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的档案编研工作

2024-11-04

新时期的档案编研工作(共10篇)

新时期的档案编研工作 篇1

近年来, 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发展, 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力度进一步加大, 档案编研工作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 档案编研工作者面临着新的挑战。要进一步增强档案服务能力, 发挥档案服务社会、服务人民的功能, 档案编研工作者就必须具有战略思维和长远眼光, 面向市场, 努力开发适应市场需求的好的选题, 为历史研究者提供充实的资料和依据, 充分发挥档案留史资政的作用。下面笔者以编辑《中共中央文件选集》为例, 就如何做好新时期的档案编研工作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编研选题要面向市场, 适应读者需求

档案编研工作者要在浩如烟海的档案史料中选好材, 努力开发适应市场需求的, 集科学性、研究性、史料价值于一体的选题, 使沉睡的“死档案”变成“活资料”, 创造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经国家档案局中央档案馆批准, 2006年底成立的全国档案编研出版指导委员会即是适应新时期编研工作发展需要, 创新工作思路, 充分挖掘各方潜能, 调动各方面积极因素, 实现“小编研”向“大编研”转变的重要举措。它在较短的时间内, 即开发出了《城市解放》等不少好的选题, 抢救了大量濒危的档案资料, 为开创新时期档案编研出版工作新局面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社会效益十分显著。

二、编研选材要坚持“三大原则”, 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首先要坚持政治性原则。保证政治上不出差错, 始终保持与党的方针政策相一致, 是做好编研工作的前提。档案编研工作者要坚持党性原则, 将把好政治关放在首位。对有损党的形象, 危害国家安全、利益、荣誉及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档案文献一律不入选;对仍属于党和国家机密的档案文献一律不入选。对一些内容确实重要, 反映一定历史时期面貌的档案文献可暂时入选, 但要提请审稿人员注意并按程序报上级领导及有关部门审核, 方能入选, 万不可凭主观臆断。

其次要坚持科学性原则。一份档案或文件从形成到流传的过程中, 常常会形成多种不同的版本, 有的可能是没有印发的草稿、草案, 有的可能是无政策性指导意见或未批转其他部门执行和参考的简单批复, 因此选材要经过初选、复选、定选三个阶段, 从而选择最佳版本。档案编研工作者在选材中只有坚持精益求精、科学取材, 才能保证编研出精品, 保证编研出版的史料具有科学性、权威性。

再次是要坚持保密性原则。要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和国家有关保密法规, 对涉及国家军事、科技、经济秘密的档案文献等一律不入选。档案编研工作者要在熟悉档案资料, 了解相关历史背景的前提下, 从党和国家的利益出发, 以严谨、认真、细致的态度选材, 防止失、泄密事件的发生。

三、编辑工作要坚持精益求精, 努力创造精品

编研工作不是将档案史料进行简单的堆砌, 档案编研工作者要严格按拟定的《编辑细则》或大纲要求, 做好整理档案、拟写标题、日期标识、注释、文字校订、数字规范等工作, 《编辑细则》或大纲最好根据以往经验一次成形, 少作修订, 以免重复劳动和影响出版质量。就整理档案而言, 这看似简单的工作, 却不能看作是一般的纯事物工作, 它是编研工作的基础性工作, 是编辑熟悉档案, 掌握史实的过程, 决不能忽视或小看这项工作。在编辑过程中, 档案编研工作者要坚持标准, 提高素养。

首先要有一定的政治理论修养。具备一定的政治理论水平, 才能站得高、看得远, 才能从全局、大局上考虑问题, 对一些观点和理论问题的把握, 才能拿得准, 保证不出问题。

其次要有正确的工作态度。要安下心、坐得住, 忠诚事业, 不为名利, 埋头苦干。

再次要有严谨的工作作风。特别是党的文献编辑工作, 它是一项非常严谨的工作, 最忌粗枝大叶, 不求甚解。这项艰苦而细致的工作, 既要求有高度的责任心, 又要求有扎实的功底。

最后要有较强的编辑能力和知识水平。编辑党的文献, 要坚持存真务实的原则, 尊重历史、保持档案文件历史原貌和字词习惯, 不轻易改动, 即对于可改可不改的文字和标点符号一律不改, 只订正个别错字和用得不当而影响文意的标点, 对于档案中存在的史实、名称、引文、数字等方面的讹误, 要以科学、认真的态度进行查核和考订, 根据历史事实和确凿的材料予以校勘和订正。这就要求编辑既要具备较强的编辑能力和其他方面的知识, 又要在工作中认真细致、精益求精, 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 经过反复斟酌, 再三考订, 方可对字词进行校订。比如:对档案文件上出现的“大轰大擁”, 有编辑提出将“擁”订正为“嗡”, 但我们在《辞海》中查到“擁”同“拥”, 那么“大轰大擁”便说得通, 可保持原貌不予订正。再比如:数字校核是艰苦细致而又直接影响文稿质量的“苦差事”, 档案中会出现一些数字计算误差和多处数字不一致, 为此, 编辑要通过计算, 纠正这些错讹, 并根据《编辑细则》要求, 将数字用法进行统一, 以保证数字的可信度和使用的规范化。对于档案中出现的“105000”改为用带千、百、十的汉字表述, 有编辑认为是“十万零五千”, 也有编辑认为是“十万五千”, 经向有关专业人士请教, 这两种表述均可, 但前者更为严谨, 故笔者采纳了前者意见。

总之, 在编研工作中, “编”与“研”是相辅相成的, “编”是“研”的基础, “研”是“编”的拓展。新时期的编研工作对编研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编研工作者只有放下架子, 不断学习, 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才能面向市场, 开发出适应市场需求的好选题, 编研出精品。

档案编研成果“输出”形式新探 篇2

档案编研成果形式需要具有新的思维,首先我们要紧紧抓住档案网站这个新型媒体。传统的档案编研成果是以出版的方式而存在,分公开出版和内部参考两种形式。也就是说,档案编研成果是以图书为媒介而传播档案信息的。而利用档案网站发布档案编研成果,尽管传媒方式发生了改变,但档案编研的社会意义并没有受到削弱和改变。因为,网络媒体同样可以系统地传播档案信息,同样可以起到有效地减少档案原件提供利用频次、延长档案原件使用寿命的作用。

