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新思路

2024-09-29

探索新思路(共9篇)

探索新思路 篇1

在全市民政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各位领导、各位同志:

今日是我正式到三水区民政局上班的第10天,亦是第一次参加市民政工作会议,首先,非常感谢市民政局提供了这个向兄弟区学习的机会。下面,我代表三水区民政局,谈谈今年的一些工作设想,希望大家多提宝贵意见。

在历届领导班子的努力下,三水区民政工作已有了坚实的基础,新的一年,我们将认真总结成功经验,继续发扬求真务实、开拓进取的良好作风,抓住四个重点,推动民政工作全面发展:

一是重点做好社会救助工作,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的保障环境。目前,我区已顺利实现了城乡低保标准的一体化,打开了今年低保工作一个良好的开局,下一步,要着力做好农村低保调标后的调查工作,加强动态管理,及时将符合条件的困难家庭纳入低保范围,巩固应保尽保的工作成果;探索实施低保分类救济办法,在现有基础上,对低保家庭患重大疾病、残疾人和丧偶单亲家庭给予更多的帮扶;贯彻落实我区今年新实施的《医疗救助实施办法》,进一步完善医疗救助体系;抓好我区首家“慈善超市”建设,争取年底前在全区建立3家以上“慈善超市”,并探讨建立集“慈善超市”与经常性社会捐助接收站、救灾物资仓储于一体的工作站。

二是重点做好拥军优属工作,巩固军民团结的大局。要 1

全力以赴做好“省双拥模范城”迎检工作,深入扎实地开展创建活动,力争第四次被评为“省双拥模范区”;把优抚对象的生活和医疗待遇落到实处;积极宣传和动员退役士兵参加免费职业技能培训,同时做好我区退役士兵的短期技能培训工作,提高退役士兵的就业竞争力。

三是重点做好老龄工作,为广大老年人造福。继续开展“星光计划”,在各镇(街道)创建10个以上“星光老年之家”;抓好西南街道云秀社区居委会居家养老试点工作,更好地满足社区老人的社会化养老需求;推进农村敬老院规范化建设和管理,督促和支持乐平、西南、大塘做好敬老院的扩建改造工作,完善敬老院设施建设;完善区社会福利中心的各项软硬件设施建设,力争在今年评上省二级福利中心。

四是重点做好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工作。大力开展村务公开示范创建活动,在近期召开全区村务公开工作会议,在3月底前完成西南街道、白坭镇村务公开示范创建活动,在认真总结示范点经验的基础上,全面推进这项工作;推进“六好”平安和谐社区的创建活动,今年要创建四个示范社区单位。

最后,谈谈个人的一些体会。来到民政局工作虽然只是短短的10天,但是,已经深深感觉到民政工作比原来预料之中要繁重得多。首先是人力保障不足的问题。民政工作任务很重,但区、镇、村三级民政队伍建设相对薄弱,尤其是区级优抚安置、救灾救济等重点部门和村级民政人员队伍严重不足,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们工作的开展。其次是机制

建设不完善的问题。民政工作离不开地方党委政府的支持与重视,但在实际工作中,个别工作缺乏文件依据,部分职能划分不明晰,以致工作开展起来困难重重。例如退役士兵的上访,所反映的问题绝大部分都不是依靠民政部门就能解决的,但接访、维稳的大量工作又要由民政部门来承担,工作压力相当大。

面对种种困难与问题,个人有一些初步设想。一是通过加大培训力度,不断提高各级民政人员的工作水平。在此,亦希望市局在今后能多组织培训、交流活动,提供更好的学习的平台。二是加强与区有关职能部门的沟通,争取有更多的工作能建立联席会议制席及区领导、各部门挂钩联系制度等,形成工作的合力。三是通过为镇级解决一些实际困难,争取他们的支持,建立上下联动的工作机制。

以上只是本人一些粗浅的想法,不当之处,敬请各位领导、民政前辈批评指正。会后,我们将认真领会本次会议精神,在市民政局的指导下,借鉴各兄弟区的先进和成功经验,理清工作思路,加大探索力度,推动三水区民政工作再上新台阶。

谢谢大家!

2007年1月23日

探索新思路 篇2

蛮辉自然村位于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泸水县上江乡西南部, 距州府六库28km, 总面积2.25km2。村内有汉、傈僳、白、彝、傣等多个民族杂居, 全村共有115户487人, 耕地面积700.7亩 (1亩=1/15ha) , 其中水田432.7亩, 旱地268亩, 经济林果547亩, 人均有粮495kg, 属典型农业村。几年前, 蛮辉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低, 基础设施落后, 农民收入单一, 村级集体经济薄弱, 农村经济总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低, 村里的道路是凹凸不平的泥巴路, 群众出行“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 是一个集穷、脏、乱、差于一身的贫困山村。

近年来, 该村以强化党建为抓手, 以培育新型农民为目标, 以整治村容为切入点, 以促进农民增收为着力点, 立足优势资源, 创新工作机制, 大胆探索, 改革创新, 全村经济发展, 社会事业、基层组织建设等方面发生了巨大变化, 一跃成为远近闻名的先进村, 走出了一条山区脱贫致富的新路子。2009年底, 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了2860元, 人均有粮495kg以上。

蛮辉村的发展, 关键在于坚定不移地坚持“党建带村、基础固村、产业强村、科教兴村、生态立村、和谐促村”的发展思路, 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建设方针, 围绕“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目标, 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有效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 不断增加农民经济收入, 切实提高群众生活水平。

1、党建带村——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的组织基础, 是农村各种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 坚强有力的农村党组织是农村发展的关键。要夯实基础工程, 加强基层党建工作, 加强以村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组织建设, 提升村级组织的整体水平巩固和强化班子的战斗力, 保持班子团结、奋进、发展优势, 以领导班子好、党员干部队伍好、工作机制好、小康建设业绩好、农民群众反映好的要求, 加强村级班子建设。健全后备干部队伍, 加强教育与培养。坚持好党日活动、民主评议党员、党员目标管理等重点制度。坚持发展党员“五项制度”的落实, 保证质量, 严格程序, 加强发展新党员工作。

2、基础固村——破解制约农村发展的因素

围绕“生活宽裕”目标, 提高群众生活质量。完善农村的各项基础设施, 做到“路通、电通、广播电视通、网络通”。加大村民的教育培训力度, 使45岁以下的村民都掌握1~2项生产致富技术。使农民享受现代文化娱乐。改善村卫生医疗条件, 完善医疗设施, 保障村民享受到最基本的公共卫生服务。

3、产业强村——增加群众经济收入

围绕“生产发展”目标, 增加农民收入和村级收入。农业农村经济在巩固、发展好优势产业的基础上, 调整优化农业结构, 提高特色农产品的产业化水平。推进农业科技进村入户, 加强先进实用技术的示范和推广工作。同时发展壮大农民流通队伍, 引导农村经济人成立流通协会, 带动农产品的种、养、销售产业的发展。发展劳务经济, 引导和组织农业富余劳动力向外输出, 转移发展, 多渠道增加群众收入。

