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师范大学

2024-08-12

南宁师范大学(共8篇)

南宁师范大学 篇1

南宁师范大学

1998年学校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硕士学位授权单位。2002年以优异的成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2004年获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授权资格。2005年被自治区列为2005-2010年广西博士授予权建设单位。2008年,学校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等级。2009年获得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授权。

建校56年来,学校凝聚了一种艰苦奋斗、自强不息、勇于争先的拼搏精神,经过几代人的努力,从一所办学底子非常薄弱的师资培训机构,发展成为具有一定实力、以学科区域优势服务广西基础教育发展和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建设的全日制普通本科学校。升本后31年来,学校的发展经历了三个时期:一是1978-1998年的转型建设期,学校顺利地完成了从师资培训到普通本科师范教育的转型,办学成效日益凸显,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硕士学位授权单位;二是1999-2002年的固本提升期,学校加大投入改善办学条件,以优异的成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三是2003年至今,学校各项事业快速发展,步入发展壮大期,紧紧围绕“更名大学”的目标奋勇前行。

学校设有文学院、政法学院、初等教育学院、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外国语学院、数学科学学院、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教育科学学院、体育学院、艺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国际文化与教育学院、新闻传播学院等16个教学院和1个独立学院——师园学院,设有大学外语教学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部、公共体育教学部、公共计算机教学部等4个公共教学机构,36个科学研究机构。现有45个普通本科专业、31个硕士点、1个专业学位授权点,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和管理学等9个学科门类,形成了学科门类较为齐全、结构合理、优势互补的学科专业体系。有全日制在校学生12000多人,其中全日制普通本专科生10854人。学校以教师教育为本,适度发展非教师教育;以普通本科教育为主,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成人教育和留学生教育,已形成多种办学层次。学校贯彻“德才并育,知行合一”的校训精神,为广西基础教育和经济社会发展培养输送了一批又一批思想品德好、专业基础扎实、综合能力强的毕业生。学校在一代代师院人的努力下,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学校现有明秀、长岗、五合三个校区,50多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达9316万元,全校纸质图书137万册、电子图书247万册;设有16个教学院、4个公共教学机构,43个科学研究机构、1个独立学院和1所附属实验学校。现有各类学生26404人,其中全日制普通本科生10609人,专科生730人,硕士研究生925人,研究生班学生1500人,留学生322人,成人高等教育学历生12318人。

——师资队伍素质优良学校在队伍建设上立足改善结构,培育团队,造就名师,已形成一支师德高尚、结构合理、发展态势好的师资队伍。现有在职教职工1200多人,其中专任教师715人。专任教师中,具有高级职称的287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369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人员7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人,广西新世纪十百千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选6人,全国模范教师1人,全国优秀教师5人,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1人,全国师德先进个人2人,中国科协西部开发突出贡献奖1人,曾宪梓教育基金奖12人,广西高校教学名师2人。资源与环境科学创新团队被自治区教育厅确定为首批广西高校人才小高地创新团队,教育学教学团队、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学团队获自治区级教学团队建设立项。

——教学建设成效显著学校牢固树立质量意识,紧紧围绕教学中心,以学科专业建设为龙头,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加强教学内涵建设,规范教学管理,建立健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促进了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现有教育部第一类特色专业建设点2个、自治区级精品专业1个、自治区级重点专业1个、广西高校优质专业9个;自治区级教学团队建设立项2个;自治区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自治区级实验教学示范建设中心2个;自治区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建设立项2个;自治区级精品课程22门、重点课程11门。在全区首次进行的普通本科专业排行评估中,汉语言文学、化学分别排名全区第二、第三。在全区小学和幼儿园教师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中,我校小学教育、学前教育两个本科专业被评为优秀。学校以项目促进教学改革,2004-2008年,获全国教育科学规划立项课题5项,广西教育科学规划立项课题59项,新世纪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立项项目83项。在近两届教学成果评奖中,学校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自治区级优秀教学成果29项,其中特等奖1项、一等奖7项、二等奖10项、三等奖11项。

——科学研究势头强劲学校注重整合科研力量,深入挖掘潜力,在科研立项、科研成果评奖、省部级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一批成果先后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奖、广西科技进步奖等重大奖项。2005-2007年,获得纵向、横向科研项目509项,资助经费1562.80万元,2008年,获广西重大课题研究招标课题1项;全校教职工公开发表论文2162篇,获省部级以上奖励20 项;科研成果被鉴定为国际领先水平5项,国内领先水平2项,国内先进水平1项,有1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的研究成果被鉴定为优秀。有广西科技创新金源单位1个,广西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研究基地1个,广西高校重点学科1个,广西高校重点实验室2个,广西高校重点建设学科4个,重点建设实验室1个。科研工作的深入开展,使学校的学术氛围日渐浓厚,教师的学术水平和研究能力不断提升,有力地促进了教学水平的提高。

——人才培养质量社会声誉好1978年以来,学校为社会培养和输送了5万多名毕业生,绝大部分毕业生在教育战线工作,成为广西基础教育的骨干力量。据统计,广西89个市县教育局中,有45个市县教育局的局领导有我校校友,占50.56%;广西97所示范性普通高中,有56所的校领导有我校校友,占57.73%;我校共有260多名校友荣获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教师、自治区优秀教师、自治区优秀班主任等荣誉称号;有220多名校友被评为特级教师。除教育系统外,在其他行业的毕业生也表现突出,成绩斐然,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2004年以来,我校本科毕业生年底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2%以上,位于全区高校前列,连续四年获得自治区教育厅的表彰。学校分别2004年和2008年的在全区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上作了经验介绍。

——学科区域优势逐步形成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学校逐步形成了教师教育优势,服务和引领广西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现有师范类本科专业19个,基本涵盖了基础教育的全部学科,地理科学专业被教育部确定为第一类特色专业建设点,教师教育学科被确定为广西高校重点建设学科。2000年以来,承担了各级各类教师教育、基础教育研究课题450多项,其中有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10项;出版、发表理论成果430多篇(部),其中有114项获奖。开展基础教育师资培训项目65项,培训人数41875人。我校紧贴民族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积极建设相关学科,形成了资源与环境、民族民间文化、应用化学、信息技术等优势学科,成为广西唯一拥有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土地资源管理等硕士点的院校,竭力服务于广西经济与文化建设。1994年以来,先后承担了自治区和6个市、49个县(市、区)、600多个乡镇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工作;承担了20个城镇的基准地价评估、23个县(市)的征地价格研究以及60多项有关工业、水利、交通等建设项目涉及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改工作。建校以来,利用民族民间文化相关学科优势,先后主持和参与多项广西少数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抢救保护工作,编印广西少数民族民歌民间故事14部;广西少数民族风俗志与风情录7部,承担20多项文化研究课题,出版20多部专著,在广西乃至全国产生了重大影响;参与起草《广西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条例》和《广西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总体规划》;将“那坡彝族跳弓节”成功申报为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参与黑衣壮文化抢救、保护工作,指导尼的亚合唱团在全国比赛中获得金奖;在《广西师范学院学报》独辟“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与保护研究”专栏,为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研究提供平台。

——校园文化形成品牌学校把塑造高品位的校园文化放在突出位置,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先后十次获得由中宣部、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和全国学联联合颁发的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荣誉称号。《开创师德建设有效载体,凝聚高师院校文化特色——记广西师范学院“师德论坛”》、《大爱无疆,爱满师院——广西师范学院创建“爱心大学”主题实践活动》两项校园文化成果获自治区高校工委、教育厅2007年广西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奖,其中“师德论坛”荣获2007年教育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三等奖;红水河网站的“精神家园”栏目被自治区教育厅授予广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网站“精品栏目”称号。2004年以来,我校获得全国先进班集体1个,自治区先进班集体15个;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特等奖1项、一等奖6项、二等奖13项、三等奖29项;“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三等奖2项;第六届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5项;第七届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一等奖2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7项;第八届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特等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10项;全国青年普通话演讲大赛二等奖1人、三等奖1人,全国师范院校学生语言文字基本功大赛一等奖41人、二等奖68人、三等奖92人,全国语文规范化知识大赛一等奖3人、二等奖12人;全国大学生田径锦标赛单项第五名1项,广西大学生田径运动会第一名2项、第二名8项;全国CCTV电视模特大赛全国总决赛亚军1人。有5个社团被评为全区高等学校优秀学生社团,其中2007年陶行知理论研究会被评为第三届全国高校优秀学生社团。

——对外交流层次不断提高学校积极开展对外交流,先后与美国、日本、马来西亚、泰国、越南等国家的15所大学建立了校际关系,签订了实质性的合作项目协议,在教师和学生互派、图书资料交换、共同举办国际会议等方面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合作。学校积极探索国际合作办学路子,与美国、泰国、越南等国家的6所大学联合办学。积极发展外国留学生的教育事业,在巩固原有的留学生输送点基础上,增加新的合作单位。从短期培训到学历教育,我校留学生的办学层次不断提升。

学校坚持以改革促发展,艰苦奋斗,不懈追求,教育质量不断提高,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各项事业协调发展,办学特色日益凸显,社会影响不断扩大。学校先后被自治区教育厅批准为“广西‘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培训基地”、“广西中小学校长培训基地”和“广西中小学教师培训基地”等,成为广西重要的基础教育师资培训基地,为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撑。学校先后获得了“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单位”、“国家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学校”、“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全国学校体育卫生工作先进单位”、“全国高校军训工作优秀学校”、“第二届全国优秀高等教育研究机构”、“中华经典诵读2006年度全国优秀组织机构”等荣誉。

回首过去,筚路蓝缕,成绩骄人;展望未来,前程似锦,任重道远。广西师范学院站在新的起点上,继续坚持以发展为主题,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改革为动力,以“巩固成果上水平,更名大学创品牌”为主旋律,走内涵发展道路,努力把学校建成在国内有一定影响,在地方同类院校中处于先进水平的多科性、综合化、教学型,富有区域性教师教育特色的大学。编辑本段发展步伐

学校坚持科研兴校,科研工作成绩突出。现有广西科技创新金源单位1个、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建设实验室1个、自治区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广西高校重点学科5个、广西高校重点实验室3个、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1个、广西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十一五”期间,学校共获纵横向及培训服务项目1025项,总经费8607万元。全校教职工共公开发表论文3911篇,出版著作和教材241部,获得发明专利8项,获省部级以上奖励60项,科研成果被鉴定为国际领先水平3项、国际先进水平2项,国内先进水平1项。学校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被评为全国高校文科优秀期刊,进入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评介的6170种学术期刊中的l324种核心区(RCCSE核心期刊),并获广西高校优秀期刊一等奖,其中“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栏目被评为全国高等学校学报特色栏目。

