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爱的滋味》有感学生

2024-05-15

读《爱的滋味》有感学生(通用12篇)

读《爱的滋味》有感学生 篇1

读《爱的滋味》有感

永丰县恩江镇肖家小学六年级谢海芳

这段时间,我看了一本2014年第五期的《小学生之友》,感触很深。

其中我印象最深的是陆颖悦写的《爱的滋味》。文章主要写的是:小作者陆颖悦得了病,爸爸用自行车载她去医院。到了晚上,爸爸冒着大雪,去给小作者买饺子,陆颖悦在病痛中深深地感受到了大山般的父爱。

读到这里,我也深受感动,这不禁使我想起了自己的爸爸。那天,雨淅淅沥沥地下着。我和爸爸一起下楼,撑起一把小伞出去散步。雨渐渐下大了,风也渐渐地刮起来了。这样的一把伞,对我们两个人而言,真的很小了。爸爸强劲的手臂使劲地握着伞柄,生怕伞被风吹走。“伞歪了。”我嘀咕着,我分明看见大部分伞都歪在我这一边。爸爸听见了我的嘀咕,说:“被风刮的,没事。”此时,风小了一些。我想如果伞真是被风刮歪了的话,现在该正了吧。抬起头,还是一样歪。伞歪了,不是因为有风。雨下得更大了,伞倾斜得更厉害了。雨珠滴答,落在地上,激起些许水花,溅在爸爸的裤腿上,爸爸却依旧将伞倾斜着。

我执意要将伞扶正,爸爸笑着说:“没事。”伞继续倾斜着。雨下得更猛,我不时嘀咕一句:“伞歪得更厉害了。”雨滴落在我的手背上,有些冷,但我依旧感到温暖。伞歪了,只是因为爱!

我和陆颖悦都有着同样的感想,爱是一种情怀,更是一种情操。人的生命中总少不了和煦的暖阳,最为耀眼的一缕阳光莫过于父母的爱了。

指导老师傅志华

读《爱的滋味》有感学生 篇2

读完了《爱的呼唤》《爱的旅程》后,我的第一感触就是———师爱无边。教育是一门科学,是一门艺术,我们教师必须有强烈的事业心,以教育科学为指导,教育科研为动力,教育艺术为途径和手段,以爱施教,以理服人,以德育人,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在张载锡老师这些书中,有学校教育、家庭教育、道德教育、课堂教学、开发智力等方方面面的小故事和哲理,我被书中所写的教育方法所感动,不由地想到班主任的教育教学工作,其实,我们也可以用情深意切的直观言语,丰富语感的体态语言,心理相融的情感共鸣,激发情趣的教学幽默,直话曲说的暗示诱导等等,付出爱,给学生心灵的土壤上播种“爱”,也可以收获到“可持续发展的爱”,使他们爱课堂、爱环境、爱生活、爱祖国。爱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础。

著名教育家夏丏尊说过:“教育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成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那爱是什么?爱就是尊重,是信任、是智慧、是宽容。谈话时,让学生坐在你的身旁;制订班规时,征求学生的意见;教育学生时,用商量的口吻……张老师那语言、那行为、那耐心真令人折服。

书中讲到老师要树立高雅的美感形象。是的,老师的仪表、服饰、态度、语言、表情都影响着学生。在老师进入教室时,那表情信息一旦融入教室的空气之中,立即会扩散,感染学生。愉快的表情,洒脱的举止能使学生轻松自然,处于学习的最佳心理状态。书中有这样一个情景:教室的门被轻轻地推开,老师微笑着迫不及待地挤进门来,从容地点点头,漂亮的连衣裙像一片彩云托着老师上了讲台,老师的微笑温暖了教室的角角落落,渗进同学们的心田。“同学们,我姓刘,叫云,很高兴和大家一起来学习英语这门令人生畏的课。”老师的话一下子吸引了学生,拉近了师生间的关系,是老师美的形象,老师美的语言为学生打开了知识之门,学生会不知不觉地跟着老师奔向希望。

