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水利工作新思路

2024-10-22

农村水利工作新思路(共9篇)

农村水利工作新思路 篇1

当前, 农业和农村经济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农业发展由过去只注重粮食产量向重视农产品多样化转变, 由过去纯农业向农村工业化、产业化、商品化转变, 使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现状和保障能力与农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不相适应。特别是农村水利工程的防洪除涝能力不高, 农村灌溉渠系水利用系数较低, 不少城镇在排涝动力的配备上还是接照农业的排涝标准进行设计建设等等。这一切, 都对农村水利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1 农村水利面临的形势和问题

1.1 农业产业结构需要调整

原来农业生产主要追求粮食产量, 以种植水稻、小麦、油菜为主, 所配套的水利工程是为了满足粮食作物的生长需要。但是, 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蔬菜、瓜果、苗木、花卉对灌溉和抗旱的标准与原有的设施不一致, 其标准更高;而且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是市场化行为, 一家一户生产模式缺乏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调整, 给农村水利的配套建设带来了困难。

1.2 对水质要求更加严格

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养殖业的快速发展, 对水源水质的标准要求更加严格。一旦水源污染、水质破坏, 直接影响到广大农民群众的身心健康, 也会影响到农民的利益。目前因水质不能保证所引发的矛盾相对增加, 也影响到水资源费和水利工程水费的收缴。

2 农村水利工作的重点和方向

农村水利工作要围绕“一个目标” (即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目标) , 利用“两大优势” (即水资源优势和水务一体化优势) , 确立“三个协调” (即安全、资源、环境协调发展) , 不断完善“四个体系” (即防洪保安、水环境保护、水资源配置和农业灌溉安全体系) , 发挥“五个方面作用” (即提高产业层次、提高安全可靠性、提高景观水平、提高水资源科学利用程度、提高人民生活质量) 。今后, 农村水利建设的重点是防洪除涝、节水灌溉、河道清淤以及农村水污染防治、水资源保护, 推广有效益的技术项目, 搞好技术示范工作。

2.1 积极推广节水灌溉技术

实施节水灌溉是促进农业结构调整的必要保障。加大农业节水力度、减少灌溉用水损失, 有利于解决农业面污染, 有利于转变农业生产方式, 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力, 是一项革命性措施, 必须摆在农村水利建设的突出位置。要加大节水设施与节水技术的推广力度, 扶持节水灌溉典型, 完善防渗渠系配套, 合理发展喷、滴灌工程, 重点发展浅湿灌溉技术, 有条件的地方对主干渠道逐步实现衬砌化。

2.2 努力提高农田灌排标

准随着农业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入, 对农田灌溉、排涝水平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要加强对灌、排技术标准的研究。今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要适应农业结构调整的需要, 切实提高供水保证率和农田排涝能力的标准, 更好地为农业生产提供高标准的灌排服务。同时, 要加强农业产业结构的规划研究, 以利于农田水利配套设施发挥更好的作用。

2.3 加大农村水环境治理力度

水污染带来的水环境恶化、水质破坏问题日益严重, 同时, 水土流失影响了农村的生态环境。加强农村水环境治理, 保护农村水资源, 改善农村居民生活条件, 创造良好的水生态环境, 越来越显得重要。

2.4 加快小城镇防洪排涝工程建设

随着农村城镇化、集镇城市化进程的推进, 迫切需要解决农村小城镇防洪排涝问题, 特别是从抗御突发性暴雨受到的灾害影响来看, 农村城镇的水利设施难以适应短历时暴雨的排涝要求, 一旦发生较大的洪涝灾害, 必将给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损失。

2.5 强化防洪除涝工程的管理

防洪除涝工程是以社会效益为主的公益性水利工程, 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关系到工农业生产的发展, 因此加强管理工作非常重要。第一, 要解决工程维护运行管理经费来源, 一是要积极争取财政支持, 二是用足用好已出台的有关水费征收政策, 三是对通过确权划界取得的水土资源或经营性资产, 再通过出租、承包等形式获取收益。第二, 要界定工程管理性质, 对公益性工程的管理单位做到精简高效, 其编制内人员经费要纳入公共财政预算;要做好管养分开工作, 养护工作通过企业化、市场化机制操作, 减轻管理单位的财政负担。第三, 要研究制定排涝费收取使用办法, 要根据当地工情、水情和种植养殖业及工业经济特点, 研究制定排涝标准, 提供优质服务;按照能源费、工资、维修费、管理费、折旧费等核定排涝费, 细化受益面积、保护人口、企业产值等负担比例, 由管理单位向受益个人、受益单位收取排涝费, 由县及县以上政府出台政策, 建立财政、集体 (或企业) 和个人共同负担机制, 解决排涝费用问题。

3 对农村水利管理的主要措施

3.1 要进一步提高对农村水利的认识

农村水利是农业和农村现代化的前提和基础, 没有防洪除涝基础设施的保障, 就没有农业的增效、农民的增收和农村的稳定。农村水利现代化也是整个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应该保持与经济和社会同步发展, 并适度超前。要紧紧围绕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要求, 用先进技术和先进设备装备农村水利, 用科学的方法和现代的观念指导农村水利, 为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提供基础性的支撑保障, 加快传统农村水利向现代农村水利的转变, 实现农村水利的新飞跃。当前, 农村水利建设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和问题, 但农村水利始终承担着支撑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任, 只要我们正视困难, 多调查、多分析、多研究, 并拿出切实的对策, 就一定能够推进农村水利基本建设持续向前发展。

3.2 要加强农村水利服务队伍的建设

乡镇水利站是县级水行政主管部门的派出机构, 实行条块结合、双重领导, 主要职能是负责本乡镇行政区域内水利工程的规划、建设和管理, 防汛抗旱, 灌溉排涝, 水资源管理, 协助做好水行政执法和规费收缴, 新技术推广等等。乡镇水利站要向制定规划、监督建设、经营管理转变, 加大水利技术示范和推广力度, 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农田水利建设和管理水平, 尽快实现公益性服务与经营性服务相分离、综合性服务和专业性服务相结合、科技性服务和指导性服务相协调, 努力提高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

4 结语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 农村小型水利工程须从项目的论证、设计、建设、监理、管理等环节抓起, 做好质量全程监控工作。应注重开发人力资源, 加强资金投入, 推行专项资金项目预算审签制度, 加强政府引导、服务、监督, 进行科学管理等。

摘要:水利是农业的命脉, 农村小型水利工程须从项目的论证、设计、建设、监理、管理等环节抓起, 做好质量全程监控工作。应注重开发人力资源, 加强资金投入, 推行专项资金项目预算审签制度, 加强政府引导、服务、监督, 进行科学管理等。

