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经济发展报告

2024-09-30

南宁经济发展报告(通用8篇)

南宁经济发展报告 篇1

南宁市2011年上半年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分析报告

一、全市经济发展加速,总量增长、财政增收、投资增速

今年上半年,南宁市继续深入开展“项目建设年”、“发展环境年”活动,全力以赴打好工业经济振兴、五象新区开发、产业园区建设、交通设施完善、打造“中国水城”五场攻坚战,有力推动全市经济加速发展,全市经济呈现总量增长,财政增收,投资增速的良好局面。

(一)总量增长,三次产业齐头并进

上半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79.09亿元,同比增长14%,增速比一季度加1.9个百分点。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80.18亿元,增长5.5%;第二产业增加值359.53亿元,增长21.2%;第三产业增加值539.37亿元,增长10.9。三次产业中,第二产业对全市经济增长贡献最大,贡献率达到51.43%,比上年同期提高19.15个百分点,拉动GDP增长7.2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的主要特点是:

1、农业结构调整加快,优势产业集群兴起。上半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42.18亿元,同比增长5.79%。全市农业农村经济平稳发展,以农田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农业农村的发展环境明显改善。上半年,全市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继续以现代化农业示范项目建设为带动,着力发展优势特色产业集群,重点打造优质稻、糖料蔗、甜玉米、茉莉花、桑蚕、食用菌、水产畜牧、林业等支柱产业,不断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

2、振兴工业步伐加速,轻重工业发展均衡。上半年,全市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807.51亿元,同比增长47.03%。其中:轻工业产值395.64亿元,同比增长46%;重工业产值411.87亿元,同比增长48.03%。轻重工业分别占全市工业比重为49%和51%,轻重工业结构合理,均衡发展。

随着产业结构调整节奏加快,南宁市在振兴工业经济的战略中,突出产业发展为重点,着力实施战略性主导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工程,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优化产业发展布局,全市工业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结构不断优化,发展质量不断提升。其特点:一是工业发展加速,1-6月,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增加值累计增速分别比全区水平高6.2、3.89个百分点,工业增速首次超过全区水平,实现历史性突破。工业增速快于农业和第三产业。二是重点产业增长快,上半年,农产品加工、机械制造、铝加工、生物工程与制药、电子信息、化工、建材、造纸八个重点产业占全市规模以上总产值的88.83%,同比增长48.71%,高于全市工业增速1.71个百分点。三是小型企业拉动力强,上半年,全市766家小型企业完成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同比增长64.05%,高于全市工业增速17个百分点。四是亿元工业企业数量增长快。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产值超亿元企业190家,比上年同期增加77家,实现产值551.69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企业产值68.32%,比上年同期高10.68个百分点,亿元企业平均增长46.97%。五是三大开发区产值增长强劲,1-5月,高新区、经开区、南宁--东盟园区三大开发区规模以上总产值257.68亿元,同比增长60.77%,占全市园区规模以上

工业总产值68.16%,高于全市平均增速28.54个百分点。

上半年,全市工业效益全面提升,全市规模以上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286.86%,同比上升30.44个百分点,盈亏相抵实现利润39.84亿元,同比增长92%,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26.17个百分点。35个行业大类中,33个行业实现盈利,17个行业盈利增长超过一倍。实现利税77.91亿元,同比增长58.13%;亏损企业亏损同比下降13.19 %,同比下降4.12个百分点。

3、第三产业加快质量提升,消费市场保持活跃

上半年,全市社会消费零售总额501.03亿元,同比增长18.63%;其中,城镇零售额475.24亿元,同比增长18.13%,乡村零售额25.79亿元,同比增长28.60%,乡村零售额增速快于城

镇零售额增速。旅游业发展速度加快,全市国内旅游收入137.026亿元,同比增长41.21%;国际旅游收入2671.68万美元,同比增长54.54%。1-6月全市在大力推进国际物流基地、空港物流中心和华南城、南宁保税物流中心、大商汇等重点项目的后续建设的同时,继续办好中国——东盟轻工业产品展览会,继续提升朝阳商圈、琅东凤岭商圈,推进建设邕江沿岸商贸、快环沿线商贸带及一批特色商业街,打造一批大型工业原料、农产品、消费品、大宗商品交易市场。重点做好2011南宁消费购物节、家电“以旧换新”等系列活动,抓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农贸配送中心改造”等惠民工程建设,扩大消费需求,提升南宁市服务业水平。加快青秀山、昆仑关、上林金莲胡等一批重点旅游景区改造升级;提升马山县里山文化美食

节等县区旅游节庆品牌,有利推进全市旅游业的发展。

(二)财政增收,金融信贷投放走稳

上半年,全市财政收入完成191.96亿元,同比增长26.9%,完成全年计划361亿元的53.17%,财政收入、一般预算收入均超过2008年全年总量。再创历史新高。从财政收入的结构看,增收主要源于税收,税收占一般预算收入的比重超过六成,达到66.48%,随着企

业生产加快,税收比重不断提高,财政收入持续优化。

6月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4496.21亿元,比年初增长12.13%。其中,储蓄存款余额1529.12亿元,比年初增长11.54%。金融机构贷款余额4605.05亿元,比年初增长11.13%,其中短期贷款774.88亿元,中长期贷款3795.88亿元,分别增长37.7%和6.96%,短期贷款较为活跃,明显快于中长期。

(三)投资增速,投资规模大前景好

上半年,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00.34亿元,同比增长35.1%。其中,基本建设投资完成330.42亿元,增长29.81%;更新改造投资完成199.98亿元,增长40.15%;房地产投资完成176.04亿元,增长30.79%。商品房销售面积仍保持较快增长,上半年全市商品房销

售面积311.46万平方米,同比增长30.68%。

上半年,全市通过深入实施“壮二提三强一”战略,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以产业项目、园区建设和技改投资为抓手,全力推进项目投资工作,促进全市固定投资规模不断扩大,投资不断优化,前景向好。1-6月,全市施工在建项目3369个,同比增加376个;其中,年内新开工项目2281个,同比增加411个,投资项目不断增多,为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强后劲持续快速增长打下良好的基础。上半年,全市有一批重大项目取得重大进展,富士康高新区项目以及珠江啤酒公司年产20万吨啤酒项目、雄塑科技、彬伟装饰、三维铁路、龙马钢构、富宁工贸等一批工业项目建成投产,预计这批项目今年释放产能、新增产值达100

亿元,将成为南宁市经济新的增长点。

(四)民生改善,居民收入持续增长

上半年,南宁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0260元,同比增长10.61%;农民人均

现金收入4432元,同比增长23.6%。

物价水平高位运行。上半年,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累计达到106.6%。构成居民消费价格的八大类商品价格指数同比全面上涨,其中食品类价格涨幅最大,同比上涨13.4%。上半年,全市大力推进民生工程,把新增财力向困难群众倾斜,向民生倾斜,全市用于教育、医疗、卫生、住房保障等民生工程预算支出达到61亿元,其中:企业退休职工人均增加152.6元;新农合医疗人均增至200元;投入文化设施建设1673万元,资助困难学生

600万元。

二、当前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由于历史上的欠账,全市水利设施特别是农田水利设施仍然很薄弱,事关生态保护,事关农业农村持续发展,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直接影响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和建设社会

主义新农村任务的实现。

2、从工业生产看不利因素:一是持续紧缩的货币政策将导致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融资难度加大,不利于中小企业扩大再生产。二是电、煤、原材料价格上涨、工资提高、银行贷款利率提高,直接推高企业生产成本和信贷融资成本,挤占企业利益空间,抑制企业经济效

益增长。三是供电紧张,影响企业正常生产。

3、从固定资产投资形势看,随着国家刺激政策逐步退出,收紧货币政策高频出台,使得投资环境明显趋紧;2011年房地产调控政策仍将延续,调控力度更加严厉,商品房销售“量跌价滞”的状况可能波及全市,将导致全市商品房开发投资的增速逐步放慢和投资规模的萎

缩。

4、从消费需求看,一是房地产限购政策导致相关消费增速减缓;二是物价水平轮番走高,消费者实际购买力下降,消息信心受打击,全市消费需求增速放慢在下半年将更明显。

三、对下半年工作的建议

下半年,全市仍面临通货膨胀压力较大,房地产调控难度加大以及结构调整任务艰巨的挑战。检验今年全市经济能否为“十二五”开好局、起好步,关键就是要看结构调整是否取得

实质性进展,民生问题是否有改善。因此,各方面工作应放在以下重点:

1、大力发展民生水利。把农田水利作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任务,大兴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的建设。完善灌区末级渠系节水改造和田间工程配套,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业结构调整,使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新农村建设取得

突破性进展。

2、加强政府为企业服务职能,为企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加大结构调整力度,改造促升传统制造业,积极推动企业兼并重组。完善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改革措施,促进节能环保、新能源、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等产业的发展。为企业和银行搭建融资平台,引导商业银行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节能环保产业、现代化服务业、科技自主创新、“三农”和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严格控制对高耗能、高排放和产能过剩行业的贷款,合理调整中长期贷款和短期贷款期限和比例,满足实体经济对金融的合理需求,为实现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动力转换提供支持。加强电力需求侧管理,满足企业生产的用电需求。

3、全力以赴抓好项目建设和项目投资。策划引进更多的大项目、好项目;努力解决发展环境中的突出问题;争取中央和自治区更多的资金支持和银行的金融支持;抓好园区和重

大项目建设。

4、扩大消费需求,保障和改善民生。大力发展物流业、商贸业、会展业、旅游业、信息、金融等其他服务业,提升全市服务业水平。继续实施家电下乡和以旧换新等扩大消费政策,加大食品安全工作力度,重点整治农村市场商品质量,打击坑农害农的伪劣产品,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加强农村消费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农贸市场功能,抓好农产品流通服务,增加农民收入。继续增加对城镇低收入居民和农民的财政补贴,落实最低生活保障与物价联动机制。加快事业单位改革,尽快落实绩效工资制度,缩小事业单位人员与公务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促进社会稳定和谐,增强人民的幸福感和消费信心。

5、做好电力统筹调度,加强电力需求侧管理,压缩单位、部门的非生产性用电,以及一些公共场所的亮化用电,把有限的电力用在保民生和企业生产上,使之发挥应有的效益。

南宁经济发展报告 篇2

一、总部经济能极大地促进南宁市区域经济的发展

总部经济是从事增值经济活动的各种类型的企业总部在一定空间内聚集, 与相关产业强烈关联并产生外部集聚效益而形成一种经济形态。总部经济能极大地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具体表现为:

1. 提升南宁市的城市综合竞争力。

总部经济的发展状况指示了一个城市或地区高端竞争力的水平。综观世界总部集聚的城市, 纽约、伦敦、东京、香港、新加坡等, 都是高度国际化的大都市, 具有较为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 开放公正的商务活动环境, 快速便捷的信息服务, 高效廉洁的行政管理;这些有利条件和因素不仅为吸引企业总部增添了法码分量, 也为整个城市在国际经济大舞台上参与竞争塑造了形象。

2. 促进南宁市经济增长极的形成。

总部经济的发展将为地方经济的发展找到突破口。增长极理论认为:增长并非同时出现在所有地方, 它以不同的强度首先出现于一些增长点或增长极上, 然后通过不同的渠道向外扩散, 并对整个经济产生不同的终极影响。由于总部经济具有很强的辐射功能, 对整个地区的产业链产生拉动效应, 形成该区的增长极。