4、科教兴村——提高农业科技含量和群众素质

“科教兴村”是提高农村群众素质, 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手段。提高农民素质要加强对农民的思想政治教育, 引导农民发扬顾全大局、互助友爱和扶贫济困的精神, 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关系, 自觉履行对集体应尽的义务。大力发展农村科技教育, 高度重视农村基础教育, 使人民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 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氛围。增加对农村教育的投资, 加强农村师资力量的配备, 普及义务教育, 积极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 不断提高劳动者的技术水平, 抓好农民的科技培训, 加强对农民进行法制教育, 提高农民的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 努力做到知法、守法, 积极履职尽责, 并懂得用法律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增强用法律手段驾驭管理市场经济的本领。

5、生态立村——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围绕“村容整洁”目标, 实施生态村建设工程。开展清污水、清垃圾、清违章建筑, 改路、改厕、改灶为主要内容的村容村貌大整治, 使附属房乱搭建、柴草乱垛、垃圾乱倒、畜禽乱跑、污水乱流的现象得到有效改变。同时, 绿化、美化新农村, 扩展农房绿化覆盖面。与农村地域特色相结合, 发展庭院经济, 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形成“一村一品”的绿化、美化特色, 创建美丽和谐的农居环境。

6、和谐促村——创建稳定安宁的文明家园

明确新问题 探索新思路 篇3

【关键词】三农 农业 农村 农民 新问题

农村是中国社会的落后区域,农业是中国经济的薄弱部分,农民是中国民众的弱势群体,解决农村、农业和农民问题,将是中国实现现代化的基本标志。没有农村社会的全面发展,没有农业结构的全面优化,没有农民素质的全面提高,就不可能有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

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陈锡文在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之后,全党和全社会迅速达成了共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在农村。

1.新阶段的新问题

抓农业和农村工作,一方面要把追求数量增长转到优化品种和提高质量上来,另一方面要把农产品的市场开拓作为进一步发展农业的突破口。新阶段的新问题农业和农村最突出的矛盾是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可以表现为以下几点。一是农民的收入增长幅度明显下降。二是农民来自农业的纯收入绝对额开始减少,现在农民人均纯收入中来自农业的收入不到一半,这就使农业生产的增长受到非常大的影响。三是从城乡居民收入的比较角度看,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很大。四是城乡居民的消费差距比收入差距更为悬殊。据国家统计局官员指出:如果把所有东西包括城镇居民的财政补贴都折算进来,城乡居民的消费水平差距要达到6:1,这在整个世界范围内都不多见。

2.新阶段的新变化

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来看,城乡之间的巨大差距,使整个小康社会的建设面临严峻形势。到2000年底,从国家统计局牵头制定的总体小康的16项检测指标来看,我们没有实现的3项指标,恰恰都和农业和农村问题密切相关。农民年均纯收入、农民每人每天从食品中摄取的蛋白质、当初设计2500多个县市到2000年都要建成初级医疗卫生保障系统等三项指标都未达标。农民收入上不去,最直接的问题是严重影响了内需的扩大。新阶段的新变化在农产品供给这么好的形势下,农民收入增长面临这么大的困难,这和我们国家的发展阶段有很密切的关系。

2.1从居民的收入和消费角度看,收入水平的提高必然带来消费结构的变化

2009年城镇居民的恩格尔系数是37.7%,并随收入提高逐步缓慢下降。用于食品消费的比重减小,对农产品销售和农民收入增长有很大的影响。从食品收入弹性系数看,恩格尔系数的降低会导致食品收入弹性系数降低,这就造成了农产品市场很难扩大、农产品价格很难提高的局面。其根本原因就是农村经济结构不合理以及购买农产品的城市人口比例占总人口的比例太低。

2.2从技术进步的角度看,对农业的影响也非常大

我国当前正处在工业化和信息化并行的阶段,资本和技术开始大规模替代劳动力。

3.新阶段的新思路

这可以概括为三个“新”。第一个“新”,就是中央明确提出把解决“三农”问题放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样一个新的背景下来考虑。十六大报告对“全面小康”的解释是惠及十几亿人的小康,如果农村不实现小康,就不会有全面小康目标的实现。第二个“新”,就是十六大提出了解决“三农”问题的新思路,即“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仅仅在农业和农村内部兜圈子,这个问题是解决不了的。第三个“新”,就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对做好“三农”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当前中央抓农业农村工作,大的思路就是两条线:抓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战略性结构调整;抓党在农村基本政策的贯彻落实。战略性结构调整的基本含义是要把农业的结构调整转到以品种和质量为中心的轨道上来,并且要以整个国民经济为舞台。 战略性结构调整有几个大的方向,所有的农产品都要改善品种和提高质量;进一步发展畜牧业和水产养殖业,通过产业结构的变化来转化初级产品;加快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优化农产品的区域化布局,形成产业带;继续支持农村办好二、三产业,进一步支持乡镇企业的发展;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借当前农产品供应较为充裕的机会,抓紧生態环境建设,促进退耕还林,退牧还草,退田还湖。稳定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要在稳定中不断完善。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主要强调的是两个方面:一是土地承包政策;二是减轻农民负担。

普光镇探索农村致富新思路 篇4

近年来,普光镇城镇化工业化建设突飞猛进,各项经济指标取得长足进步。得益于普光气田开发以及达陕高速公路建设,普光镇全镇十二个行政村(社区)就有十一个享受改革发展带来的好处,唯独交通最不发达,经济最落后的支溪村与发展机遇擦肩而过,导致该村发展缓慢。

支溪村地处普光镇西北方向,幅员面积18平方公里,全村9个社,人口417户,共1663人,全村以农业生产为主。针对该村基础差、底子薄,村民总体经济水平滞后,人均收入2000元以下。普光镇党委政府非常重视支溪村的建设和发展,组织村委会、村群众代表召开座谈大会,听取群众的建议和意见,以求解决支溪村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通过座谈会以及走访调查,该村村民对未来发展充满信心,对村委会开展各项工作的态度也有原先的阻挠变成如今的主动帮助和支持。最近两年,支溪村交通堵塞、贫穷落后的面貌正逐渐改变,在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在村委会的带动下,在村民的参与下,支溪村正全力开展脱贫致富行动:

(一)以领导干部带动班子队伍。班子队伍对村的发展很关键,镇党委首先对村“两委”班子进行谈话,了解班子成员的想法、能力,并通过教育、培训提高班子成员的积极性、创造性。