另一方面,从历年统计各级各类档案馆编研工作的数据来看,内部参考类档案编研成果是公开出版类的十倍左右。为什么会出现如此大的差距呢?这是一个值得我们认真思索的现象。档案编研的社会价值在于广泛地传播档案信息,而内部参考类编研成果从理论上讲恰恰是限制了档案信息传播范围,仅限于“内部交流”,这与档案编研的初衷正好相悖。那么,为什么省级以下的档案馆要大多选择内部参考的形式去从事编研活动呢?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受资金所困。由于公开出版档案编研成果所需的经费要比内部参考类高得多。档案部门(特别是基层档案馆)无力承担昂贵的出版经费,不得不选择成本较小的内部参考形式。这是一种无奈的选择,很多时候并非是出自档案保密而控制使用范畴。如果我们把这些档案编研成果大部分利用档案网站传播,不仅可以节省大量的成本,而且可以收到同样的效果。看来,在信息时代把档案编研成果数字化是一种必然的选择,也是时代发展所需。

2、档案编研成果要“文化产品”化

在信息时代的今天,我们应该用新的思维、新的视角来看待,要把一部分档案编研成果当作“文化产品”来看待,它是一种特殊的文化产品,一种社会公共产品,因此不同地区或不同部门的编研成果就应该有不同的特色、不同的品牌,而且要力争多出“精品”,多出“拳头产品”,以满足市场的各方面需求,并以此树立和不断提高档案工作的社会地位。例如:上海市档案馆编纂的多种档案史料汇编。档案缩微制品、图册,以公布档案史料和刊登学术研究文章为主的馆刊:《档案与史学》,电视剧《一号机密》、专题片《追忆》还有一些老照片都可以成为是档案编研文化产品。它们从某种程度上代表了上海市档案馆甚至是上海市的一种文化风貌。但是,在这里所说的档案编研成果的“文化产品”形式,并不是说要把所有的档案编研成果都包装成“文化产品”,这是不切合实际的,至少在目前来说是不可行的,可以选择那些能反映地方特色的、具有社会强烈反响的资料汇编成“文化产品”形式的成果。这样不仅会提高档案在社会中的关注度,而且也会使档案工作不断与市场经济接轨。

3、把档案编研成果转化为录像影视资料

各级档案馆(室)除了保存大量的纸质档案资料外,还保存了一定数量的音像档案资料。我们要及时地把这些音像资料利用起来。各级档案馆(室)应根据馆藏音像档案资料的数量、内容构成,结合宣传教育和社会实际的需要。拟制专题,从大量的馆藏档案信息中筛选素材,编研一些具有实际效果的录像影视资料,增强档案宣传方式的灵活性。例如:上海市档案局整理编制录像影视资料《追忆——上海历史档案里的故事》。里面反映了早期生活在上海石库门中人们的生活方式,以及根据上海市的发展历程整理编研的录像影视资料《The Bund And And deco in Shanghai》,在这里面用了一些老照片和采访人物的形式反映了上海从最初成立到现在成为一个繁荣国际大都市的发展历程,并且作为“上海风情”展览的一项重要内容,向全国人民甚至全世界人们展示了上海的昨天、今天和明天,同时也宣扬了上海的文化。这样的档案编研形式不仅能吸引档案界人士的眼球,而且也会吸引其他一些行业人士的眼球,并且老少皆宜。另一方面,也会提高档案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扩大档案的影响力,促进档案工作不断发展。

4、编研一些符合实际需求的参考资料

新时期档案编研工作浅析 篇3

一、新时期档案编研工作的社会需求

档案编研是开发档案信息资源的重要方法, 是对档案内容进行选摘、编辑、研究、分析, 并以图书、资料、展览、画册、上网发布等形式提供档案的利用。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国家、机构及社会公众对档案信息资源的利用将不仅仅局限于对档案原始内容的查阅浏览, 而且还将要求提供深加工后的系统化服务功能。档案编研成果的及时展示和广泛利用不仅能够起到更好地宣传档案的作用, 而且能够促进档案编研工作向着更广泛、更深入和更高效的方向发展。充分利用国家、政府及各单位建立的公网、专网加速档案编研成果的快速传播成为可能, 全国各级各类档案馆也在逐渐建立各自的门户网站, 这都为档案编研成果提供了传播、发布的网络平台。因此, 编研工作者必须解放思想, 面向社会, 对社会发展的各方面有充分的认识和敏感性, 准确预测读者和市场需求, 把自己的编研课题与社会的研究课题联系起来, 如配合党和国家或学术界、本单位重大活动的需要, 有针对性地开展档案编研。

二、新时期档案编研工作的创新思路

创新是编研工作发展的强大推动力。编研工作必须创新思路, 寻求档案编研工作的新方法和新途径。新时期档案编研工作将以体现社会记忆的真实性和最大限度实现档案价值为宗旨, 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 立足国家、机构与社会公众对档案信息资源利用的多元化需求, 开发和挖掘档案馆的信息资源, 提供档案信息的增值服务。一是从形式创新意识的角度, 思考如何走出常规, 突破传统, 不落俗套, 而且要在此基础上有所发展、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要运用市场运作搞编研, 充分考虑社会热点题材和读者阅读面, 拓宽合作领域, 加强与社会各界的联系, 从而弥补档案部门人力、财力及专业知识方面的欠缺, 以借梯上楼、筑巢引凤、相辅相成。二是从现代信息技术的角度, 思考如何开展档案编研工作的现代化, 应充分基于当前已经建立的数字化档案管理平台, 一方面快速检索、编辑和分析档案信息, 另一方面将编研成果纳入到数字化档案信息的集成化管理平台中, 形成档案编研成果的动态更新知识库, 在加大宣传力度的同时, 为继续开展档案编研工作提供知识积累, 促进档案编研工作的良性健康发展。三是从服务方向的角度, 做到既能围绕当地党委、政府中心工作, 为地方经济建设、文化大省大市建设及和谐社会建设搞好服务, 还能围绕馆务建设, 为存史、资政、育人做好服务, 确保能紧跟形势、紧贴中心、紧扣社会发展及公众需求, 最大限度地放大档案开发利用服务社会的综合功效, 彰显出档案文化服务时代、服务社会的独特魅力, 为社会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开创出新时期档案编研工作的新局面。

