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规范保险营销团队管理的通知(保监发

2024-12-21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规范保险营销团队管理的通知(保监发(精选6篇)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规范保险营销团队管理的通知(保监发 篇1

【发布单位】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 【发布文号】保监发〔2007〕93号 【发布日期】2007-09-18 【生效日期】2007-09-18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规范保险营销团队管理的通知

(保监发〔2007〕93号)

各保险公司,各保险经纪公司、保险代理公司:

根据《保险营销员管理规定》、《保险代理机构管理规定》、《保险经纪机构管理规定》、《保险中介从业人员继续教育管理暂行办法》等有关规定,为进一步规范保险营销团队管理,维护保险市场秩序,促进保险业健康发展,现就保险公司保险营销员、保险经纪公司和保险代理公司(以下简称公司)的营销人员(以下统称为“保险营销人员”)团队管理的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严格执行持证上岗制度

公司应当根据《保险法》以及有关规定制订和完善保险营销人员的管理办法,加强公司内部监督、检查力度;不得委托无《保险代理从业人员资格证书》和《保险营销员展业证》或《保险代理从业人员执业证书》、《保险经纪从业人员执业证书》的保险营销人员从事保险营销活动。

二、完善团队管理制度

(一)公司应当明确被增员人员的标准、条件、培训方案、计划和业绩考核标准,不得仅以增员数量提供物质或者现金奖励。

(二)公司有关管理制度应明确保险营销人员可以只做业务,不增员和管理保险营销团队,且不得在计酬制度中有歧视性规定。

(三)公司应当与每一个招聘的保险营销人员签署书面委托协议。公司不得接受未签署委托协议的任何人的保险业务,不得向其支付保险手续费或类似费用。公司应对委托协议妥善保管。

(四)公司应对增员保险营销人员的人员予以授权,被授权增员的人员应当是与公司签订委托代理协议的正式保险营销员,并且没有投诉、误导等不良记录。

三、规范增员管理

(一)不得夸大误导佣金收入或者手续费收入;

(二)不得发布宣传保险营销人员佣金或者手续费的广告;

(三)不得以购买保险产品,交纳入司费用作为成为保险营销人员的必要条件。

被增员人员自愿购买保险产品的,依法享有投保人、被保险人的相关权利,包括知情权、犹豫期内撤单、变更或解除保险合同等权利。

四、规范押金管理制度

除法律另有规定外,公司以保障保险单证、保险费或客户资金安全为目的向保险营销人员收取押金的,应当征得保险营销人员的书面同意,并在与保险营销人员签订的委托协议中约定押金金额,明确押金的收取方式、收取目的、退还时间与退还条件,不得因约定以外其他理由扣减押金。保险公司和保险中介公司应当向保险营销人员出具押金收据,加盖公司印章,并在公司财务系统中单独核算与管理。

五、维护保险营销人员计酬制度的知情权

公司应当提供给每个保险营销人员完整的计酬制度。公司修改计酬制度时,应当及时告知保险营销人员有关调整情况。

六、落实岗前培训和后续教育培训

公司应当保证保险营销人员完成不少于80小时的岗前培训,每年接受累计不少于36小时的后续教育,并对培训内容的合法性和真实性负责。

七、建立健全保险营销人员的管理档案

公司应当及时、准确、完整地登记保险营销人员的个人基本资料、培训教育情况、业务情况、奖惩情况等内容。

二○○七年九月十八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规范保险营销团队管理的通知(保监发 篇2

办法》的通知

2013-05-02

【字体:大 中 小】【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保监发〔2013〕40号

各保监局,各人寿保险公司、健康保险公司、养老保险公司:

为进一步规范人身保险电话销售业务,切实维护保险消费者权益,我会制定了《人身保险电话销售业务管理办法》。现予以印发,并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请遵照执行。

一、本办法实施前已经开展电话销售业务的人寿保险公司、健康保险公司和养老保险公司(以下简称“保险公司”),应按照本办法相关要求在6个月内完成改建。

(一)改建申请

已经设立电话销售中心的保险公司,应根据本办法有关规定对电话销售中心进行改建,并向电话销售中心所在地保监局提出改建申请,向呼入地保监局报告。改建申请材料应包括:

1.改建申请书,应明确机构名称、专用号码、所在地、销售区域等;

2.改建报告,应说明改建机构是否符合本办法第十一条各项标准;

3.改建机构负责人的简历及有关证明等。

通过与其他机构合作开展人身保险电话销售业务的保险公司,应根据本办法相关规定对合作机构资质进行审核,并向合作机构呼出地保监局备案,向呼入地保监局报告。备案材料参见本办法第十七条。

(二)改建审批和备案

关于电话销售中心改建的,保监局自收到完整申请材料之日起20个工作日以内,作出批准或者不予批准的书面决定。批准改建的,颁发专属机构经营保险业务许可证;不予批准改建的,应当书面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关于保险公司委托保险代理机构开展电话销售业务备案的,保监局收到备案材料后可视情况对备案项目进行检查,对不符合有关条件的及时提出整改意见。

二、为统一监管标准、提升监管效率,各保监局应根据本办法修订完善现有关于人身保险电话销售业务的规范性文件。

中国保监会

2013年4月25日

人身保险电话销售业务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人身保险电话销售业务,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维护良好的市场秩序,鼓励新兴渠道专业化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保险公司管理规定》、《人身保险业务基本服务规定》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人身保险公司(以下简称“保险公司”)直接或委托具有保险代理资格的机构(以下简称“保险代理机构”)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开展电话销售业务,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本办法所指的电话销售业务,是指保险公司主动呼出或接受客户呼入,通过电话销售中心或委托保险代理机构销售保险产品的业务。

第二章 市场准入

第四条 保险公司应设立电话销售中心或委托保险代理机构开展电话销售业务,其他单位和个人不得经营或变相经营电话销售业务。

保险销售从业人员个人不得随机拨打电话约访陌生客户,或者假借公司电话销售中心名义约访客户。

第五条 保险公司开展电话销售业务,应符合以下条件:

(一)上一及提交申请前连续两个季度偿付能力均达到充足;

(二)最近2年内无受金融监管机构重大行政处罚的记录,不存在因涉嫌重大违法违规行为正在受到中国保监会立案调查的情形;

(三)对拟设立电话销售中心的可行性已进行充分论证,包括业务发展规划、电话销售系统建设规划等,并具备电话销售业务管理制度;

(四)有符合任职资格条件的筹建负责人;

(五)中国保监会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六条 保险公司总公司和省级分公司可以向拟设地保监会派出机构(以下简称“保监局”)申请设立电话销售中心。电话销售中心是保险公司直接经营电话销售业务的专属机构。

总公司申请设立的电话销售中心,可以在总公司经营区域内开展电话销售业务;省级分公司申请设立的电话销售中心,可以在省级分公司经营区域内开展电话销售业务。

第七条 设立电话销售中心,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一)设立申请书,应包括机构名称、拟设立地、销售区域等;

(二)偿付能力符合条件的说明;

(三)电话销售中心设立的可行性论证报告,包括拟设机构3年业务发展规划、电话销售系统建设规划、电话销售业务管控体系及主要制度等;

(四)受到行政处罚或者立案调查情况的说明;

(五)拟设机构筹建负责人的简历及相关证明材料;

(六)中国保监会规定提交的其他材料。

第八条 保险公司申请设立的电话销售中心,名称至少应当包含“申请人名称”和“电话销售中心”两个要素。

第九条 保险公司电话销售中心负责人属于保险公司高级管理人员,应当在任职前取得中国保监会核准的任职资格。

保险公司电话销售中心负责人应当具有下列条件:

(一)大学本科以上学历或者学士以上学位;

(二)从事金融工作3年以上或者从事经济工作5年以上;

(三)具有1年以上电话销售业务管理经验或2年以上金融业务管理经验;

(四)《保险公司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管理规定》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十条 电话销售中心所在地保监局应当自收到完整申请材料之日起30日内对设立申请进行审查。对符合本规定第五条的,向申请人发出筹建通知;对不符合本规定第五条的,作出不予批准决定,并书面说明理由。

申请人应当自收到筹建通知之日起6个月内完成电话销售中心的筹建工作,筹建期间不计算在行政许可的期限内。筹建期间届满未完成筹建工作的,应当根据本办法重新提出设立申请。筹建机构在筹建期间不得从事任何保险经营活动。

第十一条 保险公司电话销售中心开业应当符合以下标准:

(一)营业场所权属清晰,安全、消防等设施符合要求,使用面积、使用期限、功能布局等满足经营需要。营业场所连续使用时间原则上不短于两年;

(二)具备专业、完备的电话销售系统,通过该系统实现电话呼出、电话呼入、录音质检、实时监听、客户信息管理、销售活动管理、号码禁拨管理等功能;

(三)拟任高级管理人员或者主要负责人符合任职条件;

(四)筹建期间未开办保险业务;

(五)中国保监会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十二条 保险公司电话销售中心筹建工作完成后,申请人应向拟设地保监局提交开业验收报告,并提交以下材料:

(一)筹建工作完成情况报告,其中说明筹建电话销售中心是否符合本办法第十一条所规定的开业标准;

(二)拟任电话销售中心负责人的简历及有关证明;

(三)电话销售系统建设报告,包括计算机配置、应用系统、网络建设情况等;

(四)拟设机构营业场所所有权或者使用权证明;

(五)消防证明或者已采取必要措施确保消防安全的书面承诺;

(六)中国保监会规定提交的其他材料。

第十三条 电话销售中心所在地保监局应当自收到完整的开业验收报告之日起30日内,进行开业验收,并作出批准或者不予批准的决定。验收合格批准设立的,颁发专属机构经营保险业务许可证;验收不合格不予批准设立的,应当书面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第十四条 经批准设立的电话销售中心,应向受话地保监局报告,并持批准文件以及经营保险业务许可证,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登记注册手续,领取营业执照后方可营业。

第十五条 保险公司委托保险代理机构开展电话销售业务,应对保险代理机构资质进行审核。拟合作的保险代理机构应符合下列条件:

(一)配备专业、完备的电话销售系统,通过该系统实现自动拨号、电话呼出、录音质检、实时监听、客户信息管理、销售活动管理、号码禁拨管理等功能;

(二)建立必要的组织机构和完善的电销业务管理制度;

(三)具有合法的运营场所,安全、消防设施符合要求;

(四)中国保监会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十六条 保险公司委托保险代理机构开展电话销售业务,应提前向保险代理机构呼出地保监局备案,并告知受话地保监局。保险代理机构呼出地保监局视情况对备案项目进行检查,对不符合有关条件的及时提出整改意见。

第十七条 保险公司就开展电话销售代理业务申请备案,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一)保险公司委托保险代理机构开展电话销售业务的项目书,包括拟委托的保险代理机构名称、合作方式、管理模式、销售区域、3年业务发展规划和市场分析等;

(二)偿付能力符合条件的说明;

(三)受到行政处罚或者立案调查情况的说明

(四)委托代理合同复印件;

(五)保险代理机构资质证明,包括经营保险代理业务许可证、营业场所合法性报告、电话销售系统建设报告、电话销售业务运营管理制度等;

