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咨询工作思路(共12篇)
新时期咨询工作思路 篇1
1. 共青团工作必须转变工作重心, 体现“育人为本, 服务为先”的工作理念
共青团是党领导下的一个群众团体, 有自己的章程和独立的组织系统, 共青团主要接受党的政治领导和组织领导。在具体的工作内容、活动方式及工作部署上, 主要应该根据青年的特点和需要确定并独立自主地开展工作。这就要求各级团组织在开展团的独立活动时, 既要不断加强团的自身建设, 又要适当照顾青年的特殊要求。
团的每一项具体活动都深刻地烙下了时代的印记, 鲜活地反映了党在各个历史阶段的中心工作, 鲜明地表现出“育人为本, 服务为先”的工作理念。从50年代的全国青年扫盲、青年志愿垦荒、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等活动;60~70年代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学雷锋、五讲四美三热爱、争当新长征突击手等活动;80年代人生观大讨论、学科学用科学青年标兵奖、五小智慧杯竞赛等活动;90年代的希望工程、青年文明号、青年岗位能手、中国青年志愿者、保护母亲河等行动, 反映出共青团在各历史时期紧跟中国共产党, 始终站在社会变革的前列, 成为推动社会变革的先锋队。历史表明, 凡是能够被后人深刻铭记的工作和活动, 都是准确反映时代强音、青年需求, 都是稳扎稳打、艰苦努力的结果。新时期共青团工作不仅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 不求多、不求全的工作原则, 又要有强烈的开拓意识和时代精神, 找准着力点, 推动共青团事业不断前进。
2. 忠诚于共青团事业, 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做好共青团工作的基础和前提
(1) 要有为共青团事业贡献青春的蓬勃朝气。
首先要振奋精神。因为精神状态关乎工作和生活状态的好坏, 精神好, 工作就有激情、有干劲, 工作会呈现出朝气蓬勃的局面, 生活也会五彩斑斓。朝气蓬勃, 就是要在推进团的事业中有坚强的意志和干劲, 不畏艰难, 勇于同困难作斗争;朝气蓬勃就是要有努力学习、永不自满的精神, 不断提高思想水平和驾驭实际工作的能力;朝气蓬勃, 就是要保持艰苦朴素、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 防止脱离实际, 脱离群众和沾染官僚主义的恶习;朝气蓬勃, 就是要与实事求是相结合, 真正做到在团的岗位上扎扎实实, 离开团的事业坦坦荡荡。
(2) 要有为共青团事业披荆斩棘的敬业精神。
敬业是一种强大的精神支柱, 惟有对事业怀有高度敬业精神的人, 才可以成就大业。有的人面对环境的影响和干扰, 心浮气躁, 工作懈怠, 精神松散, 意志消沉;有的经营起私事, 专心致志, 满腔热忱, 废寝忘食, 而对待工作和事业则漫不经心, 敷衍了事, 与那些富有敬业精神的同志形成了强烈的反差, 必须引起团干部的高度重视。必须旗帜鲜明地支持、褒扬那些敬业爱岗、勤奋工作的同志, 让肯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团干部有位置, 得实惠;让不干事、乱说事、专坏事的团干部受批评、没市场, 大力营造激情创业、拼搏奉献的团风, 树立起一大批青年楷模。
(3) 要有为共青团事业长远发展的实干魄力。
实干, 核心在“实”, 关键在“干”。凡是工作做得好的团组织, 都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突出一个“实”字, 找准并抓住了最能发挥优势的好点子和突破口, 想方设法抓工作, 明确了一个“干”字。面对同样的环境, 同样的工作, 同样的对象, 作风扎实、善于工作, 就能取得令人欣慰的成绩。只有从实际出发, 以求实的态度、干事业的精神把上级党委、人民政府和上级团组织的部署要求创造性地贯彻落实, 才能有所突破。
(4) 要有为共青团事业大发展的责任心。
工作的动力来自责任心。责任心出成绩, 责任心出状态, 责任心出作风, 责任心出感情。在工作中要常怀责任之心, 以工作出成绩为荣。要认真学习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各类优秀人物, 通过学习和实践, 各级团干部的思想觉悟必须提高, 组织纪律必须加强, 思想作风要严谨, 做事要勤奋, 做人要正派。
3. 突出重点、把握时代脉搏, 紧扣党政工作中心, 奋力实现共青团事业的大发展
(1) 人性化定位。
人性化就是坚持以青年为本, 把促进青年的全面发展作为开拓共青团事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共青团的社会基础和工作基础都发生了深刻的结构性变化, 青年对社会组织的选择日趋多元。每一级团组织和每一名团干部都要牢固树立竭诚服务青年的理念, 坚持以人为本, 实现好青年愿望, 维护好青年权益, 发展好青年事业, 管理好青年事务, 真正将青年需求作为第一导向, 青年冷暖作为第一信号, 切实从人性化定位的角度出发, 尽可能满足青年实际需求。
(2) 品牌化发展。
所谓共青团的品牌工作, 是指由共青团实施的能够体现共青团性质, 代表一个时期一个方面共青团工作水平, 在社会上产生广泛而积极影响的各项活动。新时期, 面对青年需求多样化和时代赋予的新挑战, 抢抓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新机遇, 要以更加饱满的精神和务实的作风, 全面提升服务层次, 努力打造出更多青年欢迎、党政支持、社会认可的服务品牌。
(3) 项目化推进。
要以“服务职能化、职能项目化、项目社会化”为基本途径, 深化现有品牌项目的实施力度, 不断加强品牌项目的受益程度和社会影响力, 有重点地推出一批新的服务项目, 拓展服务青少年的工作领域;要鼓励和扶持基层团组织开展符合青年实际需求的服务项目, 进一步把服务工作落实在基层、落实在青年;要把项目化管理方法充分运用到团组织服务青年的工作项目中, 建立和完善项目的立项论证、实施监督和考核评估机制。
(4) 社会化运作。
共青团要想掌握更多的资源服务青年, 就必须通过社会化的方式和手段挖掘、整合、配置资源, 增强共青团的服务能力。要主动争取政策和资金支持, 形成政府委托、共青团承办的项目合作机制。加强与社会组织及企业的合作, 积极拓展与中介组织、非营利组织等社会组织的合作空间。积极支持在共青团领导下成立的青年组织、社团组织开展活动, 在坚持公益性的基础上, 探索市场化的合作方式, 通过募集、招标等途径, 吸纳有关利益主体合作参与项目, 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人才效益的多赢。要发挥好共青团外围组织的作用, 推动青年之间、青年群体之间的相互服务。要建立和完善服务青年工作的激励表彰机制, 逐步将表彰范围扩大到服务青年的社会组织。
4. 结语
党的十八大为共青团事业全面发展指明了方向, 共青团事业面临的机遇前所未有, 挑战也前所未有, 机遇大于挑战。共青团事业工作者必须承担起时代赋予的责任, 把党的要求、青年的需求变成自身追求,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求真务实, 扎实工作, 奋发有为, 团结带领各族团员青年谱写激扬慷慨的青春乐章, 为实现新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和长治久安做出应有的贡献。
摘要:文章结合当前工作实际, 提出了新时期共青团工作的思路与对策。
关键词:新时期,共青团,新思路
新时期咨询工作思路 篇2
摘要:新形势新任务给高校党建工作带来了新挑战。面对挑战,高校党建工作者应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以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按照第十七次全国高校党建工作会议部署,努力探索党建工作新思路,以改革创新的精神状态、思维方式、思想作风和工作方法,开创高校党建工作新局面。
关键词: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研究
高校党建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世情、国情、党情的发展变化,高校党建工作面临着一些困难与挑战,我们要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的要求,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党的建设,把握好领导班子建设、党内民主建设、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党员队伍建设和党组织建设的新要求,努力使高校党的建设迈上新台阶。
一、高校党建工作面临的困难与挑战
目前我党面临着“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四大考验,同时还面临着“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四大危险。在世情、国情、党情发生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胡锦涛同志提出的“四大考验和四大危险”,给全党提出了警示。学习贯彻胡锦涛同志“七一”重要讲话精神,要求我们必须正确判断时代特征,准确把握发展趋势,对高校党建工作面临的新挑战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外部环境对高校党建工作的新挑战。当今世界,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必然引发政治思想、文化教育、历史传统、意识形态的全球化交融与碰撞。高校作为传播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主要阵地,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基地,因而也就必然成为西方敌对势力实施“西化”、“分化”战略的首选目标。这对高校坚持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教育产生了冲击。
二、高校党建工作的方法
