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新路子 作出新贡献(精选10篇)
探索新路子 作出新贡献 篇1
探索新路子 作出新贡献
——政协第十届广州市委员会工作总结
2003年3月十届政协一次会议召开至今的四年,在中共广州市委领导下,市政协常委会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牢牢把握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切实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工作创新和加强自身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各个方面的工作更有特色和活力,完成了十届政协提出的主要任务,为推动我市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一、全面履行职能,为促进广州现代化大都市建设有新建树
十届政协选择关系广州经济社会发展带综合性、全局性、前瞻性的重大问题作为履行职能的主要课题,把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和最迫切解决,人民群众特别关心和反映最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以及影响经济社会发展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作为重点,深入调查研究,积极建言献策。
(一)政治协商更加有效。
每年一次的全体委员会议,就每个的市政府工作报告、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上执行情况及本发展计划的报告、市财政预算上执行情况及本预算草案的报告、市人民法院工作报告、市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进行协商讨论。常务委员会议、主席会议、专门委员会会议还分别对关系我市经济和发展的重大问题进行认真协商,提出意见和建议,从政治上对广州市的全局工作提供了具有广泛民主基础的支持。十届三、四次全会分别对我市制定“十一五”规划和市委关于编制“十一五”规划的“建议”进行协商议政,许多委员很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得到采纳。抗击“非典”取得阶段性胜利后,我们组织五个专门委员会就非典型肺炎对广州的影响开展调查研究,召开常委会议进行专题协商,提出《关于非典型肺炎对广州的影响及对策的建议案》,引起了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市政府办公厅专门转发,要求有关单位认真研究办理。市政府分管领导和市教育局、市人事局、市劳动保障局等有关部门都充分肯定了“加快我市职业教育发展”的常委会专题议政和《关于加快我市职业教育发展的建议案》对于推动我市职业教育的发展和经济社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民主监督更加有力。
通过政协提案、委员视察、民主评议、反映社情民意、大会发言等多种形式,履行民主监督职能。四年来,参加市政协的各党派、团体和政协委员共提出提案2204件,上报信息1103条,收集并整理上报社情民意专刊173期,编发《政协简报》100期,提交大会发言123份。这不仅有利于党政领导机关掌握实情、制定政策、改进工作,更起到了民主监督的作用。与此同时,我们还就促进民族关系协调、加强宗教事务管理和《国务院宗教事务条例》等法律法规在我市的执行情况,新白云国际机场、地铁、大学城及周边交通网络等重大工程建设,南沙开发和发展物流业、河水截污工程和污水处理、加强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与有效保护、培育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等关系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组织了70多次委员视察,形成视察报告77篇,对一些行政部门、司法机关的作风建设情况开展民主评议活动,较好地发挥了人民政协通过提出建议和批评,对法律和法规的实施、重大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工作的监督作用。《关于全面取消农业税的建议》的提案被市政府采纳,从2005年起全面取消了农业税,并通过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等措施,使农民减轻负担和增加收入。市有关部门参考《建立我市突发事件应对系统,加强政府应急能力》提案的思路,建立了我市应急反应机制。市政府吸收了《关于加大对珠江水污染防治力度,保证广州供水安全的建议》等一组两件提案好的意见和建议,制订、完善了实施饮用水水源保护制度、工业污染排放总量控制和排污许可制度、城镇生活污水集中治理和收费制度、节约用水制度,建立了防治珠江水污染协调机制,健全了突发性水源污染事故预警机制等,使防治珠江水污染、保证广州供水安全有了制度、机制的保障。建设200万亩生态公益林系统工程连续8年的跟踪视察,对改善广州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很大促进作用。
(三)参政议政更加有为。
先后举行常委会议25次、主席会议64次,学习贯彻中共中央和中共广州市委每年召开的全会精神,并就加快我市民营经济发展、促进我市文化产业发展、加大禁毒工作力度、推进我市农村中心镇建设、我市人才资源开发与利用、广州湿地保护与建设、加强城市交通管理、建设平安和谐社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问题,组织了46次专题调研,开展了14次专题议政,形成了60多篇专题调研报告和专项建议,为中共广州市委、市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决策提供了重要参考和依据。《关于放手发展我市民营经济的若干建议的建议案》得到市分管领导和省、市委有关部门的充分肯定。省委常委、市委书记朱小丹同志在《关于推进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建议案》上批示:“市政协常委会建议案,既有针对性,又有建设性。请市委农办等有关部门认真研处,将其中的建议和对策采纳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具体部署和工作中去”。张广宁市长对市政协常委会《关于进一步加强交通管理,提高城市道路通行效率的建议案》作了批示,要求有关单位具体研究建议案中提出的5点建议和在修编《2006—2010年广州市道路交通系统建设、改善和整治实施建议》中充分采纳,并亲自主持召开市长办公会议研究、审议经修编过的“实施建议”,在全面征求各区政府和市有关部门意见后审定实施,其中一些建议已吸纳到市的“十一五” 规划。我们还十分重视提案的交办和督办工作,先后组织了17次主席会议督办重点提案的现场视察,召开了18次督办座谈会,强化了提案的办理成效,充分发挥了提案作为参政议政最直接、最有效、最有力的载体作用。
(四)团结联谊工作更加活跃。
坚持每年举办一次新年茶话会、纪念黄花岗起义、迎国庆贺中秋委员活动日之外,利用各种传统节假日和历史活动、历史伟大人物的纪念日举办主题活动,如先后举办了纪念黄埔军校建校80周年、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5周年、庆祝人民政协成立55周年、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5周年、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等活动,凝聚人心,加强团结。密切与港澳台的联系与交流,由市政协主席、分管副主席带队前往香港、澳门拜访港澳委员、港澳重要社团,通报和介绍广州情况;邀请和接待港澳台侨各界人士来访,组织港澳委员考察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项目和投资环境;关心、反映并协助在穗港澳台侨企业解决生产或发展中的实际困难;引介港澳台侨胞捐助公益和扶贫助学。重视拓展对外交往,组织了20多批考察团组出国考察,接待了越南祖国统一阵线代表团、法国市长友好访问团、美国华盛顿学生代表团等16个外国代表团,促进了广州与一些友好城市实质性的友好、合作关系,还与有关单位合办了“欧中(广州)经贸合作论坛”,加强了对外经济文化交流与合作。
(五)理论学习与理论研究、宣传、文史资料工作更加扎实。
以建设学习型政协为目标,通过举办形势报告会、中心组学习会、常委会议学习会和专题学习会或专题讲座,认真学习新修订的政协章程、《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的意见》和《中共中央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通过组织参观、考察、交流,以及举办研讨会、培训班、编发学习资料等各种形式,加强了政治理论学习和人民政协理论学习。发挥市人民政协理论研究会的作用,组织开展了人民政协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加强政协履行职能“三化”建设、构建人民政协和谐运行机制、推动人民政协工作创新等理论研讨活动,共收到专家、委员和政协工作者的论文400多篇,加强了人民政协理论研究工作。立足于扩大政协的社会影响,加强了政协宣传工作。以报刊、电视、广播、互联网刊播市政协各方面工作的新闻稿件3550篇,制作专题电视节目“政协之声”52 期,编发会刊《广州政协》24期。重视发挥文史资料“存史、资政、团结、育人”的作用,编辑出版了《1992·邓小平南方之行》、《南华烽火》、《广州老字号》等书和《广州文史》5辑,对市政协几十年来库存的900多万字史料进行全面清理、精选和编辑。