用爱温暖后进生。后进生大多数学习成绩差,思想上不求进步、自卑、缺乏信心。而教育这些学生,教师付出很多却回报甚微,教师批评时言辞稍有不慎,矛盾就会激化。张老师告诉了我:首先要分析造成学生后进的原因,是家庭因素、学校因素还是社会因素。其次,抓住感化的突破口,对症下药。后进生往往不受人欢迎,受人歧视,遭人冷眼。由于爱的饥渴,他们自卑、自暴自弃,表现得玩世不恭,其实他们的内心深处渴望帮助、渴望爱。爱可以塑造美好的心灵,可以诱发美好的行为。教师应在生活上关心他们,思想上爱护他们,学习上帮助他们。我班转进一位因打架被“遗弃”的学生,我请他来沟通一下,他诚惶诚恐地来了,我微笑着递了一杯水,说:“一看你就是好学生,我们都欢迎你的到来,老师又多了一个朋友……”一段真诚的话驱散了他的拘谨,更改变了他的习惯,慢慢地他成了学生的榜样。张老师的方法真灵。

批评也要讲艺术。读了这本书,我恍然大悟,原来,可以从反面去教育,站在孩子的角度去分析问题的症结所在,然后再有针对性地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去激励学生。从此,我再没有把学生请到办公室。学生肃立面前,通过讲道理并责令其改正,大多劳而无功,学生抵触、赌气,收效甚微。处于自我意识急剧发展的时期,自尊心非常强的孩子希望教师能理解他、关心他、尊重他。所以,我在教育活动中始终保持宽广的胸怀,和蔼、友善、热忱、耐心、平等地对待学生,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责子十过,莫如奖子一长”,老师对学生的激励和希望,真的产生了积极的效应。

读《成长的滋味》有感 篇3

我常常想,成长的滋味到底是什么?今年暑假,我在网上购买了一本书,书名叫《成长的滋味》,里面讲述了许多成长故事,让我对成长有了更深地了解。而让我无法忘怀的就是——《出门》。

这个故事主要讲了一个在青春期的女孩,名叫凌子。她刚刚踏入青春期,有点自信,有点迷茫,有点兴奋,还有一点点自恋。她决定出去游泳,却在更衣室里看见正在长大的自己。整部小说写的虽然是凌子的一天,却仿佛为我们展开了每个女孩都即将经历的那段迷茫的岁月。

成长是一个永不止息的过程,但我们总会在某个日子、某个时刻,忽然清楚地听见它的声音,闻到它的味道,感觉它像风拂过脸颊一样,拂过我们的身体。于是,我们就把这些日子、这些时刻,用文字小心地裁剪下来,做成一枚记忆的书签。它无论多美,终究虚幻;它虽然虚幻,但终究带来过美丽。也许,这正是青春的一道风景吧。小说的结尾弥漫着一股淡淡的惆怅,我想,这就是成长的一种滋味吧。

成长的滋味到底是什么?这本书给予了我坚定的回答。成长的滋味是美妙的,但是却需要勇气、独立和爱。在我们的成长之路上要学会这三样,我们才能有一个完整的成长之路。成长是每个人的必经之路,可能一路上有悲也有喜,但这取决于你对它的态度。

浙江省温岭市箬横镇第四小学五(2)班

指导老师:林小丹

读《爱的滋味》有感学生 篇4

整篇小说的主旨都是围绕一个字―“爱”,书里阐述了种种人世间最伟大的爱。尽管这些爱没有那么惊天动地,但却都感人肺腑、引人深思。与其他小说不同的是,整部小说以一个小学生最不染世俗的眼光审视着身边的美与丑、善与恶。

其实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在我们的工作中,最不可缺少的就是“爱的教育”。我们常常把“爱孩子”挂在嘴边,却时常忘记了“爱”他们。有时,我们会将自己的思想强加给孩子;有时,我们会对孩子太过苛刻;有时我们会因为自己的情绪而没有耐心的对待孩子……读完《爱的教育》,我深思,面对平时孩子犯的错误,作为教师我们更要用心教育,用心感受孩子们的想法,才能真正走进孩子们的内心世界。这让我联想到了另外一本书籍《正面管教》,只有真正对孩子们付出关心、爱心与真心,才能得到孩子的真诚回报,也只有这样才能启发孩子,了解孩子,做一名真正优秀的幼儿教师。