3. 促进南宁市服务业的发展。

众多企业总部在中心城市的聚集发展, 能够产生广泛且强大的现代服务需求, 为城市现代服务业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发展动力, 从而带动并促进城市现代服务业的快速发展。企业总部对现代服务业的带动作用较为明显, 尤其是对于广告、会议、网络通讯、会计审计、法律、咨询顾问、培训、运输及邮寄等各类服务业的带动。

二、南宁市发展总部经济的框架设计

1. 以南宁市各级开发区重点产业为导向, 吸引相关产业的企业总部入驻南宁市各开发区。

结合南宁市“十一五”期间重点发展的产业有, 铝加工、化工与精细化工、食品、糖业、机械制造、林浆纸、建材、电子信息、生物工程与制药等。

2. 中国——东盟企业总部基地应以服务于中国——东盟自由

贸易区建设为根本宗旨, 优先引进东盟国家有国际影响的大型企业入驻。

3. 开设专门的大学衍生企业总部基地。

大学在促进国家经济发展过程中因其作用的巨大, 渐渐的被视为“经济增长的发动机”。与传统的资源要素相比, 科学技术知识流动的效率和方向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力日益增强, 知识扩散效率和知识应用能力自然而然的成为了衡量一个区域创新能力高低的重要指标。

4. 不同功能的总部经济中心应该能相互支撑, 并能为不同层次的区域合作提供相互融合和提升的动力。

南宁地处中国华南沿海经济圈、大西南经济圈和东南亚经济圈的交汇中心, 面向东盟各国, 毗邻粤港澳, 背靠中西部, 具有沿海、沿边、沿江“三位一体”的区位优势。

三、南宁市总部经济发展对策

1. 大力发展南宁市区域经济。

区域经济是总部经济的支撑和基础。城市建设的交易成本、运营成本和管理成本大大降低, 是大都市区集聚发展的内在动力。大都市区的出现, 一方面成为跨国投资和产业转移的主要集聚地, 使都市区向世界级的制造基地发展, 使得越来越多的总部落户在这里。另一方面, 由于产业集聚可以分摊技术创新成本, 大都市区也是国家科技创新的主要技术孵化和创新的基地, 并正在成为具有全球意义的物流中心。

2. 在南宁提供市政配套服务方面, 应以知识性服务为主。

从国际发展经验看, 产业服务化是中心城市经济转型的必然趋势, 全球产业结构正在呈现出“制造型经济”向“服务型经济”转型的总趋势。

3. 针对公司总部业务特点, 培育南宁市物流快递市场。

打造区内交通网络, 打通跨国铁路、公路港口和空中航线, 形成经济区内部完善的交通网络, 增强出海通边能力, 将南宁建设成为国际性的交通枢纽。

4. 建立不同功能的总部经济中心的协调管理和动态升级评估体系。

在外汇资金管理上实现“三个转变”:从单个企业监管向企业集团监管转变;从区域分散管理向统一市场管理转变;从审批管理向信用管理转变。在政府管理方面发展电子政务, 并将重心放在法律法规、宣传培训等方面, 从而为电子政务由目前的办公自动化与政务信息上网阶段向业务信息化与网上政务阶段过渡创造条件。

5. 南宁市高等院校要为培育大学衍生企业总部基地创造条件, 为提供高端专业服务输送人才。

重点发展现代物流、金融保险、商务会展、信息服务、文化创意、科技服务、服务外包、房地产等高端服务的学科和专业, 着力打造物流基地、商贸基地、加工制造基地和信息交流中心, 使南宁市成为有强势竞争力的总部选择。

摘要:总部经济可以极大地提升城市竞争力, 促进增长极的形成和服务业的发展。南宁市发展总部经济的框架是, 以各级开发区重点产业为导向, 以服务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为根本宗旨, 考虑为不同层次的区域合作提供相互融合和提升的动力。为此, 南宁市应大力发展区域经济, 政府主要提供知识型服务, 培育物流快递市场, 并建立总部经济中心的协调管理和动态升级评估体系, 提供高端专业服务人才。

关键词:南宁,总部经济,对策

参考文献

[1]任永昌叶景:楼邢涛发挥中心城市作用, 打造区域竞争优势[J].技术经济, 2006 (3)

南宁会展经济发展研究 篇3

关键词:南宁;会展经济;发展

会展经济,泛指一切涉及博览、会议、展览、展销、展示的相关生产领域和流通领域内的经济活动。[1]近几年,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以及泛北部湾经济合作的推进,南宁被推向了对外开放的前沿,南宁会展业也随之蓬勃发展,并带动城市经济及其周边城市及地区的经济发展,逐渐成为支柱产业。

一、南宁发展会展经济的有利因素

2004年11月成功举办首届中国东盟博览会表明南宁具有承办大型、高规格、国际化会展活动的能力,标志南宁会展业崭新的开始。南宁的会展业能发展到今天的会展经济,必有其有利条件。

(一)以快速发展的经济为依托

初步核算,全年全市生产总值(GDP)超过250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12%以上,比全区增速高1个百分点,比全国增速高4.5个百分点,连续11年保持两位数以上增长。同时,第三产业也迅速健康发展并极大地促进了商贸活动的增加,各类展览会,博览会频繁出现。

(二)优越区位条件愈显现

南宁东邻粤港澳,西接东南亚,南临北部湾,西靠云贵川,是中国西南经济圈、华南沿海经济圈与东盟自由贸易区三大经济圈的交通枢纽中心。近年来南宁又迎来“泛北部湾”、“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等一系列经济建设浪潮的推动,使之成为当今世界最具活力和潜力的自由贸易市场,市场需求不断扩大,这无疑更凸显南宁的区位优势。在这种大背景下,会展经济也必将会获得新的发展机遇和市场空间。

(三)美丽的自然风貌

会展与旅游是分不开的,许多时候会展的举办都是冲着举办地丰富的旅游资源和美好的风光而来的。南宁地属喀斯特地貌,有较突出的南亚热带自然风光特色的山水资源优势,加上四季温暖宜人,以及边陲的民族风情和边塞的文物古迹,构成多彩多姿的旅游资源。此外,南宁还是泛北部湾旅游圈和大桂林旅游圈中重要一环。

(四)不断完善的硬件设施

硬件设施是举办会展的先决条件和物资基础,许多城市会展经济的发展,得益于良好的会展设施和完善的接待条件。截止2012年,南宁市有南宁国际会展中心、广西展览馆、广西博物馆、广西科技馆4个可供展览的专业场馆,总面积20多万平方米。其中,南宁国际会展中心总投资6.5亿元,占地6.5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99122平方米,包含9个不同规模的展厅,可搭建2000个标准展位和200个非标准展位。

二、南宁市会展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南宁会展经济在近年来虽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和我国上海、广州等其他会展发展城市相比,在软件和硬件方面仍存在很大的差距。具体表现为:

(一)缺乏会展经济区域合作

南宁虽有会展企业100多家,但与其他各城市所承办的会展重复性过高,缺乏跨地区、互利合作的会展中介公司、会展咨询服务企业,且出现地方保护壁垒较严重,不仅严重浪费了资源,还影响到整个广西的会展行业的发展。

(二)会展经济运行缺乏行业内部和行业间的分工

南宁乃至全国展览从业人员的技能管理水平与国内外发达的地区相比,无论是展览组织者、管理者、施工人员还是其他服务人员的专业知识都很欠缺。在很多时候,展览组织者,即充当展览管理者,又是展览项目的实施者。从展品征集到展品运输、展品布置直至为参展者提供吃住行服务等均由展览组织者完成,这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社会化分工带来的高效率。

(三)缺乏国际品牌效应

从会展经济的国际运行来看,一个城市知名的会展品牌,是该城市会展经济核心竞争力中最重要的构成要素之一。南宁会展总体规模、档次仍然较低,会展业的主要发展方向和目标定位仍不明确,缺乏品牌会展。此外,会展形式较为单调,层次不高,缺乏闪光点,影响力和效果十分有限。

(四)缺乏完善的硬件设施、配套服务设施

首先,展馆单体面积小,不能满足大型国际会展的要求。其次,展馆功能单一,设施配套技术水平较低且综合配套功能不齐全。南宁市现有的5个会展场馆中,只有国际会展中心是按照大型会展场所建造的。因此2011年南宁市一共举办了95场展览,有80%的展览是在国际会展中心举办,这使得国际会展中心超负荷运转,且已无法满足大型国际会展的要求。

(五)缺乏规范的会场经济运行秩序

由于南宁会展业起步晚,其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会展市场秩序和展览资源目前还存在混乱。根据南宁市调查队对会展市场调查结果显示,南宁会展服务的企业80%为私营企业,他们大多处于创业积累阶段,在办展办会中以单纯的营利为目的,存在严重的恶性竞争的企业占52.1%,认为有相关市场法律不健全的企业占39.1%,认为参展商品检验不到位的企业占30.4%,认为贷款拖欠严重的企业占13%。同时存在重复办展现象,造成资源的浪费。

三、南宁市会展经济发展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政府缺乏宏观调控,地方壁垒滋长

首先由于政府缺乏对会展经济运行的宏观管理,缺少一部对会展经济管理的条例。其次在经济区域内部之间缺乏合作,地方性的壁垒限制了展览业的市场化运行。如桂林、北海、钦州等地各有其特有的会展资源,但却难以形成会展产业群,各地都希望当地获得各类会展的举办权,因而忽略了资源的合理利用及分配,使得区域间的会展合作有限。

(二)专业化人才匮乏

国家缺少对这方面人才的培养,根据2006年教育部统计数字,全国高等院校共1867所,但为会展业专门开设的专业课程或专业选修的高等院校不及全国大学总数的1%,相关的从业人员也都是半路出家亦或是毕业后进入会展行业后才开始从头学起,他们缺乏一个系统的学习过程。此外,南宁会展业对专业人才的吸引力不够。

nlc202309020017

(三)新会展品牌,缺乏规划与宣传

一方面南宁会展业起步晚,发展快,属于新一代的新秀,品牌树立仍需时间。另外,过度竞争使得许多的公司和机构把大部分资金和精力都放在了拉展和拉参展商的事情上,而无暇顾及对展览专业观众的组织和对参展客商的服务,导致展览效果大打折扣。

(四)基础设施及相关配套服务以无法满足快速发展的会展业需求

首先,南宁展览场馆面积小,展会规模小。专业展会的规模大多在2万平方米以下,且展览面积大多在2—3万平方米左右,且建筑年代久远,布局分散,已不足以满足现在会展业的发展需求,展馆供求矛盾将更加突出。其次,土地限制及政府资金紧张,客观上也限制、滞后了基础设施建设。

(五)会展业市场缺乏规范的管理

南宁展览业起步较晚、规模小、水平低,但市场需求大,容易导致盲目的发展,会展市场缺乏游戏规则,缺乏对办展主体的资格、参展商及参展行业标准、会展场馆资质认证、会展场馆管理等方面的明确规定。会展主办者在会展立项和市场调研方面缺乏严肃的科学态度,大多数是临时决定办展,或随大流,不顾会展的长远发展。

四、南宁市会展经济发展策略研究

南宁的会展发展策略应充分利用其区位优势,以市场经济为基础,以培育具有特色的会展品牌专业会展项目为重点,以市场化运作为动力,以提升南宁会展综合实力为核心,以“政府主导,企业联合”的产业扶持政策为手段。具体的策略如下:

(一)创新政府对会展经济的宏观管理

1、制定会展业发展规划,明确区域会展业的发展方向,使政府对会展经济的管理从直接管理转向间接的规划管理。统筹基础设施及相关服务设施的建设和管理,统筹工商、税务、海关、公安、交通、城管、会办等相关部门,增强会展意识,确定它们各自在会展业发展中的职能分工,协同发展会展产业。

2、制定会展法律法规,制定引导和扶持会展产业健康发展的优惠政策。继续给予会展业发展资金扶持,加大对本土会展业品牌的扶持;实行积极的奖励措施,对获认证的品牌会议实行一次性奖励;给予会展业税收政策扶持,鼓励区域内会展企业做大做强,对会展场馆经营企业免征自用房产部分的房产税和自用土地部分的城镇土地使用税等。

(二)加强会展经济区域合作

加强会展经济区域合作,首先加快南宁会展业与区内周边城市展开协作区域与联合,具体形式有:1、联合促销,合作组织客源。2、合作进行会展规划,协调开发会展资源。3、跨区域互相代理,最终达到扩大会展经济的发展空间、增加收入的目的。

其次培育、激活会展企业,实现会展企业集团化经营。会展经济区域合作最终要以会展企业的合作来体现。重点培育会展龙头企业,以中小企业与龙头企业的配套合作为纽带,实现会展企业集团化经营,以拉动会展经济区域合作。

(三)加强会展专业人才的引进和培养

首先,与广西的各大高校甚至全国重点院校建立长期合作培养人才。如共同磋商设立会展本科专业,开设会展实践基地等,建立长期稳定的人才培养基地。其次确立更明确的人才培育计划,建立会展经济的人才储备库,定期向上海、广州甚至国外等会展发达地区输送本土人才,进行中短期的培训、学习。同时,会展企业可以和会展协会联合,举办职业培训,聘请高校、科研机构的相关研究专家,举办高、中、初级培训班,以应急需,并为专业人才充电,形成一个行业交流的专业性强的平台;进一步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开展职业资格认证。此外,南宁会展经济要与国际接轨,还应引进正规的PCO、DMC人员的资格认证考核制度,从制度开始注重行业内的专业化分工,培养一支能与国际接轨的专业人才队伍。

(四)促进会展经济向品牌化方向发展

在如今开发和竞争的市场中,品牌成为竞争的焦点。南宁会展经济的品牌化方向发展应实施三步走战略:

首先明确目标,构建特色品牌。南宁发展会展产业应利用承办博览会的机遇,依靠区位、资源、人文等优势经营好中国—东盟博览会的会展品牌,在其会展产业市场的基础上纵深发展为以博览会为核心,大力发展面向世界的以政治、经济、文化交流为主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会展旅游。同时依托广西的优势文化产业和优势经济产业对南宁会展品牌进行专业定位,发展具有特色和优势的会展,培养一批精品会展。

第二加大宣传,进行品牌推广。积极运用现代技术,加大市场化运作和宣传力度,通过提供深层次、专业化的服务来提升会展的品牌。同时关注网上会展业的发展趋势,实现实物展览和网上展览多形式、多元化共同发展

第三走出国门,打造国际会展都市。以政府搭桥,企业联合,加大国内外区域经济合作,按照国际品牌会展要求,提供专业的会展服务。

(五)建立组织体系,加强行业管理

成立专门的管理机构,如成立中国展览业协会,作为全国各展览场馆、展览公司、展覽从业人员利益的代表,根据国家政策,协调办展活动,避免恶性竞争,制订行业规范,规范办展行为,促进各地区展览业协调发展,帮助国内展览业从业单位参与国际竞争。并为会展举办单位、参加者以及为会展提供公共服务的政府部门提供计划信息。(作者单位:广西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吴信菊.会展概论[M].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3.160-162

[2]黄庆.南宁市作为区域性国际会展旅游中心的定位[J].市场论坛,2006(1):36-39

[3]郭峦.论南宁市会展旅游的发展[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5,(7).

[4]曾武佳.《现代会展与区域经济发展》.[D].四川.四川大学.2006年.255-256

[5]甄明霞、欧阳斌.会展经济—城市经济的助推器[J].南方经济,2001(7)

[6]程宏.世界会展经济发展趋势及借鉴[J]经济纵横,2001(9)

南宁西大附中实习报告(精选) 篇4

体育教育实习报告

一、实习基本情况

二、实习时间:2009年10月9日—2009年11月27日 实习地点:南宁市 实习学校:广西大学附中 实习班级: 教学班级:

在广西最高学府——广西大学优雅宁静的怀抱中的广西大学附中,历经大半世纪,现已发展为一所有130多名教职员工,42个教学班,4000多名学生的完全中学,坚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办学理念,学校遵循“依法治校、德育立校、科研兴校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的办学思路,坚定“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创南疆名校”的目标,创立了“全面提高,发挥特长”的办学特色。学校获得了教育部贯彻《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优秀学校、自治区传统体育项目先进学校、广西贯彻学校体育工作卫生工作两个《条例》的优秀学校、南宁市教育系统德育工作先进单位、南宁市文明单位、市双拥标兵单位等荣誉称号。

学校拥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其中特级教师2人,高级教师46人,有二十多名教师研究生毕业和在读,90多名本科毕业。学校以科研兴校为龙头,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根本。学校近年来初、高中毕业班教学评估和毕业合格率名列南宁市前茅,特别是初中的教学质量一直在南宁市乃至全区享有较高的声誉。

学校在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方面成果显著,有一支打入全国中学生运动会决赛的排球队伍,有一支在南宁市中学生艺术节上折桂的文艺队,有一支获得“全国长江小小科学家”称号、在全国电脑机器人大赛和南宁市科技作品比赛中屡创佳绩的学生科技队伍。2006年,学校的啦啦操队赴美国参加世界啦啦操锦标赛,获银牌。

广西大学附中以其培养拔尖人材,全面发挥特长的素质教育特色在企事业办学中独树一帜,乘着广西大学211工程建设的东风,一所环境优雅、风格鲜明、设施一流的广西大学附中新校园即将从蓝图变为现实,广西大学附中已满怀信心阔步向前。

现在我将近两个月的实习生活已经结束,在学校领导和实习学校各位体育老师们的指导和帮助下,我完成了由学生向教师的华丽转身。这一路走来,颇多留恋,诸多感慨。在实习期间,我既是学生,又是教师。作为学生,我虚心求教,不耻下问;作为人师,我兢兢业业,倍感骄傲。我付出了很多,收获了更多。下面我将这将近两个月的实习做简要的汇报总结。

二、实习主要内容在实习期间,我们的主要任务是教学工作和班主任工作。

(一)教学工作。教学是实习的重点。通过这次实习,使我很好的将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在实践中,在实践中筛选、磨砺出适合自己的理论指导,给我以后的教学工作指明了方向。

1、上课前应认真听课。

上课前认真听了指导老师一周的课,跟以前听课的感觉完全不一样:以前听课是为了学习知识,现在听课是学习指导老师的教学方法,把握好其中的上课流程,上课方式,上课的思想。

2、要认真备好课。

作为新老师,指导老师告诉我们在备课前既要备教材也要备学生。熟读教材、尊重教材,将教材中透漏出的信息传递给学生。备课时要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将教学重点和难点用教材语言,用学生能读懂的语言,简明扼要地呈现给学生。同时,上课前一定要熟悉教案,反复试讲,理顺教学思路,从整体上把握教学设计的框架,提高教学的条理性和逻辑性,此外也要确定教学细节,尤其是新老师,避免上课时由于经验不足,无法应对各种状况外的事情。

3、进行课堂教学。

体育课教、学、练三者之间的统一。俗话说:施教之功,贵在引导。教师的教学艺术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他引导水平的体现。只有教师正确而巧妙的引导,才能在学生的学习中起到“引爆”作用,实现认知、情感、行为三者的统一,获得教学最佳效果。

传统的教学组织和教学程序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组织形式,以行政教学班为主的组织形式、分项教学的组织形式等,还有一成不变的课堂教学程序。既严重束缚了教师的手脚,也影响了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情绪和积极性。用比较坦诚和理性的思想来思考一下,当在教室里久坐的学生来到操场上的时候,他们需求的是什么?不就是想舒散一下禁锢着的筋骨,放松一下绷紧的大脑。有那位学生想一来到操场就“立正、稍息”,面对体育教师的讲解示范等,学生能喜欢这样的教学法组织形式吗?答案是否定的。根据《新课程标准》的内容,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我在实习期间有针对性的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体育运动技能,培养学生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

4、做好教学反思与总结。

在实习期间,我遇到了困难,也对体育教学进行了一定的思索:(1)教师对学生的过高要求也是不利快乐体育的实施。教师在要求学生完成动作或训练时,有必要降低难度或要求,使身体素质较差的学生也能在运动中体验到成功,如我在单足跳的练习中,可允许学生换一次脚,这样就使学生尝到了成功的滋味,有了很大的成就感。对待学生方面,既要求严格注重素质的培养,提高他们的自信心方面,还多给予鼓励和表扬,坚定他们克服困难决心,也培养他们吃苦耐劳,顽强拼搏的体育精神。(2)每一堂课教材合理安排,使学生得到全面的身体锻炼,发展学生各方面的素质。讲解动作要领和保护方法,突出重点、难点,示范动作正确,每堂课分组练习,既有秩序,又有队形。(3)上课期间,在注重终结性评价的同时也应注重过程性评价,告诉学生期末体育成绩=运动参与+运动技能+上课行为+身心健康+社会适应。让学生真正体验到主体地位。同时,这种评价方法对发展学生的体能,增进健康,娱乐身心,调节情绪,减少压力,乐于接爱不同观点,分享自己和他人的快乐,会评价他人和自己所获得的成功感,对进一步促进完善新课标的评价方法起着积极的意义。(4)积极虚心请教有经验的领导和老师,使自己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钻研教学大纲,努力地培养体育尖子,辅导差生,提高学生整体素质。

(二)班主任工作。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组织者、管理者和策划者,也是学校管理的中间力量和骨干分子。整个实习过程中,我担任初三

(五)班的实习班主任,第一次站在班里,面对新面孔,心里面挺紧张的。只是粗略的作了自我介绍与一些期望,在实习中,我得到了原班主任王老师的悉心指导,她给予我充分的信任和机会。

1、深入了解班级的基本状况。

通过找原班主任了解情况,找学生个别谈话,悉心观察等方式,来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包括学生的主体思想,学习现状,学习成绩,优秀学生和后进生。课余时间找学生聊天,深入班级,广泛接触学生,与学生进行心与心的交流沟通,通过关心他们的学习、生活情况,慢慢地拉近彼此的距离。这样,我很快就熟悉了班里的日常工作、班委的工作职责掌握,也了解了学生的基本情况。

2、认真负责地做好班级日常管理工作。

在实习中,早上7:00起床,监督全班学生清洁卫生、早读情况、课间操、眼操等情况;下午14:50到班上检查学生到校及午读情况,自习课、劳动课,班会课要到场查看;工作虽琐碎,但更需要付出百分百的认真、耐心和责任心。