二、充分发挥优势,为构建和谐广州服务有新作为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十届政协根据人民政协的性质和特点,充分发挥人民政协服务和谐社会建设的独特优势,为构建和谐广州作出了努力和贡献。
(一)重视发挥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作用,促进政党关系的和谐。
坚持民主协商、平等议事的原则,积极促进参加政协的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团结合作;坚持把政协全体会议、常委会议和主席会议,作为体现我国社会主义政党制度特点和优势的重要形式,作为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参政议政的重要场所,切实贯彻民主协商、求同存异的原则,充分听取和反映他们的意见、建议;坚持每年召开一次市民主党派参政议政座谈会、每年由市政协党组书记带队走访一次民主党派机关,研究并帮助解决各民主党派在参加政协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高度重视、认真办理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的提案,把民主党派的提案作为重点督办提案,抓好落实;积极与各民主党派联合开展专题调查,充分发挥他们在政协中的作用。
(二)关注社会问题,维护人民群众和谐。
围绕教育、卫生、就业、收入分配等关系社会公平与社会和谐,又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组织了农村义务教育和民办学校、农村卫生工作、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学校体育工作等专题视察。提出了《抓住机遇,统筹兼顾,推进农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应增加对职业技术教育投入》、《迅速提高我市处理突发传染病能力的建议》、《推动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建立,促进我市农村医疗事业发展》、《建立合作医疗机制,解决农民看病难》等建议案和提案。开展了妥善处理征地拆迁遗留问题、解决困难公有企业参保难问题、解决群众看病贵问题、解决残疾人与困难群体就业问题、维护进城务工人员劳动权益问题、加强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问题、加强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等专题调研,提出了许多很有针对性的对策,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关于促进我市现存的重点寺观教堂保护、规划、建设的建议》,促成重点寺观教堂的保护工作纳入市政建设总体规划,部分已进入实施阶段,促进了我市宗教关系的和谐。2005年第二季度开展专题调研和第16次常委会专题议政形成的《关于加强人民调解工作促进社会和谐的建议案》,市委办公厅转市委、市政府有关部门研处,市维稳及综治委认为“建议案提出了不少有建设性的思路和举措”,“对于我们进一步做好人民调解工作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拟充分调研论证基础上制定我市人民内部矛盾排查调处工作条例,推动调处调解工作的法制化。2006年第二季度开展专题调研和第23次常委会专题议政形成的《关于推进我市平安和谐社区建设的建议案》,既充分肯定了我市建设平安和谐社区取得的成绩,实事求是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又客观具体地提出了解决的对策、建议和措施。市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批示有关部门认真办理,“建议案”中提出的5个方面、19条建议涉及的35个问题,有的已采纳,有的已按建议改进。根据此专题调研、专题议政材料精编的《建设和谐社区,促进社会建设》,被全国政协十届十五次常委会议选作“学习贯彻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大会13篇专题发言中地方政协唯一的一篇在大会上发言,并刊登在《人民政协报》和《中国政协》杂志。此外,“充分发挥人民政协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和“建设平安和谐社区”两次专题研讨活动,130多篇研讨文稿提出了许多有见地的观点、对策和建议,对人民政协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有统一认识、明确工作任务和思路的作用。
(三)推进和谐文化建设,巩固社会和谐的思想道德基础。
利用抗击“非典”的英雄人物和英雄行为,倡导并支持兴建抗击“非典”英模叶欣、陈洪光的塑像、兴建抗击“非典”纪念碑,举办抗击“非典”与中华民族凝聚力专题研讨会、抗击“非典”文艺晚会等活动,广泛宣传抗“非”精神和广州人精神,使广大政协委员和社会各界人士接受了一场生动的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抓住胡锦涛总书记提出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有利时机,举办“八荣八耻”专题讲座,开展培训,加强对广大政协委员和政协机关工作人员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以学习贯彻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为契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作为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引导大家打牢团结奋斗的思想道德基础。发挥人民政协在推动和谐文化建设中的专长,先后举办各类诗书画雅集、书画展、摄影作品展、藏印展、设计作品展20多个,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并赋予新的时代风采,加强文化交流,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
(四)关心人民群众疾苦,尽心竭力为民办实事、送温暖。
“非典”疫情发生期间,一方面广泛组织各界人士捐款捐药捐物,帮助各地疫区稳定民心,另一方面深入动员医卫界的政协委员,坚守抗击“非典”第一线,支援全国各地的抗“非”工作,发挥中坚作用,其中有6名委员被评为市的抗“非”模范。积极开展对口帮扶工作,为市政协的帮扶点和我市从化、增城等贫困农村引介、捐赠的帮扶项目和资金达1470多万元;大力支持16位政协委员发起的“每一个政协委员都力所能及地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扎扎实实地办一件以上的好事、实事”的倡议,从支持倡议者首先带头、鼓励有影响的委员作表率、发动全体委员积极参与三个方面引导、推动这项活动,苏志刚副主席任董事长的长隆集团就捐资200万元作为资助从化市扶困、助学、敬老资金;组织医卫界委员多次到帮扶点开展医疗咨询义诊活动,诊治患者2500多人次;为把“十百千万”工程落到实处,主要领导和有关领导带领市政协机关的同志多次深入帮扶点,与镇村干部群众共商发展大计,并且具体研究帮扶措施、落实帮扶资金,市政协机关和干部筹资、捐资117.5万元以及捐赠了一批电脑、书籍和文体设施,为帮扶点建桥修路,解决饮水困难等实际问题。引介港澳委员、港澳台侨同胞捐资1.8亿多元,主要是为广州的贫困农村和教育事业等捐资860多万元,为对口帮扶的广西百色、西藏林芝地区捐资4500多万元,为帮扶全国各地特困大学生捐资1400多万元,为广东和全国各地的教育、卫生等社会公益、慈善事业捐资1.2亿多元,其中全国政协委员彭磷基先生就捐资5000多万元,市政协常委黄铁城先生、冯志强先生分别捐资3000多万元和2000多万元;港澳委员的爱心义举,得到了国务院、全国政协领导的好评,全国“扶贫状元”、曾任十届政协主席的陈开枝同志为此发挥了很大作用。
三、完善工作体制、机制、制度和载体,工作创新有新成效
积极推进政协工作的完善和创新,提高了政协工作水平。
(一)坚持党对政协工作领导体制。
始终把服从、接受、依靠市委的领导作为做好政协工作的根本保证,坚决贯彻市委的意图、执行市委的决定。每年年底向市委汇报过去一年的工作、请示新一年的工作;每次常委会议的议题,提前向市委报告、请示;主动请市委、市政府为政协履行职能点题、定题,确保政协工作始终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发挥政协党组的领导核心作用,党组会议认真讨论、研究市政协工作计划、重要例会、重大活动和重要工作,向主席会议或常委会议提出建议,确保市委的重要决策和部署在政协的贯彻落实。
