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心理健康心得体会

2024-08-26

中学生心理健康心得体会(共14篇)

中学生心理健康心得体会 篇1

通过研究《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使我觉得当今社会竞争激烈,小考、大考、升学率、家长抓、学校老师抓,造成孩子幼小的心灵里承受重大压力,心理压抑得不到一定的宣泄。然而现在的独生子女都以自我为中心的问题也显得越来越严重;再如,由于家庭的残缺,父母离异、丧父或丧母的单亲家庭,外出打工的子女隔代抚养孩子等现象,都使孩子缺乏良好的生活和教育环境。面对这些问题,作为一名教师,感到责任和压力都挺大的。

通过这次的研究培训,使我重新认识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心理问题已成为现在学校教育最棘手的问题,不良心理会对现代教学带来极大的危害。通过学生心理问题的分析来解决或消除一些学生比较常见的心理问题,促进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让教学始终运行在良性轨道上。

通过这次培训了解到当前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表现。学生心理问题的现状是从事研究的中学生心理健康前提。本人通过自身多年的从教发现不少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加以分析和整理,主要有厌学、执拗、自我为中心、孤寂等几种。

学生心理问题的分析是解决学生心理问题必须首先剖析的。中学生心理问题的形成主要有内部自身的因素和外部客观世界的影响两个方面。内部主要是由学生年龄的增长而随之出现的心理和生理的成熟造成的。外部主要是学校,家庭和社会,其中家庭是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温床,学生的主要心理问题都来自家庭,家庭的氛围和家庭经济以及家庭成员的素质、态度是其产生的直接原因,学校对学生心理问题的.形成主要来自于研究的压力。此外社会的冷漠和残酷促成了学生心理问题的产生。

学生心理问题的对策是我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所在。针对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要根据实际,采取相应的措施。主要从两方面着手,一方面,学校教学,这是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的主渠道。以班主任为核心,多角度进行辅助教育和熏陶;另一方面,利用其他可以利用的进行教学。

通过这次的培训丰富了我的专业知识,并接触了最新的心理研究成果和发展动向,使自己的教学工作能够置身于一种新的高度,得益匪浅。无论怎样,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管理和教育好学生的基础,是需要不断的去努力研究和寻找方法来针对问题进行教育。

中学生心理健康心得体会 篇2

当今社会,学生接受信息的渠道多,知识面广,心理成熟得也早。大多数的学生聪明、能干、富于创新,同时也存在着截然相反的另一面:脆弱、孤独、自私、任性……这些严重地阻碍了他们的健康成长。所以教师在关注学生知识和能力发展的同时,也应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下面我结合自己教育教学中的实际情况,谈谈培养学生健康心理的点滴体会。

一、教师自身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

叶圣陶先生说:“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江泽民同志也指出:“老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个方面都要为人师表。”教师必须进一步更新观念,不能只满足于课本知识的传授,在丰富自己教学知识的基础上,还要努力钻研如何育人。要“立人必先立己”,教师必须加强自身的心理修养,有一个健康的心理,并学会调整自己的心态。因为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潜移默化地对学生产生影响,所以必须在思想政治上、道德品质上、学识风范上,全面以身作则,真正做到“以身立教,为人师表”。

二、优化环境,为学生的心理健康创造条件

良好的环境对于小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良好的环境首先需要良好的校风,因为良好的校风对学生影响是极其深刻的,它能够以一种潜移默化、春风化雨的力量感染学生,对学生的行为产生一种无形的约束力,从而使学生自觉地接受好的规范和品质。良好的环境需要良好的人际关系,包括良好的师生关系和良好的同学关系。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平等相处,互敬互爱,互相理解,互相信任,人际关系和谐融洽,这样的心理环境可以使学生的心理最大限度地得到发展。良好的环境还需要有丰富的校园文化生活,比如:各种各样的文体比赛、兴趣小组、节日联欢等,从而使学生在愉快的活动中感受到生活的美好,从而激发出热爱生活、创造生活、热爱集体、建设集体的高度热情,这对于小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

三、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培养、锻炼小学生坚强的意志

意志是人们自学地克服各种困难并且根据预定的目的、任务支配和调节自己的行为,进而实现目的、任务的心理过程。一个人要想在事业上取得成功,必须具备坚强的意志,因为坚强的意志是一个人健康心理的一个重要方面。

培养小学生坚强的意志,首先要针对学生的个体情况,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目标。一个人对自己人生目标的选择,应当考虑到它是有社会意义的,是他们经过努力奋斗才能够达到的。这样就可以激励自己,在达到目标的过程中,不断地克服种种困难,磨炼坚强的意志。

其次,要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当今的世界是一个竞争非常激烈的世界,对跨世纪人才心理素质的要求是:意志坚强、能承受重任,克服困难和独立工作。而现在的小学生大都是依赖性强,经不起挫折和磨难,一遇到困难,脆弱的一面便显露出来,这显然与时代的要求相差甚远。因此,对小学生进行挫折教育,增强其遭遇挫折的心理准备,是培养其健康心理的重要手段。学校、教师、家长都要适当创造逆境的环境,教育他们从小事做起,在千万件小事的锤炼中培养遭遇挫折、困难乃至失败的心理准备,从而使他们掌控应对困境和具备自我调节的心理能力。

最后要锤炼意志,切莫舍近求远,只等待轰轰烈烈惊天动地的大事,而忽视身边那些平凡的不起眼的小事,正是这些小事直接为他们提供锤炼意志的机会。如个人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卫生习惯,都要用意志的力量来养成。从这些小事做起处处严以律己,并持之以恒,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在活动中促进学生健康心理素质的形成

人的心理素质要在生活实践中得到培养,只有在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中不断磨砺,才能使他们成为心理健康、人格健全的人。目前,青少年心理和行为问题日益增多,而人的心理和行为又是密不可分的,良好的行为习惯受良好心理素质的支配,同时,良好的行为习惯又可内化、积淀为一定的心理素质。因此,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单纯的口头说教,更应该创设各种情境,在行动中促使学生自我体验、自我认识、自我教育、自我控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一定的心理素质。

我校组织开展了多种形式、生动活泼、健康积极的活动,如科技发明活动、课外兴趣小组活动、少先队会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努力为学生发展个性特长提供广阔的天地,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体验角色,培养学生承受挫折、适应环境、团结合作等个性品质。各种情境的创设,心理认知的暗示,对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的形成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五、齐抓共管,形成心理教育途径的广泛性

对孩子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光靠学校的教育力量是不够的,教师要充分调动家长的积极性,让家长主动配合学校对孩子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生活环境,家长,特别是父母,是孩子不可任意选择的首任教师。父母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子女产生深远的影响,所以父母应严以律己,注意对孩子的早期教育,要爱之有度,严之有理,在生活上给予子女适当的物质条件;在思想上严格要求他们。特别是要舍得让他们到艰苦的环境中去经受锻炼,在风雨中逐渐成长。许多家长未认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我们可以通过家长会及家访等形式向家长宣传,让家长懂得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了解儿童的年龄特点,懂得教育孩子的正确方法,使家长知道:孩子行为反复、多变是正常的心理现象,家长对此要有心理准备。并且要理解、尊重孩子;对孩子的教育要鼓励,不要溺爱;对孩子的期望值不要过高,压力过大会适得其反。另外,对那些“问题家庭”的孩子要特别留心,帮助他们克服因家庭的不良影响引起的心理问题,主动配合学校对孩子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中学生心理健康心得体会 篇3