在孩子们面前,我们不应仅仅以一个教师的姿态与他们相处,而是要主动走近他们。记得刚来大四班时,很长一段时间里我觉得自己与孩子们之间有着很大的隔阂,我与孩子们的相处也很被动,不愿意去亲近和了解他们。而在后来的这段日子里,我开始慢慢地去倾听他们的心声,与孩子们沟通、交流,像个朋友一样与他们相处,很快,我就发现我与孩子们之间原有的那道隔阂似乎不见了,孩子们还亲切的喊我“周姐姐”,我也尝试着用心地去爱他们。在教育教学中,作为教师也应该是以引导为主,而不是填鸭式灌输。我们也应以身作则,潜移默化地把“爱的教育”传递给孩子。在教学过程中,多鼓励、赞美孩子,培养孩子积极性的同时,培养他们对挫折的容忍能力,让孩子快乐成长。了解孩子生的感受,观察孩子的反应,聆听孩子的心想法。同时,我们还要利用各种机会和家长取得联系,适时的提供教育孩子的咨询与方法,共同为孩子的未来而努力。

读《成长的滋味》有感 篇5

作者:胥靓姿罗村实验小学五年级二班 地址:淄川区罗村镇洪五手机:***

邮政编码:255138

指导教师:李桂芝

读《成长的滋味》有感

暑假期间,我将《成长的滋味》读了好多遍。领略到其中关于人生、自然、社会、文化的智慧和哲学,我的心一直被书中的故事牵动和震撼着,久久不能平静!

这本书让我学到了许多知识,故事中蕴含的道理给了我太多的启迪。当读完《再被狐狸骗一次》,我的心仿佛停止了跳动,我呼吸困难„„在我所读的童话书中,狐狸几乎全是奸诈、狡猾的象征。而这个故事中公狐不惜牺牲自己生命保护幼狐,令我为之动容。公狐为引开猎人,避免伤害他的妻子,“举起一条前腿,将膝盖塞进自己的嘴里,用力咬了下去。我虽然隔着十几米远,也能清晰地听到那种骨头被牙齿咬碎的咔嚓咔嚓声。不一会,那条前腿便被咬脱了节,皮肉还相连着,那截小腿在空中晃荡,就像连着丝的一块藕。”读到这里,我震惊了,我哭了„„我多么希望公狐能化险为夷,和家人团聚,继续为他们觅食,但公狐却因流血过多而死去。这是多么伟大的父爱啊!我不禁对这平凡、弱小的狐狸肃然起敬。动物尚且如此,更何况人呢?不禁想起我小时候,在一个暮秋的傍晚,突然发40度高烧,爸爸妈妈心急火燎地把我送到医院,爸爸跑着去给我挂号,走廊上有水,差点滑倒。妈妈抱着我,还时不时的摸我的头,急得额头上冒出了一层细密汗珠。找到医生,打上点滴后,他们才松了一口气。母爱如歌,父爱如山,更让我敢于接受生活的各种挑战,迎难而上,懂得生活的勇气,懂得了爱。

这成长的道路如一座山峰,并不平坦,要想看到山对面最绚烂的彩虹,就要勇于克服困难,一步一步往上爬,是爸爸教会了我坚强。记得今年春天,在体育课上,不小心摔伤了腿,血流了出来,我一个劲地哭着喊痛,老师叫爸爸把我接回家。在路上,爸爸并没有背起我,而只是牵着我一步一步慢慢往家走。我赖着不走,因为腿实在很痛,爸爸停下语重心长地说:“如果连这点小伤都学不会坚强的面对,那

今后在社会上还怎么立足?记住,生活的道路并不好走,会有许多的困难,而面对困难唯一的秘诀就是坚强!”我含着眼泪点了点头。从此,我牢牢记住了爸爸的教导,用坚强的信念,一步一步往上爬,于是,我长大了。