3、组织团队活动

良好班集体的建设必须依靠活动来实现,活动可以产生凝聚力,密切师生关系,使每个学生发挥主体的积极性,这时进行集体主义教育、健康的竞争心理教育是行之有效的。在初三

(五)班,我积极鼓动学生参加学校组织的活动,如“雅思英语”赞助组织的三人篮球赛,校运会等活动,我召集大家开动员大会,时常与学生训练,在篮球方面,我尽力给他们辅导,鼓励他们。告诉他们不用把名次的好坏放在第一位,只要我们尽力了就行了,告诉每个同学,活动的目的不是拿名次,而是看我们如何对待竞争,是否有参与意识,是否全身心投入了,是否能做到问心无愧,更重要的是这有助于增进同学间的友谊。懂得友谊第一,比赛第二,在活动中进行教育,同学们易于接受也能很快转化为行动。抓住“活动”这个最佳的教育时机,精心设计教育内容,就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更拉进了我跟学生的距离。

4、做好沟通上的主题班会

作为班主任应该时刻用“爱”去开启学生的心灵,很多时候我们的一个笑容,一个课余诚恳的交谈,有时是一个眼神,一句鼓励的话,都会对学生产生长久的影响,但有的时候对学生的宽容增加了他们的放纵,淡薄纪律的约束,这在实习中我也是有所体会的。

在实习期间,我给他们上班会课或一些教育课,在最后一周我举行了名为“我的未来不是梦”的主题班会,由于认真对待,准备充分,班会课、教育课以及主题班会都收到好的教育效果,并得到了实习指导老师的赞赏.5、做好工作反思与总结

应该说在这次实习班主任过程中收获很多,在工作过程中增强了自身的责任感、荣誉感和自信心,懂得如何以一个老师的身份与学生相处,向班主任老师学习了班级管理等,自身得到了很好的锻炼,水平有一定的提高,但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如(1)对学生,对教材应该更加的细致:需要更钻研新的教材,处理教材应先分析各班学生特点,作到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循序渐进。新旧难易程度和不同性质的教材搭配好,备课之间的教材衔接好,每次课的教材注意多样化,使学生的身体得到较全面的锻炼。(2)培养自己应用所学的教育理论观察分析教育问题的能力和兴趣。可能的话,进行教育调查,有利于自己的教学。(3)自我要求应更高,每次课尽可能提早到达上课地点,布置好场地、器材,特别注意检查安全方面的措施,确保上课时学生的安全;同时,要提前做好自身的准备工作。(4)每次课后应认真进行自我分析,虚心听取其他教师的意见,及时在教案中写好课后小结。

三、实习总结与体会

实习的这一个多月是我过得最充实,也是最有成就感和最有挑战性的一段快乐时光。我终于体会到了要做好一名教师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容易,也明白了要做好一名教师的责任感和重要性。总之,这是一段将对我以后的工作有着重要影响的日子,感触良多,我想主要从知识方面、教师素质、全面教育能力等几个方面来谈谈我的感受。

在知识方面,我深感知识学问浩如烟海,也深深体会到了教学相长的深刻内涵。教师要有精深的学科专业知识,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丰富的教育和心理科学知识。知识结构要合理。当今的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互相渗透,相互融合,新兴学科不断出现,只懂得自己的专业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这一点我在实习中体会很深。

在教师素质方面,我领悟最多的是在职业道德,教育素质方面。“教书育人”决定了教师不仅要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还要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教师素质道德方面的核心内容是爱岗敬业,为人师表,热爱学生,团结协作。作为教师要教书育人并重,根据学生的特点,把思想品德教育融于学生的日常生活中。

热爱学生是老师热爱教育事业的直接体现,是师德的核心内容。教育是知识的传递,人格的塑造,是心与心的沟通和交流。师生之间架起感情的桥梁,学生才能主动接受教师的指导。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在实习期间,我每天出发前都要检查自己的着装是否整齐,倒不是因为臭美,因为在教育过程中,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对学生起着示范榜样的作用,所以教师必须严于律己。

教师作为现代社会的重要成员,除了具备现代人的基本能力素质,如认识能力,学习能力,交往能力,自控能力和创造能力之外,还必须具备从事教师职业所特有的从教能力。

课堂教学能力。教学是教师的基本职责,是教师最主要的工作。教师要胜任教学工作,必须具有分析处理教材,掌握各个教学环节,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组织能力。还要具备根据对象和情境的变化,迅速捕捉教育时机的应变能力。

南宁72路公交车调查报告1 篇5

公交车作为城市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对缓解城市交通压力,节约社会公共资源、提高城市品牌贡献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在选择公交出行的原因中,我们发现,费用少是人们乘坐公交车的主要原因,确实,在物价飞涨的当今社会,公交车的车票一般都是一块钱,这无疑是相当低的。这也是公共交通的一大竞争优势。一个城市的软影响力有多少,从公交设备、公交路线规划、乘客满意度就能知晓一二。本人今年暑假到厦门自助游,在厦门出行基本坐公交,很奇怪也很惊喜一个旅游热门城市公交车竟然不怎么挤,而且公交车干净卫生、所有公交配备空调。厦门美丽的环境给了我难忘的经历,厦门的公交车给我留下了美好的回忆。就南宁公交来说,公交车所属公司有好几家:白马、超大、公交总公司等等。也有少数空调车,双层公交车。本次调查主要是对南宁72路车的乘客情况等等一系列问题进行讨论。

南宁72路车所属南宁公交总公司,行车路线:南宁爱尔眼科医院-秀灵秀厢路口-秀灵路北-西大东门-广西工业学院-秀灵西一里路口-秀灵明秀路口-秀灵路南-衡阳地洞路口-衡阳友爱路口-友爱南棉路口-友爱中华路口-友爱华东路口-人民友爱路口-朝阳广场-共和民乐路口-民生共和路口-东葛新民路口-东葛古城路口-东葛思贤路口-东葛鲤湾路口-东葛葛村路口-竹塘平湖路口-竹塘广园路口-茶花园望园路口-碧湖路-迎宾金洲路口-金

洲嘉宾路口-金湖广场-民族金浦路口-竹溪立交-民族会展路口-石门森林公园-青秀民族路口-青秀中柬路口(广西北部湾银行总行)-中泰路中-东盟公交站。全程16.7公里,全路程约80分钟。为什么要选这路车作为调查报告?首先,是因为本人对这路车相对比较熟悉。本人宿舍在东校园,去朝阳常坐这路车。从西大东门站坐车到东盟公交站下车,步行3分钟就可以到南宁青秀山国家森林公园,去青秀山游玩的话,从西大东门出发基本上囊括了整条路线。其次,这路车行车路经大中小学、购物广场、居民小区、公园旅游景点、市政政府等等、人流量达、人群年龄层次大、人群社会关系丰富,学生、上班族、公务员、游客、普通居民等等,为本次研究公车乘客的各类情况提供了比较丰富完整的研究对象。最后,这路车北起秀厢大道、南经竹溪大道,横穿西乡塘区、兴宁区、青秀区,路线较长、途径范围相对较广。

首先,针对72路车运行状况及乘客满意度,从网上评论和个人经历对其做出总结。从各路公交车上的乘客结构看,“大学生、老年人、带着孩子的家长”这三类群体占多数。今年五月网上的一个“南宁72路公交车司机对乘客被门夹伤不闻不问”帖子引起了我的注意,内容大概讲一个刚大学毕业工作的女生早上上班时由于车内人太多,车关门时脚被夹伤,司机非但没送其去医院,反而不闻不问。其中有网友回复到:“公交司机是城市的窗口、不要让没有素质的人抹黑了整个窗口!”撇开事情谁对谁错、真相黑白不说,72路公交超载严重的现象却是不争的事实,超载出现在市民出行高峰期,这段时间出行

人流量大,上班族,学生等客流相互重叠。需要搭坐公交车的人也多。主观原因是有些司机受利益驱使,在车上乘客十分拥挤的情况下还开门让其他乘客挤上去。

公交公司忽视对公交司机的职业道德培训等,选拔司机时只注重其驾驶技能或者其他方面的素质,而不注重司机的服务态度素质的培养。司机自身的素质修养不够,对乘客的态度欠佳。比如一些乘客不知道该在哪一站下车或者该转乘哪路车时,就会向司机询问,然而一些公交车的司机回答的语气很生硬,使乘客的心里感到不爽快。一些年纪比较大行动又不方便的乘客在上下车时有点慢,某些司机就显得不耐烦。

下面事件是本人对72路车乘车的一个亲身经历:大二五一时,我去朝阳做兼职。我在西大东门上的72路车,大概7:30左右,在秀灵明秀路口站有四五名赶着去上班的市民等候。但车上早已挤得满满当当。候车的人赶紧拥向前门,但车门紧闭。司机一个劲地摇手示意,表示乘客太多无法承载。眼睁睁看着72路车就这样开走,众人直叹气。突然,公交车又在前方20米处停下,众人窃喜,以为还能上人,又一路狂追上去,却发现前门仍紧闭,只有后门开了。原来,一位老人因车到站后人太多来不及挤下车。欲赶往茶花园望园路口附近上班的张小姐懊恼地说,每天挤公交车上班都像打仗,如果挤不上被司机“抛弃”了,上班就得“被迟到”了。72路公交车全程16.7公里,共有37对停靠站,途经朝阳广场、金湖广场、石门森林公园,还经过写字楼和单位分布众多的民族大道,是上班族和居民周末休闲出行的热门线路。有网友就戏称:严重推荐72路,堪称南宁市最挤公交车,脸差点没贴玻璃了!还有网友给了这样的评论:72路公交车变沙丁鱼罐头透不过气,乘客就像下饺子一个挨一个。想起一句售票员经典语——同志们收腹,再上两个。

拥挤的公交车已经让人苦不堪言,最让人难以忍受的更是交通堵塞。去年五一兼职下班,回学校坐的也是72路车。下午6:30,有两个家长将4个八九岁、小学生模样的孩子推上车。身材瘦小的孩子被“淹没”在密密麻麻的人群中,本已经疲惫不堪的我在朝阳站好不容易挤上满满的公交车,谁料想在友爱路口附近路段堵车,一公里的路走了办小时,原来30分钟不到的车程竟被拉到俩个半小时,饥肠辘辘的我回宿舍啃完本来为明天早餐准备的面包,倒头便睡。不只72路公交行车路线堵车,在西大正门门口的大学东路每到下班时间必堵,修了三四年的地铁至今没有完工,修地铁砌的围墙更占用了车道,让原本车流人流量大的道路变得拥挤不堪。

针对以上堵车的现象和问题,个人对其原因进行简单的分析:

1、公交车堵塞严重多发生在上下班时间,这个时间段人流量比较集中。造成车辆堵塞的客观原因在于城市各种车辆的增加,特别是私家车和出租车的增加,在上下班高峰期占用了大量的道路资源,造成上下班出行高峰期在一些主要交通道路上堵车严重。

2、南宁市一些路段比较窄,一些市民出行的交通工具是电动车和自行车。这些非机动车辆和公交车共用一条道路。电动车与自行车为了赶时间常常与公交车抢道,特别是在红绿灯路段和十字路口,非机动

车辆常抢在公交车的前面,公交车不得不刹车或者降低速度,让道于非机动车辆。大量公交车被迫停在交通主干道上,造成交通堵塞。

3、公车交车堵塞通常发生在政府机关,事业单位聚集的路段。究其原因是许多单位的工作人员都拥有私家车,下班的时候这些车辆同时出现在公路上,造成交通拥挤。一些市民的安全驾驶意识不够强,为了个人方便与公交车互不相让,只要有一点空间就挤进去。例如在中山路与邕江桥北的十字路口处,许多私家车和出租车为了抢道造成交通混乱。

