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影评论文

2024-05-13

电影影评论文(精选8篇)

电影影评论文 篇1

新年季马上就要到了,各小编剧贺岁片们也紧锣密鼓地筹备宣传,徐峥老师的《囧妈》那自然也是少不了滴!小编整理了2020春节《囧妈》电影影评大全_2020电影《囧妈》专业影评精彩点评集锦,希望能帮助到您。

2020春节《囧妈》电影影评一

1月17日,电影《囧妈》举办“相拥心囧途”全国首映礼,导演兼领衔主演徐峥,制片人刘瑞芳,领衔主演黄梅莹,特约主演袁泉,主演贾冰、郭京飞,以及欧丽娅等主创悉数亮相,与观众近距离互动,温暖共度小年夜。更有众多明星嘉宾现身观影,冯小刚、顾长卫、管虎、唐季礼、杨澜、文牧野、郭帆、路阳、任鹏远、柯汶利、胡军、于和伟、秦昊、李光洁、陈伟霆、吴磊、钟楚曦、韩杰、谭芷珊、束焕等纷纷表达对影片的喜爱。作为徐峥“药神”之后,回归经典喜剧的最新力作,《囧妈》迎来全方位升级,不仅展现更为震撼的异国风光,其轻松诙谐的叙事风格也愈发成熟,更突破性地聚焦中国式家庭,为观众呈现了一场笑泪与共的心灵之旅。当天,由青年演员、歌手王一博演唱的宣传主题曲《给妈咪》MV也同步温情发布,影片网络预售正式开启,等待观众共赴一次有欢笑、有感动的家庭团建。电影《囧妈》将于2020年大年初一全国公映,看《囧妈》,抱妈妈!

《囧妈》千人首映礼笑泪与共家庭团建大片分享成长体悟

饰演“囧妈”卢小花的黄梅莹分享了自己对影片的理解:“《囧妈》以喜剧方式讲述了一个亲情故事,能让大家开心快乐,感悟感动,让孩子带着爸爸妈妈来看这部电影!”对于影片中国式亲情的主题,袁泉也有着自己的看法:“你跟妈妈的关系就奠定了和世界的关系。家庭中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很重要,这部电影会像一种邀约方式,让家人的关系有一段变化。”影片不仅在情感上引发了广泛共鸣,列车群像的人物细节都令观众印象深刻。由贾冰饰演的列车员贾建国,全程见证了徐伊万母子的冲突升级,却总是能适时出现,以更有人情味的诙谐方式推动着两人的情感沟通:“这是每人都会遇到的情况,因为我跟我妈就是这样,看了电影会改变跟妈妈之间的关系。”有着深厚喜剧表演功力的郭京飞则分享了与徐峥导演的合作感受:“这个题材非常有意义,在让大家娱乐开心的同时,也提醒观众们留意身边的亲情。我觉得片子非常真挚,我被打动了。”饰演娜塔莎一角的欧丽娅也表达了参与拍摄的欣喜之情:“我觉得不仅在中国,在俄罗斯、乌克兰,都能产生共鸣,我觉得导演和电影都特别棒。”

俄罗斯亲情冒险感动众星徐峥戏里戏外拥抱妈妈

首映当天,众多明星、导演共同观影,胡军、秦昊、李光洁、路阳、任鹏远、韩杰等悉数出席,从各自角度探讨对电影的喜爱。导演冯小刚表示:“徐峥了不起,质量信得过。看了片子我就知道徐峥费了多大的心思。”曾与黄梅莹合作过《孔雀》,并促其成为金鸡奖最佳女配角的顾长卫导演感言:“看到黄梅莹老师,我觉得特别感慨,《孔雀》里您就演了一家三个孩子的妈妈,那么出色的表演。今天又看到您,特别亲切,还是那么美,那么动人,那么温暖。”管虎导演亦精彩评价:“黄梅莹老师值得尊敬,一个人挑起半个电影,最重要的是给中国银幕留下了中国女人的另一种美,这种美是异常的魅力,不是年轻漂亮的美,这个力量很大。公路喜剧是特别难拍的类型,徐峥在这条道路上越走越深,剧作往深度走。徐峥导演定位准确,演员一同呈现了一个丰富多彩的旅行之路。中国式的母子关系是特别奇特的关系,这个电影在这个问题上破题。”笑泪与共的剧情,也给文牧野导演留下深刻印象:“前面一直在笑,后面一直想哭,我过年的时候问问妈妈,能不能一起看看这个电影。”郭帆导演现身助阵:“去年春节档,徐峥导演给了我们很大鼓励褒奖,那是很大的动力,我也希望今天能把这个动力重新传递给你。”柯汶利导演感动提及:“好看,运用了一个喜剧的类型去包装,讲这么一个深的亲情主题,是高级的喜剧。”

2020春节《囧妈》电影影评二

新年季马上就要到了,各小编剧贺岁片们也紧锣密鼓地筹备宣传,徐峥老师的《囧妈》那自然也是少不了滴!

前些日子,我们摄影师看到了徐峥老师去为自己的影片做宣传,宣传前一晚,他从机场VIP到达口出来上车去酒店,下车后自己背上包包和同事们一起上楼,晚上8点左右他单独来到酒店大堂,和同事一起上车去海边一家餐厅与朋友吃饭,徐峥老师在饭桌上侃侃而谈,自带一种hold住全场的气势。

饭吃到一半,徐峥出门接电话,没一会儿徐峥的助理与另外一位一起吃饭的女士接进来两位女性朋友一起就餐,其中一位还坐在徐峥身边,但徐峥老师听着该女士的发言面无表情,饭后几个人一起从餐厅出来上车回酒店。

近日有业内人士向本号爆料称,“囧途”三部曲的前两部《泰囧》、《港囧》都是光线影业出品制作发行的,所以徐峥如今的发展离不开曾经光线影业的支持,而第三部《囧妈》光线影业也希望能继续投资制作这部影片,但是徐峥向光线影业开出天价,报价该影片制作成本是6亿,而6亿中徐峥自己要拿走3亿,3亿包括他的监制费与片酬。

对此业内人士分析,如果该片制作成本是6亿,再加上宣发成本,总成本大概8亿左右,想保本的话,票房就要达到24亿!且徐峥本人的监制和片酬及团队费用太高,可徐峥不愿降价,而且还要在未开拍前拿走三亿,且《囧妈》一部喜剧电影却投资如此巨大,所以以“谨慎、稳健”著称的光线影视也只能望而却步,忍痛割爱,最后决定退出这部影片,导致徐峥与光线影业的关系也出现了裂痕。

后欢喜传媒成为该片的发行方,并对徐峥的《囧妈》发出了票房保底24亿的公告,公告中写到“双方约定保底票房为人民币二十四亿元,保底方需要最少支付保底发行代价为人民币六亿元,倘若电影的实际票房超出保底总票房,除以上提及之保底代价外,双方可就超出保底总票房的票房部分,按影片的净收入比例分配:欢喜为35%及保底方为65%”。

新年马上就要来到,徐峥的囧系电影第三部也即将上映,该部影片到底成绩如何,能不能达到甚至超过24亿票房,我们拭目以待!