学校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教育教学成果突出。现有广西高校重点教学实验中心5个、自治区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自治区级实验教学示范建设中心2个;自治区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建设立项2个;自治区级精品课程31门,其中广西教师教育精品课程14门。“十一五”期间,学校获得全国教育科学规划立项课题5项,广西教育科学规划立项课题90项,新世纪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立项97项。在近两届教学成果评奖中,学校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自治区级优秀教学成果29项,其中特等奖1项、一等奖7项、二等奖10项、三等奖11项。先后成功实施了“2+2”、“ 1.5+2.5”、“3+2”等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在教材资源建设上,学校充分发挥人才资源优势,编写出版了数十种地方特色鲜明的教材,15部教材获得广西高校优秀教材奖,8部教材获得广西高等学校重点(优秀)教材立项建设,编写了19种小学教育专业教材和《班主任工作常规》等系列成人继续教育、培训教材。学校先后被自治区教育厅批准为“广西‘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培训基地”、“广西中小学校长培训基地”和“广西中小学教师培训基地”等,成为广西重要的基础教育师资培训基地。

学校坚持“德才并育,知行合一”的校训,努力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十一五”期间,学生参加区级以上各类竞赛活动,共获奖项2170多项,其中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特等奖1项、一等奖8项、二等奖15项、三等奖42项;“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三等奖2项;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特等奖3项、一等奖27项、二等奖154项、三等奖314项;获得全国先进班集体1个,自治区先进班集体15个;学生田径队、篮球队被教育部确定为全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近5年来,我校本科毕业生年底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0%以上,位于全区高校前列,连续七年获得全区“就业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学校把塑造高品位的校园文化放在突出位置,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先后十次获得由中宣部、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和全国学联联合颁发的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荣誉称号。“师德论坛”荣获教育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三等奖;红水河网站的“精神家园”栏目被自治区教育厅授予广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网站“精品栏目”称号。“十一五”期间,学校举办了13届大学生科技文化艺术节,服务学生数万人次。创办校级学生社团34个,5个社团被评为全区高等学校优秀学生社团。2010年,学校“网络文化节”获得教育部思政司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红水河”网站被评为“第四届全国高校百佳网站”;在广西大学生戏剧展演活动中3个节目分获一、二、三等奖;2个原创节目分获 “红铜鼓”中国-东盟艺术教育展演二、三等奖。

学校积极开展对外交流,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十一五”期间,先后接待了30多个国外大学的代表团,与美、英等10个国家近40所院校签订了国际教育合作协议,成立了泰国语言文化中心、韩国文化研究中心、美国卡布兰语言培训中心、印尼汉语中心,国际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扩大了学校在国际特别是东盟国家的影响。

学校坚持以改革促发展,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各项事业协调发展。先后获得“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单位”、“国家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学校”、“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全国学校体育卫生工作先进单位”、“全国高校军训工作优秀学校”、“第二届全国优秀高等教育研究机构”、“中华经典诵读2006年度全国优秀组织机构”、“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全国志愿助残示范基地”、“广西爱心大学”等荣誉。编辑本段发展愿景

2008年,我校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了优秀等级,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为了更好地适应广西社会经济发展,特别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以及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对人才的需要,学校党委审时度势,立足新起点、抢抓新机遇、谋求新发展,提出了2011年更名大学的新目标。这一目标得到了教育厅的高度重视。近日,教育厅下文批复同意并支持我校更名为“南宁师范大学”的工作,将我校列入自治区“十二五”期间更名为大学的规划,希望我校加快建设步伐,努力实现更名目标。

以学校现有的基础和条件,要实现更名大学的目标,困难多,任务重,学校面临着更大的挑战和压力。但在困难面前,广西师院人历来勇于共度时艰,共克时难。56年风雨兼程和辉煌历程,造就了“团结一心、艰苦奋斗、自强不息、勇于争先”的广西师范学院精神。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这种精神将激励我们继续攀登新的高峰,实现新的宏伟目标!

在学校党委、行政的正确领导下,近期我校更名大学工作获得重大进展:

一是围绕国家关于普通本科院校更名为大学的设置标准和要求,学校大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出台了培养和引进高层次人才的相关政策,同时制定了系列政策鼓励本校教职工积极申报高级职称,目前高层次人才队伍明显壮大。

二是加大科研投入力度,培育科研强项。经自治区教育厅批准,我校“北部湾资源利用与环境演变实验室”作为2009年广西高校唯一推荐向教育部申请省部共建的实验室,“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民俗研究中心”入选自治区第一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学校被确立为广西高校唯一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培训基地,并于12月初成功承办“新中国成立60年高校党建理论与实践”学术论坛,扩大了学校的影响。

三是长期制约学校发展的办学空间不足的问题有望得到根本解决。今年4月份以来,学校积极主动地与自治区教育厅、自治区发改委、南宁市政府、市规划局、国土局等部门联系,最终取得南宁市政府同意将青秀区五合大道西侧1273亩连片土地作为我校新校区建设用地,目前五合新校区建设项目已经进入建设用地预审阶段,争取新校区一期建设工程在2010年全面动工。

建设大学的历史使命已经摆在眼前,更名大学的号角已经吹响。让我们团结一致,鼓足干劲,聚全校之心,集全校之智,举全校之力,为顺利更名南宁师范大学而努力奋斗!

南宁师范大学 篇2

一、大学生社区就业的定位

1、社区

近年来, “社区”一词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使用十分广泛的名词, 并成为人们观察、研究社会经济发展问题的一个新视角。结合中国社会生活的实际情况, 认为社区是指在一定地域范围内, 按照一定规范和制度结合而成的, 具有一定共同经济利益和心理因素的社会群体和社会组织。

2、社区就业

在我国, 对于社区就业的概念尚无统一的认识, 一般认为社区就业就是在社区服务岗位上的就业, 其目的是服务社区, 为社区内的居民和单位服务。从中国就业和社区发展的实际出发, 社区就业是指政府、企业、社区组织在社区层面为难以就业的弱势群体提供就业机会与就业支持服务, 促进社区弱势成员实现的就业, 社区就业的主要途径是通过个人或社区组织为社区居民或社区内的机构提供社区服务。

3、对大学生社区就业的说明

大学生社区就业就是引导大学生到社区从事公共服务以及生活服务方面的工作, 利用所学的知识为社区居民服务。如社区信息网络化管理, 为社区居民提供网络信息服务及社区信息网络的维护;社区文化管理, 丰富社区居民文化生活, 宣传、引导并组织开展积极文明、健康的社区文化活动;社区老年事务管理, 为老年群体提供爱老、养老、敬老等特殊需求服务;社区幼儿、青少年成长教育管理, 为幼儿、青少年身心健康提供各种帮助和支持;社区医疗卫生保健管理, 提供社区居民常见病、多发病的防治及医疗卫生保健和康复服务等, 从一定程度上满足社区居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 缓解严峻的就业形势。

二、大学生社区就业的背景与前景

1、广西社区服务水平较低, 社区服务人才供需矛盾突出

社区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 随着南宁市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 基层社区服务工作在城市工作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 社区服务作为一种直接面向居民切身利益的服务, 其数量和质量的需求正与日俱增。另一方面, 随着当前城市流动人口的不断加快, 人口老年化的加速, 困难群众和下岗失业人员的增多等各种问题的出现, 使得社区服务的压力也在不断加大。在南宁, 由于现有的社区服务设施数量不足, 功能单一, 社区服务体系建设缺乏稳定的投入机制, 相关法律法规的不健全, 导致我市社区服务的总体水平不高。然而, 随着社会的发展, 社区服务用人需求却在不断变化, 社区服务不再是停留在组织下岗失业人员美化环境、修理家电管道、接送小孩、服侍老人等方面, 而是根据社会和居民的需求, 扩展到网络信息服务、物流配送服务、远程教育服务和医疗保健服务等新的领域。由此, 面对社区居民日益增长的物质生活和精神文化需求, 社区服务业正亟需多种专业技术人才, 迫切需要大量高素质人才的加入。

2、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依然严峻

受金融危机的影响, 近两年来我国就业形势严峻, 大学生和农民工两大群体的就业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 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是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在政策层面上:国家高度重视, 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通知 (国办发[2009]3号) 》, 文件强调:要鼓励和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城乡基层就业, 围绕基层面向群众的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生产服务、生活服务、救助服务等领域, 大力开发适合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基层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岗位, 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

大学生就业难, 即使就业了, 也多数是工资低、条件差、不购买“五险”的私企, 残酷的现实渐渐让不少大学生消退了激情、磨灭了意志, 甚至有些人为生活所迫走上了传销、偷盗、诈骗等违法犯罪的道路。现今, 随着我国城乡一体化步伐的加快以及城市社区公共服务职能的转变, 基层、社区特别需要大学生, 大学生到社区工作, 既缓解了就业压力, 又解决了基层、社区急需人才的问题, 也可以从一定程度上提升社区公共服务的质量, 为大学生就业探索出一条“新路子”。

3、大学生社区就业的现状

随着今年就业形势的危急, 部分城市已开始重视大学生到社区就业这一项, 例如南京市2010年就推出“推进毕业生就业南京每个社区至少配一名大学生”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促进方案;天津市2010年的“高校毕业生社区就业计划”明确提出“为每个社区配备1名大学生从事社区管理和公共服务工作”;而北京市从2009年已开始实施大学毕业生到社区工作的就业促进计划, 已选聘2600名大学生到社区工作, 并推出以街道社保所所长为班主任的大学生社区就业班集体的举措。上海、云南、沈阳、成都等部分省市也都推出了鼓励大学生到社区就业的政策措施。

在广西, 专门针对大学生到社区就业的相关就业促进计划还未有过, 南宁市已经实行的“大学生到社区担任社区书记 (主任) 助理、团支部副书记”的社会实践活动亦是针对在校大学生, 而2010年5月份推出的“公开选聘城区、街道党建工作组织员”的招聘简章, 由于选聘资格比较宽泛, 亦没有针对大学毕业生的专门性。因此, 笔者认为, 大学生社区就业在整个广西来说都是一项有效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新举措。

三、大学生社区就业促进措施

引导和鼓励大学生到社区就业, 是进一步拓展大学生就业渠道的重要一环, 仅靠政策引导是不全面的, 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关注, 需要政府、社区、学校的共同关心和支持, 更需要大学生自身的不懈努力。

1、政府要切实贯彻落实国家系列优惠政策

国家规定到基层就业的毕业生可享受考研、考公务员加分等优惠政策, 还可以享受住房、落户自由、还贷等优惠, 但是毕业生在基层就业的流动过程中, 部分地区医疗保险、养老保险、人事、户口等方面转接渠道不畅通, 手续复杂, 毕业生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护, 社会保障不能落实, 这些成为大学生到基层就业的一大担忧。因此, 在鼓励大学生到社区就业的过程中, 要切实保障大学生的各项权利和切身利益, 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 让大学生能在社区安安心心的为广大居民服务。此外, 政府以及相关部门在制定政策措施时, 应以贯彻落实国家政策为本, 结合我市社区、高校实际情况为辅, 制定有效的促进大学生社区就业工作方案, 切实保障各项优惠政策落实到位。