方式方法创新是高校党建工作创新的活力源泉。首先,创新基层党组织的设置方式。伴随高校学分制、弹性学制等各项改革的不断深化,传统的年级、班级概念逐渐淡化,以“系、班”为单位的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高校的管理要求。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应主动适应形势的变化,把着力点放在学生社区,积极探索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党组织设置形式。在教师支部设置方面,由于近年来高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不少学校合系建院,传统的教研室被合并或撤销,适应这种变化,高校应结合学校学科重组、院系调整以及科研工作的实际,依据党员人数和利于开展活动的原则,以系、所、中心为单位组建教职工党支部,构建教学科研、管理和建设相结合的党建机制。
参考文献:
优化新时期高校教育工作的思路 篇3
一以教学质量提高为基础,优化教学工作思路
教学质量的提高,是高校办学质量的中心环节,是高校办学的生命线。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高等教育质量与招生、经费问题就开始并列为世界高等教育改革的三大中心议题。许多国家为改善高等教育质量而做出的不懈努力,已促使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活动成为一项国际性的运动[1]。由此可见,推进高校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构建符合时代发展的教学模式,以优化教学质量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这必然成为未来高校教学发展的内在需求。教学质量的提高一方面要有合适的教学方法,另一方面还要有与之相配套的教学理念。(1)教学工作要因人而异,因生治学。不同的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有着不同的兴趣爱好,智力取向、知识结构也各不相同[2]。就像花园中生长的植物一般都会有很大差别,因为植物分别属于不同的科属,有着不同的生长形态,需要的是不同的栽培管理方式,生育期、对环境的要求各不相同,而且这种差异是必然的,我们必须要尊重学生之间的这种客观差异,并结合这种差异开展教学;(2)理论与实践兼顾开展教学,避免出现重理论轻实践的情况。许多事情只有在实践中才能找到乐趣,在实践中才能进一步丰富理论知识。教学过程也一样,教师需要给学生以充分的实习机会,让学生在实习过程中逐步丰富自己的实践技能。尤其是一些高职院校和独立学院的学校,实践能力对他们来讲更为重要,甚至会直接决定着他们未来就业过程中的竞争力的高低。
二以科研工作提高为动力,促进办学质量提高
我们经常说“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也就是说教师不仅要进行教学,而且还要进行科研工作。教学是教师的本职工作,但如果只进行教学而不进行科研学术工作,就会落后于日新月异的新知识、新思想观念。教学和科研是高校的两大主要职能,是高校快速发展的两翼,是代表学校办学实力与水平的重要标志,两者既相互促进,又相互矛盾,表现出一定的相对性和条件性[3]。钱伟长先生也曾说:“你不教课,就不是教师,你不搞科研,就不是好教师。”因此,很多学校都把教学是立校之本,科研是强校之路作为高校发展的主要思想。但现在的问题时,很多高校都协调不好教学和科研之间的比例,一些教师因为害怕做科研耽误教学而不敢搞科研,另一些教师则是过分重视科研而忽视了教学工作,这都不利于学校的发展。这些都是不正确的,都是片面的。因此,各高校应该充分发挥学校的协调机制,把高校的教学和科研统一起来,让科研为教学提供更为丰富的一线教学素材,充实教学案例,同时也要围绕科研积极地开展教学理论研究工作,让教学为科研提供更为扎实的理论基础,用实际行动践行“教学是立校之本,科研是强校之路”的理论。
三以学生思想工作为先导,引导学生健康发展
俗话说,动人心者,莫先乎情。思想工作就是以情动人的最重要途径,因此,思想工作是我党历来的法宝,也是引导现代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基本工作。尤其是面对现阶段日益复杂的社会环境,思想工作更是成为学校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但目前我们很多高校的思想工作仍停留在表面工作、形式工作的层面上,一些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人员自己都不重视思想工作,感觉这些没什么必要,这种情况怎么可能会引导学生重视思想工作呢?为此,各高校应该积极引导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建设,从意识形态上开始抓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为了提高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质量,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原则:(1)思想工作要结合学生实际。开展思想教育工作时,要首先了解学生需要什么,比如有些学生遭遇到了感情问题,有些学生可能是就业问题,有的学生是社交问题,有的则可能是学习问题,那么思想工作就要针对学生的这些实际问题开展工作,让学生切实地感觉思想工作的确是以我们为主体,不是形式主义;(2)思想工作要讲究差异。思想工作说到底还是针对人来开展的,因此我们就要重点照顾不同学生之间的差异。比如,对脾气急躁的学生,可以采用“耐心说服”的方式;对性格倔强的学生,可以采用“以柔克刚”的方式;对性格耿直的学生,可以采用“诚恳直言”的方式;对性格内向的学生,可以采用“单独沟通”的方式等[4]。
四以硬件环境优化为平台,改善学生培养环境
无论什么类型学校的教育,都离不开一定的硬件环境为基础,高等教育也不例外。包括教室、实验室、图书馆、运动场地、教学实践基地,甚至学生的生活环境都属于学生培养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都能影響教学质量的提高。换言之,没有一个优越的硬件条件,教学工作开展必然会受到很大影响。尤其是扩招政策实施以来,部分高校盲目的开始扩大招生规模,结果导致硬件建设跟不上学生增长的步伐,学生基本的学习环境都受到很大影响。因此,为了保证高校教学质量,各高校硬件环境优化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开展:(1)加强教学设备的购置与维护。尤其是教室中的多媒体、闭路电视、网络以及桌椅等这些教学基本设备,还包括图书馆中馆舍环境、藏书质量与数量都要有充足的资金给予保证;(2)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尤其是一些高职院校和独立学院,在这方面的建设更为重要。比如,结合高校的教学与科研方面的优势,发挥企业生产实践的优势,联合建立“生产、教学、科研”三结合基地,一方面为学生提供就业实习的岗位,另一方面也检验了高校本身的教学效果,同时也加大了对科研成果的推广应用。同时,为了有效提高高校的实践水平,可以争取使企业提供一定数量的兼职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这样可以有效地促使学生将理论知识与生产实践相结合,提高知识的应用能力[5]。
五以师资队伍建设为核心,促进学校内涵式发展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很大程度上左右了一个民族知识的传播和文化的传承。要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教师的素质是关键,师资队伍建设是办学永恒的主题。高等院校既是人才汇聚的高地,也是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各类人才的主阵地,而人才培养的质量,归根结底取决于“人才汇聚”的质量,即师资队伍建设的状况[6]。因此,我们说教师队伍是高职院校发展的中心环节,没有一支业务精湛、政治信仰坚定、作风硬朗的教师队伍,高职院校的发展根本就无从谈起。(1)建立健全机制,强化教师主人翁责任感,提高教师归属感,加强教师的爱岗敬业及奉献精神;(2)加强专业学习,营造学习氛围,倡导终身学习理念,提高师资队伍素质;(3)开展岗位练兵,提高教师的实践创新能力。通过协调科研和教学的关系,加强教师科研能力,以科研辅助教学工作的深入开展;(4)创设和谐环境,增强教师的团队意识。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把老带新的工作深入开展;(4)优化奖惩措施,建立健全教师考核机制。学校可以定期对教师的授课水平、敬业精神进行评价,采取学生测评、同行测评、领导测评相结合的方式,对于那些工作积极、教学效果好的要给予及时的奖励;(5)加强教师政治素质的培养,坚定政治信仰。正确处理政治和业务的关系,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7、8]。
总之,新时期高校教育工作思路的优化将直接决定着未来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成败,尤其是在经历10余年的扩招之后,高等教育未来如何协调质量与数量之间的关系,如何保证高校学生能够更好地为社会发展服务,社会也能更好地接纳这些学生都将与高校教育工作思路的优化紧密相联。但教育工作思路的优化,是一个系统工作,关系到学校发展的各个方面,同时也涉及到学校各个部门,因此,包括学校,教育主管部门以及全社会都要积极行动起来,为高校教育工作思路的优化献计献策,并争取为其创造更为合理优化的环境,促使其健康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岳意定,隆娟洁.关于高等教育质量管理体系的战略思考[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
[2]李玲.以人为本,注重差异[J].中国体卫艺教育,2010(10).
[3]孔养涛.如何有效协调发展高校教学与科研工作[J].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2012(1).
[4]马顺.提高国有企业党建工作开展有效性的探索与实践[J].工会博览(理论研究),2011(11).
[5]何实.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模式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毕业论文,2011.
[6]加强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对策思考[N].陕西日报,2011-8-30.
[7]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学校永恒的主题[EB].
