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科技大学管理科学(通用10篇)
武汉科技大学管理科学 篇1
武汉科技大学多媒体教室管理办法
多媒体教室是学校进行现代化教学的场所之一。为了维持多媒体教学的正常秩序,确保多媒体教室的使用合理、有效,使多媒体教室真正成为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场所,特制定本办法。
第一条使用范围
(一)凡属学校正常教学计划内的本(专)科教学和研究生教学,均可使用多媒体教室进行教学活动。
(二)在不影响正常教学秩序的前提下,其它会议、讲座、学生社团活动等非教学活动,按学校规定程序完成报批后,可使用多媒体教室。
(三)在学校规定许可内的其它教学活动。
第二条使用条件
各学院成立多媒体课件审查小组,根据《武汉科技大学多媒体教学管理办法》对本学院多媒体课件进行审查,审查通过的多媒体课件,才能允许在课堂教学中使用并安排多媒体教室授课。
第三条申请使用程序
学校多媒体教室由教务管理办公室统一调度使用。
(一)需要使用多媒体教室进行教学的课程,任课教师须在接受教学任务时,提出使用多媒体的申请要求,由教务管理办公室核准后统一安排。
(二)会议、讲座、学生社团活动等非教学活动需要使用多媒体教室时,主办单位需按照学校的规定程序报批,方可安排教室。
(三)临时调课使用多媒体教室的教师,凭“教学任务书”,向教务处提出书面申请,经审核批准,由教学管理办公室安排教室。
第四条教师应遵守以下规定
(一)无论是正常教学还是非教学活动,首次使用多媒体教室的使
用者必须提前到相应的多媒体教室了解教室状况,熟悉设备的操作规程、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并试运行所用教学应用软件(课件)。
(二)每次上课前,到教室所在大楼的管理室签字(登记联系电话),凭有效证件领用该教室多媒体控制柜钥匙,检查设备是否完好和齐全,严格按操作程序规范使用。
(三)严禁在电动屏幕上写画及触摸屏幕表面;严禁将粉笔、黑板擦和杂物留在中控台上,应保持屏幕及中控台的整洁。
(四)下课时必须关闭投影仪、电动屏幕、功放和计算机,将设备放回原处,切断电源,锁好控制柜。
(五)下课后及时将控制柜钥匙交还管理室,不得耽误下节课任课教师的领用。
(六)教师归还钥匙之后,才能安排课后答疑。
(七)注意事项:1.使用者不得擅自在计算机上安装、卸载操作系统以及设置、修改系统的运行命令,勿使用带病毒的应用软件。安装在计算机硬盘非C区的程序,可能会丢失,请使用者妥善保存原有程序。⒉教师的研究成果或其它有用信息不得存留在计算机中,避免造成损失。
(八)使用多媒体教室过程中,如遇到疑难问题,请及时与现代教育信息中心联系(校本部: 68862861,新校区: 68893267, 教一楼68893349,教二、四楼68893309,教三、五楼68893350,洪山校区: 62366952)。
第五条学生应遵守以下规定
(一)应自觉保持教室清洁,不得在教室内抽烟、吐痰、吃东西、乱扔果皮纸屑;不得在桌椅、墙壁上乱写乱画或随意拉扯窗帘,养成爱护公共设施的良好行为习惯。
(二)课间或课后,不得在控制柜上试用各种设备或更改系统设置;
(三)应保持多媒体教室良好的教学秩序,不得在课间利用多媒体教室内的仪器设备进行娱乐,不得在教室内喧哗。
第六条多媒体教室的设施维护由现代教育信息中心承担,主要任务有:
(一)为教师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提供技术支持和帮助,排除常见的运行故障,对不能立即排除的故障,应迅速调整教室,妥善安排。并通知设备厂家维修,填写《多媒体设备维修记录》。
(二)定期检查、维护教室的设备;做到每学期清洗一次投影仪滤网,每周清查一次多媒体设备和控制台,定期删除“过期”教学软件和课件;升级杀毒软件,查杀计算机病毒。
(三)保管好各种设备的使用说明书、安装软件、保修证书,建立仪器、设备技术档案。加强安全意识,防火防盗。
(四)及时排除设备的软硬件故障。确因设备损坏,现场无法解决的,迅速向领导反映,争取尽快解决。
(五)在寒、暑假期间整理计算机硬盘,为开学做好准备。
(六)负责为扩音器的充电电池充、放电,及时更换扩音器电池,保证正常教学需要。
(七)负责多媒体教室窗帘的维护。
第七条所有多媒体教室的日常管理由后勤集团各教学楼管理室承担,主要任务有:
(一)妥善保管钥匙。
(二)办理多媒体控制柜钥匙借用登记手续。
(三)下课后及时催收钥匙。
(四)无特殊紧急情况,不使用备用钥匙。如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应与现代教育信息中心及时联系。
(五)负责按课表开、关多媒体教室的门锁。
第八条安全与环境管理
(一)多媒体教室内,不得张贴标语、广告、宣传画;未经多媒体教室管理人员的许可不得悬挂横额、横幅标语。
(二)多媒体教室的卫生工作,由后勤集团负责。清洁人员必须对所有的多媒体教室每天无尘擦拭控制台、桌椅和打扫地面1次,每两周拖地1次;爱护室内设备,发现问题应及时向多媒体教室管理人员报告。
(三)多媒体教室实行开放式管理,课间和自习时间均不锁门。多媒体教室内部设备由现代信息中心管理人员负责管理,保卫部门应加强楼外和多媒体教室内的重点巡查,防火防盗。
凡违反上述规定,造成设备故障、损坏、丢失,影响正常教学者,除照价赔偿外,情节严重者还将按校纪、校规给予相应处理。
第九条本管理办法自公布之日起开始施行,原《武汉科技大学多媒体教学管理办法(暂行)》废止。
武汉科技大学管理科学 篇2
近年来, 学校在测绘科学、水利水电、医药卫生等领域, 获得了一批国家级的科技奖励, 涌现出一批有重要影响力的标志性科技成果。这些成果的产生, 尤其是高级别科技奖励的获得很大程度上增强了学校科学研究的综合实力, 提高了学校的科研地位。
