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控实验室工作计划(通用8篇)
疾控实验室工作计划 篇1
永修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实验室规范化管理工作情况汇报
尊敬的各位领导、评审专家:
您们好!
欢迎到永修县疾控中心进行实验室规范化管理评审工作。我中心在各级领导的重视、支持下,在各级质量监督管理部门的有力监督下,以及在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悉心指导、帮助下,经过中心全体人员的积极努力,中心实验室规范化管理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现在我就中心的有关工作情况向评审组作如下汇报,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基本情况
1、法律地位
永修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隶属于永修县卫生局,是实施疾病预防控制与公共卫生技术管理和服务的公益事业单位。在县卫生局的直接领导下负责履行疾病预防控制职能,是全县疾病预防控制、公共卫生技术指导中心,是具有社会公益性质,能够承担法律责任的实体。可直接承接永修县疾病预防控制的各类卫生检测服务,并向社会提供各类相关产品理化检验、微生物检测及技术咨询、技术服务,具有独立的实验室资格和开展公共卫生标准检测项目的各类检测能力。
2、检测能力
永修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于2003年10月经永修县人民政府批准成立,实验室承袭了原永修县卫生防疫站检验科。全中心占地面积4800平方米,办公用房 2400平方米,其中实验室用房1600平方米,固定资产 600 万元,拥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原子荧光分光光度计、气相色谱分析仪、分光光度计、酸度计、电导率仪、浊度仪、微波消解仪、电子天平、超净工作台、荧光显微镜、恒温干燥箱、恒温培养箱、酶标仪、洗扳机、低温冰箱、马福炉等仪器设备,现已通过实验室资质认定复评审检测的项目有8大类371项,已成为永修县疾病预防与控制、微生物、理化检测技术指导机构。此次申报食品检验机构资质认定项目为22类179项。
3、人员构成和工作领域
永修县疾控中心现有在岗人员 52人,专业技术人员38人,占73%;其中中级职称17人,占45%;初级医(技)师7人,占18%;初级医(技)士17人,占37%;其中检验人员8人,大专学历4人,中级职称2人。中心内设6个业务科室和1个行政职能科室,检验科配有各类检测仪器近100余台。开展包括食品、公共场所、水质、职业危害因素、消毒产品及卫生用品、疾病监测等类别的卫生标准项目的检测工作。
中心十分重视检测工作经验的积累和资料的收集工作,拥有较齐全的检验标准和技术资料,能通过各种渠道及时跟踪最新资讯获得新标准及技术资料。目前中心的检验标准和技术资料共 2 计92册(本),能够保证开展检测工作的要求。
二、中心质量体系的建设与运作
1、中心质量体系建设过程
永修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原永修县卫生防疫站)1996年首次取得实验室计量认证资质,2003年成立永修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后又经过了2005年12月、2008年1月、2011年4月三次的计量复评审工作,已较好地建立起中心的质量体系。
2012年中心为贯彻落实《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根据《食品检验机构资质认定条件》、《食品检验工作规范》、《食品检验机构资质认定管理办法》和《食品检验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对转版后的质量体系进行了补充完善,新增加《食品检验特殊要求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增加部分)》,进一步夯实疾控中心发展的技术基础。根据《食品检验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和《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的要求,对许多内容已不能达到新的《评审准则》要求、已落后于现实和发展要求、已不适应目前检测工作的2010版的《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按照《评审准则》和《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检测检验工作规范》的要求,结合中心实际,对《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进行了修改转版,形成了一套由《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记录表格》四层次组成的新版质量体系文件。新版《质量手册》涵盖了《评审准则》的19个要素,编制的32个程序文件、1本《作业指导书》以及64份《记录表格》,从而建立起一整套新的质量 体系。中心任命了技术负责人、质量负责人,授权签字人3人,内审员2名、质量监督员2名、生物安全监督员1名,为中心质量体系的顺利运行,有了关键人员的保证。标志着永修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有能力在水质、食品、工作场所、室内空气、消毒监测、疾病监测等方面提供准确的计量检测结果。
2、中心质量体系的运作情况
中心始终坚持“科学、公正、严谨、高效”的方针,严格按照“检测能力高水平、检验工作高质量、业务工作高效率”的目标,使中心的质量体系能够持续、有效地运行至今。具体表现为:
(1)、加强制度建设,措施落实到位
实验室规范化管理工作是一项科学而严谨的工作,只有加强制度建设,措施落实到位,才能够保证计量操作的规范性、检测数据的准确性。为此,中心制定相应的各项实验室管理制度,如《生物安全手册》、《生物安全管理程序》、《实验室内务管理》、《实验室管理制度》、《实验室安全准则》《实验室废弃物管理制度》、《实验室个人防护制度》、《实验室准入制度》、《员工健康管理制度》、《检测和校准方法》、《设备和标准物质管理制度》、《食品检验回避程序》、《食品安全事故应急检验程序》等,使各项操作规范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同时合理设臵机构,强化职能管理,明确责任分工:如中心设立了质量管理负责人,统一协调办公室、检验科和公共卫生科等相关科室共同完成中心质量管理工作,建 立人员技术档案、仪器设备档案、标准(方法)授控管理、服务和合格供应商档案、检验报告档案、内审和管理评审材料、实验室能力验证和比对试验结果等一系列质量体系运行的档案管理系统。这样,无论从人员培训计划到实施,计量器具的采购入库到使用管理,量值溯源计划到仪器检定台帐、作业指导书以及记录表格的制定填写等始终按照中心质量体系文件规定执行,确保了计量检测工作规范运行。
(2)积极进行质量控制,保证检测质量
中心历年来十分重视实验室检验工作的质量控制,经常通过有计划地对实验室的检测活动实施质量控制,来验证和评审检测活动的有效性和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以保证实验室检测结果的质量。近3年内累计参加省级和市级组织的能力验证及实验室比对9次,考核项目20项,均获得优良的成绩。此外定期按时进行内部审核,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实现了质量体系的持续改进。同时每年还进行一次管理评审,确保质量体系的适应性、充分性、有效性,从而达到质量控制的目的,为质量体系的持续改进提供了依据,保证了出具的检测数据科学准确。截止目前,中心尚未接到因检测结果错误或报告逾期未发而导致的纠纷投诉,客户满意度达100%。
(3)做好设备和标准物质管理,做到检测数值科学精确 仪器设备和标准物质是中心实验室正常开展检测工作、并取得准确可靠的检测数据的重要资源。为此中心专门制定了《设 备管理程序》和《标准物质使用程序》,并实施专人管理。设备严格执行计量器具标志(绿、黄、红)管理,严格遵循检定制度,确保计量器具处于正常运行状态。周期检定工作一直做到有计划,检定有台帐。2012年7月中心共检定仪器设备12台(件)。强制检定的计量器具检定率为100%,检定合格率为100%,仪器设备随时处于正常运行的状态。目前,中心对实验室配臵的仪器设备均建立了档案。并配有合格的玻璃仪器和标准物质、标准菌(毒)株抗血清,确保计量器具溯源准确、量值科学。
(4)、培训教育为先,努力提高业务素质
我中心历来重视专业人员的技术培训,年初制定培训计划,年终进行培训总结。积极为在职人员和新进人员提供了培训、进修学习的平台。2010年至2012年中心外派检验和质量管理人员进修3人次、培训学习40余人次;各科室组织职工学习11 期共计培训100 人次,在新版本的质量手册转版后,中心要求相关科室对质量体系文件进行宣贯,明确了宣贯目的和要求,让每个使用者都要认真地通读学习,真正理会文件的精神和要领,保证文件对每个使用者都能掌握运用,使其真正发挥其指导作用,正确应用于质量工作中来。