新时期咨询工作思路 篇4
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 政府机关是国家行政事务中的枢纽, 是中央各项方针政策执行的指挥站。[1]
1. 当前我国机关政治工作的现状分析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步与发展, 机关单位工作人员新的思想观念意识逐渐增强, 以往封闭守旧的工作模式必须进行变革, 确立新的开放发展新机制。[2]机关单位工作人员的竞争意识不断增强, 根据本单位发展的实际情况, 引入竞争机制, 广泛地调动起工作人员的参与积极性, 促进共同提高和发展。
新时期的机关政治工作受到市场经济的冲击和影响, 西方国家的文化也随着经济的交流而进一步传播, 市场经济与文化建设的双重夹击, 需要我国机关单位要更加注重思想政治工作的建设, 自觉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
2. 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坚持以人为本的方针
社会历史创造的主体是人, 人的主体性特征使人成为政治、经济、文化及社会关系的实现者和承担者, 社会主义发展的目的在于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在物质、精神和思想文化等方面的需求, 促进人类社会的解放和发展。机关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方针, 充分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参与性和创造性, 提高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和为人民群众办实事的能力, 将思想政治工作作为根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积极贯彻落实关心人、尊重人和理解人的主体性原则, 以理和情来真诚待人, 通过民主交流、讨论, 建设廉洁、高效、为人民群众办实事的政府。
二、思想政治工作与文化建设之间的关系
文化作为一种新型的管理方式, 能有效地促进机关单位的经营和发展。文化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积淀下来的劳动人民精神和智慧的结晶, 是对生产力、生产方式和人民群众生活习惯的反映。在当前的社会发展背景下, 文化在不同程度上被人民广泛应用到社会建设的方方面面, 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 西方文化逐渐传入中国, 积极借鉴西方文化中的积极因素, 并将这些积极的文化因素与中国文化相结合, 促进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及社会发展的建设。[3]
机关思想政治工作与文化建设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两者互补、互相渗透、借鉴和吸收, 在融合发展的过程中逐渐显现出相对优势。思想政治与文化建设融合所体现出的整体优势, 能有效克服当前机关单位政治工作发展中所面临的困境和文化建设过程中所存在的缺点与不足, 使之形成一种新的特有优势, 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背景下, 机关单位开展思想政治工作, 是文化建设的重要手段和途径, 准确把握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发展方向, 为机关单位的发展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 为机关单位的发展提高有效的保障。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中, 将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相结合, 促进机关单位稳定、健康、可持续的发展, 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和谐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机关单位思想政治工作必须与文化建设相融合的另外一个关键因素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和先进文化前进方向, 保持政治、经济、文化及社会共同发展, 努力培养出与社会主义发展相适应的思想和文化, 不断提高机关单位工作人员的整体素养和工作水平。在当前和以后的社会发展时期, 思想政治工作与文化建设融合发展的首要任务是致力于和谐社会的建设,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将机关单位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建设工作与国家、民族及社会发展有机结合, 进一步提高机关工作人员正确认识思想政治工作与文化建设融合与互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与时俱进, 开拓创新, 开拓机关单位思想政治与文化建设互动的新时期。
三、思想政治工作是文化建设中的实践与创新
1. 思想政治工作是文化建设的基本实践
机关单位在多年的管理实践中, 思想政治逐渐发展成为有效的动力支撑, 能有效引导员工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导向。思想政治工作能准确把握机关单位发展的方向, 并进行宏观调控, 在纵向管理中, 思想政治工作在理论基础上保持统一性, 在一定的管理范围内, 指导文化建设的发展方向和发展目标, 思想政治是极具时代特征的管理思想, 引导时代政治的前进方向。
2. 思想政治工作是文化建设的创新实践
文化是对社会发展阶段特征的全面体现, 机关单位文化建设有着更加丰富且广泛的内涵, 在新的社会发展时期, 文化建设要从机关单位自身出发, 结合中国共产党文化发展的内容, 在长期的实践和发展中形成的, 维护本单位发展的精神财富, 文化建设包括机关单位工作人员对本单位的一致信念、社会主义建设的共同理想以及为实现共同理想所实施的一系列举措。思想政治工作归根结底是对工作人员进行信念的灌输和教育, 这种教育形式和教育方法能帮助机关单位工作人员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为人民谋福祉、办实事的信念, 思想教育却别于法律惩治措施, 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思想管理。文化以其自身独特的内容和思想体系, 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新的思路、方法和有效途径, 做好文化建设是改进和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前提和重要途径。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与文化建设的创新与实践, 探索出一条更新的道路和途径, 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 中国社会的建设在不断实践中发展, 并在不断实践的过程中创新。
3. 思想政治工作与文化建设的共同提高与发展
思想政治与文化建设, 两者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 思想政治与文化建设的作用是树立起机关单位在人民群众间的良好形象、影响力和辐射力, 以此来得到社会各界的认同和支持。思想政治工作与文化建设两者有着共同的发展目标和发展方向, 思想政治工作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确立起适合本单位发展且符合和谐社会建设的基本思想, 准确把握基本发展方向。思想政治工作与文化建设的结合, 能在机关单位的日常工作中发挥出积极的导向功能和凝聚作用。
创新是社会发展不竭动力, 也是社会前进的重要支撑。将创新作为动力, 促进思想政治工作与文化建设的共同提高和进步, 机关单位的发展要与国家发展的大政方针相结合, 在为社会服务的同时, 也要让员工充分发挥自身的价值。和谐的思想政治与文化建设大环境, 能为员工实现个人价值和服务人民群众的目标达成一致性, 实现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相结合。在机关单位的管理实践中, 不断强化思想政治工作与文化建设的表现形式, 以更加持久的生命力和推动力, 促进思想政治工作与文化建设之间互动的良性发展。
文化建设能为机关单位营造一个和谐、稳定的思想政治工作环境, 思想政治工作是以教育的形式来进行引导的, 文化是以引导的形式来实现的教育, 文化教育具有思想政治教育所不具备的优势特征, 更具亲和力。文化建设能增强机关单位内部人员的凝聚力、向心力和创造力, 文化建设以诱导、熏陶、感染和教育为主要方式, 对人们的行为进行约束和管理, 机关单位内部所设置的规章制度作为辅助形式, 约束员工的行为。
思想政治工作为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氛围, 在新时期的社会发展形势下, 健康且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能有效提高机关单位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与创新性, 思想政治与文化建设既要体现出时代发展的精神, 还要凸显出社会主义制度的共性内容和发展, 符合当前本单位和社会发展的实际, 倡导正确的价值观念和道德精神, 确定好机关单位发展的目标, 文化建设是以正确的价值观念和思想理论作为发展基础, 以正确的思想观念引导社会前进和发展, 以一种内在的号召力和引导能力, 将员工的个人价值观与单位发展和社会发展保持一致, 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的总体目标。
四、结语
思想政治建设是中国共产党治理国家的客观要求和基本方针、路线和政策, 在新的社会发展形势下, 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与文化建设之间的互动, 能有效地确立思想政治工作在机关单位及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将机关单位工作人员的思想与党发展的总方针保持一致, 创新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建设的形式、内容, 经过不断、反复的实践, 为机关单位思想政治工作与文化建设寻找一条新的途径和发展道路。
摘要:文化管理作为机关单位经营管理的重要内容, 为机关单位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 新时期的文化建设在机关单位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建设与机关单位思想政治工作, 两者之间相互联系, 共同发展, 如何在机关文化建设中摆正思想政治工作的位置, 是新时期面临的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 本文主要是从新时期加强机关建设的创新实践出发, 探究在新时期的机关思政工作的创新性开展。
关键词:机关单位,思想政治工作,文化建设互动
参考文献
[1]王宇翀.新时期机关思想政治工作与文化建设的互动[J].东方企业文化, 2015 (08) :22-23.
[2]刘亚军.浅析高校安全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的互动[J].才智, 2015 (17) :98.