三、新时期档案编研工作的选题重点

随着办公自动化水平和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 记录档案内容的载体发生了很大变化, 形成了声像、电子等新型档案, 具有原始性和视觉效果的真实性, 以及图文声像俱全的形象性, 统存史的局限, 充分发挥其服务地方各项事业发展、和谐社会建设及资政、育人的综合功效。在考虑档案编研选题时, 要注意吃透“上情”、摸清“下情”, 充分挖掘与发挥出档案部门独特的资源优势, 确保编研选题目标明确、重点突出。一方面, 对具有连续性的信息资料, 根据材料积累的规律, 确定恰当的编制周期, 做好相关信息的收集工作, 在巩固原有编研成果的基础上, 高质量地做好续编工作。另一方面, 结合现实需要, 跟踪确定选题。编研者只有将与题目有关的信息尽量收集齐全, 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利用者的需求, 只有善于学习, 勤于思考, 才能将材料中有用的信息尽收无遗。编研者必须走出办公室到市场上寻求调查, 了解服务对象, 围绕题材寻找题材。同时, 要树立市场意识, 即为利用者服务的意识, 充分了解广大利用者对档案信息的需求, 从而确定符合市场需求的选题, 在市场竞争中找到自己应有的位置。

参考文献

[1].胡康林.数字时代档案编研的变革[J].北京档案, 2012.2

[2] .陈爱竹.企业档案工作的新实践——中控集团开展档案登记备份工作的几点心得[J].浙江档案, 2011.6

[3] .孟.新形势下企业档案编研工作浅析[J].黑龙江档案, 2011.1

论新时期的高校档案评估工作 篇4

关键词高校档案 评估 档案管理

一、强化档案行政管理职能,为高校档案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完善科学的管理体制。

各高校要本着对历史负责,为现实服务,替未来着想的政治意识,增强做好档案工作的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强化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组织领导。各高校要由一位校级领导直接负责本校的档案工作,并根据本校档案工作的实际,切实解决档案工作中存在的各种突出问题。校级档案工作领导的主要责任是:贯彻国家关于档案工作的法律法规;审批本校有关档案工作的发展规划、规章制度,结合本校档案工作实际提出指导性意见;保证档案工作的必要投入;保障档案工作与学校其它工作的同步发展;主持全校性档案工作会议,研究和决定本校档案工作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和奖惩事宜;积极为本校档案工作的开展营造宽松的政策环境。

(二)加强高校档案队伍建设。

各高校档案部门的编制由各高校根据在校生人数比例及馆藏档案数量等具体情况确定。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档案工作的几点意见》中的文件精神,结合近年来各高校档案工作的发展形势,高校专职档案人员的配备标准应为:在校生人数在 5000人以下的配备专职档案人员2-3人;在校生人数在5000人到10000人的配备专职档案人员4-6人;在校生人数在10000-20000人的配备专职档案人员7-10人;在校生在20000人以上的每增加2000人配备1名专职档案人员。

各高校配备的专职档案人员,要具有相应的档案专业知识和工作能力,经过岗位培训并取得证书,并拥有较强的责任心与事业心。另外,高校档案部门还应配备计算机专业人员以适应档案管理现代化的需要。档案部门负责人应由有一定档案管理工作经验的干部担任,要重视高校档案管理人员的队伍建设,支持鼓励他们多参加省、市档案局举办的各种档案业务培训,及时评聘档案业务职称,规模较大的院校应当设立档案专业高级技术职称岗位,保证他们与其它专业技术人员享有同等待遇,从而保证各高校档案人员的相对稳定,以适应档案事业发展的需要。

(三)强化高校档案工作制度建设。

各高校要及时制定、修订档案工作中的各项管理制度,编入学校的制度汇编。建立健全学校的档案管理办法、文件材料归档立卷办法,强化档案岗位责任制、档案保密制度等等,制定档案在接收、鉴定、保管、销毁等一系列工作中的规章制度,并在全校范围内进行广泛的宣传,提高各高校的档案意识,从而保障各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提升高校档案管理水平,保障高校档案工作有序开展

(一)构建完备的硬件环境。

各高校要保证档案部门的库房、办公室、阅档室三室分开,并根据在校生人数达标库房面积。各高校档案库房使用面积可参照以下标准设置:在校生人数在 5000人以下的,库房使用面积应为300平方米以上;在校生人数在5000人-10000人的,库房面积应为500平方米以上;在校生人数在10000人以上的,库房面积应为1000平方米以上;在校生人数在20000人以上的,可视学校实际情况按比例增加库房面积。有条件的院校可单独建设馆库。各高校要配置足够的档案库房,并留有发展余地,换建改建和重建校舍的学校要把档案馆(室)及校史馆的建设列入学校的基本建设总体规划。其中,校史馆应具有500平方米以上的使用面积。

(二)提供坚实有力的经费保障。

各高校要提高对档案工作的重视程度,将档案工作经费列入学校预算,并在人、财、物方面提供重要支持。确保每年划拨的档案工作办公经费能够满足档案工作的实际需要。

(三)注重业务建设,提升管理水平。

高校档案评估工作的核心目的就是督促各高校档案人员注重学习,积累经验,在平时的工作中不断加强业务建设,提升档案管理水平,提高归档案卷的质量。

1.加强档案信息化建设,逐步实现档案管理现代化。

随着各高校办公自动化进程的加快,电子文件日益代替纸质文件。学校档案载体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学校应加大档案管理现代化的力度,在实现归档双轨制的基础上,逐渐加强电子文件的归档管理,加快档案馆藏数字化的进程,建设档案信息网站,在校园网发布信息,内容充实并及时更新,并逐步以现代化管理手段取代手工管理。

2.加大高校档案开发力度,不断提升服务水平。

加强高校档案工作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及时、准确地提供档案材料,进而为学校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服务。高校档案部门必须明确树立全心全意为教学、科研和各项管理工作服务的思想,从实际出发,逐步完善各种服务手段,编制必要的检索工具,健全网络检索系统,认真开展编研工作和咨询服务,主动为利用者提供系统的档案材料,积极开展多形式、多途径的利用工作,从而提高服务质量,最大限度地发挥档案的作用。

总之,高校档案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高校档案人员在平时的工作中严格按照标准进行规范管理,并持之以恒。各高校应该以档案考核评估工作的为契机,以评促改,以评促建,认真总结各高校在档案管理工作方面的经验与教训,寻找差距,创造条件,认真整改,集中力量解决本校档案工作中长期存在的突出问题。一定不能为评估而评估,搞形式主义,突击应付或敷衍了事,这样就违背了评估工作的宗旨。各高校要进一步提升档案管理工作的整体水平,使本校的档案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为学校乃至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石敦良.浅谈高校档案评估工作的作用和原则[J].成都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03.

