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去哪儿商业模式解读(共12篇)
爸爸去哪儿商业模式解读 篇1
商业模式就是描述企业如何运用内外资源来创造价值、传递价值和获取价值的基本原理,简单说就是企业创造利润的逻辑或赚钱的方式。
以湖南卫视《爸爸去哪儿》为例
2013年冬天的电视荧屏,一档综艺节目家喻户晓,就是湖南卫视的《爸爸去哪儿》,这是继《我是歌手》之后,推出的有一档“零差评”的综艺节目。其火爆的原因与其成功的商业模式是分不开的,具体有以下几点因素:
开播前:
一、引进成功的模式
湖南卫视的《爸爸去哪儿》其节目模式和版权购自韩国MBC电视台的《爸爸,我们去哪儿》。原版在韩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引进国外的版权减少不确定因素,有成功的模式可以借鉴,在拓展初期,减少不必要的弯路。
二、采用优秀的制作团队
《爸爸去哪儿》由原来《变形记》的谢涤葵团队打造,《我是歌手》的制作人洪涛监制。优秀的制作团队保证了节目的高质量。湖南卫视有着强大的节目制作和剪辑能力,为这档节目增加了不少笑点的“神字幕组”也饱受观众赞誉。
三、购建节目框架
嘉宾进入外景后需要完成的任务,编剧组设计游戏模式,但他们不会指导嘉宾的具体表现,而是在各种环节中静等真实情况的发生。
开播时:
一、进行本土化的改造
湖南卫视改变了原版缓慢拖沓的情节,利用剪辑方式,将节目节奏变快,马上让人耳目一新,迎合了中国观众的口味。
二、将节目差异化
消费者不会记得没有特点的电视产品。《爸爸去哪儿》将室内综艺升级户外综艺节目,将虚假的比惨变成突出节目的记录性综艺真热秀。亲子的搭档真实、温馨,唤起了观众内心最温柔的情感。
三、运用明星效应
《爸爸去哪儿》邀请到影视、模特、跳水等不同行业的五对父子,吸引到了各行各业的观众。明星爸爸家加星二代的组合,满足了普通观众的窥探心理,使家庭节目升级为更具娱乐性的真人秀。
开播后:
在《爸爸去哪儿》火热之际,湖南卫视趁热打铁,出版了《爸爸去哪儿》图书;紧接着,拍摄了《爸爸去哪儿》大电影,收获了7亿票房。最重要的是,第一季的成功为第二季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爸爸去哪儿》的成功表现了湖南卫视商业模式的高质与精良。湖南卫视一向注重创新,而《爸爸去哪儿》只是其商业模式运用成功的一个最鲜明的例子,所以湖南卫视才会一直站在娱乐栏目的顶峰。
爸爸去哪儿商业模式解读 篇2
1.节目组率 先启用“明星+子女”的嘉 宾参与模 式。《爸爸去哪儿》延续了人们对明星娱乐竞技的好奇心, 将明星家庭引渡到明星亲子节目上来。节目在制作手法上尽力呈现明星与其家人生活的最本真的状态, 由于对象是儿童, 也竭力避免了制作方的刻意介入, 全程仅是跟踪拍摄及少量父亲的旁白, 相比以“明星作秀”成分居多的电视节目而言, 《爸爸去哪儿》以介入明星真实生活为突破口而赢得了明星真人秀节目的先机。
2.以“重视 亲子互动 、回归亲 情”的节目 宗旨引起社会共鸣。 《爸爸去哪儿》总导演谢涤葵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我们不想做成一个纯娱乐节目, 想给人传递一种思想、理念, 把更多的重心和精心放在孩子的教育上面。”在尊重原版的前提下, 创新推出了以“亲子互动”为主旨的《爸爸去哪儿》。在节目中, 为了侧重考验明星带孩子的能力, 节目组设置一系列由父子 (女) 共同完成的任务, 五位明星将还原到爸爸的角色, 肩负起照顾孩子饮食起居的责任。《爸爸去哪儿》在节目中时时向观众传递正能量, 让更多的人更加重视亲子之间的交流与互动, 强化教育功能, 少了“秀”的成分。
3.选天时 , 择地利。 《爸爸去哪儿》播出后 , 不仅收视率全线飘红, 在社交网络上的口碑热度也极高, 明星爸爸和星二代都是网络热点。有人说, 《爸爸去哪儿》简直是“意外走红”实际上, 芒果台集“天时、地利、人和”于一身, 才达到今天的成功。芒果台选择在第四季度《中国好声音》、《我是歌手》等综艺节目落幕的档期推出《爸爸去哪儿》, 填补了这一时期的市场空白;选择周五晚间档作为播出时间, 开设官方微博, 及时发布节目最新动态, 与受众24小时互动, 社交媒体的超强互动性和裂变式的传播特性使其成为家喻户晓的节目。同时, 选择多时段重播, 对受众实施强化记忆的心理攻势。虽然没有以往的宣传, 《爸爸去哪儿》凭其自身高品质的内容和对有利时机的准确把握, 把看似“无心插柳”的节目打造得“数柳成荫”。
4.悬念式的结尾 、精良的 后期剪辑 与制作使节目 好评如潮。在集与集之间, 芒果台通常采取悬念式的结尾方式与高潮式的开头方式, 在牢牢抓住受众眼球的同时, 又显得别出新意;在剪辑制作上, 节目对参与者的各个环节超密度剪辑, 真实记录了他们最原生态的情绪反应;采用“平行蒙太奇”画面呈现手法, 让观众能够同时看到5对父子 (女) 的时时动态, 将一些出人意料的画面予以多线索交叉展现, 更增强了节目的紧凑感与视觉冲击力。
二、使用与满足:受众的情感投射与信息互动
传播学的“使用与满足”理论认为, 受众成员是有着特定“需求”的个人 , 其媒介接触活动是基于特定的需求“使用” 媒介, 从而使这些需求得到“满足”的过程。 1“受众即市场”是当下媒介的共识, 信息时代, 媒体越来越呈现交互性, 电视节目倾力迎合受众心理, 而受众的热情观看并对节目的鼎力支持又会成为节目发展的动力, 二者相辅相成。《爸爸去哪儿》的一举成功, 正是满足了受众媒介使用的诸多心理期望。
