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语感的形成和培养

2024-09-23

英语语感的形成和培养(通用6篇)

英语语感的形成和培养 篇1

语言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语感, 即人对语言的领悟感应能力, 是语言训练到熟能生巧的表现。人们在语言运用程中有时感到看起来顺眼、听起来顺耳、说起来顺口, 但又说不清原因, 这实际上就是语感在起作用。英语语感之于学习者而言, 就如乐感之于舞者、灵感之于作家、美感之于画家、球感之于竞者一样, 对促进英语学习者的听、说、读、写等基本技能的提升和发展, 有着神奇的推动作用。而语感必须以大量的语言实践为基础, 经过长期的语言文字训练才能形成。

一、广泛阅读善于积累培养语感

阅读是读者与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大千世界, 洞察社会生活, 了解和熟悉我们不曾经历也不可能经历的丰富多彩的人生。大凡优秀的作品本身都在告诉我们应该说什么、写什么以及如何说、如何写。在阅读中, 我们既要整体感知课文的大概内容、思想感情, 又要从课文中找出感受最深的句子或段落, 体会其中所包含的深层含义, 从中受到思想的教育和情感的熏陶。古人说得好:“熟读, 精思, 博览。”无疑指明了只有多读书, 才能把知识转化为技能。同时, 逐步培养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 提倡多角度的, 有创意的阅读, 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 拓展思维空间, 提高思维质量。

另外, 语言素养问题, 无非是遣词用句能力的问题。掌握一定数量的词语和句型是提高语言素养, 增强遣词造句能力的基础。众所周知, 掌握词句的多少直接关系到一个人英语水平的高低。“不积跬步, 无以至千里, 不积小流, 无以成江海。”浩瀚的海洋来自涓涓的细流, 渊博的知识全凭日积月累。良好的语感从何而来呢?它主要来自于人们长期的平时积累, 正如古人所说的“得之在俄顷, 积之在平时。”为此, 在博览群书的同时, 一定要善于留心积累一些有用的语言材料。常言道: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所以在阅读时要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一旦读书, 就要把令自己怦然心动的名言睿语摘记下来, 然后分类归纳, 复习背诵。只有积累的多了, 以后在遇到类似的语境场合时, 那些贴切合宜的词句就会呼之欲出跳出来, 供我们精挑细选、灵活运用、准确表达。

二、注重朗读大量背诵加强语感

“旧书不厌百回读, 熟读深思子自知。”朗读是直接、完整地感受语言材料的重要形式。朗读的心理方式是一种全方位和多层次的方式, 它的具体程序是眼———脑———口———耳———脑, 多种感官同时调动, 提升对英语语音语调的感受;同时, 背诵又弥补了泛听和泛读的不足, 因为泛听和泛读往往是抓住篇章的大意即可, 可以忽视一切与意义无关的细节。当遇到语言上的困难时, 学习者可通过注意对方的口气、脸色, 或利用上下文来推测, 这种“补偿性策略”对保证交际的顺畅, 提高阅读速度是必要的, 但其对细节的忽视又不利于语言水平的提高;而注重细节是背诵的独特之处, 在背诵过程中, 不仅需要注意实义词, 还需要注意功能词和语法词素。理解是背诵的基础, 背诵是理解的高级阶段, 是一种深层次的阅读。文章是作者情趣意旨的表现, 只有通过反复诵读, 才能对文章的内容和形式获得真切的敏锐的感受, 激起读者的情感潜流, 从而产生共鸣与反应, 从中学得为文之道。朗读和背诵名篇佳作其作用并不在于死记硬背不求甚解, 而在于对这些名篇佳作在理解的基础上通过记诵, 使自己所掌握和单词句式, 语法现象日益丰富充盈。长期坚持诵读, 我们就会有一种思路畅通、文思泉涌的感觉。