2、加强社区人文环境建设, 提高社区工作人员待遇

社区是政府办事的窗口, 老百姓越来越多的跟社区打交道, 而由于政府财政投入的不平衡, 部分社区的建设远没有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社区人文环境差, 文化生活单调, 不尊重人才。因此, 加大社区建设的财政投入力度, 营造一种和谐的社区氛围, 能更好的吸引大学生到社区就业, 也从一定程度上让大学生感觉到自己有用武之地, 愿意到社区服务。此外, 据笔者所了解, 目前南宁市绝大部分社区工作人员的工资福利待遇不高, 而社区工作人员的工作却很繁琐, 造成一种“付出与报酬不相一致”的局面。另据一项调查显示, 大学生不愿意到基层就业的原因选择最多的是因为待遇低, 当问到“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什么”时, 37.7%的人选择“工资福利待遇”和“住房等生活安排;”21%的人认为自己不愿意去基层工作的原因是基层待遇低。因此, 提高社区工作人员的工资待遇, 也会相应的解除大学生到社区就业的思想顾虑。

3、高校要加强对毕业生的思想教育, 使毕业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成才观

高校应采用各种有利形式, 有针对性的对毕业生进行宣传教育, 帮助毕业生认清就业形式, 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和自主创业, 提高毕业生为国家主动服务的意识, 通过基层工作的磨练和与人们群众的广泛接触来丰富阅历, 增长才干, 让毕业生认识到在基层同样可以发挥自己专长, 实现自我价值。目前, 南宁市针对在校大学生实行的“大学生到社区担任社区书记 (主任) 助理、团支部副书记”的社会实践活动, 就很好的将社区和高校就业工作联系了起来, 为大学生和社区之间搭建了一个相互了解和认识的平台。因此, 高校要利用好这样的契机, 多加强与各社区的沟通交流, 正确引导大学生到社区为广大居民服务。

4、毕业生要走出观念“误区”, 准确定位

在我国的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迅速转变为“大众教育”的过程中, 部分大学生的就业观没有转变过来, 许多毕业生宁愿去东部打工也不愿到基层工作, 不愿回条件相对艰苦、经济相对落后的家乡、基层创业。面对如今如此激烈的就业形势, 高校毕业生再也不是象牙塔里的“阳春白雪”, “先就业再择业”应该成为高校毕业生的理性选择。广大毕业生要清楚的认识到当前的就业形势, 破除“一次就业定终身”的传统观念, 做好到艰苦地区、行业去锻炼的各种准备, 主动适应社会, 择机实现就业。目前, 南宁市部分社区的工作条件已比较优越, 社区氛围相对和谐, 不像以前想象中的“脏、乱、差”, 大学生到社区就业将会大有作为。社区也是一个广阔的天地, 把社区当作我们大学生建功立业的舞台, 为自己增加在社会上立足的砝码, 利用好社区这个大舞台, 不断的充实自己、锻炼自己, 在一个普通的小社区也能实现自我价值。

摘要:大学生社区就业作为近两年兴起的一项高校毕业生就业措施, 对于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本文以广西南宁市为研究切入点, 通过分析南宁市大学生社区就业的现状, 对促进大学生社区就业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社区就业,促进方案

参考文献

[1]张再生.中国城市社区就业促进研究[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 2007:16, 30.

南宁师范大学 篇3

【关键词】广西师范学院;更名;南宁;民意;调查

广西师范学院成立于1978年,当时定名广西师范学院。后接教育部通知,广西师范学院更名为南宁师范学院。直到1985年广西师范学院(桂林分院)更名为广西师范大学,南宁师范学院又更名为广西师范学院。最近,广西师范学院被广西壮族区认定为广西中小学教师培训基地。早在1998年广西师院就取得了硕士点,2008年在教育部组织的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中列为优秀。这些成绩的取得,为更名为大学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为了配合广西师范学院的更名大计,我们小组选取这一研究项目——广西师范学院更名为南宁大学的民意调查。通过运用社会学调查方法,对广西师范学院的民意支持率、南宁市民状况进行调查。并从数据中分析出一定的意义,提出科学发展的建议。这也正是为了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求。“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学院’更名为‘大学’应当符合以下两个方面的基本要求:第一,应当符合国家和本地区关于高等学校布局结构的总体规划;第二,应当符合《高等教育法》、《普通高等学校设置暂行条例》和《普通本科学校设置暂行规定》(教发[2006]18号)中规定的使用“大学”名称的条件和标准,具体说就是应当在办学规模、学科门类、较强的教学科研力量、较高的教学科研水平等几个方面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的标准和条件。”

一、调查情况及数据分析。

广西师范学院共有2个校区,分别是明秀校区和长岗校区。我们对本次调查问卷采取了调查问卷的方法,辅以个人访谈法。对于广西师范学院更名为南宁大学这一事的调查,我们共分为四个步骤,同时每个步骤由相关问题构成。这些问题是某些定义的若干维度。所有步骤均采用一次调查问卷完成,调查方法均为随机抽样,借助随机数表完成对样本的取样工作。我们对调查问卷设计采取了定性和定量两种方法。此次调查的地点分别是广西师范学院家属院、南宁市北湖安居小区、南宁市锦绣江南小区、南宁市三元小区。本次调查的总体样本数达5000人。共发放调查问卷500份。是样本总数的十分之一。回收调查问卷477份。回收率95.4%。我们采用随机数表的方法确定样本。

为了客观公正的记录本次调查问卷,我们对问卷调查采取了分步骤的方法,将调查问卷分成四个部分,这四个部分分别是:

1.南宁市民基本素质方面的调查研究。

2.南宁市民对广西师范学院认可度情况方面的调查研究。

3.南宁市民媒介使用调查方面的调查研究。

4.南宁市整体对广西师范学院更名相关度方面的调查研究。

1.对南宁市民素质的调查情况。对于这一事项,我们调查的目的主要是掌握南宁市民的基本真实情况,广西师范学院更名这一事件和南宁市民因素的关联性较大,为了排除一些无效问卷,确保调查的科学性,进行此项调查,从而使调查问卷发挥应有的作用。我们对市民素质,分成以下若干维度。分别是:年龄、文化程度、毕业院校情况、年月入情况等。调查结果见下表。

南宁市民整体表现优秀。(1)市民素质总体有了很大提高,主要表现在:在受教育程度上,绝大多数南宁市民上过大学。南宁市民的整体素质基本达到国家先进地区水平。在经济水平上,超过半数南宁市民的收入达到1001元以上,达到国家公布的小康标准(2)认识信息的能力提高。超过半数市民知道国家大学分类。这使本次调查效果取得了预期效果。符合抽样调查的要求。

2.南宁市民对广西师范学院认可度调查。这一调查的目的是研究南宁市民对广西师范学院的了解情况和支持率。也是调查中最重要的核心因子。对此,我们将广西师范学院的认可度分为知名度、满意度、关注度、等维度。据此进行问卷调查的设计。这一设计属于定性研究。调查结果见下表。

影响广西师范学院认可度的因素存在不确定性。(1)广西师范学院知名度存在地域分布差异、相关度等差异。主要表现在:在距离广西师范学院较近的调查地点,比如在北湖安居小区,师院知名度高。离广西师范学院较远的地区知名度低,如锦绣江南小区。这个因素与地理位置成反向变量。即距离因素和知名度呈负相关。(2)行业相关度也产生影响。即便是同一小区,也存在变量及相关度这一变量。例如同在南宁市三元小区,媒介工作者就比较了解广西师范学院,因此知名度高。反之,从事医生这一职业,由于自身工作原因,就不了解广西师范学院,因此师院的知名度低。也就是说相关度和知名度呈正相关。反过来,知名度低支持率就低,这两者呈正相关。此外满意度等于人们的期望值和实际效果,这又与上述因素相关。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和影响,共同构成广西师范学院的支持率。

3.南宁市民媒介使用情况调查。这一项调查,我们的目的是研究南宁市民获取信息的能力,同时也是为了排除媒介真实对调查的干扰。研究首府南宁媒介对南宁市民产生的影响和意义。特别是在市民中建构的广西师范学院的内涵。对此,我们将这一项调查设计为以下几个维度。使用媒介种类、获取信息的渠道、获得信息量的大小等维度。调查结果见下表。

调查显示,媒介在建构广西师范学院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特别是对距离远、不相关的人群作用巨大。。如在江南区的三元小区,很多人是从报纸上了解广西师范学院,几乎没人从它处听说广西师院。报纸对广西师范学院的报道建构了广西师范学院在这群人中的媒介真实。这种真实和真实相差巨大。反之,对于近距离、相关度大的人群作用小。由于近距离产生了人际传播。例如在广西师范学院家属院的调查访谈,广西师范学院的情况非常接近真实。而行业相关的人群,由于职业原因也会产生人际传播现象建构广西师范学院。

经常接触媒介的南宁市民得到高知名度。很显然,大众传媒在塑造媒介真实时发挥了巨大作用。知名度与媒介使用呈正相关。

4.南宁市整体对广西师范学院更名相关度方面的调查研究。目的是研究南宁市整体素质对市民的影响及所呈现的相关性因子对广西师范学院更名这件事的影响和价值大小。这一项调查主要研究南宁市发展高等教育的动因和意义。更名一事不仅和广西师范学院息息相关,而且和南宁市的发展也存在密切关系。反过来,南宁市经济发展了,所需要的人才增多,因而广西师范学院即可扩大办学规模,扩大招生数量,为首府南宁培养更多高素质人才。这是互为因果的关系。所以,我们也对此进行了调查。将这一事项,我们分为几个维度即城市发展印象、城市知名度、南宁就业意向、南宁创业意向、南宁劳动力构成等。详见下表。

从调查中,我们可以得出,南宁市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1)宜居城市发展潜力大。南宁2007年被联合国授予人居奖。此后,南宁获得全国文明城市。这些成绩取得来自于南宁的发展。(2)发展转型人力需求大。南宁作为中国和东盟共同建设的城市,发展速度快。知名度大大提升,对人才需求量巨大。特别是国际人才。

二、 相关的建议和对策。

1.广西师范学院方面。广西师范学院作为广西壮族自治区所属的本科院校,要立足长远,面向未来。要努力实现跨越式发展,努力打造成广西基础教育的基地,广西科学研究中心。加快师范类院校向综合类院校的转变。特别是强化基础教育和特色专业。牢牢树立科学发展观,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加强对学校基础设施的建设,不断创造新的教学环境。优化教学环节,提升教育质量。更多的参与南宁城市建设上来,对南宁市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通过项目引进提升办学水平。特别是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中取得优秀之后,更要有思想准备向前发展。

2.南宁方面。南宁是中国东盟博览会的永久举办地。在2007年的时候,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南宁会见了东南亚所有国家的领袖。这不得不验证了南宁作为中国东盟博览会举办城市的魅力。此外,南宁市距离东南亚最近的我国城市。南宁已开通飞往东南亚所有首都的包机和专线。其中,柬埔寨、新加坡、泰国、越南、老挝有通往南宁的定期行班。南宁需要扩大知名度,举办大型活动提升自身实力。因此,南宁更需加强窗口建设。修建高速铁路和轨道交通。加快步伐使南宁成为区域中心城市。

三、结语

南宁师范大学 篇4

2005-01-06

一年来,我处全体同志在校党委和行政的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认真学习和全面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容和精神实质,把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作为重要的政治任务抓紧抓实,围绕学校“创建崇左学院” 这个发展目标,结合《南宁师专2004年工作要点》,以提高教学质量为切入点,积极稳妥地引导全处干部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深化教学改革,严格教学管理,加强教学基本建设和学科专业建设,深入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一、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和思想道德建设。

