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财务管理新思路(共12篇)
加强财务管理新思路 篇1
加强高校教育、完善大学生政治思想教育,将教书育人、管理育人,以及服务育人相结合,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其中,管理育人占据了相当重要的地位,在大学生的政治思想教育上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该文件指明了想要改进大学生的政治思想教育,就要坚持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学校的管理相融合,形成“三育人”的良好氛围。由上可知,想要加强高校教育、完善大学生的政治思想教育,就必须要做好管理育人。
一、改革高校管理制度的迫切性和必要性
作为指导性文件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规划了国家未来十年的教育发展。该纲要指出,想要改革国家教育体制,就要健全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学校制度。从中央颁布的众多有关教育的方针政策中,不难看出教育占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它不仅关系到了民族的进步,更影响着我国经济的腾飞。面对党和人民的期许,高等教育管理制度改革成为了一项教育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以下从三个方面具体论证高校管理制度改革的迫切性与必要性。
1.提升高等教育质量、解决好教育发展中矛盾问题的关键,就是要做好高校管理制度改革。目前,我国的高等教育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各大高校的教学质量成为了该阶段的主要驱动力,衡量高校教育水准的指标便是内涵型的发展要素。管理作为一项重要的生产力,学校的管理体制是否完善、管理制度是否科学,决定了内涵发展是否可以实现。
2.实现高校科学合理发展的驱动力,就是要做好学校管理体制改革。学校改革发展的重中之重,就是要做好学校管理体制的改革工作,从当今全国各大高校对本校的教育管理情况不难看出,极大部分院校都在积极地探索管理体制改革工作,并且在不断的实践、积累中,得到很多有价值的经验,并成为高校实现科学合理发展的驱动力,取得了良好的成果。
3.实现高校科学合理发展最根本的保障,就是要高校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学校建设更加制度化、规范化已经引起高校越来越多的重视,他们开始把学校中各项章程的完善工作列入日程。规章制度是指导性的文件,它们决定了学校能否实现有序的制度化建设。随着教育形势不断的变化,改革工作也在不停的发展,每个阶段都有适应发展状况的新要求,这就需要各个高校根据新形势、新要求,逐渐完善该校的管理章程,明确处理各大事物的流程,规范各个管理人员的责任,以此实现学校科学、合理、健康发展的目标。
二、高校管理制度改革的具体内容
高等学校作为教育、培养人才的重要场所,它与政府、社会息息相关,同时高校内部也存在资源、权益、责任、义务等的定位与分配问题,由此可见,高效管理制度的改革不仅是一项庞大、杂乱的工程,更是一项比较难处理的敏感工作。大多数的高校都选择将我国现阶段发展的国情和教育发展的特点作为推进高校改革的出发点,在不同发展阶段中,做到稳妥、有秩序的推进。然而,即便高校管理改革的推进在各大高校中具有很高的关注程度,经过一系列的研究、实践,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由于高校管理制度改革还处于兴起阶段,对实际案例的探索尚且不够,也没有一套系统的研究理论,所以各高校在这个领域依旧具有很大的研究空间。
大学管理制度的建立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内容,不仅涉及到高校与政府、社会之间的关系,也涉及到了高校内部各管理层间的关系。总体而言,具体内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1.确立政府与高校间的良性互动关系。我国政府不仅要担负好管理高校的责任,更要服务于高校,这就要求政府处理好指导与管理之间的关系,做到指导为主,尊重学校的教育管理制度而现今,政府对高校的管理出现了很多干涉性行为,监管力度在某些方面又达不到要求。从而,政府必须要明确其对各高校管理的责任,以指导为主,加以合理的引导与规划,在需要时提供拨款、信息服务、公共教育服务等帮助,做到监督管理不能越界,行政干预尽量减少。
2.确立社会与高校间的良好合作关系。服务社会是高校教育的一项重要功能,这就要求各大高校提高自己的社会交际能力,以夺得更多、更优越的社会资源,达成和其合作的目标。想要达成这一目标,不仅要培养各大高校自主发展的意识,确保大学拥有坚定的自我教育管理发展逻辑,不会随随便便的因外界的影响而迷失,始终具备一定的自我发展的能力,也要做到在发展中不被社会孤立,努力和社会联系起来,从社会发展中汲取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因素,从中收获到更多的发展资源与发展源泉,提高自己对这个社会的贡献。
3.建立科学、规范的高校内部管理机制。目前,我国各大高校施行的教育管理体制中依旧存在着不少的问题,高校内部必须就这些问题进行调整、改革,包括对运行机制的调整,以及对管理构架的改革。协调好高校内部各大权利之间的利益关系,构建新型的管理模式,做到由党委领导、校长任责、教授教学、民主化管理。
由于高校不仅受到政府、社会、市场力量等的一些外部因素的影响,还存在着各大权利之间相互作用的内部制约,高校作为一个庞大且复杂的系统,包含了领导、行政、学术、监督等的多因素相融合的管理体制。
虽然我国已经在行政管理体制与政治领导体制中取得了良好的改善,但在学术体制中依旧展现得相对模糊,尚且不能将高校学术组织的特点明确的展现出来。所以,依照当今的形势来建立新型的高校管理体制是非常有必要的。由此建立的管理体制,决策权力的规范应该由党委领导的校长负责,需要其权衡好行政权力与决策权力的关系;行政权力的规范需要由校长负责,权衡好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的关系;学术权力的规范应该由学术委员会占据主导地位的多元学术管理体制负责,不仅要权衡好学术权力所包含的内部关系,也要对行政权力起到积极的影响作用;全员监督机制要做到党内监督结合教职工监督,确保各体制规范、科学、民主的运行。其中的核心是党委领导,关键是校长负责,根本是教授治学,保障是民主管理。
三、做好高校管理制度改革的切入点
高校内部的治理问题是做好高校管理制度改革的出发点,同时要提高学校本身的管理水平,调整好治理结构,将“激发活力”、“民主管理”、“教授治学”、“完善章程”作为制度改革的重点。
1.合理调整高校决策权、行政权、学术权以及监督权之间的关系。首先要区分清楚领导体制、行政体制以及学术体制,适当的将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进行分离,凸显出学术权力所占的地位。明确好各部门做事的规则,包括党委决策、商议各大事项的规则,校长所担负的职责,以及各学术组织的职责所在。
其次要做到权力的分散与下移。为了使学校拥有更多的自主权利,提高学校办学的活力,能更好的适应政策的变革,时刻保持着自我提高的主动性,就必须要在一定程度上扩大学校的自主权,把一些学校内部的管理权力下放给学校。同时,不仅要扩大党内的民主,也要积极发挥包括学生会、教代会等在内的其他组织的作用。
2.高校管理制度的科学化、规范化的改进。高校的章程不仅体现了国家法律法规的要求,也体现并总结了学校的办学经验、工作方法等。一套好的规章制度不仅可以将国家的法律法规与该校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也融合了该校的教学、管理经验,无疑可以提高学校的管理水平。
首先要将现有的大学章程进行科学合理的完善工作。章程是高校设立的根本,它规定了一个学校的运行及管理。完善的规章制度统一规范了各个岗位职员的职责,对于提高工作效率、提高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为了提高科学化水平及决策的效率,应该制定符合各大高校特点的决策议事规则。
最后应做到与时俱进,随着形势的不断发展,逐步完善章程。
3.激发高校的办学活力,应积极引导师生参与到管理改革工程中来。在高校的管理过程中,始终要坚持以人为本,落实好依靠教授治校、确保学习质量的要求。管理工作的服务对象就是广大师生与科研教学,给教育事业创造良好的生活、学习和工作氛围。要在坚持以科学为依据的前提下进行改革,发挥好民主的作用,走好人民群众路线,从而凝聚起广大师生的力量来发展学校。
高校聚集了全国许多的人才,是智慧的源泉、前沿科技的创始之地,它有适应于自身的发展规律。随着时代的发展,高等教育逐渐变得更加大众化、普及化,高效管理也随之有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高等教育工作者具有强烈的责任感,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为规范,与时俱进、顺应新形势,有序地推进高等教育管理制度改革,为我国的发展做出一份贡献。
摘要:教育发展在中国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这就要求各高校不断深化教育体制的改革,建立更完善的现代学校管理制度,并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本文重点阐述了高校管理制度建设的具体内容,从提升高校的管理水平、调整高校的治理结构进行切入,有序地做好高校管理制度改革工作。
关键词:管理制度,现代大学制度,内部治理,高校
参考文献
[1]刘媛.新时期加强和创新高校管理工作的思考[J].亚太教育,2015,(25):221,182.
[2]潘峰.以学生为本开拓高校学生管理新思路[J].现代营销,2013,(3):121-121.
[3]田忠智.加强高校管理队伍建设的新思路探析[J].管理观察,2013,(10):55-55.
