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三):打造“人文”团队(精选2篇)
经营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三):打造“人文”团队 篇1
曾几何时,摩托车产业伴随着高利润高回报的出现而存在,因此当微利时代来临时,如何摆正心态,安心做品牌,成为每一位经销商必须要思考和面对的问题。这里不得不谈一下摩托车销售员:这一群体是摩托车行业最底层的工作者,他们为整个摩托车行业的发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也为经销商的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立下了汗马之劳。
销售员的满怀激情地创造财富,他们的敬业专一的程度有时很令人感动。一位销售员早上接待一群顾客开始谈车,为了把车卖掉避免顾客流失,该销售员竟然连中午饭也顾不上吃,空着肚子和顾客谈到下午五点多种,直至顾客在这家店买了车为止。其实,那时店内老板实行的是固定工资制度,销售员的收入与卖车多少没有直接关系,但作为一名销售员职责是他们的根本,放走一位购车的消费者都会让其忐忑不安,成为他们个人荣誉中的耻辱。
然而销售员的待遇和回报又怎样呢?某地一经销商完成了资金的原始积累转向房地产开发,后见摩托车利润日益减少,又不肯在营销上做文章,进而全身退出摩托车销售行业,令人痛心的是,该经销商毫不留情地将跟随其多年的销售及服务人员全部裁掉,任其自寻生路,使那些为他创造过巨大财富的员工气愤和寒心,却没有丝毫办法。原来,此商家没有和员工签定过任何书面上的用工协议,员工的合法权利自然得不到保证。
然而说此商家的所作所为绝非个别案例,在摩托车终端行业中至今还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行业规范这是事实。同时也正是因为摩托车销售业的不规范和其本身的特殊性,因而至今还没有在零售上出现类似家电零售业中“国美”、“大中”、“苏宁”等零售品牌和可以左右全国市场的零售大户。避开那些远大理想不谈,在摩托车区域零售市场要做大做强,这除了是个商家心态问题,也是与经销商店面管理是否稳定有直接的关系。
当销售店的老板埋怨培养多年的销售主力离开自己的公司,跳槽到对手店时,可否想过员工频频跳槽的原因所在,自己应该承担什么样的责任?
销售市场网络下沉,乡镇网点的夫妻店是当前摩托车零售业的一大特色,因而我们这里所谈是商家人员管理包括省级代理的零售店、县级代理的零售店,及销售上达到一定规模的拥有多名员工的乡镇销售店的人员管理。对于以上销售店,我们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经销商与员工的劳资关系。经销商是否与销售员签定劳动合同,有没有位其购买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及其它相关保险这横重要。销售员作为有血有肉有感情的普通劳动者,除了要挣钱生活外还要考虑日后生存的问题,然而有多少老板能够按照《劳动法》规定的与销售员签定劳资合同并给予相关的福利待遇(也许有经销商能做到,但笔者所接触的经销商中却没发现过这样的情况),
销售员工作热情与年龄有很大的关系,当一名销售员在25岁之前做导购员时也许对自己的工作充满兴趣,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他总要考虑自己的出路问题,另外每天必须要赔笑地面对不同年龄的消费者,难免在心理上会出现障碍,感到前途的茫然和工作的乏味,这时他便会产生换着活法的心理,去别的工资待遇比较稳定的行业发展。
因此,与销售员建立稳定的劳资关系,使销售员能够体会到作为一名正规的工作人员的归属感,此外相对别家非正规员工待遇,往往会产生从事此行业的荣誉感和优越感,这些对其在销售中的工作热情有很大的影响。
二、员工的待遇问题。销售员的工资待遇是一个敏感的话题,不同的商家对待这个问题的态度也不一样。工资待遇是员工的动力来源,“又想马儿跑,又想马儿不吃草”的做法只能是痴人说梦,因此商家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建立公平合理的奖励制度,增加自己销售店的综合优势。
目前,摩托车销售员的工资基本是底薪+提成制,底薪有多有少,在300―800元不等(底薪标准随着销量增加而增加),提成及奖金在20――-200元/辆不等。在销售中根据所卖车型的利润来进行奖金分配。但某些经销商自持公司规模大品牌多,在员工工资待遇上缺乏竞争机制又不愿意改变。
笔者了解到的是,一些商家招聘新员工不论其能力如何,业绩怎样都要经过3个月的试用期,而每月适用工资只有300元/月,无论其卖了多少台车都无权进行奖金分配。在正式员工的提成上商家也是实行平均主义,三人为一组计算每月销售总量,按照每辆车平均提成20―30元平均分配(员工底薪在550―650元不等),这样销售员累死一个月销售80辆车最好成绩,每人也只能收入1000左右,况且在当前销售艰难的情况下很难达到。相比其它公司的高薪水,员工能不动心吗?