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用理论指导实践,一直是我们的工作准则,为此,坚持政治理论学习成了全处工作人员的共识和自觉行为。一年来,全处工作人员积极参加学校安排的政治学习,自觉加强教学管理技能的学习,努力提高队伍的整体素质。

在政治理论学习方面,我们主要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报告,胡锦涛同志的“两个务必”、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科学发展观”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等重要文件。通过政治理论学习,全处同志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了全处同志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服务意识、意识和主人翁意识,提高了自身的思想觉悟,继承了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改进了工作作风,大大提高了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去观察问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增强质量意识,重视素质教育,积极推进学校的教学改革与实践。此外,全处同志还学习《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培养和树立了为人师表和廉洁、勤政、高效、务实的教学管理干部形象。

三、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中心,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

为适应高等教育形势发展的需要,确保扩招后学校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我校坚持育人为本,规模、质量、效益协调发展的方针,把教学质量、学生培养质量视为学校发展的生命线,牢固树立教学中心地位,狠抓教学质量。今年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以人为本,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一是继续实施学科带头人、中青年骨干教师选拔、培养制度,并出台相关条 1

文,在科研经费、进修培训、岗位津贴等方面给予扶持和倾斜,加大学科带头人、中青年骨干教师培养的力度,2004年9月有13位教师被评为第二批学科带头人;二是加大送培力度,今年共批准45位教师参加攻读硕士学位的入学考试,其中15位教师顺利过关,2005年初即将入学;还选送8位教师到全国各知名重点大学作访问学者进行业务提高。为了进一步优化教师结构,特别是增强非师范类专业的师资力量,今年我校从陕西师范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重点院校录用了8名旅游管理、英语、经济法学等专业的优秀毕业生。同时聘请了3名英语、5名越南语外籍教师。三是从当地有关单位聘请一批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的科技人员作为兼职教师;四是认真执行《拔尖人才岗位津贴发放办法》、《培养选拔学科带头人的暂行规定》、《中青年骨干教师选拔培养条例》等文件。积极组织教师、教学管理干部申报校级科研项目、教育教学科研项目以及自治区项目,今年我校各部门申报的科研项目和教育教学科研项目共24项,经校学术委员会评审,批准《广西新生代作家群研究》等16个项目立项,其中科研项目8项,教育教学科研项目8项,安排资助经费58450元,另外,学校配套资助区教育厅立项项目4项经费30000元。2004安排资助经费共88450元。

2004年11月开始,我校开展了第二届“优秀教学成果奖”和“优秀科研成果奖”的评选活动,其中申报优秀教学成果评奖有20项,申报优秀科研成果评奖有13项,经校专家评选,评出优秀科研成果9项,优秀教学成果12项。

(二)主动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加强专业建设与课程改革

继续执行《南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专业建设规划(2004-2006)》、《关于加强新增专业建设的几点意见》等文件,明确专业建设的指导思想、建设目标和措施,努力从软、硬件方面为学校的专业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保障。一方面,以调整专业结构为突破口,形成多元化的办学格局。从专业设置方面看,2004年我处又组织各系对新老专业进行了论证与包装,并向教育厅申报了泰语专业、应用化学与应用化工技术、计算机美术设计、新闻传媒、物流管理、市场营销等6个新增专业,把“应用电子技术教育”专业改为“通信技术工程”,目前这些专业已获教育厅批准,2005年开始招生。学校目前已基本形成了以师范教育为主,师范专业和非师范专业并举的多学科、综合化的专业结构。这为我校学科专业结构的进一步调整优化及创造条件升格为综合性本科学院打下了良好基础。

认真制订专业教学计划,调整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模式。为适应面向21世纪高校改革的发展需要,2004年我们积极进行师范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修订了各专业的教学方案,重新设置了公共基础课、学科专业基础课、专业选修(限选和任选)课、公共选修课,初步构成了由基础课和选修课模块课程共同形成的课程体系。

在抓好专业基础教育的同时,开设文理渗透课,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充分发挥课程体系的整体教育功能。2004年我处出台《南宁师专关于开办辅修专业的暂行办法》,并修订《教学指导计划书》,让学生在修专业同时选修其他专业,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丰富了课程内容及知识结构,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

同时,实行“五证换一证”制度,制订辅修教学计划,加强计算机、外语、普通话、“三笔字”教学并形成系列制度,实现了计算机、英语、普通话、“三笔字”教学规范化、制度化。通过调整课程结构,开阔、发展学生的智力,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增强学生的适应能力,为培养合格的师资人才奠定了较厚实的基础。其他非师范(高职)专业的课程设置也是如此,突出应用性和针对性,加强实践能力培养。也就是说,基础课教学以“必需、够用”为度,以应用为目的;专业课教学要体现针对性,突出应用性,凸现实用性,使学生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职业岗位必备的基本能力和技能。

(三)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完善学校教学管理制度,提高教学质量。

(1)坚持执行《教师教学任务书》制度,强调教师要勤于职守,教学做到“五认真”(认真备课,认真上课,认真答疑,认真批改作业和讲评,认真考核),并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了解、检查教师的教学情况:

① 教务处领导和教学管理干部深入课堂听课。对教师的教学进行监督和评价,促进教师的课堂教学改革。

② 学期初、期中和期末,督促各系检查教师教学计划的制订和执行情况,确保开设课程的能够完成大纲要求的教学任务。

③指导各系组织召开学生代表座谈会,听取学生对教学工作的意见和建议。④抽查期考试卷、补考试卷。

⑤针对部分新生英语能力水平较低的情况,我们组织英语系教师利用周末对这部分学生进行强化培训,效果显著。

(2)强考试管理,严格实行考试制度把好考核质量关。

①重申教师命题必须同时拟出份量、难度相当的A、B卷,各系主任要把好试题关。

②督促各系进行考试纪律的宣传教育,并通过班级交换试场、年级交叉座位、加强监考与巡视等措施严格考试纪律;把好学生学习成绩的考核与评定工作关并实行重修制,严抓考试纪律,把好考试成绩关,严格学籍管理,根据区教育厅桂教高教[1998]040号文件,整顿考试纪律,严肃处理在各种各类考试中违纪的学生,加大处罚力度,有的学生因考试严重违纪被勒令退学。同时严格实行学籍重修制度。这些严格规范的管理措施,使学生深受触动,从而自觉地把主要精力放在学习上,促进了良好学风的形成。

③完善学生学籍电子管理,完成了2004年全校在校生登记造册及人数统计,并合同学工办完成了2004届毕业生人数统计、毕业资格审查、毕业证电子注册

和毕业证发放等工作。

④继续抓大学英语、计算机等级考试和普通话测试等常规工作,加强监考员监考培训力度,把好监考关,加强考试证件的检查及考试的巡视,尽量做到万无一失。同时,以考促教促学,严格和规范英语计算机、普通话课程的教学,促进良好学风的形成。

(3)加强教学质量的监控,完善教学管理制度。一方面我们鼓励教师积极进行教学方法的探索,坚持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统一,建设以课堂教学、学术活动、实践活动为主体的元结构模式。另一方面,我们严格实行《南宁师专教学运行过程质量监控制度》、《南宁师专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估暂行办法》等文件,进一步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健全听课制度、班级教学质量信息员制度、期中教学检查制度,严格教学过程的监控,对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进行全面评估,包括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等。通过评估,将竞争机制引入教师的课堂教学中,真正将教师的工作实绩与其奖惩、职务晋升、学习进修、职务聘任等联系起来,增强教师工作的责任心,形成良好的教学工作氛围。同时,通过学生的信息反馈,完善《教室日誌》制度、领导和同行的抽查听课等有效措施,实现了对课堂教学的监督,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4)加强学生师范技能训练和考核,不断实践,总结,探索未来实习模式,推进教育实习改革。①坚持实行《南宁师专学生教师职业基本技能实习前达标暂行规定》有关条文,通过组织学生开展各种诸如:演讲、三笔等技能竞赛促进学生技能的自觉提高。同时加强技能和校内试讲的训练及考核,审查学生实习资格。②总结实习经验,改革实习方案。认真制定2002级实习方案,并拟定从2002级开始,实习时间改为第六个学期初,组织形式由教务处统一安排改为各系自行联系统筹安排。

(四)进一步完善实验管理制度,巩固实验室评估的成果。2002年学校的几个实验已顺利通过区教育的评估,但是我们没有放松对实验管理,督促各实验室做好实验设备检查维护并登记造册。积极配合各系做好实验仪器设备管理制度的建设和完善,进一步规范实验室和学校设备的管理,保证教学设备的正常运行,进一步推进教学改革。

(五)协助学报编辑部编辑出版了全年四期《南宁师专学报》共90篇文章。同时,我校学报还固定每期向北京图书馆、北京版本图书馆,人大书报资料中心等主要资料中心发行,与国内450个高校交流,扩大了学报的在国内的影响。

(六)加强教务档案管理,协助档案室做好教务档案的收集、整理、立卷、归档、利用工作,发挥了教学档案在教学科研上的作用。

四、加强教材管理和设备管理、维护工作。

1.随着我校办学规模的扩大,招生人数不断的增多,教材科在人员少,工

作量大的情况下,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克服困难,按照学校《关于教材管理工作的暂行规定》,认真做好期初,期末教材的征订、发放和教材款的核算工作,确保了课程教材到位,减少教材积压。

2.设备科除了做好全校仪器设备的管理维护工作外,还要指导各系做好实验室、语音室的建设工作,同时维护学校电脑机房,保证了计算机课程的正常开展及等级考试的顺利进行,此外,电教室还配合学校、各系录像宣传和录像教学,充分发挥电教功能。

3.完善电教、实验、设备制度,督促学校投入教学硬件建设。

4.督促设备科、计算机室成员做好多媒体教室、计算机房的管理、维护工作。

五、协助成教部和有关教学单位,协助成教部和有关教学系,做好我校成人高等教育的专业建设、招生宣传、教学管理等工作,扩大办规模,提高教学质量。

六、与学工办做好2001级毕业生人数统计、毕业生资格的审查和毕业证的发放工作;做好2004级新生录取和入学教育工作,使毕业生能够顺利离校,新生入学后能够尽快集中精力投入新的学习、新的生活。

七、存在的问题

回顾一年来我校的教学管理工作,我们认为成绩是可喜的。但是,仍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

(一)学校教学方面的问题

2.学科建设方面,我们还没有形成有特色、有竞争力的学科专业群。课程体系还要进一步完善、系统化。

3.师资队伍的学历和职称结构不够合理,整体素质还待进一步提高。

4.教学仪器设备总值、图书资料数量、种类与结构等方面离合格专科学校和创建崇左学院仍有很大的差距。

(二)教务管理上的困难及努力方向

1.教务处管理干部少,且兼职过多(教务、科研、学报),工作量大,工作压力大。

2.教务处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还待进一步提高,加强从业人员的业务培训和继续教育。

