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思路及策略(精选12篇)
新思路及策略 篇1
随着新媒体的快速发展, 创新传播方式、创新传播渠道, 已成为传统媒体在新的舆情环境, 新的传播格局下, 生存发展的必须。
近年来, 《城市晚报》在充分发挥传统媒体长期积累下来的内容生产优势、品牌优势和公信力优势的基础上, 创新传播形式和渠道, 结合新媒体的特点, 打造了包括平面媒体、互联网媒体、微薄、微信及手机移动客户端在内的多种传播阵营, 初步探索了一条新媒体融合传播之路, 提升了主流都市媒体的舆论引导能力和影响力。
2013年, 《城市晚报》与时俱进地创新报道理念、报道方式和传播载体, 对报纸的栏目、版式、内容进行了全面调整。这次改版《城市晚报》重点放在细化新闻属性分类, 对版面做精准化定位, 对版面构成进行模块化开发;积极发挥新媒体作用, 将互动体现于日常性的采编细节及版面建设之中;常规报道精短化、集约化, 重头报道精品化、专版专题深度化, 从而有效扩大了都市媒体主旋律的传播效率和效果。
一、改变报纸原有架构, 对版块做精准化定位和模块化开发, 常规报道精短化、集约化, 专题、重头报道精品化、深度化, 满足了不同层次读者的阅读需求
改版后的《城市晚报》按照读者阅读习惯, 采取模块化的方式从功能上对整张报纸进行有效、合理的划分, 在精心办好原有的“评论”、“国内国际”、“财经”“体育”、“娱乐”等版块同时, 增加“热闻24小时”、“城晚角度”等全新版块。“热闻24小时”对当日热点新闻做简要梳理, 符和当下人们快速阅读的习惯。“法眼”在延续服务性同时增加了人生弹拨和可读性。同时, 进一步推动报网融合, 将互动体现于日常性的采编细节及版面建设之中, 增加微博、微信等互动内容, 开设微访谈、微话题、微故事等栏目, 形成报纸改版的新亮点。
二、与新媒体实现有效嫁接, “微生活”“微调查”专版, 关注民生、服务群众, 有效提升报纸社会影响力
改版后《城市晚报》通过微博、微信等新媒体与平面媒体的嫁接, 进一步延展了报纸的视角, 提高了报纸的可读性和复合影响力。《城市晚报》先后开设“微生活”、“微调查”专版, 设置“微事件”、“微关注”、“微发布”、“微访谈”、“微点题”、“微征集”、“微博红人”、“微公益”、“微动员”、“全城搜索”等子栏目, 甄选摘编一些微博、微信上百姓热议、关注的民生话题进行二次加工, 通过落地到报纸版面, 使网络上百姓发出的“微声音”得到持续关注、整理和引导, 提升了报纸的复合传播能力和影响力。
“微生活”、“微调查”专版报道内容重点放在话民生、汇民情、解民忧上, 对一些社会性问题主动引导、正面宣传, 在征集网友意见的同时, 记者深入基层进行核实、采访, 还约请省内外专家建言献策。在回应百姓关注的热点问题的同时, 对一些不实传言、现象予以正面回应, 还原事实真相, 帮助公众辨真伪、明是非, 最终影响公众的行为, 从而更有效地引导网络舆论的走向, 发挥主流都市媒体的权威性。专版先后刊发《1只炸鸡腿=60根香烟毒性纯扯》《“过年九大怕”网络热传过年你最怕啥?》《今年正月初一至立春出生的娃到底属啥?专家表态这个时段的娃“属马”不“属蛇”》等稿件, 选题对准百姓关注, 都很有代表性, 可读性强, 得到读者一致认可。
三、做大做精深度报道提升报纸权威性、可读性与社会影响力
新闻自足, 内容为王。媒体融合创新最关键、最根本的还是内容。《城市晚报》这次改版更加强调主流导向、民生视角、深度思维和读者阅读体验, 注重将传统媒体的内容优势与新兴媒体的传播优势有机结合起来。《城市晚报》进一步加大报纸深度报道力度, 通过组织专人、开辟专版、加强策划、采编合一等调整手段, 对一些人们普遍关心的新近发生的热点问题、话题和新闻进行重点关注和延展性报道, 先后刊发了一系列有影响力的报道, 得到广大读者一致好评。
经过一年多的探索, 《城市晚报》逐渐规范深度报道的采编流程, 在今年9月初, 专门成立深度新闻部, 组织精干力量重磅投入, 先后开设“深度”、“关注”、“角度”、“调查”等深度专版, 刊发了一系列具有影响力且得到广大读者好评的深度报道。这些专版相互关联又各有侧重, 选题紧贴读者, 既有对时政要闻的深入解读, 也有对百姓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的深度剖析和延展;既有对网络或生活中人们热议话题的抽样调查分析, 也有对一些公共话题和现象的独立思考和态度。报道不仅提出问题, 分析问题, 延展视野, 同时提出解决问题的良策, 释疑解惑, 给读者以积极、健康、正面的引导。如近期刊发的《长春彩织街调查》《我省晒省级部门权力清单47个部门职权“瘦身”近七成》《公考大潮下的围城内外》等稿件, 刊发后引起读者的广泛关注。
四、组织一系列公益活动, 接地气、拢人气, 彰显主流都市媒体社会责任
当前公益活动愈来愈成为媒体打造品牌、树立形象、赢取市场竞争、打造影响力的重要手段。改版后《城市晚报》更加注重与读者的有效互动, 组织一系列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公益活动, 通过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互动融合, 运用网站、微博、微信等多种新媒体传播途径吸引广大读者积极参与互动, 不仅扩大了活动的宣传效果, 还彰显了主流都市媒体的社会责任感, 得到广大读者一致好评。
《城市晚报》先后组织了“小记者大型社会实践活动”、“吉林省第三届露营大会”、2014“幸福长春·圆梦助学”、七夕鹊桥相亲大会、征集读者参观长影旧址博物馆、“清凉夏夜”电影文化进社区等公益活动, 在平面媒体实时发布活动消息的同时, 充分发挥网站论坛、QQ群、微博、微信平台的优势, 通过在微信公共平台征集启事、开展选题性讨论、组织体验团、朋友圈分享、留言交流等多种形式吸引读者参与互动, 使活动达到最佳效果。
新思路及策略 篇2
需要所有考生在最后几天的时间里,停止大量做题。
首先,回归考纲,研读考纲,关心考纲上对每一个知识点和考点的具体考查要求,关注“知道”、“会用”、“理解”、“掌握”这四个不同层次的真正含义。
其次,回归书本,梳理已有的知识网络,重视课本例题的书写格式要求,以框架形式体现高中数学知识脉络,要求涵盖集合、不等式、函数、三角函数、数列、解析几何、立体几何、排列组合概率二项式定理、复数、行列式矩阵、算法、参数方程(文科线性规划)等的全部定义、定理、常见题型、对应解法等内容。
二、“进”
需要所有考生对已完成的全国各地高考真题(各个地方针对各个地方的高考真题,尤其是至真题),各区一模、二模题,以及20各区二模题进行归纳总结,重做部分高频错题。按大模块将二模及高考原题的函数、数列、三角、解几、立几、其他(即小知识)进行分类,熟悉每类知识的出现的类型,熟悉全部已经出现的题型。
三、“细”
需要考生在每日的复习完成前,在高考实考的时间段中,每两天完成一套难度适中的模拟试卷,一则增加信心,二则增加做题的“手感”,可以进行填空选择的专项训练试卷,也可以完成整套模拟试卷,也可以重做高考真题和年二模试卷。保证110~120分钟内完成,要求步骤详细,自行批改分数,自行订正。必须完全掌握高考出题的已经出现的所有题型,及其对应解答方法。在题目旁边标注考点,拓展点(即同一知识点下可能出现的其他考察方式)。同时做题时模拟临场状态,学会“收放自如”,懂得如何在考场中按照自己的水平选择考题。
新思路及策略 篇3
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许多按传统方式经营的制造业跨国公司营销状况不容乐观,但仍有一批老牌跨国公司如诺基亚、福特公司等取得了不错的经营业绩。这其中,价值链策略的转变成为他们胜出的重要原因。深入研究这种转变,对于提高我国制造业企业的经济效益具有极强的借鉴意义。
新旧价值链策略对比
价值链的概念是由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迈克尔·波特提出的,它是指企业从创建到投
产经营所经历的一系列环节和活动,从价值形式过程来看,上述各环节的活动中既有各项投入,又同时显示出价值的增加,从而使这一系列环节联结成一条活动成本链。
传统上,企业的价值链策略主要通过降低成本来开发、经营主导产品,以此增强企业竞争力。但这样做,企业尽管能够保持成本上的比较优势,但却限制了进一步开拓重要的下游环节。如传统价值链策略将下游的服务环节视为实现销售而不得不向客户提供的服务。
针对传统价值链策略的局限性,跨国公司纷纷转变价值链策略,以调整经营重心。在转变过程中,他们着眼于三个关键点,从而争取到利润增长的新动力源泉。
1.从消费行为出发研究价值链延长模式
企业应着重分析消费者从产品购买到淘汰的整个过程中,使用和维护产品的所有行为。现实市场中信息反馈的数据表明,服务环节的内涵远比其原有的保修环节丰富得多。以波音民用飞机为例,过去公司理解的价值链仅仅是原材料采购、生产、销售和提供零部件等环节;而现在站在消费者的角度,其价值链除了上述内容外,还有诸如融资租赁、维护、相关人员培训等下游环节。正是依赖不断拓展的下游环节,使波音公司的民用机型一直有良好的市场份额。
2.开发下游环节的增值利润,使利润的增长点多元化
跨国公司对主导产品的依赖往往不能包含更大的市场利润空间,相反却给自己的竞争对手尤其是中小型的公司以“借机下蛋”的空间。以复印机为主产品的施乐公司由于受到佳能、理光等公司的激烈价值竞争,其主产品利润率已大幅下滑。但施乐公司销售的复印机的专用墨粉却为公司赢得很大利润。于是施乐公司十分注重对墨粉市场的开发,有效地维持了公司整体的业绩。
3.使价值链的拓展成为培育客户忠诚度的工具
现在的制造业企业在产品的技术和性能方面的差异日益缩小,相互替代性很高。跨国公司的价值链策略转向培育客户对企业的认同感和忠诚度。为客户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已成为赢得市场占有率的战略制高点之一。惠普公司意识到,自己的打印机不仅要保证质量和性能,而且更可以帮助客户建立文档管理系统,尽量降低客户的文件打印支出。这种欲擒故纵的营销手段,进一步密切了公司与客户的良好关系,获得了更多的市场商机。
开拓价值链下游环节的几种模式
1.多元服务型
尽管公司的下游环节服务不能内置于企业的主导产品中,但这并不意味着制造商无法控制这些环节。当前,许多跨国公司已利用他们原来拥有的特定优势建立起一整套多元服务体系。通过对客户提供多元性的下游环节服务,使跨国公司加深了对客户需求的认识,在不断改进自身产品与服务的基础上,将公司同客户紧密联系起来。
奔驰公司的成功与其为客户提供多元服务密不可分。以其货车市场为例,奔驰公司除了向客户提供零部件外,还负责与货车有关的融资安排,提供货车日常运行规则、管理并维护货车以及刷新或转卖客户已有的货车等工作,以帮助客户提高货车的使用效率,加强彼此间的联系。
2.服务与产品结合型
随着科技日新月异的迅猛发展,许多高科技已能使一些下游服务与物质产品相结合。这种结合型产品能将广大客户从有关下游服务的繁杂事务中解脱出来,从而显著地降低客户对下游服务的费用支出,增强客户对企业的忠诚度。
本田公司打进美国市场时,公司员工都要学习如何为客户服务。本田非常强调:经销商必须在所有领域(包括销售、服务、零件及旧车等)样样满意每一位客户。在美国的分公司负责人说:“客户服务的内容不胜枚举,如签约之后,确保交车细节的完善,即车子必须干净、正确运转,且附送车主手册,业务员甚至必须指导车主开车等等。经销商这个行业并不是拿了钱走人算了,因此我们再三强调:卖车只是个开始。我们不断地重复:‘服务、服务、再服务,给客户足够的服务,让客户即便只是想要和别的经销商打交道,都觉得是种罪过’”。优越的服务是长期性的,对客户应一视同仁。“客户永远是上帝!”这句话在本田公司得到了最好的诠释。
3.产品与客户结合型
该模式是通过提供一套将产品与客户结合在一起的客户服务系统,赢得客户对企业的忠诚,从而使企业不断扩大市场份额并获得提供进一步服务的机会。
如IBM就十分注重对用户租用设备的维护保养。但在沃森一世时期,IBM对用户机器的维护保养是一种事后补救的制度,也就是用户的设备出了故障,就尽快地派人去维修,排除故障。反之,公司就认为高枕无忧了。在汤姆·沃森担任主管销售的副总裁之后,认为事后补救制度已不能满足客户的需要了,IBM应建立预防性的维护检修制度,建立维修人员定期上门检修,这种做法虽然会增加IBM的支出费用,但服务人员通过定期检修能及时发现用户使用机器的隐患,防止小毛病变成大问题,从另一个角度看实际上为IBM节省了维修支出。尤其重要的是这种制度给客户提供了更可靠的服务,密切了彼此的联系,充分使自己价值链的增值作用发挥到极致,为公司利润的增长开辟了新的空间。
4.控制渠道型
在向下游环节拓展的经营模式中,前三种模式侧重于为消费者提供相应的产品及服务,第四种模式则是跨国公司通过购买、入股等方式控制利润丰厚的营销渠道。