新时期咨询工作思路 篇5
论新时期高校辅导员工作的思路
作者:罗德明
来源:《教育与职业·理论版》2008年第18期
[摘要]文章将高校辅导员工作的思路总结为“轻重缓急、亲疏远近”8个字,指出高校辅导员应根据工作的性质和特点,学会区别对待,同时,辅导员必须学会处理好与学生的关系,把握学生工作的原则和尺度。
[关键词]高校 辅导员 学生工作
[作者简介]罗德明(1975-),男,福建连城人,浙江工商大学经济学院学办主任,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浙江杭州310018)
[中图分类号]G6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8)27-0170-02
思想政治教育是高等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学校人才培养的质量。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指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而高校辅导员是实施、完成这一任务的重要力量。
在新形势下,高校扩招、高校改革及高等教育模式和教育理念的转变给高校教学环境带来了很多新的变化,使新时期大学生的发展出现了新趋势和新特点。如大学生越来越重视个性化,自主意识鲜明,大学生发展面临的问题也越来越多样化,学习、交往、生活、实践以及求职就业等问题日益凸显。这些新的变化也相应地对高校辅导员工作提出了挑战。作为高校辅导员,如何在新形势下做好学生工作,帮助学生健康成长,是每个辅导员必须交出的一份答卷。笔者结合自身的工作经历,提出 “轻重缓急、亲疏远近”这一辅导员工作思路。
一、轻重缓急——甄别工作任务的属性和特点,区别对待,有所侧重
学生工作的性质、地位和特点决定了学生工作人员需要处理各种各样的事务,工作任务纷繁复杂。因此,高校辅导员必须学会甄别工作任务的属性和特点,分清工作任务的轻重,分清主次矛盾。
(一)提高工作效率,加强时间管理
根据管理学的原理,多做工作有两个途径:一是提高工作效率,二是延长工作时间。从长远的角度看靠延长工作时间解决繁重的工作任务并不可行,效果也很有限。而提高工作效率则不同,除非我们的工作效率已达极限,否则就还有改进的余地。通过提高工作效率达到多做工作的目的是可行的。而提高工作效率的方法有很多,最重要的就是加强时间管理。
古人云:“事有先后,用有缓急。”做事也是如此,分清事情的轻重缓急,不但做起事来井井有条,完成效果也好。各种学生工作中有主要的和次要的,有急于要办的和可以慢一点办的。辅导员在工作中常会遇到千头万绪、问题繁多的情况,这时就需要我们分清问题的轻重缓急,找到其中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并集中力量解决它。
轻重缓急的实施有其理论依据和重要的现实意义。19世纪,意大利经济学家帕雷托发现:80%的财富掌握在20%的人手中。从此,80/20法则在许多情况下得到了广泛应用。一般表述为:在一个特定的组群或团体内,一个较小的部分比相对的大部分拥有更多的价值。在时间管理中,也有一个80/20法则,即假定工作项目是以某价值序列排定的,那么80%的价值来自于20%的项目,而20%的价值则来自于80%的项目。在工作效率的问题上,我们工作价值的80%来自于20%的重要工作。因此,只要我们能正确决定事情的优先级,安排好各项工作的轻重缓解,便能有效地管理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二)判断轻重缓急,排定优先次序
从辅导员的工作出发,每个辅导员所处的学院不同,工作经验、水平和特长等有所差异,工作主体、工作环境和工作对象多也不尽相同。因此其工作重心也应有所区别,否则就不能因时因地制宜,不能发挥学院、辅导员本人和学生的特长,难以形成工作特色和优势。而在对待每一项工作任务时,根据学院、本人和学生的特点,找到三者的最佳契合点,就是我们最有价值的工作重点。对工作任务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作出准确判断,这本身就需要我们认真分析每一项工作任务的属性和特点,并结合所处的环境,有所侧重。
那如何才能做到“事有先后,用有缓急”呢?笔者认为首先要根据工作任务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对其进行层次划分。而根据事情的“轻重缓急”和时间的优先序列通常可以分为重且急、重但缓、急但轻、轻且缓四个层次。结合辅导员工作的实际经历和体会,笔者用真实的工作案例来说明这四个层次的含义。
譬如我们某一周的日常工作包括:通知各班学习委员周二下午到教材科领教材;开主题班会,部署学风建设工作;领导想了解一下学生经费使用情况,要求方便时到财务处查询学生经费使用情况;奖学金评定结果,周二上报学生处。在处理这些工作任务时,我们首先应该分析一下其轻重缓急,然后决定其时间优先序列。第一项工作任务急,如果不及时通知学生干部,耽误学生领书,就有可能耽误学生上课。但从属性来讲,它并不直接关系学生成长成才,可列为“急但轻”;第二项工作从时间上看并不是特别急,但从属性上看,学风建设是班集体建设的灵魂,是学生工作的生命线,是很重要的,应列为“重但缓”;第三项工作虽然是领导要求,但是对于学生工作大局影响不大,领导也并没急着要,应列入“轻且缓”;第四项工作,奖学金评定涉及面广,关乎学生的切身利益,理应列为重要工作,同时时间也比较紧迫,应该列入“重且急”。
上例只是根据任务的属性和特点对一些常规工作进行了划分。事实上,要真正分清学生工作的“轻重缓急”还得结合所处学院、辅导员本人和学生的特点进行分析。譬如,每年一届的校
运动会是学校的重大活动,借此机会可以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班级凝聚力,对班级、学院甚至学校的学风建设大有裨益。因此,组织学生参加校运会应该列入“重且急”的工作。但是,如果本院学生运动水平不高,辅导员却生拉硬拽学生去训练,希望短期突击有所突破,反倒会惹学生反感。因此,对于本项工作的处理应该另有侧重,把工作重心放在学生精神风尚的塑造方面。
(三)及时处理突发事件,保障学生安全
高校突发事件是高校辅导员工作必须处理的重大问题,是辅导员工作中最重、最急的核心问题。例如,学生干部发现某位学生深夜未归,向辅导员汇报。辅导员应该高度重视,第一时间作出反应,马上向学校值班领导和学院有关领导汇报,并分头查找学生下落,直至找到学生。对于类似问题,辅导员切勿认为“学生都是成人了,不会丢的,明天自然会回来”,这种麻痹大意的思想是相当有害的,一旦出现危机情况,会给学校整体工作带来严重的破坏。同时,对辅导员来讲,突发事件如果处理不够及时和妥当,对自身造成的阴影将持续终生,甚至无法面对学生和家长,背负一生的思想负担。尤其是新时期,很多高校都处于新开发的高教园区,新校园的环境特点给高校学生工作带来更大的困难和压力,对于学生深夜不归等一些涉及学生安全的突发事件应该引起高度重视,辅导员应在思想上时刻绷紧这根“又重又急”的弦。
二、亲疏远近——分析工作对象的现状,灵活沟通,掌握分寸
辅导员在学生工作的最基层,和学生接触的面最广、接触最频繁。绝大部分辅导员年龄与学生相差不大,属同龄人。年龄的相近减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感,有利于沟通交流和相互理解。但是距离太近,往往又会削弱教育和管理的工作效果。由于工作的关系,辅导员和不同学生之间交往的频率也是有差别的,和学生干部交往多,接触频繁,而和普通学生交往少,沟通不多。这就涉及如何把握好交往的“亲疏远近”的问题,高校辅导员应致力于寻求与学生干部和普通学生之间的动态平衡,赢得学生的信任,促进班集体的和谐,以增强学风建设的有效性,从更深层面做好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一)处理好与学生干部的关系
要处理好与学生的亲疏远近关系,笔者认为首先应该掌握一条原则,即把工作和生活分开。工作上,辅导员要强化老师的身份,严格要求自己,努力树立为人师表的威信;生活中,辅导员要与学生交朋友,以朋友的身份交流思想,相互沟通,但切忌感情用事、丧失原则。因为工作需要,辅导员和学生干部交往较多,这种现象对辅导员的日常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辅导员把握好与学生交往的尺度。在工作中,尤其是“评奖评优”等涉及学生利益的问题上,一定要坚持原则,力求公正,切不可在这些方面偏袒学生干部,更不能以此作为对学生干部的“激励”。对于经常交往的学生干部,在工作上应该更加严格要求,在物质上要让他们看得轻一点,让学生干部逐步树立这样一种意识:“担任学生干部并非为了物质利益,而是获得一个锻炼的平台和学习、成长的机会,与老师进行深层次的交往。”
要处理好与学生的亲疏远近关系,还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状况,灵活应用一些技巧,以求动态的平衡。其中,让学生干部既成为辅导员的得力助手,又成为学生信服的班级领导,是辅导员处理好与学生的关系、把握好“亲疏远近”的重要方面。而辅导员与学生干部之间的交往技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干部在学生中的威信。
众所周知,学生干部事实上担负了对普通学生进行日常管理的重要职责,如果普通学生对他们不信任、不理解,那学生干部就很难发挥作用,也就会进一步导致辅导员的工作难以取得积极效果。因此,一方面辅导员要协助树立学生干部的威信;另一方面也要与普通学生进行个别的、具体的交往和沟通,让普通学生也可以在适当的时候和场合认识、理解辅导员和辅导员的工作。当然,辅导员的精力是有限的,不可能跟所有同学都保持密切的联系、深入的沟通,所以辅导员就更加需要把握好跟不同类型学生之间的亲疏远近关系,利用一切机会跟广大同学交流。同时也要有效利用学生干部“亲、近、密”的关系,把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深入人心,深入到每一个学生。
(二)处理好与普通学生的关系
辅导员在处理与学生的关系中,要根据不同的对象掌握好批评和表扬的技巧。对于平时接触较少的学生,想要找他谈话时,应该先通过各种渠道了解该同学的各方面情况和优缺点。谈话时先指出其优点,给予表扬,在拉近了彼此间的距离时,再适时地指出其缺点,希望其改正。一般而言,这样的谈话效果比较好。对学生干部,辅导员也应该根据其与同学关系的现状,适时地给予表扬和批评。当学生干部由于工作方法等问题在同学中引起非议,威信受到挑战时,如果辅导员还希望继续培养他,就应该在公共场合多表扬,指出其优点,让同学看到其长处。而在私下里多找其谈话,指出其缺点,并要求其改正。这样既有利于维护学生干部的威信,又指出了学生干部的缺点,有利于学生干部的成长。
分清轻重缓急,把握亲疏远近,这是笔者十年辅导员工作的深刻体会。然而,辅导员工作并没有固定的模式,要做好新时期高校辅导员的工作,需要辅导员本人不断地探索和思考,寻找不定模式中的潜藏规律,注重理论知识的提高和实战经验的积累,在工作中找到一条适合自己并卓有成效的辅导员之路。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Z].2004-8-26.[2]陈江华.新形势下如何有效开展高校新生辅导员工作[J].中国地质教育,2007
(4).