最后,虽然和本次调查内容关系不大,但个人还是有必要说一下。由于公交车比较拥挤,一些犯罪分子就会借车厢内人多口杂,趁机偷别人财物。更有猖狂着,借着人多,等到站时直接抢走乘客的财物跑走。上周我一同学的朋友刚买的三星手机,在公交到站时被人不慎夺走,由于车厢内人多,等追出去时人早已不见踪影。

南宁经济发展报告 篇6

随着南宁市居民收入的不断增加,居民的业余文化生活日益丰富。为了解南宁市社区居民业余文化生活现状,在认真学习《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后,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和个人兴趣,组织调查小组于2011年10月23号~11月25号就该问题以《南宁市社区居民业余文化生活状况的调查》为题,对南宁市部分社区居民业余文化生活状况展开调查活动。

一、调查过程设计

1.调查的目的和意义

近年来,南宁市提出了“向南战略,开发新区”的发展战略,南宁市的社会经济发展又将面临着新的腾飞。建设“文化南宁”的战略任务也在顺利实施之中。作为新时期社会基层组织的社区也得到蓬勃发展,业余文化生活已经成为社区居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开展社区居民业余文化状况调查,了解先进文化建设的主要进程,了解社区居民业余文化的内容、形式以及在居民生活中的地位和意义,了解社区居民开展业余文化活动所面临的困难以及对业余文化生活的愿望和要求;通过分析研究,探讨一条切合社区居民实际、为社区居民所接受、受社区居民欢迎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构思精巧的业余文化发展之路;通过开展调查研究,延扩理论课教育的时空,增强教育实效,让我们大学生深切感受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特别是西部大开发、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所取得的辉煌成绩,感受到我国城市社区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的蓬勃发展;通过开展调查研究,还可以培养我们大学生了解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大学生的社交能力,为胜任今后的社会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2.样本选择

经过小组的讨论,根据实际情况,我们选择了市中心的朝阳广场和民生广场,西乡塘区的鲁班新区和广西机电的教职工区开展我们的实践调查活动。

3.调查程序

根据毛概老师的要求,我们组建了一个5人的实践调查小组,制定了《南宁市社区居民业余文化状况调查方案》的策划书,里面包含了时间、地点、调查方案、形式等。主要从社区领导对业余文化的重 1

视程度、社区居民对业余文化的要求程度、社区业余文化状况以及存在不足和努力方向等方面进行居民的采访,开展调查活动;统计数据;撰写调查报告。

二、社会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南宁市社区业余文化的繁荣与困惑

1、社区领导对业余文化生活比较重视。据调查显示,有80%的居民认为社区领导重视业余文化活动;71%的居民认为业余文化活动有政策与安全保障;70%的居民认为社区业余文化活动以居民自发组织为主。社区领导对业余文化活动的重视,主要表现为注重政策引导和经费扶持,鼓励社区居民开展业余文化交流活动;下拨经费加强社区业余文化设施建设,如各社区里新建设了篮球场,门球场,乒乓球台,象棋台,桌球台,小孩玩的娱乐场,以及各种健身器件等。

2、居民参与业余文化生活的积极性较高、气氛较浓。在调查过程中,有50%的居民表明社区经常开展业余文化活动;62%的居民认为自己的业余文化生活是以个人喜好加入为主。如朝阳广场里,可以说是人满为患,很多都是中老年人自发的在那里一起跳舞,一起唱粤剧京剧等,一起吹拉弹唱,大部分都组成了一个小派对。而民生广场除此之外还多了很多在健身的男女老少,这边聚集的人比较多,年轻人和小孩等大部分是在玩溜冰、踩单车、跳舞等运动,当然这边主要的是以晚上展开为主。这些表明,社区居民参与社区业余文化活动的积极性较高,他们经常以社区开展各种各样的业余文化活动来增强自己的身心健康。把参与业余文化活动的社区居民聚集在一起,形成共同交流、共同娱乐、共同进步的良好氛围,构建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

3、居民业余文化组织健全、内容丰富。在调查的社区中,都有社区居民根据个人兴趣爱好,自发组成了各式各样的文化组织,如合唱队、合奏队、钓鱼团、舞蹈队等等。大多数居民的业余文化的主要内容较多,包括看电视看报纸、听广播、看书、打扑克、搓麻将、上网、交际舞、文艺运动表演内容。可见,南宁市社区居民业余文化生活的形式内容多种多样,居民业余文化生活趋向于多样化,健康化。

可以说,南宁社区居民业余文化发展速度快、质量高,已经成为社区居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由于各种原因,社区居民业余文化建设也面临着新的困惑。主要表现在:

第一,年轻人参与社区业余文化的积极性不高。调查显示,当前参与社区文体活动的人群中老年人约为80%,年青人为20%。大多数青年人由于工作忙、社会活动多、生活节奏紧,很少有机会参与社区文化活动;而中老年人则退休在家,多数老人除承担少量的家务劳动之外,时间和心理都有空闲,希望能在社区文化活动中“老有所乐”,比较积极参加社区文化活动。

第二,社区业余文化团体的专业水平不高。通过对社区调查结果发现,大多数社区的文化团体的成员由具有相同爱好的居民组成,缺乏专业人员的指导。所以,社区业余文化水平只停留在一个层面上,得不到创新与进步。久而久之,社区业余文化生活就会变得单调,逐渐失去社区业余文化活动的吸引力。

第三,社区业余文化活动设施不够完善。在对社区的调查中,除五菱社区有较为完善的业余文化生活设施外,其它大多数社区的业余文化生活设施相对不够完善,一些社区原有娱乐、休闲场所的设施,因功能不齐全,保护不到位,损坏现象严重,造成旧的设施不修理,新的设施不添置的局面,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区居民参与社区业余文化生活的积极性。

第四,经费不足,活动受困。从我们调查和了解的情况看,像广西机电里的教职工一样,除了很少一部分的业余活动设备更新以外,大部分的设备已经陈旧不堪,比如西区里的篮球场、乒乓球台、还有舞蹈场地等都已经烂的不知道怎么说了,水泥地板不重要,重要的是场地还有那么多的裂痕,乒乓球台没网等落后设备。还有朝阳花园里,几乎就没什么运动健身设施,只有小小的场地跳舞、唱歌、合奏等。唯有鲁班新区和民生广场的业余生活设施建设得还算可以。因此,社区业余文化活动的困难就会越来越明显,甚至会影响一些演出队伍的生存,影响社区业余文化的发展。

(二)社区业余文化的重要作用

尽管社区业余文化活动面临着不少的困惑,但是,社区业余文化建设毕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区居民的文化生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社区居民对社区业余文化的重要作用都比较认同,归纳起来有以下三个方面:

1.有利于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社区作为一个区域性的小社会,社区成员中存在价值观念和道德风尚的多元态势和复杂局面。社区业余文化建设通过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提高社区居民的文化

3修养,使社区居民正确地认识人与社会、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个人、家庭与社区等各种关系,使社区形成健康向上和互相关爱的文化氛围,能促进人和社会的协调发展。

2.有利于增强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由于我国城市“单位制”的长期影响,城市居民的社区认同感还比较薄弱。社区业余文化建设通过建立各种服务居民的文化设施, 开展各种有益于居民身心的文化活动, 以居民喜闻乐见的形式吸引居民参加社区的文化生活, 可以有效地从心理和文化层面增强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使他们能从社区的文化特质中,认识自己生活的社区, 认同自己生活的社区, 进而能热爱社区, 贡献杜区,有效地促进社区内聚力的形成。

3.有利于融洽社区的人际关系, 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社会竞争压力的增加,使转型期的人际关系出现了更加开放和更加务实的趋势,也使人与人之间关系有功利化的趋向,对于个人、社区和社会的健康发展都是不利的。社区业余文化建设通过各种有益健康的社区文化活动吸引人们走出封闭的自我空间,让社区居民在较少功利色彩的社区文化活动中交流感情、缔结友谊、互相鼓励、感悟人生,让人们感到社区大家庭的快乐和温暖,从而使人际关系融洽和谐,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三、繁荣社区居民业余文化生活的建议

1、社区业余文化活动应以满足居民需要为出发点。在社区举办过的活动中,分别有60%的居民参与或知道社区组织开展过业余文化活动,居民对这方面的实际需求比例为65%;由于参与社区业余文化活动多为退休老人或无业老人,相对于体育竞技活动,居民更喜欢文娱活动,单文艺表演活动,居民参与比例为40%,但居民的实际需求比例为55%。从各种文化的实际比例与居民的期望值来看,社区业余文化活动尚未达到居民的需求。为丰富个人业余文化生活,80%的居民选择看电视,73%看报纸,50%看书,35%听广播,还有73%打扑克和搓麻将。由此可见,社区居民对业余文化的需求还是比较高的。

2、硬件建设应成为社区业余文化建设的当务之急。对于活动室、娱乐场所等硬件设施的需求,56%的居民认为改善社区活动室的条件,55%的居民以为应加强娱乐场所的建设。居民普遍要求,体育场馆要增加室外健身广场及各种健身器材等;老年活动室要多功能化,能够成为唱歌、跳舞、打太极拳、书法、绘画。

3.调动年轻人参与应成为繁荣社区业余文化的内在动力。社区居民是社区文化建设的主体,他们既是社区文化的创造者、又是社区文化的受益者,社区文化的感召力、生命力最终取决于居民群众的认同感和参与度。因此社区文化活动在内容上,要充分考虑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结合、乡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结合、高雅文化与通俗文化的结合。在形式上要提倡多样化,防止单一化,真正做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更重要的是,要充分调动中青年人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中青年人工作、学习忙,对他们来说,他们与工作单位的关系更密切,他们的参与点不在社区是很自然的。但从社区文化建设的角度来看,对他们的文化需求没有给予充分的重视和满足是社区文化工作的不足之处。因此,调动中青年人参与社区文化的积极性已经成为社区文化建设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繁荣社区业余文化的内在动力。

4、公益性、娱乐性、低成本应成为社区业余文化建设基本原则。在家庭文化消费结构中,绝大多数家庭选择子女教育和提高自身能力,部分选择家庭娱乐。结合居民月均收入进行分析,社区居民普遍的家庭收入还不是很富裕,因此在重视子女教育、优先投入的情况下,已经占去了可用于文化消费支出的大部分。因此社区要进行文化娱乐、体育活动,应该更多考虑低资金投入、娱乐性、教育性为主,更推崇休闲文化,或者在活动中考虑社区公共投入部分的支持,减轻居民自身承受的压力。对于需要较多经费和个人支出的项目,可能难以有多数公民的支持和参与。有的社区为了解决这种问题,在举行社区业余文化活动中得到了商业赞助,这本来是一件好事情,但活动中对赞助厂商或产品的过多宣传,让居民感到太多的商业味道,反而失去了社区活动本该有的自娱自乐和重在参与的积极性,挫伤了部分居民的热情。

5、与高校建立文化帮扶关系应成为社区业余文化建设的新途径。高校具有文化资源集中、文化辐射面广、文化渗透力强的优势。社区通过为高校提供实训实习基地,与高校建立起文化帮扶关系。利用高校文化资源更好地为繁荣社区业余文化服务,使之成为社区业余文化建设的新途径。