小学生心理健康体会当代中小学生是跨世纪的一代,他们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每次看到一些有关学生因品行障碍或人格障碍做出违法事情的时候,我的心情便很沉重。为何有那么多的学生,会无所顾忌地去违法犯罪,为患社会,我想这除了少数客观的原因以外,更多的还在于对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不够重视,导致他们的心理不够健康。

教育家洛克说:“健康的心理寓于健全的身体”。随着社会的发展,关注少年儿童的身心健康已成为社会的共识及注意的热点。在当前形势下,如何培养出心理素质良好的新时代人才是学校所面临的一个新问题。也是学生今后全面发展和有效接受完整教育的良好基础。作为学生主要生活环境之一的学校及引领学生成长的教师,应该首当其冲去为他们做些什么,怎么去做,值得我们去探讨。

我在教育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有如下体会。

一、敞开心扉,真诚沟通

心理活动课形式上以学生活动为主,体现的是学生心理活动的轨迹。在活动中,学生积极参与活动,真诚地与老师沟通,说出自己的心理话。

1.倾情投入

心理活动课需要教师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全面扎实的教育能力,要求教师掌握辅导的基本技巧,如倾听、共鸣等。当教师进入活动中时,就要卸掉自己的心理防护,坦诚地面对自我和学生。在活动中,我坚持这一原则,努力调节好自己的心境。面带笑容,倾情参与活动中,让学生感觉到老师的真挚感情。小学生由于年龄小,形象思维丰富,感性认识充分,教师的思想、情绪的轻微变化都能给他们带来举足轻重的影响。所以,教师倾情投入是整个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前提和基础。

2.倾诉真情

有些学生看见我就会说:“我最喜欢的课是心理活动课,在这节课上,我们可以各抒己见,大胆地说出我们的心理话……”心理活动课给学生们提供了一个内心交流的良好场所,在活动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说真话、吐真心、诉真情,体会情感交流带来的满足感。例如,在我辅导《自信不倒翁》一活动中,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自身的优点。有一位学生就站起来告诉大家:“我身上有一个缺点,那就是我的个头比较矮,皮肤比较黑……”他不怕同学们笑话,正确地对待自身的不足,敢于向大家表露心迹,充分说明了活动中融洽的气氛让他能敢于和别人真诚沟通、乐于和别人真诚沟通。再如,我们班曾有这样一位女同学,很长时间以来,我发现她的胆量很小,上课从不敢主动发言,特别对考试很紧张,答题时显得谨小慎微。

前不久,我在她给我写的信中发现她对自己的父亲“积怨”很深,认为父亲对自己极为“凶狠”,甚至怀疑自己是不是父亲亲生的,其措辞令我很是震惊。课后我立刻找到这位同学,同她谈话,对她进行心理疏导。此后,我又赶紧与她的父亲取得了联系,向这位父亲通报了孩子近期的表现,以及孩子的心理负担,并同他探讨了教育孩子的方式问题。交谈中,孩子的父亲主动认识到,自己在教育方法上可能过于简单粗暴,对孩子的学习要求也过于苛刻了,以至造成孩子的心理负担过重,表示要和老师一道教育好孩子。第二天,孩子主动找到了我,告诉我,爸爸昨天晚上和她谈了很久。她也认识到,爸爸所做的一切都是希望自己能够成才,只是方法不够好,并表示今后要多理解爸爸、妈妈。在此后一段时间的观察中,我发现孩子开朗、活泼了许多。

二、通过角色扮演,感受真实生活

角色扮演,就是由学生扮演各种角色,如扮演班长、班主任、教师、服务员、主持人等角色。让学生根据自己所处的环境,来调节、变换自己的角色,适应不同社会环境,学会社交技巧。在角色扮演中,学生通过扮演某一特定的角色,模仿现时生活情景,宣泄和释放压抑的情感,达到排除心理困扰和心理障碍的目的,从而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内化和良好心理品质的形成。

三、学科渗透,扎实推进心理健康教育

课堂是学校进行教育活动的主要场所,课堂教学不仅是科学知识传授的过程,也是学生心理发展的过程。事实上,各科教学本身都含有心理教育的内容,因此,只要老师平时把心理教育的内容能渗透进去,加入心理教育的导向,就可以使授课内容深入一层,从而把心理教学与其它各科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例如:思品课,抓好心理疏导的教育;语文课,以教材中大量的优秀文字形象,从这些人物身上体会和感悟良好的心理素质;数学课中研究重点是观察、注意、思维、记忆等心理活动;英语课则要求创设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增强学生学习信心,使之敢于表现自我,增强学生群体交往意识,发展能力和个性;音乐、美术等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体验,给人以美的熏陶方面的心理健康教育。在各学科教学过程中渗透有关的知识,可以使学生处处都感受到真、善、美的教育,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

四、创设育人情境,促进学生心理品质的优化

学校是学生的第二个家园,学生在学校中不知不觉地接受教育。因此,优雅、洁净、文明、舒适的校园环境能给学生“润物细无声”的良好心理印象。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单纯的口头说教,更应该创设各种情境,在活动中促使学生自我体验、自我认识、自我教育、自我控制,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一定的心理素质。如现在一些学生自制力差,性情暴躁,逆反心理强,教室里有纸屑箱,他偏把纸屑往窗外丢,看见瓶罐偏要用脚去踩和踢,随意采摘践踏花草等。为改变这个坏毛病,学校开展了“丢下的是垃圾,拣起的是品质”活动,并在校园内各个角落安放了环保型的果皮箱,果皮箱天天擦得光亮如新,花坛内竖起木板,写上“请爱护我们吧!”等恳请的话语,果然学生不忍心破坏,过去的坏毛病也改了。可见,有了健康良好的心理素质就能表现出最佳的行为效果。因此,创设各种情境,通过心理暗示,能培养学生健康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总之,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当前学校教育改革在新形势下的新视角,它注重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的发展,虽然,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与途径有很多,但事实证明了,当学生需要关心、帮助时,教师只有对学生倾注真情的爱,才能更好地塑造、净化学生的心灵,才能让学生更好地去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学生只有在教师“真爱”的陶冶下,才能更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这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不可缺少的方法与手段。

让我们每一个人都来关心、维护孩子的心理健康,让他们的身心都得到充分、健康地发展,使他们真正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成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有用人才。

参考文献:

学生心理健康心得体会 篇4

报告分了两个内容:

1、总结归纳现在教师和学生的现状;

2、针对现状如何去进行缓解。

现在教师想到未来都充满了焦虑:延迟退休;昂贵的医疗;角色的转变;职业的发展;评价的体系;工作的待遇;决策的民主;严格的管理等等,这些问题得不到很好的解决和疏导,就形成了习得性无助,最终造成了教师职业的倦怠,从而造成教师的幸福感缺失。没有幸福的老师,就不可能教出来幸福的孩子。所以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很重要,但如何才能缓解这些压力呢,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林雅芳专家也给了一些方法和建议:比如增加控制感;想想自己的选择——疾病模式还是健康模式,想做失败者还是成功者;做一个积极的人等。

林雅芳教授说,他们做了个调查,问全班学生长大了干什么。学生一一站起来大声告诉老师长大后的志愿,有当外交官的,有当CEO的...只有一个学生长大愿意当老师,专家们如获之宝簇拥而上激动的问这个学生说:孩子,请问你是怎么想的,为什么长大愿意当老师?这个学生一脸无奈的告诉老师说:老师,您弄错了,我是想到国外当老师...专家们愕然的看着孩子,内心的灵魂深深被这一场景触动了......