(二)以技能强化带动就业队伍。镇党委非常重视村民素质提升,投入大量财力加大文化建设,新建村小学、文化站,加强对年轻人进行技能培训,提高他们的社会竞争力,并积极为村民提供最新就业信息、就业岗位,让他们能够在外出务工的过程中掌握一技之长。

(三)以多元合作带动基础建设。基础设施建设是村发展的基本条件,基础设施不完善不仅影响群众的生产生活,还严重阻碍农用物资的进出,制约该村经济的发展。为此,镇党委及村、支两委通过努力向群众宣传筹资,积极向上级相关部门、挂包帮单位争取资金等方式,硬化了2.2公里社道路,并计划年底前再硬化完另外3.2公里社道路。由于村以前很多群众收看不到电视,严重影响群众接收最新的社会消息,村支部积极与县广播局联系,争取到广播局的支持,进行了农网改造。现在全村信息网络通畅,全村的经济发展步伐明显加快。在水利设施建设上,通过全村村民投资投劳,整治维修了全村2口病险塘堰,确保了全村群众生产生活用水安全。

(四)以致富能手带动全体致富。支溪村一直以农业为主,一直以来,没有一个有效的支柱产业,人民群众的种植、养殖收入只能保证自己生活,而无法提高收入,生活水平上不去,民怨较大。为此,镇党委及村支两委认真组织调研,积极征求群众意见和建议,并抓住返乡务工的有为青年,大

力发展特色种植业和养殖业。到目前为止,除了以水稻、玉米为主的传统产业外,发展黄金梨和清脆李150余亩。村民刘清平是该村养兔能手,在村支部的感动下,刘清平带动李志等附近村民开始养殖新西兰肉兔、黑八点兔,实现存栏3000余只,取得良好经济效益。同时,在全村掀起致富热潮的过程中,部分村民还通过网络发现商机,养殖蜈蚣8000余条。现全村特色种养业与传统农业已有机结合,形成优势互补的良好格局,村民收入得到不断提升,生活质量不断改善。

探索党建新思路 创新党建新方法 篇5

创新党建新方法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党建工作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党的十八大提出“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给新时期党建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检察机关作为国家法律监督机关,担负着打击犯罪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职能。面对新的形势和历史时期,基层检察机关在党建工作上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协调机制不健全,党员干部综合素质不高、党组织活动缺乏有效载体等问题,检察机关必须加强和改进党建工作方法,加强基层检察机关党组织建设,才能改善党的领导,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保证党的路钱、方针、政策在机关内更好的贯彻执行;才能保持党的生机和活力;才能保证党员干警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进而更好地完成检察工作任务。

一、创新基层党建工作方法,将党支部建在科上

当前,基层检察机关普遍存在平时工作中重视业务知识学习而忽视政治理论学习的情况,对党建工作缺乏合理的安排,党员学习中央精神和各项活动热情不高,思想政治工作比较薄弱,平时只满足于按照上级安排的学习计划组织实施,对结合本单位实际、抓党员思想建设和理论学习明显不足。在政治思想教育工作方面,只强调上传下达,方法简单,干警们学习气氛不浓,打不起精神,提不起兴趣,最终导致部分干警在工作中缺乏激情、工作标准不高、自我要求不严、思想空虚、执法观念陈旧、执法方法简单等一系列问题。和谐意识、大局意识、宗旨意识不强,就案办案,机械执法,继而出现执法不公、执法不严,甚至违法办案、徇私枉法的行为。另外,党组织建设处于“松散型”状态,几个科室组成混合党支部,内部互不协调,各自为政,难以开展统一有效的组织活动,各科室负责人要求“一岗双责”,要求既抓检察业务,又抓思想政治工作,但实际上普遍存在重业务、轻思想政治工作;党员干警在检察工作的先锋模范作用得不到有效发挥,不利于党组织的战斗保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得到有效发挥,制约了检察机关思想政治工作的深入开展,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检察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我院针对在党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在大胆探索,着眼于党建带队伍的长远发展,积极创新党建工作新方法,取得了较好效果。一是建好支部。院党组多次向区委有关领导、区委组织部、区委政法委汇报情况,取得领导的支持,同时加大与区直机关工委的协调力度,最终以机构改革为契机,在11个内设科室中全部建立了党支部。二是配齐干部。我们按照干部任免程序,经过支部选举、组织考察、民主测评、党组研究、上级任免,共为11个党支部配备正书记11名,并在党员相对较多的支部配备副书记6名,正、副书记的级别分别为正股级、副股级,有力地保证了基层党建工作的正常开展。三是理顺关系。为确保科长、书记在工作中互相配合,形成合力,我们明确了二者的职责,即科长负责检察业务,是第一责任人,支部书记辅助科长,是第二责任人;支部书记负责思想政治工作和队伍建设,是第一责任人,科长辅助支部书记,是第二责任人。二者相辅相成,融为一体,有力地促进了检察业务和队伍建设的双丰收。

二、完善党建机制,为基层党支部开展工作提供制度保障

针对基层检察工作和党员干警队伍特点,本着切合实际、突出重点、有效管用的原则,逐步建立了一套操作性较强的工作机制,使思想政治工作更加有章可循,科学规范。一是先后制定了《关于加强党支部工作的规定》、《党员评议制度》、《发展党员公示制度》、《领导干部思想政治工作责任制》、《干警思想定期分析制度》、《政工部门联系干警制度》等,使检察队伍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方面面都有制可依,规范运作。我们还特别加强了对办案一线临时党支部的建设工作,对临时党支部的成立条件、隶属关系、支部书记和委员产生办法、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上的具体职责等,都作了明确规定,对于保障办案工作顺利进行,起到了重要作用。如我院在参于查办秦皇岛一国土局长受贿和巨额财产来源不明案时,全院抽调了10名精兵强将,及时成立了临时党支部,参战干警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为攻克这起涉案金额达2000余万的国土部门大案做出了重大贡献。初步形成了一套多角度、全方位的党员教育管理监督机制,使全体党员干警时刻规范言行,从严要求,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二是以院正式文件形式制定下发了《丛台区人民检察院关于开展发挥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活动的实施方案》,这个方案不仅对每个党员提出了“总体要求”,而且对担任不同职务的党员提出了“分层次要求”(对党组成员、中层干部和一般干警区别要求,分层管理),对从事不同工作的党员提出了“分岗位要求”(对反贪、渎检、侦监、公诉等不同部门的党员,结合具体工作特点区别要求,分类管理)。围绕该方案,由每个党员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分别撰写责任状,经组织审查同意后打印成文,然后由党员向党支部书记、党支部书记向党总书记层层签订《责任状》,使每个党员都有位可站,有事可做,随时保持良好精神状态和责任心,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检察工作服务。三是设立了公示栏,对在工作中表现积极、成绩突出的部门和个人随时进行表扬,对表现较差的则予以诫勉谈话,并公开曝光,予以通报批评,从而在全院范围内营造了学先进、比先进、赶先进、超先进的浓厚氛围。

