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反恐怖主义

2024-09-29

国家反恐怖主义(共8篇)

国家反恐怖主义 篇1

港埠分公司反恐怖主义培训试卷

部门、单位:

姓名:

分数: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

1、国家反对一切形式的(),依法取缔恐怖活动组织,对任何组织、策划、准备实施、实施恐怖活动,宣杨恐怖主义,()实施恐怖活动,组织、领导、参加恐怖活动组织,为恐怖活动提供()的,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2、化学品单位应每年至少组织()次反恐怖防范、应急演练。

3、山东省交通运输系统反恐怖防范工作标准中的“三防”指()、物防和()。

4、山东省交通运输系统反恐怖防范施行()级管制,其中()级为常态防范等级。

5、明知他人有恐怖活动犯罪、极端主义犯罪行为,窝藏、包庇,情节轻微,尚不构成犯罪的,或者在司法机关向其调查有关情况、收集有关证据时,拒绝提供的,由公安机关处()日以上()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一万元以下罚款。

二、选择题(每题3分,共39分)

1、《反恐怖主义法》将于哪一年哪一月哪一日施行()。A.2015年12月27日 B.2016年1月1日 C.2016年12月27日

2、《反恐怖主义法》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配合有关部门开展反恐怖主义工作的义务,发现恐怖活动嫌疑或者恐怖活动嫌疑人员的,应当及时向公安机关或者有关部门报告。

A.隐瞒 B.协助 C.抵抗

3、《反恐怖主义法》规定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因履行反恐怖主义职责的紧急需要,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可以()单位和个人的财产。任务完成后应当及时归还或者恢复原状并依照规定支付相应费用,造成损失的,应当补偿。

A.征用 B.征收 C.租用

4、《反恐怖主义法》所称恐怖活动组织是指()以上为实施恐怖活动而组成的犯罪组织。

A.三人 B.五人 C.十人

5、《反恐怖主义法》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协助、配合有关部门开展反恐怖主义工作的()发现恐怖活动嫌疑或者恐怖活动嫌疑人员的应当及时向公安机关或者有关部门报告。

A.权力 B.义务 C.责任

6、对被教唆、胁迫、引诱参与恐怖活动、极端主义活动或者参与恐怖活动、极端主义活动情节轻微尚不构成犯罪的人员,公安机关应当组织有关部门、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所在单位、就读学校、家庭和监护人对其进行()。A.管控 B.教育 C.帮教

7、《反恐怖主义法》规定大型活动承办单位以及重点目标的管理单位应当依照规定,对进入大型活动场所、机场、火车站、码头、城市轨道交通站、公路长途客运站、口岸等重点目标的人员、物品和交通工具进行()。发现违禁品和管制物品,应当予以扣留并立即向公安机关报告,发现涉嫌违法犯罪人员,应当立即向公安机关报告。

A.安全检查 B.安全抽查 C.查验

8、反恐怖主义工作应当依法进行()人权维护公民和组织的合法权益。A.尊重 B.保障 C.尊重和保障

9、对举报恐怖活动或者协助防范、制止恐怖活动有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以及在反恐怖主义工作中作出其他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A.表彰 B.奖励 C.表彰、奖励

10、《反恐怖主义法》规定公安机关调查恐怖活动嫌疑有权向有关单位和个人收集、调取相关信息和材料。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A.积极配合 B.如实报告 C.如实提供

11、《反恐怖主义法》所称恐怖事件,是指正在发生或者已经发生的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的恐怖活动。

A.较大社会危害 B.重大社会危害 C.特大社会危害

12、《反恐怖主义法》规定重点目标的管理单位应当对重要岗位人员进行安全()。对有不适合情形的人员应当调整工作岗位,并将有关情况通报公安机关。A.背景审查 B.资格审查 C.背景调查

13、大型活动承办单位以及重点目标的管理单位未依照规定对进入大型活动场所、机场、火车站、码头、城市轨道交通站、公路长途客运站、口岸等重点目标的人员、物品和交通工具进行安全检查的公安机关应当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处()以下罚款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以下罚款。

A.五万 一万 B.十万 一万 C.二十万 一万

三、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21分)

1、为了防范和惩治恐怖活动加强反恐怖主义工作维护()根据宪法制定《反恐怖主义法》。

A.国家安全 B.公共安全 C.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2、《反恐怖主义法》规定公安机关调查恐怖活动嫌疑可以依照有关法律规定对嫌疑人员进行()可以提取或者采集肖像、指纹、虹膜图像等人体生物识别信息和血液、尿液、脱落细胞等生物样本并留存其签名。A.盘问 B.检查 C.传唤

3、《中国反恐怖主义法》对恐怖主义作出明确定义,通过()等手段制造社会恐慌、危害公共安全、侵犯人身财产或者胁迫国家机关、国际组织以实现其政治、意识形态等目的的主张和行为。

A.暴力 B.破坏 C.恐吓

4、反恐怖主义工作坚持专门工作与群众路线相结合()的原则。A.防范为主 B.惩防结合和先发制敌 C.保持主动

5、下列哪些行为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A.组织、策划、准备实施、实施恐怖活动 B.组织、领导、参加恐怖活动组织

C.为恐怖活动组织、恐怖活动人员、实施恐怖活动或者恐怖活动培训提供帮助的

6、参与下列活动()之一情节轻微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公安机关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一万元以下罚款。

A.宣扬恐怖主义、极端主义或者煽动实施恐怖活动、极端主义活动的 B.制作、传播、非法持有宣扬恐怖主义、极端主义的物品的 C.强制他人在公共场所穿戴宣扬恐怖主义、极端主义的服饰、标志的

7、因报告和制止恐怖活动在恐怖活动犯罪案件中作证或者从事反恐怖主义工作,本人或者其近亲属的人身安全面临危险的,经本人或者其近亲属提出申请,公安机关、有关部门应当采取下列()保护措施

A.不公开真实姓名、住址和工作单位等个人信息

B.禁止特定的人接触被保护人员 C.对人身和住宅采取专门性保护措施

四、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

1、《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恐怖主义法》中的恐怖主义是指什么?

2、《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恐怖主义法》中所称的恐怖活动有哪些? 答案:

一、填空题:

1、恐怖主义 煽动 帮助

2、一

3、人防 技防

4、三 三

5、十 十五 二、三选择题:

1、B

2、B

3、A

4、A

5、B

6、C

7、A

8、C

9、C

10、C

11、B

12、A

13、B

1、ABC

2、ABC

3、ABC

4、ABC

5、ABC

6、ABC

7、ABC

四、简答题:

1、恐怖主义,是指通过暴力、破坏、恐吓等手段,制造社会恐慌、危害公共安全、侵犯人身财产,或者胁迫国家机关、国际组织,以实现其政治、意识形态等目的的主张和行为。

2、恐怖活动,是指恐怖主义性质的下列行为:

(一)组织、策划、准备实施、实施造成或者意图造成人员伤亡、重大财产损失、公共设施损坏、社会秩序混乱等严重社会危害的活动的;

(二)宣扬恐怖主义,煽动实施恐怖活动,或者非法持有宣扬恐怖主义的物品,强制他人在公共场所穿戴宣扬恐怖主义的服饰、标志的;

(三)组织、领导、参加恐怖活动组织的;

(四)为恐怖活动组织、恐怖活动人员、实施恐怖活动或者恐怖活动培训提供信息、资金、物资、劳务、技术、场所等支持、协助、便利的;

(五)其他恐怖活动。

国家反恐怖主义 篇2

关键词:贸易保护主义,反全球化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关于经济全球化相关的文献:赵晓、刘阳 (2005) 从宏观国际经济的角度对中国经济的现状与地位进行了分析, 认为中国正经历20年左右的国际显性摩擦时期, 而中国作为新的大国被国际接纳, 达到新的国际均衡时期还需要20年, 这是现阶段中国遇到发达国家各类经济摩擦的重要原因之一。三好将夫在其论文“全球经济的抵制场”中特别对全球化中跨国公司的行为做了研究, 他认为20世纪60年代以后跨国公司越来越不受政府控制, 离开国家和民族, 追求自己的利益而抛弃民族自行其是。他们选择具有稳定政治结构、廉价劳动力、适当基础设施和较低税率、对环境要求较低的国家进行资本输入。

关于发达国家新贸易保护主义的文献:赵瑾 (2005) 认为当代全球新贸易保护主义呈现十大特点, 分别是保护的焦点由经济问题扩展到社会问题;手段主要依靠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环境技术标准、动植物检验检疫措施为主;保护方式由限制进口变为通过出口补贴等措施扩大出口、通过多边贸易保护发达国家的技术比较优势、通过劳工标准、技术标准达到全面禁止进口的目的;其动机由提高本国产业竞争力转变为从根本上削弱甚至使对方丧失国际竞争力。梁丹 (2005) 分析了当今发达国家国际贸易政策中“新人文主义”倾向及其背景, 认为如SA8000等人文壁垒是发达国家推动经济全球化为己所用的产物, 是发达国家保护国内劳动密集型产业的需要, 也是跨国公司树立企业社会形象的要求。Benoit Laplante&Jonathan Garbutt (1992) 则对发达国家贸易政策中的环境保护主义进行了研究, 认为需要国际环境政策的共同协调来防止环境政策变为国际贸易中的一项非关税壁垒。

二、近年发达国家“反全球化”的表现

1、国际投资方面

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企业并购的干涉。联想并购IBM个人电脑业务受到美国政府相关部分干涉、中海油并购尤科斯失败等等。

2、反倾销

以中国这个最大发展中国家为例, 从反倾销立案调查数量来看, 我国是世界上遭遇反倾销立案调查最多的国家。从1995年到2006年6月, 世界范围内共发起2938起反倾销立案调查, 中国以500起的总数量排名第一, 占世界总量的17.02%, 为第二位韩国的2倍多。