1.消遣娱乐 , 舒缓解压 。《爸爸去哪儿》在借鉴韩国原版的节目包装、节目形式等元素的基础上, 进行大胆的创新改革, 在策划组织、节奏把握、气氛渲染、剪辑制作方面均堪称一流, 带给观众视觉上、心灵上的极大享受。《爸爸去哪儿》中导演组设计的只是行程和任务, 至于中间发生什么状况, 讲什么话, 完全不是设计的, 爸爸与孩子们的表现完全真实。节目中, 明星爸爸们带着各自的宝贝, 在特设的任务情境下状态各异, 状况百出, 不同的故事、不同的情绪被镜头表达得淋漓尽致。嘉宾们的真性情流露加上优秀幕后团队的精力剪辑, 给观众带来充分的精神享受。一位网友写道:“也正是这种相对真实的生活化的节目形式, 让观众不仅窥探到明星不为人知的另一面, 更是从中获得亲子相处的启发。在节目的每一期父子们的不断成长之中, 观众们也潜移默化地在社会的评价体系中, 获得正确的价值观的疏导。”
2.分享心得 , 温忆亲情 。《爸爸 去哪儿》 用真实的 姿态 , 为观众带 来一次聆 听孩子心 声、探究父 爱 , 体验亲子 深情、回归家庭的温暖和谐的交集。节目唤起的正是观众对往昔岁月丝丝缕缕的回忆与憧憬。 在观看节目时不免会回忆起自己与家人之间的点点滴滴, 使观众从浮躁的现实生活中沉静下来, 细细品阅“吃饭、睡觉 、打豆豆”, 在一番“柴 、米油、盐、玩儿、乐、烦”中 尽情抒发 自己对韶 光、对亲人 、对自身的别样情怀。
3.人际互动 , 交流信息。 《爸爸去哪儿》从第一期始就稳居同时段收视冠军, 在节目播出的第二天, 关于《爸爸去哪儿》的讨论量达到高峰, 观众在微博、论坛上频繁刷新并对节目多维度讨论。观众对节目的热议会形成“二度传播”, 使那些尚未来得及收看节目的民众有可能成为节目的忠实粉丝。
三、《爸爸去哪儿》所折射出的传媒文化
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陈伟军曾指出, 由于大众传媒对当代社会生活的广泛渗透和意义生产的深度介入, 公众往往接受媒体再现的外部世界和社会现实, 按照媒体的思想逻辑和话语倾向去评价客观事件, 因而当代文化实际上就成了传媒文化。 2
美国学者约翰·菲斯克指出, 文化就是生产关于和来自我们的社会经验的意义的持续过程, 并且这些意义需要为涉及的人创造一种社会认同。文化生成是一个社会过程: 关于自我、社会关系的所有意义, 所有扮演了如此重要的文化角色的话语和文本, 只有在与社会体系的关联中才能得以传播。任何社会体系都需要一种关于意义的文化体系。3传播学者尼尔波兹曼指出, 表达思想的方式将影响所要表达思想的内容。媒介的形式偏好某些特殊的内容, 从而能最终控制文化。 4传媒的运作逻辑跟价值建构与消解、文化生产与传播交织在一起, 人们在媒介话语中接受社会化的经验、概念与语言形式……获取交流的话题, 形成自己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评判。
传媒是信息和知识的传播载体, 维系着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 承担着社会意义与主流价值建构、引导的功能。传媒的这种属性, 使它成为文化构成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从生产、推出产品到与社会互动, 从抛出话题到与公众共同构造话题, 纵览《爸爸去哪儿》所产生的社会影响, 诸如对子女教育问题的追思、对电视节目层面的现实思考、对亲情的呼吁等, 它营构出了让人见所未见的新维度, 创造了一种新的讲述事实的形式, 经过与社会长期的互动后, 就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传媒文化。这种传媒文化, 抑或是媒介文化、媒体文化, 成了当下中国社会的强大的精神力量。
摘要:湖南卫视的明星亲子生存体验真人秀《爸爸去哪儿》一经播出便迅速引爆话题。零差评的口碑, 在“综艺雄起”的2013内地电视荧屏中独树一帜, 成为搜索、微博、论坛、微信朋友圈的热词。另辟蹊径的节目模式、对受众需要的多重满足, 印证了学术界提出的传媒的运作逻辑, 创下了极高的收视率。
关键词:《爸爸去哪儿》,综艺节目,传播学
注释
1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4:180, 182.
2陈伟军.传媒文化内蕴与价值流向探析[J]学术论坛, 2010 (11) .
《爸爸去哪儿》的传播学解读 篇3
【关键词】《爸爸去哪儿》 议程设置 受众 效果
《爸爸去哪儿》是2013年10月11日开始在湖南卫视播出的亲子户外真人秀节目,第一季共12期。在节目播出后迅速引起人们的关注,广受好评。节目的收视率和重播次数也都创下了湖南卫视非戏剧类节目之最。本文尝试通过运用传播学的理论从议程设置、受众研究以及传播效果等方面对《爸爸去哪儿》进行传播学解读。
一、议程设置
传播学中“议程设置”理论认为,大众传播具有一种为公众设置“议事日程”的功能,传媒的新闻报道和信息传达活动以赋予各种“议题”不同程度的显著性的方式,影响着人们对周围世界的“大事”及其重要性的判断。①
湖南卫视的《爸爸去哪儿》利用传播学中的“议程设置”原理,使整个节目本身成为新闻事件的核心,湖南卫视自身担任着新闻制造者的角色。在节目开播前湖南卫视就和配合节目播出的各类网络宣传活动做好了沟通,使各对明星父子、父女是否能够适应户外的艰苦生活,明星父亲能否独自照顾好孩子等话题早已在网络上形成了热门话题。播出后,各大门户网站、报纸、杂志、广播有关《爸爸去哪儿》的相关内容就开始对受众进行全方位的轰炸。新浪、搜狐、腾讯都开设专区来发布信息及上传图片、视频,并在各大媒体反复的传播。百度贴吧、天涯社区等也给网友提供了发表观点的平台,在百度贴吧中的“爸爸去哪儿吧”已累计发贴600多万。湖南卫视则更是全方位的配合该节目的播出进行大规模宣传,在整点和半点推出形象宣传片,各种追踪报道,嘉宾访谈,进行各种线上和线下的互动,让受众能跟节目中的嘉宾近距离交流,同时增加节目的曝光率。从而使节目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媒体通过这一系列“议程”的设置,使受众快速接受并受其影响。在百度公布的2013搜索风云榜中,《爸爸去哪儿》排在十大文化风尚第二位,节目中的嘉宾林志颖、张亮分别排在十大热搜艺人第五位和十大话题人物第九位,可以看出节目的传播范围和影响力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二、受众研究
