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材施教典型材料(通用10篇)
因材施教典型材料 篇1
2013-2014(下)因材施教典型材料
宋长宇
教师站在讲台上时,面对的是一群个性迥异的学生,他们有各自不同的性格、气质、意志、兴趣等,面对这样一群完全不同的个体,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该做的是把他们组织起来进行学习活动,并尽自己所能的满足他们每个人发展的需要。而这中间包涵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就是学生的个性差异。
影响个性形成的因素以及个性的特点之后,就可以讨论一下如何针对学生的个性因材施教了。
首先,一个最基本的是性别差异。虽然理论上男女的智力是平衡的,但是由于发展时间早晚、社会期望长期形成的倾向等,大多数的男生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理科偏长,同时大多是女生具有较强的形象思维,文科偏长。这种情况下,教师就要根据男女生不同的优势分别侧重发展,男生侧重发展哩科,容易在理科上取得好成绩,女生则侧重发展文科,容易在文科上取得好成绩。
第二是女生智力发展普遍早于男生,即女生在青春期前的智力是优于男生的,而青春期时男生会迅速进步追上并超过女生,这样一来,不同学习阶段的学生就要有不同的对待,小学时女生的成绩会比男生好,而到了中学男生成绩会迅速提高,女生则会有挫折感,这时就需要老师特别的关注,以保护女生学习的积极性。
第三是男女生的兴趣各自有不同的侧重,男生大多数爱好体育、政治等硬知识,女生则大多数爱好文学、娱乐等软知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的引导,学生在这些方面就会有很大提高。而这时应该利用起来的是榜样,或者说是偶像,这时的学生在他们关注的领域会有一些偶像,教师可以利用榜样的力量,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以至人生观,价值观等伴随一生的信仰。
第四是在学习动力上,男女生也存在区别,女生一般自律性比较强,男生的自律性则相对较低,男生一般比较勇敢坚强,但却容易粗心,而女生一般比较认真勤奋,但却容易懦弱。教师可以比较放心让女生进行自主的学习,从而把更多精力放在塑造其坚强个性上,使其在学习生活中遇到困难时能够坚强面对。与之相反,男生则需要教师更多的监督。
其次除了性别差异,能力差异也是不容忽视的方面。不同的学生不仅有不同的能力,而且一种相同的能力也会有不用。外在的表现就是学生们有各自的特长,如有些擅长书法,有些擅长音乐,而有些学生则在这些其他技能上略逊一筹,唯独学习上非常有资质,这时教师要做的不是根据统一的标准一味的要求每个学生都只搞好学习,而应该根据学生们各自的特长各有侧重的发展,使每个学生都能发挥自己的特长,挖掘出自己的潜力,不仅在学习上取
因材施教典型材料 篇2
一、备课分层
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 教师需要做好课程教学方案设计, 有效地做好备课分层, 既要避免“煮大锅饭”的常规做法, 也要避免分层教学“唱高调”、随心所欲的做法②。只有踏踏实实地开展备课分层, 才能使课程教学分层目标得以实现。
(一) 分析分层教学对象的个性差异
建筑材料课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专业基础课, 课程教学对象是大一的学生。学生来自不同的省市地区, 入学前的生活环境不同, 对常用建筑材料的认知基础有差异, 学习智力、能力、习惯、兴趣、潜能等也都有差异。因此, 教师在建筑材料课的分层教学备课时, 要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情况进行充分的调查研究, 掌握开展分层教学的第一手资料。
(二) 分析课程教学特点
由于建筑材料种类多、用途广, 在其功能上也表现得多种多样, 其加工工艺复杂, 绿色环保技术对建筑材料的应用要求较高。在建筑材料课教学中, 教师需要采用图表等多种形式表述。加上概念多、符号多、术语多、图表多, 建筑材料课教学过程容易变得枯燥, 课堂气氛容易僵化。建筑材料课程要为后续的房屋建筑构造、建筑工程测量、建筑施工技术、建筑工程施工组织、建筑工程质量检验评定等多门专业课程及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综合练习、实习、实训奠定建筑材料科学知识基础, 课程教学任务艰巨。学生的感性知识普遍薄弱, 专业思维还未建立, 具有个性差异的学生, 对建筑材料的基本理论和实际应用知识的消化、理解也必然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
(三) 学生分组
教师要根据调查、研究后所掌握的学生个性差异情况, 把授课班级的学生按照A、B、C三个层次分成三组, 并列出学生分组名单。A组的学生基础知识扎实, 自学能力强, 有比较强的理解能力和灵活运用、扩展知识的能力, 平时考核成绩好;B组的学生有一定的学习基础和自学能力, 学习认真、努力, 但成绩处于中等水平;C组的学生学习基础薄弱, 理解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一般, 学习成绩比较差。分组之前, 教师要开展谈心活动, 做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 使学生从思想深处接受分层教学。当然, 教师应注重鼓励各组学生之间的互助, 激发其求知欲望, 及时做好学生学习情况记录, 对学生分组名单及时做出动态调整。
二、教学目标分层
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 教师要按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教学标准, 设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 并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不同的标准和要求, 起到不同层次的制约和指导作用③。教学目标分层既有利于教师因材施教, 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效果。
(一) 对A层次学生实施“一步多梯”
A层次的学生建筑材料课程学习基础踏实, 接受教育的能力强, 学习兴趣浓, 具有比较强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课堂表现积极, 善于思考以及发挥创造性思维。教学目标可实施“一步多梯”, 即在建筑材料课程教学目标的控制下, 注重扩展学生的知识面, 培养其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全方位体现知识的应用性和系统性, 让这一层次的学生能够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活学活用。
(二) 对B层次学生实施“一步二梯”
B层次的学生建筑材料课程学习基础不够扎实, 智力一般, 接受教育的能力一般, 对该课程虽有学习兴趣, 有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但在学习活动中有些浮躁, 学习耐力不够, 好高骛远, 需要授课教师或班主任经常提醒、监督和鼓励。教学目标可实施“一步二梯”, 即在建筑材料课程教学目标的控制下, 注重引导和帮助学生梳理知识, 归纳出知识点,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使学生掌握课程的基本知识, 解决教学内容中的重点问题。