前一段在微信朋友圈看到一篇学术中国里的文章,说一个调查显示中国人的平均寿命是72岁,而老师平均寿命59.3岁。调查的结果还表明,中小学教师的强迫症状、焦虑程度、人际敏感、忧郁化以及偏执倾向都比一般人群要高,普遍存在着情绪失调的现象...文中列举了老师十大特点:1、教师寿短;2、教师太累;3、教师太苦;4、教师太穷;5、教师太难;6、教师太忙;7、教师可悲;教师无奈;9、教师寒酸;10、教师呆板...文中写到————如果教育不再是令人羡慕的职业,我们的民族前途何在?这不是杞人忧天,也不是无病呻吟,这是一线老师的共性问题。

从教二十几年,也常把“当老师是良心活”这句话挂在嘴边,所以在自己的学科和课堂中,向来都是一丝不苟,认认真真。也源于此,上课要求就非常严格,虽然可能有一些学生会认为老师很厉害,但我宁愿让学生误会一时,也不愿让学生终生骂师。

用文章中一句经典的话来结束我的分享吧:

大学生心理健康心得体会 篇5

经过半学期的心理课学习,我学到了很多,要学会换位思考,也要学会用一个宽容的心去待人,这样我们才能处理好与亲人朋友的关系,使我的身边少许多争吵,多许多的爱与温暖。

心理课的熊老师上课很用心,教育方式也不同,教我们怎么站在不同的位置看一些事,怎样处理自己与父母、老师、同学、朋友的关系。上这样的心理课,不仅增长知识,还得到新的感受。尤其是老师讲过自己或是从媒体上见过的案例,让我感同深受。

上课的老师很棒,很详细,虽然老师和我们不是一个时代的人,但是丝毫感觉不到她与我们之间存在的任何代沟,上课没多久,同学们就被老师感染了,也都活跃起来。经过上课,我的知识更丰富了,办法更多了,以后遇到类似的情况,我会按老师教的方法合理去对待每一件事,打开心扉与别人沟通,不与别人产生隔阂。

心理健康课令我受益匪浅,我感悟到人世间爱的可贵,学会了与人共处,我会将课堂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平日生活中去,接受爱,报答爱。就让我们乘着爱的翅膀去腾飞!在心理课上,我学到很多知识,也回答了很多问题,我还感到自己身上的不足,并下决心改正。上心理课的老师讲课很有特点,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我希望学校多开展这样的活动,让每个学生有更多的收获。

一个心理健康的人能体验到自己的存在价值,既能了解自己,又接受自己,有自知之明,即对自己的能力、性格和优缺点都能作出恰当的、客观的评价;对自己不会提出苛刻的、非份的期望与要求;对自己的生活目标和理想也能定得切合实际,因而对自己总是满意的;同时,努力发展自身的潜能,即使对自己无法补救的缺陷,也能安然处之。一个心理不健康的人则缺乏自知之明,并且总是对自己不满意;由于所定目标和理想不切实际,主观和客观的距离相差太远而总是自责、自怨、自卑;由于总是要求自己十全十美,而自己却又总是无法做到完美无缺,于是就总是同自己过不去;结果是使自己的心理状态永远无法平衡,也无法摆脱自己感到将已面临的心理危机。

心理健康的大学生,应该具备良好的情绪状态、正确的自我观念、恰当的自我评价、完整的个性结构、和谐的人际关系和良好的择业心理,应该符合社会的要求,能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和对环境有适应能力。倘若具备了以上素质,则我们的心理健康不成问题,则一定能在学业和事业上取得一定的成功。

10现代教育技术班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心得 篇6

中学阶段是人生过程中一个极其特殊的阶段,又称为“反抗期”,“麻烦期”或“危机期”,而在这个阶段的中学生最容易走进的误区就是对网络成瘾。目前,中国的中学生网络成瘾比例接近10%,网瘾已经成为中学生厌学、休学的一个重要原因,而且这一势头仍在快速发展中。很多孩子染上网瘾的家庭陷入了痛苦的泥潭,家长们百思不得其解,为什么自己的亲生孩子会因为上网不听自己的教导,讨厌父母的唠叨,甚至对父母谩骂、施暴。针对此现象本文对中学生网瘾的心理归因进行了初步探析,并提出几点解决方法。

现在有叛逆心理和患孤独症、自闭症等心理疾病的孩子越来越多,这些孩子在生活中有一些愿望,一些自尊得不到满足,就转到虚拟的网络中去寻求满足,但这是使他们放弃在生活和学习中要通过努力方才能获得的满足及自尊,对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极其有害,而且中学生在学校以外缺乏约束和指导的环境中进行互联网娱乐的时候,就很容易发生行为扭曲。据统计我国未成年网民约有1650万,而这些未成年人中的14.8%不仅爱上网,而且着迷上瘾,难以自拔。导致中学生网络成瘾的有两大原因:

一、中学生身心发育尚不成熟是导致易上网成瘾的主观原因。具体表现在:

1、自控能力欠缺。中学生正处于求知欲旺盛的时期,他们对于外界的各种新鲜事物都充满了好奇。相对传统媒介而言,互联网作为一个新兴事物更能吸引他们的目光。他们在好奇心的促使下,抱着试一试、看一看的心理接触网络。但中学生正处于心理、行为上的变动期,价值观和行为方式尚未定型,与成年人相比,其自制性和自律性较为逊色,因而他们一旦上网便难于抵制网络的诱惑,往往可能被网上光怪陆离且层出不穷的新游戏、新技术和新信息网住。

2、认知能力有限。中国青少年从小接受的是正面教育,在涉及国家命运和民族利益的大是大非问题上,他们辨别是非和自我控制能力还是很强的。但是虚拟网络毕竟充斥着大量垃圾信息和虚假资讯,对于身处社会边缘、分辨能力有限的中学生来说,面对网上新奇、刺激的信息极易受其诱惑。

3、自我意识强烈。中学时期是人生中自我意识和叛逆心理最强烈的时期,中学生急于摆脱学校、教师、家庭的管制,丢开书本,追求独立个性和成人化倾向,确立自我价值,网络恰好提供了这样一个虚拟的空间。网络自由平等的特性为青少年创造了“海阔任鱼跃,天高任鸟飞”的天地。在网络上人人平等,在匿名的保护下可以畅所欲言,不用担心受到什么审查,带来什么惩罚,而且观点越新、奇、特,可能得到的反响越大、回应越多。网络成为中学生展现自我的平台。

二、中学生可能身处的不利环境是导致易上网成瘾的客观原因。具体表现在:

1、社会环境。目前,网吧遍布大街小巷,尽管有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禁止未成年人进入网吧的条例,但在实践中对网吧尚缺乏有效的管理措施。富有互动娱乐性的网络游戏和网上聊天室对中学生有着强大诱惑,促使他们将网吧当做乐土。

