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的形成和排出》答辩题目及解析

2024-10-20

《尿的形成和排出》答辩题目及解析(精选2篇)

《尿的形成和排出》答辩题目及解析 篇1

《尿的形成和排出》答辩题目及解析

1.请简述血液、原尿、尿液的主要成分,并说明其成分变化的原因。

【参考答案】

血液的主要成分为血细胞、水、蛋白质、葡萄糖、无机盐和尿素;原尿的主要成分为水、葡萄糖、无机盐和尿素;尿液的主要成分为水、无机盐和尿素。产生这样的变化的原因是: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起滤过作用,可以滤过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血浆中的一部分水、葡萄糖、无机盐和尿素等物质就可以经过肾小球过滤到肾小囊中,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全部葡萄糖、大部分水以及部分无机盐等被肾小管重吸收,剩下的水、无机盐和尿素就形成了尿液。总结来说产生的变化主要是由于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要点分析】

本题属于学科知识类问题的考查。尿液形成的过程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考官出此题的目的:第一,打算考查考生的专业知识是否扎实;第二,考查考生是否能用专业术语规范讲解;第三,可能刚才考生试讲中有较明显的知识性错误。因此建议考生能用学科专业术语作答,若试讲中有讲错则可以借此机会虚心承认并改正;最后,建议考生最好可以给出巧妙的记忆方法,即学法指导。

2.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什么?

中公教育

【参考答案】

根据我对本节课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1.说出肾单位的结构和功能。2.描述人体尿形成和排出的大致过程。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观察尿形成过程,培养观察能力及分析处理问题能力。2.通过小组讨论,提高合作交流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了解肾的结构,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2.通过了解肾的功能与保护,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懂得更加珍爱生命。

【要点分析】

本题属于教学设计类问题的考查。该问题是针对教学目标进行的追问。针对于教学目标类的问题,考生回答时需要注意的是:1.注意是三维教学目标,尽量按照顺序;2.行为主体一定是学生,行为动词需可量化,教学目标不要太宽泛;3.与试讲中的目标一致,在刚才试讲中明显没有很好达成的尽量不要提到;4.注意尽量回忆性作答而不是去看教案,注意交流性的语气。

3.本节课你使用了哪种类型的直观教具? 【参考答案】

中公教育

我在课堂中展示肾单位的结构示意图时采用了挂图教具,可以将复杂的结构简约化、模式化,并且可以将微小的生物结构放大化,呈现出生物体内外部的各种联系,便于学生直观形象地理解记忆。并使用多媒体教具,通过视频展示尿的形成和排出过程,此方法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生动逼真地表现生物的动态形象和行为,将抽象问题具体化,而且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更有利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要点分析】

本题属于生物教学论问题的考查。《标准》已将直观教具纳入基础知识范畴,并且将直观教具作为教师必须会运用的科学方法之一。因此,关于直观教具的种类和应用,考生需要多加关注。

4.排尿和排汗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参考答案】

中公教育

第一,分泌和排出器官不同,尿在肾脏生成后经输尿管而暂贮于膀胱中,贮存到一定量后,一次地通过尿道排出体外的;汗液是通过汗腺分泌的,通过皮肤排出。第二,排出物的成分中水的比例不同,尿液主要成分为水、无机盐、尿素;汗液主要成分是水,还有少量的尿素、无机盐等物质。第三,生理作用不同,排尿不仅起来了排出废物的作用,还可以调节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维持组织细胞的正常功能;排汗则是可以排出水分和少量废物,调节体温。

【要点分析】

中公教育

本题属于学科知识类问题的考查。考官出此题的目的可能有如下几种情况:第一,考查考生的专业知识是否扎实;第二,考查考生是否能用专业术语规范讲解且能做到言简意赅;第三,如果前面试讲中你有提到该知识点,可能出现较明显的知识性错误。因此建议考生能用学科专业术语作答,且条理清晰的分条作答。若试讲中有讲错也不必惊慌,可以借此机会虚心承认并改正;最后,考生可以提一下列表对比这种学习方法,潜移默化给考官渗透你在教学中比较注重给学生以学法指导。