加强财务管理新思路 篇2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离退休干部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是自1982年老干部退休制度建立以来,第一个以中办、国办名义印发的老干部工作综合性文件。《意见》突出了“体制机制”和“服务管理”,明确离退休干部工作的目标、原则、路径和政策趋向。离退休干部工作发展,核心是体制机制。完善离退休干部工作制度体制,目的是提高管理服务水平。通过对《意见》的学习,结合本系统工作实际,积极探索加强退休干部的管理服务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
一、加强退休干部的管理服务的现实意义
广大离退休干部为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作出了巨大贡献,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是党执政兴国的重要资源,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重要力量,加强退休干部的管理服务工作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一)加强退休干部服务管理工作是适应离退休干部队伍变化的需要。当前,离休干部人数加速减少、退休干部人数大量增加,退休干部成为老干部整体队伍和各项活动的主体,迫切需要及时调整工作重心,进一步规范和强化退休干部服务管理工作。以我厅为例,截止2015年底,退休干部94人,占离退休干部总数的87.9%,离休干部13人,占离退休干部占12.1%。离休干部整体进入“双高期”,平均年龄为87.08岁,长期患病及生活不能自理的占46% 以上,多数丧失社会活动能力。如何利用好在落实离休干部政治待遇方面已经形成的各类载体、资源,最大限度地做好退休干部的管理服务工作,成为我们需要认真研究解决的新课题。
(二)加强退休干部管理服务工作是制度延续的必然。在退休干部日益成为离退休干部队伍的主体的形势下,需要及时进行工作重心的转移,更需要认真借鉴以往工作的经验,运用好已经建成的各类学习、生活阵地,执行好维护老干部权益的各类政策,健全完善离退休干部发挥作用的机制,使退休干部也实现“六个老有”,才能保证党的干部离退休制度得以更好地延续和执行。
(三)加强退休干部的管理服务是巩固执政基础的需要。退休干部是有一定的政治理论素质,文化素养,组织领导能力和群众工作能力,有丰富的工作阅历和工作经验,有较强的政策解读能力的特殊群体,在改革进入攻坚阶段、各类矛盾凸显的新时期,关心、照顾好离退休干部,利用好他们的独特优势,发挥好他们的积极作用,显得更加重要。
(四)加强退休干部的管理服务是应对老龄化社会的需要。河南省是人口大省,也是老年人口最多的省份之一,截至2015年底,全省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1470万人,占常住人口的14.7%。河南人口老龄化呈现出基数大、发展速度快、人均收入低、空巢老人多、高龄化趋势明显等特点。目前,河南省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已经建立,实现了城乡居民全覆盖,保证了老年人的基本养老、医疗需求,保障了他们“老有所养、老有所医”的权益。同时,养老服务业快速发展。截至2015年底,全省各类养老服务机构3913个,养老床位47.3万张,每千名老人拥有床位数32.3张;城市日间照料中心(托老站)1209个,覆盖率27.4%;农村幸福院(互助家园)7761个,覆盖率16.5%。1个省级、11个市级和25个县级“12349”为老服务信息平台建成运营,入网老人100多万人。但我省养老服务仍然存在着床位供给不足、服务水平参差不齐、城乡发展不平衡等问题,尚不能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依托老干部工作机构、人员、硬件设施等,做好老干部这一重要群体服务工作,使其“老有所养”,是解决老龄化问题的需要。
二、退休干部管理服务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意见》实施以来,经过积极努力和探索,离休干部管理服务工作已经步入制度化、规范化和经常化轨道,相比而言,退休干部的管理服务工作,才刚刚起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管理职能和职权范围的不接轨,难以适应发展需求。由于老干部部门是按照行政隶属确定离退休干部管理服务工作权限的,对管理范围外的老同志不能也无法提供工作服务。老干部部门对社区老干部工作指导、协调的力度不大,离退休干部所在单位与社区缺少主动联系,社区对离退休干部的情况掌握不准确、工作积极性不高,使得社区老干部管理服务工作出现一些空白地带。
(二)老干部工作者队伍整体素质和服务措施与退休干部的多样化需求不相适应。近年来,老干部工作人员不同程度的存在不足。个别单位没有专门的老干部工作机构,多数由行政科室负责,工作人员的数量、素质与服务对象人数、要求反差较大,与工作任务和老干部需求不相符、不协调。随着老龄化社会进程的加快,人员的寿命延长,退休干部人数的大量增加,为退休干部服务显得力不从心。退休干部和离休干部相比,具有身体素质较好、文化程度较高、思想活跃、参与社会活动积极性高等特点,而且随着数量逐年增多,对学习、活动和服务需求也日益增多。特别是处于低龄化的退休干部,有的从健康状况出发,既要享受充裕的物质生活,更要享受丰富的精神生活。而目前老年人的活动场所、服务设施建设和发展的速度,与退休干部迅速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不相适应,同时,老干部工作者队伍整体素质和服务措施与退休干部的多样化需求不相适应。
(三)管理服务经费不足,难以适应发展需求。退休干部管理服务经费严重匮乏。一是公用经费偏底,以厅机关为例,2006年以前,公用费厅级为500元,处级为400元,科以下人员为300元。2006年,省委老干部局等部门下发了豫[2006]5号文件,将公用经费调整到每人每年厅级为800,处级700,处级以下600元。按相关文件规定,公用经费的开支的范围是,“按照政策规定,保证老干部待遇的落实和老干部工作的开展”。近年来,仅为老干部订报刊一项经费就占经费总数的40%以上,节日慰问、患病看望等经费就更显得抓襟见肘。二是活动经费严重匮乏。06年以前每人每年为60元。2007年调整后每人每年100元。这点经费连省内进行一次参观学习都不够,更不要说其他活动的开展。
三、加强新形势下退休干部管理服务的几点思考
加强新形势下退休干部服务管理工作,既要强化以人为本、服务为先理念,又要贯彻全面从严治党、从严管理干部的要求。《意见》对,“既重服务、又重管理”提出新的要求。要把握离休干部与退休干部的共性特点和个性差异,对离休干部讲服务管理、服务为先,对退休干部讲管理服务、管理在前。这就要求老干部工作者既要当好“服务员”,照顾好离退休干部的晚年生活,又要当好“引导员”正确引导,奉献社会,有效发挥退休干部作用,还要当好“宣传员”,使他们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离退休老干部们随着年龄的增长,更需要得到尊重、理解和关心。对此,我们对他们要多加体谅,多问候,多亲近,多安慰,以十分细腻的感情,关注他们的情绪和心理反映,分担他们的忧愁,鼓舞他们的意志,激发他们的热情。
1、要树立典型。要善于发现老干部发挥正能量的典型,并加以宣传。通过正确的舆论导向,不断激励老干部发扬“老骥自知夕阳短,毋须扬鞭自奋蹄”的奋发有为精神,老干部自觉发挥余热、奉献社会。
2、及时交心通气,定期召开座谈会。定期把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和重大决策告诉老干部,坚持和完善定期通报工作情况,阅读文件等制度。同时,认真听取他们对党和政府的意见、要求和建议。通过这种形式,引导老干部敞开思想,在思想交流中明辨是非。
3、要建立在职领导干部联系老干部制度。定期或不定期地到一些高龄的、行动不便的老干部家中走访,一方面交流思想,一方面尽量为其解决实际问题。
4、积极争取资金,组织身体健康的老干部参观考察,让他们亲身感受改革开放带来的新变化、出现的新气象,加深他们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解。
加强财务管理新思路 篇3
【关键词】 新时期;高校;意识形态;工作思路
【基金项目】 本文系河套学院2015年教学研究项目“民族地区高校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教育研究”(项目编号:HTXYJY15001)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5103(2015)09-0035-02
高校的意识形态工作不仅影响到高校的办学质量,对高校的发展方向也有很大的影响。意识形态工作作为高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始终贯穿于高校的教学工作、科研工作以及管理工作中。所以,新时期必须加强高校意识形态的工作,采取积极的手段应对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挑战。
一、新时期我国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面临的挑战
1. 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意识朝多样化的方向发展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高校的办学模式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高校大学生在思想上、道德上以及价值观念上开始出现了独立性、差异性等变化,这为高校的意识形态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从具体方面来看,高校的教师群体基本上以中青年教师为主,较之老一辈教师,部分中青年教师在工作中更多地侧重功利主义,追求利益价值。他们往往会表现出更加务实的态度,所学习的知识也是偏向实用性的技能,他们善于表现自己,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赢得社会的认可,实现自身的价值。从学生方面来看,目前高校的大学生与过去的大学生相比,他们的思想意识多样化的趋势更加明显,这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改革开放的实行在一定程度上为大学生的身心发展带来了有利的条件,但社会的转型发展也使得大学生的思想意识产生了许多矛盾,甚至与他们原本的思想观念产生了激烈的斗争,无法进行正确的思想观念抉择。第二,市场经济制度的建立使得人才的竞争更加激烈,而对于大学生而言,他们在毕业后所面临的就业压力也大,为他们的思想发展也增加了一定的负担。
2. 高校大学生意识形态环境的复杂性
科技的不断发展,使得互联网技术也发展到了一个相对成熟的地步,这为网络信息的快速传播提供了可能性。一方面,网络信息的快速传播促进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拓展了人们的视野,有利于不同思想的交流碰撞。但另一方面,一些不良信息同样也利用网络进行传播,为高校的意识形态工作带来了严重的冲击。大学生正处于思想形成的关键时期,在面对这些复杂的网络信息时往往束手无措,甚至产生迷茫的心态。特别是一些意志不坚定的学生,他们更易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这对于高校的意识形态工作来说无疑是一个严重的挑战。另外,目前我国的高校发展仍然存在着不平衡的现象,高校的发展并不能完全符合社会的期望,社会为高校提供的保障也不能满足高校师生的需求,再加上一些就业问题、高校教师的待遇问题等等,很容易造成一些人产生一些较为偏激的情绪。同时还有一些居心不良的分子将一些小问题煽动放大,使问题产生的后果更加严重。同时,西方国家的一些思想形态和价值取向也通过网络、电视等大众媒体向我国传输,对我国的经济、文化、政治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这也对我国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开展造成了巨大压力。
3. 价值追求的物欲化
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除了为人们提供了良好的物质条件之外也唤醒了人们内心深处的物质冲动和利益追求,促使人们在生产生活中更多地去关注个人利益,产生一种物质化的追求,物质状态与精神状态存在着严重的脱节现象。高校作为一个小型的社会场所,部分社会上的物欲化追求在高校中也有深刻的体现。同时,一些高校将教师的科研成果、学术成果作为教师未来升职的重要条件,致使一些教师将工作的重点转移到了学术研究上,忽略了教书育人的重要使命。此外,高校教师的薪酬制度改革也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教师之间的收入差距,教师的收入在很大程度上都受到职称以及学术水平的影响,因此,部分教师的工作重点基本上都是围绕个人的职业发展而展开的。这些都严重反映了当前一些教师的价值追求正朝着物欲化的方向发展,在教学工作上缺乏责任观念,更有甚者会为了追求职位的晋升而进行学术造假。这些物欲化的价值追求不仅对教师个人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同时也对学生的思想价值观产生了影响。因此,在新时期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势在必行。
二、新时期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对策
1. 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创新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对大学生的思想意识形态进行教育和改善的有效途径,有利于帮助高校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引导他们的思想意识朝着正确化的方向发展。虽然当前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仍然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有待解决,所以高校应当加强思想政治的创新教育,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来加强高校的意识形态工作。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创新教育是在马克思主义观念的引导下对学生的思想意识进行正确教育的重要前提,高校的学科建设、师资力量建设以及学术研究都应当围绕这个方面展开,为高校的思想政治创新教育提供良好的条件,做好铺垫工作。高校需要制定相关的教育计划,从而合理安排思想政治创新教育的课程,合理分配教师资源,从理论方面、实践方面进行统筹安排,积极促进思想政治创新教育在高校的开展,促进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有效提升。
2. 加强高校意识形态环境的管理
高校集中了许多高知识的分子,因此高校是意识形态管理的重要场地,高校需要加强对意识形态环境的管理,提高意识形态工作的效果。首先,高校需要对课堂、校园讲座、校园报告会以及校报、广播台进行管理,建立严格的管理考察制度,要求教师以及相关的管理人员严格执行管理制度,将高校内的思想传播阵地都纳入管控范围之内,杜绝不良思想和不良言论传播的可能性。其次,高校需要加强对校园网络的管理,构建和谐健康的校园网络环境。在此基础上,高校需要完善好网络管理防治机制,规划好网络管理工作计划,对在网络环境中出现的一些不良思想言论加以防治和管理。高校应当积极建立校园网络实名注册制度,扩大对网络环境管理的监督,切实做好网络管理工作,避免一些居心不良者利用校园网络传播不良舆论。最后,高校需要加强校园文化的建设。高校在坚持正确的校风建设、学风建设的基础上还需要积极开展一些有益的校园文化活动,并呼吁学生参与其中,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同时高校还需要利用好校园宣传栏、校园文化长廊、校园广播等对当代高校大学生进行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的宣传,营造一个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
3. 增强教师的个人素质
教师作为教育工作者,不仅承担着传递知识的作用,还承担着育人的重要工作,所以教师对高校的意识形态工作有着重要的影响,高校要想加强意识形态工作的效果则必须提高教师的个人素质。首先,高校需要加强对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利用思想政治来影响教师,丰富教师的理论基础,为教师更好地进行高校意识形态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高校可以积极举办研讨会、专题讲座等形式来强化对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提高教师的思想意识。其次,教师自己也需要通过不断地学习来提高自身的政治意识。教师个人的政治意识对于意识形态工作的开展有重要的影响。因此,教师需要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在党的领导要求下,在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指导下提高自己的政治修养,从而能够正确地引导学生,培养学生正确的政治意识。最后,教师需要提高自身的责任意识。教师始终是一线工作者,应当认知到自己肩负的使命和责任,将意识形态工作落实到教学工作的方方面面,而不能将教学课堂仅仅当做是个人的价值观的宣传场所。
三、结语
高校的意识形态工作是事关高校发展的重要工作,高校应当牢牢认识到这一工作的重要性,从多个方面入手,加强高校的意识形态工作。
参考文献:
[1] 汪潜.高校加强意识形态工作领导的思考[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2,(11).
[2] 王海棠.高校领导应不断提高意识形态工作能力[J].领导科学论坛,2013,(11).
