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保工作中重点问题

2024-08-05

低保工作中重点问题(通用7篇)

低保工作中重点问题 篇1

基层社会救助工作中需要 着重研究把握的几个重点问题

刘 刚 2011年11月5日

首先感谢区民政局提供这个平台和大家一起进行交流学习,先自我介绍一下,我叫刘刚,现就职市民政局社会救助管理中心。社会救助管理中心也就是大家常说的低保办,在2002年设立低保办时,工作只有城市低保一项,随着时间的推移,国家高度重视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问题,积极推进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先后实施了农村低保、农村医疗救助、城市医疗救助、临时救助和艾滋病生活救助等制度,2005年,市低保办更名为市社会救助管理中心。社会救助管理中心负责研究制定全市社会救助的有关政策;指导全市城乡社会救助基金的筹集和管理;组织全市开展扶贫济困、社会捐赠等社会互助活动;组织指导城乡贫困居民的应急救助;承担全市城市低保、农村低保、城市医疗救助、农村医疗救助、临时救助、特困艾滋病人生活救助等其他社会救助的管理工作。社会救助工作政策性强,资金量也比较大,涉及的人群是弱势群体,所以倍受各级领导和社会的关注。以我市为例,社会救助常年的服务对象多达11万人,从2007年起,从我们社会救助口下拨和支出的资金就超过了1亿元,今年将首次突破2亿元。由于城乡医疗救助工作按照省民政厅规定是由乡镇(街道)接受申请,因此今天着重讲城乡低保制度。现在简单介绍一下我市城乡低保制度:城乡低保制度是一项制度化、日常性的社会救助工作。多年来,城乡低保工作先后经历了建立、发展、完善等阶段,标准不断提高,保障面不断扩大,分类施保广泛推行。我市从1997年开始建立城市低保制度,建制之初我市的低保标准为120元,保障人数为一千余人,90%以上为原民政工作对象即城市“三无”人员,1999年10月保障标准调整为156元。2001年4月再次提标,市区为191元。2005年7月,提高为210元;2008年7月,提高为246元;今年5月,又再次提高至290元。同时,资金投入也逐年加大,城市低保2007年救助760428人次,支出城市低保金7545万元,人均月补差99元;2008年,救助811599人次,支出城市低保金10301万元,人均月补差127元;2009年,救助人827019次,支出城市低保金10601万元,人均月补差128元;2010年,救助829877人次,支出城市低保金12926万元,人均月补差156元;2011年,1至10月份已救助68.8万人次,支出资金已达1.63亿元,人均月补差236元。

农村低保制度是由2004年开始实施农村特困群众救助制度过渡产生的,2005年12月,市政府制定下发了《淮北市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暂行办法》(淮政办[2005]70号),标志着从2006年1月起正式实施农村低保制度。农村低保标准经历了4次调整,由最初的625元,720元、860元、1000元,今年5月调整为1260元。农村低保2007年救助25935人,支出资金986万元,人均年救助380元;2008年,救助38524人,支出资金1910万元,人均年救助496元;2009年,救助42983人,支出资金3046万元,人均年救助709元;2010年,救助42984人,支出资金4351万元,人均年救助1012元;今年1至10月份,救助40266人,支出救助金4011.4万元,人均月救助97元,预计人均年救助将超过1200元。

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实施“十二五”居民收入倍增规划的指导意见》,“十二五”期间我们将每年对城乡低保标准进行调整,而且调整幅度不低于10%。随着资金投入的增加,困难群众也得到了实惠,充分发挥低保制度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公平、保障居民基本生活权益方面的重要作用。

但城乡低保制度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在实际工作中有些矛盾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有的甚至越来越尖锐。一是政策性强与操作难度大的矛盾;二是救助标准与困难群众期盼的矛盾;三是工作量大与人手缺乏的矛盾;四是内部控制严与外界压力大的矛盾;五是规避行政风险与操作细节不规范的矛盾;六是民政部门重视与部门协调难度大的矛盾。短时间内,要想全部将这些矛盾彻底解决困难很大。

今天,参加会议的同志大多是社区和村的工作人员,在城乡低保的运作中,社(村)委会既是低保工作的出发点,又是落脚点,地位极为关键和重要,由于低保工作政策性很强,涉及方方面面,是热点,敏感问题,这就要求我们的社区(村)低保人员工作要认真、细致,来不得半点马虎,稍有闪失,将导致一定的负面影响。所以我们社区低保人员的工作又是非常辛苦的,有时遇到不明事理的,缠访闹访的群众,还可能遭到辱骂、甚至受到人身攻击。我非常理解大家的工作,确实不容易,在这里我对大家多年来的付出,表示感谢。

我们社区(村)低保工作人员的职责或者说任务主要有以下6项:

1、宣传低保政策,熟悉掌握本辖区困难居民情况;

2、接待来访,咨询和受理申请,并对申请人的家庭生活情况进行逐户入户调查。

3、初步审查、民主评议后上报,进行第一次张榜公布,待街道(乡镇)、区县民政局审核、审批后,做好第二、三榜公布。

4、协助保障对象办理低保证和低保金的领取手续。

5、组织有劳动能力尚未就业的低保对象参与公益劳动。

6、建立低保档案,协助街道(乡镇)做好动态管理。这几项工作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千头万绪。

要完成以上任务,就要求我们的社区低保人员要注意工作的方式方法。我个人认为你们在开展做好社区(村)低保工作时应着重研究把握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受理申请;二是入户调查;三是分类施保;四是民主评议;五是张榜公示。下面我就以上问题谈谈个人的体会,与各位领导和同志们交流与探讨,不对的地方请同志们批评指正。

一、受理申请

目前,我国各地城乡低保受理机构设立不尽相同,有的地方由街道(乡镇)直接受理,有的地方委托居(村)委会受理,也有的地方专门设立了受理机构(如社会救助工作站)。但在现阶段,街道(乡镇)由于机构不健全、人手不够,完成受理工作难度较大,加之辖区范围较大,也不方便群众。因此,我市将实际受理工作委托居(村)委会来完成。

(一)申请

城乡低保申请是指城乡居民向管理审批机关提出获得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请求。

1、申请条件:

●城市低保:持有本地非农业户口;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月人均收入低于本地城市低保标准;

农村低保:持有本非农业户口;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年人均收入低于本地农村低保标准;

一般情况下,共同生活的家庭人口的界定应以收入为家庭共有,支出由家庭共担为原则。

●在当地有合法固定住所:有商品房(含经济适用房)、自建房或租住公房。

●当地常住居民:一年内连续居住6个月或间隔居住8个月以上。

2、申请方法

●由户主携带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全部户口簿、身份证和书面申请到户主常住地低保受理机构提出申请。一般包括申请书、居民户口簿、身份证、就业登记证、退休证、就业状况证明、收入状况证明、劳动能力状况证明、养老保险证明、失业保险证明以及民政部门认为需要提供的其他证明材料等。

3、申请的一般要求 ●个人自愿

申请低保待遇属个人自愿行为,低保管理审批机关不得违背个人意愿为他人审批低保。但低保受理机构在确认居民符合低保条件时,应主动向其宣传低保政策。居民了解低保政策后仍不愿意享受低保的,低保管理审批机关不得给予低保待遇。

●户主申请

低保待遇申请通常由共同生活的家庭户主提出。户主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共同生活的家庭其他有民事行为能力成员提出;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均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其法定监护人、社会组织代为提出,或由村(居)代其申请。

户主通常是经公安部门确认,在户口簿中注明的家庭成员。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户口簿中的户主事实上消亡的,一般在办理户主变更手续前不予受理。

●常住地申请

居民提出低保待遇申请一般向其常住地低保受理机构申请。低保条例规定低保申请受理地是户籍所在地。但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也经常发现人户分离的现象,为加强管理,确保低保审批的准确性,对人户分离的申请人应作出限制:对户口不在一起的家庭,应首先将户口迁移到一起,然后再申请低保。因特殊原因无法将户口迁移到一起的,应由户主在其户籍所在地提出低保申请,其他家庭成员分别提供收入证明。原则上,户籍不在本地的家庭成员应申请享受其户籍所在地的低保待遇;特殊情况也可随户主一起申请享受居住地的低保待遇。申请享受居住地低保待遇的应由其户籍所在地乡镇(街道)政府或村(居)民委员会出具未享受低保待遇的证明。

凡跨县区分离的,应持有户籍证件和居民身份证,提供居住地村(居)委员会审查材料,到户籍所在地村(居)委员会申请。凡在同一县区内分离的,到居住地村(居)委员会申请,并履行审查、审核手续,户籍地应提供未享受低保证明。

●一次性告知

城市低保受理机构对符合申请条件的申请人,应一次性告知低保政策、申请人的权利和义务、《申请审批表》填写要求、应提供的相关证明材料及证明材料的出具单位和证明内容、《申请审批表》及证明材料送交期限等。不得要求申请人提交与申请低保无关的材料。

(二)受理

受理是指社区(村)正式接受低保申请人递交《申请审批表》及相关证明材料并办理受理手续。目前,我市城市低保受理以季度为单位,农村低保以年为单位。受理申请时建议大家可以以固定受理日,集中受理低保申请,向社会公布集中受理的日期,一般至少固定5个工作日为受理日。有条件的地方也可随时受理。

