容
如今, 随着农村青壮年农民的外出打工, 农村留守妇女、留守儿童、空巢老人等一系列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日益凸显。农村青年人力资源是新农村建设的主力, 服务农村青年就业创业就是对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有效对接。只有抓住农村青年群体, 鼓励并服务农村青年返乡就业创业, 激发农村青年的创业激情和潜力, 才能发展现代农业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1.3 服务农村青年就业创业是共青团服务职能和政治属性的重要体现
团十六大以来, 团中央高度重视共青团推进青年就业创业的职能, 将其作为共青团服务党政工作大局的重要切人点, 和履行服务青年义务和维护青年权益职能的重要着力点。服务农村青年就业创业是共青团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重要途径和共青团职能的重要体现, 更是共青团扩大在农村影响力和服务新农村建设的有效手段, 具有重大的经济意义和政治意义。
2 开展校地合作, 探索构建“3+X”模式
以温州市平阳县为例, 通过与温州高校开展校地合作, 针对农业大镇, 搭建农村青年就业创业平台, 探索构建“3+X”模式, 充分利用高校教育科研的师资建立就业创业导师团队, 以就业创业项目为载体, 以农业基地为依托, 以农户 (或农村专业合作社) 为合作对象, 建立农村青年就业创业基地, 开展农村青年就业创业帮扶工作。
“3+X”服务农村青年就业创业模式中的“3”是指“导师+项目+基地”;而X是指团队, 包括农业企业 (专业合作社) 或农户等。该模式既是农村青年成功创业的有效载体, 也是创业型人才培养的有效方式, 更是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 (具体见图1所示) 。
3 结合平阳实际, 实践“3+X”模式, 服务农村青年就业创业
“3+X”模式通过政策解析、创业培训、导师带徒、科技帮扶、项目培育、典型示范、资金支持等方式, 组建一系列志愿服务队伍, 开展一系列专业培训, 培育一系列创业典型, 争取一系列信贷支持等措施, 进一步提升农村青年创业创新能力, 全面活跃青年创业创新热情, 从而把青年创业创新行动不断引向深入。
3.1 成立导师团, 帮扶青年就业创业
平阳团县委开展校地合作, 联合温州高校组建一支青年创业导师团, 通过专家讲座、专题论坛、互动交流、技术培训、项目推介、动态信息共享等多种形式, 深入宣讲创业富民政策, 积极引导青年创业, 激励青年创业热情, 提升创业青年综合素质和能力。
3.2 搭建创业就业平台, 孵化创业项目
针对各级团组织在服务月活动中挖掘的典型创业项目及创业团队, 搭建创业就业平台, 开展政策扶持、资金支持、导师带徒、基地孵化、通信联络等“一对一”结对帮扶活动, 培育一批创业创新项目, 培养一批创业创新人才, 加以辐射带动广大青年投身创新创业, 缩短创业周期。
3.3 围绕服务主题, 推出服务措施
坚持以服务经济发展、服务青年就业创业为重点, 深入青年群体, 整合有效资源, 选择服务载体, 开展主题活动, 集中开展“四个系列”主题服务措施, 即组建一系列志愿服务队伍, 开展一系列专业培训, 培育一系列创业典型, 争取一系列信贷支持。
4 结语
“3+X”模式是依托温州高校就业创业导师团队, 开展就业培训和创业教育, 引进农类高职院校的农业科研项目, 培育具有本土特色的农业创业项目, 鼓励和引导大学生返乡创业和开展暑期社会实践, 推动农村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的建设, 促进当地农业企业和专业合作社的发展。该模式切实提高农村青年素质, 开发创业潜能, 实现“先创业带动后创业, 以创业带动就业”。
参考文献
[1]张辛欣.国家启动农村青年创业就业行动[J].农业知识 (瓜果菜) , 2011 (3)
对青年创业就业的思考 篇8
随后,省政府又出台了《云南省鼓励创业“贷免扶补”实施办法(暂行)》,通过“贷免扶补”,由省农村信用社发放创业小额贷款10亿元,扶持两万人创业。符合条件的创业人员无需任何担保和抵押,就可申请到最高达5万元的创业贷款,从事微利项目经营,其贷款还可免收利息。创业小额贷款申请由就业经办机构、工会、共青团、妇联、工商联和个体私营经济协会6个部门联合受理。其中,共青团组织承担扶持6000人以上的任务,数额仅次于就业经办机构。
由于创业者中青年占了大多数,因此团组织在服务青年就业创业中的重要作用受到了云南省政府的高度重视。
为树立青年创业典型,开发青年创业人才资源,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青年创业就业的良好氛围,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了“云南青年创业省长奖”,这是国内第一个地方政府设立的青年创业活动的荣誉奖项。云南青年创业就业行动计划也正式启动,首批100名云南青年创业导师接受了“创业导师证书”,“云南青年创业就业基金”也同时设立。