2020春节《囧妈》电影影评三

《囧妈》这部电影从爆出开始就一直受网友们的关注,除了演员阵容和前几部“囧系列”作品良好的反响以外,《囧妈》这部电影完美诠释了“你妈觉得你”的概念,引起不少网友共鸣:“真是同一个世界,同一个妈。”

1月17日,徐峥自导自演的“囧系列”新作《囧妈》在北京进行了首映仪式。

火车包厢里,黄梅莹饰演的“囧妈”卢小花无微不至地照顾着徐峥,衣食住行全面把控,哪怕是人到中年,也依旧难逃母亲的“强势关怀”。

总有一种关怀叫做:你妈觉得你冷,你妈觉得你美,你妈觉得你饿,你妈觉得你虚……这正是无数现代人生活的真实写照。

导演徐峥说:“很多妈妈把过多的爱和过多的控制给到了下一代,导致他们之间形成了一种控制的关系。但是等孩子长大了以后,这种力量就变成一种束缚约制。”

囧妈的扮演者黄梅莹则表示:“这些控制之中其实也饱含着妈妈对于儿子的一种依赖。”

事实上,这部电影的初衷就是希望大家和自己妈妈之间的关系可以是一种更好的关系,更好的样貌。

这部电影中,还有一个受人关注的点就是高以翔。

高以翔的离世可以说是娱乐圈中的一件大事了,事件从发生到最后舆论对于蓝台的追责,以及该事件引发的一些列连锁反应,从2019年末一直持续到现在。

而《囧妈》这部电影意外成了高以翔的遗作!

徐峥将高以翔作为友情出演并特别在海报中圈出,可是,高以翔再也无法欣赏自己的作品了,这场定在大年初一上演的喜剧也带上了一丝伤感。

虽然高以翔不能来欣赏自己的电影,但有细心的网友发现,高以翔的父母来了。这两位老人安安静静地坐在靠后的位置,全程没有发言,也没有特别的举动,只是默默注视聆听着现场的采访。

2020春节《囧妈》电影影评四

徐峥,大家应该是再熟悉不过了吧?作为内地知名的一个男演员,以及大导演,徐峥绝对算是演艺圈中一个让人骄傲的存在了,走起导演路线的徐峥,这两年也是给我们带来了很多优秀的作品,从《人在囧途》、到《泰囧》再到《港囧》,再到去年的《我不是药神》,徐峥的作品,也是那真的是越来越接底气,从观众情感角度出发的徐峥,也是一位公认的好导演!

而今年,我们的大导演也是再续“囧”字系列,一部以“亲情”为主的《囧妈》也是即将来袭,作为大导演的片子,大家也是必须支持一番了,而这部影片,那自然也是大咖云集,不仅由我们的大导演亲自主演,还请来了袁泉以及老搭档黄渤前来客串,光看这阵容,就知道影片该是多么的精彩了,而在最新放出的电影海报中,也是出现了一个大家意想不到的名字,那就是“高以翔”了!

说起“高以翔”,那真的是今年让人最大的一个“意难平”了,作为一个有争议的人物,这次的《囧妈》并没有特意拿他出来做宣传,这样的举动,无疑也是给了死者最大的尊重,而在海报出现的介绍中,对高以翔的一个备注也是让粉丝彻底泪目了,在友情客串的后面,特意标注的“特别纪念”也是让大家彻底被感动了,这样的徐峥,真的是太有心了,没有过度的消费,只有满满的怀念!

电影影评论文 篇2

随着2006年胡戈的《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在网络上“走红”, “短片”逐渐走进了人们的视野。在这之后, “短片”的制作日趋成熟和规范, 影响力也日渐扩大, 于是被冠以了一个新的名字——微电影。作为一个新生事物, 微电影在近几年取得了飞速发展, 原因是多方面的:从技术的角度讲, DV的普及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是微电影拍摄和传播的基础;从社会的层面出发, “巨制”仿佛不再适合这个生活、工作节奏如此之快的时代, 而微小说、微博、微电影、微信等“微事物”, 恰恰契合了“读图时代”的大众需求。并且微电影的“门槛”低, 专业与非专业人士均可拍摄;剖析大众的心理, 很多人都有“成名”的梦想, 而微电影正好可以圆他们的“明星梦”, 因此有数量庞大的人乐于加入到微电影的拍摄行列。

微电影尽管“微”, 但它毕竟是电影, 因此具有电影的一切特质。例如前期筹划、中期拍摄、后期制作、推广, 以及最终的上映等。但这里的“最终”, 仅针对电影的“技术”而言, 对于作为艺术的电影来说却没有结束。因为电影的上映, 只不过是影片的出品方将一个客观存在通过银幕这一媒介展示出来, 能否被观众接纳、认可, 则是另外一回事。一个艺术品只有为大众理解、或引起欣赏者情感上的共鸣, 并将“理解”和“共鸣”反馈给艺术家, 艺术创作才可以称为完成。在这一过程中, 艺术评论扮演着重要角色:一方面是艺术家获得反馈信息的途径;另一方面, 艺术评论可以帮助大众更好地进行艺术欣赏, 以提升一个国家、民族的审美情趣和文化修养。电影的评论简称影评。影评对于很多人而言并不陌生:无论是专业性的影视刊物, 还是贴近百姓日常生活的报纸杂志, 都可找到影评的“踪迹”。在世界范围内, 最早的一篇影评出现在1896年的美国;1897的上海, 则出现了迄今为止发现最早的由中国人发表的影评 (《游戏报》第七十四号) 。众所周知, 1895年是电影诞生的年份, 因此可以说, 影评与电影“相伴而生”。影评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 逐渐形成一种文体, 丰富了人类的文学创作, 同时也涌现出一批知名的影评人, 如法国的拉尔夫·里舍、美国的肖恩·索普、英国的托尼·雷恩等。他们培育了人们的观影意识、鉴赏能力, 促进了稳固观影群的形成, 因此带动了电影的创作。

进入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后, 微电影在中国的发展有目共睹。但这里的“发展”, 只是狭义的维度, 即“创作”。依照上文思路, 微电影的影评也应纳入“发展”的考量范围, 这就是一种广义的维度了。对事物、现象的评价, 不应仅看其本体, 与本体相关领域的呈现往往更具参考价值。因此, 如果从广义的维度考察中国微电影的发展, 就没有那样乐观了。因为从目前的情形看, 中国微电影的影评相较于创作来说, 处于严重滞后的状态。很多优秀的微电影作品, 或是没有影评或是在一些关于微电影创作的理论文章中顺带一提, 尚未形成独立、完整的篇幅。既然微电影在当下已经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艺术现象走进了人们的视野, 就应该完善起与之相关的“配套体系”:包括北京大学生电影节在内的很多“重量级”电影节已开辟微电影的竞赛单元;搜狐等有影响力的网站也相继举办了微电影的“电影节”等。这有助于微电影的创作朝着高标准、高要求、高质量的趋势发展。但在此基础上, 还要重视一点, 那就是搭建微电影的影评平台。

微电影的影评和传统电影的影评具有某些方面的共性。例如对故事进行读解, 辅助观众理解影片等。但与此同时, 微电影的影评也存在自己的个性。正如上文所提, 由于微电影具有“低门槛”的特点, 所以非专业人士构成了微电影拍摄的“主力军”。他们的拍摄热情高涨, 在题材的选择上不存在严苛的禁忌, 所以时常可以讲述一个立意新颖、意味深远的故事。但由于电影专业理论知识的缺乏, 往往在拍摄和制作上相对粗糙, 或编导难以意识到还有更深层的涵义有待挖掘, 因此在无形中丧失了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的表达。如果能形成微电影的评论机制, 想必影评人会指出其中存在的问题。而拍摄微电影的非专业“编导”也可从影评中看到存在的不足, 以便找到适合的改进方法, 提升自己的水平, 从而有助于从整体上将微电影的创作提高到一个新高度。

