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转型升级时代背景(精选8篇)
企业转型升级时代背景 篇1
杭州精英在线系列课件
http://www.jy365.net “十二五”工业转型升级的时代背景与总体思路
顾强
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规划司副司长
各位领导、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很高兴能来参加中国信息产业经济年会,就这个机会跟大家交流一下“十二五”工业转型升级的时代背景与总体思路。
一、对中国工业的总体判断
我们总体来判断,中国的工业已经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工业化进程还在不断的深化。
在过去的三十年当中我们工业的增长增速在10-11%之间,平均增长10%以上。在过去的三年当中,增长速度大概是GDP的1.3倍左右。
现在中国也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制造业大国,我们1990年的时候,我们制造业在全世界排名第九位,2002年我们排名第四位,2009年-2010年我们不敢说是世界第一位,因为从数字上来看美国制造业是1.7万亿,中国制造业跟美国制造业在规模上比较接近。日本的制造业增加值大概是1万美元,德国是7千美元,中国成为世界上一个最重要的制造业大国。
但是我们从全球价值链这个角度来看,中国制造业在高端环节,如总体设计、核心技术、专业服务、市场营销、高端品牌方面还存在很大差距,大量企业是生产、加工、装配企业。我们从价值链的角度来看,我们现在出口的1.4-1.5万亿美元的商品,我们在美国市场出口了接近3000亿美元,但是中国的企业非常多,我们在发达国家终端市场会发现,发达国家的终端市场非常集中。
在这样一个背景下看到中国制造业规模很大,但是没有看到终端品牌。我们在从价值链的角度来看,从产业链看,在这个产业里面关键决策是什么呢?比如说做鞋的,大家都知道像耐克,130亿美元销售,没有生产工厂,在全球卖,他也是一个典型的品牌拥有者。我们看到像沃尔玛、家乐福等等这些终端服务者。还有一类是核心的技术引领者,在我们电子信息行业这是非常突出的现象。这些人在产业的规则制定,在产业价值分配当中发挥了关键作用。这些关键的角色当中中国的企业非常少。
所以我们把中国的制造企业放在价值链上来看,我们看到两个方面的控制,一方面是技术控制,比如说电子信息产业,我们的核心技术软件,高端的元器件被跨国公司控制。第二方面,对中国很多传统制造业企业而言,在发达国家终端市场高度垄断,中国企业缺乏谈判 杭州精英在线系列课件
http://www.jy365.net 能力。中国企业在价值链当中是处于中端和低端的地位。我们是一个制造大国,但是促进工业由大变强,推进工业建设,这是中国工业肩负的历史使命。我们的规模也许是世界第一,也许是世界第二。我们是加工制造企业,某种程度上说我们是贸易的公司。但是从产业来看是不是产业研发中心,是不是专业的服务业企业呢,是不是成为产业的孵化中心,我们众多的企业当中,我们的跨国公司世界级得知名品牌还非常少,尽管我们现在在财富500大企业榜单当中,中国企业不少,有39家,但是真正代表中国制造业的企业不多。
从十二五来看或者更长时间来看,转型升级、结构优化、增加核心竞争力、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这是中国工业肩负的历史任务。从发展的环境来看,我们觉得总体上还是处于大有可为的战略机遇期,但是我们也看到这种发展两难,历史性的机遇跟挑战并存,国内的因素跟国际因素相互影响,积极的变化和消极不利影响此消彼长,短期问题长期问题相互交织,我们是一个复杂多变的局面,总体上对我们也不利,但是我们面临着这样复杂、多变的发展环境。
二、中国工业发展面临的基本问题
我们简单举几个例子,在工业发展当中面临的几个基本的问题我们没有办法回避。比如说人民币汇率升值,不管今年升多少,明年升多少,总体上处于人民币汇率的上升期,人民币汇率会升值,升值的幅度目前也没有办法预测,但是总体上是升值的。从汇率改革以来,我们的升幅超过30%。
第二个是人口红利和劳动力结构性矛盾。现在在电子信息产业当中,最热闹的一个事件就是富士康事件,全国各地都说富士康来过了,到这考察过了,正在签合同,去了七八个地方,每个地方都这么说,后面都承诺了一个条件,你要招多少人,让政府帮助招工,说明招工难,劳动力结构性问题已经出现,即使在河南省招十五万人也是绝非容易的事,这也预示着劳动力不是太便宜,这必然带动产业结构升级。
我们能源资源和生态环境压力日趋强化。
我们技术能力,我们自己的能力能不能提升,过去讨论过像所谓的拉美陷阱,产业结构升级陷阱,一些发展中国家产业制造业发展起来了,但是能不能再顺利升级,从价值链的中低端跑到价值链和创新链的高端,能不能升级,这也是考验我们未来工业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体制机制和制度安排的问题。这也是对工业的发展长期而言非常重要的方面,在过去的三十年当中,从中国工业的发展动力来看出现了几个明显的特征。
杭州精英在线系列课件
http://www.jy365.net 第一,城市化的动力,跟城市化相关的产业发展迅速。
第二个动力是消费结构升级,比如说96年我们国家把汽车产业作为我们自主产业,经过十五年的发展,今年汽车产业突破5700万辆,北京汽车存量出破470多万辆,它的汽车普及率超过90年代日本东京、韩国这些国家的水平。
当然还有一个重要的推动力就是外需的推动,像电子信息产业,四分之三以上的产品,四分之三关键部件,零部件来自国外还是三高,高对外贸易依存度,技术的依存度,市场的依存度,过去十年当中增长最快的是有色金属、黑色金属、重化工行业,年均增长30%,为什么会这样,这是三个因素,城市化因素,消费升级因素和外需因素。
我们也看到这样重化工的趋势,大家也在讨论,我们重化工趋势还会不会延续,还会延续多长时间,这也是大家考虑的重要的思考的问题,我们未来发展当中,重化工业现在的比重是71.4%,这个比重还会提高吗,我们规模还会扩大吗,我们到十二五、十三五我们钢铁需要几亿吨吗,今年产量是6亿吨,未来是几亿吨呢,这些问题是十二五、十三五做规划,做研究都必须要研究的问题,目前还回答不出来。这个各个国家都经历这样一个阶段,比如说对钢铁,对铝,对镍,对铜消费高增长阶段,随着国民收入增加又出现了饱和点,平台期,最后逐渐下降的趋势。我们举个例子,日本的钢铁在1973年,峰值是人均800公斤,之后开始下降;韩国在2004年是人均982公斤,之后开始下降,美国的峰值在1973年,德国为1977年,中国的人均钢铁消费量大约为400公斤,何时下降尚未知,但是预期增量会减缓。
三、“十二五”时期我国工业发展的动力
我们从十二五或者更长时间来看,工业发展的动力出现了转换。我们认为第一个就是科技引领,创新驱动,这已经到了这个阶段了。
第二,内需主导,消费转型。中国作为一个大国,对外依存度60%以上,坚持内需主导,消费驱动,我认为也是我们发展政策的趋向,也是产业发展的基本动力。
第三,环境友好,绿色驱动。我们回顾一下主要的发达国家都是在人均GDP5000-8000美元的时候开始加大力度推进节能减排环保的阶段。现在我们人均GDP超过四千美元,按照购买力评价应该是七到八千美元以后同时会带来很多新的产业。如果我们不考核二氧化硫的排放量,我们脱硫行业可能就没有,正是由于环保法规政策的确立,驱动了这些新兴的绿色行业。
第四,分工细化,服务驱动。刚才陈司长已经讲了,我们信息产业,信息经济最重要的特征就是融合。现在很多国际的厂商实际上发展的方向都是以服务为主的,融合驱动的产业 杭州精英在线系列课件
