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心与希望读后感

2024-06-12

信心与希望读后感(共11篇)

信心与希望读后感 篇1

闲适的周末,看完电影,练完瑜伽,陪好女儿,关上窗户阻挡春寒料峭,打开《信心与希望》,封面上温总理的笑容淡定儒雅吸引了我,我不喜欢政治,那是男人和极少数嗜好的特长,我愿意做个慵懒的女人,在自己的安静小窝里安稳现世,与世无争。

可是,关于国家,关于现状,关于希望,仍然是不会泯灭网的,因为,身在这个国家,必要的关注和了解可

以使我更能心平气和地接受这个国家的不够完美。

去年去北京的时候,听北京的导游议论起国家的领导人都像自家人一般头头是道、如数家珍,然而,国家谁能管得更好,不是我等能看穿的,只是,我喜欢总理的气质,那些儒雅智慧不是可以乔装的,我相信一个理想的人,一定充满热情和责任感。

这是一本总理访谈实录,其实,之前温家宝总理的访谈录电视里直播的时候都有看过,不过,印象深的也渐渐的模糊了。今天翻看文字实录,就挑那些我喜欢的言论画了下来,比如,关于读书的言论:

第一,要处理好读书与人生的关系。书籍本身不可能改变世界,但是读书可以改变人生,人可以改变世界。读书关系到一个人的思想境界和修养,关系到一个民族的素质,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兴旺发达。一个不读书的人是没有前途的,一个不读书的民族也是没有前途的。

第二,读书要选择。如果你到国家图书馆转一圈,可以看到浩如烟海的书,恐怕每个人倾一生的时间都不可能把这些书读完。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这些书当中值得每个人读的也并不一定那么多。因此,要选择好书。如果选择一本不好的书,就等于浪费了读一本好书的时间。

什么叫好书?温家宝表示,好书是那些能够给人以感染和力量的书,让人了解大学问家的思想和风范的书,特别是那些震撼人的灵魂的书,激发人的斗志的书。其实历史上,经过几百年上千年的淘汰,留下来的书是不多的,这些书带有永久性,因为它经过多次淘汰而依然能够震撼人心。

第三,“我曾经提倡读书好、读好书、好读书。我又提倡读书活、活读书、读活书。其实前者讲的是学习,后者讲的是实践。”

“记得上次访谈,我曾经提出,如果我们这个国家在城市、在地铁上能够看到青年都拿着一本书,我就感到风气为之一新。后来有的人跟我开玩笑说,说你不知道,我们有的地方地铁挤得要命。但是确实有的地方地铁里一些青年人们开始拿起了书,这是个现象,其实本质是让人们挤出时间来读书。”温家宝说。

“读书可以改变人生,人可以改变世界。一个不读书的人是没有前途的,一个不读书的民族也是没有前途的。”或者,总理的话,对读书人来讲,既是鼓舞,又是鞭策。温总理的读书心得,简单的道理启人深思,有种博大的人文情怀。真的,温家宝总理是博览群书的典范,从他的历次有关谈话中,不难看出他对读书问题的真知灼见。第一,好读书,教我们建立一种正确的读书观。日理万机的温总理没有大块的读书时间,而他却会“见缝插针”去挤时间读书,我自己,总说没有时间读书,宁肯将大块时间倾注到吃饭唱歌、迎来送往、运动逛街上去,而不愿给读书更多时间,这种行动和观念注定我是个凡俗的女子,呵呵!其次,书籍是人类智慧的结晶,读书决定一个人的修养和境界。的确,对于任何人而言,读书最大的好处在于,它让求知的人从中获知,让无知的人变得有知。温总理曾在接受《华盛顿邮报》总编唐尼专访时说:“我最大的爱好就是读书。读书伴随着我的整个生活。”可见,温总理的读书是惜时如金的读书,自觉主动的读书。对他而言,阅读实际上是“悦读”。去年2月28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中国政府网与网友在线交流中表示:“知识不仅给人力量,还给人安全,给人幸福。多读书吧,这(来源:好范文 http:///)就是我的希望。”实际上,温总理之所以喜欢“经过时代淘汰而巍然独存”的经典著作,不正是在向我们传递“抓住点滴时间读书学习”的信念吗?