传播过程中存在着两个主体:传播者和受众。大众传播过程中的受众,他们能够影响传播内容、传播媒介、甚至传播者本身的发展前途。受众是传播行为的接受者,是传播活动中信息流通的目的地,是传播活动的产生动因之一和中心环节之一。②所以,电视作为一种大众媒介,它所制作的每一档节目都是为了吸引受众的注意,为达到目的就必须研究受众的心理,这样才能做到有效传播。
央视索福瑞48城收视率的结果显示,《爸爸去哪儿》的平均收视率为4.013,平均收视份额达到17.85%。其之所以取得较高的收视情况,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满足了受众的需求。《爸爸去哪儿》题材不同于当下各大电视台盛行的歌曲竞技类、草根才艺展示类等节目。它是我国第一档亲子类真人秀节目,它刺激了人们对明星家庭情况的好奇心,孩子的本真表现也给受众带来前所未有的体验,加之每位明星都有自己固定的粉丝群体,这些都是《爸爸去哪儿》取得较高收视率的保障。
“使用与满足”理论是从受众角度出发,通过分析受众的媒介接触动机以及这些接触满足了他们什么需求,来考察大众传播给人们带来的心理和行为上的效用。
1、人际关系
这里可以分为两点:一种是“拟态”人际关系,就是受众与节目中的人物产生一种“熟悉”的感觉。受众陪伴每对家庭经受考验,感受他们的快乐,分享他们的经验。麦奎尔认为,“拟态”人际关系,在某种程度上可以满足人们对社会互动的心理需求。另一种是现实的人际关系,受众通过谈论节目相关内容形成自己的社交圈,节目也可以为受众所处的社会群体提供话题,这样有利于人际关系的活跃与维持,融洽人际关系。
2、自我确认
电视节目中的人物、事件、状况、矛盾冲突的解决方法等,可以为观众提供自我评价的参考框架,通过这种比较,观众能够引起对自身行为的反省,并在此基础上协调自己的观点和行为。
节目中的五个明星父亲对子女的教育方式,每位孩子的所作所为,孩子之间、孩子与父亲之间的矛盾冲突及化解方式,是否合理,节目并不进行评判,而是交给观众,让观众从中得到启迪、教育或是对自身的反省。以这样的方式引发观众思考,得到收获。
3、环境监测
通过观看节目,观众可以了解能够帮助个人或影响个人的信息,及时把握环境的变化。在《爸爸去哪儿》中各位明星老爸的育儿经给很多适龄父母启发,例如田亮和女儿在节目中的“甜蜜互动”,张亮父子的“换位思考”等等这些都让观众有所受益,是对受众能够产生影响的信息。同时明星父子、父女的各方面都代表着当下的流行与时尚,对追求时尚的年轻群体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4、娱乐消遣
娱乐消遣是观众观看综艺娱乐节目最本质的追求,电视节目可以使观众暂时“逃避”日常生活中的问题,释放情感,降低工作生活各方面带来的压力。《爸爸去哪儿》中孩子们没有做作的台词,都是本真的展示,童言无忌往往给观众带来最大的快乐。节目拍摄地的选择都是我国风景优美,凸显了地方风土人情之处,在视觉上也给人以享受和放松。
三、效果分析
所谓传播效果指传播者发出的信息经媒介传至受众而引起受众思想观念、行为方式等的变化。③
1、社会效果
(1)环境认知效果。如今我们对社会的认知程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大众传播。媒体报道什么从哪些角度进行报道,对我们的认知程度都会产生影响,所以大众传播对我们认识世界思考问题起着约束的作用。就像观众在《爸爸去哪儿》节目中看到的段落都是经过制作方剪辑后希望让观众看到的,而更多的细节是未公布的,这就会影响到观众对节目中明星父子、父女之间关系的认识。
(2)价值形成与维护效果。大众传媒在报道的信息中,包含着是与非、善与恶等价值判断。大众传媒提倡和反对的可以通过舆论引导和舆论监督的方式影响受众。比如节目中天天让张亮大声说你爱我的片段,节目组就在之后的节目与宣传片中反复使用,引导观众感受到家长与孩子间应该大胆表达感情。
(3)社会行为示范效果。大众传媒还通过向社会提示具体的行为来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人们的行动,一种行为得到广泛的传播,往往会成为一般人学习、效仿的对象。在节目中明星老爸的服饰穿着,育儿经验,与孩子的交流方式都是一般人学习和效仿的素材。
2、经济效果
电视真人秀节目作为一种市场活动,其主要目的还是经济收益。《爸爸去哪儿》的高收视率吸引更多的广告商,从而获得巨大收益。在第一季强有力的收视保障之下,使得该节目的整体广告价格有了大幅提升。《爸爸去哪儿》第二季的广告招标会上,伊利以3.1199亿元获得独家冠名权,也创下中国电视史上最高的冠名广告纪录。蓝月亮、富士达电动车、乐视TV分别以7299万元、5299万元、4500万元成为节目特约合作伙伴,插播广告也被多家厂商以5.2233亿元拿下。
当《爸爸去哪儿》从电视荧屏登陆电影荧幕同样表现抢眼,在春节档上映的电影《爸爸去哪儿》十天票房就达到了5.7亿元,也是高关注度所带来的高经济回报。
结语
当过多的歌曲类真人秀,草根真人秀,婚恋真人秀充斥荧屏的时候,观众们已经趋于“审美疲劳”。《爸爸去哪儿》这档形式新颖的亲子真人秀的出现确实让观众们眼前一亮,广受好评,也获得了经济上的成功。但其实节目本身依然受制于国外版权,并非本土原创节目,我国的电视综艺节目依然处于模仿阶段,创新性依然有待加强。《爸爸去哪儿》第二季是否还能延续辉煌,是否也会使观众趋于审美疲劳。这就需要花费更大精力,提供更多创意,注入更多本土元素,努力加强真人秀节目的本土化发展。□
参考文献