(三) 对C层次学生实施“一步一梯”
C层次的学生建筑材料课程学习基础不好, 智力和接受教育的能力较差, 对该课程的学习兴趣不浓, 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差。教学目标可实施“一步一梯”, 即在建筑材料课程教学目标的控制下, 注重激活学生的思维, 开展低起点、“小步子”的补偿性教学, 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分析、归纳、感悟和理解能力, 使学生掌握课程的基本知识, 解决教学内容中的基本问题。
三、教学内容分层
建筑材料课教学内容分层, 要突出学生在三个层次中的主体地位, 即在建筑材料课教学目标分层的基础上, 将建筑材料课程标准规定的教学内容按照不同的教学难度进行分类, 划分成A、B、C三个层次, 使每一个层次教学内容的知识点都能明确地突出其教学目标, 有层次、有重点、有难点, 注重“量体裁衣”, 使各层次的学生达到不同的教学要求④。
(一) 对A层次的学生强调“精点精练”
A层次学生的学习行为表现和学习个性处于优势地位, 适合“精点精练”, 即教师在教学内容上不求多而求精, 教学难度系数可以适度加大, 在扩大知识面的同时, 为学生多创造独立思考、发散性思维的空间, 引导学生把潜能尽可能地发挥出来, 注重运用掌握的知识来串联相关知识, 追求提高分析和解决典型的生产实际应用问题的能力。
(二) 对B层次的学生加大教学内容的容量
B层次学生的学习行为表现和学习个性处于中等地位, 教师可将教学内容的容量加大, 但难度应适中, 注重教材范围适当向课外知识延展, 强调对知识的全面理解和适量扩展, 追求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三) 对C层次的学生强调基本知识的记忆和理解
C层次学生的学习行为表现和学习个性较差, 教师要尽可能考虑贴近教材, 教学难度系数要小, 教学内容的容量要少, 注重教学内容集中性、单一性, 强调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和实用性相结合, 追求提高基本知识的记忆和理解能力。
四、作业分层
通过作业分层, 教师能够获得不同层次学生的课程学习情况的真实反馈, 即教师在布置作业时不是采用“齐步走”“一刀切”的方式, 而是将不同层次的学生, 根据不同作业任务的难度设计作业, 分配给A、B、C三个层次的学生, 并开展作业辅导。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自由地、有选择地完成适合自己的作业题目。
(一) A层次的学生以选做题为主
A层次的学生基础知识扎实, 学有余力, 乐于探索, 善于思考, 有发展空间。这一层次的学生完成的作业题目可以是选做题, 这些题目可以具有较高的难度、深度和广度, 但要求完成的题目数量可以少些。
(二) B层次的学生以必做题和选做题相结合
B层次的学生基础知识比较扎实, 虽然接受能力不是非常强, 但有比较浓的学习兴趣, 能够认真、努力学习和完成作业。对这一层次的学生, 教师应该设计和布置中等水平的作业。作业题目设计成必做题加上选做题, 难度适中, 数量可以比A层次的大一些。
(三) C层次的学生以必做题为主
C层次的学生学习基础、能力和自觉性都较差, 学习兴趣不浓, 在学习过程中总是处于比较被动的状态。对这一层次的学生, 教师应设计和布置比较简单的作业, 注重基本知识的消化、理解和学习能力的基本训练。作业的题目设计成必做题, 数量可以多但要简单。
五、考核评价分层
通过考核评价分层, 教师能够按不同的评价标准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做出客观评价, 有利于教师对不同学习基础和个性差异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合理控制, 不至于出现成绩差异过于悬殊的情况。教师既要注重纵向对比, 也要注重横向对比;既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又要遏制自身对低层次学生的歧视意识。
(一) 终结性考核评价分层
终结性考核评价分层是教学分层效果的重要检验手段, 考核成绩占总成绩的40%。教师通过充分发挥因材施教理念下教学分层的思维能力和聪明才智, 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所掌握的课程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差异性, 科学、合理地设置具有适当难度的必做题和选做题, 改变一张试卷、同一标准来考核评价学生成绩的常规现象。课程结束后, 教师通过学生在测试卷上必做题和选做题的解答来考核和测试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程度、创造性思维能力。测试卷中必做题体现基础, “选做题”体现拔高。必做题面向C组学生, 必做题配合选做题面向B组学生和A组学生, 但难度要适当, 梯度要合理。
(二) 过程性考核评价分层
过程性考核评价是考核评价分层功能与价值在课程教学过程中的集中体现, 考核成绩占总成绩的50%。教师根据评价标准, 把每个评价对象个体的过去与现在进行对比, 经历一系列的评价过程并得出阶段性结论。教师目标与过程并重, 及时发现和了解学生真实的学习情况和学生智能发展的过程性结果, 便于总结经验、纠正不足。教师随着课程教学进度的不断深入, 阶段性设计出理论与计算测验题目、试验操作题目 (含报告) 、工程实践项目研究课题 (含报告) 等, 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 有针对性地推出不同难度的考核项目, 让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开展考核评价并得到训练、提高。如教师确定在工程实际中的应用性研究课题, 在建筑材料课程教学过程中的适当阶段, 要求学生以课题小组为单位针对所学内容, 自选一种具有代表性的建筑 (代表自己家乡特色的建筑或学校当地在建的建筑) 、几种建筑材料, 利用节假日时间, 通过将课程学习的建筑材料基本理论知识与工程实践相结合来完成课题, 教师利用QQ或微信平台不定期地了解情况和指导。课题任务完成后, 要求每个学生利用5—10分钟时间, 逐一在班级其他同学和教师面前采用ppt的形式进行汇报。根据三个层次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掌握知识程度、学习能力、思维能力、研究报告和ppt制作水平、语言组织、表达能力等几方面的表现, 按照三个层次、三个考核评价标准来开展考核和评价。
(三) 平时表现考核评价分层
教师要强化课程教学分层意识, 利用好课堂提问、讨论、作业、纪律等多个环节, 对各层次学生的平时表现进行日常考核评价, 考核成绩占总成绩的10%。教师要鼓励各层次的学生把握好平时的机会。在观察、考核A组学生时, 注重发挥他们的优势;在观察、考核B组学生时, 有意给他们加重“担子”, 帮助他们克服甘居中游、与世无争的思想;在观察、考核C组学生时, 注重跟踪、掌握他们对基本知识的理解程度, 及时查漏补缺。
注释
1 王大红.分层教学在中职学校教学中的应用[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 2012.
2 朱金宝.面向全体学生倡导分层备课[J].理论考试研究, 2014 (21) .
3 温延红.分层次教学法在高职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教育探索, 2012 (11) .