南宁市公共交通发展策略研究 篇7

1 南宁市公共交通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轨道交通

1.1.1 轨道交通线路受干扰大

南宁市城市道路网层次不清晰, 功能性质混杂, 导致小汽车交通、公共交通及非机动车交通与正在建设的轨道交通走廊叠加, 相互干扰, 交通运行状况不断恶化。

1.1.2 轨道交通接驳设施系统规划不健全

没有对轨道交通站点周边接驳交通设施用地进行有效控制预留, 站点周边200米范围内接驳设施布局难以形成一体化的接驳交通体系;目前在建的轨道1号线和2号线75%的轨道站点聚集人口岗位规划总量不到2万, 对城市交通疏解作用不明显。

1.2 常规公交

1.2.1 公交网络层次单一

南宁市现有公共交通线路均为常规公交线路, 等级单一, 尚未形成多层次的公交网络, 也没有大运量的轨道交通或者BRT作为骨干线路。

1.2.2 外围地区存在覆盖盲区

中心城区部分路段公交线路过于密集, 而外围地区公交线网密度偏低, 存在公交覆盖盲区。如五象新区、凤岭片区现状开通的公交线路较少, 给周边居民和群众出行带来较大不便。

1.2.3 公交发展相对缓慢

近年来, 公交出行分担率增长速度缓慢。2014年与2007年相比, 出行比例从18.11%变化为18.68%, 公交发展相对缓慢。与其他同类省会城市相比, 处于较低水平。

1.2.4 公交设施供应不足

南宁市空调公交车占公交车总量的比例为17.53%, 节能与新能源公交车的比例为9%, 使用时间超过7年的公交车的比例接近50%, 公交车辆陈旧落后不仅影响市民乘车舒适度, 也降低了公交的吸引力。

南宁的公交专用道里程低, 目前只在滨湖路、双拥路设置公交专用道。

目前南宁缺乏公交场站用地, 邕江以南仅6个公交场站, 部分公交场站设置在立交桥下;在凤岭、五象新区无公交场站;东盟商务区交通设施用地预留不够等。由于旧区规划的缺项、新区规划的不到位、场站建设资金的缺口等因素, 导致一部分公交场地无法落实, 公交进场率在40%左右。

1.2.5 公交服务水平低

目前南宁市民对公交服务中反映存在最多的问题为公交等车时间过长, 此项比重约占到总比重的44.21%。从公交乘客的候车时间来看, 大部分乘客的等候时间为5—15分钟, 约占总比重的64%, 等候时间在15分钟以上的乘客约占到总比重的30%, 等候时间为1—5分钟约占到总比重的6%。

据2011年南宁市交通出行调查显示, 南宁市平均出行时耗最大的出行方式为公交车。 (见表1)

目前, 南宁公交车的信息化程度不高, 南宁的公交车没有全部安装GPS, 公交站牌还没有安装电子显示牌。

1.3 出租车

由于南宁市长期以来忽视对出租车交通系统的研究及规划建设, 以致出现了出租车数量增减盲目依赖市场供求而无宏观调控、车辆随意停靠, 严重影响城市道路交通通行效率以及出租车停靠场站建设滞后等一系列问题。

2 南宁市公共交通发展策略

2.1 使公共交通成为优选

2.1.1 以“公交优先”理念指导城市交通发展

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 按照公众利益优先和效率最优原则, 始终坚持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政策, 从规划、建设、管理、运营各环节真正落实公交优先。

2.1.2 统一规划公共交通线路, 建立多层次服务体系的公共交通网络

逐步建立覆盖全市主要功能片区的轨道交通网络, 充分发挥轨道交通主体骨干运输作用, 加强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网络的整合, 形成以轨道交通为骨干、常规公交为辅助、出租车等其他交通方式为补充的功能清晰、布局合理、互补协调的公交体系, 不断增强公交吸引力, 为市民提供多层次、多样化的公交出行服务。

2.1.3 加快轨道交通建设

大力发展和建设城市轨道交通, 加快城市轨道交通1号线和2号线建设, 适时启动其他线路建设。充分发挥轨道交通在城市公共交通系统中的骨干作用, 逐步促进以轨道交通出行为主导的交通模式。

配套建设轨道交通与各类交通的换乘枢纽, 强化不同交通方式与轨道交通的高度整合与无缝衔接, 使航空、铁路、公路、公交、出租车、社会车辆等交通方式之间达到高效转换, 充分发挥各种交通方式的优势。

2.1.4 加大公共交通基础设施投入和建设力度

完善各类对外客运交通枢纽的公交接驳场站建设, 加强内外交通衔接;加快与轨道站点配套的公交接驳场站设施建设, 方便轨道公交接驳换乘。

大力推进公交场站建设, 按照“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的方式, 加大政府对公交场站的投资建设力度, 建立相应的用地保障制度。配套建设轨道交通换乘停车场 (即“P+R”停车场) , 实现市内公交与对外交通、市内各种交通工具之间的无缝衔接, 零距离换乘。

2.1.5 推广公共交通优先计划

分阶段地灵活实施公交车站前后20米的道路空间强制让道给公交车使用、十字路口公交车优先、高峰时段公共交通专用道、全天公共交通专用道等公共交通优先计划。

2.1.6 大力提升公交运营服务水平和能力

视财力情况逐年增加对现有公共交通车辆更新、升级改造以及智能管理和调度系统、主要公共交通出行线路图系统、电子站牌系统、公交实时到站信息服务系统等智能化交通系统建设的资金投入, 提高城市公共交通的服务水平和运营能力。

2.1.7 To D开发模式

在公交线路的沿线尤其在公交站点周边, 鼓励预留控制和联合开发土地, 实现城市土地利用的集约、高效开发。

2.2 扩展城市道路功能

在城市建成区或新区, 有条件的单向三车道以上的道路或单向两车道以上的主干道, 设置高峰时段或者全天公共交通专用 (优先) 道;具备物理隔离条件的公共交通专用 (优先) 道, 实行封闭或半封闭管理, 配套设置完善的标志、标线等标识系统, 明确区分公共交通流与其他交通流, 逐步形成有效衔接的公共交通专用 (优先) 道路网络体系, 切实提高南宁市公共交通运营服务效率和水平。

资料来源:《南宁市2011年综合交通调查技术报告调查分析报告》

2.3 提高道路使用率

2.3.1 加快停车场信息系统建设

依托城市智能交通系统建设, 在城市重要交通节点建设停车场动态信息显示屏, 协助车辆驾驶人靠近停车场, 以减少寻找停车位造成的阻塞。

2.3.2 打造实时交通信息发布平台

通过电子显示器、电台、互联网等手段向车辆驾驶人发送道路实时交通信息, 引导车辆出行, 避免市民出行凭“经验”而导致的车流路网分布不均衡。

2.4 完善出租车服务

结合城市总体规划和各专项规划, 在大型客运交通枢纽、轨道站点、大型商业中心、公共服务和娱乐活动中心、城市综合体、主要旅游景点建立出租车上下客点或者停靠场站, 规范出租车停靠秩序。

结合南宁市居民收入状况和城市发展要求, 科学制定出租车行业发展规划, 加强对市场供求状况的监测, 合理安排和调节控制好出租汽车的总量、比例和投放速度。

2.5 进一步加强对电动自行车的管理控制

自2002年1月南宁“禁摩”政策实施以来, 电动自行车成为摩托车的替代工具, 低廉的购置费用和日常使用费用, 与公交出行相当甚至更高的出行速度导致了电动自行车的大量普及, 其交通量迅猛上升。南宁市2011年居民出行方式比例中, 电动自行车占全方式的25.94%。电动自行车出行分流了大量公交客流, 这也是南宁公交近年来持续不断的投入公交分担率却始终徘徊在19%左右的主要原因。同时, 其较快的速度以及驾驶人道路交通安全意识的淡薄对于机动车、电动自行车、普通自行车和行人都造成了很大的安全隐患, 存在着一定的交通安全问题。因此需进一步加强对电动自行车的管理控制。

2.6 满足市民不同出行的需求

2.6.1 打造“无障碍”空间

在规划宏观交通设施的同时, 如果能以乘客的身份体验整个车程, 十分周到地考虑例如地铁站加装电梯、轮椅可上下巴士、改造道路设施方便出行、提升人行天桥和人行横道通行环境等细节, 使市民在选择公共交通出行时能感受到无微不至的关怀, 这样公共交通就更具吸引力。

2.6.2 公众参与公共交通规划和建设

建设以人为本的公共交通系统, 公众的参与极为重要。可采取:开展社区活动与居民会谈、发放宣传单、成果展览、参观工地等多种形式发动公众积极参与南宁市公共交通发展规划、建设、实施整个过程。

3 结语

公共交通作为影响城市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决定和引导着城市空间布局形态和社区设计, 是城市交通发展的方向, 是从根本上改善和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重要途径, 是城市活力和人居环境的重要保障。

在“绿色低碳、以人为本”的交通发展理念指导下, 南宁市要打造便捷、舒适、高效的公共交通出行环境, 在本轮城市总体规划期末 (2020年) 实现将早晚高峰期搭乘公共交通的比率提高至70%, 85%的公共交通使用者可以在60分钟内到达目的地, 公共交通的平均路程时间降低到私家车平均路程时间的1.5倍等一系列公共交通发展目标, 需要“建管并重”, 一方面持续地完善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另一方面通过交通信息化与智能化手段加强交通管理, 以实现高水平的设施建设、精细化的交通管理、深入人心的交通文明意识, 最终营造高品质的公共交通出行环境。

摘要:围绕将南宁市建设成为最宜居的壮乡首府和具有亚热带风光的生态园林城市的城市发展目标, 结合南宁市公共交通发展的现实情况, 尝试从改变交通出行方式、加大公交设施建设、提高公交服务水平等几个方面提出南宁市公共交通发展策略和建议。

关键词:南宁市,公共交通,交通模式,人居环境

参考文献

[1]南宁市城市交通规划2007—2020[r].

[2]樊建强.以新加坡模式为参考规划城市交通低碳发展[J].环境保护, 2013, 41 (11) :77-78.

[3]严亚丹, 过秀成, 孔哲, 李岩.新加坡城市综合公共交通系统[J].现代城市研究, 2012, 27 (4) :65-71.

[4]欧阳南江, 陈中平, 杨景胜.香港轨道交通的经验及其启示[J].城市与区域规划研究, 2011, 4 (1) :79-88.

[5]李孟然.深度“捆绑”的价值——香港“轨道交通+土地综合利用”模式概述与启示[J].中国土地, 2013 (10) :8-11.

[6]史懿亭, 李珽, 符文颖.香港与深圳轨道交通站点综合开发典型案例对比分析[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2014, 17 (4) :5-9.

[7]陈卫国.深圳轨道交通:基于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的轨道交通网络覆盖研究[J].城市规划学刊, 2010 (S1) :66-73.

[8]李作敏.构建低碳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战略思考[J].运输经理世界, 2013 (12) :18-18.

[9]黄焕添.南宁市发展智能公共交通系统的调研报告[r].中共南宁市委党校学报, 2011.

[10]刘国强, 李丹, 徐琳.武汉市多模式公共交通综合体系构建研究[C].2014 (第九届) 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论文集, 2014.