关键词:农村水利,工作管理,新思路

农村水利工作新思路 篇2

一、科学规划、分步实施

在村镇规划上,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在建设模式上,力求以人为本,与自然和谐,形式多样;在方式方法上、先易后难,分步实施。我镇的新农村建设具体分三批实施:

一是将条件好、起点高的五个小组:奋斗小康村、联丰一、二组和原宏丰乡、石兰计乡政府所在地,作为新农村建设的示范点,实施规划建设,为新农村建设创新思路,积累经验;二是将红光村二组、宏丰村建丰组等二十个产业亮点突出的小组作为推行点全面铺开,实现农村产业化发展;三是将基础条件差,产业亮点不明显的村民小组,加快资源整合,总结经验,逐年规划建设,使农民的生活质量得到根本改善和提高,加快农村全面小康建设步伐。

二、具体措施

“十一五”规划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摆在十分突出的位置,国家要投入大量的资金用于农村建设,这是我镇发展生产、改善生活环境的一个千载难逢的机遇,我镇要早行动、早规划,积极的创造条件,抢抓机遇,争取列入上级新农村建设的试点,早建设、早见效、早受益。

(一)、加强领导、狠抓落实

新农村建设并非一朝一夕能办到的事情,必须建立常抓不懈的工作机制。镇党委、政府对新农村建设十分重视,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研究,放在突出的位置来落实,成立了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设立了新农村建设办公室,配备了5名专职干部具体搞好此项工作。

(二)、长远安排、高起点起步

要把新农村建设抓好,首先必须搞好规划,只有坚持规划先行、充分发挥规划的指导作用,才能避免投资失误和盲目建设,保证新农村建设的健康发展。我们将聘请城建部门将首批列入新农村建设的5个村组进行规划设计,为新农村建设积累经验。

(三)、突出重点、高标准建设

农村水利工作新思路 篇3

【关键词】 小型农村水利;政策;思路

Small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s in rural analyze ideas and policy measures

Wang Hao

(Ci County Water Conservancy Bureau Handan Hebei 056000) 

【Abstract】 How to promote the vigorous development of small rural water reform, the rural water conservancy 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 policy of gradual improvement took formalized legal track, the need for policy reform ideas and deep-seated issues seriously.

【Key words】 Small rural water;Policy;Ideas

1. 小型农村水利的特点与性质

1.1 小型农村水利的特点。

通常把灌溉面积1万亩、除涝面积3万亩、渠道流量1立方米每秒以下的工程界定为小型农村水利工程。小型农村水利工程种类和功能很多,大体可归纳为以下几类:小水库、塘坝、水池等蓄水设施,小型拦河闸坝、引水闸、截潜流等引水设施,渠道、管道、闸门等输水配水设施,渡槽、隧洞、倒虹吸、桥、涵等交叉建筑物,泵站、机井等提水设施,灌水沟、畦、喷灌、滴灌、闸管、“小白龙”等田间灌水设施,保护村镇、农田的小型圩堤、河道堤防等防洪设施,排水闸、排涝泵站、排水沟、地下暗管等排涝降渍设施,乡村自来水厂、水窖等生活供水设施。小型农村水利的特点:一是地位作用重要,需要高度重视。二是群众性强,需要广大农民参与。三是公益性较强,需要政府扶持。四是具有垄断性,需要政府加强宏观管理。农村水利设施多地处农田荒野,无人值守;风吹日晒雨淋,易老化损坏;土方工程多,维护工作量大。除生活供水工程外,多数工程季节性使用。农村水利的建设与管理需要在政府的规划与计划指导下有序进行。

1.2 农村水利的性质。

(1)农村水利是农民抗御自然灾害,改善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农村生态环境条件的基础设施,是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物质保障条件。除农户自用的微型工程外,农村水利与农村道路、农村供电等同属农村公共工程,是农业和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的组成部分,具有较强的基础性、公益性。

(2)农民是农村水利事业的主体。尊重农民意愿,依靠农民的力量,合作办水利,是发展农村水利事业的基本原则。农村水利的宗旨是服务。以兴利为主的工程,既要适应市场经济要求,有偿服务,核算成本,降低费用,促使工程良性运行,又要坚持不以营利为目的的宗旨。有关法律和政策对此有明确规定。

2. 明晰所有权,组建用水合作组织

“谁受益,谁负担,谁投资,谁所有”是农村水利体制改革要遵守的重要原则之一。具体来说,不同类型工程,应实行不同管理体制。 

2.1 农户自用的微型工程,实行“自建、自有、自管、自用”体制。

农户自用为主的微型蓄引提工程,政府可酌情在经费上给予补助。这类工程作为农民的家庭私有财产,发给产权证,受法律保护。

农户自有工程自己用不完的水,允许在农户之间,按平等协商、互利互惠、有偿服务的原则,调剂余缺,充分发挥工程和水资源最佳效益。

2.2 较多农户受益的小型公共水利工程,推行多种形式的农民用水合作组织管理体制。

受益农户较多,特别是跨村或跨乡的小型公共工程,应当按水系、渠系范围,组建用水户协会等多种形式的农村用水合作组织。这种体制有以下特点:

(1)首先,它不按乡、村行政区划组建,更符合水利建设和管理的特殊要求,可以避开乡、村借水费名义搭车收费或截留挪用等问题。

(2)第二,明确用水户是建设主体、投入主体、所有者主体、受益主体,形成了以用水合作组织为纽带的利益共同体。

(3)第三,机制灵活。合作办水利,就是要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有设备的出设备,可以以物换工,以资换工,以工换工,以工换水,每个成员的权利、责任和应尽义务都严格按章程办事。

(4)第四,合作组织要按法律规定注册登记,成为有法人地位的服务实体,受法律保护,能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第五,合作组织有章程,民主选举负责人,在内部采用民主协商方法决定成员出工、出资分摊以及水费计收等大事。

2.3 经营性的小型农村供水工程按“股份合作制”企业体制运作。

以向乡村企业、果园、种植场、养殖场供水为主,兼有村民生活供水任务的农村供水工程,应参照“股份合作制”企业办法组建企业法人实体,实行企业内劳动者平等持股、合作经营,劳动者与所有者相结合,股本和劳动共同分红的办法。在这种管理体制下,产权清晰,所有者的权、责、利十分明确,有较强的内在经营活力。为了解决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可以吸收有钱的“大户”投资入股,并给予合理投资回报。但要防止出现“水霸”垄断乡、村公共供水设施或利用公共水资源牟取暴利的情况。从扶持农村供水基础设施建设出发,地方政府也可酌情对工程建设给予补助,这部分资金形成的股权应为政府所有,政府通过持股参与监督企业经营管理。