因材施教典型材料 篇3
【摘要】“因材施教示范班”的材料力学课程,应结合培养学生具有坚实的学科基础、较强的创新精神和能力的培养目标, 从教材建设、教学方法及考核方式三方面教学改革,以达到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创新人才的目的,对我校因材施教培养模式的可持续发展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因材施教 材料力学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3-0255-02
青海大学因材施教示范班的设立,是我校为进一步探索优秀人才培养模式和途径,为学生继续深造与发展打下坚实基础的一项举措。材料力学是高校本科类工科专业必修的基础课程,是因材施教培养模式不可或缺的重要课程。由于材料力学课程知识体系的严密性与完备性,长期以来我校一直沿用经典教材、传统的教学手段和考核方式开展教学,这与因材施教培养目标的要求存在一定程度的脱节,对该课程的教学改革迫在眉睫。
一、教材建设
鉴于我校“因材施教示范班”旨在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应用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的“精英”型人才特点,教材建设首先应考虑其教材内容除了呈现课程知识体系基础外,还应反映材料力学前沿性的内容,教材所涵盖的知识结构易宽不易窄。其次应突出材料力学理论在工程中的应用内容,适当增加一些新型工程材料的力学知识。
二、教学方法
(一)适当增减教学内容
在教学内容上对传统材料力学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补充和删减、可从以下两个方面考虑:在绪论部分,可将材料力学研究内容和任务从金属材料拓宽到广义材料,使学生了解近年来在材料科学、固体力学等学科中具有高强度、高韧性、质量轻的新型多功能复合材料的发展状况,以及在机械、船舶、航天航空等领域的应用前景;由于因材施教示范班材料力学理论课时数只有58学时,可将教材中的一些内容删减留给学生自学。
(二)增加课堂讨论
衡量课堂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要看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相应知识。在“因材施教示范班”材料力学课堂教学中,除了在针对理论性较强、内容较抽象难懂的知识点要采用讲授法对重点,可适当增加有准备的讨论课,对于某些工程实例中学生有疑问的问题,采用分组讨论-交流-总结的方式,让学生畅所欲言,给学生更多充分表达自己的看法和对问题的理解的机会。
(三)培养学生建模意识和创新实践能力
教材中的例题大多已将工程实际问题转换成力学模型,学生往往对该类题目缺乏足够的工程背景认识。教师在讲授时可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从工程实例入手,告诉学生如何将复杂的工程问题逐步简化得到所需的理论模型,培养学生建模意识,使学生能在实际问题中结合材料力学相关知识分析解决问题, 提高学生的力学综合素质能力。
在完成计划内的实验学时外,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或参与到教师的科研中,同时为学生提供一些课题,让学生提前进入实验室,参加开放性实验研究,教会他们如何查阅文献资料, 设计完整的实验方案。
三、考核方法
(一)过程性测试
对于“因材施教示范班”学生的材料力学课程考核,应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可考虑增加讨论课。如:针对一个大型问题,学生自由分组(3-5人)讨论后由各小组把得出的结论或提出的建议向大家公布,再由全体学生进行讨论,课后教师可根据每个学生提交的总结报告给出成绩;针对提出的问题,每个小组讨论后,由小组推荐代表回答讨论结果,教师直接给出成绩,该组成员的成绩就由这个学生的成绩定;学生提出问题大家讨论,对合理提出问题的学生可考虑在平时成绩中加分。
(二)阶段性测试
对材料力学课程采用分阶段考试方式,重视学生的学习阶段。具体做法为: 期末成绩=平时成绩×20%+实验成绩×10%+第一次阶段测试成绩×10%+期中考试成绩×20% +第二次阶段测试成绩×10%+期末考试成绩×30%。其中,平时成绩按照出勤情况、作业完成次数及质量、课堂讨论成绩给出;实验成绩按照实验完成质量给出;阶段测验(2次)和期中、期末考试采取闭卷考试,以卷面成绩给出。
四、结语
材料力学作为“因材施教示范班”的必修课程, 无论从教材建设、教学方法及考核方式等方面的改革都是一项长久而艰巨的任务,还需我们在教学实际中不断地探索、完善和总结,以达到“因材施教”提高教学质量的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顾建平,徐振钦,夏细明.“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背景下的材料力学课程教学改革[J].中国冶金教育,2015(1):20-22.
[2]王海,李惠敏.复合材料学教学改革探讨[J].科学与技术信息,2008(15):350-36.
[3]周达飞,林嘉平,胡一哀等.材料类专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试点和实践[J].化工高等教育,2004(2):86-89.
作者简介:
先进个人材料典型材料 篇4
记全市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先进个人——***
***,男,汉族,19**年出生,自****年10月被调入**镇以来,一直分管林改工作。**镇地处**区“西大门”,辖个村,万人,现有林地万亩,在全区林地面积最大,林改户数最多,矛盾复杂,工作量大。作为一名分管领导,他在工作岗位上始终兢兢业业,任劳任怨,严格程序,规范操作,攻坚克难,扎实推进,以饱满的工作热情,扎实的工作作风,突出的工作成绩,在林改一线中默默奉献,受到全镇广大干部群众的普遍好评。
2009年月,接到区里通知开展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经过会议培训学习,***同志深知集体林权改革对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促进农民就业增收、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和推进现代林业发展的重要意义。他立刻向党委政府建议召集党政联席会,把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这项工作摆上全镇重要议事日程。一方面成立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抽调15名工作人员靠上具体开展工作。向各管区派出林改工作队,每周召开一次调度会议,听取工作汇报,并安排下步工作。为保障林改工作顺利推进,争取林改经费3万元,用于购买办公设施,日常用品。镇村签订了林改责任书,并纳入农村干部千分考核及表彰奖励机制,充分调动镇村干部开展林改工作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在学习林改政策和借鉴试点单位的经验的基础上,经过反复调研论证,确定全镇集
镇林业站及时将林权登记申请材料报区政府审批,按照有关规定和程序核发林权证书。发放林权证时要做到图、表、册一致,人、地、证相符。
