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警活动心得体会

2024-06-02

三警活动心得体会(共11篇)

三警活动心得体会 篇1

三警教育心得体会

近日,公安部在全国公安系统部署开展了“为何从警、如何做警、为谁用警”大讨论活动,旨在以群众工作推动公安工作发展,以公安工作发展更好地服务人民群众。下面,按照县局开展大讨论活动部署要求,通过对相关内容学习,结合本职工作和自身实际,就为何从警、如何做警、为谁用警三个根本性问题谈一些粗浅的认识和看法。

一、为何从警问题,要牢记人民警察为人民的根本宗旨,为人民从警。

“人民”冠以“警察”之前,警察前面的“人民”二字,充分强调了人民警察的人民属性,人民警察来自于人民、植根于人民、服务于人民,警民关系就如同是血与肉、鱼与水的关系,只有血肉相连,才能生动活现;只有鱼水相融,才能充满活力。无论社会如何发展、环境怎样变化,从警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忘,执法为民的理念不能丢,与群众同呼吸、共命运的立场不能变,坚信人民群众是根基的政治观念不动摇。对于每一位人民警察来说,都是人民公仆,必须牢记宗旨,牢记责任,自觉把权力行使的过程作为为人民服务的过程。我们要满腔热忱的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真正与群众打成一片,把自己始终当做人民群众中的一员,以实际行动向人民群众传递党和政府的温暖,做人民群众的 贴心人,这才是从警的目的。

不可否认的是,目前警察这一职业本身的收入不高,工作辛苦。但请坚信,我们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过程中,国家会给予我们安身立命的物质基础。

二、如何做警问题,做一名“接地气”的人民警察。

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过程中,人民警察要想认真履行好自己的职责,有一流的业务素质是必不可少的,但更要拥有“接地气”的优良作风。人民警察“接地气”,就是要广泛接触老百姓,与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打成一片,从广泛的社会实践中获取养料养分,从人民群众的伟大创造中汲取智慧力量。我们从群众中来,就要回归到群众中去,扎根群众,具有“乡土”气息,懂群众语言,会和群众打交道,能够反映最基层普通百姓的心声,扑下身子全心全意为群众服务,做一名受群众信赖和喜爱的人民警察。

工作中,我们一定能感受到人民群众是最讲感情的,只要我们深入群众中间,在零距离接触、面对面交流中去切身感受群众生活的酸甜苦辣,设身处地去体验群众的处境,去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难题,与群众建立密切联系,就能引起群众的感情共鸣,就能得到群众的拥护,警民一家亲才不是一句空话。在实际工作中,我时常在思考并践行着在用友情打开群众的心扉,用亲情博得百姓信任的同时,还可以用爱情获得人民的拥护,爱情是美好的,我们以恋爱的热情劲头做 到常下基层,乐于下基层,就能了解到群众的疾苦,倾听到群众的心声。

三、为谁用警问题,“为人民用警”,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我们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我国是人民当家做主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我们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为了群众的一切,这是公安战线所有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周总理说过:“国家安危,公安系于一半”,这又表明我们肩上的责任之重。我们要结合实际,谨记责任,确确实实为人民群众解决实际问题,为老百姓办实事,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贯彻于执法实践中。要时刻清醒地认识到自己是人民的公仆,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是人民哺育了我们,我们行使手中权力的过程就是为人民服务的过程。

为谁用警?《人民警察法》第一章第三条也作出了明确的回答。“人民警察必须依靠人民的支持,保持同人民的密切联系,倾听人民的意见和建议,接受人民的监督,维护人民的利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当我们身穿警服,头顶国徽,仰头看着鲜艳的五星红旗在飘扬时,我们明白,我们的努力到底为了谁。我们在为人民群众创造一个更加良好的生活环境,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XX年大学毕业后,我有幸通过湖南省政法干警考试,作为7名湖南考生之一,到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习。XX年毕业 时,我有幸被评为XX市市级优秀毕业生,王军处长在颁奖大会上深情的对我们说:“你们手中捧起的证书,饱含着学校对你们的深切期望,从警生涯,任重道远,你们要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不畏艰难,勇于担当,不辱使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通过工作实践,我进一步理解了王军处长的淳淳教诲。责任重于泰山,事业任重道远。愿耿耿丹心,耀如赤日,铮铮铁骨,强似苍松。一往无前,万难不屈,偏向悬崖攀绝峰。

三警活动心得体会 篇2

一、充分认识“走基层”活动的意义

这次“走基层”活动是在即将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以下简称“群众路线”活动) 中的一次专题活动, 既是“群众路线”活动的前期准备, 也是“群众路线”活动中应做好的工作。“走基层”活动是密切联系群众的有效方式, 顺应了群众的期盼, 对于促进领导干部进一步转变作风, 提高领导干部对党的群众路线认识, 甚至对于促进党风廉政建设和行业作风建设, 解决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都具有重要意义。

二、只有“走基层”, 才能得真知

在“走基层”活动中, 我通过到两眼寺村进行慰问、到基层卫生院进行帮扶等活动, 并通过参与领导班子成员以及职能科室主任以“病人”身份到一线调查体验活动, 了解了我院医疗服务现状, 亲自体验“病人”在医疗服务过程中的切身感受, 了解病人的需求, 以“内行病人”的身份为医院管理“会诊”, 查找病员群众、职工群众和科室最关心、最不满意和最希望改进的问题。此次调查体验活动共收集到关于医疗质量、服务流程、服务态度、职业精神、基础建设、生活设施、物资保障、收费价格、医疗安全、学术氛围、人才培养等等方面存在的问题22条 (已梳理并制定为整改措施形成汇报材料) 。

查找这些问题仅凭在办公室听、看汇报是做不到的, 各科室在汇报情况、反映问题时往往因为某些原因而有所顾忌, 病员群众的意见就更难听到。作为管理者, “换位”调查、“换位”思考使我们得到了真知, 不少干部和科室对查找的问题还提出了很好的整改意见, 我认为, 这是我们开展“走基层”活动取得的最真实的效果。

三警活动心得体会 篇3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课 体验 生活 实践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注重教育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它强调的是学生的亲身经历,重视的是学生的体验、感受,以学生兴趣和内在需要为基础,以主动探索为特征,以实现学生主体能力综合发展为目的。《新课程标准》指出:“要积极开发并利用校内外各种资源,让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根据自身的特点,紧扣现实生活,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多种活动方式,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开展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性、自主性、趣味性、创新性为主要特征的综合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学做”“考察”“实验”“探究”等一系列的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开拓创新精神。

一、采取多种形式,以实践活动为主线,发挥课程效应

为推进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我校在教学中以实践活动为主线,以多种形式来促进与保证课程实施。