另外,中心逐步建立和完善了检验科专业人员技术档案,全面反映和掌握了人员的资格、培训、技能和经历的整体情况。(5)认真开展各项审核活动,促进质量体系不断完善 为确保转版后的《质量手册》真正落到实处,中心根据情况 定期和不定期地对实验室检测人员、仪器使用、检测方法及操作、表格记录、报告编制等行为适时进行监督,与此同时积极接受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监督。
除此日常监督之外,中心每年认真开展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1次以上。并根据内审情况、实验室比对和能力验证结果、质量手册、程序文件在实际运行中需要改进和完善的方面等进行充分的讨论、认真评审,并提出纠正措施,为中心质量体系的持续改进提供依据。
三、今后工作重点
1、继续抓好质量体系文件宣贯及检测管理、技术人员的培训工作,明确宣贯目的和要求。不单使管理人员和检测人员了解中心质量体系的全貌,还要让广大职工自觉按照质量体系的相关要求,熟悉自己所在岗位的职责和权限,清楚自己工作所依据的文件,熟练掌握本岗位的工作技能并做好相关的活动记录,真正做到“做我所写、写我所做”,使中心的质量管理体系持续有效运行。
2、进一步加强食品质量安全监测管理,实施有效的食品质量安全检验监督措施,保障公共安全,维护广大群众的利益和生命安全,确保食品检验工作的快捷、准确、公正。
3、继续提高实验室检测能力,加强实验室质量控制工作,积极开展能力验证活动和实验室间比对,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可靠性、可比性和公正性。最后,中心将充分利用现有的技术和设备,努力提高服务质量,并力争在已有项目检测质量的基础上,积极新增社会和客户需要的检测新项目,更好地为当地的人民群众健康服务,为我县的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做出应有贡献。
二0一二年八月二十六日
疾控实验室工作计划 篇2
关键词:疾控机构,ISO/IEC17025:2005,仪器设备管理
仪器设备的管理是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关系到检测工作的质量和效率。随着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大量先进仪器设备的不断引进,仪器设备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更加突出。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通过国家实验室的认可与国际接轨,建立了良好的质量管理体系,确保实验室有能力为社会提供准确可靠的检测数据和检测结果。本文根据我中心申报实验室认可工作中实验室仪器设备的管理现状,结合ISO/IEC 17025:2005对仪器设备的要求,对疾控机构仪器设备的规范化管理进行了探讨。
1 仪器设备的购置、验收管理
1.1 仪器设备的采购
省、市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购置设备以提高技术含量、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和指导基层开展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能力等为主,结合当地疾病和地方病特点,实事求是地合理配备。对于大型、贵重、精密仪器设备的购置,应由使用科室在事先调研的基础上提出申请,并填写《仪器设备购置申请表》,交中心学术委员会充分论证,经中心主任批准后,设备管理部门按规定进行政府采购或自行采购。常用仪器、临时急需仪器按规定程序办理。
1.2 供应商的评价
仪器设备投入使用后,使用科室应特别注意仪器设备的质量检查,注意搜集运行过程中的质量问题资料,同时考察维修保养期内供应商的售后服务情况,并作好记录[1]。供应商评价包括以下内容:供应商的资质、质量保证、价格、交货情况、服务情况、合同等。将评价结果记录于《供应商评价表》,经实验室质量负责人审批后,由设备管理人员将合格的供应商登录于《合格供应商一览表》。
1.3 仪器设备的验收
仪器设备到货后,中心设备管理人员组织使用科室人员一起开箱验收。精密、贵重和大型仪器设备由供货单位技术人员共同参与验收。进口仪器必须按商检部门的有关规定进行设备的验收。验收人员按购货合同、仪器设备操作说明书和装箱单为依据进行清点、核对,及时填写《仪器设备验收表》。使用人员进行仪器设备试机操作性验收,设备安装验收后,自动进入培训过程,培训内容很重要,它是决定培训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培训内容包括理论学习和实际操作,培训结束后,所有参加培训的人员都要进行理论和操作考核,对考核合格者进行登记,存档备查。没有通过考核的一律不允许操作仪器[2]。
2 仪器设备的使用管理
(1)仪器设备验收合格后,应由设备管理人员及时制定《仪器设备检定及自校准计划表》,对仪器设备安排检定/校准。检定/校准合格后,即可以投入使用[3]。检测人员按规定要求认真填写《仪器设备使用记录》。
(2)经验收或检定/校准达不到使用要求的设备应由设备管理部门负责办理包修、包换、包退手续。
(3)编写操作指导规程
对容易引起误操作或对测量结果可能产生影响的仪器设备应由使用部门起草详细的操作规程,经制定的仪器设备操作规程和作业指导书应由质量负责人批准后实施。操作规程的主要内容包括:仪器名称、性能用途、操作步骤、检查方法(包括开机、关机、运行检查和期间核查)、维护保养。借用仪器设备时,使用人员需填写《仪器设备借用登记表》,由设备管理人员进行资格审核,确认能够正确操作方可签字借出,并在借出和返还时进行状态验收。对于国家没有颁发检定程序的仪器设备,使用单位应及时建立自校规程。
(4)配置的大型、贵重、精密且操作技术复杂的仪器设备,应安排操作人员的专业培训,取得上岗证、操作证后方可进行操作。
3 仪器设备的计量、期间核查管理
3.1 仪器设备的计量管理[4]
疾控机构应认真贯彻执行国家《计量法》、《强制检定的工作器具检定办法》等法规,增强法制观念,以客观、准确、公正的计量数据服务于社会,以保护国家消费者和生产企业的利益,所以在仪器设备投入使用之前必须进行计量检定或校准工作。疾控中心设备管理人员依据仪器设备检定规程中提供的检定周期为基础,综合考虑使用频率的高低进行适当调整,在每年年初按照量值溯源关系,编制年度《仪器设备周期检定及自校准计划表》。对于计量检定不合格的设备应严禁使用,强制检定器具损坏修复后必须进行计量检定。
3.2 仪器设备的期间核查管理
有些仪器不太稳定,使用频繁,容易产生漂移或因出现过载而造成损坏,仅靠周期检定或校准不一定能保持仪器的可信度。如电子天平、分光光度计等需要进行期间核查,以维持仪器设备校准状态的可信度。期间核查通常在下述情况下进行:按年核查次数进行、导出数据异常、故障维修或改装后、长期脱离实验室控制的恢复使用前、经过运输和搬迁、使用在中心控制范围以外的。期间核查情况应及时记录并归档。
4 仪器设备维护保养、维修和报废管理
4.1 仪器设备维护保养、维修
仪器设备使用科室应制定《仪器设备维护保养计划表》,使用人按照计划定期进行仪器设备维护保养并及时填写《仪器设备维护保养记录》。仪器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如果出现故障,使用人员应填写《仪器设备维修申请表》,中心设备管理部门及时组织维修以确保仪器的正常使用,不耽误检验工作,并在该仪器醒目的位置加贴“停用”标志,以防误用。对影响精度的仪器进行修理后,经检定合格,更换合格标志方可投入使用。
4.2 仪器设备报废
仪器设备在超过使用年限后,出现性能不稳定,其精度不满足检测试验要求,无法修复或计量检定达不到要求的,则应考虑报废该仪器。仪器设备报废要经过主管部门的批准后才能实施报废处理工作。凡报废的仪器设备应标明明显的“停用”标志并隔离存放或尽快处理,在仪器档案中做好报废仪器注销记录。
5 仪器设备档案及标志管理
5.1 仪器设备档案管理
仪器设备档案是从申购、验收、调试、运行、维修、报废等全部活动过程中直接形成的具有保存利用价值的文字、图样、声像、记录等不同载体的材料。每台仪器设备的档案应包括以下全部内容:仪器设备的软件的名称;制造商名称、型号、序号或其他唯一性标志;对设备是否符合规范的核查;接收日期和启用日期;目前放置位置;接收时的状态(如全新的、用过的、经过改装的);制造商使用说明书,或借用存放地点;所有检定/校准/验证的日期和结果以及下次检定/校准/验证的预定日期;设备的维护计划和维护细节;设备的任何损坏、故障、改装或修理的历史记录[5]。凡建档的仪器设备档案,一律按归档范围及自然形成的先后顺序立卷,填写卷内目录、档案编号。仪器设备档案建立好之后进行统一管理保存,如需要借阅的,要办理手续后再借,并按期收回。仪器设备档案实行动态管理,使用科室及时记录相关记录,包括使用、维护保养、期间核查等记录,中心设备管理人员每年年底收集相关记录,及时收集仪器设备定期检定记录、仪器设备报废申请表,一并归档。
5.2 仪器设备的标志管理
用于检测和校准并对结果具有重要影响的每一设备及其软件,如可能,均应加以唯一性标志[6]。中心设备管理人员根据要求及不同的校准结果在仪器设备上张贴唯一性标志及状态标志。检测仪器设备检定结果分为“合格”、“准用”、“停用”3种,通常用“绿”、“黄”、“红”3种颜色表示:“绿“色为合格证,用于检定或自校准合格的仪器设备;“黄”色为准用证,用于某一功能或某一指标达不到仪器本身要求,但又可以限制使用的设备;“红”为停用证,用于检定或自校准不合格、损坏待修或报废的设备和暂时不用的设备。
参考文献
[1]王陇德.实验室建设与管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98.