加强医院财务管理的新思路之我见 篇4
一、加强医院财务管理的迫切性
1. 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医院不仅提供医疗服务, 同时又是商品市场的购买者和消费者, 要按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和医疗服务市场的特殊规律去运行。面对激烈竞争的医疗市场, 医院必须通过提高财务管理水平、运用经济手段对医院的经济活动进行组织、计划、指导、监督和调节, 加强经济核算, 挖掘卫生资源使用潜力, 力求以尽可能少的劳动耗费, 取得尽可能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 有利于改善医院的经营环境
医院管理环境是医院财务管理赖以生存的土壤, 是医院财务活动的舞台。医院要生存、要发展, 就要对周围环境进行分析研究。比如经济环境、法律环境、金融环境、宏观环境、微观环境等。医院目前的财务管理中, 对此的分析研究还是空白, 只有通过对环境的全面研究, 才能使医院的财务管理对医疗事业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3. 医院健康发展的基本保障
医院财务管理对医院的医疗服务活动和经营活动起着导向和调控的作用, 有利于提高医院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进而为医院的经营决策服务。因此, 科学的财务管理能够加强医疗成本的控制和管理, 对医院经济活动进行财务监督, 提高资产使用效率, 是实现医院健康发展的基本保障。
二、阻碍医院目前快速发展的原因分析
1. 缺乏科学的财务管理机制
有些医院没有规范的财务管理程序, 缺少现代管理与经营管理思想;财务人员缺乏财务管理的参与意识、监督意识;忽视资金的时间价值和成本收益, 造成部分会计信息失真;在对材料的管理过程中, 存在购买入账、报废冲账不及时的情况, 使固定资产、药品、材料账实不符;盲目购进大型设备和其他固定资产等, 造成资源的积压和浪费, 影响资金的合理周转。
2. 缺乏有效的预算编制体制
部分医院的财务预算表现为简单的计划与控制, 缺乏必要的事前论证和事后评价过程, 缺乏对经济行为的导向作用。预算编制是由领导和财务部门依据上年决算数据推算而成, 预算编制的内容在实践中没有起到应有的控制作用。
3. 缺乏较强的投资风险防范意识
任何投资活动的动力都来自于对利润的追求。但是由于投资过程中各种不确定性因素的客观存在, 使医院财务收益与预期收益发生偏离, 医院财务活动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可能出现财务风险。许多医院缺乏相应的投资风险防范机制, 风险意识淡薄, 医院财务管理缺乏竞争意识, 资产结构不合理, 风险投资既有可能增值获利, 也有可能遭受损失。那么, 价值增值的最大化、风险的防范和人力资本的充分应用值得关注。
三、改善并加强医院财务管理的措施
医院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 对医疗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和分配, 筹集医院发展所需资金, 减少经营风险, 增加医院的竞争力, 对医院经济活动进行财务控制和监督, 是对医院财务管理的基本要求。进一步加强医院财务管理的相关对策具体如下。
1. 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 明确规定财会人员的职责
为科学合理地组织会计工作, 医院应按规定设置会计机构, 能有效地进行会计核算与会计监督;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本单位的会计制度;参与本单位各种计划的制定, 并且对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考核。建立健全医院的各项财务会计制度, 根据医院的经营特点、管理要求和会计业务实际, 建立会计核算体系, 合理组织会计核算工作。会计人员应能遵守会计职业道德, 做到钻研业务、敬业爱岗、熟悉法规、依法办事、搞好服务等。
2. 实施预算管理, 加强财务分析
医院财务预算指的是根据医院发展计划和任务编制年度财务收支计划, 实行会计监督, 合理调度资金。在充分考虑医院实际情况和资金状况的情况下, 进行药品、设备等大宗物品的购买时, 严格落实集中采购办法招标办法, 不搞私下交易, 经费集中结算;对重点建设发展的项目, 在资金使用上给予优先安排, 对不合理的支出结构进行调整, 以实现医疗资源的科学有效配置。医院应根据实际情况, 将年度预算分解为季度预算和月度预算, 坚持以收定支, 收支平衡, 统筹兼顾, 建立预算执行情况内部报告制度, 对收支情况、财务状况、计划完成情况进行分析, 如控制医药费用过快增长、降低药品收入所占比例等, 及时找出问题和薄弱环节, 以利于采取相应的对策, 实现医院预算指标。财务分析是指采取比较法、因素分析法、差额分析法等方法, 对医院的医疗业务开展情况、医疗服务数量和质量、医药费用控制情况、资产负债变动情况、收支结余情况等指标进行分析, 分析医疗投资所产生的社会效益、医疗资金占用的使用效率、医院偿债能力和营运能力, 考查医院发展前景及对社会的贡献, 从而提高经济效益, 进而改进医院经营管理水平, 使财务管理工作更好地为医院发展服务。
3. 财务管理人员素质问题
现在大部分医院由于财务人员相对较少, 为此, 一般财务人员往往只忙于一般事务性的财务工作, 管理意识不够强, 财务分析、检查、监督的力度不够。有的医院财务人员没有严格按照相关规定的核算办法进行核算;有的财务人员没有按规定比例提取折旧费;有的成本核算心中无数;有的上报的统计报表内容不完整、数字不真实等, 导致财务工作的监督职能作用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对此, 应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 树立财务人员理财的业务意识。需要明确财务部门编制、职责, 建立财务人员培养使用机制, 全面调动财务人员工作积极性, 从而提高财务整体工作质量和效率。
其次, 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和用人制度。对表现突出的财务人员应当进行精神激励与物质奖励, 以满足他们的成就感。即利用绩效工资、学历工资、奖励工资与特殊贡献津贴等经济激励措施将财务人才的个人努力程度与报酬相结合起来, 以稳定现有财务人才队伍, 吸引各级各类财务人才, 促进财务人才提高工作效率。
最后, 优化财务人才考核制度。通过设置科学的考评指标体系, 对不同层次的财务人员进行岗位测评, 使考评结果与个人劳动报酬挂钩, 优秀者可以优先晋升, 给予一定的物质和精神奖励, 对不合格者则按规定处罚, 以鞭策其不断进取。
4. 加强风险投资管理
第一, 以“理”为基础, 析出资源轮廓。理资源, 对于任何企业, 尤其是医院, 资源都是稀缺的, 有效整合资源、避免资源浪费是摆在企业面前最大的问题。首先需要在企业 (尤其是大型的集团型企业) 内部开展全面的基础统计, 从基础设施的数量、价值、规模、生产情况等方面建立完整的资源信息库, 为进一步的有效管理奠定基础。理关系, 为避免投资关系不清晰而引起管理不善等的弊端, 在清理已有和即将纳入资源的同时, 需要对相关项目或公司的资产关系作清理, 包括其投资股比情况、生产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 对投资的项目或公司做到心里有数。
第二, 以“管”为手段, 保证投资效益。管投资, 这里所指投资是广义的投资, 不仅仅是固定资产的投入, 也包含了在项目开发过程中投入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投资管理在一定程度上需要“集权”, 集团强有力的投资管理将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投资应该遵循两条原则, 即“好”与“少”。所谓“好”是指:技术水平高, 领先于同行或有突出的特点;市场影响较大, 并有助于公司提高市场地位和竞争力;发展潜力大, 趋势看涨;有需求缺口, 经济效益良好。所谓“少”, 就是集中精力, 将有限的资源投到几个“好”的项目上。一是项目选择的原则是不求多, 但求“好”;二是在市场营销方面, 每个项目都要把它做透、做大, 争取到最大的市场效应和经济效益, 达到收益最大化。管调控, 要按业务的需求投入, 按地域布局的需求投入, 在既定的大方向、大框架不变的前提下, 在允许的范围内, 灵活地调整投资内容, 避免投资的盲目性, 保证项目的效益。对于设备等资源, 在企业内部往往存在着“紧张”与“闲置”并存的现象, 这需要集团对下属公司进行宏观调控。短期内, 在系统内部进行经济、合理的资源调度, 可以有效地防止重复投入。
四、结语
加强财务管理新思路 篇5
当前,随着企业改革的进一步深化,迅速建立和完善了企业管理中的各种规章制度,在一定范围打破了分配上的平均主义,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促进了生产和建设不断发展,职工的主人翁意识有所增强。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职工队伍中合同工、协议工、临时工已成为企业生产一线的主要力量,这些职工特别是一些青年职工对政治、思想及职业技能教育不感兴趣,思想道
德水准较低,加之近年来思想政治工作的弱化,导致企业内部不断产生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影响了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现就如何加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谈谈自己一些初浅的看法。
一、思想政治工作必须遵循人的思想和行为规律 恩格斯说:“人们行动的一切动力,都一定要通过他的头脑,一定要转变为他的愿望的动机,才能使他们行动起来。”人的思想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是外部的社会条件、生活条件、工作条件及社会环境等客观条件作用于大脑的结果。思想在客观事物的刺激和作用下,从自身的需要出发作出反应进而产生动机,最后才产生行为。人的行为是人的内在各种需要与外部刺激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结果。思想对需要具有导向作用,需要是行为产生的原动力,行为是动机的外在表现。做好当前职工思想的转化和提高工作,就必须遵循人的思想和行为规律。首先,要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职工,不断提高职工的思想觉悟;其次,采取强有力的措施优化企业内部环境,培养良好的企业文化,增强企业的凝聚力,消弱外部不良的社会环境对职工思想的影响;第三,坚持实事求是和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从当前职工的认识水平和思想实际出发,到职工中去深入调查研究,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找出有代表性的思想倾向,因势利导帮助职工提高思想认识。特别是协议工、合同工、临时工这个群体,应是我们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之一,企业的各级领导一是要以事业留人,给他们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创造施展才智的条件,鼓励珍惜机会,充分施展才华,体现其人生价值,对优秀的可以培养入党、提干、评优、学习深造;二是以待遇留人,创新薪酬激励机制,将待遇与贡献挂钩,提高职工待遇和生活水平;三是以感情留人,发挥思想政治工作优势,在思想、工作、学习和生活上给予关心、理解、尊重,热情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让他们充分感受到企业的温暖。
二、要强化职工的主人翁责任感 企业职工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主体,同时也是所在企业的主人,而他们的绝大多数在企业中处于被领导被管理的地位。这就要求企业的领导者在管理企业过程中切实推行民主管理,强化职工的主人翁责任感,把思想政治工作重心下移。车间、区队、班组是职工活动的基本场所,职工的许多要求都要通过区队、车间、班组活动来实现。因此,对与职工的个人活动关系密切的事,如班组干部的确定,班组任务的分配,班组建设及奋斗目标等,应尽量放权,在保证区队班组目标能够实现的前提下,由班组自己去解决,让职工亲身感受企业的民主气息;对那些与职工密切相关又与建立企业正常的生产和管理有关的规章制度,如安全规章、劳动制度、生产定额,奖惩分配方案等,采取通过职工讨论,吸收职工合理化建议后才形成统一的规定;对与实现企业生产经营目标起决定作用的企业生产经营方针和战略决策等,采用在决策正式形成前,广泛征求职工对决策方案的意见和建议,并尽可能吸收职工合理的意见,再召开职工代表大会通过,使职工参与决策。此外,定期组织职工分层次对企业各级领导干部进行评议、考核和选举;引导职工理解可能会影响他们工作和经济收入的企业实际困难,干群上下齐心协力共渡难关;鼓励职工随时就包括生产、经营等各方面提出合理化建议,并及时给予答复、表扬和鼓励。实践证明,这些都是使职工作为企业主人不再是形式,广大职工才会有“厂兴我荣、厂衰我辱”之感,真正认识到企业生产经营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自身的经济利益、乃至前途和命运,其主人翁作用才会很好地发挥出来。
加强财务管理新思路 篇6
【关键词】新时期;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管理
随着我国近年来经济步伐的快速向前,对电力的需求量日益增大,从而全国各地不同程度地出现了电力供应紧张局面,甚至有些地区不得不采取限电、停电等措施来缓解电力供应的紧张局势。因此,加强对电力系统的安全维护至关重要,而继电保护正是其中主要的保护手段之一。
