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材料写作技巧

2024-09-23

典型材料写作技巧(共8篇)

典型材料写作技巧 篇1

典型材料快速写作技巧

典型材料快速写作技巧

典型材料是机关文书中宣传先进,指导引路,推动工作的常用文种。典型榜样的作用巨大,效果明显,往往成为某一时期某一单位的热点,甚至成为时代精神的代表和象征,如雷锋、徐洪刚、苏宁、李国安以及南京路上好八连、硬骨头六连等。典型材料也可称为机关文书写作中的“重磅炸弹”,先进典型发现不易,宣传好更难,需要我们下功夫学习其写作技巧。

一、典型材料与新闻通讯、经验总结、调查报告等文体的异同

严格说来,典型材料是宣传报告先进事迹的所有材料的泛称,特别是走向

全国的先进典型,往往都是通过电视广播和报纸期刊等新闻通讯的形式报道出去的。从机关文书的角度看,典型材料与新闻通讯比较,表现为语言更加庄重朴实,结构更加简单清晰,针对本系统本部门的实际更强,故事事例的讲述更加实用。与经验总结比较,典型材料立足点高,用第三人称写作,普遍指导意义更强。与调查报告比较,典型材料是在深入调查研究基础上写成的,它没有建议对策部分,也少有直接的原因分析,而是通过大量事例揭示典型蕴含的时代意义和先进价值,重在对能体现本质的事实的叙述和描写。

二、典型材料快速成文

标题

典型材料的标题十分重要,力在揭示先进典型的本质意义和所体现的时代精神。常见有实题式和虚题式两种。实题即直接了当地用最精炼的语言揭示典型的价值意义,如《全面搞建设 扎实打基 1

础 反复抓落实——成都军区某炮团落实江泽民主席“五句话”总要求加强全面建设的基本经验》、《步兵**师**团实行基层干部换岗锻炼的主要做法和基本经验》。虚题是用形象生动的语言点化先进典型的精神风貌,使人心领神会,过目难忘,如《愿化甘泉献人民——记***团长李国安》。单纯的虚题式标题比较少见,一般正标题为虚题,副标题为实题。

导语

典型材料的写作灵活多变。常见的是用导语统领全文,简要介绍先进典型的所属职别、产生的时代背景,主要做法意义,体现的价值方向,使读者产生总体概括的印象,引起下文。如成都军区某炮团典型材料的开头部分:

“成都军区某炮兵团,1990年以来,认真落实

江主席“政治合格、军事过硬、作风优良、纪律严明、保障有力”的总要求,由一个基础薄弱、问题较多的后

进单位,逐步发展成为全面建设比较先进的团队:党组

织的核心领导作用坚强,部队作风过硬,训练成绩突出,内外关系良好,基层各种基础设施齐全,物质文化生活

丰富。团队连续4年被军区评为训练先进团或一级训练

团,连续7年无案件,多次出色完成演习、抢险救灾、支援地方重点工程建设等急难险重任务,年年被师以上

评为“先进党委”、“基础建设先进团”,荣立了集体二

等功。军委领导视察该团时,称赞他们是“全面进步的

先进团队”。

某炮团的经验集中到一点,就是老老实实按照

江主席“五句话”总要求全面搞建设,扎实打基础,反

复抓落实。他们的实践证明,“五句话”总要求充分体

现了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完全符合部队建设的

客观规律,坚持用“五句话”统揽和规范各项工作,部队建设的方向就明确,基础就坚实,就能全面发展、整体提高。

这类导语属于提纲挈领,介绍情况。写作时可根据实际,把其最

精华最闪光的地方放到开头,使其产生震撼性的效果,以先发制人,引人入胜,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另外还可写成问题式、描写式、故事式的导语,目的只有一个:让读者爱读爱看,推动典型的普及推广。

正文

典型材料的主体多为向心式结构,即围绕一个中心从不同角度安排材料,理论概括为纲,事实叙述为目。材料的安排也以横式结构为主,即按照材料的性质从逻辑和事理的角度组织排列。这种写作特点,典型材料的本质挖掘与结构提纲的编写就显得十分关键。如某团实行基层干部换岗锻炼的典型材料,三

个部分的小标题为:

适应形势和任务的要求,把换岗锻炼作为提高干部队伍素质的重要途径。

针对不同单位情况和干部的特点,采取多种换岗形式全面锻造培养干部。

按照干部成长和基层建设规律,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全程规范换岗锻炼。

有了上述三大块的结构安排,剩下的写作就方便多了,只是如何精选典型事例充实文章了。

三、典型材料写作技巧

立意要高:反映时代,指明方向

典型是指一个人或一个单位的经验事迹,不同的典型具有不同的典型意义。一般来说,越是能够集中反映时代精神,体现事物发展方向的典型,指导意义就越强,价值就越高,影响就越大,这是衡量典型的标志,也是衡量典型材料写作成败的标志。

站在时代的高度挖掘典型的意义,是写作典型材料的基本要求。典型是时代的产物,形势的产物。榜样的力量是

无穷的,榜样又是单个的个别的现象,写作者必须站在时代的高度,从全局出发去认识个别和一般的关系,通过典型这个个别,指导整体工作,推动全面发展。例如,成都军区某炮团落实江主席“五句话”的

基本经验,就是站在新的历史时期加强部队全面建设的高度,站在实现国家和军队跨世纪发展宏伟目标的高度,从进一步提高对落实江主席“五句话”总要求重大意义的认识的高度来深刻挖掘,从而起到了推动全军“以更加昂扬的精神状态,抓好‘五句话’全面落实”的重大效果。

指明方向是典型的基本作用。典型的价值在于引路。典型必须以自己成功的做法回答问题。要回答人们在工作生活中普遍遇到,但又缺乏有效解决办法,亟待明确回答的问题。这些问题,一般又都是各级领导十分关注、广大群众十分关心的带有倾向性的问题。例如,一项新政策出台了,怎样贯彻?新条例颁

发了,怎样落实?新情况出现了,如何解决等等。没有典型,就难以提高工作质量和水平,也就没有方向,从这个意义说。典型不可或缺,写典型材料回答新形势下突出的矛盾和基本问题不可或缺。

结构要实:寻找规律,理性提炼

写典型材料关键是写思想,找规律。对一个典型材料来说,写清取得了多少成绩,立了多少次功,取得了可观的效益,都远远不够,重要的是找到事物的规律,启示人们把握这些规律做好工作。因此,写作者必须独具慧眼,善于透过事物的纷纭复杂的表象看到它的本质,抓住对事物起决定性作用的东西。例如,北京军区某部三连指导员王志刚带兵有独特的观点和方法,效果很好。这样的典型很有宣传价值,然而,挖掘本质,寻找规律并不容易,即使身边的人,一时也难以说清。这篇材料的写作者经过对新时期带兵问题的回顾反思,不断深化认识,终于抓住了事物的规律,即观念新,兵好带,带兵人要善于用新观念带兵:一是用现代知识开阔士兵眼界;二是用竞争意识激励战士奋进;三是用条令条例培养战士法规意识。这三条,既是经验,又是规律,是带有鲜明的新时期治军特点的规律,给人以强烈的启迪。

选材要精:概括全局,精选细节

典型材料的写作要做到形象生动,血肉丰满,必须在选材上下功夫,一是全面掌握,二是精选细节。详尽调查,掌握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如被中央军委命名为“模范通信站”的总参某通信站的事迹写作,作者先后对该站各个层次的官兵进行过调查,几乎每

个官兵都提供过书面材料,对曾经在长话工作过的老同志,以及女干部的“男家属”,也多次召开座谈会或进行个别采访,为写好材料奠定了基础。同时,对已掌握的材料,一定要精选能够突显人物心灵境界的典型细节,将故事推向高潮。我们在读孔繁森事迹时,落泪的

是他第二次进藏前在老母亲面前长跪不起的细节;读李国安,感动的是他身穿钢背心,拄着拐杖,在大漠中奔走的镜头,因此,选准选好细节,对增强感染力和表现力作用巨大。

用材要巧:点面结合,以少胜多

巧用材料,首先要学会用点睛之笔,即对材料起统帅作用的思想观点。没有它,文章苍白无力,痴呆无神。如某“模范通信站”苦练精兵的经验中,有这样几句话:“长话站的历届班子都强烈地意识到,作为军委台的传令兵,基层建设的各个方面,都要 围绕保通畅这个经常性中心工作来抓。一个‘通’字,是传令兵的永恒主题,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一个‘通’字,又是长话站的生命所系,任何工作都要用它来检验。”精辟之语,使文章活灵活现,呼之欲出。

巧用材料,还要学会使用表现全局的概括材料和表现事物本质的个别材料。如:“在该站,官兵们加班加点苦练业务技术蔚然成风。14岁的小兵王宁宁

到该站一年,没逛过一次商场,没看过一次电影,背记号码却达2000多个,练就了能同时处理4件电话的硬功夫,被评为一级技术能手。目前,该站70%的人员达到了二级以上技术能手水平,超出全军规定的一倍多。”这段文字,前面用的是个别材料,后面用得是概括材料,从点、面两个角度反映了该站苦练技术的情况。

创新要奇:着眼问题,突出个性

总结典型材料一定要从典型的自身特点出发,针对主要问题寻找规律。一些典型材料写作失败,往往是由于想“面面俱到”,结果丧失了典型本身最具个性的东西而流于一般化。因此,在构思写作中一定要本着“人无我有,人有我好”的原则,着力反映典型的突出个性。同是落实上级的指示方针,本单位与他单位不可能完全一致,突出不同点,抓住个性反映,就会较好地出新出奇,取得理想的宣传效果。

通信地址:石家庄陆军参谋学院基

础部 赵泽民

邮政编码:050084

典型材料写作技巧 篇2

新闻无法离开人物。新闻就像影子一样难以与人分割。由于人们需要了解身边其他人的生活状态, 以满足自己的窥探欲望, 并需要从同类当中寻找思想和行动榜样, 催生了读者对人物报道的需求。相较于无生命的事实, 人的题材更易于唤醒读者的反应, 引起关注和思考。同时人物报道更能经受时间的长久考验并能广泛传播, 所以媒体都对人物报道厚爱三分。