●受理的条件:①低保申请人符合申请条件。②低保申请人提交的《申请审批表》、各种证明材料齐全、规范、完整、有效,填写符合规定。●受理的时限和标志:低保受理机构收到低保申请人提交的《申请审批表》、各种证明材料后,自收到申请人申请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完成家庭经济状况调查、民主评议、公示等工作(人户分离的,可适当延长,但不超过15个工作日),无论结果如何,均将申请人的所有资料及家庭经济状况调查结果全部上交到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经办机构,不得自行作出不予受理或不符合低保条件的决定。

●对受理机构的要求:低保受理机构应在办公场所公示低保工作依据、受理与享受条件、受理与审批程序以及需提交的相关证明材料的目录和申请书示范文本等。

二、入户调查

入户调查是低保工作的基础,这是确定低保对象的关键步骤。

(一)对入户调查工作人员一般应作如下要求:

●公开身份。工作人员在调查走访时应向被调查人出示相关工作证件。

●尊重被调查人意愿。低保管理人员在未征得被调查人同意时不得进入被调查人家庭,不得查看其家庭和个人物品,不得公开规定应公开以外的家庭和个人隐私。

●两人或两人以上调查。为保证调查核实的公正、公平,调查核实一般应两人或两人以上为一组。

●调查核实结束后,调查人员应填写核查记录并签名,对调查结果负责。一般情况下,申请人应在入户调查表中签名。

(二)家庭收入

在开展入户调查时,主要是准确核实申请人的家庭收入,我们首先应搞清楚什么是家庭收入:

家庭收入是指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合法所得的各种货币和实物收入的总和。

●应核实并计入家庭收入的项目包括:

1、工资、奖金、补贴、津贴和各类劳动收入;

2、养老金、基本生活费、失业保险金、遗属生活补助费;

3、一次性安臵费、经济补偿金或生活补偿(助)费;

4、储蓄存款及利息,有价证券及红利收入;

5、特许权使用收入、租赁收入、接受的馈赠和继承的遗产收入;

6、赡养费、扶养费、抚养费;

7、经县级以上民政部门认定,其他应计入的家庭收入。●不计入家庭收入的项目包括:

1、义务兵家属优待金,优抚对象、见义勇为人员享受的各类抚恤金、补助金、护理费、保健费,对国家、社会和人民做出突出贡献人员,政府给予的一次性奖励金,市级以上劳动模范退休后享受的荣誉津贴;

2、退役士兵自谋职业的一次性经济补偿金;

3、因工(公)负伤人员的工伤医疗费、护理费、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残疾辅助器具费;

4、在校学生获得的奖学金、助学金、生活津贴、困难补助等;

5、计划生育奖励费、独生子女费;

6、住房公积金、廉租住房补贴;

7、丧葬费;

8、临时性的社会救助款物;

9、经县级以上民政部门认定,其他不应计入的家庭收入。

(三)哪些人不能享受低保待遇的:

(一)外地来本地就读的在校学生;

(二)有劳动能力,且能自食其力者,无正当理由,经两次介绍拒绝就业的;

(三)家庭中拥有汽车、多套住房和近期新购的非生活必需高档消费品,以及饲养名贵宠物的;

(四)不配合或拒绝家庭收入调查的;

(五)子女上学高额择校或对子女大额投资进行专业培养的;

(六)非正常原因调整住房和购臵商品房的。指非拆迁原因在3年内调整住房或购买商品房、新建房以及对住宅进行高档装修的;

(七)拥有高值收藏品或持有大额有价证券等金融资产的;

(八)无正当理由,家庭水、电、气、通讯费支出、日常消费水平明显高于本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

(九)无正当理由连续3个月未支取城市低保金的;

(十)连续6个月未进行续保申请登记的(这项规定是针对城市低保来说的)(农村低保是不按规定参加审核的);

(十一)在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待遇期间有赌博、吸毒等行为且尚未改正的;

(十二)在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待遇期间,在就业年龄段内,有劳动能力和劳动条件,无正当理由拒绝参加由街道办事处、社区居委会组织的公益性劳动的;

(十三)雇佣他人从事各种经营性活动的家庭;

(十四)其他经县级民政部门认定不能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

(四)怎样计算家庭收入

低保工作的难点和中心环节就是家庭收入如何计算,如何科学合理界定低保对象的家庭收入,是低保工作的中心环节,也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现实问题。由于我国对居民的收入监控体系尚不完善(虽然银行存款实行了实名制,但是实际上谁家有多少存款,哪个人知道?),这种情况造成居民的隐性收入难以核定。另一方面居民对自己的隐性收入不愿如实反映,个人的信用体制不健全或者说是信用缺失,客观上给实际工作中核定家庭收入带来困难。这个问题不仅在我市,在全省甚至全国都是个难题,而且至今也没有哪个地区或城市制定了一套科学可行的量化标准。

虽然难度很大,但我们还是要尽可能的完成家庭收入核算,一般情况下可采取下列办法进行:

1、个人申报。申请人如实填写家庭收入情况和家庭实际生活状况,同时经办人对申请人进行必要的询问。

2、入户调查。直接到申请人家中进行调查,核实家庭收入情况和吃、穿、住、用等实际生活状况。

入户调查的重点为:①核对申请人提供的户口簿、结婚证、离婚证(判决书)、残疾证复印件与原始件是否一致;②察看申请人住房性质、面积、新旧程度、装修程度,家庭设施配臵情况,有无非生活必需的高档耐用日常消费品并正在使用,家庭半年来水电费情况,家庭实际生活状况,家庭成员消费情况等;③与家庭成员交谈,询问家庭成员工作、学习、生活、收入及支出情况。

3、单位、邻里走访。邻里调查是指调查核实人员向申请人居住、生活区域内的邻居、街坊的取证过程。邻里调查的目的主要是从侧面核实申请人自报情况和提供的有关证明材料是否真实。调查的重点为:①申请人家庭生活状况、消费情况;②共同生活的家庭人口及组成;③家庭成员的职业、读书情况;④对申请人申请低保的意见。邻里调查要特别注意三点:一是访问时机。了解申请人家庭生活状况可采用开座谈会、与群众集体交谈等形式,核实申请人家庭具体问题应以单独采访为主。二是访问方法。首先要礼貌对待被访问人,其次要平等对话,再次要态度诚恳。三是访问对象。针对不同的问题访问不同的对象,邻里反映与申请人提供的情况有较大出入时,应访问多位邻里。

4、信函索证。对不便走访的单位和有关人员,通过信函索取有关证明材料。

5、部门协同。民政部门可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房管、卫生、教育、残联、工商、税务、金融等部门建立联系,及时了解掌握申请人家庭收入和实际生活水平变化情况。(这项工作国家民政部已开始试点,我省芜湖和安庆市就是第二批试点城市,主要是通过建立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比对信息平台,与民政、人社、工商、税务、公积金、房管、车管、交通、人行、证监、银监、保监等部门、单位之间建立“电子比对专线”,检查申请者的家庭存款账户、股市账户、纳税、房产、车辆、公积金和退休金、婚姻状况等情况,了解申请人实际经济状况。)

6、跟踪消费。对申请人家庭的消费情况进行跟踪调查,以便更全面了解其真实的生活状况。

7、街道、社区评议。由街道或社区居委会组成“低保评议组织”,对申请人家庭收入和实际生活状况进行评定。

8、行业评估。对家庭中有自谋职业且有相对稳定收入的人员,在其收入无法准确核定时,按辖区内同行业平均收入核定。

●关于家庭收入的计算,大家在工作中积累了不同的经验和工作方法,我个人认为还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大家不妨试一试。

第一、采取“排除法”确定低收入家庭。有一些家庭中,可能某一个成员的收入水平较高,使得他的整个家庭的人均收入一定高于低保标准,所以在审核时,首先将这一部分申请最低生活补助的家庭“排除”在最低生活保障之外。

1、家庭成员中,有一人是行政事业单位的职工。

2、家庭成员中有一人是金融、保险、电力、电信、邮政、烟草等高收入或者说垄断行业的职工。

3、家庭成员中,有一人是个体私营企业主,或者是正常生产经营企业的中层以上管理人员。

4、家庭成员中有两人及以上人员为正常生产经营企业职工。

第二、采用“列举法”确定非困难家庭。通过列举对家庭财产进行规定,将家庭拥有非生活必须品或者奢侈品的排除在低保范围外。第三、采用“突出重点法”,排查困难家庭。对造成生活困难的因素进行分析,排查主要困难家庭类型。将下列家庭作为核定低收入家庭的重点对象。

1、鳏寡孤独。

2、具有失业或下岗职工的家庭。

3、有丧失劳动能力或者重大病灾情况的家庭。

4、丧偶后,有赡养、抚养负担的单亲家庭。

第四、采取“推理法”核定家庭个别成员的收入。对申报不实和难以核对、难以查实其收入的家庭成员。可以比照同类人员的收入来确定。以上方法仅供参考。

●几种特殊人员的收入核定:

1、对于就业年龄段内持有《残疾证》,属于肢残三级、聋哑、智力残疾(三级、四级)或低视力的,按实际收入核算。

2、现役义务兵的家庭申请城市低保时,现役义务兵本人可视为家庭抚养人口进行计算。

3、考入大中专院校,其在校就读期间仍按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计算。

4、无工作单位的已婚妇女自产后1年时间内,视为哺乳期间无劳动能力,按实际收入计算。

5、成年已婚子女因离异、丧偶、无住房等特殊原因造成未另立户口而与离退休父母同住的,其家庭收入可以与父母分开计算。

三、分类施保 根据低保对象的家庭困难原因、困难程度和脱贫能力等因素将低保对象以家庭为单位分成几个类别,针对不同类别的对象采取不同的管理措施是低保规范化管理的重要内容。全国各地分类管理的方式方法很多,实践证明,下面介绍的将低保对象分为三类的分类方法比较科学,操作性也比较强。

