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霸王别姬影评

2024-07-27

电影霸王别姬影评(精选11篇)

电影霸王别姬影评 篇1

陶炳辉

戏梦人生

——评电影《霸王别姬》

影片以雄浑史诗的气魄和辉煌的银幕形象的铺陈,淋漓尽致的书写了一对京剧艺人长达半个世纪的命运沉浮;描写了他们成长,发展,衰败,破灭的过程。在这半个世纪中,他们经历了关乎20世纪中华民族命运变迁和时代转折的几乎所有事件。这种个人与时代的联系被影片表现的如此形象、真切、富有戏剧性;加上主人公命运的、京剧艺术的灿烂纷繁;共同营造了影片浓烈的类似于绘画中印象主义的电影艺术风格。

影片时间横跨半个多世纪,涉及了三代京剧艺人。紧紧抓住了结构的关键:“一人一事”。一人即程蝶衣,一事即以程蝶衣与段小楼的情感冲突为情节主线。并将历史动荡对传统京剧艺术的波及,具体落实到环境与人物的冲突,人物与人物的冲突上。不同历史时期的代表人物:关师傅,太监张公公,袁四爷,青木,法官和伤兵,小四和红卫兵,分别代表了不同的政治,军事和文化势力。

故事由三个相对独立的叙事单元构成:结义,恩怨,背叛,形成一种史诗性的散点与线性相结合效果。作为一种史诗性戏剧结构,剧情有不断引入的人物,也有不断推出的人物。第一部,引入张公公,退出小赖子,第二部引入菊仙,袁四爷,青木,退出关爷,张公公,第三部引入小四,退出袁四爷,菊仙。每一部分引入的历史色彩性人物,造成外部坏境的改变,由外到内改变人物内心,深化人物间的矛盾,造成戏剧动作的持续发展,将冲突推向一个又一个高潮。

影片中的每一个人物无论是程蝶衣,段小楼还是菊仙和小四,他们都有明确的目标,鲜明的性格特征和完整的动作线。段小楼,一生扮演了三种身份,成全者小石头,拯救者霸王,背叛者段小楼,从一个拯救者蜕变成为了一个背叛者。程蝶衣也经历了三次艰难的人生抉择:小豆子——确立人生信念。从苦难中找到戏剧理想和人生位置。程蝶衣——唯美主义的人生观。人生如戏,戏如人生。虞姬——反抗现实社会,拒绝现实人生。从戏剧人生中惊醒后,毅然在戏剧中结束自己的人生。这里边的每一次变化,都有一次全新的定位和命名。

影片用光既不是那种单

一、冷冷的暗沉,又不是绝对的暖色调。它介于两者之间,一面尽可能表现了旧中国时代的衰败,另一方面对人物摄像时达到了足够的暖色调,使人物看上去不单一,很具有血色。在色调处理上,尽量照顾到人物在该场景中的情绪。譬如:当文革时期来临前夕,菊仙和段小楼的家对比他们俩刚结婚时洞房,这点对比在对观众关于时间环境的交代上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声音是经过精心选择的和磨合的。片子有两段主题音乐:一段是低沉的弦乐,另一段则是京剧中很常见的敲击乐。也有两段音乐叠化在一起的时候。一般主题音乐出现时,都是主人公命运发生转变的时候。低沉的弦乐暗示主人公命运的未知数;而京剧选段则是提醒着观众“人生如戏、戏如人生”大主题。比如:当小豆子被母亲切去第六指强行留在戏班时,两段音乐是交织在一起的,强调小豆子入戏行,铺垫了“戏子”这个身份对他命运以后的影响。再如:当小豆子和小癞子逃跑时在戏院看到“当一个角儿的风采”时,弦乐再次响起,这一次音乐传达了一个信息——小豆子要“自个儿成全自个儿”。

霸王别姬》影像华丽,剧情细腻,内蕴也极为丰富深广,对中国文化的挖掘更具历史深度。它把戏剧小舞台与人生大舞台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把剧中演员的艺术声涯和现实人生巧妙地交织在一起,既扩大了艺术表现的空间,又给人以多方面的启迪和思考,既有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和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又充分地发挥了电影音画的综合表现效果,是一部通俗中见斑斓、曲高而和众的佳作。

电影霸王别姬影评 篇2

关键词:《霸王别姬》,人性,人生

作为一部备受争议的艺术作品, 电影《霸王别姬》是由香港作家李碧华同名小说改编而成的, 并由中国大陆、台湾以及香港两岸三地的财力、物力以及人力合作而创作出的影片。1993年, 陈凯歌凭借这部影片赢得法国戛纳电影节最佳电影奖, 这是首部被全世界认可的获得最高电影展奖的中国电影。在文革期间, 京剧名角遭受的惨烈屈辱史在这部影片中被展现出来, 有着与20世纪后叶“反思电影”共同的表现性, 而因为流露出的几分同性恋气息使这部影片在当时受到了排斥。通过京剧艺人的经历, 电影《霸王别姬》对中国现代历史进行了艺术的呈现, 并试图对京剧艺术地位受到的历史变更的影响进行探讨。舞台作为一个场所可以进行历史再现, 《霸王别姬》不仅是京剧艺术舞台长盛不衰的剧目, 更是历史故事中的一个标点。伴随着对“戏”与“人生”的复现, 影片《霸王别姬》讲一段为人们欲罢不能的历史清晰可变的浮现出来, 并将当代人对人生的体验和认识从影片中表现出来。

一、《霸王别姬》的艺术性

中国的第二代导演在20世纪80年代以来最擅长表现的主题就是历史与人生。历史与人生在电影《霸王别姬》中不过是一出京剧的戏码。“美”与“中国”的象征是由市井的大众文化以及民间艺术构成的, 唯美凄艳的京剧在影片中脱离了历史的时空。通过好莱坞的叙事手法的运用, 电影《霸王别姬》其本身作为“戏”的本质被伪装了起来, 将观众的投入与认同用作为“人生”的一种姿态吸引过来, 自然的人生在这里就取代了想象而成的京剧, 电影《霸王别姬》深刻的解释了戏与人生之间的比喻关系。

戏与人生的关系是电影《霸王别姬》的主题, 作为中华民族国粹的京剧艺术的命运与几个主人公的命运在这部影片当中息息相关。戏与人生等同的这一关系是以政权的更替与历史背景的变化为前提的,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 创作者对来时的变迁是通过人物命运的沉浮来展现的。在政权的频繁交替中, 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象征, 京剧艺术几起几落, 一部“中国现当代编年史”就这样展现了出来。程蝶衣与段小楼的一生被影片通过打字幕的方式按照中国近代的几个历史阶段来划分, 比如“1924北京北洋政府时代”在影片开始的出现, 后来就是“1937七七事变前”以及“1945年日本投降”再到后来的“国民政府撤退”到“文化大革命”等, 在这个过程中, 电影《霸王别姬》通过艺术的方式对京剧艺术地位收到的中国近代政权频繁更替的影响进行了探讨。中国历史在电影《霸王别姬》中显得十分眩目, 中国江山在不到三个小时的观赏时间里就已经数度易主。而观众也再次随着小豆子的成长经历了中国近代混乱纷繁的时代。中国爆发的各种大规模的暴力冲突都在影片中会得到了反映。

在影片中, 京剧的地位并没有随着日本的入侵而有丝毫减退, 京剧的历史地位和艺术价值由于日本军官青木对它的崇仰反而显得更加尊贵。京剧艺术的形势与内涵也没有因为国民政府的压迫和“文化大革命”的摧残而改变。在“文革”十多年后, 程蝶衣与段小楼在体育馆再度登场, 管理员戏迷立即将他们指认了出来, 这就是“文革”未能消灭京剧艺术的暗示。在电影《霸王别姬》中, 历史的险阻和政治的破坏都没能消灭掉以《霸王别姬》作为代表的艺术的优越, 由此可见, 政权是朝移夕转的, 而艺术则是永恒不变的。