关于青年就业创业工作汇报 篇9
09年,我们根据全团促进青年就业创业工作的总体要求,以“整合现有资源,突出服务特色”为指导,以“扶持青年创业,创业拉动就业”为主线,以“开发对接就业岗位,服务青年就业”为目标,扎实开展了青年就业创业工作。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一是加强宣传引导,选树创业精英,全力打造鼓励青年创业、支持青年兴业的青春创业氛围。
为带动青年创业,我们力求做到三个有效。一是通过报纸、电台、电视台、网站立体式发布各类创业信息、法律法规,形成有效地舆论引导,54当天,还以“青春创业”为主题在日报对创业行动进行了专版报导;二是联合相关单位,全方位挖掘青年创业典型,做到有效地典型示范。全市各级团组织以4、5月为青年月,共宣传市级青年创业典型20个,县级80个,有一人被授予全省十佳大学生创业先锋称号;三是着重在四平职业大学、吉林师范大学等校园内以大学生创业周为载体,积极开展大学生创业就业宣传活动,有效地营造校园创业氛围。
二是充分整合青联、青企协等阵地资源,全力推进共青团“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建设工作。
全团创建“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的文件下发后,我们立即成立了市青年就业创业工作领导小组。并下发 [2009]2号文件,在全市推进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创建工作,对7个县(市)区及市直各大中专院校作出具体部署。同时积极协调市劳动、教 1
育等相关部门,整合青联、青企协等团属阵地,经过广泛动员,层层选拔,择优推荐,截至5月10日,共建立国家级“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11家,省级3家,市级10家。这些首批命名的“基地”在未来的三年内,将为青年提供见习岗位480个,2000名大中专毕业生将在此项活动中直接受益。
三是积极搭建青年创业融金平台,继续推进青年创业借款服务,重点推介青年创业小额贷款项目。
针对青年初始创业、企业发展资金紧缺的问题,我们连续六年推出“青年创业借款”项目,累计发放借款150万元,直接扶持创业项目55个,受益青年达120人次。今年的创业借款已于2月发放给6位创业青年。我们对创业项目做到月月有跟踪,季季有调度,并在其运营中联系青年创业导师团解决青年创业中遇到问题。
按照吉团联字„2009‟3号和7号文件要求,我们积极联系农联社、农行、中国银行四平分行等金融部门,为青年创业提供资金和政策支持。通过与农联社和农业银行合作对接,为青年创业搭建了融资平台,在4月29日的签约仪式上,直接到位资金达7000万元。
四是依托青年就业创业三级服务网络,全面深化青年就业创业培训和岗位对接工作。
按照吉团办发[2009]1号文件要求,我们依托青年就业创业服务网络及青年就业培训、实践基地,开展了农村青年春季培训
行动。在全市七个县(市)区举办各类青年技能培训班35期,直接培训城乡青年1500人次。梨树县阳光职校在为期三天的培训期内,为120名城乡青年开设了当前宏观经济前景、东北产业与创业方向、创业法律知识等课程,培训效果显著。
在此基础上,我们还针对不同层次的就业青年开展了岗位对接活动。一是依托市劳务市场,集中在餐饮、服务、机加等岗位,举行城乡青年就业招聘会2场,直接帮助160青年就业。二是主动联系市人才中心,就业去向在文秘、财务、管理等高技术岗位以周为单位开展大中专毕业生招聘会13场,直接发布用工岗位3000个,大中专学生累计参与数达到9000人次。
对青年创业就业的思考 篇10
李慧理学院信计091班5501209020
前言:就业是民生之本,创业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以创业带动就业是解决就业问题的一个重大方针,促进全民创业必将为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提供不竭动力。目前就业创业已经成为青年最具体、最现实、最迫切的需求,特别是2009年以来,在世界金融危机的背景下,青年就业形势更加严峻。南昌大学提出了开展“观察青年就业创业之路”的调研活动报告。近年以来,推进青年就业创业工作已经成为南昌大学共青团事业新的伟大实践,任务光荣而艰巨。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南昌大学各领导高度重视、迅速行动,坚决贯彻落实关于鼓励青年创业就业的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践行科学发展观,立足“服务青年成长成才”,进一步做好青年就业创业服务工作,理清工作思路,明确工作目标,确定工作任务,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搭建服务平台,形成了良好的工作势头,从而研究探索青年就业创业的有效途径。