1.一类对象为“三无”对象、重点优抚对象、重度残疾人员以及患重病人员本人。“三无”对象。即: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法定赡养人、抚养人、扶养人或法定赡养人、抚养人、扶养人没有赡、抚、扶养能力的城市居民。这类对象是城市低保对象中最困难、也是最无助的特殊群体,他们中的健康未成年人在成年后多数能自食其力,但成年人完全靠政府和社会来供养。他们有五个共同特征:一是全部家庭成员完全或基本丧失劳动能力;二是家庭没有任何收入来源;三是无法定赡养人、抚养人、扶养人或法定赡养人、抚养人、扶养人没有赡、抚、扶养能力;四是完全靠政府和社会来供养;五是家庭成员全部为老年人、残疾人或儿童。对此类家庭和人员按年审核。

2.二类对象为特别困难对象。主要是低保对象中年龄偏大(50周岁以上)、身体不好,就业或重新就业机会较少的人员,以及子女未成年的单亲家庭和子女就读大中专院校的困难家庭。对此类家庭和人员按半年审核。

这类家庭表现为:家庭人均收入低且来源比较明确,家庭成员因灾、残、病、学等原因,造成生活水平明显低于低保标准,生活特别困难,短期内难以改变现状的家庭。这类对象是城市低保保障的重点,他们有五个共同特征:一是家庭收入容易核定;二是家庭收入减去必要非基本生活支出后明显低于低保标准,有的家庭完全靠亲戚朋友救济或借债才能维持基本生活;三是家庭住房、生活设施简陋或无自有住房;四是短期内难以改变现状;五是群众普遍比较认同。二类对象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的家庭:

●“双低”家庭。也就是家庭成员就业能力低、人均收入低。这类家庭中有的主要劳动力重度残疾或身患重病,基本或完全丧失劳动能力;有的幼儿寡母;有的主要劳动力均无固定职业或下岗、失业且文化素质低、无专业特长、年龄偏大(男满55周岁,女满45周岁),子女尚未成年或正在读书。

●“一低一高”家庭。也就是家庭人均收入低、支出高。这类家庭中有的家庭成员身患重大疾病,经常住院或长年需药物治疗且治疗费用较高;有的家庭成员在大、中专学校读书,教育费用支出大;有的需独立赡养一位甚至多位无收入高龄老人。

●特殊原因家庭。主要是少数因天灾人祸导致家庭经济陷入极度困境的家庭。

3.三类对象为一般困难对象。主要是因灾、因病(不属重病范围)等特殊情况而遇到临时困难的家庭,以及年纪较轻、身体较好、有就业潜力的人员,收入状况随时发生变化的家庭。对此类家庭和人员按半年审核。

这类家庭表现为:家庭收入来源不固定或难以确定,生活状况较差,以及家庭成员结构易变动,家庭人均收入暂时低于低保标准的家庭。这类对象是低保管理的重点,他们也有五个共同特征:一是多数家庭主要劳动力下岗、失业;二是家庭主要劳动力年龄不大(男未满55周岁,女未满45周岁)且身体健康;三是家庭主要劳动力一般无固定职业但多数在打零工,收入难以核定;四是一般有自有住房和基本生活设施,但条件较差;五是家庭经济负担不是特别重。三类对象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的家庭:

●劳动力缺乏家庭。这类家庭往往只有一人有收入且收入不固定又比较低。有的丈夫打零工,收入比较低,有时甚至打工拿不到工资,且孩子小或残疾需要妻子在家照料;有的夫妻双方有一方打工,另一方务农且土地不能维持全家基本生活;有的夫妻中有一人因病、因残,影响正常劳动;有的单亲带一个或二个孩子,本人既要打工,又要照顾孩子。

●好逸恶劳家庭。这类家庭一般依赖思想比较严重。有的主要劳力大事做不来,小事又不做,工作东挑西拣,做事怕苦怕累,好吃懒做,穷日子穷过,靠政府救助维持基本生活;有的自己已经成家,但仍靠父母供养。

●临时困难家庭。这类家庭主要是突发事件导致基本生活出现暂时困难。有的夫妻双方刚下岗、失业,暂时没有找到工作;有的夫妻双方有一方突然下岗、失业,另一方原来就失业或收入很低;有的家庭突发天灾人祸,基本生活出现暂时困难。

四、民主评议 去年,我们为提高农村低保规范化管理水平,解决农村低保村级民主评议流于形式,杜绝“关系保”、“人情保”现象的发生,我们创新工作思路,大胆改革农村低保民主评议方法,制定下发了《淮北市农村低保民主评议票决暂行办法》,大力推行农村低保村民代表“票决制”。全程指导参与了烈山区宋疃镇宋疃村和杜集区石台镇窦庄村农村低保票决会,通过现场宣传农村低保政策,推选唱票人、监票人、计票人,宣读申请人申请及入户调查情况,逐个划票、唱票、当场公布票决结果的方式确定农村低保对象。票决结果产生后,再通过村务公开栏和“村村通”广播进行公开,接受全体村民的监督。这项制度的实行,有效地落实了村民的参与权、知情权、决策权、监督权,结果客观公正,达到了低保对象满意、当地群众满意、政府满意、上级满意的效果。

目前,这项制度还没有在城市低保中实行,现阶段城市低保社区民主评议应按照如下程序进行:

成立社区民主评议小组,选取熟悉辖区情况的社区居委会成员、社区低保工作人员、社区民警、党员、社区居民代表、驻社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辖区单位负责人等组成社区民主评议小组。民主评议小组成员中社区工作人员(含书记、主任、委员、低保工作人员)不得超过评议小组总人数的1/3。社区居委会应组织民主评议小组成员进行低保业务知识培训。街道(乡镇)要派专人分片包干各社区居委会,到评议现场全程指导,并与出席会议的全体人员一起在评议会议记录上签名,同时对评议结果负责。每次民主评议小组成员人数不得少于7人(不含乡镇街道包干人员),采取轮换制度。民主评议小组对街道(乡、镇)低保机构和社区居民负责,依据低保法规、政策,坚持公平、公正、实事求是的原则进行民主评议,确定低保户及保障金额。条件具备的地方由街道成立民主评议小组,对全街道低保申请人开展民主评议,社居委做好配合工作。

五、张榜公示

张榜公示的范围和内容。一般情况下,公示的范围应限于低保申请人所居住的社区(村),公示时间不超过一周,不提倡在互联网站上公示和在社区居委会永久公示;公示的内容仅限于拟批准享受低保的户主姓名、家庭人口数及享受金额,应注意保护其家庭特别是儿童的隐私;对老年人家庭、残疾人家庭等家庭收入无变化或变化不大的,不宜实行常年公示。

六、城乡医疗救助工作

我市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始建于2004年,2004年省政府试点开展农村医疗救助工作,我市濉溪县是第一批试点县。2005年,省政府又试点开展城市医疗救助,我们相山区就纳入了第一批试点县区。2007年,省政府开始实施民生工程工作,因此农村医疗救助和城市医疗救助整合为现在的城乡医疗救助。建制之初,由于医疗救助资金量不大,我们坚持“规范与完善并重,探索与创新并行”的原则,积极开展医疗救助工作。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市的医疗救助资金基本每年都翻一番,那近几年为例,2007年筹集352万元;2008年筹集763万元;2009年筹集1139万元;2010年筹集1909万元;2011年筹集3527万元。几年来,随着城乡医疗救助资金的增加,我们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对医疗救助政策进行不断调整,取消了城乡低保对象、农村五保对象和重点优抚对象的起付线和病种限制,拓宽了救助范围、提高了救助比例和封顶线、扩大了救助病种、简化了救助程序,有效缓解了城乡困难群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和重点优抚对象医疗难问题。今年10月,我们再次对医疗救助政策进行了大副调整。今天我主要把这次调整的内容给大家讲一下:

一、救助对象:

(一)城乡低保对象;

(二)农村五保对象;

(三)重点优抚对象;

(四)城乡低收入重病患者(指家庭人均收入在当地城乡低保标准2倍以下的家庭);

(五)因病致贫的特殊困难对象。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困难群体与边缘群体相结合,重点保障困难群体;

(二)坚持大病治疗与普通病种就医相结合,重点保障大病治疗;

(三)坚持医保与医疗救助相结合,优先安排医保资金。

三、救助的方式和标准

(一)资助参合参保。全额资助城市低保对象中的“三无人员”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视资金筹集规模可为其他城市低保对象资助全部或部分参保资金;全额资助农村五保对象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视资金筹集规模为农村低保对象、低收入重病患者、重度残疾人、低收入家庭老年人资助全部或部分参合资金。

(二)住院救助。对参加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城乡低保对象、农村五保对象和重点优抚对象不设起付线,不限定病种,对当年发生的医疗费在扣除医保、农合报销费用和其它补贴后,个人应负担部分按照如下标准予以救助:

1、农村五保、城市“三无”对象在当地“一站式”定点医院住院,个人自付部分1万元以下的(含10000元)给予全额救助,1万元以上按照80%比例予以救助,年封顶线为3万元;

2、城乡低保对象和重点优抚对象,在当地“一站式”定点医院住院,当年个人自付部分在3000元以下的(含3000元),给予全额救助,3000元以上的按照70%比例予以救助,年封顶线为2万元;大病当年个人自付部分在1万元以下的(含1万元),给予全额救助,10000元以上的自付部分,按照70%比例予以救助,年封顶线为3万元;