受传统观念和长期计划经济体制的制约, 我国新闻界曾一度在极左的泥潭中挣扎, 以违背客观规律为代价, 臆造出许多脱离实际的“典型人物”, 把人“塑造”成了“高、大、全”的“神”。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 我国社会朝着价值多元化、结构多样化的方向发展, 社会自主性相对大为增强, 价值观念趋势明显多元化。时代的变迁促使受众和新闻媒体都在改变。一方面, 随着传媒时代的来临, 国内受众对于媒体不再陌生, 自媒体也为其积极参与新闻报道提供了平台基础;另一方面, 随着向市场经济的发展, 媒体竞争更加激烈, 媒体开始愈加关注受众群体的趣味和喜好, 努力贴近受众, 非典型人物报道日渐成为新闻传播的主角之一。作为始终涌动着改革创新的冲动, 始终热情地为新生事物鼓与呼的精品报纸栏目, 《中国青年报·冰点周刊》的人物通讯在激烈的历史变革中脱颖而出, 它选取普通人“不普通”的命运和生存状态, 并以此反映社会真善美及社会变迁, 推动民主政治、法治社会、市场经济进程。

《中国青年报·冰点周刊》及其人物通讯

在《中国青年报》异彩纷呈的系列专栏专版中, 《冰点》光辉耀眼。从1995年至今, 从原来的冰点栏目专版到后来扩充的《冰点周刊》, 新闻价值取向一以贯之, 取得令业内瞩目的成就。1996年, “冰点”栏目获得“中央主要新闻媒介名专栏”称号;2003年, “冰点”被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评为第二届“中国新闻名牌栏目”。多年以来, 《冰点周刊》的报道一直在中国青年报读者阅读调查中稳居阅读率前列, 在全国新闻界中深受推崇。

在《冰点周刊》报道的这顶王冠上, 人物通讯更是其中最璀璨的明珠。《冰点周刊》报道中的人物通讯以“更多地关注普通人的生存状态和想法”为新闻报道方针, 率先将“平凡人”、“平凡事”作为中央媒体新闻诉求的对象, 以“普通人占这个世界的99%, 只有赢得平凡, 才能赢得世界”作为采写理念, 闯出了一条以对“非典型人物”细腻、生动的描述为基点, 全面深刻地反映社会现实与变迁, 讴歌真善美、抨击假丑恶的新路子。

《冰点周刊》非典型人物通讯的写作技巧

曾经的典型性报道中的人物, 如同京剧中的脸谱, 事迹往往被八股化, 远离了人的本性, 让人感到可敬但难以接近, 也难以引发向其学习的动力思潮。而有些电台、都市报的一些人物报道中, 则充斥着尔虞我诈、勾心斗角、情杀暴力的故事情节, 部分创作者为了吸引读者的眼球, 在喧嚣躁动的世界继续释放恐慌焦虑, 从而走向另一个极端。这些人物通讯不是让受众阅读思考的, 而是让读者厌烦或受刺激的。如何让人物真实地跃然于报道之中, 又充分满足读者的阅读兴趣呢?

《冰点周刊》原主编李大同在《漫话冰点》一文中说:“一个专门刊登长篇报道的栏目, 要做到使读者愿意读并持续读下去, 有两个最重要的条件:一是选题得当, 二是与所选题材相称的内容和最佳的表现手段。”这样的观点, 对于人物通讯报道同样如此。经过多年的学习、思考和实践、总结, 笔者认为, 以下6点写作技巧有力强化了《冰点周刊》人物通讯的可读性、传播力, 使其人物通讯具有了非常独特的魅力:

用精彩故事承载人物。普通的非典型人物的独特经历或遭遇能成为新闻, 价值就在于故事的精彩。此外, 记者不能自己跳出来描述一个人, 比如这人怎么感人或险恶, 如此会显得单薄而无说服力、感染力, 要用人物自己的行为来举证, 因为行为能真实而具体地表现出他的追求和内心, 而有效反映人物性格的行为集合就是精彩的故事。此外, 精彩故事也是判断被报道人物价值的标尺。选择或写作被报道人物的故事时, 不能让读者一看标题就丧失阅读兴趣。

获得《南方周末》2006年“致敬之年度特稿写作”的是《冰点周刊》的人物通讯《无声的世界杯》。“天下着大雨, 6名农民工卷着裤管, 打着伞, 深夜站在广州街头一个露天大屏幕下, 仰着脖子凝神观看正在转播的世界杯。边听广播电台的直播, 边看无声的大屏幕。”[1]此文有力地诠释了记者要想刻画出精彩的人物形象, 必须在立意上避热就冷, 从那些相对不惹人注意的百姓生活中寻找选题, 而不是任意拔高和修饰。

突出表现人物个性。一个非典型人物能够被报道并为读者所乐于接受, 重在表现个性。个性化的情节表现个性化的人物, 个性化的人物又表现特质主题, [2]而一个人在重大关口所做出的选择最能体现个性, 因此要在一个人纷繁复杂的事例中淘得真金, 就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 要精挑细选。

例如《人在流泪心已宽恕》一文中记者就写道:“可这个日夜思念爱子的悲痛欲绝的母亲, 却在两年后接受了调解, 原谅了一个杀人犯, 挽救了这个杀死自己儿子的凶手的生命。事情传开后, 有人这样形容这个母亲:‘她的心脏有两个心房, 一个在流血, 一个在宽恕。’”“她的心脏病突然犯了, 苍白的脸黯淡下去, 眼圈越来越黑, 嘴唇越来越紫。”[3]希望凶手以命偿命是母亲们的共性;然而目睹凶手及其母亲的可怜, 张艳伟人性中的善念促使她原谅了年青可怜的凶手, 这则是张艳伟人性的光辉。

在场景中刻画人物。人物从来不是孤立存在的, 而是生活在特定的环境和场景中。通过场景的描摹和勾勒, 刻画人物当时的内心状态和所处的环境, 能更真实准确地凸显人物的性格特征。同时, 现场感的描写可以打破一般人物报道中平铺直叙的索然无味, 使静态的文章动起来。

好的记者, 一定是一个非常棒的裁缝, 他能把人物和背景不露痕迹地缝合。在《乡村恶教》一文中, 笔者在文中描述了一个内心阴暗的代课教师上课前的场景:早晨8点, 上课铃响了, 19岁的乡村小学教师杜保岑走上讲台。“上朝!”杜老师扯着嗓门喊。“吾皇万岁万万岁!”班里27名小学二年级学生跪在地上或凳子上回应, 奶声奶气。[4]在这幕滑稽而可悲的场景中, 虐待学生的代课教师杜保岑粉墨登场, 其扭曲的心态令人一览无余。

巧妙运用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人物不能在作品中用眼神和动作交流, 让人物自己站出来说话, 是让人物报道保持原生态的重要途径。对话是人与人之间进行思想交流的直接话语方式, 能叙述自己或他人的行为思想。另外, 陈述时让被采访人自己出来说, 整个文章的节奏就发生了变化, 避免一陈到底。《冰点周刊》的人物通讯通过把对话引入到人物报道中, 从而生动地反映出人物的特征和内心世界, 凸显人物的独特性, 并使人物形象更为细腻、生动、丰满。

“今年农税改革, 正税是多少, 附加税是多少?”48岁的农民叶彦智询问。“反正就是这一疙瘩, 写在纸上的全是农业税。”乡干部很不高兴地回答。[5]在《宪法给我的权利》一文中, 寥寥数语就将农民叶彦智争取权利的执著努力和乡干部跋扈蛮横表现得淋漓尽致, 并运用话语之间的矛盾拉开下文双方的冲突。

用细节描绘人物的生动与丰满。著名导演郑君里强调说, 如果能抓住并表现出人物性格的一些细节, 人物就能活灵活现地出现在观众面前, 使人物在细节中显得更为丰满和真实。细节描写还可以把单调乏味的题材变成令人关注的话题。精彩的细节描写, 会增加报道的可读性, 强化读者对报道的印象。

《冰点》的人物报道就十分注重用细节呈现人物个性, 在《〈每周质量报告〉的双重困扰》一文中, 记者徐百柯用这样的导语来引导读者关注一个女记者痛苦的心情:出租车的计价器一个劲儿往上蹦字。已近午夜, 司机时不时会疑惑地看看表。佳琳望着窗外, 一言不发。上车以后, 她只说过一句话:“师傅, 你拉着我随便逛逛吧。”[6]

交叉使用陈述、描写和话语。一个好的人物报道通常用陈述、描写和被采访对象之间的言语三种方式交叉写作来完成。一般新闻主要是以叙述为主, 但一定要交叉使用描写和引语, 长报道更要交叉用, 一陈到底很容易让受众丧失兴趣, 不断地来回转换, 故事才能写得跌宕起伏。

在《乡村教师的打工日记》一文中, 笔者讲述了54岁的乡村教师杜满堂为劝阻儿子辍学外出打工, 隐瞒年龄和身份, 挑选最苦的地方亲身体验打工生活的故事。在文章中, 笔者按照编辑的指导, 交叉使用陈述、描写和话语, 将杜满堂打工时经历的种种磨难写得细致入微, 整体故事也因此得以讲得引人入胜:有一次, 卸冻鱼时, 几十个铁盘哗啦一声从车上滑下来, 两盘冻鱼砸到杜满堂的腿上。老板不管, 他只好自己掏钱到诊所里包扎了一下, 整整一个月都蹲不下去。直到现在, 他的腿上还留着两个巴掌大的黑疤。这一切, 都原原本本地记录在杜满堂的小本子里。在打工的一个多月时间里, 他随时做好了遇险遇难的准备, 还给爱人打了个电话, 告诉她日记放在什么地方。“万一我出了什么事儿, 她可以找到日记本。”[7]

结语

人物报道形式的变革已成为时代呼唤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平民化浪潮使非典型人物报道的地位日渐重要, 以往“高、大、全”的报道模式已经逐渐被打破, 人物报道开始注重个性细节, 还原人物本身, 回归于人性。《冰点周刊》人物通讯运用贴心平实的写作技巧表达新闻事实, 叙事风格呈现出较强的文学性, 始终以人性和求实的态度, 关注“普通人不普通的命运”, 代言人性与良知, 既呈现了当代普通个体的命运和生存状态, 同时又使人们分享了普通人身上所折射出的信仰和价值, 以真正推动社会进步。这种人性的回归和尊重而不一味地迎合读者的定位是对传统报道方式、题材乃至领域的突围和创新, 得到了广大受众的青睐, 具有风向标作用, 也为更好地改革人物报道提供了一种新的角度, 由此探索出的非典型人物通讯的写作技巧值得广大新闻从业者借鉴和学习, 从而为其变革提供启示。

参考文献

[1]包玉敏.无声的世界杯[N].中国青年报, 2007-10-24.[1]包玉敏.无声的世界杯[N].中国青年报, 2007-10-24.