[3]李品媛.管理学原理[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
[4](英)科克.80/20法则[M].冯斌,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08.
[5]杨仕勇.高校辅导员工作新诠释[J].教育与职业,2007(18).[6]李大勇.试论建设和谐的高校辅导员工作[J].教育与职业,2007(20).[7]李永健.论高校辅导员工作方法创新[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上半月),2008
浅谈新时期水利管理工作的思路 篇6
关键词:水利管理;水库管理;思路
在新时期,水利工程在肩负着城市供水、防洪减灾、农业灌溉等基础功能的同时,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一方面,政府以及上级水利部门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提出体制改革目标,另一方面,整治、改造措施现已实施,并加大投入力度。但必须承认的是机遇与挑战并存,新时期的水利发展管理仍然存在着问题。以下就当前水利管理应对新时期问题与机遇提出一些思考。
一、水利管理存在的问题
主要是思想认识上的误区。水利工程的工作很多是强调建设而疏忽管理。各级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比较注重工程项目建设,而轻视工程管理。在投入上,基本建设投入多,而对设施的管护、运行维修的投人相对较少。这使得已建工程的运行管理不规范,管理方式单一。总的说来,水利部门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还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严重影响了水利单位的生存和发展。
二、水利管理工作的新思路
1.转变思想
水利部门的管理工作要从提高思想认识上着手,坚持管理与建设并重的原则。首先,要切实采取措施,理顺管理体制、建立用人机制、完善法规标准,逐步扭转重建轻管的局面。其次,建设要为管理创造条件。新建工程除了主体工程外,管理设施必须纳入工程设计内容,为管理创造必要条件。最后在增加水利建设投资的同时,还要建立良性运行的水利管理机制,建管合一,这样在出现问题的时候,方便责任的追究,好采取适当的补救措施。
2.采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
现代化水库管理,就是在总结以往经验教育的基础上,结合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依靠现代科技,充分利用信息化、网络化手段,改进管理方法。
(1)明确管理范围
现代水库管理范围、管理工作内容相应增加,在管好水利工程建筑物及其配套设备的同时还应管理流域植被,库区水环境。管理的职责,不仅仅是保证工程设备的安全运行,还要包括对水质水量,合理利用的监管。对库区环境进行定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分析并写出治理改进建议,以保护水库的水质和蓄水能力。
(2)预防为主
水库管理工作责任重大,所以要利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对整个库区环境进行宏观检测,将预防为主贯穿于管理的全过程。只有真正做好了预防工作,才能真正做到安全第一。
(3)标准化管理
标准化管理是推进水库管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标准化的实施可以减少管理工作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要实行标准化管理就要先制定管理标准,管理标准的制定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对管理人员的工作质量进行细化、量化和具体化,便于定岗定责和自动化管理。此外,管理标准应定期修改,不断完善。
(4)加大宣传力度
水利资源发展要获得各方面的支持就必须采取多种方式加大宣传,努力使社会各界充分了解水库管理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积极向当地政府、计划、财政等部门汇报,争取得到他们的政策支持和资金的扶持。
三、水利管理工作的重点
新时期的水利管理在加强对水资源的管理的同时,仍要以工作管理为主要内容,着重对易出现故障的设备进行检修、维护和保养,保障工程设备的正常运行,发挥其效益。平时要对水库的各项设施进行看守保护,使其不受人为的破坏。在汛期,更要加大安全巡防的力度,及时发现隐患,定期确定工程设备性能运行的完好程度。技术人员偏少、技术力量薄弱、整体学历层次较低是水利管理单位普遍存在的问题,因此,提高工作人员的管理水平是大势所趋。定期培训,重视人才培养,努力提高职工队伍的业务素质,把人才培养投入计划纳入财务预算,给予保证,这些都是提高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
加强水利工程管理的科学研究,探索适合水利工程发展的管理办法,是水利管理工作的新项目。在现今的水利管理中,占主导地位的依然是传统、原始的管理方法和手段,管理的基础理论研究还非常薄弱,没有形成系统的科学理论体系。因此,要系统研究水利工程管理,探索出一套适应新形势发展的实用性较强的管理理论和管理模式。
参考文献:
[1] 邓元清.现代化水库管理措施[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9,(6).
[2] 加快水利建设,强化水利管理,努力开创水利建设与管
理工作新局面[N].中国水利报,2011-05-26(1).
On the Water Conservancy Administration Work in the New Period of thinking
WANG Li-juan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water conservancy work made great achievements, but in the growing shortages of water today, the water conservancy administration work still to strengthen. The water in this new era with new problems,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new idea.
新时期新闻采编的工作思路分析 篇7
1 新闻采编概述
新闻采编工作主要是对新闻信息进行认定、采集、加工和制作的过程, 主要由采访和编辑两部分组成, 采访目的在于传播, 其基本任务是迅速了解典型的、具有新闻价值的、真实的事实, 是一种特殊的调查研究, 也是对客观事物的调查研究。另外, 新闻采编必须具备信息量大、制作优良且传递迅速的特点。新闻采编主要针对热点事件进行报道, 这就要求新闻采编要明确报道思想和报道方针, 以及报道任务, 及时、准确、全面且充分地做好报道, 并注意报道内容的创新性。
简而言之, 新闻采编工作就是采访工作人员将采访到的内容经过一定加工、处理和编排后, 将新闻发表出去, 而编辑工作人员则对收集到的新闻信息进行收集、处理, 最后将新闻发表出去, 所以, 做好采访和编辑工作, 是新闻采编工作的重点。
2 新时期新闻采编工作存在的问题
2.1 新闻采编的信息质量较低
在进行新闻采编的过程中, 最常见的问题是信息量较少, 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新闻采编的信息质量较低, 这种低质量的新闻信息很难引起社会关注。长此以往, 新闻采编一旦遇到具有较高价值的新闻信息时, 群众能否及时关注成为新时期新闻采编工作面临的重要问题。
2.2 新闻采编工作效率较低
新时期, 新闻采编的工作效率相对较低, 这种现象导致新闻事业的发展受到不同程度的阻碍, 受众无法及时关注社会各方面的信息。另外, 新闻采编工作效率偏低也使新闻采编工作很难取得进步。
2.3 新闻采编工作价值意识偏低
在新闻采编工作中, 要充分保证信息内容在加工后具有较高价值, 但在实际新闻采编工作中, 工作目标不明确导致新闻采编工作价值偏低, 受众对所报道的内容不感兴趣, 最终影响了新闻收视效果, 阻碍了新闻事业的发展。
2.4 新闻采编工作人员综合素质偏低
当今是一个信息化时代, 新闻信息的传播十分快速, 而新闻采编工作者经常出现无法适应当下快速经济信息变化的情况。新闻采编工作人员综合素质偏低是当前新闻采编工作的主要问题之一, 专业知识、综合能力不强、人际交往能力偏低都影响了新闻信息质量, 成为阻碍新闻业发展的重要原因。
3 新时期新闻采编的工作思路
3.1 提高新闻采编信息质量
尽管新闻采编对信息量要求较高, 但新时期背景下, 广大人民群众不仅仅单纯重视新闻数量, 对新闻信息的质量要求也逐渐增高, 所以, 新闻采编不仅要重视新闻信息数量, 还要着重提高新闻信息的质量, 避免无用信息对新闻质量的负面影响。这种情况下就要求新闻采编工作人员在采编过程中准确把握采编立场, 以此为基础做好采编工作, 提高新闻信息吸引力, 充分提高新闻信息质量, 从而激发群众广泛关注。
3.2 提高新闻采编工作效率
新闻采编工作效率偏低直接影响新闻事业的发展和进步, 所以, 新的时代背景下, 新闻采编应不断提高自身工作效率, 及时获取社会各方面的有效信息, 并保质保量地进行加工和处理, 最大程度上保证广大受众能够及时了解到社会信息, 保证新闻信息有效、及时地进行传播。
3.3 创新新闻采编方式
由于新闻采编方式存在不同, 导致新闻报道的效果也各不相同, 传统新闻采编工作已经不适用于新时期对新闻采编工作的要求,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新闻质量。所以, 新时期新闻采编工作应不断创新新闻采编方式, 充分利用互联网, 将采编方式逐渐由单一向多元化发展。
3.4 提高新闻采编工作人员综合素质