二、执着的程蝶衣

程蝶衣一直沉迷于戏与梦之中, 他不仅有着对现实的逃避、对人生的摒弃以及对永恒和安逸的依恋, 更有着对艺术的执着, 因此, 它的最终理想就是京剧《霸王别姬》。人生对于程蝶衣来讲, 就像霸王和虞姬一样, 生命的付出在两情相悦的前提下是绝对值得的, 所以他要和师哥段小楼演一辈子的“霸王别姬”, 他不再是为自己而活, 而是为了虞姬而活。程蝶衣不仅清清白白做人, 更在认认真真演戏, 他一生都专注在京剧艺术和爱情上面。对师哥段小楼的依恋, 是程蝶衣作为虞姬对楚霸王的忠贞。蝶衣的爱情在种种现实的逼迫下注定不过是一场幻梦, 模拟出来的一个传说中的爱情故事就是他的爱情, 虚构的一个末路英雄就是他心目中的情人, 叫做“霸王别姬”的这处京剧就是他的梦。不断变化迁移的历史与他“从一而终”的强烈意愿形成了互相抗击的困境, 英雄个体的身上被施以外来的种种力量所逼迫, 最终导致了蝶衣的信仰和人生的破灭。程蝶衣一生的伏笔与注脚就是“怎么演, 也都有个一死”的虞姬, 它整个人生贯穿“从一而终”的信念, 成为了为文化理想而个体殉己的一曲悲歌。艺术和戏是程蝶衣一生执着的对象, 政权的更迭以及纷扰的世事对他没有影响, 他的一生都在为梦而执着, 作为一种边缘性存在的人生, 不仅最执着, 而且更剥离。作为只与心灵相关的程蝶衣的人生, 它的存在拒绝与时间进行对话, 更不愿意与时间发生任何关系。从某种意义上来说, 这就是程蝶衣“不疯魔不成活”的人生。

三、“霸王”段小楼

霸王项羽作为一个英雄形象源自司马迁的《项羽本纪》, 项羽被后世许多文学家传颂为英雄, 而其在民间大众中受到了更多的崇拜和追捧。中国这种自古以来的英雄崇拜在电影《霸王别姬》被大胆的消解了。项羽的故事母体在新时代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和意义。电影《霸王别姬》用凡人的故事取代了英雄的故事。导演在电影中将“霸王”更多的描绘成了一个凡人, 段小楼演绎的“霸王”的英雄气概无论是在戏内戏外, 还是在台上台下都在不断的被消解。“虞姬”以及菊仙作为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两个人, 不仅得不到段小楼的保护, 反而一再的被“霸王”伤害。作为“霸王”的段小楼在爱情观以及价值观上只是普普通通的一个凡人。为了明哲保身, 他在关键的时候不能担当重任, 不仅辜负了程蝶衣和菊仙对他的期望, 同时也使观众对他的“英雄”的期待受到伤害, 令观众们失望的同时, 他还将存在于观众心中的英雄观大大的消解了。中华民族传统中的英雄崇拜和英雄本色在电影《霸王别姬》被颠覆了, 不仅使观众对英雄的理解更加理性, 而且还使观众对英雄与凡人的认识更加宽容, 这既是这部影视作品的精彩所在, 更是开放性文本的魅力所在。

四、结语

作为一部既叫好又叫座的影视作品, 电影《霸王别姬》有其独特的艺术魅力。电影中人物的刻画以及人生的展现都是围绕着中国近现代的大的历史背景来开展的, 京剧艺人的血泪生涯和不幸遭遇深深地打动着我们每一个人的心。电影《霸王别姬》对历史以及人性的再现, 充满了复杂性和悲剧性。同时, 电影还将京剧艺术永恒的价值表现出来, 京剧不仅是文化的象征, 更象征着整个中华民族, 这正是这部电影的魅力所在。

参考文献

[1]林勇.文革后时代中国电影与全球文化[J].文化艺术出版社, 2010 (12) .

[2]杜建华.陷溺与卑微——霸王别姬[J].电影双周刊, 2011 (3) .

[3]叶涛.直面陈凯歌:陈凯歌的电影世界[J].经济日报出版社, 2011 (5) .

电影霸王别姬影评 篇3

关键词:霸王别姬 梅兰芳 电影美学表达

电影《霸王别姬》和《梅兰芳》拍摄的时间整整相隔了十六年,十六年时光流转,物是人非:陈凯歌的导演梦在《霸王别姬》之后起起伏伏,甚难出彩;“哥哥”张国荣斯人已逝,百转千回的程蝶衣只能在银幕上反复品咂;2008年《梅兰芳》的上映让影界认为陈凯歌想要回归《霸王别姬》的辉煌与艳丽,演员黎明的启用又让多数人不自觉地和张国荣进行戏里戏外的比较。其实,经过十六年的岁月风华,陈凯歌似乎有意在让两部戏拉开距离。本文意从几个角度对两部电影中展示京剧大师戏梦人生的美学表达进行对比,以期从两部题材相似的影片中探讨导演的电影艺术思维的变化。

一、暴力规训向平常人生的转向

电影《霸王别姬》在经过了二十年的沉淀后,今天再次回味仍然让人惊心动魄,百转千回。除却演员忘情精湛的表演之外,几十年的风云际会中,每个时代都有伶人与时代和命运的决绝抗争,而这种抗争在导演的镜头中又经常是以一种“暴力美学”的方式呈现的。戴锦华认为,“影片《霸王别姬》几乎成了一座历史暴力的魔影出入其中的迷宫,这一次陈凯歌似乎痴迷于历史的暴力情景,并将其视作老中国和谐、迷人的风景线上的一处不可或缺的景观,同时又似乎难以舍弃第五代及大陆知识分子的经典立场,对历史暴力的控诉、反思。”[1]

从幼年的蝶衣被切掉胼指,到京剧科班动辄非打即罚的“规矩”;从冬练三九、夏练三伏的集训,到蝶衣的绣口被小豆子的烟袋锅捣的鲜血四溅,继而遭到张公公的猥褻。不断的身体和心灵的暴力折磨在逐步升级。蝶衣就在这不断被合法化的暴力下一步步成长为风华绝代的名伶。当张国荣扮演的程蝶衣首次出现在镜头上的时候,那份旦角的娇羞与自负印证了暴力规训的成功。

“文革”时期的到来是暴力的完全裸露登台展示:打砸抢烧,斑斓的戏衣被烧得火光冲天,穿着五彩辉煌的戏衣,被油彩弄花脸庞、显得落魄又狰狞的蝶衣成了牛鬼蛇神,火光冲天中他哀怨地控诉,他“以暴制暴”,让这场已经妖魔化的批斗变成了魑魅魍魉的鬼魅世界。

陈凯歌作为中国第五代导演的代表,经历过“文革”等一系列社会运动,他们这代知识分子的“集体无意识”即对“文革”具有难以解开的心结。陈凯歌用美学暴力方式展现的电影手法,应该说是陈凯歌少年梦魇的异化。他在著作《少年凯歌》中以电影镜头的手法还原了“文革”中的许多鲜活场景,让人读起来感觉历历在目。其中平静而沉痛的情感又让人久久不能自已。陈凯歌在这小本书中对“文革”的讲述采取了既不是完全否定,又不是完全肯定的态度。他说:“对我们这一代人来说,毛泽东是我们生活中天然的一部分。我们对他的爱,与其说是一种感情,毋宁说是一种习惯。”[2]“文革”对于陈凯歌的历史伤痕记忆是抹不去的。其实,这种个人崇拜何尝不是一种“规训”呢?

而电影《梅兰芳》里面对梅兰芳成长历史的展现,就显得温柔了许多。导演按照时间顺序将人物与时代对接起来,但是没有了时代对于人物的挤压。影片一开始畹华收到大伯的信中就提到,大伯希望他离开梨园行,不想让他再带上纸枷锁。这明显和《霸王别姬》中展现京剧科班中关师傅教导弟子“从一而终”“人得自个成全自个”的严规戒律形成了对比。十三燕与梅兰芳两人以打擂的方式展现新旧时代更迭,十三燕的死去是一个旧时代符号的终结,而他又终结得无怨无悔,亲手开启了梅兰芳的时代,这里没有了《霸王别姬》中关师傅轰然倒地的无奈。

梅兰芳作为一代京剧大师,其成长必然会经历坎坷和磨难,但是电影中是以一种写实的、平淡的叙述来展现人物及其生活,没有了蝶衣曲折坎坷的戏梦人生,这也可以说是导演个人心态的一种明显的转化。