[2]叶永泉.克服人物报道的同质化问题[J].新闻爱好者, 2012 (3下) .[2]叶永泉.克服人物报道的同质化问题[J].新闻爱好者, 2012 (3下) .

[3]从玉华.人在流泪心已宽恕[N].中国青年报, 2011-03-23.[3]从玉华.人在流泪心已宽恕[N].中国青年报, 2011-03-23.

[4]韩俊杰.乡村恶教[N].中国青年报, 2004-06-23.[4]韩俊杰.乡村恶教[N].中国青年报, 2004-06-23.

[5]刘万勇.宪法给我的权利[N].中国青年报, 2004-07-14.[5]刘万勇.宪法给我的权利[N].中国青年报, 2004-07-14.

[6]徐百柯.《每周质量报告》的双重困扰[N].中国青年报, 2004-07-07.[6]徐百柯.《每周质量报告》的双重困扰[N].中国青年报, 2004-07-07.

典型材料写作技巧 篇3

【关 键 词】 写作;阅读材料;教学;表达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称“课标”)对习作教学提出了这样的建议:“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可是从部分孩子的反馈来看,习作就像一座大山似的压在他们心头。每次老师只要提及习作,他们就头疼不已。即使自己有写作材料,却不知从何入手,才能把它变成一段又一段绘声绘色的语言文字,使之既能再现当时的情境,又能传递自己的真实情感。如何才能激发学生对习作的兴趣,使他们在面对习作时充满信心,不再谈习作而色变?如何才能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引导孩子们在说真话、实话,表达真情实感的同时,灵活地运用语言文字,把自己的习作写得有声有色?如何才能把“课标”对习作教学提出的建议落实到实处?我个人认为,我们可以在自己的教学中开展“读写结合”,把它当作习作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

其实,习作教学不是单一的,教师不应只抓住习作教学这个“点”来指导学生掌握写作方法、写作技巧,而且还应抓好阅读教学这块阵地,把教材中的一些典型性课文与习作教学紧密地联系起来,作为习作范例,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如何构段、如何遣词造句、如何把事件写具体等,指导学生把文本中有利于提高自身表达方法、技巧的范例进行迁移,最后内化成自己的写作方法、技巧。

怎样才能借阅读教学这一平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呢?我们可以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做。

一、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习观察方法,训练“抓住特点”

“课标”第二、三学段分别对习作教学提出了这样的目标:“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体感受,积累习作素材。”从这两个学段目标来看,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是写好作文的前提。

小学生在观察事物时往往随心所欲,注意力分散,有时甚至“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小学生缺乏精细的辨别能力,往往满足或停留于大致的、笼统的、轮廓的观察,以致遗漏重要的细节。如何观察生活呢?我们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在阅读教学中去学习、借鉴。如我在教学苏教版三年级上册中第三单元中的习作看图写话时,把这篇习作的指导重点放在引导学生学会有序地观察,并初步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描写。而这篇习作练习就可以和本册书中二单元中的《北大荒的秋天》《西湖》《拉萨的天空》这几篇写景的课文进行整合。因此在教学这几篇课文时,为了给这篇习作做铺垫,我有意识地引导孩子在阅读教学中感受作者的观察顺序,以及作者是怎样把自己看到的景色写具体的。在进行这篇看图写话时,我首先引导学生回顾这三篇课文,归纳总结作者的写作方法和运用的修辞方法。之后,我们总结出了以下三点表达方法:

①从远到近、从上到下、从整体到部分,层层认真观察的方法。

②学习在观察中抓住事物特点的方法。

③运用恰当的修辞方法,突出描写的事物。

在学生归纳出这些观察方法后,我因势利导,首先让学生选择自己喜爱的观察顺序去观察图案,想一想自己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然后,结合习作中提出给图上色这一要求,引导学生运用我们归纳的第二个表达方法——在观察中抓住事物特点的方法,去思考自己要写的事物有什么特点;最后,在前两个步骤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想一想可以运用哪种恰当的修辞方法,突出描写的事物。在这次读写结合中,孩子们做到了写前会观察,观察有顺序;能抓住事物特点,并运用恰当的修辞方法来描写事物。在这次习作中,没有一个孩子眉头不展,他们都能根据提示写出自己满意的习作。

二、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领学习段方式,训练“言之有序”

学生的习作有时会表现出叙述上杂乱无章,没有顺序。教师则可以利用阅读教学来改善这个问题,引导学生在习作中做到言之有序。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了解一些常见的段式结构,掌握组句成段的规律,引导学生入门悟道。如《我的伯父鲁迅》《哪吒闹海》是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来写的;《高尔基和他的儿子》《艾滋病小斗士》中的第一段引领全文;《黄果树瀑布》中采用了联想的手法;《庐山的云雾》《泉城》选择了总分总的构段方法;《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长城和运河》采用了反复;《莫高窟》中过渡段的使用,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苏教版中选择的教材在写作方面各有各的特点,因此在阅读课中,教师可以利用构段方式特别明显的课文,进行读写结合的训练,引导学生去感受作者如何把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言之有序”地写出来。

如苏教版五年级上册中的第18课《莫高窟》。这课在构段上有显著的特点,既有总分,又有独体的过渡,既有引领短文的中心句,又有细节的描写。在阅读教学中,我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感受作者在表达有序方面的特色,结合教学中“给这篇课文写段落提纲”这一课时目标,与习作练习相联系,引导学生结合学校举行的才艺表演,仿照《莫高窟》一课的构段和过渡,把自己的所见所感有序地表达出来。全班62位学生,在这次小作文中分别采用了总分、分总等构段方法,有的写了自己的所见、有的写了自己的所感、还有的同学把两个方面都涵盖在了自己的习作之中。采用“总分”的同学有的抓住“精彩绝伦”一词,分别从唱歌、跳舞、演奏三个方面写;运用了过渡段的同学,有的在自己的习作中写出了“这次才艺表演不仅右精彩的舞蹈表演,还有扣人心弦的小提琴独奏。”而运用“分总”的同学有的则在篇末针对这次才艺表演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并给自己提出了要求。从每位学生的习作中,我欣喜地发现,他们不仅做到了言之有序,同时还能完成“课标”中对习作的目标“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

三、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领学习段方式,训练“言之有序”

苏教版中选择的教材多数文质兼美、情文并茂,很多课文里面在细节方面的描写各有特色,因此教师可以利用文本,引导学生感受作者怎样运用描写的手法,做到“言之有物”。如《变色龙》一课中,作者对变色龙模样的描写——从整体到局部,从上到下的顺序,为读者描写了一只栩栩如生的变色龙;如《最后的姿势》一课中,通过环境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等,塑造了一位恪尽职守、关爱学生的教师——谭千秋;而在《安塞腰鼓》一课中,作者以“好一个安塞腰鼓”为全文的线索,抓住场面描写把安塞腰鼓的气势展现得淋漓尽致……所以,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从细节描写入手,抓有特点的课文,引导学生把自己的习作写得“言之有物”。

总之,围绕“课标”中提出的“写作知识的教学力求精要有用。应抓住取材、构思、起草、加工等环节,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教师可以借阅读教学这个平台,抓住典型性材料,引导学生们在这个环节中自己感悟表达的方法、构段的结构、写作的技巧,让阅读与习作相互辅助,齐头并进,就能提高学生习作的写作能力。

【参考文献】

[1] 王二超. 开展有效阅读提高写作能力[J]. 作文成功之路(中旬),2014(3).

[2] 杨涛. 浅谈“注重阅读借鉴与提高写作能力”[J]. 散文百家(教育百家),2014(3).

典型人物材料写作 篇4

职场普通人实现华丽转身,成为典型楷模,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把工作干好,二是把典型材料写好。

职场中典型人物塑造很难,难在如何在开头把读者目光牢牢吸引过来,难在如何让职场典型人物走进百姓心里、受到群众认可,难在如何让典型人物的职场形象闪亮起来......本文以帮助职场朋友掌握典型人物材料的写作技巧与方法为目的,以人民日报刊发的几篇典型人物报道为案例,为职场笔友们详细讲解典型人物材料的写作秘诀,希望给大家带来些许启迪与思考。

一、典型人物材料如何新颖入题?

典型之所以感人,不是因为他们成绩有多么卓越,身份有多么高贵,地位

有多么显赫,而是因为他们于生活,起始于微尘,典型与读众之间没有距离,共同生活在一个阶层,处于同一起跑线。

典型之所以吸引人,是因为每位读者都能从他们身上寻找到自己曾经的梦想与青春的印记,典型因平凡朴实而引发读者认同,因客观真实而激发读者共鸣。

因此,撰写典型人物材料时,在开头处就应突出三个关键词:平凡、真实、上进。

三个词六个字,看似简单,下手则难。把这六个字表述准确,第一任职推荐两种入题方式:

1、故事入题法。就是以第三人称的方式,客观讲述人物故事,这些故事既要平凡真实,又要具有寓意和代表性。

事例1:

曹锟说,初中时,当他第一次去叔叔的单位,看见炼钢炉里往外倒钢水,钢花四溅,他不仅不害怕,反而觉得这个场景特别熟悉和温暖,有一种与生俱

来的亲切感!这个场景一直在他脑内挥之不去。随后,他如愿以偿,考上武汉科技大学钢铁冶金专业,从此,开始了他的炼钢事业。

——:《为炼钢而生——记“最美武钢人”、武钢炼钢总厂职工曹锟》

2、借势入题法。就是借用其他典型人物事迹作为开篇钥匙,顺势引出本单位先进人物典型事迹,从而树起典型人物的新形象、新特点、新风貌。

事例2:

上世纪60年代,“铁人”王进喜喊出“宁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彪炳史册,成为中国石油的魂。上世纪90年代,“新时期铁人”王启民“宁肯把心血熬干,也要让油田稳产再高产”,不断攀登科技找油新高峰。今天,面向国际能源市场,李新民喊出“宁肯历尽千难万险,也要为祖国献石油”,把大庆精神带出国门,把中国标准、中国力量和中华美德传向世界。

——人民日报:《沿着铁人的足迹

“寻梦”》

二、典型人物材料应当具有哪些必备要素?