三、坚持抓好三项工作,充分发挥基层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

通过抓教育、抓典型、抓“八小时以外”管理使党员干警的党性觉悟和奉献意识不断增强,充分发挥了基层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干警的先锋模范作用。一是针对基层检察工作以及党员队伍特点,从教育活动入手,制定了切实可行的系统教育计划,规定了详细的教育内容,以业余党校为阵地,充分利用集中上党课等方式,进行党的基本知识、党建工作理论教育。在教育形式上,在以支部为单位周四定期上党课的同时,每年组织新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到晋冀鲁豫烈士烈士陵园举行入党宣誓议式,组织广大党员集中学习优秀共产党员王书田、任长霞等人先进事迹,重温入党誓词,接受革命传统教育,使广大党员干警时刻不忘自己是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还通过请专家作形势报告、观看专题片、开设党员岗和党员窗口、举行党的知识竞赛、请老红军老干部讲革命传统等形式,对广大党员干警进行教育,进一步增强了党性观念,保证了广大党员干警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立场坚定。在办案中,要求党员干警冲锋在前、吃苦在前,奉献在前,以多办大案要案的实际行动为党旗增辉。在急难险重任务面前,对广大党员干警讲责任,提要求,号召他们走在干警最前列,关健时刻经受得起严峻形势的考验。如在党的十八召开期间,我院党员干警全部放弃节假日,全天候坚守工作岗位,全力化解社会矛盾,排除不稳定苗头,消除了上访隐患,受到区委和区政府的大力表扬。二是通过认真筛选,在不同类型部门中重点培养和树立了各自的先进典型;使党员干警赶有目标、学有榜样,较好发挥了先进典型的模范带头作用。先后树起全省“优秀司法警察”、法警大队长高建平,全省“优秀批捕办案能手”米淑英,全省“模范检察干警”、一等功荣立者张书芬为先进典型。使大家感到先进人物就在身边,看得见、摸得着,较之“模式化”的英雄人物,学习效果明显增强。三是加强上班时间管理的同时,将工作延伸到了“八小时以外”的生活圈、娱乐圈和社交圈。制定了党员干警《八小时以外管理办法》、《八小时以外责任制》、《八小时以外事项报告制度》,将中政委“四条禁令”、省院“七条禁令”、市政法委“十不准”、“十严禁”等规定细化、量化,使之更具操作性。与干警家属签订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协议书,发挥家属的特殊优势,让她们监督干警把好拒情、拒请、拒贿关。通过走访干警家属,及时发现干警中的错误苗头并进行诫勉谈话,有效地防止了问题的酿成,使恪守职业道德、弘扬社会公德、争做好人好事成为党员干警的自觉行动。此外还把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到干警“八小时以外”的生活和干警家属中,通过有力的思想工作,帮助干警及其家属解决“八小时以外”出现的困难和问题,从婚丧嫁娶、伤病住院、子女上学等细微处做起,解除干警的后顾之忧。让干警们切实感受到党组织的温暖,全身心地投入检察工作,极大地调动了党员干警工作的积极性和工作热情。

探索离退休党建工作新思路 篇6

发布时间:2010-03-09

访问次数:4

字体:大 中 小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四中全会指出:要健全干部管理机制。全面做好离退休干部工作。中央对老干部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要求,这些要求都是站在时代和全局的高度,深刻揭示了做好老干部工作的重要意义,明确提出了加强老干部工作的新举措。

离退休党员作为离退休群体中的优秀分子,其引导和带动作用是非常强大的。离退休党建工作是党委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加强和重视离退休党建工作,必须以服务于离退休老同志为重点,构筑离退休党建工作的新格局。当前,离退休人员呈逐年增加的态势,离退休党员也越来越多,支部建设与行政管理工作日益突出。新的形势对离退休党建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只有把党支部建设成为离退休管理的坚强堡垒,才能为改革、发展与稳定提供可靠的政治、思想和组织保证。我们必须紧紧围绕支部建设这个中心,力求在思想上有新的拓展,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精神贯彻落实到支部建设中,体现到支部建设的方方面面,是离退休党支部的重要职责。抓好离退休党建工作是单位党组织义不容辞的职责。

一是坚持科学的态度和实事求是的原则。

党员离退休后其日常活动规律与在职党员相比发生了根本变化。要根据离退休党员的生活规律和身体条件等实际情况制定规范的工作标准。既不可完全依照对在职党支部和党员要求,也不可放任自流。如每月组织一次政治学习;每季度作一次党员思想分析;定期召开支委会,适时召开党员大会等,以便检查、考核,促进离退休党建工作的落实。宣传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中全会精神,组织离退休党员干部在维护、关心和支持改革发展,在现代化建设中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加强党员管理,过好党的组织生活,继续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使离退休党员进一步增强党性观念和党性锻炼。

二是要根据离退休党员的个体差异,实行分类管理。

对于身体好能参加正常党组织活动的离退休党员,要抓好学习、活动的组织,把他们凝聚在党支部周围发挥余热。对于身体状况不好也不能参加正常组织活动的老党员,要把学习材料送到身边,把组织活动的情况向他们及时通报。要努力探索适合老同志特点的支部活动制度和活动形式。要注重离退休干部和党员的不同特点,坚持过好组织生活,制定切实可行的支部工作制度和党员教育管理办法,做到既要制度严格,管理规范,又要方便离退休党员参加党支部活动和组织生活。组织活动的形式要在现有的基础上更加丰富多彩,灵活多样,注重实效。

三是离退休党员的教育要突出老同志的特点并坚持内容、形

式多样化。

离退休党员的教育,要针对老同志特点,符合老同志需求,围绕老同志关心的热点、疑点来进行。在学习内容上,要精选他们关心的国家大事、院的重大改革举措、老年养生保健知识等。在活动方式方法上,应尽量丰富多彩,如鼓励他们撰写回顾性文章、组织老年养生保健讲座和参观游览革命胜地等。这些活动不仅针对性强,寓教于乐,且适合老同志特点,有较强的吸引力。