一是选好主题。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时要选取能让学生“心动”的主题,这个主题越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越好,范围越小越好,让学生在活动没有开始之前便“蠢蠢欲动”,这样才会使课堂活动之外的真正探究因这份心动而更加丰富多彩。

二是典型引路。新的课程会遇到新的问题,这是很正常的。但不能熟视无睹,也不能顺其自然。采用典型引路给大家以启示是一个成功的举措。这种方法对于新教师来说尤为重要。我校的《认识人民币》《滑子蘑的种植》这些案例可以说为全校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提供了一个范例,从而激起了实践研究的热潮。

三是有机整合。实践活动涵盖面广,可与学校德育活动、学科活动、班队活动、节日活动等有机整合,提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整体效应。

二、走进生活,让学生在课余体验社会角色

“让抱大的孩子自己走路吧!”这曾是许多老师的期待。眼看着这群生活在21世纪的儿童,不会给自己梳辫子,父母不在家宁可自己饿肚子,出门一次换洗衣物全装袋子,这的确是个严峻的问题。时代要求他们具有独创的本领,生活需要他们克服困难的勇气和能力。“逼着孩子走”吧,即使“走”需要勇气和执着,前途会有坎坷和困难,我们也要给孩子创设锻炼的机会和条件,因为他们总要在学习中自己长大。与国外的学生相比,我们的学生所缺乏的并不是知识技能,解题技巧,而是良好的心理态度,自信心,自尊心,责任心,自主性,创造性。随着时代的发展,这恰恰正是最为重要的。因此,作为教育者,必须引领学生获得轻松参加实践的体验和经验,使他们形成对自然、社会、自我的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教会学生关爱大自然,关心生存环境;发展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完善自己;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发展他们的实践能力,对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创新能力;养成学生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的良好个性品质。

1.在角色体验中引领学生参与社会,体验生活

人们常说,现在的孩子心理素质太差,经不起挫折和失败。温室里的幼苗注定长不成参天大树。作为教师,我们更是深知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只能让孩子们在生活中一次次去体验成功、体验失败、体验磨练、体验吃苦,才能激发他们奋斗拼搏的精神,锤炼他们的意志。其实,相对于校园里单一的学习活动,他们也渴望真正走到社会中去,在大千世界里找到一个岗位,扮演一个角色,获得一份更为真实的感受,面对着孩子的热情,我们怎能不为他们提供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呢?

2.在角色体验中实现学生知识的运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常言道:学以致用。面对老师的谆谆教诲,家长的苦口婆心,很多学生是在被动地接受新知识,不难发现,长期处于这种状态下的学生对学习的本身已经不感兴趣。要让学生主动的学,首先要让他们深刻体会知识的重要性。角色体验为学生提供了运用知识,展示才能的机会。

陶行知先生说:“要做,要真正做,只有到社会上去,以社会为学校。这样,教育的材料、教育的方法、教育的工具、教育的环境,都可以大大增加。”社会调查就是一种很好的活动形式,是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就社会发生的某一现象进行调查,弄清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及解决方法的一种研究策略。是学生走近社会,感受生活的极好形式,可以加强学生的合作、交流,培养学生乐于思考、勇于实践的能力。比如,我校前面有条贯穿全镇的大河,以前河水清澈见底,可现在河水变黑了变绿了,虾儿鱼儿全跑了,河边上有很多垃圾,河面还有很多漂浮物。针对这一现象,组织学生开展了一次“保护母亲河”的社会调查活动,让学生通过调查,查清河水污染原因,并提出有效的治理对策。通过这种社会性的调查活动,让学生走进社会大课堂,了解社会的现状,认识周围的生活环境,让学生体会参与社会服务的意义,熟悉各种社会资源,在活动中学会与人交往,锻炼自己勇于参与、大胆实践的品质。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合作意识,培养学生养成收集、整理、分析信息和发现、安排和组织资源、解决问题的能力。

充裕的时间是综合实践活动的翅膀,广袤的空间是综合实践活动的舞台。在多年来的课程实践中,我们已经看到了她的无穷魅力:学生在实践中获得了多元感受,在实践中获得新知,也在实践中形成了意识,锻炼了能力。学生的个性在实践中得到张扬,学生的整体素质在实践中获得提高,一个个新的生命在实践中生成。迎着初升的太阳,怀着收获的渴望,我們的心中充满了期待。我们相信,虽然尝试的过程不会一路平坦,但一定会有所收获。

参考文献:

[1]大连市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3-6年级).大连市教育学院.

[2]秦建荣,丁建强.走进学科综合实践活动.江苏教育出版社.

三警活动心得体会 篇4

一、放大课间活动, 积累“童趣”素材

常常听老师批评学生“上课一条虫, 下课一条龙”。课间, 学生们为什么生龙活虎了呢?有心的老师就会发现, 女孩们这儿一群, 那儿一伙, 玩着不知是由谁发明的新鲜游戏, 男生们除了手中总少不了的各种新式玩具外, 还爱上了各种各样的球类运动。学生流行什么?迷恋什么?亲爱的老师们你们知道吗?我想:若能从课间活动中挖掘出学生喜闻乐见的话题来, 学生写起作文来定会有话可说。

当然, 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把这些写下来, 并且写好, 还得花点小心思。有一天课堂上, 我对学生说:“谁今天课堂表现好了, 这节课后我就陪谁做课间活动。”这一节课上学生听得特别认真。课间, 我就陪几个男生打乒乓球, 男生们全都成了我的手下败将后, 把我传得更神了, 其他同学也都希望我能参加他们的活动。这样一来, 我自然是分身无术了, 我让他们都把自己最喜欢的课间活动介绍一下, 看谁介绍得最有趣, 最能打动我的心, 我就和谁活动。你瞧:单脚跳、兔子舞、课间篮球、乒乓球大比拼……各式各样的话题就诞生了。有了感兴趣的话题, 我手写我心就成了很自然的事了, 我让他们都好好准备一下, 然后在班上进行一次“课间活动大比拼”。课堂上, 让喜欢不同课间活动的同学来介绍, 然后大家评选, 有意识地选择有代表性的内容和活动中的典型场面介绍来指导。如打球时激烈场面的刻画、编织东西的技巧、车迷的快乐等。因为每种活动参与的人都不在少数, 他们认同感也较强, 此时进行表达的指导就不那么费力了, 学生也都有一吐为快的感觉。

由此可见, 充满童趣的话题能让学生自由驰骋, 其乐无穷。如果我们老师也拥有一颗童心, 定能发现并挖掘出课间学生生活的许多新奇、有趣的及让学生喜闻乐见、兴趣盎然的作文话题来, 学生也定然会对作文产生浓厚的兴趣。因为, 此时的作文就是学生在描述童年生活的绚丽多彩, 就是让别人分享自己童年生活的幸福快乐, 这是一件何其幸福的事呀如此的写作自然能让学生乐此不疲了。