典型人物宣传在我国新闻报道中应用比较广泛,特别是在建国以来,应经济、政治、社会、国情的需要,典型人物宣传被赋予了新的时代要求。我国通过新闻宣传塑造了一大批先进典型,比如,雷锋、孔繁森、张海迪等被当作全民楷模的典型人物。通过学习这些典型人物的报道材料,有一个根本规律始终穿插于各种材料之间,那就是典型人物事迹材料必须具备的三要素,即:论点、论据、论证。

其实,典型人物材料就像高中时期学生写的议论文,首先提出观点,尽量保持“一文一论”,这里的“论”,也就是常讲的论点;其次,引用能够证明观点事例与数据材料,也就是论据;最后,证明观点的正确性、科学性、可靠性、可行性,这一证明过程就是论证。

“三要素”是驾驭典型人物经验材

料的金钥匙。在典型人物材料中,“三要素”通过完美结合,为组合起了一个完整的“人”。

“三要素”之间存在着这样的关系:

1、观点就像是人的“思想”,是统帅一切的“灵魂”,它对“人”的肢体活动与活动产生的效果起到决定性作用,只有有思想的“灵魂”才能体现“人”的价值与品质。换句话说就是,观点决定了价值。

2、论据就像是人的“双手”,通过双手的社会实践,以产生的事实或效果来判断思想的正确性。比如,我们希望实现“1+1>2”,那么这一“思想”会指挥“双手”去实践证实,最终实现了“1+1>2”的利益收入。的论点就是法庭上的“无罪”申诉,的论据就是论点的“证人”,对“无罪”起证实作用。

3、论证就像人的“神经”,在人的“思想”与“双手”之间起着“桥梁”的连接作用。“神经”的作息传导过程,就是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其中,“神经”的传输途径与频率,决定着论证的效果。

典型人物材料常用论证方法一般有:事例论证、理论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因果论证、引用论证,等等,这些方法的论证过程,就是“神经”的传导过程,只有选择最佳论证方法,才能保证“神经”发挥最大功效。

事例3:

大庆,因油而兴,因“铁人”而著名。

——人民日报:《沿着铁人的足迹“寻梦”》。

这一句话是例文的第一段,也就是的论点和“灵魂”,对全文起着“统帅”作用。

事例4:

在他担任炉长期间,车间取向硅钢HiB钢的产量大幅提升,作为转炉操作这个重要环节的责任人,拿到标准的曹锟感觉沉甸甸的,从兑铁到出钢,有几百个数据需要严格控制,特别是这个钢种成份范围狭窄,有些合金哪怕加错拳头大小的一块,都可能导致整炉钢水成份出格,造成改钢、回炉,甚至是质量

事故。感到压力的他一边自己学习,一边带领关键岗位人员精读标准,特别是在中夜班人的精神不易集中时,他在冶炼过程中更是保持清醒头脑,牢牢盯住关键岗位的操作过程,如合金成份的配比、原辅料的加入,做到温度和成份受控,实现了全年硅钢炼成率达100%的目标,同时也实现了连续70多个月无钢种改钢、回炉,班组成绩、各项纪录不断被刷新。

——:《为炼钢而生——记“最美武钢人”、武钢炼钢总厂职工曹锟》

这一段事例就是论点的论据,它重在证明“为炼钢而生”这个论点。

三、典型人物材料需要学会讲故事

典型人物材料避免不了要引用很多具体事例,确保人物“有血有肉”,形象更加饱满、生动、真实。

典型人物来自于群众,反映的就是发生群众身边的事儿,也是对群众生活、工作、思想、行为、品德、素质的真实写照。如果典型人物的故事讲好了,那

么,我们的人物就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受到群众认可欢迎。

那么,怎样才能把典型人物的故事讲好呢?

1、写出人物真实心理

最能打动人心的是真实的心理活动。典型人物在工作生活中,有时他们一句不经意的话,往往却能打动我们人心。为什么呢?因为他们这些话准确地表达了人物真实心理活动。我们整理典型人物材料时,常常感到宣传人物的话太朴实,甚至泥土味太重,上不得台面,影响了整篇的格局与层次。事实上,现实与预想存在很大差距,也许一篇经验材料中,真正能够征服读者情感的,不是文采斐然的金句,而是一句毫不起眼的“土话”。

事例5

群众在灾难中两眼望着县X,县X挺不起腰杆,群众就不能充分发动起来。“干部不领,水牛掉井”,要想改变兰考的面貌,必须首先改变县X的精神状态。

——人民日报《县X书记的榜样——焦裕禄》

这是焦裕禄的一段心理活动描写,其中“干部不领,水牛掉井”,用的都是民间俗语,就是因为这些“土话”,把一个朴实、自然、不做作的治沙人的那种憨厚、耿直、率真的人物本性体现得淋漓尽致,正是因为这些真实的心理活动,才成了打动人心的关键。

2、体现艰苦奋斗品质

在新闻宣传中,我们会经常被一些典型人物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奉献精神所感动,他们在恶劣环境影响下,勇攀人生高峰,始终保持奋斗初心、坚定信念与坚韧品质,愈挫愈勇,屡败屡战,一桩桩一件件艰苦奋斗的故事,深深打动了读者心房,引起了内心共鸣。新闻如此写作的,目的是通过典型人物的艰苦与我们当前生活环境作对比,衬托出典型人物的优秀人格与道德品质。

事件6

钻井是石油行业最苦最累的工种,作业三班倒,在钻台上一干就是8小时。只要一开钻,不管什么恶劣的天气,都不能停歇。李新民刚到钻井队时,体重还不到100斤,身体单薄,每次都累得不想吃饭,这使他真正品尝到井队的艰辛。

——人民日报《沿着铁人的足迹“寻梦”》

这段内容通过交代人物的工作背景,以恶劣的工作环境、艰苦的工作条件,引起读者对典型人物的深刻理解,往往条件越艰苦、环境越恶劣,越能引起读者对典型人物的理解,越能触动读者的内心,越能反衬出典型人物的内在品质。

3、运用百姓质朴语言

运用百姓的语言,就是要学会换位思考,要自觉站在百姓立场,以群众的思想观点与语言习惯,去讲述典型人物的故事。为确保群众百姓能够人人听得懂,我们作者要当好连接典型人物与百

姓群众之间的“电话线”,当好读者百姓的“翻译官”,用大家最易接受的词语来描述人物故事。

事例7:

有一次,焦裕禄从堌阳公社回县城路上,遇到了白帐子猛雨。大雨下了七天七夜,全县变成了一片汪洋。焦裕禄想:“洪水呀,等还等不到哩,你自己送上门来了。”他回到县里后,连停也没停,就带着办公室的三个同志察看洪水去了。眼前只有水,哪里有路?他们靠着各人手里的一根棍,探着,走着。这时,焦裕禄突然感到一阵阵肝痛,不时弯下身子用左手按着肝区。三个青年恳求他:“你回去休息吧,把任务交给我们,我们保证按照你的要求完成任务。”焦裕禄没有同意,继续一路走,一路工作着。

——人民日报《县X书记的榜样——焦裕禄》

例文中“白帐子猛雨”“等还等不到哩”“他们靠着各人手里的一要棍”等都引用的是民间俗语,全段也并未出现任

典型材料的写作过程和要求 篇5

一、典型材料的写作过程

(一)调查了解,胸有成竹

典型材料的写作,也象其他文体一样,首先要调查了解。包括普遍调查、重点调查、专题调查、统计调查、个别调查、开会调查、当面调查、背后调查等。在写典型材料之前,主要调查以下几个方面:

通过调查,了解典型的主体

事迹。使典型事迹在作者的脑子里形成一个笼统的,然而又是美好的印象,从而产生对典型热爱的感情和写作欲望。

通过调查,了解典型事迹的具体情节。使典型材料中的人、物、事、状,全面具体、生动形象。

通过调查,了解典型的心理活动。典型,特别是典型人物,在他们创造英雄业迹的过程中,总是有其心理活动。如果把这种真实的心理活动挖掘出来,就能看出典型成长的曲折过程,或者看出他高大形象的思想基础,从而使笔下的典型更真实、更丰满、更令人可信。

通过调查,了解典型的矛盾和斗争。先进人物(集体)不是生活在真空里,他总是在矛盾和斗争中成长的。这种矛盾和斗争,包括对敌斗争,对人民内部落后现象、错误思想的斗争,对大自然的斗争,也包括典型自我完善过程中的斗争。对这些矛盾斗争了解得越具体、越深刻,典型材料也就写得越成功。

通过调查,还要了解典型同周围群众的关系。一般说来,先进典型在群众中的威信是高的,印象是好的,影响是大的。但也不能排除群众对典型的看法是会有分歧的。这就需要作者进行鉴别,进行分析,听取正确意见,纠正错误意见。

(二)选准角度,提炼主题

所谓主题,从应用文角度来讲,是指作者在说明问题,发表主张或反映生活现象时,表达出来的基本观点和基本看法。典型材料提炼主题的基本方法有:

从典型所具有的材料中提炼主题。主题是蕴藏在众多纷繁的材料之中的,没有材料就不可能产生主题;作者要把调查中得来的大量材料进行一番分析比较,潜心思索,看这些材料贯穿着一根什么样的“红线”,潜藏着一个什么“思想”。作者把这根“红线”、这种“思想”抽取出来,就是这个典型材料的主题思想。

根据形势的需要提炼主题。典型是时代的印记,是为促进各项事业的进步而树立的。因此许多典型的树立,是形势任务的需要。当然,从形势的需要写典型,也是在有这种“材料”的基础上进行的,而不是作者为了赶形势而在那里有意夸大或胡编乱造,人为地创造典型。

