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教学主张追求

2024-11-22

我的教学主张追求(共11篇)

我的教学主张追求 篇1

以生为本,构建“学导课堂”

魏丽娜

吉林省梨树县实验小学 136500 摘要:“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可以说,作为教师,面对课堂教学“讲”最易,“教”则难,“导学”才见真功夫。

关键词:小学 导学 兴趣

“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可以说,作为教师,面对课堂教学“讲”最易,“教”则难,“导学”才见真功夫。

可以说,有了洋思中学“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和杜郎口课堂导学案的改革经验,我们一线教师一直在学习摸索一条适合我们小学课堂的有效教学模式,但实践教学中,不乏存在两种走极端现象:一部分教师的课堂还是以教师为中心,他们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很少,往往以教师的主观意志左右学生的学习走向;而有一些教师为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中一味地放手让学生自己来,却忽略了教师的必要引导,结果课堂成了一盘散沙,教学效率低下。基于上述这些现状,我想和大家探讨一下如何构建一个有效的“学导课堂”。

所谓“学导课堂”,就是以学生的“学”为中心的课堂。“学导”课堂要将“学”摆在优先的地位,强调的是以学生的“学”为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的是在学生学习的基础上,教师在准确把握学生学情后,有针对性地导;“导”是为了学生的“学”,巧导才有利于促学。“导”要着眼于学生爱学,让学生怀着极大兴趣参与学习、主动学习、愉快地学习;“导”要基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受到启发,自主探究,“跳一跳”而摘到果子;“导”要着眼于渗透数学思想方法,让学生有所感悟,有所体验,提升数学素养,不仅学会,而且会学;“导”要基于教师个人的风格特色,或婉约细腻,或清爽简洁,或明快而理性,但都不失自然、朴实,在简约中绽放精彩。

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导”的和谐统一。教学过程中提倡“先学后导”、坚持“为学设导”、把握“顺学而导”、力争“以学代导”、达到“多学少导”。只有做到了“以生为本”,又充分发挥了教师有效的引领作用,使学生的“学”与教师的“导”达到了辩证平衡,才能在合拍共振的演进中生成了高效的语文课堂。

一、我们的思考

课堂教学中,导什么,怎么导,在什么时候导这是导的关键。

(一).“导”在新知引入处,激发探究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成功的良好开端。浓厚的兴趣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起学生强大的学习动力,启迪其智力潜能并使之处于最佳活跃状态。没有积极的情感加入,认知活动就显得苍白无力。教师要注意采用各种方法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引导他们迅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使学生们在兴趣盎然的氛围中跟着教师进入新知识的探索过程中。李老师就注意在新课前的学案中设计自学小达人、点亮智慧星、捉迷藏、找朋友等各种形式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引导他们迅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

(二).“导”在学生困惑处,使知识融会贯通

质疑问难是学生最可贵的学习品质,学生不会质疑就不会学习,不能创新,学生就没个性。当学生有疑问时,教师切忌对学生的问题避而不谈,此时学生最需要的就是老师鼓励与关爱,细心的呵护与诱导。教师在这个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就是鼓励学生大胆求异,让学生在讨论中有所获,使学生成为科学知识的主动探索者。

(三).“导”在重难点突破处,加深知识的理解

对于小学生来说,“难”就“难”在知识的抽象性上,它与儿童思维的具体形象性是一对矛盾。为了将这一对矛盾很好统一起来,教师要起到知识的引路人的作用,要以敏锐的洞察力和丰富的感性材料作为引导的起点,抓住突破难点的关键,引导学生初步运用观察、分析、比较、判断、联想和推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四).“导”在学生愤悱处,培养抽象思维能力

在活动中当学生处于“心求通而为得,口欲言而不能”的“愤悱”状态时,教师应适时给予引导,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更广阔的天地,让孩子通过个体思考,集体交流,与教材编者、与文本、与作者进行对话。

综上所述,“学导课堂”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不仅要具备整体把握教材和重组教材的能力,同时要具备较强的课堂教学机制,恰当处理课堂的随机生成。总之,教学的关键是让学生学到知识,获得能力,发展智力,学生的“学”是核心,教师的“导”是关键,并注意把握“导”的时机,掌握“导”的方法,才能达到优化语文教学的目的。在“优质轻负”的大背景下,教师要学会理解、学会容纳、学会整合、学会行动,让“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不再成为一句口号。

二、我们的实践

基于这样的导学课堂,我们做了导学案的研究与实践。

(一)关于导学案的内容

导学案要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有一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有对学习内容的方法指导,有对学习内容的引领,有对学习内容的实践、点拨及检测,更要有对所学内容的总结与提升、矫正拓展。这一点李老师做的很成功,课前通过预习,让学生查资料,掌握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作者的生平,自学生字、词等,对重点内容的教学做了充分的铺垫。

(二)关于导学案的设计

“导学案”在设计上要充分考虑到了全体同学的情况,但每个同学的情况不尽相同,预习能力不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同。在“导学案”的实施中,总会有同学的预习不尽如人意。一节课下来,总会有同学还不能很好掌握“导学案”上的有关内容。因此需要教师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课后及时补差。

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时必须根据教材精选材料,精选认知策略,在抓住“重点”、凸显“难点”、破解“疑点”上下功夫,在能提高学生能力的“支撑点”上下功夫,在能激发学生主体意识的“兴奋点”上下功夫。另外在导学案的设计上还可以多一些激励的话语。如: 试试你的身手,你最行!做一做,你一定能过关!

等等

总之导学案的设计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以人为本,以学定教。只懂得传授知识,我们只能是个教书匠,既懂得教书又懂得育人才能称之为教育家。

(三)关于导学案的使用 A、导在课前

1.对导学案使用要进行指导,而不仅仅是发下去。在学生自学过程中教师还应要求学生把预习中有疑问的问题作好记录,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向课堂。这样做,一方面能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另一方面,又能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和正确的自学方法,而这习惯和方法一旦形成,成功就不仅仅是这一节课,而往往能使学生受益终身。

B、导在课中

在课堂使用时,要多种方式、灵活处理。老师用“导学案”进行课堂教学时,既不能当“传声筒”,只把答案告诉学生,也不能当“甩手掌柜”。我们可以看到,在李老师整个导学的过程中,教师的角色就定位得准,再加之适当的点拨和指导,使得导与学的结合水乳交融、相得益彰。总之,课堂上要求教师以学定教、灵活使用。引导学生自读、自悟,总结规律、提炼方法,最大限度的减少多余的讲解和不必要的指导,确保学生有足够的阅读和交流时间。

C、导在课后

教师要在导学案上填写“教后记”,针对课堂教学情况形成“错题集”。及时反思和总结,将会成为我们推进实验的宝贵财富。

总之,在整个导学的过程中要求学生使用“导学案”时坚持主动性和独立性。不管课前还是课上都要主动依据“导学案”进行自学探究,逐步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教育学生切忌抄袭他人,弄虚作假。

(四)关于导学案的备课模式

最基本的模式:“提前备课,集体研讨、轮流主备、优化学案、师生共用”。当然,导学案的备课模式应是形式多样的,是要根据不同学情、不同阶段,因人而异的。加上教师的个性解读和集体智慧研究出的导学案备课模式会更实用,更有效。