新时期加强档案馆编研工作的思考 篇5

一、档案馆开展编研工作要在精度上下功夫

随着档案信息化进程的加快, 档案编研工作也要在编研内容、形式、作用上有相应地发展、变化以满足社会各界对档案信息日益高涨的需求。因此, 必须在档案编研工作的精度上下功夫。一是要有特色。档案馆要根据本地党政机关及社会各界的需求状况, 针对自己的馆藏特点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编研成果, 如搞县域经济开发区建设, 我们就相应地围绕编写本地的矿产资源、自然环境等相关的编研材料开展工作。二是要有针对性。编研工作者要密切注意和分析社会动态, 把握社会热点, 掌握和预测服务对象的情况, 有针对性地进行编研服务于民生。如有针对性地编辑出贴近群众, 接近百姓生活的关于下岗职工从事个体经营优惠政策, 职工养老医疗保险, 城市拆迁安置补偿办法, 退耕还林奖励办法, 婚姻登记档案检索工具, 重要文件汇编材料, 力争做到方便利用, 满足社会需求。三是要增强实用性。档案文献资料的编研与开发是一项文化建设和文化创造, 反映着档案工作的社会文化功能。它的成果是文化产品, 体现着文化内涵和文化品位, 是整个社会文化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编研工作不只是简单的工作环节, 而是要开发出有用、有价值的文化产品, 检验这项工作的好与坏的标准是产品的实用价值。要编制各种检索工具, 完善检索体系。为方便查阅档案资料, 在现有案卷目录、分类目录、文件卡片、人名卡片等检索工具的基础上, 应根据社会当前需求和长远需求将特征一致的档案信息进行集中编目, 系统提供利用。根据形势的发展和需要, 还应逐步建立自动化的档案信息检索系统。

二、档案馆开展编研工作要立足馆藏档案的编研

档案编研工作作为档案业务建设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其工作的重要性、艰巨性和研究性, 已为人们所认识, 并在档案服务于社会的工作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加大档案编研工作力度, 大力开发档案信息资源对优化档案馆藏工作尤为重要。有效开发馆藏档案资源是档案编研工作的基础, 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信息源泉, 档案馆馆藏量的大小, 直接影响编研工作, 对于馆藏量较大档案馆的编研工作就应当在熟悉馆藏的基础上, 把馆藏档案根据社会需求程度, 并根据自己的工作实力, 制定切实可行的编研计划, 档案编研工作要有计划地进行, 按照先编研重点档案及利用率高的档案, 后编研一般档案的原则, 分层次进行编研。对具有参考价值和凭证作用的档案资料, 需要编纂成册的东西很多我们要区分轻重缓急, 有计划有序地进行, 要做到细致、完整、准确、有序, 使利用者一目了然。首先, 编研工作要从单一的低层次开发向多元化的高水平发展。要改善编研工作的条件, 敢于利用计算机等现代化设备和先进手段, 及时、有效地实施开发, 缩短加工时间, 依靠网络, 提高利用的时效性。其次, 编研工作要善于从各种门类的档案、各种载体形式的档案, 以及相关资料中提取开展编研工作的信息。要进一步做好对民生档案资料开发编研工作, 建立民生档案信息库。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 人们对档案的需求愿望越来越强烈。现有的馆藏量显得相对贫乏, 要想有效满足社会对档案的需求, 必须大力丰富馆藏, 增加信息贮存量。通过编研, 档案工作者可以准确掌握馆藏内容, 发现馆藏结构的薄弱环节, 为进一步丰富馆藏, 优化结构, 找到目标。档案利用者的需要是多方面的, 因此, 必须多角度开发档案信息资源, 编研工作最大特点是它不是档案原文的照录, 而是把潜含在档案中的有价信息挖掘出来, 最大限度地提高档案信息的利用率。

三、档案馆开展编研工作要开展档案史料编研

新时期的档案编研工作 篇6

但是, 目前企业档案编研工作存在着诸多问题:一是大都从编写参考工作和参考资料做起, 如文件汇编、组织机构沿革等基础性材料, 即使深度大一点的, 也不过是编纂分类资料汇编、产品目录、项目概况等介绍性材料, “编”的成分大量存在, 而“研”的成果却太少。二是档案编研工作为企业服务方面差距明显。目前, 档案部门的这种潜能尚未充分发挥出来。究其原因, 首先是长期形成了档案编研方面的依赖性、被动性, 不能密切跟踪企业中心工作, 主动服务意识差。其次是业务开放性差, 没有与其他业务部门、专业部门建立起协作关系, 由此出现了选题上的局限性、研究上的低层次和应用上的不适应等弊端。三是档案编研的激励机制没有真正建立, 档案编研经营投入不够, 制约了档案工作的深入开展, 相应的档案编研精品也就不多, 影响了档案管理人员和技术管理人员开展档案编研工作的积极性。四是档案编研队伍力量相对薄弱。企业档案编研的专业性与知识性要求拥有能够胜任此项工作的各类专业人才, 这是提高编研工作水平的前提和基础。档案管理人员忙于日常管理工作, 没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从事深层次的档案编研工作, 导致档案编研材料的水平质量不能持续提高。针对上述问题, 笔者谈谈自己对做好企业档案编研工作的几点想法。

一、更新观念, 提高对档案编研工作的认识

档案工作人员要善于从全局去观察、思考问题, 企业需要什么, 就提供什么样的档案编研资料;经常、及时主动地了解企业经营发展状况, 围绕企业的中心工作确定编研题目, 制作编研“节目”, 提供编研成果, 有效发挥服务保障作用。此外, 领导应将企业档案编研工作与企业其他各项工作同等看待, 做到与其他工作同布置、同计划、同检查、同考察、同总结、同表彰, 要把企业档案编研工作的发展真正列入企业发展的战略规划中, 用发展的眼光对待档案编研工作, 要站在企业生死存亡的高度去认识档案编研工作, 为企业档案编研工作打造一个科学、合理、高效的平台, 确保档案编研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起来。