(二)健全多党合作机制。
主动争取市委、市政府重视和支持市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积极参与政协工作;主动与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建立广泛联系,大力支持他们利用政协这一政治舞台参政议政,以学习、培训为纽带主动把联系面延伸到各民主党派各级领导和干部,以会议、活动为平台主动加强与各民主党派成员的相互了解和合作共事;坚持落实组建政协的方针为合作共事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增加协商环节和人员扩大合作共事的层面,建立互动机制提高合作共事水平,促进了政协组织中各党派之间的团结合作。
(三)加强履行职能“三化”建设。
以加强制度建设为重点,推动履行职能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坚持与时俱进,结合广州实际,制定、修订了《广州市政协信访工作规则(试行)》等25项规章制度;新修订的政协章程颁布和全国政协新订和修订了8项工作制度之后,我们分别修订了《政协广州市委员会全体会议工作规则》、《政协广州市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工作规则》、《政协广州市委员会主席会议工作规则》、《政协广州市委员会秘书长会议工作规则》、《政协广州市委员会专门委员会通则》、《政协广州市委员会提案工作条例》、《政协广州市委员会委员视察工作条例》、《政协广州市委员会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条例》等规章制度,进一步规范、完善了我市政协各个层面、各个领域工作的内容、形式、程序以及具体的要求或规定。
(四)丰富工作载体。
主要体现在履行职能的新探索: 一是推进政治协商新实践。通过有计划、有步骤地扩大全体会议、常委会议、主席会议列席的范围,邀请市民参加政协网上论坛并评点政协的建议和意见等,进一步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积极构建政协全体会议、常委会议、主席会议、常务委员专题协商会、政协党组座谈会、专门委员会会议、秘书长会议、政协各组成单位和各界代表人士座谈会等各个层面、各种协商形式并举的新格局。二是落实民主监督新举措。一方面充分运用并不断完善提案、建议案、视察、举报、反映社情民意、特约监督等已有的民主监督形式,另一方面根据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人民政协民主监督的性质与特点,积极探索新的民主监督形式,把“主席会议督办重点提案”列为重要工作,组织委员开展无陪同视察,对某些政府部门和司法机关的作风建设进行民主评议,邀请市纪检监察部门和公安部门分别在政协常委会通报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情况与社会治安工作情况,发挥人民政协民主监督的作用。三是拓展参政议政新领域。创新选题方法,探索构建邀请市委、市政府出题,专门委员会报题,政协委员议题,主席会议和市各民主党派领导共同定题的选题机制;创新调研组织,充分发挥专门委员会的基础作用,由一个专门委员会独立承担,或由一个专门委员会牵头、若干专门委员会参与,或由办公厅与若干个专门委员会联合,参加政协的民主党派与区、县级市政协配合等办法,开展专题调研或联合调研,充分发挥政协的人才与智力优势和整体效能,提高调研质量和水平,同时,主动与市委、市政府有关部门进行联合调研,如教科文卫体委员会与市科技局联合开展《广州市科技中介机构发展及对策研究》专题调研,把落实政协提案与课题研究结合起来,所形成的课题报告,通过了专家的评审验收和荣获科技进步奖,得到了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的好评;创新议政形式,把专题学习会、专题研讨会、专题视察,专题调研和专题议政结合起来,提高议政实效,建设平安和谐社区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两个专题议政就是这样组织和开展的,效果好、影响大,是比较突出和成功的。四是广开反映民意新渠道。重视发挥委员在反映民意方面的主力军作用,建立了政协信息特邀委员队伍,在委员中开展了每年至少提出一条有质量的建议、反映一条有价值的民意信息的活动;重视发挥各民主党派、团体、界别的作用,在参加政协的各民主党派、有关人民团体,各区、县级市政协及机关聘任了信息员,健全了具有界别特色的民意信息网络;推进信息化建设,重视发挥互联网的作用,开设网上“委员信箱”、“民意信箱”,扩大了信息来源。十分重视发挥人民群众来信来访的作用,形成了政协领导重视支持、政协信访部门承办转办、各专门委员会协办、政协委员积极参与的“大信访”工作格局,拓宽了解社情民意的渠道和服务人民群众的途径。
四、加强自身建设,履职能力有新提高
人民政协只有加强自身建设,才能提高履职能力和工作水平。十届政协始终把加强自身建设作为履行职能重要保证的重要基础性工作来抓。
(一)着眼于发挥政协党组的领导核心作用和政协主席会议的集体领导作用,重点加强政协党组和领导班子建设。
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党组明确提出了:“主动自觉接受市委的领导,进一步坚持政协工作的正确方向;改进工作,进一步发挥党组统揽政协工作全局、协调各方和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作用;继承和发扬党的统一战线和政协的优良传统,进一步搞好合作共事;切实加强党组自身建设,进一步提高党组的领导能力;加大党组对机关建设的指导力度,进一步提高机关服务水平”等5项要求,制定了《广州市政协党组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加强整改的意见》,修订了《中共广州市政协党组会议工作规则》。主席会议也专门研究、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广州市政协领导班子建设的意见》,提出了20条加强领导班子建设的具体措施。党组和主席会议成员注意加强学习,维护团结,发扬民主,勤政实干,清正廉洁,严于律己,起到了带头、表率作用,增强了领导班子的战斗力和凝聚力。
(二)着眼于提高委员素质和发挥委员主体作用,切实加强委员队伍建设。
高度重视政协委员的学习和培训工作,一方面通过举办培训班、专题报告会,组织委员集中学习,加强培训,另一方面通过赠阅《人民政协报》、《中国政协》杂志、《广州政协》会刊、《学习参考资料》,鼓励委员自学,引导、推动广大委员加强政治理论、人民政协理论以及时事形势和各种学科知识的学习。为充分调动委员履行职能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制定和实行了主席约访、走访委员制度,密切政协领导与政协委员之间的联系,调动广大委员参与政协工作的自觉性;制定和实行了《关于进一步做好政协委员参加政协会议活动组织工作的意见(修订稿)》,突出抓好会风,为发挥政协委员的主体作用提供保障;开展了委员个人总结工作以及评选政协委员活动积极分子和评选优秀提案、承办提案先进单位与先进个人、优秀论文、优秀文史资料图书与文史工作积极分子、宣传和信息工作积极分子活动,激励委员争先创优,更好发挥主体作用。
(三)着眼于强化服务功能和保障作用,大力加强机关建设。
通过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理想、责任、能力、形象’党员教育活动”、“‘走在前面’的排头兵实践活动”和设立市政协机关党组,加强政协机关党组织建设,加强机关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加强机关制度建设,加强机关思想政治工作,加强机关干部的培养、选拔、任用,增强了服务意识,改进了工作作风,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积极改善机关办公条件,实事求是地解决机关某些历史遗留问题,调动了机关及干部的积极性,强化了机关的服务、保障作用。
十届政协还加强与区、县级市政协的联系,采取联合开展专题调研、专题视察和督办提案的形式加强合作,促进了我市各级政协整体效能的发挥;加强了对区、县级市政协具体工作的指导,在我市部分行政区划调整时,指导、帮助越秀区、荔湾区与萝岗区、南沙区分别完成了政协组织的调整或组建工作,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