有一种行动叫智慧,有一种坚持叫引领。我相信运用我们的智慧,加上我们的坚持,我们会迎来语文课堂教学领域的新天地。

我的教学主张追求 篇2

一、教学主张的特征

1.教学主张具有主观建构性

教学主张是名师的“个人理论”,是名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反思的双向互动中,建构的关于教学的见解、认识,并且运用个体化的语言表达出来“活化”的过程和结果,是名师的一种主观意义建构,体现了名师理性思考的深度和对学科教学理想追求的高度。教学主张的主观建构性并不妨碍它的有效性或生存力(viability),建构主义者主张我们认识的世界不是世界本身,而是我们经验的世界,知识并非关于客观世界的“镜式”反映,而是认识者依据已有经验主动建构的一种合理解释,并认为知识的生产离不开认识者所赖以存在的特定的文化脉络(context),只要教学主张对于自身被创造出来的教学情境是适宜的,那么它们对于其产生的特定情境就是有意义的,有生存力。[3]

2.教学主张具有系统性

教学主张是名师建构的属于自己的学科教育哲学思考,包括对学科育人价值、培养目标、教育性质和方向、教育内容和方法等一系列见解和观点。教学主张提炼过程是将内隐经验显性化、模糊想法清晰化、碎片想法系统化,在理性加工和自我建构中,形成关于学科教育哲学的系统思考。

3.教学主张具有实践性

教学主张是连接教育教学思想与教学实践之间的“一座桥梁”,它不同于抽象的、高高在上的教育教学理论,是教育教学理论在教学实践中学科化、具体化。它是教师基于一定的教学情境,运用教育教学理论对当前教学经验主动进行个性化的解释、判断和理解,并以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达出来的个人实践理论,具有实践性,更易为一线教师理解、运用。

4.教学主张具有发展性

教学主张是名师对学科教育的一种实践导向的系统教育哲学思考,而长期不断的教学实践总是自然或不自然地反馈、控制、调节、顺从或重构教学主张内部诸要素的内涵与关系,使得教学主张在稳定中不断变化和发展。名师应以与时俱进的姿态不断建构适合相应教学情境(文化脉络)的教学主张,彰显教学主张系统的生命活力。

二、教学主张的意义凸显“应然”之理

1.教学主张是名师“四季常青”的秘诀

名师的职业生命有涯,而教学主张无涯,教学主张作为一种思想、精神存在,可以打破时空的局限常驻学校教育工作者的心灵而“常青”;名师还通过著书立说使蕴含个人教学智慧、教学思想的教学主张流传下来。自1978年实施特级教师制度以来涌现出许多特级教师,他们以文本、影像等形式将个人的教学智慧、思想、主张固化、流传下来,这是他们历经岁月的洗礼依然“光彩夺目”的重要原因。满载个人智慧的论文、专著是名师“四季常青”的秘诀,是传播名师的教育教学思想、影响青年教师的行为与价值观的重要载体,真正的名师应该是拥有独特教学主张的思想者。

2.教学主张更利于名师立德树人

名师不仅是传授学科知识、技能的“经师”,更是通过学科教育帮助学生建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人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传道”是首位的,如果教师只知道“授业”“解惑”而不“传道”,那他可能只是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方法多样、运动技术精湛的“经师”;名师更应将“传道”置于教学首位,以教学主张体现“立德树人”的教育思想,将个人对学科教育的哲学思考和人生思考融入教育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全面、深刻地认识、认同学科教育的育人价值,让学生在接受知识、获得学习能力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道德意志品质,使学科教育不局限于本学科的“一亩三分地”,而成为一门关于“立德树人”的课程、学问。

3.教学主张是本土教育教学思想、流派的重要源泉

名师的教学主张可以为本土教育教学思想添砖加瓦。教学主张是名师基于自身经历的教学情境建构关于学科教育的哲学思考,是已有教学理论在实践中的“活化”与创新,具有主观建构性。与教学思想相比,两者虽都是思维的结果,但教学思想是人类而非个人思维的结果,是人们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和系统的教育科学研究中建构的系统、严密的思想,更具理性和普适性,属客观知识范畴。名师的教学主张可以在与同行进行交流、实践、协商中重构,使教学主张这一“私人语言”逐渐具备知识的公共性与可传达性特征[3],使个人的“意义建构”指向正确反映事物的本质,最终转化为使他人可以接受的知识———本土教育教学思想。各种本土教育教学思想可以汇成教学流派,教学流派的“派”以形成拥有外部教学特征鲜明、内部趋同教学思想的教师群体为标志。这需要名师发挥点、线、面的辐射效应,构建教学主张、风格追求相近的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在相互交流、实践、协商、发展中推进教学主张向教学思想的转变,并逐渐形成以名师为领军人物的教育教学流派。教学流派的“流”蕴含“传承”与“发展”两层含义,是教学流派的生命活力所在。教育教学流派的教学思想只有在师徒或专业发展共同体中传承开来,才能产生名师的辐射效应,促进青年教师与学生的发展,从而成为真正的教学流派。教学流派之 “流”意味着本土教学流派还应是一个发展、开放的思想系统,在不断与外部发生思想能量交换中顺应、 重构,使得教学思想系统与时俱进,从而具有“生存力”(如图1所示)。

三、教学主张的“追求”之路

1.善于“读”,重在建构“顶天立地”的教学主张

“读书”能丰富名师的理论厚度以提高教学主张的理论高度。虽然教学主张是名师基于实践的个人意义建构,但创新不能随心所欲,不能跃出其存在的文化境域,教学主张的产生同样不能脱离已然客观存在的教育教学思想而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读书”可以规范思维的形式与内容,建立相关理论的基本概念框架,形成符合学科研究领域交流的话语系统,进而运用基本概念对经验的对象进行逻辑推理、思考,提升对实践的认识,催化实践智慧向教学主张的升华,使得教学主张源于理论与实践,但高于实践又不同于先前的理论,实现继承理论基础上的创新。因此,“读书”是名师建构具有一定理论高度教学主张的必经之路。“读脑”是名师与学生、同行、专家等群体,在思想、观念上的交流、互动、建构的过程,如此可确保教学主张源于课堂,更接地气。教学主张是为更好地教育学生而产生的,所以名师首先要勇于、乐于、善于倾听、理解学生的需求与心声,思考学科课程的育人目标,选择恰当的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生理发展特点、认知与学习风格确定教学风格,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之“乐学”“学会”“会学”; 名师还要善于吸取同行的长处与建议,领悟专家的点拨与见解,提升教学反思的水平,凝练实践智慧与教学主张。兼听则明,名师要以“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胸怀去聆听学生、同行、专家等群体的不同声音,有的放矢地建构贴近原生态教学情境的教学主张。总之,只有读懂书本,读懂学生,名师方可建构 “顶天立地”切实有效的教学主张。

2.勤于“行”,重在实践,实现教学主张

基于教学主张的教材开发、教案设计使教学主张“物化”。名师研究、解读教材时不仅要关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等基本目标,把握教材的重难点,还要对教材所蕴含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有自己独特的主张,并用这种主张来统领、解读教材,给各种不同教学内容注入相应的教育教学主张和育人思想;进而根据不同教学内容的特点进行教材开发,设计体现教学主张的系列教案,并按照某个思路和线索串联起来,使其成为一个系统,使教学主张由思想变成“物化”的教材、教案。教学主张不仅要进入教材,还要融入课堂教学,而且是进入常态课堂教学。现如今依靠“展示课”“评优课”而“一课成名”的教师不胜枚举,将教学主张融入一堂课的确容易,然而期望一堂课达到学科育人的目标实属“水中捞月”。所以欲证明教学主张的可行性、有效性,还有赖于名师将教学主张长期有序、系统地融于“常态课”,方可实现学科课程立德树人的目标,并在实践、反思、提炼“常态课”的千锤百炼中逐渐形成稳定、独特、有效的教学主张、教学风格。