3、技术性贸易壁垒

主要包括WTO《技术性贸易壁垒协议》规定的技术法规、标准和合格评定程序, 以及动植物及其产品的检验和检疫措施、包装和标签、标志要求、绿色壁垒、信息技术壁垒等等。近年来呈现迅速上升趋势, 据统计, 20世纪70年代技术性贸易壁垒占到世界贸易壁垒的10%~30%, 而最近几年几乎占到了80%。有关数据显示, 入世以后技术性贸易壁垒措施每年对我国出口额的影响约为450至500亿美元, 占出口总值的25%以上。

三、发达国家“反全球化”行为的原因和动机

1、构建生产与消费全球化背景下的一国生产函数

为了用于分析发达国家“反全球化”行为的动机以及技术创新对发展中国家的意义, 本文将构建生产与消费全球化背景下的一国生产函数。

根据新增长理论, 若假设经济增长是希克斯中性的, 则一国的生产函数一般写为:Y=Af (L, K) 。

其中A代表技术水平, L代表一国劳动力, K代表本国资本。这里将要根据全球化背景对其进行一些改进。首先, 在全球化下可以将生产资料分为易流动与不易流动资源两类, 其中劳动力目前根据现状仍然属于不易流动资源。其次, 资本在生产中的作用最终体现在它可以购买本国劳动力和各种生产资料。考虑到全球化背景下资本可以借由国际直接投资进行全球优化配置, 一国可以利用的生产资料或者说资源事实上是世界易流动资源能够被本国利用的部分加上本国劳动力能够被利用的部分。第三, 假定一国的技术研发投入是总资本存量的一定比例, 那么技术的进步也取决于本国总资本的数量。尽管内生增长理论的研究开发模型得出技术水平的稳态值与研发资本投入比例无关的理论推论, 但许多学者的实证研究证明科技投入对技术进步的促进效应还是十分明显的。第四, 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的发展中国家, 其技术在生产函数中的作用小于技术密集型发达国家, 因为其生产过程主要依靠劳动投入, 同时劳动密集型产品价格相对较低, 即产出的价值较低。这样, 归结以上四点变动, 全球化下a国的生产函数可以改写为以下形式:

Y=Aρf (Laθ3 (Ka+Kf) , Swθ4 (Ka+Kf) )

其中, La代表a国的劳动力数量, θ3代表由本国资本和外商投资资本决定的、能够开发使用本国劳动力的比例, Sw代表世界易流动生产资料总量, θ4代表由本国资本和外商投资资本决定的世界易流动生产资料可以由本国利用的比例。

此外, 根据经济学基本原理, 产出必须有相等数量的需求才能保持稳定, 总产出若超出总需求, 则会由价格水平变化减少至实际需求水平, 即Y=D。

同时, 在消费全球化背景下, 假设任何国家对所有产品的需求量取决于该国的人口和人均收入, 而其中有一定比例的需求将通过a国产品满足。这个比例应当取决于a国产品的价格和综合垄断程度, 它又由该国产品的价格水平和技术不可代替程度等因素决定。因此, a国产品面临的需求包括a国与世界其他国家对a国产品的需求量两部分组成。即:

D=θ1Da+θ2∑DW

θ1=θ1 (k (P, A) ) 坠θ1/坠P<0坠θ1/坠P>0

θ2=θ2 (k (P, A) ) 坠θ2/坠P<0坠θ2/坠P>0

Da=f (la, ia) 坠Da/坠la>0坠Da/坠ia>0

Dw=f (lw, iw) 坠Dw/坠lw>0坠Dw/坠iw>0

其中, k表示a国产品的综合垄断系数, 它由该国产品的价格水平和技术水平等因素决定。一般来说θ2<θ1, 因为本国需求通过本国产品满足的比例通常要大于外国。lw代表除a国外的任一国家w的人口, iw代表除a国外的任一国家w的人均收入。

由以上几个方程可以基本了解经济全球化下一个国家生产函数的全貌, 它将用于本文分析全球化对发达国家采取“反全球化”行为动机。

2、发达国家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长期动因

全球化给部分发展中国家带来了发展契机, 开始挑战发达国家国际地位。随着世界交通、运输、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 全球化在世界经济、文化、政治等各个领域迅速发展, 其中又以经济全球化最为直接和深刻, 包括生产、消费与收入分配的全球化。不断壮大的跨国公司与国际直接投资将大量资金注入拥有大量廉价劳动力且政治比较稳定的发展中国家, 在那里将它们的资金与被投资国的大量劳动力与技术结合起来, 以用低成本生产出产品, 再销往包括被投资国在内的广大世界市场, 从而获得高额企业利润。这种资金及其代表的易流动生产要素向拥有廉价劳动力的发展中国家聚合的效应使得部分发展中国家成为世界工厂。根据全球化下的生产函数:Y=Aρf (Laθ3 (Ka+Kf) , Swθ4 (Ka+Kf) ) , 必然造成部分发展中国家国内生产总值的快速增长, 并附带使其技术水平、管理水平和企业制度、国内就业、人均收入迅速提高和优化。可以说, 全球化给予部分发展中国家绝好的历史契机, 使他们在不久的将来在经济方面有可能挑战美国与欧洲等发达国家的世界霸主地位。而历史告诉我们, 任何新兴国家的崛起必然会遭到现存霸主国家在各方面的阻挠和压制, 直至新兴国家完全崛起为止。而在当今社会, 经济成为决定国家地位的最核心力量, 因此采用以贸易保护为主的经济手段来压制新兴国家的经济崛起便是发达国家政府有意愿采取的最好方法。这也是它们在这个全球化时期采取反全球化行为的长期动因。

3、发达国家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短期动因

全球化背景下跨国公司利益与发达国家利益分离的后果迫使发达国家政府在现阶段采取贸易保护主义。经济全球化的深刻影响, 使得跨国公司取得了越来越独立的经济实力和地位。在这个意义上, 跨国公司的所在国与其它国家并没有什么实质区别, 跨国公司作为单独的企业法人要实现的只是自己的最大利润。这种跨国公司利益与国家利益的分离在短期内立即产生了以下两个结果: (1) 发达国家部分制造业空心化, 跨国公司将那些劳动密集型产业或者技术密集产业的劳动密集环节转移到部分发展中国家, 这些产业在发达国家成为夕阳产业, 从中释放出的大量劳动力一时难以转移至新的就业岗位, 近年来造成了失业问题。 (2) 跨国公司带动的这些产业的转移使得发达国家对于这类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多地依靠向发展中国家进口, 结果导致其与吸收了大量FDI的部分发展中国家出现越来越大的贸易逆差。

四、应对发达国家新贸易保护主义的举措与意义

针对全球化经济背景与发达国家新贸易保护主义, 发展中国家的最好应对举措就是利用全球化跨国公司转移资金和生产要素的契机, 发动民族企业开展技术创新, 并努力建立自己的标准体系。这样做的好处至少有以下四点。

第一, 抛弃低价产品的战略, 提高产品技术含量与价格, 防止发达国家使用反倾销。

第二, 通过建立自己的标准体系, 破除发达国家的标准壁垒, 便利自己的产品进入世界市场, 并提升国家地位。

第三, 加强技术创新, 可以有效提高生产效率、加快经济增长, 同时可以促进对本国产品的需求程度。根据现有经济增长理论和全球化下生产函数, 技术进步对产出的增长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假定本国的产出总能拥有相应需求, 那么技术进步带来的产出增长就可以直接表现为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我国许多学者已经从各种角度和各个国家、地区对技术进步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进行了实证研究, 都得出了正面的结论。

第四, 加强民族企业的技术创新, 可以有效提高对本国产品的需求。根据市场原理, 产出如果没有相等的需求, 供过于求, 或者说产品没有销路, 就会通过价格的下降逐渐减少, 直至与相对的需求量相等, 也就是说这种缺乏相应需求的产出是不能持久的。因此, 保证本国产品有相应需求量对于一国的国内生产总值来说是十分关键的。

参考文献

[1]王逢振等:全球化症候[C].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01.

[2]韩可卫: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发展特点分析[J].时代经贸, 2005 (11) .

[3]李思一:发展中国家技术引进与自主创新的经验[J].国际技术经济研究, 2000 (7) .

[4]梁丹:国际贸易政策的“新人文主义”倾向及其形成的背景[J].学习论坛, 2005 (9) .

[5]曲如晓:中国出口贸易面临的三大壁垒及应对策略[J].国际经济合作, 2004 (5) .

[6]赵瑾:当代全球新贸易保护主义的十大特点[J].世界经济, 2005 (3) .

[7]李俊、王立:美国次贷危机对中国出口的影响及应对策略[J].国际贸易, 2008 (8) .

恐怖与反恐怖斗争透视 篇3

20世纪90年代冷战结束后,国际矛盾和斗争出现了新变化和发展。世界大战的危险性进一步降低,局部战争也受联合国等国际组织的干预而受到一定制约。但国际局势的动荡并未减弱,其表现之一就是恐怖主义作为战争的一种转化形式或辅助形式被更多地利用。"9.11事件"不仅证明了这一点,也再次引起世界对恐怖主义与反恐怖主义斗争的高度重视。

何谓"恐怖主义"

作为一个概念,人们对"恐怖主义"有几种大同小异的解释。"恐怖"一词,最早出自拉丁语TEPPOP,原为"害怕、惊恐"之意,现在则成为卑劣、残忍手段的代名词。一些犯罪团伙、民族分裂分子、极端主义势力等武装组织或政党往往把它用作"斗争"的武器,不但给无辜平民造成巨大的生命和财产损失,更在所有善良人的心灵上留下了长久无法弥合的创伤。

《美国法典》对恐怖主义的定义是:

--"恐怖主义",经过预谋的,有政治目的,且针对非军事目标的,经过秘密策划和组织的暴力活动。其目的通常是影响大众,破坏安定的社会环境。

--"国际恐怖主义",指涉及到不止一个国家的公民或领土的恐怖主义。

国际上,一般把恐怖主义界定为:为实现政治目的,针对平民或民用目标,故意使用暴力的行为。

恐怖主义活动日益嚣张

近10年来,世界恐怖主义活动猖獗,所犯罪行令人惊心胆寒。从统计上看,20世纪90年代以来,恐怖主义攻击的次数有所减少,但攻击的破坏程度大大增加。自毁性爆炸和汽车爆炸是恐怖主义采取的主要攻击手段。例如:1998年,发生了震惊世界的洛克比空难事件;在肯尼亚和坦桑尼亚两国首都同时发生了美国大使馆被炸事件。1993年,纽约世界贸易中心爆炸案;联合国在索马里执行人道主义援助期间对美国军人的攻击事件。1995年,共发生恐怖活动440起,比1994年增加118起,总计死亡165人,受伤6291人。特别是以色列总理拉宾首次宣布恐怖主义对国家构成战略威胁,不过,拉宾仍是在巴以和平进程的范围内考虑问题的。

但是,随后的事实--哈马斯组织的自毁性爆炸案和拉宾本人悲剧性地被暗杀--却证明了其言论的正确性。1996年,共发生恐怖活动296起,314人死亡,2912人受伤。1997年,共发生恐怖活动304起,221人死亡,693人受伤。

恐怖主义,地道的和平梦魇。这一令人窒息的死亡阴影正慢慢膨胀,悄无声息地逼近人们的生活。

恐怖主义的新特点

以往的恐怖主义在行动上呈现三大特点:规模的有限性、巨大的间接破坏性、手段的血腥残忍性。不过,"9.11事件"则表明,世界恐怖主义活动又显现出一些新特点:

一是国际化。恐怖组织的行动范围已跨越国界,特别是在情报收集、人员培训、筹划组织和袭击行动的具体实施等方面,正向国际化方向转型。

二是专业化。恐怖组织最早的作案手段只是简单地暗杀、小规模爆炸,或者绑票勒索,后来逐步发展为劫持或破坏汽车、飞机等交通工具,现在动辄就是特大爆炸、化学制剂袭击等,手法不断翻新、行动更加隐蔽、组织更加复杂。这说明,恐怖组织的人员素质,正在快速向专业化方向发展。

三是高技术化。恐怖主义行动的规模在屡屡升级,使用的作案器材或工具更为尖端、先进。尤其是日本东京发生的"地铁沙林事件"更充分表明,目前世界上的一些恐怖分子已具备了制造和使用高技术装备的能力。

四是背景复杂化。恐怖主义的存在除了必要的内部、外部条件外,还必须有强大的财力支持,而组织国际卖淫、贩毒、军火走私等正是筹措资金的"便捷而有效"的手段,因此,现代恐怖主义正越来越与上述犯罪形式紧密结合。

反恐怖主义斗争任重道远

恐怖主义造成的灾难远非夺命伤财,更重要的是由于它们制造事端的"骇人听闻",给一些国家和人民带来挥之不去的巨大精神压力和心理恐惧,直接引发金融动荡、社会混乱,进而对国家的政局稳定、经济发展等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并进一步恶化地区乃至世界环境。因而,恐怖主义的蔓延在全球范围内必须进行遏制。

首先,坚决予以痛击。要加大投入力度,改善对反恐怖部队的装备,提高其侦测技术水平。同时,各国要广泛宣传恐怖行为的危害性,使民众痛恨恐怖行径而自觉支持政府的反恐怖行动,从而对恐怖主义形成一种高压态势,并逐步弱化一些恐怖组织赖以生存的群众基础。目前,不少国家已组建了反恐怖力量,有效地打击了恐怖行为。

其次,密切国际合作。鉴于国际恐怖组织分散于世界各个角落并不时跨国采取行动,仅靠某一国家,难以杜绝恐怖主义的袭扰。所以,各国联手是客观必然的要求。因此,要建立情报交换、行动协调机制。

反恐怖主义工作预案 篇4

为严厉打击暴力恐怖犯罪活动,提高和预防应对恐怖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及时、高效、妥善地处置投毒、爆炸、破坏、劫持人质、危害公共安全等恐怖暴力事件,保障正常的安全生产秩序,维护政治稳定和社会安定,保护广大职工的生命和企业财产安全,最大限度地减少事件造成的危害,特制定本预案。

一、使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范围大冶镇金华矿业所属各单位、施工单位项目部,特别是矿区内发生的恐怖分子为实现其政治、经济等目的,利用投毒、爆炸、劫持人质等恶性暴力恐怖手段,给广大职工和企业造成人身安全和财产损失重大危害,需要由矿反恐防范领导小组直接指挥处置的各类恐怖暴力事件。

二、处置原则

统一领导,分级指挥;各司其职,密切协作;快速反应,高效处置;以人为本,减少危害。针对不同性质的事件采用制止、宣传、保护、求援、疏散等方法,围绕保护职工的生命安全这一中心,有条不紊的开展应急救援工作。

三、指挥体系

一旦发生恐怖暴力犯罪事件,在反恐防范领导小组的指挥下立即进入应战状态,迅速启动预案。

1、领导指挥部

总 指 挥:XXX 成员:XXX 领导指挥部办公室设在调度,负责日常事务,XXX任主任,XXX、XXX为副主任,电话:XXX。

2、指挥部职责

(1)、指挥部领导小组在集团公司领导下,负责处置恐怖事件工作的统一领导和指挥决策;根据发生的恐怖案件情况,迅速做出是否立即启动应急处置预案的决定;协调调动救援力量和资源;决定采取处置恐怖暴力事件的重大措施。

(2)、负责反恐防范的宣传和应急预案的制定、修改工作。我标段项目部、各个施工营地及施工现场等场所遭受爆炸、纵火、投毒、武力挟持等恐怖袭击事件。(3)、我标段项目部、各个施工营地及施工现场等场所遭受爆炸、纵火、投毒、武力挟持等恐怖袭击事件。(4)、我标段的临时配电室及输变电线路等电力设施遭受的恐怖袭击事件。

四、应急抢险

(一)应急现场指挥组:

现场指挥组设在事发地段附件,由矿长任总指挥,其他副矿长任副总指挥,相关科队为成员。成立应急救援队,配置---XXXXX为应急救援指挥车辆。

主要职责:

1、先期到达恐怖事件现场,迅速采取措施,防止事态的进一步扩大,维护现场,疏散群众。

2、迅速确认事件、信息来源,并对信息来源分析判断,为公安部门提供有价值的线索。

3、组织人员进行就近排查,发现可疑人员、物品迅速上报集团公司或附近公安部门。

(二)抢险救援组

成立抢险队,抢险队设在通风队,组

长:XXX,副组长:XXX、XXX 成员:通风队全体人员

主要职责:接到反恐防范领导小组通知后,按照指定地点迅速赶赴恐怖事件现场,立即投入抢险,实施救援,紧急调运抢险物资、设备、人员、车辆,组织人员将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物品及时处理和转移,恢复供应,完成指挥部下达的其他命令。

(三)安全保卫组 组

长:xxx 副组长:xxx

成员:安全科全体人员

责:负责封锁现场,维护现场秩序,疏散职工,对现场周边进行巡查,发现可疑情况立即向指挥部报告,防止破坏分子趁机再次破坏。

(四)后勤物资供应组

长:xxx 副组长:xxx、xxx

成员:xxx、xxx、及机电队全体成员

责:负责组织救援所需的各种物资装备、器材的调集、筹备、登记、发放。保障有关救援人员的日常生活需要,完成指挥部下达的其他命令。

(五)水、电、通讯联络组

长:XXX 副组长:XXX、XXX

成员:供电通讯队、供暖供水队全体人员

责:组织机动力量投入到遇险地点,组织供水、供电通讯技术人员快速建立应急供水、供电、通讯,确保领导小组及指挥部的正常运转及各项工作有序开展。

六)技术资料组

长:XXX 副组长:XXX 成员:生技科全体成员

责:负责事故现场有关记录,采取拍照、摄像、绘图等方法详细记录事件现场原貌保存救援过程中的有关资料,妥善保存现场重要痕迹及现场救援遇到的障碍进行现场指导、地点勘察提供准确数字资料,完成指挥部下达的其他命令。

五、力量调动和先期处置

(一)第一时间到达现场的力量

1、指挥部领导小组的领导及相关单位的负责同志;

2、应急队伍;

3、抢险队伍。

(二)先期处置

1、各相关单位应急队伍出动:

恐怖暴力犯罪事件发生后,各相关单位接到通知后应立即组织应急分队先期赶赴现场,迅速控制现场,采取有效措施、组织抢救,防止事态的进一步扩大,并立即向指挥部领导小组报告

2、指挥部领导小组的领导赶赴现场:

接到报告后,指挥部主要负责人和领导小组及相关单位领导要在最快时间内赶赴事故发生地,组建现场指挥部,负责维护现场秩序和救援协助工件。

3、抢险队伍赶赴现场:

现场指挥部判明情况后,立即启动应急机制,调动各相关单位抢险分队赶赴现场,展开抢修,实施救援。

4、严格保护事件现场:

因抢救人员、防止事件扩大、恢复生产以及疏通交通等原因,需要移动现场物件的,应当做好标志,采取拍照、摄像、绘图等方法详细记录事件现场原貌,妥善保存现场重要痕迹、物证。

5、服从政府及主管部门统一部署和指挥,了解掌握事件情况,协调组织救援和调查处理等事宜,并及时报告事态趋势及状况。

六、具体事件的处理办法:

一旦发生暴力袭击事件,立即报警,并向公司领导小组报告,在救援人员未赶到的情况下,现场人员要稳定群众情绪,积极组织人员疏散,必要时动员群众帮助,避免产生恐慌,造成拥挤、踩踏等不必要损失和人员伤亡。在抢险救灾过程中,要把营救群众的生命作为首要任务,并注意自身的保护,尽最大可能减少人员伤亡。具体事件的处理办法如下:

(一)、暴力

1、如没有伤及人员的情况下,应以宣传教育为主,不要用话语刺激对方,尽可能以平稳的心态缓和气氛,劝说其放弃伤害他人及破坏正常秩序的行为。

2、如已伤及他人,应予立即制止,以抢救伤员为主,如情况继续恶化应以武力制止。

3、注意观察暴力组织者的行为、特征。条件许可的话,当

即擒获;不具备条件,也要想办法接近、控制,等待公安、武警或其他队员感到时再擒获。

4、注意收集证据、保护证人。

(二)、易燃、易爆、危险品

1、如发现易燃、易爆、危险品及管制刀具、枪械,立即向反恐应急指挥部汇报,同时采取隔离措施,仔细观察盘问,疏散人员集中至安全地带并保护好相关人员。

2、严禁人员进出,加强事故地点保卫、巡逻工作。

3、等待公安部门派人排爆并协助其工作。

4、对查出的易燃、易爆、危险品及管制刀具、枪械一律进行严格登记,对收缴的要造册登记,妥善保管。

(三)、投毒

1、如发现是邮寄毒品,应立即报告反恐应急指挥部领导小组,同时,集中所有可能接触到毒品的人在某特定区域,加以保护,等待公安等有关部门前来检查、检验,同时提供相应的证据。

2、如发现是放置的毒品,应立即保护好现场,严禁他人进出,同时报告反恐应急指挥部领导小组,请求公安等相关部门前来解决。

3、如毒源蔓延,立即疏散人员至安全地点集中。并切断毒源,严禁他人进入,如:水、煤气及时关闭阀门,保持新鲜空气流通。

4、如食物中毒同时应向卫生防疫部门报告,并对厨房工作人员进行管控,对厨房及餐厅进行隔离管理,等待有关部门取样化验。

(四)、纵火

1、立即进行扑救灭火,及时启动防火、消防应急预案,同时拨打“119”报警电话,并立即向集团公司或就近求助,2、保护好现场,引导消防车进入着火区域,严禁无关人员进出。

3、如恐怖分子在现场或虽在逃但在可视范围内,立即组织围捕。

4、灭火后,保护好现场,统计损失。

(五)、绑架、挟持人质

1、如犯罪嫌疑人在现场,应在第一时间向反恐应急指挥部领导小组汇报,有条件的同时采取围捕方式包围。

2、正面宣传教育对话,以情感化其放下凶器或释放人质。

3、保护好现场,严禁无关人员进出。

4、如恐怖分子已离开现场,应保护好现场痕迹等证物、证人,等待公安部门前来侦破。

5、如恐怖分子已逃离现场但在可视范围内,应立即追捕,同时首要考虑人质的安全,等待公安部门前来解决。

七、做好善后处理工作

(一)积极采取措施,消除事件的消极影响,加强全矿的巡查;

(二)协助公安对事件进行侦破,查清事件的内幕;

(三)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加强工作,提高反恐怖能力。

八、预防措施

(一)加强对全矿干部职工法制和安全教育,增强全体干部职工的法制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二)严格执行内保管理制度,严格不明真相的外来人员进入矿区域。

(三)对可能引起矛盾激化事件的可疑人员要逐一排查登记,耐心说服,尽力做好思想工作。

(四)严格食堂用品采购、食品操作人员管理等制度,严防有毒、有害食品进入食堂。

(五)严格管制刀具等危险物品的日常排查,防止发生危害。

严密保护全矿供水水源,防止投毒事件发生。

(六)严格执行值班和查宿舍制度,防止不法人员进入。

(七)对可能引起矛盾激化事件的当事人要逐一排摸登记,耐心接待,尽力做好化解工作。

(八)有组织的针对恐怖袭击手段进行反恐怖演练,教给广大职工自救和逃生的方法。

(九)使用好人防、物防、技防,并及时、准确地进行紧急报警。

九、具体要求

(一)、健全组织,明确责任。各单位要对突发应急工作予以高度重视,根据各自实际设立相应的应急领导机构。按照要求组建应急分队和抢险分队,结合单位实际,制定详细的应急工作处置预案。

(二)、顾全大局,严明纪律。各单位在处置突发性应急工作中,要无条件服从反恐应急指挥部领导小组的统一指挥。各小组要坚决服从命令,严格遵守工作纪律,全面落实各项工作措施。

(三)、加强联络,掌握动态。各单位要切实加强信息汇总上报工作,要早预防、早发现、早处置,准确掌握活动动态,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杜绝因信息上报不及时导致突发事件发生。

(四)、加强值班,确保稳定。各单位要加强值班,重点部位实行24小时值班。明确值班领导,坚持领导带班制度,落实值班制度,值班人员坚持24小时在位。

反恐怖主义演讲稿3篇 篇5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非常荣幸有机会站在这里为大家做演讲。今天我演讲的主题是反恐行动,从我做起。

一直以来,恐怖主义都让大家感到非常的忧虑。恐怖主义离我们好像非常遥远,平时的时候我们都是在电视新闻上看到关于恐怖主义的报道。但是一旦恐怖主义出现在我们的身边,那么就会变成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不知道还有多少人还记得3月1日发生在昆明火车站的暴力恐怖案,虽然时隔两年,但是想起那个夜晚我们依旧感到不寒而栗。在忙碌拥挤的昆明火车站,人来人往,一群男子携带器械冲入广场和售票厅,他们就像是恶魔一般见人就砍,整个火车站都因此陷入了恐慌中。在那次暴力恐怖事件中,31人死亡,141人受伤,还有成千上万的人在为此担惊受怕。那是多么黑暗的一个夜晚,是多少人心中无法消除的伤痛。

面对恐怖主义事件的发生,我们感到伤心、愤怒,但是恐怖主义,我们不能够胆怯屈服,而要积极与其做斗争,勇敢地扬起手中的利剑,对其宣传。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反恐主义的战士,只要我们愿意从我们生活小事做起。只要大家团结起来,万众一心,一定可以让恐怖主义无处遁形,不再猖獗。

在平时,我们经常要进行反恐演习,我们对于这些演习都必须要认真对待,熟练地掌握防恐工作的内容。这有助于提高了恐怖事件发生后与公安、武警、消防、医疗救护等部门的密切配合和应急处置能力,熟练掌握了恐怖暴力事件发生后应采取的措施和方法,确保安全。

各位同学们,今天我的演讲到这里就结束了,但是反恐的行动并不会因此就结束。反恐并不遥远,它其实近在咫尺;反恐并非小事,它与我们息息相关;反恐不是形式,需要切实落实。希望大家能够在平时的时候多多学习这方面的内容,积极参与到反恐的行动中,为反恐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共同创造和平美好的生活。

2017.11.20 增强防范 反恐防暴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早上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增强防范 反恐防暴》 前年3月1日,发生在昆明火车站的暴力恐怖袭击案件,震惊全国,再次给我们敲响了提高自身“反恐防暴”应急防范能力的警钟。我们必须从小就形成反对恐怖暴力的思想,认清恐怖暴力的实质和危害;不能有侮辱谩骂、勒索他人钱物、恃强凌弱、打架斗殴等行为;平时要有防范的意识,提高自救能力。遇到恐怖暴力事件,面对武装暴徒时,要根据自身的情况,冷静的选择逃生方式,不要慌不择路,给暴徒以可趁之机。发生暴力恐怖袭击时,要保持镇静,紧急判断自身位置和逃生方向,第一时间远离事发现场,尽可能选择多条路径,并抛弃一切妨碍行动的随身物品,轻装逃生。当恐怖分子迂回寻找目标施暴时,已受伤者不要急于逃离,让自己成为袭击对象,可就地躲藏或趴在地上不要动;对待恐怖暴力,是所有中华儿女共同的责任。我们坚信,只要所有热爱和平的中华儿女携手共筑正义团结的民族脊梁,暴力恐怖主义的蛀虫将永远在世界黑暗的角落中顾影自怜。请同学们大声的跟我说:增强防范,反恐防暴!

2017.11.20

小学生反恐怖防范知识演讲稿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早上好!今天我给同学们宣传反恐怖主义防范知识

一、什么叫恐怖主义

即任何以胁迫一定人口、某个政府或国际组织为目的,旨在造成平民或非战斗人员死亡或严重身体伤害的行为,均为恐怖主义行为。

二、常见恐怖袭击手段有哪些

1.爆炸。炸弹爆炸、汽车炸弹爆炸、自杀性人体炸弹爆炸等 2.纵火。房屋、公共场馆、公共交通等 3.劫持。劫持人、劫持车、船、飞机等 4.枪击。手枪射击、制式步枪或冲锋枪射击等

三、如何识别恐怖嫌疑人

实施恐怖袭击的嫌疑人脸上不会贴有标记,但是会有一些不同寻常的举止行为可以引起我们的警惕。例如: 1.神情恐慌、言行异常者;2.着装、携带物品与其身份明显不符或与季节不协调者; 3.冒称熟人、假献殷勤者; 4.在检查过程中催促检查或态度蛮横、不愿接受检查者; 5.频繁进出大型活动场所; 6.反复在警戒区附近出现; 7.疑似公安部门通报的嫌疑人员。

四、如何防护

(一)遇到爆炸时 1.不要触动。

2.及时报警。报警电话:110 3.迅速撤离。按照现场指挥人员的要求,有序撤离,不要互相拥挤,以免发生踩踏造成伤亡;

4.协助警方的调查。目击者应尽量识别可疑物,掌握发现的时间、大小、位置、外观、有无人动过等情况,如有可能,用手中的照相机进行照相或录像,为警方提供有价值的线索。

(二)公共汽车上遇到纵火恐怖袭击怎么办?