http://www.jy365.net 形态。
第五,区域协调发展。80年代中国提出来了,可能做一点,今天产业转移已经出现了这样的态势,而且未来的十年也是推动工业发展的动力。
四、我国产业升级的方向和路径
从转型升级,从产业升级的基本方向来看,从一个地方一个产业来看基本上是高加工度化,如稀土,过去仅作为初级资源,发展方向是变成稀土新材料以及利用稀土新材料做设备、装备。
第二,高技术化。掌握核心技术。
第三个是高端化,在价值链上处于高端,通过品牌、营销、专业服务,实现价值提升。第四个是就是生态化。
从过程升级,产品升级,功能升级,所谓的链条升级来加快产业的孵化转型,来促进产业的升级和优化。转变升级的实质,我个人认为这一块产业升值实际上有不同的产品,比如说我们国家产业,还有地区层面,企业层面,很重要的一个方面,也是企业在企业层面,材料升级并不是政府要讲,我们报告里面不讲,这取决于企业知识的积累,研发能力的积累和发展能力的集成,这是产业升级最关键的,因为它并不取决于文件目标上写的多么宏伟,这关键取决于企业能力的提升。
从产业升级的重点来看我们认为有五个方面,一个是发展先进的装备制造业,我们谈新兴产业,中国新兴产业当中无论哪一个新兴产业,比如说做LED,做平板等,没有装备,太阳能薄膜电池也没有装备,没有达到自给,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是非常重要的。
二个是调整优化。三个是改造提升消费类。对电子信息产业来讲,我们最核心的任务是增强核心竞争力,但是同时要加快发展生产型服务业。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来要发展结构优化,技术先进,清洁安全,附加值高,吸纳就业能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我们认为这个现代产业体系是以现代的科技、知识、高端人才为基础,是以战略型新兴产业为指导,先进的生产型服务业作为支撑的产业形态,是以自主创新,自主品牌,世界级企业作为基本支撑,具有创新驱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和可持续发展的特征的产业体系。
五、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从工业转型升级的方向来看,一个很重要的方向就是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今年11月9日国务院正式出台了关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确定了七个重点,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 杭州精英在线系列课件
http://www.jy365.net 节能环保产业;生物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业;新能源产业;新材料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
我们发展战略性产业具有很多优势,比如说我们有大国优势,我们有市场优势,有产业基础的优势,我们的加工制造体系,也就是世界上最全的,我们有人力资源优势,有制度优势,当然我们也有后发优势,新兴产业全世界都在加大投入进行研发,都没有到产业化、规模化,大规模的商用的阶段,所以给我们发挥后发优势带来了机遇。
当然我们也面临很多风险,比如说技术上风险,在发展过程中我们要确定一个技术路径,如果技术路径选错了,就要输掉这个产业。所以怎么样确定技术路径,或者说鼓励通过市场竞争来确定技术路径。再比如市场风险,产业风险等。
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当中应该注意三个现象,一个是急于求成,从北京到各个省到各个市各个县各个企业大搞新兴产业,好象明年要把这个搞起来,但事实上任何一个产业的发展都有自身的规律和生命周期。一个产业的发展八到十年基本上是这样一个规律,我们2000年CDMA成为国际标准,但是这个产业没有占领这个市场,所以新兴产业不能急于求成,发达国家也是搞新兴产业,战略产业,为什么发达国家最近力度这么大,因为新产业成为新的增长点,成为经济的牵引,并不是一天可以完成的。
第二,过于泛化。把什么东西都装到战略性新兴产业里面,具体范围来没有界定,很多省里面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工业增加值里面的比例已经出来了。
第三,过度干预。现在地方热情非常大,从县政府开始,从乡政府开始发展的热情非常高涨,在这么高涨的热情当中可能会出现一些过度的干预。我们可以看到很多技术需要时间,并不是电子汽车有了就在全国都有了,这需要很多事情要做,比如说降低成本,提高可靠性,要注意产业发展自身的规律,尊重这样的规律。
所以对任何一个企业而言要研究,比如说现代光伏产业,刚才讲的是很长产业链,在这样产业链当中肯定是存在的,这个产业肯定是发展的,但是对每一个企业发展而言实际上是一个产业链价值,创造价值、掌控价值是最根本的。
要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要突破六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自主创新,我们要消化吸收,当然要集成,但是还是要自主创新。
第二,市场培育。新兴产业的特点就是市场潜力大,其中风险也大,政府有两个方面工作可以做,一方面组织示范,二方面通过政策设计来推动。
第三,产业协同。现在很多新的产业,关键很多产业链环节没有完全打通,有一定的产业基础,但是怎么样促进产业协同非常重要。
第四,体制机制,大家看电视知道中国要开放低空,美国现在运行飞机27万架,中国 杭州精英在线系列课件
http://www.jy365.net 远远差的多,如果没有体制改革,没有相应的制度设计,没有相应的统筹规划就不会太强。现在正在改革,正在试点,试点阶段市场已经有很大的变化,但是对我们很多产业发展来看体制机制问题存在,这需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第五,金融支持。全世界的叫硅谷的100多个,成硅谷的就一个,很重要一个方面就是能不能建立相适应的资本市场跟新兴产业发展相适应的资本市场,你没有这个市场,光有这个热情,我政府有两个亿拿出来干,这个产业可能还成不了。
第六,合理布局。在开放条件下自主发展,建立更多的国家标准,形成更多的自主知识产权,这是我认为中国在未来二十年发展的。
以上是我个人对十二五的一些粗浅的看法,不当之处请大家批评,也预祝我们本次年会取得成功,谢谢大家。
企业转型升级时代背景 篇2
关键词:后危机时代,箱包产业,转型升级
一、前言
箱包一般是指能够用于盛装物品和便于携带的各类容器。目前, 箱包产品在国际商品协调制度编码 (HS) 中主要对应“衣箱, 手提包及类似容器” (HS编码为4202) , 包括三大类 (塑纺面制箱包, 皮革制箱包, 其他面料制箱包) 共14个子类目。本文采用的是国际通行的HS分类标准。
我国箱包产业特点主要包括:1.生产工艺比较简单;2.成品污染有限;3.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4.产业内企业规模小;5.市场竞争程度高;6.时尚化发展趋势明显;7.国际市场技术壁垒升级。
二、我国箱包产业转型升级的背景