3.敏于“思”,重在提炼教学主张

“优秀教师=教学实践+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理论与实践的共识。教学反思对名师的成长同样重要,除具备一般教师教学反思的特征外,名师的教学反思还有其独特之处。首先,名师教学反思的对象更加聚焦于对自身教育教学思想的批判性反思(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一是反思、建构教学主张体系;二是回顾、反思、总结教学主张形成的过程)。其次,名师教学反思的形式更加侧重“写”成文本形式的反思。 名师的“写”是基于教育教学理论,经过严密的逻辑推理和研究设计,将教师感性、零散的教学经验提炼为理性、系统的个人独特教学主张的过程。再次,名师教学反思的深度直抵名师的人格。名师的高尚人格可以通过教学主张渗透于教育教学过程中,深度的教学反思同样能帮助名师修炼人格,优化名师的思维、行为和生活方式,教学主张的人格化方可使名师达到“以人化人”“唯有人格才能塑造人格”的最高教学艺术境界。

名师教学主张的形成过程是一个漫长的摸索、创新、逐步完善的历程,需要教师有强烈的教学主张意识和追求教学主张的不懈动力。“读”“行”“思”仅仅是教学主张形成途径、过程的高度概括,三者间不存在逻辑上必然的先后关系,名师需要在三者间循环往复。交错前行以形成教学主张,我们不可能仅用这三个字完全揭示教学主张形成的全部内涵与机制,只能在后续建构教学主张的实践中,建构和发展教学主张形成的路径。

摘要:以建构主义的知识观为理论支撑,分析了教学主张的起源,提出教学主张具有主观建构性、系统性、实践性、发展性等特征,认为教学主张是本土学校教育教学思想、流派的重要源泉,对名师保持“四季常青”、落实“立德树人”具有重要意义,以此论证名师追求教学主张的“应然”之理;并提出善于“读”、勤于“行”、敏于“思”是形成、发展教学主张的“追求”之道。

我的教学主张 篇3

首先,教学必须服务于完整的人的发展。完整的人,相对的是片面的人、畸形的人、精神世界残缺不全的人。完整的人的发展包括个人与“天、人、物、我”四个向度上的认知、情感、态度和技能的和谐发展。我们的每一门课程、每一个学习主题都有自己具体的教学目标,而教学的任何一个环节,要达到的任何一个具体目标,都应自觉地朝向这个教学的终极目标——完整的人的发展,并且使任何一个教学活动与教学环节,都能作为通向这个终极目标的步骤而存在。教学的真正目的是通过提高个人选择和自我指导的能力来最大限度地促使自我发展——成长为一个完整的人,作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始终怀想着这个大目标。

其次,创造丰富的课堂。带给学生广博深厚的文化浸染。教学的真正目的在于促进个人成长和自我实现,而不单纯是掌握教科书上的知识。一个丰富的课堂才能带给学生心灵的自由飞翔。才能唤起学生创造的冲动,才能激发学生分享的内在需要。创造一个丰富的课堂,让学生的心灵在博大、温暖的精神氛围中自由地跳荡,而要创造丰富的课堂,教师的学识修养和想象力就变得非常重要。

第三,教学重要的是教学生学会学。并且帮助学生形成认知框架。在教学中。我们的教师为了便于学生学习,我们的学科知识不得不被分成条块,变成细小的局部。学生的成长也是依靠这样的小步骤一点点积累的。但是,不清楚每一个小步骤在学科思想长河中的位置,不了解它们之间的逻辑关联,不了解它们在主要领域里的意义。任凭教师如何重复讲解。学生如何苦苦训练,也只能是事倍功半。简单地重复正确的结论,并不能使学生更好的理解某一概念或原理。如果真正的学习没有发生,教师教得再辛苦,也是无效的;真正的学习意味着经验的重新组织与重新解释,这就包括先前经验的激活、引发新的认知冲突,信息的搜集、选择与加工。最后形成开放性的认知框架——概念系统和命题网络。在学习过程中,既需要深入细节、解剖麻雀,又需要“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儿童的学习,主要是掌握学科知识的基本结构;教师的教学,主要是促进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衡量教与学的有效性的标准,是看儿童动作的、映象的和符号的认知结构是否有序地得到发展。

第四,教学必须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机会。学生在课堂上有展示自我、发现自我、发展自我的机会。因为,只有展示自我才有发现的优势和不足,只有发现自我。才能更加深入和全面地认识自我,进而才能发展自我。个体的潜能和资质就是在这一过程中突现并丰富和发展出来的。学习远远不只存在于认知活动中。也广泛存在于交往活动与审美活动之中。学习的结果不仅包括知识的建构,还包括态度、价值观的改变或深化,情感的丰富和体验的深刻,技能的形成或巩固,认知策略的高级和完善。教学不是为了教师的表演和个人魅力的展示(尽管不露行迹的个人魅力的展示有着重要的教育价值),教学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此,要努力为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提供机会,要创造氛围与情境。为学生具有深度的参与。从而为学生展示自我、发现自我和发展自我提供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教师讲得越多、越细。越有可能封闭学生的思想空间,并造成学生对教师的依赖。况且,如果教学方式单一,刺激单调,就会导致学生注意力不集中,导致心理疲劳,进而导致学习效果的下降。

第五,带给学生理解的挑战,以问题引导教学的进程,通过问题的解决而进行学习。营造真实的问题情境,以问题引导教学,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学习,通过问题的解决,掌握问题解决所依据的原理和所必需的材料。问题必须是真实的,即能够与学生的已有的经验产生冲突;问题必须是具有理解的挑战性并通过努力有可能作出尝试性的解答的。教学应该创设一个合适的问题空间。以便对学生的理解能力构成挑战:教师应该自觉地培养学生对证据、逻辑和结论提出理性的怀疑的习惯,并基于证据来形成解释。

我的教学主张.2 篇4

以生为本,让学习因快乐而精彩

语文的教学重点不再应该是“我们教些什么,你们就学些什么。”而应该是“我们该如何创造一些条件,去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新课程标准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目的旨在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积极态度,使其树立自信心,培养一定的语感和奠定良好的语音、语调基础,使他们能够进行简单的日常交流,为进一步学习语文打下良好的基础。那么如何激发和保持学习兴趣呢?创设浓郁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语言学习习惯,我提出了“以生为本,让语文学习因快乐而精彩”的教学主张。

首先要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体现一人为本,重视师生间情感的交流,培养学习兴趣。教育是充满情感和爱的事业,离开感情层面,将不能铸造人的精神世界。课堂伊始,我总是使用友善的语言,和蔼的表情,通过简单的日常问候,拉近师生间的距离,而不再是严厉的表情,摆出一副师道尊严的架势,以教育者自居,这样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感,甚至恐惧,也容易扼杀学生的学习热情。我要建立的师生关系是 完全平等的,本着“你不会学习,我来教你学习。你不愿意学,我来吸引你学”。“吸引”就是使学生乐于学习,使他们乐于参与到教师和学生共同进行的教学活动中来。以饱满的热情,对学生的各个方面进行关注,使师生间达到心灵的沟通,共同分享成功的快乐,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

其次,营造融洽的课堂氛围,会更加体现以生为本的教学原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感受到语文学习的快乐所在。和谐、民主、融洽的课堂氛围,将会使师生间的合作更加愉快。学生在轻松的心理状态下更容易接受新知。我通过多媒体课件,有声教材,联系实际,自编情景对话进行表演等形式,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课堂气氛特别活跃,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他们成为了学习的主人。通过创设情境引导他们用语文进行思维、表述,在获得成功的喜悦的同时,有了成就感,也增加了学习的动力,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并形成自己有效的学习策略,为进一步学习奠定了基础。

最后,课堂是学生学习活动的主要场所,语文学习得快乐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堂氛围的融洽与否。合作学习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学习方式。那么我认为在语文学习活动的组织上,合作无处不体现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合作完成情景活动的任务,发挥每一位学生的优势,互相帮助,形成交互 的思维网络,达到开拓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良好效果。我通过各种各样的合作形式,开发学生交往的潜能,形成师生相互影响,和谐互动的教学局面,如两人小组、四人小组、男生小组、女生小组、师生小组等多种形式的小组合作,既能充分调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能让他们在合作中互相学习,互相激励。如果小组内有一人没有完成任务,那么本组的表演就不能进行等。让每一个人都乐于参与,变语文学习为一种快乐的合作活动。贴近学生生活的任务设计,如中高年级的预习,阅读短文,写作小短文等,低年级的画简笔画,实物准备等,让他们在产生成就感的同时获得学习的动力,信任的对待每一位学生,适时适当地给予鼓励和表扬等,形成良好的心理倾向,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他们的进一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之,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仍将本着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以人为本,让语文学习因快乐而精彩!