以台湾宏集团为例,作为IT高科技企业,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通过“速食店模式”和“全球品牌,地缘结合”的经营策略,成功地控制了下游的营销渠道网络,使得产品不仅能迅速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而且使公司真正兼享前后段的附加值可谓一石二鸟。所谓“速食店模式”是将原来在台湾生产的系统,转变为台湾生产组件,卖给海外事业部门,在市场当地组装,提供市场刚出炉、最新鲜的电脑,加快产品推出与库存周转速度。让台湾成为宏的“中央厨房”,各地事业单位则变成组装电脑的“速食店”,构成“组装外移、快速装配、当地销售”的新式营销渠道。同时,公司还让各地的公司的当地股东拥有一半以上的股权,目的是实现当地化,包括品牌、形象及管理的当地化。这种“全球品牌、地缘结合”的理念,迅速提升了宏在世界各地市场上的知名度,借用当地人才,克服文化阻碍,拓展了营销渠道,并掌握了主动权,大大提高了公司在海外的管理能力。
价值链策略转变的几个决定因素
当前跨国公司价值链策略转变是以市场需求变化为基点的,反映了跨国公司经营管理方面的发展趋势。对我国企业来说,一方面应借鉴跨国公司这一新的经营方式;另一方面又不应盲从,而应从自身实际出发,深入探讨企业向下游环节开拓的可行性。
1.应深入分析下游环节市场的状况
通过比较在用产品数量与销售产品数量的比率,以及下游环节利润水平同主导产品利润水平的关系,从而评估下游环节市场创造利润的规模,以此作为企业相应决策的主要依据。尽管汽车、计算机等许多行业的下游环节能大规模地创造利润,但有些市场却明显不同。如一些家电制造商,其本身的客户在产品寿命周期中的相关使用费较低,因此它们在向其下游环节拓展时应持审慎态度。
2.明确自身定位的竞争实力
如果企业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能够不断地向市场提供具有差异性的产品,则企业可依靠这种特定优势在主导产品市场实现丰厚利润;反之,若企业创造差异产品的能力较低,激烈的价格竞争会导致主导产品利润降低,那么企业可考虑开拓其下游服务环节,以获取从其主导产品市场流出的大量利润。
3.根据营销渠道的长短采取相应策略向下游环节拓展
如果企业采取面向最终客户进行直销的短渠道策略,由于不存在渠道中间成员及其制造商的矛盾冲突,因此企业向下游扩展较为容易。如果企业采取中间环节较多的长渠道策略,则会增加向下游环节拓展的难度。考虑到长渠道中间成员与制造商的矛盾多发性,国内企业可选择采取以下经营策略。其一,通过收购渠道成员来直接控制营销渠道;其二,与营销渠道中的各个成员联合起来共同开拓下游服务环节;其三,借助互联网等新的营销渠道避开原来有冲突的渠道成员。
4.注重与企业下游市场有关的专业营销人才的培养
新思路及策略 篇4
一、引学生步“书香之径”, 拓宽作业的广阔空间
近年来, 随着各国儿童阅读运动的兴起与开展, 对儿童阅读的研究成为备受全球关注的教育热点。英国的“阅读起跑线”运动, 美国的“每天1小时阅读作业室”活动, 新加坡和我国港台地区明确规定的“课外导读”时间, 均表明阅读的受重视程度。因此, 教师在日常教学实践中应重视课外阅读的开展, 例如安排每天25分钟的课外阅读作为课外作业。为了进一步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自身特点, 通过各种方式引导学生走进课外阅读的大花园。对于低年级学生, 可采用“师生共读”“亲子共读”的方式, 引导他们开展早期阅读;对于中高年级学生, 则可充分开发、利用学校图书馆、班级图书架、家庭和社区等各种阅读课程资源, 鼓励他们走进学校的图书室、班级的图书角, 走进社区的图书馆, 徜徉在书的海洋, 感受读书的乐趣。
二、为孩子插“语言之翼”, 品味作业的真实快乐
为了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 教师应利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为了让学生进行有效的口语交流, 教师应在课内和课外创设多种多样的交际情境。为此, 教师可通过课外作业落实这一理念。家庭往往是孩子进行课外学习与能力锻炼的自由场所。孩子在家可以无拘无束, 畅所欲言。据此, 教师可有目的地布置一些口语类家庭作业, 让孩子在家中进行口语交际练习。在教学童话故事后, 教师可请学生把童话故事讲给家长听, 或引导学生将童话故事编成课本剧, 开展家庭式表演。当学校、班里发生新鲜事时, 教师可动员学生争当“新闻小主播”。凡此种种, 均可锻炼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总之, 口语交际类作业应与真实生活相联系, 将学生的学习置于情境之中。如此一来, 既调动学生参与的兴趣, 激发其自我表现的潜能, 又让学生尝到口语交际的快乐, 使其体验到口语表达在人与人交往中的纽带作用。
三、领学生探“实践之门”, 挖掘作业的深层内涵
陶行知先生曾言:“生活即教育, 到处是生活, 到处是教育。”据此, 教师可充分利用丰富的生活资源, 以作业为载体, 引导学生在生活实践中运用语言文字技巧和知识, 从而搭建语文和生活的桥梁。
1. 生活是真实情感的源泉
例如:教师节将至, 教师可鼓励学生给老师献上诗歌或画像作为礼物;元宵节到来, 教师可要求学生参与家庭的汤圆制作, 并组织学生交流制作诀窍;母亲节前夕, 教师可督促学生为妈妈做一件自己最想做的事, 并思考自己的发现。于是, 有的孩子给妈妈捶背, 感受到母亲的辛劳;有的孩子替妈妈刷碗, 体会到看似轻松的劳作真正做起来也不易;还有的孩子为妈妈梳头, 发现了根根白发, 感叹母亲为孩子操劳而白发。由此可见, 稍加挖掘, 节日便成了课外作业的源头活水。学生在参与过程中, 既擦亮了双眼, 又涤荡了心灵。
2.“课题”是创生思维的温床
课题研究看似是专家的“专属权利”, 其实不然。当教师把课题研究引入学生作业中, 将会发现学生也能做得有滋有味。例如教学《乌塔》一文时, 我发现学生们对14岁的德国小姑娘乌塔独自游欧洲的经历感到不可思议, 从而感叹中德两国的家庭教育之迥异。于是我趁热打铁, 设计了一道研究课题——“我看中国与德国 (或西方国家) 的家庭教育对子女成长的影响”。这道无法立刻说出答案的题目对学生的思维及能力提出挑战。通过查找资料、对比分析, 学生不仅获得了广博的知识, 更重新审视了自己正在接受的“保护式家庭教育”, 甚至有不少学生发出“让爸爸妈妈从小培养孩子独立性”的倡议。
新思路及策略 篇5
略
赵晶
高三生物复习课,与新课是有明显区别的。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高考的趋势棗遵循教学大纲,但不拘泥与教学大纲,理科综合考试涉及的内容广,信息量大,联系实际的特点,因此,复习课内容要有所深化和扩展。要求生物学教师在高三复习课中要注重挖掘教材。
一 挖掘“潜”在的知识
许多知识,在书中没有明显的表述出来,或因时间的推进而更新。对于那些不明显,但又必须掌握的知识,我们要去“挖”。
(1)善于挖掘图中的隐含知识 高中生物课本中有些知识没有明显的文字表述,而是隐含在图解之中,这就要求我们能善于指导学生挖掘图中的“隐含”知识。如高中《生物》全一册图21光合作用过程的图解,C3在还原中既能形成葡萄糖,也能形成新的C5,这一点在课本中没有详细的文字叙述,而仔细识图能突破这一难点,深化学生对光合作用的复习理解。又如,图41玉米胚乳的发育,在受精后12小时的状态图中,可观察到受精极核已分裂成许多游离的胚乳核,而此时受精卵仍处在休眠状态,还没有开始分裂,从图中可挖掘出“胚乳的发育先于胚的发育”这一隐含的知识。(2)善于挖掘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高中生物知识之间,存在着纵横交错的联系。因此,复习时,在知识的横向联系中,我们就要做好点—线—面—体几个方面的联系工作,把不同概念原理之间、不同章节之间、不同学科之间的内在联系讲清、讲准、讲透。当前应主要结合高考的方向,注意学科内的知识联系,兼顾理、化、生跨学科的联系。例如,以染色体这一概念为中心,可以把相关的知识联系成一个知识网.经过这样的归纳,使学生所学的学科内知识进一步系统化,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在理科综合方面的联系,如复习“新陈代谢的基本类型”一节中的硝化细菌、硫细菌、铁细菌的化能合成作用时,让学生分析化学过程,书写化学方程式;复习“生长素作用的二重性”时,联系物理上的离心力知识来解释在转动的圆盘上的圆心和圆周边植物生长的不同情况,联系物理上的重力知识来解释太空中的植物根、茎的生长情况,等等。理科综合知识间的联系,教师点到即可,以引起学生的注意,通过学生自己头脑中各课知识之间的联系而得以解决,课堂上不必要花太多的时间展开讨论。
在知识的纵向联系中,我们就要做好不同层次的联系工作,在“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3个层次上必须做到层层深入,环环相扣,不能忽视其中任何一个环节。(3)善于挖掘已更新的课本知识 生物学的许多知识在不断更新、完善,对于这些知识,只讲书本的内容,既不符和高考的要求,也跟不上现代生物学发展的趋势,所以,我们还要善于把这些知识去“抓”回来,补充到复习课之中。去哪里“抓”?到新教材中去抓,到有关报刊中去抓,到专业杂志(如《生物学通报》《中学生物教学》《生物学教学》《中学生物学》《中国考试》等)中抓。“抓”什么?主要要抓热点、抓新观点、抓有关生物科学技术极其应用的知识。如复习“细胞分裂”时,补充细胞分化、细胞癌变、细胞衰老的知识;复习“矿质代谢”时,补充植物无土栽培的知识;复习“光合作用”时,补充温室栽培技术对提高作物产量的作用;复习“生物的生殖”时,补充组织培养、“克隆”技术极其应用的知识;复习“遗传和变异”时,补充基因工程、生物制药、生物芯片、人类基因组计划、基因疗法在医学上的应用及前景的知识;复习“生物与环境”时,补充人类艘所面临的人口、粮食、资源、能源、环境污染等全球性问题,并与书中的有关知识联系起来,分析保护自然资源的重要性和措施,分析环境污染(主要是水、大气污染、温室效应、酸雨、重金属污染、富营养化等)的来源、种类、危害和治理防法;复习“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时可联系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假说。
二挖掘学生的“潜”在能力
高中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知识和能力。因此,我们要挖掘的是学生“潜”在的能力,主要是指辨证思维能力,或创新性的立体型思维能力。当今,知识发展的趋势,都要求学生的思维应从直线型、平面型向创造性、立体型转变。不过,人们要发展创新性的立体思维能力,阻碍很多。作为生物教师,应做好如下两方面的工作,在复习课中,逐渐去发展学生的这种创新思维能力。
1.引导学生克服习惯和心理上的阻碍,要敢于想
人的创新思维能力,许多因习惯和心理上的定格而受阻。如生物学中的问题,学生都习惯于从生物知识本身去寻求答案,而不去思考用数学的方法、理化的知识去解决,也不会运用生物学的知识去解决其他领域的问题。有些学生迫于心理压力,怕人家嘲讽,怕自己成为“四不象”,就根本不去创新,或把萌发的新想法藏在心底。因此,我们应引导学生克服这些习惯上和心理上的阻碍,打破习惯上作茧自缚的做法,突破心理压力和自欺欺人的想法。
(2)教会学生一些科学思维方式 没有科学的思维方式,要形成创新性立体型或辩证能力比较难。为此,我们要教会学生掌握发散思维、换元思维、转向思维、空间思维,上下左右,求所新的思路,以构成创新能力的立体“桥墩”。这样,学生学习生物知识,解决生物学中的问题,就有了新意,就会全面地去思考。做好了这两方面工作,学生的“潜”在创造力也就慢慢地被挖掘出来了。
三 挖掘学生的思想
学生因社会阅历不深,思想的激进,容易形成一些极端与片面的观点,或因商品经济大潮的影响而产生厌学的情绪。学生这些思想上的问题,我们在复习中不能视而不见,应去进行挖掘。对于学生极端与片面的观点,要去把它引出来,并让学生讲出自己的理由,与擒应先纵。然后,以全面的视角,从学生理由之外的理由让学生推出新的观点,从而使他们由衷地树立新的观点。对于学生的厌学情绪,我们生物老师不管不好,简单处理也不好,应去细心观察,做一些小小的调查,进行一些非正式的交谈等等。然后,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做一些思想工作。这里,高谈阔论是没有效果的。