3. 形式灵活多样加强经营管理

明确了农村水利公共设施归用水户集体所有,作为“业主”的用水合作组织还必须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加强经营管理,落实工程维护管理和服务责任,千方百计发挥工程效益。

3.1 用水合作组织自己直接经营管理。

这种方式适用各类农村水利工程。应当成为当前和今后农村水利管理制度改革的主要方式加以提倡。目前全国近80%的工程仍实行所谓的乡村“集体”管理,应当逐步规范为用水合作组织自主经营管理。

3.2 用水合作组织聘用“能人”经营管理。

用水合作组织内部找不到合适人选时,可以聘用外部的“能人”具体负责经营管理。被聘者为用水合作组织“打工”,领取报酬。用水合作组织对受聘者监督,促使其真正对工程的日常经营管理负起责任,搞好服务。

3.3 承包。

承包不改变工程所有权属。它通过合同契约,由工程的所有者把管理权委托给承包者,同时对双方权利、责任、义务给予明确,承包者比合作组织聘用的管理负责人有更大的自主权。承包者可以是合作组织内部成员,也可以是社会上的人,可以一个人,也可以是几个人组成的小组。

承包方法简便易行,较好地解决了工程维护管理差,管理责任不落实的问题,易被农民接受,已有多年实践经验,适用于各种类型的农村水利公共设施。目前全国约有10%的工程采用这种形式,应当作为农村水利经营管理机制改革的主要方式之一加以提倡。

3.4 租赁。

严格地说,它与承包经营管理属于同一类型,因为工程所有权没有改变,只是所有权与经营管理权分离得更进一步,租赁者在经营管理上有更多的自主权。租赁者可以从直接或间接的经营利润中获取报酬,同时也承担更多的经济责任和风险。因此“租赁”主要适用于经营性较强,可以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农村水利工程。

endprint

3.5 “拍卖”经营管理权。

“拍卖”农村水利设施经营管理权存在三种风险:一是购买者不能取得预想利润,甚至背上沉重的债务负担;二是购买者掠夺式地开发水资源(机井)或工程设施,工程损坏报废后,还得让广大群众收拾“烂摊子”,重新出资投劳;三是购买者改变工程用途,让防洪抗旱服从个人养殖,受害的也是广大用水户。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经营性较强的工程设施。在全国2000万处工程中约有近3%采用“拍卖”方式。

4. 履行政府职责,加强宏观调控

(1)推动农村水利事业健康、蓬勃发展,要抓好三个关键:一是发挥农民群众主体作用,解决体制不顺的问题;二是灵活运用市场机制,加强经营管理,解决运行机制不活的问题;三是加强政府引导扶持,做好服务监督,提供必要的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为体制与机制改革创造有利的环境条件,三者缺一不可。第四,提供资金、材料设备等扶持,包括正常情况下的资金补助和发生特大自然灾害时的补助;第五,通过建立和完善基层技术推广服务体系,提供工程建设与管理中的技术指导、信息、培训、科普宣传等服务;第六,对农村水资源开发利用、农村水利经营管理等进行监督,防止政府补助经费、农民集资和收取的水费被截留挪用,防止无偿平调农民投工,防止垄断公共资源、侵害农民利益等违法情况发生。

(2)关于小型农村水利改革的名称问题。许多人把小型农村水利改革归结为“产权制度改革”,这是不准确的,它没有全面、准确地表达出农村水利改革丰富的内涵和关键所在,容易使人误解,似乎只要解决了产权问题,一切问题都迎刃而解,甚至“一卖了之”。产权制度改革是农村水利改革内容的一部分,但不是全部。在以服务为宗旨,非营利性质的前提下,过分强调“产权”,没有太多实质意义。所有权一定要明晰,所有者主体一定要到位,这是改革的切入点。因此,小型农村水利改革应当概括为建设与管理制度改革,也可以简称“管理制度改革”。

参考文献

[1] 韩方军,崔忠.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全过程造价管理[J].内蒙古水利,2010(2).

[2] 刘杰.试述水利工程造价管理[J].民营科技,2009(11). 

[3] 苗月季,徐炳炎.水利工程全过程造价管理关键因素分析[J].浙江水利水电专科学校学报,2009(4). 

[4] 林光辉.我国水利工程造价管理机制的现状研究[J].吉林水利,2008(8).



[文章编号]1619-2737(2014)05-19-785

浅谈农村水利工作管理的新思路 篇4

一、当前所面临的问题和形势

㈠农业的产业结构的改变传统的农业生产以追求粮食的产量为主, 主要种植小麦、玉米、油菜和洋芋等, 所以为其所配套的水利工程设施主要是为粮食生产量所需要而建设的。由于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发展, 各种经济型作物对于防洪排涝抗旱的标准与传统的以粮食产量为主的水利工程设施是不一样的, 所需要的水平更高, 而因社会主义市场化的原因导致了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 个体经营的农业生产模式缺少共同的建设、规划和调整, 这使得农村水利工程设施的建设增加了困难和挑战。

㈡对水质要有更加严格的要求由于水利灌溉对于和政县极其重, 所以对于水质的控制以及标准要更加的严格管理。如果水源受到了污染, 水质被破坏, 会严重影响农村产业的生产发展, 影响农民的切身利益。因此, 对于水源水质的管理要尤其注意和保护。

二、当前对于水利工程工作的方向

农村的水利过程工作归纳总结为一个目标, 两个优势, 协调三个方面, 构建四个体系, 落实五个作用。一个目标是指做到农民增收, 农业增效, 农村经济稳定的目标;两个优势即实现水资源优势和水利生产一体化优势;协调三个方面即协调水资源, 水质安全和用水环境三个方面;四个体系即水环境的保护, 水资源的分配, 防洪排涝以及农业灌溉四个体系;而五个作用就是提高水资源的有效利用, 提高水利工程的景观层次, 提高水利工程的安全可靠, 提高农业的产业水平以及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

㈠扩大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农业产业机构的调整首先要从节水灌溉开始。节水灌溉是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一个关键性的举措, 可以促进农业用水的节水力度, 避免灌溉用水中的损失, 有效的改变农业污染, 促使农业的生产方式的改变, 所以一定要把节水灌溉放在农村水利设施建设的重要位置。积极推广节水灌溉的设施和技术, 突出典型代表, 构建较为完善的灌溉系统, 促进喷、滴灌技术工程的发展。

㈡积极促进农村农田灌排指标的提高由于农村的产业结构的调整持续的加深, 对于农田的抗涝防旱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 所以必须要加重对排灌等技术的深入研究。在以后农村水利工程的基础建设中, 需要坚持适应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原则, 保证灌溉的用水和提高排涝抗旱的能力, 更好的为新型的农业生产发展提供更为优质的灌排服务。