[2]贾国良.对医疗设备使用的制度化管理[J].医疗卫生装备,2007,28(7):51-52.
[3]薛铜龙.实验室认可中如何做好仪器设备的管理[J].现代测量与实验室管理,2004(1):41-42.
[4]陈琳,左志燕.用ISO/IEC17025标准规范疾控机构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J].医疗装备,2006,19(9):24-26.
[5]朱忆,范家林.实验室认可工作中的仪器设备管理探讨[J].中国公共卫生管,2004,20(5):485-486.
疾控实验室工作计划 篇3
(北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广西北海536000)【摘要】本文结合实践经验,对目前基层疾控中心实验室质量管理中出现的一些容易被忽视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对质量管理活动如何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客观和公正提出了合理的意见和建议。【关键词】疾控中心;实验室;质量管理;卫生检验【中图分类号】R19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5511(2012)04-0400-01 省、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建设指导意见[1]指出,省、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以下简称“疾控中心”)实验室的建设,应保证能有效实施疾病预防与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疫情及健康相关因素信息管理、健康危害因素监测与控制、实验室检测与评价、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和技术指导与应用研究等职能。实验室建设涉及内容广泛,影响因素众多,建立和运行规范的质量体系是国家对实验室的基本要求,也是疾控机构加强自身管理,提高质量水平的内在要求。目前基层疾控中心实验室质量管理客观存在部分问题但未得到普遍的认识。本文就基层疾控中心在通过计量认证后,实验室质量管理中出现的若干问题进行了探讨。1 建立科学合理的质量管理体系质量管理是加强疾控中心实验室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实验室的基本任务是提供准确、客观、公正和及时的卫生检验报告,保证疾控中心各项职能的正常运转。因此实验室必须按照制订的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规范运行,此外还要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注意收集影响卫生检验质量的其它因素和环节,并研究相应具体对策以解决实际问题;同时要正确看待质量管理和卫生检验的关系,质量管理是卫生检验的保证,卫生检验是质量管理的最终目的,二者不是上下级,是相辅相承的,只有获得准确、客观和公正的检测结果,质量管理才是有效的。因此疾控机构内部必须建立科学合理的质量管理体系,不断完善真正的、适合的、全面的质量体系,才能使实验室工作沿着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的轨道不断前进和提高。2 加强对卫生检验资源的培养和建设2.1加强领导,大力支持。由于受到体制和财政预算的限制,基层疾控中心需要自己创收,常常过于偏向追求经济创收指标,因此实验室处于一个尴尬的境地,领导不重视,认为花钱多,每台仪器动辄就几十万、上百万,耗材昂贵,但创收少,而我国卫生检验收费项目大多是90年代制定的,收费偏低,有些地方更是全面取消了衛生检验收费,国家或地方财政缺乏预算导致检验工作无法正常进行。并且长期以来,大多数基层疾控中心的检验人员比例偏低,计量认证[2]或实验室认可[3] 只强调硬件建设和检验人员的技术能力,对检验人员的数量没有任何硬性规定,造成同一检验人员分工检测的项目过多、范围过广,或者兼职其他身份,加班时有发生,检验人员不能集中精力,常常被动应付日常工作,业务水平得不到进步和突破。当前,各地疾控中心承担的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暴露了越来越多实验室的不足,有时基层单位甚至无法承担正常的检测。因此,无论是从体制上、国家财政预算上还是疾控中心的领导来看都应增大对实验室的资金投入,提供先进的仪器设备,充实检验人员的比例,使检验人员无后顾之忧,以全身心精力投入到检验工作中去。2.2建立独立的检验机制:疾控机构需要实验室提供公正的检测结果,必须保证检验工作的独立性。上级领导和质量管理工作人员应该严格执行质量体系,充分考虑检验工作的特殊性,给予卫生检验人员充分的自主权和发展空间,使其按专业特点加强自身的业务建设,不受外界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尤其是不能以任何手段及任何理由干扰检测数据的获得和检验工作的正常开展。2.3加强专业技术培养,合理运用人才。检验工作中常会遇到一些特殊情况,如未知干扰、少见菌株的发现或者检验标准方法的局限性导致检验过程或结果出现异常,因此必须加强对疾控中心检验人员专业技术的培养,增加检验人员培训、进修和学术交流的机会,培养检验人员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之能正确、及时、有效地应对各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同时应加强检验技术人员创新能力的培养,鼓励开展新项目及新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其次,要合理运用卫生检验人才,卫生检验是一项专门技术,以前疾控中心实验室的优势是卫生检验人才,这是长期培养的结果,现在很多卫生检验人员都调整做其它工作,这是疾控中心实验室的损失,也是疾控机构的损失;而且实验室内部也要按照样品种类、检验项目、检测的难易程度和任务的轻重缓急科学、合理的分配工作岗位及人员的组合,充分发掘资源,调动检验人员的积极性和责任心,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有效的保障卫生检验工作的质量管理。3 加强疾控中心实验室外部质量控制实验室工作直接影响到疾病预防和卫生监督的决策,其检测数据面向社会大众,必须具有科学性、准确性、公正性。历来各级实验室都非常重视内部质量管理,经常进行实验室内部和实验室间质量控制以确保检测数据的准确,然而日常检测数据的不准确经常为外部原因,长期以来人们忽视了实验室以外的质量控制。要清醒认识到实验室外部质量控制的重要性必须抓好以下几个方面:3.1建立样品采集制度确保采样质量。现场采样不在实验室质量控制范围之内,但与实验室有着密切的联系,采样人员必须熟练掌握有关的样品采集技术,树立质量意识,杜绝草率、随意和不规范采样。为了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顺利开展,必须建立样品采集的约束机制,包括样品采集的方法、数量、样品采集的部位、种类到具体采集过程等各个环节都必须严格按国家标准进行,使采集的样品真实、可靠、具有代表性,为准确、客观的检测数据打下坚实的基础。3.2建立约束机制保证耗材合格有效。实验耗材包括实验所用试剂、仪器设备等,这些供应品对最终的检测结果有着直接的影响。科学、准确的检测结果要求应该建立必要的约束机制,从源头上杜绝不合格供应品进入实验室,包括严格筛选和审核供应商,选用质量完全合格的服务和供应品,建立供应品采购验收记录;其次负责供应品采购的人应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严格的质量意识,与实验室保持密切联系,保证一切供应品合格有效,绝对不能随便采购交差了事。3.3合理计划样品数量,适度控制工作量:采样人员常常不考虑单位时间内仪器设备、检验人员或实验室存放样品的最大承受能力,一天内采集大量样品,检验人员不能按时完成,检验结果受到严重影响;或者由于检验人员的严重短缺,为了按时完成任务,实验室常常在严重超负荷的情况下被迫违反操作规程,采取各种形式的“偷工减料”,其结果必然降低检验质量。因此,疾控中心应当制订相应的规范和制度,控制工作量,同时加强采样部门与实验室的联系,保障实验室工作质量。