1.新时期加强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管理存在的问题
纵观目前电力系统各发、供电单位的继电保护管理情况,会发现各单位继电保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形式多样、记录内容不尽相同、记录格式各异、填写也很不规范;另外,几乎所有单位对管理漏洞的发现和处理往往只是做记录,存在的故障消除后也没有再进行更深层次分析和研究。更严重的是个别单位甚至对故障不做任何记录,出现管理上的不足后往往只是安排人员解决后就算完事。由于各单位对管理程度不同程度的重视,最终造成运行维护效果也很不相同:有的单位出现故障,可能一次就根除,设备及电网安全基础牢固;而有的单位出现同样的故障,可能多次处理还不能完全消除,费时费力又耗材,而且严重影响设备及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甚至有些故障出现时,因为专业班组人员紧张,不能立即消除,再加上对故障又不做相应记录,从而导致小故障因搁浅而变成大损失。针对此种现象,为了减少重复消缺工作,不断增强继电保护人员处理故障的能力和积累经验,提高继电保护动作指标,确保电力设备健康运行以及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切实将故障排除管理工作做好,并通过科学管理来指导安全运行维护工作。必须对故障及漏洞要实行微机化管理,借助微机强大的功能,对出现的故障存贮统计、汇总、分类,并进行认真研究、分析,寻找设备运行规律,更好地让故障管理应用、服务于运行维护与安全生产。
2.新时期加强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管理的对策
2.1要全面及时地分析电力设备运行状态数据
相关技术人员必须要了解电力各种设备出现故障的规律,不断地分析继电保护装置运行状态的日常数据信息。确保做到预先判断分析故障出现的部位和时间,从而使故障在发生前能够得到有效地排除。所以,我们必须要重视设备的状态检修数据,要把设备运行的设备状态监测等数据有机结合起来,通过正确的完整的技术数据进行状态检修。通过数据的把握和设备运行规律的把握,可以科学地制定设备的检修方案,从而提高保护装置的使用周期与安全系数,保证电力系统的正常、有效运行。
2.2要详细了解电力设备的初始状态
研究表明,电力系统中继电保护设备的初始状态往往会与其日后的正常和有效运行息息相关。因而,相关技术人员很有必要收集、整理相关技术资料与设备图纸的运行和检测数据的资料等。同时,要对设备日常状态的检修以及设备生命周期中各个环节都必须予以关注,并且要进行全过程的管理,确保设备的安全、正常、有效运作,但是应该避免投入不符合相关技术要求的设备。此外,在设备真正投入使用前,务必要记录好相应设备的试验数据、型式试验数据以及交接试验数据和运行记录等信息,从而为企业实现经济效益提供保障。
2.3采用新的技术对设备进行监管和维护
从我国目前电力事业发展的形式看来,继电保护将面临着新的挑战,尤其是在继电保护设备不够完善的情况下,更需要我们不断地加强对新技术的应用与研发,只有这样才能确保继电保护装置能够科学、有效地运作,并为相关电力企业实现低成本高收益的目标提供可靠保障。
3.新时期加强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管理发展趋势
由于对断电保护装置的严格要求,继电保护技术的发展趋势是算机化,网络化,智能化,计算机化、智能化和数据通信一体化发展。
3.1计算机化
继电保护的计算机化表现在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从硬件上来看,微机线路保护的基本配置已经从CPU8位结构发展到32位微机保护,同时,还应具有容量故障信息的长期存放空间,快速的数据处理功能、强大的通信能力,以上对继电保护系统共享数据和信息的能力等得到有效的提高。
3.2网络化
目前为止,有断电保护装置都只能反应保护安装处的电气量,其作用范围也仅限于切除故障元件,缩小事故影响的程度。实际上,如果要从根本上对整个电力系统进行保护,则需要更为强大的通讯手段。计算机网络的发展,为系统保护这一概念的实现提供了现实条件,特别是GPS系统和光纤通信技术的发展,为全系统的继电保护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通过对电力系统网络化,可以使得整个系统上的各个单元共享系统安全的各种信息数据,在分析这些信息和数据的基础上进行协调一致地运作。
3.3智能化
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开始在继电保护领域得到应用,典型的有神经网络、遗传算法、进化规划、模糊逻辑等。总体来看,这种智能化主要包括自适应继电保护和暂态保护两大类型,前者主要是指根据电力系统运行方式和故障状态,对电力系统进行适应性改变的一种方式,这种自适应保护可以实现保护性能最优化、整定计算在线化和使用简便化等三大特点。暂态保护通过检测故障暂态产生的高频信号来实现传输线及电力设备等的保护,它通过特殊设计的高频检测装置及算法来从故障暂态中提取所需的高频信号,利用专门设计的快速信号处理算法判断故障。
3.4计算机化、智能化和数据通信一体化
随着计算机硬件的快速发展,电力系统对微机保护的要求也在不断的提高当中,继电保护装置应该具有大容量的数据的长期存放的一个空间,这样才能够做到需要的时候快速处理这些数据。同时,继电保护系统还要有强大的通信能力,这样能够与其他保护和控制的装置来共享所有数据的信息,使得继电保护装置能够具备计算机的所欲功能。为了保证整个电力系统能够安全运行,各个保护单元要能够协调工作,所以,实现微机保护装置的网络化是势在必行的。
4.结论
继电保护发展的总体方向是实现智能化的全网保护,在这方面,电力技术与计算机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和网络技术呈现出深入融合的态势,体现出学科交叉和复杂性系统的技术特色,需要在多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作为一名变电运维人员,最重要的职责是保证人身、设备和电网的安全稳定连续运行,只有在工作中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业务知识水平,才能胜任变电站值班员这个岗位。还要有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丰富的经验,只有这样,才能适应工作岗位的要求。
【参考文献】
[1]顾毅华.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技术的发展和前景[J].硅谷,2009,(03).
[2]李洪波.浅议电力系统的继电保护[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01).
加强财务管理新思路 篇7
1 新形势下大学生的思想特征
1.1 强个性,弱心理
新形势下的大学生能够勇于批判一些事物,能够在激烈的思想斗争中,保持自己的观点。他们更喜欢创新的模式,不喜欢教条的思路,死板的教育方法在他们看来就是扼杀他们的聪明才智。但是对于大学生的管理创新工作来说,很困难的一个点是他们的心理抗挫能力不足,要想提高其心理素质,这是一个很复杂的工程,要求我们能够在思想、组织、管理、教育等多方面进行谋划。
1.2 强主体,弱合作
新形势下的大学生具有很强的主体意识,在团队合作的过程中,容易以自我为中心,没有办法用最快的途径融入集体之中。因此对于大学生,高校管理工作的重心将根据他们的特点与喜好将课堂从校内移到校外,将传统的学习方式改为实地参观,彻底改变他们的思维模式,让他们这些独生子女了解和服务社会,了解团队意识,这样更利于大学生的管理工作。
1.3 强时代感,弱价值观
对于大学生而言,他们大多都亲身体验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变化过程,能够体验到其中的不易,因此他们大多数都具有很强的时代感,能够做到爱憎分明,有积极向上的态度,这些都是高校的管理工作的优势。但是在高度发展的社会面前,他们却没有正确的价值观,更多的是比富贵,而不是比自己的能力,这些都是高校的管理工作需要进行创新的地方。
2 新形势下加强大学生管理工作新思路
2.1 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要想做好大学生的管理工作,需要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进一步加强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因此新形势下,大学生的思政教育受到高校管理者的重视。人才素质主要包含四个方面: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以及身体心理素质。而这些素质中的基础就是心理素质,如果大学生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就没有办法完成学业,在未来更没有办法承担建设祖国的重任。所以说心理素质关系着大学生的全面素质,关系着高校能否完成为祖国培养人才的重任。我们应把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看作是新形势下管理工作的重心,不断地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就是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可以建设一个与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的网络专题,通过这样的一个校园宣传,让思想政治教育成为大学生关注和热议的焦点。高校只有牢牢把握住思政教育工作的主动权,对大学生进行教育,疏导,就能够及时了解学生的动向,针对特定的网络行为,制定教育对策,才能更好地做好大学生的管理工作。
2.2 利用好网络平台
高校大学生的管理工作要充分利用好网络这个平台,利用微博或是QQ等新型工具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了解。新形势下的大学生接触社会、获取信息的途径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报纸电视,更多的是接触网络,因此作为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者,要了解这样的一个动态,通过这些手段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新形势下的管理工作不能缺少多媒体技术,它有很多优势,能够展示更加全面的信息。在管理工作中,适当地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能够让学生更加直观生动地了解思想的动态,激发他们的兴趣。要采取一些措施提高大学生的自我约束力以及自我保护能力,这样能够让大学生有明辨是非的能力,对于一些网络行为具有一定的防范意识。高校通过建设网站,加强对学生对网络不良行为的控制,对于校内共建网络要加强管理,不能任由处置。通过一些网络的手段,为大学生搭建一个新的网络平台,为他们寻找网络的真实用途,通过这样的一个制度的建设为大学生学习生活提供更加全面、优质以及高效的服务。让大学生真正喜欢校园网络,并正确使用它,让网络成为自己最重要的工具,这也是高校管理工作需要进行思考的地方。
2.3 综合考虑大学生全面成长的需求
由于大学生的成长环境不一,这就为大学生管理工作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要能够让大学生全面发展,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虽然当前大学生面对着不同的社会、家庭和成长环境,而且在遇到问题的过程中,会导致学生出现很大的压力和误区。近年来,大学生会由于一些心理问题而出现休学或是退学的状况,而且导致突发事件和恶性事件的出现。高校的管理工作就是要避免这类事件的发生,以最大的可能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生活条件。学校是否有足够的资源和平台让学生的学业技能和职业能力得以均衡提升,帮助学生对自己的学业与职业生涯有清晰的认识和规划,并健康成长。当前形势下,选择学校不仅为了学习专业知识和继续深造,更是为了毕业后能获得适合自身发展的职业的关键选择。而在学生就业的时候,企业主要考察的是学生的职业能力,也就是为企业创造价值的能力。因此要综合考虑大学生全面成长的需求,这样才能做好大学生的管理工作。
2.4 加强学生工作队伍建设
高校的大学生管理工作得益于学生工作队伍的建设,有了良好的学生干部的帮助,大学生的管理工作才能更加得心应手,才能创造更大的实际价值。加强学生工作队伍建设最重要的就是辅导员的选拔,只有踏实肯干,具有很强的工作热情的辅导员才能胜任大学生的管理工作;其次辅导员的选择对于学生干部的组建具有一定的作用,因为学生干部主要负责协助辅导员完成各项任务;最后,就是学生工作队伍所在的团队合作,主要体现在高校的团学组织、学生会上,优秀的团学组织能够帮助高校进行管理工作,能够带动广大青年的热情,对于高校生管理工作的开展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面对着新的形势,高校的教育改革提上日程,学生的管理工作开始彰显其价值魅力,虽然学生的管理工作很复杂,方式也有很多种,这就给高校管理工作者提出了更大的挑战,只有不断地进行工作方法和经验的交流,才能让高校的管理水平走向一个新的台阶,才能为社会培养出更多复合型人才。
摘要:高校是大学生高密集地区,因此对于大学生的管理也显得尤为重要。新形势下,大学生表现出很强的时代性,传统的管理方法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变化,只有根据学生日益多元化的特点进行工作创新,才能使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更上一层楼。
关键词:大学生,管理工作,措施
参考文献
[1]王磊.新时期高校大学生管理问题及对策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0(17).