导论: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的蔓延,对我国实体经济的影响日益严重,就业形势越发紧张。特别是就业市场的急剧紧缩,导致青年就业困难、就业压力大,青年就业问题成为当下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青年就业创业问题是关系青年切身利益的最核心、最现实、最直接的问题。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就业是民生之本,关系到千家万户。就业创业是青年面临的最大民生问题。如今,青年“就业难”已成为当前社会普遍关心的问题,不少地方都在积极鼓励青年自主创业,用创业带动就业,越来越多的青年将目光投向了自主创业,但是最终选择自主创业的青年却寥寥无几。究竟是什么阻碍了就业创业,共青团又要如何帮助青年就业创业,已成为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这次调研活动旨在激发广大青年学生创业激情并为他们提供创业、就业指导的一个新平台。用这些成功人士的创业经历和成长体会,激发青年沉重的创业热情,为他们培养创业意识、投身创业实践提供帮助,使初入社会的青年在创业的道路上多一些引导,少一些坎坷。同时,也深刻认识自己在就业创业过程中所经历的挫折和磨难,使青年人能正视就业创业的艰难和不易。希望通过这次调研活动使将来要就业创业的青年能更多地了解认识体会如今就业创业的难处,从而想出相应解决方法和措施。
主体:就业为民生之本,稳定之基,和谐之源。我国作为一个人口大国、劳动力大国,无论经济形势如何,就业问题都始终是一个长期性的战略课题。就业和创业也是当前社会上最热门词语,在谷歌上搜索关键词达6千万、1亿条次,百度上则为8千万,9千万条次。广东、浙江、江西、广西、河南等很多省市提出了“全民创业”口号。2009年人社部批准82个城市成为首批国家级创业型城市,主要任务是率先建立组织领导体系、完善政策支持体系,健全创业培训体系,构建创业服务体系、健全工作考核体系。
就业创业工作历来为党政关心、社会关注、青年关切。充分就业与经济增长、价格稳定、国际收支平衡是我国宏观经济管理四大目标。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有正相关性,通货膨胀与社会失业有反向相关性,他们之间变化关系大家可以用菲利普斯曲线去分析和认识。就业与创业相应而生,相互促进。就业对创业起到技能、经验的训练和积累作用;创业创造新需求新岗位从而带动就业,对就业具有倍增效应。因此,有必要把就业创业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研究和认识。
近日,中国人力资源服务外包企业易才集团总裁李浩近日接受腾讯大成网的专访,作为人力资源行业创业的先行者和成功者,李浩结合自己的经历和经验对即将就业和欲创业的青年大学生提出建议:关键是要培养创新实践能力,这对于就业创业是同样重要的。
虽为“80后”,但李浩已经是一家全国规模企业的总裁。2003年,毕业不久的李浩选择创业,投身人力资源外包行业,创立易才集团。经过6年的努力,易才集团已经拥有了遍布中国本土近百家分机机构,跻身为中国人力资源外包服务提供商的第一梯队。
在李浩的概念里,培养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是一项易才集团必须担起的社会责任。“作为国内最大的人力资源服务外包企业,易才集团有义务利用自身的行业优势,为大学生提供就业创业指导和服务。”他说,“我们希望培养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把创新理念转变成价值的能力,培养他们差异化就业的竞争力,而不只是简单的解决就业问题。大学生应该多实践,多行动,创新实践能力对于就业创业都同样的重要。”
李浩说:“在大学时的专业和现在的工作没有一点关系。”但李浩个人认为,“人可以用很强的学习适应能力来弥补经验上的不足。从智联剥离出人力资源外包自己做,这和我本人的性格有关,总是渴望创造出新的东西,你会发现易才一直在不断变化,变化和稳健,共同构成了我们快速成长的基因。”凭借对人才服务市场的敏锐直觉和对整个产业的前瞻性研
究分析,李浩判断人力资源外包服务将大有可为,看准机会后,他于2003年10月和创业伙伴一起创办了易才人力资源顾问公司。发展到如今,易才服务的企业已达1万多家,其中包括西门子、联邦快递、丰田、宝马等多家财富500强公司。