5.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什么?你是如何突破的? 【参考答案】

本节课的重点是:肾单位的结构和尿的形成过程。为了突出这一重点,我首先利用多媒体演示出植肾和肾单位的示意图,引导学生认识肾单位的组成部分,当学生有直观的认识之后,师生共同用精炼的语言归纳各部分的特点。之后出示健康人肾动脉的血液、肾小囊中的液体和尿液的成分表,引导学生四人为一组,分析各组分的变化,以及产生这样变化的原因,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最后通过多媒体直观形象地展示尿液形成和排出的过程,并对整个过程进行归纳总结。这样现代教学手段和传统教学手段相结合,通过多媒体直观教学和挂图展示,有利于学生知识的建构。最后联系生活实际提出尿液成分改变是由什么部位病变引起的,由学生自主思考,从而达到巩固的目的。通过以上一系列的活动从而突出重点。

【要点分析】

中公教育

本题属于教学实施类问题的考查。如果考官问此类问题,此时你需要马上反思自己刚才的试讲中是否仅仅围绕重点,如果自己能意识到刚才的漏洞,那建议你采取的策略是:首先虚心承认错误,然后补充说明正确的做法,争取挽回刚才试讲中的错误;如果你认为,在刚才的试讲中做到了重点分明,则可以首先阐明重点,然后概括性说明你刚才试讲中为了突出重点而采取的教学策略(简单说就是:这个重要知识点是怎么教的)。另外考生注意用交流的语气,不要太机械。

中公教育

《尿的形成和排出》答辩题目及解析 篇2

一、基本信息(1)学科:生物

(2)所用教材版本:人民教育出版社(3)年级(册):七年级

(4)课题名称:《尿的形成和排出》(5)课时数:1课时

二、改进后的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说出泌尿系统的组成器官和各个器官的功能;

(2)概述肾脏的结构,以及肾脏与尿形成有关的结构特点;(3)说明尿液形成和排出的过程。

2、学情分析:

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了解了人体营养、消化、血液循环等有关知识,同时也初步具备了一定的小组合作学习方法,加上对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有强烈的好奇心,具有很强的求知欲望,但是还缺乏一定的抽象思维、逻辑思维能力。因此本节课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合作,学生能理解泌尿系统的有关知识,但对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因为这是一个动态连续的过程)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

3、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细胞呼吸作用过程中,分解有机物,产生二氧化碳、水、尿素等,这些都是代谢废物。人体将代谢废物如二氧化碳、尿素以及多余的水和无机盐排出体外的过程称为排泄。问:排泄都有哪些途径呢?

答:

1、皮肤(汗液的形式);

2、呼吸系统(气体的形式);

3、泌尿系统(尿的形式)。

在这三个排泄途径中,通过泌尿系统以尿液形式排出废物是人体最主要的形式。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将会懂得尿的形成和排出过程。

人体有八大系统,尿液是通过泌尿系统排出的。因此,要了解尿的形成,就必须先知道泌尿系统的组成。(板书)

一、泌尿系统的组成

请看大屏幕(在屏幕演示、然后讲解)

肾脏——形成尿液 输尿管——输送尿液 膀胱——贮存尿液 尿道——排出尿液

一个器官能完成一定的功能,必然有它特有的结构相适应,否则,怎么不是在心脏形成尿液呢?那么,肾脏是具有哪些结构特点,使它能形成尿液呢?(板书)

二、肾脏

1、位置(出示人体躯干和内脏模型)

2、功能(泌尿系统的主要器官,形成尿液的场所)

3、结构(实物投影仪下解剖、观察新鲜的猪肾,大屏幕演示)

皮质(毛细血管丰富、颜色深)髓质(颜色浅)肾盂(漏斗状)

4、基本单位:肾单位(100多万个肾单位/肾)

肾小球、肾小体

肾单位

肾小囊、肾小管

肾小管弯曲细长,主要分布在肾脏的髓质部分,外面有与出球小动脉相连通的毛细血管网。大量的肾小管汇集成一些较大的管道(集合管)通入肾盂。(出示模型)

肾单位中,尿液是如何产生的呢?请同学们讨论一下。同学讨论,回答。

这件事情可能同学们一时无法接受,因为尿液来自血液。是的,血液是如此的宝贵,失去一些就常常让我们大惊失色,而尿液我们又是如此的鄙视它。而如此“低贱”的尿液居然来源于如此“高尚”的血液,请同学们再研究一下,这中间究竟发生了什么事?