十届政协的实践,使我们对做好政协工作有六点深刻体会:一是加强领导,多党合作。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既是人民政协这一政治组织的性质决定的,又是政协工作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既是政协工作的首要关键,又是做好政协工作的力量源泉。因此,必须进一步加强和改善中共广州市委对人民政协的领导,不断完善我市政协工作多党合作机制,确保我市政协工作始终坚持正确的方向。二是以人为本,履职为民。坚持为民宗旨,是人民政协以人为本固有属性的具体体现和履行政协职能的内在要求。实现和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政协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人民政协作为党和政府联系各方面人民群众的桥梁、纽带,必须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深怀爱民之心,多办利民之事;发扬人民政协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了解民心、体察民情、关注民生、帮解民困,积极协助市委、市政府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三是把握主题,汇集力量。团结和民主是人民政协的两大主题,这不仅是人民政协的本质特征和优良传统,更是人民政协的组织优势和政治优势。把握好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履行职能,并且把加强团结和发展民主贯穿政协工作的各个方面,不仅有利于增强政协在全市人民群众中的感召力、凝聚力和影响力,更有利于充分发挥人民政协这爱国统一战线组织的作用,协调社会各个方面的关系,汇集参加政协的各党派、各团体、各民族、各阶层和社会各个方面的力量,巩固和发展团结民主、和谐安定的政治局面,同心同德、群策群力为广州现代化大都市建设事业作贡献。四是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人民政协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开展调研视察、协商议政提提案,反映社情民意、建言献策提建议,都要把促进广州发展作为履行职能的第一要务,围绕市委的中心工作和重大决策、部署,为广州发展大局服务,这既是政协履行职能的重要任务,又是政协工作促进党政科学民主决策的重要举措;不仅是衡量政协工作成效的一个重要标准,更是政协工作有所作为的集中体现。五是彰显特色,发挥优势。人民政协由各党派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组成,具有联系广泛、人才聚集等优势。彰显政协界别的显著特色和充分发挥政协不可替代的独特优势,不仅可使政协工作更好体现广泛的包容性和代表性,旗帜鲜明地代表和充分表达各个界别、各社会阶层群体的政治主张与利益诉求,并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融合起来;更好体现党派合作性,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从组织上保障各党派各团体各族各界人士利用政协这政治舞台行使其职责和权利,进一步发挥他们在政协的作用;而且可以更好体现人民政协履行职能的重要性,充分发挥人民政协的重要作用。六是不断创新,注重实效。政协工作要实事求是、求真务实,讲实话、重实干、办实事,提高政协工作的实效。政协工作只有不断创新,才能不断开拓发展,人民政协才能永葆生机活力。为此,要适应新世纪新阶段对人民政协的新要求,与时俱进地创新工作思路和工作领域,创新工作内容和工作方法,不断拓展政协工作的广度和深度。这六点深刻体会,既是十届政协工作的重要成果,又是把握政协工作规律做好政协工作的重要原因和成功经验,今后要继续坚持、发扬和不断丰富、提高,推动我市政协工作的新发展。
十届政协工作取得的新成绩,是历届政协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更是中共广州市委的正确领导,市人大、市政府和社会各个方面的大力支持,参加政协的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及单位、各界政协委员和政协机关干部共同努力、团结奋斗的结果。十届政协及常委会向所有关心、支持人民政协工作的全市各级党政领导和社会各界人士,向参加政协的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各单位和各位政协委员,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十届政协工作,与中共广州市委和形势的要求、与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的期望,还有差距和不足,主要是履行职能的能力和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特别是如何进一步搞好人民政协的政治协商,促进党政科学民主决策,如何正确有效实行民主监督,发挥人民政协民主监督的作用,如何抓准重点和关键,提高参政议政的实效,如何把人民政协的独特优势转化为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的强大力量,都需要在今后的实践中积极探索、认真研究、切实解决、不断提高。
这次会议结束以后,市政协将要换届,有些委员要继续留任,有些委员将不再留任。希望无论留任的还是不留任的,都要保持满腔热情,继续为我市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大都市建设贡献力量,继续关心支持我市政协事业的发展。今年是实施“十一”规划承前启后的一年,是全面构建和谐广州的第一年,也是我市迎接2010年“亚运会”的启动一年。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让我们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伟大旗帜,在中共广州市委的领导下,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团结开拓,勇于实践,为完成中共广州市第九次代表大会提出的各项任务,为推进广州现代化大都市建设和和谐广州建设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探索新路子 作出新贡献 篇2
一、2014年主要工作目标完成情况
2014年, 散装水泥的推广使用继续保持稳步增长的良好势头。截止11月底, 散装水泥供应量达到824.24万吨, 散装率达到50.36%, 已完成全年目标任务;预拌混凝土使用量达到996.99万立方米, 预拌混凝土使用散装水泥348.94万吨, 预拌混凝土利用粉煤灰达到79.69万吨;农村配送散装水泥3.8万吨;预征收散装水泥专项资金1873万元。
散装水泥的推广使用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经测算, 全年节约人工拆包费及装卸费3297万元, 节约优质木材27.21万立方米, 减少二氧化碳排放50.28万吨, 减少二氧化硫1557吨, 减少粉尘排放40.38万吨, 节约标准煤18.13万吨。实现综合经济效益5.2亿元。
二、2014年主要工作完成情况
(一) 提高认识, 依法推动散装水泥发展
加大发展散装水泥的宣传工作。一是把发展散装水泥与十八大报告提出的生态文明建设结合起来, 采取多种形式, 利用各类媒体宣传报道我省发展散装水泥的重要意义和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的积极作用。二是及时发布行业动态信息, 给各地征订各类报刊、发放宣传资料、制作展板, 指导各地开展散装水泥宣传周活动, 逐步在全社会营造出识散用散的氛围。三是联合省建筑业协会混凝土分会和青海金鼎水泥有限公司, 邀请辽宁省大连市的混凝土专家来西宁, 对我省混凝土行业进行专业技术培训。四是进一步规范依法行政, 指导各地完善促进散装水泥工作发展的地方政策规章, 保障发展散装水泥工作的开展。五是明确责任, 强化目标管理。与全省水泥企业、预拌混凝土、农牧区发散企业及散装水泥专项资金代征代收单位签订“目标协议书”, 并将目标任务分解落实到西宁市建委、海东市城乡规划建设局、海西、海南、海北、黄南州住房城乡建设局, 实行有效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 给予各地住房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散装水泥专项资金代征代缴手续费及超额奖励55万元, 通过强化目标管理, 推动散装水泥在全省开创工作新局面
(二) 加强执法检查, 创新发散工作思路
1、会同省政府法制办、厅法规处开展了贯彻落实《青海省促进散装水泥发展办法》 (以下简称《办法》) 情况的执法检查, 在听取各州、市住房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关于贯彻落实《办法》情况汇报基础上, 查阅了各州、市制定的相关政策措施, 实地查勘水泥、预拌混凝土、预拌砂浆生产企业及施工工地。其中西宁市、德令哈市、格尔木市开工建设项目预拌混凝土使用率已达到100%, 部分州府所在地开工建设项目预拌混凝土使用率达到85%以上, 发散区域已达全省3市24县2行委。
2、会同省质监站、省建研院对西宁市、海东市部分预拌混凝土生产企业和工程项目进行了专项检查, 其中西宁市8家、海东市5家, 并对检查中存在问题的生产企业进行了通报。
3、深入基层, 实地走访了海东、海西、黄南、海北、海南、果洛等三市五州十九县, 累计走访了14家水泥生产企业, 33家预拌混凝土、预拌砂浆和农村发散企业, 了解企业存在的问题, 倾听企业的诉求, 与当地政府及相关部门沟通协调, 解决企业实际困难。
4、进一步加强对各地住房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代征代缴散装水泥专项资金的监督检查, 实地走访西宁市、海东市、海西州、海南州、海北州、黄南州, 认真核对各地散装水泥专项资金征收账目, 并针对各地在专项资金征收和退返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意见建议。