3.4维护外部环境,确保实验正常进行。检验工作能否正常进行还依赖于实验室的外部环境,如有保障的供暖、供电、供水、供气,要有备用和补救措施;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吹”,如果没水、没电、没气或者是气体的质量达不到检测的要求,即使有高超的检验技术、先进的仪器设备和顶尖的技术人才也无法获得准确客观的检测结果。同时,实验室的废气废液排放要畅通,确保实验人员的安全和检验顺利进行。总之,实验室工作是疾控中心各项职能正常运转的基本条件,而质量管理是实验室提供准确、客观、公正数据的保证。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非常重要,但外部因素也是不容忽视的,实验室只有严格内部质量控制,规范外部质量保障,两手一起抓才能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可靠,为疾病预防控制和卫生监督作出应有的贡献。参考文献[1]卫生部,国家发改委.省、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建设指导意见.卫办疾控发[2004]108号.2004,7,23[2]中国标准化委员会.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GBT 27025-2008[3]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 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 (ISO-IEC 17025:2005)CNAS-CL01:2006
疾控工作计划 篇4
二○一三年,我县预防接种、传染病管理和艾滋病防治工作在各级领导的重视下,经过全县卫生防疫人员的共同努力,狠抓基础,注重实效,提高质量,控制发病,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为更好地完成省、市下达的二○一四年预防接种、传染病管理和艾滋病防治工作目标,全面做好各项工作任务,结合我县实际,现制定XX二○一四年工作计划。
一、背景分析
(一)计划免疫
2013年我县免疫预防接种工作继续保持较高的接种率水平,全县各乡镇预防接种门诊开诊率达100%,卡介苗应种8351人,实种8351人,接种率为100.00%;脊灰疫苗应服30948人次,实服30948人次,服丸率为100.00%; 无细胞百白破三联疫苗应种31732人次,实种31732人次,接种率为100.00%;麻风应种8034人次,实种8033人次,接种率为99.99%;乙肝疫苗应种26300人次,实种26300人次,接种率为100.00%;A群流脑疫苗应种16277人次,实种16277人次,接种率为100.00%;A+C群流脑疫苗应种12907人次,实种12907人次,接种率为100.00%;乙脑减毒疫苗应种人15479次,实种15479人次,接种率为100.00%;麻腮风疫苗应种8564人次,实种8564人次,接种率为100.00%;甲肝灭活疫苗应种15226人次,实种15226人次,接种率为100%,白破疫苗应种5474人次,实种5474人次,接种率为100.00%。
(二)传染病管理
根据2013年疫情统计报表(按发病日期)统计,全县共发生法定乙类传染病13种642例,总发病率为97.33/10万。与2012年相比下降了38.86%。
(三)艾滋病防治
贯彻落实《艾滋病防治条例》,对于发现的感染者或病人,均按照国家规定的时限上报,随之履行具体管理任务:告知、流调、随访、治疗,CD4检测,关怀、救助等。我县自XX年开始有艾滋病疫情报告以来,至2014年底,累计发现?例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病人。
二、主要问题
我县预防接种、传染病管理和艾滋病防治工作目前存在以下问题:
1、全县乡与乡之间工作发展不平衡,部分乡镇预防接种仍然存在一类苗接种不及时、卡证不符等现象,传染病有漏报现象。个别乡镇卫生院预防接种、传染病管理基础资料缺乏及时性、完整性、系统性。
2、基层业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非卫技人员仍然占居一定的比例,给预防接种和传管工作带来不利的影响,造成报表不及时,数据统计不准确,工作不规范。
3、乡镇卫生院改制给防疫工作带来了一定的付面影响,个别卫生院领导只抓防保所创收,不抓业务工作,不给防保人员相应待遇,造成防保工作滑坡。三、二○一四年总体思路
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其实施办法,以急性肠道传染病防治工作为重点,抓好手足口病和呼吸道传染病的防治工作,强化重大疫情和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工作,控制疫情暴发,使全县甲乙丙类传染病总发病率较上年有所下降。继续抓好预防接种规范化、数字化门诊和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化系统建设,加强流动儿童的管理工作,巩固计划免疫成果,计划免疫相关传染病发病率控制在国家规定的指标以内,不发生暴发疫情。
四、目标指标
(一)预防接种
1.新生儿建卡建证率和4岁以下儿童建卡建证率达到98%以上,卡痕率90%以上,卡证符合率≥95%;
2.乙肝、卡介苗、脊灰、百白破、麻疹/麻风、麻风腮疫苗接种率达到95%以上,流脑、乙脑、甲肝、白破苗接种率达到90%以上,“五”苗全程接种率达到95%以上;
3.乙肝疫苗首针剂、脊灰、麻疹疫苗基础免疫及时率达到95%以上;
4.12月龄以上儿童基础免疫“四苗”覆盖率在90%以上,五苗单苗及时接种达90%以上;
5.加强乙肝控制与防治工作,以乡镇为单位新生儿乙肝疫苗全程接种率达95%以上。以县为单位新生儿乙肝疫苗首针及时率达到95%以上。
6、全县预防接种异常反应24小时报告率及48小时调查率均达100%,完整率、正确率及规范化处置率达95%以上。
7、巩固消灭脊灰成果,15岁以下儿童非脊灰AFP报告率>1/10万,粪便标本双份合格采集率在90%以上,标本采集后7天内送检率在90%以上,48 小时内流调率达到90%以上,脊灰疫苗强化服苗率>98%,AFP病例主动监测及时报告率与完整率达100%。
8、开展消除麻疹和新生儿破伤风工作,各种监测报表上报率和完整率在95%以上。
9、统一规范儿童入托入学查验预防接种证和疫苗补种工作,对辖区内托儿所和小学查验率达100%、查漏补证率100%、补种率达95%以上。
(二)传染病防治
1、加强全县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告工作,县乡级医疗机构疫情网络直报及时率达100%,网络报告审核及时率达100%。
2、切实加强手足口病、麻疹、流行性腮腺炎、风疹和流感等监测防制工作,一旦有疫情发生,及时采取坚决有力的措施,控制疫情的扩散和蔓延。
3、加强霍乱防治,继续做到不发生中高强度流行,并力争全县发病率控制在1/10万以下。肠道门诊的登记率、送检率达总人口10/万。巩固肝炎防治成果。继续做好伤寒、痢疾、感染性腹泻病的防治工作,减少发病.4、加强对医疗机构疫情报告管理、督导检查,每季不少于1次,全年覆盖辖区所有乡镇及县级以上医疗卫生机构。
(三)艾滋病防治
加强艾滋病防治工作。城市社区宣传材料入户覆盖率6%;每月开展监管场所高危人员HIV抗体筛查;积极开展自愿咨询检测服务,全年检测880人以上;开展对公众和娱乐场所高危人群安全套推广工作。
五、具体措施
(一)计划免疫
1、加强人员业务培训
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利用每次例会对有关人员进行以会代训,上半年举办一期预防接种专业人员培训班,各乡镇要采取多种形式,有计划地对辖区卫生防疫人员进行培训,全面提高各级卫生防疫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工作责任心。
2、加强接种证、簿管理
乡镇防保所及村卫生室明确专人负责计划免疫工作,健全县乡村计免网络。儿童出生后,在一个月时间内完成建卡发证,对寄居本地两个月以上(含两个月)的适龄儿童按正
常程序进行免疫并建卡。接种证、簿一律用钢笔填写,出生、接种日期以阳历为准,且年月日填写齐全,避免涂改。计划免疫登记簿由乡镇防保所统一保管和使用,预防接种证一律放儿童家长手中保存,凭证接种,遗失及时补发。
3、预防接种信息化系统正常运行。