根据人们存在的疑难问题提炼主题。人们在现实生活中,常常会碰到一些疑难问题,使得人们的认识变得模糊起来,有时手足无措,这就是常说的“迷惘”现象。为了拨乱反正,澄清人们对一些问题的认识,作者要在这些方面提炼主题,写出有说服力的典型材料。

(三)精心设计,布局谋篇

布局谋篇主要包括:怎样开头、怎样结尾,哪些先说、哪些后说,分多少层次,划多少段落,相互之间怎样衔接、怎样照应等等。但最主要的有三个方面。

选好典型事例。典型材料的重要标志是事例生动,事迹感人。因此,一定要把最典型的事例写到材料中去。事例的选择在精不在多。其方法是:先把能找到的事例都找到;从所有的事例中找出一般人难以做到的事例;再从这些事例中找出最能说明主题、最有思想内涵、最具有代表性的事例。

选好典型情节。典型情节主要是指对典型的思想、行动、语言,以及事物发生的环境和过程具体说明、叙述、描写。通过典型情节的表述,使听众、读者有一种身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感觉。这就要作者正确处理好概述和描述的关系,进行过细的调查。同时,作者还要对被写对象的业务有所了解,对个别深奥的学术、技术项目也要熟悉。

选好典型语言。典型材料中人物讲的话,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人物的语言表达一般有三种形式:人物自白,即一个人自言自语;对话,即两个人对答;会话,即众多的人交谈。在选择典型语言时,一定要选择那些符合人物身份的语言、有个性的语言和让人接受的语言。要防止公式化的语言、生硬呆板的语言。

二、典型材料的写作要求

典型材料,是一项复杂的写作,需要注意的问题也很多,但最主要的有以下三点:

(一)不违心,不造假

典型材料的写作要求有良好的文风,任何时侯都要把“真实”作为自己的神圣职责。这是对写作人员最基本的要求。倘若观点不鲜明,内容不充实,语言不流畅,结构不合理,议论不深刻,这都是可以原谅的,也是可以通过加工、修改来提高的,而唯独不真实是难以弥补的。

造成不真实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作者的角度来看,一是调查研究不深入,不细致,得来的材料不可靠;二是名利思想作怪。在这种思想的支配下,诸如合理想象、添枝加叶、张冠李戴等问题就容易出现;三是作者迫于某种压力,违心制造假典型

(二)不拔高,不夸大

典型材料既不能有啥写啥,又不能想啥写啥。这就需要作者在尊重客观事实的基础上,把调查得来的材料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进行加工。经过这样加工整理的材料,才能问题集中,内容充实,条理清晰,文脉畅通。但是,必须反对材料不够就“添”,思想境界不高就“编”,被调查对象不

会捏造就“引”等作法。这种任意拔高夸大的毛病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

(三)不偏听,不轻信

就大多数写典型材料的人来说,并不是故意去制造假情况,但他们常常吃轻信和偏见的苦头。作者在对典型的事变进行调查时,其材料来源的“源”不可靠,这样写出来的东西就会有失实的现象。因此,作者在调查时,做到好话坏话都要听;赞成的反对的意见都要听;领导、群众的看法也都要听。这样调查来的东西就比较可靠了。例文:

众人争赞“秦川牛”

──“新时代的活雷锋”李润虎事迹报道续篇

被誉为“秦川牛”的李润虎的事迹在本报刊登后,我们本来以为可以给当初写信要求宣扬李润虎的战友们有个交待了,没想到却落了一顿抱怨:“我们班里装的好些个事,你们都给漏了。”接着,他们如数家珍地点出几件,的确使我们产生愧悔之感。

说实在的,尽管我们进行了为期两多月的采访,但至今仍不敢说,对李润虎做过的好事已掌握了十之八九。他的好事真是不挖便罢,越挖越多。这里再写出几件,权作弥补。

“珐蓝李”

李润虎会修汽车、摩托、自行车;

李润虎能捣鼓雷达机;

李润虎的炊事技术上了等级;

李润虎爱给人敲打锅、碗、瓢、盆;

……

但最叫大伙儿佩服的还是他的老本行。在军、师乃至军区,老军械们都知道,红军师有个“珐蓝李”。

武器珐蓝,是个技术要求上很“娇气”的活儿,又是个既苦且累又脏的活儿。领教过一次的战士,再次上场心里也发怵。但从一九七五年至今,李润虎从新战士成了志愿兵,全师的军械干部和修理工也换了十几茬,武器珐蓝次次离不开他挑头干。

珐蓝都是在夏季进行。驻地的盛夏,赤日炎炎,干热干热,润虎带着战友们来到营区外的山窝空地上,顶着毒日头架起七口大锅,加水、加油、加腐蚀性药剂。有的锅里的药水要加火烧到180℃。李润虎和战友们光着膀子,把拆开的武器大小零部件,一件一件除锈、除油、珐蓝、清洗、皂化、蘸油。他们头顶烈日,身挨炉火,还得小心翼翼,稍不注意,不是太过,就是不及,毛毛糙糙还会烫伤蚀烂身体,真是急不得也慢不得。这样,一个团一个团铆着劲儿干,两个月也下不来,身上非脱几层皮、掉几斤肉不可。

让李润虎感到欣慰的是,每次珐蓝结束,师以上各级机关检查验收,他挑头珐蓝的武器都是第一流的。“珐蓝李”的美誉历久不衰。

身在一线的“二线兵”

二OO四年中秋,已经确定转业、找好单位、就差办手续的李润虎,突然中途“变卦”,毅然随部队执行紧急任务。来到新的驻地后,上级业务部门见李润虎年岁与后勤部领导一般大,就把他调去专管弹药库。润虎是个遇事朝上冲的人,他不甘心在二线呆着,总想为一线的战友们分担点什么。……

一段时间,为解决执行紧急任务的战士投手榴弹的难题,李润虎带着两名年轻战士研制手榴弹抛射器来,驻地没有充裕的书刊资料,缺少应有的机械装置,他和战友们一起,不分昼夜地制图、加工、试验、修改,一遍又一遍。两个多月后,一种特殊的手榴弹发射器终于试制成功。尔后,他又一鼓作气加以改制,获军区科技成果奖。

执行紧急任务中,“二线兵”李润虎经常身处一线,忙得连象样的纪念照都没拍下。军械所官兵都推他立头功,可他三番五次让给了在人生道上正起步的年轻战友。

“同志大哥”

在军械所,不论是新一点的义务兵,还是老一些的志愿兵,日常生活中直呼李润虎名的不多。相处短的喊他“老班长”,处久了都管他叫“李大哥”。

战友们称他为“李大哥”,不仅是因为他兵老胡茬黑,更是出于对他的尊敬和爱戴。为此,还闹过一些误会。

前年夏秋时节,战士王洪在地方宾馆学习炊事技术,带他的特二级厨师胡师傅,见润虎常来宾馆看望小王,情同手足,小王又不时地大哥长、大哥短地叫他,满以为润虎是小郧的胞兄,便对小郧说:“你大哥待你可真不错。”小王解释说:“他是我的同志大哥。”接着,他向胡师傅说了“李大哥”帮助自己的一段事。

那年春节,小王回陕西长武老家探亲,从大年初一到正月十五的短短半个月内,爷爷、奶奶接连去世,家里连办两个老人丧事,欠下了几千元的债。就在这时,他接到所里发来的“速归队退伍”的电报。当时一场大雪正铺天盖地下个不停。小郧冒雪步行四十多公里,又倒了三次车,以最快的速度返回所里,赶快把家里发生的一切先倒给了平时知冷知热、兄长一般待他的润虎。李润虎想,小王几年来工作不错,这次明知归队要退伍,还冒雪赶回,眼下让他身无薄技地回去,明摆着生活上困难不小。如果能留一留,对部队建设和他个人前途都有好处。于是,李润虎跑遍司、政、后三大机关,反映小王家中的不幸,终于说服了有关领导,改变了原定安排,把小郧留了下来。后来,部队选派一些战士到地方宾馆学习炊事技术,身为支委的李润虎又积极建议派小王去,还掏出三十元给他交学费。

在军械所,象王正常工作这样的事又何止一件。战士们说,我们谁都得过“李大哥”的帮助。十几年来,先后有二十五名后进战士在他的指点下迈出了新步,其中十九人立功,十人当了班长。

高考材料作文写作技巧 篇6

【第一种方法】

1.要读懂材料。认真阅读材料,理清材料思路,明确材料指向,归纳材料要点,把握材料寓意,最终提炼写作中心。这是材料作文写作的关键,也是考场作文能否及格的第一步。

2.要联系实际。确定写作中心后,内容构思是要选择切入点,从身边小事、眼前情境、街头见闻等入笔,徐徐展开生活画卷,联系作者的学习、生活实际,写实事、抒真情、谈看法、说体会。

3.要力求出新。在文章观点无误的前提下,展开多角度的思考,突破思维定势,克服从众心理,独辟蹊径,力求写出人无我有、人有我新、摄人心魄的好文章。

4.要锤炼语言,巧用修辞,力求使文章达到内容与形式的和谐统一。

5.避免材料作文跑题的方法是要注意开头、结尾的写法,做到首尾呼应,反复点题。

【第二种方法】

1.主旨领悟法

这是材料作文最为常用且最为稳妥的审题立意方法。如果能准确地领悟材料的中心,并以之为文章的主旨,那么,所写文章定能既切题又有深度。

2.关键把握法

关键词句往往是“文眼”,蕴含着材料的主旨。因此,可将其作把握材料、选择立意角度的突破口。在材料作文的材料中,关键词句常常是命题者或材料中的人物的评议性语句。

3.由果溯因法

事物都是互相联系的。比如,有很多事物就是以因果关系的联系形式存在的.。写材料作文,审题时如果能由材料中列举的现象或结果推究出造成所列现象或结果的本质原因,往往能找到最佳的立意。

4.寓意揭示法

对于一些寄寓性材料,如寓言、童话、漫画等,须透过材料的表象,进行“由物及人”、“由物及事”的联想,即由材料中的物联想到人,进而联想到与材料内容相类似的人生哲理、社会现象等,挖掘其真正的内涵,从而确立论点。