1 近五年来武汉大学校获得科技奖励的基本情况
2008-2012年, 武汉大学以第一完成单位获省部级以上奖励173项, 其中国家级15项, 省部级一等奖52项、二等奖57项, 三等奖49项, 详情见下表。
2科技奖励现状及科技奖励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学校以第一完成单位获得的省部级及以上的科技奖励数量稳步增加, 在教育部直属高校排名逐步提前, 在湖北地区高校中名列前茅。过去5年, 武汉大学以第一完成单位获国家科技奖15项, 国家级科技奖项基本实现了学校重要基地和一级博士点学科全覆盖的目标, 为人才培养提供了有力支撑。在测绘科学、水利水电等优势领域获奖数量稳步增加, 在化学、生命科学、物理等基础学科领域实现了自然奖的突破。
科技奖励在各学科分布不均匀, 主要集中在传统优势学科, 其它学科产出偏少。科技奖励申报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 对成果的原创性、先进性、系统性以及应用情况等都有很高的要求, 成果往往需要长时间的积累。目前, 新兴学科、交叉学科中缺乏有影响力的科技成果, 已获国家级科技奖励的项目都是传统优势领域所产生的, 新兴学科、交叉学科由于在全国范围同类学科的影响力不够、竞争力不强等原因, 少有成果申报国家科技奖励, 申报国家科技奖励的成功率也不高。
科技奖励在国家三大项目奖内部分布不均匀, 科学技术进步奖偏多, 自然科学奖和技术发明奖励偏少。近年来, 尽管科研经费大幅度提高, 学校承担重大科研任务的能力也不断增强, 但科学研究的总体水平依然有待提高、原始创新能力仍需不断加强, 有较大影响力的科技成果还需进一步积累。理论研究的原创性和深度都不够, 技术发明的创造性不强, 导致少有成果申报自然奖和发明奖。
科技奖励整体上有优势, 但科技成果的核心竞争力仍需提升, 争取获得高级别的科技奖励。一直以来, 广大教师对项目实施后的成果推广转化、应用情况没给予足够的重视。科研项目取得的阶段性成果与市场化和产业化阶段相距甚远。一些有市场潜力的成果因为忽略了与产业的结合, 没有充分利用产业界的力量来推广成果, 市场规模小, 产值低, 成果放大的效果不显著。
科技奖励申报过程环节多, 需要准备的材料全面、细致, 整体工作要求高。还要投入大量时间、精力, 部分教师不愿意申报、或者认为难度大不敢申报, “重论文产出、轻科技奖励, 重项目申报、轻成果转化”的现象还普遍存在, 奖励申报氛围不浓厚, 教师申报科技奖励的积极性不高。
3 做好科技奖励工作的几点建议
3.1 加强组织领导, 完善科技奖励工作体系
完善学校科技成果管理和科技奖励申报的工作机制。由学校科技发展研究院具体负责全校科技成果管理和科技奖励工作的统筹安排和组织实施, 各学院、直属单位安排专人具体负责本单位的科技奖励工作。定期组织科技奖励管理人员开展业务培训, 提升科技奖励管理人员业务素质。逐步规范科技奖励申报程序, 争取做到精细服务、个别指导、全程参与, 把科技奖励的组织管理工作细致化、系统化, 提高科技奖励的组织管理工作对获得科技奖励的贡献率。
3.2 积极营造重视科技奖励工作的良好氛围
利用各类宣传途径和平台, 加大对获奖成果及完成人的宣传力度。部分教师思想上不够重视, 特别是具备正高职称或高岗的教授不愿意申报科技奖励。应积极引导广大教师有意识的进行成果积累、梳理, 开展个人成果产出及科技奖励规划, 鼓励广大教师积极准备申报。定期召开学校科技奖励大会、科技奖励工作总结会议等, 提高科技奖励工作的显示度。充分发挥科技奖励在职称评定、岗位评聘、学校奖励等方面的导向作用。同时, 每年安排专项经费支持科技奖励工作, 遴选一批前期基础较好、积累了一批成果的项目作为高级别科技奖励项目来培育, 学校以科技项目形式, 对入选的成果予以经费支持、加强成果培育, 促使优秀的科研成果积极参与科技奖励的申报。
3.3 做到成果的动态管理, 做好科技奖励申报整体规划
及时、准确、全面的掌握科技成果产出的情况, 为申报各类科技奖励提前做好准备工作。积极引导广大教师在申报科研项目时制订成果产出计划, 项目处加强对在研课题的管理和检查, 强化在研究过程中对成果计划的管理, 以科技成果产出为主要目标开展学校对在研项目的检查、验收, 督促出成果, 为成果申报科技奖励及时提供建议, 做好规划。在项目执行期内, 通过中期检查等途径帮助项目组及时总结阶段性成果, 找出与国家奖的差距, 以便在后续研究做好查漏补缺工作, 逐步完善各类材料, 为报奖奠定基础。在项目结束时, 要及时组织成果鉴定, 并积极推广应用, 切实提高成果应用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4 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扩大成果应用范围
学校科技成果转化管理部门应积极通过产学结合、校企合作、开放实验室、共建技术平台、建设大学科技园等多种方式, 使越来越多的优秀的科研成果及时的应用到经济社会建设中, 提高成果的转化率, 使成果的经济、社会效益最大化, 有力支撑成果申报科技奖励。
参考文献
[1]潘虹.成果奖励申报工作的若干体会[J].生命的化学, 2013, 33 (2) :31-32.
[2]郭元锋.地方高效科技奖励申报工作初探[J].科技视野, 2006, 13:47-48.
[3]郭梁, 任静.地方高校科技奖励申报工作中的几点体会[J].科学园地.
[4]王爱萍.高校科技成果报奖工作中的问题探析[J].河北建筑科技学院学报 (社科版) , 2001, 18 (2) :82-84.