三、英汉互译思悟体会促进语感我们平常所说的语感的强弱指的是

人们对语言中的词语搭配及句型结构的熟练程度的高低, 它是对语言文字不断积淀的实践活动。我国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为此, 我们阅读英语书籍时, 要伴之以思考, 充分发挥自己主观能动性, 开动脑筋, 多思、多想、多语。最好的方法是进行英汉互译, 即先把英语译成汉语, 再把汉语译成英语。通过英汉互译, 边思考, 边琢磨, 才能领悟到两种语言的表达形式 (包括词语组合成句、语序排列及构段谋篇) 等方面的差异, 从而抓拄英汉两种语言各自的特点, 领悟到语言规律的真谛, 最终达到我国南宋哲学家朱熹所说的“大抵观书须抚熟读使其言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 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 然后可以有得尔”的地步。

四、英语思考持之以恒深化语感

思维是人脑反映事物、推断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它以语言为主要载体和媒介, 是人类认识过程的高级阶段。按照谱系分类法的标准, 英语属于印欧语系日尔曼语族。而汉语则属于汉藏语系汉泰语族。英汉两种语言既不同系又不同族, 差异较大。这就给我们学英语带来了极大的困难。然而, 古人早就说过“心之官则思”。说明人有得天独厚的思维能力。我们对于某种话题情景要想把相应的英语材料以连续反应的方式表达出来, 这就首先要使这些材料在脑海里源源不断地涌现。由于我们中国人思维的主要外壳是汉语, 用英语想英语最容易卡壳的地方就是英汉两种语言在文化上的差异及表达方式上的不同。因此, 在平时的学习中除了要善于比较外, 还要做到用英语思考, 用英语词汇和句式去想。只有用英语把各种情景话题进行综合和加工, 才能得到自己独特的感受、认识和理解。用英语思维贵在坚持, 要有耐心, 不可一日曝之, 十日寒之。

英语语感和思维培养 篇2

语感是人们对语言的感觉,它包括人们对语音感受、语意感受、语言情感色彩的感受等。它是人们经过反复感性知识上升为理性认识的经验和体会。它是在长期规范的语言感受和运用中养成的,受到惯性思维的影响。中小学生可塑性强,正是进行语感训练的最佳时期,我们要抓住他们初学英语这一良好的契机,一开始就摒弃从中文到英文的间接思维方式,引导学生用英语直接思维,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语感。要真正学会英语,就要深入体会用英语思维的特点,学会英语思维方式。

一、营造用英语直接思维的氛围

在教学中,假如教师能用一口比较流利的英语教学的话,学生在欣赏的同时,也会深受其感染而学着参与到英语语言活动中来,并在参与的过程中逐步养成用英语进行思维的习惯,从而促使英语语感的初步形成。通过英语本身进行的会话、交流来教授英语,创设良好的英语语言环境,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语感。利用学生已经学过的英语来介绍或解释新的教学内容,让学生通过看景、听音、会意,与客观事物建立直接联系,培养良好英语语感,提高用英语思维的能力。一开始有的教师可能会觉得有些困难,但只要坚持不懈,时间久了,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不管我们有多大的困难,都要坚持用英语上课。当我们在表达上出现困难的时候,可以借助一定的体态语,尽量减少学生对母语的依赖,创设良好的英语语言环境,促进学生良好语感的有效形成。 用英语教英语,可创良好的英语氛围,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英语思维方式。

二、培养用英语直接思维的习惯

实践出真知,学习英语就像游泳一样,只懂理论不下深水是不行的,因此,除了要求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尽可能想英语、用英语之外,还要注重课堂的实践,老师要确立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把课堂还给学生,在精讲之后就该放手让学生大胆实践,让他们在练中学,学中练。要尽量利用英语释义。这有利于学生准确掌握词汇的内含和外延。要尽量避免让学生从“中文→英文”的翻译过程中获取信息或语言知识,而要鼓励学生从“英文→英文”的直接英语思维中提取语言信息,并在一定语境中通过强化、运用形成良好的语感。如在教单词“mother”时可用“Mum”一词解释,教“All right”可借助“Yes”等词表示,教“see you ”可借助“Good bye”一词来释义。通过用英语释义,培养学生用英语直接思维的良好习惯,推动良好英语语感的有效形成。让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去猜测、体会和感悟,使学生初步的英语语感在用英语直接思维的过程中逐步形成。