我国箱包产业属于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 是我国出口贡献最大的产业之一, 但行业内规模经济效益并不明显。我国出口箱包的外贸依存度和国际市场占有率均较高, 早在2006年中国箱包占世界箱包总出口额的比重就已经达到31.76%。长期以来, 我国箱包一直是靠低价扩量的模式占领世界市场, 但随着国际市场消费需求的不断变化, 这种模式越来越难以为继。
(一) 出口增速和出口单价均增长, 但盈利空间缩小
全球经济自2012年以来, 开始进入缓慢复苏阶段, 这一利好形势有利于我国箱包市场的发展。因此, 自2013年伊始, 我国箱包产业整体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 统计指标相较于上年同期有所好转, 却呈现出口增速和单价均增长, 但箱包企业盈利空间缩小的状况。2012年, 我国箱包业生产增速为19个百分点, 出口增速为31.6个百分点, 较之前有大幅回落。2013年, 我国箱包出口增速小幅增长, 且出口产品单价有所上涨, 然而, 利润空间并没有相应扩大;而至2014年上半年, 情况并未好转。究其原因, 主要是人口红利优势弱化、原材料涨价、人民币升值等一系列因素导致企业生产成本不断提高。随着企业生产成本的提高, 我国箱包业的低档加工能力显得过剩, 而中高档加工能力和创新力以及自主品牌效应愈发不足, 这些因素将极大制约吸纳劳动就业的富民优势行业的箱包业的发展。
(二) 低价扩量模式极易遭遇非关税贸易壁垒
随着我国箱包业在世界市场上低价扩量所占据的市场越来越大, 遭遇的非关税贸易壁垒也越来越多, 处于国际贸易摩擦的高发期, 比较突出的就是反倾销调查和技术壁垒。箱包主要包括三大类:塑纺面制箱包、皮革制箱包和其他面料制箱包, 箱包生产会涉及到塑料、皮革、纺织面料、金属等多种原材料, 而且多年来我国箱包产品出口市场结构并未发生太大变化, 仍然是以美国为最大出口国, 其次是德国、英国、法国等欧盟国家。因此我国靠低价取胜的出口模式挤占了美国以及欧盟国家的市场份额, 而过于低廉的价格以及箱包业涉及到的许多原料, 很容易引起这些国家的反倾销调查以及技术性贸易壁垒。比较典型的技术贸易壁垒是欧盟于2007年6月1日实施的REACH法规, 要求对进入欧盟市场的化学品及其下游产品进行注册、评估和许可。欧盟安全标准的提高, 增加了我国箱包出口企业的检测成本, 对我国箱包出口欧盟市场造成了很大影响。因此, 面对这一形势, 我国箱包生产企业不得不考虑在保住低端消费群体的同时打开高端消费市场, 而要摆脱困境最有效的途径就是转型升级。
三、我国箱包产业转型升级所具备的条件
我国箱包产业粗放型、劳动密集型的发展模式的弊端在国际竞争中日益凸显, 但30多年的高速发展, 也为这一传统优势产业的转型升级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产业基础良好、产业链条完整、发展空间广阔、市场潜力巨大。据国内外专家预测, 21世纪前20年仍是中国箱包业发展的大好时机, 全行业将在转型升级中继续前行。
(一) 产业基础良好
我国箱包产业经过了30多年的快速发展, 生产及出口均居世界首位, 已成为世界公认的箱包生产大国。统计显示, 早在2009年中国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箱包企业就达到了1986家, 工业总产值858亿元, 从业人员42万人。2009年我国旅行用品及箱包出口128亿美元, 占世界出口总额的40.7%, 居世界首位;进口5.7亿美元, 占世界进口总额的1.7%, 居世界第9位。据中研网数据显示, 2012年我国规模以上箱包企业工业总产值1149亿元, 同比增长8.6%, 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14.8个百分点。2013年1—6月规模以上箱包企业完成销售收入532.9亿元, 同比增长9.2%, 同比提高4.7个百分点。
(二) 产业链条完整
目前, 我国箱包产业已形成了集群效应明显的八大省市完整的产业链。这八大省市主要是广东、浙江、江苏、上海、山东、福建、河北和湖南。广东省的箱包产业主要集中在广州市区和深圳市。广州市花都区狮岭镇被誉为我国南方地区唯一的“中国的皮具之都”, 该地区箱包企业以生产非真皮面料包袋为主, 皮件原辅料市场规模大、品种齐全, 闻名全国, 在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 该地区的皮件产品得到了快速发展。广州市番禺区的箱包企业以港台企业为主, 企业规模较大。整体而言, 广东省的箱包业信息灵敏、原辅料齐全、产业链相对完整, 因而箱包产品档次较高, 引导了我国箱包产品的潮流, 处于全国皮具行业的龙头地位。浙江、江苏、上海等地区的箱包业发展紧随其后, 该地区比较突出的产业基地主要有“中国旅行箱之都—浙江平湖”、“中国箱包名城—浙江瑞安”、“中国箱包产业基地—浙江东阳”和义乌等地区。山东、福建、河北、湖南也是我国箱包行业的主要生产基地, 但企业规模不大。山东省形成了众多的外向加工型箱包企业, 福建省的箱包生产加工企业主要集中在泉州, 河北的白沟被誉为是我国北方地区唯一的“中国箱包之都”, 是我国较早的皮具产品生产和销售集中地之一, 其箱包市场是北方的重要集散地, 在全国具有一定的知名度。
(三) 发展空间广阔, 市场潜力巨大
目前, 我国高端箱包市场被国际品牌占据, 国产自有品牌只能占领中低端市场。我国箱包业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 仍具有一定成本优势;与东亚、南亚国家及地区相比在产业链、制造水平、生产效率、社会稳定等方面也具有明显的优势。因此, 我国箱包产品在国际中低端市场具有很强的竞争力。
四、推进我国箱包产业转型升级的对策建议
(一) 加快转型升级步伐
我国箱包产品以中低档为主, 实行低价扩量的发展模式, 销售利润率低, 面对成本上涨以及日益频发的国际贸易摩擦, 转型升级势在必行。作为为我国的经济腾飞做出重要贡献的传统优势产业, 箱包产业应依托现有资源, 通过技术改造和产业链整合, 实现转型升级, 使其成为现代产业体系的一员。
(二) 走品牌化发展道路
根据产业梯度转移的普遍规律:转移出去的永远都是低利润、高耗能的制造环节, 而留下的则是高利润、高效益的品牌、营销等, 品牌企业的利润空间相对较大。而我国传统箱包企业数量众多, 但拥有自主及知名品牌的企业较少, 所以企业要在国际竞争中取胜必须走品牌化道路。要建立品牌最核心的因素是箱包产品的质量, 这意味着箱包企业必须提高产品生产水平, 加快技术改造和设计创新, 大力引进优秀人才, 严格质量监测, 完善售后服务以及整合产业链, 同时大量精心策划的广告宣传和营销策略也是必不可少的。箱包生产企业要结合目标市场的特点, 加大自有品牌推广力度, 同时挖掘企业文化内涵, 建立品牌文化, 开展品牌营销, 培养忠实的客户群体。
(三) 发挥产业集聚效应
我国箱包产业应立足现有完整的产业链条以及良好的产业基础, 充分发挥产业集聚效应。加强区域内箱包生产企业间的分工和协作, 进一步提高生产率和生产技术创新水平, 加快优秀技术人才的引进步伐。产业集聚体内知识技能的研发、利用、传播, 以及企业家的集体学习和同行业的非正式交流, 都有利于创新, 有利于形成规模经济和品牌效应。但对于集聚效应不明显, 未形成专业化的品牌市场, 可积极筹建箱包商城, 目标是将箱包产成品、原辅材料和机械设备展示融为一体, 并且配套产品研发、产成品贸易、仓储物流、员工培训、产品检测等多项功能, 同时积极开拓电商市场, 通过线上线下同时交易, 促进箱包产业快速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马珊珊.中国箱包集群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经济论坛, 2011 (7) .