同时, 由于微电影创作团队的“非专业化”, 使得它传达出的往往是一种根植于普通百姓中的人生体验, 是一种“纯”现实主义。在“史诗巨片”、“娱乐时尚大片”将银幕“分割”的今天, “电影”已很少去关注普通人的生存际遇, 因此优秀的现实主义题材影片显得凤毛麟角, 而微电影可以成为这一缺失题材的补充, 例如关于梦想的《老男孩》、关于孝心的《天堂午餐》、剖析人性的《爱疯5》等。此外, 因为微电影的时长短、冲突集中, 其内涵精髓可以很快为观众接受, 所以教化作用表现得更为突出。所以影评人尤其是专业的影评人应该清楚, 微电影不仅是“草根”自娱自乐的工具, 而是具有巨大的社会价值。

但如今, 微电影的影评资源严重匮乏, 具有权威性的影片数量更是少之又少。形成这一局面的原因, 首先一点在于专业影评人对微电影的态度。尽管目前中国的微电影创作势头发展强劲, 从国家到个人的层面都意识到了这是一个极具拓展价值的空间, 但真正落实到个体上, 尤其是专业的影评人身上, 微电影仍是“草根”、“业余”的代名词, 因此很多专业的影评人“不屑”进行微电影的评论, 仿佛进行了微电影的评论就“身价暴跌”, 至多是从宏观角度夸一夸微电影的“好”, 或憧憬一下其美好的未来。这种满是空话的评论价值不大, 但鲜有以学术、文化的视角去评论一部微电影的影评出现。其实, 随着微电影创作在中国的发展, 很多知名的导演也加入到了微电影拍摄的行列。例如姜文就在2011年拍摄了时长5分钟的反映亲情的《看球记》;而贾樟柯成立的西河星汇影业在2011年共拍摄微电影17部。在国外, “名导”更是有拍摄微电影的“优良传统”:例如被誉为“新好莱坞电影”开山之人的阿瑟·佩恩就曾拍摄过微电影 (短片) ;大卫·林奇也在2002年参与制作了系列微电影The hire。从这一点也可看出, 微电影绝不是“小儿科”, 因此更能凸显搭建微电影影评平台的重要性。

当然, 也应该承认, 如今的微电影在拍摄质量和思想深度上确实良莠不齐, 粗制滥造的作品也不在少数。但同时, 如果再没有人以较高的格调去关注、关心、关怀它们, 这种作品将很难获得提升的空间;反之, 如果有相关影评的存在, 局面也许会有改观。因为影评可以使这些微电影的拍摄者 (非专业) 感到一丝因获得关照而产生的“温暖”, 进而激发他们向“精品”迈进的历程。此外, 如果有一位专业的影评人率先将微电影影评作为自己的主要评论方向, 势必会掀起一阵风潮, 通过个人的影响力来带动微电影影评的发展。

但是, 因为艺术创作具有主观性, 所以艺术品不可避免会带有艺术家的个人情感和心理诉求。由于“草根”构成了微电影拍摄的主体, 所以所发出的多是一些来自“底层”的声音, 以及揭露了一些“真实”。而“底层”与“上层”的矛盾、直面真相的难度, 是转型期中国存在的并在短时间内难以调和的一对矛盾。因此很多专业的影评人为了明哲保身而将此类微电影进行了有选择性的忽略。正如前苏联导演安德烈·塔可夫斯基所言:“我们承认光明正大的行为可能会给我们带来压力, 甚或与我们的环境格格不入。” (1) 也如加利福尼亚大学圣迭戈分校视觉艺术系副教授格兰特·凯斯特所说:“艺术家作为一个在统治社会权限外发挥作用的人物的观念, 在后现代的审视下, 作为一种立场或者甚至一种理想, 已变得越来越站不住脚。” (2)

其次, 作为微电影的普通观众——“草根”, 他们看过之后也许会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但不一定会产生写影评的“冲动”, 也就是缺少影评写作的意识;即便有这个想法的观众, 由于影视鉴赏能力和文字功底的不足, 很难成文。因此, 微电影的影评写作还是应该依靠专业的影评人, 但又出现了第三个存在的问题——发表渠道。

应该承认, 如今为影评发表搭建的平台越来越多, 除专业刊物外, 很多娱乐性、综合性的报刊也定期或不定期开辟影评的版面, 提供给“草根”影评人一展才华的空间。因此, 如今的中国影评人是一个多类型的群体:专业影评人, 影视专业的大中专教师和在校生, 以及爱好影评写作并具有相关能力的“草根”;此外, 除纸质媒介外, 网络也是一个影评发表的重要平台, 例如“豆瓣”、新浪博客中的“影评博文”等, 都为影评人尤其是“草根”影评人提供了发表机会。但看似庞大的影评人群体、数量和发表渠道, 却几乎没有微电影影评的“生存之地”。特别是专业的影视学、电影学刊物, 刊登的绝大多数是“大片”、“热片”等“电影”的评论, 或是“象牙塔”、“脱离群众” (北大学者王一川语) 。以近期 (2013年4月、5月) 出版的两种专业性的电影刊物为例, 刊登影评类文章近50篇, 但只有三篇文章与微电影有关, 其中两篇还不是针对具体微电影的评论。既然微电影也是电影, 为何不“号召”微电影的影评写作, 并开辟相应的专栏将其收入呢?

因此可以看出, 目前中国对于微电影关注, 多停留在了形式层面, 例如专家、学者的“鼓励”, 在综合性的电影节中加入微电影的竞赛单元, 或举办专门的微电影电影节等。这当然是一个个积极的信号。但理论的缺失势必会导致一种畸形发展。微电影电影理论的构建, 影评是关键一环;而理论的构建, 又可以促进电影的拍摄。例如上世纪80年代关于电影观念的讨论。“大讨论中涉及的许多理论问题很快就会在实践中反映出来;同时, 创作又促进了理论的发展。这是中国电影史上值得怀念的一段时光。” (3) 对于微电影而言, 如果有大量的影评存在, 就可以从影评中抽象出促进微电影拍摄规范化、专业化的理论, 由此带动中国微电影事业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苏]安德烈·塔可夫斯基:《雕刻时光》, 陈丽贵、李涌泉译,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3年, 第212页。

[2][美]佐亚·科库尔、梁硕恩:《1985年以来的当代艺术理论》, 王春辰、李之亮译,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2010年, 第9页。