二、立足馆藏现实, 为档案编研工作创造宽松环境

馆 (室) 藏是企业档案编研工作赖以存在的物质基础。企业档案部门一方面要立足于深入挖掘现有的馆 (室) 藏资源, 让“死档案”变成“活资料”;另一方面, 也要注意馆 (室) 外资源的征集以丰富馆 (室) 藏的不足和缺憾。二者的结合是一项经常性的工作, 有利于开阔编研人员的视野, 赋予编研工作全新的内容。同时, 企业档案编研作为一项长期的任务, 管理部门应该具有长远的战略眼光, 彻底破除急功近利思想, 不作数量上的硬性规定, 不作时间上的限制要求, 在保证企业档案编研质量的前提下, 给予编研人员更多的灵活性和更大的自由度, 从而才能真正静下心来认真研究、挖掘馆 (室) 藏资源中最具价值、最富特色的材料。

三、立足实际, 实现全新的档案编研服务方式

企业档案人员在了解本企业的发展现状和重点工作后, 还要熟悉馆藏情况, 针对企业实际确定编研方向和课题, 对涉及到的方方面面的资料进行收集, 对收集的档案资料去粗取精, 进行深入地分析和研究;以汇编和手册为主要形式, 剔除无使用价值的文件资料, 补充新的文件资料, 提供最新政策依据;针对安全管理、生产经营、科研管理、新建项目, 以及企业的文化活动选题, 通过翔实的资料、可靠的数据, 为领导决策和企业发展目标服务。另外, 全新的编研服务方式主要有两种:第一种是档案编研信息网络服务。可使信息传递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可实现24小时全天候服务。第二种是开展档案编研信息咨询服务。二者是密不可分的, 随着档案部门信息服务手段的不断发展和完善, 信息咨询服务作为一种信息传递通道在档案编研信息的传输中一定会大显身手。

四、调整人员结构, 强化对档案编研人员的培训

新时期的档案编研工作 篇7

《纲要》也为民办高校档案管理工作指明了方向,制定了科学的发展依据,未来如何迎接挑战、抓住机遇、改革创新,摆在了每位档案工作者的面前。新时期民办高校档案编研工作必须创新思路,寻求档案编研工作的新方法和新途径,利用档案信息化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改变档案编研工作的理念、技术、方法及模式,使档案编研领域更加广泛、内容更加丰富、需求更加多样化。努力开发和挖掘民办高校档案信息资源,为学校的发展提供有价值和高效率的服务,充分发挥档案编研工作“存史、资政、教化、育人”[2]44的功能,使档案管理工作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

一、新时期民办高校档案编研工作现状

民办高校档案编研工作需要一支热情、专注、高效、专业知识水平高的队伍,需要规范化、科学化、信息化的管理制度。但事实上,民办高校档案管理专职人员少,有相当一部分还要兼顾文秘、机要等行政管理工作,一职多能,与公办院校相比,在体制、经费、观念、信息化管理水平上都有着较大的差异和不足[3]138。很多民办高校都未设立专门的档案管理机构,档案资料都由各职能部门自行保管,由于民办高校人员流动频繁,工作交接不完善,致使很多珍贵的档案资料流失严重,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损失。档案编研工作更是很多民办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薄弱环节,档案编研思维方式传统滞后,状态较为封闭,主动编研和服务的意识不强,信息化手段利用率低,编研内容和质量较为浅薄。

银川能源学院成立于1999年10月,依托大型民营龙头石化企业———宁夏宝塔石化集团庞大的产业优势以及环境优势,在短短的十几年里学校各方面工作都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学校档案室成立于2004年,由学校办公室兼管,档案管理人员一职多能,负责管理档案工作的同时兼管学校统计工作和办公室机要工作,也正是由于民办高校这种灵活的管理机制,使档案管理人员具备了较丰富的知识,便于开展档案科研工作。学校档案管理工作克服人员少、经费不足、信息化管理手段落后的种种困难,积极探索民办高校档案管理和编研工作新路子,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管理特色,充分利用档案资料,最大限度地开展档案编研工作的研究和探讨,为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做出了积极贡献,对学校的建设和发展具有深刻的影响和指导意义。

二、紧扣学校工作重点,做好基础档案编研工作

民办高校档案编研工作的价值体现,就在于充分发挥档案的教育价值和文化教育功能的职责[4]25,为学校领导决策和部门工作的推进当好参谋助手,在学校建设和发展中做出积极的贡献。要随时紧扣学校各个时期的重点工作,紧紧围绕当前工作大局,最大限度地开发利用档案编研工作的综合功效,做好档案基础编研工作,开发出具有较高参考价值的编研成果,为学校各项工作提供有力支撑。

2009年时逢银川能源学院十周年校庆,学校十年来经历了几次重大的历史变革,发展道路曲折但成果显著,为隆重纪念这一辉煌的创业史,学校成立校史编委会组织撰写《银川能源学院十年史》,档案室承接了撰写部分章节和学校大事记的任务。经过翻阅大量档案资料、实地考察、认真研究核对,运用了文字、图片、图表等多种方式,共撰写了四章十二节的校史内容,且撰写质量较高,撰写内容最多,涉及学校创立、组织机构设置、发展建设和部分党建思政工作等内容。在自己撰写的同时,还协助其他部门、二级学院查找、核实档案资料,确保校史当中出现的文献、数字、时间、人物等都有依可循、有据可查。另外,严格按照档案编研要求,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认真编撰了学校十年大事记共248条,详细记载了学校办学历程的脉络大纲,是全面了解学校发展全貌的便捷工具,也是校史编写的基础依据。在此次《十年史》及大事记的编撰工作中,极大地体现了档案室的重要地位,发挥了档案编研工作的重要作用。

银川能源学院在1999年筹建、2004年正式建校、2012年专升本三个重要发展阶段中,以及党建工作评估和刚刚结束的增设本科学士学位评估工作中,档案室都作为重要历史依据和服务全局的部门,提供了大量的档案资料,涉及文字、图片、证照、实物等多种类型。在编撰各类规章制度汇编、专题大事记、文件汇编、图册制作过程中,都作为重要的参与者和编写者,对档案资料进行透彻的、深入的研究和编纂,不断寻求档案编研工作的新途径和新方法[5]94,默默无闻做好基础档案编研工作。