[2]沈鹏程, 陈静.中国箱包产品标准及其应用的研究[J].中国皮革, 2013 (9) .
企业转型升级时代背景 篇3
关键词:知识产权;企业转型;升级
近年来,面临知识产权领域愈加复杂的国际形势,在发达国家越来越注重发挥知识产权作用来巩固其创新优势和市场地位的背景下,知识产权频繁地成为各国跨国公司遏制竞争对手的主要手段。我国企业也遭遇到数量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范围越来越广的知识产权海外纠纷,对多个企业乃至相关行业带来了严重挑战。2013年我国企业遭遇美国“337调查”案件13起,为涉“337调查”最多的国家。如何以知识产权为抓手,加强对企业知识产权的开发、运用、保护和管理,形成企业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以促进企业转型升级,已经成为企业把握国际竞争主动权的战略问题。
一、知识产权支撑企业转型升级的基本原理
企业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的主体,现代社会发展呼唤企业将技术创新优势转化为知识产权优势,要求企业切实增强运用知识产权制度的能力,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这种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要求加快企业转型升级,企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是企业生产经营要素、生产经营方式和生产经营机制的转变,而支撑企业转型升级的着力点是知识产权。
(一)知识产权转变企业生产经营要素。传统经济发展模式和市场竞争条件下,企业相互之间的竞争集中表现在拥有物质资源总量的比拼上,企业的生产经营要素就以有形的物质资源要素为主体,而忽视了发挥知识产权资源要素的作用。现代企业的生产目标是发展创新型经济,而创新型经济是以知识产权资源要素为主导的知识型经济。在创新型经济发展背景下,知识产权在市场竞争中发挥着推动市场需求的作用,反过来,市场需求对知识产权创造和运用又发挥着拉动作用。在一推一拉的互动作用下,知识产权支撑企业的生产经营要素从传统的物质资源要素为主向现代的知识产权要素转变,并使其成为优化物质资源要素配置,走“知识产权——市场——资本”经营制胜之路的一种方式。
(二)知识产权转变企业生产经营方式。企业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体,通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将摆脱传统经济条件下企业仅生产物质产品,不产出知识产品的旧观念的束缚。以知识产权转变企业生产经营方式就是将实施知识产权战略贯穿于企业的自主创新、资源配置、生产制造、市场营销、专利许可、国际贸易和可持续发展等各个经营环节,以突出知识产权运筹来掌握企业生产经营主动权的一种方式。拥有知识产权的生产经营方式,有利于企业开创非物质无形资产创造巨大财富的生产经营新局面,有利于促进企业以新的经营理念、新的经营思路、新的经营模式和新的经营机制来创造知识产品,进而成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产品,使企业成为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优势企业。
(三)知识产权转变企业生产经营机制。在传统经济条件
下,企业生产经营机制受限于单一的有形物质资源要素所带来的弱势竞争,而发展创新型经济则要求企业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契机,将知识产权工作融入企业的自主创新、融入企业经营战略、融入企业可持续发展目标,建立健全以生产经营知识产权为主导的知识产权化运筹机制,从而实现对各个生产经营环节的知识产权的科学化管理,增强企业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等方面的综合运筹能力,最终解决企业的长远发展问题。
二、后危机时代企业面临的知识产权困境
(一)硬伤:有知识无产权,保护意识淡薄。知识产权工作是一项前期投入大、回报周期长且比较隐形的事业,导致许多企业不愿意在知识产权上进行多投入,导致我国整体保护意识仍然比较淡薄。大量企业仍没有意识到知识产权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甚至是生死存亡,从来不积极主动地去了解和掌握国际规则,导致在参与国际市场竞争中常常处于被动挨宰的知识产权劣势。由于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的淡薄,我国有一部分企业尽管拥有“知识”,但却忽视了对其进行“产权”保护,据统计,没有申请专利的企业有99%,60%的企业没有自己的商标。由于企业的保密措施缺乏、约束机制不健全等内部管理的不足,导致企业专业技术人员频频“跳槽”。据统计,在近几年的商业秘密纠纷案中,有95%的案件是涉及技术秘密的,其中从企业员工渠道泄露的占到了80%以上。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淡薄,直接导致我国企业对知识产权管理专职机构的设置不够重视,激励机制的完善不够重视。知识产权涉及复杂的科技、经济、市场、法律理论和实践,需要设置有专门管理机构并配备有专职管理人员(如识产权专家、律师、资产评估师、市场分析员等)。但我国大部分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机构形同虚设,有的是企业科技开发部门,有的甚至由行政部门兼任。同时,有效激励机制的缺乏挫伤了企业技术人员申请专利的积极性。"意识加强"正逐渐成为一个企业知识产权保护程度的原动力和"分水岭"。