①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214
②③胡正荣:《传播学总论》[M].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7
(作者:西南大学新闻传媒学院传播学专业新闻传播方向研究生)
爸爸去哪儿 篇4
十五届二班张思远
摘要近期,以《爸爸去哪儿》为首的亲子互动类真人秀节目可谓办的风生水起,该节目甚至创下2013年综艺节目的最高收视率。为对此现象背后所反映的问题有所深入了解,故本文以查找栏目讯息及资料,并加以自我看法为方式。对其获得巨大成功的原因展开分析。并就其野外拍摄、真实性、综合性和贴合热点等几点主要原因,思考创新对于个人的巨大作用、时下人们对于真实的呼吁与喜爱及家庭独生子女缺少关爱、家长对孩子心理问题的放任与不重视三点问题。说明“任何表象中,都有更深层次的东西等待发掘”这一观点。
关键词电视栏目娱乐方式家庭教育创新真实综合性
引言每一种成功的背后都有许多秘密与值得探讨的地方,任何表象都有更深层次的东西等待发掘。在《爸爸去哪儿》带给我们许多感动之后,无疑也引起许多人的好奇。它的成功,势必体现了时下中国人的心理需求与特点,体现了种种社会问题与矛盾,以及成功的秘诀与技巧,本文将就此进行小思与探讨。研究一个节目的优劣,对于一个节目的了解必不可少。否则,不过是空中楼阁,不真不实。《爸爸去哪儿》系湖南卫视第四季度全新推出亲子互动类节目,原版模式购自韩国MBC电视台。节目中多位来自各行业的明星将还原到父亲的角色,与子女进行乡村体验。父亲单独肩负起照顾孩子饮食起居的责任,节目组设置一系列由父子(女)共同完成的任务,父子(女)俩在不熟悉的环境下状况百出,充满乐趣。节目为全外景拍摄,从近一千个小时的素材中选取十五分之一的材料进行后期制作。
一个娱乐节目的首要目的是让观众感到快乐,然后才是在快乐的同时有所启发与思考。而娱乐节目既要达到这个目的,对于节目本身的新颖独特、表达方式、甚至嘉宾选择的是否合适必然要有所把握。
中国的电视节目经历了“晚会体”(以春晚为代表)、“游艺体”(以《快乐大本营》为代表),以及“征婚体”(以《非诚勿扰》为代表)每一个都可谓皆引起了一阵风暴,把握住了当时观众最主要的心理。而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不再满足于正式的歌舞晚会,而将目光投向了悠闲的竞赛类节目,走入了“竞赛体”的真人秀时代。美国的《超级减肥王》、《极限前进》,我国的《中国好声音》,瑞典的《鲁宾逊探险》。皆是该类节目。
《爸爸去哪儿》正是抓住了这一趋势,它比晚会类和游艺类看起来更加像生活,更加休闲。真人秀是一种对生活的精妙模仿。它看起来那么像我们的生活,但是其中又蕴含着陌生于生活的戏剧性。而中国的观众所需求的,正是近于生活,又不似生活的新鲜与熟悉。然而,如上所述,类似节目并非寥寥,竞争也不是全无,那么,《爸爸去哪儿》又是如何脱颖而出?
笔者将其归功于其的野外拍摄和因而产生的真实性。相比于国内的其他节目,野外拍摄是一个新颖的方式。这正好满足了观众追求一新的挑剔目光,这种说法并非空穴来风,我们以原版(即韩版)为例,类似的栏目在韩国也创下神话:连续22周突破百分之三十的收视大关,同时也是韩国综艺节目历史上第一个突破百分之四十这一平均收视率的综艺节目,并获得韩国综艺节目历史上最高的收视率(51.3%)。这是否就证明了野外拍摄是近年来较吃香的真人秀节目中的一种大势所趋呢?是否可以作为近年来春晚屡受吐槽的的原因之一呢?
由于是其的野外拍摄,工作人员就不得不全天候的无死角拍摄,从而抓住其中观众值得一看的内容,以提高节目的收视率。这势必使观众所收看到东西异常的真实,有网友猜测,观众所看到的内容,几乎不存在多少“作假”的可能。剧组唯一有可能会进行安排的部分就只有”出场“一项,毕竟如果不安排出场,秩序太乱的话,并不利于观众收看节目。
而真实往往都是观众在综艺节目中最难看到的地方。观众所经常收看到的,是一台晚会中早已安排好的无视情景;是一位嘉宾毫无真意的恭维与赞美;是一位选手事前计划好的感动与激情,在看过这些略有虚假的东西后,观众所要的是一种新的激情,一种可以为节目中的点滴忍俊不禁、闷闷不乐。而这种真实,这种可以重新让观众捧腹或掩面的东西,笔者认为在《爸爸去哪儿》中并非少见:观众可以看到在节目里面一个小孩可以哭上接近5分钟的镜头(这可能在拍摄中至少要哭上一个小时),观众也可以看到平日里锦衣玉食的明星与他们的孩子,真的就在那么个破旧地方睡一个晚上(由于摄像机24小时拍摄,故可断言)甚至包括他们去找食材,等等,都是一些观众过去所无法看到的,却又真的希望看到的内容。
然而既要真实又要搞笑是非常的困难的,因为行程的原因,以及二十四小时摄像的强大压力,各种随机事件和临场反应都会导致艺人无法快速进入状态以及调动气氛。而《爸爸去哪儿》巧妙地引入了小孩这个充满了不确定因素的个体,使得原本非常困难的搞笑以及真实验证一下子变得简单了许多。不可否认,这样的设计也为节目添色不少。因为童真永远是最为真实且最为美好的。
由于《非诚勿扰》火热之后的大量征婚类节目出现,有网友获悉:二零一四年至少有二十余档亲子类节目出现。的确,《爸爸去哪儿》并非难以模仿,所带给观众的新鲜与感动也必然在之后的模仿者之中慢慢消失。但湖南卫视在此时的巨大成功,也正是告诉我们创新才能有所突破,才能在无数强而有力的对手中独树一帜,取得成功。正如托马斯·彼得斯所言:距离已经消失,要么创新,要么死亡。这种精神是值得赞扬的,也是每个成功者所不可缺失的。而对于那些仅仅依靠观察潮流从而进行创作的栏目,引用约翰·D.洛克菲勒的话似乎十分恰当:如果你要成功,你应该朝新的道路前进,不要跟随被踩烂了的成功之路。
引来一股文学热潮的拉丁美洲大作家马克·吐温,曾这样谈“真实”,他悲哀地说:“真实比虚构更陌生。”这是否是当前电视栏目的一种可悲?在今年春晚(2014年)中,蔡明小品里大鹏展示自己选秀经验时所谈所示,就是这一病态的体现。但《爸爸去哪儿》的成功,正是对“任何东西都敌不过真实”这句俗语的最好体现。它说明较之虚假,观众对真实是怎样的爱恋。人们更需要的是真实,更需要的是单纯,而不是虚构与做作。