我们在挖掘中应注意如下问题:一是要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尊重学生的人格和新见解,这是搞好挖掘的前提;二是要加大理论联系实际的力度,这是搞好挖掘的根本途径;三是要注意内容的科学性和形式的艺术性的统一,这是搞好挖掘的重要保证;四是要做到放、收有致,放中有收,把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题性结合起来,这是搞好挖掘的基本原则。
把握机遇 决胜高考——2004高三生物复习策略
发表时间:2003-12-13 15:55:23 作者:淮安市范集中学 陈虹英
新高考、新模式,生物学科在高考之中历经“磨难”,在2003年终于迎来了崭新的前程,所有生物教学工作者为之欢呼、为之鼓舞。在教学的竞技舞台上,生物教师终于走出了那种“寄人篱下”的痛苦感受,一种重获新生的快感从心底油然而生。
“用成绩去说话”这是衡量教学成果的亘古不变的定律,在教学成绩面前,来不得半点虚夸,而教学成绩的最高衡量尺度,就是一年一度的高考,作为一名具体实施高三生物教学的工作者,应如何面对机遇、迎接挑战呢?
一、立足书本求创新
高三生物以复习为主,书本知识的复习与回顾应该是必须的,这些基础知识是学习生物学知识的基石,处理不好这部分内容的复习(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第一轮复习),就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一方面,学生感受仅是课本知识的重新再现,出现厌学或不学的情绪,以致基础知识的复习和掌握不牢,到进行综合复习时,这些基础知识又运用不起来。另一方面,老师也感到复习难度较大,上课没有什么新意,全是陈旧知识的累积。因此,课堂教学的创新就成为高三老师复习基础知识时区别于新授课获得最大课堂效益的最佳途径。
创新——一个全新的名词,如何创新?创新决不是赶时髦,更不是脱离课本的代名词,立足课本的创新,是课本知识的升华,给学生一个全新的知识平台,在这一平台上展示的全部是学生思维与课本知识的重组体,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创新意识得到培养,同时课本基础知识的运用能力也大大提高。
例如,生物课本中,矿质元素的作用中讲硼元素有促进花粉管萌发的作用。学生看过一遍并不会有多大的印象,如何提高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本领呢?在这一知识点的教学中,我们增设一个实验设计,让学生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去探讨。实验设计:设计一个实验证明硼对花粉管萌发的影响
实验材料:显微镜 鲜花 缺硼的培养液 培养皿 琼脂 硼酸 pH试纸 盐酸 实验步骤:1、2、3、4、结果预测:1、2、3、老师适当引导和分析:从实验选材(花粉萌发→花的结构→培养条件及培养基成分)→对照实验设立→实验结果预测。
整个过程如行云流水,既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又提高学生的基础知识的掌握深度,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大有益处。
二、基于课本散思维
发散思维的培养,是思维培养中的高级模式,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基础,因此对课本知识的思维发散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点。在2003年高考第41题对这一思维模式体现的尤为突出,这道题的实质就是一种思维发散,而所用的知识点全部在课本之中。
(1)用放射性元素标记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结果只有部分细胞具有放射性,这是为什么?
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思维发散得出下列结论:
①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是组成DNA所特有的组成成分。
②生物的细胞什么时候用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 发散 DNA复制时
发散 细胞分裂时 这样通过思维发散得出具有放射性标记的细胞应具有分裂能力
(2)用尿嘧啶核糖核苷酸来代替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出现的结果如何呢?
①尿嘧啶核糖核苷酸是RNA特有的组成成分
②RNA的合成并不受细胞是否分裂限制,因为只要是活细胞就不断进行新陈代谢,新陈代谢的实质是一系列酶促反应,而酶的合成需要RNA的直接指导,因此只要是活细胞就要进行RNA的合成
结论:如果用尿嘧啶核糖核苷酸代替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全部活细胞都具有放射性
基于这点,发散思维的建立与培养是生物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在平时的教学中要不断要求学生基于课本知识进行发散思维。
例:秋水仙素可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
导思:正常有丝分裂的细胞染色体数目加倍后,在纺锤丝的牵引下平均移向两极,最终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结果使子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与亲代细胞的相同。如果没有纺锤丝的牵引,结果会如何呢?加倍的染色体不能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而是停留在一个细胞中,从而形成多倍体。→秋水仙素的作用机理(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作用时期(有丝分裂前期)。
经过这样的思维扩散,对课本知识进行重新整合,从而培养学生对课本知识的迁移能力。
三、敞开课本系社会
课本知识是解决实践问题的基础,学习知识的目的就是要解决社会实际问题,因此在高三生物复习过程中,老师和学生都要不断关注社会、关注最新科技动态,特别是生命科学方面的动向,对能用课本知识解决社会热点知识要不放过,对学生强调知识运用的同时使学生感觉生物学科的知识就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增强学生学习生物的积极性。如:爱滋病的流行和防治、“非典”、“人类基因组计划”、“神舟”系列飞船动植物搭载实验、环境污染与治理……等众多的社会实际问题,让学生从纯知识的掌握中,学会应用知识的实际能力,关心社会、关心科技的发展,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的新型人才。
四、咬定目标(高考)不放松
高考是教学服务的重点,一切目标计划的设立,都是为高考服务的,为此对生物的教学,我们订立了一个长期的复习计划,这一计划的完成与实施都是与高考相联系的,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困难。如大市或县区统测与我们计划的矛盾,为此,我们并没有因为这些因素的影响而改变我们复习的策略,并没有片面地追求与市进度的统一。2003年高考的成功就是最好的证明,在2003年全市的几次统测中我校的生物成绩应该说是比较差的,原因之一就是我们基本上是按开学初备课组订立的计划执行的,这一计划完全是针对我校的实际、服务于高考订立的,但我们的成绩在每一次统测中都有进步,最终在高考中我校生物成绩是非常好的,2003年在市重点高中高考排行榜中,我校本科人数居第一名,在考上本科的学生之中有近三分之二的学生是学习生物学科的。从中可以看出,高考是我们追求的大目标,追求过程的同时,千万不能忽略最高目标。
五、团结协作出智慧
“团结诞生力量,凝聚诞生希望,协作产生智慧”。这是我校高三生物老师的备课格言,一个人的精力与智慧是有限的,集众家之长,改自身之短,对提高教师自身的文化素质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为高三生物教学服务,为此我们高三生物备课组的成员每周有三次固定的集体备课时间,来研讨教学中的问题。在备课中做到四统一,即统一计划、统一进度、统一教案、统一练习。以整体协作、集团作战的方针指导我们的教学工作。
六、教案学案一体化
高三年级教学任务繁重,工作压力较大,这是不争的事实。在任务和压力面前,过去我们曾认为在这么紧张的环境下,高三教师的备课可以简单一些,教师在课本中作出重点标记,讲解时注意重点也就可以了。事实证明这种做法和想法都是错误的,教师在课本中所作的重点要求,能传达给学生吗?对知识结构框架的重组,能保证每个学生都能理解吗?为此,在过去痛苦失败的基础上,我们高三生物备课组成员,并没有给自己放松压力,而是加大了自身的压力,知识复习课运用备课组集体研究的一体化教学案,让学生学有所依、学有所据,讲练结合,加大课堂容量,扩宽知识面,在教学案之中增添了思维(特别是发散性思维)力度较大的典型例题,作为打造学生新思维的基石。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学生的思维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七、他山之石可攻玉
高考是一个巨大的经济市场,在其中不乏利用假冒劣质产品进行发财的商家,但也不否认有精品的复习资料,一味抨击复习资料的坏处不可取,而全盘套用复习资料更不可取,从学生实际出发、从课本出发,从从学校实际出发,充分研究新考纲、新高考,利用自己可以累积到的一切资料进行重组分类,用优秀资料中的信息充实我们的教学,使别人的东西服务于我们自己的教学,达到“他山之石可攻玉”的效果,为此我们在教学案一体化的基础上,增加了练案校本化,使学生从繁杂的复习资料中解放出来,避免学生在重复练习中时间的大量浪费,对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较大的作用。
勤能补拙——补自身素质的不足、补学生知识的遗漏
做到:勤思——思学生的能力、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及教学理念
勤做——备课、练习精选、作业批改及反馈
这应成为教育工作者必备的素质,在实际教学工作中,老师应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教学成果一定辉煌,生物学科在高考之中一定会因我们老师的辛勤劳动而大放异彩,炎热的六月,也会因我们学生的成功变得春意盎然。
高三生物复习策略
作者:曾朝华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1703 更新时间:2004-3-13 文章录入:曾朝华1 责任编辑:周南中学
1.夯实基础知识
学习中的首要任务就是要抓基础,对生物学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实验操作的基本过程等基础知识要逐一弄清,达至融会贯通;熟能生巧的地步,从而应加强对“双基”的强化训练。在强化主干知识的复习的同时,要突出重点,特别是三本书中的三个重点内容的复习即新陈代谢、遗传和变异、基因工程。
2.加强知识间的联系和综合,注重学科能力的培养
近两年的高考题大多是一些与生产和生活实际有关的、需要运用多个知识点甚至跨学科知识、通过多层次和多角度综合分析才能寻求答案的综合题。题目的呈现形式往往是以现实生产、生活中的某个问题(如河流污染、无土栽培、赤潮等)为背景,或给出一段自然科学的研究材料,让考生阅读理解,要求回答所提问题,充分体现了“题在书外,理在书中”的考查学科知识的思路。
3.重点章节突出
从以往试卷中不难看出,重点章节重点考,尤其是新陈代谢部分的内容,一直是综合测试的核心。高三复习时,要做到全面,但更要抓好重点章节的复习。
4.关注社会热点,注重生物知识的收集
一些社会热点,如人类基因组计划、克隆技术、细胞工程、胚胎于细胞的利用以及赤潮等日常生活和社会发展中有关的现实问题及生命科学发展的热点问题频繁出现在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中,这些题目具有引导和鼓励学生关心社会、关心人类、关心未来的导向功能,因此,在复习中,要注重这些知识的收集整理,拓宽知识面。