㈢加强抗旱防洪工程的管理抗旱防洪工程建设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是紧密相关的, 与农业生产的经营发展也是紧密联系的, 所以其管理工作是十分重要而且必要的。首先, 一定要解决设备设施以及工程维护的管理费用, 可以向财政积极争取, 可以实行相关的水费征收方式, 也可以通过对水土资源或者其他的资产进行承包或是出租来获得费用;其次, 确定该工程的运行性质, 对于此类社会性的公益工程应尽量做到简单高效, 维护管理工作要实行市场化的管理机制, 以减轻财政负担;最后, 要根据和政县的实际情况以及经济特点, 制定旱涝费的收取和使用方法, 并提供良好的服务, 由大家共同承担该工程的管理费用。

三、如何管理农村的水利工程设施

㈠推广对于水利工程设施的认知农村水利工程是农村实现现代化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基础, 如果没有没有水利工程设施的保证, 不能使得农民增收, 提高农村的生活水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要部分就是农村水利工程的现代化, 所以水利工程应当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同步或者适度的超前发展。农村水利工程的发展要紧密结合农村当前农业的发展需要, 以先进的设施和设备支持农村的水利工程发展, 用科学的方法指导农村的水利工程的建设, 为实现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实现农村经济现代化的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和支持, 实现农村水利工程发展的质的飞跃。

㈡加强扩大农村水利工程建设队伍的构建水利站是建设和维护水利工程的重要部门, 主要负责本区域内的水利设施的设计、构建以及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做好协助和收费工作。对于水利站的工作人员活动费用应当归纳到财政预算中, 统筹规划协调。水利站必须实施人员精简, 事企分开的原则, 制定水利规划, 监督水利工程建设, 转变经营管理, 促进水利技术的传播和推广, 依靠科学的管理办法, 提高农村田地的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 为人民群众提供综合性和专业性的服务, 科学性和指导性的服务, 努力的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

县新农村建设的工作思路 篇5

明年,我县村庄整治工作思路初步定为“一镇五村一线百点”(即确定整镇推进示范乡镇1个、整村推进示范村5个,明年围绕即将开通的赣韶高速公路为着力点,扎实开展一百余个建设点的.村庄整治工作),实现“三大转移”,做到“三个结合”,切实开展好村庄整治工作。

“三大转移”。即:由国、省道沿线向纵深尤其是向赣韶高速公路推进、压滤机滤布由重点突破平原乡镇向山区乡镇倾斜延伸、由村落较小的建设点向整治大村庄的方向迈进。

水利档案服务工作的新思路 篇6

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水利工作正在努力实现“四个转变”, 即从传统封闭式的管理向现代开放式的科学管理转变;从侧重局部建设向注重提高整体效益转变;从偏重为防汛抗旱服务向为多领域服务转变, 从偏重实时原始数据的提供向注重水利数据深加工转变。水利工作任务的转变, 要求水利档案服务工作也要有一个新思路, 在服务的内容和形式上要有一个适时的调整, 以便更有效地开发利用水利档案资源, 把水利档案资料承载的信息由静态转化为动态, 充分发挥其利用价值, 使其更好地为水利事业发展和经济建设服务。

一、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

水利档案服务就是要以水利档案的利用者为服务对象, 以各类水利档案资料为服务内容, 采取查档、借阅、复制、编研、咨询等形式, 使水利档案信息在防汛抗旱、水资源管理、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等方面得到广泛、高效、便捷的利用, 满足各行业科研工作者、各专业课题组以及社会各界对水利档案信息的需求。主动服务是充分发挥水利档案档案信息的作用, 实现水利档案价值的主要途径, 是新时期水利档案工作的生命力所在, 是整个档案工作创新的必经之路。当前水利档案工作的首要任务就是要确立全新的服务理念, 强化档案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 从传统的水利档案管理向档案信息管理过渡, 改变以往仅限于提供档案原件的被动服务状态, 正确处理好档案资料的收集与档案信息服务的关系, 把水利档案工作重点转移到通过挖掘档案信息资源, 提高档案信息质量, 拓展编研范围, 提高服务质量上来, 变过去你上门我服务的被动服务为积极寻找信息、主动提供信息的主动服务, 在水利档案利用的广度、深度以及提高服务质量方面加大力度, 提高水利档案工作的整体服务水平。

二、变单渠道服务为全方位服务

当前, 水利档案服务范围由原来的主要为党政机关、各级领导服务, 逐渐扩展到为全社会服务, 从为提供信息、凭证服务到扩展为经济建设提供全面服务。这就要求对所有的服务对象都要尽可能满足其需求, 对所有的服务内容都要提高质量。为此, 要坚持搞好预测, 了解需求, 由被动服务变主动服务, 随时分析动态, 摸清服务对象的利用规律。在不断变化的新形势下, 开拓水利档案利用的新领域, 发展水利档案利用的新局面, 多渠道、多形式、多方位地为全社会提供服务。同时, 随着水利改革的逐步深入, 档案信息的区域联结性逐渐增强, 对水利档案信息的利用将不仅限于本单位档案部门保存的档案资料, 有时还要查阅外单位的水利档案材料, 使水利档案信息的利用有较以往更为广阔的空间。为此, 水利档案信息服务也应逐步面向市场。

三、变收集保管服务为开发利用服务

优质的水利档案信息资源是提供良好服务的基石。充分有效地开发利用水利档案信息为社会服务, 实现蕴藏于档案之中的使用价值是档案利用者的目的。因此, 开发水利档案的潜在价值, 把有限的原始数据变成无限的信息资源, 并使之转化为综合效益, 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既是水利档案本身更好发挥作用的需要, 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水利档案工作为国家经济建设等各项工作服务, 这是水利档案工作的基本宗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要着重开发利用好与水资源管理、保护等水利工作任务密切相关的信息, 既可以充分显示水利档案工作的经济价值与社会价值, 又给水利档案工作注入了活力, 带来了生机, 激励着水利档案工作人员主动搞好服务, 创造性地开发利用水利档案而获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水利档案信息利用的途径, 除了传统的阅览室利用外, 还可以实行水利档案文件汇编、出版发表论文论著、开展水利信息咨询、科技信息发布以各种快报与简讯等。同时, 还要加强对用户需求的调研与预测, 增强信息服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注重对用户需求能力的培养, 实现水利档案服务从收集保管模式向开发利用模式转变。