3.教务处管理干部业务能力仅凭平时经验,与其他院校教务处业务上的交流甚少。

南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务处

南宁师范大学 篇5

光电缆架空保护性施工方案

南宁市新阳路下穿铁路立交工程 光电缆架空保护性施工方案

一、编制依据

1.施工合同、会议纪要。

2.《南宁市新阳路下穿铁路立交桥工程临时隔离方案》。3.现场踏勘调查所获得的详细资料。4.《铁路技术管理规程》(高速铁路部分)。

5.《铁路有线通信技术维护暂行规则》(TG/DW107-2010)6.《铁路营业线施工及安全管理办法》; 7.安全协议

二、工程概况

本工程位于南宁市西乡塘区,是南宁市新阳路(北大路-鲁班南路)市政道路改造工程的一个子项目。根据南宁枢纽指挥部要求,本工程框架桥分2节采用明挖现浇法施工,第一节施工节长13m,下穿在建中的云桂铁路左线、右线。目前第一节框架在9月底已完成施工,现计划进行第二节框架(宽12.26米,长13米)施工,由于云桂线已经完成静态验收并开始联调联试,中铁四局完成了围墙和声屏障作业,11月1日按照审批通过的《新阳路下穿铁路立交桥工程临时隔离方案》在云桂右线旁安装了临时隔离防护网,进行第二节的框架施工中需要拆除部分声屏障,由于声屏障上面的电缆盒内设有通信电缆4根,供电电力电缆3根,需对光电缆进行架空保护性施工。

三、施工内容

为防止框架预制和土方作业对此处光电缆造成伤害,在第二节框架土方开挖广西宁铁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南宁市新阳路下穿铁路立交桥工程

光电缆架空保护性施工方案

前对光电缆进行架空保护性施工。框架预制完成后,把光电缆按照既有高度和位置恢复。

四、组织施工 1.施工人员组织

项目负责人:韦明投(***)施工负责人:梁泰玮(***)技术负责人:蒋明轩(***)施工安全负责人:王满德(***)驻站联络员:蒙方华(***)

安全防护员:王浩懿(***),黄骏(***)施工人员:顾君宝(***)等20人。2.人员分工及工作职责

施工负责人:组织工程的安全施工,严格落实有关施工规范、施工组织、安全措施,切实保证行车光电信号的稳定。

安全负责人:对整个施工过程中的安全进行监督、检查。技术负责人:对施工过程中的安全进行监督、检查。

驻站联络员、防护员:负责施工期间的安全防护,传达通报列车运行情况、封闭盒开通时间给施工负责人,通报时要做到呼唤应答,及时提醒,认真做好通话记录。驻站联络员要及时将列车运行情况通知现场防护员,3~5分钟通话一次。

五、施工计划安排 1.施工地点

广西宁铁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南宁市新阳路下穿铁路立交桥工程

光电缆架空保护性施工方案

经过与南宁通信段通信车间、南宁电务段信号车间、南宁供电段现场调查该通信和供电光电缆线在电缆都敷设在电缆盒里,并固定在声屏障中下部,通信电缆盒距离地面0.6米,供电电缆盒距离地面1.2米。里程是云桂线K0+575-K0+625 2.施工时间

由于拆除的声屏障和电缆盒都在临时隔离防护网里面,方案通过审批后,通知相关设备管理单位到场即可开始施工。施工前按照规定,通知设备管理单位到场确认方可施工。

3.设备变化

在电缆停电后把供电段的10kv电缆从原来安装在声屏障上的电缆桥架里面取出,迁移到置于新架设好的临时保护通道——架设于工字钢与枕木垛组成的临时迁改设施上,电缆放入活动式镀锌钢管(直径150mm)防护。

4.施工作业流程 广西宁铁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南宁市新阳路下穿铁路立交桥工程

光电缆架空保护性施工方案

清理场地—安放枕木垛—架设工字钢—人工取出电缆—防火海绵包裹—铁丝网固定—镀锌钢管包裹—封口—固定在工字钢上—框架施工完成—拆除工字钢—把电缆放在恢复原样的声屏障电缆槽内。

①枕木垛采用长500mm,宽220mm,高160mm的枕木块,3个一组90°转向错开搭接而成。内侧间隔17.4米,必须安放在硬土上,并且用马钉使各个枕木块之间牢结。如果有标高程误差可以向下挖土或者垫模板调整。

②工字钢采用两根长12米I36b,中间用钢板焊接。架设的工字钢在枕木垛上。钢套管防护两端超过工字钢不小于5m。并沿着工字钢两侧在枕木上打膨胀螺栓每个间隔100mm,预防施工过程因振动造成工字钢挠动从枕木垛上脱落。

③为了确保电缆线在迁改和防护不受到损伤,采用人工方式施工

④临时过渡迁改、防护:将取出的通信供电光电缆沿地面电缆槽摆放顺直,并进行包封防护。

包封防护方式:对通信供电光电缆采用石棉包裹进行防火隔热处理;石棉包广西宁铁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南宁市新阳路下穿铁路立交桥工程

光电缆架空保护性施工方案

裹后采用钢丝网或4mm铁线包裹增加保护层强度;最后采用长24米,直径10厘米的镀锌钢管进行包裹后,对半剥开的管用铁丝绑扎牢固。

六、施工安全保证措施 1.既有线施工安全协议制度

施工前,按照《南宁铁路局普速铁路营业线施工安全管理实施细则》宁铁运[2013]26号文的有关规定,分别与设备管理单位和行车组织单位签订《施工安全协议书》,明确双方各自的安全责任和义务。

2.群防互控的供电配合制度

施工中,涉及到既有设备正常使用的,必须提前3天通知设备管理单位,要求派人现场全过程配合施工,且必须配合人员到达现场后,根据双方制定的施工方案进行施工。

3.安全生产检查制度

建立安全生产检查制度。项目部对安全生产状况进行定期或不定期检查的制度,及时发现问题,查出隐患,从而采取有效措施,堵塞漏洞,把事故消灭在萌芽之前,做到防患于未然,通过检查总结出好的经验加以推广,为进一步搞好安全生产打下坚实的基础。

4.安全操作挂牌制度

为了明确职责,互相监督,以确保施工安全,施工负责人、安全检查人员、施工防护人员及驻站联络员均要挂牌进入施工现场。需干部盯岗的施工项目,盯岗干部也必须挂牌。

5.工前点名安全讲话制度

出工前,工地负责人集合全体施工人员列队点名,总结前一天施工安全情况广西宁铁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南宁市新阳路下穿铁路立交桥工程

光电缆架空保护性施工方案

及存在问题,并提出整改措施及当天安全工作要求、防范措施等。工地施工人员对当日工作中的安全事宜有权质疑,经双方协商解决。

6.安全交底逐级审批制度

实行逐级安全技术交底制。每一分项、分部工程开工前,安全员向施工作业班组进行书面安全技术交底,不能以施工方案代替安全技术交底。

安全交底后,施工现场管理员、安全员、施工班组长对落实情况进行定期、不定期检查、监督,确实做到有章可循,执章必严。

对重点工序进行单独交底,并制定专项安全措施。7.特种作业人员安全管理制度

特种作业人员(高处施工人员)必须经相关部门考试合格取得合格证,方准上岗作业。在操作过程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不允许擅自离岗或让别人代替上岗。

8.安全事故报告制度

建立事故申报制度,一旦发生各类事故,按照有关安全事故申报要求,在规定时间内立即报告上级主管部门和当地劳动部门、建设主管部门,并通知建设单位代表,同时按国家或铁道部有关规定处理。积极配合建设单位、地方政府、检察机关和上级部门做好事故处理工作。做到四不放过:事故原因不清不放过、事故责任人没有受到处理不放过、事故责任者和群众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没有制定防范措施不放过。

9.涉及到通信、电务电缆施工的具体方法:

9.1.涉及电缆径路的相关施工,邀请工区工长(或副工长)、熟悉电缆径路的职工和施工单位对电缆径路共同进行探测,共同确认。

9.2.电缆径路探明后,在电务(通信)配合人员的监控下,由施工单位在电广西宁铁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南宁市新阳路下穿铁路立交桥工程

光电缆架空保护性施工方案

缆径路左右1.5米处,采用钉木桩、拉安全警示带的防护方法,标定防护范围。木桩间隔不大于5米,警示带离地面不大于0.2米。

9.3.探测、标识结束后,填写《营业线施工信号电缆径路探测调查表》、《现场工程施工影响电务设备情况调查表》,《营业线施工通信电缆径路探测调查表》、《现场工程施工影响通信设备情况调查表》双方签认。

9.4.施工前,通知车间主管、工区工长(副工长)、电务(通信)配合人员进行技术交底。

9.5.技术交底时,项目部详细介绍施工内容、时间、地点、作业方式、施工进度、负责人及联系电话。

9.6.项目部与车间、班组配合人员共同确认地下电缆等隐蔽设施的位置,做到技术交底无遗漏,并要求项目部准备相应的应急材料。

9.7.技术交底时,电缆径路的调查、探测和标识按照本文第八条的要求,共同探明电缆径路、做好防护标识。

9.8.支柱基坑需人工开挖,如在开挖过程中,电务(通信)电缆裸露出来,需对电缆做好防护措施,严禁机械开挖。

9.9.进场施工前,需要提前3天通知电务(通信)设备管理车间,施工进场后,电务(通信)监控人员到位后方可动工,现场需要服从电务(通信)监控人员的指挥。

9.10.项目部加强与配合单位的的联系与协调,保持双方联系人员、现场防护人员相对稳定。同时定期(根据工程施工配合范围大小,可考虑每周或每旬或每月)与配合单位协商碰面召开施工协调会,互相通报施工及配合情况、进度、要求、存在的问题、有关的注意事项,并对存在的问题采取措施加以防范。广西宁铁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南宁市新阳路下穿铁路立交桥工程

光电缆架空保护性施工方案

10.涉及到工务施工的具体施工方法:

10.1.严格遵守原铁道部《铁路营业线施工安全管理规定》(铁运[2012]280号)以及南宁铁路局《南宁铁路局普速铁路营业线施工安全管理实施细则》(宁铁运[2013]26号)文件并于开工前与工务段签订施工安全配合协议。

10.2.按批准的施工方案进行施工,并执行相应的安全措施,严禁无计划、无安全措施野蛮施工。

10.3.施工前三天通知设备管理单位施工配合人员,待配合人员到场后方可进行施工。在开挖好后,要采取有效的安全防护措施,并及时联系监理检查,及时回填,保证在下雨时,沟内不积水,确保沟壁土层稳定。

10.4.施工时,按规定做防护工作。在施工点前后按规定设防护员,防护员要由专人专职担任,且是经考核合格的在职职工。

10.5.施工时,所有工具材料均放在路堤边坡底,确保不影响行车的地方,严禁放在相邻股道。严禁将保护钢管等金属物件横放在钢轨道上,防止出现红光带事故。

10.6.设专人统一指挥,列车来往时,停止一切施工,听从指挥,注意避让,禁止到相邻股道上避让。

10.7.相互联络员与施工指挥员联络须保持畅通,保证列车来时及时通知到位。

10.8.机械设备设专人保管,所有工具必须统一保管和摆放,并做好记录,机械施工时,严格执行“一人一机”专人防护制度。

10.9.材料管理按铁路局路料管理办法实施,进行分类堆码,并设专人看管。10.10.施工中要做到“料到人到、人走料清、工完料清”。任何时候任何料具广西宁铁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南宁市新阳路下穿铁路立交桥工程