二、繁复的隐喻叙事手法到平铺直叙的回归

电影《霸王别姬》里面隐喻众多,京剧唱段、捣嘴的烟袋锅、冰糖葫芦、宝剑、弃婴小四,这些在电影里都被赋予了事物本身以外的意蕴。仅《霸王别姬》这个京剧曲目唱段在影片中铺垫演绎的桥段就可见一斑:程、段两人发迹之时、决裂之时、蝶衣和袁四爷媾和之日,每个情节的转折总有《霸王别姬》不同唱段的铺设;张公公堂会上的宝剑也是两人分离、决裂的信物,是蝶衣用一生去践行艺术的一个指引物。成角后的蝶衣和小楼出场,远处飘来悠远的冰糖葫芦的叫卖声,让蝶衣不禁怅然若失。这是他从戏班离开——回归——成名的标志物。显而易见,所有的这些是导演传达剧情的需要,也是影片在戛纳电影节上讨得好彩头的中国标识。

电影《梅兰芳》里面少了这些具体可感的事物铺陈,只有“纸枷锁”作为贯穿影片的线索。梅兰芳的一生都在这个纸枷锁的里外徘徊,不论是他的事业还是感情生活,都没有撕开过纸枷锁。影片中福芝芳说;“从我进了梅家,我就没见过畹华干什么事是自由自便的。”在整个影片的展示中,“纸枷锁”就成了讲述梅兰芳一生的一个叙事线索,也成了梅兰芳整个人生、事业、感情的寄托物。但是在整个电影这一个事物的设置并没有让一代大师的成长与历史的冲突及感情的冲击充分展现的,这也是为什么一般认为《霸王别姬》比《梅兰芳》意蕴深厚的原因。

三、从多元主题到单一主题

两部电影的主题都围绕着主人公的成长展开。然而《霸王别姬》的主题是多元的。它可以说是一部京戏的电影,亦可以说是一部人性的电影,还可以说是关于爱恨情仇的电影。这部电影在筹拍之际,导演就下了很大的工夫,甚至自己的父亲也充当了本片的艺术指导。香港作家的故事蓝本,加上两代导演对艺术的理解,演员们倾力精湛的表演,让影片大放异彩。《霸王别姬》在特殊时代背景下展示的程蝶衣和段小楼的成长经历以及成年后蝶衣对小楼戏里戏外的情意及菊仙的闯入,让整部电影的张力得到了充分的释放。

和《霸王别姬》多层意蕴主题相比,《梅兰芳》的主题就单薄了很多。这是因为《梅兰芳》的创作不仅仅是导演的意图,梅兰芳的后人也参与其中,这或多或少会让导演的创作受到一定的限制。电影也就看上去更像一部比较规矩的人物传记片,失去了一定的艺术价值。这样的影片让观众很难像喜欢程蝶衣那样去喜欢梅兰芳这个人物角色。

两部电影都在时代的背景下展示艺术大师的成长经历,陈凯歌将程蝶衣这个形象赋予了更多的艺术可感性,尽管他的结局是悲愤与无奈的;梅兰芳的塑造是陈凯歌对艺术的部分妥协,影片在他最为辉煌的时候就戛然而止,给了我们一个光明振奋的结尾,但是这只能让人物具有了一定的缺憾和观众对观影的遗憾。

参考文献:

[1]戴锦华.雾中风景:中国电影文化1978-1998[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298.

[2]陈凯歌.少年凯歌[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23.

作者简介:

《霸王别姬》影评 篇4

人戏不分,不疯魔不成活。

程蝶衣最终以自刎结束人生,我想对他来说可能算是不错的结尾。程蝶衣在片中的唯一写照就是:不疯魔不成活,人生入戏,按照这写照,他的结局大概离自刎也差不离吧。在剧中的最后,段小楼好似逗他一样的,让他又背《思凡》,蝶衣听到“我本是男儿身”的时候,仿佛愣住一般。大概在那个时候他终于从甜美的梦里清醒了过来,认识到了自己是个男人,而不是不是虞姬,让他清醒。这是男人和女人的悲剧。蝶衣的出身即决定了他日后成人的性别指认要比普通人承受更强烈也更非人的压抑,他是妓女的儿子,自他年幼,他的人性建构中便被先天地蒙上了阴影。从他被母亲首次暴力阉割,在他/她日后的凄惨人生中,正如影片中教戏文的那位师爷所说:“今儿个还只是破题,文章还在后头哪。”比起以切指之痛换得“祖师爷赏饭吃”的垂怜,让小豆子更难以忍受的是师父让他学坤角。让他背弃自身性别,念“小尼姑我年芳二八,正青春被师父削去了头发;我本是女娇娥,又不是男儿郎„„”执拗的小豆子总下意识地念成“我本是男儿郎,又不是女娇娥”而饱受皮肉之苦。这明明是戏,可在师爷的凶悍逼问下——“尼姑是男的还是女的?”——却要在执著、天真的年幼心灵上弄假成真。当“捧角儿的”来戏班子选角,挑中小豆子唱《思凡》,他在师哥的威逼下,吟泪看清了这样一条前路,于是,失魂落魄地坐在太师椅里的小豆子,也就只有仪态万方地站起身来,行云流水般,面含春风地唱:“我本是女娇娥,又不是男儿郎”。

霸王别姬影评 篇5

当爱已成往事,那还剩下什么?这是看完《霸王别姬》后最想在心里说的一句话。霸王与虞姬,他和她的爱情流传千百年而不褪色,那么程蝶衣呢?他的爱究竟在哪里?是让他如痴如醉的京剧还是依恋爱慕的师哥?而段小楼与菊仙,世事沉浮之中,当爱已成往事,似乎什么也没留下,爱与恨都如云烟般散去了。

《霸王别姬》感情强烈,情节曲折,充满生生死死的戏剧冲突,也蕴含了深刻的哲理与文化内涵。影片用中国文化积淀最深厚的京剧艺术及其艺人的生活,有着人性的思考和人生存状态的表述,更通过几十年的时事风云,透射出一股中国传统文化的哲学思考。片中人物的人生经历犹如“戏梦人生”。

在几乎长达三个小时的影片中,有很多的片段是非常经典的,不仅仅是故事情节还包括影片本身的艺术特点。《霸王别姬》中的各种视听元素以及创作者的思想在经过选择、雕琢、再组合,才构成了影片的所谓之经典大作。

在影片31:40——35:33之间这短短的几分钟当中,我们再仔细观看中会感受到《霸王别姬》带给我们的思考与哲理。

这一片段中,首先是师傅讲戏点出《霸王别姬》这出戏,也点出“人敌不过天命”“从一而终”“自个儿成全自个儿”等主题。这个主题初看没有什么多大的感觉,但与全片所联系我们能想到这个主题其实还起到提醒观众注意戏曲和剧情的联系作用,也就是“戏中戏”,所以此处较为明显地将主题给出,不会像一般剧本那样显得过火。师傅和经理的一段对话,集中表现了二人的性格,特别是戏院经理趋炎附势欺软怕硬的形象得到非常立体的描绘,小豆子演唱《思凡》再次犯错,小石头用烟斗虐小豆子的嘴。小豆子突然开窍,背对了台词。此处不仅告诉观众,小豆子已经学会了技能,同时丰富对他和师兄关系的刻画。

这里的师兄关系是我们应该反复思考的,在片中“我本是男儿郎,又不是女娇娥”与“我本是女娇娥,又不是男儿郎”,到底哪一个才是蝶衣的真心告白?“我本是男儿郎”,当他细小的声音终于敌不过强大的压力他绝望,只有对师兄的“爱”了!他对师兄的暖昧情感,却也是畸形的!男人怎么能爱男人呢!他是一个男旦,一个红透半边天的男旦,舞台上他扮演着各个女子,其实那才是他,真正的他,在生活里他才是在演戏——扮演着男子。程蝶衣的矛盾是人戏不分导致其性的错位,关于性错位我们可以从片中看出有几次。第一次,母亲为送小豆子进班学戏,斩断他的六指,暗示着阉割。第二次,那坤叫小豆子唱《思凡》,小豆子总是念“我本是男儿郎”,小石头用烟袋锅捅他的嘴,暗示着性强暴。性扭曲,先来自母亲,后来自师父师兄,编剧强调造成程蝶衣的性倒错的压迫和诱因,来自一种伦理纲常下的“爱”。而片中所有的恩怨情仇则来自于这样的“爱”。由“男儿郎”向“女娇娥”的转变是一个极为痛苦的过程。对于这个从妓院里出来的人,他是很难接受一个“女娇娥”的人格的。但他还是被虐待式的纠正了。他被强制性的培养成一种人,但又成为不了这种人。他的位置是错乱的,具体的说是一种性本位的错乱。而对其错乱应附有重要责任的段小楼却不能满足其错爱的需要。这是一种双重的压抑,一种双重的失落。但他并没有因此而改变初衷,他依旧钟情于自