2、家庭环境。当前,我国中学生多属独生子女,且城镇居民以楼房式独门独户的家居结构为主,这在某种程度上不利于身为独生子女的中学生与同龄伙伴交流。在工作生活压力较大的今天,他们的父母极有可能因忙于工作和生计而忽略了与子女的情感沟通。那么,在现实生活中缺少情感交流的中学生,便会在网络中寻找可归依的群体,迷恋于网上的互动生活。

3、教育环境。在电子信息时代的大环境下,电脑和网络成为青少年不可或缺的学习工具,但缺乏老师和家长有效引导的中学生则更多地是把电脑和网络当成一种娱乐工具。另一方面,中学生的学习压力较大,当学生学习上经常遭受挫折,又得不到家人、老师和同学的理解,为宣泄心中的苦闷、逃避不愿面对的现实,往往在网上寻求安慰、刺激和快乐,以宣泄平时的压抑情绪。

到底该怎么样预防学生上网成瘾呢?以下就怎样有效预防学生上网成瘾,本人提出了几点拙见,希望能抛砖引玉,以引起大家疗救的注意:

一、端正态度,树立理想,用信念指引人生方向。

中学生之所以迷恋网络,很重要的一点是因为他们失去了人生目标和奋斗方向。这就需要广大教师特别是从事学生心理教育的老师更应该加强对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用正确的舆论引导人,用高尚的情操鼓舞人。可以利用主题班会、板报、演讲等多种方式和途径,寓理想教育于课堂实践,寓人生指引于课外延伸。让学生们从古今中外、身边周围的许许多多的鲜活的事例中感悟理想信念的宝贵与珍重,从而自觉地跳出网络世界的荒诞与虚妄,回到触手可及的美好现实中来,努力创造属于自己的快乐生活。当他们的态度端正了,理想确立了,他们就会自觉形成免疫的抗体,百毒不侵,网瘾也就不攻自破了。

二、家校联合、多管齐下,构筑祛除网瘾的立体网络。

教师平时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身能力,包括学习能力,不仅从学生文化课的学习入手,还注重于学生生活技能、生存能力的培养,逐步过渡到学习基本技能的培养。这样不仅可以强化他们的素质,同时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自信心。

但戒除学生的网瘾决不是学校一方所能单打独斗的事情。教师无法唱独角戏。这就需要学校与家长乃至社会的广泛接触和密切配合,从而构筑一道立体的防护网。

教师可以多与他们的家长联系,统一对网瘾学生的施教理念和方法。

为防止学生上网成瘾,教师应多联系家长对孩子上网时间做出一定的限制,以免孩子沉迷其中难以自拔。另外,要求家长监督学生做到安全上网。比如,在计算机里安装过滤程序或者“防火墙”,以屏蔽不良网站;还要求家长掌握相应的电脑知识,熟悉孩子经常去的网站和聊天室,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学校也可以与公安、关工委、工商等部门进行密切联系与配合,呼吁他们积极查处不良网吧,禁止未成年人进入营业性网吧,一有发现,及时举报。网瘾学生由于失去了上网场所,渐渐的也就会收心了。

三、积极引导,活动怡情,转移网瘾学生兴趣偏好。

教师在运用课堂作为教育的主要阵地之外,还应该多开展一些课外活动,培养学生广泛的兴趣爱好,以此来引导学生正确健康的娱乐方式,从而转移他们不健康的网瘾偏好。教师在平时开展各种各样丰富多彩的的活动,既可以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又可以让那些平时沉迷于网络的学生转移注意力,让他们感受到健康有益的娱乐方式的无穷魅力,领略到“山外青山楼外楼”的辽阔风景。

我在担任班主任期间,就非常重视课外活动的设计与安排。我并没有像有的班主任那样放手不管,由学生自行安排。我先对学生进行摸底,根据他们的兴趣特长,分成几个小组,如羽毛球组、篮球组、象棋组、绘画组等,布置任务,让他们在组内活动。我对各组进行检查督促,定期评比,期末进行总评,评出先进组和特长生,作为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内容。

我班原先有名网瘾学生,其家长很是伤透脑筋。我从学生中了解到他喜欢下象棋。我在掌握这一情况后,并没有批评他上网的事情,而是拿出了一副象棋,以请教的口吻请他教教我。他很高兴,没想到老师还有求教学生的时候。他用连续的几个课外活动的时间耐心的教我,他自己也从中获得了很大的成就感。后来,我对他说,能不能由他带头,组织一个象棋兴趣小组。他很乐意的答应了。从此以后,他看到了自身的价值,做起事来很认真负责。由于他身为“领导”,工作繁忙,又要注意自身形象,此后就再也没有去网吧了。他的网瘾就这样在我悄无声息的诱导下消失得无影无踪。

中学生心理健康心得体会 篇7

关键词:中小学生,营养,健康教育,体会

儿童和青少年是社会的未来, 他们的健康关系到家庭的幸福、国家的昌盛, 营养是促进其健康成长的重要保证。统计数据表明, 我国城市学生男生轻度营养不良和体重不足者为34.7%, 城市女生为43.8%, 钙、铁等矿物质以及维生素摄入量不足, 缺铁性贫血普遍存在。与此同时, 7~8岁学生营养过剩的情况也在逐年增加, 男生中超重及肥胖者比例较大, 高达12.3%[1]。营养不良和营养过剩还可产生长期不良影响, 如对智力的影响, 成年期慢性病危险增高, 而长期后果是不可逆的。儿童青少年处于生长发育期, 营养因素无论在智力和健康方面都将对其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同时, 这个时期也是行为习惯形成的关键期, 因此通过对中小学生开展营养健康教育, 改变错误饮食习惯, 达到促进生长发育的目的。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08年3月至2009年1月, 我们对辖区内的1所中学, 2所小学采用随机抽样调查法进行营养调查, 分析找出存在的主要营养问题, 开展营养健康教育。调查对象是:中学生100人, 年龄为12~17岁, 男生59人, 女生41人;小学生200人, 年龄为7~11岁, 男生112人, 女生88人;学生家长50人。

1.2 方法

首先发放自制营养与健康相关知识调查问卷, 随机采访学生对营养知识的认识和掌握情况并记录。对随机选择的300名中小学生的营养状况进行人体测量。根据调查问卷结果和营养状况测量及采访结果进行第一阶段评价, 找出在中小学生中存在的主要营养问题, 饮食误区, 利用多媒体教学每月组织一次营养健康知识讲座, 不但讲给学生, 同时还邀请一部分家长来听。现场答疑, 一对一营养咨询。开展丰富多彩的寓教于乐活动, 增加健康教育的生动性。再次发放营养与健康相关知识调查问卷, 进行第二阶段评价。发放问卷共计700份, 收回679份, 有效回收率97%。

1.3 营养健康教育的内容

1.3.1 中小学生的生理特征和营养需求

7~12岁的学生生长发育速度平稳, 但体力活动大, 智力发展迅速, 因此对热能的需求量相对高于成年人, 而消化能力尚未成熟。青春期学生体格发育极为迅猛, 各个器官都在增大, 脑、心、肝、肾等器官功能增强, 加上学习紧张、活动量大, 需要更多的热量。因此中学生应首先吃好三顿正餐。要多吃鱼、瘦肉、蛋、牛奶、豆制品等蛋白质含量丰富的食物, 补充足量的维生素和矿物质。膳食组成除要求适当的粮谷类食物外, 还要求含有一定的动物性食品、豆类及蔬菜, 其中绿叶菜应占到一半以上。饮食多样化、不偏食、不择食以获得全价营养。