典型材料写作技巧 篇7

苏州 | 南通 | 连云港 | 淮安 | 盐城 | 扬州 | 镇江 | 泰州 | 宿迁 | 税校 | 园区 |

标题|正文|法规|

政府信息公开

公众参与

纳税服务

2010年10月24日 星期日ENGLISH | 繁體版| 首 页 | 最新更新 | 税收法规 | 纳税人之家 | 税收科研 |

税务文化 | 队伍建设 | 注税师 | 公众参与 |

您的位置: 首 页>>税收宣传>>税收科研>>税务研究>>正文

姜传武新闻写作体会之二十:从典型材料中“淘”新闻

2005年07月25日 10:03:22编辑:金冈来源:

江苏国税网

姜传武

《 “电子纠察”将执法差错一查到底》

(5月25日《中国税务报》十版头条)和《三大应用系统同唱“同一首歌”

》(6月22日《中国税务报》十版头条)这两篇稿子,都是从典型材料中“淘”出来的,一篇是在2005年初襄樊市国税工作会议上,该市高新技术开发区有关开发执法监控软件、提高征管质量的典型材料,一篇是2005年5月湖北省在襄樊市召开的三大系统整合现场会上,襄樊市国税局的典型发言。

写《“电子纠察”将执法差错一查到底》时,我还在保康县国税局,因为素材不够,对软件也不太了解,稿子写的虽然不太差,但因其中典型太少,说理太多,没被采用。没料到过了一个多月后,《中国税务报》阳艳平编辑打来电话,让我增添新闻事实,于是开始了新的采访,并学会了这个执法软件的操作,其中的很多例子,就是自己通过这个软件查询出来的。文章发表前,编辑还担心会不会有什么争议,这点我心里有数:如果谁说我写的不符合事实,那就请到软件中查好了。

初写《三大应用系统同唱“同一首歌”》,也犯了与上篇同样的错误,就是事实少叙述多,结果很长时间没有发出来,按编辑的意思去采访了一些人,“淘”到一些很有价值的例子,特别是襄樊市国税局信息中心负责人王碧海关于三种整合方法的举例,真是棒极了!说明采访不采访,深入不深入,真的不一样!

有些同志常常抱怨写新闻没有素材,那可能是没留心留意留神,我们身边的人、身边的事,发生在纳税人中的一些事,都是写新闻的源泉。其实,从典型材料是“淘”新闻,不失为一种很有效的方法。

什么是典型?1996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典型,是指“具有代表性的人物或事件”。而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而特殊性和代表性也是判断新闻价值的标准之一,这样就把典型材料与新闻写作联系起来了。

各地各单位每年、每个阶段、每项工作都要树立一些典型,这些典型都有与众不同的做法、经验,这些做法、经验,一般都会在其典型材料中反映出来。

就宣传信息工作而言,一个工作总结、一个工作安排,其中有许多有价值的东西,可以编成很多条信息,也可以从中找到新闻点。一个典型材料,比总结安排更有深度、更加专一。不但可以写成新闻消息,而且可以写成有深度的新闻消息。

树立典型的目的,是为了让其实单位、其他人学有目标、做有榜样,而媒体的责任,也是用舆论来指导人们的生活和工作,非常需要典型,这就为典型材料与新闻写作找到了共鸣点。

从典型材料中“淘”新闻,必须学会“抽筋”,典型材料可能用的是“血肉法”,新闻则要用“筋骨法”,从中找出最能吸引你、最能打动你、最有独到之处的做法。然后将其归纳归类,以简洁明快的手法表现出来。

典型材料改写成新闻,还要根据典型材料适当采访,找新闻由头,找一些新近发生的事,找到你所需要的其它东西,变“说理”为“说事”,用典型例子、用新闻事实、用浅显易懂的语言,说明典型的代表性。

读者喜欢的是事实,而不是大道理,喜欢直白朴实的语言,而不需要你卖弄文采,从小事上升到大道理是境界,把大道理变得浅显易懂是智慧。美国总统布什父子和克林顿均毕业于耶鲁大学,英国首相布莱尔毕业于牛津大学圣约翰学院法律系,不会比我们这些作者的文凭水平差吧?他们却要想方设法把大道理变成浅显的语言,让最没文化的人都能明白,我们又有什么资格不这样做呢?

作者:姜传武 作者单位:湖北省襄樊市国税局

· 姜传武新闻写作体会之十九:记者不是评论家(07-25)

· 姜传武新闻写作体会之十八:不要小看小媒体(07-25)

· 运用财务指标体系进行评析所得税引发的的思考(07-23)

· 丰县国税局对废旧物资收购单位和发票加强管理(07-21)

· 贴近国税实际 争创文明先锋(07-14)

· 初级农副产品加工业税收政策的影响及调整建议(07-14)

推荐给好友我要留言关 闭 返回顶部

©2001-2009 江苏省国家税务局 主办 版权所有

经验材料写作方法与技巧教学提纲 篇8

主讲人 吴新元

导语

善于总结经验是人类战胜其它动物,成为‚万物灵长‛的本质能力之一。只有人类才会通过总结反省自身,达到‚发扬成绩、纠正错误‛(毛泽东),不断进步的境地;而不会象其它动物一样‚记吃不记打‛。可以说,一个人善不善于总结经验,与一个人取得成就的大小密切相关。这方面,毛泽东、邓小平等革命领袖都为我们作出了很好典范。因此,努力学习总结写作,养成良好的总结习惯(‚吾日三省吾身‛),不断提高自身总结能力,对我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都是一件很有益处的事。在单位里,经验材料写作一般分为经验总结与经验调研两大类,区别主要在于写作时的人称、立场不同,总结使用第一人称,站在自己的立场说话,而调研使用第三人称,站在别人的立场说话,其他内容要素、写作方法与写作要求均相同。下面结合个人多年来提出的一种要素写作理论主要从方法、技巧层面跟大家交流一下。

一、经验总结标题的写作类型

与成绩总结相比,经验总结的标题写作方式较多,可有1.公文式2.论文式3.新闻式三种基本类型。

所谓‚公文式‛,即标题的写法类似于法定公文,由单位名称、事由和文种组成。如《河北省廊坊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县级科技工作的经验介绍》,《八路军抗战两年来的经验教训》、《浅谈班级管理工作的一点体会》等。这种写法为成绩总结标题的基本形式,亦为经验总结所用,其优点是庄重平实,规范易行,基本信息交代清楚;缺点是生动性较差,缺乏个性公式化,不能提供更为具体的内容信息。

所谓‚论文式‛,即标题的写法类似于议论文,往往由文章的主要观点(作为经验总结即为主要经验、教训)构成,如《当好自己的家,作好自己的主》、《全员风险抵押承包不宜全面推广》。这种标题的优点是比公文式能够提供更为具体的信息,特别是可以采取多种修辞手段营造生动效果以吸引读者,如1.提问式:《如何解决部门间扯皮?》,《老百姓什么时候才能吃上放心食品(用上放心药)?》。2.设问式:《农民工,兄弟还是边缘人?》。.反问式:《讨要工钱非要‚以死抗争‛吗?》。4.夸张式:《生产安全——拒绝带血的GDP》。5.比喻式:《架设学校与家长沟通的桥梁》,《人类智慧的灯塔——深刻认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6.拟人式:《教育和经济握手以后》,《根治‚车轮下的腐败‛》。7.引用式:《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安得广厦千万间——加强经济适用房建设与管理》,《伸手必被捉——如何加大治理商业贿赂的力度》。8.化用式:《莫要‚亡羊‛才‚补牢‛》。9.口语式:《别给企业添乱》,《莫把办实事变成‚表演秀‛》,《怎样根治‚吹黑哨‛》。10.谐音式:《村支部为什么被称为‚村支柱‛?》。11.对比式:《‚致富路‛为何成了‚民怨路‛?》,《不求升学率但求成才率》。12.对偶式:《多‚做功‛,少‚坐功‛》。13.排比式:《农业产业化,农村城市化,农民市民化》,《素质上增‚三力‛,思想上树‚三观‛,行动上铸‚三铁‛》,《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14.反复式:《让‚第一生产力‛真正成为第一》,《‚严禁教育乱收费‛为何严禁不了?》等等。缺点是读者不能从标题中直接了解单位、文种等基本信息,缺乏文体感(不能通过标题区分是公文还是议论文)。

所谓‚新闻式‛,即标题的写法类似于新闻消息,整个标题由主标题和副标题分双行组合而成,又称‚双行式‛、‚组合式‛。如《我们何以三年跨出三大步?——某某市发展‚双高‛农业的几点体会》等。这种写法实际是融合前两种写法而成,即主标题在上为一个‚论文式‛标题,副标题在下为一个‚公文式‛标题。由于二者优势互补,避免了各自缺点,因而目前被人们普遍采用。上引‚论文式‛标题大多都配有一个‚公文式‛副标题,如《素质上增‚三力‛,思想上树‚三观‛,行动上铸‚三铁‛》的副标题即为《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学习阶段思想收获体会小结》等。这里要注意的问题是,在上的主标题一定为‚论文式‛,在下的副标题一定为‚公文式‛,二者位臵不可颠倒。因为,有感染力的‚论文式‛标题应当在前才有利于发挥其吸引读者的作用。

根据以上标题写作规律分析,一些实际写作中的缺失便不难看出,如《一个新兴外向型工业区蛇口经济发展经验总结》这个表达含混的单行标题即应修改为双行标题《一个新兴外向型工业区——蛇口经济发展经验总结》。又如一个不象公文标题的标题《某某研究院党委大力实施‚旗臶工程‛,不断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应用写作》2004年3期《例文看台》),亦应修改为《大力实施‚旗臶工程‛——某某研究院党委关于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经验总结》这样一个双行标题。

二、经验总结开头部分的要素构成和写作要点

经验总结开头部分由‚总述、总评、主旨‛三个要素组成。即开头先总述总结对象过去的工作和工作背景以及对过去工作的评价作为依据,然后用‚现将主要经验总结如下:‛一类语句点明主旨并作为过渡,转入作为文章主体的分旨部分。如下例开头的‚廊坊地处京津之间,背靠两大科技高地‛即为‚工作背景‛,‚近年来,我们依托这种独特的区位优势,大力加强县级科技工作,‛即为‚过去工作‛,‚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使‘第一生产力’真正成为第一‛即为‚总评‛。但本文主旨句不当省略,使上下文衔接显得生硬。古人行文虽有‚硬转硬接‛的说法,但这类主旨句终究不宜省略,否则会使读者有意图不明之感;特别是该文还不当省略了小标题序号,如果作为发言稿,尤其会使听者感觉突兀,一下子摸不清头绪。