5.加强图文信息转换能力的训练。
这两年的高考生物试题中常出现图表题,用以考查学生的思维、识图、信息转换、摄取有用信息的能力:高考复习中应注重这方面的训练。
6.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实验操作技能的训练
归纳教材中的显性实验,提高实验技能
目前高考虽然难以考查学生的实际操复习,但纸上谈兵还是少不了的。在后期的复习中对生物实验的复习要做到以下几点:①注重联系实际,重点放在能灵运用上;②加强实验复习,重点放在设计实验上;③关注学科发展,重点放与教材的结合上。
对于每一个实验必须认真弄懂实验目的、原理,熟悉实验器材,掌握实验方法和步骤,分析、解释实验现象和结论,处理实验中出现的非预期现象,同时还要熟悉实验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技巧,从而培养自己的实验能力和创新精神,适应高考试题的变化。
收集教材中的隐性实验,培养学生的思维方法
平时说到实验,一般是指显性实验。实际上,课本在讲述某一知识点时,往往都由实验引入或加以实验验证。这些实验,课本中虽未明确注明,却是科学家们研究过程的再现经典实验。经典实验在生物学发展史中,深刻地影响着生物学思想的发展,显著推动着生物学理论的建立。如必修本中酶的发现的一组实验、光合作用的发现的一组实验、生长素的发现的一组实验等等。对于这些实验,同学们可以通过阅读课本将它们一一找出,从中感悟科学家的探索过程,培养科学的思维方法,学会实验的安排和设计等。
隐含在课本中的实验,除经典实验外,还有一些诸如观察、验证、应用等类型的实验。这类实验不仅包含在课本的正文中,在课本的小资料栏目以及复习题中也有一些,同学们可一并将它们找出分析。
归类显、隐性实验,进行综合复习。
学习贵在总结,不孤立地看待这些显、隐性实验,而应该从这些实验的原理、所用材料、步骤、数据采集与处理上的异同等角度出发,给这些实验分门别类,从而组成不同的实验板块。比如按实验材料可分为非生物材料实验(模拟实验)和生物材料实验,生物材料实验又可分为植物材料实验、动物材料实验、微生物材料实验;按实验方法可分为显微观察、临床观察、调查、杂交、同位素示踪、生化检测等方法的实验板块;按生物学实验技能可分为显微技术、染色技术、装片制作技术、徒手切片技术、无菌操作技术、测量技术等等。
高三注重基础,平时我注意对学生作业的检查,利用晚自习的时间检察学生的复习资料和笔记,当面批改。每次月考做详细的分析说明,引导学生对高考题型的把握能力和自学能力。
高三生物总复习策略
发表时间:2003-12-13 15:48:46 作者:陈乔平吕正余(淮安中学)
为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人才素质的全面要求,着力引导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和创新人才的培养,进一步深化普通高校招生考试制度改革,根据教育部的部署,我省在2004年将继续实行“3+2”的高考模式。面对“3+2”考试,这对我们生物教师来说,是个比较严峻的挑战。面对“3+2”考试,我们将怎么办呢?
正确理解《考试说明》中的考试目标
根据普通高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参照国家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中学教学大纲》,并考虑中学教学实际,制定了以下四项目标:
一、对生物科学基础知识的理解能力。重视能力和素质的考查是新一轮高考改革的一个特点,虽然在高考中强调了对能力的考查,但生物科学的基本知识仍然是非常重要的。考能力离不开知识的载体作用,离开了知识的积累,能力很难形成。强调对生物科学基本知识的考查,并不是要求学生死记硬背生物科学的某些专业名词、术语,而是要求学生能够解释和说明所学生物科学基本知识的含义,并能用适当的形式(如文字、图或表)进行表达。这个目标分为三条:⑴理解生物科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所谓理解生物科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就是不但要知道它们的含义,还要知道它们的前因后果、适用条件,以及相关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⑵定量描述生物科学的现象和规律。包括用数学知识处理生物问题,以及用简单的图、表和数据描述生命活动的特征等方面;⑶了解生物科学发展的最新成就和成果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通常这一条内容课本中是没有的,常出现在报刊杂志和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中。
二、设计和完成实验的能力。生物科学是实验性科学,科学概念、原理和规律都是由实验推导和论证的。教学过程中的实验有助于加深学生对生物科学概念、原理和规律的理解,实验能力也是学生将来从事科学研究的基础。生物科学的重要知识常伴有实验是现行高中教材的一个重要特点。本目标要求学生了解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和实验步骤,会控制实验条件和使用实验仪器,会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解释实验结果(数据),并得出实验结论,能够根据要求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
三、能读懂生物科学方面的资料。人们对自然界的各种现象和规律通常是用文字和图表来描述的。与文字相比,图表描述生物科学的研究成果具有直观形象的特点,因此常被各类科研文章采用,要读懂生物科学方面的资料,能看懂图表所包含的信息,并能从中找出规律是非常重要的。解答考查这类目标的试题,要求学生能从图表中提取所需的信息,并具备基本的生物科学知识以及判断、推理和计算能力。学生在阅读生物和化学方面的资料时,要着重了解所提出的新概念、新理论、新发现、新技术和新方法,同时还要能读懂图示的生物意义,以及有关生物量之间的定性与定量函数关系。
四、对生物科学基本知识的应用能力。学习生物科学的基本知识仅仅停留在理解上是不够的,还要能在理解的基础上,应用这些知识去指导生物科学的研究、社会的生产和人类的生活,必须懂得生物科学知识的实用性和社会价值。本目标的试题有的需要生物、化学、生物其中一个学科的知识就可以回答,有的需动用生物、化学、生物三个学科的知识来回答,尤其是以现实问题立意的试题,因为现实问题常常是综合的。
构建知识网络 培养学科能力 重视知识迁移
一、构建学科知识体系
弄清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是学科能力向综合能力转化的知识基础。能力是建立在知识这个载体上的。例如生命的物质和结构系统、生命的自我更新和调节系统、生命的自我复制和发育系统以及生物与环境关系系统,这四大系统共同构成全书的知识系统。在复习过程中,将知识系统化、网络化,才有利于知识的迁移,这是实现学科能力向综合能力转化的基础。
高中生物分为三大板块,四大知识系统。这四大系统又是紧密相连、相互作用的,体现生命不同于非生命物质的基本特征。每个大的系统下,又可分为若干相互联系的子系统。
在复习中,构建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是至关重要的。
二、专题复习,培养综合能力
就生物本身的复习而言,一般来说,高三第一阶段按章节捋清知识点,构建知识体系,配合经典的题例,将主干知识、重点知识向纵横方向引申和扩展。第二阶段可进行专题复习。
1.按体系分专题———体系专题,包括:
(1)生命的物质和结构系统。
(2)生命的自我更新和调节系统。(3)生命的自我复制和进化系统。
(4)生物与环境系统。
2.按实验分专题———实验专题,包括:
(1)验证性实验,对实验操作、原理、程序、现象和结论的分析、归纳、总结。
(2)纠正错误或补充不完整的实验。
(3)设计简单生物学实验。
(4)对实验、实践中获得的各种信息的分析和解释。
3.按题型分专题———题型专题,包括:
(1)曲线坐标题解析能力的培养。
(2)图形图表题解题能力的培养。
(3)遗传系谱图鉴别能力的培养。
(4)数据分析和概率计算能力的培养。
4.按热点分专题———热点专题,包括:
(1)生态和环境热点(人口资源、环境污染、温室效应、环境保护)。
(2)生命科学前沿热点(基因工程、克隆、干细胞技术、人类基因组计划)。
(3)工农业生产,人类健康热点(转基因食品、酶工程、癌症、艾滋病)。
(4)国内大事、世界风云(西部大开发、绿色奥运、贫铀弹、反恐斗争)。
以上专题复习应有主次、轻重之分,当然各专题之间并不是完全割裂的,不可截然分开。按知识体系复习,也会遇到实验、解题、热点问题。只是复习的侧重点不同而已。专题复习要遵循以下原则:应以知识体系专题复习为主,带动其他专题复习,重视实验的复习。在最后冲刺阶段留有一些时间进行热点问题和题型分类复习,以提高这方面的应试能力。
三、讲练并重,精讲精练
要坚持讲解与练习有机结合的原则,既不能“以讲代练”,也不能“以练代讲”,要“精讲精练”,使学生能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讲:针对性要强,除重点、关键外,侧重讲单元练习方法和应注意的问题。注意知识的综合交叉,突出能力的培养,培养应变能力。
练:以定时作业为主要的形式,让学生在解题的能力、速度等方面适应高考的要求。抓好运用知识能力的套套单元、综合训练,题目的难度、梯度应靠拢2003年《高考说明》的要求,考试内容遵循教学大纲又不拘泥于教学大纲,试题设计注重能力型和应用型。
评:教师讲评练应突出重点,重在指导。不是重复、重演一遍,不能以题论题。在讲课中,要注意知识的纵横联系和加大覆盖面的教材组织,努力达到举一反
三、灵活运用的目的,同时要突出规范表达的训练指导。
四、学法、解法指导
在整个复习过程中,要求学生:
1、读书:在教师的指导下有重点地读书;读自己认为有缺漏部份;读《高考说明》。
新思路及策略 篇6
关键词:高中体育;新课改;教学思路与方法;创新
在高中教学中,学生的身体素质是提高学习成绩的基础和保障,因此,体育这门教程如今越来越受到国家教育局的重视和保障。培养全面发展、身心健康、具有创新思维的学生是如今新课改条件下的大势所趋,体育作为心健和身健的重要培养力量,在新课改下如何改变传统的教学思路和方法,这值得我们好好研究。
一、传统高中体育教学的不足之处
1.过分重视体育技能的培养
在传统的高中体育教学中,学校将教学重点放在了学生体育技能的培养上,在各大体育技能上加分,例如,长跑坐卧体前升、立定跳远等等,而不注重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的全面培养,导致很多学生心理素质跟不上,心健部分存在很多問题。
2.体育老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难以了解
在以往的体育课上,体育老师与学生的师生关系仅存在于课堂上,体育课后则没有任何的沟通和交流,老师对学生的了解少之甚少,学生的一些心理问题也难以得到解决,因此,在心健部分存在着很大的缺失。
二、新课改下高中体育教学方法的改进和研究
1.加强学生体育教学的全面发展
在体育课堂上,老师应该将教学重点放在学生的身心健康上,保证学生在课堂上既能够达到充足的身体锻炼,又能够获得丰富的心理健康知识,懂得如何去调节自己的情绪,规避一些负面情绪,以达到身心的平衡发展。让学生不仅身体健康,也能心灵
健康。
2.加强师生课堂内外的联系
学生和老师的关系不应该只停留在课堂上,在课外时间,教师应该加强和学生的联系,更了解和关心学生的具体状况和细微的心理状态,让学生能够在老师的指导下,遇到负面情绪干扰时进行及时的调整与修复,及时地摆脱心理问题的困扰,做到健康向上。同时师生关系也能够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和促进,达到一箭双雕的
效果。
新课改的体育教学创新将是一个很庞大的工程,但无论如何,在新的教育理念下,高中生才能有身心健康的双收获,德、智、体、美、劳才会得到全面的发展,希望新课改下的体育教学未来会有崭新的篇章,学生会有新的体育面貌。
参考文献:
管勇生,杨云山,王斌,等.新课程理念下高校体育课程的改革[J].体育学刊,2004(04).