孙清梅

我的教学主张 爱玩、会做、敢问 篇5

—爱 玩,会 做,敢 问

“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综合程度非常高的课程。由于课程本身的特殊性,使得“综合实践活动课”在教学内容、组织形式以及价值目标等诸多方面,都与其他学科有着很大的不同。

结合课程纲要和教学实际,我将这门课的教育目标形象地定位为“爱玩,会做,敢问”这样三个渐进的层次。

第一,尊重与呵护小学生“爱玩”的天性。

“爱玩”是小孩子的天性,小孩子会在玩乐中迸发智慧的火花,但是,作为课程目标,又不仅仅是使课程“好玩”,还必须千方百计地使学生“玩好”,即“玩有所得”!因为只有玩得好、有所得,才能让小孩子“爱玩”。

怎样才能使孩子们“玩好”?我会在课前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操作能力以及相关知识水平,因地制宜地指导学生开展一些小孩子感兴趣而且能够“玩有所悟”的实践活动。比如,我们学校地处农村,当地的的主要产业是服装加工,加工剩下的边角碎料随处可见。我就让孩子把这些东西带到学校,课上先让孩子们讨论你能用这些边角废料做什么?学生讨论后有的做了布贴画,有的做了可爱的卡通玩具,还有的做了沙包课下和同学一起玩。学生通过这些活动从中体会到变废为宝的快乐。

第二,培养与锻炼学生“会做”的能力。

为了培养学生“会做”的能力,我在教学中始终贯彻“具体示范,全程指导,鼓励合作,及时反馈”的流程规则。所谓“具体示范”,就是老师要“手把手地教”;“全程指导”,则不仅包括课堂上的指导,还包括有针对性的课前动员和课后评价;“鼓励合作”,则是要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帮助他们形成“分工合作,成果共享”的成功机制;“及时反馈”则应立足“正面评价”,以激励学生“奋发向上,不断提高”为目的。学生就敢于大胆尝试,不断挑战,不断地从“爱玩”走向“会做”!

第三,激发与培育学生“敢问”的精神。

我的主张作文 篇6

聆听时光的絮语,凝望流年的风景,忆起温暖的往事,感恩身边有你……

流水几弯萦梦绕,楼台隔院似闻萧,往事溯前朝,仍记,寒冷的雪天里,为我披上一件外套,泡一杯热茶,粗糙的手上爬满了老茧,一针一线织着毛衣,心里热流涌进,脑中不禁袭来我的感恩主张。

夜凉如水,往事重温

风,瑟瑟地吹,一弯弦月高挂,银光中透着些许凉意。我的感恩主张A计划开始实施。此时她正在微弱的灯光下织着毛衣,丝丝白发格外刺眼,同样的场景,同样的人,做着同样的事,做事的人身份互换,拿来一件奶白色披挂,缓缓地推开房门,“奶奶,天冷,来披件衣服。”我微笑着。“不冷不冷,没事的。”奶奶竟推辞起来,我走上前,敞开披挂往奶奶身上一披,奶奶也只好服从喽,A计划实施成功。

茶香四溢,茶韵无穷

我跑进厨房,拿出一盒铁观音,掬一点茶叶放进杯中,倒入热腾腾的水,那茶叶沸腾了,在水里打着转儿,一阵清香袭来,沁人心脾,已蔓延着溢满屋子。学着那些贤人雅士,捧起茶杯,上下摇晃。顿有一种大家风范,感恩B计划实施。轻推房门,将茶放在桌上,此时茶叶已几乎沉至杯底,别有一番风味。“奶奶,快来尝尝我为你泡的茶!”闻声,奶奶便来了,她,捧起茶,先用手把香气扇到鼻前,然后吹吹热气,品尝一口。看着奶奶品茶,我心中也甚是高兴,B计划实施成功。

就这样,我的感恩主张计划圆满成功。水滴感恩大海,因为大海让它永不干涸;花朵感恩绿叶,因为绿叶使它如此艳丽;而我要感恩奶奶,因为在奶奶的呵护下我感受到了温暖与幸福!

我的教学主张追求 篇7

圆融数学教学,既是用圆融的意境引领数学课堂,让数学课堂充盈着美丽色彩、 创造气息、生命活力和智慧生成。圆融的数学课堂,是“三维目标、四种基本”学科本质的和谐共生,是学生进步和教师成长的圆满共长,是学科教学与人格发展的圆融统一。

众所周知,主体、客体及主体接受客体的过程是课堂教学三大要素。主体—人的数学素质本身就是一个融各种素质因素为一体的不可割裂的圆融体,是多种因素、多元层面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提升、浑然为一的圆融体—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客体—学生数学学习的对象本身也是一个圆融体。数学教材、活动对象等本就是知识、经历、情感、精神、 思维、个性、人格、审美等为一体的圆融体。主体接受客体的过程—学习的过程是人的整体素质协合参与的过程,其本身也是一个圆融收获的过程。据此,我认为, 圆融数学教学应处理好“人、事、物”这三大要素所形成的关系,就是“人人圆融、 事物圆融、人事圆融”的关系。这三对关系相应在课堂教学中的对应内涵如下:

1.“人人”圆融

圆融数学,所追求的发展是“全员、 全面”,即全部的人和人的全部,促进学生进步和教师发展的圆满共长、学科教学与人格发展的圆融统一。

第一,在价值取向上,彰显学生发展和教师成长的圆融。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第二,在目标达成上,体现终极目标与阶段目标的圆融。教师在定位教学目标、确立教学内容时要有“圆融意识”,无痕地囊括各因素;第三,在教学地位上,体现教师和学生之间关系的圆融。圆融的课堂上应着力创造良好的师生、生生关系,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

2.“事物”圆融

课堂教学效果的影响制约因素很多, 包括教学素材选取、教学方式选择、教学过程组织、教学手段运用、教学信息甄别等。圆融数学应致力于以下三方面的追求, 实现“事物圆融”。

第一,在教学方式上,体现接受学习与自主探究的圆融。圆融数学倡导接受学习与自主探究的圆融,拒绝灌输和机械; 第二,在教学组织上,体现精心预设与精彩生成的圆融。教学中,要以学生有价值、 有创见的问题和想法等细节为契机,要敏锐捕捉合理利用瞬时信息,及时调整或改变预设的计划,顺学而导;第三,在素材选取上,体现尊重教材与合理创编的圆融。 圆融数学,要求教师主动参与对课程资源的开发和设计,可以从学生的实际情况着眼,对教材做出富有针对性的设计,进行创造性实施。

3. “人事”圆融

态度决定行为,意识支配行动。教学中,人对过程、结果、行为、体验等的态度和感受,决定着教学过程的最终走向和效果。因此,圆融数学要处理好“人与事” 的辩证关系:

第一,在教学评价上,体现呵护自尊和激励进步的圆融。圆融数学,要把教学评价提高到“生命”的高度进行,通过建立多元性的评价目标、多样化的评价方法、 多维性的评价体系以促进学生的发展;第二,在教学过程中,体现教的有效性和学的主动性的圆融。圆融教学追求“教的有效性和学的主动性的圆融和谐”。在教学活动中,要使教学过程诸要素之间以及教学过程与教学环境之间始终处于一种协调、 平衡的状态,从而形成一种合力,促进学生和谐全面的发展。

二、“圆融” 数学教学的特质

1. 核心要素

圆融数学所追求的是“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理想境界,其核心要素是和谐与智慧。和谐是 “圆融数学”的核心要素之一,主旨在于塑造优美的教学环境、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 从情感、审美教育入手,提供自主学习的空间,创设富有审美情趣的教育活动,构建灵活多变的教学形式,激发兴趣和创造欲望,让孩子在充满安全感和愉悦感的活动中,自由快乐地成长。包括:教学氛围和谐;教学目标和谐;学导互动和谐;过程环节和谐。智慧是“圆融数学”的内在要求。圆融课堂要体现智慧,教学必须关注“五性”:规律性、敏锐性、灵活性、创新性、艺术性。

2. 基本特征

第一,目标高度达成。课堂教学灵活变通的目的不是追求表面热闹,搭花架子, 而是为了高度达成教学目标,实现各种目标要素的融通畅达。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

第二,方法灵活善变。圆融的课堂, 学生一定是自由的。当然,这种自由一定是“有规则的自由”。圆融的教学方法也一定是灵活的、变化着的,这种灵活与变化其实就是为了顺应学生自由地学习。要以圆融的态度,综合考量和合理运用各种因素,使学生学习成为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让“圆融”色彩伴随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全过程。

第三,环节转承自然。课堂教学由各个环节组成,各个环节之间是有机联系的, 且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圆融课堂的各个环节联系是紧密的、巧妙的,各个环节是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的,且转承是无痕的、 自然的,让教育水过无痕般地水到渠成。

第四,课感人事合一。课堂教学是人、 事、物三者之间对话的过程,而教学对话是一种艺术,是一种在对话中提高师生双方认识水平、思维能力、人文修养的艺术。 圆融的课堂,师生神情专注,情感与文本共鸣。课堂上的对话自然,且不断生成, 师生都从内心深处表达着自己真实的想法和情感,进入忘我的境界,呈现出“人在画中游”的悠逸状态。

3. 实施要领

圆融数学,是一种教学理念和理想, 有其基本的操作要领:

第一,综合构思—圆融教学的基础。 “综合构思”就是在备课时将教学要求、教材内容、学生经验、学科知识、生活见闻等教学资源融为一体,从宏观上把握,微观处入手,有效融合汇通教学各要素。教学设计遵循“三融三不”原则:“三融”即“数学” 与“其他学科”融为一体、“学习”与“生活”融为一体、“指导”与“自主”融为一体;“三不”即“点线面体”的学习不分家、 “三维目标”的落实不分家、整堂课的教学流程不分家。“教学流程不分家”是指整堂课虽然有明显的板块设计,但板块内部及板块之间皆是“圆满无缺,交互融汇,彼此扶持,互为完整一体”的。“综合构思”体现了“融”的巧妙,让教师吃透“课标”精神,掌握学生的年龄特点,灵活、创新地处理教材,并将三者巧妙融合。其核心是“备学生”,一是看教学内容是否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二是看教学方法是否能让学生接受,并能引发其学习兴趣;三是尽可能准确地估计学生的课堂反应,并根据学生的思维走向进行教学预设,进而把整堂课连贯成一个立体化的圆融体。

第二,有无相生— 圆融教学的灵魂。《老子》中说:“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对整节课来说,“综合构思”是 “有”,它看得见、摸得着,能让我们更好地把握课的走向;而我们实际用的是字里行间的“无”,也就是设计背后的理念,正所谓“有中生无”。在教学过程中,应力求做到学科间衔接紧密,课堂与生活融会贯通,知识理解和技能习得相得益彰,真正达到实施“无痕”但精彩“有痕”,又所谓 “无中生有”。正因为“有无相生”,才让学生们在“智慧玩耍”中学会知识,提高能力。通过以学定教、顺学而导,展示出 “综合构思”的人本理念,让教学设计“有中生无”;通过多维对话、实践体验,让 “无痕实施”在学生心中烙下难以磨灭的印记,正所谓“无中生有”。这种浑然一体、 彼此辉映的教学艺术,使文本、教学、师生成长交融成一个完美的“圆”,从而达到 “人本合一、融通畅达”的教学境界。

第三,收放自如— 圆融教学的核心。圆融教学就像武功的某种境界,要收放自如—“收得准,放得开”;要“境由心生,了然于胸”,变方为圆,融汇一体。 首先是要以活为旨,弹性推进。课堂预案的实施应立足于一个“活”字,敏锐捕捉信息,灵活调控步骤,步步跟进,环环相扣,使教学富有弹性,让课堂教学成为师生生命焕发、智慧共生的圆融历程。其次要以生为本,顺学而导。圆融的教学,就要明确“学生在哪里,要去哪里,怎么去” 三个问题,找准教学逻辑和现实起点,选好合适的教学方式,把好主线,纲举目张, 用好素材,借力发力。再次是以做为主, 多着并举。数学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兴趣, 调动学生积极性,让他们在生动活泼的、 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中,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 推理、验证等活动,体验从实际背景中抽象出数学问题、构建数学模型、寻求结果、 解决问题的过程。

从猜想到验证:我的教学主张 篇8

一名优秀的教师,不但要重视经验的积累,更要重视对经验的提炼,形成自己的“标识”,努力把自己的经历与见解升华为教育理论,让自己业已熟练的“术”达到“道”的境界。

在我的教学生活开始进入低水平循环的时候,没有名师的指点,没有专业的培训,没有书籍参考,一本教参、一本教材、一本配练,便是全部的教学资源。无聊时要么读一读大学时代的教科书,要么就是看电视。一个偶然的机会,立体教学新体系走进了我的视野。虽然这一教学体系并没有得到大面积的推广,可是它于我却有着特殊的意义。一是我开始通过邮购图书来满足自己的阅读需求,这让我乏味的生活开始有了变化,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二是我开始了对“五环节”教学模式的改革,主动求变。三是我开始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从原来的执行者向研究者转变。

一年多的改革,虽然没有数据表明我的教学效率提高了多少,但至少让我走出了低水平循环的状态,让我的课堂开始有了活力。如今,主体教学新体系早已不“新”,甚至已被人遗忘,然而它带给我的许多教学理念却在后来的新课程改革中不断得到验证和强化。我在2012年才真正进入新课程教学循环之中,但是我发现,自己的教育理念并没有因此而滞后,是立体教学新体系让我保持了与新课程改革同步的理念更新。

它所倡导的许多教学理念,如今已内化成为我的个人主张。

1.教学目标的完整呈现。每节课师生都要明确教学“目标”(对于教师,是教学目标,对于学生,便是学习目标)。在之前的“五环节”教学实践中,并没有师生共同了解教学“目标”这一环节,导入新课之后,便是讲授环节。也许在教师的心里是有“目标”的,毕竟“教学目标”是教案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学生并不清楚这一节课自己的学习目标,也不知道这些知识点要了解到什么程度,是识记还是理解,是掌握还是运用,就算清楚,也未必了解“识记”“理解”“运用”“掌握”的具体含义。当明确学习目标成为了课堂教学的一个环节之后,学生学习(听课)的目的性也大大提高了。通过对目标层次要求的对照检测,既能准确判断教与学的效率,也能发现学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教学内容的整体感知。在开始学习之前,先大致了解一下本节课的教学重点,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在“五环节”教学实践中,知识内容的学习是以线性的方式推进的,当教学环节中引入了“整体感知”之后,教学便以“总——分——总”的方式呈现。于是,整体感知的价值就不再是简单地“增强教学的清晰度”,而是思维的唤醒,逻辑的演绎以及学习知识的节律。于是,这一环节便出现了好多“变种”,如,以关键词为核心的知识框架梳理以基本关系为背景的逻辑思维方法演示、还原知识产生场景的兴趣激发、以及把学习目标问题化的层层追问等,进而在知识学习的过程中,实现以能力为核心的培养目标,以解决问题为导向的情感渗透。新课程改革提出的所谓“三维目标”便自然地被整合成了核心目标(知识、方法与技能)和延伸目标(态度情感价值观),在完成了核心目标之时,也就达成了延伸目标。