1.3.2 中小学生目前的饮食习惯与营养方面的问题

(1) 不重视早餐, 一是不重视早餐质量, 二是不吃早餐。 (2) 偏食、乱吃零食。 (3) 不尊重科学, 崇尚怪异。

1.3.3 中国儿童青少年膳食指南

(1) 食物多样、谷类为主、粗细搭配; (2) 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 吃富含铁和维生素C的食物; (3) 常吃适量的鱼、禽、蛋和瘦肉, 每天吃奶类、大豆及其制品;每天进行充足的户外活动, 鼓励参与家务劳动; (4) 三餐定时定量, 保证吃好早餐, 合理选择零食, 养成健康的饮食行为; (5) 每天足量饮水, 合理选择饮料; (6) 不抽烟、不饮酒。 (7) 吃新鲜卫生的食物[2]。

1.3.4 饮食营养的误区和禁忌

不宜常吃糕点;不宜服人参补品;不宜多吃爆米花;不宜吃水果代替蔬菜;不宜吃彩色食品和果冻;不宜过多食用冷食、糖和巧克力;不要吃咸鱼;不宜多吃新式快餐。

2 结果

经过2个学期的营养健康教育, 学生和家长对营养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良好饮食习惯的形成比健康教育前明显提高。

3 讨论

营养教育是通过改变人们的饮食行为而达到改善营养状况为目的的一种有计划的活动, 而对于学校营养教育, 就是针对学生进行一系列的营养知识教育。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已经从温饱型向小康社会逐渐转化, 人们已经在考虑如何吃好。但是对于吃得好的概念相当模糊。资料表明, 在我国一些地区, 学生营养性贫血仍有较高的比例, 这多是营养不平衡造成的。营养教育作为预防营养性疾病或与营养相关的慢性疾病, 增进健康是一项投资少而收益大的强有力的干预措施, 因此, 通过营养教育, 普及营养知识, 使我们全社会的营养知识水平有一个较大的提高。

通过这一阶段对中小学生的营养健康教育, 提高学生的营养常识, 改变了学生的不良饮食习惯。学生接受营养教育后, 问卷知识分、早餐食物量、不吃零食的比例、膳食结构均有明显改善。

参考文献

[1]李健, 尹如铁.学校营养[M].四川:四川大学出版社, 2006:2~4.

对中职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体会 篇8

关键词: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创新路径

一、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要立足于营造一个“三位一体”的良好环境

1.学校要和家长实现合力,依托家庭教育实施心理健康教育

家是学生的港湾,家长作为学生最亲密的人,最能直接地感受到学生的思想和心理变化。当前,很多中职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都是依靠学校,依赖学校教育进行,这种做法是片面的,不利于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依托家庭教育,可以对学生的心理问题做到“早发现,早解决”。(1)学校可以定期举行家长会,让家长到学校与班主任沟通,向班主任反映学生的心理和行为变化,让学校及时掌握学生的动态。同时,学校也要根据学生的在校表现及时向家长反馈学生的思想和心理情况。(2)学校可以建立家长反馈机制,通过家长签字等形式发放学生心理调查问卷,让家长根据学生的表

现认真填写问卷,将学生的问题及时反馈给学校。学校和家长合力,能够提高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

2.中职学校要善用宿舍这个载体,关注学生动向,对学生实施心理调节

宿舍是学生休憩的地方,在这里他们可以放松,可以发泄,他们把宿舍当作一个安全的情绪宣泄地。中职心理健康教育要抓住宿舍这个平台,在每个宿舍设立心理观察员,一般由宿舍长负责。让宿舍长密切关注室友的心理状况和思想动态,发现有情绪低落、起伏较大的同学,要及时汇报给辅导员,让辅导员介入,对其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同时,宿舍长也要积极组织其他同学在宿舍进行积极的交流,让他们把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说出来,让他们把心里的痛苦宣泄出来,并和其他同学一起帮助有心理问题的同学,在宿舍形成一个互帮互助的良好氛围。

3.中职学校要善于利用社会资源实施心理健康教育

中职生最终是要走向社会,走向不同的工作岗位的,如果不重视他们的心理健康教育,很难培养出心理承受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人才。为此,中职学校应该借助社会资源实施心理健康教育。首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社会实践,在一学期的理论课学习结束之

后,组织学生到社会上进行志愿服务,磨炼学生的意志,历练学生的品质,提高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

二、中职心理健康教育要充分发挥班主任的作用

除了父母长辈之外,班主任是学生接触最多的人,班主任是良师更是益友,如果能充分利用班主任与学生的贴近性开始心理健康教育,将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因此,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中,班主任必须要端正工作态度。(1)班主任要发挥榜样作用。班主任的形象对学生会有潜移默化的影响,班主任要树立其积极的形象,在日常工作中保持乐观、积极向上的心态,让学生感受到班主任对生活、对工作的热情,感染学生,让他们自觉地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以积极向上的态度对待生活、学习。(2)班主任要深入到学生中间

去,经常和学生交流,特别要注意多和平时在班上不爱说话、比较内向的学生交流,要关注整个班级学生的思想和心理动态,关注学生的日常行为,一旦学生有异常表现,就要持续关注,并与其进行积极的交流,了解其思想和心理波动原因,并对症下药,帮助学生排解心理苦闷,解决心理问题,必要时可以安排心理教师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

三、中职学校要设立专业的心理咨询机构,为学生解决心理问题

心理咨询机构要坚持以下工作方向:(1)心理咨询机构要主动出击,在学生心理问题产生之前对他们进行心理干预,比如对新生、对即将毕业的中职生要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让他们正确认识自己要面临的形势,树立正确的挫折观和价值观。(2)要提供个别咨询。学生遇到心理问题可以及时到心理咨询机构进行咨询,便于快速直接地解决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四、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要充分借助网络优势,构建一个网络心理咨询平台

现代社会最显著的一个特点就是互联网的发展,中职生对互联网的使用率已经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在这种形势下,中职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也要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开辟学生心理问题反馈、沟通和解决的多种渠道。比如,可以由心理教师建立QQ讨论群,鼓励心里有困惑的学生加入讨论群,把自己遇到的问题,自己心里的苦闷表达出来,让其他同学利用QQ讨论平台帮忙解决,寻求心理教师帮助解决,也可以建立电子邮箱,有心理问题和心理困惑的学生可以通过邮件反馈自己的问题,需求教师的帮助,还可以建立心理健康测试平台,通过发布一些专业的心理测试题,让学生判断自己的心理状况,正确对待自己的心理问题。

中职生面临着来自家庭和社会的双重压力,在强大的压力下,他们往往会产生心理负担。为了幫助中职生正确对待心理问题,帮助他们解决心理问题,必须要创新中职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实施心理健康教育。

参考文献:

[1]康艾芳.中职学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J].职业,2011(20).

[2]袁延增.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浅析[J].成功:教育,2011(07).