三、突出民办高校管理机制,突破档案编研工作难关

新时期民办高校档案管理工作要适应现代化、信息化的管理模式,在强化基本功能的前提下,充分利用民办高校管理机制灵活的特点,运用现代技术对民办高校基本数字汇编工作认真分析研究,做好学校基本办学情况的数据统计汇编工作,在档案编研中积极探索民办高校档案编研工作难点[6]27,为学校发展规划提供前瞻性的依据。

银川能源学院档案室兼管学校统计工作,有利于数据信息的采集、整理和利用,对学校各类数据进行深度加工,且档案工作环境相对安静,档案管理人员潜心钻研,编研出来的数据集中、系统完整、数据权威、有很高的参考价值[7]124,其结果可以清晰地反映出学校发展的基本情况,对学校管理工作具有较强的参考和利用价值,也有利于提升档案编研工作技术含量,进一步促进档案室与各部门之间的联系,提高对学校工作的贡献率。教育部每年9月份对全国教育系统开展一次教育事业统计工作,主要调查统计在校学生、教职工、专任教师、房屋校舍、学校资产等各方面的情况,通过指标测算来监测学校的办学条件是否合格。银川能源学院档案室负责这项工作,通过对各相关部门基础数据的采集,对数据档案资料的统计分析,认真填制《高等教育基层统计报表》、《中等职业教育基层统计报表》以及《普通高等学校办学条件情况调查表》。学校办学类型复杂,包含本科教育、高职高专教育、中等专业教育和各种非学历教育,涉及层面较广,但档案管理人员克服困难,态度严谨,认真分析研究,通过专门的系统软件对基础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校对、纠错,保证数据真实准确,对学校的办学条件做出正确的统计和汇总,严格分析结果,找出学校办学条件中的不足,及时整改,为学校领导提供重要的参考和规划依据。

四、加强民办高校档案编研工作,提升高校档案管理水平

民办高校档案编研工作与学校发展建设相互依赖,相互促进,重视和加强档案编研工作,建立健全民办高校档案管理机构,制订和完善民办高校档案管理制度,加大档案编研宣传力度,引起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争取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得到学校的大力支持,让编研成果在学校发展建设中发挥作用,提升档案管理事业发展水平。加强档案队伍建设,扩大档案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培养规模,开阔档案人员视野,丰富编研人员知识,强化继续教育培训,提高编研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水平。加强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全面推进档案资源数字化、网络化,尽快实现档案管理系统与办公自动化系统的无缝对接,推进学校电子文件归档和数字档案管理,逐步实现对实体档案、电子档案的网络化管理以及多渠道提供信息资源利用和共享服务,努力开创档案信息服务的新局面。

民办高校档案管理人员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认真研读《全国档案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把“五个坚持”作为档案工作者的立德之魂、立身之本、立业之基,发扬档案工作的优良传统,提高档案工作服务水平,推动档案事业再上一个新台阶。档案管理工作是一条艰辛而又漫长的道路,是一条默默无闻的战线,特别是民办高校的档案工作者更是以积极负责的态度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坚守在档案工作第一线,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了不平凡的业绩,肩负起追溯历史、展望未来、服务当下的这份责任。作为银川能源学院的档案管理人员,要紧随学校发展步伐,勇于改革创新,不断实践,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新时期民办高校档案编研工作,为民办高校的发展尽己之能,刻画精彩人生。

摘要:以银川能源学院档案编研工作为实例,档案管理人员充分利用民办高校管理机制灵活的特点,积极创新档案编研工作,在做好基础编研工作的同时,运用现代化技术深入开展基础数字汇编研究,为学校各项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实事求是的科学依据。做好档案编研工作,既提高了档案工作管理水平,又对民办高校的发展具有深刻的影响和指导意义。

关键词:新时期,民办高校,档案编研,应用研究

参考文献

[1]国家档案局.全国档案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EB/OL],2016-4-7,http://www.saac.gov.cn/

[2]崔玲玲,李瑛.高校档案编研工作的研究[J].兰台世界,2015(4).

[3]高强.从民办高校视角谈教学档案管理[C].王茂法.档案管理理论与实践,浙江,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2013.

[4]洪娟.对高校档案编研工作的认识[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4(11).

[5]吴宏.新时期档案编研工作浅析[J].黑龙江档案,2015(6).

[6]屈明英.民办高校档案编研工作之我见[J].兰台世界,2011(6).

新时期的档案编研工作 篇8

一、改变档案编研和档案利用服务在新时期高校中的观念

第一, 在高校档案管理中, 编研工作要与学校的教育服务紧密结合起来, 并以之为中心逐渐展开。因此, 高校编研人员必须提高中心意识, 将编研工作作为一项为体现学校特色和展现学校教学质量的中心工作来完成。以学校发展为中心, 使档案编研工作具有趣味和活力。在内容方面, 以教学科研等重大活动为依托, 积极开展学校与编研活动密切相关的编研课题, 从而逐渐丰富教学内容, 实现高校档案工作的自身价值。

第二, 在编研领域中, 高校档案编研工作不断改变陈旧观念, 跟上时代步伐, 是使高校档案编研和档案利用服务工作得以创新发展的重要途径, 因此, 打破传统的编研思想状态和路线极为重要。高校档案管理部门要努力建立科学合理规范的档案编研工作体系, 并积极推进档案编研内容逐渐社会化, 以达到学校档案编研的要求, 并得到社会认同。

二、积极构建档案编研和档案利用服务的发展体系

第一, 确立高校档案编研服务体系的目标, 要求档案编研人员必须确定档案的内容、档案的编辑手法、质量评估等总目标, 积极健全档案编研所需求的内外共同机制、工作反馈渠道、质量监督机制等。对编研人员业务能力要进行定期培养, 提高实际编研工作中的信息采集量, 减少档案编研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为确保编研内容体系构建重点突出, 通常采用两条主线进行构建, 分别为:清晰突出高校发展轨迹的编研成果;加强系列化的的专题编研, 保持科学性及时效性等。

第二, 在档案编研中, 积极构建数字化和网络化等新技术设备的运用, 积极使用网络检索及网络编辑等技术, 加大编研过程中信息采集和信息加工的力度, 简化档案编研过程中的难度。加大编研成果宣传, 借助多种媒体、论著、文献记录等作为载体进行编研成果的传播应用。高校要积极对编研成果进行数字化网络化储存, 建立档案信息馆, 并建设档案馆网站, 通过网络化渠道进行大众化宣传, 进而突破地域限制, 实现档案编研服务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三、新时期高校对档案编研和档案利用服务的创新