每一个行业的都是有所关联,相同甚至相似的。我们完全可以由一个行业的成功的原因来思考另一行业的成功。中国餐饮业有一种自助餐厅(如千家粗粮王),将中式、韩式、日式甚至西式餐饮会于一地。食客可以在同一家餐厅享受到许多特色的菜品,结果获得了巨大成功,往来食客不绝,且颇受好评。细而想之,无疑是这种综合性给了食客耳目一新,同时又满足了人希望在同一时刻享受不同乐趣的心理。对于这一心理,笔者认为,我们对优点更多的人往往注意,以及历史上“满汉全席”颇有名气,也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反映。
人类的心理不会因事物不同而有较大改变,即这一心理在电视节目上亦可以运用,比如在去年同样较为火热的《中国好声音》里,就有歌唱才艺表演、竞赛冲关、普通人人生故事呈现、明星访谈等等,所有这些曾经都可以单独成为一个节目类型的元素。《爸爸去哪儿》也将游戏竞赛、亲子互动、家庭教育、选取食材、特长展示等等在其他真人秀中几乎看不到的东西。也就是说,它也满足了观众喜欢“大杂烩”的心理(甚至有些超出了观众的预期),将多样的元素融入一个节目,使之更加丰富,也使观众在一个节目中感受到了多样元素的碰撞。
对于一个节目,一家餐饮,我们都以其所包含的内容之多少(但这些内容一定要有特点,不仅仅是单一的复制)来评定其的优劣,那么他人对于我们,也必然在潜意识之中以此为准。可见,单单依靠一点长处是不行的(除非这点长处已经无人可及),也是不足以自傲的。因此我们更应该做的,不是自吹自擂,自大自满,而是抓紧时机,不断的丰富自我,完善自我。毕竟秉烛夜读,犹不晚矣。笔者虽在开篇已经表达了自身观点,如今不放赘述一遍:娱乐节目的首要目的是让观众感到快乐,但主要目的是要去让观众有所启发,并从中获益。一个仅引起观众哈哈大笑的节目,虽达到了娱乐的目的,却必然会显得没有深度。我并不赞同蔡康永“在电视里找深度是一件很可笑的事情”这一看法。甚至觉得这种放低娱乐节目深度是一种很悲哀的事情。笔者自认为《爸爸去哪儿》能够广受好评正是由于它在博观众一笑的同时,也告诉观众在教育上的漏洞,反应了社会的热点问题。
我们把原版与新版所播出的国家有所了解,就会发现:韩国和中国等国家和地区都深受儒家文化影响,其家庭伦理与家庭责任格局基本都是“男耕女织”、“男
主外女主内”,以及“严父慈母”式亲子关系。而在当代社会职业女性日益增多。许多母亲与父亲一样具有了“主外”的家庭责任,共同承担着家庭经济收入的重担。这就对父亲在家庭责任与亲子关系中的责任结构变革提出了新的要求。可是即使到目前为止,这种家庭关系的路径依赖依然较为明显。那么,孩子们又交给谁呢?除了亲戚亲信,只有类似于幼儿园、学校等社会机构,亦或使孩子们独立性的培养或处于自发状态。这种代替的亲情,也许仅仅注意到了孩子的温饱与学业(甚至不能达到这一方面),对孩子的成长也许在短时间内并无大害,但必然造成了孩子们在亲情上的缺失,变得冷漠无情亦或任性狂躁、不通世事,甚至是人性上的缺失。
《爸爸去哪儿》节目总导演谢涤葵也表示,该节目是对中国长期“女主内、男主外”文化中存在“父亲角色失位”的重新审视:“这个节目反响这么大,正是切中了现在的社会热点:很多人将过多的精力放在赚更多的钱,成就更大的事业,过于重视给家庭带来物质保障而忽视了与家庭成员在精神层面的交往。”从另一角度,作为一个3岁女儿的父亲,其亦表示该节目对其触动很大:“在电视台工作没日没夜,我也忽视了对孩子的陪伴。现在我在家里地位很低,孩子什么都听妈的。做了这个节目后感到应该多抽时间陪孩子。明星那么忙都能抽时间和孩子相处,我们作为普通人更应该多抽时间陪孩子。”
是的,在我们的潜意识中,明星的事业是极其成功的,是一心仅忙所谓的“正事”的,是从不顾及家庭的,然而明星做到了大多数普通人所谓做到的事情。身边也不乏追星之族,那么,就请生活并不甚忙碌的读者,像个人所崇拜的明星那样陪陪自己的孩子,同他们来一次促膝长谈。这样,一则在独生子女日益增多的情况下,孩子们必然会缺失部分同龄人之间的相互激励与交往。父母与子女的经常性互动,可以更好地增强子女的人际互动能力,增强他们对复杂人际关系的适应性。二则亲子年龄间距扩大,父母与子女之间的代沟愈来愈深。在这样的情况下,更需要通过经常性的交往,才能更好地弥合因代沟的逐渐扩大所引来的沟通困难,并解决由此带来的教育难题。
不可否认,一个节目的成功不会单单依靠几个方面,明星效应、明星平日优裕生活与特殊状态下艰苦日子的强烈对比、难以预料的故事情节等因素也是《爸爸去哪儿》成功的一部分,但笔者认为相较之以上几点,未免略显单一和普通,所给人与生活上的启发亦不甚多。但仅仅通过《爸爸去哪儿》的原因分析,我们也已经可以得出:在任何表象中,都有更深层次的东西等待发掘,不单单要对表象有所感触,也要学会一步步挖深。
参考资料:
1.湖南卫视《爸爸去哪儿》官方网站(金鹰综艺 金鹰网)参考日期:2014.1.24
爸爸去哪儿 影评 篇5
微博上最近有一个叫“千万不要让男人带孩子”的话题很火,而湖南台却于10月11日新推出了一档由爸爸单独照顾孩子的名为《爸爸去哪儿》的大型明星亲子旅行生存体验真人秀。
虽然该节目的版权和模式购自韩国MBC电视台的《爸爸!我们去哪儿?》,但将二者比较,则颇有不同。虽然二者均为明星爸爸带着孩子到偏僻的乡村体验生活,但韩国的《爸爸!我们去哪儿?》侧重的是孩子的能力,很多活动都是以孩子为主,爸爸参与的形式。而湖南台,则侧重了明星爸爸是如何带孩子的。就两国节目而言,中、韩两国的孩子们年龄相差不大,但在很多方面有所不同。在《爸爸去哪儿》第一集中,好几个孩子因为第一次离开妈妈,单独跟爸爸相处,加上对陌生环境和摄像镜头的恐惧,都哭起来,或者害羞不愿意和其他小伙伴一起完成任务,例如田亮的女儿田雨橙,在第一集中哭了好久。而《爸爸!我们去哪儿?》里,孩子们中虽然也有不爱说话的,但大多数时候表现的独立、大方。在中国,大概是由于明星家庭的孩子从小就有优越的家庭环境,受到父母长辈的宠爱甚至是溺爱,导致孩子们的独立能力较之于韩国的孩子,稍显逊色。五个明星爸爸,体现了五种不同的教育模式。