己的选择。而自己也最终达到了人戏不分的程度。小豆子始终以静默、思索的状态出现。小豆子体会了唱戏和做人的道理“从一而终”。他宁死不唱“我本是女娇娥”,完整的透露他生性倔强。可是小石头用烟斗捅他的嘴的时候,这种信念的最后防线也垮塌。终于唱出“我本是女娇娥”的小豆子,已经完全进入了另外一种人格,小豆子已带着同样的执著地走向另一端。于他不疯魔不成人生,缺乏对一切现实的考虑,心中只盼着和段小楼永远扮下去,演下去。虽然只是短短的三四分钟却与影片的发展环环相扣,让人思考。

在这一片段中我们可以通过对视听语言的分析,能更客观的感受影片的艺术特色。

开场,运动镜头,交待场面环境,喜福成科班内,师兄弟们正在排练,也是为了那爷来考察而做表现。交待剧情,那爷进场,并且通过关爷的话“您就是我们喜福成的衣食父母”交待那爷这个人物这次来考察的重要性;镜头随人物运动,长镜头,场景调度把握很好。依然是在镜头2这个长镜头之内,那爷遇见小豆子,对这个角产生兴趣。

小豆子给那爷请安,那爷第一次看出神,产生兴趣,情节上往正面方向发展;但是那爷接着的一句话:要求小豆子唱段“思凡”却把好气氛立马打住了,在场的师兄弟弄的很紧张,情绪的第一次小高潮。

小豆子果然唱错,镜头把站在小豆子后方的大师兄也扫入镜头内,表现人物的情绪关系,大师兄的担心。在意识到自己唱错后,自己也呆住了,整场气氛降到冰点。

场面气氛转向不好的发展方向,配乐开始严肃沉重,那爷要走,眼看着快要到手的活没了,所有人都开始害怕,这个镜头内正面全脸给的是大师兄,主要人物是他,不安情绪最浓的是他,接下来他为了挽救这个情况而做的举动埋伏笔。

看着机会就将溜走的时候,大师兄做了一个动作,抢了烟袋,为了整个喜福成科班的存亡,开始教训起小豆子,这是的师兄是“恨其不争”的心态,其实也想转移视线和挽救机会。整个场面的高潮,惊吓住了全场所有的人,也留住了那爷,保住了机会;大师兄也是在无奈的情况下,如果不这样做,一则喜福成的机会没了,二则小豆子会被师傅打的更惨.那爷吓呆,而达到了暂时留步的目的,所以关师傅喜从心来。

一个正面推近的镜头,表现了小豆子内心急速的变化。

当师哥的烟杆在小豆子的口中一阵乱捣之后,他终于看清只有这样一条前路,师傅一直告诫,既然选择了唱戏,就得从一而终。这个“从一而终 ”也是整部影片都在强调的,蝶衣后来一生的性格特征。于是,镜头前失魂地坐在太师椅里的小豆子也就只有仪态万方地站起身来,行云流水般,面带一丝微笑地唱:“我本是女娇娥,又不是男儿郎”。至此,小豆子的性别指认转换完成,也是整个影片中人物思想的一次重要转折。

这一片段,镜头语言明确简洁,基本围绕着故事展开,而不是刻意营造意义。影片剪辑流畅规则,构图精美;同时影片中有大量的运动镜头与不同景别的静止镜头交叉使用,形成行云流水而有放有收的节奏效果。

当然,在这不到四分钟的片段中音响的运用也十分出色,人物的语言特点、声音的高低变化都促进了故事情节的发展与观众对影片主题的思考和理解。

《霸王别姬》影评 篇6

—《霸王别姬》

《霸王别姬》由陈凯歌执导,于1993年上映,讲述的的是中国古典京剧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历程。影片围绕程蝶衣(张国荣饰)和段小楼(张丰毅饰)两兄弟之间二十二年的唱戏生涯,向观众展现了传统艺术的血泪发展史。

看过这部影片的人,都会有一个感受,就是伤痛中带着纠结。导演似乎并未明确的告诉我们他的观点,在诠释百年中国历史时,导演对待中国传统文化是含着一种复杂的感情。影片在阐述京剧艺术时,用很长的时间来演绎梨园行里他们学戏的暴力场面,那么不妨从暴力角度来看《霸王别姬》,当以暴力角度来分析影片,用暴力诠释艺术,艺术是残酷的、痛苦的。

这里所说的暴力,并不是平时所理解的那种纯粹的武力,它分为两个方面,软暴力和硬暴力,软暴力是指对受害者进行精神上的摧残,硬暴力就是指肉体上的。要分析影片中的暴力运用,以程蝶衣为主线索,可以分成三个阶段:少年时期、成年时期、文革时期。少年时期

少年时期,主要采用的是一种写实的风格。这一时期主要讲的是小豆子们在梨园行里学戏的经历,导演用暴力的方式来展现传统京剧,让我们看到在美的背后更加真实的状况。

硬暴力表现:小豆子被母亲(蒋雯丽饰)砍掉了手指;背错戏文挨打;在那爷来试戏时,小石头用烟杆捣小豆子的嘴;小豆子被张公公相中,侵犯了他的身体。这些都是用血淋淋的场面来展现,当我们看到小豆子和小癞子逃跑后,进入戏院去听戏时,小赖子看到台上的霸王时,他哭着说:“他们怎么成的角儿啊?得挨多少打呀?我什么时候才能成角儿啊?”这看似很匪夷所思的话,实际上就是回答了,成角儿=挨打。“要想人前显贵,您必定人后受罪”这句话可以说是京剧文化中的思想,真正诠释了中国的戏剧生存哲学。它把暴力看成是一种成功的标志,只有使用暴力的手段,一个人才能真正的成功,成角儿。

软暴力表现:小石头在第一次拍过砖后,回到梨园行后被师傅打了一段,师傅说‘别当你今天玩了个邪,拍了个砖,你以为我就能饶了你啊?那是下三滥的玩艺儿!’;小豆子要去睡觉时,小孩们不给他让,‘哪来的窑子里的,一边去’‘窑子里的东西掉地上了’······古代把人划分为上九流、中九流和下九流,下九流分为一流巫(画符念咒招神驱鬼的南方巫师)二流娼(明娼暗娼歌妓)三流大神(以跳唱形式治病的神仙附体的神巫)四流梆(更夫)五剃头的(挑担走四方的理发师)六吹手(吹鼓手、喇叭匠)七戏子(各类演员)八叫街(乞丐)九卖糖(吹糖人的)。从表面上看,戏子和妓女都是一类的,但

是,影片中却表现出了一种不同等级的观念。实际上,他们的师傅是看不起妓女的,虽然梨园行的师傅表面上说:“都是下九流,谁嫌弃谁呀!”其实,还是有等级之分的,这种精神上的软暴力也深深的侵入传统的文化中,禁锢和侵害着人们的思想。传统京剧文化在这种暴力的共同渗入中,表面上极尽优美与艺术,背面却是满布伤痛与血泪。在这两种暴力的共同渗入下,程蝶衣也完成了从生理到心理的性别转变,他深深的记住了师傅的教导,那就是“从一而终”,四个字刻入了程蝶衣的生命。

成年时期 成年时期,暴力角度主要是软暴力。菊仙(巩俐饰)的出现是这一阶段的另一主要线索,菊仙与小楼的爱情、蝶衣与菊仙两人之间的情敌关系,将影片的思想升级到另一个感情阶段。

菊仙是一青楼花冠,而蝶衣和小楼都是戏子。都是社会下九流的身份,但是在这里却表现得不同,成名之后的蝶衣和小楼,俨然已经成为了人上人,当菊仙去找小楼时,实际上是堵上了自己的一生,如果小楼对她无意,那她又该怎么办,她的身份有谁会真心对她。影片里菊仙唯一害怕的就是小楼嫌弃她的身份,尽管她已经是如此的坚强和与众不同,但是这种妓女身份低人一等的思想已经深深地植入了她的心中,这就是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软暴力成分。而且,蝶衣不喜欢菊仙,不仅仅是师兄和菊仙在一起了,还有一层,我理解为是蝶衣对菊仙身份的不认同,蝶衣的母亲是妓女,他一出生就是在一个这样的环境中,后来,母亲还狠心的将他送入了戏院,就像有一个镜头:蝶衣满面蓬发的躺在床上吸大烟,而那爷说‘信写好了,这次寄到哪里,还是老地方’最后,那爷将信烧了,我们不知道蝶衣的母亲是不是已经死了,但是,我们可以感知到,在蝶衣跪在祖师爷进入戏行,回头喊了一声‘母亲’时,他的母亲就已经死了,在他的心理死了。蝶衣小的时候也不喜欢呆在那个学戏的地方,可是他始终记着师傅的教导,这就是软暴力在人心中的根植。