二、聚焦学校活动, 丰富“童心”体验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增加学生实践的机会, 引导学生有意识丰富自己的见闻, 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 积累习作素材。”学校是学生教育的主阵地, 校园的活动丰富多彩, 如果能充分利用学校开展的这些活动资源, 让学生观察、体验、感悟生活, 从生活中捕捉写作素材, 广开习作之源, 学生的作文定能如有源头之水般活泼地流个不停。

如每年“五一”、“十一”长假期间, 结合我校布置的“走进福清”系列实践活动, 活动前深入指导, 活动后交流, 根据调查的现象指导学生针对福清发展的某个方面写建议书或对福清的未来进行畅想写想象作文等。又如我校每年开展的一次“红领巾义卖”活动, 在活动前我就做了非常周密的安排:让学生起店名, 收集并创编叫卖台词、招聘工作人员, 并对推销员进行培训;活动时亲自引导, 让大家各尽所能的尽情展示;活动后谈收获然后进行总结写日记。

学生日记里鲜活的语言都告诉我们, 学校开展的各种大型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生活, 而且为学生提供了精彩的写作素材, 使学生获得了深刻的情感体验。《语文课程标准》在着力强调学生习作兴趣时, 还提供了调动学生习作兴趣的方向———突出主体体验。“文学贵为有感而发, 缘事而发。”这句话也深刻地揭示了文为心声的道理。体验作文让学生有事可写, 有话可说, 有情可抒, 是解决学生作文“无病呻吟”的有效方法。作为教师, 我们要把学生的生活引入作文, 引导学生观察、体验、生成。

三、精选课堂活动, 抒写“童真”愿望

前一段时间, 我们欣喜地感受到“新课改”给作文教学带来的可喜变化, 特别是活动作文、游戏作文风靡一时, 然而“热闹”的背后不由得让人深思:学生为什么写起活动作文热情高涨, 可回到教材中的作文还是眉头紧皱, 词不达意呢?写活动作文对提高学生写作水平似乎作用不大?实践中发现, 提高活动作文教学的实效性要努力做到“两个结合”。

1. 课堂活动与教材的写作内容的有机整合

我们发现语文教材中有些作文话题可谓“经久不衰”。如《写身边的一个人》《记难忘的一件事》《第一次……》等等, 这样学生写起作文来从三年写到六年经常是同样的内容, 只不过是字数的变化而已。这些话题虽单调无趣却又不能不面对, 我想只要变变形式, 也许学生就会更有激情, 或许就能写出不一样的东西来。

如我在上六年级劳动课《炒肉片》一课时, 我布置学生讨论炒肉片的方法及可以创造出哪些品种后, 让学生带任务回家去炒肉片, 下节课带到班级来欣赏品评并评选“小厨师”。那节课上, 学生激动、惊喜之情溢于言表。此情此景, 让学生写作, 作文就成了学生宣泄情感、释放感动的场所, 成为学生表白内心的需要。又如, 我教的这届学生有好几个跟随父母出国学习, 每逢这时, 孩子们也总是懂事地早早备好留言簿, 让每个学生都写好留言, 然后装订成一本送给他们。抓住这一时机, 我总会为他们开一场欢送会, 让孩子们一起回忆该同学过去的点点滴滴以及为班级的贡献, 然后让每人对他们说一句祝福的话语。如此伤感的情景调动起了学生所有的情感, 淡淡的伤感弥漫心头, 此时, 学生的心间定然是激情汹涌澎湃, 思绪定然是万千起伏……是的, 难忘那人, 难忘那往事, 难忘那同学之情……千言万语奔涌而出, 只可惜情长纸短。

学生是学习写作的主人, 他们对写作是积极寻求, 还是消极应付, 是兴味盎然, 还是厌恶排斥, 往往直接影响作文教学的质量, 影响写作的效果。作为语文老师, 若能拥有一双慧眼, 一颗敏感的心, 定能触摸到孩子内心的渴望, 内心的情感, 变出各种花样来, 巧借课堂活动来丰富老话题作文的素材, 用新瓶子装上老酒, 让老酒愈发香醇诱人, 在“老掉牙”的话题上巧谱新曲, 让老话题作文焕发出新的生命活力。

2. 课堂活动与学生认知水平的有效结合

小学生的心理、年龄特点使他们对游戏、实验等活动总是特别喜欢, 对活动作文总是特别青睐。但常常因为我们在教学中缺少对不同年级活动开展的规划及必要的方法指导而使活动作文训练流于形式, 不同年级的学生写活动作文的水平并未见进展, 甚至重复、雷同的文章偏多, 那么, 该如何提高活动作文教学的实效性呢?

首先要有针对性地选择课堂活动。如我在中年级进行了“报数游戏”“夹弹珠”“胖大海的实验”……在高年级开展了“成语竞赛”“鸡蛋浮起来”“捏不破的鸭蛋”“厨艺大比拼”“水果拼盘”等活动。针对不同年级孩子的认知水平的不同而做不同的安排, 中年级更注重游戏的趣味性, 引导学生观察发现, 在体验中感受快乐。高年级除了以上这些要求外, 还多了一些动手能力的考验, 理性的思考, 即让学生在活动中学到知识, 明白道理。

其次, 在写作指导上也有区别。中年级活动作文指导时, 主要是从内容入手, 教给学生抓住哪些方面来写 (即选材) , 免得眉毛、胡子一把抓, 写成了流水账。如可以适当提示应选择哪些环节要重点写: (1) 老师介绍活动, 同学们的心情。 (2) 活动最精彩处或你最喜欢处, 仔细观察参与者的表现和观众的反应。 (3) 自己参与的活动, 自己的心情感受及观众们的反应。 (4) 活动的收获。因为中年级的学生初学作文, 写作文目的性不够明确, 整节课活动参与人数多, 而且活动进行中往往分成好几个环节, 这种情况他他们们往往无从下手, 不是写得很长长, , 没没有重点, 就是杂乱无章没有条条理理。所以提出要求和给出方向性性的的指导是很重要的, 让学生根据据需需要自行选择。到了高年级了, 要要求求就要适当提高, 更注重篇章结构构及及细节的指导。如抓住精彩处用生生动动细细致的细节描写扣住读者心弦, , 设设置置一些悬念引人入胜, 凸显自我感感受受, 用真情感染人等。而方法也伴随随快快乐同在。活动中, 教师巧妙引导, , 孩孩子子在嬉笑间捕捉了画面, 加深了感感受受, 也逐步提高了作文能力。