[2]李婵,李文辉.高职院校学生自我管理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1(3).
[3]刘于.关于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法治化的思考[J].新西部(下旬.理论版),2011(2).
加强财务管理新思路 篇8
一、执行款的性质
(1) 执行款的所有权属于权利人; (2) 执行款的收取依据是生效的法律文书; (3) 执行款是在被执行人不履行法律文书规定的义务情况下发生的; (4) 它是国家强制力的具体体现。
二、执行款的特点
执行款作为一方当事人向对方当事人履行的涉及金钱给付内容的标的, 有以下特点: (1) 数量多, 金额大。法院每年的执行案件少则一二百件, 多则上千件。执行款数额少则几百元, 多则过千万。 (2) 执行款收支频繁。大部份执行案件, 执行难度都比较大往往要通过数次甚至几十次才能执结, 执行款也可能要分数次才能收取、支付完毕。 (3) 执行款跨年度长。一些追索赡养费、抚养费的执行案件, 往往是分月支付或分年支付, 这些案件的执行时间跨度可能长达数年。 (4) 一笔执行款涉及到多个执行案的分配。由于三角债、多角债或者是同一被执行人, 多个申请人等案件的存在。财务往往要进行多次转账, 多次分配后才能支付, 手续多、过程复杂。
三、执行款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由于执行款存在上述特点, 因此必须加强对执行款的严格管理、规范操作, 才能保障资金安全, 进一步提高司法效率。而在实际工作中, 由于各地财政管理方式及法院财务管理制度各有差异因此执行款的管理也有所不同, 发现主要存在的以下问题:
1.记账方式不统一。有的法院执行款收付按行政单位会计制度设置账簿, 进行核算;有的法院执行款收付却以流水账的方式反映。由于全国法院尚未制定统一的执行款核算管理规定, 因此存在执行款账簿设置不统一, 法院财务执行款明细账与执行机构台账之间无法核对等问题。执行款收付流程不明, 有的法院执行款收取后, 执行法官不及时到财务室开具票据, 财务不了解执行案号及执行案件信息, 月末无法进行账务处理, 形成未达账。
2.会计科目设置不科学。有的法院对执行款实行了会计电算化账务核算, 使用电脑记账, 但会计科目设置不合理, 不能对每一个执行案件的申请人、被执行人、执行款收付等情况进行系统、全面的记录。法院财务电脑记账无法查询执行机构执行案件流程或核对执行款台账。不能对每一个执行案件的申请人、被执行人、执行进度、诉讼欠费等情况进行系统、全面地记录查询, 有关业务庭也无法通过电脑网络查询执行案件流程。执行款财务管理方法滞后, 无法全面反映执行款的资金流向和执行工作动态, 给执行工作带来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3.收付款票据不统一。目前, 法院执行款收支票据无统一格式, 财政部门没有制定统一票据。有的法院收取执行款时, 向被执行人开具《行政事业单位资金往来结算收据》或根据执行款实际款项开具自行印制的《收款收据》。向申请人支付执行款时, 开具自行印制的《付款票据》。
4.长期挂账不按时支付当事人。有的法院执行款长期挂账不能按时将执行款支付当事人;主要表现为:一是有的执行款收款要通过跨年度数次甚至几十次才能执结, 因此, 形成跨年度长期挂账;二是由于申请人个人原因, 不能按时到法院办理收款事宜;三是执行款案件承办人承办案件多, 工作忙, 不能按时办理相关付款手续。四是, 法院执行机构个别负责人及承办人有时也存在故意延迟办理相关付款手续的问题。
5.因长期挂账导致死账。有的法院执行款长期挂账已经形成死账。主要表现为:一是申请人已经死亡, 权利人尚未没有通过法律程序确定下来, 人民法院无法向外兑付;二是申请人是法人单位的, 因单位经营不善, 无人主事, 主管人没有到法院领取执行款;三是当事人因丢失预缴诉讼费等相关票据, 无法向法院领取执行款;四是法院财务执行款明细账与执行机构台账不能核对相符, 需要案件档案查询。五是, 近期办理的案件, 一般案件承办人都在职, 只要抽出案件档案就可以算清楚应退付的执行款, 对于多年以上的案子, 原承办人有的已退休或过世, 靠现有在职人员一般无法查清应退付的执行款, 导致部分执行款形成死账。
6.诉讼费不按时上缴国库。一是执行款虽然执行机构已经执行终结, 但因受法院诉讼费考核任务指标的制约, 法院各庭室局在当年年度完成这个任务指标后, 一般都采取缓开诉讼费的办法以避免下年度法院增加任务指标, 久而久之形成该开的诉讼费不开, 多年积攒下来, 诉讼费金额越来越大, 长期挂账不按时上缴国库。有的执行机构在执行款账中存放的诉讼费, 基本上两年不用办案就能完成法院下达的诉讼费考核任务指标。
7.核算法院其他款项。有的法院利用执行款账核算法院行政经费;有的利用执行款账记录票款分离直接上缴国库的诉讼费和罚没款等款项。
8.管理模式不统一。近年来, 随着财政体制改革, 全面推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法院所有收支也全部缴入国库, 实行统一管理, 支付方式主要有授权支付、直接支付。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后, 如何管理执行款成为了争议的焦点。有的认为执行款是当事人的财产, 不是法院的收入, 更不是国库收入。应该由法院设立执行款专户, 代为管理。有的则认为执行款也是一种资金, 必须接受财政部门的监督。法院也要将执行款缴入财政专户统一管理, 支取时再由财政按程序层层转付。目前, 财政部与最高法就执行款管理模式还未有明确的规定, 自行管理和纳入财政专户管理两种模式兼有。而现行的两种模式相比较, 第二种管理模式问题较多。因为执行款纳入财政专户管理后, 法院要将执行款转给申请执行人, 首先由法院主管执行工作的院领导签字批准办理执行款转付的法律手续, 再打申请到财政部门按程序办理资金拨付手续, 然后再转付申请执行人。光办手续少则三四天, 多则半个月, 因资金的使用环节增多, 资金的运行效率也降低了。不仅增加了法院财务人员的工作量, 也给当事人造成了不必要的麻烦, 违反了“方便群众、方便诉讼”的原则。当事人也会因法院不能及时兑现执行款而怀疑法院拖着不想给, 或怀疑法院将款项挪用, 进而对法院裁判的公正性产生怀疑, 严重损坏了法院的司法形象。
四、进行执行款财务管理的几点建议
为了促进执行款财务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 现结合自身的工作实践, 借鉴各地的先进经验, 谈谈几点建议, 不足之外, 敬请同仁指正。
(一) 构建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防范风险
法院应按照执行工作的流程建立多个内部控制制度, 如建立不相容职务分离制度、会计内部控制制度。不相容职务分离制度包括审判与执行岗位分离、执行与收付款岗位分离、会计核算岗位与审批岗位分离、审批岗位与考核监督岗位分离。会计内部控制制度则包括建立执行款的登记、核算制度;建立执行款分解制度;建立执行款授权审批制度;建立专用票据管理制度;建立内部考核监督制度。从而形成既相互配合、又相互制约的管理机制一方面有利地堵塞工作漏洞, 保证执行款收支规范、安全, 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另一方面也有利于防范执行法官办人情案、关系案, 权钱交易。
在建立执行款授权审批制度时, 明确以下审批程序:首先由案件承办法官对案件执行情况提出说明, 填写《人民执行款付款通知书》并签名, 通知书内容包括:被执行人名称、执行案件号、付款金额、领款人姓名、身份证号。然后财务人员对执行款的资金到位、支付情况审核无误后签注意见, 执行庭长在《人民执行款付款通知书》上签注审批意见, 最后, 由分管执行庭的院领导在《人民执行款付款通知书》签注意见, 层层把关、层层监督的审批制度, 确保执行款收支准确无误。
建立专用票据管理制度, 要求执行法官在收取执行款时, 及时到财务室开具由财政部门统一印制的《往来结算票据》, 该收据为一式四联, 分别是存根联、收入记账联、当事人保存联、附案卷联。支付执行款时, 凭《人民法院执行款付款通知书》办理支付审批手续。该收据为一式四联, 分别是存根联、支出记账联、当事人保存联、附案卷联。建立票据领取、使用、缴销管理制度, 实行专用票据, 及时附卷归档将有利于执行流程管理。
(二) 规范执行款操作流程, 明确权责
执行款涉及人员多, 牵涉部门也多, 各部门、人员环环相扣必须建立一套科学、高效的执行款财务管理制度, 规范执行款收支业务流程, 让各部门、人员明确各流程的职责权限, 从而提高办事效率。规范操作流程, 主要抓好以下几个环节的管理工作:
1. 执行款的收取:
承办法官向被执行人送达《执行通知书》时, 注明法院执行专户的开户银行、账号、户名、承办法官姓名。并告知被执行人汇款时, 注明汇款人名称、汇款用途、执行案号。以便财务部门在收到汇款时, 及时出具由财政部门统一印制的《往来结算凭证》, 并注明汇款人名称、汇款用途、执行案号、承办法官姓名, 以便财务部门及时、准确地进行执行款财务核算。
2. 执行款的账务处理:
财务部门应按执行部门、执行案件号分别设置明细会计科目 (如“暂存款——**部门——**案件号”) , 根据收到的银行进账凭据、《往来结算凭证》记账联准确填制会计凭证, 并在会计凭证摘要中注明承办法官姓名、汇款人名称。通过会计明细记账, 分类管理, 便于逐级核对, 保证了各项资金流向的账目清楚。财务部门还按期编制《科目余额表》、《明细分类账》, 全面反映各级执行款的余额及资金流动情况。
3. 执行款的申领、支付:
执行申请执行人为个人的, 执行款原则上应由申请执行人本人领取。领款时, 需向财务提交《人民法院执行款付款通知书》、身份证复印件及联系电话。因特殊情况, 确需委托他人代领执行款的, 执行庭应对委托手续进行审查核实, 并由庭长在审批栏上注明“同意委托”。
申请人为单位的, 原则上实行银行转账或电汇结算。因特殊情况, 确需支取现金的, 应由申请执行人的法定代表人领取, 若需非法定代表人代为领取, 应提交由法定代表人签名并加盖公章的《授权委托书》, 以及受委托人的身份证复印件, 由执行部门审查核实, 并由庭长在审批栏注明“同意委托”。
对低于1千元以下的执行款, 可开具《现金支票》结算, 超过1千元以上的执行款, 可开具《银行转账支票》等, 由领款人直接到银行办理转账手续, 以减少现金结算, 确保资金安全。
4. 执行案件的结案、归档:
每月报结的执行案件, 承办法官应对案卷内关于执行款收支的单据、手续是否完整进行检查。财务人员要对案卷内执行款的收支平衡情况、收款金额与案件执行标的之间是否一致进行核对, 核对不平衡、不正确的, 暂不报结, 退回承办法官重新办理。调出、交流干部时, 要作好执行档案和执行款的交接工作。若交接的执行档案手续不全、执行款项收支不清, 则不予办理调离、换岗手续。
(三) 执行款的核算管理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款物管理工作的规定 (试行) 要求, 开设执行款专户, 对执行款实行单独建账、专项管理、专款专付。对执行款的收付进行逐案明细核算。对形成的执行死账, 及时核对、汇总上缴国库。
(四) 利用财务电算化管理软件提高工作效率
目前, 可充分利用《用友通》财务电算化管理软件, 对各业务庭的执行款业务进行管理, 利用软件对执行款进行账务处理、套打票据, 自动查询执行案件的收支情况, 从收款、支付、查询、监督等全过程实现电算化管理。该软件分设用户管理、基本设置、凭证管理、账簿管理、综合查询、统计汇总六大功能。财务人员只要输入会计凭证, 系统便会自动生成各种账簿、报表, 统计汇总十分方便。而且跨年查询系统可对以前年度的执行款按日期、凭证号、庭室、承办人、交款人、金额等进行模糊查询, 大大提高了执行工作效率。实践证明, 对执行款实行会计电算化管理, 不仅利于业务人员查询数据, 提高办案效率, 方便领导网上追踪监督、管理, 而且可以全面提高法院执行款工作的管理水平, 真正实现执行工作科学、高效、规范化管理。
摘要:人民法院执行款是指当事人依据生效的法律文书申请法院执行的案款。它包括赔偿款、违约金、偿还借款、诉讼费、评估费、鉴定费等各项费用。对执行款进行规范统一的管理, 有利于确保执行款的收取、划付安全, 切实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对促进法院执行工作效率, 维护司法公正有着重要的作用。长期以来, 由于法院系统没有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模式, 各级法院只能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执行款的管理规定。由于对执行管理的看法理解不一, 制定规定的水平高低不一, 管理规定普遍存在许多不完善不规范的地方。
关键词:执行款,管理,新思路
参考文献
[1].卞忠桂.法院执行案款不宜纳入财政专户管理.江苏经济报.2007-09-261.卞忠桂.法院执行案款不宜纳入财政专户管理.江苏经济报.2007-09-26