(二)内忧:一根针万条线,管理机制遇瓶颈。除了遭遇上述的企业自身知识产权“硬伤”困扰,我国知识产权工作在法律和管理体制方面也不够完善,存在着条块分割的多头管理、考评体系不科学等体制“瓶颈”。知识产权工作涉及的范围广,辐射的职能部门多,它不仅涉及到商标、专利、版权等主管部门,还涉及到文化、广播电视电影、信息产业等相关部门,以及海关、公检法等机关单位,形成行政资源的严重分散,带来条块分割的多头管理,造成不能形成打击合力的多头执法困境。企业知识产权创造的积极性还受到考核评价体系不科学的严重阻碍。对国有企业负责人的考核,主要考核的是经济效益的当期值,而对企业专业技术人员的职称评定完全由论文决定,带来的连锁反应就是负责人只对任期内的发展规模和市场容量负责,专技人员专注于论文发表和成果鉴定,完全忽视专利和知识产权保护。国家对知识产权保护不力、重视不足、打击力度不够和维权程序复杂导致侵权事件频发,造成市场竞争的混乱,加大了企业知识产权纠纷的维权成本,使得企业投入知识产权的成本远远高于从中获得的收益,结果企业对知识产权工作的态度变得消极应对。
(三)外患:从“权利”到“工具”,专利流氓防不胜防。在本质上,知识产权是一种法律赋予的合法垄断权利。正因为此,一些跨国公司打法律擦边球,利用知识产权非法限制和排斥竞争的特性,滥用知识产权诉讼实现其垄断地位。专利流氓正是在这种土壤中迅速蔓延而大行其道,它是指那些没有实体业务、主要通过购买专利然后依靠专利侵权诉讼获得经济赔偿的公司。譬如启动国际化不久的小米2014年底在印度被爱立信起诉其专利侵权,可以说,这还只是小米在知识产权领域的悲催苦旅刚刚起步,更加凶险的专利“流氓”美国高智资本也许正在垂涎欲滴的等着小米送上门来。知识产权是跨国公司打击竞争对手的常用武器,而新进入者支付专利 “保护费”本就是基本的游戏规则。在某些跨国公司手中,知识产权已经从"权利"蜕变成他们在国际竞争中打压对手、谋求自身利润最大化的主要“工具”。日益密集的专利“陷阱”、专利流氓的防不胜防已然成为我国企业必须面对的紧迫问题。
目前,这“三重”困境正在成为企业转型升级打造国际核心竞争力的障碍。要摆脱目前的困境,创造和拥有更多的知识产权、提升知识产权综合能力并有效利用知识产权参与国际竞争就成为我国企业的唯一出路。
三、企业知识产权综合能力的提升路径
(一)从长远视角树立知识产权意识。俗话说,意识深度决定了行为高度,提升企业知识产权综合能力的首要条件就是着眼长远的知识产权意识。知识产权意识包含知识产权创造意识、运用意识、保护意识和管理意识等全面意识。企业树立起强烈的全面知识产权意识对维护其知识产权合法利益具有十分关键的意义。首先,要树立知识产权创造意识即创新意识,加大企业技术创新投入。通过技术创新, 获得更多的知识产权,企业可以在一定的期限内发挥产品技术优势,在市场中获得竞争主导权和主动性,取得更多的甚至是垄断利润。其次,企业要树立知识产权运用意识,加大成果转化投入。要实现知识产权的经济价值,企业就要破除 “重创造、轻运用”的传统思维,在知识运用中实现其最大价值。再次,要树立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加大企业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从知识产权的创造、成果转化、产品市场化以及管理等各个方面全方位地进行保护。最后,企业要树立知识产权管理意识,实现企业知识资源的最佳运用。
(二)从战略高度构建企业知识产权战略。企业知识产权战略是指企业根据自身知识产权实力以及其综合配套资源,在生产经营活动中所采用的包含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全过程的知识产权运作类型。知识产权战略不仅是企业固守阵地的保护盾,也是开疆扩土的开山刀。企业想要在市场竞争中占得先动优势,就应当从企业战略运营的高度构建企业知识产权战略,以自主创新为抓手培养企业核心竞争力。一方面,企业要积极加入或自行组建技术标准联盟,打破以技术标准与技术专利所形成由发达国家主导的技术壁垒和贸易壁垒,以抢占国际市场的更大份额。另一方面,企业在企业计划中纳入知识产权保护的工作内容作为企业发展战备,将知识产权工作上升到企业经营管理工作的关键地位,加强对本企业所拥有的专利、商标的注册保护工作和侵权维权工作,完善知识产权的形成、申请、管理、运用和维权体系,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并将知识产权管理纳入企业发展战略中。
(三)用系统思维组建企业知识产权管理部门。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是指企业为了充分发挥知识资源的经济效用,而对其所拥有的知识产权资源进行有效整合达到价值最大化的创造性活动。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能力是整合企业所有资源实现知识资源的最佳运用,促进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不断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知识产权保护能力、知识产权纠纷应对能力,提升市场竞争力、提高经营效益的能力集合。因而,企业需要一个系统思维,在上述第(二)制定知识产权战略同时,建立专门的知识产权管理部门。专门负责知识产权申请、管理、知识产权合同签订、纠纷解决等方面的具体事务。同时负责相关配套管理制度与措施的出台和完善,如建立健全科技全流程管理制度、建立企业知识产权信息利用管理制度、企业知识产权合同管理制度、企业知识产权专业人才队伍培养制度等。通过这样一个专门机构的设立,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水平将得到大幅度提高。
参考文献:
[1] 姜海洋.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初探.科学管理研究,2011(6).
[2] 孙伟平.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中国市场2013(28).