三、促进用英语直接思维的动机

运用直观手段进行英语教学是培养学生用英语直接思维的有效方法之一,它能激发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的动机。如:实物、图片、简笔画等都可以作为直观教学手段来辅助教学,促进学生用英语直接思维。比如在教tall与short时,让学生站在前面,指着高个的学生说:“He‘s tall”,再指着矮的学生说:“He’s short”,重复说几遍,然后启发学生回答问题:“Who is tall?”“Who is short?”直观的教学手段能使语言知识更加形象生动,而且还能增添生动有趣的气氛,激发学生发挥想象力,引导他们用英语直接思维,从而促进英语语感的有效形成。

英语语感的形成和培养 篇3

在听、说、读、写的过程中, 要想在极短的时间内对语言文字有所领悟、有所理解, 那就必须积极地、自觉地、主动地进行言语实践活动。

一、广泛阅读善于积累培养语感

阅读是读者与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英国中世纪的思想家、哲学家弗朗西斯?培根说:“读书造就丰富充实的人生 (Reading makes a full man) 。”阅读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大千世界, 洞察社会生活, 了解和熟悉我们不曾经历也不可能经历的丰富多彩的人生。大凡优秀的作品本身都在告诉我们应该说什么、写什么以及如何说、如何写。在阅读中, 我们既要整体感知课文的大概内容、思想感情, 又要从课文中找出感受最深的句子或段落, 体会其中所包含的深层含义, 从中受到思想的教育和情感的熏陶。古人说得好:“熟读, 精思, 博览。”无疑指明了只有多读书, 才能把知识转化为技能。同时, 逐步培养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 提倡多角度的, 有创意的阅读, 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 拓展思维空间, 提高思维质量。

另外, 语言素养问题, 无非是词句遣用能力的问题。掌握一定数量的词语和句型是提高语言素养, 增强遣词造句能力的基础。众所周知, 掌握词句的多少直接关系到一个人英语水平的高低。“不积跬步, 无以至千里, 不积小流, 无以成江海。”浩瀚的海洋来自涓涓的细流, 渊博的知识全凭日积月累。良好的语感从何而来呢?它主要来自于人们长期的平时积累, 正如古人所说的“得之在俄顷, 积之在平时。”为此, 在博览群书的同时, 一定要善于留心积累一些有用的语言材料。常言道: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所以在阅读时要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一旦读书, 就要把令自己怦然心动的名言睿语摘记下来, 然后分类归纳, 复习背诵。唯物辩证法认为: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必然要引起质的飞跃。只有积累的多了, 以后在遇到类似的语境场合时, 那些贴切合宜的词句就会呼之欲出跳出来, 供我们精挑细选、灵活运用、准确表达。

二、注重朗读大量背诵加强语感

“旧书不厌百回读, 熟读深思子自知。”朗读是直接、完整地感受语言材料的重要形式。朗读的心理方式是一种全方位和多层次的方式, 它的具体程序是眼——脑——口——耳——脑, 多种感官同时调动, 提升对英语语音语调的感受;同时, 背诵又弥补了泛听和泛读的不足, 因为泛听和泛读往往是抓住篇章的大意即可, 可以忽视一切与意义无关的细节。当遇到语言上的困难时, 学习者可通过注意对方的口气、脸色, 或利用上下文来推测, 这种“补偿性策略”对保证交际的顺畅, 提高阅读速度是必要的, 但其对细节的忽视又不利于语言水平的提高;而注重细节是背诵的独特之处, 在背诵过程中, 不仅需要注意实义词, 还需要注意功能词和语法词素。理解是背诵的基础, 背诵是理解的高级阶段, 是一种深层次的阅读[2]。文章是作者情趣意旨的表现, 只有通过反复诵读, 才能对文章的内容和形式获得真切的敏锐的感受, 激起读者的情感潜流, 从而产生共鸣与反应, 从中学得为文之道。朗读和背诵名篇佳作其作用并不在于死记硬背不求甚解, 而在于对这些名篇佳作在理解的基础上通过记诵, 使自己所掌握和单词句式, 语法现象日益丰富充盈。长期坚持诵读, 我们就会有一种思路畅通、文思泉涌的感觉。只有这样, 我们在讲话时才会不假思索、脱口而出;在写作时, 才会洋洋洒洒, 信手拈来皆成文章。