5、组织开展2014年发展散装水泥设施、设备建设项目的申报、审查、报批工作。2014年, 全省发展散装水泥设施、设备建设项目上报的共计28个, 经评审通过的27个。其中:水泥企业散装水泥技术改造项目11个, 预拌混凝土企业散装水泥技术改造项目11个, 农村牧区散装水泥配送网络建设项目5个。目前, 已全部完成对申报的项目审查、评审、资金拨付工作, 累计发放项目补助资金585万元, 带动行业投资2.31亿元。同时, 对2013年散装水泥专项资金补助的建设项目实施后发挥效益情况等进行了实地走访, 实行专项资金补助项目跟踪管理。
(三) 将大力开展城镇“禁现”工作作为发散工作的切入点
进一步加大“禁现”工作力度, 加强了城市禁止现场搅拌混凝土的监管工作, 将预拌混凝土的使用由城市向市郊、县城延伸, 同时, 积极推进预拌砂浆的推广示范工作。一是会同厅建管办对海南州、黄南州、海东市建设施工工地使用预拌混凝土情况进行了抽查。在抽查过程中发现, 除没有预拌混凝土生产线以外地区, 新开工建设项目预拌混凝土使用率达到100%。二是进一步加强预拌混凝土的推广应用工作。2014年在互助县新建成2家、平安县建成3家、果洛建成1家、尖扎县建成1家预拌混凝土搅拌站, 截止10月底累计生产销售预拌混凝土46万立方米。三是组织各州、市住房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散装水泥工作管理人员赴外地参加预拌砂浆培训。进一步加深了地方住房城乡建设行政主管对预拌砂浆的了解, 为我省预拌砂浆的发展打下基础。四是为进一步推动我省散装水泥、预拌混凝土、预拌砂浆“三位一体”发展模式的形成, 充分发挥已建成预拌砂浆生产线作用, 带动全省预拌砂浆发展, 多次赴海西州、格尔木市, 积极与州、市两级住房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沟通、协调, 将格尔木市预拌砂浆价格纳入当地建设工程材料指导价格中, 指导出台了《格尔木市预拌混凝土预拌砂浆管理办法的通知》 (以下简称《通知》) 。《通知》中明确规定2014年4月22日起全市新建项目必须使用预拌砂浆。《通知》的出台为格尔木市预拌砂浆的发展带来政策的保障。
(四) 推动农村牧区发展散装水泥作为新的增长点
调动水泥生产企业、农牧区发散企业、预拌混凝土企业的积极性, 大力开展农村散装水泥的推广应用工作。2014年, 在民和县李二堡镇新建一个农村牧区散装水泥配送站。海南州贵德县、果洛州大武镇因地制宜开展农村牧区散装水泥、预拌混凝土的联合配送工作, 依托已建成的预拌混凝土站, 进一步扩大经营范围, 建设了农村牧区散装水泥配送站 (点) , 制作了16个50吨的散装水泥储存罐, 700个散装水泥流动罐 (桶) 。
(五) 建立长效机制, 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省十二届五次全会精神, 不断深化对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的学习, 牢牢把握“四个服务”, 巩固和运用好教育实践活动成果, 以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为重点, 全面加强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和反腐倡廉建设。
一是继续加强学习、提高技能。认真学习党章、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 结合工作实际, 组织全体干部职工对“发散”行业政策规章和业务知识进行学习, 切实按照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年度工作任务两手抓、两不误、双促进的原则, 坚定理想信念, 树立宗旨意识, 增强群众观点, 提升工作能力。
二是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省委省政府21条规定和厅里的18条规定, 建立长效机制, 长期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要求全体党员干部对“四风”方面存在的具体问题及领导和群众提出的问题进行再整改、再落实, 清除自身在“四风”方面存在的问题。
三是加强和改进工作作风, 深入推进反腐倡廉建设, 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教育和引导全体党员干部牢固树立为民、务实、清廉的良好作风。强化执行意识, 认真领会省委、省政府和厅党委的决策部署, 吃透精神实质。树立慢不得、粗不得、浮不得的工作态度, 讲速度、重细节、求实效, 认真执行厉行节约的各项规定, 切实改进文风会风, 规范检查活动, 扎实推进政风行风建设。
三、存在的问题
一是社会及有关部门对发展散装水泥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有关政策落实不够, 地区发展不平衡。亟需加强宣传和协调力度, 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 增强加快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二是散装水泥管理体制不顺畅, 管理机构不健全, 工作机制未建立, 散装水泥管理职能不明确, 各地对发展散装水泥的考核机制缺失, 亟需建立完善的监管体系。各地建设行政管理部门无法具体实施散装水泥管理工作。
三是农村发展散装水泥供应体系尚未建立, 部门间协调工作形成合力的配套政策未建立等因素仍制约着我省农村牧区发散工作的全面开展。
四是“禁止在城市城区内现场搅拌砂浆”的工作处于起步阶段, 离国家要求、与兄弟省市相比发展差距较大, 工作仍需加强。
五是预拌混凝土行业总体产能过剩, 呈现出的无序竞争现象, 对产品质量以及市场经营将形成不利影响, 亟待加强管理和引导。
四、2015年工作的主要思路
(一) 工作总体思路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 认真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结合我省散装水泥工作实际, 积极转变工作作风、工作职能, 服务基层、服务市场, 大力发展散装水泥、预拌混凝土和预拌砂浆, 为我省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绿色发展作出贡献。
(二) 重点工作及主要措施
1、2015年, 散装水泥供应量达到800万吨, 水泥散装率较2014年提高1个百分点。
提高认识, 依法推动散装水泥发展。进一步贯彻《办法》。指导各地出台发展散装水泥工作相关政策及措施, 将发展散装水泥工作落到实处。
2、从使用环节入手, 转变发展方式, 创新工作思路。
进一步扩大以县城 (镇) 推广应用预拌混凝土为主的“禁现”范围, 加强城市“禁现”区域内禁止现场搅拌混凝土的监管工作。做好格尔木市预拌砂浆推广应用的示范工作, 进一步推动我省预拌砂浆工作的发展, 在设市城市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禁止现场搅拌混凝土和砂浆工作。
3、坚持示范引导, 加大扶持力度, 推进农牧区散装水泥发展。
充分发挥已建成农村牧区散装水泥配送站的示范引领作用, 扩大农村牧区发展散装水泥成果。利用已建成的预拌混凝土站、农村散装水泥配送站 (点) 向周边地区配送散装水泥, 积极向农牧区推广预拌混凝土;在青南牧区县城及不适宜推广应用预拌混凝土的地区, 建设农村牧区散装水泥配送站 (点) , 大力发展散装水泥。
4、加强宣传培训, 促进散装水泥发展。
将发展散装水泥与我省生态文明建设有机结合, 利用节能宣传周及各类媒体、报刊进行宣传, 提高群众认知度;组织行业内住房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及相关企业参加技术培训, 提高业务知识。
5、进一步加强联合执法检查力度。
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及我省有关发展散装水泥的各项政策法规, 进一步加强联合执法检查力度, 加强对全省散装水泥、预拌混凝土、预拌砂浆推广应用的监督管理, 将发展散装水泥、预拌混凝土、预拌砂浆的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
6、加大专项资金投入使用, 充分发挥经济杠杆作用。
合理制定年度专项资金补助计划, 加大对散装水泥产、运、储、用等多个环节的设施配套和新技术、新设备研发及推广使用的投入, 用专项资金投入带动或引导更多社会资金的投入, 促进散装水泥的发展。
7、联系群众, 为基层办实事。
结合散办工作实际深入基层, 为群众办实事, 指导协调水泥企业大力开展发散工作。协调维护预拌市场秩序, 促进行业良性发展。协调指导基层单位开展散装水泥专项资金征缴工作。倾听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困难、问题, 协调相关部门解决。
8、认真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探索新路子 作出新贡献 篇3
省老促会一年多来主要工作