(六)中国保监会规定提交的其他材料。

第十八条 保险公司开展电话销售业务,销售区域应当符合保险公司的经营区域。保险公司委托保险代理机构开展电话销售业务,销售区域应同时符合保险公司和保险代理机构的经营区域。

第十九条 保险公司开展电话销售的产品范围限于普通型人身保险产品,但连续经营电话销售业务两年以上,期间未受到金融监管机构重大行政处罚的,可以通过电话销售分红型人身保险产品。产品选择应充分考虑电话销售的特殊性,简明易懂,便于投保。

第二十条 保险公司设立电话销售中心开展电话销售业务,应设置全国统一的专用号码。保险公司委托保险代理机构开展电话销售业务的,应对保险代理机构进行号码审查,确保其使用统一的专用号码。

保险公司和保险代理机构开展电话销售业务,应保持电话销售号码的稳定性,专用号码使用年限不得少于1年。

第二十一条 保险公司开展电话销售业务,应在保险公司及保险代理机构官方网站显著位置开辟信息披露专栏。披露内容应至少包括:

(一)保险公司及保险代理机构用于开展电话销售业务的统一专用号码;

(二)通过电话销售的产品信息,包括产品名称(宣传名称)、条款、产品说明书(如有)等;

(三)委托开展电话销售业务的保险代理机构名称、合作期限、销售区域等;

(四)消费者投诉维权途径。

第二十二条 保险公司电话销售中心负责人和营业场所变更,应报电话销售中心所在地保监局批准;电话销售中心名称和电话销售号码变更,应向机构所在地保监局备案。

保险公司委托保险代理机构开展电话销售业务,保险代理机构营业场所、电话号码发生变更,应向合作项目所在地保监局备案。

第二十三条 保险公司撤销电话销售中心,应参照保险公司撤销分支机构办理。

保险公司终止委托保险代理机构电话销售的,应在终止合作前15个工作日向电话销售中心所在地保监局备案,并提交妥善的后续业务处理方案。

第三章 销售行为

第二十四条 保险公司开展电话销售业务,应建立严格的客户信息管理制度,遵守个人信息保护相关法律法规,通过合法途径获取客户信息,有序开发、规范使用现有客户资源,确保客户资料和信息采集、处理、使用的安全性和合法性。

第二十五条 保险公司及保险代理机构应建立健全电话销售禁拨管理制度。

(一)应通过电话销售系统对销售时间进行管理,根据不同地区、不同人群的生活习惯设置禁止拨打时间。除客户主动要求外,每日21时至次日9时不得呼出销售。

(二)应通过电话销售系统建立禁止拨打名单。对于明确拒绝再次接受电话销售的客户,应录入禁止拨打名单,并设定不少于6个月的禁止拨打时限。

(三)应建立因禁拨管理不当对客户造成骚扰的责任追究机制。

第二十六条 保险公司应加强对电话销售人员的培训:

(一)应对电话销售人员统一进行岗前和岗中的培训教育,培训内容应至少包括业务知识、法律知识及职业道德等;

(二)应按照有关规定,对销售分红型人身保险产品的电话销售人员进行专门培训;

(三)应由保险公司总公司统一设计制作电话销售人员培训材料,保险代理机构、电话销售中心不得擅自修改培训材料内容;

(四)应建立健全电话销售人员销售资质认证体系、销售品质考核制度和培训档案管理制度。

第二十七条 保险公司应加强对电话销售人员的销售行为管理,不得允许电话销售人员规避电话销售系统向客户销售保险产品。

第二十八条 保险公司应针对不同电话销售模式和保险产品制定规范的销售用语。电话销售人员销售保险产品须正确使用电话销售用语,禁止不当阐述。

电话销售用语由保险公司总公司统一制定并存档备查,保险代理机构、电话销售中心未经总公司同意不得更改。

第二十九条 保险公司制定电话销售用语,应至少包括以下内容:

(一)电话销售人员工号、所属保险公司或代理机构名称;

(二)产品名称、承保公司名称、产品信息披露方式、保险责任、责任免除、保险金额、保险期间、缴费期间、退保损失、新型产品保单利益不确定性等;

(三)缴费方式、保单生效时间、投保意愿确认方式、保单形式、保单送达方式等;

(四)犹豫期、客户服务电话、保单查询方式等。

保险公司委托代理机构开展电话销售业务,电话销售用语除包括以上内容外,还应明确告知保险代理性质。

第三十条 保险公司可以通过签署投保单和电话录音两种方式确认投保人的投保意愿。

保险公司通过电话录音确认投保人投保意愿的,须同时满足以下条件:

(一)投保人与被保险人为同一人,年届18周岁至60周岁间;

(二)所售产品应为普通型人身保险产品,且免于体检;

(三)销售用语应包含“您是否同意通过电话录音确认投保”的内容,并取得投保人肯定答复。

第三十一条 保险公司可以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使用移动支付设备、网上银行、支付平台等新技术提升收付费效率。保险公司通过银行转账方式或其他电子支付方式收取保险费的,应通过书面或电话录音的方式取得客户授权。

保险公司以电话录音方式确认客户转账授权的,应符合以下条件:

(一)客户明确表示同意通过其名下账户支付保险费用;

(二)销售用语明确告知首期保费支付时间及续期保费支付时间、频率等内容;

(三)保费扣划成功后,通过电话或短信等方式通知投保人。

第三十二条 保险公司通过电话销售保险产品,可以向投保人提供纸质保单或电子保单。

保险公司向投保人提供电子保单的,应符合以下条件:

(一)通过有效途径确认投保人收到保单;

(二)在官方网站上设置保单查询功能;

(三)在保险期间内根据投保人要求及时提供纸质保单。

第三十三条 保险公司应建立健全电话销售质量检测体系,符合以下基本要求:

(一)具备完善的质检制度,应包括质检流程、质检标准、对质检发现问题件的整改处理以及人员责任追究等内容;

(二)配备专职质检人员,质检人员应与销售人员岗位分离;

(三)应通过信息系统进行质检,并通过权限划分、模块划分、系统分离等方式实现质检系统与销售系统分离;

(四)质检记录应通过质监系统生成,保存期限不少于保险期间。

鼓励保险公司通过技术手段实现系统信息化质检,如语音识别、关键字、音调时长等新技术进行系统化质检。

第三十四条 保险公司通过不同销售模式开展电话销售业务的,应按照统一标准进行质检,质检比例不得低于以下标准:

(一)对保险期间在1年以上的成交件录音按不低于30%的比例在犹豫期内全程质检;

(二)对保险期间在1年期以内的成交件录音按不低于20%的比例在保单期限内全程质检。

第三十五条 保险公司开展电话销售业务,应将电话通话过程全程录音,并对成交件录音备份存档。电话录音及其它投保文件的保存时限自保险合同终止之日起计算,保险期间在一年以下的不得少于五年,保险期间超过一年的不得少于十年。

保险公司对客户信息和电话录音内容负有保密义务,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

第三十六条 保险公司应加强电话销售信息数据管理工作,确保信息数据的安全性、完整性、准确性和时效性,并做好数据备份。

保险公司设立电话销售中心开展电话销售业务的,应实现电话销售系统与保险公司核心业务系统无缝对接。保险公司委托保险代理机构开展电话销售业务的,应强化数据传输管理,确保主要业务数据、销售录音、客户信息等数据传送的及时性和安全性。

第三十七条 保险公司直接或委托保险代理机构通过电话赠送保险的,参照电话销售业务进行规范和管理。

电话赠险人员属于电话销售人员,电话赠险号码应与电话销售号码一致。保险公司不得委托没有取得经营保险代理业务许可证的机构开展电话赠险业务。保险公司应对电话赠险业务进行抽样质检,抽检比例不低于1%。

第三十八条 保险公司电话销售业务涉及投保单、保险合同、转账授权书等纸质文件递送的,应在投保人同意投保之日起7个工作日内送达。如遇客观原因无法按时送达的,应通过电话、短信等方式通知投保人。

第三十九条 保险公司电话销售业务,犹豫期起算日期应以确认投保人收悉保单之日或保单生效之日中较晚者为准。

第四十条 保险公司至少应为客户提供电话和柜面两个渠道受理保全及理赔申请,鼓励保险公司探索高效便捷的服务渠道。保险公司通过电话接受客户保全及理赔申请的,应全程录音并在保单期限内存档备查。

第四十一条 保险公司应建立健全投诉受理和处理制度,至少为客户提供电话和柜面两个投诉渠道,并配备必要的人员和设备。

保险公司委托代理机构开展电话销售业务,应制定统一规范的投诉处理程序,明确职责、分工合作,确保妥善处理投诉纠纷事件。

第四十二条 保险公司接到客户投诉后,应于2个工作日内向投诉人说明办理流程,于 10个工作日内向投诉人反馈处理结果。投诉处理过程应通过书面记录、录音等方式详细记录并存档备查。

投诉事项涉及电话销售行为的,保险公司应在投诉处理过程中调听电话销售录音。因自身原因不能提供有效电话销售录音的,保险公司应按照有利于投保人的原则处理客户诉求。

第四十三条 保险公司应根据电话销售业务流程和特点,改造和完善现有服务支持体系,确保投保人享有不低于其他渠道的服务水平。

第四章 监督管理

第四十四条 中国保监会委托各保监局对电话销售业务进行监管。

呼出地保监局依法对保险公司在辖内设立电话销售中心进行审批,对保险公司委托代理机构开展电销业务的项目进行备案,并履行日常监管职责。

受话地保监局对电话销售业务实行属地监管,依法查处电话销售业务中出现的违法违规行为。

第四十五条 保监局应根据《保险公司管理规定》和《保险公司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管理规定》有关规定对保险公司电话销售中心及其负责人进行监督管理。

第四十六条 保险公司应加强对保险代理机构及其电话销售人员的销售行为管理,并对该机构在授权范围内的代理行为依法承担责任。

第四十七条 保险公司及保险代理机构存在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五条相关规定,对客户构成滋扰的,中国保监会有权依据监管需要采取通报、监管谈话、下发监管函或其他必要的监管措施。

第五章 附 则

第四十八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实施,《关于促进寿险公司电话销售业务规范发展的通知》(保监发〔2008〕38号)和《关于进一步规范人身保险电话销售和电话约访行为的通知》(保监发〔2010〕99号)同时废止。

人身保险电话销售业务管理办法》答记者问

2013-05-02

【字体:大 中 小】【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近日,保监会出台了《人身保险电话销售业务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就有关问题答记者问。

问:《办法》出台的背景和目的是什么?