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进步, 使新闻信息的传播速度不断加快, 社会信息量骤增, 这种背景下, 使新闻采编对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逐渐增高。新闻采编工作人员必须具备较强专业知识、综合素质和人际交往能力, 对新知识、新内容接受能力较强, 在新闻采编过程中遇到不同的人都能收集到质量较高的新闻信息。
4 结语
时代的发展和进步使新闻工作内容也随之发生了改变, 新闻采编作为新闻工作的基础和重点环节, 直接关系到整个新闻行业的发展情况。新时期新闻采编工作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保证新闻采编工作具有较强生命力, 为采编工作提供长久且持续的动力。
参考文献
新时期咨询工作思路 篇8
但是, 目前农机培训工作的现实却不容乐观, 内容陈旧, 形式单一, 技术缺失, 基础薄弱, 重视不够, 一些先进的农机技术和科技成果停留在理论层面, 农业农村和农民又迫切需要先进适用的农机装备和技术, 而承担农机培训的基层单位无论是技术上、功能上还是师资力量上有时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由此造成基层农机培训的断层状态。因此, 新时期推动和促进农机培训工作发展要有新思路。
首先, 培训内容要有新成果。农机培训的主要目的是将农机新技术、新成果通过培训传播给农民, 使之转化为促进农业生产发展的生产力, 推动现代农业的发展。因此, 培训的内容要有新成果, 农机的新成果重点是技术和机具两个方面。无论是技术还是机具, 应该着力于先进、适用、安全、环保、节能、高效, 而技术还应着力于科研成果的转化与推广应用。农机培训内容只有从以上几个方面着力, 才能始终保持活力和生命力, 才能实现农机培训的科学发展, 而对传统的农机培训内容, 应该取其精华, 弃其糟粕, 促进技术更新, 实现新陈代谢。
其次, 培训方式要有新举措。培训效果的好坏与培训方式和手段相关。目前基层农机普及式的培训方式仍然是以会代训或者短期的强化训练, 培训的技术不成熟, 应用过程中的安全风险大, 不确定的风险因素增多, 培训的效果不理想, 因此, 培训的方式必须要有新举措。可以采取定向委托培训, 学用研培训, 专家指导, 农机流通企业、农机校一体化培训等形式, 增强培训效果, 提升技术水平, 实现成果转化, 促进整体提高。
第三, 培训的载体要有新形式。培训的载体与培训效果紧密相关, 而目前农机培训的主要载体就是县级的农业机械化学校, 由于受体制机制方面的影响, 他们技术条件不成熟, 承载能力、创新能力也不高, 培训的效果难以理想, 要实现农机培训的效果, 在培训载体上应该有新的突破, 培训的主体即农机培训的职能部门技术要成熟, 教学形式和手段要优化, 特别是培训的方向要适应当地的客观要求和条件, 符合当地农业农机产业发展的要求。在培训的载体上, 可以借农机专业合作社、有关农机企业等平台, 开展实地培训, 服务上门;也可以利用职业技术学校等载体, 培训农机专业技术人员;同时还可以通过企业、院校以及产业的联动, 培训和培育农机技术人员, 推动农机培训工作全面深入发展。
新时期中学德育工作思路的构建 篇9
要培养和造就高素质劳动者、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 实现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宏伟目标, 就要求我们全体教育工作者尤其是德育工作者必须对新时期的德育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以负责的眼光来认识新时期中学德育工作的重要性。今天, 我国已进入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 许多新思想、新问题不断涌现, 新时期要求学校培养出来的人才既要适应和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又要有较高的文化品德修养。这就为德育工作者提出了一个必须面对的问题:新时期如何加强和改进构建中学德育工作的思路?
当前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环境, 使学校德育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
1.传统的德育教育方式和部分人心目中的德育定位落后于社会变革中的学生的教育要求。
长期以来学校的德育工作, 沿袭“运动式”的教育方式, 教育内容抽象、空洞而一成不变, 缺乏较强的层次性和针对性。这种教育的方式和内容对今天要求个性发展的中学生来说, 无疑会产生某种“逆反心理”, 难以发挥德育的特有功能。甚至在部分人的心目中, 德育工作被视为“虚功”, 可有可无, 尤其是在应试教育的指挥棒下, 德育工作只能是“口头上有地位, 行动上无地位”, 致使德育工作投入多而产出少。
2.社会环境冲击着学校构筑的道德信念。
当代中学生处于对外交流日益扩大、通讯传播不断扩展、社会活动日趋多样化的社会氛围之中, 每天都接受着广泛的社会影响。他们在社会、在家庭, 耳闻目睹的是许多纷繁复杂、光怪陆离的社会现象;而在学校接受的是共产主义的理想前途教育, 高尚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 受到的是愉悦的道德情操的熏陶。因此, 当学生一旦接触社会或走向社会时, 他们就会深深地感到学校和老师灌输的理想信念、道德价值观念, 只是一种理想的境界;学校苦心构建的道德信念, 在社会现实面前显得那么单薄和脆弱!这一现象, 已严重地影响了学校的德育工作。
3.社会的负面影响抵消了学校思想道德的正面教育。
长期以来, 学生在学校接受的是正面的、正统的教育, 而客观存在的社会阴暗面, 又迫使他们被动地、茫然地去感受生活的多重性。这样, 社会生活中积极与消极、美好与丑恶、文明与愚昧、先进与落后的矛盾现象, 必然使中学生单一的思想和单面的价值体系产生裂痕, 给中学德育工作带来了正负抵消的作用。而当前来自社会负面的“冲击波”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社会利益分配不均和价值观念的扭曲带来了部分人的心理和行为的失衡, 社会上出现了新的“读书无用论”, 造成了部分学生“厌学”和“流失”。作为一所公办初中, 现在要承担50%左右的农民工子女的教育工作, 如今大部分农民工子女由于父母只顾及生活甚至是生存问题, 关心经济收入问题, 对子女只能采取“放养”的形式, 殊不知, 初中阶段对于一个孩子来说是非常关键的时期, 青春期适应性分化问题家长所不能忽视但是却遭到了他们的忽略, 这些孩子的心目中总是认为为什么同样作为学生, 有些同学不用怎么打拼, 却能享受比较优裕的生活, 而我却要这么遭罪呢?这样的印象不断地重复在他们的心中, 他们的心理和行为失衡, 最后就出现了新的“读书无用论”, 在他们看来, 我再怎么读书, 也不能享受到优裕的生活, 在这群人中就出现了“厌学”和“流失”。
二是社会风气、家庭环境的不良影响。如, 市场经济的求利性, 会诱发和助长“一切向钱看”的拜金主义倾向;市场经济的“等价交换”原则被引入社会政治生活和人际关系、社会非经济领域, 搞“权钱交易”, 产生了某种程度的功利化、实惠化、金钱化倾向等等。这一切都扭曲了学校德育的社会价值。现在的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非常丰富, 信息量非常大, 尤其是网络对学生更是诱惑力极大, 网络宣传中社会风气及家庭环境的不良影响主导了学生的价值观的形成, 对学校的思想道德教育冲击是相当巨大的。“5+2=0”或许就是这样得来的。
三是音像书刊、舞厅、电子游戏等社会生活及娱乐环境中存在的“病菌”, 侵蚀着中学生的灵魂, 影响着他们的思想、生活方式和人生观的形成与发展。
四是家庭教育相对畸形的发展与学校全面育人的目标发生了矛盾。一些家长“望子成龙”心切, 他们在物质需要上舍得对子女的大量投资, 而对孩子的精神需求却很少关心。无形中给学生造成了智育重于德育、甚至智育可以代替一切的片面印象。这种德育与智育的不平衡, 影响了学生的健康成长。随着家庭经济条件的不断改善, 家长们对子女的要求可以说是做到有求必应, 尤其是物质上。在他们看来只要物质上保证了, 孩子一定会把书读好的, 成绩一定会上去的。殊不知如今的孩子不只是物质上有需要, 精神上的需求更是家长甚至是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难以想象的, 精神上无法得到满足后, 就会给孩子造成这样的错觉:读书就是为了成绩, 就是为了成才, 其实成人比成才要更重要, 只有具备了良好的思想品德素质, 才能真正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
面对新时期德育工作遇到的新情况, 党和政府非常重视学校的德育工作, 先后颁布、实施了一系列文件和法令, 使学校德育工作从此有法可依, 为加强学校德育工作提供了法律保障。特别是今年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 把学校德育工作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因此, 新时期广大德育工作者必须转变思想观念, 改进工作方式。具体就是实现四个转变:
1.面向现代化的改革开放时代, 学校德育观念和内容要向现代型转变。
德育工作者要解放思想、提高素质, 将学校德育目标纳入素质教育的整体目标, 德育工作要着眼于提高人的素质、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德育教育要依纲靠本, 不断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 凡超越中学生接受能力的德育内容要坚决压缩, 凡已过时的道德观念要大胆更新。德育工作者要有广、博、专、深的知识储备, 有健康的人格, 有角色的艺术, 要善于捕捉时代信息, 树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道德观念和智能素质, 如, 时间观念、效率观念、竞争观念、开放观念、信息观念、法制观念、开拓精神、创新能力, 引导和激励学生不迷信盲从、不墨守成规、独立思考、创造进取, 重视和发展学生不同的个性爱好、特长, 注重学生的行为规范、伦理道德的修养教育和人格教育。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分层要求, 加强德育的层次性、针对性, 使其更贴近社会、贴近生活、贴近时代、贴近学生的思想实际。