新思路及策略 篇7
一、函数设计思路
1.将函数作为主线.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当转变教学观念,不能一味地让学生沉浸在解题中,应当将函数作为一条主线,以函数为基础来教学.教师应将函数有层次地、由浅入深地引入课堂,使学生通过具体的函数模型来认识函数.例如,在教学《三角函数》时,笔者首先以sin(2kπ+α)=sinα为基础,为学生讲解函数;其次对其他三角函数进行类推,让学生自己思考、自己解答,使学生深刻地理解三角函数;最后再对课程进行详细的解答.如此便能达到授课的目的,帮助学生更好地记忆三角函数知识,熟练地运用三角函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通过函数建模深化函数概念.
函数是刻画现实世界中自然规律的关键,是数学联系实际的基础.在日常教学中,为了促进学生对函数的理解,教师需要运用具体的函数模型作为载体.此外,在运用函数模型的过程中,应当增加对函数概念与本质的阐述.新课程更加关注函数模型以及应用,因此在教学相关函数知识时,教师应当通过一些函数实例来引入一般函数的概念.通过对指数以及简单幂函数等具体函数的研究,增加学生对函数概念的理解.教师在教学中还可增加一些函数模型与应用的内容,强调函数模型的运用,通过函数模型与实际运用来深化学生对函数概念的理解.
二、函数教学策略
1.从整体上把握函数.
函数是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首次接触的具有一般意义的抽象概念,此种概念能够衍生出不同的具体函数.学生在学习函数的过程中,通常需要长期的积累、多次练习才能够逐渐掌握函数知识.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当从整体上分解高中阶段的函数知识,对函数的教学内容进行分析,并制订教学目标,同时还需要了解学生对函数的掌握情况.在讲授与函数相关的内容时,可通过实例来增加学生对函数的理解.例如,在讲解“复合函数”时,教师应当先讲解一些较为简单的案例,由浅入深,不能课程一开始就直接讲解复合函数的定义,可通过提问的形式对学生初中学过的函数进行分析,随后再引出复合函数,如此便能够使学生逐渐理解复合函数.
2.把握函数与其他内容的联系.
函数是高中数学的主线,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方程、线性规划以及随机变量等数学知识都能够体现出函数的思想.运用函数的观点来理解方程,可以将方程的根当作函数图像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解方程f(x)=0就是求函数y=f(x)的零点横坐标,因此,解方程的问题都可以看做是研究函数局部性质的问题.如:一个函数在闭区间[a,b]上连续,且端点函数值异号,即f(a)f(b)<0,就可以运用二分法来求解方程的近似解.在日常教学中,还可采用切线法,函数y=f(x)在闭区间内可运用一阶导数等方法来求方程近似解.在教学方程、算法等过程中,函数思想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当注意揭示函数与这些内容的联系,引导学生体会函数思想的重要性,并学会运用函数思想来解决问题.
3.突出函数教学重点.
高中数学通常是以函数和集合运算为主,在教学函数时,应当先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函数知识,强化函数的本质,突出教学重点.在传统教学中,很多教师都将函数的重点放在探讨函数解析式的定义域方面,这并没有实际意义.新的函数教学理念要求教师将教学重点放在函数图像以及函数变化规律等方面,因此教师应当按照新课程的要求改变教学策略,突出教学重点.
综上所述,高中数学新课程中函数设计思路与教学策略都应当以学生为主,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在高中函数教学中,教师应将函数作为主线,突出重点,并由此探索有效的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率,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函数,使其在今后的学习中充分地运用函数知识来解决问题,进而提升学习能力.
摘要:函数是数学教学中较为关键的内容,也是连接其他数学知识的桥梁.在初中阶段,学生已经学习过一些较为简单的函数知识及相关概念,因此在教学高中函数时,既需要与初中的函数知识相联系,又需要突出高中函数的指向性.针对高中新课程中函数设计思路与教学进行分析,为高中数学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
新思路及策略 篇8
一、自主择疑——奠定学生自主选择的坚实基础
先学后教, 让学生在自学中根据学习目标要求确定自己的学习困惑, 从而奠定他们自主选择的坚实基础。
例如, 在《文化生活》模块第一单元第二课第一框“感受文化影响”的新授课前, 笔者先编制了一份自主探究学案, 共分四个部分:一是明确学科要求。教学“感受文化影响”要求把握文化对人影响的表现和特点;懂得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二是设置相关问题。如文化影响人的来源是什么?文化影响人的内容是什么?文化影响人的特点是什么?并根据每个问题结合学生生活实际提出要求, 如“请结合学校组织的活动予以说明”“请用与此有关的成语、谚语或故事予以说明”“请补充与此相关的发生在你身边的生动事例”。三是课堂归纳总结。实践证明, 针对该课的基本原理设置几道填空题, 让学生试着做, 能有效地巩固所学知识。四是做自主检测题, 题目类型多样, 包括选择题、体会题等。
在探究时, 笔者把学生分成六个学习小组, 每个学习小组分别承担不同问题的探究任务;探究结束后, 每组各派代表汇报学习结果, 同时解答其他组提出的问题。一次, 在某小组谈到文化对人的影响有潜移默化的特点时, 其他小组的一个学生突然站起来提出质疑:既然文化影响人是潜移默化的, 为什么有的人“近墨者黑, 近朱者赤”, 而有的人“出淤泥而不染”?面对这一问题, 教室一片静谧, 表明学生已意识到了除外界影响, 人的发展还存在自身原因, 但究竟是什么却一时得不到合理解释, 迫切需要教师指点迷津。由于笔者已设定了清晰的教学思路, 便从容地引导学生思维上正轨:“除了‘近墨者黑, 近朱者赤’, 同学们还听说过其他说法吗?”“近墨者未必黑, 进朱者未必赤!”马上有学生回答。“对!同学们很善于思考。我们的思想意识具有自主选择性, 即根据各种信息对事物作出自主的判断和选择;不同的人对事物的看法不同, 作出的选择就不一样。”在作出解释后, 笔者又追问了一句:“哪位同学能再举一个这样的例子?”学生纷纷议论, 教学沿着确定的轨道前行了。
自主选择使学生加深了对基本原理的理解, 拓展了质疑精神, 使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以学定教”落到了实处。
二、道而弗牵——激发学生自主选择的内在动力
“道而弗牵”这一我国自古以来就十分注重的教育思想, 与现代教育思想中的自主选择能力培养十分合拍。培养学生自主选择的能力, 离不开特定的教学情境。创设恰当的教学情境, 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自主选择的动力, 达成学生自主选择的效果。
例如, 在教学《经济生活》第二单元第五课“新时代的劳动者”时, 笔者用多媒体展示了以下三张图片。
学生一看到“招聘会现场”“我的岗位在哪里”两张图片, 就“哇”地叫出声来。不用教师多说, 学生讨论第三幅图片“如何择业”涉及的问题就积极参与, 得出正确结论则水到渠成。
又如, 在教学《政治生活》第四单元第八课“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国家利益”中, 笔者选用了以下两则视频材料。
视频一:我国某地群众在抗议日本企图购买钓鱼岛时举行示威游行, 只见游行群众手举国旗、高喊口号, 充分表达了中国人民捍卫国家利益的坚强决心。
视频二:据日本共同社报道, 2012年9月13日, 日本总领事馆接到报告称, 一名日本人在中国上海某餐馆就餐, 脸部被泼面汤, 导致眼部受伤。《朝日新闻》则报道, 同年10月11日夜, 4名在华日企的日本员工在上海的一家餐馆就餐, 被得知是日本人后遭到殴打。据南海网报道, 两个中国人为了钓鱼岛问题引起口角而“自相残杀”。2012年9月27日, 一男子和朋友在酒吧喝酒, 因双方在假设“中日钓鱼岛开战”谁输谁赢的话题上起了争执, 一人用啤酒瓶将另一人捅死。
初看视频, 学生情绪大多很激动, 有些还在悄声讨论是否参加游行。当看到后来中国人砸日系车后, 有学生开始担心自家日系车上街会不会被毁……笔者随即出示问题:“面对钓鱼岛问题, 我们中国民众应选择怎样的作为?”让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
上述的两个案例中, 教师并没有做太多的讲解, 主要通过典型、直观、生动、简明的情境描述, 引导学生思考, 从而把学生的自主选择思维调动了起来。
三、循循善诱——提供学生自主选择的理性标准
没有规矩, 不成方圆。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 不等于不要理性的选择标准。作为德育课程, 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尤其要注意引导学生的自主选择建立在理性的基础上, 从而让情境设问更好地起到思维引领的作用。
例如, 教学《生活与哲学》第四单元第十二课“价值与价值观”时, 笔者选取如下情境, 引导学生探究:一位老人被车撞倒在地, 司机逃逸, 路人反应不一:路人甲假装没看到, 继续走自己的路;路人乙拨打110报警, 然后一直在旁边等着;路人丙赶紧把老人送到医院急救。关于近年来广为社会关注的道德两难问题——“老人摔倒”后“扶”与“不扶”?学生较为了解, 选为探究题的基础较好。然而, 学生对此类问题, 往往会义气用事, 单凭个人感觉判断, 需要教师进行理性引导。在出示情境后, 笔者紧接着问: (1) 司机为什么会逃逸? (2) 路人为什么会有不同的反应? (3) 上述不同举动可能会带来什么后果? (4) 如果当时你在场, 你会做何选择?为什么? (5) 一旦你把老人送到医院后反被老人指认你是肇事者, 其家属要你赔偿, 你会怎么办?