电影《跑出一片天》影评 篇3

它讲述了李小天是一个善于跑步的孩子。小天的爸爸李飞雄没文化,一直以卖砂锅为生。他希望小天在班级和学校里成绩能够名列前矛,赢在别人前面,通过学习变得有出息,不要像他一样每天为别人做砂锅,像自己一样没有出息,所以经常教育小天要多学习。在学校里,因为小天身材矮小,即使有体育方面的突出才能与成绩,就算一次次超越他人,也进入不了田径队,接受不了专业训练,还经常被同学们讥笑甚至被称为“矮冬瓜”。他很气馁,为了自己的愿望,为了不被同学嘲笑,为了赢回自尊,小天下决心在跑步方面超过别人,他代替叔叔去给爸爸送沙锅外卖,最后和大眼仔赢下了夜跑之王,发挥了自己很久以来的潜质。之后,大眼仔对他进行了专业的训练,平常,他经常边学习边进行简要训练。虽然没有校田径队那么整齐划一,但却让李小天进步。在有一天训练中,一个同学因为自己跑得很快,故意去羞辱李小天,说他输在了起跑线上,可正是因为这位同学的一席话,使李小天更加努力与大眼仔一起训练,即使高强度训练再苦再累,汗水再多,李小天都努力坚持下来了,他终于获得了进入比赛的机会,可对手马晓却比他成绩要多出两秒左右,他做了什么呢?更加努力训练,并且在最后冲刺关头跑赢了马晓,赢得了冠军。但这对于小天来说其实仅仅只是一个开始,他还要继续努力训练,争取拿下一个又一个冠军。

在比赛结束的时候,李小天看到了垂头丧气的马晓同学,他并没有像之前马晓同学羞辱他那样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而是微笑着走到马晓面前,安慰马晓同学,并同他击掌、握手,相约下一次在一起比赛。李小天同学虽然曾被马晓同学羞辱,但他并没有任何不满,而是将这种羞辱化作激发自己的力量,努力前进,跑得更好。他安慰马晓同学,不仅说明他大度,他更是善良的。

这部影片之所以说是一部励志影片,是因为它教会了我们许多哲理,而这些哲理,却隐含在一个小学生励志跑步,努力奋斗,不怕吃苦的小事中。

首先,李小天同学可以赢得比赛,他的天分是一方面,其次他很努力的训练,从替叔叔偷偷送爸爸做好了的砂锅外卖,到遇见,结识了大眼仔,和他一起训练,接受专门的高强度训练,即使项目再多,再苦,再累,他也为了跑步咬牙坚持了下来。这与他勤奋训练、不怕吃苦的训练十分不开的。

不过我认为他能赢得比赛,不仅靠自己,更因为有大眼仔正确的指导培训,使他进步飞快;有家人、老师、同学们等那么多人的支持。所以说明成功需要他人正确的指点,需要他人的支持,同时更要游戏机辛勤的历练,努力,为之奋斗。

怀揣梦想,为之奮斗,不怕吃苦,努力追求!——只为心中的梦想

李小天同学之所以会有那么强大的跑步决心与动力,自然是与他人的不懈、羞辱有关,因为身高,老师、同学不相信他,父亲却又只想他好好学习,不相信他会跑步。可是,正是因为这么多人的看不起,这么多人的不懈,他被激发,他要让不懈的人看一看自己是可以的,他想证明给所有人看:身高低,又怎样?我努力了,我肯定可以跑好,我要证明给你们看,身高不算什么,我就能跑得很快!也正是:不借别人的光自豪。当然,结局是成功的,这也是全片最令人感动的地方。——输在起跑线上,赢在终点!

李小天同学起跑比别人慢了8秒,观众因此都失去了信心,但是,他在冲刺关头,却通过支持激发出正能量,超越了马晓,夺得了来之不易的冠军。这说明起跑晚没关系,只要后来冲刺,拼搏努力赶上,仍然会赢。就好比许多同学学习,之前漏洞比较多,可只要即使认识到了,并努力查漏补缺,一定可以超越自我,赢得“终点的胜利线”。再比如,大家身上的不足,既然发现,努力改正,依然是可以“赢”的。

其实,这个赢在终点,不一定是让别人输给了自己,更重要的是,自己通过不懈的努力,完成了自己的一个又一个巨大飞跃,这,才是真正的“赢”。因为,我超越的曾经的那个自己!

电影影评论文 篇4

该如何去看待艾费多?他是多多年少的朋友,更是多多人生的指引者,他教会多多放映电影,他隐瞒爱莲娜的消息,鼓励多多出去闯荡。这不禁让我想起,“父母之爱子,必为之计深远”。

该如何看待多多这段纠结一生的爱情?年少时深深爱过一个人,从此之后,遇到的每一个人不过是为了寻找你的影子。当再一次相遇时,内心仍然激情澎湃,仿若年少时光。

是爱情与事业的不可兼得?艾费多希望多多选择事业,出去闯荡。生命中最重要的两个人,决定了自己的一生。我会想,若让多多自己选择,他会选择哪条路呢?

电影孔子影评 篇5

《孔子》――平凡中的圣人
09 经济(1)班 2009211006 黄骏智
2010 年 1 月 22 日,电影《孔子》正式上映.全片时长 2 小时,由周润发、周迅、任泉、陈建斌等领衔主。.影评一经放映引起各种评论,好坏不一。不过 在我看来,这部电影还是非常好的一部作品,成功的颠覆了自古以来圣人高高在 上的形象,反而营造了一种平凡之中方显圣的大智慧的感觉,将孔子以平凡的形 象表达出了圣人的理念。剧情简介: 公元前六世纪,屹立数百年的周室王朝已朝不保夕,各诸侯国割据一 方,为了达到称霸的目的而相互征战。这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气势磅礴的时 代,一个辉煌灿烂的时代。在这个时代中,有战争、有英雄,有思想、有 著作,中国史称为“春秋”时代。孔子名丘,字仲尼。他出身于当时一个小诸侯国——鲁国的没落贵族 家庭,为社会的混乱情形而忧心忡忡,希望以他超越时代的思想和智慧来 影响春秋诸国的历史进程。然而就像历史上的其他圣贤早年的经历一样,彼时孔子的时代还未到来。虽曾仕官于鲁国,并以其勇敢和智慧带给鲁国 以尊严和强大的希望,但最终政治理念破灭于现实之前。随后孔子为了理 想率领众弟子奔走在列国之间长达十四年之久,传播其思想,想与整个时 代抗争,只可惜霸道如此世间,不容其主张。他曾数度被乱军围困而身陷 绝境,也曾被卷入政治阴谋的旋涡,甚至曾被世人误解……于晚年返乡祖 国——鲁国,他归而不隐,不懈于教育弟子众人及进行文献整理工作。孔 子在失意中逝世,一腔报国热血空付东流。但是,礼崩乐坏终促成万世师 表!殁后,其言行及思想终为后世所认同推崇,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 根源,尊谥“大成至圣先师”。在网上有很多评论说《孔子》完全违背了历史,甚至说有辱孔子圣人的形象,这让我想到一个词 “三人成虎”,这也造成许多网友跟风在网上抨击《孔子》。但是,依然有许多人为《孔子》辩护,只有真正打动观众的电影才会有人欣赏。尽管片中有不少谬误和不足,它有应该被批评的地方,但是至少不该遭到贬低。首先看看本片的编导们对一些学者针对影片中出现的文史错误进行挑刺的 反应,整个观影过程观众们应该能感到编导们已经在自己能力范围之内尽力了,在商业目的的前提下的确是想把本片做得足够好,这在影片的整体制作水准上是 能体现出来的,因此当被人诟病时,免不了觉得委屈,问题在于反应方式上有过