开展课外实践活动的点滴体会 篇5

学校必须以教学为中心,课堂教学是进行教学和教育的基本途径,这已经为大家所公认,但是对课外活动的重要意义,还没有引起部分学校的高度重视。主要体现在开设实践活动课形同虚设,没有把课外活动课真正地纳入课业日程。课外实践活动有着课堂教学所不能代替的重要作用,它可以綜合运用学生所学的知识和技能,以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可以反映新的信息,把新的科学成果及时传播到学生中去,以弥补教材“滞后”的问题,它可以占领学生的课外阵地,使学生把旺盛的精力应用于有益的活动中去,以防学生不良行为的产生。我校在周边设了五大课外活动基地,每年的清明节都要到附近的矿工墓去开展实践活动,从而使学生更加热爱家乡,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每年的端午节到敬老院去慰问老人,让学生养成孝敬父母的习惯,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所以开展课外活动可以广泛地利用家长和社会力量来进行教育,把封闭式的学校变为开放式的学校,发挥学校社会化的作用。也可以充分地利用身边的课程资源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提高教学成绩。如,教学我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时,学校开展了一次春游活动,来到了美丽如画的大自然,看到了农民伯伯在辛勤的插秧种稻,听到了水牛“哞哞”的叫声,从此对大自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立志长大后要献身农村,把自己的家乡变得更加美好,才使他对农业产生了深厚感情,成为献身农村的动力源泉。

目前中小学开展的课外活动,除过去曾经搞过的集体活动、小组活动和个人活动外,普遍增设了选修课,以加强学生对现代科技的学习和钻研,提高学生现代化的知识水平。总之,课外活动除了使学生综合地应用知识,发挥学生的独创性和占领课外阵地,把学生旺盛精力应用于有益的活动中外,还可以在课外活动中广泛地利用社会的力量、身边的资源,及时反映新的步伐,把原来的封闭式的学校教育变为开放式的学校教育,这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幼儿园音乐教学活动心得 篇6

一、变教师的传授为主为以幼儿的自主学习为主

在以往的音乐教育中往往是以教师为中心,不尊重幼儿学习的主体性。即在设计教育活动、组织教育过程中,不是以幼儿身心发展需要和学习特点为依据,不考虑幼儿有自己的需要、兴趣和愿望,而是把他们作为一种接受知识、技能的容器,教师的任务就是往这个容器里注入、灌输,表现在具体的教育过程中,就是代替孩子说,代替孩子做,没有给孩子思维、想象、理解、创造的时间和空间。久而久之,孩子对音乐活动失去兴趣,学习处于被动状态,离开了教师的示范,孩子就显得茫然失措。

如何变孩子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现代幼儿教育专家张雪门先生强调音乐教育要给儿童更多的自己体验、自由发表和自由创作的机会,不应追求形式的成绩,反对勉强儿童去机械模仿。他指出,在教学中应首先引发儿童对音乐作品反应的内部需要,激起儿童学习音乐的主动性。为此,我进行了实践的音乐教学活动。我发现,在活动中,幼儿能主动积极地去“听”音乐,是带幼儿步入音乐天地的首要条件。但目前状况是幼儿在听音乐时,心不在焉,注意力不集中,常常在还没有听到一半时就已经神思飘扬了。为了激发孩子听的兴趣和需要,我设计了多种教学方法,让孩子带着问题听,带着故事悬念听,看着画面听,并鼓励他们大胆表达听后的感受。除了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幼儿听的兴趣外,我还在一日生活中安排倾听活动,带领幼儿倾听自然和生活中的各种声音。久而久之,孩子们听音乐的兴趣和主动性大大增强,中班的孩子能分辨出“沉重的”“轻柔的”“跳跃的”音乐,能区分速度、力度、节奏的不同的变化。

二、注重幼儿的探索发展

布鲁纳认为发现法能激发智慧潜力,培养内在动机,有利于学会发现的技巧以及记忆的保持。由于幼儿年龄小,坚持性与忍耐性较差,他们不能长时间在看不到进步的情境中探索,因此,我有目的地创设有利于幼儿探索发现和积极操作的环境,以激发其探究内驱力。

如在进行音乐节奏教学时,我会让幼儿用身体的各个部位来表现节奏的快慢和强弱,如拍手、跺脚、身体晃动等,并随之教给幼儿认识二拍子、四拍子、三拍子。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告诉幼儿这是几拍的,让幼儿一边拍手一边听或者一边拍手一边唱。而这些都是幼儿在有音乐伴奏或无音乐伴奏的情况下,把自己对节奏的感受和理解用优美的动作表现出来的,这种表现自如、灵活,不用老师教,老师只不过加以引导就可以了。小兔跳、小猫爬、刮风、下雨、开汽车、飞机飞等都让幼儿用手拍、用脚跺、用身体表现。让幼儿认识二拍子时,可以让他听《进行曲》,感受乐曲的威武雄壮,整齐有力;认知四拍子时,就给他们听一些较舒缓的曲子,如《摇篮曲》《小燕子》等;认知三拍子时,就欣赏一些圆舞曲风格的歌曲,如《小蜻蜓》。除了用身体表现,我还让幼儿充分地利用打击乐器,先让他们了解各种乐器的声音,如清脆、浑厚、长音、短音等,然后教他们怎样敲才特别好听,最后让幼儿自己给小乐曲配上伴奏,练习合奏。

三、培养幼儿的创造意识

在音乐歌曲教学中,我摒弃了以往老师教一句孩子唱一句的枯燥又乏味的教学方式,努力钻研柯达伊教育理论思想,在边学习边摸索中寻找出歌曲教学的有效方式。如在歌曲《下雨了》的教学活动中,我是在一个下雨的日子里随机教授的。首先我引导幼儿观察雨从空中落下的样子,并闭上眼睛用心倾听雨的声音,随之将雨变成了一首非常优美的小诗。在老师的一步步引导下,孩子们陶醉其中,很快学会了歌曲。

在教学中,我还传递给孩子另一种信息,那就是创编。我鼓励幼儿,只要是美好的快乐的我们都可以把它变成诗歌、歌曲甚至音乐剧。从此,孩子们创作的兴趣可浓了,看到什么唱什么,在不断的引导和积极的鼓励下,孩子们的创编能力有了明显提高。

星级护士评选活动的实践与体会 篇7

关键词:星级护士,星级管理,护理质量

近年来, 随着事业单位人事制度的不断改革, 医护人员实行聘用制的模式已逐步形成。我院自2005年开始实行护士聘用制, 到目前为止, 我院聘用护士占18.5%。过去正式护士与聘用护士在工资待遇上有较大的差别, 而大部分护理工作要靠聘用护士去完成, 这样护士做好做坏一个样, 没有积极性, 一些优秀的护士觉得没有发展前途就跳槽。针对这一现状, 我院自2007年开始, 对聘用护士实行星级管理, 现将具体方法与体会报告如下。