四、变手工检索服务为网络化信息服务

随着计算机技术、电子信息技术及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普及, 水利档案工作由手工管理向现代化管理方式转变, 由实体化管理向信息化管理已成为必然趋势。对我市目前的水利档案工作现状来讲, 就是要在做好以往水利档案信息利用工作的基础上, 逐步向水利档案网络化信息服务迈进。实践证明, 没有现代化的技术、设备和手段应用于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 就很难充分地利用档案信息资源。运用现代信息处理技术手段来开发水利档案信息, 可以极大地提高开发能力和效率, 从而提高档案信息资源的利用率和档案部门的服务水平, 实现水利档案收藏的最佳效益。另外, 随着网络化的发展, 在网上建立网页, 开启互动窗口实现与用户的互动, 能够及时掌握用户的信息需求方向, 扩大主动服务渠道。由于缩微技术、通讯网络技术的发展, 多媒体光盘存储技术的应用, 新的信息载体不断涌现, 档案也将由传统的纸质载体向多种载体并存的信息资源存储方式转变, 促进计算机档案信息系统的建立和网络化, 实现水利档案信息共享。应用电子计算机和扫描仪等设备进行水利档案录入、编目、检索、借阅管理, 速度快、准确性高, 可以提供多种检索途径, 而且也可以上网查阅, 使利用者足不出户便可查到自己需要的档案资料, 改变了以往利用水利档案必须光顾档案部门, 必须调阅档案实体, 计算机只提供目标录查询的现状, 这在很大程度上改变并丰富了水利档案服务的手段, 扩大了开放利用档案的空间。

农村水利工作新思路 篇7

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档案工作的主要成就

1. 大大地提升了各级党委、政府的档案意识。

新农村建设的实践证明:档案在依法管理镇务、村务工作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是新农村建设中经济建设和各项事业发展的一个不可缺少的元素, 不仅服务于当前, 更服务于今后。新兴县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 把镇村档案工作作为全镇发展战略的基础工作来抓, 认真贯彻省、市、县农业农村档案工作会议精神, 以“提高认识、增强观念、狠抓落实、抓住重点、解决问题”作为指导思想, 安排一名镇党委委员负责组织、协调镇村级档案管理工作, 确保村级档案工作落实。

2. 建立健全了适应村级档案管理特点的规章制度和管理措施。

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 各级党委政府制定出台了本辖区内《乡镇机关档案工作规范》、《村级档案管理办法》等规范性文件, 建立起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 完善了业务标准, 做到有规可依、有章可循, 为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制度保证。推行激励措施, 促进农村档案工作落实。把农村档案工作纳入村 (居) 委会年终考核内容, 进一步调动各村的工作积极性, 以保证镇辖村 (居) 委会持续地、专业地开展农村档案管理工作。

3. 提高了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管理的规范化水平。

把规范建档和档案目标管理作为村 (居) 委会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来落实。针对新兴县各村 (居) 委会的档案员都是身兼数职的实际工作状况, 组建了以镇党政办档案员及相关部门负责同志组成的档案专业队伍, 实行以专业队伍为主, 村 (居) 委会配合协作的运行模式。通过开展档案工作目标管理考评, 有力地促进了乡村两级档案管理规范化水平的提高。到目前为止, 全县12个镇机关都建立了综合档案室, 水台、新城、太平三个镇机关档案综合管理晋升省级水平, 全县195个村 (居) 委会都按照“六有” (有领导分管、有人员具体管、有档案管理制度、有档案装具、有档案实体、有基本检索工具标准全面完成了村级建档工作。

4. 提高了农民群众使用新农村建设档案资料的积极性。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 档案为解决农村纠纷、维护广大农民的合法权益发挥了重要作用, 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服务成效得到进一步增强。从调查情况看, 较多的镇、村, 建立并利用“三农”档案, 已经成为他们的一种主动或自觉行为, 而不再是强加给他们的“额外负担”。

二、新农村建设中乡镇档案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的管理体制需进一步健全。

档案工作在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新农村档案建设工作量大面广, 需要统筹安排和长远规划, 需要多个部门的协调配合, 要构建长效的协调机制。现实中, 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没有纳入到各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中, 在规划中没有列入档案工作的内容, 档案部门也没有参与到新农村建设的相关组织机构中。长期以来, 农村档案工作处于“说起来重要, 做起来次要, 忙起来不要”的境地, 一直得不到足够的重视。目前,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乡镇的档案室不是一个工作机构, 不列入政府机构序列, 也没有专门的人员编制, 绝大多数乡镇档案人员是身兼数职的。

2.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需进一步完善。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内涵丰富, 与之相应的档案工作的范围也越来越宽, 尤其是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不断出现的新工作的档案业务, 如农村宅基地置换档案、农村医疗保障档案、乡镇民营企业档案等。目前乡镇收集和保管的新农村档案范围狭窄, 多数是党政公务档案, 而反映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民风民俗的材料较少;档案载体以纸质居多, 照片、声像等载体的档案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的服务内容、方式不能满足其发展和农民群众对档案的利用需求。

3.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有待提高。

随着新农村建设不断深入, 农民群众对档案的需求越来越广, 档案工作任务越来越多, 档案工作要求越来越高, 档案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急需提高。面向农村的档案信息服务和业务指导、技术培训的力量严重不足。据统计, 全国县级档案局 (馆) 平均不足10人, 部分地方从事业务指导的只有1—2人。目前乡镇负责档案工作的人员中, 有些甚至没有接受过档案上岗培训, 对档案管理流程都不知晓。档案工作主要为简单的收集和存放保管, 对档案利用者进行查档内容、用途等作简要记录已经算作较好的管理, 对档案的编研和利用几乎没有开展。

三、新农村建设中档案工作的发展思路与对策

1. 完善乡镇档案工作模式。

新农村建设中, 档案工作是建设新农村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我国国情来看, 乡镇或行政村是形成新农村建设中档案的基础和工作的主体。新农村建设中档案工作要结合本地新农村建设工作特点和农业农村档案工作发展水平, 将文件精神具体化和细化, 出台更具体的、体现本地特色的规范性文件, 将村级建档案纳入全面建设小康示范村的考核内容, 做到档案工作与农村工作同布置、同检查、同验收, 使农村档案工作与农村工作同步发展。农村档案管理体制上可以实行“分村归档, 村档镇管”。每个村的会计为兼职档案员, 主要负责收集资料归档。全镇统一设立档案室, 分村立柜, 由镇设立专职或兼职档案管理人员, 统一集中保管档案。各村及村民需查阅利用时, 可以直接到镇档案室查阅本村档案。这样, 既减少了人员, 又节约了经费, 还使档案保管更加安全。