四是检查验收“关”。首先安排各村自查,随后镇里进行检查验收,检查的内容包括村级组织领导、措施保障情况,登记发证、档案管理情况,强化监督、规范流转情况,社会稳定、群众满意情况,根据检查的情况,督促相关村进行整改。在具体工作中,对每一块宗地现场踏查、实地勾绘、公开公示。每天天不亮,他总是第一个来到林改办,亲自组织,实地指导。为了保证工作效率和工作进度,下午3点吃饭,干到天黑才下山是常有的事。
***对工作严谨求实,对群众一视同仁,激励着林改办成员抢时间保质量的开展工作。经过一年的紧张工作,顺利完成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主体工作,基本实现了“山定权,树定根,人定心”的目标,促进了全镇林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全镇完成林地外业确权林地
宗,林地确权到户率达到100%,共发放林权证
本,发证率。林地确权后,群众把植树造林当作增加收入的一种有效途径,极大地促进了林业的发展。通过积极引导林农以林权抵押获取发展资金,不断扩大林业产业发展规模,极大地促进林业经济发展。同时,向群众积极宣传《森林法》等法律法规,帮助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健全村务公开制度,促进了农村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使农村基层组织的执政能力得到显著提高。
综治个人典型材料 篇5
该同志在2011年的工作中,认真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打防结合、以防为主、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综治原则,紧紧围绕公司工作大局,以保证公司稳定,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突出政治稳定、治安稳定工作重点,切实完成本职工作,履行岗位职责。该同志按照上级部门的领导指示,切实在公司内部开展综合治理工作。全面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导责任制和目标管理责任制,积极配合公司开展工作,缴纳风险抵押金,率先垂范,树立了良好的榜样。在“创建零案单位、建设平安油建”活动中,该同志大力加强基层基础工作,加强保安巡逻力度,加大安全设施力量,加强宣传号召,积极培训职工们使用灭火器等消防用具,增强职工防患然的意识,为“平安油田”建设做出了应有的贡献。该同志响应公司号召开展“普法”活动,认真学习各种法律法规,全年未发生任何违法乱纪行为。
该同志能够正确理解和支持管理局、公司的改革改制工作,在职权范围内正确开展工作,工作中该同志不顾惜自己的年纪,不顾惜自己的身体,与年轻人一起担负起值班,出现场,做开导工作等任务,及时与协解职工沟通联系,宣传《信访条例》法律法规,劝其通过正常渠道依法反映问题,解决问题,为公司的稳定大局做出了极大的贡献,成为公司上下一致赞誉的对象。
社区典型材料 篇6
——东江社区党总支典型材料
东江社区党总支成立于2002年4月10日,下辖东江委、东胜委、建安委三个党支部,直管党员64人,协管党员10人。辖区居民 1440户,人口4466人。
东江社区党总支成立至今,通过实施“四心工程”,建设“四型家园”,先后荣获过市优秀团支部、市先进关工委组织、市优秀妇联组织、市民主法制社区、省优秀老年体协工作组织称号和国家级老年健身俱乐部等荣誉称号。社区居民单熙荣家庭2008年还被评为“第六届全国五好文明家庭标兵户”。
实施“强心工程”,打造和睦型家园
东江社区党总支抓住开展党员创先争优活动的有力契机,完善制度,大力实施“强心工程”,坚定社区工作者为民服务之心。
完善工作机制,逐步健全各项制度。推进居务公开,实现管理的规范化和科学化。依托远程教育,坚持组织党员集中学习,落实“三会一课”;通过征求意见、党员推荐、组织考察、群众评议、大会通过等环节,让全体党员认真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不断提高党员政治思想素质,坚定党员为民分忧、与民同乐之心。
实施“舒心工程”,打造宜居型家园
几年来,东江社区党总支坚持改善居民居住环境,实施“舒心工程”,打造宜居型家园。
2010年起社区建立“365民情民意直通车”,通过走访和支部成员反馈信息的形式,将收集到社情民意传达到社区共建联席会议上。针对居民反映的各类信息,社区承诺限期整顿到位。2009年协调城建局投资30多万元修复了社区因为暖气改造而被损的社区巷道,解决了社区居民行路难的问题。2010年社区进行了“一站式”办公服务改造,社区“三有一化”程度加强,逐步落实社区“一型十化”标准。
实施“爱心工程”,打造帮扶性家园 东江社区党总支积极组织开展社区志愿者服务活动,用爱心暖民心,打造帮扶型家园。
成立了以社区党总支书记为队长的社区志愿者大队,设立各种服务岗位,不断拓宽服务领域。社区党总支还在党员中开展以“一帮一”长期结对服务形式的特困家庭帮扶活动。2007年以来,社区党总支三个党支部发动党员志愿者,开展各类便民利民服务活动100余次,服务群众 500多人次。
实施“开心工程”,打造文化性家园
社区自成立以来,便以“温馨在东江,文化立社区”为社区特设建设目标。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打造文化型家园。
社区有五支专业文体队伍,他们经常利用公园文娱场地、室内活动室等阵地,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家庭美德等教育。每逢节日,以“欢乐在东江”文娱活动为载体,组织社区居民开展广场文艺活动。几年来,社区各文体团队开展文体活动累计1250多场次。
面对取得的成绩,我们将进一步高质量、高标准的完成社区建设任务,服务社区居民,构建和谐社区。
几种典型材料的动态硬度研究 篇7
利用应力脉冲作用在与试样接触的刚性压头上,使试样表面形成动态压痕,进而测得材料的动态压痕硬度,简称动态硬度。动态硬度反映了材料抵抗压头动态压入变形的能力,其应变率达到103~104/s[9],同时动态硬度测试快捷方便、试样无破坏。因此动态硬度是能够体现材料在复杂三向应力条件下高应变率行为的重要参数,有望成为一种新型的评价材料动态性能的手段。
美国SUBHASH G等人[10,11,12,13]在动态硬度测试装置研制和压头动态压入过程分析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通过比较几种金属材料的动态硬度和动态屈服强度,认识到动态硬度可以用来评价工程材料的动态力学性能。而国内有关动态硬度方面的研究才刚刚起步,少有文献报道。本工作针对金属、陶瓷和金属/陶瓷复合材料三种典型材料开展动态硬度的研究,以深入分析不同类型材料动态硬度相对静态硬度的提高幅度和规律。
1 动态硬度测试系统及其测试原理
1.1 动态硬度测试系统
基于传统SHPB装置,根据单次应力脉冲加载原理建立了一套新型动态硬度测试系统,其结构如图1所示[10]。系统由单次应力脉冲发生装置、波形整形器、压头、信号采集装置以及数据处理装置等组成。
整套系统的核心部分是单次应力脉冲发生装置。它是由子弹、入射杆及其端部的法兰、套筒和质量作用块组成。当子弹撞击法兰产生压缩波同时向入射杆和套筒传播,由于套筒和质量作用块紧邻,沿套筒传播的压缩波在套筒与质量作用块界反射成压缩波并沿套筒传播到法兰端面,在法兰端面反射为拉伸波向压头方向传播。子弹和套筒具有相同的声阻和长度,所以套筒中向左传播的压缩波和子弹左自由端反射的拉伸波同时到达法兰,拉伸波紧随压缩波向压头方向传播。压缩脉冲在压头端反射为拉伸波,向左传播到法兰与套筒界面时被套筒和质量作用块吸收,而不再反射为压缩波再次进入入射杆中,产生“动量陷阱”效果[14],此后入射杆右行波只有拉伸波,确保了试样仅受一次压缩脉冲加载。图2(a),(b)分别是入射杆中应力波传播的理论波形和由应变片采集的实测波形,可见入射杆中往压头方向仅传播一次压缩波。