三、英汉互译思悟体会促进语感

我们平常所说的语感的强弱指的是人们对语言中的词语搭配及句型结构的熟练程度的高低, 它是对语言文字不断积淀的实践活动。我国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为此, 我们阅读英语书籍时, 要伴之以思考, 充分发挥自己主观能动性, 开动脑筋, 多思、多想、多语。最好的方法是进行英汉互译, 即先把英语译成汉语, 再把汉语译成英语。通过英汉互译, 边思考, 边琢磨, 才能领悟到两种语言的表达形式 (包括词语组合成句、语序排列及构段谋篇) 等方面的差异, 从而抓拄英汉两种语言各自的特点, 领悟到语言规律的真谛, 最终达到我国南宋哲学家朱熹所说的“大抵观书须抚熟读使其言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 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 然后可以有得尔”的地步。

四、英语思考持之以恒深化语感

英语语感的形成和培养 篇4

语言一旦成为人们的习惯,使之脱口就能说出,一眼就能看出,一听就能悟出其含义,这就形成了语感。

一、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语感呢?

1、利用朗读法培养英语语流感

我国英语界老前辈范存忠先生曾说过:“早晨一起,学生们就在屋外、树下,千遍万遍地读……不到半年,舌头听使唤了,一些句子, 不假思索就跑到嘴里来了。”所以,英语语感和朗读是分不开的。疯狂英语的创始人李阳先生说:“如果你每天朗读英语,英语的节奏就逐渐渗透到你的身体深处,你的语感就会越来越好。”所以,朗读是培养语感的重要手段,通过朗读准确再现作者的语意语调,真切地感受蕴涵在语言中的情感,朗读方法多种多样,在课堂上抓住小学生的心理,针对小学生好动、争强好胜、模仿能力强、爱表演等特点,根据朗读材料的不同,开展形式多样的朗读,如:模仿录音跟读、开火车朗读、分角色朗读、表演读、接龙读、感情读等。但课内朗读训练是有限的,还应把朗读延伸到课外。在课外向家长发送朗读作业,让家长监督,让孩子在早上,在晚饭后的空余时间里,进行大声朗读、快速朗读和反复朗读的练习,每天坚持20-30分钟。在朗读过程中加强英语的语调、节奏、语流、音律等反复训练,刺激学习者特有精神元。久而久之,通过多读、熟读、反复读、大声读、快速读和模仿朗读提高材料所做出反应的敏锐度和习惯程度,将朗读范文的言语内化为学习者自己的语言。

2、直呼式英语法培养语音感

语音感是对语气、语调、节奏、语流的感觉。直呼式韵律英语教学法的马承老师说,直呼式就是淡化名称音强化音素,直接读出它在单词中的读音。如bag(书包)不读作为〔bi: ei dvi:〕直呼b〔b〕a〔A〕g〔^〕→bag〔bAg〕,因此培养语音感的关键是直接拼,直接读,自然地拼,出声地读,及时地将所拼语项放在言语交流中去应用,这样就使所拼语项在交流中的语流中自然而然地从意境中溢出,达到“听音能写、见词能读、一听就明、一读就懂”的状况。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当竭力使这种教学达到最优化,使语言材料本身的语感因素与小学生在言语交流中获得的语感经验发生碰撞,从而激起新的语感经验。

3、利用听说读写综合训练培训语义感和语法感

⑴在课堂上教师努力为学敢问者营造语境,注重学生英语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和训练。

利用图片、情景提示,精心安排大量的有趣的听读训练,创造多听多读的机会。俗话说“习惯成自然”只有听和读的习惯养成了也就逐步培养出了英语语感。

⑵将英语句法词法知识用于听说训练中从而提高语法感

教师可通过三种练习来训练:拼读练习、句型练习、情景交际练习。进行过句型、情景、句法相结合的听说读写训练的小学生都会有一种判断句法是否规范的直觉。例:I am student。句法规范,人们会产生一种合乎句法的语感。因此,在听说读句中训练句法也是可以培养句法感的。

在小学英语教学活动中,培养手感也是很重要的,而且与培养语感是相辅相成的。语感和手感的培养能使人形成一种“超记忆思路”,形成深沉的记忆能力。

二、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手感呢?