2. 拓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的领域。

积极拓展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建档领域, 采取多种措施, 丰富农村档案信息资源。在加强经济、科技、教育、卫生等档案资料收集的同时, 要建立农户信用档案、农产品档案等涉农方面档案, 满足“三农”多角度、多层次的需求;建立农户信用档案, 农户需要贷款时, 以信用档案为依据, 有利于发放相应额度的无担保短期信用贷款, 扶持农民发展种植业和养殖业;建立农产品档案, 记录他们生产过程中用农药、用肥料等的情况以及产品注册等情况, 使农产品在销往国外市场的过程中, 顺利通过检验和认证, 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和销售量。另外, 重视文化遗产档案管理, 收集具有地方特色农村文化遗产的档案资料, 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档案业务标准框架, 为农民喜闻乐见的农村传统文化建立档案, 丰富新农村文化内容。

3. 提高镇、乡、村等基层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

村级组织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的主体, 提高村级档案管理水平, 规范村级建档, 必须加强各乡、镇、村档案员的培训, 通过各种形式切实提高乡、镇、村档案人员的业务技能和指导能力, 以点带面, 全面开展好村级建档工作, 提高村级建档工作水平。各乡镇每年初将各村档案管理人员集中到乡镇, 及时对上年度的文件资料归档进行现场指导, 确保归档的文件材料齐全、完整、准确, 巩固并扩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成果。

4. 加强开发利用农村档案信息资源。

加强档案资源整合和综合利用, 探索建立完善涉农专题档案的服务利用机制。通过宽带链接, 向农民传递市场信息、农情信息、专家问答等全方位的信息。如县级档案部门与渔业和农业部门联合建立起农业科技信息网络, 发布渔、农业科学技术信息, 为渔、农民提供果树栽培、蔬菜种植、海水养殖等技术服务, 或者为农业园区、科技示范户、养殖大户建立档案信息等发布在网上, 为农民致富提供适合他们的档案信息服务, 进一步扩大档案事业的社会影响。

摘要:通过对广东省新兴县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的现状调查, 指出当前新农村建设中档案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提出了做好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新农村,档案,思路,对策

参考文献

[1]孙佑民.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模式[J].世界农业, 2006 (10) .

[2]蓝庆洪.开发农村档案信息资源有效服务农村建设[J].南方农村, 2008 (6) .

水利行业国有资产管理新思路 篇8

一、关于水利行业中有关国有资产的概述及现状分析

(一)国有资产限定范围

水利行业中的国有资产指的是水利单位在为了自身的生存发展以及水利设施的兴建时,获得了社会效益之外的经济效益所产生的一切资产,也包括来自于国家的财政拨款、生产经营收入以及社会馈赠等。通常来讲,水利行业的国有资产以形式来分主要有水利事业单位的经营性或非经营性资产以及资源性资产。资源性资产即水资源,而水资源作为一种具有公共性质的自然资源,既具有其公益性亦具有商品性。这些国有资产主要是来自于水利水电等方面的运营与建设及抗洪防汛安全防护而得来的。

(二)国有资产在水利行业的管理现状及问题

近年来,国家在水利行业投入不断增加,并且财政支持的力度也达近年来新高,但取得的经营效益很难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水利行业管理体制未完全实现市场化的调整,其国有资产管理处于一种无序和低效的状态,将会影响着水利行业的发展以及为社会服务的能力,使得水利行业始终难以发挥国有资产在实际应用的优势,导致其收入不仅无法维持其正常的经营与运转,甚至是连员工的基本薪资都难以维持,员工在付出后却未能得到应有的回报,以至于其工作的积极性有所降低,进而导致整个单位的执行能力下降。

在财会制度方面,水利行业部分单位使用事业单位会计制度,部分单位使用1994年颁布的水利工程管理单位会计制度,在新的形势下,已不能满足国有资产管理要求,水利行业为了自身的经营发展,在生产经营管理上自主性比较强,国有资产管理比较粗放,经营性资产产生的资金往来挂账时间长,金额大,清理不及时,由于单位领导变动或其他各种原因均会造成坏账损失,特别是行业单位设立下属企业等单位在资金调拨、投资、借贷、固定资产购置、处置等由本单位或上级主管单位进行管理,政府对国有资产监管也只能停留在财政资金管理的层面。

由于我国的水利无法拥有充足的财政支持用以进行日常的维护以及整修,而政府进行的资金扶持大多集中在重点民生项目及维持现有水利资产功能运行上,在促进水利行业发展方面的投资则无实质性的帮助,一般需要水利行业单位进行自筹,水利行业单位自身运行情况较差,以至于国有资产未能充分发挥其真正的价值,存在着相当大的空白。

二、在水利行业中对国有资产管理进行革新的意义

国内的水利行业在效益上主要是由上级单位为其制定目标并完成而得来的,其所获得的经济效益仅仅只能满足内部员工的最基本需要。相较于整个水利市场而言,水利行业国有单位仍未针形成较为系统和规模化的市场管理体制,其资产的运营以及管理尚有极大的开发空间。通过对管理方式进行改革,提高其在市场当中的竞争能力,对水利行业的国有资产进行管理上的调整也可以充分调动国有资产的活跃性,使其能够对水利行业的发展起到正确的促进作用,发挥国有资产对于水利行业发展进行扶持的价值,充分激发国有资产对于水利市场的调节作用,使水利行业能够更好地把握市场需求以及发展趋势。

三、关于水利行业中有关国有资产管理的创新思路

在针对我国水利行业中的国有资产进行创新化管理时,必须要以经济管理的角度出发,对当前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透彻的分析,同时要参考一些国外先进的管理理念,并将其与国内的水利行业管理现状以及发展情况进行结合,进而提出科学化的管理新思路,从而提升我国水利行业在国有资产管理方面的能力与水平,以使其能够更好地利用国有资产并发挥出更加巨大的价值,进而创造出更大社会效益以及经济效益。

(一)政府扶持与鼓励

1. 合理阶梯定价,保证节约用水。

我国的水利行业,因为考虑民生等因素,无法对水利市场进行定价,因此在收益上要远不及发达国家。考虑到我国作为一个能源资源消耗的大国,在满足社会发展的前提下,政府定价机构对于一些非公益性质的用水应当采用分阶定价的形式,公益性质用水可考虑行业或地域平均定额,对超定额的部分采用提高定价的方式,在保证经济发展的同时做到水资源的合理节约利用,实现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而对于农业用水而言,为了降低农民在粮食种植以及经济作物种植的成本,可以适当的降低在农业方面用水的价格以保证农民的利益不受损。