第二,会读书,读书要有所选择。培根说过:“读书给人以乐趣,给人以光彩,给人以才干。”书海无涯,对琳琅满目、浩如烟海的书,我们不可能一一去阅读。首先,读书不在多,而在精。要有所取舍,讲究质量,学会思考。贴近生活、揭示人性、把握真理的书应该多读;其次,要有目的、带着问题去读,这样才会有“学以致用”的效果;再次,读书要讲求质量,用有限的时间,读于己最有益的书,并把勤学习,善思考结合起来。对于我这种读书不带任何目的和功利的人来说,逮着什么读什么好像是有点不能“术有专攻”呢,只是,读教育专著时的我,好像会变得很愚笨。少了耐心和静心,不能深入读书,是不好的读书习惯。

第三,活读书,读书要和实践结合起来。“读活书、活

带给我们的信心与希望 篇2

2011 年可谓是全球汽车厂商疯狂抢占中国车市的一年,诸多国际知名企业争先恐后地将最好、最新的产品推向中国,再加上疯狂的商业广告和极其优惠的购车金融方案,更是让中国消费者眼花缭乱。

在这种大军压境的情况下,自主品牌的设计开发能否走上正轨?中国消费者能否真正认同自主品牌?自主品牌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产品?这一系列问题曾在笔者的脑海中挥之不去,当亲自走进玲珑轮胎杯?2011 第六届“爱我中国车”年度车型评选活动场地时,答案似乎马上变得清晰了许多。

2011 年11 月19 日,北京郊外的寒风有些刺骨,但当笔者看到整齐的、排在试车场上那些可爱的“中国车”时,还真有些按耐不住自己的激动。虽然笔者曾多次参加相关的专业汽车评选活动,也曾经屡次感叹那些国外经典产品的性能和设计,但那些产品永远不会带给我们中国汽车人些许自豪感,这也许跟笔者从事的行业有关, 毕竟那些都是国外的发明创造,而我们真正期待的是中国自己的原创产品,哪怕只是些不太成熟的产品。

这一次,当所有在场评委把目光投向那些参评车辆时,以往国产车那种加工粗糙的感觉已经荡然无存。其中,更让笔者感到高兴的是除了少数车辆在造型上有较重的模仿痕迹外,多数产品无论是在外型还是在内饰上都有了自己全新的原创设计,这让笔者这样一位多年来从事设计教育的工作者感到无比欣慰。

这些产品的出现有力地说明了中国的汽车设计师队伍正在逐渐走向成熟,汽车企业决策者的品位和意识也在不断提高,因为只有这些决策者自身品味和意识提高了,才能使好产品的出现成为可能。

寒风中,评选活动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当设计、性能、加工、材料运用等等诸多复杂的评选内容出现在评委手中的评分表上时, 整个活动过程严谨中充满了兴奋与欢乐,这种感觉是发自评委内心的,是一种压抑已久的感情释放,因为大家真心为中国车的进步而欢欣鼓舞。

夕阳西下时分,车外依旧十分寒冷,但所有评委心中似乎都是暖洋洋的,很多参评的车辆给评委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原来爱都爱不起来的中国车到现在有些爱不释手的中国车,这种飞跃是巨大的,真心地感谢《汽车观察》杂志组织的“爱我中国车”年度车型评选活动,希望这一评选活动能不断地带给中国汽车人惊喜,因为只有中国车才能真正地带给中国汽车市场信心与希望!

信心与希望读后感 篇3

希望就是激励人们勇敢的前进,到达自己理想的境界。

当一个人拥有信心,就等于他也有希望。例如:你的希望是成绩好,那么你就不要自卑,相信自己,努力学习、认真听课、下课不懂就问,你即使取不到好成绩也不会后悔。再例如:你的希望是工作顺利,那么你要充满信心,做好每一件上级交代你做的事,相信自己,要做的最好。

当你个人失去了信心,但还拥有希望。例如:如果你希望能拥有一辆漂亮的车,但你没信心去做,这希望只是空想,永远不会实现。再例如:如果你希望得到某一位人的关心,但是你从来就没有信心去影响她的注意力,那么这一个希望也是空想。

当一个人拥有信心,但没有希望,那么做出来的事情也是不好的。

有了信心,就会有动力,有了动力,便会认真地把你的希望实现。没有了信心,即使有再多的希望也是空想。一个人不能缺少希望和信心,缺少了一样,那么这一生也枉费心机。

有信心做好每一样事情,那么到达你理想的境界就会快点实现。

有梦想就有希望有信心才有力量 篇4

——复兴之路启示之五

每一段新征程的开启,总让人充满憧憬。从新起点继续出发的中国,如何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怀揣复兴梦想的中华民族,何以抵达光辉的彼岸?