1.沉着冷静。当发动机着火后,应迅速开启车门,从车门下车,用随车灭火器扑灭火; 2.如果着火部位在中间,从两头车门有秩序地下车。在扑火时,重点保护驾驶室和油箱部位;

3.如果火焰小但封住了车门,用衣服蒙住头部,从车门冲下; 4.如果车门线路烧坏,开启不了,应砸开就近车窗翻身下车; 5.如果衣服着火,来得及脱下,迅速脱下衣服,用脚将火踩灭; 此外,在列车、地下商场、高层建筑物、公共娱乐场所中遇到纵火恐怖袭击办法大多一样。

(三)劫持

1、被恐怖分子劫持不要反抗

2、保持冷静,不要反抗,相信政府;

3、不对视,不对话,趴在地上,动作要缓慢;

4、尽可能保留和隐藏自己的通讯工具,及时把手机改为静音,适时用短信等方式向警方(110)求救,短信主要内容;自己所在位置,人质人数,恐怖分子人数等;

5、注意观察恐怖分子人数,头领,便于事后提供证言;在警方发起突击的瞬间,尽可能趴在地上,在警方掩护下脱离现场。

五、报警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1.保持镇静,不能因为恐慌影响了正常的判断;

2.判断自己目前是否面临危险,如有危险,做好个人防护,迅速离开危险区域就地掩蔽;

3.首先报告最重要的内容,包括地点、时间、发生什么样的事件、后果等。如枪击事件位置、嫌疑人物、体貌特征、衣着打扮、伤亡人数等;纵火事件说清发生火灾地点,如哪个区、哪条路、哪个住宅、几号栋楼、几层楼,附近有无危险物等。

学习宣传反恐怖主义法工作方案 篇6

工作方案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恐怖主义法》(以下简称《反恐怖主义法》),已于2016年1月1日起施行。《反恐怖主义法》的出台,对依法严厉打击暴力恐怖活动,维护国家安全、公共安全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具有重要意义。为切实做好《反恐怖主义法》的学习宣传,提高广大职工干部及患者对《反恐怖主义法》的认识,进一步提升职工干部反恐意识和能力,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总体要求

要把学习宣传《反恐怖主义法》作为我院今后一个时期法治宣传教育的重要内容,采取多种形式加职工干部的反恐怖主义教育,为《反恐怖主义法》的施行营造良好的氛围,努力构建和谐医院。

二、工作内容

(一)认真开展《反恐怖主义法》学习教育活动。

1.我院党委理论中心组带头学。组织召开党委理论中心组专题学习《反恐怖主义法》扩大会,我院领导班子,各党总支、直属党支部书记,各科室、部门负责人参加,我院党委书记作中心发言,并对我院学习宣传《反恐怖主义法》工作进行部署。

2.我院邀请公安机关组织民警深入医院开展“反恐一课”宣传教育,结合反恐防恐对广职工干部生进行安全教育,增强职工干部的反恐安全意识,培训职工干部面对暴力恐怖活动时,如何紧急避险、快速报警、迅即疏散、机智勇斗等方式和常识。

3各科室、部门利用政治学习时间,采取多种形式组织本科室、部门职工认真研读《反恐怖主义法》,准确把握其基本精神。

4.组织一次反恐防暴演练,提高广大职工干部在发生纵火、爆炸、枪击、砍杀等恐怖袭击时的避险自救能力。(时间安排:2016年—6月;负责部门:保卫处、行政办公室、医务科)。

(二)做好《反恐怖主义法》宣传工作。

1.在医院内悬挂有关学习宣传《反恐怖主义法》的横幅,在宣传栏出版“学习宣传《反恐怖主义法》”板报。

2.在我院急、门诊LED显示屏滚动播放“反恐主义”标语 3.利用单位网站、微信、微博、QQ群进行《反恐怖主义法》的学习教育。及时上传学习资料,做好学习笔记。

4.在对口帮扶村开展《反恐主义法》的宣传。

三、加强领导,务求实效

我院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反恐怖主义法》公布施行的重要意义,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把学习宣传《反恐怖主义法》作为加强反恐怖主义工作,打赢反恐怖斗争的重要举措,切实加强领导,各部门一把手对此项工作要负总责,精心组织,积极推进,确保学习取得实效。

四、工作要求

1、我院成立督导检查组,不定期对单位职工干部学习情况进行督导检查。

2、做好相关学习笔记,督导检查组不定期下科室检查笔记情况。

3、加强领导,认真落实好《防恐怖主义法》学习宣传工作。

4、认真做好工作信息的报送,图片的搜集。

2016

物种反本质主义的失当性分析 篇7

物种存在吗? 物种是作为一个自然类的存在还是非自然类的存在? 物种的本质存在吗? 或者进一步说,物种作为自然类和非自然类的存在有真实的本质吗? 从古至今,对上述问题都存在争论。

亚里士多德认为,物种是自然种类,永恒不变; 物种有其独特的本质属性,使其成其所是,以区别于其他物种; 物种的本质属性为其所有成员的所共有, 也是其成员属于该物种的充分必要条件。

这是传统的物种本质主义。它受到洛克强有力的质疑。洛克根据经验证据认为,物种是连续的和非离散的,其本质是可变的,从而否认了亚里士多德的“物种不变论”。他进一步指出,事物的本质可以分为“名义本质”( nominal essence) 和“真实本质” ( real essence) ; “名义本质”来源于感觉和兴趣,“真实本质”“是事物的不可观察的部分所具有的那种实在的而又未被认识的结构”[1],因而是神秘的、不可认识的; 真实本质事关根本属性,解释名义本质。

在达尔文提出进化论之前,洛克的上述观念影响不大,绝大多数人遵循的仍然是传统的物种本质主义。如林奈对物种的分类就是如此。

在达尔文的进化论提出之后,尤其是进入20世纪,情况有所不同。许多生物学家和生物哲学家受到进化论的影响,认为物种虽然是一个自然类的存在,但其内在属性在不断变化,而且,物种的界限是模糊的,所以物种的本质不存在; 还有一些生物学家和生物哲学家受到分类学理论及其分类实践的影响,基于进化种的概念、生物学种的概念、生态学种的概念以及系统发生种的概念等,或者认为物种不是自然类,而是个体性的存在,或者认为物种是集合性的存在,或者认为物种虽是自然类,但是是一个混杂性的存在,从而否认物种存在自然类意义上的本质。

这就是“物种反本质主义”: 前者在一元的意义上承认物种作为自然类的,但是,不承认作为自然类的物种具有本质; 后者或者不承认物种是一自然类, 或者虽然承认物种是一自然类,但这一自然类只具有名义的意义,认为不具有类意义上的本质。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物种反本质主义已经成为当代生物学家和生物哲学家的共识,以致生物哲学家索伯( Sober,E. ) 发出感慨: “物种本质主义在今天是一已经消亡了的( dead) 问题”。[2]

真的如此吗? 本文对此进行分析。

二作为自然类的物种没有本质吗?

1. 传统的物种本质主义者对此持否定态度

传统的物种本质主义在当代得到某些学者的发展。典型的要数克里普克( Saul Kripke) 和普特南 ( Hilary Whitehall Putnam) 。

他们两人接受了洛克“名义本质”与“真实本质”的区分。对于“真实本质”,他们认为,其事关事物根本性的微观结构( underlying microstructure) 属性,解释“名义本质”或表观属性; 其通过科学加以认识,对于自然种类既是必要的,也是充分的。对于 “名义本质”,克里普克认为,它的经验来源可能是错误的,而且,对于一个自然种类的存在来说不是必要的;[3]而普特南通过“孪生地球悖论”,认为它对于辨别自然种类是不充分的。[4]如此,他们都承认物种是一个自然类,而且还存在“真实本质”。

布恩埃利斯( Brain Ellis) 总体上赞同克里普克和普特南的观点。他认为,自然种类是现实的、存在的,不以人的认识为转移的; 自然种类之间是离散的、不连续的; 自然种类之间的区别基于它们的内在性质和结构,而非外在表现; 自然种类的划分从属于一个层级系统; 每一种自然种类有其本质特征或本质结构,其对于自然种类既是必要的,也是充分的, 它决定了自然种类是其所是。[5]

张建琴、张华夏认为,布恩埃利斯的上述观点存在两个重大问题没有解决: 一是自然种类与维特根斯坦的家族类似的关系问题,另一是非还原物理主义实在论的建构问题。[6]

总之,从亚里士多德到普特南和克里普克,再到布恩埃利斯,都不怀疑物种本质的存在,而且所有这些哲学家都相信物种的本质是物种成员的内在特性 ( intrinsic traits) ,正是这种内在属性使得物种具有种的特异性( species - specific traits) ,将一个物种与另外一个物种区别开来,并将某一生物个体归属于某一物种。

2. 普特南的“同一种类关系”存在吗?

对于“真实本质”,普特南进一步指出,它事关 “同一种类关系”,它涉及同一种类的基本结构与属性,足以确定这一种类术语的外延,是一事物属于某一种类所必须具备的属性; 这类属性是由科学认识的,是事物的内在结构 ( 如原子结构和基因结构等) 。对于普特南来说,正是由于存在“同一种类关系”,物种才具有共同的本质。

普特南的上述观点受到杜普雷( Dupre,J. ) 的批判。杜普雷认为,普特南理论中的那种“同一种类关系”很难找到,原因有三点: 一是种内的遗传变化和种间变异,使得种内个体的内在特征———本质特征发生变异,如此,试图通过不变的本质特征来辨别 “相同关系”也就行不通; 二是生殖隔离并不完全, 它不能为物种种类划分提供“相同关系”; 三是许多生物根本没有留下自己的足迹,因此根据分类成员的谱系原则来进行分类也不可能。[7]

对于第一点,维纳尔( Werner Kunz) 的看法与普特南的有异曲同工之意。维纳尔认为: “达尔文的进化理论解释了化学元素和生物本质之间的根本性差别。达尔文否认了动物和植物有本质特性的思想。生物有机体的内在的特性不可能作为生物有机体与物种联系的本质,因为所有的有机体的内在特性都会突然地变化而演化。形态学的、生理学的、行为学的、染色体的和基因组的特性不能作为物种成员的本质,某个DNA序列也不能作为。”[8]