2.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用水效率。

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业灌溉所占的比重在水利行业中占绝对重要的一部分,承担着举足轻重的社会责任,近年来随着工业经济的发展,农业用地开发,更改用途,渠道毁损等现象较多,较为陈旧的水利工程设施等特别需要较大的资金投入,用以改善工程质量,节约用水,提高渠系水利用效率,政府在基础设施建设上的扶持作用尤为重要。另外,开拓城市供水及及工业用水方面经营范围,对提升水利行业生产经营多元化,拓展收入来源作用明显,财政投资建设可考察水利单位实际,优先考虑以农业灌溉为主业的水利单位进行投资建设,这些单位由于其多年的亏损经营,根本无力进行供水类设施改造,政府财政以尽可能少的财政投入,解决水利行业经营应收入政策性亏损,效益倒挂的问题,以利于更好发挥国有资产的使用效益。

3. 合理实施财政补贴,拓宽效益来源。

政府应针对水利行业的特点对其进行相应的补贴以作财政扶持,目前,国内对水利行业的财政补贴主要体现在根据水利单位人员编制的一定比例进行补贴,未考虑水利单位实际产业及生产经营业务构成,灵活性较差,适当倾斜农业灌溉为主的水利单位,包括对生活用水以及工农业用水进行差价上的补贴,同时鼓励其承接一些水利项目以作日常的收益来源,并且要开放其管理模式以及理念,要打破地区的局限性,尝试走出去,与国内其他地区或者是国外进行行业合作,从而拓宽其效益来源。

(二)树立正确的国有资产管理观念

水利行业要准确定位其在现今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在保证经济效益的同时重视承担的社会责任,并以新的管理理念充分调整,确保充分发挥社会效益,要以负责任的态度管理好国有资产。在对国有资产进行管理时,必须以保证人民群众的生命与财产安全为前提,做好对于洪涝等灾害的预防与防护工作,降低因自然因素所带来巨大社会损失,使水利行业自身所具有的社会公共价值得以实现。在进行国有资产管理时不仅需要确保水利行业自身的经营与发展,同时也需要努力维护国有资产的公平与正义,要明白国有资产作为一项关系到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在进行管理时必须要以高度的责任心和责任意识,保证国有资产的合理有效利用,要坚决避免为了获取经济利益而牺牲社会效益的情况出现,要尽量平衡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

(三)内部管理的革新

水利行业应结合自身特点进行内部管理上的创新,从而实现对于国有资产的合理高效化管理。针对水利行业在经济性与社会性两者兼顾的特点,对国有资产进行合理的配置,对不同时期不同项目国有资产的实际投入以及产出进行总结,并对国有资产的有效利用率进行评判和分析,从而提升国有资产在水利行业的利用效率。在财会制度方面,要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要做好对于国有资产的定期审核与管理,水利行业单位要加强对其下属企业的审核管理,明确其任命的企业负责人需要承担的相关责任,对于国有资产的使用要做好记录工作,并定期清理,以免出现国有资产不明流失的现象。同时要做好国有资产管理的监督工作,明确水利行业上级管理部门的监管责任,扩大监管范围,细化监管内容;政府财政管理部门要加强财政资金的使用管理和监督,要尽量避免水利行业内部出现私挪公款等现象,树立公正透明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系。

四、总结

水利行业作为我国重要的民生行业,要首先保证其作为重点民生的社会服务作用,若要确保其发展的稳固与长久则必须要针对外部发展环境及内部管理构成进行管理上的调整,对于国有资产要做到科学管理、精准投入、充分利用、充分发挥,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同时要学会借鉴先进的管理经验并结合自身特点进行管理上的革新,从而提升水利行业在国有资产方面的管理能力以及水平。

摘要:为了国家经济的发展以及国有资产的管理需要,必须要对水利行业中国有资产所存在的管理问题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研究其问题的根源所在,并制定相应的解决措施,提升管理人员在资产管理方面的重视度以及责任意识,提高水利行业在国有资产方面的管理水平。

关键词:水利行业,国有资产管理,新思路研究

参考文献

[1]陈华英.水利行业国有资产管理新思路[J].现代经济信息,2015,(9):215-217.

[2]杨卫东.论新一轮国有企业改革[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3):29-43.

农村水利工作新思路 篇9

关键词:农田水利,建设,思路,原则,措施

水利是国民经济首位的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 农田水利是农业生产的基础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中心环节。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保障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 农田水利建设要有新观念、新思路、新突破, 要围绕一条主线, 坚持五项原则, 健全四大体系, 落实八项措施。

一、围绕一条主线

以建设现代新型农田水利为主线。农田水利建设是以改善人们生存条件、农业生产条件为目的, 以治水为中心的国土综合整治活动。现代新型农田水利是按照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经济体制转轨的要求, 通过体制、机制和科技创新, 运用综合手段, 使农田水利建设实现历史性飞跃。现代, 是指其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相适应。新型, 是指其以正确处理人水关系的辩证博弈观、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统筹解决水问题的资源水利观为指导。

综合描述现代新型农田水利就是要发展综合实力强大、宏观调控有力、科技含量较高、管理服务高效、综合效益显著、发展后劲充足同时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 具有时代特征、农业特点的甘肃省农田水利事业。

二、坚持五项原则

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在防止水对人的伤害的同时, 防止人对水的伤害, 当前主要是防止人对水的伤害。不仅要注重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 更要注重水资源的节约保护;不仅要注重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更要注重生态效益和环境效益。改变一味“深挖沟、高筑堤”、人与水争地的做法, 给水以出路;改变不加节制地开发利用水资源的做法, 还水于生态;改变饮鸩止渴、随意排放污水的做法, 造福于后代。

㈡水利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水利要支撑和保障经济社会的持续、稳定、快速发展, 经济社会发展也要充分考虑水资源条件和承载能力, 当前主要是从甘肃水资源严重短缺的现实出发, 量水求发展。变以水资源需求主导供给为以水资源供给主导需求, 根据水资源状况调整经济结构, 确定生产力布局、产业结构和生产规模。

㈢农村与城市、工业互补共进农村特别是郊区要自觉当好城市、工业的水源地, 农田水利建设要越来越多地搞一些恢复自然生态、涵养保护水资源和生态水环境的项目。城市、工业要自觉做好培植农业的工作, 建立对农业的补偿机制, 以城补乡、以工补农, 形成城乡一体、良性互动、长期合作、共同发展的局面。

㈣现实利益与根本利益内在统一农田水利建设要适应社会进步, 逐步从以重利益为主要特征的生产型水利, 转变为以重公益为主要特征的生态型水利。在一定时期内, 农田水利建设仍要突出经济效益, 以与“三农”问题关系重大、农民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为重点。从长远来看, 农田水利建设的公益性质将越来越明显, 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将成为主导, 农田水利建设也将最终成为国土整治、水土保持、生态与环境修复的重要组成部分。