3、城乡低收入家庭的重病患者个人自付医疗费用在1万元以上的部分,按照70%比例予以救助,年封顶线为2万元,大病年封顶线为3万元;

4、因病致贫的特殊困难重病患者个人自付在5万元以上的部分,按照70%比例予以救助,年封顶线为3万元;

5、未参加医疗保险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城乡低保对象和重点优抚对象,比照第3条执行。

(三)门诊救助。对救助对象中的前三类人员给予小额门诊救助,救助标准在不高于500元的原则上,由各县区根据自身财力情况自行确定。

四、相关问题说明

(一)大病按《安徽省城乡医疗救助实施办法》(民社救字[2010]22号)规定的大病病种确定。主要有:恶性肿瘤、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脑中风、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期、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急性或亚急性重症肝炎、急性心肌梗塞、需外科手术或介入手术治疗的心脏大血管疾病、精神分裂症、艾滋病、晚期血吸虫病、重症慢性病和当地政府规定的其它病种等。

(二)全额救助额度为当年内的累计,在全额救助额度内,住院时免交住院押金。

(三)参加医疗保险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城乡低保对象、农村五保对象和重点优抚对象报销的基数,按医保经办机构核准的个人自付部分为准。医保经办机构同意转院治疗并予以报销的,民政部门按以上标准予以救助。

(四)大病的后续治疗费累计作为大病的报销基数。

(五)民政部门、定点医院要认真履行医疗救助“一站式”管理服务合同。医院对患者要据实认真治疗,民政部门按时支付救助资金。

五、工作要求

各县区要加大城乡医疗救助政策宣传力度,规范救助程序,增强医疗救助的及时性。积极做好与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衔接工作;对城乡低保对象、农村五保对象和重点优抚对象要最大限度通过医疗救助“一站式”管理服务进行阳光便捷救助,切实提高“一站式”的医疗救助效率;各县区应结合实际进行科学测算、合理使用医疗救助资金,确保资金结余率不超过10%,充分发挥医疗救助资金的效能。该政策于二○一一年十月一日起执行。

但在工作开展过程中,我们发现传统的救助程序还存在一些问题,离群众的的实际需求和迫切愿望仍有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一是救助手续繁琐。目前,医疗救助业务办理沿袭手工操作,所需要提供的证明材料相对较多、较繁。二是救助运作时间长。救助程序采取家庭申请、村(居)评议、乡镇审核、县区民政部门审批再打卡发放的办法进行,时间跨度较长,个别重病患者尚未领取到救助金已去世,“救命钱”变成了“丧葬费”。三是救助实效慢。对于本身无钱看病的低保、五保户来讲,医后救助无法解燃眉之急,大多是用于还债,即使目前实行医前医中救助办法,也难以在第一时间做到及时有效。四是救助面有限。由于宣传不够到位等原因,还有的群众担心隐私暴露不到乡镇申请,从而影响了医疗救助政策作用的发挥。

针对医疗救(补)助存在的问题,市政府决定建立城乡医疗救助和优抚对象医疗补助“一站式”服务管理平台,开展“一站式”管理服务,对救(补)助对象在定点医院实行“随到随治、随走随结”,“一站式”服务管理的具体好处是:一是更加便民快捷。传统的医疗救助手续烦琐,实行“一站式”服务后,救助对象只需在新农合、医保结算后,患者提供户口本或身份证,窗口工作人员在医疗救助信息管理系统输入救助对象的姓名及身份证号码即可直接享受医疗救助,使医疗救助工作更加透明,更加快捷,更加高效,更加便民;二是更加公平公正。由于将符合医疗救助对象的个人信息、救助标准分别录入系统,只要救助对象患病住院,都能平等地按比例享受到政府的医疗救助。由于救助金额都由医疗救助信息系统自动生成,不存在人工操作误差和人为操作因素的不公正性,所以使得医疗救助更加公平、公正;三是减轻了民政部门的工作量。由于“一站式”服务事先将符合医疗救助的家庭和个人信息、救助标准输入到系统里,所以各类报表及相关数据统计都能自动生成。实施“一站式”服务后的民政部门工作人员只需通过系统对各定点医疗医院进行网上管理和救助金结算,对救助对象信息进行适时变更和数据统计上报,减去了传统的医疗救助审核审批、各类数据人工汇总统计等工作;四是树立了政府和民政部门的公信度。传统的医疗救助、金额计算都由人工操作完成,虽然民政部门的工作人员能够严格按照政府出台的医疗救助政策对各类对象实施救助,但也难免出现工作上的失误和误差,造成一些疑问。实施了“一站式”服务后,各类对象的救助比例输入到系统里,救助金额都由系统自动生成,因而避免了工作的失误,提高了政府和民政部门的公信度。

同志们,社会救助工作是体现党和政府对困难群众关怀的一项重要工作,事关社会稳定大局,事关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工作任重而道远,责任重大,希望大家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勤练内功,狠抓管理,扎扎实实把这项民心工作做实、做细、做好,让各级党委和政府放心,让人民群众满意。最后,预祝本次培训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低保工作中重点问题 篇2

一、出现的主要问题

㈠产生不公的问题农村低保的公平、公正历来是一个敏感问题, 但是在实际操作中, 一是由于农村相对贫困人口较多而吃保人数又有限, 对于家庭人均纯收入在保障标准附近的农户资格认定往往难把握, 所以条件差不多的, 有人吃上了, 有人没吃上, 从而出现不公。二是在家庭收入情况调查和了解中, 申请人或多或少掺杂一些水分, 个别狡猾些的享受了低保而老实些的没能享受上。三是一些蛮横无理的“难缠户”无理取闹, 乡镇和村干部扭不过怕上访而享受了低保。四是有些地方相邻的几个村子, 穷村的富户状况还比不上富村的穷户, 但是富村的穷户能吃低保而穷村的富户则认为太不公平。五是整户纳入制度不合理, 比如, 张三一家四口人, 三人残疾, 生活困难;李四一家六口人, 一人残疾, 生活一般。结果李四家领到六口人低保, 而张三家才领到四口人低保。六是有的家庭因为强势人员影响个别弱势人员没能享受上低保, 而有的家庭因为个别弱势人员让多名强势人员全部享受了低保。

㈡引起不满的问题一是在识别低保对象中, 由于申请者情况各有千秋, 所以实际考察中高估或低估收入的情况时有发生, 从而引发各种不满。二是边缘人群难以区分, 而边缘化的人越多, 心理失衡现象越多, 这就好比圆的半径越大它的圆周也越大。三是许多人认为额外的收入不拿白不拿, 他能拿我为什么不能拿;四是各乡 (镇) 、村在实际操作中多数采用“评议为主、测算为辅”的方法, 存在一定的主观随意性和局限性, 使一些不该享受的享受了, 从而引起不满。五是部分村干部作风霸道, 我行我素, 不顾民意。

㈢监督不力的问题农村低保中社会监督和制度监督显得尤为重要。但是实实在在的贫困人口往往由于受教育程度低或者智力、性格的原因, 维权意识和能力较弱, 合法权益得不到很好保障。另外, 部分乡镇、村干部在对待低保户问题上, 有的抱着成人之美, 加之人情关系有时也比较难处理, 经常出现人情保、关系保等问题。

㈣矛盾不断的问题在基层低保工作中村干部和乡镇包村干部常常面临很大难题, 顶着各种矛盾做工作。一是低保工作主要靠基层, 而基层工作直接要面对群众各种各样的利益关系, 各种各样的情况, 矛盾本身众多。二是给钱的矛盾要比收“皇粮”的矛盾更多。农村低保对象资格认定主要的依据是计算家庭年人均纯收入, 而农民收入又具有其自身复杂的特点, 难以精细测算和核查, 不像城市居民只要下岗就行—宁可有人错吃但不会缺少有力的依据。三是农民每年收入受自然灾害、季节因素影响较大, 甚至还没有更科学的依据确定不同农产品及农、副业的收入, 外出务工人员的收入也不好计算, 所以条条框框越细矛盾越多, 大多按照“相对弱势”的群体来确定标准比较简单易行。四是农村比城市透明度更高, 低保金的发放比城市低保更容易引起不公和不满。

㈤存在不道德的问题一是在现实中, 不少群众误以为, 只要进入低保就可以不劳而获或者长期享受“馅饼”待遇, 他们以种种原因拒绝勤劳致富, 这样贫困的人口会永远“相对贫穷”, 完全依靠政府的低保来维持生活, 最终好制度更容易养一批穷汉和懒汉, 形成“懒人发低保, 勤劳致富发牢骚”。二是农村低保对象资格认定的主要依据是家庭年人均纯收入, 所以有的农户为了获得低保采取逆向选择行为, 把父母与子女分开, 让父母单独申请农村低保, 而把法律规定的子女赡养义务推向政府。三是有些享受低保的人员常常因为吃低保而沾沾自喜, 甚至还说别人的风凉话。

二、破解难题的几点对策

低保制度是社会发展的“稳定器”、经济运行的“减震器”、社会公平的“调节器”, 无论是从发展经济还是维护社会稳定方面来说, 都必须及时解决好一些出现的问题。

㈠“以人为本”创公平, 解决整户纳入不合理的问题农村低保制度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以人为本”就是按人保障。现阶段, 把难以维持基本生活的一般家庭中的特殊人员和特殊困难家庭的全部人员全部纳入保障范围。前者如重病、残疾、年老、体弱、无人抚养的未成年人;后者如五保户、主要成员严重缺乏或丧失劳动能力而无生活来源的困难家庭的全部人员。按户保障实质上是特殊的按人保障。