就个人而言,我最认同郭涛家的教育模式。石头在节目中是年龄最大的,但他毕竟只有六岁,还是一个爱跑爱闹稚气未脱的孩子,很多时候还是对郭涛比较依赖。第一集里,他在队友KIMI害羞不愿意与其一同寻找大锅的情况下,他肚子一人开始了“寻锅”之旅。一路上,他靠询问村民找到图片上的位置。从他询问的话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胆大而且很有礼貌的孩子。第二集结尾,村长要求爸爸和孩子们一起唱歌,石头躲在旁边的小院子里不想参与,郭涛对其进行了教育,但他的教育不是中国式的呵斥,而是用严肃的语气给石头讲道理,告诉他,他已经长大了,让石头有一种责任感。第三集里,从村长要求小朋友们组队去完成一个“神秘”的任务时,石头主动站出来要担任队长,而且在这整个任务完成的过程,他一路上照顾小弟弟小妹妹们,不难看出他有了比前两集更强的责任感,表现的像个大哥哥。
郭涛对郭子睿的实行的是“放养”型的教育模式,但“放养”不代表“放纵”。张曌 2012210612 新传2班
“放养”型的教育模式要求家长扮演孩子的朋友,让他们能够自由的释放天性,但在原则和人生观价值观等重要的人生导向上,家长又必须扮演导师的作用,教给孩子做人的道理。
其次,就是张亮对天天的教育模式。从节目中可以看出,张亮在他与天天的关系中,一直试图扮演朋友的角色。因此,这就注定了张亮对儿子的教育,是言传身教的示范型教育模式。例如,在第二集结尾,天天和张亮入睡前,张亮让儿子扮演村长,自己扮演天天,来让天天自己感受当村长叫了集合,要宣布事情时,天天不听村长的,而是自顾自玩耍时,村长的心理感受。这种方式让天天亲身感受到了自己的调皮带给别人的不愉快,于是他很快就懂得了要认真听别人讲话,要尊重他人。
谈及田亮对女儿Cindy的教育,是典型的中国式教育。但碍于节目录制,田亮不好意思对女儿的哭闹发脾气,只能是扮演一位慈祥的爸爸耐着性子哄她。但Cindy在第一集中的“哭功”简直惊人,让观众对这个小女孩的第一印象并没有那么好。然而,当小伙伴们一起像村民要食材时,Cindy突然开心起来,成了一个活泼开朗的“女汉子”,这确实让观众们眼前为之一亮。后面两期中,Cindy的表现让人大跌眼镜,被誉为“风一样的女子”。可能是遗传了爸爸的运动天赋,Cindy在跑步、滑沙等运动项目上显出了她的优势。
对于小胖子王诗龄,让人忍不住想捏捏她的脸。王诗龄除了爱吃以外,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有礼貌。在第一集中,她和小伙伴们一起找一位老爷爷拿完食材后,她拉着爷爷说:“爷爷你在家好好的。”甜甜的小嘴,让人怎么能不爱。妈妈是著名主持人李湘,爸爸是著名导演王岳伦,优越的家庭环境让王诗龄成了一个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小公主。但值得庆幸的是,她并没有被过分的溺爱成一个骄横的小公主。
最后是林志颖和他家的KIMI。KIMI是个奶奶嫩嫩的让人见了就心生怜爱的小孩。最初参与到这个节目的时候,KIMI显得格外害羞,不肯离开爸爸独立的去完成任务。但渐渐熟识以后,KIMI天真活泼的一面就显示出来了。虽然KIMI给人的感觉很娇小,但他在节目中哭的次数算是继石头之后较少的了。林志颖对KIMI是一种保护式的教育方法,他保护着KIMI的天真和童趣。但林志颖在教育KIMI的时候,很突出的一点就是推卸责任。例如,在第二集中,林志颖在厨房
做饭,KIMI独自一人在房间玩耍,突然闹钟响了,KIMI被吓崩溃,捂着耳朵大哭大叫,林志颖冲进房间关掉闹钟以后,KIMI说:“不要闹钟。”林志颖就拿起闹钟边打闹钟边说:“闹钟坏坏。”虽然他后来成功的让KIMI和闹钟成为了“好朋友”,但责怪闹钟的教育方式,是很多中国家长对小孩的教育方式。
爸爸去哪儿商业模式解读 篇6
中国内地的综艺节目一直都是以“引进”作为主旋律, 从港台延伸到日韩、再由日韩扩大到欧美乃至全世界, 可谓是空间的广度不断拓展, 文化的跨度不断扩大, 目前形成了各类综艺的“百家争鸣”之态。自2010年以来, 引进之势更加强劲, 以购买版权为主要方式的引进成为主流。从《中国达人秀》到2012年夏天的《中国好声音》, 乃至2013年的《星跳水立方》《我的中国星》等节目扎堆开播, 可谓是充斥各大银幕。[1]
亲子类综艺节目《爸爸去哪儿》无疑是引进浪潮中尤为绚丽的浪花, 经过本土化包装快速地走上了市场。
2011年下半年广电总局就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电视上星综合频道节目管理的意见》文件, 其中规定:“自2012年元旦起每个卫视综合频道黄金时间播出娱乐节目每周不超过两档, 全国卫视总数控制在九档以内。”这样, 因为本身中国的综艺节目原创基础就薄弱, 一方是政策的严格要求;一方又是急需满足的观众, 各大频道迫于自身生存压力, 寻求栏目成熟精致就是必由之路。
于是, 《爸爸去哪儿》就在中国内陆诞生。它引自韩国MBC电台的《爸爸!我们去哪?》, 节目一改以前的内容、程式方面的模仿, 而是引进模式, 无论从节目制作模式上还是市场运作方式上, 都套用韩国已有的模式, 以五位来自不同职业的明星, 和他们的萌娃一起出游, 以自然的记录方式展示给观众真实的明星生活, 满足了观众的猎奇心, 节目里也渗透着对教育等现实问题的思考。《爸爸去哪儿》的轰动, 让社会继续把焦点聚集在海外电视节目的引进话题上来。[2]
二、《爸爸去哪儿》的本土化运作
韩国版的《爸爸!我们去哪?》相对而言情节平实, 主要以吸人眼球的表演为主, 而湖南卫视的《爸爸去哪儿》剪辑更为精良, 节目中对蒙太奇的运用达到了综艺节目新高度, 每个剪辑点都是一个看点, 各个剪辑点之间衔接自然顺畅, 结构更加紧凑, 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一) 完整的片头和主题曲