[2].陈定璜.论执行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对“程伟案件”的反思.重庆文理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07-08-182.陈定璜.论执行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对“程伟案件”的反思.重庆文理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07-08-18
浅谈新时期加强医德建设的思路 篇9
一、医德建设在医院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性
1.1良好的医德是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需要。
以人为本, 促进社会和谐, 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一项工程, 历来受到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医务人员要以学习白求恩先进模范事迹为动力, 以创建医院良好的医德医风活动为抓手, 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医务人员在工作中要接触大量病人和家属, 在工作中表现出来的职业道德风貌如何, 既直接影响到对病人的治疗和心理, 也对社会人群发生着影响。所以, 医院良好的医德医风, 是精神文明建设的窗口。是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需要也是整个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
1.2良好的医德是搞好医院管理的基础。
医务人员拥有良好的医德, 就会感到自己对病人承担着责任和义务, 这种道德责任感, 成为一种内心的信念, 促使他们热爱本职工作, 时时处处以病人利益为重, 为病人着想, 表现出对医疗事业的忠诚和工作中的主动精神, 会感到遵守和执行制度是理所当然的事, 这种内在的动力, 促使他们自觉遵守规章制度, 并在执行规章制度的过程中, 表现出创造性和主动性, 使规章制度不断完善, 从而为搞好医院管理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保证医院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良好的医德、崇高的道德信念能抵制各种不正之风, 是同不良倾向作斗争的强大精神力量, 是形成良好院风的根本。
1.3良好的医德是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的保证。
我们常常可以看到, 有的医务人员技术水平并不很高, 但是他对病人负责, 遇到问题认真钻研, 虚心求教, 采取每一项治疗措施, 都经过深思熟虑, 因而很少发生漏诊、误诊, 治疗效果也好;而有的医务人员对病人缺乏同情心和责任感, 粗心大意, 敷衍塞责, 操作粗暴, 这样的医务人员即使技术水平较高, 也常常出现责任性差错和事故, 给病人增加痛苦, 甚至造成伤残和死亡。所以, 良好的医德是提供优质服务质量的保证。
1.4良好的医德是协调医务人员关系的重要条件。
现代化的医院是一个多系统、多层次的有机整体。要搞好医院管理, 必须协调医务人员、科室和部门之间的相互关系, 使之相互协作, 互相为对方提供服务和方便。在医疗实践中, 医务人员由于各自所处的工作环境不同、经常会发生一些矛盾磨擦, 妨碍工作的顺利进行, 加强医德教育, 使医务人员认识到以集体大局为重, 互相支持、相互协作是保证病人得到良好医疗服务的需要, 它保证医疗工作和谐一致地顺利开展。
二、新时期医德存在的问题
2.1市场经济给医德带来了积极和消极的影响。
2.1.1、市场经济推动医德的进步。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的是为了发展社会生产力, 从根本上保证社会成员的共同富裕。人民卫生事业也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而发展, 从根本上说, 为维护和增进人民的健康保证提供了物质保证。医疗卫生部门和单位以及医务人员的物质利益和精神需要, 也将逐步得到改善和满足, 医务人员自觉的遵守社会主义医德, 全心全意为人民身心健康服务将会在更高水平上得以实现, 建立“以人为本”, “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宗旨, 将会更好的体现。例如在抗非典的战斗中, 涌现出的钟南山、叶欣、邓练贤、陈红光等勇敢的白衣战士, 他们恰似舍生忘死的尖兵和勇士, 义无反顾地投入这场与对人们的生命健康威胁极大的未知传染病的搏斗之中。用生命和实际行动捍卫自己的事业, 他们无条件的主动向“非典”宣战, 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 将患者的利益和国家的兴衰放在首位, 这坚执、这信念、这崇高是医务人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优越的环境中, 陶冶自己心灵, 达到更高精神镜界的充分体现。这是医务人员追求医德进步的结果。
2.1.2、市场经济给医务工作注入了经营理念。
市场经济取代计划经济, 给医务工作带来的最大影响是过去依靠内部医疗管理和惯性运转求得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受到了彻底的冲击, 医务人员必须适应以需求为导向的市场机制, 在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医务工作除了原有的服务性和福利性外, 必须会因医疗服务竞争而注入经营的性质和理念。客观上将医疗服务推向了市场, 医院直接面对病人和社会的选择, 医务人员不仅承担了提供医疗服务和控制医疗费用的双重责任, 而且处于医疗服务供求的结合点和医、患、保关系的中心位置, 许多矛盾都集中到医务工作上。国家对医疗卫生事业的经济政策由过去的全额拨款到差额拨款, 现在逐渐为大部分实行自收自支。突出了医务工作的效率和效益问题, 市场经济求利性的特点, 使职工增强了效益意识和主人翁意识。各级医院要不同程度的满足自给自足, 自求生存。
2.1.3市场经济带来的消极影响
由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仍然是价值规律, 强调等价交换, 公平竞争, 目前我国现存的伦理观念和道德规范面临着新的文化理念和道德价值观念的全面审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理论上和实践上有一个逐步认识的过程, 加上旧观念、传统习惯和资本主义思想的影响, 消极作用就彻底表现出来。部分医务人员的理想信念动摇, 医德观念颓变, 人生境界滑坡, 道德觉悟下降, 行为背离了道德规范, 出现困惑。市场经济的重利性特点, 使职工的拜金主义抬头;市场经济的竞争排他性, 导致利己思想和个人主义抬头;市场经济的等价交换原则, 导致权钱交易思想的抬头。医务人员的价值观和素质不适应新形势, 吃惯了“大锅饭”, 过惯了没有竞争、没有压力的安逸生活。导致医务人员和医疗单位在治病与赚钱、事业与权力、国家、集体和个人利益方面发生冲突, 表现为拜金、拜物、单纯经济观点、利己主义。不管病情是否需要, 制定检查“套餐”, 拿开单提成;开大处方, 拿药物回扣、处方提成;乱设项目、分解项目乱收费来提高经济收入;利用病人和家属治病的迫切心理, 暗示病人索取红包。有些问题还比较严重, 私自买药、买假药以获暴力, 坑害病人。以往卫生系统发生的一些医德和医疗质量问题, 如安徽蚌埠医学院附属医院开单提成、广西临桂县人民医院开单开药提成、哈尔滨市传染病院擅自改动患者的化验结果、乌鲁木齐市四家医院推诿病人、177医院医务人员私收病人住院床位费等, 这些事件在社会上造成了极为恶劣的影响, 尽管是少数医务人员和部分医疗单位的问题, 但影响很坏, 败坏了医疗系统的声誉, 玷污了医务人员医德形象。这些事件暴露出一些医疗单位在医德医风建设方面存在比较严重的问题, 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采取坚决措施, 认真加以纠正和解决。
2.2医院内部对医德医风教育和管理不到位。
一些单位的领导只从形式上重视医德医风建设, 实质上却重视设备、技术和经济效益的提高, 而把医德医风建设看成是软任务, 对医德医风教育不能做到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同时, 又缺乏强有力的运行机制保证, 有些单位虽然开展了医德医风教育, 但没有和有效的制约机制紧密结合起来, 使医务人员对医德医风规范的执行还缺乏长效的内动力。
三、加强医德建设的思路
3.1强化正面教育, 把加强医德建设作为医院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任务。
3.1.1、要贯彻医德规范, 广泛开展职业道德教育。按照职业道德内容要求从业人员“爱岗敬业、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 牢记医务人员的服务宗旨是必须遵守的医疗职业道德。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提高医务人员对医德的正确认识, 培养高尚的医德情感, 锻炼坚定的医德信念, 重塑良好的医德习惯。
3.1.2、要搞好经常性思想政治工作, 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竞争与协作、先富与后富, 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关系, 反对利用职务之便索取和非法收受患者财物或者弁取其他不正当利益。树立患者至上、患者利益第一的观念。
3.1.3、要经常开展公开竞赛评比, 塑造先进典型, 启发和调动广大医务人员的积极性, 培养医德氛围, 把加强医德医风建设融于医院经常性工作之中。
3.2坚持“诚信为本”的服务理念教育, 把德技双馨作为至高追求。
诚信是医德的精髓, 也是医生必然坚守的道德“底线”。在患者的眼里, 医院是生命的安全地带, 他们踏进医院大门, 就把生命交给了医院。回应他们的信赖和托付, 医生必须诚信。应针对当前医务人员思想道德、价值观念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教育引导职工认识“诚信”是医德建设的根本, 既是个人安身立命之道, 更是医院生存发展之源。必须采取各种形式, 利用各种手段, 通过各种渠道, 大力宣传“诚信”观念, 使“诚信”理念深入到每一个职工的心中, 律己慎独, 把“关爱病人就是关爱自己, 善待患者就是善待亲人”作为工作准则, 使“诚信”成为一种积极、健康、向上的建设力量。
3.3健全制度, 把医德医风建设纳入医院规范化管理
3.3.1、健全教育制度。规定具体的教育时间、教育内容、组织形式、重点对象, 强调正确导向, 注重经常性、针对性和实际效果。
3.3.2、健全监督制度。包括群众、患者、社会、舆论监督等, 通过聘请医德监督员, 建立兼职监督队伍, 由医务人员兼任的病区医德医风监督员;由病人担任的义务监督员;由卫生行政部门、企事业单位及新闻单位有关人员担任的院外医德医风监督员。定期开展社会调查, 形成有效的内部和外部监督制约体系, 对医德医风实行动态管理。
3.3.3、健全考评制度。设立医德医风监督卡, 建立职工职业道德档案, 把职工的医德情况记录归档, 包括平时考核、半年考核、年终考核、“黄牌警告、一票否决”等制度, 使考核经常化。
3.3.4健全奖惩制度。建立利益驱动机制, 设立各种不同光荣岗位等激励制度, 把医德医风建设与医务人员个人利益、科室利益和有关领导政绩挂钩, 把医德医风考评结果作为职工的职称晋升、年终考核、奖金发放、评比先进的主要依据, 增强医务工作者和管理人员的使命感和责任心。
3.3.5、完善约束机制。根据有关医德医风主管部门颁布的一系列法规和规章来规范医务人员的行为, 这些条文对卫生行业的医德建设都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有利于威慑和约束医疗实践过程中的不正当行为。应从多方面加强激励和约束监督机制管理。采取“以制度约束人, 以责任管理人”的办法, 做到层层有人抓、事事有人管、项项有指标、限时达要求,
摘要:医德建设在医院管理工作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针对医务人员的思想动态和观念转变过程中出现的消极表现, 提出了医德建设的思路。
关键词:新时期,医德,思路
参考文献
[1]费亚海.中国医学伦理学杂志.200:3:7-13.