五个问题主体明确, 指向清晰, 顺序井然, 层层递进。前四个问题相对容易, 第五个问题争论较大, 存在道德纠结, 如能解开, 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因此, 笔者先推出前四个问题让学生讨论, 待四个问题讨论结束后再提出第五个问题。在前四个问题讨论中, 笔者让学生分别站在司机、路人和自己的角度考虑做法及其对自己的影响, 从中引出“价值 (包括人和物) ”“价值观”的含义, 以及“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讨论过程平稳。当第五个问题呈现时, 学生的情绪突然激动, 有的说:“早知道这样, 就不该救。”有的说:“如果有监控录像就救, 事先照相也行, 否则不救。”议论一时陷入了僵局。
为了引导学生的讨论走上正轨, 笔者作了如下理性引导:“同学们, 刚才大家的讨论很真实, 反映了当前社会中的某些道德冲突现象。但道德行为的判断与取舍不能凭个人冲动, 理性标准至关重要。让我们理一下头绪, 如果我们在被撞倒的老人面前选择逃避或冷漠, 那么试想一下, 当我们有一天也成了老人, 不巧也摔倒, 而路人也选择逃避或冷漠, 我们会怎么想?生命值得我们每个人珍惜, 尊老是一种传统美德。今天我们伸出援手, 救起的不仅仅是一个老人, 而是一份社会公德。”
说到“社会公德”, 笔者加重了语气:“同学们想一想, 当我们在生活中选择某种作为的时候, 有什么标准是需要考虑遵守的?”“道德!”尽管正确答案学生脱口而出, 仍有学生会疑惑:“如果那个撞倒老人的司机不讲道德逃走了怎么办?”此时, 笔者顺势反问:“我国制定了《道路交通安全法》, 对交通事故逃逸有专门的法律规定, 并在一些情况下可以追究肇事者的刑事责任。这说明, 司机选择自己行为前除了考虑道德, 还要考虑什么?”“法律!”学生立即答道。“对!老师最近在网上看到, 一个有良知的律师团正在为扶起社会公德却被冤枉的好人免费打官司!说明好人履行了道德义务后, 也享有受法律保护的……”笔者故意打住。“权利!”正确答案从学生嘴里跳出来。“鱼, 我所欲也;熊掌, 亦我所欲也, 两者不可得兼, 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笔者摇头晃脑地背起了古文《鱼我所欲也》中的句子, 情绪受到感染的学生不由自主地跟着背诵下一句:“生, 我所欲也;义, 亦我所欲也, 两者不可得兼, 舍生而取义者也。”对学生的答案, 笔者没有正面表扬, 而是不紧不慢地说:“现实生活中, 不救人, 自己可以置身事外, 但良心不安;救人, 救起的可能是让我们世代安全生活的保障, 救与不救不是同时可以做的事情, 因此, 我们考虑行为选择的时候, 还要考虑利弊轻重。”说完, 在黑板上写下了“两利相衡取其重, 两弊相衡取其轻”十四个大字。至此, 通过循循善诱, 顺利引出了学生自主选择需要考虑的理性原则。
四、鼓励表达——创设学生自主选择的多元氛围
海纳百川, 有容乃大, 选择无止境。无论是必修课, 还是选修课, 高中思想政治课对学生自主选择的意识和习惯养成, 是为他们走入社会进行生活自主选择好好准备。因此, 只有创设学生自主选择表达的多元氛围, 鼓励学生把各种想法都表达出来, 教师才能加以正确的评价和引导。
因此, 在课堂讨论中, 当遇到学生讷于表达或不愿表达时, 教师要鼓励他们表达。例如, 教学《生活与哲学》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中“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时, 笔者播放了著名歌星张国荣的经典歌曲《沉默是金》:夜风凛凛, 独回望旧事前尘, 是以往的我, 充满怒愤, 诬告与指责, 积压着满肚气不愤, 对谣言反应, 甚为着紧……受得了教训, 得了经书的指引, 现已看得透, 不再自困, ……抹泪痕, 轻快笑着行……始终相信, 沉默是金……自信满心理, 休理会讽刺与质问, 笑骂由人, 洒脱的做人……曲终音散, 问题出现:“请到歌词中找一下有几对互相矛盾的词语?”学生很快找到, 如“以往和现在”“泪与笑”“着紧与洒脱”等等。“为什么对同一件事, 以前有泪, 现在能转为笑;以前着紧, 现在却转为洒脱?”笔者第二个问题立即跟进。“因为作者对别人的讽刺由气愤转为不理会!”一个学生答道。“是啊, 正是作者对别人针对自己的不公正态度选择了沉默, 才放松了自己的神经, 能笑对生活。”笔者不失时机地说, “但是, 矛盾是普遍存在的, 沉默并不是在每个场合都是金子, 同学们能对此举例说明吗?”学生思考后, 举了一些例子, 如好友之间由于缺乏主动沟通而造成误会……笔者引导说:“同学们说得很好!老师这里也有个例子:如果一堂课同学们都保持沉默, 会有什么结果?”“课堂气氛会很沉闷!”有学生轻声地说。“不仅如此, 在课堂上, 同学们的沉默会让老师无法了解大家的学习状况。在生活中, 我们是否选择沉默, 要看不同的场合。矛盾具有的特殊性, 要求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当然, 学生踊跃表达不等于正确表达, 教师应该将讨论引向正规。例如, 当有学生在讨论被撞老人和他的家人为得到赔偿诬赖救助者现象时, 说出“真想狠狠揍他们一顿!”不恰当的话, 笔者的引导性评语让学生的情绪冷静下来:“这位同学, 我很欣赏你站在救助者一边的正义感。但是, 你有没有想过, 诬赖救助者是一种错误行为, 而动手揍已经受伤的老人或者他们的子女, 难道就是一种正确的行为吗?你只会从一个施助者变成了施暴者, 被追究民事责任, 甚至受到刑法处罚。”
新思路及策略 篇9
新媒体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的概念, 传统媒体是指平面媒体, 以传统的大众传播方式即通过某种机械装置定期向社会公众发布信息或提供教育娱乐的交流活动的媒体, 包括电视、报刊、广播三种传统媒体。而新媒体是新的技术支撑体系下出现的媒体形态, 如数字杂志、数字报纸、数字广播、手机短信、移动电视、网络、桌面视窗、数字电视、数字电影、触摸媒体, 被形象地称为“第五媒体”。在现代大学生的生活中, 以互联网、手机、博客等为主的新媒体已经逐渐展示了相对于传统媒体的优势。
马克思主义是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 是科学的世界观和工人阶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 它是人类优秀文化成果。马克思主义是指导我国多年革命抗争的核心思想, 也是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国家的思想基础,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核心内涵与宗旨在于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作为新时代的国家建设者, 大学生们应该对马克思主义思想有全面而深入的了解。随着新媒体的崛起, 由于新媒体传播的快捷性、互动性和广泛性等特点, 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也受到了影响和挑战, 本文主要探讨新媒体背景下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思路和策略。
二、新媒体在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中的作用
(一) 进一步丰富教育资源
新媒体最重要的特点在于其拥有巨大的网络体系, 可以实现海量信息资源随时随地的共享, 即时查询, 零时差传输和信息互动等新时代教育需要的功能, 较之以往任何一种传播技术和交流工具都有根本性跨越。高校马克思主义教育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新媒体网络上丰富的资源来充实课堂教育, 另一方面, 也可以利用网络技术, 在网络上宣扬正确的马克思主义思想, 从而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崭新的、空前广阔的理论与实践平台。
(二) 增强理论教育的趣味性
通过多媒体生动多元的教育形式和媒介, 增强其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趣味性。长期以来, 高校大学生马克思主义教育一直以传统的课堂形式为主, 给大学生留下了刻板、枯燥和无聊的印象, 而新媒体的应用将会从根本上改变这一现状, 博客、手机、网络论坛是目前最受大学生喜爱的新媒体, 因此将其利用起来应用于教育中, 符合了大学生的兴趣方向。网络文化促进了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手段的多样化, 可以为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堂提供讲座、电视教育片、事实资料展示、理论动态等, 改变课堂上理论知识教育的枯燥和苍白。高校网络论坛也可以利用起来宣传正确的马克思主义思想, 发起大学生的讨论, 激发起学习的动力和兴趣。新潮的新媒体博客同样也可以拉近马克思主义与大学生生活的距离, 让学习充满趣味性。
(三) 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效率
马克思主义教育的效率的提高可以通过新媒体海量的教育资源, 各种各样新鲜的教育手段, 直接形象的交流形式提高到新的水平。网络可以为思想教育不断补充新鲜的信息能量, 保持马克思主义教育的与时俱进和发展创新;多媒体等手段可以进一步丰富课堂教学的形式, 为课堂注入新鲜血液, 极大地活跃课堂气氛;同时新媒体直接迅速的特点可以更为方便和快捷地发布信息, 在最短的时间里, 通过文字、语言、图片或者相互交流等方式, 把教育内容迅速传递给受教育者, 使思想教育更直接、更深入。
三、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中应用新媒体的策略
(一) 完善高校间的网络建设, 达到资源共享
在各大高校建立一批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专业网站, 为高校教育补充网络资源的空白, 与校报、广播、电视等传统宣传媒体的统一和融合。同时, 联合国内高校共同建立信息资源共享的“校园网络”, 运用网络中的多元的传播方式宣扬正确的马克思主义理论。高校同时应该设立专门的网络管理部门以不断维护, 更新, 完善高校网络建设。
(二) 注重教师的新媒体素质的建设
随着新的时代的到来, 信息化、数字化的技术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 与人们的生活越来越紧密, 高校的教育也要与时俱进, 这就要求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工作者应有较强的科学意识, 要掌握网络信息技术, 否则, 就无法适应时代需求。同时教师的马克思主义思想建设也不能放松, 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工作者的综合素质最重要的是政治素质, 这就要求高校政治辅导员必须要增强自己的使命感和凝聚力, 坚定自己的政治立场和政治方向。
(三) 充实课堂教学手段, 采用多样化的新媒体技术丰富教学
新媒体利用自己的优势可以将课堂的范围无限地扩大, 思想教育的场所不再拘泥于小小的教室和短短的一个小时, 大学生可以通过手机、网络等新媒体在任何一个地方、任何时间获取所需的知识和教育, 极大提高了思想教育信息的传播效率。方便快捷的网络克服了传统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工作影响面小、形式单调等弊端, 使大学生除了在课堂上接受传统的教育之外, 可以随时随地选取自己所需的理论知识, 迅速了解国内外发生的政治、经济、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信息。
四、新媒体利用中要注意的问题
(一) 注意网络文化的副作用
大学是形成个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及政治、道德与法制观念的重要时期, 思想教育一定要防止复杂思想的侵害。新媒体时代的校园信息化一方面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视野, 在某种程度上让学生与世界接轨;但是新媒体的无限性另一方面又为有害的, 落后的腐朽思想和文化甚至各种反社会主义、反马克思主义的思想, 资产阶级消极的思想文化及泛滥的违反社会公德的信息等提供了自由的传播机会, 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严峻挑战。而且当前, 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日趋复杂, 超越制度差异和意识形态分歧的全球性问题凸现。如果让大学生毫无防备的暴露在众多负面信息中, 从新媒体中吸收不正确的思想和信息, 高校的思想教育不仅很难取得其应有的目的, 还会给学生带来危害性更大的后果。因此要正确的对网络资源进行管理, 加强对网络传播的管理力度, 特别是大学生关注的主要网络。严格把关网络上的思想和言论, 防止不健康的内容出现;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利用大众传播资源, 加强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教育和重视对学生进行传播学等传媒基本知识的教育, 通过接触、理解和使用媒体, 培养和提高大学生对信息的鉴别、吸收、转化和运用能力;特别要重视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 强化大学生对网络造假行为和有害信息的防范意识, 用实际行动指导大学生学会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和防范意识。
(二) 防止学生的孤立心态
新媒体的出现一方面是拉近了人与人的距离, 让沟通更加即时, 迅速。但是另一方面, 人们特别是大学生们出现了越来越依赖新媒体的趋势, 特别是手机与网络, 手机成为大学生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 而大学生上网时间也越来越长。这就意味着, 人与人直接接触与交流的机会在不断减少, 长此以往, 会对大学生健康积极的心理思想的培养产生极其不利的负面影响。因此, 教育大学生合理健康的利用新媒体也是当前高校教育工作者应该要考虑的问题。
参考文献
[1]严军.试论网络时代的马克思主义人生观教育[J].山东电大学报, 2003, (4) .