答:2010年以来人身保险电话销售业务高速发展,超过三分之二的人身保险公司开始经营这类业务。同时,人身保险电话销售业务经营中出现销售误导、电话扰民、服务不到位等问题,侵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由于电话销售有别于传统销售模式,高度依赖信息技术设备,有必要制定专门的业务监管规定。为进一步规范人身保险电话销售业务发展,打击销售误导,解决电话扰民问题,切实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保监会在梳理现行人身保险电话销售业务相关监管制度的基础上,制定出台了《人身保险电话销售业务管理办法》。

问:《办法》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办法》以解决销售误导、电话扰民、落地服务不到位等问题为重点,覆盖了电话销售流程的主要环节。一是加大对销售误导问题的监管力度。通过规范电话销售用语、设置扣款提示环节、强化信息披露和明确质检标准,构建多层次的销售行为监督体系。二是完善电话扰民问题的制度设计。禁止在公众休息时间拨打销售,明确了最短6个月的禁拨时限。将电话赠险业务参照电话销售业务管理,提升了电话赠险的准入和经营标准。三是统一电话销售业务的服务标准。明确了电话销售业务保单递送、保全、投诉等环节的服务标准,以及保单递送方式和时限、保全申请途径和方式、投诉处理时限等内容,以确保投保人享有不低于其他渠道的服务水平。

问:《办法》对电话销售业务监管有哪些新举措?

答:电话销售业务具有跨地域销售的特点,对现有保险监管体系形成一定挑战。《办法》从两个方面强化了人身保险电话销售业务监管:一是明确了电话销售中心的属性。将电话销售中心明确为《保险公司管理规定》所规定的“专属机构”范畴,将该机构负责人明确为高级管理人员,纳入现有保险机构监管体系。二是明确了电销业务的监管分工。各地保监局负责对电话销售业务进行监管,呼出地保监局负责电话销售中心批设及委托代理项目备案等事项,呼入地保监局负责对辖内电话销售业务进行检查,并对违规行为进行处罚。

问:如何做好《办法》实施前后的衔接工作?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规范保险营销团队管理的通知(保监发 篇3

【文件来源】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非寿险业务保费收入确认的通知

(保监发〔2002〕79号)

各保险公司:

近年来,一些保险公司对应收保费不入财务账进行核算的行为屡见不鲜,这不仅违反了《保险公司会计制度》,使保险公司财务核算不真实,准备金提取不足,影响公司的偿付能力,而且容易导致小金库、账外账、截留保费等违法行为。为此,现就非寿险业务保费收入的确认问题通知如下:

一、各保险公司要高度重视应收保费的管理,严格执行保险公司各项财务会计制度规定,认真确认和计量各项保费收入。

二、各保险公司在保险合同签发后,应将所有的保费收入全部入账。

三、我会将按照有关规定对非寿险业务保费收入确认进行严格检查。

特此通知

二OO二年七月二十二日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规范保险营销团队管理的通知(保监发 篇4

粤保监发[2011]189号

关于印发《广东保险业风险排查制度

(试行)》的通知

驻粤各省级保险机构、各专业中介机构:

为建立风险排查长效工作机制,提升各公司风险排查水平和实效,促进广东保险业健康持续发展,特制定《广东保险业风险排查制度(试行)》。现将该制度印发给你们,并提出以下要求,请一并贯彻执行。

一、各保险公司、专业中介机构应高度重视,实行一把手负责制,严格按照《广东保险业风险排查制度(试行)》的有关要求,对公司的经营管理进行全面的风险排查。风险排查报告应于2011年5月30日前以纸质和电子两种文件形式报我局;其中,专业中介机构的员工和代理人个人档案建设情况应于2011年7月20日前以纸质和电子两种文件形式报我局。自2012年起,上述材料应统一于每年的3月31日前报送。

二、各保险公司、专业中介机构应及时将该制度转发至各分支机构,并组织分支机构进行认真学习,坚决抓好制度的贯彻落实。

三、我局将对各公司的风险排查工作情况进行全省保险系统通报。对风险排查工作开展不认真、整改不到位的公司,我局将纳入重点检查对象,依法严肃处理。

产险处 联 系 人:姜俊

联系电话:020-38361226 电子邮件:Jun_jiang@circ.gov.cn 寿险处 联 系 人: 陈敏

联系电话: 020-38361286 电子邮件: sxc_gd@126.com 中介处 联 系 人: 王婧超 联系电话: 020-38320705 电子邮件: circgz@126.com

特此通知

附件:广东保险业风险排查制度(试行)

二○一一年四月二十二日

附件:

广东保险业风险排查制度

(试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建立风险排查长效工作机制,提升各公司风险管理水平和实效,促进广东保险业持续健康发展,依据有关保险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本制度适用于驻粤(不含深圳)保险公司、专业中介机构。第三条 保险公司、专业中介机构应在每年第一季度,按照本制度关于风险排查的要求,开展一次全面的风险排查工作,并于3月31日前向广东保监局报送风险排查报告。保险公司、专业中介机构可视情况增加排查次数,排查结束后10个工作日内应将排查结果报送广东保监局。

第四条 保险公司、专业中介机构的风险排查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一)系统性原则。应有组织、有计划、有系统地开展风险排查。对排查发现的风险进行分类梳理,准确把握各类风险的表象特征和内部根源,制定系统的防范化解措施。

(二)全面性原则。风险排查应覆盖公司各项业务环节,各个业务领域,各个分支机构,并对每一类风险进行全面扫描、分析与排查,确保排查工作的有效性。

(三)全员参与原则。应建立全员参与机制,充分发挥各级员工的主人翁意识,按照对应的工作职责参与公司的风险排查工作,承担日常风险管理职责。

(四)不断优化原则。应不断地检讨和评估内外部经营管理环境对公司风险所产生的实质影响,及时调整和优化风险排查的政策、制度和 流程,确保公司的稳健经营。

第二章 组织实施

第五条 保险公司的风险排查工作由省级机构组织实施,并负总责。专业中介机构的风险排查由驻粤的总公司或省级分公司组织实施,并负总责。

第六条 保险公司省级机构、专业中介机构应成立风险排查领导小组,组长和工作责任人应由机构主要负责人担任。

风险排查领导小组下设风险排查工作办公室,应整合内部审计、内控、稽核、监察、销售督导等资源,抽调数量足够的人员做好风险排查工作。

第七条 省级以下分支机构应成立相应的风险排查领导小组和办公室,由分支机构负责人担任组长并对风险排查工作负全责。

第三章 风险排查内容

第八条 财产险公司的风险排查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一)已发生但未知悉的重大保险资金案件。梳理各类案件线索并对其中可能存在的案件线索组织追查,特别是要追查保险机构内部工作人员或保险营销员诈骗保险资金、参与制造假赔案案等案件线索。

排查案件类型为:

1、业务人员、中介机构挪用客户保费资金;

2、伪造变造保险单证进行保险诈骗;

3、私自将客户保单进行批退,截留批退资金;

4、私自将客户保单转保为其他险种套取业务收益;

5、虚假理赔,非法占有客户理赔款;

6、保险机构员工挪用、非法占有公司业务资金等。

(二)业务财务活动潜在风险。重点排查保险机构在经营活动中是否存在可能导致发生司法案件或是引致群体性事件的因素。

排查风险类型为:

1、销售管理风险。利用假或空白收据、假投保单、假保单、私刻公章等手段开展虚假保险业务;挪用或侵占保费及理赔、退保资金;销售团队、业务人员利用短期意外健康险等业务开展非法传销活动;大面积的严重销售误导及客户非正常退保;承保特殊重大保险合同,存在销售误导行为,导致被保险人无法正确理解保险责任范围和保险索赔权利。

2、财务管理风险。主要包括挪用、侵占公司营运资金;基层机构和业务人员私设“小金库”;管理人员套取及侵占手续费;管理人员以假赔案、虚列费用等途径套取公司资金;保险机构代理人、员工利用职务之便进行变相集资。

(三)内控管理存在的缺陷。重点在于排查保险机构在内控管理方面存在的制度设计及实施疏漏并进行整改。

排查缺陷类型为:

1、业务财务系统操作权限串用;

2、不相容岗位未实施人员分离;

3、业务财务系统未实现全封闭运行,容许补录、修改操作;

4、主要业务财务单证未全部实施上线即时管理;

5、重大资金使用项目未按照制度上报、核签、复核。

6、空白单证、凭证登记领用、核销管理存在漏洞。

第九条 人身险公司的风险排查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一)已发生但未知悉的重大保险资金案件。梳理各类案件线索并对其中可能存在的案件线索组织追查,特别是要追查保险机构内部工作人员或保险营销员诈骗保险资金的案件线索。

排查案件类型为:

1、保险营销员挪用客户保费资金;

2、伪造变造保险单证进行保险诈骗;

3、私自将客户保单退保获取退保金;

4、私自 将客户保单转保为其他险种套取佣金收益;

5、非法占有客户理赔给付资金;

6、保险机构员工挪用、非法占有公司业务资金等。

(二)业务财务活动潜在风险。重点在于排查保险机构在经营活动中是否存在可能导致发生司法案件或是引致群体性事件的因素。

排查风险类型为:

1、销售管理风险。利用假或空白收据、假投保单、假保单进行保险资金“体外循环”;挪用或侵占保费及理赔、给付、退保资金;销售团队开展非法传销活动;大面积的严重销售误导及客户非正常退保。

2、财务管理风险。主要包括挪用、侵占公司营运资金;基层机构和业务人员私设“小金库”;管理人员套取及侵占佣金及手续费;管理人员以假赔案、假费用等途径套取公司资金;保险机构代理人、员工利用职务之便进行变相集资。

(三)内控管理存在的缺陷。重点在于排查保险机构在内控管理方面存在的制度设计及实施疏漏并进行整改。

排查缺陷类型为:

1、业务财务系统操作权限串用;

2、不相容岗位未实施人员分离;

3、业务财务系统未实现全封闭运行,容许补录、修改操作;

4、主要业务财务单证未全部实施上线即时管理;

5、重大资金使用项目未按照制度上报、核签、复核;

6、未建成有效的保险营销员风险预警管理系统。

第十条 专业中介机构的风险排查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一)已发生但未知悉的重大保险资金案件。梳理各类案件线索并对其中可能存在的案件线索组织追查,特别是要追查专业中介机构内部工作人员或销售人员诈骗保险资金的案件线索。

排查案件类型为:

1、保险销售人员挪用客户保费资金;

2、伪造变造保险单证进行保险诈骗;

3、私自将客户保单退保获取退保金;

4、私 自将客户保单转保为其他险种套取佣金收益;

5、非法占有客户理赔给付资金;

6、保险中介机构员工挪用、非法占有公司业务资

金等。

(二)业务财务活动潜在风险。重点在于排查专业中介机构在经营活动中是否存在可能导致发生司法案件或是引致群体性事件的因素。

排查风险类型为:

1、销售管理风险。利用假或空白收据、假投保单、假保单进行保险资金“体外循环”;挪用或侵占保费及理赔、给付、退保资金;销售团队开展非法传销活动、销售地下保单;严重销售误导客户。

2、财务管理风险。主要包括挪用、侵占公司营运资金;股东或其他方长期借款不还;保险销售人员、员工利用职务之便进行变相集资。

(三)内控管理存在的缺陷。重点在于排查专业中介机构在内控管理方面存在的制度设计及实施疏漏并进行整改:

排查缺陷类型为:

1、机构管理缺陷:机构许可证管理混乱;出租许可证。

2、人员管理缺陷:实际负责人非保险监管部门核准人员;关键岗位员工未与机构签订劳动合同。

3、单证管理缺陷:单证管理制度不健全。

4、印鉴管理缺陷:印鉴遗失或下落不明;印鉴管理制度不健全。

第四章 风险排查方式

第十一条 财产险公司的风险排查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式:

(一)对可疑单证印鉴进行排查。凡是存在以下情况的,对有关接触人员和单证印鉴进行排查:

1、各类长期未核销单证及遗失印鉴去向不明;对未核销单证者客户持有保单情况进行回访;

2、对遗失印鉴者经办大笔业务资金去向进行抽查;调查单证遗失 较多、较频繁的业务团队和个人,进行单证去向追踪。

单证排查情况填列附表1-2,如在排查单证过程中发现案件则继续填列附表1-1。

(二)对可疑人员线索进行排查。凡存在以下情况的,对有关人员接触过的业务进行复查,对有关客户进行回访:

1、保险机构内部工作人员或营销员的消费水平与其家庭收入状态明显不相符的,对其经办业务进行回访;

2、业务人员与客户存在经济债务纠纷的;

3、保险销售人员经常出境前往香港、澳门地区(涉嫌销售“地下保单”)。有关排查所发现案件情况填列附表1-1。

异常人员排查情况填列附表1-3,排查人员过程中发现案件则继续填列附表1-1。

(三)对可疑业务线索进行排查。凡存在以下情况的,对有关人员经办业务进行复查,落实其是否存在虚假承保、虚假赔案等情况:

1、对短期意外健康险业务量增长较快的机构及业务团队进行抽查回访;

2、对大额的批退、赔款情况进行客户抽查回访;

3、对赔款未实现全额转账业务及赔款支付至中介机构的业务进行抽查回访;

4、对出险次数较多,且被保险人与行驶证车主不一致的车险赔案进行抽查回访。

异常业务排查情况填列附表1-4,排查人员过程中发现案件则继续填列附表1-1。

(四)对重点内控风险点进行梳理。对内控管理流程中可能存在突 出风险发生机率的风险点进行排查整改:

1、保险公司内部工作人员兼任会计、出纳、复核等多个不相容岗位;

2、保险公司外勤人员兼任收付费、单证管理、外勤人力资源管理等岗位;

3、没有严格管理计算机用户名称使用权限,一人持有多个不相容岗位的系统用户名;

4、可在业务系统外打印收付费环节凭证并实施事后补录;

5、各种信访投诉及公司内部、行业外部的有关情况反映。重点风险点排查情况填列附表1-5,排查人员过程中发现案件则继续填列附表1-1。

第十二条 人身险公司的风险排查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式:

(一)对可疑单证印鉴进行排查。凡是存在以下情况的,应对有关接触人员和单证印鉴进行排查:

1、各类长期未核销单证及遗失印鉴去向不明;对未核销单证者所达成客户持有保单情况进行回访;

2、对遗失印鉴者经办大笔业务资金去向进行抽查;调查单证遗失较多、较频繁的业务团队和个人,进行单证去向追踪。

单证排查情况填列附表2-2,如在排查单证过程中发现案件则继续填列附表2-1。

(二)对可疑人员线索进行排查。凡存在以下情况的,应对有关人员接触过的业务进行复查,对有关客户进行回访:

1、保险机构内部工作人员或营销员的消费水平与其家庭收入状态明显不相符的,或是销售精英的业绩靠少量保单长期维持相对均衡业绩 水平但其展业活动非常频繁,对其经办业务进行回访;

2、工作人员、销售人员涉及购买“六合彩”等地下赌博及传销组织活动;营销员与客户存在经济债务纠纷的;

3、保险机构内部工作人员、销售精英的直系近亲属长期生活在境外,如基层保险营销机构的工作人员长期仅有1-2人,其是否存在保险诈骗、账外经营、私印单证等行为;

4、保险销售人员经常出境前往香港、澳门地区(涉嫌销售“地下保单”)。有关排查所发现案件情况填列附表2-1。

异常人员排查情况填列附表2-3,如在排查人员过程中发现案件则继续填列附表2-1。

(三)对可疑业务线索进行排查。凡存在以下情况的,应对有关人员经办业务进行复查,落实其是否存在挪用、侵占保险资金的行为:

1、对异常的长期寿险保单不续保行为进行客户回访;

2、对大额的退保、赔款给付情况进行客户抽查回访;

3、对未实现全额转账的收付费业务实行一定比例的客户抽样回访。

4、对大面积的犹豫期内撤单客户抽查回访。

异常业务排查情况填列附表2-4,如在排查人员过程中发现案件则继续填列附表2-1。

(四)对重点内控风险点进行梳理。对内控管理流程中可能存在突出风险发生机率的风险点进行排查整改:

1、保险公司内部工作人员兼任会计、出纳、复核等多个不相容岗位;

2、保险公司外勤人员兼任收付费、单证管理、外勤人力资源管理等岗位;

3、没有严格管理计算机用户名称使用权限,一人持有多个不相容岗位的系统用户名;

4、可在业务系统外打印收付费环节凭证并实施事后补录;

5、财务系统约定的保费收入来源及理赔给付去向账户名称可以是非客户本人姓名的;

6、各种信访投诉及公司内部、行业外部的有关情况反映。重点风险点排查情况填列附表2-5,如在排查人员过程中发现案件则继续填列附表2-1。

第十三条 专业中介机构的风险排查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式:

(一)对可疑单证印鉴进行排查

凡是存在以下情况的,对有关接触人员和单证印鉴进行排查:

1、仍处于有效期的单证在不具备保险代理资格的个人或单位手中使用的,对单证去向进行追踪。

2、仍处于有效期的单证领用后遗失或去向不明,印鉴遗失或下落不明,或未在代理关系终止后30日内将相关单证和材料交回被代理保险公司;向有关领用人调查单证和印鉴去向。

3、对遗失印鉴者经办大笔业务资金去向进行抽查;调查单证遗失较多较频繁的业务团队和个人,进行单证去向追踪。

4、使用投保单、暂收保费收据、临时收据、自制凭证、外部购买凭证和白条作为保险中介业务活动的收付费凭证。

单证印鉴排查情况填列附表3-2,如在排查单证过程中发现案件则继续填列附表3-1。

(二)对可疑人员线索进行排查

凡存在以下情况的,对有关人员接触过的业务进行复查,对有关客 户进行回访:

1、专业中介机构内部工作人员或销售人员的消费水平与其家庭收入状态明显不相符的,销售人员展业活动非常频繁但业绩平平的,销售业绩在短时间内大幅变动或客户大量流失的,对其经办业务进行回访;

2、工作人员、销售人员涉及购买“六合彩”等地下赌博及传销组织活动;销售人员与客户存在经济债务纠纷的;

3、销售人员经常出境前往香港、澳门地区(涉嫌销售“地下保单”)。有关排查所发现案件情况填列附表3-1。

异常人员排查情况填列附表3-3,如在排查人员过程中发现案件则继续填列附表3-1。

专业中介机构应当建立员工和代理人个人档案,并在风险排查过程中及时对档案进行更新和完善。个人档案应包括但不限于机构高管、内勤员工和业务人员的家庭背景、过往经历、诚信状况、生活习惯、消费习惯等。分支机构高管、内勤员工和业务人员档案的建立工作应在总公司(外地驻粤机构为省级分公司)的统一组织下进行。员工和代理人个人档案建设情况应作为风险排查工作的一项内容,涵括在风险排查报告中报广东保监局。

(三)对可疑业务线索进行排查

凡存在以下情况的,对有关人员经办业务进行复查:

1、是否存在销售异地保单、鸳鸯保单情形。

2、对增员模式进行核查,下属业务团队、分支机构在招收业务人员时是否存在以缴纳入司费或购买保险产品为入司条件,承诺高额回报等行为,落实是否存在传销嫌疑。

3、本部及分支机构是否存在利用假保单或其他形式骗取客户保费,落实是否存在非法集资的行为。

异常业务排查情况填列附表3-4,如在排查人员过程中发现案件则继续填列附表3-1。

(四)对重点内控风险点进行梳理

对内控管理流程中可能存在突出风险发生机率的风险点进行排查整改:

1、机构管理:(1)对本部及分支机构许可证进行实物清点,是否存在机构许可证下落不明,未及时补办新证情形。(2)对分支机构经营情况进行清查,连续六个月未开展业务的机构,是否存在未及时办理市场退出手续,未及时收回许可证情形。(3)对分支机构经营方式进行自查,是否存在将分支机构许可证出租他人使用的行为。

2、资金管理:对自身的资金状况进行自查,是否存在股东或其他方无正当理由或规范程序向公司借款,时间超过三个月、且借款金额超过注册资本的20%的情形。

3、人员管理:(1)对本部及分支机构高级管理人员进行自查,是否存在实际负责人与监管部门核准高管人员不一致的情形。(2)对本部及分支机构高级管理人员、财务、单证等关键岗位员工的劳动合同签订情况进行清理,是否存在上述关键岗位未与总公司或省级分公司(对于外地驻粤公司)签订劳动合同情形。

重点风险点排查情况填列附表3-5,如在排查人员过程中发现案件则继续填列附表3-1。

第五章 后续整改

第十四条 保险公司、专业中介机构开展风险排查工作后,应针对 具体的风险项目提出相应整改措施、整改时限,并落实到具体的职能部门和责任人。

第十五条 保险公司、专业中介机构应指定专门的部门负责跟踪监督风险排查后的整改落实情况,评估整改措施实施后风险管理控制的实际效果。对实际效果不佳的整改措施应及时调整修正,确保风险消除或可控。

第十六条 保险公司、专业中介机构公司应把风险排查与后续整改的成效纳入绩效考核中,切实增强各级机构和人员特别是机构管理层的风险意识和责任,确保各级机构经营过程中能够控制风险,正常经营。

第六章 责任追究

第十七条 保险公司、专业中介机构应建立风险责任机制,由公司主要负责人负领导责任,对主要风险确定责任人,具体风险责任落实到各职能部门和业务单位。

第十八条 对任何违反风险管理相关政策的单位和个人,保险公司、专业中介机构要进行相应的处理;情节严重或引发大案、要案的,应严格按照《保险机构案件责任追究指导意见》和公司内部案件责任追究办法进行责任追究。

第十九条 保险公司、专业中介机构不按规定排查、或逾期报送风险排查报告的,广东保监局将依法追究主要负责人的责任。

第二十条 保险公司、专业中介机构因风险排查工作不认真,未及早发现以下重大案件线索,最终案件自然暴露或被外部检查发现的;或风险排查已发现案件线索,但因处臵不当,导致案件程度升级的,广东保监局将依法追究风险排查组织机构和案件发生所在机构主要负责人、分管班子成员的责任,并依法给予严肃处理:

(一)触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构成贪污、挪用、侵占、诈骗、商业贿赂、非法集资、洗钱、传销等犯罪,人民法院已经作出生效判决的案件,或者人民法院尚未判决,但案件事实已基本查清、实际损失已确定发生的案件。

(二)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等法律、法规、规章,受到金融监管部门重大行政处罚的案件。