武汉科技大学管理科学 篇3
怀着对象牙塔的无限期待与向往,2009年夏天,我来到了武汉黄家湖畔,第一次听到了上面的话。钢铁品质教育是每个武科大学子走入校园的第一课。走进校史馆,可以看见象征着辛亥革命胜利、在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告捷时飘扬在红楼的铁血十八星旗。这面旗帜就是我校的前身——省城中等工业学堂的赵师梅、赵学诗和陈磊等同学共同绘制的。我们的校友早在一百年前就为我们做出了榜样。
如今的武科大人也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向前辈们致敬。在2011年11月举行的“第六届国际网络炼钢挑战赛”中,我校研二学生栾国庆、宋生强代表武汉科技大学参加了学生组的比赛,比赛从11月15日晚8点开始,持续了24小时,共模拟冶炼了34259炉钢水。参赛选手先使用高炉模拟生产出铁水,再用转炉模拟将铁水炼成能用于生产管线钢的钢水。比赛以生产出符合成分和温度范围且成本消耗最低钢水的选手为胜。最终他们击败了来自25个国家的650支队伍,获得东亚—大洋洲赛区学生组冠军。
在学校崇实讲坛,我们常常聆听学长们的教导,有中国工程院院士苏义脑、武钢集团总经理邓崎琳、河南省原政协主席范钦臣、中国慈善排行榜前十的恒大地产董事局主席许家印……我静静地坐在下面听他们讲述自己的人生,让人兴奋的不只是可以这样近距离地倾听他们的故事,浸染他们的成功之道;更重要的是,我们和他们有着同一种精神,同一种文化,我们相信自己经过坚持不懈地努力,有朝一日也会像他们一样绽放光芒。
“在中华大地上,哪里有钢铁冶金企业,哪里就有武科大的校友,哪里就有武科大人作出的贡献。”校长孔建益曾经骄傲地说。每次在招聘会上,听到面试官夸我们学校的学生踏实肯干,动手能力强,用人单位都“大量批发”的时候,心里都有藏不住的高兴。据不完全统计,在湖北的武钢、鄂钢、冶钢三大钢厂中,不单主要领导大多是武科大的毕业生,还有超过一半的中层以上的管理与技术干部都毕业于武科大。在我国36个大型和特大型钢铁冶金企业中,有60多位董事长、总经理、副总经理毕业于武科大。学校因此被誉为“冶金高层次人才的摇篮”。
武科大学子无时无刻不受着“坚韧不拔、勇承重载、崇实求精、表里如一”的钢铁品质的熏陶,这种品质融入每位武科大学子的身心,这种品质在武科大学子中代代相传。
在洒满阳光的日子里,在沁湖边漫步。错落有致的石头是得天独厚的躺椅,翻翻自己喜欢的书,很惬意的小时光。看着每棵树上的“领养证”,想起老师同学们种树的身影,人和树就这样巧妙地联系在了一起,无形之中生出一种特殊的情感。渐渐地叫得上每种植物的名字,记得它们四季不同的姿态,还有那种青草的味道,湿热的水的气息,温润的荷花香……我憧憬了一遍又一遍它们大树成荫的样子,来年毕业我也要种下一棵树,看着它像母校一样,枝繁叶茂。
武汉科技大学推荐优秀团员 篇4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推荐优秀共青团员作为党的发展对象(以下简称“推优”),是党建带团建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共青团组织的一项光荣而重要的职能。为进一步规范和加强“推优”工作,有效提升党员的发展质量,使“推优”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依据《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章程》和《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的有关规定,特制定本实施办法。
第二条 “推优”工作在学校各级党组织的统一领导下进行,各级团组织要高度重视“推优”工作,要把“推优”工作作为考察基层团组织的重要内容之一。学院(单位)团委(团总支)负责组织基层团支部实施,基层团支部负责具体“推优”工作。28周岁以下的青年入党,一般应从团员中发展,发展团员入党一般应经过团组织推荐。
第三条 “推优”工作必须坚持自下而上的原则、集体决定的原则和党团衔接的原则,成熟一个推荐一个,始终把质量放在第一位。“推优”工作原则上每学期举行一次,每学期第八周学校集中公布本学期“推优”名单。
第二章 推荐对象和推荐条件 第四条 推荐对象为年龄在28周岁以内、自愿申请入党并已递交入党申请书的共青团员。
第五条 团组织向党组织推荐发展对象,要把真正优秀的团员推荐给党组织。“推优”的具体条件如下:
1、政治表现。热爱中国共产党,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入党动机端正,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向党组织靠拢,主动向党组织汇报思想,以实际行动自觉维护党的形象,言行一致。
2、品德表现。注重品德修养,尊敬师长,关心同学,热爱集体。
3、学习表现。学习刻苦,学风优良,最近一学期所修课程中无不及格科目。
4、素质拓展。积极参加各项素质拓展活动,支持校、院、班级的各项工作,热心集体事务,热心为同学服务,有一定的大局观念和服务意识。对于集体活动中表现优异者或各级团学组织中表现突出者应给予优先考虑。
第三章 “推优”工作程序
第六条 团组织应及时了解团员青年要求入党的情况,对入党申请人的政治表现、品德表现、学习表现、素质拓展等情况进行认真考察,根据不同的对象,严格按照程序开展推荐工作。
第七条 团支部根据学院(单位)团委(团总支)的部署,由团支部书记负责组织召开“推优”大会,参加人数不得少于团支部人数的2/3。第八条 本专科学生团支部每次“推优”名额原则上不超过本团支部总人数的10%。研究生新生入学后第一学期,各团支部的“推优”名额原则上不超过本团支部总人数的25%。
(注:统计基数不含29周岁以上的人数。)第九条 为适应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需要,提升国防生思想政治素质,根据《国防生教育管理规定》、《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做好普通高等学校为军队培养人才工作的通知》等文件精神加大对国防生“推优”工作的支持力度,“推优”名额根据国家对国防生党员发展的培养要求确定。
第十条 “推优”大会流程:
(一)会前团支部全面了解申请入党的团员情况,根据“推优”条件,确定符合“推优”条件的候选人名单。
(二)会上团支部书记介绍此次“推优”大会的准备情况,介绍“推优”办法,宣读“推优”候选人名单。
(三)组织委员介绍候选人基本情况。按照“推优”的标准,从思想、学习、参加素质拓展活动情况等方面进行全面、客观介绍。
(四)进行民主评议。本团支部团员对候选人的情况进行客观公正的民主评议。
(五)投票推选。参会团支部团员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通过无记名投票的方式进行推选。得票超过实到人数半数以上且得 票多的候选人获得“推优”资格。
第十一条 “推优”大会后由团支部书记指导被推荐对象填写由校团委统一印制的《向党组织推荐优秀团员作为发展对象推荐表》(以下简称《“推优”表》),被推荐人如实填写个人基本情况及自我鉴定,团支部书记填写团员大会表决意见和团支部鉴定,班主任填写班主任推荐意见,团支部将《“推优”表》报送学院(单位)团委(团总支)。
第十二条 学院(单位)团委(团总支)审核团支部和班主任推荐意见和相关材料,对被推荐对象进行考察,在《“推优”表》中填写学院(单位)意见,并报学院(单位)党委(党总支)审查。
第十三条 学院(单位)团委(团总支)将本单位当次“推优”情况进行汇总,并将“推优”汇总表交至校团委,校团委统一组织公示。校团委将公示结果反馈学院(单位)党委,结合公示情况确定最终“推优”名单。
第十四条 加强对已“推优”团员的教育管理,对后期表现不合格者建立退出机制,若出现违规违纪等不良行为,应取消相应资格。
第四章 “推优”的工作纪律
第十五条 在“推优”过程中,严禁拉帮结派、徇私舞弊、弄虚作假。若出现违纪问题,除取消相关责任者在校期间的“推优”资格外,还将视情节轻重,交相关部门或单位作相应处理。
第五章 附 则
第十六条 “推优”工作要接受团支部全体团员的监督,所有团员有权利和义务发表意见,提出建议。