9月11日,易才集团成都分公司创立了“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是易才集团响应团中央号召,缓解国内就业状况,本着强烈的社会责任心在分公司和客户中成立的。易才成都分公司还发起了由区域高校参与的“促进大学生就业联盟”。成都大学、成都信息工程学院等四所高校与易才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搭建起大学与企业的沟通平台。今年6月,易才集团和北京理工大学成立了大学生创业中心,这是国内第一家校企合办的创业基地,李浩透露此项活动还将发展到成都地区,并结合成都当地的特点进行推广,李浩认为各地的创业模式想法和技术都是相同的可以互相借鉴的。在成都青年创业面临的机遇和环境有所不同,成都有哪些商业模式适合创业?例如文化娱乐和电子科技。这也是易才集团下一步探索研究的方向。成都是易才西部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易才也必将加大对成都的投入,运用自身专业优势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促进经济发展。作为专业的人力资源服务公司,易才集团非常愿意为广大的青年朋友提供各种就业见习机会,为他们的职业生涯有一个较好的开端,尽快走向社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为国家作出贡献。
在我看来,不管是要就业还是创业,我们都会在就业创业过程中经历许多磨难和挫折,我们不能怨天尤人,要正视就业创业的艰难和不易,要一直保持着就业创业的热情、信心和决心。培养创新实践能力对就业创业是极其重要的,多开展实践活动,培养创新才能,将专业的相关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
结语:促进青年就业创业的主要建议措施
1.政府促进,优化青年就业创业环境。一是帮助青年更好地了解政策。可以将各级政府推出的一些诸如减免税收、就业援助、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政策,通过网站、公告等形式告知青年;二是帮助青年更好地运用政策。通过举办就业创业形式分析会、报告会、政策讲解课等形式,帮助青年理解政策、运用政策;三是积极帮助青年争取政策。针对青年就业创业政策的某些空白和缺位,联合有关部门制定并出台区域性的相关政策,进一步优化青年就业创业环境。
2.财政支持,降低青年创业门槛。为缓解青年创业的资金“瓶颈”问题,应建立“青年创业发展基金”,制定小额贷款实施办法,对于可行项目给予不同额度的贷款,推进小额信贷帮扶工作。要鼓励和引导有条件的青年大力发展有市场、有效益、就业容量大的劳动密集型微型企业。也可以多渠道筹集资金,建立创办微型企业担保基金。积极争取工商、税务、卫生、城建等部门的支持,出台下岗失业青年创办领办经济实体不限注册资金、不限经营方式、不限经营领域简化行政审批手续、减免税费等优惠政策。
3.完善培训体系,提升青年综合素质。一是针对思想观念保守、就业创业意识不强的青年,通过举办就业创业论坛、就业创业大课堂、就业创业典型报告会等形式,引导青年转变观念,增强就业创业意识;二是针对有就业创业意识、但缺乏就业创业能力的青年开展系统的就业创业素质和技能培训。三是针对在就业创业过程中缺少经验的青年,为其配备了就业创业导师,进行“一对一”就业创业辅导。
4.(一)加大对青年就业创业观念的引导力度。
(二)积极开展具有较强社会影响力的青年就业创业实践活动。
(三)强化服务手段,打造服务青年就业创业的工作平台。
(四)着眼长远发展,建立健全工作机制。
对青年创业就业的思考 篇11
摘要:自从1999年高校开始扩招以来,大学生毕业生就业问题开始凸现并成为一个社会问题,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根本原因在于供需结构性矛盾和大学生就业观念问题。本文将简单分析当前形势下的大学生就业与创业环境,并根据多年的创业教育和实践经验,结合江门五邑侨乡特色,提出改善大学生就业与创业问题的对策和方法。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创业
2009年全国有611万普通高校毕业生,而广东的普通高校应届毕业生超过33万人,加上外省到粤求职以及往年暂缓就业的学生,2009年预计有超过50万名高校毕业生在广东求职,相当于全国2009年毕业生总数的1/12。2009年乃至未来几年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不容乐观。
江门市的大学生也同样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形势。据统计,江门几所高校平均每年的毕业生超过6000人。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大环境下如何解决这么多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成为摆在江门市委市政府和高校面前的一项重要工作。
一、大学生就业难的根源