上述看法表面看来有一定道理,但是,深入分析之下,未必尽然。因为,在自然界中,生物有机体的内在特性确实在变化着,但是,这种变化在绝大多数时候并不是频繁地、普遍地突变,而是缓慢地渐变, 呈现相对的稳定,如此,在一个特定的时空内,可以把这样的内在特性当作物种的本质。当然,随着某一物种的内在特性的渐变积累可能会导致质变,也可能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可能会使某一物种的内在特性在一定时空发生突变,此时,原先的那一内在特性确实不能用来表示新形成的物种或准新物种, 但是,新形成的不同于原来物种的具有新质的内在特性,还是可以并且应该用来表示新的物种或准新物种的本质的。如此,那种借口生物特性的变化,而否定物种可以由它的内在特性来定义,是不恰当的; 普特南的“同一种类关系”还是存在的。

对于第二点,也是不恰当的。虽然由“生殖隔离”标示的生物种不能为物种种类划分提供“相同关系”,但是,“差异适应种”( Differentially adapted concept) 可以,它允许物种间的杂交,但各自仍能保持自己的特定基因组合,随后的生殖隔离是这种差异适应的副产物。“生物学种强调生殖隔离,基因组任何部分的交流都会导致种的基因组的完整性被破坏。因此,差异适应种与基于生殖隔离的生物学种概念不同,而与达尔文的物种形成观点接近,即物种是对不同环境( 自然的或有性的) 差异适应群。”[9]

对于第三点,应该说是存在的。不过,这只是表明系统发生种概念在应用过程中具有局限性,并不表明这一概念不能为物种划分提供“相同关系”。 对此,我国学者沈旭明就认为,从发生学的角度看, 这种“相同关系”肯定源于家族图谱上的相关生物物种,只是我们在进行分类时,也许由于对该物种的认知的限制,而发生了偏离。[10]

3. 物种的界限与物种的本质

对于物种之间的界限与物种的本质之间的关联,许多生物学家和生物哲学家进行了相关研究,给出了相应的结论。

霍尔( Hull,D. L. ) 认为: “按照进化理论,物种逐渐形成,并且从一个变成另外一个。如果物种是逐渐进化的,它们是不可能通过单一属性或属性集合来确定边界的。如果物种不能被确定边界,那么它的名称就不可能通过传统的方式定义。如此,它们就不是真实的。”[11]

索伯对霍尔的上述“物种界限模糊论”作了更加明确的陈述: “进化是一个渐变的过程。如果物种A逐渐进化成为物种B,在哪里划出标志A终结和B开始的界限呢? 任何这样的界限都是模糊的。 而根据本质主义所宣称的,是要求在自然种之间具有准确的、非模糊的界限。”[12]

根据上述引用,索伯好像是赞同霍尔的物种反本质主义观点的。事实上,索伯并不赞同霍尔的观点。他以化学反应中的“嬗变反应”为例说明: 在此反应过程中,化学元素的界线是模糊的,但化学元素具有本质; 而物种的存在,与化学元素类似,它也具有模糊性,因此,物种也具有本质。如此,物种界限的模糊性并不与物种本质主义冲突。[2]

索伯的上述类比论证并没有什么道理。因为, 化学反应中的“嬗变”事实上非常类似于生物进化中所谓的突变或“骤变”( saltationalism) ,照此,新旧元素或物种间有明确的界限,这确实与本质主义并不矛盾。但必须清楚的是,现在对物种本质主义的否定是基于达尔文的“渐变论”而不是“骤变论”,即 “物种确实是渐变的,界线确实是模糊的,本质确实是很难把握的”。

艾瑞舍夫斯基( Ereshefsky) 也不同意索伯的上述观点。他认为物种界限的模糊性与物种本质主义确实不相容,他坚持: “物种的边界是模糊的……没有基因的或表现型的特征标志一个物种与另外一个物种之间的界限。因此,没有特征对于物种内的成员是本质的。”[13]

真的如此吗? 物种本质主义真的与达尔文的渐进论不相容吗? 戴维特( Devitt,M. ) 对此并不赞同。他认为,索伯的上述观点引出了物种界定的三个议题: 非决定性( indeterminacy) 、模糊性( arbitrariness) 和世界建构( worldmaking) 。他通过分析表明, 这三点并不威胁并削弱物种本质主义,以这些来否定物种具有内在本质,是站不住脚的。[14]

他的总体论证如下: “可以假设,S1和S2是被人们理解成的两种物种,而且S2由S1经过自然选择作用而产生。本质主义要求S1有一个内在本质G1,要求S2有一个内在本质G2。虽然G1和G2是不同的,但是如果它们有许多共同之处,那么这种状况就能够与达尔文的进化论很好地相容: 通过自然选择的作用,S1中的生物个体出现渐进的基因变异,并最终进化为S2。”[14]372

戴维特的上述看法有一定道理,但也需要进一步探讨,关键在于他的上述论述中“G1和G2是不同的,但是它们有许多共同之处”之“许多共同之处”究竟“有多少”? 如果非常之多或很多,则物种S1和S2之间没有明确的界限; 如果不太多,则S1和S2之间则有明确的界限。这样一来,戴维特并没有为他的观点提供牢固的基点。

不过,这也并不意味着我就完全否定物种本质主义。

原因之一是,物种进化是一种渐变,这可以看作是量变,当量变到达一定程度的时候,就可能发生质变,而一旦这种质变发生了,则新的物种就产生了, 一种新的物种的本质也就具备了,如此,物种之间也就有了明确的界限和本质。

说到这里,有人会说,在一种新的物种出现之前,那样的渐变中的物种有本质吗? 我的观点是有的。因为,一旦渐变所导致的物种本质变化不大,则那一物种或者是原来的物种,或者是亚种,它们都有共同的本质; 而一旦渐变造成的物种本质变化很大, 则新的物种产生了,新物种与旧物种具有不同的本质。这样的一种状况可以由“环布种”的存在比较充分地说明。

原因之二是,物种可能会这样“渐变”: 物种在它们存在的大部分时间里是不发生变化的,然后在一个相对较短的时间里,突然变化,或者走向灭绝或者成为子种 ( daughter species) 。这就是艾德里奇 ( N. Eldredge) 和古尔德( S. Gould) 1972年提出的“间断平衡理论”。如果是这样,则达尔文的进化论以及相应的物种界限模糊与物种本质主义并不矛盾。

4. 物种的本质属性之于物种成员是必要充分的吗?

一些生物学家和生物哲学家认为应该是这样。 如维纳尔就认为,如果物种具有本质特性,那么,该本质特性就是某一有机体属于某一物种的充分必要条件,但是,现实中却没有这样的特性使得属于某一物种的所有个体生物都拥有,也没有这样的特性使得所有拥有它的个体生物都属于这一物种。“物种特异性特征的缺乏并不排除这一成员于物种之外的事实,表明特性不可能是物种成员的本质。物种成员的本质必定是非特性的东西。”[8]

不能说维纳尔的观点一点道理也没有。如果我们考察物种的分类,将会发现,一种满足“某一有机体属于某一物种的充分必要条件的物种本质特性” 确实很难找到。“同科物种”以及“多型物种”的情形表明,根据相应的必要的、充分的特征来非常清楚地定义物种,是很困难的。正因为如此,奥克萨 ( Okasha,S. ) 就说: “自然中发现的变异的样式并不容易地满足本质主义者的物种定义。”[15]196

但是,上述状况的存在也并不说明维纳尔的上述观点就是正确的。应该说维纳尔的上述观点太绝对了,他持有的是绝对的、普遍的、永恒的和不变的物种本质观。这样的本质本身就是不存在的。

如对“某一生物有机体是否具有某一物种的属性,以及是否属于某一物种的问题”的回答,可以归结为以下四种结论( 其中( 2) 、( 3) 、( 4) 是简略形式) :

( 1) 如果某一生物有机体X具有物种B的本质属性A,则该生物有机体就属于该物种B; 并且,如果某一生物有机体Y属于某物种B,那么该生物有机体就拥有该物种B的本质属性A; 则A是B的充分必要条件( A = B) 。

( 2) 由A可以推出B,由B不可以推出A,则A是B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A⊆B) 。

( 3) 由A不可以推出B,由B可以推出A,则A是B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B⊆A) 。

( 4) 由A不可以推出B,由B不可以推出A,则A是B的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A ¢ B且B ¢ A)

哪种结论合适呢? 需要针对具体的科学认识具体分析。诚然,对于科学的理想目标来说,是要达到 ( 1) 。但是,由于科学认识的有限性,科学所要认识的物种本质属性的可变性、层级性和复杂性,以及科学所要认识的生物个体的多样性和变化性,从而使科学关于这些方面的认识呈现有限性,也使得科学关于“某一生物有机体是否具有某一物种的属性, 以及是否属于某一物种”的回答,往往不符合上述结论形式( 1) ,而符合( 2) 或( 3) ,甚至符合( 4) 。但是,由此仍然不能得出维纳尔的“物种的本质必定是一个非特性的东西”,因为,上述的结论形式( 1) 、 ( 2) 、( 3) 、( 4) 都是在绝对的意义上说的,都具有绝对的含义,事实上,在现实中以及认识的过程中,更多的是非决定性的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它是对完全的充分必要条件的否定,但不是完全否定充分必要条件,是对充分必要条件的不完全肯定,甚至在很大意义上肯定了充分必要条件。如此,A和B除了具有上述结论形式外,还可以具有它们的不充分决定结论形式。这是物种属性界定的相对充分必要性,体现了物种本质的相对性。

上面的论述表明,那种基于“物种的本质是绝对的、普遍的、永恒的和不变的”观念,而得出“物种没有本质”的结论,是错误的。实际上,物种的本质是相对的、可变的以及非充分决定的,那种借口达尔文主义来否定物种本质主义,是错误的,它所否定的是物种的绝对本质主义,或亚里士多德意义上的物种本质主义,而不是这种意义上的物种本质主义。

三物种没有类意义上的本质吗?