(三)严重违反公司规章制度,给公司造成重大损失,或者社会影响特别恶劣、造成系统性风险的其他案件。

第七章 附则

第二十一条 本制度由广东保监局负责解释。第二十二条 本制度自颁发之日起施行。

主题词:业务监管 风险排查 通知

联系人:陈 敏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规范保险营销团队管理的通知(保监发 篇5

2005年12月26日

保监发〔2005〕13号

各保险公司、保险资产管理公司,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规范保险机构投资者投资交易行为,防范投资管理风险,保障被保险人利益,根据《保险机构投资者股票投资管理暂行办法》,现就保险机构投资者股票投资的证券账户、交易席位、资金结算等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保险机构投资者的保险资金投资托管人(以下简称托管人)应当根据保险机构投资者委托,为保险机构投资者申请代理开立证券账户。证券账户按保险产品名称开立,账户名称为保险机构投资者名称和保险产品名称的联名,以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中国保监会)保险资金运用监管部门确认函的证券账户名称为准。

二、保险机构投资者应当通过独立席位进行股票交易。

(一)独立席位是指保险机构投资者专门用于保险资金股票投资的专用席位。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可向证券交易所申请办理专用席位。保险机构投资者也可向证券经营机构租用专用席位。

(二)向保险机构投资者出租专用席位的证券经营机构,应当向中国保监会提供符合《保险机构投资者股票投资管理暂行办法》规定条件的证明材料和履行职责的承诺书。中国保监会从资产规模、公司治理、内部控制、诚信状况、研究能力、市场地位等方面,对其进行评估并出具审核意见书。

证券交易所应当依据中国保监会保险资金运用监管部门出具的席位确认函办理相关手续。

(三)证券交易所、证券经营机构应当协助保险机构投资者采取相关措施,确保专用席位一切交易委托和成交回报数据的信息安全。证券经营机构进入风险处置的,保险机构投资者在该机构专用席位的全部业务,可整体转托管到新的专用席位,不因证券经营机构的关闭、清算受到影响。

三、保险机构投资者、托管人应当按《保险机构投资者股票投资登记结算业务指南》(见附件),开展保险机构投资者股票投资涉及的账户管理、证券登记、托管、结算等业务。

(一)托管人负责所托管保险资金股票投资交易的清算与交收。保险机构投资者股票投资运作中出现的证券超买、卖空等行为,托管人应当负责追究相关责任人的交收责任,并报告有关监管部门。

(二)托管人应当以其名义在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结算公司)申请开立结算备付金账户,用于其所托管的保险资金的清算与交收。

(三)托管人和保险机构投资者应当及时从证券交易所和中国结算公司获得保险资金股票投资交易的结算数据,发现数据错误应当与证券交易所和中国结算公司核对。

(四)托管人作为证券交易所的信息披露联系人,要根据相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要求,向交易所报送信息披露资料,及时提醒保险机构投资者履行信息披露义务。

四、保险机构投资者参与股票发行申购,应当遵循股票发行的有关规定。保险机构投资者证券账户申购新股,不设申购上限。

(一)保险机构投资者的所有传统保险产品和分红保险产品,申报的金额不得超过该保险机构投资者上年末总资产的10%,申报的股票数量不得超过发行股票公司本次股票发售的总量。保险机构投资者的单个投资连结保险产品和万能 2

保险产品,申报的金额分别不得超过该产品账户资产的总额,申报的股票数量分别不得超过发行股票公司本次股票发售的总量。

(二)保险机构投资者应当采取有效措施,保证申购股票后,持有1家公司发行的股票不得超过中国保监会规定的比例。

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等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中国保监会可通过证券交易所、中国结算公司和证券经营机构查询保险机构投资者的证券投资交易情况。证券交易所、中国结算公司和证券经营机构应当积极配合、协助,并按中国保监会的要求向其提供监管所需的信息。

六、保险机构投资者直接到中国结算公司开立国债、基金专用证券账户,应当出具中国保监会保险资金运用监管部门的确认函。

七、外国保险公司在中国境内设立的分公司,视同境内保险机构法人管理,可按本通知规定办理保险机构投资者股票投资等有关手续。

八、本通知和《保险机构投资者股票投资登记结算业务指南》的修改和变更,由中国保监会和中国证监会共同商定。

本通知自发布之日起开始施行。

附件:保险机构投资者股票投资登记结算业务指南

二○○四年十月二十五日

附件:

保险机构投资者股票投资登记结算业务指南

第一条 为便于保险机构投资者参与证券市场投资活动,保障保险资金安全,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保险机构投资者股票投资管理暂行办法》,按照中国证券 3

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中国证监会)有关规定和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中国结算公司)有关业务规则,制定本指南。第二条 本指南适用于保险机构投资者股票投资涉及的证券登记、账户管理、托管、结算等业务。

第三条 保险机构投资者的股票资产托管人(以下简称托管人)受保险机构投资者委托申请开立证券账户须直接到中国结算公司上海、深圳分公司(以下统称中国结算公司)办理。

第四条 托管人为保险机构投资者开立证券账户应当提供以下材料:

(一)《机构证券账户注册申请表》;

(二)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中国保监会)保险资金运用监管部门出具的保险机构投资者开立证券账户确认函原件及复印件;

(三)保险机构投资者加盖公章的营业执照复印件;

(四)保险机构投资者委托托管人的授权书;

(五)托管人法定代表人证明书及法定代表人有效身份证明文件复印件;

(六)托管人法定代表人委托授权书或者总行批准分行开办保险资金托管业务的文件;

(七)托管人加盖公章营业执照复印件;

(八)经办人有效身份证明文件原件及复印件;

(九)中国结算公司规定提供的其他材料。

第五条 托管人填写《机构证券账户注册申请表》时,“持有人名称”一项应当为“保险机构投资者名称-保险产品名称”,“身份证明文件号码”一项应当为“营业执照注册号”。保险机构投资者名称、保险产品名称和营业执照注册号,应当根据本指南第四条第(二)、(三)项规定填写。

第六条 中国结算公司应当在规定时间内,审核本指南第四条规定的材料,审核无误后予以开户,并留存规定的文件原件或者复印件。

第七条 托管人应当参照《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证券账户管理规则》的相关规定,申请办理证券账户注册资料查询、变更以及账户卡挂失补办、账户注销等手续。托管人变更“持有人名称”、“身份证明文件号码”或者注销账户时,还应当提供中国保监会及保险机构投资者的相关证明文件。

第八条 托管人申请办理相关账户业务时,应当按中国结算公司有关机构账户的收费标准交纳相应费用。

保险机构投资者、托管人按照中国结算公司的相关规定查询保险机构投资者证券账户持股余额和持股变更情况,并交纳相应查询费用,经办人须提供保险机构投资者授权委托书等相关证明文件。

第九条 托管人作为中国结算公司的结算参与人(以下简称结算参与人),应当以一个净额完成其所托管包括保险机构投资者、基金等全部证券交易的资金清算与交收。保险机构投资者投资运作中出现的证券超买、卖空等行为,托管人应当追究相关责任人的交收责任,并向相关监管部门报告。

第十条 结算参与人办理结算业务前,应当与中国结算公司签订结算协议,明确各方的权利和义务。

第十一条 结算参与人应当以自身名义在中国结算公司开立唯一一个结算备付金账户,通过该账户并按一个净额完成其所托管保险机构投资者、基金等(不含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全部资金结算业务。

第十二条 结算参与人应当在中国结算公司预留指定收款账户,并通过该账户接收其从结算备付金账户汇划的保险资金。指定收款账户名称应当与结算参与人名称一致。

第十三条 结算参与人名称、指定收款账户、托管保险机构投资者等信息变更时,结算参与人应当及时向中国结算公司提供相应材料,办理结算账户变更手续。

第十四条 保险机构投资者变更托管人,应当由新任托管人及时到中国结算公司办理备案手续,并提供相关证明文件。

第十五条 结算参与人结算备付金账户的日末余额不得低于中国结算公司核定的最低结算备付金限额。最低结算备付金缴存比例及其调整按照中国结算公司规定执行。

第十六条 保险机构投资者应当通过独立席位进行证券交易。每个交易日(T日)闭市后,中国结算公司根据证券交易所保险机构投资者独立席位证券账户T日的成交数额及其他数据,计算保险机构投资者证券账户买卖相关证券的应收、应付数量,生成证券交易清算数据。结算参与人根据所托管全部保险机构投资者、基金等全部资金和证券T日的成交数额及其他数据,计算结算参与人的资金应收或应付净额,确定相关交收责任。

第十七条 T日清算完成后,中国结算公司应当将当日保险机构投资者的证券、资金清算数据存放于结算系统,作为结算参与人的证券、资金交收依据和交收指令。结算参与人应当及时从中国结算公司结算系统获取相关数据,并在规定时间内与保险机构投资者进行二级清算。

因中国结算公司结算系统原因结算参与人无法获取相关数据外,其他情况中国结算公司视同已将交收指令通知结算参与人。

第十八条 结算参与人应当按中国结算公司的证券、资金交收指令,按时履行交收义务。结算参与人对中国结算公司提供的清算数据存有异议,应当及时反馈。经核实确属清算差错的,中国结算公司应予更正,结算参与人不得因此拒绝履行或者延迟履行当日交收义务。

第十九条 中国结算公司按现行业务规定,依据T日清算数据,于T+1日与结算参与人完成最终不可撤销的证券与资金交收处理。

第二十条 按中国证监会、财政部《证券结算风险基金管理暂行管理办法》的规定,中国结算公司向结算参与人代理收取证券结算风险基金。

第二十一条 结算参与人结算备付金账户出现透支,视为资金交收违约。中国结算公司可采取以下措施:

(一)根据结算参与人透支金额,按中国结算公司有关规定计收透支资金利息及违约金。

(二)结算参与人于交收日(T+1日)15:00之前,向中国结算公司提交透支扣券申请书,指定其托管并发生透支的保险机构投资者证券账户及透支金额。中国结算公司按结算参与人指定证券账户透支买入证券的先后顺序,由后向前依次扣券,直至扣券市值达到透支金额的120%(证券市值按当日收盘价计算,下同)。如该保险机构投资者证券账户所有证券市值不足透支金额的120%,即扣该保险机构投资者证券账户的全部证券。结算参与人不指定透支的证券账户,中国结算公司有权暂扣相当于透支金额120%市值的证券。

(三)因结算参与人原因造成的资金交收透支,中国结算公司将作为结算参与人业务不良记录登记。

(四)提请证券交易所,限制或者暂停结算参与人指定的保险机构投资者透支证券账户的证券买入。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规范保险营销团队管理的通知(保监发 篇6

各保险公司、保险中介机构:

为加强对青岛市保险兼业代理机构的管理,进一步规范保险兼业代理经营许可审批流程,维护保险市场秩序,促进保险中介市场的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和中国保监会《保险兼业代理管理暂行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青岛保险市场的实际情况,我局制定了《保险兼业代理管理实施细则》(暂行),现予发布,请各机构认真遵照执行。

各保险公司和保险中介机构要根据本实施细则的规定,制定或修改相应的内部管理办法,把本实施细则的要求落到实处。执行过程中如有问题,请及时反馈我局。

特此通知。

附件:《保险兼业代理管理实施细则》(暂行)