2.建立健全德育基地, 强化德育实践, 促使德育方式向开放式转变。
市场经济全新的社会背景, 使学校德育已不能囿于传统的封闭式教育方式, 德育的开放性已成为潮流, 尤其是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厦门经济特区更是要清醒地意识到, 如今的德育工作必须引导学生走向社会, 正确地认识社会, 让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 才能提高学生的判断、分析能力。学校要充分利用厦门的本地德育资源, 因地制宜地开辟校外德育基地, 如, 英雄纪念碑、英雄小八路纪念馆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中秋博饼纪念馆等传统教育基地, 竹坝中学等社会实践基地, 消防展览馆、船运大队等军事训练基地等;走出去, 组织学生进机关、到工厂、下农村、走市场, 进行社会调查, 开展实践活动;请进来, 请老前辈如彭一万等“厦门通”进行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教育;请模范人物如侯斌、对学生进行成才教育, 请企业的厂长、经理介绍市场经济的知识, 请共建单位的公安民警、交警同志到学校为全体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公民意识教育和交通安全教育等。特别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社会的负面因素, 如, 腐败现象、拜金主义等, 通过社会热点问题的讲座和讨论形式, 确实提高学生的社会“免疫”能力。
3.建立和健全“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立体教育网络, 保持德育工作向社会化转变。
新时期的德育工作已不能局限于学校的范围, 必须纳入社会大体系, 全社会都要重视、关心和支持学校德育工作。通过弘扬社会正气、振奋民族精神、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 为学校德育营造一个奋发向上的精神氛围;学校、家庭、社会要配合教育, 协同作战;以“家委会”、厂校、警校挂钩等多种形式, 还可以充分利用厦门市特有的网上家长学校的网络资源, 充分挖掘德育资源, 拓宽德育渠道;学校党、政、工、团、年级、班主任、科任教师齐抓共管、步调一致, 形成多元化的格局, 使新时期德育工作有地位、有形式、有措施。
4.优化德育形式, 变灌输型为渗透型, 保持德育方法向个性化、民主化、多样化、综合化的趋势转变。
处于改革开放前沿的厦门经济特区的青年学生, 思想情绪的变化快、起伏大, 过去单调呆板的德育方法已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 失去了往日的效应, 德育必须讲究方法的科学性和艺术性。当前受青年学生欢迎的德育方法主要有:
一是情景陶冶法。学校努力创设良好的校园文化和人际环境, 在“无言、无求、无形”的潜移默化中使学生到感染。例如, 充分利用每周一次的升旗仪式, 一年一度的校园读书节、校园文化周、校运会、五一和元旦文艺汇演、入学教育、校史教育、文明礼貌月、教师节尊师活动月等开展形式多样、内容活泼、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 在活动中不断地渗透和感染学生, 使学生在活动中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
二是榜样示范法。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德育中, 通过树立中学生熟悉的, 甚至是身边的先进模范人物的形象, 能使抽象的伦理道德、人生价值、道德规范形象化、具体化、人格化, 以个性培养个性。
三是行为训练法。学校的德育过程, 一方面要坚持对学生的灌输教育, 发挥课堂教学的主阵地作用;另一方面也要重视学生的自我教育, 发挥学生的德育主体的作用。学校的广播、橱窗、壁报、板报、少先队、团校, 都可以成为教育的阵地;学生会、文学社、艺术团、兴趣小组等社团, 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素质、增强学生的集体观念;学生干部值周制、班风班容评比制、书评、影评、书画、摄影、征文、演讲比赛等, 能培养学生的自理、自主、自辨、自律的能力。
新时期咨询工作思路 篇10
一、新时期高校党建工作中面临的挑战
1.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冲击。经济全球化带来了越来越大的压力, 对高校党建工作也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尽管经济全球化与高校的党建工作没有直接的关系, 但对高校党建工作的挑战依然存在。党建工作的性质是从思想上强化党的建设, 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的推进, 各种文化思想间的碰撞越来越激烈, 对共产党的党建工作也带来了非常大的压力。一些国外敌对势力, 利用网络等多种先进的手段向我国传播大量的不良思想, 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摇篮, 其党建工作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另外, 高校在党员的管理模式上比较落后, 这种管理模式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难以取得良好的效果。
2.现实问题所带来的挑战。目前, 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转型的关键时刻, 对高校的党建工作难以避免的带来了一些影响。高校党建工作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一元化与多元化的矛盾冲突, 共产党属于我国唯一的执政党, 有着统一的价值取向, 但目前的市场经济属于多元化模式, 如何正确地面对多元化市场经济是高校党建工作所面临的重要问题。同时中国共产党还在党务工作及组织管理等方面也有着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高校党建创新工作的基本思路
1.观念方面的创新。高校党建创新工作首先要做的就是观念上的创新, 改变原有的思维模式, 创建出符合新时期的工作方法。在新时期, 高校党建工作要想更加高效, 更具活力, 就必须跟紧社会的步伐, 对党的具体工作理念进行革新。高校在党建工作中一定要把握好方向, 在实践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高校党建工作要紧紧围绕着学校的中心任务去开展, 把党建工作与学校的日常任务有机地融合在一起。高校在党建工作中, 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 坚持全心全意的为师生提供服务的理念, 抓住党建工作的基本点, 成功的进行服务是党建工作具有时代先进性的标准。在党建创新工作中, 要时刻做好解决问题、发展创新的准备, 通过创新性的观念提升高校党员的工作效率。
2.正确看待党政关系。高校党建工作的重点就是处理好党政关系。我国高校党组织和学校的行政工作一直都是分开进行的, 这两者的关系是高校党建工作中的重难点。在全球化的形势下, 高校党组织需要进一步强化自身的意识, 在给学校自主办学权力的同时, 增加校长的行政管理职能, 加强政党领导模式的落实, 有利于科学地完善现代化学校的建设。要求高校领导将相关的教育方针进行全面的贯彻落实, 正确处理好党政关系, 用规范化的程序, 组织高校参与学习政策, 保证学校做出科学的准确性高的措施。
3.制度上进行创新。对制度进行创新, 让高校的党建工作有执行的依据和标准, 且新的制度不仅要科学规范, 还要不断进行改进。用新的工作制度激发党员干部的工作积极性, 提高其工作效率。高校首先要建立一种长效地机制, 赋予党组织明确的权力, 对党员的一些行为进行严格规范, 对党组织的活动进行积极的改进、创新, 让党员中树立先进的理念, 在党建创新工作中保护党员的合法权益。同时在党务工作队伍建设时一定要严格把关, 保证工作人员的高素质, 提升党建工作的效率。
4.充分利用现代化技术进行党建工作。新时期, 利用现代化技术进行党建工作能为其带来极大的便利, 提高党建工作的效率。利用现代化技术进行党建工作具有两面性, 其为党建工作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和挑战。这就要求高校在党建创新工作中, 尽可能的利用好现代化技术所带来的有利条件, 充分吸收更多有益的知识, 对其负面作用要及时做出处理。高校利用先进的计算机系统, 可以让党建工作变得多样化, 且要建立相应的反馈平台, 及时对教师与学生的建议、要求做出回应, 接受教师与学生的监督, 提高影响力, 给党建创新工作带来良好的效果。
三、结语
在高校党建工作中, 以提高学校的发展水平为中心, 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 对党政建设工作进行积极大胆的创新, 及时了解教师与学生的需求, 并做出合理的改善, 使高校的党建工作在全球化的形势下得到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绍军.新时期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及创新研究——以某高校为例[D].无锡:江南大学, 2014.