1 具体方法

1.1 评定的项目及标准根据考试 (理论、操作) 、考核、职

称、工龄、继续教育、论文、奖励等项目, 以百分制进行综合评分, 将星级分为4级, 即一星级 (综合得分≥80分) 、二星级 (综合得分≥85分) 、三星级 (综合得分≥90分) 、四星级 (综合得分≥95分) 。

1.2 综合评定内容考试:

占综合得分的50%, 其中理论占25%, 操作占25%, 考试内容有《三基》、《实用护士礼仪》、《基础护理学》、《临床护理操作规程及考核标准》。考核:占综合得分的15%, 护士由护士长和科主任按护士考核细则考核综合评分。职称:占综合得分的10%, 具体为护士3分, 护师5分, 主管护师8分, 副主任护师10分。工龄:占综合得分的10%, 具体为1年~5年3分, 5年以上基础分5分, 工作1年加1分, 最高10分 (工龄的计算方法:在乡镇卫生院以上的医院工作时间作为考核工龄, 凭单位证明, 在其他地方从事本专业或非专业的不能计算) 。继续教育:占综合得分的10%, 中专5分, 大专8分, 本科10分, 以毕业证为准。论文:占5%, 上年度有省级论文为5分。奖励:该项为附加分, 上年度评为医院先进工作者、优秀护士、劳动模范、优秀党员、先进女工、三八红旗手的基础分为5分, 每增加一项荣誉加2分;有发明创造、开展新技术 (由专家认可的) 奖5分;有国家级论文的奖5分。

1.3 具体评选办法第一轮:

理论考试。第二轮:技术操作, 评委由护理部考核后的前15名护士长组成, 分为3组, 每组有5位护士长, 考生抽签决定考核项目决定评委组, 评委评分后采取去掉一个最高分, 去掉一个最低分, 以最后得分为准的方法计算操作成绩, 成绩低于85分的被淘汰。第三轮:进行考核评分。第四轮:计算职称、工龄、继续教育、论文、奖励等分数, 最后综合评分。

2 星级管理

护士星级评定后配星上岗, 根据星级的不同与效益挂钩, 每星级为80元, 在“5.12”护士节表彰, 任期1年, 次年重新评选, 不存在跨年现象, 1年内出现严重差错、违反各项规定的随时取消, 产假在产假期间只取消星级护士待遇, 保留荣誉。每年评定, 动态管理。

3 体会

3.1 充分调动了护士的积极性。

过去护士干好干坏一个样, 正式护士做事不多, 效益工资高 (100%的比例) , 聘用护士做事多效益工资相对少些, 聘用护士之间工资待遇一样, 也没有竞争意识。通过实施星级管理后, 护士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 正式护士与聘用护士、老护士与新护士都有了竞争意识, 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 变过去“要我干”为“我要干”, 打破了论资排辈、干好干坏一个样的做法[1]。

3.2 提高了护士素质和工作质量。

过去有的护士不愿意外出进修学习, 认为护士学不学都一样, 外出学习对自己的经济收入也有影响, 星级管理中有相关的考试考核内容, 这样护士们的业务学习积极性大为提高, 自愿报名外出进修学习的人员增多, 发表论文的人数增加, 业务技术水平也大大提高;通过护士星级管理, 护士责任心加强了, 自身素质得到提高, 差错发生率明显降低, 提高了护理质量和工作效率。

3.3 医患关系密切, 团队协作精神增强。

护士星级评定实施科内考核, 提高了护士工作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对患者实行整体护理, 热情、主动为患者提供最优的服务, 做到医患关系零距离。通过护士星级评定, 增强了护士的团队精神, 自觉服从管理, 协助护士长做好护理管理工作, 护士与护士之间工作协调有序, 与医生之间配合默契, 科室工作井然有序。

实施护士星级管理, 是对传统工资分配模式的挑战和突破, 充分体现了科室护理岗位客观存在不同的知识、技术、风险、管理等价值要素[2], 也体现了能级与绩效对应原则。

参考文献

[1]王虹, 陈红宇, 杜敏华.责任护士竞聘上岗的实施办法及效果评价[J].护理管理杂志, 2003, 3 (1) :57~58

三警活动心得体会 篇8

1创建内容

“健康校园”创建标准: (1) 学校卫生组织领导机构、工作档案、组织落实卫生工作情况。 (2) 学校餐饮安全管理、从业人员健康状况、餐厨废弃物处理情况。 (3) 生活饮用水卫生安全。 (4) 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分析和晨检、传染病、因病缺课病因追查登记及新生入学接种卡证查验制度落实情况。 (5) 教学环境卫生、班容量、课桌椅、采光照明、黑板、微小气候、噪声等情况。 (6) 学生宿舍分区、人均面积、安全防护设施、通风、换气等卫生状况。 (7) 学校卫生室 (保健室) 设置及人员配备情况。 (8) 体育课、健康教育课程安排情况。 (9) 新建、改建、扩建学校预防性卫生审查制度落实情况。 (10) 学校周边摊点监管情况。

2主要做法

2.1加强领导, 建立创建机制为确保创建工作顺利实施, 市、县 (区) 层层成立由卫生、教育、食药、城建四部门领导参加的领导组, 设立具体办事机构, 组织开展“健康校园”创建活动。

各学校按照统一部署, 制订实施方案, 健全领导组织, 完善工作制度, 建立校长为学校卫生安全第一责任人制度, 确保工作有力、有序、全面推进。

2.2制订方案, 统一标准为使创建活动更切合大同市实际, 在上级部门总体工作要求基础上, 进行创新和尝试。 (1) 制订《大同市关于开展中小学校卫生专项整治:创建“健康校园”活动实施方案》。 (2) 确定《大同市“健康校园”评审办法》。 (3) 明确《大同市“健康校园”考核标准及评分表》。 (4) 统一《大同市“健康校园”档案》。

2.3注重宣传, 营造氛围活动开展以来, 通过新闻媒体宣传、卫生监督员进学校宣传、学校在校内开展创建活动宣传周等方式, 向全社会广泛深入宣传这项活动, 活动声势浩大, 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有效扩大了“健康校园”创建活动社会影响, 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2.4加强督导, 注重实效大同学校卫生监督工作由各县区按属地管理原则具体实施, 各县区在本辖区内开展学校卫生专项整治和创建“健康校园”活动。市活动办多次组织专家评审组深入基层对创建活动进行督导检查, 督导县区落实学校卫生监督职责, 确保各项工作措施落实到位。深入学校对教学生活环境及卫生档案进行督查, 发现好的典型、好的做法、好的经验, 及时总结和推广。组织参观学习优秀“健康校园”学校的特色和亮点, 通过典型带动和示范作用, 进一步提高学校开展创建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以点带面, 整体推进。