三、经验总结主体部分的要素构成与写作要点

经验总结主体部分的要素构成和写作要点与成绩总结有较大不同,即其分旨要素由‚思想、做法、效果‛三个小要素组成。

所谓‚思想‛,作为‚客观存在反映在人的意识中经过思维活动而产生的结果‛(《现代汉语词典》1194页),自然与‚经验‛、‚知识‛一类概念相通。而‚思想‛之所以列为经验的第一要素,是因为人类任何一件事情的成功,首先源于成功者比他人高明的思想。建国初期鼓舞人们奋发有为的口号——‚做敢想敢干的人‛,也是‚想‛在‚干‛先。如例一三个小标题‚把‘软’功做硬‛、‚把‘虚’功做实:找准以科技促发展的切入点‛、‚把弱项做强:让京津资源为我所用‛等,即属‚思想‛范畴,是该市成功加强县级科技工作的前提。

‚思想‛要素的写作要求‚明确、正确、切实‛。所谓‚明确‛,即所述思想经验应当明明白白、确定不移,不能含糊其辞、不知所云。所谓‚正确‛,即所述思想经验应当符合客观规律,具有科学性。所谓‚切实‛,即所述思想经验应当切合客观现实,特别是要针对当前普遍存在的热点、难点问题以及自身特点。如例文三个小标题表达的三条经验即正确反映了县级科技工作的客观规律,特别是针对目前县级科技工作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及当地实际提出,再加上明确有力的语言表述,自然成为值得人们学习的好经验。

所谓‚做法‛,即实现思想目标的具体途径。有了好的思想目标,还只是一座‚空中楼阁‛,要想理想得到实现,还必须有好的‚做法‛以为保证。这一点,与前瞻性公文中‚主旨‛要素和‚办法‛要素二者的关系完全一样,在前瞻性公文中‚做法‛即属‚办法‛要素。如例一第一个小标题中的‚政府常务副职管科技‛,以及三个层次中的有关语句‚与此相适应,市政府决定……迅速落实到位‛(第一层次);‚第一,建设‘户联网’,助推农村信息化……第二,建设生产力促进中心,实现服务社会化……第三,建设科技园区,促进产业集聚化……‛(第二层次);‚首先要引进人才,壮大队伍。……其次,引进成果,为我所用。……第三,引进项目,增强后劲‛(第三层次)等均属做法范畴,是实现该文提出的思想目标的可靠保证。

‚做法‛要素的写作要求‚具体、周密、切实‛。如例一‚政府常务副职管科技‛等做法即是非常具体能够直接仿效的;又如该文中三条经验从组织领导到应用实际再到资源开发的全面加强,而每条经验中如第一条常务副职从政策支持到人员编制再到物质保障的全力支持,第三条从人才到成果再到项目的全方位引进,都体现了周密原则;而实践也表明,这些做法又都是切实有效、切实可行的,因此都是值得人们学习的好经验。

所谓‚效果‛,即由思想和做法产生的结果。就经验本身的构成而言,其实只包括‚思想‛、‚做法‛两个要素,之所以会在经验总结中出现‚效果‛这第三个要素,是因为经验需要效果来证明,以增强人们仿效的愿望与信心。例一在开头部分特别是每条经验介绍后大量引证有关成果即是此意。需要指出的是,该文最后还有一段成果概述作为结尾,显得画蛇添足。这段成果概述其实应与开头合并,修改为‚近年来,我们依托这种独特的区位优势,大力加强县级科技工作,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全市八个县(市)中,已有五个跨入河北省三十强,一个县级市跨入全国百强县,廊坊市也成为全国城市综合竞争力百强市之一,从而使‘第一生产力’真正成为第一‛。这样更具有先声夺人的力度,否则作为结尾反而有重复拖沓之嫌。该文如果作为发言稿,需要发言后的效果,在结尾补充几句礼节性致辞即可。

‚效果‛作为一种客观性存在,性质类似‚依据‛要素,因此,属于‚依据‛要素的三条写作标准‚真实、充分、切题‛,完全适用于对‚效果‛要素写作的评价,容易理解不赘。

由上述可见,经验总结的结构除开头概述外,主体部分一般由若干条经验组成(一般不超过三条,是谓‚事不过三‛,条数太多容易引起别人心理逆反),而每条经验则按‚思想、做法、效果‛三要素做一循环陈述。每条经验前可用小标题强调,小标题的内容亦不脱离‚思想、做法、效果‛三个要素,如例一三个小标题的内容即由‚思想、做法‛两个要素构成。当然,如果经验只有一条,则主体部分只由‚思想、做法、效果‛三个要素层次组成,如例文二(注意该文序号应从主体部分开始编列)。

四、经验总结标准格式

【标准格式一】

□□□□□□(总经验)

——□□□□□□(单位)关于□□□□□□工作的经验总结

□□□□年来,我们开展了□□□□□□工作(总述,依据1),取得了显著成绩(总评,依据2)。现将主要经验总结如下(意图主旨兼过渡语):

一、□□□□□□(分经验1)

□□□□□□,……(思想、做法、效果)

二、□□□□□□(分经验2)

□□□□□□,……(思想、做法、效果)

三、□□□□□□(分经验3)

□□□□□□,……(思想、做法、效果)

□□□□□□(单位名称)

□□□□年□□月□□日

【标准格式二】

□□□□□□(经验)

——□□□□□□(被调查单位)□□□□□□(工作)调查

□□□(署名)

□□□□□□(被调查单位)取得了□□□□□□成绩(总评价,依据1)。最近,我们对此进行了调查,□□□□□□,……(调查背景,依据2)。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意图主旨兼过渡语):

一、□□□□□□(思想)

□□□□□□,……

二、□□□□□□(做法)

□□□□□□,……

三、□□□□□□(效果)

□□□□□□,……

□□□□年□□月□□日

例文一

让‚第一生产力‛真正成为第一

——河北省廊坊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县级科技工作的经验介绍

廊坊地处京津之间,背靠两大科技高地。近年来,我们依托这种独特的区位优势,大力加强县级科技工作,【总述】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使‚第一生产力‛真正成为第一。【总评】

把‚软‛功做硬:政府常务副职管科技

2002年,廊坊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打造‚科技教育之城‛的发展定位。【思想】与此相适应,市政府决定打破以往由一般副职分管科技工作的惯例,市县两级政府全部由常务副职直接分管科技工作,并把它作为‚一把手抓第一生产力‛的延伸,迅速落实到位。【做法】近三年的实践证明,这一看似简单的办法,确实推动了科技工作上水平、上台阶。

一是鼓起了政府抓科技的劲头。市政府的决策和行动,对各县、乡政府形成冲击和震撼,使他们看到重视科技是大势所趋,从而增强了抓科技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科技真正摆上了‚第一生产力‛的位臵。

二是凝聚了各方促科技的合力。借助常务副职对社会资源的协调和调动职能,明显加大了各方面的协调力度,一些过去不好解决的问题得到了解决,特别是在政策支持、人员编制、物质保障等方面得到明显加强,全社会支持科技工作的‚大合唱‛调门越来越高。

三是促进了科技与经济的统筹发展。依托常务副职既分管宏观经济又分管科技工作的有利条件,科技与经济统一规划、协调发展的问题得到了真正落实。每年的经济、社会发展计划和政府工作报告,科技都成了重头戏;各县加强软环境建设中,都把生产力促进中心作为重点工程。

四是保障了科技经费足额落实。由于常务副职分管财政,对落实财政性科技经费既有积极性和主动性,又有手段,方便运作,从而使科技工作获得了较好的资金保障,各县(市、区)科技三项费占同级财政支出的比例全部达到了1%以上。【效果】

把‚虚‛功做实:找准以科技促发展的切入点

着眼于把看不见的科技变成看得见的经济,我们把科技工作定位于县域经济主战场上的‚尖刀班‛,把促进经济发展作为衡量科技工作的第一标准。为此,重点抓住了三个切入点。(以下只列提纲)

第一,建设‚户联网‛,助推农村信息化,让农民富起来。

第二,建设生产力促进中心,实现服务社会化,让企业壮起来。

第三,建设科技园区,促进产业集聚化,让县域经济‚火‛起来。

把弱项做强:让京津资源为我所用

为弥补自身科技实力的不足,市县两级拧成一股劲,充分利用毗邻京津的区位优势,把面向京津引进科技资源作为一大战略来抓。

首先,引进人才,壮大队伍。(后略)

其次,引进成果,为我所用。(后略)

第三,引进项目,增强后劲。(后略)科技工作和科技事业的不断发展,直接促进了我市经济实力的不断壮大,全市八个县(市)中,已有五个跨入河北省三十强,一个县级市跨入全国百强县,廊坊市也成为全国城市综合竞争力百强市之一。

例文二

让法制贯穿全过程

——××农贸市场实行‚双责任制‛的调查

××农贸市场实行管理员执法责任制与经营业者守法责任制联为一体的双轨责任制,让法制贯穿市场监督管理和经营活动的全过程,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从而把依法治场工作引上新的高度。现将其主要经验总结报告如下:

一、寻找执法与守法的结合点

几年来,××农贸市场坚持依法管理市场,使市场日益繁荣。但是,市场内仍然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缺斤少两、克扣顾客、以次充好、不服管理等违法现象在个别业者身上还不同程度存在。他们经过分析研究市场情况,认真查找原因,感到只有树立管理者与经营者紧密结合,执法与守法同步进行的一体化观念,实行双轨责任制,才能从严格执法和模范守法两个环节,确保工商法规贯彻实施。(略)。

二、建立约束体系、推进双轨责任制

为确保‚双责制‛顺利进行,逐步到位。××市场从完善制约机制入手,建立了一个软硬环境并存,交相呼应的内外监督约束系统。

首先,强化外部制约机制。主要是‚三项监督、一项评议‛。一是群众监督,聘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有关部门及消费者为义务监督员,对管理员的执法情况、经营者的守法情况进行监督。二是舆论监督,在市场内设立了有线广播和舆论专刊,对经营者重大违法案件公开曝光,施以重罚。对管理干部的收费、处罚等手段的具体内容公开化,有效地杜绝人情费、人情案的发生。三是经营对象监督。全面公开收费标准与收费情况;在摊位安排上抓阄定位、定期轮换,深得经营者的欢迎和好评。