第十七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武汉科技大学是一本还是二本 篇5
入选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首批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
学校历史可溯源至18成立的湖北工艺学堂;1958年组建为武汉钢铁学院,开办的本科教育;1995年,隶属于原国家冶金工业部的武汉钢铁学院、武汉建筑高等专科学校、武汉冶金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为武汉冶金科技大学;,学校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湖北省人民政府管理为主”的管理体制;,更名为武汉科技大学。,学校由湖北省人民政府、教育部和宝钢集团有限公司、鞍山钢铁集团公司、武汉钢铁(集团)公司、首钢总公司、中国冶金科工集团有限公司、中国中钢集团公司共建。
武汉科技大学学生会治保部章程 篇6
总 纲
第一条 武汉科技大学学生治保部隶属武汉科技大学学生会,在武汉科技大学学生会主席团的领导下进行日常工作。是我校学生会的主要职能部门之一,作为学生会的核心部门,治保部是学生与老师之间、相关部门之间沟通的桥梁和维护校园生活安全、和谐的部门。为了确保治保部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特制订如下章程:
第一章
指 导 思 想
第二条 治保部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结合我校的教育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实际,坚持教育与管理,治理与建设相结合,深入开展平安校园建设,维护校园安全稳定。积极防范,有效预防违法违纪行为、弘扬正气,开展群防群治,增强大学生法律观念,发掘大学生参与治安防范的潜能,培养大学生的大局意识、参与意识、主人翁意识,提高大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营造文明、和谐、稳定的校园环境。
第二章 宗 旨
第三条 治保部扎根于学生,服务于学生,为广大师生构建沟通的桥梁。以构建和谐、安全的校园环境才能确保学生有安定的学习与生活环境,并促进学校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为宗旨。
第三章
部 门 守 则
第四条 部门守则如下:
1、坚持学习有关法律法令、安全保卫有关理论及校纪校规,增强政治敏锐性;
2、部门成员自觉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不违反校纪校规,积极维护本部门形象。坚持按章办事,敢于并善于同不良行为作斗争;
3、认真听取同学意见和建议,在工作中接受同学监督,不断改进工作方法;
4、遇事不推拖,处理事情冷静果断。学生公寓发生火灾、被盗事件后,积极协助管理人员及时处理,主动了解情况,快速上报保卫处及相关部门;
5、保持信息畅通。及时规劝和制止发生在学生中的酗酒闹事、打架斗殴事件,注意工作的方式方法,事态严重的及时上报保卫部门;
6、以身作则,树立良好的干部形象。工作期间佩带工作证,穿着大方得体,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
7、组织纪律观念强,尊敬师长,团结同学,不搞自由主义;
8、积极促进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本着“服务师生”的工作宗旨,在部门中树立良好的典范。
第四章
治保部成员
第五条 治保部设部长一名,副部长两名,委员二十名,负责治保部日常工作的管理、策划与组织,部门成员由学生会权益保障部人员构成。
第五章 治保部工作制度
第六条 基本工作制度:
1、按时完成所分配的工作任务;
2、在规定的集合时间内,必须按时到达,不能出现迟到、早退现象;
3、如遇特殊情况必须向部长及相关负责人请假,无故不出勤达三次以上者,将根据情况给予相应处理。
第七条 会议制度:
1、例会的出勤情况将计入学生会成员的个人考核,并作为年终考核的重要依据;
2、与会人员不应无故迟到、早退,迟到、早退十分钟以上者作缺席处理,两次迟到、早退按一次缺席处理,若不能准时到会,须提前向负责人请假,并说明理由;
3、与会人员在参加会议前需主动签到,例会缺席三次将进行内部批评,三次以上取消其本学期的评优资格;
4、会议由部长召集,并做好每次例会的会议记录。第八条 汇报制度:
治保部每周向保卫处汇报情况并做好值班记录。治保部每学期进行一次工作总结,并向校团委作书面汇报。重大问题突发事件要及时向有关部门领导汇报。第九条 工作联系制度:
学生治保队队员要深入各类学生团体、班级、楼栋、寝室,密切联系群众,适时搜集学生的思想动态;治保部和保卫处之间要保持紧密联系,适时通报学生的思想动态。第十条 配证值勤制度:
大学生治保部在担负各类执勤任务时,必须佩戴大学生学生会治保部标志表明身份,以便工作顺利进行。
第六章 附 则
第十一条 本章程由校学生会负责解释。第十二条 本章程自公布之日起执行。
武汉科技大学管理科学 篇7
21世纪是信息化、网络化的时代, 而新媒体作为信息传播的主要载体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微博、微信等网络新媒体较之于报刊、期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而言, 互联网新媒体聚集和承载着不同的思想、不同的文化、不同的信息, 对于各种社会舆论、时事风波, 它也像一面放大镜。新媒体依托其传播的速度之快、范围广泛、获取便捷、形式多样和内容丰富、开放、全球、互动等特点备受年轻人的青睐, 其具有传统媒介无法比拟的优势, 且这些优势是基于其自身特性之上的, 因此也自然而然地走进当代的大学校园, 大学生对新媒体有着强烈的熟悉感, 正因为这样, 武汉科技大学作为广大青年人的基地, 不断推动着互联网新媒体的迅猛发展, 同时, 新媒体作为各种信息的承载体, 也对武汉科技大学公告、校园信息、校园新鲜事等的传播有一定影响。武汉科技大学各项工作的开展都需要依托新媒体。在新媒体时代, 高校网络文化特征具体如下:
(一) 网络文化的内容更加丰富。
互联网新媒体的内容涵盖的丰富和多样化已经完全让传统媒体的单一和固定如大海中的小舟, 新媒体信息中涉及生活、学习、工作、时事等等的讨论几乎展现了目前人类所有的文化形态, 为武汉科技大学校园文化的建设提供了很多素材。微博、微信等新媒体让越来越多的学生个体也能成为信息的发布者。互联网新媒体在提供便利、搜集信息和知识的同时, 也提供传播信息的载体和平台, 创造更丰富多彩的校园网络文化。
(二) 网络文化的传播平台更加多元。
网络文化传播具有许多鲜明特点, 诸如间接、虚拟、便利等等, 减弱了“意见领袖”的权威, 学校师生可以通过微博、微信、论坛等平台发表言论。同时, 网络文化所提供的平台也为语言交流能力欠妥的学生提供了社会交际及交流途径。
(三) 网络文化的更新速度更快。
互联网新媒体文化具备其特殊性, 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 网络文化必须不断发展、不断变化。新媒体文化在武汉科技大学校园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武科大校园中丰富多彩的活动, 通过新媒体这一有效承载体, 也加速了网络文化发展。
二、新媒体时代高校网络文化建设中面临的挑战
新媒体快速发展, 势必在一定程度上对武汉科技大学广大师生造成很大影响, 大学生作为新媒体受众中最活跃的群体, 接受新事物快、应用新媒体技术较高, 但是区别信息真伪的能力欠缺, 并且容易相互影响的特点造成了学校网络文化建设在利用新媒体的过程中面临着一些挑战。
(一) 现实人际交往能力下降, 造成信任感缺失和人格障碍。