南宁经济发展报告 篇8

摘要:南宁目前正处于快速城镇化和快速机动化发展阶段,需尽快建立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打造绿色低碳、集约节能、环境友好型的交通体系。区域性国际城市的发展定位要求南宁构建高度便捷的国际和区域交通联系,“一轴两带多中心”城市空间发展战略要求南宁突出交通引导下的紧凑集聚发展。本文结合刚刚完成编制的《南宁市城市交通白皮书》,回顾了南宁市综合交通发展历程,分析了存在问题与未来发展趋势,对南宁市综合交通体系发展的重大问题提出了战略思考。

关键词:南宁;综合交通;战略

1、概述

南宁目前正处于快速城镇化发展阶段,根据新型城镇化的发展诉求,城市交通也需要转型、提升发展,并南宁结合自身城市特点和生态优势,打造绿色低碳、集约节能、环境友好型的交通体系,以助力南宁新型城镇化发展。区域性国际城市的发展定位要求南宁构建高度便捷的国际和区域交通联系,“一轴两带多中心”城市空间发展战略要求南宁突出交通引导下的紧凑集聚发展,快速城市化和机动化背景下的南宁城市交通需尽快建立一条可持续、健康发展之路。

2 南宁市综合交通发展历程

建国以来,南宁市把握住了一系列发展机遇,迅速由一个西南边陲小城发展成为人口约300万的特大城市,经济总量持续增长,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城市空间规模也不断增长,为发挥综合交通体系对城市发展的支撑与引导作用,南宁市始终致力于建设更加完善的综合交通系统,大致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

2.1城市内聚发展与非机动车交通主导(1950~1980)

这一时期城市的发展速度较慢,城市空间结构为单中心的团状结构,空间尺度由1950年的0.8公里逐渐增长到1980年的2.9公里。因城市的空间尺度较小,再加上当时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居民收入水平的影响,当时的代步工具以自行车为主。

这一时期交通发展的主要任务就是为工业发展服务以及为发展近郊和卫星城镇服务,主要内容就是城市主干道的建设。这一时期的主要交通政策就是交通运输业开始实施登记管理,以及对道路交通安全加强管理。

2.2城市扩张初期与机动化交通初步发展(1980~2000)

这一时期,南宁市利用自身区位优势,积极构建大西南地区连接出海通道的交通枢纽。至2000年,湘桂铁路、南防铁路、南昆铁路汇聚于南宁,加强了城市与各地的联系,南北二级公路1995年已经建成通车,进一步加强了与出海港口的联系,邕江航道汇入西江,上溯百色,下达梧州和粤港澳;民航班机通往北京、上海、广州、香港、昆明等地。外部交通条件的改善不仅给城市带来了发展活力,而且为城市积极争取国家层面有利于南宁发展的政策创造了条件。1992年南宁市获得批准实施沿海开放城市政策,为城市实现大发展提供了難得机遇。

在外部发展环境的改善的影响下,南宁市城市空间尺度增长较快,城区空间的半径由1980年的2.9公里扩展到2000年的7.1公里。这一时期城区道路建设速度逐渐加快、私人机动车拥有率上升,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城市机动化交通得以发展。1980至2000年间,代步工具由以自行车为主逐步过渡到以摩托车为主,同时小汽车数量也有一定程度的增长。2000年,平均每百户城市居民拥有66辆摩托车,考虑到当时城市人口增长的因素,当时城区的摩托车数量已经相当可观。在当时机动车拥有率不断上升和城市发展需求的推动下,这一时期的交通发展以道路网络建设和对外交通通道建设为主。

随着机动车交通的增加,这一时期的交通政策方面加强了对机动交通工具、道路交通秩序以及道路交通安全的管理。出台了一系列管理政策和措施,对于当时的交通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2.3城市结构调整初期与公共交通初步发展(2000~2010)

2000年至2010年间,在城市自身发展诉求和城市总体规划的指导下,城市空间结构由单中心为主向“一轴两带多中心”结构发展。面对快速增长的机动车交通需求,城市路网建设、交通管理、环境质量保护都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在这样的背景下,南宁市一方面自2000年以来实施畅通工程,一方面加紧道路网络建设进程,同时注重道路交通管理和组织,最重要的是逐渐意识到发展公共交通对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意义。十年间大力扶持公共交通的发展,从公交车辆购置、场站用地保障、油耗补贴、票价制定等方面全面加强对公交行业的支持,力争提升公交的服务水平和吸引力。

这一时期交通发展的主要任务可以概括为:一是加强枢纽建设,增强城市在区域内的辐射力,并优化内外交通的衔接转换;二是继续加强城市道路网络建设,为新区建设和产业发展提供支持和引导;三是持续推进交通出行方式结构的优化,大力发展公共交通。

2.4 综合交通体系全面提升阶段(2010年至今)

在此期间,南宁市完成了火车东站建设和南宁站升级改造,开通了至广州、北钦防、百色等方向的高铁列车;完成了吴圩机场新航站楼建设,2015年吴圩机场旅客吞吐量首次突破了1000万人次,纽跻身国内大型繁忙机场行列,南宁市区域辐射力大大增强。中心城区范围内,3条地铁线路及一条BRT快速公交线路正在同步建设,即将形成以轨道交通为骨架的城市公共交通体系。2014年,市区实有道路总面积达3860.77万㎡,道路网密度6.64km/km2,道路面积率为13.55%,人均道路面积达13.58m2/人,凤岭北路、东西快速路、外东环快速路等一批快速路正在建设,市区内主要交叉口节点逐步进行立交化改造,将逐步形成快慢结合、分工明确的新型路网体系。

3 南宁市综合交通体系存在的问题

3.1 客货运结构以公路为主,对外综合运输通道尚未真正实现

目前,南宁市已经形成了南友、南钦、南广、南柳、南贵及南昆六条通往不同方向的区域综合交通运输通道,除南贵通道外,其余方向由公路、铁路、水运等多种运输方式构成。但从运量分担来看,公路客货运比重均在85%以上,占据绝对主导地位,真正意义的综合运输通道并没有实现。

在客运结构方面,公路运输占总量的85.6%,处于主导地位;铁路运输、航空运输量分别占总量的8.2%和6.2%,其中,铁路客运量有小幅增长,但所分担的对外客运量比重呈下降趋势,航空客运量和所占比重呈逐年增长趋势;水上客运量逐年下降,已不纳入数据统计。

在货运结构方面,公路运输占总量的88.85%,处于主导地位;铁路、水运以及航空货运量呈增长趋势,但铁路和水运所分担的对外货运量比重略有下降,分别为1.49%和9.64%,航空货运比重基本稳定,占总货运量的0.03%。

而相对于其他城市而言,南宁市公路货运比例过高,铁路的货运比例过低,导致铁路货运的经济技术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同时航空货运量和货运比例均较低,说明南宁市国际航空港的地位尚未得到体现。货运结构有待完善。

3.2 持续的大规模交通投入增加财政压力

2014年,南宁市道路桥梁建设总投资为99.17亿元,轨道交通投资达70.1亿元,合计达169.27亿元,占GDP比重为5.38%,虽然与同类城市相比这一比重不算高,但随着轨道交通及快速路系统的建设,南宁近些年的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将进一步增加。南宁市政府需要坚持市场化的融资取向,进一步拓展多元化的投资渠道。

3.3 交通对城市发展的适应性和引导性均不足

一方面,骨架路网结构对城市空间拓展的适应性不足,南宁目前城市空间拓展很快,正从“单中心”结构向“多中心”结构拓展,而现状“环+射”的骨架路网体系难以适应多中心的城市空间结构,需要构逐步向网络化路网结构转变;另一方面,南宁正在开展大规模的轨道和BRT系统建设,但对轨道和BTR沿线用地性质和开发强度调整的引导力度不足,缺乏结合交通枢纽(站点)开发的城市综合体,尚未充分整合周边的用地资源与交通接驳系。

3.4以个体机动化出行为主导的交通模式亟需改变

与其他城市相比,南宁个体机动化出行占机动化出行比率太高(达56%),而机动车保有量增长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2007~2014年期间,南宁市全市私人小汽车保有量从15.8万辆增长至88.99万辆,增幅为73.19万辆,年均增长速度为28%。可见,近年来私家车保有量保持着较高的增长态势。同时,随着南宁社会经济的发展,再加上城市规模的扩大,出行距离的增加,南宁快速机动化将持续发展,城市交通将面临更大的压力。

3.5 道路网规模不足,功能结构不合理

2014年,市区实有道路总面积达3860.77万m2,道路网密度6.64km/km2,道路面积率为13.55%,人均道路面积达13.58m2/人。中心城区快、主、次、支路的结构比例为0.12:1:0.81:1.14。城市快速路密度严重偏低,缺少连通城市中心区与外围组团间的快速通道,多數城市主干道发挥城市快速路的功能。因此道路功能模糊,市内与市外,客车与货车,快速与慢速,短途与长途混行,不同交通性质、不同交通工具干扰大,道路运行效率低下。

3.6 公共交通竞争力不足

因多方面的原因,公共交通在与私家车和电单车的竞争中劣势明显。首先,南宁目前尚未形成多层次的公交服务体系,公交服务主要依靠地面公交提供,而地面公交受限于公交专用道规模偏小且未成网络,公交运营速度和准点率无法保障;其次,公交车辆设施较为陈旧落后。南宁市空调公交车拥有量占公交车总量的17.53%,与南宁市炎热气候特征不适应,节能与新能源公交车比例为9%,使用时间超过7年的公共汽车近半,严重影响市民乘车舒适度;再次,公交场站缺口大,欠账多,南宁市2014年公交车辆数为3748标台,按照《城市公共交通站、场、厂设计规范 CJJ 15—87 》每标台公交车用地不小于200m2的标准计算,南宁市应有公交站场约74.96万m2,尚存在约为30.46万m2的缺口。

3.7 停车供需失衡,中心区矛盾突出

2011年,南宁市区共有机动车74.5万辆,其中私人小汽车40.12万辆,根据国内外经验,要适应社会车辆的正常运转,车均车位的合理水平一般为1.2~1.4车位/车,据此推算南宁市城区合理的停车泊位数应该为48.14~56.17万个停车位才能满足车辆的停放需要。目前南宁市市区内的路内、路外停车泊位数总计约为40万个,可见现有停车设施根本无法满足停车需求,而且差距还较大。

南宁市现状停车供需的矛盾主要集中在老城区和琅东片区,而外围区停车泊位数在较为充足,呈现供大于求的状况,与中心区停车设施供不应求的突出矛盾形成剧烈反差,这主要是由于中心城区土地资源匮乏,导致了泊位密度与开发强度不匹配,部分区域供需矛盾突出。

3.8 慢行交通设施有待完善

现状南宁市缺乏行人与自行车专用路,绝大部分人行和非机动车道沿机动车道布置,而且通行空间往往受到机动车通行、非法占道经营、各类市政基础设施的侵占,专用路权无法保障,出行环境较差;现状的行人立体过街设施和灯控平面过街设施不足,行人随意穿越快环和城市干道的现象比较普遍,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3.9 交通管理体制需进一步完善

规划统筹方面,缺乏高位统筹决策,影响了交通规划与城市规划、城市交通规划与区域交通规划、城区各交通方式之间的协调与衔接,易造成衔接不畅的弊端;部门协调方面,因交通管理职能分散在不同部门,易造成政出多门、各自为政的问题,影响了南宁交通总体管理效能和交通资源的有效配置和集成利用;交通管理法制化方面,目前南宁市交通管理法制化程度不高,管理过程不够规范,公交、货运、电动车多方面法规文件存在缺失。

3.10 节能减排工作基础薄弱

南宁市的节能减排工作基础较为薄弱,部分客运企业对节能减排工作认识不到位,未能建立有效的制度和机制。目前南宁市的农村客运车辆大多数技术性能较为落后,与发达国家比,每百公里平均耗油高20%,经济性、舒适性较差,高性能客车数量少,新能源汽车推广力度不足。