[2]刘桂英.新时期高校党建创新工作的基本思路[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5 (13) .
[3]张文学.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化研究[D].武汉:中国地质大学, 2012.
浅谈新时期班主任工作的创新思路 篇11
关键词:班主任;创新;合作
新时期要求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要坚持多想新思路,敢用新办法,寻求新突破,就能取得出人意料的教育效果。下面仅就召开主题班会谈谈具体的做法。
通过对多个班级调查发现,学生对班会课的真实想法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班会课不应是思想教育课,应是学生的思想活动课;班会课不应该全由班主任主讲,应该由学生做主;班会课的内容应该贴近学生生活,这是学生喜闻乐见的;班会课的主题应该由学生自定,方式自选。
通过对学生的调查,我认为召开班会的任务应该放手让学生去做。现在每个学校正大力推行小组合作学习制度,何不将每周召开主题班会的工作也作为一个小组合作探究的项目放到每个小组中去处理?如此一来,既可以调动每个小组、小组内每个成员的积极性,又可以保证班会的质量;再者,小组是按照学习成绩、管理能力划分的,每个小组的小组长和“二号人物”都有较高的素质,能够保证班会的质量。
在有了具体的思路之后,我又召开班委和小组长会议,听取他们的意见,结果他们都非常赞同!于是在全班学生面前公布实施细则,计划正式付诸实施。几年下来,笔者对此做过一些反思。其好处有以下几点:
1.它能充分发挥小组成员集体的力量。班会主题由大家定,如,校园打群架的危害;在学校使用手机的好与坏;高中生谈恋爱对学习的影响等,思路由大家想,全班学生集体参与,人人都是教育者,人人也都是受教育者,充分体现集体智慧。
2.能够克服教条、刻板的说教,让学生感到有新意、有兴趣。
3.能够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把事情交给学生去做,体现了对学生的充分信任和尊重。虽然召开的班会再精彩也不会得到什么实质性的奖励,但是大家为了能够得到老师和班级其他成员的认可,也会努力完成此项任务。
当然在此项活动实施的过程中,也产生了一些问题,比如,学生的参与度、主题的选择、环节的设置等等,其中老师的参与度问题至关重要!如果我们完全放手不管,他们的主题可能会偏离正确的价值观念,但是,如果我们老师参与过度了,又会抑制学生的主动性和思路拓展,也不会开出高质量的班会。
对此,我做了以下规定:
1.主题由学生提出,内容、过程由他们策划,主持班会更是他们自己的事情,与学习有关无关都可,但是必须遵循一条——主题必须积极、健康、向上。在我的启发下,我们的班会内容丰富多彩了,最终大家的落脚点都是积极向上的,起到了班会的应有之义。
当然,有时遇到一些重要日子或特殊事件,我也会给学生确定主题,帮助学生设计班会、突出主题、加强思想教育,比如感恩节、母亲节、五四青年节、雅安地震、高考百日誓师大会等都是可以充分挖掘利用的。
2.班会必须是小组成员集体的杰作,小组中的每个成员都必须参与,决不允许小组长一人包办!这样做是为了让全班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到这项活动中来,在构思、制作、参与的过程中,真正融入班集体,并从班会中有所感悟,思想情操得到陶冶。
3.班会的最后环节是及时对本次班会进行民主评议、考核。班主任要认真观察学生的表现,适时作出点评:指出优、缺点以及努力方向。然后由各小组讨论评定得出该小组的等级,将班会课小组的表现纳入小组量化考评中,这样学生的积极性才能持续下去!
主题班会是一门学问,只要班主任有高度的热心和强烈的责任心,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敢于创新,就一定能开好班会。
参考文献:
刘文修.教育管理学[M].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
新时期咨询工作思路 篇12
在我国新的道路交通法实施以后, 将农用运输车辆划归到公安部门进行管理, 但与此同时农机监理工作迈入了瓶颈期, 主要通过两方面表现出来:一方面是农机监理职能正在逐渐萎缩;另一方面是农机安全生产的责任被过分强调, 使农机监理工作面临着极大的困难。目前, 我国拖拉机的增长方式主要是依靠政策的补贴以及对农民优惠政策的推动, 农户购买农机的主要作用是进行田间作业, 但是在一年时间内只有在农忙时节进行作业, 其余时间基本没有作用, 同时, 农机的作业区域相对较分散, 有一部分农用运输车辆会从事钢筋、水泥等建筑材料的运输工作, 这些地区主要集中在矿山、建筑工地等, 农用机械的纳入管理率比较低, 这就造成了农机监理部门对农业机械的管理比较薄弱, 经常会出现一些无证驾驶、无牌行驶的情况, 还存在着严重的违规超载现象, 造成农机事故出现非常频繁, 而且在一些偏远地区依然存在着一些暴力抗法的情况, 因农机监管部门的工作权利有限, 对暴力抗法的情况不能立即处理, 所以, 目前我国农机监理工作依然面临着极大的问题。
二、阻碍农机监理工作发展的因素
1. 农机监理工作受政策因素影响
在10年前我国颁布了道路交通法, 农机监理职能被大幅度减弱、监理范围也进一步减小, 通常情况下, 农机监理部门只对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牌证具有管理职能, 道路交通的安全监察职能则由公安机关进行统一履行, 对于在路面上行驶的拖拉机以及收割机等农机设备, 农机监理部门并没有有效的监管权限, 这就导致了农业机械不能及时入户, 相关农机操作人员也没有经过系统专业的培训, 使交通管理部门对农机的违法行为不能很好地处置与监管, 久而久之造成了农机管理成为各执法部门的真空地带。
2. 监理机构人员编制的影响
目前, 我国农机监理部门人员编制较少, 不能满足我国农村农机管理的工作需求。农机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除了完成日常的行政管理事务外, 根本没有剩余人力去进行道路、田间检查。
3. 农机监管网络相对落后
目前, 我国农机监理的主要工作地点在农村, 由于农村基层管理部门对农机监理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 导致相关农机管理人员并不固定也不专职, 常因本职工作而忽略农机行业的监理, 同时, 农机监管信息传递不畅通, 对农机使用安全的宣传不足, 造成农机监理的管理源头不能得到保证, 导致农机安全管理工作开展困难。
4. 农机监理装备较落后
近年来, 由于国家降低了对农民税收的征收, 农机监理收费标准已经大幅度降低, 导致农机监理部门没有充足的资金购置新型先进的检测设备, 对农机进行安全检测时仍依靠原始办法, 不能够及时发现问题, 这样的农机监理检测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农机监理的发展, 极大程度上影响了农机监理人员的工作热情。
5. 农机操作人员缺乏法律观念
由于一些历史遗留因素, 以及现有农机户、操作人员的文化程度较低, 缺乏必要的法律意识, 对农机监理部门的管理并不主动接受, 甚至存在着部分农户对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不重视, 严重违规使用农机, 不接受农机监理部门的管理, 经常有暴力抗法的情况出现, 严重影响监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一旦出现这类问题, 监理人员只能采取说服教育的方式, 造成了农户对此问题没有顾忌, 存有侥幸心理, 与农机监理人员进行对峙, 导致农机监理被动局面的出现。
三、农机监理工作的发展对策及方向
1. 加强农机监理工作需要争取政府支持
对于农机监理部门, 首先需要构建完善的农机监理体系, 合理配置农机监理人员编制, 农机监理岗位应配齐工作人员, 并确保各岗位工作人员认真履行工作职责。
2. 认真做好农机安全检测, 加强农机监理检查的影响力
从日常影响中控制违章、违规情况的出现, 确保农机生产运行的安全, 但是对于农机监理来讲, 安全检查才是农机监理过程中最有效的方式, 同时通过安全检查对违法的操作者进行安全教育。农机监理工作是一项比较长期的工作, 只有做好农机的安全检查, 才能推进农机牌证的管理, 从而有效打击“无证驾驶、非法载客”的行为, 同时也可以通过安全检查, 对农用车辆的年检情况进行抽查, 有效控制违法事件的发展。
【新时期咨询工作思路】推荐阅读:
浅论新时期变电站电力设备维护和管理的思路06-10
新时期三农工作07-28
新时期木材检验工作06-04
新时期我与档案工作10-10
新时期党建工作新定位10-20
新时期党建工作新路径05-09
新时期文化馆工作06-22
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07-10
新时期企业团委工作08-10
新时期农机推广工作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