二〇〇八年四月二十四日

保险兼业代理管理实施细则(暂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对青岛市保险兼业代理机构的管理,进一步规范保险兼业代理经营许可审批流程,维护保险市场秩序,促进保险中介市场的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中国保监会)制定的《保险兼业代理管理暂行办法》等有关规定,结合青岛保险市场的实际情况,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 保险兼业代理机构是指符合保险监管部门规定的申报条件,获得保险监管部门颁发的《保险兼业代理业务许可证》,在从事自身主营业务的同时,接受保险公司委托,为保险公司代办保险业务的单位。

第三条 保险兼业代理活动是指经保险监管部门许可的保险兼业代理机构在从事自身业务的同时,接受保险公司的委托,在保险公司授权范围内代为办理相关保险业务,并向保险公司收取保险代理手续费的行为。

第四条 任何从事商业保险活动的单位都必须先获得保险监管部门的经营许可。经保险监管部门许可的保险兼业代理机构从事保险代理业务,应自觉遵守国家有关保险的法律法规和行政规章,并遵循自愿、诚信和公平竞争原则。

第五条 保险兼业代理机构在保险机构授权范围内代理保险业务的行为所产生的法律责任,由保险机构承担。保险兼业代理机构有超越代理权限的行为,保险公司可以依法追究相关保险兼业代理机构的责任。

第六条 青岛保监局根据中国保监会的授权,依法对青岛地区的保险兼业代理活动实施监督管理,包括保险兼业代理资格的审核、保险兼业代理业务许可证的发放、换发、对外公告等事项,并依法对保险公司和保险兼业代理机构的业务活动和市场行为进行监督管理。

第七条 保险机构应当建立完善的保险代理业务管理制度和流程,对保险兼业代理渠道的业务进行管理,向保险兼业代理机构传达有关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以确保兼业代理机构能够依法开展保险代理活动。

第二章 资格管理

第八条 保险兼业代理机构在青岛从事保险代理业务应当持有青岛保监局发放的《保险兼业代理业务许可证》,并与被代理的保险机构签订书面的代理业务合作协议。

第九条 保险兼业代理机构资格申请及相关事项的变更,应由被代理的保险公司设在青岛的市级以上机构统一报青岛保监局核准,暂不受理兼业代理机构直接申请。

第十条 申请保险兼业代理资格的单位原则上应具备下列条件:

(一)具有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核发的营业执照,并通过年审;

(二)有同经营主业直接相关的一定规模的保险代理业务来源;

(三)有固定的营业场所;

(四)具有在其营业场所兼营保险业务的便利条件;

(五)至少有2名员工持有《保险代理从业人员基本资格证书》(以下简称《资格证书》),有专职的保险业务管理人员;

(六)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企业法人(银行、保险、邮政等全国性机构不受此限);

(七)注册资本金不低于100万元,成立时间不少于3年(银行、保险、邮政等全国性机构不受此限);

(八)主营业务应当为与保险直接密切相关的实业,且主营业务运转正常;

(九)具备代理保险业务的计算机软硬件设施;

(十)青岛保监局基于审慎监管原则要求的其他条件。

第十一条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单位,不得申报兼业代理资格:

(一)不具备本办法第十条规定的条件;

(二)国家机关、政党机构和社会团体不得从事保险兼业代理活动;

(三)属于法律法规禁止从事营利性活动的事业单位或其他社会组织,不得从事保险兼业代理活动;

(四)曾因违法违规被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吊销营业资格或保险兼业代理资格;

(五)曾非法从事保险或者保险代理业务;

(六)有损害投保人、被保险人、受益人或保险机构利益的行为或扰乱保险市场秩序的其他情况。

第十二条 替兼业代理机构申请代理资格的保险公司应当具备相应的兼业代理业务管理能力,设置专门的管理部门或专职的管理岗位,建立健全保险兼业代理业务台账、兼业代理合同登记簿等业务档案资料,并按规定承担对兼业代理机构的业务培训等管理责任。

第十三条 保险机构被发现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将被暂停申报资格并限期整改,情节严重的将限制其兼业代理渠道的业务:

(一)未按要求建立保险兼业代理业务台帐或保险代理机构登记簿;

(二)委托无保险兼业代理资格的单位代理保险业务;

(三)委托的保险代理业务超越了保险兼业代理机构被许可的代理业务范围;

(四)其他严重违反保险兼业代理管理规定的行为正在接受查处或者受处罚未满三个月;

(五)不具备兼业代理业务管理能力或未尽到必要的管理责任。

第十四条 保险公司替兼业代理机构申请保险兼业代理资格,应提交下列材料(一式两份):

(一)申请文件;

(二)拟申报的保险兼业代理机构清单;

(三)保险兼业代理机构资格申报表;

(四)拟申报的保险兼业代理机构工商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

(五)拟申报的保险兼业代理机构《组织机构代码证》复印件;

(六)拟申报的保险兼业代理机构的基本情况介绍及保险业务来源说明;

(七)拟申报的保险兼业代理机构上一年度的外部审计报告;

(八)与保险公司的业务合作意向书;

(九)保险代理业务管理制度、业务流程说明及相关业务台账、业务档案样本;

(十)保险代理业务负责人简介、具有保险代理人资格证书的人员名单及《资格证书》复印件(加盖拟申报的保险兼业代理机构印章);

(十一)从事保险代理业务的相关人员已接受过岗前培训的证明;

(十二)拟申报的保险兼业代理机构的计算机软硬件配备情况说明,开展保险代理业务的计算机设施及电子化管理情况说明;

(十三)银行、邮政、保险类兼业代理机构使用同一个保险兼业代理经营资质的,应当提交所有分支机构(包括营业网点)的清单和各分支机构的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组织机构代码证复印件;

(十四)青岛保监局基于审慎监管原则要求的其他材料。

第十五条 保险兼业代理机构发生名称、地址变更的,应当在办理工商变更登记之日起30日内,向保险监管部门申请变更《保险兼业代理业务许可证》,并提交相应的书面材料和电子数据:

(一)申请文件;

(二)新的工商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

(三)新的组织机构代码证副本复印件;

(四)许可证原件;

(五)名称变更证明文件(组织机构代码不变的不需提交)。

第十六条 保险兼业代理机构因自身经营条件发生变化,申请增加代理险种的,应提交下列材料:

(一)申请文件;

(二)工商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

(三)《组织机构代码证》复印件;

(四)新增的保险业务来源和业务流程说明;

(五)配套的业务管理制度和业务台账、业务档案样本;

(六)与保险公司的业务合作意向书;

(七)相关保险代理业务负责人简介、具有保险代理人资格证书的人员名单及《资格证书》复印件(加盖拟申报的保险兼业代理机构印章);

(八)从事保险代理业务的相关人员已接受过岗前培训的证明;

(九)计算机软硬件配备情况说明;

(十)青岛保监局基于审慎监管原则要求的其他材料。

第十七条 《保险兼业代理业务许可证》有效期限为三年,应在有效期满前一个月办理到期换证手续,逾期许可证自动失效。申请换证应提交下列材料:

(一)申请文件;

(二)到期换证保险兼业代理机构清单;

(三)前3年代理保险业务经营情况报告和报表;

(四)前3年本机构代理保险业务接受保险监管、工商、税务等部门监督检查情况的说明及有关附件;

(五)监管费缴清证明;

(六)许可证原件;

(七)保险兼业代理机构工商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

(八)保险代理业务负责人简介、具有保险代理人资格证书的人员名单及《资格证书》复印件(加盖拟申报的保险兼业代理机构印章);

(九)保险兼业代理机构达到保险继续教育要求的有关证明;

(十)至少1家保险公司出具的委托代理意向书;

(十一)与仍存在保险兼业代理关系的所有保险公司出具的保险委托代理合同履行情况的说明;

(十二)前3年本机构开具的保险中介服务统一发票汇总表;

(十三)许可证原件;

(十四)青岛保监局基于审慎监管原则要求的其他材料。

第十八条 保险兼业代理机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换发许可证:

(一)代理保险业务中存在欺诈、误导等严重违规行为;

(二)办理保险代理业务的人员不符合规定的资格条件;

(三)被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吊销或注销工商营业执照;

(四)主营业务不能正常经营或有严重失信行为;

(五)不履行保险委托代理合同的规定事项;

(六)未能取得保险公司出具的委托代理意向书;

(七)未按规定缴纳监管费和缴存保证金;

(八)曾被保险公司投诉或被保险行业协会列入黑名单并被证实确有违法违规行为;

(九)存在本办法第十一条规定的情形的;

(十)法律、法规规定不予换发许可证的其他情形。

第十九条 保险兼业代理机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青岛保监局将依法注销其许可证,并予以公告:

(一)未按中国保监会的规定缴纳监管费或缴纳缴存保证金的;

(二)许可证有效期届满,没有申请换发的;

(三)许可证有效期届满,中国保监会依法不予换发的;

(四)许可证有效期内,被中国保监会依法吊销的;

(五)营业执照或登记证书被主管部门依法吊销或注销的;

(六)连续六个月没有开展保险代理业务的;

(七)合并、撤销或解散,不再具备保险兼业代理资格条件的;

(八)进入解散破产程序的;

(九)法律、法规规定应当予以注销许可证的其他情形。

兼业代理机构应在许可证被注销的一个月内向青岛保监局缴回《保险兼业代理业务许可证》原件。

第二十条 青岛保监局由办公室负责对外受理保险兼业代理资格的申请、制作发放《保险兼业代理业务许可证》、发布行政许可事项结果并安排相关公告事宜等。青岛保监局中介处负责审查兼业代理机构的申请材料,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是否进行现场查验,提出初审意见提交局长办公会审议,并将审议结果反馈给办公室。

第二十一条 核发和换发《保险兼业代理业务许可证》由青岛保监局在指定报纸上进行公告,公告费用由保险兼业代理机构负担。

第二十二条 保险兼业代理机构应按规定于每年第一季度缴纳当年的业务监管费。新获许可的兼业代理机构在领取《保险兼业代理业务许可证》时应当预缴当年度的业务监管费。未按规定缴齐各年度业务监管费的,许可证到期不予换发。

第二十三条 保险兼业代理机构从事保险代理业务,应当将《保险兼业代理业务许可证》放置在法定营业场所的显著位置,主动接受中国保监会及工商相关行政管理部门的检查

第二十四条 《保险兼业代理业务许可证》不得涂改、转借、出租或出售。

第二十五条 《保险兼业代理业务许可证》遗失的,应在一个月内在青岛保监局指定的媒体上刊登遗失声明,并委托保险公司向青岛保监局书面(附遗失声明原件)申请补发。

第三章 代理合同管理

第二十六条 保险机构只能与已取得《保险兼业代理业务许可证》的单位签订书面的保险代理合同,委托其开展保险代理业务;不得委托未取得保险兼业代理资格的非法机构办理保险代理业务;不得委托在自身经营区域以外的保险兼业代理机构开展保险代理业务。