长大了,就要更加懂事。

读《爱的滋味》有感学生 篇6

《成长的滋味》是有很多的小故事结合而成的,是作者对过去的种种依恋与回忆,依恋自己的成长过程,回忆了作者自己走过的路程和经历的种种事情。

我们每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都会经历一些酸甜苦辣和喜怒哀乐,读后感《作文 读《成长的滋味》有感》。

成长的过程是漫长的。在这条道路上,有许多的诱惑在考验着大家;也有许多的困难在迎接大家。

然而,成长的道路也是美丽的。不管是酸甜苦辣还是喜怒哀乐,都会让正处于旺盛年段的我们去体验它,让我们变得更加懂事成熟。

在阅读这本书时,故事中的一个文章蕴含的道理,给了我很大的启迪。文章名字叫做《理解的礼物》,这篇文章让我知道我们在生活中,应用善良的心去对待、感化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和每一件事。

读了《成长的滋味》,让我对“成长”有很多的看法,正因为我们正在成长,所以,应该阅读更多的书籍,正如“让阅读成为习惯”!

读《爱的教育》有感 篇7

捧起《爱的教育》,它的书名使我思考,在这纷纭的世界里,爱究竟是什么?带着这个思考,我与一个意大利小学生一起跋涉,去探寻一个未知的答案。

整本书,作者亚米契斯借着他的笔端为我们勾画了“爱”的经典主题。他以一个小学生的名义,通过日记的形式,讲述了他在学校、校外的所见所闻,并且写成一个个很小的故事。这使所有的读者都能感受到一种纯真的友情,博爱的亲情以及无私的师生之情。这些都是人间最美的真情。虽然,每个人的人生经历不同,但是,你会从《爱的教育》中,会发现爱是无处不在。在《爱的教育》中,有一段极为特别的板块,就是主人公小安利柯父母的留言。他们给予他的循循诱导,是那种谦和与礼貌,把一个父亲胸膛中热烈的情爱稳稳地表达了出来。任何一个父亲其实都是急切地盼望着自己的儿子长大的,可是安利柯的父亲却不急着表露出来,他深知只有用“爱”去感化他的儿子,小安利柯才能掌握“爱”的能力。未读之前,我曾为“爱”是何物而感纳闷。家庭中的爱是亲情与亲情间的相濡以沫,校园中的爱是学生与老师,学生与学生间的互助、合作。爱,像空气,每天在我们身边,因为它无影无形就总被我们忽略。其实他的意义已经融入生命。就如父母的爱,不说操劳奔波:只要孩子一有咳嗽,药片就摆放在眼前;临睡前不忘再看一眼孩子;当我们陷入困境,没人支持,父母依然陪在身边……这就是我们需要张开双臂才能拥抱的深深的爱。现在,我认识到天下父母都有一颗深爱子女的心。在平常的教学中,我将目光专注于学生是否会回报父母的爱这一方面。还记得本册书第六单元讲述的是父母与子女之间的亲情故事。学生们都能切身体会作者的母亲强烈的爱,可是在回报父母方面只有只言片语,无法说出自己内心的感受。当时我感到孩子们是渴望对父母表示点什么,然而怎么做,怎么说呢?我灵机一动,布置一道作文题《给妈妈洗脚》。孩子们知道后,似乎找到了些感觉。第二天,我把作文本收起来后一看,每一篇文章都写的好,真情实感渲染纸间,很多学生的文章根本不需要我动笔修改,就连娇生惯养的张思成也写出了自己最得意的作品。这群天真活泼的孩子多么可爱啊!他们不会表达自己的爱,那是因为缺乏机会。往往最简单的东西却最容易忽略,一句贴心的话,一次帮忙作家务的行动,一次照顾家人的表现,都会让学生们亲身感受爱,主动去回报爱的。

——读《爱的教育》有感 篇8

最近两天,我读了《爱的教育》这本书,它讲了主人公恩里克和他的爸爸妈妈的一些信件和在学校发生的事情。通过恩里克和爸爸妈妈的信件,可以看得出恩里克是个知错就改的孩子,他的爸爸妈妈是一对有着爱心的父母。从此可见他们的家庭很幸福!