只有实行以人为本, 才能利于户户和谐, 才能减少边缘群体的不满心理。其一可以解决为获得低保把年老父母推向社会和政府的逆向选择行为, 让低保理念回归到政府救济与家庭赡养、抚养相结合上来。其二可以打破以家庭为单位“吃低保大锅饭”的现象。其三由于低保政策是一个的相对政策:对一个地方而言是救助该地方相对贫困人口, 对一个村子而言是救助该村子相对贫困人口, 所以只能“以人为本”。

㈡“以动态管理为策”促发展, 帮穷又不养懒农民低保应该是动态的过程。由于维持农民基本生活的物质需要、农村人均纯收入等指标是不断变化的, 所以应该动态管理为策。其一低保标准应不断变化, 低保人员应适时调整, 至多一年要调整一次, 要建立年度核查制度和低保对象跟踪管理制度, 做到低保对象有进有出, 确保真正困难的低收入家庭享受低保, 不再困难的家庭脱离低保。其二有利于各地要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多层次、多标准的低保线标准, 不搞一刀切。制定标准既不能过高, 使一部分人产生依赖思想, 影响其他群众的生产积极性;也不能定得过低影响了解决困难群众温饱问题的实际效果。其三能创造公平机制, 帮助贫困户自力更生, 勤劳脱贫, 防止“养懒现象”发生。

㈢“以分类救助”为原则, 尝试“缩低增养”和多措并举由于边缘化的人越多, 心理失衡人员越多, 制造的社会矛盾越多, 所以随意扩大低保面是不足取的。低保是一项兜底的社会救助政策, 应和其他救助方式有效衔接和结合起来, 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让低保制度政策目标仅仅限于保障公民的基本生存权, 帮助解决吃饭和生存问题的那些人。

1. 按照“重点对象重点保”的原则施保, 将五保户、丧失和严重缺乏劳动能力的大病重残者且无生活来源、法定赡 (扶) 养人没有赡 (扶) 养能力的家庭列为主要施保对象, 实行重点救助或供养, 真正把低保资金用到最困难、最需要救助的人身上。在此基础上, 尝试“缩低增养”政策, 即:尝试适度缩小低保的保障面, 减少边缘人口的意见;同时逐步实施和增加养老保障程度, 实行农村普惠政策。

2. 按照“一般对象一般助”原则分类救助, 多措并举。⑴对突发天灾人祸造成生活特别困难以及处于低保边缘的困难群众, 政府应积极采取临时救助予以帮扶。⑵相关部门要以农村低保制度为基础, 统一搭建医疗、教育、住房、扶贫开发等专项救助和临时救济为平台的“新型农村社会救助体系”。⑶对有子女就读各种学校的困难家庭, 教育部门要给予必要的帮助。⑷对居住在不适宜人类生存、条件恶劣地区的人口要移民搬迁, 避免影响了低保制度的合理性和保障功能。

㈣“以评为尺”量贫富, 置于群众监督之下一是“县评”大的标准。县 (市) 、区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确定本地具体标准。二是“村评”户的标准。采用基层组织摸底、群众评议、收入核实相结合的方法确定农村低保对象。确实把低保工作做实、做细、做准, 真正做到公平、公正、公开;让政策要能服人, 杜绝“人情保、关系保”等不规范的做法;必要时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应该与少生快富、积极交纳养老保险和农村合作医疗挂钩, 体现权利与义务结合, 避免因多生而贫穷、因疾病而贫穷的现象出现。三是“户评”人的标准。在确定农村低保对象与范围上依靠当地群众, 坚持把家庭收入的科学测算与群众的“民主评议”结合起来。从熟知的邻里乡亲中找出最困难的家庭和人员, 对因人为原因, 如有劳动能力和责任田而不耕种、经常赌博、花钱奢侈造成家庭贫困的均不得享受低保。

㈤“以和为贵”创氛围, 使好政策变为民心工程低保政策虽不能作为化解农村矛盾的手段来随意使用, 但是必须创造低保制度本身的良好氛围。⑴强化舆论造势, 做好低保对象勤劳致富的教育。鼓励社会救助和低保户劳动自救, 让他们树立发展意识, 不断增强自保、自助、自救的能力, 激发他们的活力, 使其具有“造血”功能, 减少群众意见和社会压力。⑵县乡领导把低保工作列入重要议事议程, 经常听取有关情况汇报, 及时发现并解决工作中的问题, 防止村干部制造不公。⑶全面宣传低保政策的主要内容, 引导低保对象正确行使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共同做好低保工作。

摘要:农村在实施“低保”过程中不断产生一些问题, 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解决。

低保工作中重点问题 篇3

关键词:低收入群体;政策执行;监督;完善

一、前言

近几年,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有了较大提高。但是,由于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方面等各种因素的影响,目前仍然有部分群众生产、生活相当困难。如何执行好城乡低保政策,让这些困难群体通过社会低保救济,享受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促进社会和谐,保持社会稳定成为摆在我们面前一个现实问题。

二、当前城乡低保政策在执行过程中存在问题

1、低保工作难度不断增加。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实行差额补贴,因而如何准确核算低保对象的家庭收入成为关键的环节。一些家庭不愿意披露自己的真实收入,申报时隐瞒不报;一些家庭的种、养业的收入亦难以计算,受这些因素的影响,要准确计算出哪些家庭月人均收入在最低生活保障线以下就很困难。

2、低保管理机制尚不健全。目前的低保管理制度存在着一定的漏洞,没有建立起促进有劳动能力低保对象就业、再就业的激励机制,相当一部分有劳动能力的人放弃劳动机会,导致“应保尽保”在一定程度上滋生助长了“不劳而获”的懒汉,影响了低保政策的实际效果。同时,低保工作人员力量不足的矛盾也比较突出,低保工作中的动态管理、入户了解、跟踪调查等工作难以做深做细。

3、基层执行力量薄弱。各镇、各社区配备一个民政助理员,除了执行低保工作的审核审批以外,还要全面负责救济救灾、社会福利、优抚对象等一系列事宜,使其没有精力完成日趋繁重的低保政策执行任务。

三、执行低保政策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低保信息掌握难。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部分条款已经不能适应现实的低保政策实施的需要,不符合与时俱进这个指导原则。如按照低保管理的发展需要,我们必须对低保用户的经济收入及变化进行动态监控管理。但是,原有的低保政策仅要求对低保户每年实行一次审核管理,没有要求进行动态管理,无法做到随时掌握低保户经济条件的变化。加之一些单位不愿意提供真实的收入证明,给低保工作者核定家庭收入带来了一定困难。信息掌握准确的难度影响了对低保对象的正确判断。

(二)管理体制不合理,基层人员素质低、效率不高。随着全社会对民生问题的重视,民政部门所承担的任务也将越来越重,现行基层执行力量根本无法保障低保工作的质量和公开透明度。由于大部分基层民政管理机构工作人员缺乏必要的现代办公技能。相当一部分基层民政干部不会电脑操作,不能独立完成低保资料输入和信息处理,工作效率低下,很多重要的统计数据不能及时上报,导致无法及时对低保申请对象进行审核调查,低保政策执行效率极其低下。更为严重的是,由于部分基层管理机构对涉及民政的政策法规不熟悉,导致在执行政策法规时,无法提高执行效率,导致政策落实上有偏差,使一些与困难群众切身利益相关的群众反映最敏感、反映最强烈的社会热点问题不能及时解决。

四、改进低保政策执行的建议

(一)优化现行低保政策

1、切实搞好政策规划。想搞好民政事业发展的长远规划,将民政事业纳入本地经济社会发展计划和年度工作目标管理考核内容,充分认识到做好民政工作特别是低保工作对维护基层社会稳定、促进基层社会和谐的重要性,实现在执行政策的过程中能有效堵塞漏洞。基层要将民政低保工作与计划生育、发展经济和税费上缴工作一致对待,提高民政工作地位,在人员安排、经费保障优先考虑,确保低保等民政类政策得到较好落实。

2、规范低保对象界定操作。切实依据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新变化,不断完善低保业务办理流程,进一步规范城乡低保申请对象的界定程序,严格规范低保经费发放程序。考虑到低保申请对象其经济收入的不稳定性给界定的工作的难度,要充分发挥民政部门、基层民政办、村(居)委会三级联动作用,及时掌握低保对象及申请对象的经济收入状况,规范低保对象的进出口渠道,实现动态管理。建立健全责任追究机制,对相关部门及单位给低保申请对象出具虚假医疗证明、收入证明,影响低保评定及收入界定工作的要追究其责任,确保真正有困难的群众能及时得到有效救助。

(二)多管齐下,严格执行各项政策

1、提高基层干部服务队伍素质。要充分发挥民政主管部门作用,全社会和各个部门、各单位都要顾全大局,担负起应负的责任和义务,协助民政部门做好低保政策执行这项工作,真正把政策落到实处。

2、加强教育培训,提高基层办事效率。一是加强思想道德和职业道德教育,突出“民政为民”的工作宗旨,教育、培育民政工作者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精神,提高为民服务意识,切实做好基层低保工作。二是加大对民政干部业务知识培训,不断提高基层民政干部的知识层次和能力水平,使他们具备应有业务素质,能胜任本职工作。三是适应现代民政工作要求,加大对民政干部现代信息等专业技能的培训力度,使广大基层民政干部能熟练掌握现代办公设备使用技能,适应新时期民政工作发展需要。