这种精神上的软暴力,不仅会改变你的行为,最重要的是它会改变你的思想,最终将你同化掉。程蝶衣的人生,就是这种软暴力的思想起了主导作用,让他分不清戏里戏外。

文革时期 文革这个特殊的社会形态,在这里革命让暴力变得更加合法化,这个阶段的暴力形式表现为一种精神层面上的硬暴力。这里小四角色的出现,是一种象征性手法的运用,小四说:‘为什么现代戏就不是京戏了’、‘为什么古时候的英雄美人上了台就是京戏,现在劳动人民上了台就不是京戏了?’‘你领我来,哪儿是想让我成角儿?’后来小四就成为了指证他们的人,背叛了自己的“恩人”。当小四说“台下坐的可都是劳动人民,唱与不唱您自个掂量”此时,小四是将唱戏做成一种手段,一种可以自己成功的手段而已,于是他用艺术的名义来进行暴力,取得自己想要的的地位。

文革中批斗这些戏子时有这样一个镜头,导演对这个镜头的场面调度相当有深义。镜头最前面是火,然后是化好妆的蝶衣和小楼这一等戏子们,最后是红卫兵,红卫兵不断地逼着他们写出自己的罪行,还让小楼供出程蝶衣的罪行,从心灵和肉体上对他们进行施压,让艺术在他们的面前变得一文不值,并且将人类的丑恶展现在镜头上,最后小楼不仅说出了蝶衣的种种不被人认可的行为,还承认了自己不爱菊仙,在这里不仅展现了文革对于传统京剧的破坏,也揭出了传统文化的诟俾。

霸王别姬影评 张国荣 篇7

品"评]霸王别姬:人已逝,情何在?(奉献三十张珍藏照片)上九发布于:2007-12-23 11:15

以下文章属我原创,请勿转载!霸王与虞姬的一段情,一段梦,似幻似真,但今人已逝,敢问情何在?

当年凭借梅兰芳的一曲霸王别姬令我消魂至今,其后凭借张国荣的一部霸王别姬让我感触良多!现在再看看这些照片,惟有感叹已是物是人非!不要误会,我可不是老太婆!

故事的大概内容是以1924年为背景,小豆子被做妓女的母亲送进戏班学唱戏,与师兄石头节下深厚的友情,10年后,俩人分别为自己取艺名为段小楼与程蝶衣,俩人合演的霸王别姬红极一时,渐渐地,在蝶衣心里,她就是蝶衣,而小楼就是他的霸王,但其后小楼娶了妓女菊仙,蝶衣决定不再与小楼合演霸王别姬,后来抗战胜利,蝶衣被抓走,小楼四处奔波劳碌,请求营救,“文化大革命”中,俩人互相揭发“罪行”.菊仙因承受不了打击,而上吊自尽.打倒“四人帮”后,俩人在分离了二十二年的戏台上又重新和演了霸王别姬,蝶衣唱完最后一句,用他送给小楼的那把注满他感情的剑自刎了.就在这一瞬间,段小楼又成为了他的霸王!电影中的珍贵剧照:

此情之深,惟赋虞姬,这是我对项羽的印象,俩人对感情如此专一,以至后来共赴黄泉!虽今人已逝,但情却永留人间,被世人所乐道.但对于片中的霸王与虞姬来说,说到情字,那就太可悲了,因为道德,伦理和环境的逼迫,以至无法打开自己内心的大门,将自己的感情隐藏,封闭起来,虽人已逝,敢问情何在?让人生充满了遗憾,最后也只能选择最无奈的方式来了解自己的这段情,整部影片充满了凄凉,悲哀,愁苦之情,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其次陈凯歌在拍这部电影的时候最能体现他智慧的地方就是在他选角的方面,他选择了香港著名演员张国荣来出演虞姬这个角色,在我的印象中张国荣是一个能将刚与柔融为一体的优秀实力派演员,他眉目间透露的那种柔情与消愁,是众人所没有的特性,在张国荣去世的那年香港著名艺人黄沾在悼念词中说道:“哥哥真是翩翩俗世佳公子,他真是眉目如画,面如冠玉,一张脸好象是由造就精深的工笔画精心刻划出来的一样.”如此俊秀之脸,可谓是神来之笔,鬼斧神工,让人赞叹不已,由他来诠释这个角色是再合适不过了,敢问世间还有谁会比他更合适的呢?

牡丹亭:

资料记载:这部影片在戛纳得奖的时候,电影海报上印满了该片的英文译名Farewell My Concubine--直译就是“告别我的妾”.可能没有什么比这个译名更能说明陈凯歌对于这部电影的商业性和国际化的企图心了.几乎整部中国近代历史的大空间配合国粹京剧舞台的大背景,加上在国内第一次大胆的对同性恋亚文化的正面关注,使得这部电影披上了扑朔迷离的外衣.原小说作者李碧华在题记中说:"漫漫岁月,茫茫人海,一个男人对另一个男人泥足深陷的爱情.事实上,与其说这是一部刻划爱情的电影,到不如说是陈凯歌一直以来对中国现代历史的内省和所持有的批判态度,历史的残忍与悲痛也在此影片中得到了充分的宣泄,历史对人的暴力即使再怎么改头换面,都无法不使人悚然心惊!

此时已是风光无限!

这部电影有太多太多令人感叹之处,感叹世间之悲凉,世间之无奈,最终惟有感叹生不逢时,一段情仇,惟有随风消逝才能得以解脱!人生如梦,到头来不过是一场空!人往往都是在幻想与现实之中穿梭与徘徊,有时候在现实生活中无法寄托的情感惟有在幻想中才能得以慰藉,当爱已成往事,是否还会追忆深情的你和我,使人深邃,使人沉思...回望过往,惟有感叹:人已逝,情何在?

张国荣在此片中难掩俊容!

最后奉献黑白照两张:

电影霸王别姬影评 篇8

“说好了一辈子,少一年、一天、一个时辰,都不是一辈子。” “不疯魔,不成活。” “霸王是假霸王,虞姬是真虞姬。” 就算陈凯歌拍了一百部烂片《无极》,我也要感谢他拍了一部绝世佳作《霸王别姬》!太好看了!!! 小豆子恋了小石头一生,直到死亡。 程蝶衣爱了段小楼一世,直到自刎。 男人间的情谊原来不止有兄弟义气,还有一些说不尽,道不明的依赖、信任、欣赏与期望…… 但却无法参杂一味爱情,只能一方望向另一方的脊背,一声叹息。他最终还是负了他…… “哥哥”永远是“哥哥”,演技精湛的令人痴迷,仿佛一个活生生的“虞姬”在演绎自己的一生。电影里每一个人物都展现的淋漓尽致!巩俐、葛优角色代入感真的是不分伯仲,太精彩啦!蒋雯丽虽然出场仅几分钟,但举手投足却都是戏。年轻时,非常美!自大学时看了徐静蕾《一封陌生女人的来信》后,好久都没有这种发自内心的对哪部戏有如此挚爱的感觉了。张国荣,永远的哥哥,愿在天堂安好。

电影《霸王别姬》观后感 篇9

今晚看完了电影《霸王别姬》,一百六十几分钟的电影,一个世纪的距离,从清末明初到文革之后,该部影片改编自作家李碧华的梨园小说《霸王别姬》,说的是名伶段小楼和程蝶衣以及一位叫做菊仙的妓女之间的恩怨情仇,段小楼与程蝶衣不过是艺名,真正的名字是小豆子和小石头,主演是张国荣(哥哥)、张丰毅和巩俐。