省老促会换届之后,根据我省老区工作的实际情况和汪洋同志任省委书记时提出的“省老促会要从为老区争取政策上多做工作”的要求,决定把为老区争取政策作为我们的工作重点。一年多来,我们紧紧围绕这个重点组织调查研究,向省委、省政府呈报请示,提出建议。经过努力,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为我省原中央苏区争取政策取得理想结果。
省老促会换届后,我们决定把为我省原中央苏区争取政策作为第一件事来抓。我带领调研组到我省原中央苏区各市县调研,并到北京向国家发改委领导和汪洋副总理反映广东原中央苏区的实际情况。在省的层面,我们又积极推动争取政策的工作。2014年7月19日,省委书记胡春华在我会的呈报件上作了重要批示,认为老促会的建议很好,引起了各方高度重视。
综合中央和省两个层面,我省原中央苏区已获得中央预算内投资参照执行国家西部地区政策等7个方面的优惠政策,这些政策现在已在执行。获得这样的结果是非常理想的,这与我们老促会的工作密不可分。
为海陆丰地区争取优惠政策有新突破。
海陆丰地区是全国著名的革命根据地。我们多方收集整理材料和调查研究,在向省委、省政府呈报的请示中,建议以省政府名义向国务院呈报专题请示,请求国家给予海陆丰革命根据地享受国家西部地区政策。同时,建议省政府也加大对海陆丰地区的扶持力度。
2014年10月11日,国家发改委办公厅批复广东省政府办公厅。批复函指出国家发改委正在研究支持欠发达革命老区加快发展的政策,国家将统筹考虑支持解决海陆丰等革命老区加快发展问题。在省级政策层面上,省政府已决定,在财政厅资金安排上对海陆丰地区予以支持,在规划全省新一轮扶贫“双到”时,把海陆丰地区列为重点帮扶范围。
努力争取“一文一会”部署的落实。
2011年,时任省委书记汪洋提出:再制发一个扶持老区加快发展的文件,召开一次全省老区工作会议,进行动员部署。省老促会换届后,我们以促进“一文一会”的落实作为推动面上老区加快发展的抓手。2014年8月13日,我会向省委书记胡春华专题汇报我会工作以及全省老区当前的情况,提出4点建议,主要是希望推动“一文一会”的落实。胡春华书记听了汇报后,作了重要讲话,充分肯定我会的工作,对我们提出的建议表示赞同。
推动确认老区县工作。
2014年初我们提出把确认老区县工作列为专题调研课题,此事引起了省发改委、省扶贫办的重视。朱小丹省长、徐少华常务副省长等领导都作了批示,要求尽快开展这项工作。目前省扶贫办正在起草确认老区县的方案。确认老区县后,不仅给革命战争年代作出重大贡献的县、市以崇高的荣誉,还为向国家争取扶持政策提供了基础,不失为老区工作的一件大好事。
老区宣传工作有新开拓。
经过策划,我们与广东南方网合作,开设了广东老区网,于2014年6月30日正式开通上线。在建国65周年前夕,我会还与广东省委宣传部、广东省新闻工作者协会联合组织广东新闻界,开展了“饮水思源老区行”大型采访宣传活动,多方位宣传了不忘老区、支持老区的主题思想。
《源流》杂志加大了对“原中央苏区”与“现代老区风采”两大系列报道的力度,积极宣传报道扶贫“双到”等与老区相关的重大活动,大力弘扬老区精神,较好地发挥了老区宣传主流平台的作用。广大特约记者和通讯员积极供稿,为办好《源流》作出了努力。这次会议我们要表彰一批老区宣传工作先进集体和优秀特约记者、通讯员。我们还开展了《源流》杂志创刊20周年纪念活动,召开了座谈会,编辑出版了纪念画册。
募集老区资金取得新成效。
省老促会换届后,就把募集资金,帮助老区解决一些实际困难,作为新一届老促会和老区基金会的重要任务,想方设法开展募集资金工作。经过努力,我们募集资金工作取得较好成效。省老区建设基金会从2014年的收益中下拨了100万元烈士后裔助学金,还下拨了118万元扶持老区14个建设项目。
2014年初,经我会研究,决定,开展“思源反哺老区,助解医疗困境”书画义卖活动。这个计划得到九三学社广东省委员会、广东广播电视台、九三学社广东书画院等单位的大力支持,共同开展这项活动。这项活动被省政府列入全国首个“扶贫日”广东省的活动内容。10月14日,我们在白云山鸣泉居隆重举行了书画捐赠仪式。
组织老区农村泥砖房情况调研,为省制订扶持政策提供依据。
2014年5、6月,我会组织了4个调研组,分别到9个市,对老区农村泥砖房情况进行了调研。而后综合调研情况,于7月向省委、省政府呈报了《关于加快我省革命老区农村泥砖房改造工作的请示》,提出9点建议。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把我们的调研情况和建议作为制定全省泥砖房改造的参考依据,并表示尽可能向老区倾斜。
做好情况交流和上传下达工作。
为了使全省各市、县了解和知晓各地工作情况和动态,我们认真做好工作简报的编发工作,凡有好的工作经验性材料都编发简报,既是总结工作,又是交流经验。我们还做了许多上传下达的工作。
一年多来我们做了不少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有些工作的效果还不理想,有些工作还未很好开展起来,需要我们继续努力。
各地老促会促进老区加快发展的经验做法
我们这次会议在湛江召开,湛江市老区建设有许多好经验值得我们学习。一年多来,全省各市、县老促会也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综合各地的工作情况、经验体会,有如下几方面,值得介绍。
探索新路子 作出新贡献 篇4
努力开创畜牧业发展新局面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作出新贡献--全国农业工作会畜牧业专业会议报告摘编
全国农业工作会畜牧业专业会议于12月26日在北京召开.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全国农业工作会议精神,总结畜牧业发展的.成绩和经验,分析畜牧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研究部署工作.会上,农业部齐景发副部长做了重要讲话.农业部畜牧兽医局局长、全国饲料工作办公室主任沈镇召同志作了工作报告.
作 者: 作者单位: 刊 名:饲料与畜牧 英文刊名:SILIAO YU XUMU 年,卷(期):2004 “”(1) 分类号:F3 关键词:积极探索文化产业发展新路子 篇5
以编剧、导演、设计和主演为核心,人员不超过10人,松散型组织,实行节目制作人制,自负盈亏。不要乐队,用伴奏带伴奏,不用布景、导具、甚至可以不用灯光,发挥戏曲虚拟表演的长处,反而为戏曲展示自身魅力提供了广阔的天地。不用化妆,不制服装,角色为演员“量身定做”,随身衣服,录音机
一开,即可演出,这样不仅达到了“简”的目的,同时也使演员扬长避短,没有任何包装。各演出团体把演出市场定位在基层:县城、厂矿企业、学校、农村、以老百姓喜闻乐见和稚俗共赏为宗旨,通过小人物、小事件、小场面反映大主题,以通俗的戏曲传统手段,表现深刻的现代思想内涵,调动戏曲的表现特长。至今已有4台大戏和2台小品供正常演出。其中《希望》获市级奖。戏剧《牌坊村》、《金锁》、《遗产》及《退体之后》、《我是哑巴》获省级奖。小品《三个和尚的故事》、《角色》、《拔牙》获国家级奖。
正常演出时,因人员都是七八个人,又无服装、布景、导具和复杂的灯具,大大地节约了食、宿、运输等方面的开支,而且演出不受地点限制,田间地头、操场、办公室、车间都可演出,又节省了院租开支;另外,因是松散组织、不演出时,演员各干各的事,不存在平时养人的问题,这样每场收入在1000元左右的小剧团,就有了相当的盈余。
二、文化搭台,经贸唱戏,文化产业的发展促进了文化事业的繁荣
先进文化为生产力的发展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企业需要文化,有许多企业自发与文化团体结合,提高员工的文化素质,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各种文化团体就积极深入到工矿企业,为他们提供各种文艺演出服务,同时还定期进行联谊演出。如该县宛药公司、西保集团等企业,每逢厂庆或节日,就主动邀请文艺团体去单位指导或演出。用文艺开道,唱好经贸戏。该县宛药公司组织经贸洽谈会文艺演出,邀请曲艺团派专业人员上门辅导、排练、加工、提高、使节目达到了相当高的艺术水准,雄壮的气势烘托氛围,吸引了众多商家的目光,一次订货超千万元,收到了意想不到的经济效益。
发挥专业艺术表演团体优势,组建小而精的艺术轻骑队,与县民政、计生、教委、文明办等部门联姻,自编、自导、自演以反映计划生育、公民道德教育、法律知识、农村养老保险等为主题的文艺节目,到全县各地巡回展演。每到一处,与当地文艺爱好者同台演出,培养了一大批农村文艺骨干。该县被省文化厅授予2004河南省“群星奖”。
三、开动脑筋,找准市场,发展文化产业的办法多
西峡县把“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和经营性文化产业”做为两个转动的轮子,大胆进行市场开拓。一是以西峡旅游、恐龙蛋资源为载体,制作专题片,开发旅游产品,向县内外单位客人馈赠、销售和发行,同时达到扩大宣传西峡、推介西峡的目的;二是在民间文化艺术、优秀的民间节目上做文章,兴办地方戏曲楼、民间艺术展演茶座等,提升文化演出品位;三是利用西峡文化传播发行这个宣传渠道,组织好文化艺术的宣传,培训中介、演出活动等。尤其在团体演出、音像服务方面探讨一些新的模式;四是利用剧团、文化馆、图书馆、西峡书画院等文化阵地、抓好舞蹈、音乐、表演、戏曲、绘画、文化创作等培训班。一方面培养文化艺术人才,另一个方面创造经济效益;五是对地方民风民俗民间故事,戏曲表演进行充实和改装,打响各旅游文化牌子。通过发展文化产业,使西峡的文化事业与全县政治、经济同步发展起来。
四、积极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文化实体
探索新路子 作出新贡献 篇6