为了调节加载应力脉冲的加载速率,滤去入射应力波中的高频部分,提高实验精度并保护金刚石压头,需要对加载脉冲进行整形。根据测试经验,在子弹与法兰之间设置了2mm×2mm×1.1mm尺寸的硅胶整形器,其整形前后波形对比如图2(b)所示,可知整形后应力波形比较光滑,加载脉冲的上升沿斜率减小(如图2中右行压缩波C1),取得了良好的滤波整形效果。
动态硬度测试系统中压头采用特制维氏金刚石压头,并通过螺钉等装置连接在入射杆端部。测试时,压头与试样一端无预应力接触,试样另一端与压电力传感器接触,压电力传感器输出的信号经电荷放大器放大后输入到电脑中并实时记录下来。
(a)理论应力波形;(b)实测应力波形(a) wave in theory; (b) actual output of the strain gage
1.2 动态硬度测试方法
静态维氏硬度反映了单位压痕表面积上的压力,物理意义清晰,故根据静态维氏测试原理及其测量标准[3],可以得到动态维氏硬度计算公式:
undefined
式中:Pd为动态加载条件下的应力脉冲峰值,由压电力传感器输出的信号转换得到,N;d为动态压痕对角线的平均值,mm。
2 实验过程
实验用材料包括黄铜H62,铝合金2A12,45钢,40Cr,镁合金AZ31,钛合金TC21,复合材料50%(体积分数)Si3N4/Al,氧化铝陶瓷AD95等。金属试样尺寸为ϕ7mm×6mm,复合材料和陶瓷试样尺寸为9mm×9mm×6mm。试样待测试表面经抛光处理,上下表面平行度小于0.5°。
对上述材料分别测试静态硬度和动态硬度,每种样品测试次数大于5次,其中静态硬度采用沃伯特450SVD型维氏硬度仪测得。
3 结果与讨论
3.1 动态压痕形貌和动态硬度
图3是利用动态硬度测试系统获得的典型金属、陶瓷、Si3N4/Al复合材料的动态压痕形貌。由图3可知压痕线条清晰,形状较规则,未出现多次加载的现象。样品表面初始粗糙度和平行度为得到清晰的压痕提供了保障。图3(b)显示动态载荷加大后,塑性金属的压痕形貌呈现边沿隆起的特征;而具有一定脆性的Si3N4/Al动态压痕对角线上则延伸出径向裂纹,如图3(c)所示。典型脆性材料AD95陶瓷的压痕除了径向裂纹外还可见扩展到样品表面的横向裂纹,如图3(d)中箭头所示,该裂纹是导致压痕边沿产生碎裂的原因。
图4为四种典型材料的动态压痕尺寸与对应载荷峰值的关系曲线,其中黑点为实验测试值,实线为拟合直线。由图4可知随着动态载荷的增加,动态压痕对角线的平方(d2)成线性比例增加,直线斜率反映了被测材料的动态硬度。
3.2 动态硬度与应变率效应
图5是不同材料的静、动态硬度的比较图,由图5可知,材料的动态硬度均高于静态硬度,表明在高应变率加载条件下,材料具有更高的压入变形抗力。不同材料动态硬度提高幅度不同,在金属材料中按照材料主要组成相的晶体结构区分可知,密排立方结构的AZ31和TC21的提高幅度最大,分别达到36%和39%,体心立方结构的40Cr和45钢次之,而面心立方结构的H62,2A12提高幅度最低,分别为8%和7%。
由于动态硬度测试本身是一个动态加载过程,压痕区材料发生了高应变率变形,因此动态硬度本质就是复杂三向应力条件下材料动态塑性变形、损伤的抗力。以位错运动变形机制为例,随着材料应变率增加,克服短程势垒(如Peierls-Nabarro力,林位错等)的时间减少,热能作用下降,热激活位错数减少,材料流变应力提高,对应的动态硬度值升高。随着压痕区动态应力水平的提高,密排六方和体心立方结构的材料孪生倾向增加,甚至孪生成为动态变形中的主导变形机制;例如AZ31动态压痕区中发现大量的孪晶,见图6。因此动态硬度值将蕴含材料的高应变率响应特征。
霍普金森压杆装置是研究材料在单轴压缩条件下动态力学响应的常用手段,应用该装置已经证明晶体结构是影响材料应变率硬化效应的重要因素。一般认为密排立方、体心立方材料比面心立方材料具有更高的应变率敏感性[5],该规律与图5所示实验结果十分吻合。同时不同类型材料动态硬度较静态提高幅值的差别很大(7%~39%),表明动态硬度在反映材料的应变率硬化效应方面具有很高的区分度。综合动态硬度测试过程便捷的优点,可见使用动态硬度表征材料的动态力学性能具有明显的优越性。
然而动态硬度较静态硬度提高幅值最大的是AD95陶瓷,达到64%。由于陶瓷中共价键很强并具有较高的方向性,因此其Peierls-Nabarro力极强,室温下这些势垒难以克服,几乎不存在位错的运动。陶瓷上形成压痕的机制是裂纹形核和生长,而裂纹形核和生长对动态约束应力环境十分敏感[15]。在动态加载条件下,周向材料对压痕区材料起到了重要的惯性约束作用,迅速提高了裂纹形核生长的临界应力值,阻碍了裂纹的快速扩展,从而提高了动态硬度。
4 结论
(1)材料的动态硬度均高于静态硬度,在高应变率加载条件下,材料具有更高的压入变形抗力。
(2)金属材料动态硬度较静态硬度提高的幅度与材料的晶体结构类型有关,反映了被测材料的应变率硬化能力,可用动态硬度表征材料的动态力学性能。
(3)压头动态压入陶瓷过程中,压痕区材料受到周向材料惯性约束作用,裂纹形核和生长被抑制,从而提高了陶瓷动态硬度。
摘要:通过在金刚石维氏压头上施加单次压缩脉冲,压头动态压入材料获得动态压痕,建立动态硬度测试系统;测试了2A12铝合金、45钢、AZ31镁合金、AD95氧化铝陶瓷等典型材料的动、静态硬度。结果表明:所测试材料的动态硬度均高于静态硬度,在高应变率加载条件下,材料具有更高的压入变形抗力。金属材料动态硬度较静态硬度提高的幅度与材料的晶体结构类型有关,反映了被测材料的应变率硬化能力;而陶瓷压痕区材料受到周向材料惯性约束作用,裂纹形核和生长被抑制,动态硬度较静态硬度大幅提高。动态硬度可以有效表征材料的动态力学性能。
典型案件剖析材料 篇8
“严肃换届纪律、保证换届风清气正”
典型案例剖析材料
根据市委、市政府的安排和部署,我镇党委、政府于6月28日召开了班子会议,就中纪委、中组部严肃换届纪律总结的近年五大典型案例进行分析。这为我镇深刻领会换届纪律,认真对照检查自身在贯彻落实换届精神的突出问题,努力提高党性认识,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机会。
中央纪委、中央组织部总结近年来整治用人上不正之风的实践经验,针对换届中容易出现的问题,明确把“5个严禁、17个不准”作为换届工作的“高压
线”,作出“5个一律”的处理规定。
一是对拉票贿选的,一律排除出考察人选,已列为候选人的取消候选人资格,已经提拔的责令辞职、免职、降职或者依法罢免,贿选的还要依纪依法处理;参与或者帮助他人拉票贿选的,比照为自己拉票贿选的行为给予相应处理。案例:广东省乐昌市拉票副镇长徐文华被免
为达到当选长来镇副镇长的目的,徐文华于2014年6月初,多次口头或以打电话的形式向20多位人大代表打招呼,以要为本地人争气的名义,要求代表们投他的票,并拿出1300元贿赂了7名村级镇人大代表。
二是对买官卖官的,一律先予停职或者免职,再根据情节轻重进一步给予组织处理或者纪律处分;涉嫌违法犯罪 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通过行贿手段获取的职务坚决予以撤销。
案例:安徽六安政协副主席周益先买官卖官 获刑11年半
1994年至2014年,周益先在担任六安市叶集镇党委书记和叶集试验区工委书记期间,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他人在少缴土地出让金、解决干部身份、工作调动、职务升迁等方面谋取利益,共收受贿赂85.74万元、美元3000元、港币5000元,另有69.24万元人民币的巨额财产来源不明。三是对跑官要官的,一律不得提拔重用,视情节给予批评教育或者相应的组织处理,并记录在案;对搞封官许愿或者为跑官要官的人疏通关系、说情、打招呼的,要严肃批评,造成用人失察失误等严重后果的还要追究责任。