韩版的《爸爸!我们去哪?》是一张动画, 伴随着一阵集合铃声导入节目主体。《爸爸去哪儿》有本土化特点, 片头为父亲叫儿子起床、一起刷牙、为儿子做饭、收拾行李、手拉手出发等几个小故事的Q版动画组合, 时长约20秒, 并辅以节奏欢快的人声伴奏, 营造轻松温馨的氛围。另外, 《爸爸去哪儿》同名主题曲是由四对父子 (女) 合作完成的, 歌词简单易记, 朗朗上口, 发行几天后就被大家广泛传唱, 是整个节目快速赢得民心的助力器。
(二) 紧凑的故事情节
《爸爸去哪儿》与韩版《爸爸!我们去哪?》相比, 90分钟的节目容量更大, 这符合我国观众的习惯。每次节目开始, 都是前往目的地的场景, 中国版镜头的切换速度较快, 爸爸孩子们的动作也很快, 从任务卡到分房子, 中版用时都比韩版快2~3分钟, 中版的节目中经常会有爸爸或者孩子为了某项任务奔跑的画面, 加快了故事发展节奏, 能迅速调动观众注意力, 让其紧紧跟进情节, 这符合了现在快节奏生活下人们的心理需求。
(三) 真实而富有戏剧性的内容
“像任何戏剧类节目一样, 真人秀节目的内核就在于它的冲突性。”[3]跟原版相比, 湖南卫视的亲子节目富有戏剧冲突, 在抢房子、完成任务、游戏比赛、一起做饭等活动跟原版相同的模式基础上, 《爸爸去哪儿》穿插了很多突发的小故事, 有的甚至让观众大跌眼镜。例如, Kimi和王诗龄突然吵架而哭个不停, 再到两个孩子在爸爸的教导下和好;还有Cindy每次失控大哭, 观众都猜测接下来田亮该怎么办……随着战胜一个个困难, 孩子们成长了, 爸爸也体会到了妻子的不易。摄制组把那些琐碎的小故事用蒙太奇的方式串联起来, 设置悬念。在剧情冲突中爸爸们不断改变着与孩子们的沟通方式。例如, 郭涛开始一直都很严厉, 在灵水村石头有些顽皮, 他一脸严肃, 怒目相对, 当父子陷入冷战状态后, 观众的神经就绷紧了, 一边担心郭爸大发雷霆, 一边猜测事态该如何发展。等到父子关系解冻后, 伴着温情的音乐观众们又会流下感动的泪水。每个爸爸和孩子的故事都有高低起伏的过往, 牵动着粉丝们敏感的神经。
(四) 宣传方式多样化
《爸爸去哪儿》采用线上线下多渠道宣传的方式来加大影响力。首先在湖南卫视的《快乐大本营》造势, 观众们的蠢蠢欲动, 而后又在门户网站、视频网站上宣传, 节目播出之前, 各位萌娃星爸奔赴五大城市现场与粉丝互动, 还剧透一些剧情来挑动观众的胃口, 场面很热烈, 为接下来的节目做铺垫, 获得同时段最高的综艺收视率。一时间, 《爸爸去哪儿》家喻户晓。
三、《爸爸去哪儿》引进与重塑背后的问题
中国的综艺节目要引进为主, 尤其是当下潮气十足的亲子类综艺节目。但是, 我国的文化主要是以引导大众为主, 当“海外引进”遇到“快餐文化”, 除了外来电视节目的本土化, 更要以质为先, 正视并改正存在的问题, 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值得注意的问题有:
(一) 同质化现象严重
《爸爸去哪儿》大红大紫后, 一大波亲子类综艺节目来袭, 浙江卫视的《爸爸回来了》卖点与之雷同, 基本都是爸爸的帅气和孩子的萌, 还有湖南的《一年级》热播, 紧接着《爸爸请回答》《人生辣妈学院》《萌宠成长记》《改造熊孩子》《宝贝看你的》……以湖南为首、浙江、安徽、东方、江苏等都把重金砸到亲子类节目上。观众们似乎有点审美疲劳了, 有的情节很接近, 让接下来的节目收视率直线下降。在竞争愈演愈烈的时代, 节目得同时满足观众点击率和政策的双要求方有机会存活下来。
另外, 各大卫视为了争夺收视率, 即便是引进的同质化, 也一窝蜂播出。引进了好的模式, 成熟的制作过程, 但最关键的是还要看怎么设置内容, 有怎样的发展情节, 创意是否新颖, 引进模式只是对外国优秀经验的汲取, 本土化和个性化才是生存之道。
国内同质化的有一个原因是体制的限制, 广电总局的政策是各大卫视行动指南。例如, 美国有大的制作团体, 中国是行政主导, 制作力量散而乱, 有时电视台的工作人员可能是上级派下来的, 业务能力也值得商榷。想改变同质化, 进一步变海外节目本土化为自主化, 需要在决策者和电视台两方面反思。
(二) 惰性导致创造力枯竭
《爸爸去哪儿》基本获得成功。目前, 我国的综艺节目还是处于模仿学习阶段, 我们学会了“拿来主义”之后的为我所用, 结合了本土观众的视听需求, 能获得客观的利润。但是, 我们没有真正属于自己原创的东西, 受到版权所有方的钳制, 一方面缴纳高昂的版权费;另一方面在节目的改造程度上要征求对方的意见, 我们节目制作的自由度降低, 长此以往, 也会严重影响中国媒体人的独创性, 在世界的竞争大潮中处于劣势。
缺少原创的综艺电视制作模式的一个原因是国家专项资金投入较少, 只有央视才有原创节目的资金流入, 各大省市卫视由于处于独立和竞争的地位, 很难集中资金搞专项研究, 这是政策的支持;另一个原因是我国法律对自主知识产权的保护不完善, 即使有了成功的原创模式, 也会有一些雷同的, 原创方可能会为此倾注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 加上时间成本, 要是所有权得不到安全保障, 势必会减少对原创投入的信心和热情, 那么也就形成了“小修小补”的引进热局面。
(三) 快餐式节目容易导审美疲劳
现在大多数综艺节目都以新奇来吸引观众, 《爸爸去哪儿》也是如此。由于类似的节目增多, 再加上观众的新鲜感减少了, 《爸爸去哪儿》第二季的收视率相对第一季略有下降, 表现更为明显的是春节期间的大电影, 《爸爸2》大电影的首日票房为4364万元, 不及第一部的一半。同期公映的《爸爸的假期》首日票房只有2100万元, 在同期上映的电影行列中最低。有的网友表示:“我们看《爸爸去哪儿》主要是图个乐呵, 当然有点教育意义更好, 要是每一季都差不多, 逐渐我就不想看了!”