2.5规范程序, 严格评审在“健康校园”评定中, 对评审程序、评审要求、操作规程等做出具体规定, “健康校园”评估, 须经自评、申报、初审、验收、认定等基本程序, 严格按照考核评分标准逐项逐条核实、评估。考评达标学校由市四部门联合命名表彰, 分等级授予“健康校园”荣誉牌匾, 并由市领导组办公室推荐优秀学校参加省级评选。

3体会

3.1领导重视是关键四部门联合召开创建活动启动会, 对创建活动进行动员和部署。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亲自出席会议、并讲话, 还亲自在宣传横幅“创建健康校园, 你我共同参与”上签名, 创建“健康校园”正式拉开帷幕。在创建活动中, 专项资金、工作人员、执法车辆都有保障, 学校卫生软件管理、硬件建设也有保证, 为创建工作顺利推进创造的良好条件和氛围。

3.2部门协同配合是保障学校卫生工作涉及卫生、教育、食药等多个部门, 只有齐抓共管, 通力协作, 才能事半功倍。各职能部门既按照分工做好本职工作, 又互相协同配合, 形成管理合力, 共同推进学校卫生专项整治, 营造学校健康环境, 监管效率明显提高, 达到了1+1>2的效果。

3.3宣传发动是重要手段创建健康环境, 构建健康校园, 离不开全社会的积极参与和广泛支持, 必须大力加强宣传引导和广泛发动。利用校内广播、画廊展板、班级黑板报等宣传阵地, 有针对性地开展学校卫生知识宣传和健康教育, 组织健康教育讲座和健康教育咨询活动, 提高师生认识, 增强创建自觉性。充分利用电视、报刊、广播和网络等媒体资源, 进行全方位覆盖宣传, 使创建工作深入人心, 形成声势, 营造全社会关注、支持、参与“健康校园”创建活动的浓厚氛围。

3.4贴近实际是根本根据大同市现状, 从实际出发, 确定创建“健康校园”分类实施, 循序渐进, 确保质量, 全面发展的总体思路。

选择部分条件好、积极性高的学校作为“健康校园”试点学校, 率先实施, 重点指导, 初步达标, 做到成熟一所, 确定一所, 抓重点、抓典型, 不搞一刀切和遍地开花。“健康校园”不搞终身制, 实行动态管理, 每3年按标准复审1次, 对卫生水平下滑, 达不到标准要求的, 降低等级或者取消命名, 约谈学校负责人, 对学校违法行为依法予以行政处罚, 并通报批评。

4主要成效

活动开展以来, 共创建“健康校园”48所, 其中省级示范“健康校园”1所, 市级示范“健康校园”3所, 市级“健康校园”44所。通过树立典型, 表彰先进, 激励先进, 推动了大同市学校卫生监督工作上水平, 保障了师生健康安全。

5建议

创建“健康校园”是一项长期工作、民生工程, 虽进行探索实践, 还需总结完善, 建立长效机制。增强创建工作实效性, 实行增量、提质, 积极稳妥纵深推进创建活动, 对全面提升学校卫生安全工作整体水平, 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具有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三警活动心得体会 篇9

关键词:化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5-0172-01

德国教育家斯普朗格说过:“教育的最终日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新《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维度对高中化学教学提出了具体的目标要求。培养更多思路开阔、反应敏捷的具有创新思维品质和能力的个性化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打造高效的化学课堂,是化学教师重点探究的新课题。作为化学教师,如何打造高效的课堂是值得我们共同思考的问题。下面浅谈我对这个问题的几点看法。

一、高中化学教学现状

1.课堂模式传统,气氛不活跃

近年来高考压力不断增大,很多学校的教学理念逐渐向着“万般皆下品,唯有分数高”的方向转变,课堂的设置也不断围绕着考试内容更新,一再增加教师和学生两方面的压力,而不去寻求教学形式上的创新,又由于化学学习的难度不断加大,涉及复杂的实验和方程式的记忆,很多学生“谈化学色变”,甚至对化学的学习产生了抵触心理,而化学教师则保持着一贯的严厉作风,在授课形式上往往采用单纯的“灌输式”教学方式,课堂中缺乏师生之间的互动,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起不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2.注重知识的记忆,忽视能力的提高

尽管应试教育与新课改要求出现了某些方面的冲突,但近年来随着对化学教学改革的不断探讨,很多改革方案也被推入了当下的高中化学课堂,在一定程度上起了作用,但是很多的改革紧紧是形式上的敷衍,并没有针对化学教学的特点和高中生的发展方向来进行改革,例如课堂的教学过于注重知识的记忆,而对于记忆的形式和检测的方式则没有很大改变,很多时候忽视了学生能力的提高,且课堂的设置只围绕高考内容,严重脱离了实际生活,缺乏实验的训练,这些问题都成为当今化学高效课堂构建的阻力。

二、高中化学教学中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有效途径

1.改变教育观念。教师要变传统“标准”型教育观为创新型教育观;变“师道尊严”为师生民主平等的师生观;变应试教育观为素质教育观;变传授知识的教学观为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教学观。在中学化学教育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获得化学知识和技能,提高化学科学素养,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要创设学生自主活动和积极探究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和体验探究过程,获取知识,同时还应重视学生的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的形成。

2.创新处理教材。高中化学课程改革将教材分成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必修模块所涉及的内容基本覆盖了初等化学的所有领域,并在初中化学的基础上起到巩固和提高的作用;选修模块各有自己所侧重的方面。新课程对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新教材内容的编排不一定都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有时需要教师对其进行适当调整与重组,使之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发展需要。例如,教师可以增加反映现代化学科技新进展的知识,如高分子污水分离膜,海水淡化,太阳能利用,纳米材料的发现和应用等;反映生活中会接触到的各种各样的化学物品,如锅、盘、碗、碟,炊煮燃料,各种调味品,洗涤用品,化妆品等;让学生认识和了解化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乐于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有趣。

3.创设高效率的问题情境。一个好的问题情境,能吸引学生的身心,让学生主动关注学习的内容,能唤起学生的学习经验,为学习新知抛砖引玉,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的思考。教师在设问的过程中要讲究提问的形式,要遵循提问的原则,要选择提问的角度,要锤炼提问的语言;教师在组织研讨过程中要有明确的主题,要给充裕的时间,要努力创设平等、民主、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要大力培养学生合作的精神和质疑的勇气,要对学生进行激励性的评价。