在以微博、微信和论坛为代表的新媒体空间内, 大学生可以在网络中以匿名的方式对当前事务进行评论。新媒体的互动性、虚拟性、海量性等给各种虚假言论的扩散提供了条件, 大学生的言论无法得到规范和有效的限制, 极有可能影响到他们现实生活中的行为和言语, 使大学生现实生活中的人际交往能力下降。
(二) 新媒体主导市场, 易使学生的价值观混乱。
相较于传统媒体而言, 新媒体有着信息的传递、交互更便捷、更迅速、更自由的特点。在这样的环境下, 不同国家的文化传统、价值观念、宗教信仰、生活方式对大学生成长造成较大的影响, 大部分的信息对于学生来说真假难辨, 容易影响他们的政治信仰和价值观的形成。
(三) 校园网络新媒体平台体制不完善。
新媒体时代个体传播载体的不断扩大和日益多样化使得网络舆论环境更加复杂。因此, 武汉科技大学必须建立强有力的网络体制, 营造一个积极健康的网络氛围, 引领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文化观。然而, 网络平台管理人员严重不足, 且水平参差不齐, 原创作品少, 导致学生对于所谓的“校园官方”媒体的关注热情不高。
校园文化体现高校的文化素养、青年活力, 而由于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校园文化呈现出开放性、互动性、多样性、创新性等特点, 在这样的前提下青年大学生需要扬长避短、谋求对策。
三、新媒体时代高校网络文化平台建设现状及问题
在信息快速发展的推动下, 武汉科技大学新媒体建设迎来了快速发展的势头, 据不完全统计结果显示, 目前武汉科技大学官方新浪微博粉丝达27, 446人, 官方认证微信累计粉丝达3, 000余人, 累计推送图文数量40余条;武汉科技大学共青团官方新浪微博的粉丝达1, 155余人, 校团委官方认证微信累计关注人数7, 400余人, 累计推送图文数量200余条。基于使用社交软件的用户数量越来越多, 学校校级学生会、校社联、各分学院分别开设有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公众号, 关注学校新媒体的用户也随之增多, 尤其是年轻的学生群体, 但粉丝累计人数基本处在较低的水平, 如该校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新浪微博关注人数为245人, 腾讯微博关注人数为760人, 微信公众号关注人数为112人。微博、微信等各类社交软件中二维码的使用标志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 任何信息都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发布, 人人都是信息发布者。目前, 武汉科技大学新媒体工作主要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一) 内容同质化。
新媒体平台, 诸如微信公众号、微博、论坛、校园网等泛滥式增长带来了严重的同质化现象, 传播效果仍流于表面, 而没有深化剖析, 许多新媒体平台还停留在“公告栏”的初级阶段, 这表明新媒体的使用仍在很浅显的阶段, 各个平台之间的运用还没有得到更进一步交流。以武汉科技大学为例, 该校共有3个官方认证的微信公众平台, 但内容不外乎“新闻推送”、“信息查询”、“生活正能量”等信息类和服务类。
(二) 线下活动较少。
依托于新媒体平台热度的是许多与之相关的线下活动。如果没有丰富的实体活动, 粉丝活跃度就会受到严重影响, 间接导致活力不足。
(三) 内容创新性不足。
内容形式和创新性均显得不够饱满充实, 尤其是与鲜艳亮丽的平面宣传相比较, 显得太过单调, 严重影响特色栏目和节目的形成, 宣传达不到预期效果。
(四) 缺少专业管理人才。
武汉科技大学在运营模式上与其他新媒体平台有较大差距。
(五) 忽视受众的用户体验。
新媒体平台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其能够连接无数的个体, 让各个用户之间可以交流无阻。只有对用户提供友好的交互感受, 才能让他自主依赖于新媒体平台。
创新不足、缺乏吸引力、没有“新闻点”、视野不开阔、过于就事论事等诸多问题导致在碎片化、差异化的时代, 用户群喜新厌旧地抛弃一成不变的媒体平台, 而转向新鲜的资讯平台。在这种情况下, 经营者需要抓住最有价值的用户群。就像微博之于需要传播交流资讯的用户, 或是微信之于注重安全性高交流的用户。
四、新媒体时代高校网络文化建设和平台经营的有效途径
怎么样才能使多媒体信息被更高水平地发布出来呢?宣传类型的工作又怎么样才能变得多姿多彩呢?又怎么被大多数人所接受所喜爱呢?高校都在寻求最佳途径, 去将理论付诸实践。
(一) 明确定位, 打造品牌。
要想把媒体建设成高水平的平台, 并让其发展迅猛, 最核心的一步就是定位。如果要把一个媒体作为一个平台努力发展壮大, 必须制定一个适合高校自身发展以及符合自身建设的定位, 以形成独特品牌效应辐射受众。
(二) 创新内容, 提升内涵。
思维为王, 内容为王, 内容是一个媒体生存的最大武器。要想吸引受众, 新媒体所传达的内容和信息是非常重要的, 务必做到内容和信息丰富、精彩、实用。校园新闻作为新媒体建设的核心, 校园新闻和校园活动等应该占到新媒体报道的大部分, 但并不是简简单单地从其他地方复制过来, 而是加载自己的思维, 让信息具备活力, 在赋予它生命的同时, 让信息传播的更久更广, 实现真正的新闻二次传播。与此同时, 新闻反映的时代性, 就要求我们对新闻的内容方面必须有创新, 要与时共进, 也正是如此, 在新闻栏目的创新这一块需要加大力度, 开拓新颖栏目。除了校园新闻所关系的习惯动机外, 还应注重情感动机、沟通动机、互动动机以及娱乐动机等。
(三) 灵活时间, 增强互动。
以学生为本, 灵活时间, 增强互动, 提高网络文化建设的针对性。校园网络文化的建设要以培养当代新型人才的大学生为主, 以更好地服务学生为宗旨, 同时要紧密联系当代大学生的实际情况, 结合青年群体特性, 联系大学生的学习情况, 进行综合处理, 实现真正让大学生感兴趣的目的。学校校必须抓住人文教育和科学发展同步发展的核心, 同时加载科学素质、思想素质、艺术素质和人文素质全面发展的具有本校特色的网站建设。并将优质的上课资源、教育类讲座等活动也通过媒体传播出去。让信息的传播变得更加专业化, 为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 为培养全面型人才打下了牢固的基础, 同时向外界展示特有的校园网络文化风格。
(四) 整合资源, 优化人员, 进行资源整合和新型队伍建设。
对当今新媒体的建设必须要求我们严格把握好其发展走向及应用方式, 当今的新媒体也使得宣扬中国共产党的思想和社会主义变得更加便利, 也正在向主阵地的方向发展, 同时也是师生之间交流感情的有效方式之一。将新媒体建设成为思想传播的主阵地, 培养出一个强有力的新型队伍, 让网络成为教导人的主要方式, 已经成为校园文化和谐发展的一个必经之路。而要建设出新型新媒体队伍, 高校必须加强领导团队建设, 对网络建设的规划必须完善, 建设出一个有独特风格而又高素质高水平的团队, 依靠这样的团队才能真正地指导并建设校园网络文化。
(五) 教育与引导结合。
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具有多种特点, 例如快捷、趣味、灵活、生动、多元, 可以不受限制地开展各种形式的教育活动。学校要加强对网络的监控, 要及时反馈, 及时发现大学生中出现的问题并进行讨论。对网上的言论进行时刻监控, 引导积极向上的主流思想。新媒体网络教育不仅仅只有教育, 还必须加强其实践性以及大学生良好的网络道德环境建设, 使大学接触文明、纯净的网络文化。但也必须教会学生去识别网络信息, 学会区别良莠, 正确获得健康有利的信息, 加强其分辨能力, 同时还必须教导他们合理利用新媒体资源, 要让自己的行为符合道德和法律规范, 真正能驾驭新媒体。
五、结语
随着21世纪的到来, 人们生活、讯息的来源已经离不开网络新媒体, 可见, 互联网新媒体对于人们的生活已经发挥着日益重要的角色。微博、微信等网络新媒体的发展为学校的宣传阵地工作带来了新契机、新挑战、新机遇。武汉科技大学已有一部分平台开始建设比较完备的校园互联网新媒体体系。一方面需要构建网络矩阵, 完善工作机制、强化内容供应、繁荣网络文化;另一方面要加强队伍建设、凝聚骨干力量、开展网络活动、线上线下融合、打造服务平台, 凸显人文关怀。通过新媒体对外打开武汉科技大学的宣传窗口, 在增强校园讯息时效性和感染力的同时, 提升学校在社会上的影响力。