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由来已久,原因是多方面的。全国高校扩招和全球金融危机等大环境因素只是原因的一部分,大学生就业难并不是社会不需要大学生,而更多的原因是大学生们的主观取向和能力与客观需要不匹配。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盲目追求体制内就业。
长期以来,学而优则仕等封建思想一直存活在中国人的脑海中,作为准知识分子的大学生也不能完全摆脱。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多数大学生依然希望选择体制内就业,比如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以及垄断行业,因为这些部门和行业社会声望好,收入相对稳定,也有较好的个人发展空间。
2.缺乏吃苦与奉献精神。
当前中国地区发展差异较大,而大学生普遍趋向于将发达地区的大城市作为就业地域首选,而这些地区和城市人才需求相对饱和,就业机会少。重地位、重名利,轻事业、轻奉献,缺少艰苦奋斗和服务的精神的观念,导致了大部分学生高不成低不就,加剧了就业难的问题。在江门也有很多来自农村的大学生,但他们宁愿留在市区当无业游民,也不愿意回到农村去担任一官半职。
3.高分低能,所学难以致用。
中国的高校大多数过分偏重学术教育,职业教育滞后很多,这种教育体制下的大学生更容易出现知识与能力发展的不平衡。绝大部分学生毕业后都要面向社会,甚至面向生产第一线,但许多高校的办学理念和课程设置仍停留在以往的精英教育层面,重知识轻技能,使得高等教育与市场要求严重脱节,从而导致大多数学生学难致用,丧失了在职场的竞争优势。
二、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要得到有效解决,需要多方的共同努力,特别是政府、高校和学生自己。
1.大学生要主动寻求改变适应社会需要。
中国经济发展的现状和体制问题无法立即得到改善,但是大学生可以主动改变自己,变被动为主动。
(1)打破求职过程中的羊群心理。
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存在比较严重的“随大流”现象,无形中推动了就业的激烈竞争。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和特点,变随大流求职为分散求职,在择业时间、地点、行业、单位等方面,作出个性化的职业选择,突出竞争重围。
(2)树立动态就业观。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化及人事制度的改革,竞争上岗、人才流动和再就业已成为普遍现象。因此,大学生必须改变“一次就业定终生”的传统观念,树立动态的就业观,如果自己的职业理想无法在第一次就业中实现,可以考虑“先就业,后择业” “先生存,后发展”。
(3)增加社会实践将知识转化为能力。
很多大学生毕业后无法迅速进入工作角色。针对这种情况,大学生在校时就应当根据自己的专业和求职意向,积极主动地去寻找对口实践单位,将所学的知识有效转化为职业能力。切勿等到走上社会的那一刻,才开始去了解社会和接触市场。
2.官、产、学联手辅助大学生积极就业。
作为供、需两方,高校与企业在大学生就业工作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政府要创造条件,充分促进校企之间的合作与互助。
(1)学校开设就业课堂,企业进行现场招聘。
每年各地都会举办大大小小的招聘会,江门高校的学子每年都要奔波于广州、深圳等地求职,但是数以万计的求职者进场,大部分毕业生投出去的简历如泼出去的水。针对这种情况,可以把招聘单位请进高校,请进课堂,为毕业生开设专门的招聘说明会。通过这种互动的方式,既可以给毕业生提供更实在的就业信息和就业机会,也方便用人单位招到合用之人。
(2)积极开展职业培训和生涯规划指导。
学校应当对包括职场礼仪、心理健康、交流沟通、融入团队等多项内容进行培训,将职业素质培训与实习结合起来,使毕业实习真正起到缩小、弥合学校教育与市场需求缝隙的作用。通过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让大学生更好地了解自我和职业环境,提前做好就业的各项准备。
(3)政府推动校企合作,进行订单式培养。
以摩托车产业为代表的江门工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远未达到饱和。江门市政府应当大力推动校企合作进行 “订单式培养”,由企业作为市场主体提供人才培养的具体目标,参与到教学的全过程,学校和企业共同制定培养方案,结合岗位需求组织教学,学生毕业后到企业直接上岗工作。
(4)引导学生下基层或自主创业
五邑大学、江门职业技术学院均是典型的地方院校,有近40%以上学生来自江门五邑地区。学校应紧抓这一特点,鼓励引导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和恩平、台山等艰苦地区工作,充实城市社区和农村乡镇基层单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自主创业是就业的另一条有效途径,广东尤其是像江门这样的侨乡,有着良好的创业文化与氛围。