[2]李燕, 邵林.网络时代马克思主义人生观教育的几点思考[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 2002, (2) .
新思路及策略 篇10
一、南阳招商引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自扩大开放促进招商引资战略提出以来,南阳利用外部资金的质量和效益不断提升,工业经济实力明显增强。但与此同时,南阳在招商引资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1.招商规划有待明确。有的县区缺乏科学合理的经济政策的制订与细致的产业规划、项目策划,并没有结合当地的地理环境、资源特色进行针对性招商,招商引资的盲目性很大。项目征集范围窄、产业涵盖面不宽,策划、论证、包装不够,项目质量不优、关联度不高、可操作性不强等问题突出。
2.招商工作有待协调。招商引资工作进展不平衡,各个县区在引资总量、招商项目、产业集聚区发展等方面,工作进展差异较大,各地招商工作之间协调性不强,有的县区至今没有主导产业,而个别单位招商引资工作进展缓慢,严重影响招商引资工作的整体进度。
3.招商环境有待完善。一些地方对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比较重视,且为此投入大量资源。但在人力资本、市场体系、政府效率等软环境的建设上则严重滞后。另外,一些地方对投资软环境的认识仅局限在提供让利优惠、加快审批速度等狭窄范围内,忽略法律法规建设以及完善的市场体系、市场机制的培育等。
4.招商产业有待优化。目前,南阳总体上引进的项目的科技含量较低,而有相当部分集中在劳动密集型、资源初加工型产业、制造业、房地产业和商饮服务业领域。外部资金投向主导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相对较少,高科技含量、高新技术、精深加工项目的较少。外资大多集中在劳动密集型的纺织、服装等行业一般性简单加工项目和商饮服务业项目。
5.招商质量有待提高。个别地方也缺乏引资风险意识,盲目追求引资数量,有的甚至以牺牲土地等资源为代价来引进长三角、珠三角等发达地区的落后淘汰项目。有的引进外企产品科技含量很低,污染相当严重。个别引资项目已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引资风险正在逐步累积与扩散,应该引起高度重视。
6.招商成效有待进步。南阳每年签约规模,引进项目数量基本上都呈现大幅度上升的态势,但合作项目谈的多、落的少,签约项目多、开工项目少,小项目多、大项目少,其它项目多,工业项目少。在引进外省投资中,合同金额在10亿元以上的重大项目较少,缺少对全市投资拉动大、对全市经济影响大的项目,特别是到我市投资的国内外战略投资者少。
二、促进南阳招商引资的思路及策略建议
对南阳扩大开放招商引资问题的对策建议研究,不能仅仅从单一方面进行思考,要从信息搜寻、制度建设、市场环境、方法创新等多角度、多方面进行整体把握。
1.加强招商人才队伍建设,打造“招商引资专业团队”。招商引资工作不仅是一项系统工程,而且是一项知识综合性强、政策性强的工作,涉及到产业经济、区域经济、市场营销、城市规划、经济管理等领域的知识。招商引资的主体力量,最根本是要靠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专业招商人才队伍。这不仅是招商科学决策的前提,而且是招商工作顺利进行的保证。应进一步充实招商力量,建立健全招商人才选拔、使用、培训、考核机制,加快组建一支以市级招商队伍为主体,以园区、镇街招商队伍为补充的“招商引资专业团队”。要求“招商引资专业团队”的全体招商人员努力提高自身素质,钻研国家产业政策知识,学习产业招商的专业知识,研究目标企业和目标项目,全力打造一支“吃苦耐劳、懂得经济、了解产业、善于公关”的专业化招商队伍。具体要做到“四懂”:懂法律。由于招商引资必须要结合本地资源状况、环境现状、环境容量有选择引进项目和资金,因此招商团队要懂环境保护法、经济法等相关法律;懂财会知识。招商引资必然涉及项目包装,而这要求招商团队必须要熟悉财经、会计等方面的知识;懂政策,精通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税法、工商注册、发展规划、国土审批、项目管理等方面的知识,人员最好曾在发改委、经委、地税局、规划局、国土局、工商局等部门从事过工作;懂营销技巧。招商引资工作具有较强的宣传性、推广性、应变性强,所以招商团队要懂营销、推广、洽谈、沟通等方面的知识。
2.不断收集招商引资信息,尝试建立“招商引资信息研究中心”。地方招商部门应广泛而又针对性地研究东部沿海地区投资者对投资环境的要求,搜寻有兴趣的投资者,随时了解和掌握行业动态和企业动态,指派专人对它们的情况和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并向企业发布,为政府和企业优化投资环境、进行招商引资决策提供尽量充分的信息和依据。应尝试建立“招商引资信息研究中心”,全面加强对招商引资信息的搜集、汇总、梳理及研判工作,定期对招商信息进行梳理统计,并报分管领导进行初步研判,及时将有价值的信息报送招商引资工作领导小组。不断完善招商引资信息系统,搞好信息管理,开拓信息资源,及时收集国内发达地区企业资料,对这些企业投资信息进行分析和判断,尤其是要对南阳招商引资有益的情报进行快速评估。“招商引资信息研究中心”除对本地区招商引资情况进行分析之外,还应对其他地区尤其是与其相邻地区的招商引资情况进行仔细深入研究,以便发现自身优势和劣势所在。要在精选精编上下功夫,突出重要性、针对性,力求做到准确率高,差错率少;篇幅做到短小精悍,综合性强。市招商局年底应对全市招商引资信息报送工作进行年度讲评表彰,且把其列入年度招商引资工作考评主要内容之一,凡是完成招商引资信息报送24期以上的单位可进行年度招商引资工作考评,并对招商引资信息报送先进单位和个人进行通报表彰奖励;凡是低于24期甚至完成任务不过半的单位,将取消年度招商引资工作考评资格并进行通报批评。
3.建立优质服务制度,尝试推行“重点招商引资项目的服务秘书制”。以签约和落实服务为出发点,创新服务方法,提高服务效率,提升服务档次和水平。尝试推行与客商零距离、让客商零烦恼、使客商零担忧“三个零”服务来对待,在投资项目签约时就把相关政策和有关承诺体现在合同上,并把有关政策和规定形成的政府文件或会议纪要以保证书的形式发放到投资者手中,这样保证了政策的连续性、稳固性以及时效性,让投资者省心、安心、放心。针对重点招商引资签约项目,可设立一套服务班子,确立一个法人代表,建立一套运行机制,由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经常深入客商企业协调解决生产经营、开发建设、用水、用电、用地问题,且向各级组织明确提出涉及事项及时答复、承诺事项决不放空、执法检查公开透明。可尝试推行“重点招商引资项目服务秘书制”。对于落户南阳市的重点项目,由项目引进单位或项目引进服务责任主体单位的一把手负责,终身包保;项目落户地安排一名本级班子成员牵头包保,且安排一名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工作人员专职负责协调服务。“秘书”全面落实首问负责、全程跟踪、限时办结、终身服务的要求,为项目落户建设和投产运营提供全方位、全过程的高效服务。
4.不断创新招商方法,进行多样化的招商引资。招商引资工作要提高档次和水平就必须有新的招商思路和策略,寻找科学灵活的招商手段,增创招商引资新优势。按照“市场运作、企业为主、政府推动”的思路,不断创新招商方式,在抓好小分队招商、主题招商、驻地招商、经贸活动招商的同时,积极推进以企业为主体的专业招商、以商招商、委托代理招商等新型方式。重点派遣小型团组深入重点区域和重点企业招商,以大企业、大财团为重点对象,深入了解其战略布局调整和投资动向,成立专业小分队,开展一对一驻地招商。通过登门拜访、主动推介,有选择性和目的性地跟进洽谈,提高对接洽谈成功率。不断加强和招商中介机构、投资促进机构、商会等的联系与合作,以洽谈会、乡友联谊会、迎春座谈会等节会活动进行菜单式推介招商引资。可尝试从区直部门抽调5名业务骨干,分别由一名区领导带队,派驻上海、广州。分别就长三角的机电装备制造业、珠三角的光电产业开展招商活动,与当地河南商会、台商协会等商(协)会加强联络,拜访企业,推介项目,跟踪对接,争取引进一批大项目、好项目。要充分依靠省、市大型招商活动的平台效应,利用企业招商主体作用,开辟招商代表处和派驻联络员,进一步推进与完善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环渤海湾经济圈等经济发达地区招商。
新思路及策略 篇11
关键词:宜居城市;规划建设;建设思路;实施策略
1 宜居城市的概念解析
1.1 宜居城市的概念和本质 宜居城市是城市发展建设的一种高水平阶段,是在城市不断发展过程中产生的概念。“宜居”是指城市的一种相对稳定的动态发展状态。宜居性强的城市具备良好的生存环境,高效运转的社会生态,舒适的人文体验以及和谐的自然环境状态。现代化的宜居城市还需要有一定的竞争力,在社会的不断发展变化中与时俱进,保持稳定、可持续的发展。
1.2 宜居城市的评判标准 我国对“宜居城市”设立了清晰明确的评价标准体系,从六个方面进行评判,包括:社区文明度,经济富裕度,环境优美度,资源承载度以及公共安全度。这六个标准分别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社区文明度:城市文明、社区和谐、社区文明以及公众参与;②经济富裕度:人均GDP、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财政、就业率和恩格尔系数;③环境优美度:生态环境、人文环境及城市景观;④资源承载度:人均可用淡水资源、水资源可重复利用率、人均城市用地面积、居住用地比例、名特产资源和加分扣分项目;⑤生活便宜度:城市交通、商业服务、市政设施、教育文化、绿色开发、城市住房以及公共卫生;⑥公共安全度:生命线工程、预防应对自然灾害的设施机制及预案。
2 我国宜居城市建设的现状及问题
2.1 经济富裕度无法达到标准 我国城市的经济富裕度虽然逐年均有升高,但不论是人均GDP,还是产业聚集模式,人才发展平台建设,均无法达到标准。城市虽具有一定的宜业性,但仍缺乏吸引大型商业项目的空间,对人才的发展不能提供更好的平台,这也导致城市自身发展受限,创新能力不足。这需要城市加强自身产业化建设,提升经济竞争水平,增强对人才的吸收引进,实现人均GDP的稳步提升。
2.2 环境优美度有待提升 我国大部分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有待提升,由于城市化建设速度过快,许多城市的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根据统计显示,大部分城市的人均公共绿地无法达到标准,水资源污染严重,对于综合性公园的建设体系也没有相应地落实完善。这些都有待于在城市的规划建设进一步加强,弥补城市生态环境的不足,为城市居民创建优美适宜的环境卫生文明。
3 宜居城市的规划建设思路及实施策略
3.1 规划好城市建设的整体思路 首先,要以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为思想核心。审查规划建设中的每一步是否充分利用并保护了生态资源,尽量提高资源利用率,注重经济与环境的共同发展。其次,要秉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在城市的规划建设中以人的发展为中心,为城市居民的生存和发展提供最便捷有利的环境和发展状态。最后,要重视对优秀文化的传承和科技创新。每个城市都有其自身的特色与历史文化,传承其独特的文化底蕴是我们的责任,也是建设宜居城市的重要发展方向,在规划建设中要保有其历史文明的价值与活力。吸收国内外优秀的发展模式,将科技创新的成果运用到城市的建设中来,使其在文化传承的基础上具备现代化的发展优势,保持时代新鲜感,这对宜居城市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3.2 实现与自然环境和谐友好的发展模式 人与自然和谐友好的发展模式,是宜居城市实现良好规划建设的基础。根据经济发展状况和环境的承载能力,对城市建设的标准进行合理规划,提高土地利用率,实现对土地的集约利用。提升生活用地的标准,最大可能给予城市居民居住空间,完善整体土地利用格局。
对于非建筑用地和生态用地,需要建立严格的保护措施。在总体的规划建设中,将各类土地分类划分,划定已建区域、限建区域、禁建区域和适建区域,并进行严格的管制,以防城市建设无规则蔓延。在城市规划建设中,树立保护成就发展的理念,从而进一步推进生态建设。逐渐将对生态环境的约束政策落实到规章法律的层面,实现真正的强制性管理。
3.3 加强生活便宜度,以市民的需求为导向 在构建宜居城市的规划建设网络中,主要包括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和交通服务体系的建设。在公共服务体系的构建中,可以把国际化先进城市的体系构建方式作为标准,设定4个级别和8项种类,全面提高宜居城市的公共服务能力和文化引导力。通过井然有序、层次分明的方案以及国际化的标准来进行公共服务体系的规划建设,从整体上提高城市区域性公共服务水平。
对于现代交通服务体系的构建,要以宜居和宜业为目标。城市内外规划要实现交通“时空圈”,做到城市外围一个小时内能到达市中区;城市核心地带,每步行十分钟可找到公共交通服务站,半小时可到达城市内目的地。打造舒适方便的交通服务,务必以公共交通为主,实现“双快”的城市交通服务,建造快速交通轨道以及公共快速路。辅以“双缓”体系的建设,为自行车和行人的通行提供便利。交通服务体系的建设同时要以绿色交通为目标,提高公共交通设施的使用效率,减少汽车通行对环境造成的压力。
3.4 加强城市人文环境建设 首先,应当注重城市自身特色,加强对于文化遗产和历史文化的保护。在对城市格局进行规划时,注重旧城风貌的保留,以及整体城市风貌的协调。在对于文化遗产和历史文化保护的基础上,充分打造城市文化空间,促进城市文化功能的发挥,让城市有层次、有内涵地向现代化国际化氛围发展。其次,要全面加强城市文明的建设,从各方面提升城市文化程度和文明水平,包括:注重市民的言行文明;提升城市各类服务质量;加强城市科教文化水平的发展;维护城市良好社会秩序等方面。城市人文环境的建设需要每一位市民的共同努力,营造城市宜居氛围,提升整个城市文明程度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
4 结语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提升,城市的发展与转型也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如何在各大城市发展的基础上规划并建设宜居性城市,必须进行严肃认真的思考和部署。综合分析城市面临的问题,做好整体规划安排,促进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共同发展,提升城市舒适便宜程度,是切实可行的发展策略。
参考文献:
[1]莫容钦.宜居城市规划思路及实施策略[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3,19:145-146.