[2]伍天章.医学伦理学知识问答.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4:。
如何加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新思路 篇10
从国家来讲, 安全生产事关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 事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从企业来说, 安全生产事关经济效益的提高, 事关企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从员工来说, 安全事关生命, 是人的第一需求。随着社会发展和进步, 人们对安全的关注越来越强烈。
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是先进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所以在安全生产中必须体现并建设企业安全文化, 推动企业管理水平的全面提高。
二、企业安全文化
国际核安全咨询组织在1991年IN-SAG报告中给出的安全文化定义为:“安全文化是存在于单位和个人中的种种素质和态度的总和, 它建立了一种超出一切之上的观念, 即核电厂的安全问题, 由于它的重要性要保证得到应有的重视”。
英国保健安全委员会核设施安全咨询委员会 (HSCASNI) 组织认为, “一个单位的安全文化是个人和集体的价值观、态度、能力和行为方式的综合产物, 它决定于保健安全管理上的承诺, 工作作风和精通程度。具有良好安全文化的单位有如下特征:相互信任基础上的信息交流, 共享安全是重要的想法, 对预防措施效能的信任与实现。”
国内外的大量实践表明, 安全文化是安全生产系统有效性的决定因素, 职工对企业安全文化的感受与认知支配着其安全意识和行为的养成, 安全文化决定着安全生产系统要素是否有效地作用。在已形成了积极有效的安全文化的企业中, 安全生产系统能够有效地发挥作用, 企业安全生产状况处于稳定状态;而在消极的安全文化或没有形成安全文化氛围时, 安全生产系统的作用难于发挥, 企业安全生产状况处于不稳定的波动状态。
把安全放置在文化的大视野中去研究, 通过在企业中构建一种以思想意识和行为习惯为基础的安全文化, 借助文化所特有的持续影响力、广泛渗透力和久经扩张力, 显得尤为必要。
三、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基本模式和特点
(一) 企业安全文化的基本模式
安全文化建设是最终解决企业安全生产问题的有效方法和重要途径。但国内不少企业对安全文化认识的片面性和表面性决定了这些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很难取得理想的效果。甚至有专家通过几年对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调研, 归纳出了多种企业安全文化模式, 如企业安全文化形象模式, 企业安全文化精神模式, 安全生产标兵企业或精神激励模式, 企业安全效益型文化模式, 企业安全科学技术型文化模式, 企业安全文化宣传教育模式, 企业安全文化文明道德模式, 企业安全行为模式, 企业全员安全活动模式和企业安全管理模式。
积极有效的安全文化是企业实现本质安全的基石。要顺利进行企业安全文化建设, 就必须转变传统的企业安全观念, 用新视角和思维方式来看待安全管理问题。企业应该将安全文化建设看作是企业保障安全生产, 维护职工安全与健康, 实现安全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成功阶梯。安全文化建设不仅不妨碍企业的经营效益目标的实现, 而且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重要途径, 又是企业内增凝聚力、外增影响力、提升竞争力的重要法宝。
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 必须立足于企业自身发展的实际, 从企业所处的环境和自身发展的要求出发, 以建立本质安全型企业为目标、以安全价值为核心、以安全行为为重点、以安全绩效为导向创建本质安全型的安全文化。
(二) 企业安全文化的特点
本质型的安全文化:对传统的安全管理进行辨证扬弃, 使企业安全管理以“事”和“物”为中心转移到以“人”为中心, 突出“人的行为”在安全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真正树立起“人是安全的动力, 人是安全的主体, 人是安全的目的”的基本理念, 进而塑造本质型安全人, 最终实现本质安全型企业。
卓越型的安全文化:企业的每一位职工都追求卓越的安全生产成效和成果, 企业领导和管理人员以及生产职工不满足于行业一般的安全管理水平, 努力实现国际一流的管理水准和安全目标。
全员型的安全文化:企业的每一位职工都能够自觉意识到其工作中存在着许多危机和风险, 能够主动地并不断地去识别和排除各种安全隐患, 逐步形成“安全生产, 我的责任”、“安全生产, 人人去管”的良好氛围。
公正型的安全文化:企业承认人人都有可能出现差错, 可以理解差错, 但是不能忍受故意违章。操作者清楚哪些行为是可接受的、哪些是不可接受的并且与企业达成一致。生产者完全有权拒绝进行任何不安全的生产与作业活动。
报告型的安全文化:鼓励企业人人都来发表对于安全生产的意见和建议, 管理部门对于获得的每一份安全报告都给予认真的对待和分析, 不管是否需要采取行动都应反馈信息给报告者。甚至对有益的报告要予以公开表扬与奖励。
学习型的安全文化:鼓励企业人人学习、研究并运用各种知识和技术提高组织的安全生产与管理水平, 企业依靠各种管理手段不断更新和充实职工的安全知识和技能, 所有的安全报告都向职工公布, 让每一个人都接受教训并体现在各自的本职岗位之中。
四、企业安全文化的建设
(一)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过程控制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关键不是孤立地解决问题, 而是系统化地解决问题。因此, 必须要对安全文化进行整体的规划和设计。一般来说, 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有四个支柱:理念目标系统、管理控制系统、发展动力系统和形象传播系统。没有理念和目标做基础, 安全文化建设就是无的放矢, 难以产生效果, 也难以凝聚人心并引发深层次的企业变革;没有管理控制系统, 没有优化的组织、制度和流程, 安全理念落地就缺乏载体, 职工行为就难以改变, 安全文化建设就难以产生实际的效果;没有发展动力系统, 没有合理的人才选拔和进出制度、岗位任职资格体系、绩效管理体系、价值分配系统, 职工就没有激情和动力去实施变革;没有形象传播系统, 企业就无从树立自己的公众形象, 职工也无从识别自己的形象。在如今这样一个快速发展的时代, 企业没有自己的社会形象, 就更不用说有独特的企业文化了。
理念是变革的燃料和动力。企业安全文化建设首先要选择一个正确的基准点, 树立正确的安全理念, 并在工作中不断加以坚持。没有把理念与实际工作很好地结合在一起, 理念就是空洞的;缺乏正确的理念来指导行动, 行动就很难达到预期的成果。国际杜邦集团的安全记录优于其他工业企业30倍, 事实上, 杜邦的员工在工作时要比他们在家里还要安全10倍。达到这个理想成绩, 全赖杜邦严守的十大安全理念。
管理控制是个系统工程, 需要采取组合手段, 配套推行, 才能有效。管理控制的组合手段, 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绩效管理系统、组织结构、管理流程和职工能力的提升。这四个要素需要协同作用, 均衡推进, 才能取得实效。试图单靠引入一套管理的制度或办法, 单项推进, 缺少其他方面配合的话, 结果很可能会以失败告终。
发展动力系统的核心是激励。激励是激发职工工作动力, 使其发挥更大潜力的方法。如今企业更为重视的是对职工行为的监控, 而不是激励。而且大多数企业的激励方式比较单一, 过度依赖金钱刺激;激励机制不科学, 过度强调短期效果, 达不到使职工入脑入心并体现其自尊与价值的作用等等。这样, 就造成了激励不足, 或者激励偏差的现象。激励不足, 职工工作的动力就不足, 工作效率就降低;激励偏差, 职工追求的目标就与企业的经营目标不一致, 影响企业快速发展和持续发展。
有了这四个支柱, 也就具备了企业安全文化体系中态度、能力、关系和环境四个核心要素。但仅有这些是不够的。安全文化建设是一场深刻的企业文化变革和管理创新, 将对企业未来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文化变革需要时间、力量和责任的投入, 因此, 安全文化建设是企业一项基础性、战略性的工程, 需要有计划、有组织、有手段、长期持续努力地推进, 不可能一蹴而就, 急功近利、半途而废都是不可取的。企业安全文化的推进和塑造, 必须要有系统化的组织设计, 和企业的发展战略目标结合起来, 和安全管理结合起来, 用制度来保证, 用机制来推进, 有一批具有职业精神和专业能力的企业文化管理人才来贯彻和落实。
(二) 如何推进企业安全文化建设
在推进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这一变革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必须使领导和管理层具备“动态组织执行力和领导力”。在传统的、静态的企业环境中, 最可靠的是经验;而现在的企业环境更多的是动态, 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复制, 也没有旧的权威可以依赖, 所以企业领导人和管理者必须具有非凡的勇气和魄力, 做到主要领导亲自挂帅指挥, 管理者全力组织实施。否则,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就会半途而废或无法达到预期收效。能否顺利推进企业安全文化建设, 关键在于领导者的承诺、执行者的责任和实践者的能力。在推进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过程中必须做到:
创造危机感———与外部环境保持密切的联系, 识别并讨论危机与机遇, 向职工表明变革的必要性, 通过宣传与培训唤醒整个组织的情感动力, 营造变革的氛围。
最高管理层的支持———依靠最高管理层的权威、可信度和组织力量来有效地领导企业的变革。
制定远景和战略———为职工提供一个完整有效的、能激励人的、有资源支持的发展蓝图, 用清晰的发展蓝图和可使职工得到实惠的方案去指导变革。
持续一致的沟通———要通过沟通机制让职工知道变革的目的。
全员职工参与———授权职工实施远景规划, 改变阻碍变革的组织架构、管理制度和流程, 通过各种培训来发展职工所需的知识与能力。
收获短期的成果———为取得有效的绩效改进目标制订计划, 努力实现这些阶段性的目标, 并对参与绩效改进的职工进行表扬和奖励。
坚定的推动与贯彻———利用日益提高的信誉, 进一步深化组织变革, 改变与企业战略发展不适应的体制、结构和政策, 通过人力资源管理再次激活整个变革过程。
(三) 在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中植入高绩效的精神
在安全文化建设过程中最重要的是, 我们必须要在企业安全文化中建立高绩效的精神, 这种精神来自于:企业主要领导对工作安全的有力承诺;对职工个人价值的肯定并鼓励职工发挥主动性和创造力;对安全成就优异的强调与鼓励。
安全文化建设的成功与失败同企业领导层的态度与行动有着必然和直接的联系。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前提是以人为本, 必须以满足广大职工安全与健康的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成就职工的内在价值追求, 在精神与物质上都得到认可, 这是一个让职工对企业孕育温暖感、成就感、自豪感, 进而激活其内因让每一个职工都有激情参与其中、形成强烈责任感和使命感的过程。这是安全文化的一个核心内容。追求优异成就的目标可以激励企业取得卓越的安全生产绩效。
五、结论
安全文化建设是企业长治久安的战略之举。如何通过安全文化建设使企业安全发展, 实现可持续发展, 构建平安和谐企业, 是企业领导者时刻都在思考的重大问题。同样,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不是一朝一夕或一蹴而就的事情, 要始终坚持与时俱进, 不断创新和丰富发展, 这样才具有活力和生命力。只有得到企业领导层的高度重视, 制订周密的规划, 形成强有效的运行机制, 着力创建富有特色的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模式, 当这一模式付诸实践并取得成功之后, 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也就真正开花结果了。
参考文献
[1]、罗云.安全文化的起源、发展及概念[J].建筑安全, 2002 (9) .