企业转型升级时代背景 篇4
许国义
近日,《梅州日报》报道了梅州企业出现节后招工难现象,相比去年同期上万人的用工缺口,今年的用工形势有所缓解,仅缺工8000余人,但有少数企业陷入了“年年招工,年年缺人”的怪圈。市用工办工作人员分析,部分企业自身吸引力不足是根本原因。“博敏、五洲等公司,用工比较规范,待遇较好,在不断扩产的情况下,仍能满足用工需求”。
笔者以为,在我市大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背景下,出现“招工难”的现象,这是一个伪命题。大方面看,我国当前人力资源还比较丰富,尚未进入“刘易斯拐点”。从我市的实际出发,近几年来,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省委、省政府转型升级的战略部署,全面推动绿色崛起,扎实推进转型升级,淘汰一批产能落后的企业,促进了一批企业技术升级,管理升级。2011年,高新技术产业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提高到50% 以上。通过转型后的企业对高端人才,尤其是高端技术型人才的需求较大。同时,我市以大项目为抓手的招商引资工作成绩显著,仅2011年就引进项目390个。随着一批批项目投产,对工人的需求量增大。在人口红利日渐式微的形势下,好企业不愁招工,而少数企业之所以出现“招工难”,企业自身的吸引力不够,未能坚持以人为本是根本症结所在,或是薪水水平不高,或是管理理念落伍,或是技术能力落后。可以看出,招工难并不是用工荒,是我市在经济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升级进程中,出现人才增长未能满足经济发展要求的矛盾,也是少数企业因转型不到位,吸引力不足导致的用工短暂缺口。
申论热点:企业转型升级 篇5
中国企业转型升级网-----专业服务于广大中小企业转型
中国企业转型升级网是专业从事来料转三资企业转型辅导、加工贸易企业研究、国家政策法律法规研究、专业提供顾问辅导、建帐辅导、项目操作代理的专业咨询服务平台,中国企业转型升级网为您提供专业的专家顾问来解答您在来料转三资项目方面的疑难问题,并随时问您提供来料转三资相关的最新政策资讯。
加快企业转型升级的基本思路
目前,我区中小企业发展中面临许多新问题、新矛盾,部分企业还出现生产经营困难,这些都是转型升级过程中必然出现的现象。我们要抢抓机遇,充分利用宏观政策、微观发展形成的“倒逼”机制,在调整中提升,推动中小企业转型升级。
1.加强调整,积极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调整产业结构是实现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内容。一是要发展和培育一批基础产业和新兴产业。继续做大做强五大主导产业,大力发展装备制造业;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探索发展总部经济、楼宇经济、虚拟经营。二是改造和提升一批传统优势产业。加快商贸、金融、物流、会展等四个中心建设,把发展现代服务业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的战略重点,用现代服务业提升制造业,形成工贸互动的良好局面。以“万元田”建设为重点,积极推进农艺科技、服务体系、经营体制、产业体系、投入机制五大创新。三是扶持和壮大一批重点企业。鼓励企业通过走产品经营、资本经营、品牌经营相结合的道路,重点扶持吉利、吉奥、巨科等排头兵企业,加快培育“专精特新”的“小巨人”企业,打造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的创新型企业。
2.自主创新,不断提高企业竞争力
充分发挥企业创新的主体作用,积极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一是科技创新。高度重视传统产业的科技创新与改造,加快构建“企业主体、市场导向、产学研联、政府扶持”的区域科技创新体系,适时考虑在区内建立生产力促进中心。二是供应链创新。在当前高成本形势下,继续发挥路桥产业具有良好的产业协作配套体系这一优势,要特别重视和加强配套协作过程中的产业供应链管理,积极寻求供应链变革与再造,减少经营成本。三是营销创新。积极运用网络等新型的销售渠道,通过网上下单、就近配送、就近安装等方式,努力缩短销售渠道,降低营销费用,增强竞争能力。
3.提升服务,进一步优化企业发展环境
牢固树立“善待企业”意识,各职能部门相互配合,实实在在为企业办事。对转型试点企业在办证办事、政策适用及资源投放等方面给予优先考虑。职能管理部门要对试点单位涉及产业结构调整的项目给予优先优办,最大限度地提供便利。同时,将上级扶助专项资金优先考虑试点行业和试点单位。继续开展“两年”活动,建立以各类中小企业为对象的多层次、多渠道、多功能、全方位的社会化服务网络。成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和中小企业技术开发风险基金,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难和新产品开发风险大等问题。
4.破解难题,努力强化企业要素保障
在土地方面。除积极争取指标、合理安排用地指标外,还要加大挖潜力度,拓展发展空间,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大力推广土地租赁制,鼓励企业通过租赁方式取得国有或集体土地使用权,允许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以一定的年限出租,探索农村集体非农建设用地流转机制。倡导“零地技改”,加强荒滩、荒地等闲置土地的清理,盘活存量用地。加快沿海滩涂围垦进度,使企业尽快向沿海产业带转移。在资金方面。各银行仍然要加大对企业的投入,通过组织存款、拆借资金等方式,使得贷款的资金空间较大,富有调剂余地,保证足量的信贷资金
来源。建立多元筹资机制,积极牵线加强银企合作,规范发展担保公司,创新金融服务,加大企业贷款力度。积极探索民间资本投资方式,鼓励拓宽投资领域,加大对社会担保公司为中小企业担保的奖励额度,引导社会资本投入潜力较大的产业。在电力方面。加快电力项目建设,推进城乡电网改造,增强电力输配能力。加强用电管理和科学调度,大力倡导节约用电,提高全民节约用电意识。
5.齐抓共管,切实做好企业减负工作
给企业减负解困是帮助企业渡过难关重要举措,也是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责和当务之急。要引导企业用足用好国家有关减免税收政策,制定优惠政策,放水(转下页)(接上页)养鱼,并根据财力承受能力,该减的减,能免的免,重点支持企业自主创新和科技进步,支持节能减排和安全生产,支持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等。坚决执行省、市核定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减、免、缓、停”项目,抓紧清理行政性收费,进一步规范涉企收费和行政执法监察行为,停止各类不合理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坚决查处“吃、拿、卡、要”等行为。继续开展“送温暖、送政策、送服务”活动,尽快帮助企业走出困境。
6.联合互补,着力提升企业应对能力
企业转型升级成功的案例 篇6
TCL改制是惠州市政府做出的决定。TCL净资产3个亿,但是经营不好。4月,惠州市政府决定把TCL变为经营性国有资产授权经营,也就是3亿资产归惠州市政府所有。于是TCL做出了增量奖股方案,即3个亿资产归惠州市政府,每年的净资产回报率不能低于10%。张春晓解读这个数字时说:“当时定这个10%的时候是有思考的。定高了,工作都够不着,就没动力去干了。