书中有一个人物让我感到敬佩,他就是——卡隆。一天,班级里的三四个小孩正在取笑家庭贫穷有残疾的同学克洛西。克洛西大怒,将墨水瓶向费兰迪掷去,却打着了老师。卡隆怕克洛西受罚便替他顶罪。但最后克洛西承认了错误,老师批评教育了那些欺负克洛西的同学。由此可以看出卡隆的美好品德。

我还喜欢洛佩谛。他虽然做错了事,但会及时改正。就拿有一次事来说吧。他在上学的路上,看到一个一年级的小男孩在马路上摔倒了。此时,有一辆马车向他驶来,于是洛佩蒂大胆的跳了过去,救出了小男孩,而自己却被车子扎伤了,所有人,不管是家长还是同学们知道后,都为他见义勇为的行为而感到骄傲。他用自己的性命,保住了一个一年级的小男孩的性命,即使自己被车子炸伤了,可能就以后都不能走路了,他也依然要帮助小男孩。说明洛佩蒂乐于助人,见义勇为的品质十分值得我们学习,看着这一个个有着美好品德的人物,仿佛他们就站在我的眼前,我不禁羞愧的低下了头。有一次,我坐着公交车去打羽毛球,由于公交车很挤,好不容易找了个位置坐下来。在“洪殿”这一站的时候,上来了一位老爷爷,公交车很挤,老爷爷被他们挤得东摇西晃。这时,我的耳边响起了奶奶对我说的话:“在公交车上,遇到老人没位置坐,就要把自己的位置让出来,给老人坐。知道了吗?”“知道了。”我回答道。我想:我应该把位置让出来给老人坐吧。可是,自己不是就没有座位啊。再说,万一他不领情,反而骂我怎么办?于是,刚到喉咙的话,又咽到了肚子里,忐忑不安的坐在位置上。让还是不让呢?我心里十分矛盾,我很害怕,但是我在心里默默说道:那位好心人啊!给老人让个位置吧。可是人人都只顾着自己,不帮助老人,连看都没看一眼。我虽然恨不得冲上去把老人拉到我的位置上让他坐,但还是很害怕。

就这样提心吊胆、忐忑不安的来到了目的地,可是那位老人却还站在那里,车子也比之前更挤了,老人被挤得站都站不稳。我不由得羞愧起来,如果刚才我把座位让给老人,是不是老人就不会被挤得东摇西晃了吧。

读《爱的教育》有感 篇9

书中有一封是父亲给安利柯的信——《要学会爱人》,这是使我印象最深的一篇。这封信的主要内容是讲,安利柯的父亲看见安利柯走路时不小心撞了个妇人,连对不起也没说就走了。爸爸感到非常生气,并告诉他今后应该怎样尊重别人,培养好的品德。 【由书中故事引出】

其实我跟安利柯差不多。每当有家长陪同时我都很有礼貌,但家长不在时我就变懒了,见到邻居们低下头就过去了,也不知道人家是怎么想的。 【结合自身】

记得有一次,在上学的路上,当我走到马路口时,刚刚变红灯了。我便停下来。这时身边一位年过六旬的老奶奶因没看见红灯,继续往前走。眼看对面的车就要过来了,本来这时我应该赶紧把老奶奶拉回来,可还在犹豫,到底去还是不去呢?正当我犹豫不决时,我身旁的一位阿姨连忙把老奶奶拉回来,并对她说:“红灯了,先(现在)不能过。”之后,又把那位老奶奶送过了马路。看到这些,我非常的后愧(后悔),后愧(后悔)我当时犹豫什么。我发现我的爱心顷刻间都飞走了,胸前佩戴的红领巾在辱骂我:“你不要抹黑我!你的一举一动都不配做少先队员!”。我暗暗地对自己说,以后千万不要这样了。