激之嫌,当然这不排除是在故意炒作。坦率地讲,作为一部反映历史人物的电影,除了一些可以接受的艺术加工和改编之外,《孔子》依然

犯了很多文史方面的错 误,这似乎成了国内目前这一类电影创作上的通病,这也反映了制作方的急功近利,这才是应该注意的问题。一些学者出于文史研究的严谨态度,对本片提出批 评挑出毛病,这个是可以理解的,这样的“挑刺者”的存在是有积极意义的,他 们对一些容易误导观众的常识问题提出修正,这是一件好事。只是就目前的现状 而言,这二者之间无法形成积极互动和良性循环,这才是一件可悲的事情。影片中的孔子临终说了这样一句话:“后人对我的赞赏是因为这部书(指 《春秋》),对我的误解也是因为这部书。”孔子生前颠沛流离如丧家之犬,死 后极尽哀荣成万世师表,古今之人或膜拜之或鄙夷之都不过是从自身需求而产生 的主观行为,孔子在世之时恐怕从来没想过自己如何伟大或者渺小,他只是拥有 一个强大的精神世界,并且为了一个理想不断前进而已,能够在困境中始终坚持 自己认为正确的东西这才是孔子的伟大之处,因此这部电影至少在这个层面上具 备了应有的感染力。本片实际上是试图把孔子拉下神坛,从一个凡人的角度去诠释这个 “圣人”,比如他也有缺点,不经意间见了南子给后人留下口实;比如他也有爱好,爱喝酒 好武术,这些表现手法都不失为操作性较强的办法。有家小而不能享其乐,惜弟 子而不能全其身,爱国家而不能报其君,恋故土而不能立其足,怀理想而不能偿 其志,孔子实际上真是一个彻彻底底的“失败者”。但是就是这个“失败者”周 游列国十四年,受尽风霜之苦离别之痛,尝遍人情冷暖世态炎凉,依然在坚持在 求索,这才是孔子思想立足万世的根本,正是这个“失败者”奠定了中华文化二 千年以来的文化核心,使后人受益匪浅。因此,当影片最后皓首霜须的孔子再回 到阔别多年的故国之时,跌落尘埃痛哭失声,既符合一个受尽颠沛之苦的游子应 有的情怀,也凸显了这个于平凡之中孕育伟大的生命个体的不同凡响之处,同样 地这一手也深深拨动了观众内心中那根最脆弱的弦,既然能打动人心,观众自然 会忽略它的其他不足之处,对此发出感喟。电影的情节是从孔子在鲁国为官开始,是孔子一生比较顺风顺水的时候,一 系列的从政治到军事的作为可以看出这哥们确实有才干,胆识过人、政绩突出,被大老板鲁定公非常赏识,却因触犯了作为既得利益者的权势季孙斯的政治利益 而被排挤驱逐。孔夫子这一点也被后世很多天真地相信儒家治国的知识分子天真 地继承,中国历来的政治一向是一边打一边哄,一边用法家斗你一边用儒家哄你,学而优则仕这种说法一开

开始就是错的。孔子在一番政治作为之后终于成了悲剧,但这段在鲁国的戏因为符合剧情冲突的的要素,说白了就是有正派有反派,是和 胡玫之前拍的宫廷斗争一脉相承的,胡玫拍起来也驾轻就熟,把当时很多名字拗 口难记的人物拍成了活人。而到了出鲁国流浪的时候,没有了与孔子直接冲突的

反面人物,剧情冲突并不激烈,如同很多媒体所说“后半段像散文”,其实从一 个有理想却只能流浪的人物去理解的话,可以看出孔子辗转漂泊的背后,他的最 大的敌人就是那个春秋乱世的时代。这个电影拍的就是一个人和这个时代的一种对立,一种彼此不能接受和融合 的悲剧。何况这不是简单的生不逢时,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的世态人心还是单纯一 点的,不然不会有颜回等众弟子的倾心跟随,后世的中国人的政治和人心,总是 越会发变坏,从胡玫导演的历史正剧《汉武大帝》和《雍正王朝》等都能看出来,儒家的政治思想历来只是当权者的用来装裱的纸而已。当一个人物传记的电影拍 出人与时代的关系的时候,就走对路了,而《孔子》这样的电影,不仅面临着拍 出人与时代关系的任务,还有更大的难关,就是孔子的圣人光环,对于这个光环,夫子自嘲丧家狗的记载就是一个破解的利器。编导的聪明之处不仅在于选择了一 个破解光环的利器,还在某些关键之处与古人“精神往来”,很好地理解了古人,比如子见南子那场戏,原本我所担心的港式的过度戏说并未出现,而是点到即止,微言大义,也有几分《史记》中记载该绯闻事件的古朴诗意。周润发演出的那点 微微动容,内心波澜未平,南子则风情款款,看起来有趣,都恰到好处,令人会 心一笑,比《论语》中所说的孔子出来竖中指对天发誓“子所否者,天厌之!天 厌之!”要有趣,并且可信。史料中的孔子多少有点教条的,这一点《孔子》在 前半段也未避免,所幸前半段有故事支撑,说教之处尚可容忍。影片中还有一句话很能引起观众共鸣: “世人也许很容易了解夫子的痛苦,但未必能体会夫子在痛苦中所领悟到的境界。”在当今社会,物欲横流的背景之 下,这句话应该是很能引起观众的共鸣吧?在经济危机的影响下,大多数的人们 都在为了生活四处奔波,这句话恰恰直指人心。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坚持和自己的 梦想,不论是否能得到实现,至少这种不能被他人所理解的心情是十分痛苦的。所以我认为这句话是《孔子》之中重要的刻画点,正因为这句话,孔子才没有了 高高在上的伪圣人形象,却是多了一份能让人信服的平凡感,这才是真正的圣人!《孔子》这

搜索电影影评 篇6

叶蓝秋宛若南美洲丛林中得一只蝴蝶,煽动翅膀,引发了一场发生在中国南方都市里的“南太平洋风暴”。七天时间,因为一件公车上发生的小概率事件,十几个人被卷入其中,生活被迫推离既有的轨道,甚至命运都被彻底改写。

然而,这一切都不是真相。

真相究竟是什么?

藏匿在“叶蓝秋公车上不让座”的隐情是什么?

叶蓝秋是不是沈流舒的“小三”?

是谁在“人肉搜索”叶蓝秋?

是谁将叶蓝秋逼入绝境?

是谁陪伴叶蓝秋走过了人生最后一段旅程?

人生在世,一生不过一瞬,是谁将她的归途推入漩涡,是谁将她的命运涂写成一片黑暗?究竟是谁“杀”死了叶蓝秋?

根据著名网络小说改编的《搜索》是一部典型的群像电影,故事线索错综复杂,每个人都是网络时代的狩猎者、施害者。简单地说,一个女金领,在公交车上没让座,被实习生女记者拍下来,然后新闻报道、网络爆炸,最终令女金领选择了自杀。在每个环节之中,围观的看客们,在网上网下,都过度热情地主持公道,用各种形式攻击他们以为有道德瑕疵的当事人。当看客来主持公道,世界必定走向失控。

在这样的故事结构中,陈凯歌还能给每个人相对宽松的表演空间,让每个人物让观众记着并且印象深刻,这需要非常高明的叙事手段。有很多群像电影就是因为人物脸谱化,分属个人的故事线不够清晰,最后变得混乱而遭人诟病。当然,这一方面得益于原作小说的精彩;另一方面也证明了陈凯歌对现实主义题材拿捏得当的处理手法。高圆圆扮演的叶蓝秋的死或许可以看成是一场事先张扬的自杀事件,在这个事件中,所有人都成为看客,任由叶蓝秋一步步走向死亡。连同赵又廷扮演的杨守诚也是如此,他虽然有真爱,却太不主动,不够有担当,为什么就不能多做一些事呢?这与《画皮2》中的陈坤很类似,追悔莫及之时,要么自刺双目,要么遗憾终生。