整个方案的具体实施,张春晓做出了详细的解释:“每年净资产回报率不低于10%,如果增加的话,管理层可获得其中的15%,这个跟税收的累进是一样的,管理层可以获得其中的30%,你经营得非常棒了,这个管理层就获得45%,所以这个时候,增量奖股是非常好的。老百姓关注的是,有形的怎么就变成你的呢?惠州市政府说这全是市政府的,你做好了,我会奖你的。
这样就有效地避开了资产归属的矛盾。所以说“TCL是非常成功的。
改制方案中,“增量要体现一种公平性和社会都能接受的概念“。张春晓介绍:“李东升提出三个目标,第一个目标是要对大股东、国家有利。如果对大股东、国家不利,那就是在蚕食国家。第二,必须对企业发展有利。对企业发展没有利,即使政府给了很多好的条件,我们做不到有什么用?最后你改制肯定是昙花一现。第三,企业发展之后,要对整个社会的贡献是明显的。
企业转型升级时代背景 篇7
关键词:互联网,传统企业,转型升级
一、引言
近年来, 互联网迅速渗透到国民经济的各个行业, 特别是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技术已经融入零售、教育、物流、银行等传统行业。 2015 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 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可见, 国家高层已经意识到互联网对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在不久的将来, 互联网将成为推动中国企业从传统企业向现代互联网企业发展转型的重要方式, 也将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常态”。
二、互联网时代下传统企业转型升级的本质
在互联网时代, 传统企业是指专注于生产制造或服务, 还未接触互联网和大数据的企业。 在万事万物皆可互联的今天, 传统企业成为了守旧、 不愿变革的代名词。虽然一些传统企业意识到了向互联网转型升级的必要性, 然而在转型升级的过程中依然存在市场洞察力不够等问题。传统企业要实现转型升级, 首先要认识和了解互联网。 根据相关研究, 互联网以大数据、云计算、移动终端为核心, 分为传统互联网和新一代互联网。 赵大伟 (2014) 认为, 传统互联网是指桌面互联 (Internet1.0) 和移动互联 (Internet2.0) , 新一代互联网又称为 “大互联 (Internet3.0) ”, 是一种任何人、任何物、任何时间、在何地点、永远在线、随时互动的存在形式。被网络联结起来的计算机已经将世界彻底颠覆, 并将世界推向了一个完全不同的逻辑方向。企业通过互联网实现跨界发展正在成为主流现象, 一些传统产业和行业正在被互联网所颠覆和重构。互联网能够使企业以更快的速度和更灵活的方式满足消费者的各种需求, 互联网将成为传统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 这将有利于我国传统企业实现弯道超车, 缩小与欧美发达国家的差距。 在互联网时代, 最核心的行为就是把所有的东西都联结在一起。企业也是如此, 在互联网时代, 企业的边界将越来越模糊, 以前处于企业外部的利益相关者将被接入到庞大的互联网中。
基于以上分析, 互联网时代下传统企业转型升级的本质是将传统企业的利益相关者纳入到互联网之中, 以客户为中心, 在大数据分析的基础上, 与供应商和竞争对手合作共同为消费者提供个性化的产品或服务, 从原来的控制采购、生产、产品、渠道、市场, 转变为控制消费者。
三、 互联网时代下传统企业的SWOT分析
(一) 互联网时代下传统企业的优势
传统企业融入互联网具有比较优势, 最核心的优势就是能够控制产品, 产品永远是第一位的。首先传统企业在产品品牌和服务方面具有一定的知名度, 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更接近终端消费者, 能够为客户提供更加便捷的售后服务, 这是互联网企业所不具备的;其次是在过去的发展历程中传统企业积累了丰富的经营管理经验, 在运营能力、财务管理和成本控制方面也更为成熟稳重。再次传统企业拥有自己的供应商、工厂、车间和线下销售渠道, 可以控制产品的生产和质量, 更能够满足客户的需求。
(二) 互联网时代下传统企业的劣势
一方面是缺乏互联网专业人才和经验, 信息技术的落后制约了传统企业的转型升级。目前传统企业大都面临专业人才不足、运营经验缺乏的情况, 即使线下运作比较成功的企业或成立了电子商务部门的传统企业也只是有两三个网络技术人员, 远远不能满足企业转型升级的需要;另一方面, 一些传统企业互联网思维缺乏, 以经验主义看待新生事物, 对互联网有抵触心理。传统企业已经熟悉了线下的交易活动, 对网络环境并不了解, 想在短期内改变传统企业对互联网的认识和理解存在较大困难。
( 三) 互联网时代下传统企业面临的机会
根据麦肯锡全球研究院的测算, 中国的互联网经济只占GDP的3.3%, 落后于大多数发达国家。 而到了2013 年, 中国的互联网经济指数 (i GDP) 升至4.4%, 已经达到全球领先国家的水平。在中国经济中速增长的新常态下, 互联网经济的高速增长对中国传统企业来说是转型升级的重大机会, 能够使传统企业获取全球性的资源、接触到更加广泛的客户。 在这个机会平等的时代, 互联网将为传统企业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 通过现成的产品资源条件、经营管理经验和人才可以实现互联网与传统商业模式的结合, 更好地为客户提供服务。
(四) 互联网时代下传统企业面临的威胁
互联网的发展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 也冲击着传统企业的命脉, 传统企业正被新兴互联网企业所重新解构。比如, 传统零售业正受到淘宝、天猫、京东的冲击, 通信行业受到微信的影响正逐渐失去垄断优势。传统企业最直接的威胁不是来自现有的竞争对手, 而是来自于外部替代者。这些外部替代者以互联网优势涉足传统行业, 把贵的变得便宜、把复杂的变得简单, 以低成本、便捷、高效冲击着传统企业的底线, 甚至威胁到了传统企业生存的根本。外部环境和技术的变化给传统企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威胁, 随时都可能被新兴事物所颠覆。
通过以上分析, 传统企业应采取“ 优势+ 机会” 组合, 发挥内部产品和品牌优势, 利用外部互联网机会进行转型升级。 传统企业一般都有自己固有的产品和品牌, 这些已有的产品和品牌优势在互联网时代同样具有口碑效应。 因此, 传统企业应坚持优势, 借助互联网实现网络与实体的融合发展, 将客户、员工、供应商和政府等利益相关者融入到企业中。
四、互联网时代下传统企业转型升级的策略
为成功实现转型升级, 传统企业首先应在企业内部各管理层级建立互联网思维, 然后明确战略目标, 并根据战略目标调整组织结构、 营销渠道和产品体系, 强化互联网人才的引进与培养。
(一) 建立互联网思维
在互联网时代, 首先需要组织思维的重构, 其次才是组织重构和业务重构。 传统企业互联网思维的构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不仅需要领导人建立互联网思维, 还需要所有员工认识、了解和拥抱互联网, 在企业内部形成平等、自由、开放、包容、协作的文化氛围。 传统企业要想转型升级成功, 必须抛弃互联网是工具的认识, 从思维的高度拥抱互联网。“互联网思维是指在 (移动) 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科技不断发展的背景下, 对市场、对用户、对产品、对企业价值链乃至对整个商业生态进行重新审视的思考方式。 ”可以看出, 互联网思维是以人为中心, 以消费者的需求为导向。传统企业在互联网是时代下必须用“消费者为中心”的理念取代“厂商为中心”的观念。