案例:**市江北区区委原常委传志福跑官要官,上了骗子的当
**市江北区区委原常委传志福,为了让自己恢复被撤销的区委副书记职务,竟多次到北京跑官要官。为了积累跑官要官的资本,他索贿受贿近400万元。不料,他在跑官时,却被骗子骗走240万元。传志福上当受骗,虽说
是一起普通的刑事案件,但背后折射出的跑官要官心态,以及为跑官要官而大肆索贿受贿现象,却是当前反腐倡廉建设中值得警惕和研究的问题。
四是对违反规定作出的干部任用决定,一律无效,并严肃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案例:湖南一县委书记调离前突击提拔干部被查处
湖南省纪委2014年10月28日向记者透露,因即将调离县委书记岗位而突击提拔调整大批干部等违纪问题,湖南省株洲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株洲县委原书记龙国华于近期被“双规”。
五是对干扰破坏换届选举工作的,一律严肃查处,涉嫌违法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案例:山西省太原市原市长张某干扰选举被免职
2011年1月中旬山西省“两会”召开前夕及人代会期间,时任太原市市长的张某对自己未被列为副省长候选
人不满。在张的直接影响下,市政府副秘书长崔某根据张给其提供的省人代会部分代表电话号码,匿名向数十名代表发送了干扰选举的手机短信。山西省委发现后,迅速组织调查,免去了张某太原市委副书记、市长职务。近日,山西省委已经研究决定,给予张某党内严重警告处分。省委还责成太原市委对崔某作出了严肃处理。
经过班子成员对每起案例的深入分析和自我剖析,发现我镇总体还存在很多不足,现就我镇自身情况分析总结如下:
首先,做好这次换届工作,是贯彻落实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实现“十二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必然要求。实现“十二五”规划的宏伟蓝图,领导班子和干部是关键。换届后的党委领导班子任期正值“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通过这次换届,将那些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的优秀领导人才选拔进领导班子,必将大大增强我镇班子的整体合力,提高领导我镇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科学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其次,做好这次换届工作,是进一步加强党的建设,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的必然要求。做好这次换届工作,也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通过这次会议,我镇深刻认识到在换届工作中严防腐败尤其重要。领导干部换届期往往是反腐倡廉的敏感期,必须谨防拉票贿选、跑官要官、突击提拔等腐败现象集中爆发,而一旦反腐倡廉失守、选人用人不当,则可能给党和人民的事业造成长久和严重的伤害。无疑,2014年防止“换届腐败”这一艰巨任务,将严峻考验我镇党委反腐倡廉的决心和能力,也将严肃检验我镇近年来反腐倡廉工作建设的成效。
会上镇领导班子经过分析总结出了在换届工作中严防
腐败的几点看法。
第一,防止换届腐败,必须严明纪律。2014新春伊始,中央纪委、中央组织部联合印发《关于严肃换届纪律保证换届风清气正的通知》,针对换届中可能出现的各种腐败问题明确提出“5个严禁、17个不准、5个一律”,表现出对上述形势清醒的认识和坚强的决心。人们有理由相信,这并非形式主义的空谈,因为近年来一系列腐败大案之所以能够迅速得到查处,正是中央高层准确判断形势、坚决遏制腐败的结果。铁的纪律,构筑起一道道“带电的高压线”,将使一些心存妄想者望而却步。
第二,防止换届腐败,必须夯实制度基础。在查处腐败案件的治标基础上,不断完善相关制度、防止新的腐败发生,是反腐倡廉工作追寻治本之效的必由之路。我们看到,近年来反腐倡廉的制度建设不断加强,从上到下的惩防体系粗具规模,“科学反腐”的新理念正在形成。在一些新的探索中,不乏制度与科技在
反腐倡廉工作中的有效结合,为公权力梳理条目、划定边界等新亮点,这表明反腐倡廉的制度建设已经迫近“有效约束权力”的核心重地。人们期待,制度反腐的成果能够在遏制换届腐败的斗争中展现成效,并进一步走向完善。
第三,防止换届腐败,必须有效扩大监督。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遏制腐败最有效的措施就是公开的监督,这对换届之年的选人用人工作更是极端重要。正是由于看到这一
点,中央有关负责人指出,要坚持预防在先,把提名推荐、考察、公示、选举等各个环节都置于组织、干部、群众的有效监督之下,防患于未然。面对防止换届腐败的艰巨任务,我镇的当务之急显然在于扩大监督,尤其是包括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在内的、公开形式的社会监督。
妇女创业典型材料 篇9
——记王东亲和她的食用菌生产基地
王东亲,浮山县东亲食用菌生产基地的负责人。每当人们谈起她成长的经历、创业的艰辛和对科普惠农工作的执着,都会唏嘘不已,从而对这位柔弱的女子刮目相看。
锲而不舍,打工妹终圆蘑菇种植梦
说起王东亲和她的食用菌,还有一段辛酸的往事。王东亲就出生在浮山县北王乡北茨庄村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1993年,王东亲初中毕业后,16岁的她为减轻家庭负担,毅然辍学,到附近的临汾市闯天下,开过出租车,经营过饭店,经过十几年的打拼,她事业小有成就,俨然成为都市里的一名小老板。每当她开着小车回到家乡,左邻右舍无不羡慕,都夸这女娃子有出息,把她当成村里的“天使”。2006年,年迈的父亲患病在床。作为老人家的独生闺女,她只好转让了城里的生意,回到乡下照顾老人。可做惯了生意的她,总是不甘寂寞,在照顾老人的同时还能做点什么事情?于是她就在网站中仔细搜寻致富信息。一天,一则种养蘑菇的信息引起了她的注意,尤其是种养蘑菇占地少、效益高、适合家庭经营的特点,更是让她着迷,于是她决定种养蘑菇。
第一年,她选择在自家的窑洞里种平菇,结果由于产量低,没有见到多少效益。第二年,她决定引进高产的鸡腿菇,并扩大了生产规模,-1-
先后投资了60余万元,建设了场房,购置了设备,买回了菌种,雇了五六个工人,开始了生产。有了第一次种蘑菇的经验,又有这么大的投资,她豪情万丈,憧憬着大把大把地采摘蘑菇,利润如洪水般蜂拥而至。谁知,这次的冲动,却让她栽了一个终生难忘的大跟头。尽管她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精心地照顾这些食用菌,下种、浇水、通风,刚开始,这些鸡腿菇长势还可以,但到了后期,却怎么也长不壮实,一片片的蘑菇像缺了水的豆芽,细高细高,黄撇撇的。看到这种情形,东亲知道情况不妙,她的心凉了,所有的努力都白费了,十几年的积攒就这样眼睁睁的打了水漂。耗费金钱、时间不说,家人信心的受挫尤为致命。同年,他的父亲离开人世。接踵而来的打击使她心力憔悴,年轻的她,头顶生出了一圈白发。
然而,倔强的她,并没有被挫折击倒。她翻阅资料,外出考察,认真学习蘑菇种养的实用技术,查找失败的原因。经过学习,他对各种蘑菇的生长习性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原来,蘑菇的生长对温度、湿度等环境条件的要求很高,自己种的蘑菇极有可能是室内温度超过了28℃而被“烧死”。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她贷款5万元,重新添置了通风、调温等设施,购回了双孢菇菌苗,重新开始了种养。有了前车之鉴,她更加细心地照料蘑菇,每天都要测温度、湿度,并作好记录,不知经过了多少不眠之夜,几个月下来,她种植的蘑菇喜获丰收,捧着肥硕的双孢菇,她喜极而泣。