1、“曲不离口,拳不离手”养成勤读写的好习惯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在学生词时,强调口到、手到、一遍遍地讀,一遍遍地写,这样坚持下去,就会形成手感。当嘴里念出单词,手里也就自然写了出来,从而扫清学英语的第一大障碍:生词关。

2、“词连成句,句连成篇”养成勤练笔的好习惯

英语语感的形成和培养 篇5

一、教学方法

1.模仿录音原声, 强化听说训练

在教学过程中我常发现, 学生在单词上标注汉语拼音, 这是一个很不好的习惯, 不利于学生准确掌握单词发音以及英语语境的获得。因此, 我们学生的英语发音总是僵硬地并且带有浓重的地方音, 这严重打击了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在学习单词初期, 我尝试使用语音教学, 在板书时使用彩色粉笔, 把单词中字母和对应的音标用相同颜色表示, 然后播放录音单词原声, 让学生看黑板跟读单词。形、声相结合的语音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挂钩, 提高每个字母发音的准确性, 以此改掉学生用拼音标注发音的习惯。学生用准确的发音来记忆单词在口语表达时也必然能准确发音, 因此我再把类似的听说练习运用到句子和段落中, 要求学生反复模仿录音原声, 熟练到听到录音就能反映到脑海并准确把句子默写出来, 到了这个阶段效果显著, 学生语感得到极大提高。

2.加强朗读背诵训练, 体会语感

在众多语言练习中, 朗读背诵练习, 可能是短时间内体会语感最有效的方法, 与此同时, 通过眼睛的视觉、嘴巴的朗读、耳朵的听觉和大脑的思考, 可以刺激所有器官和大脑中枢神经系统活跃起来, 使人的大脑思维更活跃, 获得更好的语言技巧。背诵为阅读打下基础, 它可以加深印象, 使材料储存在自己脑海里, 形成句子和语段的模式。虽然句子和语段无穷无尽, 但是其表现形式却是大同小异, 掌握一定的句子结构, 增强语感, 有利于培养学生英语学习思维能力, 有助于日后学生的写作。一些经典的句子结构通常都会出现在教材上的对话和文章里, 所以我要求学生熟悉课本内容, 多读多背。

3.加强话题写作、功能会话训练, 形成语感

在有意识地学习语言结构之后, 学生进入运用语言的更高层次的训练阶段——在写作中表达自己想法。写作无疑能增强语感, 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我在每周四下午安排一节写作课, 给学生话题或者一些提示, 让他们在课堂上写作, 然后相互传阅改错, 并把写得最好的一篇作为范文抄在黑板上。每个单元学习完成后, 我要求学生根据教材Language Goals部分编写功能对话, 并按两人一组在课堂上表演出来, 效果卓越。

4.重视阅读训练, 发展巩固语感

阅读是输入语言信息的过程, 学生通过阅读得到单词发音、意义和句子结构, 这些都是感知对象, 有利于知识的存储。因此, 在阅读材料的挑选方面, 我重视语言的有效输入和输出, 选择《英语辅导报》“趣味阅读”版块中的文章, 也符合新课标要求的教材趣味性原则。从学期初开始, 我适当增加一些阅读材料, 如对话, 短文章。在阅读完成后, 向学生提出几个关于材料的问题, 这些都有助于加深语言材料的理解。而因为英语学习具有明显的渐进性和持续性的特点, 随着学生知识水平的提高, 我也适当提高材料的难度, 让学生感受到理解的多层次, 更加巩固语感。

5.创造英语学习氛围

新课标以学生“能用英语做事情”的描述方式, 设定目标要求, 旨在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因此, 我注重语言实践, 最大程度地把英语教学实践化, 每天课前5分钟进行Dialogue Show Time, 并挑选一组上台表演。一开始, 学生掌握的语言信息量很少, 我让他们模仿正在学习单元的对话, 如参考新目标Go for it!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Where is…from?He/She is from…随着时间过去, 学生掌握了比较多的单词, 我开始提高标准, 要求他们自由选择话题。当这组表演结束, 我会对其他同学提问相关问题, 以此检测他们是否认真听讲以及是否理解对话内容。这样让更多学生参与到这个活动, 课堂学习气氛十分活跃。而在课堂教学中, 我也尽量用简单易懂的英语给学生讲课。