蝶衣已经到了人戏不分的境界,他这一辈子就是为了唱戏,他爱的就是他的师兄,他的霸王,从一而终,他已经为戏痴,为戏狂,起先让我心痛的就是为了唱旦角,他居然不能够承认自己是男儿身,“我本是男儿身,不是女娇娥”硬是被改成了“思凡”,“我本是女娇娥,不是男儿身”。他的母亲本就是个下九流的妓女,听到儿子没有唱戏的天分却还是硬逼着要让他学唱戏,不惜弄伤他,将他多出的手指斩去,按着母亲的想法,想着也是觉得自己的儿子跟着自己没成就,可一个妓女生的孩子有谁会要,还有其他什么出路?让我心痛的是蝶衣作为旦角,居然和男人发生多次关系,先是一个张公公,再是一个官僚袁世卿。戏子当初真的是毫无地位。

蝶衣天生就该唱戏,最后结局时他已经恢复男儿身,可在他恢复男儿身的时候也就意味着他再也演不了虞姬了,与段小楼的爱恋斗不过镜花水月,一切成空,客他不愿梦醒,既然不愿醒不如就长睡,这个时候等待着他的也就是死亡了,段小楼也是知道的,蝶衣为戏而生,也就会为戏而死,所以在最后他露出的那一笑应该也是欣慰的,蝶衣终于解脱了,而他也明白了蝶衣对自己,自己对蝶衣种种纷乱的感情。

段小楼他的人戏分得很是明白,他会去妓院,找妓女,哪怕是娶了妓女,他也乐意,他是正常的男人,在他定亲的晚上,他第一次说道“那只是戏”,后来在程蝶衣被取代的时候,蝶衣问他虞姬为何会死,他说了第二次“那只是戏”,可想他并不为戏痴,为戏狂,舞台上他是威风凛凛的霸王,可是舞台下他却是非常贪生怕死,舞台下的他完全没有霸王一丝自刎乌江的豪气,他自认自己不是霸王,所以一旦有事他都会屈服,不管是什么事情,他都会屈服。

菊仙本是花满楼的头牌,她不过就是为了自己的幸福着想,她也是一路跟着段小楼过来的,她明白程蝶衣对于段小楼的感情,起先她对于程蝶衣是不怀好感的,但是后来,在程蝶衣给日本人唱了堂会被段小楼吐了一口唾沫的时候,她帮蝶衣擦脸,在蝶衣戒毒难耐的时候,她安慰着程蝶衣,在程蝶衣被取代虞姬伤心的时候,她亦是在关心着他,或许她只是一个女人,她也说了,她只想安安分分,然后生个孩子,与段小楼一辈子在一起足够了。她也是个刚烈的女子,哪怕是出生青楼,她进了段家门她就把自己当成段家人,一旦段小楼不再承认她是段家人,她宁愿穿着嫁衣死在段家。

这部电影最让人气愤的就是那头白眼狼小四,捡回的那个孩子,翅膀硬了,什么都还没学会,没有那个实力和功底想成角儿,就已经准备抢师傅的饭碗,他的师父程蝶衣就算是成了角儿,但是面对自己的师父,哪怕师父再怎么罚照样还是认了,他这小毛孩子,不过是被程蝶衣骂了几句就嫉恨,继而想要取自己的师父而代之。

古时戏班训练手段严苛残忍,与程蝶衣一起逃跑的戏童小癞子因惧怕刑罚在吃完了自己想吃的冰糖葫芦后上吊自尽,程蝶衣想明白了师父说的“人,得自个儿成全自个儿。要想人前显贵,必得人后受罪”。

霸王别姬电影观后感 篇10

段小楼,事实上整个影片对于段小楼演绎的霸王并没有太高的评价,至少袁四爷这个对京剧艺术极为痴迷和了解的戏剧欣赏大师(我认为,他值得这个称谓),是没有给予很高的评价的.甚至,对于段小楼把霸王的“七步”走成“五步”很是不满,觉得段小楼是糟蹋了戏,或者说,没有理解到戏的真髓.这个细节我们自然可以看做是袁四爷和段小楼私人情感恩怨的一部分,但是也可以看出,段小楼的戏,并未至化境,还有高手可以挑毛病.

而影片中程蝶衣,却是尽其赞美之能事,不光是袁四爷给予评价极高,其他的一些戏剧欣赏者,包括后来的那个日本人.蝶衣说:“他是真的懂戏”,“他要不死,京戏就传到日本了”的那个人,也是分明更欣赏蝶衣而非小楼的.所以,事实上在我眼里,小楼的戏虽然必定也有过人之处,毕竟自小那么辛苦了练了出来,毕竟是那么深厚的工夫,但是并不是不可取代的.

可是,事实上,小楼却是不可取代的,为什么?

这个原因,却在蝶衣身上,因为蝶衣只有在和小楼演的时候,才是虞姬,因为蝶衣爱着这个男人.蝶衣的爱是无可取代的,所以小楼无可取代.

那么,这对于一个京戏的角儿来说,恐怕有些可悲.小楼似乎也有察觉,所以说“没了袁四爷,我就不信我成不了这个角儿”其实,是对袁四爷只欣赏蝶衣的不满,小楼和袁四爷的敌意的来源,我认为,这个是之一.

当然,小楼毕竟是一个豪气的男人,不会在这些上面过于斤斤计较,所以,并未觉不妥,自然也没有任何的同行间的嫉妒心,小楼自有他可爱的地方,有着男人的耿直,豪迈以及血性,刚强而倔强.

可是小楼并不是一个真正刚强的人,他的软弱是显而易见的.在面对感情上,他不如菊仙,曾经的歌女,他的妻子;不如蝶衣,他的师弟,他的虞姬.

他是爱蝶衣的,虽然这爱只是兄弟之情,但是他爱他.当然一开始他对蝶衣的照顾,是出于本能的善良的.蝶衣被戏班子的孩子们欺负,只有他一个人照顾他.不欺负人,反而照顾人,果然是大师兄的范儿.可是后来蝶衣练习劈叉,用砖块压着腿,疼得大哭的时候,他偷偷的踢掉一块砖头,因此还受罚,这时候,已经看出,他对蝶衣已经有是感情的了.幼年的蝶衣和小楼相拥入眠的情景,实在是温馨又难忘.烛光下面沉睡的两张孩子的脸,两小无猜,就是形容这样情景.

直到后来长大,他娶了菊仙,依旧是爱着蝶衣的,照顾他,宠溺他,把他当作自己的亲生弟弟一般的爱着.可是,这并不是蝶衣想要的感情.为了救蝶衣,他甚至在袁四爷面前低声下气,甚至承认霸王该走的是“七步”而非“五步”,那是这个汉子从来没有过的低头,可是为蝶衣,他做到了.蝶衣戒毒的时候,他又以汉子一般的气势,支持着蝶衣,完成这一痛苦的过程.这种兄弟间的情谊,他做得自然是顶天立地也无愧于心的.可是,面对蝶衣的时候,他还是有着歉疚心理,总觉得自己欠了蝶衣,总觉得自己需要补偿蝶衣.大约,跟蝶衣和他第一次登台成角儿之后,蝶衣被老太监玷污有关,是他没有保护好他的师弟,心怀歉疚.更多,也恐怕是,他明白蝶衣想要的是什么,自己却无法给他的亏欠之感吧.

可是他依旧没有办法是真正的霸王.他没有楚霸王那样顶天立地的豪气.

一开始的时候,或者也是有的,但是菊仙成了他软弱的一个表现点.我并不认为他的软弱是菊仙造成的,软弱是他性子里面的东西,菊仙只是帮助他挖掘出来了而已.他本就是那样矛盾的一个人.

菊仙不让他唱戏了,他也就不唱了,虽然一样发脾气,说我就是个唱戏的,可是总归会平息.要不是师傅发了怒把他们叫了回去,说他糟蹋戏,然后让他回忆起自己对戏的情感,他恐怕是真的回不到舞台上了.他对蝶衣以及对戏剧的爱,都是软弱的.在这里似乎是对菊仙的爱胜利了,但是其实到后来我们会发现,菊仙也没有赢,那个时代不会造就任何一个赢家,所有的人只剩下一个输字.

于是,回去,唱戏.可是小楼的软弱渐渐在加剧,时代更替,每次在关键时刻小楼的血性要出头了,菊仙总是会适时的提醒他注意分寸.

当然,蝶衣是不会提醒的,蝶衣想要的是他的楚霸王,而菊仙要的是她的段小楼,虽然.菊仙最开始爱上的,其实也是霸王时候的小楼.

然后小楼开始渐渐平庸成为一个平凡的男人.当袁四爷被冠以“反动戏霸”的帽子,说着“不杀不足以平民愤”然后枪毙的时候,他呆呆的说了句,“就这么枪毙了?”茫然里面是对时代的迷惑,这个世界,到底是怎么了.