1.“物种个体论”与物种的本质

“物种个体论”的典型代表人物是霍尔。他认为,物种是进化的单位,而进化论把突变、选择和进化的单位都作为个体来看待,因此,物种是个体,是由各个部分构成的、整体化了的个体( integrated individuals) ,不能作为群体看待; 物种是连续的且受时空限制,而作为自然种类的存在是不连续的且不受时空限制,故物种不是自然种类。[16]如此,物种也就不具有类的本质。不仅如此,霍尔进一步指出,即使将物种作为个体,它也没有本质,因为: 物种是一个历史实体( historical entity) ,正是共同的宗谱世系将生物有机体维系成一个物种; 特定的有机体之所以属于特定的物种,是因为它是那个宗谱的一部分, 而不是因为它拥有任何本质特征,就此而言,物种没有本质。[17]

不能说霍尔的观点一点道理也没有。事实上,物种既是一个历史的存在,也是一个时空限制的存在, 在不断地演化着。正是考虑到这一点,从20世纪下半叶开始,有生物学家就提出进化的物种概念以及系统发生的物种概念。前者体现物种独特的进化作用、 倾向与历史命运,后者体现物种宗谱世系( hennigian、 单系类群、系统树等) 。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物种真的就不是自然种类而是个体,真的就没有本质。

首先,根据进化论,由“物种作为进化的单位”, 并不能必然得出“物种就是个体”这一结论。罗斯 ( M. Ruse) 认为,其原因在于: 自然选择作用于个体层面,适应也发生在个体层面而不是物种层面; 而且即使承认物种选择论,但是,这种选择仍然主要是针对生物个体的; 更为重要的是,物种成员之所以处在同一适应峰上,根本原因在于选择消除了那些偏离物种规范的个体,如此,物种就不能作为个体。[18]

其次,凯特和凯蒂( Kitt,D. B. 和Kitts,D. J. ) 认为, 有机体内的各部分是直接有机地连接起来而构成整体的,但是,物种内部各个有机体不是如此连接,即使物种内的某些有机体消失,这个物种仍然存在。霍尔把物种看作有机体那样的个体是不恰当的。[19]

再次,凯切尔( Kitcher,P. ) 以“单性蜥蜴起源” 作为事例,表明历史 不连续的 物种仍然 是存在的。[20]如此,“霍尔以‘物种是历史连续的且受时空限制的’来否定‘物种是自然类’”,就是站不住脚的,物种可以是自然种类。

进一步地,如果物种可以作为自然种类,那么, 物种就可能具有类的本质,霍尔基于“物种个体论” 以及“物种演化的历史性”,否认物种具有自然类的本质甚至具有本质,确实太绝对了。

2.“多元实在论”与物种的本质

凯切尔认为,物种不是自然种类,而是生物的集合,生物与物种之间的关系是元素 - 集合关系; 物种是根据不同的生物学关系( 如结构相似性或系统发育) 来划分的,是存在的且是多元的; 物种的划分与生物学研究兴趣相一致,现有的生物学兴趣是多样的, 因此,划分出来的物种单元没有哪一种具有特权,其中的成员不享有共同的本质; 物种单元的多元性也必然带来物种阶元的多元性。[20]309凯切尔称此观点为 “多元实在论”( pluralistic realism) 。

如果生物与物种之间的关系确实如凯切尔所言,是元素与集合之间的关系,那么物种集合中的元素———生物个体则是确定的———该元素属于该集合,不相同的———互异性,不排序的———无序性,如此,物种集合中的生物个体就不具有同质性和规律性,物种就不是自然类,当然也就没有类本质。不仅如此,依据某一规则划分出来的物种分类集合A与按照另一规则划分出来的物种分类集合B,虽然基于划分的元素基本相同,但也可能两者之间并不相等,其中一个是另外一个的子集或真子集。这也表明了“物种作为集合具有本质”的不恰当。

但是,考察生物学中物种的分类,根据各种分类方法所划分出来的物种单元,是各不相同的; 就同一种分类方法所划分出来的物种集合,其中的元素是确定的、相同的和有序的,而这种特征与集合之互异性和无序性特征相矛盾。由此也说明物种不是生物的集合,“物种集合论”是错误的。

以上是从元素 - 集合的性质而言的,事实上,从生物学研究来看,凯切尔的观点也是不恰当的。索伯对凯切尔的“物种是有机体的集合”给予了否认。 他认为,第一,如果物种的谱系概念是正确的,那么物种就不是有机体的集合,这就像有机体不是细胞的集合那样,如此,很难把物种看作集合; 第二,凯切尔所谓的“物种只是偶然地等同于有机体的集合” 也不恰当,这使“物种是集合”的想法处于困境,一个物种如何在现实的世界中等同于集合A,而在可能的世界中等同于集合B? 第三,如果物种是一个集合,为什么我们把它们认作是有机体而不是区域性的群居、家族、世代或细胞呢? 这无法选择。[21]

董国安也对凯切尔的主要观点进行了系统反驳。他认为: 首先,生物学研究兴趣是多样的,并不意味着没有一个基本的生物学理论假定; 第二,生物学研究兴趣未必与特定的物种单元划分一一对应; 第三,物种单元的多元性不一定意味着物种阶元的多元性。[22]

考察凯切尔的观点,关键之点还在于“根据现有的生物学兴趣,划分出来的物种单元是平等的,没有哪一种具有特权,其中的成员不享有共同的本质”。

考察生物学物种分类的历史,可以发现: 并非如此。基于生物学理论的各种物种概念各有其优劣。 “模式种概念”以物种不变且物种之间呈现显著差异为基点,不能反映生物物种的复杂和演化; “形态种概念”应用起来虽然直观易行,而且“隐含了种内变异的连续和种间变异的间断,但是并没有很好地解释自然界生物为什么以种的形式存在”[9]313。进化种概念体现了生物或物种进化的历史性,能够应用于无性繁殖、化石的和现生的生物类型,避免生物学物种概念不能说明这些方面的欠缺,但是,一旦缺乏历史证据,也就很难应用。“生物学种概念”将生物繁殖的“物种隔离”与物种的形成联系起来,其吸引人之处在于其简单,与综合进化论强调的基因流和异域物种形成一致及其可检验性。[23]不过,其也存在不足: 只适用于有性繁殖的生物,不能应用于无性繁殖生物; 应用上不如形态种概念便宜; 难于解释 “某些植物物种间虽有基因交流,但仍能保持物种不变的现象”等。“系统发生种概念”基于物种的系统发生属性( 单系、可识别或二者的结合) ,对一个类群的发生和发展进行分析,给出进化树,描绘同一谱系的进化关系,包含了分子进化( 基因树) 、物种进化以及分子进化和物种进化的综合,目的是重建生命世界的起源和进化历史以及各生物类群之间的亲缘关系,体现物种进化的历史性和现实地位。

由此可见,物种的分类有优劣之分,物种分类是越来越科学了,凯切尔基于“多元化的物种分类及其平等”来否认“物种是一个类的存在”以及“物种本质的存在”,是错误的。

3.“混杂实在论”与物种的本质

杜普雷持有的是“混杂实在论”( promiscuous realism) 。他认为,物种可以看作自然种类,但是,这样的自然种类是根据日常语言分类的,更多地与人类兴趣相关联; 人类的兴趣不同,分类也不同,没有哪种分类具有特权; 如此,这样的自然种类虽然存在,但不具有本质主义的特征。[7]

根据前述生物物种优劣,生物学上物种概念的选择主要是由生物知识支配,而非由人类的日常语言和兴趣约定。科学家所进行的物种生物学分类与非科学家所进行的物种分类有着本质的差别: 前者以自然为中心,基于科学认识,强调自然秩序,关注事物的因果关联和结构,展现解释和预测功能,更多地体现物种是一种自然种类; 后者以人类为中心,基于日常经验和兴趣,强调实用和方便,更多地体现非自然种类。杜普雷混淆了物种分类的自然方法与非自然方法之间的区别,并将两者同等看待,以后者覆盖、代替并否定前者具有本质主义的特征,是反本质主义的,因而也是不恰当的。

需要说明的是,无论凯切尔的“多元实在论”,还是杜普雷的“混杂实在论”,坚持的都是“物种多元论 ( Species Pluralism) ”而非“物种一元论( Species Monism) ”,都是“物种实在论”。

斯坦福( Standford,P. ) 不同意这种观点。他认为,由上述“物种多元论”会导向反实在论。他说: “随着我们的解释和实践兴趣的改变,哪个有机体确实是哪个物种的划分也在变化。正像我们注明的,作为生物学兴趣的划分的原则,能够变化,但是, 世界中的有机体并没有发生相应的变化。凯切尔的物种因此缺乏超越于思维状态的独立的物质世界的属性,这是我们所要求的真实对象。”[24]

艾瑞舍夫斯基同意斯坦福的结论,但是不太同意他的论证。艾瑞舍夫斯基认为: “物种多元论”给了我们怀疑物种范畴存在的理由,但是,这并不是由于物种概念是按照我们的兴趣去选择,或者是由于多元论与分层分类的要求不一致,而是由于我们称之为“物种”的各种分类缺乏共同的统一特征( a common unifying feature) 。[25]他的论证是这样的: 物种多元论意涵世界包含不同类型的物种。如果确实是这样,那么下面的问题就产生了: 这些不同类型的物种有什么样的共同点使得它们成为物种? 如果物种的分类缺乏共同的统一的特征,那么,我们就有理由怀疑物种范畴的存在。而现在物种确实缺乏这样的特征,故我们有理由怀疑物种范畴的存在。[25]

根据斯坦福和艾瑞舍夫斯基的上述论证,物种多元论是成立的,但是由此划分出来的物种却是不存在的。如果是这样,那么,作为“物种多元论”之 “物种的本质”也就不存在了。这可以看作是另外一种意义上的物种反本质主义,它不同于凯切尔和杜普雷“物种多元论”的物种反本质主义。

不过,布里吉特( Ingo Brigandt) 论证道,“物种多元论”并不意味着“物种消除论”,艾瑞舍夫斯基的“消除多元论”———“物种概念在理论上是无用的,它并不指代一个类”,是不恰当的。其原因在于: 物种概念是所谓的探究的类概念( investigative kind concept) ,是重要的,能够对一般的尽管不同的具体物种概念做出理解的。[26]