4、实行查验接种证制度,通过与教育局协调开展凭证入托、入学工作。
5、加强规范化、数字化门诊建设,提高接种工作质量.切实加强计划免疫规范化门诊建设,认真学习有关标准,吃透精神,严格按要求操作。全县一律实行“周门诊”接种制度,城区实行“日门诊”接种制度。
一类苗严格按照《江苏省儿童免疫程序》要求进行接种,及时上证上卡,杜绝笔头接种,并做到人苗、人表、表证、证簿“四统一”。一律使用一次性注射器。严格掌握禁忌症,杜绝接种事故发生。实行“一苗一训一查一结”,要有书面材料,装订成册。
6、加强冷链及疫苗管理
按照国务院下发的《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和淮安市《关于实行预防用生物制品经营许可证制度的通知》精神,完善疫苗使用管理制度,统一进货渠道,健全疫苗进销存帐目,杜绝越级供应或销售预防用生物制品。
各防保所要定期清点冰箱内存苗,严格控制存苗数量,剔除过期失效疫苗,减少疫苗浪费。有专人负责冷链管理工作,领取生物制品必须携带冷藏箱(包),领回后按规定进行冷冻冷藏保管,并于规定时间内完成接种。冷链设备正常运转,冰箱有测温除霜记录,严禁存放私人及其它非预防用生物制品。
7、加强流动人口管理
切实掌握本地儿童流入、流出情况,建立健全流动儿童计划免疫登记簿,对外地儿童接种证的接种记录用红笔过录在登记簿上。定期不定期地开展流动儿童接种情况调查,及时上报流动儿童接种情况统计报表,全面提高儿童群体免疫水平。
8、开展计免相关疾病监测工作
按照《江苏省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方案》、《江苏省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监测方案》、《江苏省流行性乙型脑炎监测方案》、《淮安市麻疹监测方案》、《淮安市新生儿破伤风监测方案》的规定,积极开展AFP、麻疹、新生儿破伤风、流脑和乙脑监测工作,及时准确上报各种监测报表,加强各种监测资料的积累,确保监测工作质量。
9、开展经常性计划免疫督导和接种率调查
县疾控中心每季度对三分之一以上乡镇计划免疫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督导,全年至少进行一次以上免疫接种率全面调查,及时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及时总结,提出整改意见,反馈至各乡镇并限期改进。
确保计免11种疫苗的基础及加强免疫正常开展,为全县人民的健康事业服务。此外,各地要广泛宣传、认真组织、大力开展流感疫苗等新疫苗的接种工作,在确保社会效益的基础上适当提高经济效益。
继续进行计划免疫查漏补种工作,消除免疫空白。各乡镇要组织专业人员每半年至少进行一次挨门逐户的查漏补种工作,对集镇、城乡结合部、薄弱村组,防保所要集中力量核查,保证每一个适龄儿童都能够得到免疫,并达到卡证相符。
(二)传染病管理
1、依法管理
认真学习、宣传、贯彻《传染病防治法》和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规范疫情的报告与管理,加强疫点处理工作,努力降低各种传染病的发病率。
2、主要传染病防治措施(1)手足口病防制
加强培训,做好防治准备。加强监测,提高疫情发现能力。加强检查指导和疫情处理。加强相关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分析。
(2)霍乱防治
制定《XX县2014年霍乱控制计划》,在三月底进行有关业务工作培训,充分做好肠道病流行前期的各项准备工作,实行24小时疫情值班制度,保证疫情报告渠道畅通无阻。4至10月全县统一开设肠道门诊。
(3)肝炎防治
继续开展以接种甲肝和乙肝疫苗为主导措施的预防接种和查漏补种工作,狠抓疫情报告及疫点处理工作,利用现场调查和电话随访相结合的方式对疫点处理质量进行监测,继续抓好新生儿乙肝苗的及时全程接种工作,提高人群的基础免疫水平。
(4)伤寒、痢疾防治
要加强对传染源的管理,及时进行流调和疫点处理。对重点人群、集体单位应特别注
意预防暴发或流行。积极开展预防肠道传染病的健康卫生教育。利用报纸、电台、电视台和宣传栏等一切机会和工具,尤其在本病流行季节,要加大宣传力度,以期提高人群防病意识,改变不良行为习惯。
(5)人感染禽流感防治
做好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的监测、排查和管理工作。加强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预防控制和流行病学调查等相关知识的培训工作,提高防控能力。做好防护物资准备和后勤保障工作,及时预测预警,规范处理、有效控制传染病疫情。
(6)其它传染病
开展麻疹、流腮、腹泻病、新生儿破伤风、流感疫情监测工作;对犬等动物咬伤者及时提供狂犬疫苗和狂犬免疫球蛋白的接种。
3、加强防病宣传
利用多种形式,针对相关传染病的发病特点,积极做好防病宣传工作,努力提高广大群众的卫生防病意识,增强自身防御疾病的能力。
4、疫情报告管理
县疾病控制中心每季度组织一次医疗单位疫情报告管理情况抽查,抽查数不少于全县乡镇总数的1/3,全年覆盖面达100%,县直单位每次必查,每次抽查结果以书面形式进行反馈。各乡镇卫生院防保所疫情管理人员每旬至少去门诊、病房、化验室、X光室等处核查传染病登记报告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5、配合省疾控积极做好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监测工作,完成省、市年初下达的监测任务。
(三)艾滋病防治
1、利用各种媒体广泛开展艾滋病防治宣传培训工作,在全县范围内营造防治艾滋病氛围。
2、继续开展高危行为干预项目工作,积极和业主沟通,取得相关部门大力支持,在高危人群较为集中场所(主要包括保健按摩、洗浴中心桑拿、宾馆等)开展高危行为干预。
3、按照省市要求,积极构造检测网络,规范术前、产前、输血前艾滋病抗体检测工作。
六、进度安排
1、每月按冷链运转日程安排,进行三次冷链运转,包括接种前的准备,免疫接种的实施和接种后信息录入与统计上报。
2、每月做好各类常规报表的统计、上报。
3、每月对4个乡镇进行预防接种规范化门诊督导,半年进行一次督导总结。
4、每季度做好疫情漏报和报告质量督导工作。5、4月份组织一次县对乡预防接种、传管专业人员业务培训。
6、组织好“4·25”儿童预防接种宣传日活动。7、4月下旬对各乡、镇腹泻病门诊开诊准备情况和霍乱防治培训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一次检查,流行期不定期地检查运行情况。8、7月组织开展世界肝炎日防治知识宣传活动。9、6月、10月对各乡镇进行接种率调查(含流动儿童)。10、9月组织开展狂犬病防治宣传日活动。11、7月、11月分别对各乡镇进行计免、传管业务综合考核。12、12月组织开展世界艾滋病日防治知识宣传活动
七、成果评估
按照年初任务目标,对规定的各项指标,6、10 月份组织计免专业人员对各乡镇接种率进行调查。
7、12月份对各乡镇计划免疫、传染病管理工作进行全面评估。
特此计划。
XX县疾控中心XX
2012年疾控工作计划 篇5
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是关系广大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社会稳定、新农村建设的重点工作。今年我镇的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引,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坚持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按上级要求和疾控工作的中心任务,以重大传染病、免疫规划、地方病预防控制等作为疾控工作的重点,以降低传染病发病率和保障公众健康为目标,加强管理,强化措施,开拓创新,抓好落实。
一、强化规范管理,切实抓好疾控机构能力建设
1、加强培训学习,提高人员素质。采取每两月一次的例会和半年一次的疾控防治知识的集中对镇、村两级的培训,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不断提高院、村两级公共卫生人员的业务水平和应急处置能力。
2、加快我镇疾控基础建设,进一步健全工作制度和落实各种工作规范。