那一刻小楼完全的沦为了平庸的小市民,再也没有的楚霸王的影子.台上台下彻底分割成两个人,幼年成年彻底分割成两个人.这个他一生都没有服气的男人,他一生想扳倒想超越的男人,在轰然倒地的时候他并没有欣喜,而是留给了他无尽的迷惑,而且,也给了他新社会的第一个警告.

从此他更多的学会了忍让和委曲求全,年轻时候的豪迈一无所踪.以前蝶衣在台上被轻薄的时候他会冲上去打架,以至于失去了自己第一个也是唯一的一个孩子,后来演出出问题了却是鞠躬说着:“各位老总,今天我们这位角儿......”;戏剧改革的时候发言,他接过菊仙带过来的雨伞,讪笑着说只要唱着京皮二黄就是京戏,心虚的看着蝶衣的凛然.违心的说着违背自己京剧信仰的话;最伤心的是,当四儿抢过蝶衣的虞姬,蝶衣从此无从可依的时候.他本也是血性上来了的:摘掉了戏冠,霸王虞姬一路并行罢演,霸王似乎又回来了,豪气干云,顶天立地,虞姬满脸幸福,跟随而行.可是菊仙的一句小楼,却把他喊了回来.是的,这是段小楼,不再是那个小石头,终究不是霸王.

霸王的迟疑已经说明了他的态度,传过来的戏帽连菊仙都不敢为他戴上,但是台阶得下.

于是蝶衣亲自为小楼戴上霸王的戏帽,把他的霸王送给另一个虞姬.霸王别姬,谁也没有想到最后是这样的结局,虞姬依旧有那刚烈的性子为霸王殉情,而霸王却软弱到无法保护他的虞姬.事实上,一开始也是如此呢,在送往老太监的房间的时候,刚刚成为霸王的小楼,就已经没有保护好他的虞姬.

段小楼从此成完全成为平庸的段小楼.

到最后批斗,揭发,一开始结结巴巴,还只是说,(蝶衣)他就是一个戏迷,戏痴,戏疯子.可是旁边疯狂的“革命群众”并不会满足的,他们需要一个汉奸蝶衣,需要一个叛徒蝶衣,需要一个不堪入目的蝶衣.于是继续打,继续骂,继续威胁.然后,他艰难的说出了第一句违心的话“蝶衣是汉奸”.

从此说话开始顺畅,越说越流利,跟小石头的时候一模一样的贫,可是,却不是小石头那样子的孩童的玩笑,说出来的却是那样伤人且违背良心的话语.

跟这对比的是,当年还是小豆子的蝶衣总是唱错<思凡>的词,总唱作“我本是男儿郎,又不是女娇娥”,还是小石头的小楼拿烟斗烫过蝶衣的嘴,说“我叫你错,我叫你错”之后,蝶衣艰难的唱出“我本是女娇娥,又不是男儿郎”,从此台词顺畅,不再出错,完成了“男儿郎”到“女娇娥”的转换.

都一样开始结巴,难以迈过这个门槛,可一旦迈过,就无比顺利.只是这个时候的段小楼,人格已经完全扭曲,完全沦为一个苟且的卑劣的人.

这里还有一个细节,小楼想“揭发”蝶衣和袁四爷被传的一些不堪的时候,小楼还是结巴了,没有办法完全说出苟且的字眼,却又证明了小楼良知还在,小楼的爱还在,只是,在那样一个人格扭曲的年代,他无可避免的被扭曲了.

当然,那时候的蝶衣是只看到了小楼的绝情的.于是,蝶衣从不可置信到失望,从失望到绝望.于是也开始发疯,无视后来,与菊仙建立的亦母亦姐的情谊,把多年对菊仙的怨恨发泄了出来.说“你们都骗我,菊仙是歌女,,潘金莲.绝望而了无生趣的蝶衣心里,已经完全失却了对生的渴求.

但是,对于”革命群众“而言,蝶衣的话又代表着多了一桩可以”揭发“的”反动“事件,于是开始批判菊仙,到最后逼着问小楼”你爱菊仙么?“

”爱不爱,爱不爱?“这个问题,其实很多余,如果不爱,当年小楼不会娶菊仙,当年小楼不会因为蝶衣对菊仙不满而第一次跟蝶衣发脾气.当年小楼不会放弃掉他爱的师弟和京戏.可是这一切,菊仙是没有底的,菊仙一直都不知道小楼是否爱他,一直都以为小楼是靠着她自己的手腕得到的男人,一直都以为,只是自己爱着小楼,小楼对自己,并不一定有爱情.

现下,不得不回答这个问题了,小楼却没有任何选择的余地,他只能艰难的回答说”不爱“,”一点都不爱“,”我要和她划清界线“.菊仙悲哀的以为,自己一生所托付所付出的男人,这个居然是真的亲口说出了不爱的字眼的男人,是真的不爱她,从来没有爱过她.

那么,她还真应了当初她决心从良的时候老鸨儿讽刺的话”窑姐儿就是窑姐儿,一辈子也别想从良“,她跳不出自己的命运.于是,批斗大会回去,自己穿上当年和小楼结婚时候的嫁衣,上了吊.

小楼无比痛苦,在人格尊严良知刚刚被践踏过后,自己深爱的人又离他而去,这样的打击,又有几个人能够承受.很奇异的是,此时陪着他的,是蝶衣,是刚刚在批斗大会上面和他相互攻击的蝶衣.

可是唱腔一起,小楼似乎又变回了那个霸王,悲伤的和虞姬唱着最后的分离.然而,岁月不饶人,霸王腿脚已老,唱功已歇,唱到关键时刻,居然叫停,讪笑着说”还是老了啊“.

蝶衣突然唱起了当年的思凡,只是这一次,又唱错了.小楼大笑,说”错了错了,你又错了.“恍惚间又回到了童年,小石头和小豆子的时间,小豆子总是唱不好这句词,总是被师父罚,小石头在旁边干着急的模样,无比温馨.

可是蝶衣再唱了一次,坚定的说”我本是男儿郎,又不是女娇娥“,或者是在对自己的性别混淆的一生做一个坚决的自我暗示,又或者是在悲叹自己为什么爱得不得的命运,又或者是其他.

很快继续唱起了霸王别姬,小楼拿着的是真剑,当年第一次上台演这出别姬小豆子说了要送给小石头的那把.虞姬蝶衣拿着这把剑自刎身亡,霸王从此真别姬.小楼悲呼”蝶衣,小豆子",可是斯人已去,一切无可挽回.

蝶衣完成了他一生的戏剧生涯,跟他师傅一样,死在唱戏的时候,或者算得上是死得其所,而留下的小楼一人,霸王没有了虞姬,这戏,还怎么唱?

蝶衣没有小楼,还可以演西厢记,还可以演贵妃醉酒,小楼却是,除了霸王一无所有,没有虞姬的霸王,还是霸王么.

此时小楼已经没有泪水,师父归天,丧子丧妻,师弟魂去,这个世界只剩下他一个人.茫然对着空旷黑暗的舞台打下一个对人生的巨大问号.这男人的一生,其实也从此结束了.

小楼是里面唯一一个平凡的人,或者说,是里面唯一一个平凡的男人,他有他的欲望和软弱,他有他的刚强和骨气,是里面最接近我们自己的一个,是最像真实的我们自己的一个.影片中的其他人,都有自己超凡的一面,都有自己逸然于世的一面,而小楼,只能是个平庸的自己.