4.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传统的化学教学方式,是单纯由教师进行讲解,不能使学生真正的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不能进一步的进行学习和探索,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学生的化学学习。而在化学课堂上增强实践活动的体会,就会大大的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能通过实践活动,切实的感受化学,能够充分的理解化学知识。能在不断的发现和探索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自主学习能力,能不断的对生活中的化学现象进行研究和探索,能不断的提高学生在生活中的主动研究、探索的能力,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学生化学的学习,提高化学的学习效率。

5.联系生活,让学生学到有用的化学。化学是与生活紧密相联的一门重要的学科,因此,必须加强指引学生参与到实践活动中去,不断的培养学生进行实践活动的研究,切实的保证学生的学习质量,能让学生不断的对生活中进行化学知识的学习,真正的使学生在学习化学知识时感悟生活,在生活中掌握化学的知识。能切实的关注生活中的和新闻中的有关化学知识的问题,让学生不断的根据了解进行化学知识的创造。在生活中不断的进行创造,才能在根本上促进学生在课堂中对化学知识的学习。学生通过对化学的学习和了解,能与生活中的事件紧密相连,在很大程度上会增加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关心,使学生真正的学以致用,不断的进行探索,不断的在生活中发掘蕴含的巨大的化学的知识资源,能使学生真正的进行创造,能从根本上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真正的提高化学教学的有效性。

高中化学高效课堂的教学模式有着多种多样的构建方法,高中化学教师应当根据现实需求和教学现状,有选择性的、有针对性的加以取舍,只有这样才可以构建起真正意义上的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杨宁.高中化学高效课堂实践活动体会探讨.课程教育研究[J].2014

在农村学前班做主题活动的体会 篇10

一、创设“森林”区角环境, 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

环境对幼儿的能力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美国哈佛大学的心理学家怀特曾说过:“在促进幼儿早期的教育方面, 最有效的方法是创设良好的环境。”根据幼儿的兴趣, 我在第一学期做了“动物”的主题, 动物生活在森林里、草地上, 为了让孩子如置身于森林的环境, 把班级设置成森林的意境, 墙壁刷成草地, 四周挂满了树藤, 美工区的角落做了一棵参天大树。孩子置身于“森林”的环境, 想象自己就象驰骋在草原上, 森林里有羊、牛、老虎、狮子……创作的欲望自然产生。想象如海阔天高、任其驰骋, 探索知识的欲望无比强烈, 犹如海绵吸水。根据主题的进展, 在美工区, 孩子用盘子创作了狮子, 用圆形的纸张装饰了绵羊的毛, 用废旧的盒子做了老虎, 用折纸的方式制作了奶牛, 用纸筒做了小鸟, 慢慢的, 树上、树洞里住满了五颜六色的小鸟, 森林里越来越热闹;在数学区的草地上休息着5只可爱的猫头鹰, 猫头鹰手拿两片树叶, 中间有数字2、3、4、6等, 孩子根据数字寻找猫头鹰的相邻数字;科学区的草地上根据主题进展展示主题的图片, 如:动物是怎么保护的?牛奶是如何制作的?动物是如何睡觉的?等等, 上完这些课后, 孩子们会到科学区去互动, 再次感受动物的奇妙, 用自己的理解向旁边的孩子演绎自己对动物的见解, 语言沟通发展了, 动物知识丰富了, 探索欲望逐渐强烈了。在建构区的墙壁, 绿茵茵的在草地上贴着我们和孩子建构了的动物示范图, 如:兔子、鱼、老虎、狮子、刺猬等, 能力强的孩子可以创设大型的建构, 动物家、森林、溪水、动物等的组合, 能力比较弱的孩子就根据示范制作一些小动物, 孩子的动手操作能力、想象力、创作能力都得到了发展, 孩子品尝到成功的喜悦。

二、利用课件调动孩子的探索精神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中, 知识更新速度加快。现代社会对人的素质提出了高标准的要求, 不光要掌握知识经验, 还要富有科学的探索精神。探索是幼儿学习知识、发展能力的必要途径。培养幼儿的主动探索精神, 对于丰富幼儿的精神生活、增长知识、锻炼意志、发展特长、激发科学智趣、培养科学素质等, 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从小养成这种探索精神, 将会推动他在以后的工作学习中更加努力地认识世界, 促进自身的发展。

把书上的知识点搬到有漂亮背景的PPT上, 孩子在上课时就不会感到枯燥, 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 而且也大大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调动了探索知识的欲望。比如:《小壁虎借尾巴》、《动物的嘴巴》、《动物的脚》、《动物的保护色》、《牛奶的制作过程》、《动物是如何睡觉的》、《熊猫生长记录》等课件, 孩子通过观看这些课件, 知道了动物的尾巴各有各的作用:燕子的尾巴是掌握方向的、牛的尾巴是赶苍蝇的……动物的脚不仅形状不同, 而且各有各的本领, 小鸡的脚是用来拨动泥土和沙子寻找虫子的, 小鸭子的脚是用来划水游泳的, 小猫的脚是用来爬树、捉老鼠的……动物为了保护自己的安全, 把自己身上的颜色生成和环境颜色一样来保护自己, 如枯叶蝶、青蛙、骆驼……

兴趣和好奇心是幼儿学习的重要动机之一, 利用课件能积极调动孩子探索新知识的欲望。在活动中, 我力求突出运用各种媒体创设情境, 用生动、形象、感染力强的画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课件上课后, 孩子们学习的注意力集中了, 兴趣浓厚了, 知识丰富了, 表达欲望强烈了, 能主动根据活动内容学会思考, 学会积极举手发言表达自己的看法, 感受到知识带来的快乐, 通过课件满足孩子探索动物秘密的欲望, 从而延伸到探索世界秘密的欲望, 孩子们逐渐有了主动学习的欲望。