3、科学合理配置基层管理职能。改变传统单一地按行政建制设立基层民政助理员的方法,,实行专职专人负责,减少兼职,明确其工作地位,确保基层工作能高效快捷、事事落实,保障低保政策在基层能得到有效落实。

(三)切实加大监督管理,维护低保实施对象合法权益

1、完善审批政策,确保公平公正。出台完善低保制度的实施办法及一系列相关政策,应明确各相关部门要积极支持低保制度建设,负起相应的责任。同时,要严格审批程序,完善档案资料,实行阳光操作,增强透明度。卫生部门要实事求是地出具病志病历和诊断,不得出具虚假证明材料;下岗职工原所在单位要实事求是地出具家庭收入证明,不得出不实证明;对出具虚假证明者,一经查实,要严肃党纪、政纪,予以查处。总之,要通过实际的有效工作,确保符合条件的都能享受低保,防止不符合条件的骗取低保,促进公平公正,维护低保实施对象合法权益,树立政府的良好形象。

2、加强监督管理,规范低保程序。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修改、补充、完善现行的城乡居民低保管理办法,做到统一政策、统一标准、统一审批程序、统一核算方式和办法。要明白对政策执行活动实行监督的实质就是对政策执行者运用权力的制约,为确保低保政策执行过程的公平公正,需要进一步明确政府、民政局、镇街、社区(村)及从事城乡低保工作人员的相应责任,确保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机制安全、有效地运行。

参考文献:

[1]丁煌:《政策执行阻滞机制及其防治对策》第五章,第319页 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低保工作中重点问题 篇4

来源:

民政部政策研究中心 时间:

2008-04-24 09:20

于江 刘健 烟台市民政局

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以下简称“农村低保”)是社会救助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传统的救济制度的改革与深化,是国家为保障农村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帮助解决他们生活中遇到的特殊困难而建立的一项制度。自1996年以来,烟台市坚持整体规划、精心实施、多途并举、相互配套、规范管理的原则,不断加快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建设步伐,农村贫困群众的基本生活得到了有效的保障,促进了农村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截止到2007年底,全市共有农村低保对象76499人,县均农村低保标准为每人每年1138元(最高的为1400元),月人均补助水平46元。近年来特别是去年以来,各级民政部门按照摸清底数,扩大范围,提高标准,加强管理,逐步实现应保尽保的工作思路,狠抓落实,扎实推进,农村低保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在基层实际操作中也遇到一些问题。现就当前基层农村低保工作存在问题及下步对策建议,作一简要阐述。

存在问题

一是保障对象的界定不规范。目前,确定农村低保对象的标准和范围仍然达不到规范化和透明化。谁应作为低保对象,谁不应作为低保对象?目前各级民政部门普遍采用的是“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办法来计算,人均纯收入低于当地政府确定的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家庭和人员应列入保障对象,且重点是无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无法定赡养人或抚养人的人员,因伤致贫人员,因病致贫人员,因灾及其他原因致贫人员。但实际上,这种“农民人均纯收入”办法的计算由于程序复杂、项目繁多、计算繁琐而难以落实在具体实施中,从而很难把好低保对象入口关。和城镇居民相比,农村居民收人有其自身特点,使得在收入界定上存在一定困难:第一,收入难以货币化。由于农村居民收入中粮食等实物收入占相当比重,在价值转化过程中,存在较大的随意性。第二,收入的不稳定性。除农作物收成的季节性及受自然灾害的影响较大等因素外,外出务工人员的增加,也增大了收入的不稳定性。第三,相关农村社保制度未完全普及。特别是由于农村养老保险制度还未完全普及,那些丧失劳动能力和经济来源的老年人口其生活、就医、子女求学等方面的困难加大。在审查、审核低保对象时,个别地方还存在人户分离,把年老父母与子女分开,单独由父母申请农村低保,而把法律规定由子女承担的赡养义务推向政府。此外,有的基层工作人员还因人情关系的原因,没有按照低保标准认真核定核实,草率估算,随意填报,将不属于低保对象的人确定为低保对象,使一些人钻空子、占便宜;有的基层工作人员觉得困难人数多,工作难做,得罪人还不得安宁,所以宁愿少报也不多得罪人。在县一级上,可能有的县市区为了多争取上级拨款而多报困难人数,也可能有的县市区为了减轻本级财政的负担将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拒之门外。

二是保障标准的确定仍偏低。目前,烟台市农村低保标准是根据农村居民的平均实际收入和消费水平,市场综合物价指数,以及经济发展状况和财政收入状况等诸多方面的因素来确定。测算的依据是按保障基本生活的原则进行。由于全市经济、社会等因素的影响,全市平均保障标准(1138元/人.年)目前看来还是不算太高,而各县市区情况不同也造成了农村低保标准和范围存在较大差别。例如,莱山区和开发区的农村低保标准已达到1400元,低保人员人均月补差分别达到58元和70元;而栖霞市的农村低保只有900元,低保人员人均月补差也仅有33元。由于部分县市区农村低保标准相对偏低,因此实施范围相对较窄,覆盖面不大。目前全市已纳入农村低保的贫困农民共有76499人,不足全市农村居民总数的3%。农村低保标准偏低,远不能满足农村困难群众的实际需要,仅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其困难,达不到保障基本生活的效果,而每个月三十几元的补差标准相对于当前的物价水平来说,也只能是杯水车薪。

三是保障资金的落实不到位。低保资金能否很好落实,直接影响到农村低保工作的进一步开展。低保预算资金落实不及时,是导致低保金发放难的直接原因。据调研得知,县级农村低保资金的来源渠道主要包括上级下拨的低保资金(即省、市两级低保补助资金)和县级安排的低保预算资金(目前烟台市大部分县市区已取消了乡镇一级负担农村低保资金)两大部分。2007年,山东省财政安排的643万元和烟台市财政安排的289万元农村低保补助资金已落实。实际上,这两部分补助资金12月份才由省、市两级财政拨给各县市区,但是2007年全市县一级财政预算计划安排农村低保专项资金2332万元,至三季度末落实不到1500万元,缺口仍然很大,导致了有的县市区由于资金不到位,没有按计划落实,特别是新增人员的农村低保金迟迟未能发放,一直拖到年底,等省、市两级低保补助资金到位后,才陆续进行发放。另一方面,低保资金短缺和落实不及时也影响了全面实现农村低保应保尽保的目标。2007年烟台市纳入农村低保范围的人数为7.6万人,如果加上因为患大病和遭受自然灾害而生活窘迫的农民,还不止这个数字。

四是配套措施的落实不完善。从目前掌握的情况看,全面建设农村低保制度的配套措施仍不完善,农村低保制度在与农村其他社会保障制度衔接上缺乏协调性。最低生活保障主要是解决低保对象的最低生活需求,保障其生存,但仅靠有限的低保金是难于解决低保对象大病治疗、子女教育以及其他不可预料的突发事件造成的生活困难。因此,需要有关部门建立和完善与之相关的医疗、教育、住房、就业、生产、司法等专项救助制度,以提高农村低保工作的整体水平,确保农村低保对象的基本生活。如果这些配套措施不落实,农村低保制度建设将成“镜之花,水中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更是空谈。唯有配套好各项优惠政策,才能更加有效地帮助困难群众摆脱贫困。

五是基层工作力量较为薄弱。基层低保工作人员的严重不足,已影响了工作的开展。目前,烟台市纳入农村低保的困难群众已有7万多人,到今年将有可能增加到8万人享受农村低保,涉及的低保金有4000多万元。这就要求各级民政部门具体负责农村低保工作操作和运行外,还需要设立专门的低保工作机构和配备低保工作人员。但目前全市只有部分县市区设立了专门低保科或低保中心,配备了专职工作人员编制。可以想象,一个县市区少则上千名多则上万名低保对象,仅家庭收入核查都应接不暇,更不用说实行动态管理,因此工作处于超负荷运转状态,为了完成工作,只有采取应付的方式,造成了农村低保工作不到位。而到乡镇(街道)一级仅设民政助理1-2人负责,而且是兼职。乡镇(街道)民政办的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是根据传统的民政业务种类和工作量来安排的。近年来,就新增加了城乡低保、城乡医疗救助、教育救助、大病救助以及其他配套社会救助等主要民政工作。政策性强、对象多、覆盖范围广的社会救助全面实施以后,乡、村两级的民政社会救助工作量和工作难度空前加大,并呈继续加大之势,原有力量显然不能适应现有工作需要,严重制约了农村低保工作的进一步规范管理和长远发展。可见,给农村低保工作配备机构和专职人员已是刻不容缓。

对策建议

(一)科学测算收入、准确界定低保对象。农村低保制度是保证农村贫困群众基本生活的最后一道防线,而科学准确地测算低保申请人的家庭收入是确定保障对象及补助标准的主要依据,家庭收入的类别应为种植、养殖、加工、劳务等纯收入和接受或应该接受的扶(抚、赡)养费等。由于农村家庭经营收入类别繁杂,价格按地域高低不一,因此在家庭收入的具体计算上,应本着宜粗不宜细的原则,制定一个科学的量化标准(比如农作物的地域亩产量、扶养费支出比例等),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分类进行匡算,但必须计算纯收入。如种植、养殖、加工等收入的计算,应以总收入减去种养加过程的投入费用,才能计算出实际收入。