四结论及讨论

( 1) 作为自然类,物种是一个真实的存在,有其类的本质。那种“借口生物个体属性( 包含内在的和外在的) 变化、物种界限的模糊以及为物种所有成员都具有的种特异性欠缺,而否认物种本质的存在”,是错误的。诚然,物种的本质并不是永恒的、 唯一的和超时空限制的。从物种演变的历史长河看,物种的本质更多地体现了变化、多元和时空限制,但从物种当下状况看,物种的本质并非是变动不居的、多元的和由环境决定的,它更多地体现于其成员共同的内在结构。以前者否定后者是错误的,会走向反物种本质主义; 以后者遮弊前者也是不恰当的,会走向绝对的物种本质主义。恰当的态度是: 同一的、一致的、普遍的、必然的和确定的理想的物种本质,是不存在的; 物种是多样的,物种又是变化的, 物种中的成员更是千差万别的,为所有生物所共有的属性,从而使之属于某种物种,并非充分必要的。 在这里,存在于物种成员中的某一或某些差异会违抗同一,变化会反抗静止,多样会抵抗一致,特殊会冲击普遍,偶然会抵触必然,不确定会排斥确定,从而呈现出“特例”。不过,所有的这些“特例”并不是对物种本质认识的全盘否定,它所否定的是对绝对本质的追求和认定。事实上,同一可以包容差异,一致可以容纳多样,普遍可以容忍特殊,必然可以容许偶然,确定可以容受不确定,物种的本质是相对的。 那种以各种各样的“特例”来否定相对应的物种本质理论,在绝对的逻辑意义上是合理的,但是,就具体的自然事实和科学实践而言,又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欠缺,事实上是基于绝对的、永恒的、不变的、普遍的、理想化的本质观念,对具体的、变化的、相对的物种分类实践以及由此呈现出来的物种相对本质的裁定,是不合理的。一句话,作为自然类,生物物种虽然不具有像纯黄金那样的普遍规律性的、完全同质的、一定意义上符合“充分必要条件”的本质,但是, 它有其自身特色的、相对的本质,生物物种可以而且应该根据这样的本质进行界定。

( 2) 无论是“传统物种本质主义”还是“物种个体论”,都属于“物种一元论”,而“多元实在论”和 “混杂实在论”,则属于“物种多元论”。“物种个体论”和“多元实在论”分别以“物种是个体”以及“物种是集合”而否定物种以自然类的形式存在,并进而否认了物种的类的本质或本质的存在; “混杂实在论”虽然与“多元实在论”一样,不属于“物种一元论”,而属于“物种多元论”,但是,它承认物种是自然类,只不过这样的自然类是多元的,不具有实在的意义而具有“唯名”的意义,由此也就否认了物种作为自然类的本质的存在。这种对物种本质的否定不同于对作为自然类的物种的本质的否定,它是从对物种作为自然类的存在的否定开始的。事实表明, 这种否定是错误的。因为,瑞斯伯格( Rieseberg) 等人的实验表明,那些认为“物种是人的主观想象,不能代表生殖上独立的谱系或进化上离散的、客观的实体单元,即物种不是一个类的存在”的观点,是错误的。他们设计了两套方案: 一是用统计方法分析离散的表型簇和种的对应关系,以检验种是否为离散的客观实体; 二是利用反映受精后隔离的杂交指数,来检验种( 代表表型簇) 是否为生殖上独立的谱系。他们通过表型分析,发现大多数分类群确实存在表型上的间断———离散簇( discrete clusters) ,植物为83% ,动物为88% 。该研究表明,杂交并不显著引起分类问题,而生殖隔离在离散形态群的形成和维持方面有着重要作用,生殖上强烈隔离的类群趋向于具有独特的表型; 植物物种确实是离散的、客观的实体,它们代表了生殖上独立的谱系。[27]

由此可见,“生物物种本质是否存在”的问题, 既是对物种的认识问题,也是物种是否客观存在以及以一个什么样的状态存在的问题; “物种是否存在本质”与“物种是一个什么样的存在”有关。从最根本的、存在意义而言,物种是否存在以及物种本质是否存在,与人类的认识无关,但是,由于物种的概念是由人类界定的,物种是一个什么样的存在是由人类认识的,因此,物种是否具有本质就与人类关于物种本体地位的认识紧密相关。由此,奥克萨的下述观点———“本质主义的议题并不依赖于我们所认同的有关物种本体地位的看法”,[15]就是不恰当的了。

摘要:许多生物学家和生物哲学家基于进化论,认为生物的特性是不断变化的,种特异性不是普遍的,物种界限也不是明确的,由此物种的本质不存在。事实上,这种观点是站不住脚的,进化论与物种之具有本质并不矛盾,它只与绝对的本质主义相违背。“物种个体论”和“多元实在论”否认物种是类的存在,并进而否认物种本质的存在,是错误的。“混杂实在论”虽然承认物种是类的存在,但是是在“多元”的意义上而言的,它的反本质主义也是不恰当的。

意大利反恐怖装备 篇8

为满足各类执法任务的需求,意大利菲奥奇军火公司生产了一系列致命性和非致命性的12号霰弹。为便于识别,在致命性霰弹的塑料弹壳上有红色标记,而非致命性霰弹是绿色的。

穿甲独头弹(致命性弹),在塑料弹托中装有一个钢弹丸。

橡胶鹿弹(非致命性弹),每发弹中装有15个橡胶球弹丸,每个弹丸直径为8.3mm,质量0.58g。

破障弹(致命性弹),采用经压制的混合铅粉弹丸,弹丸质量达30g。该弹是为迅速破坏门锁或门铰链设计的。

塑料小粒弹(非致命性弹),弹中包含400多个黄色的塑料弹丸,用于驱散聚集的骚乱人群。

脆头弹(致命性弹),弹壳里装一个质量29.3g的脆性弹丸,撞击目标后弹丸破碎,避免了跳弹的危险。

橡胶棍弹(非致命性弹),弹中装有橡胶制成的投射体,质量4.75g,用于对付单个目标。

斯塔特(Start)B/15和B/15M12号防暴弹

这两种弹由塑料弹壳、发射药和一些球状橡胶弹丸组成。在30m距离内精度和侵彻能力较好。

斯塔特L/P12号霰弹(催泪毒气冲孔弹)

每发弹中都有一个装有发烟剂的塑料容器,在带底火的塑料弹壳中还装有金属弹丸和发射药,用于对付防护良好和需要高精度射击的目标。该弹用12号口径霰弹枪发射。当使用自动霰弹枪发射时,枪弹的装填和退壳只能采用手动完成。

CS和CN两种催泪药剂中可任选一种。该弹弹径18.3mm,全弹长70mm、全弹质量50g,弹丸质量23g,催泪毒气作用时间15s,有效使用温度-20~+50℃,贮存寿命3年。

斯塔特L/S12号霰弹(催泪毒气标准弹)

每发弹中都有一个装有催泪毒气发烟剂的塑料容器,在带底火的塑料弹壳中还装有塑料弹丸和发射药,用于驱散骚乱人群、镇压监狱暴乱等。该弹用12号口径的霰弹枪(无缩口枪管)发射。同样也可使用自动霰弹枪发射,但枪弹的装填和退壳只能采用手动方式。

CS和CN两种催泪药剂中可任选一种。该弹弹径18.3mm,全弹长70mm、全弹质量39g,弹丸质量12g,催泪毒气作用时间15s,有效射程100~200m,有效使用温度-20~+50℃,贮存寿命3年。

弗拉姆40mm多药筒榴弹

弗拉姆40mm多药筒榴弹是为警察部队对付骚乱,尤其是在必须经常变换位置的环境中使用而开发的弹药。它既可手投也可用枪挂式榴弹发射器发射,如果手投,附装上发火件;如果用枪挂式榴弹发射器发射,附装上底火,使用非常方便。

弗拉姆榴弹弹体为铝合金,里面装有主装药和4个药筒,药筒中装有CS、CN或训练用的发烟剂。点火后,4个药筒在地面散开并释放出毒气或烟雾。

该弹弹径40mm,全弹长120mm,全弹质量240g,主装药质量60g,催泪毒气作用时间25s,爆炸延时3±1s,有效使用温度-20~+50℃。

M38STA/RB1型橡胶棍弹

M38STA/RB1型橡胶棍弹由铝合金弹壳、发射药和一个棍状的橡胶投射体组成,为非致命性弹。橡胶投射体击中目标时把能量传到目标上,但不会产生侵彻效应。

该弹用38mm防暴枪发射。除了有单个橡胶投射体的RB1型棍弹外,还有带3个橡胶投射体的RB3型棍弹和带15个小橡胶投射体的RB15型棍弹,其主要技术参数如下表:

M38 STA/RB1型橡胶棍弹

闪光震晕手榴弹

闪光震晕手榴弹能产生眩目的白光和很强的爆轰波。强烈的闪光和声波足以使人晕头转向。在使用该弹平暴时,使用者应立即撤出爆炸区域。由于采用了塑料材料,当手榴弹爆炸时,不会像金属破片那样对人员造成伤害。

闪光震晕手榴弹有运输保险和击针保险两种保险装置。运输保险可在携行、运输时将起爆装置从弹体上拆卸下来,使用时再立即装上;击针保险的工作原理是,拉环上的保险销使击针限定在保险位置,在手榴弹投出时,拔出保险销,此时击针才解脱打击火帽。

该弹弹径58mm,弹高125mm、质量约200g,声响大于170dB,闪光强度大于700cd,发火延迟时间1.5s,有效使用温度-20~+50℃,贮存寿命4年。

斯塔弗(STAFOL)手榴弹

这种手榴弹是为执法部门在控制骚乱人群和平息监狱暴乱而研制的弹药。采用塑料材料,爆炸后弹体裂成6部分,毒气开始发散。该弹带有运输保险和击针保险装置。

该弹弹径58mm,弹高185mm,质量280g,发火延迟时间3s,催泪毒气作用时间25s,有效使用温度-20~+50℃,贮存寿命4年。

任雨编译

上一篇:Icu护士长晨间提问题集下一篇:探索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