“我坚信,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一定能实现,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一定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一定能实现。”总书记充满自信的展望,传递出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继往开来的决心,表达了中国人民奋发有为的豪情。

百余年奋斗历程中,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敢于在闭关锁国的困境中向往“开放中国”,敢于在风雨如磐的旧社会呼唤“少年中国”,更敢于在救亡图存的奋斗中为“可爱的中国”流血牺牲。有梦想就有希望,回顾历史,坚持民族复兴这个最伟大的梦想矢志不移,我们的民族才能走上振兴中华的道路。为温饱梦按下“大包干”的红手印,为市场梦“走遍千山万水、吃尽千辛万苦”,为富强梦大胆“引进来、走出去”,有梦想就有动力,审视现在,国家理想和个人梦想相互激荡,中国的发展才能迸发巨大活力。

中华民族近代以来的“逐梦史”告诉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艰辛探索,顺应了社会进步的时代潮流,进行着与时俱进的改革创新,是实现民族复兴的人间正道。正是由于这样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我们才勇于在迎接挑战中实现“中国梦”。

今日之中国,其行进也迅疾,其抵达也浩荡,但距离两个百年目标、民族复兴梦想,依然是行百里者半九十。改革深水区、发展攻坚期、转型关键期,在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道路上,我们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世所罕见的困难。我们深知,越是接近民族复兴梦想,前进道路就越可能艰难曲折。有信心才有力量,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为任何干扰所惑,勇于攻坚克难,敢于迎难而上,就一定能打开中国发展新局面、开创中国道路新境界。

读后感-----培养自信心 篇5

————读【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信心】有感

最近暑假,感觉很充实,一方面完成了数学网络培训的作业。另外抽时间读了一本书———【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信心】。这是一本初读起来让人感觉平淡无奇的书籍,但随着我的阅读的深入,令人逐渐有了豁然开朗之感。因为笔者在这本书里引用了很多生动的案例,告诉大家孩子的健康成长与自信心的培养密不可分。这其实就是一种教育智慧的展现。一看书名就知道这是围绕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展开书写的一本书。读完后有几点体会。

一、调整成人与孩子间的关系。书中也进行了阐释,孩子与老师、家长间的关系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的自信心程度,培养孩子的自信心,首先应检查一下自己与孩子的关系是否有助于自信心的培养。如果孩子感到老师、父母喜欢他、尊重他,态度温和,孩子的感觉很好,往往就活泼愉快,积极热情,自信心强。相反,如果老师、父母对孩子训斥多,粗暴,态度冷淡,孩子就情绪低沉,对周围的事物缺乏主动性和自信心。

二、无论老师或是家长,都要言传身教。创设培养孩子自信心的环境,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自信”起来。这本书中提到,在平时,遇事常对孩子说一些鼓励的话,“你一定能行,你肯定做得不错”。因为孩子自我评价往往依赖于成人的评价,成人以肯定与坚信的态度对待孩子,他就会在幼小的心灵中意识到:别人能做到的,我也能做到。老师、家长是孩子的效仿榜样,因此,在孩子面前更应有自信心,乐观的性格,有魄力,自强,办事不怯懦。为幼儿树立良好的形象,创设良好的精神氛围,也是形成孩子自信心的因素。

三、书中特别重视与保护孩子的自尊。多赞许,少责备,有助于提高孩子的自尊心,书中明确指出,保护孩子自尊心的重要性。因为有高度自尊心的孩子,对自己所从事的活动充满信心,而缺乏自尊心的孩子,不愿参加集体活动,认为没人爱他,缺乏自信。因此,作为老师、家长,切忌用尖刻的语言,讽刺挖苦孩子,不用别家孩子的优势比自家孩子的不足,不能在别人面前惩罚孩子或不尊重孩子,不把孩子的话当“耳旁风”,不滥施权威,以免损伤孩子的自尊心,使之

产生自卑感,而丧失孩子的自信心。因此要特别的注意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帮助孩子发展自尊感,树立坚定的自信心。