四、建好核心、充分发挥党支部的领导和带动作用,是加强

离退休党支部工作的关键。

要做好离退休管理工作,首先要加强离退休党支部的自身建设,积极探索做好离退休党员思想教育的方法和途径,用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活动积极引导他们,使离退休老同志为实现院下一阶段的发展目标,为院改革、发展与稳定多做贡献。离退休管理机构,应加强对离退休工作的管理和领导,深入调查研究,紧紧依靠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以离退休党员为基础,形成职能管理与支部合力的领导核心地位。结合中心任务,自觉加强和改进支部建设,不断提高支委成员的思想政治素质,增强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是一项长期的重点工作。充分发挥支委会的作用,从健全制度入手,促使党建工作的经常化、规范化。开展健康向上的文体活动,实现老有所乐,确保离退休职工队伍的稳定。围绕中心展开工作,在党总支的领导下,凝聚民心,积极探索改进工作的方式和途径。在具体的工作实践中,坚持“服务型”的工作理念,深化凝聚力,以党总支为支部服务,支部为党员服务,党员为群众服务为思路,关怀党员,服务群众。要充分发挥离退休党总支团结、教育和管理离退休职工的作用。离退休职工(特别是离退休领导干部)退出了工作岗位以后,生活环境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是人生的重大转折。离退休后,平时散居在家,造成了管理不便,离退休党总支就成了各级领导及离退休科联系离退休职工的桥梁和纽带,在离退休职工学习理论、汇报思想、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五是离退休支部建设工作必须坚持正确的导向性。

要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加强党建工作,使离退休支部成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为离退休管理提供有力的政治、思想与组织保证。把离退休老同志安度晚年作为立足点和出发点,牢牢把握离退休管理工作的脉搏,把老同志的经济利益、政策利益实现好,维护好,管理

好。

六离退休党总支要带领离退休老同志关心院的改革,积极支持和参与改革,为院的发展献计献策,发挥余热。

离退休管理工作虽然不是全局工作的中心,但会影响中心,不是大局,但会影响大局。随着改革的深化,有些政策可能会影响到老同志和其亲属、子女的个人利益,离退休支部要特别注意做好老同志的思想工作,维护全局稳定。

探索电力营销服务提升新思路 篇7

电力营销是供电企业的核心业务, 电力营销工作的质量关系到供电企业自身的生存和发展。供电企业坚持“强基固本、规范提升”的工作思路, 推行营销精细化管理等。力求让广大客户享受更贴心的供电服务, 力争打造打造百姓信赖的供电服务品牌。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仍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急需采取切实措施给予解决。

一、当前我国电力企业营销市场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1. 电力市场竞争激烈, 居民用电市场开拓面临挑战

当前, 居民用电市场有着巨大的发展机遇, 也将面临挑战。在倡导低碳生活的背景下, 类似于天然气、太阳能等逐步进入居民家庭, 可替代能源与电能形成可替代产品竞争, 民众的需求选择也有了偏好。

2. 电力营销滞后, 用户需求无法满足

当前电企业尚未能对所有的终端用户的特性进行探析研究, 未能像其他服务行业有完善的售前、售后服务体系, 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电力销售, 影响电力市场正常发展, 无法充分满足居民的需求。[1]信息化发展的趋势不可阻挡, 很多行业依靠信息化取得了良好的收益, 用户的需求需要信息化技术的收集、汇总和分析, 避免自然垄断却无法获得客户的需求认可。

3. 电力企业内部协作不紧密, 效率有待提高

目前电力企业业务流程不是以客户为中心, 其内部管理体系还没有完成从产品导向需求导向的转变。[2]主要表现在电力营销和客服只是少数部门的事情, 而不是企业职能机构共同的任务, 未能实现统筹作业、协调管理, 因此生产经营成果未能充分运用到营销管理和营销服务中去。

二、新时期, 电力企业营销优质服务的提升策略

营销需要建立在市场变化的基础上, 针对电力企业来看产品质量尤为重要, 但笔者认为在实际的销售中我们不得不把握各种因素, 探索电力营销服务的提升方法。下面笔者将根据调查的现状提出一些解决该问题的看法:

1. 完善制度, 建立电力服务社区经理制

推进客户经理制, 亲情服务向社区延伸, 及时收集社区用电需求, 架起社区与供电企业沟通的桥梁。社区经理开展用电业务咨询、节约用电宣传、电费交纳方式入户调查、完善客户信息资料、细分客户需求等工作, 解决社区居民遇到的实际问题, 也为供电企业制定更具针对性的服务措施提供依据。

2. 建立大客户档案, 指导客户科学用电

把如何利用好政策, 降低企业用电成本, 为企业出谋划策当做分内事来抓, 也是改善供电服务、提高经济效益拓展电力市场的基础。[3]如大工业用户在企业试生产期间, 考虑其按容量结算还是按需量结算上, 就可以降低15%-30%的基本电费;其次, 在高峰用电时段, 安排好合理的生产来实现电力企业与客户双赢的效果。

3. 在客户服务中心建立评价体系, 对服务质量进行持续跟踪评价

优质服务是永无止境的。提高客户满意度, 将评价管理与考核纳入企业管理, 作为全面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4. 拓展便民渠道, 提升客户满意度

拓展便民渠道, 也是有效提高电力有效售前、售后服务水平的重要举措。如提供营业厅无午休、无周休日营业、手机短信查电费和电子电费账单服务、缩短故障抢修时间、提高节能诊断与节电建议服务等, 尝试智能24小时自助服务供电营业厅, 向客户提高一个结合自助交费和业扩服务系统于一体的电力服务平台, 努力打造居民十分钟缴费圈, 都有助于提升客户满意, 有效提高电力服务水平。

(如图1:打造便民交费十分钟缴费圈)

目前居民客户可选择的15种缴费方式

此外, 必须把“电网规划、生产运营、营销服务”宣传等工作落到实处。[4]同时把服务理念向乡镇供电营业所扩展, 在服务规范上实行同标准管理, 不断提升行业作风和服务水平。

结束语

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 供电企业的市场化步伐将会加速。新时期, 电力营销服务提升在面临机遇的同时仍有挑战, 只有充分开拓市场, 才会在竞争中不被淘汰, 为客户提供优质电能和优质服务实现企业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摘要:电力营销作为供电企业的主要经营内容, 有效的营销手段对提高其市场占有率有着积极的影响, 这对电力企业的持久发展也有着重要的意义。新时期, 传统的电力营销观念已经不能解决当前电力市场需求的矛盾, 电力企业如何做好营销服务将成为一个新鲜的课题。本文将分层次介绍电力企业营销市场重要性及现状, 并对提升电力优质服务和创新策略提出了一些看法。

关键词:电力企业,产品服务,优质服务,创新方法

参考文献

[1]单吉财.电力营销管理探析[J].劳动保障世界 (理论版) , 2011. (01)

[2]何德浩.有关电力营销管理创新策略的探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09. (28)

[3]邱辉.浅谈电力营销系统管理与应用[J].中国西部科技, 2011. (06)