电影霸王别姬影评 篇11

对这部电影早有耳闻,但一直都没有机会看。在这学期的电影音乐欣赏的课上,和百来位同学一起欣赏这部电影,感觉很不一样,不知是氛围的原因,还是电影本身。我选择这部电影,因为它让我感动了。看了那么多部的电影,难得能有部触动到我心弦的。后来自己也回去下了,看了几遍,每遍都有不一样的感觉,尤其在音乐的衬托下,每遍都有不同的感动。

《霸王别姬》由陈凯歌导演,张国荣、张丰毅和巩俐主演的。讲述了程蝶衣,一个视戏剧为生命,对爱情无比忠贞的戏剧大师悲剧的一生。他从小被母亲切掉了第六只指头卖进戏班,接受严格的戏剧训练,与戏班的大师兄段小楼相依为命。经历过许多磨难,终于成长为一名红极一时的戏剧大师,程蝶衣本想可以跟心爱的大师兄演一辈子的《霸王别姬》,谁知道命运赋予他真正的磨难才刚刚开始。程蝶衣悲剧的人生穿越多个复杂时期,清政府统治时期,他被宫中大总管猥亵;抗日战争时期,他被迫为日本人唱戏,而在此时,心爱的大师兄段小楼也娶了青楼女子菊仙;抗战胜利后却被国民党当汉奸抓去审判;全国解放后却迎来文化大革命,被当牛鬼蛇神批斗„„他悲惨的一生最终在打到“四人帮”后得到结束,而结束的方式是——自杀,死在他的楚霸王段小楼的怀中,就像虞姬一样。

此部电影广受好评,国际影评联盟评委认为:“《霸王别姬》一片深刻挖掘中国文化历史及人性、影象华丽、剧情细腻”。这是外国

专家的看法,对于熟悉中国传统文化的中国人来说,则此片的内蕴更为丰富深广,银幕影象的张力更具历史深度。更是在赵季平配乐的画龙点睛下,整部电影就是个完美的整体。电影的整个配乐是按照剧情的变化循序递进深入的,它们突出人物性格,渲染电影气氛,调动观众情绪。电影的开始,是已经迟暮之年的重逢,开篇的锣鼓,黑暗中亮起的灯光,仿佛揭开了沉重的一幕生活-“往事不要再提,人生已多风雨”。电影的音乐除去插曲、主题歌、戏曲选段,断断续续的大概有四十几段,单是凭音乐,就可以串起一段难忘的回忆。

其中有几处给我印象比较深刻。分别是“断指”、“喊嗓”、“逃”、“念词”、“粉墨登场”、“一辈子”、和“当爱已成往事”。

在影片的开头,程蝶衣被他娘切去手指的时候,起初是安静的,一刀下去咔嚓一声让人听了特别揪心,在接下去的边跑边追的过程中插入的音乐,不禁让人不寒而栗,同时又深深感到无奈与恐惧。小孩的哭声,女人的叫声,在音乐的衬托下,都显得那么地让人抓狂,这是我在看的时候唯一想到的一个词。当程蝶衣被人压着向师傅磕头的时候,恰到好处地想起了《霸王别姬》的音乐,京胡的声音很有穿透力。这段音乐也预示着,程蝶衣在断指后,真正开始了他的戏剧生涯,内心充满了未知和痛苦。

在大雪纷飞的早晨,戏班里的孩子们站在湖边喊嗓那段戏加上配乐,给人一种大气的感觉。小小的个子,但是却中气十足。“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时间就在每天这样的喊嗓中过去了几年,在他们的歌声中,我终于体会到他们的师傅说的那句话“要

想人前尊贵,必须人后受罪”,小豆子就在这样的日子中,慢慢磨砺,迷惑也成长着。然而最初的伤痛是无法治愈的,就像歌中的悲凉一样,不会散去。

赵季平在电影中运用的一个反映中国民俗的独门乐器是笛子,它最大的特点就是意境悠远而绵长。它第一次出现是在小豆子和小癞子出逃的那个场景中,当他们被墙外的场景吸引而再也不能忍受近似残酷的训练和师傅毒打的时候,小石头从后面追上他们,含着泪说“反正你们废了,走吧!”,孤独的笛声也一直在跟随着,勾画出主人公无奈的心绪何意难平的别离。

那时唱戏,女人的角色也要由男性扮演。小豆子被定为旦角,可是有一段戏“思凡”,他总也转不过弯儿来。每次师傅问他:“你本是什么呀?”,小豆子总是神情恍惚,颤颤巍巍地说“我„我„我本是,男儿郎„„。”此时在断指是出现过的令人不寒而栗的音乐又再一次侵袭,正好照应了小豆子内心一再的质疑与不解。在给祖师爷上香时,小豆子再一次背错了词,师兄的烟锅直捅了进来,“我本是女娇娥,又不是男儿郎”,一边嘴角血迹斑斑,一边已经兰指轻扬。从此再难分清戏与人生。

在小豆子第一次登台演出时,唱得就是“霸王别姬”,第一次和小石头一块儿演绎霸王和虞姬的故事,在悠扬的音乐声中,小豆子的一颦一笑,举手投足都显露出女性特征,显然小豆子已然将自己想成了虞姬,霸王的虞姬。这一段音乐是“一辈子”,当年的小石头和小豆子已经小有名气,成了段小楼和程蝶衣,成名的戏是“霸王别姬”,那时的后台音乐是分外的铺张,啼声初试,凤眼轻吊,点妆画眉,粉墨登场,此时的程蝶衣已经陷入虞姬的角色,再也离不开这段戏、离不开霸王。

程蝶衣和段小楼成名后,一次两人表演完后在化妆间里,一把流水般的古筝弹奏声静静响起,气氛宁静而舒适,这本是两人温馨相处的时刻,却在这时,一个对程蝶衣的一生影响很深的人——袁世卿出现了。古筝弹奏声突然变强,仿佛预示此人就此插入两人平静的生活。而我们知道,袁世卿的原型正是那个后来被称为“戏霸”的袁世凯,电影把此人塑造成一个热爱戏剧,附庸风雅的人,一举手一投足无不散发一种古典的韵味。因此,除了他刚出现时那流水般的古筝演奏外,他与程蝶衣相处的时刻都会响起那种充满古典韵味的音乐,有一个片段更是响起古琴的演奏。

故事发展到高潮,程蝶衣、段小楼和菊仙被抓去批斗。段小楼为保护自己的性命,竟背叛这两个世上最爱他的人,“供”出了程蝶衣和菊仙,并声称与他们划清界限。此时的配乐从事件一开始就响起低沉的大鼓撞击声,渲染紧张气氛,也表明角色们厄运的来临。在段小楼说到划清界限时,画面映着菊仙绝望的神情,周围的东西被点燃,此刻响起男声混声大合唱,被心爱的人如此背叛,此时的音乐反映出角色心里的绝望。

到了电影结尾,程蝶衣假戏真做,拔起楚霸王的剑自刎,段小楼转过身来,一声“蝶衣!”带出的却又是那首《歌唱祖国》,段小楼

惊讶过后最后的表情却是扯着嘴角,欣慰的微笑,可见,对程蝶衣来说,他的一生受时代的摧残实在太多,用菊仙的一句话来说,这时代好像就是跟他过不去似的。或许对他来说,活着已经太累了,他已经再也承受不了社会给他的压力,所以他选择了他演了一生的虞姬的方式,在自己心爱的人身边自刎,这也叫是跟段小楼演了一辈子的戏了吧„„

最后还想说说那首广为传唱的“当爱已成往事”,歌词的字里行间无不折射着人物的心境。“往事不用再提,人生已多风雨,纵然记忆抹不去,爱与恨都还在心里”这可以说是整部戏的大总结,小楼和蝶衣的之间的恩恩怨怨、悲欢离合在最后一次合演中都已经化解得一干二净了,但是刻骨铭心的记忆是任凭风吹雨打都不能抹去的。我仿佛听到蝶衣对着小楼在唱“忘了痛或许可以,忘了你却太不容易,你不曾真的离去,你始终在我心里,我对你仍有爱意,我对自己无能为力”,那一刻,我竟也一样地恍惚起来。当李宗盛、林忆莲的对唱在耳边划过,当屏幕完全黑暗下来的时候,一场人生大戏就这样悲哀地结束了。

这段音乐给我揪心的同时,也让我不禁唏嘘人生的无常,多讽刺啊!不仅是歌所唱的昔日的“霸王”与“虞姬”,更是两位歌手本身,都已经“当爱已成往事”了。往日的一幕幕,就像闹剧一样在脑中回放,程蝶衣在拔剑自刎的刹那,心中所想的定是小时候在戏班里,虽然日子苦不堪言,动不动就被师傅挨打,然而有师兄的庇护,那时的两人是那样地贴心。

然而,不管是“霸王别姬”还是“当爱已成往事”,和电影一样,他们的结局都是同一个。我们在揣测着剧情,欣赏着音乐的时候,每个人心中肯定也会浮现出不少的“往事”吧。在这样的情与景中,人生的诸多无奈得到了淋漓尽致地展现。影片的最后,音乐的尾声,生命的终结,逃不了的叫做宿命!

上一篇:酒店 工作总结下一篇:钻孔灌注桩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