更可笑的是经销商对员工的待遇反觉得的合情合理,振振有辞“我们是大公司,卖车好卖。小公司卖车很难,所以工资定的才高”。等员工跳槽到了所谓的“小公司”每月都拿高工资后,才明白此商家的狡辩毫无根据,才知道市场竞争是实力和能力的综合较量。
由此,带来的连锁反应是培养出来的销售员几乎都离开了该公司,同时由于该公司僵硬的适用期制度,没有人愿意跳到他的销售店内工作。从此,该公司的销售业绩每况愈下,直至到最后无力支撑整个局面而不得不退出,改行其它产业。
此外,员工的待遇问题还表现在老板对下面员工的态度与关心,对员工的建议是否能集思广益,体现一种民主和谐的正常用人关系。一位库房管理员因组内人手不足影响正常工作的开展,而建议老板增加人手“否则工作就不好开展下去了”,不料老板态度僵硬,对其回答是“工作做不好就不要做了”,管理员听到此话倍感寒心,愤而辞职。这样的老板把员工的好心当成驴肝肺,以后谁还愿意为公司的发展出谋划策,自寻烦恼呢。
经营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三):打造“人文”团队 篇2
作为央视财经频道的当家花旦,谢颖颖进入央视马上就十年了。十年来,她未曾离开过财经频道,可以说是跟着财经频道的发展而成长起来的一代主持人。谢颖颖曾主持过《第一时间》,现在主持《经济半小时》、《环球财经连线》,都是财经频道的王牌栏目。从当初的青涩,到如今的成熟,谢颖颖的成长更多的是顺其自然,其间也不乏主动的努力。
转身:读师范学音乐的她没当老师却当上了财经节目主持人
谢颖颖是福建人,从小学起就是品学兼优的学生,一直是学校文艺晚会的主持人。1993年,15岁的她考取了福建师范大学音乐系,从大专、本科一直读到了研究生。
因为上的是师范大学,自认为很开朗,谢颖颖当时的理想是为人师表当老师。但是在实习的时候,她发现了另外一个自己:“我上课的时候特别严肃,我教的学生后来告诉我说,外表看上去很柔弱,但我是一个很严厉的老师,男生、女生都特别怕我。”可能正是比较理性的一面使她比较适合做财经节目。
谢颖颖进入财经频道也是偶然。2001年她参加了中央电视台电视节目主持人大赛,获得了铜奖暨观众推荐奖。后来有一个文艺节目让她去做,学音乐的她做文艺节目主持人显然专业对口。但阴差阳错,她没有马上回北京做那档综艺节目,最后被分配到了财经频道实习,“我是顺其自然的人,也就顺其自然到了财经频道。”
谢颖颖回忆说,2003年在财经频道《前沿》栏目实习时,“北京正流行‘非典’,我是戴着手套、口罩、帽子去央视实习的。当时我想,我为什麼要离开福建?为什麼要跨过长江到这麼远的地方实习?可能就是那场主持人比赛改变了我的生活。”来央视10年,她一直在财经频道,“这是我的幸运,自己在不断成长,也见证了财经频道的变化。”
成长:外修武功,内练气质,注重积累,看到有用的东西就记下来
学音乐的她跟财经真是八竿子都打不着,而且她也没学过播音。当时有种说法,说央视有三种人,一种是广院(现在叫中国传媒大学)出来的人;第二种是在广院进修过的人;第三种就是传媒大学这些人的家属。谢颖颖觉得自己“三不沾”,心里不免发虚。再加上财经频道不断往专业化、财经化的方向走,她的教育背景,她的学识、专业跟财经完全没有联系,她只能给自己充电,于是去清华大学经管学院的EMBA班学习,希望通过后天的学习和进修把自己在财经专业方面的知识缺失弥补上。
为了做一个合格的财经节目主持人,谢颖颖使出了浑身解数,外修武功,内练气质,非常注重学习和积累:“我觉得后天的学习很重要,我有个习惯,比如看完杂志之后,我会把有些东西摘抄下来,从不同角度收集所要的知识,要用的时候就可以从笔记里面找。我不是一个有远大理想的人,但是我愿意慢慢主动去积累,总有一天,能够达到想要的那种目标或者或功。”
无论是《第一时间》还是《环球财经连线》,对于谢颖颖来说,都有些压力,因为接手这两个节目的时候,它们本身都已经很成熟了,而且之前的主持人欧阳夏丹、芮成钢也都非常出色,观众会有一种先入为主的心理,不一定能接受新来的她。可谢颖颖还是大胆地接过了这两个“烫手的山芋”,这个底气可能就是来自于她的不断修炼吧。