三、设置游戏环节让孩子感受学习的快乐

游戏是3到6岁幼儿最喜爱的活动, 是他们的天然倾向。通过游戏, 孩子们能得到身体、智能、品德的全面发展;通过游戏, 孩子们自愿、积极地参与活动, 轻松愉快的情绪有助于他们心理健康;通过游戏, 孩子们直接接触到各种物品和材料, 逐渐积累多种感知经验和建立动觉联系, 从而发展了观察力、注意力, 体会到事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因果关系;通过游戏, 孩子们的思维、想象能力得到很好的发挥, 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在每一节的活动中都能设计出和内容有关的游戏环节和孩子互动, 孩子通过游戏感受学习的快乐, 在游戏中巩固知识内容, 如主题活动:动物是怎么睡觉的?在后半部分环节中我设置了游戏《狼来了》, 首先孩子自选动物头饰, 孩子带着头饰, 听着欢快的音乐在草地上游戏, 忽然出现低沉的音乐——狼来了, 动物赶紧根据自己带的动物头饰睡觉, 戴蝙蝠头饰的孩子把脚翘在桌子上, 用手撑着地板, 头朝下睡着了, 扮演猴子的孩子坐着睡着了, 扮演白马的孩子站着睡着了, 小狗躺在地上睡着了……欢快的音乐重新响起, 动物又欢快地在草地上奔跑, 因为狼走了。又如主题昆虫—“蚂蚁小小兵”, 蚂蚁是用触角说话的, 触角碰一下表示什么呢?碰两下、三下又表示什么呢?通过儿歌丰富了孩子的蚂蚁知识, 孩子从儿歌中知道了用触角说话的秘密, 在后半节中, 孩子头戴蚂蚁头饰在地板上学蚂蚁爬, 我口念着儿歌, 孩子根据儿歌做不同的动作, 触角碰一下, 快快排好队, 触角碰两下, 快快运米粒, 触角碰三下, 快快翻个身, 触角碰四下, 快快回洞里。孩子根据老师念的儿歌忙乎着, 一会儿快快排好队, 一会儿忙着运粮食, 一会儿快快地翻个身, 一会儿手脚麻利地快快回洞里, 教室里弥漫着笑声, 孩子们玩得不亦乐乎, 幸福感受着游戏带来的快乐。

四、带孩子走出班级, 拓宽孩子的视野

在大自然环境中, 孩子的天性得到很好的释放, 因为孩子抽象理解能力不足, 提供真实经验是最好的方式, 有利认知发展, 同时增加与其他伙伴的沟通、交往能力, 更好地适应群体生活。在春天主题活动中, 我带孩子到操场上寻找春天, 什么树发芽?什么草绿了?什么花开了?孩子欢呼雀跃地奔出教室, 寻找春天, 先找到的孩子高兴地大叫:“老师, 老师, 榕树发芽了。”“老师, 老师, 小草变绿了。”……并用稚嫩的小手进行记录, 尽管每次的记录都是歪歪扭扭的, 但孩子对今天的科学探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曾经发现春天的秘密”, 小小的成功或许影响着孩子一生的习惯。在昆虫主题中, 孩子到野外寻找蚂蚁, 并请蚂蚁到孩子设计的“家中”做客, 孩子为了让蚂蚁能到他家做客, 他们千方百计, 使用了饼干碎片、白糖等做诱饵, 当蚂蚁终于到了孩子的家中时, 孩子们眉开眼笑, 欢呼雀跃。根据主题内容的需要, 带领孩子到野外去感受视觉享受, 改变了孩子以往的思考方式。孩子在大自然的怀抱里, 萌发了对大自然的爱, 产生了对家乡的倾慕之情, 自然界的绿色氛围在孩子幼小心灵深处播种了美的种子, 也陶冶了他们的情操。

初中思想政治活动课教学的体会 篇11

一、开展初中思想政治活动课教学的实践做法

思想政治活动课是一门新型课程,要取得理想的教育教学效果,就需要我们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总结和提高。

(一)更新观念,顺势而为

开展活动课教学,目的是为了注重与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实践的联系,通过学生自主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扩展知识技能,完善知识结构,提升生活经验,促进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广大政治教师更新观念,充分认识到活动课在学生个体的主体性发展中所起的作用,树立起“以活动促发展”的观念。近年来,全国各地对初中思想政治课的考查都着重对学生认知与实践活动的能力考查。2013年广东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的思想品德试卷依托现实材料引出问题,以具有时代性的问题为中心,突出当前的热点。试卷使用背景材料有很多来自刚刚在3、4月份发生的影响重大事件,注重选取贴近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生活实际具有“正能量”教育意义的素材。如:选择题第1小题选取的“四川芦山地震”事件,引导考生对“灾区学生出现震后心理创伤或焦虑紧张的情绪”的关注;第3小题选取的“平民英雄郑益龙”的事迹,引导考生对“生命价值”的认识和对“社会责任”的理解,教育考生要培养亲社会行为;等等。从考卷上可发现,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有机统一,可让考生感觉到在考场上不仅仅是在考试,而且还是上了一堂生动活泼的思想教育课。教师要结合新形势下的热点事件,适时开展思想政治活动课,帮助学生认知社会,积累知识,升华思想。

(二)教师主导,学生主体

活动课的设置就是要把学生的被动学习转变为“我要学习”,这就使我们的教学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由原来的照本宣科变成了师生之间的探究式的教学活动。而活动课为培养学生的开拓性思维能力提供了广阔的天地。无论从活动课的目的还是从活动课的过程分析,学生主体意识的确立、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展现都是非常重要的。因此要开展好活动课教学就必须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而教师在活动课上应是一个指导者,要创建一种宽松、民主、自由、丰富多彩的氛围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成为活动课的主人。同时还要为学生提供学习材料,解释疑难,对学生的积极参与进行鼓励,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应启发学生的思维、介绍方法、设置情景;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和创新,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学生主体功能。既不能让活动课成为教师自编自演的独角戏,也不能让活动课成为学生自由活动、“放羊式”的休闲课、游玩课。

二、初中思想政治活动课在实践中须解决的一些问题

(一)提高活动认识

活动课是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突破口,使教学课堂显得更轻松、活跃。但由于受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和在目前的升学压力下,它的存在会引起一些任课教师、家长的疑惑。对此,除了依赖加大对素质教育的重视和宣传,还要依靠广大教师在活动课这一课题上多探索多总结,让人们逐渐认识活动课的重要性。

(二)克服客观条件

活动课的形式灵活多样,极受中学生的欢迎。但真正实施起来却有一定的难度,如分组讨论要求该课堂避免干扰其他班级,还要求便于教师巡视,随时解答他们的疑问。但现有的教室数量、大小不能解决这个问题,从而影响了活动课的质量,这种现象在落后地区表现更为突出。而一些像实地调查、收集资料等活动过程还可能关系到学生的安全问题,使得很多教师不愿或不敢去开展更多的活动课。

(三)改进教学模式

活动课更多的是通过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运用信息自己解决问题。把自己掌握的知识、经验运用于实践,充分地体现学生的学习能力、探究能力、动手能力、合作能力和初步的设计能力,这就需要通过更多的研究来完成。其教学模式也从传统教学中的由教师“讲授理论——提出问题——共同探讨——得出结论”转变为“提出问题——学生讨论——共同探讨——得出结论”的新的教学方式。

上一篇:十八大宣讲教案下一篇:说说生日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