1. 创新编研手段逐渐提高档案利用服务的效率。

新时期, 服务逐渐开放, 编研方式发生了极大转变。通过互联网平台, 编研工作者可以结合利用者的需求进行档案编研, 并可以通过信息技术提供最新的技术支持, 极大地丰富档案编研的基本内容。编辑中还可以广泛征求利用者的意见进行修改, 逐渐提升编研水平, 使编研工作变得更加有活力、有趣味。

2. 创新编研模式, 广开档案利用服务渠道。

信息时代下的网络编研模式发生着极大地转变。在信息大爆炸时代, 只有及时了解有关学科和相关专业发展的最新动向, 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编研工作也一样, 可以通过网络技术, 同用户进行交流反馈, 逐渐优化档案编研工作。创新编研模式, 加强信息通道的服务力度, 使网络馆际之间的合作更加密切, 信息利用服务更加便捷, 实现编研档案实时共享。

3. 加强对编研内容的创新, 提升编研服务质量水平。

利用计算机等信息数字化设备对档案进行及时的整理和归档处理, 加强数据库建设, 全方位整合开发档案信息资源, 满足社会对档案信息的利用需求, 加快实现档案信息的资源化共享工作要求, 并积极丰富编研档案内容, 提高编研工作服务质量。

4. 加强对编研人员服务意识的创新。

编研人员要加强学习专业知识, 积极与同行业中的编研人员进行技术与学术间的沟通, 培养组织与利用者之间的沟通能力, 努力提高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 从而提高档案编研和档案利用服务在新时期高校中的效率和水平。

四、结语

档案编研和档案利用是高校档案管理中积极为学校自身和社会提供信息服务的一项重要服务方式, 作为信息化逐渐发展的趋势, 高校档案部门应积极抓住网络信息技术在新时期迅速普及并不断发展的契机, 努力将信息化手段运用到高校的档案编研和档案利用服务中来, 并积极开拓创新, 改变新时期的思维模式, 不断为新时期的档案编研工作开创新局面, 逐渐提高档案编研和档案利用服务在新时期高校及社会中的利用效率, 为高校档案编研的创新发展不断做出努力。

摘要:随着新时期高等教育事业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 高校档案部要不断适应新时期的档案编研和档案利用服务的新形势、新要求和新变化。以新的思维、新的方式、新的途径来提高档案编研和档案利用服务的水平和质量, 以满足社会对档案的利用需求。

关键词:档案编研,档案利用服务,高校,新时期

参考文献

[1]赵海峰.网络环境下高校档案编研工作的思考[J].北京档案, 2010 (2) :20-21.

[2]孙艳丽.新时期档案编研和档案利用服务的思考[J].现代情报, 2011 (7) :150-152.

新时期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研究 篇9

[关键词]新时期;人事档案管理;特点;问题;对策

在当前市场经济环境下,行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事业单位之间人员流动性越来越频繁,再加之人事档案管理制度改革也不断深入,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已成为人事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之一,管理模式也加快了向专业化的转变进程,而且在当前新时期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社会性和地域性也不断增加,其来源也更加广泛,内容也更为复杂。而且在当前新时期,人作为社会发展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项资源,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企事业单位对于人才的需求量不断增加,这也使当前人事档案管理无论是内容、存档方法还是传递方式都开始向多样化的方向发展。这就对当前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针对当前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以便于能够更好的推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1、新时期人事档案管理的要求

1.1创新管理模式

在当前新形势下,社会发展过程中对人事档案的需求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在情况下,传统的人事档案管理模式和管理思路已越来越无法与当前社会的发展相适应,因此需要加快对人事档案模式进行创新,利用计算机技术来实现对人事档案进行数字化处理,实现人事档案归档、查询、借阅和转移等多个流程的一体化,有效的利用数字化方式来替代传统的手工管理模式,确保人事档案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1.2重视信息技术运用

在当前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中,信息技术取得了广泛的应用。不仅建立了统一的信息化平台,而且需要有效的将电子档案与纸质档案结合起来进行使用,提高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水平,从而为档案信息的更新、删除和查询等提供更多的便利,为人事档案管理水平的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础。

2、新时期人事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2.1对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缺乏重视

当前很多单位对员工的管理工作更为造福一方,而对人事档案管理工作重视度普遍不够,在对员工进行考察和晋升时通常都是以平时表现为依据,而对人事档案的参考作用较为忽视,无法将人事档案管理对员工进行考察和评价的作用体现出来。人事档案工作具有较强的内部性和保密性,工作不引人注意,这也使很多领导干部对人事档案工作缺乏深入的认识,觉得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中与保管工作具有等同性,不能给单位创造经济效益,由于对人事档案管理的重要性缺乏认识,从而导致其对人事档案工作较为忽视,使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无法与当前社会的发展需求相适应。

2.2人事档案管理制度不完善

长期以来我国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所遵循都是沿用传统的各项制度,具有一定的计划性色彩,制度存在一定的滞后性,缺乏生机和活力,不能与当前干部工作的发展需要相适应。而且在制度内容上关于离任审计和任前公示等相关材料的收集也没有明确,在实践工作中制度的可操作性不高。再加之当前很大一部分人事档案管理人员身兼数职,由于不能将所有精力都放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上,这就导致档案收集、整理、归档等各项工作缺乏及时性和准确性,部分档案并不能对本人的现实情况进行真实反映,人事档案的完整性不够,从而对档案的正常使用带来较大的影响。

2.3管理模式比较落后

当前还有很大一部分单位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中还沿用传统的管理模式,通过人工模式来对人事档案进行收集、整理和存储,对现代信息技术掌握不扎实,无法全面对其进行运用,这不仅对人事档案管理效率带来较大的影响,而且对人事档案管理模式的创新带来了一定的制约,严重影响了人事档案管理水平的提升。

2.4档案管理人员管理水平不高,管理手段落后

在实际工作中,部分单位在档案管理人员配备上从不配备专职人员,而是采取人员兼职这种办法来应付。兼职管档人员工作变动频繁,业务不熟,对档案的重要性、管档要求、档案材料的收集、整理、归档、装订等业务不太了解,难以适应干部档案管理工作,严重影响了档案管理水平。