目标:曾仰望白岩松、黄健翔,现在希望把自己的一亩三分地经营好
无论国外还是国内,很多主持人都非常有个性。谢颖颖坦言,当初她仰望央视所有的主持人,“包括白岩松、黄健翔,觉得他们是在这个平台上挥洒自如的主持人。”谢颖颖第一次进央视实习面试的时候,在电梯里面碰到的第一个主持人就是黄健翔,当时她紧张得都不敢看他。后来她才发现,一个主持人在屏幕上能够光芒四射、挥洒自如,真的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他(她)身后有很多人的付出。她告诉记者,“我现在没有太多的偶像,能把自己这一亩三分地经营好,已经是足够的收获。”
糗事一:“当众”撩衣服塞话筒
说到当初面试时的糗事,谢颖颖把它当笑话说:“实习的时候,演播室里只有我一个人,还有一个摄像师傅,他架好机位之后就撤了。所有的评委以及其他实习试镜的人都在楼上导播间里看,导播间里有无数镜头,他们告诉我,要把话筒放到衣服里边,话筒线在外边。我想旁边没有人,摄像大哥也走了,我就直接撩起衣服把话筒往里塞。我进电视台之前,完全不知道电视是怎麼操作的。”
糗事二:肚子饿得咕咕叫被观众听到
主持《第一时间》时,谢颖颖每天凌晨4点起床,洗漱后即出门上班,保证5:30之前到台里。一到台里,她立即化妆、做发型,一边还要抓紧时间熟悉稿件。有的男主持人是吃着包子打着嗝来的,他们说吃饱了才有精神,但是谢颖颖就不一样,必须要饿着,“饿着才能清醒,才能提醒自己集中注意力”。就因为饿,她又一次又出糗了:“一天,话筒正好朝着我的胃,饿的时候,肚子真的就咕咕叫了。后来我在微博上、贴吧上看见有人留言:你刚才是饿了吗?在几分几秒的时候……这也让我知道,即使一个人在演播室里,还是会有很多人在关心我们。”
糗事三:忘了上闹钟,差点睡过头
接棒名牌栏目做直播节目的主播,工作压力自然大,不仅担心播报时出现口误,主持《第一时间》这样的早间节目,谢颖颖还特别担心睡觉睡过了头而误了节目。为了凌晨4点能起得来,谢颖颖总是晚上8点就上床休息了,完全没有夜生活,晚上也免不了做噩梦,“内容一定是睡过了点,没赶上直播。”
谢颖颖还爆料说,北京奥运会开幕当天,她兴致勃勃地观看了电视直播。开幕式结束后,兴奋过度的她居然忘了上闹钟:“幸亏编导给我打电话,7点的节目,我6:45才赶到,快被自己吓死了!”如今提起这事,谢颖颖还是一脸的“惊恐”。
除了这样的糗事,一些意外也吓得她够呛。有一次,她正播报财经新闻的时候,前方一米处的一盏灯突然就炸了,“非常大的声音,当时我吓得整个人都跳起来,脑袋里瞬间闪过了无数的念头……”
做自己:简单生活,爱音乐,爱美食,爱旅游
褪去职业的光环,生活中的谢颖颖非常朴素,爱好不少。学音乐的她一如既往地喜欢听音乐、弹钢琴,特别喜欢巴赫的作品,“巴赫的作品是越弹越有味道,会让人变得沉静而智慧。”业余时间她还喜欢旅游、看电影、运动健身。她崇尚简单的生活,穿衣服也不复杂,“不是白色的就是黑色的,因为好搭配嘛。”与许多女孩喜欢购物不同,谢颖颖喜欢品尝美食,尤其钟爱各种咖喱食品。
问她如何平衡工作和家庭的关系,她的回答更直截了当:“这个还好,因为现在我一个人吃饱全家都不饿,所以在工作上面我可以全身心投入,这个平衡应该会比较容易一些。”
【经营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三):打造“人文”团队】推荐阅读:
经营自己的舞台06-26
【带好队伍的6项技术——中高层管理者如何经营团队】06-11
如何正确地认识自己!07-25
别输给自己做好自己走好自己-随笔07-12
如何去带领自己的团队11-25
经营团队工作总结12-03
屌丝如何打造自己的个人简历?06-03
伽族课堂-如何打造瑜伽馆经营模式06-19
好作文自己改出来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