摘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随着企业各种关系的变化,工会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方法、内容也将发生深刻的变化。在当前的形势下,要真正做好维权工作,必须正确处理维护职工长远利益与现实利益的关系,必须不断提高工会干部和职工队伍的素质,必须清醒地认识和研究当前工会工作所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以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迎接挑战。
关键词:国有企业 工会 面临问题 与时俱进 新策略
为了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尽快适应加入WTO的要求,国家对国有企业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国有企业逐步建立和完善了现代企业制度,形成了独立自主、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市场竞争主体。企业改制固然是经济行为,但如果处置不慎、处理不当,不仅会导致国有资产流失、职工利益受损,引起职工群众的质疑和不满,也会给企业和地区经济发展以及社会稳定造成不利影响。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国有企业经济增长出现下滑态势,部分行业、企业经营困难,就业压力加大,大量的民生问题亟待解决。这给国有企业工会工作带来前所未有的困难与挑战,面对这样的形势,国有企业工会要想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就必须清醒地认识和研究当前工会工作所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以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迎接挑战,这样才能探索出适应新形势要求的企业工会工作新路子。
国有企业工会当前面临的几个问题是:
一、依法落实职工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切实维护职工合法权益。这在近来企业改制中屡次发生漠视职工民主权利,损害职工合法利益,甚至引发群体事件的背景下,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企业改制需要民主决策,需要工会介入,这不仅是工会的性质要求,更是其法定职责。虽然有《工会法》作保障,许多企业工会仍然成为第一个被合并、精减的组织,工会干部几乎全部转为兼职,有的身兼数职,一批工会骨干和积极分子流失。由此可见,在某种意义上讲工会工作被削弱了。
二、职工队伍分化为不同群体,使工会工作对象变得复杂,在过去计划经济体制下,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集体企业,职工的成份相对简单,职工的政治地位基本平等,经济收入差距很小,工会工作对象能够涵盖整个职工队伍。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现代企业制度的逐步建立,职工队伍在悄无声息中分化,出现了不同利益的职工群体,表现在政治地位和经济待遇有了明显的差距。主要有:一是经营管理者群体。这个群体过去是企业的党政领导(处级以上干部)。企业改制、转制后,成为企业的董事长、总经理、董事等,执行的是年薪制、期权制、股权制等分配方式;二是“白领”员工群体。这主要是科技人员、管理人员、高级职员。当今知识分子受到企业的广泛推崇,知识分子的劳动可以作为分配要素参与分配;三是普通职工群体。他们是企业从事具体生产劳动的一线职工,也是企业人数最为庞大的群体,他们要通过自己掌握的技能来取得工资。四是打工者群体。主要是哪些企业外聘的农民临时工、劳务工、季节工等,他们靠具体劳动来获取报酬。上述这些不同的职工群体由于所处的地位不同,自身需求不同,对工会工作的要求和希望也不尽相同,企业工会应针对职工队伍结构上发生的这些新变化,调整工作重点和工作方法。
探索新路子 作出新贡献 篇7
萍乡市扶贫和移民办分别于11月16日下午和11月22日上午召开全体党员干部大会,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萍乡市扶贫和移民办主任谢有林传达了全会精神,并与全体党员干部共同分析探讨了新形势下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义、指导思想以及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
通过学习,全体党员干部认为,《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对于我国改革开放进入关键时期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对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会议要求:全办党员干部要深刻领会全会和《决定》的精神实质,切实把思想统一到中央的决策和部署上来,把学习全会和《决定》精神与促进扶贫和移民工作结合起来,继续为新阶段扶贫开发事业作出新的积极贡献。全办党员干部要认真研读《决定》全文,撰写读书笔记和心得,要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决定》为指导,结合全省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的战略部署,提出合理建议,确保明年工作开好头,起好步。
探索新路子 作出新贡献 篇8
一、全面深化林业改革,着力转变林业发展方式,不断激发生态林业民生林业发展活力。要坚持改革的方向和底线,围绕改善生态改善民生的目标,坚决守护保生态、保民生的底线,坚决守护森林资源不破坏、国有资产不流失的红线和高压线,真正为子孙后代留下美丽家园。要精心制定国有林场和国有林区改革试点方案,很抓各项改革任务的落实。要注重顶层设计和基层探索良性互动,加强改革成效评估。
二、全面加强依法治林,着力推进林业治理法治化,为生态林业民生林业发展提供法治保障。要全面推进林业治理法治化,更加注重依法履行政府职能、依法约束开发利用行为、依法保障群众生态民生权力。要继续完善林业法律法规体系,增强自然生态系统保护管理的科学性、协同性和有效性。要严厉打击涉林违法行为,依法强化行政权力制约,为生态林业民生林业发展提供法治保障。
三、坚决严格保护天然林,着力解决资源保护和木材供给问题,筑牢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根本基础。天然林是结构最复杂、群落最稳定、生物量最大、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生态功能最强的森林生态系统。要把所有天然林都纳入保护范围,果断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要着力提升天然林生态功能,对独特的天然林实行重点保护。要提高天然林保护补助标准,配套建立国家用材林储备制度,为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和木材安全提供坚实保障。
四、继续加强森林资源培育,着力解决质量不高和总量不足的问题,如期实现森林资源增长目标。要全面提升重大生态修复工程质量效益,及时谋划启动一批新的重点生态修复工程。要不断扩大干旱半干旱地区森林面积,科学恢复干旱半干旱地区林草植被。要大力推进森林经营,提高森林质量,确保如期实现到2020年森林覆盖率达到23%以上的森林资源增长目标。
五、加快发展绿色富民产业,着力破解投入瓶颈制约,有效促进绿色发展和农民就业增收。发展生态林业民生林业,推动绿色发展,为亿万农民增加就业岗位和财产性收入,是新常态下林业服务国家大局的最佳切入点和着力点。为此,要发挥增长潜力、市场潜力、就业潜力、投资潜力,为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优化经济发展空间格局作贡献。
六、在生态资源监管中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着力解决产权不清和监管不力的问题,确保自然生态系统得到严格保护。要加快建立生态资源产权制度和监管制度,深入开展非法侵占林地排查专项行动。要加大湿地保护和恢复力度,扩大生态效益补偿、退耕还湿、湿地保护奖励试点。要严格保护沙区森林植被,更加重视野生动植物保护和自然保护区建设,更好地发挥政府在生态资源保护和监管中的重要作用,确保自然生态系统得到严格保护。
七、在资源配置中充分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着力盘活林业资源,最大限度释放生态林业民生林业发展潜力。要牢固树立用市场手段推动林业发展的理念,通过引入市场竞争提升生态服务产品的品质和效率。要着力培育多元化市场主体,创新林业融资平台,引导工商企业在坚持用途管制的前提下发展林业。要逐步完善林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坚持发挥市场形成价格作用。积极探索林业资产化管理模式,完善市场服务和监管体系。