二、教学成效

经过半个学期的实验和训练, 现在我班学生的英语兴趣大大提高, 朗读和背诵的速度较以前有明显提高, 写作水平也比刚入学的时候好很多了。大部分学生可以根据音标读单词, 按照意群独立读完一篇文章, 每周也可以完成10句话的短文。还记得刚接受这个班的时候, 学生几乎没有英语阅读和听力基础, 甚至连单词的发音都得一个一个地领读很多遍才行, 更谈不上语音语调的准确性了。我经常得在课堂上领读对话和段落, 并且为学生划分意群, 培养他们的英语语感, 改善他们的英语学习状态、提高他们的英语学习水平、应用能力和应试能力, 为学生未来高年级的英语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摘要:新课标指出, 英语课程承担着培养学生基本英语素养的任务, 即学生发展的基本英语听说读写技能, 这与培养语感密切相关。根据教学经验, 探讨培养七年级学生英语语感的方法和效用。

关键词:英语语感,会话训练,背诵训练,听说训练,阅读训练

参考文献

[1]Alex ander, L.G..Practice and progress.London:Longman, 1967.

[2]梅德明.新世纪英语教学理论与实践[C].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4.

[3]昊金华.外语习得与语感的形成[J].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 1996, 1 (28) :94-96.

英语语感的形成和培养 篇6

由于最近几年的高考只考笔试部分, 不考听力, 更不考学生的口语表达, 导致在英语教学中出现“重知识点、重运用、重写作, 轻朗读、轻听力、轻口语表达”的不良倾向。语言学习的最终目是表达和交流。如果我们的学生学了很多语法, 许多词语的用法, 写了许多语法正确、表达得体的文章, 可是一开口却是一口蹩脚的英语, 就会严重影响英语使用功能的发挥。

二、语感在英语学习中的必要性

任何一门语言的学习都离不开口语表达。口语表达要想流畅, 就要重视语感的培养。和汉语表达一样, 并不是把所有的单词按照音标和重读符号的标识来读, 就可以组成语言流畅的句子。许多时候, 很多语句的重音和语调是根据表达的不同而变化的。教师即使给学生讲解得再清楚, 学生没有实际运用的经验, 仍然难以准确掌握和表达。所以, 一定要通过不同的方法来培养学生的语感。

三、培养学生语感的途径和方法

1. 在教师的指导下反复读课文, 体会语调的变化和内容的关系。

课文是学生学习的最好范本, 教师要利用好晨读课, 通过教师或录音范读, 教师提示重难点的基础上, 学生反复诵读。教师要及时对学生的朗读给予点拨和更正, 保证学生朗读的效果。

2. 背诵生活常用语, 增加学生的口语储存量, 为学生的“脱口说”打基础。

读, 仅仅是培养语感的开始。说, 是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的表达。根据表达的需求, 人的语调和情绪能自然调整到最佳状态。许多地方都有生活常用语汇编, 教师可以将这些句子, 按使用几率和难易程度, 分成几类, 让学生分阶段背诵。开始先背诵容易且使用几率大的口语, 比如, No way!不行!Shut up!闭嘴!Why not?好呀! (为什么不呢?) I decline!我拒绝!并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尽可能用这些句子来表达简单的意思。然后逐渐增加难度, 背诵一些复杂的句子, 比如, I am so sorry about this.对此我非常抱歉 (遗憾) 。I'm not sure I can do it.恐怕这事我干不了。这些句子都是生活常用语, 能促使学生自觉使用。

3. 鼓励学生多用英语交流。

在交流中, 由于表达的需要, 学生的语感会自然表现出来, 学生的其他英语知识和能力也会逐步提高。

摘要:英语教学中存在着重笔试轻表达的弊端, 造成口语表达不畅。教师要注重学生语感的培养, 指导学生反复读课文, 背诵生活常用语, 鼓励学生用英语交流。

上一篇:郑州商业圈下一篇:加强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