随着研究的深入,这些理念已是课堂教学模式的新常态要求,自然不能算成是我的特有教学主张。于是,我又开始了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反思与追问。我把目光投向前苏联教育专家苏霍姆林斯基和美国教育专家杜威那里。借助干国祥老师的研究成果,在苏霍姆林斯基那里发现了“教育学循环”;同时在杜威那里看到了“思维五步”。于是,我在整体感知之后加入了“猜想”环节,在学习中引入了“验证”的构想。为了容易辨认与区别,我称之为“‘猜想——验证教学模式”。

所谓“猜想——验证”教学模式,就是在明确学习目标之后,开始正式学习之前,引导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大胆的猜测和假设,然后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中,对猜想内容进行验证,教师依据学生的思维特点和发展需要适时的提供帮助和支持,全面实现三维教学目标。

1.猜想。由于学习目标多数是基于完成课程目标而设定,并不是基于学生的实际需要和内生兴趣而产生,因此,对学生来说,学习过程就是完成一项教师布置的任务。从情感态度上看,学生并不是自愿投入学习的,这就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学心理。引入“猜想”,就是把学习的过程变成一个有趣的探索过程。

有效的教学,就是要让学生“想学”“愿学”和“乐学”。在明确学习目标的基础上,有了猜想,学生便对接下来的学习过程有了一份期待。对他们来说,学习就不再是完成既定任务的过程,而是寻找答案的游戏过程和验证假设的求证过程。面对不同的猜想结果,教师不用再去判断谁对谁错,而是引导学生自己去学习、去发现、去验证。学生都想知道自己的猜想和其他同学相比谁的更准确,在阅读教材、自主学习时,兴趣非常浓、注意力也非常集中,而且能够迅速发现问题。有效的教学,需要教师完成从“传递、讲解”到“支援、帮助”的转变。教师应该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支援、帮助”学生,要以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现实需要为依据,而不是以教师的主观判断为依据。猜想的引入,有助于教师更准确地把握学生的学情。

2.验证。“猜想”仅仅是学习的第一步,“验证”才是核心和关键。有了“验证”,猜想便不再是简单的游戏和娱乐,而是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探索过程。“验证”能够有效减少教师“教”的盲目性和重复性,增强教学的针对性,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教学中,学生不仅仅是知识的接纳者,更是知识的探索者和创生者。“猜想——验证”的教学设计,在培养学生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同时,更加注重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猜想有利于打破旧有观念的束缚,让学生大胆创新;验证有利于让猜想落到实处,培养严谨细致的学风,发展学生细致的思维和科学的求真精神。教学中,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只有了解学生的“学”,教师才能做到有效的“教”。“验证”过程中,因为有了对学情的把握,教师了解了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明确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才能在后续的教学中,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使课堂设计更贴近学生的实际需要。

“猜想——验证”作为一种认知和思维方式,虽然看起来只是对学习过程的一种简单的改进,但就是这一小改变,给课堂教学带来了可喜的大变化。日本著名学者佐藤学认为,“学习,可以比喻为从已知世界到未知世界之旅”。这一旅途离不开学生(旅行者)的自主选择,也需要教师(向导)的合理导引。“猜想”,使这一旅途充满了趣味;“验证”,又让这一旅途更加理性,能够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学习的快乐,真正实现有效的教学。

我的师德追求 篇9

师德,是热爱岗位的敬业精神;师德,是热爱事业的博大胸怀;师德,是热爱孩子的赤诚之心;师德,是以身立教的形象之本。而师德核心的灵魂就是师爱。师爱是教师接纳和认可学生的基础,是教师能持之以恒做好自己教育工作的不竭动力,更是打开学生心扉之门的钥匙。

为了提高学生的朗诵能力,我通过班级朗诵比赛、升旗朗诵、校级朗诵比赛等活动,组织学生积极练习朗诵。但由于学校开展活动比较丰富,赵健桐有舞蹈、体育社团活动。这样他的各种活动时间就有冲突,学校要开展朗诵比赛,他却拒绝参赛,而后几天的课堂发现他上课总是心事重重的样子。当我了解这个情况后,立即找他和班干部们谈话,给他耐心地作思想工作,使她认识到,学校举行的一些活动是另一种形式的上课,对于学生也是另一个锻炼成长的舞台,可以学到更多的知识,作为学生应该积极参与朗诵比赛。另一方面关于参加兴趣小组的活动的时间安排,应该选择其中自己最擅长最喜欢的一项去学习,而不要太杂乱的去学习。通过适当的心理辅导,她想通了,积极参加朗诵比赛,并选择了自己真正喜欢的社团活动。

我经常深入到学生去,和他们一起娱乐、谈心,解答他们提出的一些思想问题,和他们做朋友。这样就密切了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心与心也就拉的更近了,学生有什么问题都愿意讲出来,教师也就更容易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帮助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教师对学生的爱可以换来学生对教师的尊敬,进而把它转化为对班级的爱。教师对学生的爱体现在各个方面,学生病了及时送医院或诊所治疗,学习上遇到困难给予帮助等,使学生能感受到教师的爱,感受到在这个集体里学习、生活充满着温暖。这样促使他们更加关心班级,维护班集体的荣誉。但是爱和严格要求是分不开的,只有严格要求学生,学生才能不犯错误,才能进步快。

我的追求作文 篇10

俗语说“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智则国智!”我们将要成为国家的接班人,我们一定要“富”,真个“富”指的是真、善、美。

“真”就是真实,亦是真诚、真情。世界上最美的是真实,而不是虚假。就好比我们帮助别人,是不求利益的,如果是为了帮自己才帮助别人的话,那就不是“真”了

善就是善良和团结友善。善良就是对他人无私的关爱和帮助,是来自心灵深处的怜悯与同情。当我们看见乞丐时,我们是否可以把自己身上仅有的一点零花钱给他(她)们;在公交车上,是否可以给老爷爷、孕妇阿姨让个座位;当同学有不会的题时,我们是否可以给他(她)们耐心讲解……在江苏苏州,一位美丽的姑娘打着雨伞冲进了暴风雨,她只为给残疾乞丐送去关爱,尽管这把伞根本无法为乞丐遮风挡雨,尽管姑娘自己也全身都淋湿了,可是她却成为了暴风雨中那一道最美丽的风景啊!

美,顾名思义—美丽,然而这种美,不仅仅是外表美丽,更是心灵美,是一种由内而外的美!有这么一句话“一个人不是因为美丽而善良,而是因为善良而美丽。”我曾亲眼看见一位同学用自己的零用钱给一位在街上乞讨的老奶奶买了水和面包,这是一种多么真实的美呀!有的人,外表美丽,却有一颗丑陋的心,她(他)们做出来的事情,往往会让人厌恶。

我的亲子博客我“主张” 篇11

由新浪网主办,贝因美协办的“亲子博客大赛”,于2007年2月份正式上线了!大家把对宝贝们的一片舐犊之情留在了网上,同时又和更多的人一起分享、交流着幸福与快乐。

全开放分享交流的育儿平台 博客大赛从2月至8月结束,采用无须任何特殊参赛要求、全开放式的赛程安排。在这长达半年的赛程中,凡是在新浪亲子博客频道撰写博客者,皆自动成为此次比赛的参赛选手,同时其文章也将自动被接纳为参赛作品。新浪的博客用户都可自动成为本次活动的选手。

谁是年度“十大亲子博客”?