探索古诗文教学新思路 篇8

情感引领,教师是关键

对于古诗文教学,语文教师要具有厚实的语文功底。在古诗文教学时常有这种现象:学生问及的古诗文,有时教师也答不上来;面对一些古诗文题目,教师也常常束手无策,十分尴尬。俗话说:学生需要一杯水,教师不应只有一桶水,更应是一眼清泉。每学期学生都有经典诵读活动,教师也应背诵一年级至九年级学生的必背古诗文。这虽然会加重教师的负担,但它解决了源头问题,增加了教师的古诗文积累,增强了教师的文化底蕴,更重要的是增强了教师对古诗文教学的驾驭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这就要靠教师用情感去点燃。可实际的课堂中,教师总是以理性俯视学生,以漠然侃侃而谈,试问学生的情感何以激发?因此,要想使学生具有激情,教师首先要做到有热情。教师理应克服教育生涯中的惯性,使教学方法呈现多样化,力戒刻板,张扬创新,在进行古诗文教学的每一课,都应找准激情点,以此做契机。如《小池》是明快的,《过零丁洋》是慷慨激昂的,《两小儿辩日》是充满童趣的,《送元二使安西》是离别的主题曲,这些饱含作者深情的古诗文,教师只有找准情感基点,才能使学生在情感的驱使中学习语言,感悟语言。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素养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这里有量的积累,《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应背诵240篇诗文,九年课外阅读量达到400万字以上。学生是最可塑的诗人,教师要着力发现培养。在这一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的文学气质,诗学素养。其中,就要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语感强调了个人经验、个人感悟、个人语言修养。语感从何而来,古诗文则是培养学生语感的最好教材。夏丏尊先生曾指出:“在语感锐敏的人心里,‘赤不但只解作红色,‘夜不但只解作昼的反面吧。‘田园不但只解作种菜的地方,‘春雨不但只解作春天的雨吧。见到‘新绿二字,就会感到希望焕然的造化之功、少年的气概等等说不尽的情感。见了‘落叶二字,就会感到无常、寂寞等说不尽的诗味吧。真的生活在此,真的文学也在此。”

学校教育培养出的学生,不是无情物而是有情人,他应有健康的人格、丰富的情感世界和艺术想象力,而非麻木冷漠之人;他不一定像林黛玉那样望月垂泪、见花生情,但也是一个内涵厚重、情感丰富的人。因此,在大语文观理念的指导下,古诗文教学应致力于培养学生的文学气质和诗学素养,使学生徜徉在文学的海洋中,领悟语言文字之精妙。

淡化诗意,尊重个性化理解

对于一篇古诗文,作者在创作时,有其特定的时代背景,不同的人读起来也会有不同的见解。如果教师把自己的理解强加于学生,那肯定是不对的,会抑制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正如《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由于每个阅读者的生活积淀、文化底蕴、审美情趣千差万别。这就表明,阅读反映学生个性心理的行为。因此,教师不能以自己独白式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诗意,只要学生借助注释大体理解即可,在诗意理解上要充分体现并尊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交流。古诗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意境美,这种意境美如何表现?通过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使诗情画意尽在学生脑海中。如何去展现?诵读是最好的方式。只有富有感情的诵读,才能体会出诗的真味。如《送元二使安西》中的“雨”“客舍”“柳”“酒”等,都表达了一种浓烈的离别情,学生通过想象和诵读,进一步体会到诗人的心情,达到与诗人的情感共鸣。这种诗与情、情与境的交融,是古诗教学的最高境界。

多元教学,入情入境

古诗文追求情景交融的美妙意境,要让学生领略到这妙不可言的意境美是古诗文教学的难点,因此,这就要靠语文教师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使古诗教学丰蕴起来。好的语文课令学生回味无穷、余音绕梁。如课堂教学时,教师的深情范读,学生的配乐创作,师生诵读时配以古乐激情,欣赏现代作曲家演绎的古诗词等,这种多元化教学能渲染意境,让学生入情入境。当然还有师生依靠诗意情境作画,仿编或续编小故事。教师只有通过多种媒体手段才能使学生跨越时空,捕捉到古人那悠远、空灵的气息,陶冶情操。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新课标精神的指导下,语文教师要不断思考古诗文教学中的问题,完善自己的语文教学,让经典润泽孩子心灵,让学生在语文课内外汲取传统经典文化的丰富营养,涵养读书习惯,浓厚书卷气息,为精神打底,为人生奠基。

探索新思路 篇9

---中原油田分公司采油二厂油藏经营管理五区

采油二厂油藏经营管理五区组建于2004年12月,现有员工229人,其中,男职工169人、女职工60人;大中专文化程度51人,高中文化程度121人,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 57人;拥有厂副总师1人,工程师17人,主任技师3人,高级技师10人,技师14人;党员61人,下设四个基层党支部,5个机关职能组。开发管理着濮城油田文51和文213-濮92两个油藏,12座计量站,1座增注站,233口油水井(油井125口,水井108口);油区南北长6.3公里,东西宽2.9公里;地质储量1198.8万吨,标定采收率32.99%,可采储量395.5万吨。截止目前,已累计生产原油328.87万吨。

近年来,面对文51油藏进入高含水开发后期的现状,针对井网损坏严重、油田“三大”矛盾日益加剧、水驱开发效果逐年变差的困难和挑战,我们以“开展五项劳动竞赛”活动为契机,充分发挥广大员工智慧,在“精细化”管理上下功夫,在创新上寻求突破,逐步探索出了一条适合我区经营开发的“1522”精细注采管理新思路:“1”是坚持以精细水井管理为中心的细分井组分类管理;“5”是精细注采管理“5个到层”,即认识到层、研究到层、培养到层、挖潜到层、保障到层;“2”是创建两个体系,即创建全员参与注采管理体系和自然递减分因素控制体系;“2”是实现两大目标,自然递减率控制在10%以内,综合含水上升率控制在0.5以内。

通过坚持不懈的做“精”注水管理,做“细”井组分类管理,做“好”

群众性全员参与管理,油藏水驱开发效果得到明显改善,原油产量连续三年上台阶,含水上升率连续三年负增长,自然递减逐年下降,实现了油藏的高效开发。今年1-9月份系统进油累计超产2633吨,目前原油日产量超年计划步子20吨运行。

2011年1-9月份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1.原油及天然气产量完成6.357万吨,完成率110.2%; 2.可控成本比预算降低5.01%;

3.单位油气综合能耗计划88.85千克标煤/吨,完成率95.2%; 4.自然递减率5.71%,含水上升率-3.99; 5.平均检泵周期709天; 6.分注井层段合格率93.5%; 7.设备完好率达100%; 8.实现安全生产无事故。近三年来取得的主要荣誉:

1.2010年评为集团公司“三基”工作“先进基层单位”; 2.2010年评为中原油田“三基”工作“先进基层单位”; 3.2009--2010年度评为中原油田模范集体;

4.2009、2010年连续两年评为中原油田分公司“金牌采油区”; 5.2010--2011年度评为中原油田职业道德建设“十佳”单位; 6.2009年评为中原油田综合治理先进单位;

7.2008--2010年连续三年评为厂“双文明建设”优胜单位; 8.2011年评为厂“先进基层党组织” ;