今后,我要学会关爱他人。看见有小同学摔倒了,就连忙扶起来;看见有人遇到困难,要及时帮助;包括给老人引路、见穷人施舍、见伤员施救,这都是文明的表现,这都是爱的表现。 【书中故事对“我”的教育和影响】

读《爱的误区》有感 篇10

读《爱的误区》有感

自从有了女儿以后一直很关注孩子的教育问题,只要有时间就会到网上看看一些育儿方面的知识,这次很幸运的获得了胡萍老师《爱的误区》这本书,每天晚上女儿睡着以后,我就起来看,三个晚上就迫不及待的读完了这本书,真是受益匪浅。

在实际生活中相信每一位家长都是爱自己宝贝的,但是到底怎样爱才是正确的爱,我们都懂得太少了,我们现在的教育方式都是沿袭父辈的教育方式,在很多方面都或多或少的存在一些误区。表现最突出的就是对孩子过分的溺爱。现在每个家庭的生活条件都很好了,有的是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六个大人养一个孩子,所以在物质上对孩子有求必应,要什么就买什么,但是在精神上却给予的太少,有点小错误也不及时的指出来,这个在隔代教育体现的最明显。所以作为家长除了保障孩子基本的物质条件外,还要特别注重孩子品质和精神上的富养,到底我们应该怎么培养一个健康、乐观、有爱心、尊重他人,孝敬父母的孩子,值得我们去思考。

其次就是剥夺了孩子发展独立自主性的权利。父母对孩子力所能及的事情包办代替,比如最简单的吃饭问题。本来孩子都可以自己吃饭的`,也会自己吃饭,可是有时我们家长怕孩子吃饭把桌子和衣服弄脏了或者说怕饭菜凉了,就找各种理由剥夺了孩子自己吃饭的权利。平时生活中孩子除了学习其他什么事情都不会做,所以有些孩子上了大学非常的不适应,连最简单的洗衣服也不会,试想如果父母在平时多多少少让孩子自己做一些基本的家务,孩子也会很快的适应独立的生活。(www.fwsir.Com)所以现在的父母应该学习一下国外的父母,他们从小就非常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还有就是对孩子的夸赞和表扬没有有原则性,滥用表扬。对于孩子力所能及的事情不要动不动就表扬和赞美,这样孩子会感觉到表扬很廉价。当孩子做了一件超出同龄人能力水平的事情的时候,我们的赞美在孩子看来才是有价值的。这点也是我的误区,平时只要宝宝自己吃饭了或者自己穿衣服了我就很顺口的说“宝宝你真棒”殊不知这些都是宝宝应该做的最常识的事情,我们随口的夸奖,可能意识不到会带来怎样的消极影响,直到有一天,发现孩子变得害怕失败,经不起一丁点儿挫折。总是笼统地表扬孩子,比如你真棒,会让孩子无所适从。也许孩子只是端了一次饭,妈妈与其兴高采烈地表示“好孩子,你真棒”,不如告诉他“谢谢你帮妈妈端饭,妈妈很开心”。有针对性的具体表扬会让孩子更容易理解,并且知道今后应该怎么做,如何努力。“你真聪明!”――又一个家长惯用的评语。家长对孩子的每一个进步如果都用“聪明”来定义,结果只能是让孩子觉得好成绩是与聪明划等号,一方面他会变得“自负”而非“自信”,另一方面,他们面对挑战会采取回避,因为不想出现与聪明不相符的结果。

读《爱的牺牲》有感大全 篇11

欧?亨利,出身于美国北卡罗来纳州格林斯波罗镇一个医师家庭,原名威廉?西德尼?波特,是美国最著名的短篇小说家之一,他的一生富于传奇性,当过药房学徒、牧牛人、会计员、土地局办事员、新闻记者、银行出纳员„„

他善于描写美国社会百姓的生活。其作品构思新颖,语言诙谐,结局常常出人意外;又因描写了众多的人物,富于生活情趣,被誉为“美国生活的幽默百科全书”。而就像《麦琪的礼物》一样,《爱的牺牲》也是典型的欧?亨利式小说。