四、让孩子从成功的喜悦中获得自信心。培养孩子自信心的条件是让孩子不断地获得成功的体验,而过多的失败体验,往往使幼儿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因此,老师、家长应根据孩子发展特点和个体差异,提出适合其水平的任务和要求,确立一个适当的目标,使其经过努力能完成。如让他跳一跳,想办法把花篮取下来,从而在不断的成功中培养自信。切忌花篮挂得太高,而实际能力不及,连连失败,致使自信心屡屡受挫。同样,他们也需要通过顺利地学会一件事来获得自信。一个在游戏中总做不好的孩子,很难把自己看成是成功的人,他会减少自信心,并由此不愿再去努力,越是不努力,就越是做不好,就会越是不自信,形成恶性循环。成人应通过帮助他们,完成他们想要做的事来消除这种恶性循环。另外,对于缺乏自信心的孩子,要格外关心。如对胆小怯懦的孩子,要有意识地让他们在家里或班级上担任一定的工作,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大胆自信。

五、一般说,教师和家长对儿童的肯定和鼓励应该是具体的、有根据的,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儿童的信心,鼓舞孩子作进一步的努力。过分的称赞是有副作用的,它会引起儿童盲目自信或对称赞抱无所谓的态度,使称赞失去了教育作用。例如,有的成人对儿童的称赞不是具体的就事论事,而是笼统地说:“太好了”、“好极了”,甚至夸大其词地、抓住一点不及其余地称赞孩子,这样会使孩子对自己的能力发生错觉,以为自己样样都好,渐渐从缺乏自信到过分自以为是。

信心与希望读后感 篇6

——《35公斤的希望》读后感

小城子小学 裴莹

《35公斤的希望》 这本书是今天下午邮到的,早听说这本书的时候,书的名字就让我很好奇了,忙完手头的事,就读了起来。

书中的孩子多多的成长历程,深深牵动着我很快读完了这本书,当我读到他35公斤的希望,找到我想知道的答案同时让我很震惊,是他只有35公斤,却有着满满的希望,满满的感动油然而生。是什么让这个孩子有这样的信心呢?

是玛丽老师最初的带给他幼儿园生活的幸福时光。当翻开书看到目录时,第一章的题目叫做《最初的幸福》,看到这样的题目我心里暖暖的,看得心里喜欢。

这个男孩有漏斗般的脑袋,仙女般的手指,敏感的心灵,一定可以教育成才。

这是玛丽老师给多多毕业册上的评语。也是多多所谓最初的幸福。他喜欢这位老师带给他的课堂。看到这位老师的话语,作为老师,我们都应该拥有一颗美好的心灵,并为之付出努力。

翻到这一页,看到短短的四句话又是“恨”又是“毁”的,心不禁满是疑惑,是什么样的学校,给了这孩子这样的情绪!

我对这一切不感兴趣。就这么简单。

除了幼儿园玛丽老师的手工课,多多不再开心,在学校什么课都不喜欢,甚至讨厌学校的味道,闻到这种味道就会生病。因为体育课被退学。回到家里他因为离开学校很开心,帮妈妈修理熨斗,帮爸爸修割草机,帮邻居贴壁纸...他很开心,动手、动脑才是他的最爱。每个孩子都有优秀的一面,只是我们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夸奖不一定是动力,但鼓励孩子,让孩子树立信心就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给多多树立信心的不是他的父母,而是他的爷爷,老莱昂。爷爷上学的时候可是个学霸呢,现在的爷爷最喜欢的也是修修补补,他有一个储藏室,也是多多最喜欢的地方。

爷爷的储藏室,是这个世界上让我感到幸福的地方。

爷爷的储藏室,多多说那里面充满了幸福的味道:污油、润滑油...混合的气味,多多还想把这些混合的气味制成香水,遇到不开心的事就来闻一下。这个年纪应该是父母疼爱,朋友们一起淘气,可他却是个内心孤独的孩子。

在父母焦头烂额的选学校又被学校拒绝后,多多说出了自己的想法,他已经找到了自己喜欢的学校,因为他看到那里有给植物换盆的同学,有在工作台上锯木板的同学。于是多多为了能到那个叫贝塔奇诺克—莱—洼的地方。给那里的校长写了一封信,一封打了12份草稿的信。我在想这12份的草稿,他的内心是怎样的向往与希望呢!手心会出多少汗呢?在信寄出之后他知道这个学校的校长是位女士,心里又有些小尴尬!13岁的少年在还是一个懵懂年纪的时候,多多有了自己的方向,要去寻找幸福感。