光电缆架空保护性施工方案

不得侵入限界。施工路料严格按《普速铁路工务安全安规》(铁总运[2014]272号)及《南宁铁路局路料管理办法(试行)》进行管理。(宁铁工(2011)13号)。

11.每日施工后召开班后总结会。

七、既有线施工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一)应急领导小组及职责 1.项目部成立应急救援领导小组: 组 长:韦明投 电话:*** 组 员: 梁泰玮(***)王满德(***)蒙方华(***)各单位应急联系电话:

南宁供电段调度:路电32673 市电0771-2732673 南宁通信段调度:路电32456 市电0771-3932456 南宁电务段调度:路电33456 市电0771-3933456 2.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及各救援处置组的职责: 2.1 组长负责救援的全面组织领导和协调工作。

2.2 各成员部门负责本部门责任分管工作的人员保障、资源的提供。2.3 各应急救援处置组职责:

抢修救援组:负责工程抢修方案的制定和物资、机械设备供应,组织专业光、电缆抢修队伍实施。

后勤保障组:负责落实应急救援事故的后勤保障工作。(二)应急措施

1.应急领导小组接到应急通知后,立即赶到现场,组织指挥救援处置工作,并通知应急小组和抢险队携带应急物资及工具赶赴事故现场。广西宁铁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南宁市新阳路下穿铁路立交桥工程

光电缆架空保护性施工方案

2.应急小组人员到达现场后,协同领导小组迅速了解、掌握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情况,应按分工除检查保护现场、救护受伤人员外,还迅速控制事故范围,防止事故扩大化。

3.遇有人员伤亡时,小组人员立即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并向当地警方报警。同时,还与当地医疗部门联系抢救受伤人员。

4.应急小组人员迅速按公司事故处理管理程序上报,并查清事故原因,制定相应措施,对事故进行善后处置,将损失减低到最小程度。

5.属施工事故,根据事故类型迅速报相关设备管理单位进行抢修,并积极进行配合抢险,清理工作完成后,进行修复、测量、试验等工作。

(三)各种安全应急预案

1.伤亡事故的安全应急救援措施

施工现场发生出现伤亡事故立即向上级报告,并启动紧急预案。指挥员立即组织抢险队伍,进入应急状态;联络组及时联络救援人员,车辆和物资,救援、运输队及时、稳妥地疏散现场人员,正确快速地引导救援、救护车辆,救护队对伤员正确施救。

在抢救伤员的同时保护好事故现场。

死亡事故发生后按事故报告程序及时通知有关单位和部门,做好事故调查处理工作。

2.既有设备在施工过程中被损坏的应急救援

发生事故,立即通知设备管理单位和项目部应急预案机构,启动工程事故和紧急情况应急方案。

3.静电感应、高压电触电的安全应急救援措施 广西宁铁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南宁市新阳路下穿铁路立交桥工程

光电缆架空保护性施工方案

一旦发生触电事故,迅速切断相应电源并立即接地,排除危险源,切不可在切断电源之前直接接触被电击者或进入危险区域。排除危险源后,立即对伤员采取进行心肺复苏等抢救措施,同时联系120急救车,在急救车到达前,不可中断心肺复苏抢救措施。

广西宁铁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南宁市新阳路下穿铁路立交桥工程

光电缆架空保护性施工方案

广西宁铁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南宁市新阳路下穿铁路立交桥工程

光电缆架空保护性施工方案

附工字钢检算:

供电电缆重量:YJV22 0.6/1KV 5*25 1.871kg/m,3根,每根30米。通信电缆重量:7kg/m,4根,每根30米。

I36b工字钢重量:52.794Kg/m,24m。惯性矩Ix=16574cm4,Iy=583.6 抗弯模量Wx=920.8cm3,Wy=84.6 经过检算合格。

南宁师范大学 篇6

(2007年8月8日中共南宁市委南宁市人民政府 南发〔2007〕28号)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发〔2007〕1号)精神,加快我市农业优势产业发展步伐,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特作决定如下:

一、加快发展农业优势产业的总体要求

(一)重要意义

我市农业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很大。近年来,全市各级党委、政府带领广大农民群众经过努力探索和实践,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取得了一定成效,形成了一批优势产业。但随着形势的发展变化和社会对农产品日益增长的需求,农业和农村经济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主要表现在:农业产业经营规模小,尚未形成产业优势、经济优势、竞争优势,特色不突出,优势不明显;农产品科技含量不高,竞争力不强等等。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加快发展农业优势产业进程,逐步实现农业优势产业生产专业化、企业规模化、经营集约化、产品特色化、服务一体化,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农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

(二)指导思想

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企业增利、财政增税、就业增加、市场竞争力增强为目标,以形成产业发展新格局为主要任务,以培育农业优势产业为重点,以发展农产品加工为突破口,以优质产品原料基地建设为依托,以引进培育龙头企业为核心,以科技进步为支撑,以机制创新为动力,遵循市场经济规律,优化资源配置,扶大做强龙头企业,壮大优势农产品基地,不断延伸农业产业链,促进现代农业发展,提高农业整体竞争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三)基本原则

1.坚持市场导向原则。按照市场需求,重点发展已形成规模优势,在国内外市场占有重要份额,具有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的产业,推动农业资源、人力、财力向优势产业和产区集中。

2.坚持产业发展原则。重点发展农产品加工业,通过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增强工业带动农业的能力,带动农业优势产业形成区域化、规模化、专业化和市场化格局,实现生产、服务、加工、销售一体化发展。

3.坚持持续发展原则。把保护资源和环境作为发展农业优势产业的一条基本方针,贯穿到农业优势产业发展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推行标准化生产,使农业优势产业发展与农田基本建设、耕地保护、生态环境治理、经济社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

4.坚持因地制宜原则。立足本地资源,发挥当地优势,宜粮则粮、宜经则经,宜林则林,宜牧则牧,加快培育一批特色明显,类型多样、竞争力强的专业村、专业乡镇,形成“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特色效益农业新格局。

(四)发展目标

按照国家和自治区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根据我市农业产业发展基础和市场前景,加快发展优质谷、糖料蔗、果蔬、桑蚕、木薯、商品林、花卉、畜禽、牛奶、罗非鱼等十大农业优势产业。到2010年,主要农业优势产业产值达到221亿元,年均增长6%;实现农产品加工工业产值400亿元,年均增长20%以上;建设一批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商品化的优势产业基地;力争培育5家以上国家级农业重点龙头企业,30家以上省级农业重点龙头企业,80 家以上市级农业重点龙头企业;年销售收入亿元以上的农产品加工企业有30家,其

中年销售收入达到25亿元的农产品加工企业有2家,年销售收入达到10亿元的农产品加工企业有3家,年销售收入达到5亿元的农产品加工企业有6家;各类农业合作经济组织联结带动农户 50万户,占农户总数40%。

——优质谷产业。重点在横县、宾阳县、武鸣县、上林县等县区建立无公害优质稻生产基地。2010年优质谷产量128万吨;粮油食品加工重点发展精米加工,开发方便、休闲、早餐等系列产品,粮食产品加工产业产值20亿元,培育2-3个区内粮油加工知名品牌。

——糖料蔗产业。重点在武鸣县、宾阳县、横县、邕宁区等县区建设高产高糖糖料蔗基地。2010年全市糖料蔗产量1000万吨;打造甘蔗-糖-糖深加工、燃料乙醇和浆纸系列产品产业链。糖蔗加工产业产值50亿元以上,培育2-3个国家或省级知名品牌。

——桑蚕产业。重点在横县、宾阳县、上林县、邕宁区等县区建设桑蚕产业基地。2010年鲜茧产量10万吨;重点发展养蚕-缫丝-丝织-服装系列加工,桑蚕加工产业产值15亿元,培育1-2个国家或省级知名品牌。

——果蔬产业。重点在隆安县、武鸣县、横县、西乡塘区、良庆区等县区建设无公害果蔬基地。突出抓好香蕉、龙眼、荔枝、菠萝等亚热带水果发展。2010年水果产量90万吨,蔬菜产量300万吨;发展保鲜、冻干、罐头果蔬和果蔬汁、果蔬饮料等新产品,果蔬加工产业产值10亿元以上,培育2-3个年加工产值超亿元的龙头企业。

——木薯产业。重点在武鸣县、隆安县等县区建设高产木薯示范基地。2010年木薯产量76万吨(干片);扩大淀粉、酒精加工,开发精深产品,木薯加工产业产值30亿元,培育2-3个大型企业集团。

——商品林产业。重点发展和夯实邕宁区、横县、西乡塘区、兴宁区等县区速丰林基地。2010年速丰林面积达到370万亩,其中竹林70万亩;打造林纸浆、林板材及其制品产业链,实现林产业工业产值70亿元以上。

——花卉产业。重点在兴宁区、武鸣县、横县、宾阳县等县区发展绿化苗木、花卉基地。2010年花卉苗木面积达到3万亩以上。重点发展商品和旅游休闲型花卉示范基地,打造全区最大的花卉集散地和广西花卉交易中心。在横县、宾阳发展茉莉花特色生产和精深加工基地,重点培育国家或省级知名品牌,逐步培育成新的优势产业。

——禽畜产业。重点在武鸣县、邕宁区、良庆区等县区建设生猪生产基地;建立环市区周边、辐射到武鸣、横县、上林、隆安等县的肉禽、肉牛产业基地。在武鸣、马山、隆安县发展黑山羊特色养殖,逐步培育成新的优势产业。2010年肉类总产量达到55万吨;重点发展畜禽速冻产品和肉深加工产品,培育1-2个国家或省级知名品牌,畜牧加工业产值达到10亿元。——牛奶产业。重点在江南区、西乡塘区等县区建立黑白奶牛养殖基地;在武鸣县、横县、上林县发展奶水牛特色养殖, 逐步培育成新的优势产业。2010年牛奶产量4万吨以上,培育2-3个年加工产值2000万元以上的龙头企业。

——罗非鱼产业。重点在横县、上林县等县区建设标准化罗非鱼出口养殖基地。2010年罗非鱼产量10万吨;力争创建1个国家或省级知名品牌,培育1个年产值5000万元以上加工出口型龙头企业。

二、加快发展农业优势产业的工作重点

(一)加快产业基地建设

1.加快建设农业优势产业基地。通过集中投入,推广标准化生产技术,以市、县(区)、乡(镇)三级示范基地建设为重点,建设高标准农业优势产业示范基地,推动优势产业向优势产区集中,引导各地和农民按照市场需求,通过龙头带动,发展优势农产品集中连片经营,培育一批特色明显、类型多样、竞争力强的优势农产品专业村、专业乡镇。

2.大力发展订单农业。鼓励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根据市场需求和自身加工销售能力,通过定向投入、定向服务、定向收购等形式,带动农民建设农产品原料基地,建立

一批与国际质量标准接轨的优势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

3.发展农业优势产业规模经营。扩大对种植示范基地、养殖小区的补贴,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积极探索适应形势发展的农村土地流转机制,加快推进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股份合作制改造,引导农村土地合理流转适度集中,发展农业企业集团和农业经营大户。