摘要:近几年来,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 互联网作为信息传播的新媒体, 在高校中已经全面普及。经调查发现, 武汉科技大学网络文化建设面临着忽视师生关注度和吸引力, 缺乏群众基础, 教学、文化、服务功能发挥不足, 网络浏览量不大等一些困难与问题。新媒体的应用, 对高校大学生产生深远影响, 因此, 打造以新媒体技术为媒介的互动式宣传阵地, 打通以新媒体技术为媒介的高效信息传播渠道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通过研究新媒体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运用以及存在的问题, 探索适应于武汉科技大学新媒体平台经营和管理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新媒体,网络文化,平台经营
参考文献
[1]孙珏.高校共青团新媒体建设的现状及对策分析[J].行政管理, 2014, 11:157~158
武汉科技大学管理科学 篇8
【关键词】 抗战时期 武汉大学 管理机构设置 特点
【作者简介】 涂上飙,武汉大学档案馆馆长,博士,副研究员。
【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5103(2014)02-0012-02
高校的管理工作是学校整体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领导人的素质、能力和声望,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的有效划分,机构的设置以及有效的管理措施等都会对高校发展产生重要影响。认真考察抗战时期武汉大学的管理特点,对今天的高校管理工作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机构设置
抗战时期武汉大学设立的管理机构,大致包括两大类:权力机关和行政机关。
1. 权力机关
当时的权力机关包括校务会议、院务会议、各专门委员会、教务会议、训导会议、总务会议和系务会议等。
校务会议是大学的最高权力机构,拥有最高决策权和立法权。它由校长、教务长、训导长、总务长、各院院长、各系系主任、会计室主任以及教授代表组成,校长为主席。校务会议负责审议大学预算、学院的设立与废止、大学课程、大学内部各种规则、学生试验事项、学生训育事项、全校纪律事项、校长交议的事项等。院务会议由各院院长及下属系系主任组成,院长为主席,主要讨论本院的预算、学科及课程、学生成绩、学术、设备、出版等事项以及校长院长交议的事项。教务会议由教务长、各学院院长、各系系主任及教务处下设各组主任组成,教务长为主席,讨论一切教务事项。训导会议由校长、训导长、教务长、主任导师、全体导师及训导处下设各组主任组成,校长为主席,讨论一切训导事项。总务会议由总务长、总务处下设各组主任组成,总务长为主席,讨论一切总务事项。
各专门委员会是聘任、考试、图书、仪器、财务、训育、体育、卫生、出版、免费公费审查、学生贷金审查、社教推行等委员会,负责各自范围内的政策制定和监督执行等职责。
系务会议由全体教授组成,系主任为主席,讨论系内一切教学事务。如学生的毕业论文、课程变动、学分的计算、增加课程、抗战的史料编撰、讲义印刷等工作。
2. 行政机关
依据1939年的行政组织大纲规定,当时学校设三处一室,即教务处、训导处、总务处和会计室。
教务处负责处理和协调教学方面的事务。下设注册组、出版组、图书馆,各设主任一人,秉承校长、教务长的意志,综合处理属下的各类事务。训导处负责处理学生训导方面的事务。下设生活指导组、军事管理组、体育组,各组设主任一人,秉承校长、训导长的意志,处理所辖具体事务。总务处负责处理公文及后勤方面的事务。下设文书组、庶务组、仪器购管组,各组设主任一人,秉承校长、总务长的意志,处理具体事务。会计室设主任一人,主任下设佐理员及雇员若干人,由国民政府主计处任用,受校长的指挥,负责办理学校的审计、会计等事务。
学校行政机关的校长,总辖全校校务,对内依据规则主持校务,对外代表学校。因是国立大学,校长由国民政府任命,对国民政府负责,要贯彻执行国民政府的方针、政策;同时校长还要对学校负责,要充分调配好各种资源,促进学校的发展。可以说校长是大学与政府之间的联系人。校长下设教务长、训导长和
总务长,分管所辖的三处,协助校长分管各自领域里的工作。教务长和总务长要求必须是教授担任。
二、机构特点分析
纵观抗战时期武汉大学管理机构的设置、人员的配备以及权力的划分等方面都有自己的一套方式和方法,有力地保证了学校工作的正常运行,当时管理机构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 在机构的设置上,精减而高效
当时学校行政机关设立了教务处、训导处、总务处和会计室,简称“三处一室”,分别管理教学事务、学生的思想教育、公务和后勤以及财务四个方面。处室下面再按工作属性分设几个小组,通过小组将工作分解,落实到位。这样机构设置不多,层级简单,有利于保证行政工作中的高效率。
2. 在管理权力的划分上,将决策权和行政权分开,实现了管理权的合理配置
学校所有重大事情的决策、决议都归口于校务会议。由于校务会议由行政系统的主要负责人和教授中推选的代表组成,也就保证了校务会议决策、决议的权威性。为解决校务会议权力过分集中的问题,学校还设立了各专门委员会,决策、讨论某一领域里的问题。如1942年的考试委员会,主任委员朱光潜带领刘永济、刘秉麟、桂质廷、谭声乙、陆风书、刘博平、方重、曾昭安、刘正经、柴有恒等委员,主要负责本年度有关考试方面问题的决策,形成一致意见后,报校务会议决定。由教务长牵头,领导由各学院院长、系主任组成的考试委员会,熟悉情况,一般能保证决策的相对正确性。校务会议决策、决定的事情,交由行政机关去执行、落实。
3. 在行政人员的配备上,重视主要人物的学历、学科、专业等知识结构
整个乐山时期,曾任过武汉大学“三长”的有周鲠生、曾昭安、朱光潜、杨端六、赵师梅、余炽昌、邵逸周、涂允成、徐贤恭、葛扬焕等。他们的基本情况是:
周鲠生,1945年7月任国立武汉大学校长,之前为教务长,英国爱丁堡大学硕士、法国巴黎大学博士,曾任北京大学、东南大学政治系主任、教授;曾昭安,数学系教授,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博士,曾任武昌商科大学数学系主任、国立武昌中山大学教务委员会主席;朱光潜,外国文学系教授,香港大学文学学士、英国爱丁堡大学文学硕士、法国斯塔司堡大学文学博士,曾任清华大学讲师、北京大学教授、四川大学教授兼文学院院长;杨端六,经济学系教授,曾任上海商务印书馆会计科科长,国立中央研究院社会科学研究所经济组主任兼代所长;赵师梅,电机系教授,美国理海大学机械电气科毕业;余炽昌,土木系教授,唐山大学工学学士、美国康乃尔大学工程硕士,曾任北宁铁路工程师、国立东北、北洋、湖南等大学教授,国立山东大学土木系主任;邵逸周,矿冶系教授,英国伦敦帝国学院皇家矿务学校毕业,获得A.B.S.M.及D.I.C.学位,曾任英国坎诺契司煤矿测量科长,缅甸矿务公司工程师;涂允成,土木系教授,国立唐山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士、美国康乃尔大学土木工程硕士、美国爱阿华大学工学博士,曾任国立北洋大学教授;徐贤恭,化学系教授,北京大学理学学士、英国伦敦大学化学博士;葛扬焕,法律系教授,北京大学法学学士,曾任省立河北大学教授、国民政府法制局秘书。
上述十位“三长”人员,有五位是博士研究生毕业、八位有国外求学的经历。由这样一支学历水平高、阅历丰富、学科覆盖面广的人员组成的行政领导队伍,无疑会在辅佐校长办学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八年之中,担任教务长的有四人,三人是文科、一人是理科背景,这就将厚基础、重研究的学习风格融入到管理之中,有助于形成学校自己的学风。尤其是“海归派”占多数,国外的教育理念、培养模式以及教育方式等都会在大学不断予以移植,促使民国高等教育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型。