9.85号计量站2008-2011年连续四年评为中原油田“工人先锋号”;

10.88号计量站2008年荣获全国“安康杯”竞赛优胜班组。近三年来涌现的模范人物:

1.祁红军,中石化采油维修电工金牌获得者,荣获2011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2.何强,全国劳模,中华技能大奖得主,2010年评为局优秀共产党员; 3.吕合军,夺得中央企业职工技能比赛采油工“铜牌”;

4.地质副经理张俊茹,荣获中原油田分公司地下分析能手,被厂树为青年技术楷模。

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一、坚持“细分井组分类管理”不动摇,动态调水夯基础 油藏开发管理的基本单元是井组。针对我区油藏开发现状及特点,按照注采井距、储层发育及受控状况的不同属性,把53个井组细分为5个小井距井组、29个一对一注采井组和19个复合井组三大类,实行油藏切块管理,采取间歇注水、周期调水、换向注水等各种手段,把井组注采管理的重点放在动态“调水”上,不断补充地层能量,激活储层潜力。

一是强化日常跟踪分析,精确井组分类管理。每日根据井组液量、含水、动液面、注水压力、水量的细微变化,研究井组变化趋势,实行“3+1”工作法,即加密诊断调查、加密资料录取、加密测试分析,及时调配注水量,形成了一套完善的预警监控分析机制和科学高效的注采动态调水机制。

二是强化员工业务提升,提高井组管理水平。每旬召开井组分析讨论会,归纳总结调水中的经验与不足,建立了井组分析评比台,以“比”调 3

水“赛”井组稳升,“比”分析“赛”管理水平为手段,逐步提高了员工参与管理的业务素质和井组调水能力。

2011年以来,共实施水井调配205井次,上调100井次,日增水量2203方,下调105井次,日降水2477方,井组年增油1072吨。

二、坚持“五个到层”不放松,精心管理保稳产

精细注采管理“五个到层”的基本内涵,是建立“以层为主,以调水为手段”的工作机制,注重潜力层的认识、培养与挖潜,提高油藏水驱开发效果。

一是强化资料分析,确保“认识到层”。油水井生产的第一手动态资料是科学制定措施的依据,在保证资料及时准确的基础上,对每个井组都建立起一套完整的注采分析“动态跟踪”台帐和井组分析流程,认真执行“日观察、旬分析、月总结、季调查”的井组动态分析制度,细化“油水井日跟踪、注采井组周对比、注采单元旬分析”的管理模式。同时,结合吸水剖面、产液剖面、碳/氧比等监测资料,综合分析每个小层的储量动用状况,实现“认识到层”。

二是精细油藏刻画,确保“研究到层”。在认识到层的基础上,重新修订“等孔、等渗图”,“小层水淹图”,“沉积微相图”等基础图件,科学直观地把握地层潜在变化,依靠相控理论为指导确定水驱方向及水驱波及体积,定量计算每个小层剩余油可采储量,部署新的油藏开发对策。2011年重点对文213油藏、濮85油藏的结合部进行了储层构造精细研究,编制油藏调整方案,优化部署调整井5口,初期平均单井产能在8吨以上,新增可采储量5.3万吨。

三是优化水井前期配套,确保“培养到层”。在开发中,我区遵循油藏开发注水先行的原则,在研究到层的基础上,注重优化潜力层的水井措施配套方案,重点开展以低效水井为主的挖潜增效工作,加大水井治理力度,利用转注、大修等技术重组潜力层平面注采井网,利用注灰、补孔、卡堵等技术实施层间潜力转换接替,有效缓解油藏开发中的“三大”矛盾,储层潜力得到有效释放。2011年以来,实施水井措施33井次,有效33井次,有效率100%,增加水驱控制储量35.2万吨,增加水驱动用储量14.9万吨,对应油井16口井自然见效,年增油2085吨。如文51油藏的51-226井组,通过51-226层间潜力转换,填砂封堵高含水层沙二下7砂组,补孔培养沙二下4砂组的注水,对应油井XW51-168井注水见效日增油5.6吨,年增油617吨。

四是实施综合跟踪评价,确保“挖潜到层”。建立完善储层挖潜效益评价体系,按照措施“四个不能上”和“四个不放过”原则,建立油井措施对应水井培养计划台帐,做到注水培养到位一批实施一批,再培养储备一批,大大降低了措施风险。2011年在水井先期培养的基础上,实施油井补孔、压裂引效、堵水等措施来提高低效井产能,共实施油井措施27井次,有效23井次,有效率85.2%,油藏产能得到进一步提升。如针对文51油藏储层相变快,河道相水淹严重,河道侧翼含水低动用程度较低,采取水井河道相加大注水量,油井河道相实施封堵,在河道注水量足够的情况下实施河道侧翼的压裂引效挖潜,取得了较好的开发效果。今年培养河道相注水河道侧翼压裂井组2个,日增油10.1吨,年增油820吨。

五是完善注采配套,确保“保障到层”。针对水驱开发油藏有效注水到层,是实现水驱控递减的保障,因此在注水管理上,我们以提升“水井

五率”为目标,即提高水井笼统注水合格率、分注井层段合格率、水井洗井合格率、分层测试合格率和水井措施实施率,确保有效注水,注到层、注够量,提高油井稳产期。

首先,强化地面配套管理及时跟上,确保注水到层。近年来,实践证明,在贫瘠油层的动用开发上,只要注够水,注好水也能实现差层挖潜动用。我们针对文51差层启动压力高,注水困难的实际情况,采取有力措施,实施了地面注水系统配套工程的改造。2011年2月份实施了89增注站的整体提压改造,注水压力由32Mpa提升到34.5Mpa,6口欠注井的水量得到补充,对应4口油井自然见效,日增油4.2吨,为差层资源的盘活和动用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其次,强化井筒配套管理及时跟上,确保注水到层。在注水井管理工作中做到精益求精,认真做好水井“三个过程控制”,即洗井过程控制、放压过程控制和完井过程控制,建立水井“一井一卡一策一评”的管理机制,通过建立水井卡片,让采油工人熟悉掌握每口水井的注水状况、井筒状况、单井数据及对应油井生产现状,让职工理解水井实行平稳注水的重要意义,每月根据各计量站水井管理水平及对应油井的增产量效果评出“管理之星”,激发一线职工管理水井的工作热情。精细的注水管理工作有效保护了注水井筒,降低事故井机率。三年来,水井事故率呈明显下降趋势,尤其是今年以来未出现一口事故井,实现了注水的“保障到层”。

三、坚持“两个体系”不摇摆,创新精细管理模式促上产 严格规范、稳定统一的管理体系,是企业长期发展的需要,也是培养以结果为导向的负责任的团队需要。因此,在油田开发管理的进程中,我们紧密结合实际,坚定创建科学体系,指导生产。