(二)加快农业科技进步

1.加快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进一步增加农业科研投入,增强农业科研单位和推广部门创新能力。深化农业科技体制改革,积极鼓励科研院所、科技人员与龙头企业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加快推进农业技术成果的集成创新。建立鼓励科研人员科技创新的激励机制,充分发挥大专院校在农业科技研究中的作用,扶持、鼓励龙头企业直接开展新技术、新品种和新成果的研发、引进和推广。

2.大力培育农业科技推广队伍。要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健全公益性职能经费保障机制,建立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要的新型农业技术推广体系。要提高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素质,实施科技入户工程,积极探索农业科技成果进村入户的有效机制和办法,建立农业技术指导员包村包片,培育科技示范户,形成以技术指导员为纽带,以示范户为核心,连接周边农户的技术传播网络。要提高农民科技素质,加强对农民的科技培训,提高农民应用科技生产能力,建设高水平的农业先进技术推广、应用队伍。

3.加快农业良种良法推广应用。要大幅度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能力,扩大农业新品种引进、试验规模,加快主推技术进村入户,促进农业优新品种在生产中普遍应用,提高农产品品质和产量,增强市场竞争力。要加快先进农业技术推广应用步伐,大力推广资源节约型农业技术、健康养殖技术、标准化生产技术,积极开发应用节水灌溉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免耕栽培技术以及集约、高效、生态畜禽水产养殖技术,提高农业资源使用效率,实现农产品生产生态、高效、安全。

(三)培育农业市场体系

1.加快农产品专业市场建设。建立优势农产品物流中心建设补助资金,并采取优惠财税措施,支持建设培育大型农产品集散市场。支持农村流通基础设施建设和物流企业发展,在优势农产品产区启动农产品物流中心建设,加大建设“双百市场”、“新农村现代流通网络”、“万村千乡市场”等工程力度,大力建设农资超市和农家店,建成形成覆盖优势农产品产区、设施先进功能完善的农产品专业市场网络。

2.大力发展农产品现代化流通。加快农村信息网络建设,抓好农业信息服务,形成互联网、广播电视网、乡村黑板报、农业专业组织宣传专栏等多种形式,使农业信息“进村、入户、到企业,”架起农产品从农户到市场到企业的桥梁。积极发展网上交易、连锁经营、直销、代理等新型交易方式,构建现代化的优势农产品销售网络。

3.大力开拓农产品市场。加强对优势农产品的营销服务,扩大优势农产品的宣传,开展优势农产品展销会和展销活动,大力推介我市优势农产品。围绕南博会平台,举办、参加各种农产品展销活动,架起我市农产品与各大城市及国际市场的桥梁。加强与优势农产品主销区和销售潜力区的协商与合作,切实做好优势农产品在主销区的质量安全检验认可、市场准入、质量安全追溯等工作,建立稳定的优势农产品销售渠道。加强农产品运销“绿色通道”服务管理, 确保我市农产品通向重要目标市场畅通无阻。

(四)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

1.加强农产品生产质量安全监控。改善农产品生产、加工、经营的产地环境,加强对生产投入品、生产、加工、贮运等环节的规范管理,确保农业生产、销售、经营全程质量安全。进一步完善各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网络,在优势农产品基地建立质量安全检测站(室),加强日常监督检验、技术咨询、技术服务等工作。强化农产品安全生产技术保障体系,加强推广先进安全的现代农业技术的工作力度。

2.严格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完善我市农产品市场准入管理,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检验检测,把好农产品进入市场的门槛。发展完善计算机、因特网网络监控等现代化手段,建立农产品质量可追溯制度,提高科学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

3.大力发展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加大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建设力度,积极开展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示范,在重点地区、品种、环节和企业,加快推行标准化生产和管理,继续加强农产品生产环境和产品质量检验检测,加强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认定和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大力发展农产品无公害、生态化生产。

(五)发展农业龙头企业

1.加大对优势农产品龙头的扶持。通过贴息补助、投资参股和税收优惠等政策,整合农产品加工和产业化扶持资金,扶持农产品加工业,培育一批位居全国全区同行业前列的龙头企业。各级财政尤其是农业综合开发资金,要积极支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引导和扶持龙头企业规模扩张、技术改造、创建品牌和名牌,建立和扩大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基地,促进工农互动。金融机构要加大对龙头企业的信贷支持,重点解决农产品收购资金困难问题。要加大培植国家、自治区、市级农业重点龙头企业的力度,提高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后劲。

2.大力引进优势农产品加工企业。加快制定农产品加工规划,建设区域性农产品加工园区,搭建便利的优势农产品龙头企业发展平台。加大农业招商引资力度,建立农业优势产业招商引资项目库,积极引进国内外大型、特大型企业到我区发展农产品加工。引导劳动密集型、资源加工型产业向县域集聚,鼓励农产品加工业特别是精深加工业向主产区集中。重点扶持农业优势产业基地县发展农产品加工,逐步把农产品加工业培育成为县域经济主导产业。主动承接我国东部发达地区、发达国家及港澳台地区的传统农产品加工企业落户我市,借助其资金、技术和市场优势加快我市农业优势产业发展。

3.大力发展优势农产品服务型龙头企业。要加大贯彻落实《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力度,发展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产品行业协会,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开展市场营销、信息服务、技术培训、农产品加工贮藏和农资采购经营,加快培育、发展一批上档次的优势农产品服务型龙头企业,促进优势农产品销售流通和增值。

(六)大力培育农业合作经济组织

1.认真贯彻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加快制定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实施细则,有关部门要抓紧出台具体登记办法、财务会计制度和配套支持措施,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开展市场营销、信息服务、技术培训、农产品加工储藏和农资采购经营。

2.完善农业产业化利益联结机制。鼓励产业化经营组织与农户签订产销合同,确定最低收购保护价;获得产业化资金扶持的农业产业化组织、企业必须与农民签订农产品收购订单,实行报价收购产业化基地农产品;农业产业化经营管理部门要加强指导工作,进一步规范订单农业合同内容,明确权利责任,提高订单农业履约率,引导农业产业化组织、龙头企业与农户形成相对稳定的购销关系。

3.加大对农业合作组织扶持力度。结合优势产业基地建设,进一步建立健全以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村致富带头人为主体的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体系,优先扶持建立 “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农户”、“农产品行业协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农户”和“专业合作组织+农户”等组织形式的项目,重点扶持一批农产品行业协会和农民合作社,提高行业整体竞争力;市财政每年要安排一定经费支持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开展基础设施建设、采购信息设备、开展培训学习和交流活动,增强其服务能力。

(七)扩大农业对外合作开放

抢抓自治区承接产业转移工作的发展机遇,积极做好承接产业转移工作,主动承接我国东部发达地区和发达国家、港澳台地区的产业转移,以及中西部地区转移到沿海发展的产业,壮大农业优势产业。发展农业对外合作,积极参与泛珠三角经济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泛北部湾经济合作等区域性农业合作,强化与粤、港、澳、台、闽、浙等先进地区的农业合作交流关系,引进先进地区的农业技术、品种和管理经验,提高农业全方位对外开放水平。扩大农产品出口,积极探索与东盟国家建立农产品生产技术交流和建立农产品生产基地的途径,积极扩大农产品及其加工产品出口,扩大向港澳传统市场出口,开拓东盟、欧美、日韩、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的市场,拓宽农产品及其加工产品出口市场空间。

三、加快发展农业优势产业的保障措施

(一)领导保障

1.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发展农业优势产业作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的重点,成立推进农业优势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组织开展优势产业工作。发展优势产业实行党委政府领导、主管部门负责制,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各产业主管部门要落实人员负责发展农业优势产业工作,形成合力共同促进。

2.创新工作方法。要切实创新工作思路,转变工作作风,积极探索新阶段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方式方法,善于运用干部带头、基层党员帮助、典型示范、龙头企业带动等形式,使工作扎扎实实推进。

3.严格工作督查。各产业主管部门要制定完善量化的工作目标,追踪各项措施的落实和工作任务完成情况,发现问题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解决。要进一步转变干部作风,把发展农业优势产业的成效与党政班子和干部的绩效考评挂钩。

(二)经费保障

1.建立专项资金。建立财政专项预算重点扶持农业优势产业机制,农业产业化专项资金随财政收入的增长逐年增加,形成发展农业优势产业稳定的资金来源。调整农业产业化专项资金使用,增加扶持农业优势产业专项资金的比重,重点扶持农业优势产业基地建设,增值加工和流通项目。市政府每年安排一定的资金,扶持优势产业的发展。

2.整合支农资金。按照渠道不变的原则,将农业扶持资金“捆绑”起来,集中扶持优势产业、优势产品、优势龙头企业。财政、发改委、农业、经贸等部门用于农业的投资开发资金和项目资金要与龙头企业的培育、基地建设、市场开拓等结合起来,统筹安排,集中使用。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扶持资金、农产品加工扶持资金和扶贫开发资金优先向符合条件的农业优势产品生产、加工、流通企业倾斜,农田水利建设资金、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和科技三项经费向农业优势产业倾斜。

3.引导社会投入。规范完善农业产业化扶持资金使用,建立农业产业化资金支持外来资本、工商资本、民间资本投入发展农业优势产业项目的机制。引导工商企业、合作经济组织、集体、农民等工商资本、民间资本投入农业优势产业;积极争取国家和自治区资金支持农业优势产业发展,通过优选项目,积极申报,把我市农业优势产业纳入国家、自治区扶持项目;招商引资促进农业优势产业发展,加大力度,降低门槛,吸引外商和外资来我市建基地、办企业,或与我市龙头企业合作,充分利用其资金、技术、管理、品牌等优势,提高我市农业优势产业的竞争力。

(三)政策保障

继续巩固、完善、加强支农惠农政策,切实加大对发展农业优势产业的投入。要认真贯彻落实《关于扶持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龙头企业的意见》(农经发〔2000〕8号)、《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通知 》(桂政发〔2002〕14号)和《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推进承接产业转移工作的决定 》等文件精神。对于外来资本在我市创办优势农产品龙头企业的,给予享受自治区承接产业转移的“规费减免”、“保障项目用地”、“工业用地开发成本补贴”、“保障电力供应”、“鼓励投资兴建工业标准厂房”、“融资服务”、“中小企业融资担保”、“财政扶持”、“投资奖励”等优惠政策。金融部门要将优势农产品龙头企业作为主要信贷对象,优先发放贷款,对信誉好的龙头企业给予授信,核定授信

额度,简化贷款审批手续,及时发放贷款,解决优势农产品龙头企业发展资金问题。税务部门要依照《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明确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所得税免征问题的通知》(国税发〔2001〕124号)规定,对从事种植业、养殖业和农林产品初加工并与其他业务分别核算的企业,暂免征收企业所得税;对从事优势产品生产和加工的企业研究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所发生的各项费用,依照《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技术开发税前扣除管理办法》(国税发〔1999〕49号)的有关规定执行。对农业生产者销售的自产农业产品,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的规定,免征收增值税;对农村的为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的行业,其提供技术服务或劳务所取得的收入,暂免征收企业所得税。各级行政部门要加强服务。按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责任追究制等三项制度要求,树立服务意识,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恪守服务承诺,高效率、高质量履行职责,对发展农业优势产业所创办企业或实体,做到一站式服务,着力为农业优势产业发展提供良好环境。