在赛程中,每月将由博客大赛评委组评委选出1O篇优秀的博文作为当月获奖作品,而在年终时,将由评委组各级专家挑出10件参赛作品,评选为“十大亲子博客”。

明星、专家评委齐亮相

本次大赛的评委由权威育儿专家、活动网站主编以及“优秀母亲”代表共同组成,包括新浪亲子频道主编艾樱;贝因美育婴专家谢宏;《母子健康》杂志社执行主编张艳;《好妈咪》杂志社资深编辑等专业人士在内的专家评委团,将对所有参赛作品进行科学的筛选和评判。

长久以来,网络上关于亲子、母婴等话题的讨论主要集中在纯粹的知识介绍上,而对于广大年轻父母更加喜欢的情感交流等内容,网络上的信息还远不够丰富。博客这一网络信息载体的兴起,使得父母之间在育儿经验感受的交流和沟通方面有了全新的工具。借助博客的全新平台,对于婴幼儿的培养和教育,不再是单独的自我体验,而转变成了互通有无的群体分享。新浪举办的此次大赛,正是使博客这种平台的交流特点更有效发挥的体现。

本次博客大赛设置了丰富多彩的各种奖项,大到电动车、童床,小到玩具、迷你电风扇等,写博客描摹自己心情的同时,还能有所收获,使本次博客大赛更具吸引力。

爱之深博之切

Andy

从2月份开始的新浪,贝因美亲子博客大赛,让很多网友们在互联网耕耘之时,一不小心也收获了一份惊喜。我们欣喜地看到这样全开放的亲子交流平台正在逐步实现和建立,组委会为我们选登了一些优秀博文内容和大家共之,当然更欢迎大家来共同参与新浪贝因美亲子博客大赛。

这是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季节,这是一个充满憧憬与希望的季节。没有一种感动比得上新生命的孕育,没有一种景色比得上万紫千红,这就是春天的美丽。

春到人间万物鲜,新浪·贝因美亲子博客大赛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这次大赛得到了广大博友的鼎力支持,大家纷纷参赛,分享着做爸爸、妈妈的喜悦,分享着孕育子女的经验。每篇文章都是字字真挚,无不透着人间最伟大的那份挚爱。

从《痛苦的准爸爸》那里,我们不难看出他的快乐,那种喜悦与责任令他成熟了起来,他开始收集资料,他要学着做饭,无微不至的照顾怀孕的妻子。尽管作者有那么一点埋怨,但他内心深处感触到的正是这种既辛苦又幸福的感觉。

《我是一个贩卖糖果的》,这篇博文里作者为了培养孩子的同情心,为了教育孩子懂得分享,她可谓绞尽脑汁,最后被人误解为她是个贩卖糖果的。文章写得真实而风趣,把为人父母的那种用心良苦写得栩栩如生。

《新爸爸讲心得:怎样矫正胎位不正》这位博友高谈博论,乍一看,还以为是个妇科大夫,其实正是出于他对妻儿的关心才令他学到了那么多的专业知识,也正是出于他对天下所有准妈妈的关心,才写出了他的心得体会。这也正是我们这次大赛的初衷。

《宝宝,你的乖巧让妈妈心痛》的作者宣称自己文笔粗劣,无法写出心中的感受。其实看完她这篇博文,你就会发现她流露出的那种真情已经令我们产生了共鸣。每个宝宝都是妈妈的天使,要怎样去描写天使的可爱呢?在天使面前,恐怕任何文字都将暗淡失色。

记录宝宝的成长经历、记录父母的育儿历程、记录一家人的喜怒哀乐、分享你的育儿经验、交流你的感悟心得。这里是一快乐的集中营,在这里你可以释放快乐、可以分享快乐,可以快乐的学习育儿知识、可以快乐的找到解决自己育儿的疑难问题……

欢迎大家来活动官方网站“游览博海”感受人间最温暖和无私的那份情感!

收获篇

1痛苦的准爸爸!博客:舞动青春

写博的都是文思细腻,感情丰富的一群人,爱得越深,博得更真切他们的博文让我们一起感受这字里行间中流露出的最真切的情感吧!

今天我做为准爸爸已经是第48天了,呵呵,要当爸爸的感觉真的不一样啊,又幸福又辛苦。

幸福呢是因为毕竟是第一次当爸爸嘛,当自己感觉还未成熟却要为人父的时候是有点紧张的,但紧张过后却是种从未有过的喜悦,不久就会有属于自己的猪宝宝了。自己的责任感也顿时倍增,我查阅了许多书籍以及从网络查找相关的知识,对怀孕期间的饮食、身体变化、起居、营养搭配等等也有了一定的了解。从现在就下定决心一定要一辈子照顾好老婆和BB,让他们成为世上最幸福的人。我真是个好好男人啊!可就当老婆知道自己怀孕后,我的黑暗日子也就开始了……

我和老婆在同一家公司上班每天我都用摩托带着老婆上下班,在别人眼力大家都很羡慕我们,可我却感觉十分痛苦,像是被囚禁了一样,失去了自由。老婆怀孕了,我就没什么意见了老婆最大嘛。每天回家吃过饭后先给老婆削个苹果,再给老婆敲俩核桃,最后再温一包牛奶。就这样还闲我伺候不周,“苹果只削皮不切块我怎么吃啊”,“核桃怎么这么黑啊,太苦了!”,“这牛奶怎么味道怪怪地”晕倒啊!夜里8点多老婆就说困了,嘿嘿,没想到这一刻来的这么早,下面的时间属于我了。我还有个爱好就是玩电脑,连忙开机开显示器,就在系统还未启动完毕时,老婆搜的一下冲进了卫生间,哇哇直呕了起来,就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我的天啊,这种场面我还是第一次见,就算我喝多了也不至于吐的这样一塌糊涂。我急忙拿了杯子去给老婆漱口,老婆一屁股就把我顶出了卫生间一“怎么才来啊!”,我真想把水泼她一身,可一想我是好好男人啊,就没下的了手。扶老婆上床后,老婆说又饿了,感情我刚才那些努力都白费了,按照老婆的指示我又乖乖的去做清汤面了。从网上看到一篇文章说怀孕初期孕妇有呕吐属于正常现象,吃饭要少吃多餐,这我才把气消了。所以我这次我给老婆下了38根面条,一定要限量!结果又被老婆狠K了一顿……想去玩电脑可一看表已经是10点有余,哎!睡觉吧!