通过对现实的真实反映来思考我们当下的存在意义和生活困境。从这个意义上说,《搜索》是近来华语电影中少有的力作,它将焦点对准最新的生活方式以及这种生活方式所蕴含的生存危机。你能说姚晨饰演的资深记者陈若兮没有新闻敏感性、没有社会责任感吗?不,她都有,只是在事件的发展过程中迷失了自己。

叶蓝秋与杨守诚也同样如此,否则一个不会绝望到以死来逃离人世,一个不会躲躲藏藏不敢诚实面对。想想,这是迷失的一批,而清醒的那一批则是王学圻扮演的大老板、陈燃扮演的秘书以及沈流舒、王珞丹扮演的电视台实习生杨佳琪———老奸巨猾的老板、心机颇深的秘书以及涉世未深的职场新人,最复杂的与最简单的都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反倒是那种不上不下的不知道自己到底追求的是什么。以上角色,每个人都是受害者,也都是看客,看别人时,世界很糟乱,但其实自己也好不到哪里去。当看客们主持公道之时,就不再有公道可言,对人对己都是如此。

知音版:这个江湖仿佛已经太久没有见过这样自然流露的真情。俗话版:矮马,真爱啊!

书归正传。举凡一对明星在一起,在吸引很多眼球之后,也会有很多白眼球丢过来:“又是一对秀恩爱炒作的吧?”真别怪大伙先不怀好意揣测你们,谁叫那么多明星爱抱团炒作,比如一个T歌手牵着一个gay发型师也号称男女关系之类的恶俗例子云云。

近来最三角最八卦的明星恋情,莫过于刘浩龙容祖儿何韵诗三人之间兜兜转转的爱恋,甲方宣布爱上乙方,乙方曾爱上丙方,大家忽然发现甲方还跟丙方求过婚。本来还以为“你是我心内的一休刮”,原来大家都是彼此心中的“一休刮”啊,而且有男刮和女刮,好乱啊。到底是谁本意轻浮,又是谁无辜中枪,恐怕只有当事人清楚,小老百姓是不知道的,只是这连台的戏从来看不完,也从不会落幕。

而最近其实个人最关注的是另一对,拍摄陈凯歌电影《搜索》而因戏生情的高圆圆和赵又廷。他们两个人在一起的过程,却仿佛与娱乐圈中浮躁炒作的大潮流有那么些许不同,有很深刻和纠结的意思。比如对比一下黄立行和徐静蕾,他们俩的结合看起来就完全没有那么深情,因为徐静蕾太聪明能干,黄立行则太种马洒脱。

高圆圆是那种最典型的漂亮女孩,几乎每一个她过往在一起的对象都被人知晓,但都没有修成正果。赵又廷是一个良好家世出身的翩翩公子,斯文谦和,在圈中经历过几段若有似无的恋情,但都也没了下文。如果赵又廷是来自“太平洋的风”,那么他虽然两度吹过Angelababy,但最后还是在大陆御姐高圆圆身边停止流动。

一开始的时候,很容易让人引发联想,翻过山越过岭的高圆圆是怎么可能在赵又廷这座台湾小山丘上停下来呢?难道是因为什么特别的长处吗……那么年纪轻轻的赵又廷又是为什么会穿过台湾的莺莺燕燕,被大陆的姐姐拴住绊倒在怀中?难道是因为什么特别的骚情吗……

不开玩笑,严肃的说,之所以说他俩有那么些许不同,是因为我从来都没觉得这俩人在一起有炒作的成分。一丝一毫都没有。

赵又廷和高圆圆的恋情刚被拍到的时候,两位当事人还有些遮遮掩掩,后来的几次发布会上,赵又廷开始有了男友的样子,替女友回答记者们的问题,样子腼腆可爱。然后我忽然觉得,这是多好的小狼狗啊。最近一个月,《搜索》开始陆续放出宣传物料,我逐渐有被煞到的感觉,赵又廷和高圆圆之间的电流太温馨自然了。

电影里的赵又廷受雇于高圆圆,高圆圆说:“我不想让人看到,我和你在一起。”赵又廷听后有点真情迸发:“我要让所有人都看到,我每天都陪着你。”这两句话是全片我印象最深刻的台词之一,差点感动落泪。生命中,有那么几个瞬间,是复刻了这样的情绪的,被击中也在所难免。然后,赵又廷紧紧抱住高圆圆,那一刻从高圆圆的表情可以看出,在拍这场戏的时候,他俩一定是相爱了的。据说,这场戏在陈凯歌喊cut之后,赵又廷和高圆圆依然紧紧拥抱了五分钟,情深到实在是让人吐槽无力。还有一场戏,两人在蹦极台上紧紧抱着彼此,反复纠结要不要跳下去,赵又廷苦笑着说:“我只想说,这笔钱真不好赚呐!”唔,抱着爱人跳崖还要装作是金钱关系的戏也确实不好拍啊!

在花絮里,赵又廷在接受访问时看着高圆圆说,“我在看到她时,脑海里就会浮现出那个画面。”然后他就有点说不下去了,就又开始很腼腆的笑。花絮里另外一个镜头是,赵又廷说,自己爱上戏里的对手高圆圆。“爱疯了!”你知道看到这几条花絮的感觉么!赵又廷这时候已经是个陷入爱情的小2b了!

因为电影里的戏不是按顺序拍的,所以究竟是哪一场戏两人才开始来电,基本无从考证,但我在几次《搜索》的看片过程中,都可以十分肯定的是,其中有若干场戏,从二人的眼神就可以看出,一定是已经爱的很深了。有些人比如我有一种特异功能叫gaydar,比如看谁一眼,就基本知道谁是gay。插话:这种技能是天赋异禀,你们想都不要想。同时gaydar还有另外一种很好用的功能就是,在与某两人接触过之后,基本就可以知道这俩人是不是情侣关系。因为有过亲密关系的人,彼此之间的默契是完全不同的。就比如我看完《碟中谍4》唯一感受就是,阿汤哥一定把杰瑞米·雷纳搞了。

我相信很多人都跟我一样多多少少有些gaydar,所以,看《搜索》的一大乐趣也在于,某些戏份时你会知道,赵又廷和高圆圆还是陌生人,而到了下一场戏,他们可能已经见过家长了,而某一场戏时,他们可能刚爬完床单。虽然电影里他们并没有滚床单,那么这里也是我要跟导演抗议的地方:他!俩!欠!观!众!一!炮!你!竟!然!不!点!炮!