新思路及策略 篇12
1.1 以人为本
绿色生态化模式要求在建筑设计中采用耐久、可重复使用的环保型绿色建材, 改善室内外色光环境和充分利用太阳能、风能等自然清洁能源等措施保护人类的身心健康, 最大限度地减少环境污染给人类健康带来的损害。
1.2 经济性
绿色生态化模式要求在建筑设计过程中追求经济效益, 力图以最少的资源消耗获得最高质量的建筑, 此外还需要开发和利用红外反射技术、太阳能能装置等新节能技术减少能源的损耗和提高能源的利用率。
1.3 环境适应性
绿色生态化模式要求建筑设计应强调与环境协调, 尽可能的维护外部环境, 并充分发挥环境效益;建筑的选址、平面、剖面设计都应遵循与环境共生的原则, 充分利用原有的地形、地貌, 并与环境特点与气候特征相适应。
1.4 社会性
绿色生态化模式要求建筑空间和使用功能应适应社会发展的变化, 建筑设计要给未来发展留有足够的弹性, 在空间上具有包容性, 功能上具有综合性, 使用上具有灵活性、适应性和可扩展性。
2、生态建筑设计原则
2.1 从实际出发, 不照搬盲从
绿色生态建筑应该着重强调的是要因地制宜, 从实际出发, 不能照搬盲从。我国的绿色生态住宅设计存在一种很普遍的现象。建筑设计应充分结合当地的气候特点及其他地域条件, 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采光、自然通风、被动式集热和制冷, 从而减少因采光、通风、供暖、空调所导致的能耗和污染。
2.2 强调整体性设计
建筑设计应强调“ 整体设计”思想, 必须结合气候、文化、经济等诸多因素进行综合分析、整体设计, 切勿盲目照搬所谓的先进生态技术, 也不能仅仅着眼于一个局部而不顾整体。
2.3 讲求节约能源
生态建筑, 最重要的是要遵循节能原则, 也就是节约能源、资源, 无害化、无污染、可循环。建筑材料使用应尽可能利用可降解、可再生的资源, 同时还要严格做到建材的无害化 (无污染, 无辐射) 。绿色生态建筑的设计, 要求利用各种手段来创造一个有利于人们舒适、健康的生活环境, 实现向自然索取与回报的平衡, 构建一个和谐高效利用能源的生存环境。
2.4 讲究生态和谐
建设绿色生态建筑, 其次要做到生态和谐。也就是要注重研究建筑物旁边的植被、微生物、动物和人之间的关系, 强调各种物体之间的共生共荣, 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这些都可以通过植被的多样性、自然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化学污染的降低来体现, 这样就营造建筑旁边的环境质量。
3、生态建筑设计的具体对策
3.1 绿色材料的使用
绿色材料是指在材料的提取、制备.生产.使用及废弃的过程中, 消耗少量的能源和资源, 排放少量的污染物.对人体和环境不造成污染或是尽可能少地带来污染。绿色环保材料的特征一是节约能源和资源;二是减少环境污染, 避免温室效应和臭氧层破坏:三是资源利于回收和循环再生。鉴于这些特征, 目前陆续研制成功了许多环保型无公害绿色材料。如:在建筑涂料方面, 研发了水溶性涂料、粉末涂料.无溶剂涂料等。其中, 有一种用于卫生间陶瓷表面的涂层材料。不但具有普通陶瓷表面釉质的耐磨、光亮的一般性能.还具有杀菌、反腐的作用。此外, 还有阻燃吸音板材、再生墙纸、阳光温室技术、太阳能热水技术等, 不同程度地实现绿色材料的特征目标。当然, 室内装修尽可能追求健康、自然.纯朴的风格。
3.2 增加“绿色”面积, 保护生态平衡
生态建筑的兴起为绿化环境开辟了广阔天地。通过建筑设计, 可以使室内空间室外化, 运用绿化、水面等划分空间, 这些设计手法在建筑创作上最为常见。如建筑物内的共享大厅、内庭院, 在其上部加一个可调节的开启式屋顶, 根据时间季节的变化, 由计算机或人工控制, 达到室内温湿度的调节, 又可使室内外空间连成一体。另一种设计手法也被建筑师经常应用:屋面绿化。不仅美化了环境, 获得了良好的景观, 而且对屋面刚性防水有维护作用。生态建筑在保护生态平衡、提高人居的自然度方面大有作为。
3.3 建筑外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性能设计
生态建筑的主要部分就在于外围护结构的能耗部分, 对于外围护结构的节能是保证生态建筑节能的重要措施。这其中最需要注意的就是建筑的隔热保温作用, 对于保温隔热材料的选用我们也要多加考虑。要因地制宜, 结合当地气候条件与地势来选用不同种类的保温隔热材料。国内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引进并采用了很多国外先进的技术, 复合墙体就是其中一个较好的突破, 建筑师创新性的将保温材料融入到墙体之中, 一方面增强了墙体的承重能力, 更在最大限度上让建筑的保温效果变得更加明显。
3.4 空间布局的节能化
生态建筑应强调降低能耗, 注重在空间布局与物质能源消耗上的节约, 即建筑物限高、小体量、结构简单、功能多样、低能耗、低维护费用等模式。外墙保温技术日趋成熟, 外保温采用挤塑板、聚苯板或涂刷保温材料等, 内保温采用复合墙体或加厚的废渣做成的轻质砌块等单一材料;保温门窗主要采用铝合金或塑钢。单框双层玻璃、一层玻璃、中空玻璃等气密性门窗;屋内采用倒置式, 以聚苯板、水泥聚苯板等为主要保温隔热材料, 既保温又延长了防水层的使用年限;在节水方面, 使用节水型卫生器具如节水的水龙头等, 成规摸小区推广使用中水系统, 使废水再生利用;供暖系统开发利用太阳能供热系统供热, 利用现代高新技术转化风能、水能等天然的清洁能源实现供冷;利用生态工程建设沼气池处理生活污水, 既净化了环境, 又实现了能源的重新利用;节地方面, 通过对规划设计的控制、积极推广低层高密度、高层高密度、集约式住宅等设计方案, 同时减少甚至停止粘土实心砖使用的规定也是节地的重要措施之一。
3.5 加强使用者与自然环境的协调
作为使用者和自然环境之间的桥梁, 建筑物再设计时应尽可能多的引入自然元素, 这也是生态原则的一个重要体现。另外, 对于使用者而言, 人也应该认识到自己是自然环境的一分子, 所以要建立起与环境之间新的结合和协调的关系, 把活动建立在环境生态化的基础之上。即使建筑本身极为生态化, 但如果人们的各项活动无法在建筑中展开, 建筑的存在与人的需求格格不入, 这无疑是失败的建筑。所以, 生态建筑和传统建筑相同, 都应致力于为人类提供良好的生存空间和环境, 有助于使用者与自然环境间的交流。绿色植物具有制造氧气, 吸收有害气体、减少噪音等的环境保护功能, 绿化也是人们一直很关注的问题, 生态建筑的兴起为绿化开辟了广阔的天地。
4、结束语
总之, 生态环保事业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 生态建筑将导致经济的发展方向产生质的改变。因此在建筑过程中为了能源的使用效率得到提高, 必须在建筑设计中增添节能理念, 以便吻合生态建筑的主题。
摘要:随着后工业化时代的来临, 各国对环境的重视度持续加强, 可持续发展观念的深入人心, 越来越多的建筑设计师开始重新审视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试图从建筑设计入手, 从根本上消除建筑对人类健康、能源与环境的不利影响。建筑设计的绿色生态化模式就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本文对建筑设计中的生态化模式及策略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建筑设计,生态化,策略
参考文献
[1]刘洋.建筑设计的绿色生态化模式及其策略研究[J].科技资讯.2012 (04)
[2]张志远.生态建筑设计方法初探[J].企业技术开发.2011 (17)
【新思路及策略】推荐阅读:
房地产营销思路及策略10-07
思路和策略论文07-25
审计思路和策略09-14
教学思路与策略改进10-24
初三语文总复习思路与策略09-20
高二文科班地理教学策略与设计思路10-08
服务新思路07-29
探索新思路09-29
作文评改新思路07-30
散文教学新思路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