4. 在权力的优化配置上,还有进一步拓展的空间
高校中的行政权力是其行政机关和人员为实现学校组织的目标,按照一定的规章制度对高校进行管理的权力。它的存在,对于高校的有序运转及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的作用。但它的运用要有度,当时学校的行政权力相对过大。作为行政首脑的校长,拥有着行政方面的领导权,但他又是学校权力机关——校务会议的主席,他的意见在某种程度上会影响决策的确定。同时,校务会议人员组成,代表行政权力的人员校长、“三长”、会计室主任、各院院长、各系系主任,计24人,代表学术权力的教授代表只有10人,学术权力很难在决策中发挥真正的作用。看来合理配置好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是一个有待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涂上飙.乐山时期的武汉大学(1938-1946)[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09.
武汉科技大学专升本后的感想 篇9
武汉科技大学专升本后的感想
三个月的紧张复习,伴着一声清脆的铃声结束了,我考得是武科大的土木工程,看到成绩后,我就知道我还是很走运的,因为我是最后一名……
有很多学弟学妹从现在开始就在着手复习,天天关注论坛,比我那时可激情多了,说实话,这是个好现象,不过我也会告诉你,其实真正的复习是在最后三个月,而三个月中最关键的又是最后一个月,所以现在太早的话可能会分散你做其他事的精力,你只要记得,最后几个月天天拼命地学就行了,我那时就是,因为我开始复习的时间晚,所以为了赶别人,差不多每天要看八九个小时的书,最长的记录甚至超过半天(不过我考得不好还是有原因的:我去图书馆老是爱看美女,嘿嘿),现在想想,不知道那时候是怎样过来的:吃完饭就去图书馆看,要么就是回宿舍休息,在接着看……我想既然选择专升本,大家还是做了充分的考虑的,因为这是个方向性问题,时值大三,是大家找工作的时间,但我们却要静下心来应付考试,不得不说我们放弃了一些东西。
说点关于考试的吧,考的很多东西都还是基础,所以复习的时候一定要脚踏实地,尤其是数学,相当重要,书上的例题和课后的习题一定要挑一些经典的做一下,不过这要根据每个人对每科的掌握程度不同调整复习时间,而且等你考试的时候你会发现有很多复习过的东西并没有考,我记得我的英语三本教材和计算机书是在最后一个月才拿到手的,都只是粗略的翻了一下,这样可不好,并且往年的试题很重要,这一点我是深有体会,我记得考前一天一个同学把上一年的原卷拿过来了,当时我还在想现在看着没什么用吧,不过,好歹我没说出来,就陪他看完了,有拿不准的也讨论了一下,结果没想到第二天的计算机试题,特别是大题,有一大半竟然是原题,后悔已晚,只有静下心来好好思考昨天谈论过的……..希望大家不要重蹈覆辙。
这样的考试,我觉得自己的想法很重要,其实不管考没考上,它都只是人生中的一小步,不是吗?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即使考不上的话,也还是可以接着找工作的。其实一考完就准备把考试资料送给下一届的,一天偶然在论坛遇到和我同一个地方的,而且同 湖北专升本网
武汉科技大学艺术类专业招生简章 篇10
武汉科技大学艺术类专业招生简章
学校简介
武汉科技大学是省部部共建的地方高水平大学,是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入选高校。学校办学历史溯源于18清末湖广总督张之洞奏请清朝政府批准成立的工艺学堂。学校校园总面积170.93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104.15万平方米。校园依湖览江、风景优美,教学设施齐备,办学条件完善,是湖北省“生态园林式学校”、“全国绿化模范单位”。
学校学科门类齐全、特色鲜明,构建了以工为主、理工结合,工、理、管、医、文、经、法、哲、艺等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大学学科体系,材料科学进入ESI全球学科排名前1%。设置有15个本科教育的学院、70个本科专业,拥有6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7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和36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0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120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8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建有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5个省级重点学科。
学校拥有一支结构合理、学术精湛、师德高尚的师资队伍,副高以上职称人员比例超过59%。
学校坚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和学分制改革,着力建设国内一流本科教育和高水平研究生教育。先后获批国家教育质量工程项目49项,数量位居省属高校第一;获得国家教学成果奖4项,数量位居全国高校前15位。学生多次在国际国内科技创新和技能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攀登者”机器人足球队先后荣获12次世界冠军、13次全国冠军,艺术学院学生连续三次获得德国“红点”设计大奖;学校女篮在全国享有盛名,多次获得全国大运会、CUBA和CUBS冠军,培养了原国家女篮队长苗立杰为代表的多位国家队成员。
学校科研实力雄厚,建有湖北省属高校唯一的国家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耐火材料与冶金国家重点实验室”,湖北省属高校唯一的国家工程研究中心——“高温材料与炉衬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拥有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8个省级重点实验室、3个省级人文社科重点科研基地、1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2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学校拥有1个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联合)、2个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近五年,学校主持和承担了国家“973”、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国家级项目300余项,获得省部级及以上科技(社科)成果奖120余项;获得17项国家科技成果奖。
学校毕业生受到社会的广泛欢迎和高度评价,近五年毕业生平均就业率达到94%以上。学校被评为“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
学院简介
艺术与设计学院现设工业设计、艺术设计、美术三个系,开设产品设计、环境设计、视觉传达设计、公共艺术、绘画等本科专业,具有艺术设计专业硕士和艺术管理学术硕士学位授权资格。目前,在校本科生、研究生1200余人。