大学生心理健康之心得体会 篇9

想必对大多数人来说,健康这个词语仅仅意味着身体健康,四肢灵活。然而,自大学生健康教育课开课以来,我对健康这个看似简单的词不断有了更深的体会。“亚健康”“脑健康”“性卫生”以及“突发事件的自救互救”等一大批陌生的词汇涌入脑海。

还记得老师第一堂课给我们教授的便是突发事件和意外事故的自救互救方法。第一次接触作为医生的老师给我们上课,心中不免产生许多的好奇与激动。果然,专业知识丰富的老师给我们讲了一个又一个常识:如何去救被电击的人,怎样去担抬扭伤的病人,怎样才是最专业的人工呼吸方法,都历历在目。

这些看似离我们很远很远的知识,实则是一个大学生应当去掌握的常识。生命诚可贵,如果我们掌握了正确的救护方法,在最危机的时刻就能挽救一条生命。

在中国这个历来谈性色变的风俗影响下,许多同学从小学到高中一直没有接触过得当的性教育,并对这方面的知识匮乏,甚至有的同学一直被这方面的苦恼所困扰着学习和生活。因此,老师想方设法地让我们去了解这方面的知识,通过有趣而极具教育意义的许多的小短片,让我们了解男女生殖系统的结构功能、青春期的性发育和性卫生保健、大学生的性心理以及青春期的我们可能走向的性误区。通过几节课的学习,极大的丰富了我们的性知识,对我们正确认识自己的身体发育有着深刻的教育意义。同时也消除了我们对性的神秘感和畏惧感。

性知识本来就应该被每一个大学生所熟知,认识他的庐山真面目,可以让我们正确对待自己的身体发育变化。及时向老师请教这方面的问题困惑,转移自己青春期的冲动,对于平衡我们今后的学习和生活、避免走向性误区有着重要的意义。

人生活在社会中就要接触各种各样的疾病,传染病则属于其中比较可怕的一种。大到令人骇闻的艾滋病,肝炎,肺结核,小到我们经常听说的风疹,水痘。通过认真学习,了解了它们各自的传播方式。但无论那种传染病,预防工作都要从以下三点做起:

[键入文字]

1管理传染源,;

2切断传播途径;

3保护易感人群。

对大学生来说,我们应接种相应的疫苗避免感染疾病。另外我们要养成良好的个人习惯,不随地吐痰,注意个人卫生。如果发现自己身体异常,及时去校医室或医院查明原因,把疾病对我们的危害化为最小。

然而要强调的是,我觉得像艾滋病患者,肝炎患者等等他们属于社会中的弱势群体,只要我们采取恰当的保护措施就不会被感染。因此我们不应去歧视他们,而是应当去关心他们,给他们一份感动和温暖。让他们拥有积极向上的力量,从而早日恢复健康。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 篇10

健康是人类生存极为重要的内容,那么,一个人怎样才算健康呢? 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明确规定:健康不仅是身体没有疾病,而且应当重视心理健康,只有身心健康、体魄健全,才是完整的健康。一个人如果有再健壮的体格,可心理不健康也只能是行尸走肉。可见心理健康是人的健康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心理健康是什么?心理健康的标准应包括人际交往、自我意识、情绪、个性、工作和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内容。

人们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中需要人人的沟通和交流,这也是我们人生的主要内容。在学校里天天和同学在一起学习,与舍友之间一起生活。学习上的问题,我们可以在一起探讨和研究,同时这也促进了学习的进步;生活中遇到的磕磕碰碰在所难免,开心的时候有人分享,难过的同时也有同学一起分担。所以良好的人际交往有利于大学生身心健康、学业进步、以及情感的分享等等;如果我们学校很少跟同学说话遇到不懂得问题也不能够及时的解决,日积月累问题越来越多,这也会使我们产生厌学,导致学习退步。但我们遇到不开心的事情时,也只能憋在心里,这也不利于我们的身心健康。所以人际交往不良可能会引起我们心理失衡,产生心理问题,影响学业。同学之间的交流也可以帮助我们提高对自己的认识,才能让我们自我完善。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是心理健康者与外界正常交往的结果,是我们对自己和对他人以及两者之间关系正确认识和评价的结果。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面对不一样的事物和环境会使我们产生不一样的情绪。就像刚入大学的时候,生活环境的变化,使我产生了焦虑、烦躁的不良情绪。第 一,在高中,每个班都是固定,学的课程是固定的科目。而在大学是不一样的的课大都要换教室,有专业课、有必修课、还有选修课;每学期开设的课程不同,每门课考试的方式不同,每门课 的学分也不同,这些变化令我摸不着头脑,很是焦虑、烦躁。第二,大学里再也没有人跟在后面督促你干这干那了,而是有大量的“自由时间”。真是不知道如何利用这些时间;不知图书馆、机房、自习室去哪,往往一个学期就荒废了感到很迷茫、恐惧、失落。第三, 觉得进入大学这个目标已经实现了, 经过高考的激烈竞争,已感到筋疲力尽,认为进入大学可以好好放松一下,以补偿十几年的寒窗苦读,于是失去了奋斗目标,没有了学习的动力,内心却无比的空虚和失落。总总的不良情绪不仅仅影响学习和新的生活,这就需要我们学会及时的调整。当进入新的学习环境后,我们应保持乐观的心态,及时排解内心的焦虑、烦躁、郁闷或其他不好的情绪。一旦出现焦虑、烦躁、情绪不安等症状,要学会向朋友、同学倾诉,或者转移关注点。我们也可以选择一种自己感觉比较舒适的方式,或坐或卧,慢慢地通过调节呼吸或放松使心情平静。积极乐观的情绪使我们充满信心,精神充沛,能够良好地适应周围新的环境。反之不良的情绪使我们焦虑、烦躁、郁闷、易怒、从而导致不良心理问题。所以我们要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避免不良情绪产生。善于到生活中去发现新意,和同学去操场散步,聆听鸟儿的歌唱,感受大自然的生机,为生活增添活力。一个真诚的微笑,一段温馨的音乐,也足以让你新的生活充满惬意和浪漫。

人与人需要交流,有好朋友才有好健康。人类本来就是群居性的。亲密的朋友会使我们生活充实,让我们在孤独和脆弱的时候找到精神的依靠。友情是我们坚强的后盾,让我们不会被困难击垮,勇敢面对挑战和考验。另外要确定适当的目标。过高的要求会使自己丧失前进的动力,屡次失败会打击自己的信心和激情。建立适当的目标,让自己取得一定的成功,使自己从中发现自己的价值,从而建立良好的情绪。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篇11

首先,心理健康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目标之一。21世纪是充满竞争的世纪,敢于冒险,敢于探索,善于竞争,善于合作,富于创造是21世纪对人才规格的基本要求。而这些品质无一不与良好的心理素质密切相关。其次,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优良的道德品质和高尚的思想觉悟得以形成的沃土,而良好的思想觉悟和道德品质又会促进中学生心理素质进一步提高。再次,心理健康教育能促进中学生文化科学素质的提高。一项测验表明:“一部分学生学业成绩低下(文化科学素质欠佳)是由于心理素质造成的。”学生心理素质好,学习质量就高,从而,提高了学生的文化科学素质。

从目前的农村中学教育现状来说,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仍然是荒芜的土地。在几年来的工作中,我深深地认识到农村中学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迫切性和艰巨性。