八、全面实施科技创新驱动战略,着力提升林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切实增强生态林业民生林业发展动力。要紧紧围绕林业发展的现实需求和产业化发展方向,加快实施林业科技创新驱动战略,推动林业发展由以投资拉动、要素驱动为主向以科技创新驱动为主转变。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科技成果资本化、产业化。要加速集聚林业创新人才,全面深化林业科技体制改革。
九、切实增强世界眼光和战略思维,着力提升林业对外开放水平,更好地适应林业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我国林业对外开放仍然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期,要不断拓宽全球视野和战略思维,统筹运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要科学把握国际国内两类规则,继续完善国际合作机制,善于用国际规则办好中国事情,用世界语言讲好中国故事,更好地适应林业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
十、不断加强林业队伍建设,着力转变职能转变作风,担当起推进林业改革发展的历史使命。面对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要进一步加强林业队伍特别是干部队伍建设,增强改革意识、担当意识、服务意识、基层意识、廉政意识,着力转变职能、转变作风,切实担当起推进林业改革发展、建设生态林业民生林业的历史使命。
探索新路子 作出新贡献 篇9
鸿兴镇努力探索基层计划生育管理工作的有效途径,构筑了“镇服务,村为主,社配合,民自治”的工作格局,形成上下齐抓共管,全镇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
镇服务。进一步强化镇计生服务站的工作职责,坚持制度化,以服务促动计生工作。首先,实现统计信息管理科学化,统计信息及账册全部进入微机管理,由专人操作,保证了信息的准确、科学。其次,实现站内外服务一体化。按照乡(镇)级服务站的标准,配齐各种计生服务器械。在为计生对象健康检查、办理证件时,为来站办事的人送去一声问候,端上一杯开水,真正做到周到、细致。同时,利用镇村两级人口学校,定期开展优生优育宣传教育活动,尤其在如何搞好婚育知情选择和随访服务工作上进行科学指导。第三,实现依法治育。严格按照《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吉林省人口和计划生育条例》等“一法三规”要求办事,坚持依法治育。同时,认真落实独生子女优惠政策,对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计划生育特别家庭、计划生育“半边户”家庭认真调查申报,及时为这些家庭兑现奖励扶助金。
村为主。将工作重心下移到村,解决村梗阻,以制度推动计生工作。坚持计划生育村为主,即村里工作以计划生育为主,责任追究以责任为主,追究责任以党支部书记为主的工作机制,明确村党支部书记为村级计生工作第一责任人,负总责。一是配齐配强村级计生专干。在工作中,注重村计生专干作用,从责任上、待遇上、感情上关心支持他们的工作。二是对村级专干实行三制并举,即目标责任制、责任包保制和工资统管制。以村为单位,全面落实计生工作目标考核,责任包保,对包保不到位造成严重后果的,采取“四个一律”:就是一律给予党政纪律处分;一律停发工资,取消年终奖金;一律给予经济处罚;一律公开通报批评。同时,将专干工资纳入计生服务站统一发放,且采取挂构工资制,奖优罚劣,不讲人情,不打和牌。三是实行分类指导。镇里把全镇10个村分成好、中、差三类,建立定期汇报制度,针对工作情况进行指导,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改正完善。四是以经常工作为主,各村对本村所有育龄妇女、流动人口、重点人群、新婚人口、出生人口等登记入册,实施动态管理,保证各项人口数据相符。
社配合。健全基层基础管理网络建设,延伸工作触角,强化责任。在全镇每个社都设立计生工作信息员,即计生中心服务户长。由信息员配合村计生专干做好计划生育工作。同时,负责提供本社各类计生信息,宣传计划生育政策、法规,组织本社群众积极参加镇、村各项大型活动,充分发挥信息员作用,使计生工作开展时做到迅速全面。
民自治。实施村居民自治,以典型带动计生工作。发挥群众的主观能动性,把依靠群众当作抓好计划生育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镇政府和村委会向群众做出公开承诺,村委会与已婚育龄群众签定《计划生育双向责任书》,同担责任,共同监督,自我约束,自我管理。同时,注意培育典型。开展计划生育幸福家庭评选活动,由群众推荐、计划生育家庭自荐、村民代表大会投票评比,再由村委会上报到镇,镇对每个上报家庭进行实地走访,确定典型名单,进行表彰宣传。2011年共评选出10个家庭,于“七一”前夕召开了颁奖庆典。
实施镇服务、村为主、社配合、民自治的工作格局,有效地促进了全镇计划生育工作整体水平的提高。今年以来,全镇共落实“四项手术”例,政策生育率达%,育龄妇女参检率达98.63%,优生监测筛查例,免费发放叶酸例。
探索新路子 作出新贡献 篇10
2010年12月27日 10:35人民网【大 中 小】 【打印】 共有评论0条
近年来,西藏拉萨市适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要求,积极探索以城带乡、城乡互动、资源共享的统筹城乡基层党建工作新路子,推动了城乡基层党组织建设协调发展。
人才“互动”,促进城乡干部合理流动
按照城乡统筹发展的要求,不断完善用人机制,加大县(区)机关干部与乡(镇、街道)干部交流力度,促进各类优秀人才在城乡合理流动。一是重心下移,把市直、县直机关优秀干部“派下去”。制定下发了《拉萨市关于加强培养选拔年轻干部工作的实施意见》,要求把市直、县直机关优秀干部下派到乡村锻炼成长。2007年以来,全市先后选派80余名政治坚定、政绩突出、懂经济、会管理的市县机关优秀干部到乡(镇、街道)工作,其中担任乡镇(街道)党委书记的42名。采取自愿报名、组织部门考察挑选和组织考核推荐的形式,选派431名县乡机关干部到村(居)任职,其中担任村(居)党支部书记95名、副书记67名。二是优先使用,把乡村基层干部“提上来”。在提拔使用上 “高看一眼”,将表现优秀的乡村基层干部及时提拔到市直、县直机关重要岗位。2007年以来,全市有54名乡镇干部被提拔为副县级干部,43名下派到村干部被提拔到县直机关领导岗位上,并将97名长期在基层工作的乡镇干部交流到县直重要岗位。2009年,29名乡镇党委书记进入县级后备干部队伍。三是异地锻炼,让县乡村干部“走出去”。2007年以来,利用北京市、江苏省对口支援的优势,选派160名县乡村干部到内地挂职锻炼,拓宽视野,增长才干。
活动“互联”,增强城乡党员队伍生机活力
探索城乡党组织和党员活动“互联”载体,不断丰富城乡党组织活动方式,增强活动的吸引力,有效激发城乡党员队伍生机活力。一是开展城乡党组织、党员结对帮扶活动。采取一帮
一、多帮一的形式,组织市、县直单位党组织与乡村党组织结对子,党员干部与党员致富带头人、生活困难党员群众等结对子,并签订“双向承诺书”,长期开展结对帮扶工作。目前,全市60余家市县直机关事业单位党组织与各乡(镇)、村党组织结成帮扶“对子”,300余名党员领导干部与农村生活困难党员结成帮扶“对子”,3000名机关党员干部与生活困难群众结成帮扶“对子”,投入资金800余万元,落实承诺事项2393件。二是开展“三个培养”活动。目前,已将114名党员培养成致富带头人,将216名致富带头人培养成党员,将90名党员致富带头人培养成村组干部。由组织部门牵头,把“三个培养”与扶贫开发紧密结合,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城乡党组织共同为农牧区贫困党员寻找致富项目。三是对城乡党员激励帮扶。市县两级建立党内激励帮扶专项资金600余万元,对在反对分裂、维护稳定中表现突出的城乡党员进行奖励,对生活困难的党员进行帮助和项目扶持。截止目前,全市投入党内激励帮扶专项资金218万元,奖励、帮扶城乡党员540余名。 优势“互补”,提高城乡基层党组织战斗力
利用城乡基层党组织的互补优势,共同服务经济发展、服务群众,增强了城乡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一是组织党员专家服务团服务“三农”。利用市直各业务部门的人才优势,从医疗卫生、农业畜牧、扶贫开发等部门抽调100名党员业务骨干组成专家服务团,深入全市64个乡(镇)、228个村开展技术咨询和信息服务,培训专业技术人员和农牧民群众5800名。县(区)农牧部门从党员中抽调业务骨干包乡,推广农牧业增产增收新技术,帮助农牧民调整农牧业产业结构。二是帮助培育农牧特色产业。城市基层党组织利用信息广的优势,积极牵线搭桥,为农牧区基层组织引项目、引资金、引技术,因地制宜培育农牧特色产业。2007年以来,城市基层党组织帮助农牧区基层引进项目28个,帮助农牧民增收500余万元。
资源“共享”,推动城乡基层党建工作齐头并进
【探索新路子 作出新贡献】推荐阅读:
新趋向探索10-30
探索新思路09-29
供销工作探索新思路08-22
新时期环境保护新途径的探索06-12
高等教育发展的路子09-09
新时期质监文化建设探索08-29
煤矿区队管理新探索08-29
南汇探索“无地招商”六种新模式05-25
商圈党建工作的新探索06-03
积极探索区域化党建新模式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