发展壮大,食用菌生产示范带动作用初步显现
“一枝独放非胜景,万紫千红春满园”。初步实现了致富愿望的她,又把心思放在怎样扩大生产规模,带动群众共同致富上。可群众是最讲求实际的,要想发动群众共同发展食用菌产业,自己必须先把产业做大,只有真正看到效益,才能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2008年,王东亲又贷款20万元,承包荒地14亩,建起了6座3500平方的双孢菇栽培棚,吸收了本村采菇女工16人,扩大了生产规模,并当年收回全部投资。2009年,王东亲又投资了100余万元,新建了15座大棚,继续扩大生产规模,当年盈利超过100万。同年,成立了东亲食用菌生产基地,基地被浮山县列为全县重点项目之一。
有了她的模范引领,同村的老百姓不少人愿意种蘑菇。可她知道,虽然自己种蘑菇成功了,但如果把这一产业推广到千家万户,还有一些制约因素必须解决,比如,购买菌种、成本较高、原材料选择、资金等问题。如果急于求成,再犯以前的老毛病,一旦失败,老百姓就会和自己以前一样蒙受巨大经济损失,自己不但负不起这个责任,发展壮大食用菌产业的计划也很有可能中途夭折。
王东亲绝对是一个有心人。在经营好自己菇场的同时,她又开始了实验。首先,她觉得从外地购菌种,一方面容易受到其他因素的干扰,另一方面,购买量大,成本也价值不菲。于是,她认真翻阅有关资料,并从福建买回了菌种,备齐了培养菌种所需的各种物品,建立了一个简易“育种室”,自己开始培养菌种,经过几个月的努力,她终于掌握了菌种培育的方法。其次,为降低成本,她自己摸索出了一套“半窑洞”式生产方式,即在土地上挖壕,再在上面砌一段墙,然后封顶,类似以前的防震棚。这种“半窑洞”式的场房比砖瓦房式场房每个棚减少投资3万元,不但不影响通风,而且容易保持温度和湿度。三是在原材料选择上,她分别用麦秸、玉米芯和棉花壳三种原料进行了对比,结果发现
麦秸最便宜但出菇率较低,棉花壳效果最好但原料不容易获取,于是她选择了出菇率较高、原料易得的玉米芯。解决了这三个问题,就扫除了制约食用菌产业规模化发展的最大的关键障碍。接着,她又与村委会一班人商量,解决农户资金缺乏的问题并主动联系乡政府、信用社,争取小额信用贷款。对一些特困户,她还为他们提供担保,并免费为他们提供菌种。
在她的努力下,食用菌基地迅速发展壮大,2011年,基地已辐射到4个乡镇,21个村,164个农户,培育科技示范户56户,建设了305个双孢菇栽培棚,栽培面积达12.3万平方。谈起基地的效益,王东亲给我们算了一笔账:如果一个农户建2个双孢菇栽培棚,栽培面积为1000平米,每年出菇4个月,产量为2万公斤,每公斤卖4元,一户每年可纯增收5万元,基地内所有农户每年纯增收615万元。并且,这样的收入是在很少占用耕地的情况下,主要靠女劳力来实现的。
面对荣誉她有着更加长远的打算
现在的王东亲,事业小有成就,各种荣誉和奖励也纷至沓来,临汾市劳动模范、巾帼建功标兵、科普带头人,浮山县优秀乡土人才、政协委员等等不胜枚举。面对成绩,她没有满足,“下一步,我准备在丰富菌种、扩大产业、创出品牌、搞好服务等方面做文章。食用菌产业具有很多优点,市场销路也有保障,更重要的是国家现在提倡发展现代农业,县委、县政府又把食用菌产业的发展列入浮山现代农业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给予了大力支持。我相信,有政府的支持、有科技部门的帮助,只要我们共同努力,这一产业一定能够做大做强”。
目前,王东亲正在致力于食用菌产业的规模化发展。针对大学生村官人年轻、有闯劲,接受新生事物快、示范带动作用强等特点,王东亲
因材施教典型材料 篇10
木质材料作为现代社会建筑装修已成普遍趋势,如新房吊顶,幕墙隔间,地板装饰等,木材装饰材料已成为室内火灾发生和发展的客观条件之一。它不仅提供大的火灾载荷,而且为维持火灾蔓延和发展创造条件。研究不同地板的燃烧特性有助于选用合适的地板材料和制定相应的防火措施。特别是对不同地板热解过程的研究,有助于正确认识地板材料的火灾燃烧特性,为室内防火机理提供参考,因此进行不同地板材料的热解特性分析研究是十分必要的[1,2]。
目前,许多国家都在努力并积极地开展室内装修材料及其构件的火灾特性研究,有些国家还建立了相关的火灾研究数据库。根据ISO9705标准,英国的T.J.Shields教授等研究人员进行了全尺寸火灾实验,在真实火灾条件下研究了装饰材料的(火行为)特征。Babrauskas等人指出木材的平均适热速率与热辐射呈线性关系。国内,罗静等人采用CRY-1型差热分析仪对8种木质地板与普通松木试样依据标准升温曲线进行差热实验的研究,得出试样受热期间的峰特征。李爱民等人对常用木材装饰板材的热解特性进行了研究,深入探讨了氧气体积分数、气体流量和升温速率对样品热解过程的影响,提出了对应样品的动力学参数。市场上建筑材料包括地板的品种种类越来越多,对新型室内组件材料的热解特性不能实现充分的认识。本文采用不同种类且利用率比较高的几种地板进行热解特性研究,丰富了对地板材料认知的规律。采用Mettler-Toledo 同步热分析仪对该几种木质地板的燃烧性能进行了热解燃烧特性分析。
1实验条件及方法
1.1实验样品
选择利用率比较高的实木地板、实木多层地板、强化地板、竹地板作为实验样品。在进行实验之前,先将样品磨碎成粉末状[3],用分样筛筛选出粒径为60至20目之间的样品,在60℃下烘干24小时,秤取样品重量10mg。
1.2实验方法
①本实验采用程序控制升温速率,测得四种地板在升温速率15℃/min、空气流量50ml/min下的热失重、微商热失重和差式扫描量热曲线。②考虑到实际火灾中,受可燃物的种类、数量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升温速率也有所不同的火场特点[5],研究升温速率对TG、DTG、DSC曲线的影响,以实木地板材料颗粒为样品,设置了在50ml/min的情况下,升温速率分别为10℃/min、15℃/min、20℃/min时,三种曲线的变化情况,以此进行对比研究。③为了考查气氛流量对热分解过程反应的影响,以实木地板材料为例,测得升温速率15℃/min,空气流量20ml/min和50ml/min条件下的热失重、微商热失重和差式扫描量热曲线,从而进行对比研究。其实验工况如表1所示。
2实验结果与分析
2.1四种不同地板在同一升温速率和气体流量条件下的热重曲线分析
热解是物质受热发生分解的反应过程[2,3]。在热解过程中材料放热或吸热、水分与挥发分释放、质量损失等相关性质都是热解特性的表现。热解过程会不断增加温度和大量的氧气供应。同时,材料热释放速率越大,反馈给表面的热就会越多,从而使得材料的热分解越快,易产生更多的挥发性可燃物,在材料燃烧中的火焰传播相应加快,从而失重过程就会表现得比较明显.在同一失重范围内,不同材料的失重时间长短和温度就表现得各不相同.在试验过程中对四种不同的地板材料设置相同条件,利用Excel和Matlab以及Origin软件进行实验结果的数据分析。四种试样的热重(TG)曲线、微商热重(DTG)曲线和差式扫描量热(DSC)曲线如图1-3所示。