一是创建全员参与注采管理体系。为确保精细管理常态化,我们在油藏经营管理中,坚持以人为本,全员参与,充分发挥广大员工的主观能动性,树立“像对待孩子一样管好油水井”的理念,牢记“井靠我管理、我靠井生存”的信念,进一步加强注采管理,深入开展群众性油藏分析活动,让全体员工参与到注采管理中来。

首先,我们把全区53个井组按A、B、C类进行承包管理,由区领导、技术主办(技术助理)和计量站站长(岗位员工)按管理权限进行分级承包;并修订了《注采井组承包管理考核办法》,做到责任到人,考核到人。同时,完善了《油水井动态信息反馈机制》,确保了岗位员工在自己的岗位上能够及时发现油水井动态变化情况,及时上报,达到沟通及时、执行畅通的目的。

其次是根据53个注采井组的不同“脾气”,按照产量高低分成四类,实行精细管理,即:重点井组,实行“精心呵护”;潜力井组,实行“精心培育”;稳产井组,实行“精心爱护”;降产井组,实行“精心调养”的“四精心”管理,让大家充分体会到只有管理好每一个注采井组,油气产量才能稳中有升,才能收到效益回报。

二是创建油藏自然递减分因素控制体系。为确保精细管理制度化,我们把影响自然递减的因素分成油藏管理、工程管理、生产管理、综合治理四大类,细分为23个分因素,52个控制点,针对不同责任主体和单元指标,按照“干部包类、班组长包项、计量站站长和工人包点”的原则,逐层分解,逐级考核,建立了“分类承包、分项管理、分点控制、与员工薪点挂钩”的考核责任体系,建立全员参与控制自然递减的工作网络。例如,在机采管理中,以培养“长寿井”活动为载体,建立“分管领导决策、技

术人员分析、井站工人实施”的井筒三级管理格局。通过每月召开“诸葛”分析会,利用“五线二图”对每口油井进行“诊断”,制定科学的热洗、加药、化盐周期,优化工作参数,躺井率2.36%,培养长寿井16口,其中日产油4.5吨的结蜡井51-212目前免修期已达1217天,稠油井W51-C26目前免修期达1070天,全区形成了人人参与、人人有责的管理局面,降低了地面、井筒、地下每一个环节对自然递减的影响,提高了油藏经营管理水平。

四、坚持“两大目标”不止步,促进油藏经营开发上水平我们油藏经营管理五区坚持不达目标誓不罢休的决心和信心,在学习、实践、认识的过程中,通过近几年的不断探索、开发和管理,文51油藏得到了较好的调整、培育和治理,各项开发指标和经营效果不断改进、提升,达到了中石化一类油藏开发水平,为濮城高含水老油田的有效开发提供了可借鉴的依据。

油藏经营管理五区经营开发指标运行表

项目时间2008年2009年2010年2011.1-9月***028.510.469.435.7190.288.487.8861420.671867.791699.291806.76851.99805.21740.94774.21系统日均进油自然递减综合含水吨油完全成本吨油操作成本

五、强化机制做保障,打造“精英团队”促发展

文化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原动力,决定企业的兴衰。我区将企业文 8

化建设与油藏经营和精细化管理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了以文化凝聚人心,以理念引领发展,以创新谋求效益的格局,不断增强员工“争第一、创一流”的工作激情和责任意识,全力打造一支作风坚强、执行有力、业务突出、和谐高效的团队。

一是强化文化引领,建设一支过硬的员工队伍。几年来,我们牢固树立“多产效益油气”核心价值观,认真践行厂党委科学发展十二种理念,以“七心”(注:对企业—忠心;对员工—爱心;对工作—责任心;对困难—决心;对过程—细心;对管理—尽心;对成功—雄心)文化建设为载体,积极引导职工正确认识抓好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性,用“精细化”理念武装员工的头脑。坚持思想政治工作“五化”。即:关心职工日常化、交流谈心随时化、民主管理制度化、文体活动经常化、道德建设规范化。进一步解放思想,实现由油藏开发向油藏经营的新跨越,从而带动管理模式的创新,提高油藏经营水平,创建“五区品牌”。

二是强化“基础工作达标竞赛”活动,提高精细化水平。近三年来,我们以油藏经营管理为核心,发扬“有红旗就扛,有第一就争”的进取精神,紧紧围绕“三基”工作,扎实开展“比学赶帮超”活动,以“争旗夺杯”为载体,在基层单位和班站开展“基础工作”达标竞赛活动。从“生产组织运行、井站达标管理、安全生产、地质及资料录取、机采管理、注水管理、综合治理、经营及培训、精神文明建设、后勤管理”10个方面,每月评出10个流动奖杯,每季度评出两面流动红旗,此项活动的持续深入开展,促进了精细化管理水平提升。

三是强化“每日一主题”活动,提高班组管理水平。我们把基层工作的落脚点放在班组建设上,扎实开展“学习创新型、和谐发展型、本质

安全型、质量效益型、资源节能型”班组的创建活动。以“每日一主题”活动为抓手,认真抓好周一安全日;周二油水井分析日;周三技术培训日;周四设备保养日;周五健康日;周六创新日;周日总结日,突出班组每天工作的侧重点,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和行为,提高基层班组的管理能力。

四是强化技术培训工作,激发员工创造潜能。扎实开展“导师带徒”、“名师授课”和实施“一对一”师带徒岗位成才等培训活动。每季度定期举办“何强采油技能学习班”和“祁红军电工技术培训班”,让“绝活”技能在岗位之间传递继承,促使高技能操作人才脱颖而出。今年,我区有3人获得厂主任技师职称,占全厂的四分之三。全区90%以上的员工做到“一门精,两门通”,培养出了中央企业职工技能比赛采油工“铜奖”得主吕合军等一批技术精英。

五是强化安全责任制,实现本质安全。我区以落实安全生产专责制为抓手,在推行“211”工作法的基础上,创新开展“一一三”安全工作模式。即一个提升,一个重点,三个手段。“一个提升”:进一步提高干部职工的安全意识;“一个重点”:以加强干部职工安全技能培训为重点;“三个手段”:以营造浓厚的安全文化氛围为手段;以坚持查隐患、搞整改、反三违为手段;以违章当作事故,按照“四不放过”的处理原则为手段,使全区干部职工牢固树立“安全生产无小事,安全责任重于泰山”的思想。88号计量站扎实开展“安全监督员在行动、亲情寄语在期盼、安全宣誓强责任和追求本质安全”四项主题活动,被评为全国“安康杯”竞赛优胜班组。

以上是我们油藏经营管理五区在深化“五项劳动竞赛”活动中,围绕提升油藏经营管理水平,夯实稳产基础工作中的点滴做法,我们深刻体会

上一篇:国家反恐怖主义下一篇:工地民工学校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