从头到尾,提到父母的文字很少,一提到就争吵,就是彼此埋怨。作为父母,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责任在哪里呢?这样的家庭里,多多有着这样的变化也不稀奇了。

希望教室读后感 篇7

教育不仅仅是教给学生学习,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孩子做人,让孩子懂得感恩,有一颗感恩的心。这本书中苏老师就很好的让学生拥有了这种思想。给父母洗脚、学做几道菜、跟身边人说好话等等都在让学生在无形中拥有了一种受用终身的思想。感恩母一爱一。我对学生的教育似乎又多了一层感悟。这一层感悟便是教育是让孩子们体验成长的艺术。苏老师在教育学生时,没有用说教的令学生反感的语言去进行母一爱一教育,而是用学生把书包绑在肚子上扮孕妇的方式,让学生在比较长的时间的重负中,深刻体验了母亲生孩子的艰辛,从而很好地让学生理解了母一爱一。这样便懂得了父母的艰辛,从而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也在写作中更深入理会了母一爱一,达到了多元的教育效果。

书中有这样一个故事:阿芯同学在呕吐之后,同学们主动帮助了她,阿芯在联络簿上写下了感谢话。苏老师没有就此打住,而是请阿芯上台念出她的短文,并当场给那些帮助过阿芯的同学颁发小卡片……用苏老师自己话来说:“当她念出来时,台下曾经帮助她的人,会感到既开心又有点不好意思,而其他人也会借文字的力量,感受到‘为善最乐’的真实意义。”此事看似微不足道,但却是在既有的时间、空间和客观条件下,实现教育价值的最大化的关键延伸。而苏老师就很巧妙地实现了这一延伸,这表现出来的教育智慧是很值得我们深思的。

《放飞教育希望》读后感 篇8

草草读过几篇教育类的文章,也困惑教育理想与教育现实之间的矛盾冲突,缺乏深入的挖掘、思考,更谈不上有什么深切的感知,有的,只是一些偶感和认同。

曾经一度将陶先生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一棵草去”奉为自己的教育理想。站上讲台才真正意识到,捧着一颗心来不是多么高尚和了不得的事情,而是作为教师的基本素养。“不带一棵草去”是不可能的,我们希望孩子们奔跑、飞跃,我们想要带着孩子不断向前。长久地抱着这样的心态,孩子也许摔得头破血流,我们累得气喘吁吁。读完《放飞教育希望》,才明白,教育是一场路远漫漫的独行,我们遇到整装待发的人,遇到踯躅不前的人,遇到步履急促或是一停三看的人都不足为奇。假如我们是单一的,是片面的,如何面对如此多元的他们?

恰巧,在这样迷蒙的阶段里,在这样困顿的局面中,在这样无从找寻出路的桎梏中,我遇到了一本书,跟着前人的教学经验,跟着前人的感想看法,找寻和摸索着自己在这片泥淖中的点滴路途。不管是教学还是班主任工作,都给了我莫大的鼓舞和启发。名优班主任们的成功经验和为人处世的方式方法对我来说也十分受用。

比如颜巧珍老师所说,带学生如烹小鲜,对此我非常认同。都说越简单的食材,越能够考验厨师的功力,如何把简单的食材做出多元的口感和丰富的味觉,非常值得我们思考和实践。那么做一个老师来说,如何成就一个素若白纸的孩子,从一年级开始当班主任,从学习习惯养成、知识内涵积累多方面着手,不着眼于一朝一夕,放眼于长久地培养和陪伴,不是正如烹小鲜一般吗?

越是细小的食物,不论是清洗、瓣切、搭配、翻炒、调味、出锅、摆盘都需要我们用尽心思,才能凸显出它的与众不同。越是细小的食物,越不能急于一时,需要文火慢炖,慢煨,轻拿轻放。转念一想,这说的,正不是我们一年级的孩子们吗?他们刚刚由幼儿园升入小学,此刻的他们对小学生活充满了期待与渴望,充满了遐想与好奇。当然,此时的他们 也有着许多让我头疼的问题,他们不知道什么是课堂纪律,什么是 举手发言。上课的时候,他们想去哪儿就去哪儿,他们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可以说,就像《小王子》中需要驯养的玫瑰花。我们从哪里入手,从哪些方面抓起,都成了大大的难题。但我一遍遍地告诉自己,他们就像鲜嫩的菜肴,需要我们的耐心、细心,就像呵护玫瑰花一样的细致。拜读完大家的作品,似乎我明白了前路要如何远行。我想,我要学做一位老师,也要学着做一个孩子。