第二十七条 保险公司委托保险兼业代理机构办理保险业务的,应当与保险兼业代理机构签订书面委托代理合同进行授权,且授权不得超出保险公司自身经营区域和业务范围。

第二十八条 保险公司与保险兼业代理机构建立或终止代理关系的,保险公司应于建立或终止代理关系后10日内报告青岛保监局。

第二十九条 保险兼业代理合同应列明代理险种、代理权限、手续费标准和支付方式、保费和手续费的结算期限、单证领用及核销程序、业务培训、代理关系终止条件和合同期限等内容。

保险兼业代理合同的代理业务范围和期限分别以《保险兼业代理业务许可证》上核定的代理险种和有效期为限。保险委托代理合同的期限不得超出许可证的有效期。

保险公司与保险兼业代理机构在签订业务合作协议时应当包括委托培训方面的内容。

第三十条 保险兼业代理机构应当在代理关系终止后30日内,将保险公司提供或者委托制作的各种单证、材料和尚未缴付的保险费等及时交还保险公司。

第四章 经营规则

第三十一条 保险兼业代理机构仅限于在主营业务场所内利用其便利条件开展代理保险代理业务,不得在主营业务场所外另设代理机构或派出人员开展保险代理业务。如遇特殊情况需要在主业营业场所之外代理保险业务的,应报当地保险监管部门备案。

保险兼业代理机构从事保险代理业务时,如涉及共保、经营大型商业保险或者统括保单,或通过互联网、电话呼叫中心等其他特殊展业方式开展保险代理业务的,应报保险监管部门批准,且不得违反相关保险监管规定。

第三十二条 保险兼业代理机构向保险机构投保自身的财产保险或人身保险,视为保险机构直接承保业务,保险兼业代理机构不得对此提取代理手续费。

第三十三条 保险兼业代理机构不得与非法从事保险业务或者保险中介业务的机构或者个人发生保险代理业务往来。

第三十四条 保险兼业代理机构向保险公司收取代理手续费,应向保险公司开具《统一发票》,并对取得的手续费收入依法纳税。

保险兼业代理机构在开具《统一发票》时,应根据提供的保险代理业务的具体内容,在电脑上登记“业务结算表”,逐笔列明客户名称、险种、保单编号、代收保费、收费时间和解付时间、手续费的计算方法及金额等内容。“业务结算表”由保险公司或保险兼业代理机构根据实际情况自行设计,“业务结算表”的电子数据应妥善保管。

第三十五条 保险兼业代理机构及其业务人员在代理保险业务过程中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欺骗保险人、投保人、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

(二)进行虚假广告和误导宣传;

(三)代投保人、被保险人在保险合同及相关文件上签字;

(四)隐瞒与保险合同有关的重要情况;

(五)以本机构名义销售保险产品或者进行保险产品宣传;

(六)阻碍投保人履行如实告知义务,或者诱导其不履行如实告知义务;

(七)泄露在办理业务中知悉的有关投保人、被保险人、受益人或者保险公司非公开的业务、财产信息或者个人隐私;

(八)挪用、侵占或拖欠保险费或保险金;

(九)串通投保人、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骗取保险金;

(十)捏造、散布虚假事实,损害其他保险中介机构、保险机构的商业信誉;

(十一)利用行政权力、行业优势地位、职务或者职业便利以及其他不正当手段,强迫、引诱或者限制投保人订立保险合同或者限制其他保险机构正当的经营活动;

(十二)给予或者承诺给予投保人、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在保险合同规定以外的其他利益;

(十三)超出保险公司的委托权限从事保险代理业务活动;

(十四)接受或协助超出经营区域和经营范围开展保险活动的保险公司的委托,为其办理保险代理业务;

(十五)在营业场所外设立保险代理业务网点或者外出开展业务;

(十六)擅自变更保险条款,提高或降低保险费率;

(十七)代理再保险业务;

(十八)从事保险经纪业务;

(十九)向保险机构或保险机构业务人员返还手续费、给予回扣;

(二十)向青岛保监局提供虚假的报告、报表、文件或者资料;

(二十一)拒绝或者妨碍青岛保监局工作人员依法监督检查;

(二十二)存在其他损害投保人、被保险人、受益人和保险公司合法权益的行为或不正当竞争行为。

第三十六条 保险公司应当制止、纠正保险兼业代理机构的保险违法行为,不得唆使、诱导保险兼业代理机构从事保险违法行为。

保险公司对保险兼业代理机构在展业过程中出现的虚假陈述、误导等损害被保险人利益的行为,依法承担责任。

第三十七条 保险公司及其员工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与保险兼业代理机构串通,截留、侵吞保险费,或者收取保险兼业代理机构的回扣;

(二)与保险兼业代理机构串通,侵占、挪用、骗取保险金;

(三)对直接承保业务以保险兼业代理业务的名义提取手续费、佣金或者类似费用;

(四)通过保险兼业代理机构向投保人、被保险人以及未取得许可证的机构或者个人支付保险代理手续费、佣金或者其他非法利益;

(五)其他谋取不正当利益的行为。

第三十八条 保险公司之间相互代理保险业务的,以市级保险机构为单位向青岛保监局申领许可证。保险公司之间相互代理保险业务时,其业务人员或营销人员开展保险代理业务可以不受第三十一条的限制。开展相互代理保险业务的保险公司的监管费、保证金等相关监管政策按照金融邮政类保险兼业代理机构的标准执行。

第三十九条 保险兼业代理机构在营业场所不得悬挂“××保险机构”或“××保险”等模糊代理人性质、容易误导公众的牌匾、广告牌。如需挂牌匾,牌匾标准样式应报青岛保监局备案。

第四十条 保险兼业代理机构每年应组织本机构从事保险代理业务的人员接受36课时的继续教育培训,包括不少于12课时的有关保险法律法规和保险职业道德等内容的法定社会培训。

第四十一条 保险公司应对建立业务合作关系的保险兼业代理机构所属的保险代理业务人员进行保险业务知识和业务技能方面的培训,并组织其参加每年12课时的有关法律法规和职业道德等内容的法定培训。

保险公司委托保险兼业代理机构代理销售人身保险新型产品的,应当按照中国保监会的有关规定对销售人员进行专门培训,销售前的培训时间不得少于12小时。

保险公司应当建立完整的培训记录全面反映委托代理培训情况。

第四十二条 保险兼业代理机构对在经营过程中知悉的有关保险公司、投保人、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非公开的业务和财产信息及个人隐私,负有保密义务。

第五章 业务管理

第四十三条 保险兼业代理机构应当遵循保险公司规定的业务流程,接受保险公司对其授权保险代理业务的指导和监督。

第四十四条 保险机构应当建立规范的保险兼业代理机构登记簿,详细记载保险兼业代理机构名称、地址、电话、负责人、《保险兼业代理业务许可证》编号、代理险种范围、合同号码、合同起讫日期,有效期,保证金等信息。

第四十五条 保险机构应当以保险兼业代理机构为单位建立电子的代理业务台账,逐笔列明代理业务保单流水号、保单号、代理险种、保费收入、保费入账凭证号、代理手续费、手续费支付凭证号等内容,并且应在出单、保费入账和手续费支付时能够实时生成台帐。

第四十六条 保险机构对于保险兼业代理机构使用的单证应建立单证领用、销号登记簿,对单证的领、用、存、销实行登记制度。保险机构至少一个月要对保险兼业代理机构领用的保险单证进行一次核销和清收;对终止委托代理合同关系的保险兼业代理机构的剩余单证要在十个工作日内全部收回,收不回的保单、发票及其他保险凭证应向保监局报告,并登报声明作废。

第四十七条 保险兼业代理机构应当建立完整规范的业务档案,及时记录相关业务信息。业务档案内容应载明以下基本事项:

(一)客户姓名或者名称;

(二)代理险种;

(三)代收保险费的收取时间和解付时间;

(四)代理手续费金额和结算时间;

(五)《统一发票》的开具情况;

(六)其他重要业务信息。

第四十八条 保险兼业代理机构应当以被代理的保险机构为单位建立代理业务台账,逐笔记载保单流水号、代理险种、保单号码、保险费、代理手续费、手续费比例和手续费到账日期等内容。

第四十九条 保险兼业代理机构应当建立单证领用登记薄,对领用的空白单证进行妥善保管、定期盘点,并严格按照代理合同的要求进行单证的交接和使用。

第五十条 保险兼业代理机构的保险代理业务档案和代收保险费的账户管理应符合本规定本办法的基本要求,并应妥善保管业务档案、账簿等有关业务经营活动的原始凭证及有关资料,保管期限不得少于10年。

保险公司对业务档案、代收保险费账户管理有更高要求的,应当按照保险公司的要求执行。

第五十一条 保险公司应加强对保险兼业代理机构的业务人员展业行为的管理,监督其向投保人如实告知有关保险合同的内容。

保险公司应制定规范统一的《保险合同重要事项提示书》提供给保险兼业代理机构使用,基本内容应包括:

(一)关于犹豫期的说明;

(二)关于告知义务和通知义务的提示;

(三)保险责任开始日期;

(四)除外责任;

(五)保险费支付、返还的注意事项;

(六)关于解除合同及返还保险费的规定;

(七)验证保险兼业代理机构合法身份的查询方式。

第五十二条 保险兼业代理机构应当向投保人如实告知保险合同中的条款内容以及其他可能影响投保人、被保险人投保决策的重要事实。

第六章 财务管理

第五十三条 保险机构与保险兼业代理机构之间保费和手续费结算应当实行收支两条线的财务制度,保费和手续费的列支应符合财政、税务方面的规定。

保险机构向保险兼业代理机构支付代理手续费时,应当要求对方开具《保险中介服务统一发票》,不得以直接冲减保费或现金方式向保险兼业代理机构支付代理手续费,也不得通过批减或报销费用等方式变相支付手续费。

保险公司不得向未取得许可证的非法机构支付代理手续费、佣金或者类似性质的费用。

第五十四条 保险兼业代理机构与保险公司结算时应当使用《保险中介服务统一发票》,并按规定附详细的结算清单,列明此次结算的每笔保单号码、险种、保费数额、手续费数额等内容,能够清楚反映手续费与代理保险业务之间的关系。

第五十五条 保险兼业代理机构代收保险费的,应当开设独立的代收保险费账户,并将户名和账号告知所代理的保险公司,并对保险兼业代理业务进行单独核算。

第五十六条 保险兼业代理机构代收保险费的,应当在委托代理合同约定时间内交付保险公司,不得动用代收保险费账户内的资金,不得在代收保险费账户内坐扣代理手续费。

第七章 出单管理

第五十七条 委托保险兼业代理机构代理出单的保险机构,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建立了完善的内控制度和保险代理业务管理制度;

(二)保证代理出单的保险兼业代理机构的计算机及网络设备满足远程在线核保和远程出单的要求,能够对保险兼业代理机构的代理出单行为实施即时有效的监控;

(三)对保险兼业代理机构的专职出单员进行培训。

第五十八条 代理出单的保险兼业代理机构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计算机及网络设备满足远程在线核保和远程出单的要求;

(二)严格遵守保险法律规范,建立健全了内控制度;

(三)在前两年的保险代理业务活动中无不良记录;

(四)配备专职的出单人员,并接受过保险公司的培训。

第五十九条 保险机构委托保险兼业代理机构代理出单,应报青岛保监局备案,提供下列材料:

(一)备案报告;

(二)代理出单的保险兼业代理机构清单;

(三)保险机构委托保险兼业代理机构代理出单备案表。

第六十条 撕票式保险业务的代理出单管理办法由中国保监会或青岛保监局另行规定。

第八章 保证金管理

第六十一条 保险兼业代理机构在领取《保险兼业代理业务许可证》时应当缴存营业保证金,并在领取许可证时提交缴存凭证。

第六十二条 保险兼业代理机构的营业保证金以经营许可证为单位,每家兼业代理机构应缴存2万元,以存款形式缴存到青岛保监局指定账户。金融邮政类保险兼业代理机构,以领取许可证的分支机构为单位,每增批一个兼业代理机构追缴保证金2万元,当一家机构的营业保证金累计达到100万元时,可以不再缴存保证金。

第六十三条 青岛保监局在指定的全国性商业银行开立一个保证金专用帐户并委托该商业银行统一管理,除本办法另有规定或经青岛保监局书面同意外,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动用保证金。

第六十四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兼业代理机构可以向青岛保监局申请动用保证金:

(一)保险兼业代理机构撤销、破产、被合并或者被吊销保险兼业代理业务许可证不再具有保险兼业代理资格,已缴回《保险兼业代理业务许可证》;

(二)保险兼业代理机构决定终止从事保险兼业代理活动,与所有被代理的保险机构终止保险代理关系,已缴回《保险兼业代理业务许可证》。

第六十五条 保险兼业代理机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保证金暂不退回:

(一)代收的保费未交给被代理的保险机构;

(二)未按规定或者合同要求缴回保险单证;

(三)有损害投保人、被保险人、受益人或者被代理保险机构利益的情况未经处理;

(四)未按规定缴纳公告费或业务监管费;

(五)未按规定缴回《保险兼业代理业务许可证》;

(六)涉嫌违法违规正在接受查处;

(七)拒不执行青岛保监局的行政处罚决定;

(八)存在其他未了事宜的。

第六十六条 申请动用保证金应提交的材料:

(一)申请文件;

(二)与各家保险公司合作的代理业务清单汇总;

(三)与保险公司单证交接记录,归还各种保险单证的证明;

(四)保费和手续费结算清单,结清全部代收保费的证明;

(五)业务监管费缴清证明;

(六)在指定报纸上登载的终止所有保险兼业代理合同的公告;

(七)《保险兼业代理业务许可证》原件;

(八)青岛保监局基于审慎监管原则要求的其他材料。

第六十七条 保险机构不得代保险兼业代理机构缴纳保证金或者帮助保险兼业代理机构弄虚作假。

第九章 监督管理

第六十八条 保险兼业代理机构应当按照规定缴纳监管费和缴存营业保证金。监管费的缴付标准及方式参见中国保监会的相关规定。保险兼业代理机构应当在领取经营许可证时缴纳首年的业务监管费。

第六十九条 保险兼业代理机构应当按照中国保监会的要求报送有关报告、报表和资料。有关报表的电子数据应当符合中国保监会规定的数据格式及标准。

保险公司应当在每季度结束后的10日内,向所在地的保险监管部门报送上一季度办理保险兼业代理业务情况汇总表。以每家取得许可证的保险兼业代理机构为单位,列出代理保险费、手续费汇总清单,按照中国保监会规定的数据格式报送电子数据。保险监管部门为满足监管需要,有权临时改变报表报送时间和频度。

第七十条 中国保监会有权依法对保险兼业代理机构开展的保险代理业务进行现场检查,保险兼业代理机构在接受检查前有权要求检查人员出示工作证、行政执法检查证等相关证件。

第七十一条 中国保监会对保险兼业代理机构的现场检查可以包括下列内容:

(一)许可证审批手续是否齐全;

(二)保险代理业务活动是否合法合规;

(三)向中国保监会提交的报告、报表及资料是否及时、完整和真实;

(四)保险代理业务人员的相关培训情况;

(五)代收保险费账户的设置和使用情况;

(六)《保险中介服务统一发票》的使用和执行情况;

(七)缴纳业务监管费和缴存保证金的情况;

(八)中国保监会认为需要检查的其他事项。

第七十二条 保险兼业代理机构涉嫌严重违反保险法律、法规及本规定本办法的,在被调查期间,保险监管部门有权责令其停止办理或者接受新的保险代理业务。

第七十三条 保险兼业代理机构应当按照下列要求配合保险监管部门的现场检查工作,不得拒绝、妨碍保险监管部门依法进行的监督检查:

(一)按照规定或中国保监会的要求提供有关文件、材料,不得转移、藏匿有关文件、资料;

(二)相关管理人员、财务人员及业务人员应当到场说明情况,回答监管提问,接受监管谈话,不得躲避、拖延或阻挠检查。

第七十四条 保险兼业代理机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保险监管部门可以将其列为重点检查对象:

(一)被投诉举报较多的;

(二)涉嫌严重违法违规行为的;

(三)不按照规定提交报告、报表或者提供虚假的报告、报表、文件和资料的;

(四)报告、报表等材料反映保险代理业务存在异常现象的;

(五)未按规定使用《保险中介服务统一发票》进行结算的;

(六)不按时结算保险费的;

(七)存在保险监管部门认为需要重点监管的其他情形。

第七十五条 保险兼业代理机构认为检查人员违反法律、法规及中国保监会有关规定的,可以向中国保监会举报或者投诉。

第七十六条 保险兼业代理机构有权对中国保监会的行政处罚决定提起行政复议或者行政诉讼。

第七十七条 保险监管部门可以聘请具有相关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对保险兼业代理机构进行专项审计或稽核,也可以要求保险兼业代理机构聘请具有相关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对其保险代理业务进行专项审计或稽核,有关费用由保险兼业代理机构支付。

第七十八条 保险监管部门可以委托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社会中介机构对保险兼业代理机构进行检查,委托应当采用书面形式,并应当将委托事项告知被检查的保险兼业代理机构。

第十章 法律责任

第七十九条 未取得许可证,非法从事保险兼业代理活动的,由中国保监会予以取缔;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由中国保监会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1倍以上5倍以下罚款,没有违法所得或者违法所得不足10万元的,处1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罚款。

第八十条 申请机构隐瞒有关情况或者提供虚假材料申请许可证的,中国保监会不予受理或者不予核准所申请事项,同时该机构1年内不得再次提出类似申请。

第八十一条 申请机构通过欺骗、贿赂等不正当手段取得许可证的,由中国保监会依法予以撤销,对存在出具虚假材料等行为的机构给予警告,并处3万元罚款;该机构在3年内不得再次提出类似申请。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因客观情况,许可决定撤销已无实际意义或者不能执行的,对该机构处以3万元罚款

第八十二条 保险兼业代理机构被中国保监会依法予以吊销、注销及依法不予换发许可证的,该机构在1年内不得再次申请许可证。

第八十三条 保险兼业代理机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中国保监会责令改正,处以3万元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处以1万元罚款;对该机构直接负责的高级管理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警告,并处5000元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伪造、变造、出租、出借或者转让许可证的;

(二)使用过期或者失效许可证的。

第八十四条 保险兼业代理机构存在本规定第三十五条所列情形之一,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由中国保监会责令改正,处以1万元以上30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许可证;对该机构直接负责的高级管理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警告,并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

第八十五条 保险兼业代理机构与非法从事保险业务或者保险中介业务的单位或者个人开展保险代理业务的,由中国保监会给予警告,没收违法所得,并处3万元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或违法所得不足1万元的,处以2万元以下罚款。

第八十六条 保险兼业代理机构在终止代理关系后,未按照本规定将保险公司提供或者委托制作的各种单证、材料以及未交付的代收保险费等交付给保险公司的,由中国保监会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并处5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罚款。

第八十七条 保险兼业代理机构在从事保险代理业务过程中,开具或者使用与实际不符的发票、收据、保险单证等重要业务财务凭证的,由中国保监会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并处3万元以下罚款。

第八十八条 保险兼业代理机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中国保监会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并处1万元以下罚款;对该机构直接负责的高级管理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警告,处以5000元罚款:

(一)从自身投保的保险业务中提取代理手续费、佣金或类似费用的;

(二)存在代收保险费的行为,但未开设独立的代收保险费账户的;

(三)从代收保险费中坐扣代理手续费的;

(四)未按照规定设立专门账簿或者业务档案的;

(五)代投保人、被保险人在保险合同及相关文件上签字的。

第八十九条 保险兼业代理机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中国保监会责令改正,并处3万元以下罚款;对该机构直接负责的高级管理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警告,并处5000元以下罚款:

(一)违反中国保监会规定,代理共保、大型商业保险或者统括保单业务的。

(二)超出代理范围,损害被代理保险公司合法权益的。

第九十条 保险兼业代理机构未按照规定报送有关报告、报表、文件或者资料的,由中国保监会责令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以1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款;对该机构直接负责的高级管理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警告,并处5000元罚款。

第九十一条 保险兼业代理机构未按规定缴纳监管费的,由中国保监会责令改正,处以3万元罚款;情况严重的,吊销许可证。

第九十二条 保险兼业代理机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中国保监会责令改正,处以1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可以限制业务范围、责令停止接受新业务;对直接负责的高级管理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警告,并处3万元以下罚款:

(一)提供虚假的报告、报表、文件或者资料的;

(二)拒绝、妨碍保监会依法进行的监督检查的。

第九十三条 保险兼业代理机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中国保监会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并处1万元以下罚款:

(一)未按照规定在营业场所悬挂许可证的;

(二)未按照规定交回许可证的;

(三)未按照本规定办理许可证变更登记手续的;

(四)未按照本规定向投保人、被保险人和社会公众履行告知义务的。

(五)未按规定对业务人员进行保险法律和业务知识培训及职业道德教育的。

第九十四条 保险公司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中国保监会处以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对该保险公司直接负责的高级管理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警告,并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

(一)未按照规定设立保险兼业代理机构登记簿或者保险代理业务账簿的;

(二)未按照本规定对保险兼业代理机构进行培训和管理,唆使、诱导保险兼业代理机构从事保险违法行为的;

(三)向未取得许可证的机构支付保险代理手续费、佣金或者类似费用的;

(四)发现所委托的保险兼业代理机构违法违规,不及时制止和纠正的;

(五)有本规定第三十七条所列行为之一的。

第十一章 附 则

第九十五条 本实施细则由青岛保监局负责解释和修改。

第九十六条 本实施细则中的有关期限,除以年、月表示的以外,均以工作日计算,不含法定节假日。

第九十七条 本实施细则“法律责任”中所称的“以上”、“以下”均包括本数。

第九十八条 本实施细则自2008年1月1日起实施。我局2004年下发的《关于保险兼业代理人审核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青保监发【2004】12号)与本文内容不一致之处,以本实施细则为准。

附件:

1、《从事保险兼业代理活动申请书》

2、《从事保险兼业代理活动申请表》

3、《保险兼业代理业务许可证变更申请表》

4、《保险兼业代理业务许可证换发申请表》

上一篇:迎接感恩教师节征文800字优秀下一篇:关于成立青年志愿者服务队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