(二) 明确战略定位
互联网时代, 传统企业的转型升级首先应该是战略的转变, 传统企业应根据自身特点明确战略定位, 是要成为互联网平台商, 还是借助外部互联网平台实现转型升级都需要企业进行科学评估, 清晰定位并制定具体发展策略。 不管是自建平台还是借助第三方平台, 企业都需要利用互联网平台、 大数据和通信技术将企业的产品和服务与顾客、供应商、政府等利益相关者联系起来, 创造一种新的商业生态, 用一个公式来表述就是“传统企业+互联网=互联网企业”。 比如, 淘宝 ( 传统集市+ 互联网) 、 京东 ( 传统3C卖场+互联网) 、小米 (传统手机生产+互联网) 等互联网企业就是在传统企业的基础上实现的创新。
(三) 调整组织结构
互联网背景下, 传统企业的组织结构需要服务于企业整体战略。 科斯在《企业的性质》一书中指出, 企业之所以存在是因为它能够降低交易成本。传统企业科层制的组织结构一般是一个很强的金字塔形命令指挥系统, 命令由上至下层次传递, 等级链条长、控制幅度窄, 这样的组织形态往往会增加摩擦与沟通成本。任何一个等级森严、僵化的组织结构都无法适应互联网时代快速响应客户需求的要求。在互联网时代, 传统企业应建立一种以团队和事业为主的网状组织结构, 通过互联网、大数据、移动终端等将员工、团队、部门和事业部联结起来, 在他们之间建立联结实现组织权力结构的扁平化, 以满足企业转型升级的需要。在传统组织结构基础上, 互联网的作用就是提供了一种联结, 公司高层领导者、各部门、团队和员工都是一个结点, 充分发挥各结点的自我管理能力。
(四) 构建新的营销渠道体系
传统企业应构建以消费者为核心的全渠道营销体系, 平衡线上和线下营销渠道的冲突, 建立集仓储、配送、体验、定制和服务为一体的实体营销渠道。线上营销渠道的拓展, 将实现线上销售、线下供货。在技术、 资金和人才不具备的情况下, 寻找第三方互联网企业合作;在技术、资金和人才具备的情况下, 可以自建互联网平台, 实现采购、生产、销售和售后的一体化管理。 消费者之间通过网络进行在线交流, 彼此影响购买决策, 企业必须主动参加客户的在线交流, 主动做营销管理, 通过数据库营销、搜索引擎营销、微博营销与社群营销营造良好的口碑。
(五) 强化互联网人才引进和培养
好的技术和运营管理团队是传统企业转型升级的核心, 互联网时代下企业的运营管理更是需要具有经营管理能力和熟悉互联网环境的综合型人才。 在互联网时代下, 传统企业转型升级需要加强对高层管理人才、 中层业务人才和商务类人才的引进和培养, 强化人才的战略优势和作用。 企业在实施外部招聘之前, 应完成企业战略和组织结构的变革, 建立一个独立的互联网部门, 在考核、管理和运营方面要区别于传统部门, 并由互联网方面的资深人士独立管理。 在雇佣模式上, 应与人才实施合伙制, 让员工采取企业利润的分享, 从原来的利益共同体转变为事业共同体和理想共同体, 增强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和使命感。
(六) 构建新的产品体系
互联网时代传统企业产品体系的重构, 需要根据市场趋势的变化, 建立以消费者为导向的产品体系。通过大数据分析掌握消费者社群的属性, 为消费者提供定制化的产品和服务, 从产品中心转向以消费者需求为中心, 以互联网思维打造极致的产品和服务。传统企业在涉足互联网的同时, 需要对线上和线下产品进行区隔, 明确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在线上和线下采取不同的产品模式, 用不同品牌和类型的产品满足线上消费者的需求。
总之, 随着互联网与经济社会活动的全面结合, 对传统企业的影响和改革程度将进一步扩大, 未来传统企业与互联网企业的界限将越来越模糊, 互联网将成为企业日常经营管理活动中不可分割的部分。未来的企业将不再有传统企业和互联网企业之分, 所有的企业都将受到互联网的影响, 传统企业应该思考的是如何借助互联网完成转型和升级。
参考文献
[1]赵大伟.互联网思维——独孤九剑[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4年.
[2]凯文·凯利.失控——全人类的最终命运和结局[M].北京:新星出版社, 2010年.
[3]中国的数字化转型:互联网对生产力与增长的影响[R].麦肯锡全球研究院, 2014年7月25日.
转型升级背景下的精细制作 篇8
现在回想,政府部门主导、社会各界响应的“4﹒23世界读书日”活动,对引导全社会形成良好的阅读风尚意义深远。不错,阅读的蔚然成风,潜移默化地促进着社会的文明进步。具体到每一个人,养成良好阅读习惯,也是引领生活态度、提升生活质量的重要路径。说阅读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似不为过。
那么,数字出版的重要形式,閱读材料的碎片化处理,也就有了特殊、重要的意义。
碎片化阅读,在不同的场域,有着不同的语义,对于大众阅读来说,是随意、自然、亲切的阅读方式。少年时代,我读阿西莫夫,深刻的印象是,人们在用阅读器读书!通讯技术发展到今天,一部手机,就是一部阅读器。行走在外,手机在握,或通联,或购买,或阅读,功能多多,大部分闲暇,还是用于阅读了。青年时代,为读者出行在外的便捷阅读,我曾经做过多种开本的图书,而且屡有斩获,成就了我的职业记录。而今做这些没有用了,3.5吋、4.7吋、5.5吋的屏幕(现在的主流平板电脑已经是7.9吋、9.7吋了),什么内容都可以呈现。曾几何时,我们痛心疾首的是,抬眼望去,乘车出行的人们,读书看报三两人,十之七八发傻呆,现在是十之七八读手机,三两人在看书报!尽管也还是相对清浅的阅读,但是我们不能忽视这个事实:阅读人口实际在增长,从很少阅读到习惯阅读,再由阅读激发思考,这是了不起的进步!
即便是有一定深度的纸本阅读,销售方式的变化,也带来了销售数量的增长。
每天傍晚,从海淀籍海楼走到万泉河边,看到一堆堆包装好的图书,全部是读者从网上订购的,已经仔细贴好了送书单,正在等待发送。我瞎估摸,这一堆堆将要发送的图书,总码洋与海淀图书城一天的营业额不相上下。而这种时候,走进海淀图书城,依然是读者如流,熙熙攘攘,收银台那里,总是有人排着小队。网购店销,读者各取所需:或为方便,或为省钱,很多人选择了网上购书;或为养眼,或为增慧,还有人钟情卖场购书。资讯的发达,为读者找书,已经是举手之间的事情了;为书找读者,则是各式各样的销售网站或者书店应当着意研究的问题。从一本单品种书来说,只要质量好,网销加上店销,销售总量会上升,则是不争的事实。
阅读人口增长的事实,销售总量上升的事实,都在告诉我们,编辑出版的精细制作,已经成为我们职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就是说,数字出版也好,纸本出版也罢,碎片化阅读也好,深度阅读也罢,任何一件出版物的背后,都有一位责任编辑在劳作,读者对手上出版物的态度,取决于这个出版物的品质,说到底,取决于责任编辑的劳作能力和劳作水平。
编辑出版职业的精细制作,就是精品意识主导下的作业能力提升,这是出版产业的核心基础,如果忽视这个基础的夯实,所谓转型升级的技术改进,根基不牢,所谓全面转型的体制机制改革,底盘不稳,所谓出版产业大发展大繁荣的宏大叙事,底气不足。
只有脚踏实地,才能仰望星空。
【企业转型升级时代背景】推荐阅读:
乐清企业转型升级05-15
电商促企业转型升级05-13
浅谈饲料企业转型升级07-27
民营企业转型升级案例07-30
企业自主创新转型升级典型案例10-10
平桥镇搭建三大信息化平台助推企业转型升级10-23
经济转型背景下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研究07-07
宏皓:大资管时代银行如何转型升级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