图1为四种样品在气氛流量下的热解失重曲线,从图中可以看出四种样品的热解趋势有较大差异。其中,竹地板的主要热解失重范围较小,在53-411℃之间,失重约占整个热解失重的96.3%;实木多层地板和强化地板的失重范围相对较大,其中强化地板的失重终止温度较低,两者的失重温度范围分别在48-497℃和50-478℃之间,失重分别达到各自总失重的96.8%和97.1%。从图2的DTG曲线可以发现四种地板样品的失重均分为三个阶段,强化地板和竹地板在出现一个主峰后,在分解温度都提高100℃左右时出现一个小的肩状峰,由此判断强化地板和竹地板在分解出现最大失重后,多半是剩留残余物的二次分解产生的,出现此种现象是由于这两种地板的热解组成成分的不同而引起的,主峰主要对应的是半纤维素和纤维素的热分解过程,竹地板的半纤维和纤维素的分解出现在287.5℃左右,而强化地板出现在300℃左右。它们二次分解的主要成分是木质素,分解的温度范围分别为345-411℃和378-478℃。实木多层和强化地板的起始温度较实木和竹地板的相对较低,相差5℃的范围,主要由于这两种地板拥有相似的地板表层,表层都为硬木片镶拼板或刨切板,与基层及平衡层材料相比,具有高易燃性。在遇高温后,最先开始热解。从失重终止温度来看,实木多层地板和实木地板的温度较高,因此,实木地板比强化地板和竹地板更有利于阻燃。表2为地板样品的热重分析参数。
以下是实木地板在升温速率不同的条件下进行热解的分析与讨论,以便获得更加详细的燃烧热分解特性知识。研究不同且跨度不大的升温速率对热解特性的影响。
2.2实木地板在不同升温速率下的热解特征
考虑到在实际火灾中,可燃物的种类、数量等多种因素对升温速率影响的不同火场特点,研究升温速率对TG、DTG、DSC曲线的影响,本文以50-100um,10mg左右实样量的实木板颗粒为样品,设置升温速率分别为10℃/min、15℃/min和20℃/min[6],气体流量50ml/min,实验结果如图4-6。
从图4至图6可以很明显地看出,随着升温速率的改变升高,TG曲线有向右移动的趋势,同时,热重曲线的初始温度和终止温度也升高,在图上表现为向右推进。笔者认为,造成这种热重推移趋势的不仅仅是因为升温速率提高的直接结果,而是由于在不同的升温速率下,实木木质地板内的化学组成成分(半纤维素和纤维素、木质素)进行热解的适应温度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呈有规律性质的变化,当超过这个温度范围的时候,即使升温速率提高,TG曲线向右移动也不会很明显。将升温速率提高至50℃/min时发现,失重曲线在超过400℃时向右移动的趋势逐渐减小,经过试验得知,实木地板在310℃进行热分解的最大失重率为4.2%/min,升温速率为15℃/min。当有限空间内的实木地板发生火灾时,如果该有限空间内的其它装饰织物及家具也同时失火,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升温速率会迅速提高,如果火灾不能在有限时间内扑灭,势必造成财产的巨大损失[7]。DTG曲线上峰顶温度向高温区移动,峰的面积也不断增加,表现为开始分解温度和终止温度都升高,是由于纤维素热分解在升温速率高的情况下获得左旋葡萄配等挥发性物质在慢升温速率下着重于脱水和碳的形成。在DSC图中,升温速率主要对峰上温度大小和峰的拓展形状产生影响,随着升温速率的变大,其峰温显示变高,峰面积增大,峰形也越尖锐。当超过一定的升温速率时,由于系统不能快速响应,试样反应中的变化过程不能被精确地记录。
其次,实木质地板的碳化热解持续过程时间较长,比较实木地板在不同升温速率下的TG曲线和DTG曲线,可以找出不同升温速率下对应的几种关键温度和材料燃烧后所剩的残炭百分比。见表3。
3结论
(1)通过热解实验得到的TG、DTG、DSC曲线可以看出,四种样品的热解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分别为水分蒸发阶段,纤维素与半纤维素热解阶段和木质素热解阶段。基本的热解过程是相同的,但四种木质地板材料由于其材种、加工制作的技术、硬度、纹理等不同,影响了其燃烧性能,如实木地板和实木多层地板在燃烧性能上就相差很大。
(2)四种地板中的实木地板最大失重温度最高,热解温度范围大,是良好的阻燃材料,四种地板的火灾危险性大小为竹地板>强化地板>多层实木地板>实木地板。
(3)以实木板为例,研究升温速率对热解过程的影响从选择的三个特征温度可知:这三个特征温度随升温速率的增加而增大,同时最终失重率随着升温速率的增加而减少;再对样品的差式扫描量热曲线分析可知,升温速率主要对曲线的峰的温度大小和峰的形状产生影响,当升温速率变大时,其峰温变高,峰面积变大,峰形也越尖锐。
(4)为了更好的定量地分析各种地板燃烧性能的差异,建议采用锥形量热仪等小尺寸或其它大尺寸方法进行地板材料的燃烧特性研究。
参考文献
[1]肖忠平.热重法研究阻燃杉木间伐材热解反应动力学[J].福建林学院学报,2002,22(2):113-116XIAO Zhong-ping.Study on chemical kinetics of fire re-tardant Chinese fir thinning by thermogravimetric analysis[J].Journal of Fujian College of Forestry.2002,22(2):113-116
[2]施海云,方梦详,等.建筑装潢中几种常用板材热解特性及动力学研究[J].火灾科学,2002,11(4):211-216SHI Hai-yun,FANG Meng-xiang,et al.Kinetic study onthe pyrolysis of some wood used in building and decora-ting[J].Fire Safety Science,2002,11(4):211-216
[3]张雪,白雪峰.几种木质类生物质的热重分析研究[J].黑龙江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12,29(3):352-358ZHANG Xue,BAI Xue-feng.Study on thermogravimetricanalysis of some kinds of lignocellulosic biomass[J].Journal of Natural Science of Heilongjiang University,2012,29(3):352-358
[4]胡荣祖.热分析动力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
[5]Reina,etal.Kinetic study of the pyrolysis waste wood[J].Ind.Eng Chen.Res,1998,37:4290-4295
[6]金余其,严建华,等.PVC热解动力学研究[J].燃料化学学报,2001,29(4),381-384YAN Jin-qi,YAN Jian-hua,et al.Study on kinetics of py-rolysis of PVC[J].Journal of Fuel Chemistry and Tech-nology,2001,29(4),381-384
[7]马哲.典型内装修材料燃烧性能及其火灾危险性研究[D].西安:西安科技大学,2005
[8]陶丽英.生物质材料热解失重动力学及其分析方法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硕士论文,2000
[9]曲雯雯,夏洪应,等.竹材非等温热解动力学[J].化学研究与应用,2010,22(2):146-151QU Wen-wen,XIA Hong-ying.Non-isothermal kinetics ofpyrolysis of bamboo[J].Chemical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2010,22(2):146-151
[10]Karlsson,B.Molds for Calculating heat release rate inthe room corner test.Fire Safety Journal,1993,(22):93-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