南宁市尚未出台汽车改装天然气燃料方面的政策,仅有相关的规划材料。加上改装后的出租车存在安全隐患、天然气供应方的汽源及加气站建设、改装车辆无法年检等问题有待解决,现阶段出租车“油改汽”项目难以广泛推广,需协调解决。

4 南宁市综合交通发展面临的趋势及诉求

4.1 南宁建设区域性国际城市对综合交通发展的要求

通过把握一系列重大发展机遇,南宁成功提升了其区域国际地位。RCEP框架下,南宁获得了更广阔的国际发展空间,泛北部湾经济合作提升了南宁的国际枢纽城市地位,“一带一路”战略下要求南宁打造“一带一路”上的重要节点城市。在这样的国际发展背景下,南宁需要打造国际性枢纽城市,建立起与南宁区域性国际城市发展目标相匹配的对外综合交通体系,具体来说就是要建设面向东盟国际合作和辐射全国的航空港,面向东盟和全国的快速铁、城际铁和普铁结合的铁路枢纽,中国中西部出海大通道的重要国际枢纽(依托北部湾港口)。

4.2 南宁引领区域经济发展对综合交通发展的要求

在新形势下,广西需要积极参与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合作及推进桂粤港澳产业合作,南宁作为自治区首府,需要加快对外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与提升,强化枢纽、提升通道,为区域经济合作与发展提供良好的硬环境。

广西城镇体系与区域发展规划强化了南宁的中心城市地位。根据广西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广西城镇空间布局将形成以南宁为中心的五条放射状的城镇发展轴,南宁将承担服务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新的战略支点核心功能。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作为西部大开发和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重点地区,将成为带动、支撑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高地和开放度高、辐射力强、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生态良好的重要国际区域经济合作区。将形成以南宁和沿海为中心向外辐射的交通格局。需要建设辐射珠三角、大西南和广西的国家公路网和枢纽,积极与珠三角对接的水上航运枢纽,区域通勤化的城际轨道交通、高效的铁路运输。

4.3快速城市化与快速机动化发展对综合交通发展的要求

快速城市化与快速机动化发展,是南宁自身城市化发展中的两大特征,2010~2014年,南宁市城区人口由270.7万增长至284.38万,年均增长率为1.24%,城区机动车总量由125.65万辆增长至165.2万辆,年均增长率为7.1%,预计2030年城区人口将达到500万,机动车总量将增加至万辆。南宁的交通发展要满足这两大特征对交通的诉求,支撑南宁快速发展,应重点协调好综合交通枢纽、交通廊道与城市空间布局的关系,注重城乡统筹发展,完善城乡结合部交通设施,提高城乡公共交通网络覆盖率;为应对南宁交通结构快速机动化,需要注重各种交通方式协调发展,初级的绿色交通出行结构需逐步向高机动化发展趋势下的高品质绿色交通出行转变,突出公共交通的优先地位,逐步完善慢行交通网络。

4.4 国家政策导向对综合交通发展的要求

(1)国家能源战略

能源问题是中国21世纪面临的一个重大挑战,中国极低的人均能源占有率的现实情况,决定了高能耗的交通模式并不适合中国的国情,国家陆续发布了《新能源汽车生产准入管理规则》、《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等引导和促进交通节能减排。

(2)交通环境政策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城市交通也引发了大量的环境问题,汽车尾气的大量排放和噪音污染已成为了城市环境的主要污染源。政府部门也陆续出台了《交通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办法》、《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环境保护相关政策。

(3)公交优先战略

随着城市与人口规模的迅速扩大、机动车快速增長,使中国的城市交通和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面临严峻挑战。因此,中国政府明确提出实施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战略,并陆续颁布了《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建设部等部门关于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意见的通知》([2005]46号)等文件,为城市公交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政策保障,明确了公共交通在城市交通中的主体地位。

从上述国家层面出台的相关政策看,从保护资源环境、完善交通设施、提高管理水平方面,对城市交通发展提出指导意见,引导城市交通向集约化、信息化、人性化方向发展,即走新型城镇化发展之路,最终的目标是构建人本、和谐的高品质城市交通环境,以保障城市可持续健康发展。

4.5 南宁市综合交通发展面临的主要挑战

针对南宁市未来发展趋势对交通的诉求,分析总结未来南宁发展可能面临的挑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挑战1:初级的绿色交通出行结构需逐步向高机动化发展趋势下的高品质绿色交通出行转变

南宁作为“中国绿城”和联合国人居奖获得者,需要构建以绿色出行方式为主的出行结构。目前,南宁的交通出行结构中76.6%为绿色出行方式,其中,步行和电动车、自行车占比重为57.92%,现状出行主要以短距离、非机动化、个体化出行为主,因此,可以说南宁现状是初级的绿色交通出行结构。但随着南宁城市空间的拓展,对城市交通的机动化和时效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对目前交通出行结构进行优化调整,逐步向高机动化和集约化的高品质绿色交通出行方式转变。

挑战2:大规模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需要政府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

在城市快速发展过程中,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必不可少,而南宁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任务是长期而艰巨的。根据规划,至2020年南宁将建成约160km地铁线和230km快速路,初步形成市区内的轨道网和快速路网,同时还将配套建设五象新区、三塘四塘组团等城市新开发地区的各级路网。在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形势下,南宁如何形成有效的建设投融资机制,使交通项目的建设和运营逐步走上市场化轨道,以提高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效率,成为南宁市交通发展面临的重大挑战。

1、交通支撑城市发展政策

(1)基本内涵

交通支撑城市发展政策是改变过去交通一味被动适应城市发展的状况,实现交通对城市发展的积极支撑作用,促进经济发展、用地布局紧凑集约发展、提升城市整体形象和市民生活品质提供良好的交通条件和环境,同时也要避免项目盲目引导城市发展,应统筹在合理的规划框架下,以规划定功能,以功能定项目。

(2)政策要点

●枢纽建设协调机制;

●以大容量公交走廊引导城市空间优化和土地集约利用;

●确立交通设施用地刚性保障政策;

●鼓励预留控制和联合开发的土地开发模式;

●积极发展现代物流业,鼓励综合型、专业型物流场站建设;

●深化推行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制度。

2、公交优先发展政策

(1)基本内涵

公共交通优先政策是从南宁城市可持续发展要求出发,按照交通设施资源分配和使用的公平、效率原则,在规划、投资、建设、运营和服务等各个环节,为公共交通的发展提供优先条件,建立以多元化的公共交通为主体,多种交通方式协调运行、紧密衔接的综合客运体系。

(2)主要内容

公交优先发展政策内容主要包括:

●推动立法,坚持优先发展公共交通作为政府的一项长期政策,但需要明确的是“公交发展优先”不等于“轨道发展优先”;

●加大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重点加快和持续推进轨道交通建设,积极建设新交通等大容量公交系统,构建多层次公交服务网络;

●建立政府监管平台,创造公平合理的竞争环境,优化公交公司之间的利益分配机制,建议以公交运营里程,而不是以公交客流量为主要考核指标,来进行利润分配;

●进一步健全公交投入和补贴机制,建議交通(或公交走廊)与沿线土地进行统筹开发,给予轨道公司(或公交公司)土地开发权与经营权,通过土地开发与经营收入持续投入到轨道(公交)初期建设,以培育公交客流;

●加强公共交通信息化建设;

●加大公交运行路权优先的监督保障力度;

●落实公交在道路路权资源分配和路口通行权分配上的充分优先。

3、个体机动化交通发展有序引导政策

(1)基本内涵

个体机动化交通有序引导政策主要是通过需求管理、交通建设、公共交通服务改善等在时间上、区域上对小汽车交通实行调控管理,从而引导小汽车交通的有序发展,形成合理的出行方式结构,实现对城市交通设施的有效利用。

(2)主要内容

●构建区域差别化的小汽车引导政策,城市中心区采取严格的需求管理政策,中间区采取有序引导的政策,外围区采取适度宽松政策,提供多样化交通服务;

●实行停车泊位分区差异化供给策略,推行分时段弹性停车收费制度,通过经济杠杆调控小汽车的使用;

●新城、新区建设以较高标准配置道路和停车设施,城市外围地区建设停车换乘设施鼓励换乘出行;

●对高排放车辆采取限行措施、加大购买大排量汽车的购置税,鼓励发展节能减碳的新能源车辆;

●采取机动车牌照数量进行控制的策略;

●完成公务车改革,完善公务车改革配套措施。

4、绿色和低碳交通发展政策

(1)基本内涵

坚持节能减排,加强道路沿线环境和噪声检测,大力推广清洁能源车辆使用,推广应用交通降噪技术,积极发展公路甩挂运输,注重交通设施的精细化、人性化设计,实现交通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和谐发展。

(2)主要内容

●鼓励交通多模式和谐并存发展,提供多样化出行交通选择;

●完善公共交通、小汽车交通与步行交通的衔接,实现多种交通方式的一体化发展;

●以优先、大力发展公共交通为基础,建立自行车与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良好衔接,同时鼓励非自行车与城市公共交通的换乘,鼓励一体化的交通设施建设,推进零距离的综合换乘服务;

●积极发展公共自行车,鼓励交通换乘,推行“B+R”出行模式,建立以公共自行车为主的绿色交通体系;

●关爱弱势群体,提高各类出行方式的可达性,提高无障碍设施水平,提高步行系统的可达性与可识别性,营造公平的出行环境;

●节能减排,积极推进低碳交通系统的构建;推广使用新型节能型清洁交通工具,并给车辆在购置及使用过程中进行税费的减免等优惠。

5、科技先导的智慧交通发展政策

(1)基本内涵

科技先导智慧交通政策旨在通过加强智能系统硬件设施的建设,提高交通决策的科学性,以及交通科技在交通规划、建设和管理等方面的应用水平,全面提升城市交通的运行效率和服务水平。

(2)主要内容

●增加交通科技投入,重视交通科技先导和信息化提升;

●建立和完善科学规范的政策制定、规划编制、管理决策程序和制度,加强交通政策和策略的前期工作,重视交通项目的研究与储备;

●加强交通管理现代化建设,提高交通效率,减少交通事故;

●充分利用和整合现有交通信息资源,最大限度实现资源共享;

●积极推进交通智能化建设,建设和完善各业务系统如城市交通应急指挥中心、公路货运物流信息系统、停车诱导系统、智能化公交系统、智能控制系统、车辆监控与收费系统等。

6、坚持适度超前的交通投资政策

(1)基本内涵

适度超前的交通投资政策就是根据未来交通的发展趋势,适当加大投资规模,加大重要的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综合运输体系,满足日益增长的交通需求。

(2)主要内容

●坚持适度超前的投资战略,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坚持市场化融资取向,拓展多元化的投融资渠道;

●促进区域综合运输体系构建,当前重点加大综合枢纽、快速铁路、高速公路、航空港、黄金水道等区域交通设施投资规模;

●促进城市交通出行结构优化,重点加大轨道交通、新交通、快速公交、常规公交等公共交通投资规模;

●加大公共交通枢纽、公共停车场、物流园区和物流中心等制约交通网络效率发挥的设施建设;

●增加对交通信息化、智能化建设的投资。

参考文献:

[1]南宁市规划管理局.南宁市城市交通白皮书[R].南宁:南宁市规划管理局,2014.

[2]南宁市人民政府.南宁市城市总体规划[R].南宁:南宁市人民政府,2012.

上一篇:春雨的诗歌作文下一篇:文言文翻译劝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