陈凯歌导演曾经说过,《搜索》里叶蓝秋和杨守诚这俩角色,不管谁来演都会爱上彼此。我在看电影之前,最感兴趣的是高圆圆那句“要坐坐这儿啊”,一个“不让座”事件引发的一系列蝴蝶效应。看完电影后发现,比起原著的奥义,电影的本质回归了“人”字。虽然《搜索》里的线索有好几条,主要人物有若干个,但最让人难忘的还是叶蓝秋和杨守诚之间短暂又热烈的爱情。大抵所有事物都逃不开一个“情”字,与“情”有关的故事也格外动人。

电影《搜索》里,在“不让座”事件被媒体曝光后,叶蓝秋成了一个被符号化的女人,烈焰红唇,美丽而道德败坏的“小三”。阴差阳错之下,杨守诚成了唯一守护他的男人,普通、懦弱却又坚定,在他的视角之下,叶蓝秋只是一个被伤害了的女人,需要被保护,而他此刻成了一个挺身而出的骑士。有些被设定的情境下,主角是会本能有情的。而最重要的是,在《搜索》中,高圆圆被拍得美艳绝伦,倾国倾城,换做是谁演对手戏都会把持不住荷尔蒙乱冒吧。

在《搜索》戏外,高圆圆本人有一些特质很像叶蓝秋,美丽倔强,多年来被误解,大概她始终等着一个可以托付内心的人。赵又廷外表不够十足帅气,但想必骨子里也流着期待被唤醒的骑士之血。电影内外,两个人和角色都融为一体,确实像凯歌导演所说,很难不爱上彼此。在一次媒体采访里,赵又廷说,他看到了圆圆身上不为人知的一面。话里话外都说明,他俩走到一起的过程,绝不是辛苦追求,而是水到渠成。在我看来,《搜索》的片名已经不再是最初的含义,而更像是去搜寻一段恋情的隐秘始末。

《入殓师》影评 篇7

下面我们从影片叙事, 视听语言, 艺术风格与文化内涵等几个方面较为全面的解读《入殓师》这部影片。

一、叙事分析

(一) 剧作结构

影片《入殓师》严格遵照了影视文学创作的剧作结构。片头开始之前首先引入了一段“非正常”的入殓仪式, 让观众初步理解了入殓师的工作。影片开始之后从开端部乐团解散, 男女主人公决定搬回乡下居住, 引入发展部男主人公小林大悟应征到NK代理开始了入殓师的工作, 到展开部大悟的妻子美香知道丈夫做了入殓师后的不理解与反感, 再到递进部美香怀孕回来后一步步将剧情引入高潮。编剧巧妙地设置了两次高潮的重复出现, 一方面使得剧情发展的合理性增加, 另一方面也令影片主题升华, 故事感强而有力。

这两次高潮分别是:次高潮, 大悟童年好友的母亲、开澡堂的阿姨去世。这一次高潮不仅让原本看不起自己工作的好友明白了入殓师这份工作的意义, 更重要的是这一剧情设置使原本善解人意的美香理解丈夫的工作并支持丈夫变得顺理成章。这也是剧情转折的一个重要的点。主高潮是大悟父亲的去世, 将剧情推向了极致, 也使得影片内涵得到升华。

(二) 台词与细节点设置

影片中有多处台词设计饱含深意。例如, 在男主人公小林大悟想要辞职的时候, NK代理的社长与大悟坐下来喝茶吃河豚鱼白的时候以及圣诞节三人围坐在一起吃炸鸡的时候, 社长都说了一句:“好吃的让人为难啊!”仅此一句, 意味隽永, 并且揭示了深刻的人生哲理。

剧中还运用多出细节点设置, 以形象化的深刻寓意讲故事带入到下一环节。例如, 在大悟失业欠债后, 妻子美香买到的那只还在坚强存活的章鱼。二人将其放生, 同时没想做出决定回到乡下居住。

影片中还有一处是将台词与细节点并用的最好的。大悟父亲死后, 丧葬公司来搬运尸体的行为与NK代理的入殓仪式形成的鲜明对比。这一设置不仅展现了入殓工作的神圣与尊重, 更重要的是因为丧葬公司无礼又缺乏尊重的对待死者的行为使得美香大声的喊出了:“我的丈夫是入殓师!”——这一语可顶千言万语。一方面美香肯定了大悟的工作, 更重要的是夫妻间的爱, 父子之间的爱, 媳妇对公公的尊敬之情一时间全部迸发, 将全剧推向高潮。

二、视听语言分析

(一) 音响

整部影片大提琴的音乐声始终贯穿其中, 悠扬婉转、荡气回肠。大提琴悠扬的旋律我们耳濡目染就不多提了, 重要的是影片中有多处大提琴演奏的使用与剧情的发展相结合, 意味深长。最为突出的一场戏就是男主角那段在草原拉琴的意识流, 真可谓神来之笔, 抒情怡人、格外浪漫。

(二) 摄影机的角度

我们以大悟找社长谈辞职这一大场戏为例分析本部影片的摄影机角度的运用。

从上村小姐告诉大悟社长在楼上后, 立刻出现了一个垂直俯拍的镜头, 这种镜头在电影表现中是不多的。其作用一是准确展示了社长所在位置, 二是以俯拍降低了大悟的人物形象。接下来大悟上楼的一系列镜头均运用的俯拍, 通常意义上, 对于还是脱不了世俗眼光的大悟, 这是精神层面的印象放低。而相对比的, 导演故意将社长放在一个有兰花有树有草的仙境般的阁楼上, 从内外两个层面提升了社长的人物形象和精神形象。

(三) 剪辑

影片中比较明显的一处硬转场就是影片上下部分划分的那一处:画面从社长与大悟吃河豚鱼白转为大雪纷飞的开车场景, 这又与开头的场景相同。在观众尚未缓过神来的时候就迅速拉到了另一部分, 但这并不影响观影效果, 甚至是运用技巧是的影片更具心意。一片下半部分打开头重复了影片的开头, 这一重复是观众恍然大悟有满心欢喜, 在审美周期性疲惫的时候大脑又激起了兴奋, 从而顺利的观看下去。

三、艺术风格与文化内涵

《入殓师》在延续了日本文艺片的一贯艺术风格的同时, 以深厚的人文主义色彩取胜, 没有太多的拖沓, 也去除了日本典型文艺片沉重的气氛, 加之以幽默搞笑的情节, 使影片更具观赏性。

故事将男主人公从前的职业设置为大提琴师, 而随着乐团的解散男主人公的身份由备受尊敬的大提琴师变为身份特殊的入殓师, 这一转变似乎是将主人公的社会地位降低了, 但是从整部故事来看社会地位的降低伴随而来的是精神地位的增长, 不仅仅是男主人公本人, 更从他身边的人的态度的改变可以看出入殓师在精神领域里是一份神圣而又高大的职业, 受人尊重。

小林大悟是一个小人物, 是现代文明社会中普普通通的一员;小林大悟做的是一份普通工作, 是许许多多的社会职业中的一种。但是平淡的人物, 普通的工作, 这里面包含着的是对工作的百分之百尊重和热爱。平实的正剧, 简单的手法, 这里面饱含的是对人生的参悟和对生死的思考。

碟评/影评 篇8

伤花绽放

文:小戈

专辑:《Black Cadillac》

艺人:Rosanne Cash

发行公司:Capitol

发行日期:2006年

生活在别处,但是那些疼痛无比真实。从2003年的春天到2005年的春天,在《Black Cadillac》这张专辑11首作品写就的两年内,继母、父亲、母亲相继去世,Rosanne Cash,这位前葛莱美最佳女歌手像被上帝放逐一般成了一个孤儿,但这是一张暗涩却绝不溺于伤悲的唱片,流畅悦耳,一切的表达都是有节制的,你猜,这声音的背后该有怎样一颗坚强而安宁的内心?