一、中学学生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1、学习焦虑。如有的学生因学习紧张,睡不着觉,产生恐惧心理甚至到了自杀的地步;有的学生因对目前学习成绩不满意而导致幻想,心理面想的是明年要怎样怎样努力,对为来充满憧憬而目前一点都学不进;有的学生害怕竞争而多疑,看书时总觉得边的同学跟着自己,自己看什么别人也看什么,生怕同学会超过自己。2、过于自责。如有的学生总觉得自己学习成绩不好,对不起父母,对不起其他不读书的兄弟姐妹,对不起老师,因而很自责,很自卑,甚至厌学、退学。3、交际困惑。如有的同学因性格问题在班级、在宿舍和同学的关系都很紧张,从而无法安心学习;有的同学不敢与老师接触;有的同学不敢与异性交往等等。4、青春期困惑。如有些同学进入高中以后,由于不能很快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学习找不到路子,内心着急,压力大,引起失眠、上课听不进等,然后看见书上的一些广告,病急乱投医,乱吃药,导致恶性循环。而有的同学则是由于青春期萌动,没有处理好男女同学之间的关系,互恋或单相思,而自己内心又明白这样下去必定影响自己对前途理想的追求,矛盾重重,又不知道该怎么办。5、情绪冲动。有的学生常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而大打出手,甚至伤及人命。6、多疑、过敏。有的学生坐在教室里,总觉得背后的同学在议论自己,从而坐立不安;有的同学总觉得自己学习时怎样做别人也跟着怎样做,生怕别人会超过自己;有的甚至觉得自己身体有问题都是别人故意刁难的,导致精神紧张失常,无法继续学习。7、自闭。有的学生几少与别人交流,从不主动跟别人说话,需要同学帮忙的时候就写张字条,老师问话时,第一句他答应,第二句勉强答应,第三句在也不吭声,导致考上大学后还是被学校退了回来。8、逆反。

二、学生不健康心理的成因分析

1、由于缺少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缺少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理论知识的指导,使本课题在开展过程中遇到叫较大的困难,我们一直都在摸石头过河,因此在研究过程中难免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例如:心理健康教育课至今还没有找到理想的模式,有的学校还没有心理咨询室,即使设有心理咨询室但工作做得还很不到位,往往是学生来咨询一次就作罢,没有进行彻底跟踪咨询,这样导致不知道学生受辅导后效果,甚至出现了学生由于心理问题得不到彻底解决而导致严重后果的现象。

3、教育教学基础设施落后,即使学校认识到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多么重要,但也没有办法解决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一些实际困难。比如说不少学校想单独找一间办公室做心理咨询室都没有办法,最后只好把牌子挂在政教处或其他办公室,显得不伦不类;跟不用说想人家城市中学那样布置一间温馨的心理辅导室,专门用于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了。

2.教育者对学生心理健康注意力不集中

教育者在施教的全过程中,仅以为“授业”,“解惑”方能让学生有知有识,对那些“不违章守法”实际上是欲脱离自己设计的模式,而另僻思路的学生则视为“差生”、“调皮”、“不规矩”。这样,就使学生丧失自尊心和自信心。

3.家长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盲点

家长的品质行为是影响学生在学生乃至社会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学生们知道的许多知识不是在学校里学到的,而是从爸爸妈妈那里学来的,现在许多家族缺乏文化氛围,有的家长工作之余忙于喝酒、赌博,或忙于发财致富,放松了对孩子的教育,导致孩子放任自流,走向堕落;有的家长品行不端,行为放纵,对孩子起了一定的负面影响;更有许多家庭对独生子女采取娇宠态度,使孩子娇生惯养,受不得半点艰辛,遇到挫折便不知所措或心理失衡,出现偏激行为。

4.社会环境污染

社会上的某些文化娱乐设施成为诱使青少年蜕变的场所,严重的是社会上的一些影视公共场所,为了追求票房价值,经常播放凶杀、淫秽等影视片;家庭中电视,电脑传播的不良信息,严重影响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不少青少年中毒以后,便开始行凶、打架,寻求刺激,是使青少年走上犯罪道路的主要原因。

三、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施的对策

对于广大教育工作者而言,重视和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应成为当务之急的重要任务。根据心理学发展的规律和要求,依据当前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加强其心理健康教育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

学校方方面面的工作,都有一个重要属性,那就是教育性,因此,调动学校各个方面的力量,全面渗透、多渠道,全方位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应是学校首选策略。将心理教育分布在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要开展心理教育专业课实施心理辅导,在德育活动中、在课外活动中、在劳技课中、在学校的各项管理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班主任既是教育者也是管理者,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方面的辅导至关重要,加强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识培训,使班主任人人能胜任这项工作,这是学校的当务之急。

2.加强家庭教育,家长注意引导孩子身心全面发展

作为家长应从下面几个方面注重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1)只重智育,忽视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观念要转变。

(2)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父母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特别是在心理要求方面,只有父母心理健康,孩子的心理才会健康。

(3)尊重孩子,不走两个极端。孩子是父母的希望,家長要尊重,理解孩子,和孩子进行思想交流多给以鼓励。

(4)家长要经常和学校联系,取得与学校教育的一致性。

家长要克服单纯依赖学校教育的思想,而且要积极参加学校对孩子的教育活动。如家长会、家长学校、座谈会等。

(5)对孩子出现的心理问题,家长要及时分析、及时引导、及时解决,以免积少成多,日久天长,酿成大祸。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篇12

一.教师应重视自身素质的提高

教师作为教育实施的主体, 其自身的素质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起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只有掌握关于儿童青少年心理发展的科学知识、按照科学的规律和方法开展教育工作、处理学生日常表现出的心理行为问题和意外事件, 教师才能真正做到将心理健康教育落在实处, 才能真正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很难想象, 自身心理健康水平低、对心理健康教育缺乏科学认识的教师, 可以培养出具有良好心理素质的学生。所以, 重视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是真正深入、有效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和保障。

二.教师应尊重和关爱学生

我们常教育学生要尊重别人, 但我们教师也要懂得尊重学生。如果我们蹲下身子仰视学生, 我们就会发现, 其实学生是多么的了不起:他们由一无所知的孩子, 渐渐掌握了许许多多的知识, 懂得了许许多多的道理;他们不但能够把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还能把课外学到的知识运用起来;他们能够发现未知领域里的东西等等。如果教师真能蹲下身子看一看, 那学生在教师的心目中就会变得高大。有了这种感觉, 教师对学生的肯定、鼓励就会发自内心, 对他们的期待就会非常真诚, 学生自然就能从教师的言谈举止中感受到这种真诚。?“没有教不好的学生, 只有不会教的老师”, 只要我们教师尊重和关爱学生, 学生会就很乐于接受教育。

三.注重学生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主体作用

首先让学生了解自己, 增强学习的自信心。自信心是成功的基石, 是一种可贵的心理状态, 它能将人的一切潜能充分调动起来, 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 并达到最佳状态。其次, 让学生遭遇挫折, 增强克服困难的毅力。生活中挫折无处不在, 一个人成长的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 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挫折。心理健康的人以积极主动的态度面对挫折中会自我调节情绪, 克服困难。心理素质差的人常常在挫折面前惊慌失措, 变得消极悲观, 自卑怯懦, 失去前进的信心和动力, 并对心理的发展形成消极的影响。我们知道, 学习的过程也是一个艰苦的脑力劳动过程。课堂上的质疑问难、看书自习、认真、独立、及时完成作业等都必须要有顽强的意志, 才能持之恒。第三, 让学生学会协作, 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目前在校的学生, 有许多是独生子女, 因为缺少同伴, 缺少群体生活, 许多同学养成自私、孤僻等不良的性格, 所以在教学中要鼓励和支持学生与其他同伴多进行交流活动。在教学中利用这种互帮、互教、互学的形式, 促进学生学会关心他人、学会团结, 让学生多些共同协作的机会、多一些共享快乐的机会, 以开拓思路、养成性格, 成为活泼、开朗、大方的人。让学生在班集体中学会人与人交往的初步能力, 以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教师不是把自己的主观愿望强加给学生或代替学生去做出判断和决择, 而是协助学生认识自己, 肯定自己, 尽量发挥他们自己的潜力, 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达到临“难”不退、临“考”不慌, 临“危”不惧, 使学生的心理素质达到全面和谐健康的发展。