都说,教育是一场修行,修行之路,需怀揣一颗虔诚之心。初为人师,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教育是一场没有终点的旅行,旅行之路需怀抱一颗赤子之心。因此,我学着做一位老师,也时刻提醒自己,学着,做一个孩子。

有人说,你真适合当低段的老师啊,你看你,活力四射、表情丰富、声音甜美。我知道,这都是客套话,但我也明白,这是长辈对我们年轻人的希冀和期盼。有人说,池老师,遇见你这么耐心、细致、脾气好的老师,我家孩子不知道多幸运啊!我知道,这也是客套话,但我更明白,这是家长对我们师者的渴求和希望。

因此,我学着做这样的老师。我不是高高在上的,我不是正襟危坐的,我不是一板一眼的。孩子们读,我跟着他们一起读;孩子们写,我跟着他们一起写;孩子们演,我跟着他们一起演;孩子们笑,我陪着他们一起笑。我要做这样一位老师,用爱感染孩子、用语言引导孩子、用文字温暖孩子,用行动影响孩子,一辈子!

有人下课抱着我,说:“池老师,你是我的女神。”;有人音乐课回来扑到我怀里,说:“池老师,我都已经很想你了。”;有人团团把我围住,告诉我,池老师,你是万人迷,你是吸铁石。这一刻,我知道,尽管孩子的表达很稚嫩,但孩子的话是真的,孩子的爱是真的,孩子的天真有趣,是真的。当他们喜欢你时,会毫不掩饰地表达和呐喊。

因此,我学着做一个孩子。我俯下身去,用孩子的表达方式,毫不保留地赞扬他们。用孩子的眼光去看待孩子,每个人,都有其可爱之处。也许,他不是写字最漂亮的那个,但是,你看到他捡起身旁的垃圾,扔进垃圾桶;也许,他不是听课最认真的那个,但是,你听到他读书时最响亮的声音,穿过你的心窝……不要对孩子给你的一张贴纸感到不足为奇,也许,那是他眼里这世上最好的礼物;不要对孩子捏在手里的那块黏哒哒的香蕉嗤之以鼻,也许,他从早上就开始流口水了,但一直不舍得吃,存到中午,穿越人群,想要塞到你的嘴里。就这样,用孩子的眼光去欣赏孩子,每个人,都成了我的心头肉。

有人说,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我这样告诉我的孩子们:“池老师没有孩子,你们就是我的孩子!”我学着做一位众人希冀的老师,学着做一个满怀童心的孩子,有时我还希望自己是一位满目慈爱的母亲。

信心与希望读后感 篇9

比如里面的《先相信自己,才能超越自己》一文,主人公齐格就因为梅里尔先生对他说:“你的能力非常好,是一个很有前途的人才,甚至能成为全国最优秀的推销员。我绝对相信,如果你能全心全力投入工作,并相信自己的能力,那么你一定能获得成功。”让他受宠若惊。本来胆子很小的他,变得胆子比天还大呢!然后开始发奋努力,把自己视为不可多得的人才。后来,真的成了一位优胜者。这让我明白,只要满怀信心,我们同样可以迈向自己所期待的成功。

像这样的人同样还有一个,比如《没有一种冰不被自信的阳光融化》,故事讲述的是马国福的亲身经历,他因考大学没有被录取而灰心丧气,而他父亲却一直鼓励他,尽管两次落榜,他父亲还是一如既往地鼓励他,有一次,他和父亲在河岸边谈话,父亲对他说:“你知道冰什么时候开始融化吗?”马国福答:“天气变暖的时候融化的。”他父亲笑了笑说:“不,孩子,你错了。冰看似一夜之间融化,但实际上是在很早以前从最寒冷的那一天已经开始融化,只是没有人注意罢了。你的失败不就是暂时的寒冷吗?没有一种冰不被阳光融化,自信是融化你心里坚冰的阳光,只要你自信,失败就会像冰一样地被阳光融化。”这次谈话让马国福获得了启示,并在第三次高考后被录取。

《35公斤的希望》读后感 篇10

我恨它远甚于世界上的任何东西。

甚至,更加严重……

学校毁了我的生活。”