(四)激励保障

1.建立责任制度。凡市财政扶持的优势产业项目,组织实施的部门和县区与市政府签订责任书,明确县区政府和市县产业主管部门为发展农业优势产业组织、监督和实施的责任。

2.建立考核制度。市、县区产业主管部门要制定发展农业优势产业的考核指标和考核办法,并负责组织发展农业优势产业的考核。考核结果与各单位年底行政效能目标管理考核成绩挂钩。

南宁师范大学 篇7

3类主体功能区实现全市一体化, 加强生态补偿, 让山更青水更绿。

一条邕江穿城而过, 北为高峰岭, 南有七坡, 西起凤凰山, 东至青秀山, 这块河谷盆地, 就是广西首府南宁市的全貌。

未来的南宁是什么模样?其开发空间有多大, 怎么定位, 如何统筹区域城乡协调发展, 实现全市一体化、区域发展差异化、资源利用最优化和整体功能最大化?2013年12月9日, 依据2011年底通过的《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以及2013年上半年通过的《广西壮族自治区主体功能区规划》, 南宁市政府印发《南宁市主体功能区规划》 (以下简称《规划》) , 将南宁市划分为3类主体功能区, 分别为重点开发区域、限制开发区域, 以及禁止开发区域。到2020年, 2.2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都将因这项重大规划发生改变。

重点开发区域

拉动南宁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马车

重点开发区域是指具有一定经济基础、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强、集聚经济和人口条件较好、发展潜力较大的区域, 包括城镇建成区与扩展区、工业开发区。可以成为支撑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主要增长极, 它就像一架拉动南宁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马车。

按《规划》, 南宁市重点开发区域土地面积为9935平方公里, 主要包括南宁主城区及横县, 即南宁市兴宁区、江南区、青秀区、西乡塘区、邕宁区、良庆区, 以及横县的64个乡、镇、街道办事处, 占全市国土面积的44.93%。

该区域既是全市重要的人口和经济密集区, 也是工业化、城镇化重点区域和现代产业发展集聚区。作为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的城市化地区, 不仅要发展现代工业、建设人口居住区和交通及其他基础设施等基本功能, 还要带动新型商贸业、房地产业、休闲娱乐、餐饮和文化体育业等特色商贸服务业的发展, 提升和完善商务商业功能、文化休闲功能、和谐居住功能, 建设宜居宜业环境。

未来, 该区域将按照“板块联动、全域推进”城区建设思路, 合理引导生产力布局和要素流动, 逐步构建集聚度较高、辐射联动作用较强的产业空间布局和特色功能区块, 打造成为南宁市重要的人口经济密集区、国际经济合作重点区, 以及现代生态城市典范。

限制开发区域

农产品主产区打造南宁粮仓

城市的发展、人们生活的安定, 离不开粮食的保障。《规划》将南宁“粮仓”安置在限制开发区域中。

所谓限制开发区域 (农产品主产区) , 是指耕地较多、农业发展条件较好, 从保障农产品安全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而应当限制进行大规模高强度工业化、城镇化开发, 以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发展首任, 大力推动特色农业的规模化、产业化和现代化的地区, 是保障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村人口居住的重要区域。按照《规划》, 南宁市的限制开发区域包括武鸣县、宾阳县和隆安县, 总面积7964平方公里, 占全市总面积的36.01%。

未来, 该区域将是南宁市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现代农业示范区、现代林业产业基地、优势特色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重点区域、推进农业产业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示范区。将充分发挥各地特色农产品资源优势, 形成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农业产业和产业集群, 建设粮食、蔗糖、水果、蔬菜、畜牧、桑蚕、水产等7大优势产业生产基地。

此外, 《规划》还将上林县和马山县等重点生态保护区域也划归入限制开发区域。该区域总面积约4215平方公里, 占全市面积的19.06%。它是南宁市生态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重要的水源涵养、水土保持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区域。未来, 这里将以石漠化治理、恢复林草植被、水源涵养、生物多样性保护等生态建设为主要内容, 保证该区生态系统结构完整性、生态过程连续性, 构建生态安全格局, 增强生态环境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保障能力。

禁止开发区域

水土保持与重要饮用水水源地

禁止开发区是指依法设立的各级各类自然文化资源保护区域, 以及其他禁止进行工业化城镇化开发、需要特殊保护的重点生态功能区。主要包括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和重要水源地等其他重要生态功能区。这些区域是形成基本的绿色生态屏障的重要区域, 一旦受到人为破坏, 将难以恢复。

按《规划》, 南宁市禁止开发区域共有16处, 总面积约783.95平方公里, 定位为南宁市重要的原始森林、野生珍稀物种、栖息地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键地区和生态屏障区域, 点状分布的生态功能区, 保护自然文化资源的重要区域, 森林、湿地生态、生物多样性和珍稀动植物基因资源保护地, 重要水土保持区域与重要饮用水水源地。

南宁网吧证倒卖调查 篇8

这一纸禁令,顿时让网吧证“稀缺资源”。以往花几十元工本费就能办理的网吧证,被人炒到了几十万元的天价,记者进行了调查。

网吧证炒到“一纸万金”

做机电生意的钟老板准备在桂林开一家网吧。他在网上看到一则信息:出售桂林市网吧证,一口价20万元。一个网吧证要几十万元?钟老板询问记者:“有这么贵?”记者根据钟老板提供的联系方式,联系了出售网吧证的刘先生。刘先生说,现在网吧证的行情很好,之前他刚卖掉一个,20万一分不少,他手头还有一些资源,打算再做几单。

“网吧证能卖那么贵?”记者问。刘先生说,国家不再批新证了,现有许可证就成了抢手货,价格当然水涨船高。

“在大城市,网吧证早炒到上百万元了,我这点算什么?”刘先生说。

“网吧证”,是《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的俗称。根据2002年11月15日起施行的《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规定,只有拥有这一证件,才可从事网吧经营业务。

实际上,从去年开始,网吧证的审批已经停止了,只是还有人能通过各种渠道拿到,原先的私下交易也只有数万元。此后,网吧证的”行情”开始飞速上涨。今年2月底,文化部等14部委联合颁布新令,明确2007年不得审批新网吧。

禁发新牌,让“网吧证”的拥有者为之雀跃。高价转让“网吧证”的信息,开始频现各本地网站中介频道。记者简单查询了一下,就发现了上百条关于网吧证的转让信息。某网站的的转让信息是这样的:“广西南宁市秀灵路某网吧转让证照和场地,网吧位于二楼,面积450平方米。年租金14万元,半年交,租期仍有3年,可续签至6年。网吧一旁是广西化工职业学院、南宁商贸学校、广西大学、广西建设学院、广西财经学院等多所高校,另一旁是蓝领集中居住的城中村,上网客源很多。因个人另有发展而转让,单转证照11万,单转场地6万,价钱可商量。”

还有简单一些的:“专业公司帮您代办连锁网吧证,8.5万元一张。手续齐全,在南宁市和所辖县份范围内帮你解决工商、文化、公安的所有手续和关系(不包消防)。7月份前还可以办理。”

林林总总,不一而足。

查禁倒卖遭遇取证难题

“单独转让网吧证是违法行为。”南宁市文化局相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第12条、第28条都明确规定,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经营单位不得涂改、出租、出借或者以其他方式转让《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但因为种种原因,类似的行为难以查处。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网吧老板告诉记者:“直接办肯定不行,要变通一下,《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规定,经原审核机关同意,网吧经营单位可以变更营业场所地址,变更计算机数量。 网吧经工商部门同意办理变更登记,并到文化部门、公安机关办理有关手续或者备案后,就可以变更网吧名称、法定代表人和注册资本。只要有人把这些证件买下来接手经营网吧,由原来老板到有关部门去申请办理变更手续。这样的交易轻轻松松就可完成。”

“总量控制后,网吧证当然奇货可居。有新的想进入网吧行业的人无法取得新的牌照,就只有转让这一个途径。也正缘于此,网吧业主私底下以各种形式转让、买卖证照,已经成了公开的秘密。”有业内人士称。

该老板介绍说:“有些人买卖“网吧证”是直截了当,有些就很谨慎,因为担心被查,这是一种违规行为,不过文化局很难查的!”

“网吧业主在转让网吧证时,法定代表人栏里的名称并不更改,一旦有检查的时候,一个电话,证件上的法定代表人就会出面。再加上政策允许通过收购、联合、参股等方式合作,转让双方如果谎称是资产重组、股份转让来合作的话,就没办法查了。”熟悉内情的人告诉记者。

万金求购网吧证真的值得?

“网吧并不是想开就能开的,它有很多限制条件。”一位网吧老板介绍,“申办条件是采用企业的组织形式,有企业的名称、住所、组织机构和章程,有与其经营活动相适应的资金及相适应并符合国家规定的消防安全条件的营业场所。现在的网吧难做了,前几年好做的时候一年就能回本,现在要2~3年能回本,但回本后还得再投入才行。其实真正想开网吧的人并没有那么多,很多人买许可证只是为了炒高价格。”

该老板给记者算了笔帐:现在新开网吧至少都得100台电脑、200多平米面积,电脑和房租最少要投资40万元,这还不包括装修和人员工资,加上网吧证十几万元,一个网吧前期投入至少要50-60万元,按2元/小时的上网价格,2~3年收回成本算是生意好的了,如果生意不好,生存都成问题。

北湖路某网吧老板也给记者算了一笔帐:“以每台电脑一天营业6小时、每小时平均收费2元算,一个100台电脑的网吧,月收入近4万元,扣除电费、网络使用费、员工工资、配件损耗维修、20%的定额税,加上代卖方便面、香烟、饮料和游戏点卡的收入,那么网吧也能有近2万元的收入。不过还得预留一些杂项费用,现在电脑基本两年换一次,投入比以前高出很多,开网吧不像以前那样‘一本万利’了。”

“这帮人炒网吧证炒那么贵,后来接手的肯定难做!”他补充道。网吧行业呼吁“松绑”

广西的网吧是在1998年前后开始起步,但由于管理体制几经变更,准入门槛过低,引导规范缺失和投资盲目追捧等原因,导致网吧行业迅速膨胀。到2036年,全区网吧由2000年的几百家迅速增至4500余家,散、滥、差、小,恶性竞争,接纳未成年人等问题开始凸现。

由此引发了管理部门的监管力度加强,一系列的管理办法相继出台。《通知》的发布则是最新一个。

“但现在的竞争特别激烈。北湖路上已经不止5家网吧,虽然我们的硬件设施最好,但价钱照样上不去。一个小时最多只能收到3块钱,加上会员充值打8折,价格可以说是很低了,这种价钱下,必须保证80%的上座率才可以略有盈余。如果严格执行限时经营的话,生意根本没法做。”上述北湖路的那位网吧老板说。

网吧老板共同的心声是“网吧行业应该提高进入门槛了,但不应该一下子卡得那么死。通过高价转让后新进入行业的网吧业主很容易把这些转让成本转嫁到消费者身上来,或者违规经营,对网吧行业同样不利。”

上一篇:深圳公司如何增资,深圳公司增资流程是怎么样的?下一篇:高尔夫练习场规范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