就这样日复一日,天复一天老婆不停的呕吐,由于担心老婆和孩子的身体及营养,我决定暂时让老婆回家休息两个月,她办公室里5台电脑、2台复印机、6台打印机,不知道会有多大的辐射,还是回家的好。就写到这吧,男人万岁!!!(女同胞们不要扔砖头啊,你们比我们多一岁)。

点评:痛并快乐着是很多准爸爸的心声。

2让孩子家里家外都是“龙”博客:莫迩

这些天喜喜特别爱“弹琴”,没事就用手指在桌子、沙发、墙上“哆来米发唆啦西”地弹。我想,我该给他买个

抗造的、坏了不心疼的琴玩玩了。于是,上午带喜喜去音乐学院旁边的琴行买电子琴。跟销售人员说明了买琴的目的,就是想让喜喜来兴致时随便敲敲弹弹,让情绪可以得到宣泄。销售人员建议我某款,说功能比较多,孩子玩起来有兴趣。他抓起喜喜的手看了看,说这孩子手指长,适合弹琴,过两年可以学钢琴。我也是这个想法,等他到了一定年龄再给他买钢琴,现在的他还处于乱敲乱砸的阶段,如果买了钢琴,哪下他不高兴一锤子下去,1、2万甚至几万就没了。

喜喜爸交款时,喜喜跟过去。琴行里的人围过来看他,问他几岁了,他回:2岁半。上幼儿园了吗?上了。上的什么幼儿园?沈空幼儿园。幼儿园好吗?好。喜喜逐一回答人家的问题。那些人惊讶2岁半的孩子口齿这么清晰利索,而且爱说话,很大方。我和喜喜爸偷偷乐。

喜喜以前并不是这样,也有点不爱与人交流,本来在家很活跃,出去就换了一个人,有时别人问话不回答,也不叫人,只是警惕或倔强地看人家。我很担心他发展成“在家像条龙,出外像条虫”的“窝里横”,便着手想办法遏止这种苗头,培养他与外界沟通及与人交往的能力。

创造与外界接触的机会。周六日只要天气不是太恶劣,我们都会带喜喜出去开眼界。去植物园观赏各类植物,去海洋馆参观各种动物,去河边看日落、捉鱼,去海边游泳、踏浪,去爬山,去放风筝,去看毛毛虫,去研究蚂蚁洞,去玩沙和泥,去亲戚朋友家串门,去参加婚宴、聚会,等等。有机会我们不放过,没机会就创造机会。只要我们能想到的,都尽量付诸实施。他的眼界开阔了,见识广了,对这个世界越来越多认识,他对外界的陌生感自然而然就会减少,也就从容了许多。

鼓励他与人交往。有朋友见喜喜与别人交流没有障碍,落落大方,问我怎么教的,说他也经常带孩子出去玩,但孩子见了生人还是很畏缩,不敢说话。我对他的建议是,不要只带孩子接触大自然,还要让他多与人交往,这样才能使孩子不仅仅是家庭的,同时还是社会的。在早教班、亲子园或游乐场,喜喜想玩别的孩子正在玩的玩具,我从不出面替他争取,都是鼓励他自己去协调。他会跟人家说:可以把这个让我玩一会儿吗?如果人家不理,他就再问几遍,人家抱着玩具跑了,他便跑回我身边,我会说:小朋友没玩够,我们再等会儿。他虽然有点失落,但并不哭闹,也没有很不开心。在超市、书店、饭店、亲子园等地方,他有什么需要和问题时,我都有意让他自己去找人解决。坐出租车时,上车让他问叔叔好,下车让他跟叔叔再见。总之是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机会鼓励和帮助他与各种各样的人交往。

不拒绝陌生人的友善问候。现在拐卖孩子的事情很多,这让家长们脑子里时刻都绷紧一根弦,害怕与陌生人交往,一有陌生人接近孩子就戒备十足。警惕是必要的,但视一切陌生人为洪水猛兽也不可取。我们熟悉的毕竟是极少数人,而孩子将来要面临的是广阔的社会,如果孩子见陌生人就怕,以后如何与人交往,如何立足社会?我对喜喜接触陌生人持积极态度,如果有友善的陌生人过来对他表示喜欢,我会鼓励喜喜跟他们聊聊。其实那些心怀鬼胎的陌生人是很容易分辨的。同时,我会教他如果和妈妈不小心分开了,一定不要跟陌生人走,不要吃陌生人给的东西,要在原地等着妈妈,并大声呼唤妈妈。

培养他自立自理的能力。如果大人包办了孩子的一切,孩子就会产生强烈的依赖感,凡事都要求大人代办,包括与人的交往。这样的孩子在家颐指气使,到了外面如果没有大人的陪伴便不知所措,缺乏自信,畏畏缩缩。我比较注意对喜喜自立自理能力的培养,现在他基本能自己脱衣、穿衣、穿袜子、穿鞋,他的书桌、椅子还有“车库”(给他放玩具车的CD架),他经常会拿湿巾细致地擦拭,几个月前就会自己洗内裤和手绢,洗完后还要拧一拧水,象模象样,当然他是洗不干净的,我会偷偷重新洗过。

现在的喜喜家里家外一个样儿,自信而有安全感,乐于与人交往,适应环境的能力非常强,基本是个人见人爱的小伙子。

点评:

在不知不觉教育孩的过程中,年轻的你们也成为了一个育婴专家了!说起教育,也是关关是道了。实践出真知,这话可是一点都不虚!

3怀孕后,你迷失自己了吗?博客:冷月

自怀孕以来,我发出自己变得越来越懒了。

婆婆是一个超级勤快的人,自打婆婆与我们住在一起后,我几乎没洗过衣服,没拖过地,偶尔煮煮饭,也是因为想改善改善自己的味口。

都说勤快妈妈养出懒女儿,那勤快婆婆也能养出懒媳妇了。

又是一个星期天,老公早早出门忙去了,每天早上,我总是叫醒他起床后,还能睡个懒觉,由于工作的便利,我到达公司的时间往往已经超过上午10点了,这段时间的生活,我基本上总是能睡到九点多起床,然后自己煮个早餐,吃完,收拾完,就下楼去工厂了,每天上班的时间平均总不会超过六个小时。

其实,我很不喜欢自己现在的这种懒状态,不知道是不是怀孕的人都会因为身子的笨重而变得很懒,还是我自己怀了个猪宝宝,就越发像这种动物呈现出本性了呢?以前的我,风风火火,工作学习,总觉得时间都不够用,忙着上班,忙着外出,忙着上夜校,考证,自怀孕以来,我几乎没有再看过什么有关学习的书籍,看得最多的也无非是<孕育百科全书>,再则有,无非是为了打发时间,而看看<读者>杂志罢了。

一门心思,只想到宝宝,密切关注关于怀孕以及婴儿的书籍及资料,而以往的英语书及其它考证的书,我估计这时候灰尘已经积了很厚一层了。

曾经讨厌上网聊QQ,现如今却变得一发不可收拾,开了电脑的第一件事,就是找开QQ,因为我的QQ群有好多跟我一样怀孕的准妈妈在一起讨论交流,大家共同建了一个群,谈论的都是关于宝宝的事情,我也乐此不彼的天天恋在上面,也开始喜欢在网上浏览一些关于孕妇及宝宝的文章,开始忙于写下自己的怀孕的感受于BLOG上面。

突然对我姐生完孩子后曾经说过一句话记忆犹新,她说这个世界上从此没有她了,只有她儿子,她觉得她现在所做的所想的一切都是为了儿子,她觉得她自己不见了。

我突然发现自己也渐渐的快要变成这样了,我有点不愿意了,因为我还是喜欢工作,喜欢挑战,在这种当妈妈的幸福中,我意识到自己好像还少了点什么,这其中还夹杂着一丝丝的不情愿,我不情愿就此而淹没了自己,我也不情愿从此而变成家庭妇女,整天奶孩子,洗尿布,锅碗瓢盆的围着转。

突然觉得自己好像还有很多的孩子之外的事情想要做,觉得自己还有很我想要考的证没有考下来。

在这个周末的下午,我独自一人,意识到自己绝不能像大多数妈妈那样,有了宝宝后迷失了自己,我想,我应该能够做得到。

还有二个多月,我就可以和宝宝见面了,我也终于可以恢复到孕前的轻盈了,我想我还是可以继续的做我自己想要做的事,我相信我的宝宝也一定是喜欢一个爱学习的妈妈,而不喜欢一个懒妈妈吧。

为了宝宝,也为了自己,妈妈们可千万不要迷失自己哦!

点评:

上一篇:中级矿井泵工理论试卷A卷下一篇:读骆驼祥子有感精选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