㈤政府调控与市场调节有机结合在今后一定时期内, 由于政府财力有限, 不可能把农田水利建设包揽下来, 但是也不能完全靠农民的力量搞农田水利建设, 必须使政府调控与市场调节有机结合。

三、健全四大体系

健全完善真正体现农田水利特色的工程体系。一是以大中型河道、水库、调水工程和湿地为主构成的区域防洪抗旱减灾体系;二是以小微型河、沟、库、塘、泉、窖、井、渠为主构成的田间灌溉体系;三是以渠道防渗、管道输水、区段计量、农业“三灌”为主构成的节水增效体系;四是以水污染防治、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回灌补源工程、湿地、绿地为主构成的水生态与环境保护体系。以上四个体系中, 区域防洪抗旱减灾体系的功能是为农业生产安全提供保障, 田间灌排体系的功能是为稳定农田综合生产能力提供保障, 节水增效体系的功能是为提高农业生产效益提供保障, 水生态与环境保护体系的功能是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四、落实八项措施

㈠提高思想认识, 坚持不懈地开展农田水利建设提高思想认识, 全民是基础, 领导是关键。要把农田水利放到政府工作的重要位置, 认真研究, 科学决策, 周密部署, 变“大灾大干、小灾小干、无灾不干”为“有灾无灾一样干”;要采取各种有效的宣传形式;要使社会各界和公众不断了解水资源家底, 增强水的忧患意识和防洪减灾意识, 转变落后的用水观念和用水习惯;要大力宣传和推广科学用水、节约用水的好方法、好经验, 加强舆论监督, 在全社会形成节约用水、合理用水、防治水污染、保护水资源的良好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㈡加强组织领导, 建立新型农田水利建设管理体制一是加强领导, 建立责任制。应建立各级目标责任制, 并制定相应的奖罚制度, 将工作任务层层落到实处, 将组织开展农田水利建设的成效作为各级政绩考核的重要依据。二是部门团结协作, 密切配合。农田水利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 涉及部门很多, 各部门应积极参与, 团结协作、各负其责, 形成合力。三是转变组织方式, 改进工作方法。在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和农村税费改革的新形势下, 各级政府要转变角色, 由从前的直接用行政手段组织农民搞农田水利的传统方式, 转变到重点抓权属管理、规划管理、宣传发动、资金扶持等, 从单纯的行政命令转变到行政、法律、科技、民主、教育相结合, 由过去的组织推动转变为政策引导、典型示范、优质服务。

㈢实行分类指导, 推广新典型, 探索新路子一是根据地区差异, 确定主攻方向。二是根据“先急后缓、长短结合”的原则, 确定工程重点。三是根据结构调整的要求, 确定工程布局。随着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 农田水利建设在布局上必须在保证粮食安全和维护生态的前提下, 按照高效优质农业的要求来考虑。

㈣坚持依法治水, 健全完善水利政策法规在认真贯彻执行《水法》、《防洪法》、《水土保持法》、《水污染防治法》等国家法律的基础上, 加强配套法规政策的建设, 形成较为完善的政策法规体系。加大水行政执法力度, 严肃查处和打击农村水事违法案件, 规范水事活动, 保障水事秩序。依法足额征收各项水利规费。完善农田水利建设分级负担、受益负担、分级管理、收益补偿等政策, 划分事权, 明确责任。以水资源管理为重点, 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益。

㈤拓宽投资渠道, 切实加大农田水利建设的投入总量适应新形势要求, 走社会化办水利的路子, 建立稳定的投入机制。一是按照公益性的事情政府办的原则, 加大各级政府财政投入力度。省级财政及地方各级财政应根据财政增长比例, 不断增加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 建立农田水利建设财政投入保障体系;坚持统筹城乡发展, 制定城市、工业反哺农业的政策, 使财力、物力等更多地向农业流动;依法足额征收各项水利规费, 重点抓好水利建设基金, 水资源费、水保“两费”、占用农业灌溉补偿费的征收, 并确保取之于水、用之于水。二是按照生产性的事情农民办的原则, 由农民根据生产需要自主决定水利设施投入的力度。将农民的生产性水利投入与农民负担区分开来, 使农民像盖房修屋、购买化肥农药一样自主决定兴修水利设施, 真正释放农民群众增加水利投入的积极性。三是按照效益性的事情社会办的原则, 积极探索用水市场的办法加大农田水利建设投入。继续深化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 推动民营水利发展, 聚集民间资本, 变存量资产为增量资产;创造条件, 出台优惠政策, 改善投资环境, 吸引社会资金和外资投入水利建设;对新建的小型水利工程, 实现政策引导、群众投资、产权到户的办法, 对效益明显, 受益范围明确的水利工程, 大胆支持和鼓励个体、联户、法人单位去投资兴建, 做到自办、自有、自建、自管、自受益。各级政府要制定动态的分类投资明细表, 使各类投资都能找到各自的投向。

㈥深化水利体制改革, 增强水利发展的活力和后劲坚持创新, 不断深化农村水利体制改革。加强水资源统一管理和水务一体化建设, 强化水利行业管理职能。按照资源水价、工程水价、环境水价三部分协同作用的改革思路, 调整提高城市工业水价。水价改革的难点是农业水价问题, 重点是中小型灌区等供水工程水价。农业水价的改革要按照成本核算、群众负担、财政补助的原则, 计算包括工程折旧、管理、运行、维修等费用在内的供水价格, 向用水户收取一定的水费, 不足部分按照工程的管理权限, 由同级财政承担。

㈦依靠科学技术, 以信息化带动水利现代化继续实施“科教兴水”战略, 下大气力抓好以下几个关键性措施:一是坚持以科学的态度和先进的理念指导工作。做到科学规划、科学决策, 把农田水利建设规划作为国民经济发展总体规划的组成部分, 结合农业产业化、农村工业化、农村城镇化和农业结构调整, 统筹考虑水的问题, 制定和修改完善农田水利建设规划, 确定农田水利建设重点, 使之具有较强的宏观指导性和现实操作性。二是加快科技攻关和技术引进步伐。积极推进水资源开发利用、水环境保护、防灾减灾、水土保持、节约用水、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水利信息技术等方面的科学技术研究工作。三是加大先进实用技术的推广转化力度。以节水技术、施工技术的开发推广为重点, 加大推广力度, 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大力推广低压管灌、喷灌、滴灌等节水灌溉技术, 运用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 提高灌溉水的利用系数。采用信息化技术和先进设备改进水资源管理手段。

上一篇:价格制度下一篇:设备耗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