三、大力推行以创业带动就业
大学生群体接受过多年的高等教育,完全有能力利用自己的技能水平和创新意识为社会创造新的就业岗位,形成带动就业倍增规模效应。在具体操作上,现根据多年创业教育和实践的经验,结合江门市实际情况,提出以下一些方法供参考。
1.学校开展系统的创业教育。
创业教育即通过各种可利用的教育方式来培养创业者的创业意识、创业思维、创业技能等各种创业综合素质,并最终使被教育者具有一定的创业能力。
(1)开设创业课程和成立创业辅导机构。
五邑大学在两年前就开设了首门创业公选课《创业模式与营销创新》,并成立了江门第一家创业辅导咨询机构——“五邑大学创业社”。该课程和社团自开设以来就受到学生们的广泛关注和欢迎。
(2)成立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
近年来,广东许多高校如暨南大学等,纷纷成立了创业经济研究与实验中心、大学生创业园等一系列孵化基地,在经济、政策、技术等多个层面上推动大学生创业。笔者作为五邑大学的创业导师,近年来扶持了深圳维新咨询、东莞柏佑打包带、新青腾软件等多个成功的学生创业团体,但遗憾的是目前五邑大学乃至江门还没有正式的大学生创业孵化机构,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大学生创业扶持体系,制约了这项工作的进一步深入开展。
(3)开展创业大赛和创业论坛。
2006年以来,笔者作为五邑大学商业设计大赛总策划,共组织了三届“赢在江门”大学生创业大赛,并在江门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力,很多学生项目因此而找到了资金,部分发明专利作品已开始投产。五邑大学创业社、策划社也举办了两场江门市最高级别的创业论坛,分别邀请了大冶摩托董事长陶冶先生和胡润百富榜创始人胡润前来演讲,在五邑大学造成了空前的轰动效应。
2.以政府的资源与行为推动大学生创业。
在推动大学生创业带动就业工作方面,政府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1)政府的政策与资金支持。
财政收入良好的大中城市,完全可以设立创业基金资助和贷款给大学生创业。江门作为一个不算富裕的地级市政府,可能无法拿出一大笔钱专门扶持创业者,但是可以发动侨商或民营企业家成立一个小型的创业基金或由政府推出小额财政贴息贷款,通过举办大型的创业大赛,来筛选合适的创业项目进行扶持和资助,树立标杆效应。
(2)制作创业小册子,模拟创业全过程。
由政府或有关部门出面,组织专家和企业人士的力量,制作一定数量的高校毕业生创业手册;同时,还可以借助创业大赛的开展,进行创业实训和创业全过程模拟,这对缺乏社会经历和实战经验的创业者来说是最宝贵的一课。
(3)成立创业辅导中心。
邀请创业领域的专家,成立一个专门扶持创业个人和团队的官方机构,以利于创业者和政府之间的沟通,方便创业者、特别是大学生创业者咨询和办理行政上的相关事务,并以此搭建起政府与创业者之间的沟通桥梁。
(4)成立农村创业基金,鼓励大学生去农村创业。
江门市位于珠三角西岸,占珠三角1/4的陆地面积,自然资源丰富,但是长期以来这些资源优势却没有得到发挥。笔者认为这和基层人才稀缺和活力不足有着重大的关系。针对这一种情况,江门市政府如果能引导大学生到农村创业,不仅能解决学生的就业问题,也能撬动江门市丰富自然资源的开发,大大推动本地经济的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
(作者:江门市五邑大学)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创业教育在中国:试点与实践[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9.
[2]廖仲毛.解决大学生就业应重视“三化”[J].成才与就业,2005.4(68).
[3]沈延兵,费毓芳,余新丽.大学生就业统计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研究[J].辽宁教育研究,2005,(4):76-78.
【对青年创业就业的思考】推荐阅读:
关于青年就业创业之路的观察10-08
青年创业和就业09-09
关于对青年创业现状06-08
青年就业创业座谈会简报08-30
街道青年就业创业情况调研报告07-31
共青团“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合同09-07
第二批共青团“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确定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