3、新时期人事档案管理存在问题的改进对策

3.1转变思想观念,提高档案管理的认识

各单位在重视员工管理的时候,要充分认识人事档案管理的重要作用,将其放在突出的位置,认识其在全面了解和评定员工方面的重要作用。并在制度、人员、资金、现代信息技术等方面加强支持力度,促进人事档案管理水平的提高。

3.2完善管理制度,促进各项工作规范化

建立完善的人事档案管理规章制度,有效规范人事档案管理的各项工作。对人事档案管理的流程、方法、目标、要求进行全面的规定,使管理工作有章可循。建立人事档案管理责任制,明确管理人员职责,使他们在日常管理中严格遵循相关规范流程,确保管理工作有章可循。建立奖惩激励机制,调动管理人员工作的热情,促进各项工作规范有序进行,使他们在日常管理中严格遵循规定,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促进人事档案管理水平的提高。

3.3创新管理模式,重视现代技术的运用

重视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建立现代化管理操作平台,在加强人事档案纸质管理的同时,对人事档案资料进行数字化处理,促进管理水平的提高。在具体工作中,对人事档案资料的搜集、归档、查询、转档等内容进行详细的规定,利用操作平台进行操作和处理,提高管理工作的实效性,不仅能够减少管理上的失误,还能够促进管理水平的提高。

3.4加强管理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

引起高素质的管理人员,充实管理人员队伍建设,加强管理队伍培训工作,通过现场授课、进修、学习等方式,让他们掌握人事档案管理的具体操作流程和方法,促进管理水平的提高。管理人员需要加强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学习,熟练掌握计算机、软件等的操作,能够灵活运用这些技术进行管理,提高管理效果。

4、结束语

在当前新时期,由于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才成为当前社会发展过程中非常重要的资源,这也对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我们要充分的认识到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深刻认识到当前人事档案管理模式、管理内容、管理方式等的变化情况,明确当前社会发展过程中对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要求,从而从制度上、技术上和管理模式上对人事档案管理工作进行不断创新,确保更好的推动人事档案管理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周丽.分析新时期的人事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措施[J].广东科技,2012(3).

[2]陈成瑾.人事档案工作如何适应国家选人、用人机制的深化改革[J].黑龙江档案,2011(5).

谈当前档案编研工作的新特点 篇10

一、选题市场化

选题是编研工作的首要环节, 好的选题能够使编研成果发挥出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从而能够更好地为经济社会和民生服务。选择正确的题目来为当前的形势需要服务, 是当前编研工作面临的主要任务。单纯的文件汇 (选) 编、会议简介、机构沿革、大事记及一些查考检索性的资料编纂和编写, 已满足不了经济社会的需要。为解决这个问题, 迫使档案编研工作走入市场。在不断深入的改革大潮中, 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将更加完善和发展, 社会上的每个环节都要围绕市场的运动而运行, 档案编研工作也必然地走进市场。在丰富多彩的市场中选题, 根据市场的不同需求进行选题, 是当前编研工作的一个主要特点。“向档案要效益”, 使档案为现代化建设服务并不是一句口号, 而是一个行动。档案编研工作选题的市场化, 使得编研工作具有较强的针对行和目的性, 有了准确的服务目标, 从而解决了选题上的诸多困难, 使档案编研工作充满了活力。所以, 编研工作进入了市场, 使得档案编研工作产生了活力, 适应了时代发展的要求, 有效地为当前经济社会建设提供了主动服务。

二、选材社会化

选材社会化是编研工作的一个鲜明特点。虽然每一个档案部门所藏的档案资料不能完全适应市场的需求, 但诸多档案部门的档案资料就达到了一定的量, 每个地区、每个市、省乃至全国的所有档案部门所藏的档案资料构成了全社会的档案资料, 包容了市场所需要的全部档案的内容。全社会的档案资料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因而适应了日益变化的市场的需求。所以选材社会化是档案编研工作的主要特点。另外, 档案信息化的进程不断加快和档案在互联网的信息量的不断加大, 为档案编研选材社会化创造了简单快捷的有利条件。在档案编研工作实践中, 一些档案部门的编研工作走出了各自的家门, 到更广阔的空间进行取材, 有的搞联合, 有的搞加工, 取得了一定的经验。

三、种类多样化

一部《文献编纂学》, 使编研工作长期束缚于故纸堆中, 单调的汇编、选编, 逐渐使档案编研工作的涵义禁锢在单纯的文件编纂上。档案编研资料种类的单一, 使编研工作逐渐失去了活力, 而且越来越不适应日益活跃的市场经济的需求。为了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需求, 许多档案部门打破了传统的编研工作观念, 编研资料的种类呈现出了多样化的特点。编研资料种类的多样化, 是当前档案编研工作的明显特点。被称为大千世界的市场, 对于档案编研资料的内容、形式、体例等各方面的需求是多种多样的, 为适合市场的需要档案的编研种类就必须多样化。而且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其变化会越来越快, 直至发生质的飞跃, 各种信息的提供将成为主要品类。编研资料的种类不能以教科书或文件的形式来制定, 它将根据市场的需求而确定。只要市场需求, 编研工作就应包涵其内容和种类。随之编研资料的存在形态也将发生巨大变化。档案资料以书籍的形式出版将不再作为唯一的形式。档案的缩微品、音像制品、电子产品等将成为一定的或主要的存在形式。

四、加工自动化

传统的编研资料的加工, 一般滞后形势的发展, 因而使编研成果的使用价值降低。其原因主要是加工速度慢, 周期过长。针对这个问题, 有关部门曾提出编研工作应打短、平、快, 目的是提高加工速度, 缩短加工周期, 以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这种做法解决了一定的问题, 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这种做法并没有改变传统手工加工的做法, 只适于单一问题的、小型材料的编制, 而大型的综合性资料却很难打短、平、快。提高加工速度缩短加工周期的根本途径在于加工的自动化, 这种加工手段的实现, 是伴随着档案信息化的实现而实现的。根据市场对档案编研资料在时限上的要求, 即在要求的时间内完成全部编研加工过程, 是时代对档案编研工作提出的要求, 也是档案编研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 加工自动化, 采用计算机进行加工是这种要求和趋势的必然结果。

五、成果商品化

上一篇:找矿条件下一篇:因病致贫返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