其次,加强内部制约机制建设。针对容易出现问题的‚证、案、费、位‛四个关键部位采取了分解权限,实行‚四制‛的办法,一是在办理执照上实行受理、审理、登记发照三级审核制度;二是在处理案件上实行立案、调查、定性三步分开的独立负责制;三是在管理费收缴上实行登记受理、规费收取、财务结算三放制约机制;四是实行收费、摊位安排、监督管理三权分离责任制,从根本上消除了因权力过分集中而造成的在摊位安排等方面以权谋私行为。同时,还制定管理干部‚五不准‛,文明管理‚五准则‛。在经营者当中,制定了文明经商规范,建立了三人监督小组,三名经营者互为监督,对违反守法责任制的经营者实行限期改正、经济处罚、驱逐市场等办法,加大了‚双责制‛的力度。

三、‚双责制‛带来的效果

实行双向责任制以后,市场内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突出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全体管理人员岗位执法意识明显增强,依法管理、文明服务的执法形象得到了广大经营者的公认和赞许。市场许多管理干部满腔热情地为业户服务,认真执法、守法、不徇私情,廉洁勤政,据不完全统计,仅今年以来,市场管理人员就拒贿近1000元,市场行业风气得到了空前净化。二是实行双向责任制,场内经营者克服了不择手段,只顾赚钱的利己主义思想,增强了守法纪、讲信誉、为人民服务意识,违章违法案件大幅度下降,文明经商、守法经营等良好风气在市场已经形成。

例文三

超前思维 精诚合作 自强不息

——某某花边厂发展外向型经济调查

吴新 元

某某花边厂以在世界市场上畅销‚崂花‛牌系列花边制品而闻名。它的主要产品即边大套和新黛丽床罩分别荣获国家轻工部优质产品和山东省优质产品称号,成为山东省外贸抽纱公司的免检产品,畅销美国、新加坡、香港等五十多个国家和地区。1987年,这个厂完成产值2886万元,实现利润200.5万元,创汇523万美元,为某某县工业创汇总额的三分之一。那么,这家企业是如何在风云变幻的国际市场上站稳脚跟,又进而使自己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长年畅销不衰,最终成为崂山县首屈一指的创汇大户的呢?现将我们通过调研得出的经验报告如下。

一、无形的财富

要把自己的生产纳入世界经济运行的轨道,这家工厂敏锐的认识到,当今世界已进入信息时代,发展外向型经济、到国际市场上去交换,没有灵通的信息,企业寸步难行,不仅难以打进国际市场,就是打进去也会被再度挤出来。同时作为双向辐射,企业也必须有力地把自己的信息投射到国际市场,用他们的话说,就是‚舆论的覆盖面就是产品的覆盖面‛。因此,在层出不穷、花样翻新的经营谋略中,他们选定一条:把信息和工厂知名度当作‚无形的财富‛来抓。

为了获取准确及时的生产经营信息,他们除注意充分利用外经外贸等渠道,和在有业务关系的外商客户中广为搜集外,还在广州、澳门等地建立了信息机构形成自己的信息网络,可以对国际市场的要求,自己产品销售的情况,竞争的优势、劣势作到随时了解。特别是他们专门建立了‚信息三级管理制度‛,采取微机进行信息处理;规定工厂人员出国或到国内各地出差,回厂后必须写出信息报告,否则不报销差旅费。这些做法,加强了全体职工的信息意识,培养提高了他们捕捉、整理信息的能力。一次,一位副厂长带领一名技术能手到日本做宣传表演,意外地发现日本青年开始摒弃睡‚榻榻米‛的传统习俗,转而追求欧式卧具。他们便将这一信息反馈回厂部。工厂立即组织床罩生产,随之换回大把‚洋钱‛。从这里得到启发,他们进一步采取了国外设计、国内加工的新办法,专门派一名设计室副主任和其他几个设计人员轮流常驻美国旧金山,让他们及时了解海外市场的工艺意图和销售趋向,就地设计、制作符合国外民俗民情的样品,交当地外商鉴别订货,然后送回国内组织批量生产,再销往国外。近年来,这样设计订货的品种已多达几百项,订货额达100多万美元。

他们还注意在工厂知名度上大作文章。一是充分利用广告、电台、电视、报刊等各种途径和形式直接对产品和工厂进行宣传。仅最近三年,为他们做宣传的新闻单位就有青岛日报、青岛电台、青岛电视台、大众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国妇女报、工人日报、市场信息报、信息画报等十几家。二是组织出国技术表演。例如,他们了解到日本有些消费者不相信手工能支织出高度精美的花边,便专门选派技术能手主动到日本做现场宣传表演;结果,当场签订合同13万美元。三是采用‚借台演戏‛的方法,主办各种活动或者通过有国际影响的知名人士扩大工厂和产品的影响。今年上半年,他们和中国青年报社、中央电视台共同举办了全国规模的‚1978全国十佳新闻摄影记者‛的评选和颁奖活动,向各界显示了自己雄厚的经济实力,提高了工厂知名度。他们还先后邀请了国家男女篮球队到厂参观表演,并邀请了著名篮球运动员宋涛以及亚洲最高的女队员郑海霞等到厂参观,拍摄下职工们飞针走线、编制花边的照片。通过这些做法,某某花边厂‚崂花‛牌产品的佳名,便随着这些团体或者个人飘扬过海,传遍五洲四海各个角落。

近四年来,他们为提高工厂知名度而花费的广告宣传费已达二十多万元。这些钱没有白花,‚知名度‛使他们在贷款、进料、特别是销售方面得到了难以计算的收益。‚崂花牌‛产品畅销世界五十多个国家和地区,便是它的直接效果。现在,许多外国客户一来中国,便直接点名要‚崂花‛,这个名字已深深刻印在他们心中。特别是一件‚小事‛,最使人们清楚的看到了这种‚知名度‛的妙用。农村一些小厂家生产的刺绣,往往质量并不差,但就是打不开销路。他们便利用自己的‚知名度‛,收购这些厂子的半成品、初级品,稍加整理,便成为抢手货。‚知名度‛确实神通广大啊!

二、诚招天下客

‚诚招天下客‛,弃绝小农商贩似的鄙吝狡猾,诚恳对待外商客户,与他们结成精诚合作、互惠互利的伙伴关系,是这家工厂得以跻身世界市场的第二个诀窍。

这家工厂的厂长王某某说:‚我愿意学习但不迷信谈判技巧。跟外国客商做生意,我只信守一条,就是不要老想着赚人家的钱,一定要考虑让人家也赚钱。只有设身处地替人家着想,努力寻找双方的‘共同点’,买卖才谈得拢,关系才长远。另外,外商客户也不是神仙,他们也有失误和碰到困难的时候。只要不是玩弄奸诈、故意放赖,我们总是尽量予以理解和帮助‛。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有一次,一个客户在宴席上喝醉了酒,糊里糊涂就要下订单。王某某看出这里面有漏洞,便善意提醒他:第一,不要在喝醉酒的时候签订单;第二,进一步了解一下行情。事后,这个外商发现了自己的失误,顿时感激涕零。上述种种做法,使企业在上百家外商客户中建立了良好的人际关系,树立起‚信得过‛的良好形象。以至于现在洽谈订货,往往只要王某某一开口报价,双方便立即拍板成交。

当然,诚恳的后面,有着纯熟的业务知识为基础。跟外商谈判,王某某从来不打无准备之仗,力求做到‚知己知彼,百站百胜‛。谈判前他总是通过外经外贸、外汇银行等途径,多方面了解对方资信情况、有没有代理商等;甚至连对方老板的脾气性格,办事风格都不放过。从宏观上讲,他对本厂、本市、本省、本国包括东南亚的一些同行们的固定资产、创新能力等行情都能做到胸中有数。从微观讲,加工费、材料费精确到几分几厘,他都能一口报出。这些知识成了王某某在正常情况下,尽量为国家多赚取外汇的杀手锏。一次,一位日本商人来厂订货,数量很大。对这样一笔大买卖,本来可以按正常价格尽快成交。但王某某发了话:‚你们要货数量多,我们需要到边远地区增加加工点,这样,就得另加宣传费用。‛外商听了,提不出反对理由,便按他的价格成了交。

诚恳,还体现在该厂同外贸等方面的关系上。他们深深懂得‚工贸和,企业兴‛的道理,努力同外贸等方面搞好关系,尽可能帮助他们排忧解难。为了配合外贸多争取客户,这个厂宁愿自己受累,对外贸介绍来的客户也有求必应。一次,香港一家客户提出五千打手巾的紧急订货,要求一个月交货。按常规这么多花边从生产到出口至少要半年时间,这样急的订单不可能承接。然而,这个厂主动承担接下来,一个月后,按质按量兑现了合同,受到外商的赞扬,也为外贸赢得了信誉。‚投之以桃,报之以李‛,外贸对他们的诚挚友情自然不会无动于衷。于是,主动为他们宣传产品,尽力为他们承揽客户,设法为他们供应原料……有了外贸的大力支持,企业就象鱼儿得水,呈现出勃勃生机。

三、打铁还靠自身硬

当然,信誉的建立,归根结蒂要靠工厂自身的产品过得硬。用某某花边厂的人的话来说,就是‚打铁还靠自身硬‛。

自身硬,第一硬在产品质量。这家工厂一直把质量当作至高无上的追求目标。(略)

第二硬,硬在工厂能够及时生产符合国际市场需要、适销对路的产品。(略)

第三硬,硬在企业自身的管理机制和管理水平,能够按外商出口需求组织生产。(略)

【思考题】

1.经验总结与经验调研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各是什么? 2.经验材料的标题分哪几种类型?写作要点是什么?

3.经验材料的开头有哪几个要素?写作要点是什么?

4.经验材料的主体部分有哪几个要素?写作要点是什么?

【参考书目】

上一篇:规划企业成长路径下一篇:妈妈,我真的很爱您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