学生讨论……

(板书)

三、尿的形成 学生回答……

尿的形成过程主要可分为两个步骤:

(板书)

1、滤过(肾小球的滤过,在肾小囊腔内形成原尿)

2、重吸收(肾小管的重吸收后,最终形成尿液)

人体的代谢废物由血液运输到肾脏。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由肾小球滤过到肾小囊腔中形成原尿。与血液相比,原尿不含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其他成分两者相似。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如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部分无机盐等被肾小管重新吸收进入毛细血管中。剩下的物质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最后流向肾盂。(大屏幕演示尿液形成的动态过程)

时间允许的话,考虑进行活动P58分析尿液成分的几项指标: 讨论

1、与正常人比较,这个病人尿液中的哪些指标是不正常的?(红细胞、蛋白质)

讨论

2、推测这个病人的肾脏哪些结构出现了问题。(肾小球通透性增大,血液中红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通过肾小球的毛细血管进入肾小囊,成为尿液的成分。)(板书)

四、尿的排出

肾单位产生的尿液→肾盂→输尿管→膀胱→尿道排出体外。有一个问题,同学们考虑一下,尿的形成是连续不断的,尿液的排出是间歇的,这是什么原因呢?(膀胱的贮尿作用)膀胱具有较强的伸展性,但再怎么样也是有一定的限度的,尿液一旦积存太多,就会影响膀胱的正常功能。所以有尿意就应该及时排尿。这就牵涉到泌尿系统的卫生保健知识了。(板书)

五、泌尿系统的卫生 人体每天摄取的水量和排出的水量是相对平衡的,水摄取的多,排出的也就多,人体的代谢废物如尿素、无机盐等只有溶在水中才能排到体外。一个成人一昼夜至少排尿500ML,才能将体内代谢废物排出。排尿若少于500ML,会造成代谢废物在体内积累,危害身体健康。一个健康成年人每天排出的尿液一般约为1.5L。因此,我们每天必须饮用适量的水,使代谢废物排出体外。

刚才所说的,尿液的形成的连续的,尿液的排出是间歇的。如果尿液贮存太多,膀胱过度膨胀会影响膀胱的正常功能。所以必须及时排尿。

女性的尿道比较短,长度为2~5cm。尿道外口附近有阴道和肛门等器官,容易感染病菌,引起泌尿系统疾病。因此,女性要特别注意尿道外口的清洁卫生。

4、效果检测:

展示是对学生预习的延伸和检测,目的是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提升学习质量,让学生得到成功的体验,具有激励性。

本节课在课前布置了预习内容并分配给了个小组,在课程进行中发现存在一些问题。由于内容分配过早,导致有些同学在预习时只预习本小组的内容,对其它组的内容非常生疏。在展示时也存在对本组展示内容吃的不透,不能熟练运用的情况。

针对这种情况,在今后的预习内容的布置上要更细致,目的更明确,让每名学生都充分明了自己要预习的内容以及应该掌握到什么程度,这样,在展示时,效果就会更好。教学反思:

人体结构和生理的知识对学生理解人体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关系,理解人的各种生命活动,自觉养成卫生习惯有重要作用而且人体的结构和生理又是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涉及的,与每个人息息相关的,所以这部分知识较易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是日常积累的知识并不一定都是正确的、科学的,例如学生常把排尿和排粪便同视为排泄,认为尿液是在排泄系统中形成的等,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及时纠正不科学的认识。

就宏关而言,泌尿系统的组成是学生熟知的,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时易与学生产生共鸣。但微观上,具体到肾单位,对学生而言又是陌生的,因此教师注意适时出示挂图,设置问题让学生思考。

肾脏的过滤作用,以实验模拟,便于理解,也为后面讲解肾小球、肾小囊壁的作用打下基础。尿的形成过程距离生活常识较远,因此教师不急于阐述尿液形成的完整过程,而是以点连线,先以资料分析使学生比较出血液、原尿、尿液成分的不同,归纳肾单位各部分的作用,学生在掌握知识点的基础上,以视频材料为线,连起各知识点,学生自己表述出尿液形成的过程,避免了教师全盘托出,学生全盘接受的模式。尿的排出过程这一知识点较简单,让学生自己描述,教师补充。最后,教师提示注意泌尿系统的卫生。

上一篇:1认识photoshop教案下一篇:世界性贸易和金融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