二、加强突发疫情和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
认真做好人禽流感、甲型H1H1流感、流行性腮腺炎、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和群体性聚集性发热及重大传染病的防范和疫情监测及信息报告工作。强化医疗卫生人员的报告责任,提高警觉,有疫情及时上报,做到应对迅速,处置科学,防控严密。按照要求做好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及自然灾害造成的等各种突发事件的物资、设备、技术与人员等各项准备工作,一旦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在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做到反应迅速,坚决控制疫情传播蔓延。
三、规范免疫规划管理,做好重点传染病防控工作,加强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督查力度
认真贯彻《传染病防治法》,继续依法加强传染病防控工作力度。健全传染病疫情监测,疫情报告及防控工作,认真做好冬春季呼吸道和夏秋季肠道传染病防治工作。加强对村级传染病管理工作的经常性检查和防治工作的指导、督导力度。
1、加强免疫规划规范管理,巩固和发展免疫规划工作成果。根据《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和《预防接种操作规范》要求,落实各项措施,加大督导检查力度,扎扎实实的做好免疫规划工作,提高预防接种的安全注射意识,严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监测和处置,杜绝不安全接种事件发生。继续抓好基础免疫、加强免疫、强化免疫、流动儿童、边远村寨儿童计划免疫鱼塘村、双山村、党湾村、永华社区(鱼塘村于每月农历的二十一日,双山村于每月农历的二十二日,党湾村于每月农历的二十三日,永华社区于每月农历的二十四日)四个接种点每月一次的常规免疫工作。全年冷链运转达到12次,全镇儿童建卡率达到100%,常住儿童建证率达100%,卡证相符率达100%.疫苗全程接种率以乡为单位达95%以上。对新生儿乙肝疫苗首针和卡介苗及时接种和有效接种力度,确保住院分娩儿童乙肝首针及时接种率达100%。规范冷链运转、预防性生物制品供应、资料管理工作。继续巩固无脊灰状态,认真做好AFP监测工作。严格按照《新生儿破伤风监测方案》、《麻疹监测方案》等要求,搞好病例监测。搞好计划免疫,针对传染病的监测和报告工作,强化综合防控措施,努力降低麻疹等针对传染病的发病率。利用“4.25计划免疫宣传日”对计划免疫针对性疾病进行宣传。
2.认真做好艾滋病、结核病、乙肝等重点传染病的防控工作(1)做好艾滋病防控工作。认真宣传和贯彻《艾滋病防治条例》,按照上级《关于加强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通知》精神,加大各项防治措施的实施力度。开展高危人群自愿免费监测咨询。会同有关部门做好高危人群、健康人群的健康教育及行为干预,切实落实“四免一关怀”政策,利用好“12.1艾滋病宣传日”,有效遏制艾滋病的扩散蔓延。
(2)加强结核病防治工作。继续做好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各项工作,做好卫X项目,完成结核病防治指标,转诊率达100%,普及结核病防治知识,宣传免费治疗政策,加强督导检查。开展对镇、村两级结核病防治知识的培训,保证结核病防治项目顺利实施。结合“3.24结核病日”宣传活动,加强结防知识的宣传教育。
(3)做好冬春季以人禽流感、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感冒、麻疹、流脑等呼吸道传染病和夏秋季以甲肝、痢疾及乙脑为重点的肠道传染病的监测和防控工作,从4月1日至10月31日实行肠道腹泻病例“零”报告制度,对腹泻病人进行筛查。加强发热门诊的建设,进一步完善预检分诊和消毒、隔离控制制度与措施,提高应急处置和医疗救治能力。(4)做好学校传染病防治工作。严格按照《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等有关要求,会同中心校及各学校进一步加强对学校传染病防治工作的监督检查。进一步做好学校传染病防治措施的落实,督导晨检、监测等措施实施情况,培训全镇中、小学校传染病防治教师,提高监测防治能力。认真落实秋季新生入托、入学查验接种证工作,并对漏卡漏证漏种学生及时补证补种疫苗。
(5)进一步做好疫情信息网络建设。做好网络报告系统的技术管理、进一步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告管理工作。
(6)由院长、防保组长、妇保员对各村卫生室每两月督导一次,覆盖率达100%,将督导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并加以整改,督导以量化考核,将考核的成绩记入年终考核,并写出总结。
四、加强地方病、慢性病防治工作,坚持综合防治措施,有效控制和消除碘缺乏病、麻风病等地方病危害。
1.按照上级地方病防治的要求,重点抓好碘缺乏病防治。继续做好碘盐监测、病情监测,积极组织开展地方病健康教育活动。
2.麻风病防治 采取多种形式开展业务技术培训和麻风病防治知识的健康教育,不断提高全镇医务人员的麻风病诊断水平,提高病人的及时就诊率和早期发现率。
3.加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工作,开展心脑血管病、高血压、糖尿病的干预和防控工作。
五、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及创卫工作
1.加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广泛宣传普及卫生防病科普知识,固定宣传栏的内容每月更换一次。
2.重点围绕“3.24结核病日”、“4.25儿童预防接种日”、“12.1世界艾滋病日”等宣传日,充分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努力提高公众的健康知识水平和自我保健能力。
3.大力开展健康教育工作。督导各村、学校、镇直各单位开展健康教育工作,使居民、学生、职工的健康知晓率,健康行为形成率达到80%以上。
六、每月在5日前拟定月计划,每月按照月初计划来完成相应工作和临时安排的各项工作。月底并作总结。
七、各项工作要有具体的文字资料并归档备查。
xx镇卫生院防保组
2015年疾控中心工作计划 篇6
为加强我团卫生防疫工作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管理,全面启动疾控绩效考核工作,提高疾病预防控制能力和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处置能力,更好地为全团人民健康服务,不断提高我团人民的健康水平,力争2015年卫生防疫工作更上一层楼,现制定《2015年141团疾控中心工作计划》。
一、加强对防疫工作的领导和管理
医院书记兼任疾控中心主任,布置防疫工作任务,督促防疫专干按时按量完成各项防疫工作任务,并参与各项工作中,及年终召开防疫工作总结会议。
二、疾病控制、公共卫生、妇幼保健工作指标
1、传染病管理防控
加强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制度化、规范化建设,提高疫情报告意识。做好网络直报工作,减少漏报,把传染病漏报率降到最低。做好对传染病病人的监管,定期随访进行传染病防治知识宣教。进一步做好艾滋病、布病、流感、禽流感手足口病等重大传染病的防控工作,加大干预力度,一旦发现疫情,立即采取对疫点进行隔离和消毒措施,配合院领导督促本院各科室做好消毒工作,杜绝医源性传染病的发生。
2、计划免疫
做好常住人口七岁以下儿童计划免疫,同时也要做好流动人口儿童的计划免疫工作,做到“三早”即早组织、早登统、早接种,杜绝团外来人口携带相应传染病传染给本地儿童,接种率达到95%。同时做好各种计免资料的上报及整理归档工作,管理好各种疫苗的存放和器材清洁。
3、地方病防控
做好碘缺乏病、氟中毒、包虫病等地方病防治工作,开展8—12岁儿童氟斑牙和甲状腺肿调查工作,按时定期完成水质监测工作。
4、结核病防治
掌握全团结核病患病趋势及防治现状,做好新发病人的录入、治疗、管理工作,完善网络直报和新发病人管理率、登记率、报告率在95%以上,全程督导管理率95%以上,治愈率80%以上。