“Rosanne, come on.”专辑一开头以故去的父亲Johnny Cash(美国乡村音乐一代传奇人物)的一声呼唤开篇,这显然是最亲切的怀念之声,挽歌一曲之后更多是对生命,对死亡,对记忆,对爱的思考与探讨,深沉坦荡,这些主题多少带了些许沉重,但是那种举目皆茫然的孤单和空荡荡的悲伤也在声音的杂错间,在动人的民谣与草根蓝调的旋律里被渐渐风干。

温暖·家·幸福感

文:朱布磊

专辑:《幸福感》

艺人:孟庭苇

发行公司:大熊星

发行日期:2006年9月

在秋风乍起的夜晚,孟庭苇的这张新唱片像是雨夜飘落的梧桐树叶,温暖而悠扬。歌坛有两类歌手,一类始终力图站在潮流浪尖,一类不管星移斗转总是安静唱歌。孟庭苇自然属于后者。从十多年前“冬季到台北看雨”的清纯女孩到如今平添“幸福感”的成熟女人,温和与自然是她身上一成不变的气质。事业如日中天时,孟庭选择淡出,过起了小女人的居家生活。2004年复出歌坛纯净依旧,而生命的结晶又赋予了她更多的母性情怀。《幸福感》里的幸福写满了平淡二字,既是民谣的轻吟浅唱,也有爵士的从容淡定。一个沐浴在家庭里的女人将她的那份娴静毫无保留的释放在了音乐里。《蝴蝶是花》、《小公主》、《天使之歌》、《白天的星星》……连歌名都闪烁着温存的光环。专辑中的《我们仨》将家的其乐融融唱的有情有趣,甜美的旋律在轻快的节奏中流转。告别娱乐圈的喧嚣,有宁静的星空,这一刻,音乐的“幸福感”,在心里。

年轻的爱和忍住的泪

文:郭小寒

专辑:《哈雷妈妈》

艺人:陈小霞

发行日期:2006年8月

厂牌:滚石

总有一些音乐是只关乎心灵的。跟朋友开玩笑地说,陈小霞就是一个苦兮兮的老女人,也许我老了,就会变成这样。我听这张唱片的时候,感动得哭了。一个低沉沙哑的女中音,讲述尘封了12年的青春往事,那种缓缓的叙述里饱含着力量,却并没有行动。

《苦果》写给爱情,是错过了的,却没有抱怨;《暗舞》写给自己,是黑夜里稍微释放的一点脆弱,一杯给自己的酒;《查无此人》写给青春的信,没有回音,只是一种缅怀;《哈雷妈妈》是给勇气和未来;《心疼》被听了无数遍,生命里一个最重要的人,走过来又走远,留下些伤感的句子……《陌生小镇》纪念远行,谁在年轻时没有远行的冲动,我们去了,但始终没有说为什么;《猫》是一点点戏谑和讽刺,给自己一点警醒。

听陈小霞的音乐,感觉所有的冲动和遗憾都被尘封在了回忆里。而当年华老去,勇气的意义就是在12年后,慢慢诉说年轻的爱和忍住的泪。

影评

如果,爱的是你

文:张狂

这是一部关乎爱情,关乎青春的韩式偶像剧,只是嫁接之后,又多了一种中国月饼式的对亲情沉重甜腻的夹心。不过青春的岁月总是让人充满了无限的遐想,那曾经过往的枯涩和欢笑,甜蜜和泪水。有时,上仰的嘴角总会在你不经意间浮现,一如本片那四个在校园相遇、交叉相恋的人儿。也许人错了、事错了、表达错了、时间错了、上苍错了……可,爱错了吗?爱和生命那承受得起谁对谁错的沉重,我只知道,那时候青春和笑意荡漾在他们的脸上;现如今,物是人非,他们失去了彼此,又得到了另一个彼此;失去了自己,却又得到另一个自己。爱是生命中不可承受之重,如果爱的是你,我只想和你去往一次飞驰无声息的旅行,追赶一场没有终点的追寻,而不要任何纠缠。

片名:《爱的是你》

导演:许书绮

主演:周伟童、牛青峰、张雨提、高昊

上映日期:2006年8月

恶狠狠的生存

文:于是

我从没有看过这样纯粹又这样绝望的华语电影。如此非现实,又极其现实。干净利落、一刀见血。Edison,吃垃圾长大、打黑拳求生,靠一把枪鲁莽挣钱,杀人之前之后独独不忘填肚饱。非正常的黑色人生,所以他狠。生来便依循本能,倒也干净。相形之下,Sam是个扭曲的人,先奉警察老爸为神明,最后眼看着偶像恶狠狠贩毒,虽能以一枪控诉,却仍要抱着父亲痛哭一场。那些个挣扎,说是说人性使然,其实只是世界压砸下来的黑暗。

两人的仇,是用命堆出来的,所经之处皆是黑暗。在此,仁义道德三纲五常时尚现代全都臣服于丢命的险。在我们的城市里,爆发是难的,是要学的,是要克服种种障碍去获得的。忍耐却是天经地义,如披麻带孝一样背负仪仗化的道貌岸然。其实从结局去看,暴力和忍耐是一样的,都不会引向幸福。但是从没有关于幸福的法律。

片名:《狗咬狗》

导演: 郑保瑞

主演: 陈冠希、李璨琛、张兆辉、黎耀祥、裴唯莹

上映日期: 2006年8月

在顺流逆流里

文:公子羽

多少年前,蔡国权在《顺流逆流》里唱到:不经意地在这圈中转到这年头,只感到在这圈中经过顺逆流……说的正是香港的娱乐圈,染缸般光怪,江河般浮沉,概括其间境遇,无外“顺流逆流”四字。正如电影里刘青云扮演的潘家辉,一个年龄疲软,事业不振的演员,简直生活无味!偏巧遇到吴晓菲这样的女孩向他学习表演,只要有出境机会就努力争取,全力以赴,甚至不畏情色……那是神给这意冷心灰的演员最后的启发吗?又或是这一次偶然邂逅,将改变他即将对未来路作出的选择?——看了这部电影你就会知道,对比好莱坞最善烹制英雄拯救地球的满汉全席,细腻,清澈,又动人的小人物故事才是香港电影人的看家宝,就像青花瓷碗里的营养白粥,配一二咸菜,固然清淡普通却足令你百吃不厌。

片名:《我要成名》

导演:刘国昌

领衔主演:刘青云 霍思燕、余安安、黎祥、江汉

上映日期:2006年8月

下场

文:宣谣

都因为好奇,游戏开始。好奇,对“金领男”死缠不放手的情妇到是要看看他的富婆老婆有多温柔;好奇,“金领男”倒要看看你一个洗头妹有大的嫉妒心;好奇,对富豪生活充满憧憬的小保安肆无忌惮地对富婆频频放射无聊电波;好奇,单纯冲洗店小妹窥视着一切,却自以为是地加以判断;好奇,温良富婆释放无量潜能。连九名之猫都可以毙命,可见“好奇”的杀伤力,何况人的一条轻易就可以丧掉的小命。

醉——“金领男”玩献了,醉一场反算了卿卿性命;生——冲洗店小妹看着爱情远走,生有何意?梦——小保安无辜陷入金钱陷阱,不过梦一场;死——洗头妹情妇稀里糊涂地被变态爱情致命一击,毙命;其实,富婆都没有想到如此下场。游戏残局收场,皆为了好奇!

片名:《好奇害死猫》

导演:张一白

主演:胡军、刘嘉玲、小宋佳、廖凡、林园

上一篇:市规划局党政领导班子2010年度总结报告下一篇:写蒲公英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