看到这段文字,你是不是想问,谁这么胆大,敢说出这样的话来。这是法国作家安娜·嘉瓦尔达所著的《35公斤的希望》的开篇词。(应该是叫开篇词吧)这本书的主人公是格雷古瓦,一个讨厌学校,讨厌上学,讨厌粉笔和球鞋的味道,一到学校就会肚子疼,留级两次的学生。刚看到这本书时我就想:作者是怎么回事?怎么会用一个这么多毛病的学生做主人公呢?带着这个疑问,我打开了这本书。

格雷古瓦开始喜欢上幼儿园是因为他喜欢他幼儿园时期的玛丽老师。每天,她都会从家里带一点新鲜的小玩意来课堂:一个碎纸做的刺猬,一个奶瓶做的猫,一个核桃壳里的老鼠,有会活动的,有拼贴的,有素描的,还有油画的····还有一本《一千种为小手准备的手工活》。期末,玛丽老师在评语手册上写下了:“这个男孩有漏斗般的头脑,仙女般的手指,敏感的心灵。一定可以教育成材。”可是,玛丽老师写的评语却与现实恰恰相反。

格雷古瓦讨厌上学。到六年级时,他已经留过两次级了,完全颠覆了玛丽老师对他的评价。是的,格雷古瓦有一双巧手,喜欢制作各种各样的小玩意儿;但是,他讨厌学校,学习很不好。在他再一次被留级时,他的父母一直在争吵,格雷古瓦来到了他的“避风港”:爷爷老莱昂的工作室。可是这次,他的爷爷知道格雷古瓦再次被留级后很生气,决定不再做格雷古瓦的避风港了。后来,格雷古瓦为了爷爷,在攀绳节上取得了胜利。

格雷古瓦实际上也是一个好孩子,只是没有做出改变。后来,为了老莱昂,他做出了最大的转变。不仅主动给学校写自荐信,还向好的方面努力,老莱昂就是改变了多多一生的人,如果不是亲情的力量,多多根本不会有这样的逆袭。

《在绝望中寻找希望》读后感 篇11

全书针对当下年轻人面临的一系列困扰,呈现出他对世界的看法和态度。在这个充斥着不安浮躁的社会,给年轻人内心坚强的力量,让每个人思考应该怎样更积极地度过人生。他的文字有种朴实而坚定的力量,阅读他的文字,能让人感受到向上的张力,昂扬的态度和智慧的人生哲学。他说:“我希望大家能从痛苦中读出快乐,从绝望中读出希望。不要太相信三十而立之类的话,不要太给自己压力,生活是慢慢成功的。他30岁时还是穷光蛋一个,只要保持努力心态,坚持目标不放弃,早晚都会成功。”每当看到这时,心底里都会闪烁一片希望的光

人的一生非常短暂,正如著名学者余秋雨所说“你不可以决定生命的长度,但你可以拓宽生命的宽度。生命需要有安排。一生何其短暂,我们不可毫无方向的忙忙碌碌磕磕碰碰。人生需要好好规划。在不同阶段更要有不同阶段的计划。

俞敏洪曾是一个平凡的人,却创造出了不平凡的事业,一手创造了中国外语培训的航母——新东方,亲身演绎了一段传奇。作为一个成功的创业者,他乐于把经验与众人分享。他告诉我们在创业的艰难过程中,面对各种困难,最重要的是坚持,他善于在演讲中激励学生,我记忆最深刻的莫过于“大树小草”:“人的生活方式人两种:第一种方式是像小草一样活着,尽管你活着,每年还在成长,但是你毕竟是一棵草。你吸收雨露阳光,但是你长不大,人们可以踩过你,但是人们不会因为你的痛苦,而让他产生痛苦;人们不会因为你被踩了,而来怜悯你,因为人们本身就没有看到你,所以,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像树一样成长。即使我们现在什么都也不是,但是只要你有树的种子,即使你被踩到泥土中间,你依然能够吸收泥土的养分。你也许两年三年长不大,但是十年八年二十年你一定能长成参天大树。当你长成大树以后,在遥远的地方,人们就能看到你,走近你,你能给人一片绿色、一片阴凉,你能帮助别人。即使人们离开你以后,回头一看,你依然是地平线上一道美丽的风景线。树,活着是美丽的风景,死了依然是栋梁之才。活着死了都有用。”

上一篇:初一英语作文怎么写初中英语作文-英语作文下一篇:祝福闺蜜结婚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