四.全员参与, 共同推进心理健康教育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 篇13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中小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其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的教育,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纲要中阐述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目标与任务、主要内容、途径和方法以及组织实施。近期,我认真学习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感悟颇深。

一、以学生为本。

纲要中指出“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要以学生发展为根本。”中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年龄的增长、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阅历的扩大、思维方式的变化,特别是在学习上面对学校、家庭、社会的压力,他们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升学就业等方面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惑与问题。因此,在中小学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非常必要的。而我们的教育机构以及我们教育者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首先要树立正确的心理健康教育意识,注意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再者要尊重学生,平等地对待学生,一切从学生的根本出发,尤其是对个别学生,真正从学生的需要出发,在学习上,在生活上关心他们。

二、明确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任务以及主要内容。

纲要中明确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主要任务以及主要内容。在我们的教育教学中,对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本上是一个盲区,很多的教育机构或是教育者对此并不是很关注,而对于如何去做这项工作更是无从谈起。再者,如果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很多教育者没有一个目标,不知从何入手,目标的盲目性以及主要内容的指导也是进行教育工作的一个困难,通过学习《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我们可以很有针对性地复习和归纳学生的心理特点,明确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和主要任务,避免工作的盲目性,以便我们更好地把握工作重点,更好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三、多种途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在我们的概念中,要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要有一个固定的模式,或是固定的时间,或是固定的教师,它是有区别于其它的一些课程,其实不然。心理健康教育是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的,“全体教师都应自觉地在各学科教温室中遵循心理健康教育的规律,将适合学生特点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有机渗透到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通过开展多种形式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来引导学生培养他们积极乐观的心理品质。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 篇14

一.不断探究心理健康教育的新理念新思路,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

在这次的心理健康教育学习中,我们不仅学习到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而且还学习到了老师的人格的魅力。以前,每当我遇到打架偷盗吸烟酗酒早恋迷恋网吧等的问题学生总是简单的训训话,告诉家长或者直接体罚的粗暴办法,如今通过心里教育学习培训后,我要重新调整教学思路,将心理学的理论联系工作实际,融入到日常教学中。做到以饱满的工作热情去服务学生,以巧妙地处理方法对待每一位学生的问题,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以较强的责任感去关爱学生。教师自己首先必须是心理健康, 其次,了解学生的心里,才能在课堂上将学生的注意力牢牢抓住。当我们的课堂失去活力,当我们的学生兴趣转移,责任往往在我们自己。只有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从学生的需要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多样的教学过程,不仅仅注重知识的讲解,还要关注学生,只有以学生为主才能让课堂的几十分钟发挥最高效率!

二听了专家们心理健康课,要正确传递应用到教学中去。

在这短短的时间里,各位教授结合自己丰富的心理辅导经验,将相关的理论知识深入浅出地阐述讲解,我不仅掌握了不少心理辅导理念,而且学会了个体心里辅导和团体心理辅导的基本方法。从各位专家的讲解中,我更深深的明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学,不是一朝一夕,能一蹴而就的事情。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健康的心理,需要每一位老师参与,需要学校整体环境渲染。我们的每一门学科,每一堂课上,都仅可能或多或少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每一个教师都要加强相关技能学习,不断丰富心理健康的相关知识,对特殊学生要加强引导,耐心帮助,担起肩上的责任。

1、教师的心理健康直接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

学生每天在学校与教师的有效接触时间长达六、七个小时。在学校教师的一个皱眉,一个微笑对学生的影响,都是深刻而长久的。心理健康的教师能很好地创设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良好心理环境。学生喜欢教师,喜欢学校,善于学习。师生关系,生生关系和谐。

2、教师的心理健康直接影响学生的知识学习。

心境不好的教师,很难营造愉快、轻松的课堂教学环境,他们常表现得烦躁、易怒、容易冲突、喜怒无常、情绪不稳定。教师情绪不稳、常烦躁,学生也会受影响,如学生常处于紧张和焦虑之中,学习效率不高,效果不佳,长此以往,会导致心理问题,甚至疾病。相反,教师心态健康向上,生活态度积极,教学积极,就会想方设法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学生也会同样积极,积极的学,积极的思考。因为教师积极的情感、健康的心理会诱发学生的积极情感,促进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对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以及学生接受与理解知识均有直接的、积极的影响。

3、教师的心理健康直接影响师生关系。

如教师心理不健康,就难以正确理解学生的心理与行为,会采取不合常理的态度、方法来对待问题,会使师生间产生矛盾与冲突。现在,有的教师常常抱怨现在的学生越来越难教,教师苦口婆心,竭尽全力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可学生要么我行我素,把教师的话当耳边风,要么阳奉阴违,使教师难以下台,这里自然有多方面的原因,但教师心理素质不高,没有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著名的心理学家艾里克森曾指出过:不良的师生关系会导致学生的心理疾病,好的师生关系可以治病,如果遇到一位好的教师,学生由于家境等造成的不健康心理可以得到改变。教师和学生对立的状态绝不利于学生学习,而是否产生师生对立关系,及对立关系能否妥善解决,学生能否得到正确引导和转化,最终决定于教师的心理状况。

4、教师的心理健康直接影响学生个性的发展。

学生的性格正在形成过程中,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教师是重要的人,是成人,是参照,是榜样。教师情绪好不好,喜不喜欢工作,都会影响学生;教师若体罚学生,学生会形成敌视和对抗的习惯,形成心理障碍;教师处事不公、乱用权利,会影响学生对整个社会的看法。

四.通过心里培训懂得如何建立更和谐师的生关系。

通过心里培训知道和谐的师生关系也是提高课堂效率的一个重要环节。只有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在对学生教育管理时,我们要经常想到学生是一位“受教育的人”他应该享受到老师给他带来的,慈母般的爱,必要时给某个学生要有身体的接触,比如说学生扭扣掉了,在教室里帮他缝上,他会感到很幸福,在其他学生面前感到很骄傲。别看我学习不好,看老师多喜欢我。老师大部分,都有偏向心,有的学生的成绩不好,我们要用正常的眼光,去对待他,去挖掘该学生身上其它方面的长处,比如劳动,体育,画画等,要用赞扬的语气跟他说话,鼓励他把学习成绩搞上去。做为教师要努力使教育适合学生的个别特点,教师要懂得的他的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不同的生活背景,不同的需要和不同的价值观,因此在教育中要灵活运用,各种教育策略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通过这个不错的学习机会,我学到了很多关于心里健康的相关知识。我将以这个为新的起点,更加努力学习,好好工作,争做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

上一篇:以大战外星人为题的900字作文下一篇:小班教师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