(二)适时提高保障标准。农村低保标准应依据农村居民基本生活(包括吃、穿、住、医、教等)必需品的实际需求及各级政府财政实际承受能力等因素确定,并结合本地经济发展水平和生活水平及物价指数的变化不断调整,由当地政府予以公布。保障标准既不宜过低也不宜过高,确定过低保障不了贫困群众的基本生活,确定过高政府财力又难以承受,也易助长人的隋性,助长不劳而获的思想。所以,农村低保标准要实行科学化管理,不断缩小保障水平和农村贫困群众的实际生活需求之间的差距,缩小贫富差距和城乡差别。依据国际贫困线法(贫困线标准应为人均纯收入的1/3)和恩格尔系数法(贫困线标准应为食品支出占人均生活消费总支出的1/2),结合物价指数变化,并考虑到各级财政的承受能力,建议到十一五末,农村低保标准应不低于当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1/4。

(三)切实落实农村低保专项资金和工作经费。政府最基本的职能之一是为公众谋福利。随着经济的发展和财政收入的增加,各级财政均应适时农村低保工作的投入,不断增加低保资金预算和工作经费投入,增长幅度应与经济发展增幅同步,并可以考虑从福利彩票公益金中安排一定数额资金作为低保资金或工作经费。另外,为使低保资金能尽快地落实到低保对象手中,建议上级下拨到县级的低保补助资金的拨付时间由每年年中或年底调整到每年年初,到下一年年初再根据上年实际发生额进行冲抵。农村低保资金在发放方式上应实行社会化发放,由县级财政部门根据同级民政部门提出的发放名单和金额,以财政涉农资金“一本通”的方式直接发放到户。

(四)认真落实与农村低保相关的各项配套政策。农村低保制度是农村社会救助体系中基础性的兜底制度,与农村其它专项救助制度相比,在救助对象和保障功能方面有明显的区别,既不能相互替代,又需要衔接配套。只有以农村低保制度为基础,把各项救助制度有机结合,才能形成针对农村贫困人口的多层次、全方位的救助体系,构建保障农村贫困群众基本生活的安全网。各级政府在实施农村低保制度的过程中,应积极探索构建农村社会救助体系,建立健全对农村困难群众的长效帮扶机制,各有关部门要对低保对象在医疗、教育、住房、法律援助等方面制定有关优惠政策或帮扶措施,提供及时、必要的救助。

低保工作中重点问题 篇5

“农村低保”是国家保障体系中的的重要组织部分,是保障贫困居民生活,维护基层社会稳定的一个“重要抓手”。然而,在一些地方低保政策却成了少数人谋取私利的工具,出现了“开着小车领低保”,“住着洋楼吃低保”的不正常现象,群众对此意见很大。针对这些问题,笔者深入村镇及一些低保户中进行了调查走访。

一、农村低保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实际操作过程中,主要存在的四个方面的问题。

1、低保管理工作程序倒置,县级统筹不到位。农村低保属行政给付,根据行政法学理论,属依申请的具体行政行为。根据《湖南省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规定,农村低保由户主本人提出申请后,先后由村民委员会初审、乡镇复核、县级民政部门审查。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申请审查程序却出现倒臵,由县级民政部门给乡镇下达低保指标,再由乡镇下达低保指标到村,最后由村委会根据指标数来确定低保户数。而在下达指标过程中,并没有严格统一的标准,基本上按当地总人数的百分比进行确定,低保管理由县级统筹变成了村级统筹,导致低保没有真正落到最贫困的人群当中。

2、村级初审过于集权且不公开透明。《办法》第十六条

规定,村民委员会应当对申请人的家庭成员劳动力状况、经济收入状况和实际生活水平进行调查核实后,召开村民代表会议或者评议小组会议进行民主评议,并将情况进行公示,接受村民监督。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许多村民委会员在初审时,均由村委会或村支部进行决定,并没有按照规定召开相关会议讨论决定;少数地方甚至就是村支委主要负责人个人决定。对于初审的低保对象,亦没有公开,相反还百般遮掩。部分村支书记认为,召开村民代表大会过于麻烦。事实上,据笔者了解,几乎所有大小村级事务,均由村委会决定,很少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同时,许多村没有评议小组的机构和人员,不可能召开评议小组会议。由于村级初审的集权且不公开透明,一些村干部则乘机暗箱操作,优先将本人亲属、朋友或向其贿赂的人初审为低保对象,少数村干部甚至变相将自己列入低保初审名单,而将应当纳入低保的对象排除在外。

3、乡镇和县级民政部门审查不严、监管不力。根据《办法》规定,乡镇和县级民政部分对于报送的申请人有关进行要分别进行复核和审查,将复核和审查情况向社会公示,赋予了乡镇和县级民政部门审查和监督的权力和职责。但在实际操作中,乡镇和县级民政部门的审查却只是对报送材料书面的、形式上的审查,并没有走村入户,对初审名单的实际情况实地进行调查;对于复核和审查的情况,亦没有向社会

公示。对此,一些民政工作人员认为,《办法》虽赋予其审查的职责,但对于审查属实地调查还是书面审查没有明确规定,因此,他们一般均采用书面审查为主。由于对村委会初审工作审查不严、监管不力,导致低保工作过分倚靠村委会,客观上助长了人情保、关系保的出现。

4、农村低保对象界定主观化。对农村低保对象资格认定主要的依据是计算其家庭年人均纯收入。与城市居民相比,村民收入又有其自身特点,如果没有统一的精细测算标准,则难以计算和核查农村家庭纯收入。一是农民收入中实物收入占相当比例,价值转化过程中存在较大的随意性,难以货币化;二是收入受自然灾害及季节等因素影响较大,加之外出务工人员的增多,增加了收入的不稳定性。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农村低保对象的家庭纯收入主要由审查人员根据自己的主观判断来确定,导致审查人员的自由裁量权过分扩大,容易出现人情保、关系保等问题。

5、动态监管不到位。《国务院关于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规定对农村低保实行动态管理。《办法》也要求建立农村低保对象年审制度,也就是说每年要对低保对象进行一次审查。但在实际工作中,职能部门并没有对低保对象进行年审,低保对象确认容易取消难,一些低保对象低保对象通过自身努力,家庭经济状况明显好转,已不符合低保要求,却仍在继续享受低保。

6、低保资金筹集难,低保工作力量薄弱。根据有关规定,低保资金筹集以县级财政为主,省、市级给予适当补助。由于目前县级财政普遍偏紧,很难拿出足够的资金来将所有符合低保条件的对象纳入保障范围,目前的低保,还不是全覆盖的低保,仍只是局面低保。同时,县级民政部门和乡镇的低保工作人员相对较少,加上少数人员职责意识淡薄,导致低保的审核和管理工作中出现了以上诸多漏洞。

二、规范农村低保工作的建议

针对低保工作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的是健全规范低保的审核和管理制度,强化工作责任,形成各负其责,相互监管、公开透明的工作机制和管理体制。

1、科学界定农村低保标准,实现低保的全覆盖和公平公正。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全面掌握本地方农村贫困人口的情况,并根据当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财力状况,科学合理界定本地区农村低保标准。通过科学合理的农村低保标准,将本地区符合条件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纳入保障范围。要改变《办法》所规定的“低标准起步、窄范围施救、逐步拓展”的原则,实行“全范围救济,低标准起步,逐步提高”的原则。对财力相对薄弱的县级政府,低保救济标准可以适当降低,再根据财政状况逐步提高;力争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同等条件下部分救济”的不公正现象,实现低保救济的公平公正。

2、制订统一的农村收入量化标准,细化低保审核条件。由县级人民政府参照市场价格制订出种植业和养殖业等收入的统一的量化标准,出台统一的家庭纯收入测量方式,实现对低保对象的界定的客观、统一、公平、透明。同时,要进一步细化低保审核条件,精准确定困难群众。对有正常劳动能力、因病或其他非人为祸患、造成家庭年人均收入低于当地农村低保标准而家中有一定的款物积蓄、能够自行维持基本生活的,经常赌博、吸毒、出入娱乐场所消费造成家庭生活困难且尚未改正的,有责任田且有劳动能力但不耕种的,以及子女在义务教育期间到高价收费学校就读等致贫的,均不得享受低保。按照“重点对象重点补、一般对象一般补”的原则分类施保,将丧失和严重缺乏劳动能力的大病重残者且无生活来源、其法定赡养人、扶养人没有赡养、扶养能力的家庭列为一类施保对象,实行重点救助,真正把低保资金用到最困难、最需要救助的人身上。

3、要进一步完善申报审查程序,建立各尽其责、相互监督、公开透明的工作机制。建立“村级初审、乡镇复核、县市审核”操作规程,层层落实责任,层层把关,将真正的贫困人口纳入低保范围。一是要改革村级初审方式。第一,在初审中,免去召开村民代表会议或评议小组进行民主评议的程序。因为村委会初审是根据乡镇委托所从事的行政管理行为,村民代表大会作为群众自我管理、自我监管的自治组