5、健康教育
进一步建立健全组织领导体系,提高群众的健康意识,分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大力开展健康教育工作,普及卫生保健知识,宣传最新健康科学知识,掌握新动态,开展一次职工和中小学生习惯调查。争取卫生知识知晓率和行为形成率在90%以上。
6、妇幼保健
围绕《兵团妇女儿童发展规划》,一“两系管理”为核心,组织实施好“降消”和妇幼卫生监测等项目。加强母婴传播项目的管理,依法提供母婴保健专项服务技术,加强对母婴医疗服务保健质量安全管理,推进妇幼健康优质服务创建工作,强化出生缺陷综合防治,积极推行婚前医学检查、产前筛查诊断和新生儿疾病筛查等三级防治措施。进一步完善团妇幼卫生体系建设,提高妇幼卫生服务能力。
7、重性精神疾病
对明确诊断的重性精神疾病病人建档率达到100%,对明确诊断的重性精神疾病病人管理率达到80%以上,规范管理率达到80%以上,稳定率达80%,体检率90%。对建档患者定期随访,对他们进行健康教育和康复治疗。
8、慢性病
完善居民健康档案,争取档案健全率达到100%。对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定期随访,在社区、各连队卫生室以及医院门诊开展免费测血压血糖活动,对辖区65岁以上老人免费体检,争取体检率达到90%以上。
三、加强基层卫生工作人员管理
疾控实验室工作计划 篇7
1 目的
加强实验室安全管理, 明确职责, 确保实验室检测工作在安全环境中进行, 使实验室符合检测质量要求及有关健康、安全的要求, 防止疾病传播, 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
2 范围
适用于实验室的各项安全管理工作。
3 职责
中心主任对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负有领导责任。办公室负责中心安全制度的建立, 组织和督促安全检查工作, 并组织人员培训学习各项安全法规和安全防护知识。科室负责人负责建立本科室的安全作业管理措施, 并贯彻执行。督促实验室人员加强安全意识, 适时召开安全会议, 杜绝事故的发生。工作人员应加强自我保护意识, 强化安全作业, 尤其是化学、有害生物等安全。及时上报已经发生的职业暴露。技术负责人对发生的职业暴露及时进行评估和确定, 并作出处理。质量监督员、生物安全监督员负责实验室安全作业的日常监督, 对人员、设备设施和样品、生物安全等各项安全措施落实情况进行检查。
4 工作程序
4.1 日常安全管理
⑴实验室走廊、楼梯、出口应保持畅通, 每幢楼层应保持一定数量的消防器材, 特别是钢瓶贮藏室、化学试剂仓库等更应添置足够的消防器材。消防安全设施存放处严禁堆放物品, 消防器材不得随意损坏、挪用和移位。⑵检测人员进入实验室必须穿戴必要的工作服。进入无菌室、HIV初筛实验室必须穿戴隔离服、工作鞋、工作帽;进行危害物质、挥发性有机溶剂、特定化学物质或其他有毒性化学物质等操作时, 必须注重防护, 且须在通风橱内进行操作。⑶实验室在使用电炉、烘箱、高温炉等设备时, 要有专人看管, 同时务必遵守操作规程。⑷检测完毕后, 要及时清洗器皿, 整理实验室。所有微生物标本、培养物及污染玻璃器皿均经高压灭菌、煮沸消毒或消毒液浸泡后方能清洗, HIV初筛实验室的固体废弃物指定收集, 严防污染环境、传播病源。⑸工作人员在离开实验室前要检查水、电、气和门窗, 做好安全、防火、防盗工作, 防止意外事故发生。⑹严禁在实验区域吃喝食物、抽烟、会客等, 离开实验室时要洗净双手。实验室 (收样室) 的冰箱或冷柜中不得存放与实验无关的物品。⑺中心办公室负责建立本中心的安全作业管理制度。组织和督促进行安全检查工作, 每季不少于一次, 并填写“实验室安全作业与废弃物处置检查表”。
4.2 危险物品的安全作业管理
4.2.1 剧毒、易燃、易爆物品的管理
易燃、易爆试剂应设专库存放, 严禁混存, 并有专人保管, 实验室用时要随用随领, 控制实验室内库存量。存放的基本原则:毒、爆炸品在保险箱内分格安放;易燃品及性质互相抵触的应分库分类存放。应注意易燃、易爆试剂对温度、湿度、照明等存放条件的要求。一般货架下层放液态试剂, 中层放固体试剂, 上层放小包装试剂。易受光照变质的试剂应避光存放。剧毒试剂要严格实行“五双”制度 (双人管、双人发、双人运、双把锁、双人用) 。剧毒试剂应账目清楚, 账物相符。购入、使用、报废均应登记, 且有两人互相核签。
4.2.2 高压钢瓶
高压钢瓶应符合国家劳动总局《气瓶安全监察规程》的规定, 设有专门存放点分开整齐排列, 并用专用设备固定存放。钢瓶应定期进行技术检验, 不得逾期使用。实验室不得进行远距离输气。
4.2.3 压力容器
实验室使用的压力容器应严格按《压力蒸汽灭菌器安全使用操作规程》操作, 并有专用的使用场所和上岗考核合格的人员操作。使用过程中应密切注意观察, 以防危险事故的发生。
4.2.4 菌 (毒) 种
菌 (毒) 种应有专人负责保管, 专用冰箱存放, 双人双锁。严格按《标准物质与菌毒种管理程序》执行。
4.3 安全用电管理
实验室内电器设备的安装和使用管理, 必须符合安全用电管理规定。大功率的实验设备用电必须用专线供应, 严禁与照明线共用, 谨防因超负荷用电起火。实验室的用电容量的确定要兼顾中心发展的增容需要, 留有一定的余量, 但不准乱拉乱接电线。实验室内的用电线路和配电板、箱等装置及线路中的各种开关、插座、插头等均应保持正常可用状态。熔断丝必须与线路允许的容量相匹配, 严禁用其他导线替代。存放易燃易爆试剂的场所, 应使用防爆照明, 如有必要应配置相关报警装置。手上有水或潮湿请勿接触电器设备, 严禁使用水槽旁电器插座, 以防漏电或触电。电器插座一般不接太多插头, 以免用电过度而引起火灾。仪器设备必须有良好的接地, 以免产生感应电或触电。实验室检测人员必须掌握相关仪器、设备的性能和操作方法, 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
4.4 废弃物安全管理
实验室废弃物的安全处置按《环境保护程序》执行。
4.5 人员健康安全防护
⑴技术负责人应对本单位的废液、废物、废气等有可能构成环境污染或影响员工健康、安全的因素实施排放控制。⑵实验室人员必须掌握相关的安全知识及防护知识, 熟悉应急预处理检的措施与方法。检测人员在从事检测工作时, 要做好个人防护。⑶在有可能危及检测人员人身安全及健康的作业场所, 应设置必要的安全隔离区和紧急处理设备、急救药品等, 并保证这些设施处于正常有效状态。
4.6 意外事故的应急处置
实验室应配备紧急处理意外伤害的急救药箱, 如:消毒液、清洗液、洗眼杯、烫伤膏、包扎用品等, 放于固定位置, 便于使用, 并定期更新。⑴当员工在检测工作时发生意外人身伤害事故时, 实验室的任何人员应根据事故性质和程度立即采取应急救助措施:尽快使伤者脱离危险环境并使伤者以适当之舒适姿势, 解开衣领使呼吸通畅;若伤者有窒息现象, 应立即施予人工呼吸;若有出血现象, 应设法止血;若心跳停止, 应施行心肺苏醒术。必要时可拨打“120”紧接救助电话求助。并将情况及时报告实验室领导, 以做好善后处理。⑵当出现诸如火灾、水灾、化学品或燃油泄漏、环境污染等蔓延性灾害时, 实验室的任何人员都有责任采取防止灾害蔓延的一切措施, 同时应呼救其他人员帮助救助。当救助无效时可拨打“119”火警紧急救助电话求助。检测人员应确知灭火器的放置地点、种类以及使用方法。在采取救助的同时, 应及时通知科室负责人好善后处理, 科室负责人应立即报告中心领导。⑶当出现酸、碱等化学性灼伤时, 应用大量清水冲洗, 情况严重时应及时去医院就诊。一旦发生触电现象, 应首先切断电源, 及时进行现场施救, 如必要应尽快送医院处理。⑷当出现仪器设备或设施损坏时, 当事人应采取措施防止损害继续蔓延, 保护现场并及时报告实验室任何一级领导, 做好现场的记录。⑸当出现或发现危险品、剧毒品或菌 (毒) 种及被检物品损坏、丢失时, 当事人应立即报告科室负责人同时报告中心领导, 若情节严重则报警。科室负责人应采取必要的补救措施, 防止其他物品再次出现类似情况, 并做好损坏/丢失现场的记录, 执行《不符合检测工作的控制程序》。⑹当检测中出现停电、停水、停气等影响检测的故障时, 检验人员应首先对仪器设备和被检物品实施保护措施, 防止仪器设备和物品损坏, 同时做好现场记录, 向科室领导报告。有关实验室设施和环境条件的要求按《设施和环境条件控制程序》执行。
参考文献
[1]丛黎明, 丁钢强, 张双凤.ISO/IEC17025实验室管理体系应用指南[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6.10.