学院现有教职工58人,其中专任教师44人,教授、副教授24人,主要来自于国内知名院校毕业生及澳大利亚、英国等留学人员。教师队伍中,40岁以下教师100%具有硕士或博士学位,有全国优秀教师、省政府突出贡献专家、省政府咨询专家、校级教学名师、模范教师10余人。教师承担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文化部、建设部、省政府及省社科基金40余项,获湖北省教学成果奖、湖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湖北发展研究奖等政府奖励10余项,主编国家规划教材、出版学术著作及发表教学科研论文(作品)等600余部、篇(幅)。
学院教学科研条件优越,拥有独立的教学大楼(逸夫楼)及1300多平米的专业展览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开设模型、图形、陶艺、摄影、计算机辅助设计等多个实践分场,有校内外教学实习基地20余个。
学生作品荣获全国大学生广告大赛、上海大师杯、杭州市长杯、广东省长杯、环艺学年奖、全国工业设计专业本科毕业作品展览等各项竞赛、展览奖励300多项。其中产品设计作品连续三年(、、)荣获德国红点设计大奖(设计界的奥斯卡);获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六届城市运动会火炬设计最佳创意奖并被直接选用;入围上海世博会吉祥物设计大赛全球十强;雕塑作品入选第11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学生考研质量好、就业比率高,毕业生质量得到广泛好评。
专业简介
环境设计
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系统的环境设计专业基础理论知识,掌握扎实的环境设计方法与技能,熟悉相关设计法规,并具有良好的环境整体意识和综合审美素质,能从事城市环境策划、建筑形象设计、室内设计、环境景观设计和管理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环境艺术初步、室内设计原理、人体工学、室内设计、景观设计、建筑设计、展示设计、家具设计、公共环境设施设计、装饰构造与施工等。
视觉传达设计
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现代设计理念、设计方法与设计能力,适合于专业设计公司、文化出版部门、教育机构、科研单位、影视传媒机构以及相关企业从事标志设计、包装设计、招贴设计、印刷设计、商业插画、品牌形象设计、展示设计等视觉设计工作的复合型专业设计高级人才。
主要课程:基础造型、设计概论、字体设计、版式设计、标志设计、摄影基础、POP与DM广告设计、书籍整体设计、招贴设计、包装设计、企业形象设计、展示设计、品牌形象推广、设计心理学等。
绘画
培养目标: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需要,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具备绘画艺术实践、研究、创作等方面的能力,能在文化艺术、教育、研究部门从事教学、研究、宣传和管理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中国美术史、西方美术史、艺术概论、人体素描、色彩、绘画材料分析、油画人体、写意花鸟、人物白描、透视、艺用解剖、创作。
产品设计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传统文化底蕴和国际视野,动手能力强,能适应当前工业设计发展的新潮流,掌握产品设计基础理论和技能,在产品开发设计领域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良好创新意识与能力的复合型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设计概论、造型基础、设计表达、工业设计史、设计方法课程群、人机工程学、模型制作、产品材料与制造工艺、民间艺术、设计心理学、产品设计、饰品设计、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多媒体设计、价值工程等。
公共艺术
培养目标:培养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需要,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具备公共艺术专业设计、创作等方面的专门知识,能在文化艺术、教育以及相关设计行业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圆雕、民间传统造型语言、公共空间营造、陶艺、城市雕塑设计、镶嵌艺术、装饰艺术、漆画、纤维艺术、数码表达、艺术概论等。
招生专业、学制、层次、人数
注:①招生省份:湖北、湖南、河北、河南、安徽、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山西、广西等11个省(区)。
②招生科类:少数省份只招收文科考生,其他省份文理兼收。
③分省招生专业、科类、人数以各省级考试招生部门向社会公布的为准。
报名条件与要求
1、符合教育部及生源所在省份规定的普通高考报名条件,且身心健康,无色弱、无色盲者。
2、考生须参加生源所在省份组织的美术类专业统一考试(简称省统考),成绩合格。
录取原则
1、考生须参加生源所在省份组织的美术类专业统一考试且成绩合格。
2、考生高考文化成绩达到生源所在省份相应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
3、对投档进入我校的考生,按照“综合成绩”从高到低进行排序,根据招生计划,遵循“分数优先”的原则安排专业录取。(在按考生志愿分专业投档的省份,对投档进入我校的所有专业的考生,不分专业统一按照“综合成绩”从高到低进行排序,根据招生计划,遵循“分数优先”的原则安排专业录取;在高考综合改革试点省份和试点开展“一档多投”模式省份,依照所在省份招生政策规定执行。)
综合成绩=高考文化成绩×40%+省统考成绩×60%
4、考生高考外语单科成绩不低于50分(满分为150分,满分不是150分的省份依此比例类推)。
5、对于各种增加高考文化分数投档的考生,依照国家优录政策的有关规定执行。
6、在综合成绩相同的情况下,按省统考成绩从高到低进行排序。
7、在不分文科、理科投放招生计划的省份,文科、理科统一进行排序;在区分文科、理科投放招生计划的省份,文科、理科分别进行排序。
8、考生身体状况要求按《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及有关补充规定执行。
9、不限外语语种,但考生进校后均以英语作为第一外国语组织教学。
10、如果生源所在省份有特殊要求,则按生源所在省份招生政策规定执行。
学费标准
按湖北省物价部门核定的标准执行。
有关说明
1、我校不组织专业校考,专业成绩直接使用省统考成绩。
2、若教育部及生源所在省份对艺术类专业招生政策进行调整,则按最新规定执行。
3、新生入学后,我校按照教育部和湖北省的有关规定开展入学资格复查。如发现有弄虚作假等问题者,按照有关规定取消其入学资格。
联系方式
通信地址:武汉市青山区和平大道947号武汉科技大学招生办公室
邮政编码:430081
招生咨询电话:(027)68862888
招生监督电话:(027)68862473(监察处)
招生网址:zs.wust.edu.cn
【武汉科技大学管理科学】推荐阅读:
武汉科技大学实习日记09-03
武汉科技大学绩点计算11-20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论文06-07
武汉科技大学专升本题型总结10-06
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录取分数线多少?08-28
武汉科技大学护理学专业就业前景10-05
2023年武汉科技大学日语试题B卷考研真题答案考研试题解答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参考答案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