织无权也不应当对低保申请者进行民主评议;再者,根据《办法》规定,村委会初审期限为20天,对每名低保申请者如果均召开村民代表大会进行民主评议成本过高,不具有操作性。第二,建立家庭经济状况证明制度。对每名低保申请者,由两名本村非近亲属的村民对其家庭经济头部予以证实,并在申请表上签字。二是完善乡镇复核方式。实行全面调查式复核方法,乡镇对于村委会报送的初审名单,应当逐户进行实地调查,对村委会对初审名单者的家庭纯收入测算情况进行复查,凡发现不符合低保条件者,取消其资格。三是健全县级民政部门审核方式。实现全面书面审查与抽查式实地调查审查相结合的审核方法。对乡镇报送的复核名单,根据具体情况按一比例进行抽查,凡抽查不合格率达30%以上的,可要求乡镇进行全面重新复核。四是严格执行公示制度。对村、乡镇和县级民政部门三级的审查情况,一律应当严格按《办法》要求予以公示。凡未按要求公示的,一律视为失职行为追究相关责任人员的相关责任。对于公示有异议的,乡镇或县级民政部门应当及时组织调查处理,将处理情况告之异议者并向村民公示。五是强化行政监察。县级行政监察机关应当加强对农村低保工作的监督,适时开展明查暗访。向社会公布举报电话和举报信箱,对群众反映的问题从快调查处理。凡发现在农村低保工作中出现违纪违法情况的,要严格追究其责任。

4、进一步加强动态监管力度,建立能进能退的低保管理体制。实施严格动态管理,做到低保对象能进能退,在一定时期内其家庭共同生活的成员年人均纯收入低于户籍所在地农村低保标准的,应按程序纳入农村低保范围;对于家庭经济好转、年人均纯收入超出了农村低保标准的低保户,户主本人应主动申请,经村委会初审报乡镇人民政府后予以取消,并报县级民政部门备案。在低保档案方面,实行县、乡镇两级管理,做到一乡一柜、一户一档;由县级民政部门建立农村低保对象基础信息数据库。要严格执行农村低保人员年审制度,每年定期对低保者进行审查。年审参照审批程序进行,由村级进行全面初审,乡镇和县级民政部门进行抽查式复核,初审和复核情况予以公示,接受社会监督。

低保工作中重点问题 篇6

陇通卫发〔 2012 〕17号

通安中心卫生院关于重点卫生工作督导中

存在问题的整改报告

陇西县卫生局:

自2012年4月10日重点卫生工作督导组对我院今年全县卫生工作各项任务落实情况,重点工作开展情况的督导检查后提出的相关问题和不足。我院积极响应,全院上下高度重视,及时对督导组所提出的11个方面的问题进行梳理,并予以整改。现汇报如下:

一、高度重视,及时召开专题会议

对督导组的意见和要求高度重视,4月12日下午及时召

开了院领导、办公室、医技组及护理部、住院部、合作医疗办公室、财务室、中医馆、妇幼办公室、公共卫生科相关负责人参加的关于开展重点卫生工作督导组检查情况通报会,针对督查意见中涉及的问题,要求各科室应高度重视,针对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及时做出切实有效的整改方案。

二、认真研究,制定整改方案

制定切实可行整改方案是整改的首要任务和关键环节,督导组检查出来的问题,是我们工作中的薄弱环节,我院采取了有力的措施。一是先后组织医院党政领导专题办公会、全院中层领导干部专题会议,针对存在的问题认真进行了专题梳理、讨论、研究;二是从行政、三好一满意、抗菌药物应用、护理、临床、妇幼、疾病防控、卫生监督协管、中医药、药事、合作医疗、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差距入手,进一步明确了整改目标,整改项目责任人,整改时限的多个方面的整改措施;三是整改措施方案讨论稿制定后,及时向全院职工公布了整改方案,并广泛听取了群众对方案的意见和建议;四是在院内下发了《通安中心卫生院关于开展重点卫生工作督导检查中存在问题的整改方案》,非常明晰地将我院存在的问题呈现在全院职工面前。

三、高质高效,及时完成整改

按照整改方案,迅速动员全院干部职工,及时执行各项

整改。保证质量的前提下高效完成整改任务。及时更新、健

全了组织机构,有效提高了行政能力;为“三好一满意”2012实施方案提供专用记录本,并增加了影像资料,落实服务好、质量好、医德好、让群众满意的工作服务防针,推动我院行风建设再上新台阶;完善了我院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材料,促进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有效控制细菌耐药,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从新规范编辑制作了护理交班本;在医生治疗方面规范书写病例;落实了妇幼保健责任工作;在疾病防控公共卫生方面加强对公共卫生重点人群的管理,4月份疾病谱按时录入;在卫生监督方面,无无证人员从事诊疗活动,及时变更外地人员,并对卫生监督协管员及时完成了摸底调查;在中医药方面,做好防潮通风,优化中药饮片的存储方法,中医技术方面针灸前后对针进行消毒,艾灸中完善通气设备保持空气流通,给中医科增加人员,加强了师承教育工作,在村医培训中加强中医知识培训,提高村医的中医药知识水平;药品采购方面解决了部分药品价格高于省平台的问题,编辑制定了基本药物试用培训资料;为病人用药把关,不必要的药不用,有效降低住院病人次均费用较高的问题,严格管理目录外用药,对国家基本药物目录进行了专项培训;在财务方面解决了库存现金大和白条多的问题,理顺了财务。

总之,在重点卫生工作督导组对我院提出的宝贵的指导

性意见后,我院针对存在的问题召开全院职工会,全院职工

共同研究讨论,作出以上整改;通过整改,将医院各项工作做的更好。

二0一二年四月二十四日

低保工作中重点问题 篇7

一、农村低保政策实施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 农村低保覆盖范围小

由于经费短缺, 需要救济的人多, 农村低保往往只能按照低标准提供福利待遇, 在许多经济不发达地区, 农村低保制度形同虚设, 不能贯彻, 甚至难以保障救助对象的基本生活。同时, 此项制度覆盖面较窄, 相当部分贫困农民得不到救济和补助, 使得农村贫困群体的最低生活保障只是处于“零敲碎打”的小规模状态。

(二) 农村低保对象难以界定

目前, 低保对象要经过村、乡、县逐级确定, 首先由个人向村民委员会提出申请, 经核实后提交村民委员会讨论, 通过之后再交乡镇人民政府审定, 最后报县级民政局批准。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存在相当大的困难, 例如, 生意失败、婚丧嫁娶、超生罚款等原因造成家庭生活困难人员是否应该列入保障范围内;还有很多基层工作人员因人情关系等原因, 没有按照低保标准认真核定核实, 随意填报, 导致了一些不符低保条件的对象纳入了保障。这些问题的界定与解决, 是建立与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关键。

(三) 保障标准低

按农村低保制度设计标准, 农村最低生活标准必须保障低保对象的衣、食、住, 适当考虑电、燃料、未成年人义务教育等费用及物价的上涨。例如, 吉林省农村低保对象保障标准平均每人每月是42元, 人均一天也就是1.4元钱, 而市场上面粉价格是2.2-2.7元/斤, 大米价格都在2.5元/斤左右, 加上穿衣等费用, 低保资金对失去劳动能力的农村低保对象来说无异于是杯水车薪。这样低的保障标准, 很难维系一个农村居民的基本生存需求。

(四) 低保运行缺少管理

和城市低保一样, 农村低保原则上也实行“应进则进, 应出则出”的动态管理。但在实际工作中, 农村低保的动态管理却难以真正实现“进易出难”, 而且低保标准和补差额也不是有升有降。农村低保档案难以及时更新, 补差额不根据家庭收入的变化而改变, “以线定保”, 按裁定标准平均发放等不合理做法甚是普遍。低保人群与执行机构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也致使骗取保金行为的出现, 及由此而引发的官员“寻租”行为。

二、解决农村低保政策实施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一) 加强政府职能, 充分重视低保

只有得到广泛支持与理解的制度才能得到其应有的执行效果, 低保政策的顺利实施需要广大农村居民的了解, 需要社会各界的关注。应加强政府职能, 通过广播电视、报纸杂志、网络等方式, 广泛宣传农村低保制度的政策规定, 正确认识农村低保政策, 充分重视低保, 使农村低保在社会的关心和支持下健康有序地发展下去。

(二) 科学制订保障对象和保障标准

农村低保标准的界定以及农村低保对象的确定, 需要民政部门与财政、统计、残联、社保等部门以及基层干部密切配合, 其他部门不能干预民政部门所做的决策。按照保障农村居民基本生活的原则, 合理确定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和财政承受能力相适应的保障标准。随着经济的发展, 适当调整低保标准, 使贫困群体能够享受经济发展的成果。

(三) 建立严格的管理机制

首先, 要建立和完善保障基金的监督管理机构, 逐步形成政府主导、民政主管、部门配合、乡村落实的工作机制, 以确保基金的合理使用。其次, 在管理过程中要实施动态管理的模式, 根据贫困家庭实际收入的变化, 以及物价的变动等, 对保障对象和保障标准进行合理调整, 以保证困难群众得到及时救济, 维持基本生活, 脱贫群众适时退出低保范围, 节约资金, 以保证对其他贫困家庭的救济。

总之,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一项复杂的民生工程, 也是维持农民生计的最后一道“收入安全网”, 切实调查并研究农村低保制度实施过程出现的问题, 是实现农村社会稳定, 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摘要:目前, 我国农村低保制度已进入全面推进的新阶段, 但农村在实施“低保”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解决。

关键词:农村低保制度,问题,对策

参考文献

[1]肖云, 刘慧.农村低生活保障制度实施中的问题与对策.农村经济与科技, 2007 (10) .

[2]李恩广.我国现阶段农村低生活保障问题研究.大庆师范学院学报, 2009 (4) .

[3]李薇, 韩俊江.我国农村低生活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研究.劳动保障世界, 2011 (3) .

上一篇:亳州市2030总体规划图下一篇:关于庆祝六一活动的安排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