浅谈疾控中心开展信访工作见解 篇8
【关键词】信访工作;疾控中心
【中图分类号】R19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0829-02
引言: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建立健全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完善信访制度,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的工作体系,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证渠道。” 信访工作是党和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性工作。做好新时期的信访工作,对于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加强党风建设尤其是干部作风建设,密切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信访工作的作用和体现
1.1 信访工作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长期坚持的重大战略思想。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现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切实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这就要求我们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及时了解民情、充分集中民智,切实为民谋利,最大限度地推动科学发展的积极因素,凝聚促进科学发展的强大力量。认真做好信访工作,进一步畅通信访渠道,倾听群众呼声广纳群众智慧.代表和维护群众利益,充分调动人民群众参与现代化建设的主动性、创造性,切实将人民群众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积极性保护好、引导好、发挥好,只有这样才能够群策群力,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真正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落到实处,富有成效。
1.2 信访工作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需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集中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信访工作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性工作”。这是党中央、国务院对新形势下信访工作的新的定位。必须充分发挥信访工作的职能,充分发挥信访工作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基础性作用,及时妥善地化解各类矛盾和纠纷,理顺群众情绪,最大限度地化消积因素为积极因素.化不稳定因素、不和谐因素为稳定和谐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有利因素.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积极的贡献。同时,通过信访工作教育和引导群众以理性合法的方式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帮助群众解决他们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促进社会公平公正。
1.3 信访工作是推进民主政治的重要保证。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发展社会主義民主政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信访工作是贯彻落实《宪法》和《党章》所赋予的民主权利,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保证。信访是人民群众政治参与、利益表达的制度性方式,也是维护和实现人民群众经济利益和民主权利的重要手段。当前,信访制度已成为人民代表大会之外人民群众表达意愿、参政议政、实施民主监督的一种最直接、最常用、制度性的群众性利益表达渠道。
1.4 信访为科学决策提供重要依据。群众信访是各级领导机关及其负责人联系群众、了解社会情况和民间信息的重要渠道,是集中民智进行科学决策的重要渠道。信访制度,通过群众反映问题,政府调查后予以解决,能实现“为人民服务”的承诺,也是各级领导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的重要依据。
1.5 信访工作是反腐的重要手段。多年来,广大人民群众的信访、举报一直是我们发现案件的主渠道,在揭露腐败、提供案件线索乃至查清问题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信访是个体权利对公共权力的控制,是公民监督行政权力、司法权力的有效途径。信访制度则是党发动人民群众监督地方基层干部的有效手段和途径。同时,信访制度也是反映党员干部违法违纪情况的一种主要渠道,是反腐倡廉的重要信息源。
2 疾控中心的信访工作及其抓手
2.1 提高认识抓觉悟。信访工作是和联系群众的纽带,是落实“三个代表”的具体行动。要提高中心全体干部职工觉悟,把信访维稳工作当作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来抓。中心要把信访工作,并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作为一件大事来抓,努力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同时中心可以利用职工大会、科务会等专门安排学习《信访条例》,并不定期学习上级相关文件。
2.2 完善机制抓落实。中心要落实信访工作责任制,要坚持信访工作“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的工作原则。对信访工作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分管领导作为直接责任人,对信访工作必须直接负责,具体抓好信访工作。其他领导成员实行“一岗双责”,在认真做好分工范围内的工作同时,支持配合和协助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全力抓好信访工作。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有落实”的信访格局,把信访事件及时化解在萌芽状态。
2.3 务求实效抓态度。在信访工作中,中心要坚持“急事急办,特事特办,困难的事努力办,麻烦的事尽力办”的原则,树立“宁可我们千难万难不让群众时为难”的服务意识,本着高度的责任心,遵循为群众排忧解难和全心会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遵循“改善服务、提高质量、取信于民、树立形象”的总体要求,更好地为上访群众服务,进步规范处理群众来访来电工作,明确接待群众的礼貌用语和忌语,改善群众依法信访秩序。
2.4 强化制度抓效率。中心应建立一系列制度,以规范信访工作。一是建立政务公开制度。在原有工作程序公开的基础上,在中心增设意见箱,以方便群众对信访工作的监督。二是建立排查制度。为进步加强信访的预警制,中心应定期对不稳定因素进行排查,及时报送领导,并依照“分级负责、归口办理”,“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责任到科室,落实到个人,使许多信访问题化解在萌芽状态,真正做到“大事化小,小事化无”。三是建立现场督办制度。为减少重复交办,对职责不明确、多次重复交办的信访事件进行现场督办,掌握第一手资料,解决许多信访难点。四是建立信息考核制度。加强信访信息报道,使领导及时掌握信访动态。五是建立季度考核制度,以促进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信访工作是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现自我教育、自我改进和自我提高的一个有力载体。在群众利益诉求日益多元化、复杂化的今天,好信访工作,提升服务水平,树立良好的疾控形象,是疾控行业自身发展的需要,更是广大人民群众的殷切期望。
参考文献:
[1] 丁德胜,论信访与民主——从促进民主发展的角度谈信访工作的重要性,《新西部(下半月)》 -2010年8期
【疾控实验室工作计划】推荐阅读:
铁路疾控实验室06-28
疾控中心实验室05-17
疾控工作总结范文10-22
疾控党风廉政工作计划08-31
疾控七五普法工作计划09-29
全市疾控预防控制工作会议简报09-30
加强疾控系统青年思想政治工作05-25
疾控中心四型机关工作方案08-20
安县2011年疾控工作总结范文09-26
关于疾控中心工作人员承诺书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