它描述的是这样一个爱情故事:

乔?拉雷毕是个绘画艺术的天才,他六岁的时候就画了一幅镇上抽水机的风景,抽水机旁边画了一个匆匆走过去的、有声望的居民。而德丽雅?加鲁塞,她能“把六音阶之类的玩意儿搞得那样出色”。就着样,两人都来到纽约深造。他俩在一个画室里相遇并一见倾心并很快结婚。生活会很美满的——只要有钱!但是,他们各自学艺术的学费却让他们很快陷入了困境。“当你爱好你的艺术时,就觉得没有什么牺牲是难以忍受的”。这句话在文中出现了好几次,也是因为这句话,德丽雅不愿让乔放弃他的课程,她说自己要找学生,要教授音乐,既能赚点钱来维持他俩的生活和乔的学费,又可以仍然和音乐在一起。而乔也不甘让妻子一人承担生活的重负,也停止学画,改为“到中央公园去速写”,“卖命画画”,希望能把它们卖出去,赚点家用。

就这样,德丽雅一直教着爱?皮?品克奈将军的女儿克蕾门蒂娜,而乔也天天去速写,并且他的画也被一个从庇奥利亚来的人看上了,这样,他们就有了自己的收入,每个周六也便成了他们展示自己这一周来劳动成果的时间。当看到对方的付出有了回报,而自己的努力也对这个家有帮助时他们脸上的笑容是那么的灿烂!

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去,突然有一天,德丽雅用绷带包扎着右手回到家里,心疼的乔问是怎么回事,德丽雅解释是克蕾门蒂娜吃奶酪面包浇奶酪时不小心烫到自己才弄成这样的。而就在这时,眼尖的乔看到了德丽雅包扎手用的软纱,追问那是什么,在乔的追问下,德丽雅忍不住哭着说出了真相——她并没找到学生,可不忍心乔放弃自己的艺术,便在第二十四街那家大洗衣作里找了一份烫衣服的活儿,下午洗衣作里的一个姑娘烫衣服的热熨斗烫到了自己的手。此时,乔也吞吞吐吐地讲出了自己打工的真相,其实他也没去上课,一直都在德丽雅打工的那个洗衣作的炉子房烧火,而包裹德丽雅的手的纱布,是他今天下午楼上一个给熨斗烫了手的姑娘的。

在书中,作者的精心设计不得不让人佩服,或者如果不是作者自己将故事的结局告诉我们,相信我们会给出许许多多个不同的答案,但是,像这样出人意料又感人至深的结局相信只会是冰山一角、沧海一粟罢了。

故事是结束,可它留给人们的却是永远也不会结束的爱情:互相深爱着的两个人,在贫穷的处境中,为了对方不失去学习的机会,放弃了自己的艺术,并编织着美丽的谎言,直到德丽雅烫手事件的出现才暴露出来,如果不是这偶然的事件,相信这个美丽、善意的谎言还会继续下去的。这时,我的脑海里不自觉地出现了《麦琪的礼物》里的镜头:德拉为了给吉姆买圣诞礼物而将自己美丽的长发卖了,而吉姆为了给德拉买梳子将祖传的手表卖了„„

读《爱的教育》有感作文 篇12

在某大学,教授对学生做了个小测试,卷子上的最后一道题非常特殊:如果遇到了困难和挫折,你最需要什么?全班同学都写了“地位、金钱、荣誉”这三个词,

读《爱的教育》有感作文

。最后教授公布了答案,只有一个字:爱!虽然是简单的一个字,但它可以抚平你心中那道痛苦的疤,使你的心再次充满活力。而地位、金钱和荣誉呢?它们只是你暂时的“止痛药”,那道疤却永远留在了你的心里。

“人世间没有爱,太阳也会死!”爱,是不可以用金钱来衡量的。爱,也许只是一个细节,也许只是个眼神,但它却值得我们去加倍珍惜。

一天早晨,妈妈告诉我,我们一个远房亲戚的儿子要来我们家做客,

上一篇:党组织生活会记录薄下一篇:扭转怎么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