[2]、罗云.建设安全文化的目的、意义及范畴[J].建筑安全, 2002 (10) .
[3]、罗云.古今安全文化论[J].建筑安全, 2002 (11) .
[4]、罗云.安全文化与相关安全学科[J].建筑安全, 2002 (12) .
[5]、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政策法规司.安全文化新论[M].煤炭工业出版社, 2002 (11) .
加强学校会计预算管理的思路 篇11
【关键词】学校;会计预算管理;问题及建议
预算管理是学校财务管理工作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其在学校的经济管理工作中发挥着重大的作用,在学校的综合管理体系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但目前,学校的会计预算管理仍面临着一些发展问题,这些发展问题影响着学校会计管理工作的发展与进步,影响着学校管理工作的运行。基于此,笔者结合自身经验,对现阶段学校会计预算管理出现的问题以及加强学校会计预算管理工作的建议提出了如下的分析与探讨。
一、现阶段学校会计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
1.预算管理的措施不全面
在目前的学校会计预算管理工作中,学校对预算管理的工作缺乏行之有效的经济责任制度,这就造成了预算管理措施的不全面。具体而言,学校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条件下,其自主办学的法人意识滞后,这就使得学校的管理者在学校内部没有建立科学合理有效的预算管理监督体制,也使得各个部门的工作人员没有明确自身的职责,没有相应的经济责任制度作为指导,从而使得预算管理措施不完善。
2.收入预算编制不完整
在学校的收入预算编制中,大多数学校编制的预算只是校级预算,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学校总体预算。其没有反映出大收入大支出的预算特征,也没有详细的反映出预算资金的全貌,这就使得预算编制的执行情况无法真实体现,收入预算编制不完整。
3.预算编制的依据缺乏科学性
现阶段,我国的学校正处于快速发展的新时期,学校的预算收支较之以前有了大幅度的增长。但仍存在部分学校在编制预算工作时,仍然使用着以往“基数+增长”的落后的预算编制的方法。这种方法具体来说就是以过去学校发展运行的经费水平为基础,在这个基础上来完成对以后的编制预算。它认为过去的发展预算都是合理的,不需要进行改正,但如果长期的延续下去,就会出现不合理的支出继续存在,从而导致学校的资金浪费现象严重。
4.预算执行过程具有盲目性
预算编制完成后,部分学校在预算的执行过程中并没有对预算执行工作进行及时有效合理的监督、管理以及指标考核,这就导致着学校的预算执行工作缺乏有力的指导以及会令人信服的执行结果。并且,有的学校各部门的负责人,他们的预算意识薄弱,在工作中会盲目的使用资金,甚至有时只按照上级领导的指示办事,使学校的会计预算管理与计划相差甚远。
二、加强学校会计预算管理工作的建议
1.做好学校预算管理观念的更新工作
在学校的会计编制预算的过程中,要做好更新学校预算管理观念的工作,就需要深入研究学校的年度工作计划及中长远发展计划,并将学校的经常性预算和建设性预算做好统筹兼顾,全面发展,以此来促进学校的日常工作运转及未来发展目标的实现。同时,在学校的预算管理工作中,要渗透前瞻性的方针,重视在新时期下的发展机遇,并结合学校的发展实际,将学校的长远发展规划做出超前安排,从而加快学校发展与进步的步伐,促进学校管理工作的加强。
2.要对收入预算进行全面编制
学校的资金收入渠道有许多,比如:财政补助收入、上级补助收入、事业收入、经营收入以及其他收入等。因此,在学校的预算编制管理工作中,要全面考虑各方面收入的影响因素,做好详细准确,但又不盲目和重复。在工作中,把学校所得的资金收入到学校的财务上来,以此来避免学校资金的流失和浪费。另外,在做好收支预算编制的同时,也要调动各方面筹集资金的积极性,旨在获得更多的办学费用,促进预算收入的增多。
3.建立健全的预算管理机构
要加强学校会计预算管理的工作,拥有一个高水平的预算管理机构是必不可少的。在学校预算管理工作中,优秀专业人员的集体智慧能够为学校的预算管理决策工作提供可靠的执行依据。并且,通过有效科学的预算管理机构能够对学校中每个部门的预算编制进行准确的调查和管理,并对预算支出的情况以及编制预算的执行经过做出合理的分析及考核,以此保证学校会计预算管理工作的合理性。
4.加强预算管理的执行力度
对预算管理加强重视,可以使得学校的预算编制更加的严肃、科学。当学校的预算编制通过批准后,就需要按照预算编制的计划进行严格执行。而这执行的过程中,学校可以通过预算管理机构、经济管理制度以及全体工作人员等来对预算的执行工作进行监督与管理,从而加强预算管理的执行力度,促进预算编制计划的顺利开展。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预算管理是学校经济建设的命脉,是做好学校经济管理的核心环节。要做好学校会计预算管理的工作,就需要更新学校预算管理观念,全面编制收入预算,建立好预算管理机构,加强预算的执行力度。这样将不仅有利于加强学校的财务管理,促进学校各项资金的合理使用,还能强化学校预算编制的约束性,加强对预算执行工作的监督力度,从而达到预期的学校预算管理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杜育红.关于高等学校预算管理的几点思考[J].教育财会研究,2009(04)
加强财务管理新思路 篇12
(1) 经费短缺。河南省各级农机推广部门经费短缺问题普遍存在, 据统计, 有28%的县农机推广站、4%的乡农机站工作人员工资没有保障, 70%的县“全供”事业单位财务实行的是经费包干制, 国家工资调整, 他们只能“空调”, 经费增长速度没有物价上涨速度快, 实际用于农机推广的专项经费一直成负增长。据调查, 原阳、丰丘等农机推广站的工作人员每月工资只有800元。由于经费不足等原因, 一些县将县、乡农机推广服务部门推向市场, 80%的乡站撤消或合并, 严重阻碍了农机推广事业的发展。
(2) 县、乡农机推广工作脱节。基层事业单位机构改革后, 人、财、物“三权”多数划归乡镇, 县级管理脱节, 指挥失灵。乡镇政府不实行专人专用制度, 而是将农机推广人员与其他工作人员混同使用, 致使乡镇农机人员多数时间和精力放在了政府的行政事务上, 没有时间和精力搞农机推广工作, 上级业务系统安排的工作只能利用业余时间干, 试验、示范、推广、农情调查及资料上报等工作不能按时完成, 导致乡镇农机人员工作不主动, 加之县级农机部门缺乏对乡镇农机人员情况的掌控, 加大了安排调度工作的难度, 影响了正常农机推广业务工作的开展。
(3) 非专业人员上岗比例增大。基层事业单位改革后“三权”下放, 县农机局管事不管人, 乡政府管人不管事, 有个别乡镇, 竞争上岗人员不是按专业, 而是让一些从来没有从事过农业机械技术服务的人员占了农机推广工作位置, 并对不符合职业资格的在岗人员没有及时清退。此外, 事业单位还没有实行公开招聘准入制度, 招聘门坎过低。
(4) 知识结构单一, 缺少必备的试验场所。面对农民调整种养结构、发展高效益农业的新要求, 许多农机人员知识储备不够, 技术更新不快, 对农机新技术、新机具不熟悉, 对农民迫切需要的市场信息不掌握, 产前产后服务能力较弱, 不适应发展高效农业的需要。此外, 农机人员服务手段落后, 只靠一张嘴巴、两条腿。97%的农机推广部门缺乏试验基地、必要的试验仪器、新型农具和信息网络设备, 严重阻碍了农机技术推广信息的传递, 长期以来都是靠东奔西跑租用基地搞试验。
2 建议
(1) 提高对加强农机技术推广体系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农业是国民经济基础, 科学技术是农业发展的根本出路, 农机技术推广体系是科学技术转化为农业现实生产力的主要力量, 没有积极有效的农机技术推广, 就没有农业的稳定和发展。县、乡镇农机推广组织是国家在基层的事业单位, 是向农民推广农业新机具、新技术, 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 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最直接的承担者, 是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的基础力量。随着劳动力不断向城市转移, 广大农民对新农机、新技术的要求更加迫切, 县、乡镇农机推广的任务更加繁重, 要求也更高了。因此, 各级政府必须充分认识到自身在农业发展新阶段中的特殊地位和重要作用, 进一步加强对法律法规的宣传, 依据《农业法》、《农业技术推广法》保障各级农机推广组织的合法权益, 及时帮助解决农机推广体系建设中的各种实际问题, 充分发挥农机推广队伍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2) 改革现有体制, 增强推广活力。目前, 河南省农机推广体系是计划经济时代制定的, 按行政区划安排的推广机构已不适应新形势需要, 应按便于管理、集中力量和利于发展的原则, 科学合理设置各级农机技术推广机构。一是以加强省站、完善县站, 因地制宜发展乡镇农机推广中心站或区域站的体系建设为思路, 加大对农机科研、推广项目的扶持力度。通过项目实施, 实现农机推广机构与科研单位、高校、企业以及农机合作社相结合的推广体系, 发挥推广部门一手连企业、一手连农民的纽带作用, 协助企业研制先进的农机具, 引导和扶持农机专业协会、农机合作社和农机大户使用农机新技术、新机具, 形成以推广机构为主体, 以农机合作组织和农机大户为补充的多元化农机推广服务模式。二是实行专业化管理, 使农机人员集中精力搞农机推广。各市、县 (区) 可以根据本地实际向乡镇派出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或设立区域农业综合技术推广站。
(3) 加强省和市、县农机技术推广公共服务能力建设, 推进推广项目顺利开展。政府要扶持建设农机科技示范推广省级中心基地1个, 建设小麦、玉米、花生以及水稻保护性耕作区域特色基地5个。省级中心基地主要承担全省农机新机具、新技术的引进、试验、示范、培训、观摩和主要粮食作物生产模式的机械化优化集成研究等任务。区域基地主要承担本区域主要粮食作物生产模式的机械化优化集成研究和农机新机具、新技术试验、示范及观摩等任务。全省基本形成以省级农机试验示范基地为中心、以区域示范推广基地为依托的推广体系, 具备全方位引进、转化、示范和推广国内外先进机具、先进技术的能力。
(4) 保障农机推广的工作条件, 提高人员素质。各级政府要确保县、乡农机推广人员的工资待遇, 要深入开展以有服务队伍、有工作场所、有服务设备、有服务实体和有试验示范基地的县级推广站。要保证农机人员有足够的精力从事本职工作, 支持县、乡镇农机人员面向“三农”搞好服务。要从财力和时间上支持农机人员参加各类技能培训和继续教育, 努力学习新知识、新技术, 加快知识更新, 提高为农服务水平。对在岗的, 有实践经验、年轻、素质较好的农机人员, 可以委托大专院校实行短期专业培训。同时, 逐年选派一些专业对口的优秀大中专毕业生充实到乡镇农机队伍, 努力造就一支门类齐全、素质较高的农机队伍。
【加强财务管理新思路】推荐阅读:
浅谈新形势下如何加强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08-28
加强德育工作创新管理思路05-26
加强财务管理09-08
加强财务管理06-26
加强财务监管07-21
加强乡镇财务管理09-08
加强高校财务管理10-09
加强林业财务管理11-01
加强财务预算 防范财务风险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