四、对海外电视综艺节目的理性思考
国家有关部门和各大电视台需要注意的是, 引进、重塑然后本土化的运营固然达到了模式的完美运用, 但是, 自己的才是永恒的, 以原创为主, 以引进为辅才是未来电视综艺节目的发展方向。
(一) 以开放的态度面对引进模式
基于类似于《爸爸去哪儿》节目的成功, 各大卫视以及制作方面对海外的优秀综艺节目模式, 如果是适合本国需求, 市场反馈良好, 为人们喜闻乐见的健康节目, 还是要以开放的胸怀积极引进。这是中国综艺节目成长的必由之路。
(二) 把创新元素注入引进模式
时代在发展, 观众的审美诉求也在不断变化, 这就需要节目制作方善于捕捉看点, 引进后要积极与时俱进, 不断加入新元素。例如, 《爸爸去哪儿》第二季在几期节目中就增加了任务的难度, 变化了以往的游戏方式和规则, 把“亲情”这一亘古弥新的话题再一次搬上荧幕, 针对的是中国孩子缺少跟父亲交流的现状, 呼吁爸爸回归家庭, 增加亲子交流。但是大电影便毫无新颖之处, 最终票房惨淡, 这反而给摄制组敲了警钟, 不断创新势在必行。
(三) 从人文关怀出发支持引进模式
中国文化的主体性, 当然要由自己的创意来体现。电视节目创新的动力源于生活、源于群众、源于基层。“走转改”活动开展以来, 广大电视工作者走进基层, 从历史文化、民俗风情、博物风貌中寻找灵感, 从人民群众多彩多姿的生产生活实践和丰富多样的愿望需求中寻求动力, 了解群众所需, 发现百姓明星, 释放民间能量。[4]
政府要有政策支持, 鼓励引进好模式, 控制粗制引进。目前, 中央以及各级领导都很重视文化建设, 尤其是文化产业在国民经济生产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 我国的传播从以传播者为中心到以受者为中心,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到电视节目的改革中, 打造更加亲民的节目, 充分体现人文关怀精神, 为此广电总局在鼓励支持能兼顾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自主探究的模式, 制定了一套客观公正的节目引进制度, 这是在引进为主向自主创新迈进的信号。
(四) 以专业的方法管理引进模式
当引进的大关没有把好时, 面对引进形形色色的海外模式, 有关部门要把好最后一关, 把不符合社会主义价值观的、不健康的节目进行“无害化处理”, 留下的还需要融合进本民族的文化精华, 有良好的宣传意义。在这个喜欢大手笔拍摄的年代, 很多人忽略了细微的情怀, 在这个孩子跟爸爸越来越疏远的年代, 《爸爸去哪儿》就是符合了父慈子孝的优良传统的思想, 结合当下“教育”这个话题, 通过议程设置, 父亲在子女教育中当中的角色讨论, 集娱乐、教育和感动于一身。
王磊卿预测, 中国电视经历购买模式阶段以后, 未来会经历一个新阶段, 即所谓中国电视人和国外模式公司进行合作开发模式的阶段。“如果说现在一下子走到全部靠我们自己原创, 还为时尚早。下一步很可能是和国外模式公司进行紧密合作, 创作出拥有我们自己版权利益的好的模式, 最后再完成我们自己的原创模式。”[5]
对于媒体而言, 最好是积极有益地引导, 把握好时机, 引进并重塑之后, 探求自主节目制作应该提上日程, 尤其是大的媒体机构和电视台, 精诚合作, 形成能引领、会担当、求创新的传媒集团。[6]
参考文献
[1]刘敏.真人秀节目的传播学解读[J].中国传媒科技, 2012 (16) .
[2]许志江.电视真人秀节目的本土化研究[J].求实, 2006 (S2) .
[3]施育华.国内真人秀节目整合营销模式[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 2011.
[4]王炯.一场“明星电视真人秀”的传播学解读——从沪上三档明星真人秀节目的比较分析谈起[J].新闻爱好者, 2007 (07) .
[5]何天骄.伊利超3亿冠名《爸爸去哪儿》海外引进模式能走多远待考量[DB/OL].第一财经日报, 2013-12-05.
[6]《爸爸去哪儿》视频[DB/OL].http://www.haosou.com/s?ie=utf-8&src=hao_search&shb=1&q=爸爸去哪儿.
爸爸去哪儿 篇7
节目结束了,可一个个快乐而难忘的镜头总是在脑海里转悠。我低下了头,陷入了沉思:爸爸可能去了朋友家,和他的好朋友一起喝酒,聊天。瞧爸爸那喝酒的样子——一手拿着酒杯,另一只手舒适地按在桌子上,仰起脖子,咕噜咕噜地把酒灌进了大冬瓜般的肚子里,一杯,两杯,三杯……喝得满脸通红,整个人醉醺醺的,话也特别多,好像把自己当成了演说家!
我看了看门边,爸爸还没有回来,不由地叹了口气,就趴到窗口上,向马路边瞧去。瞧,太阳高高地挂在蓝蓝的天上,白云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这么好的天气,爸爸很有可能在足球场上尽情地踢球。因为爸爸是个名副其实的“足球迷”,不管晴天还是雨天,都要去绿茵茵的足球场上报到。你看,爸爸双手张开,用右脚把球轻松地勾了起来,然后猛地向前踢去,把球传给了他的队员。为了不让球给对方抢走,爸爸一会儿把球踢高,一会儿跑着运球,让别人跑来跑去一场空!
时间过得飞快,不知不觉中已是傍晚了,可爸爸的身影还没在眼前出现。于是,我继续猜想:他有可能去看望爷爷了,和爷爷一起在聊天;可能此刻正在菜场里转来转去,忙着给我们买好吃的菜;可能还在学校里,认真地批改着大哥哥大姐姐们的作业……
爸爸去哪儿作文 篇8
穿过记忆中金黄的麦田,躲在高高的谷堆上面嬉戏着,对着远方的稻草人歌唱,等着落山风吹过,等着风吹麦浪,你从一个叫“我”的国家经过,从此之后,你就一直生活在我的国里,未曾离开过,一直存在……刚好此时屋顶的雪化成雨飘落,落在大地上,落在我凝视的窗台上,声音很清脆,心情低落的我看见穿件透明衣的你从远处的田野缓缓走来,手拿着在雨水里沐浴的莲花,是那样的美丽、纯洁放在我的窗前,只顾着观赏出淤泥而不染的莲高兴地拿给妈妈看,却忽略了你的存在,等我回到窗口时,你已经不知道到哪里去了,我推开窗户,伸出头向四周、远处张望,却不见你的踪影,你消失在朦胧潮湿的田野里。于是,我到处寻找你,总觉得你就在离我不远的地方,姨妈告诉我你已经消失在我的国里,而我却认为你一直都在我的国里,在一隅默默关注着我,看着我长大,关心我的一举一动,关注我的成长的一点一滴……每次与你的擦肩而过,加剧了我对你的好奇心,你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等等一系列的问题。众里寻他千百度,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我苦恼,我无解,问小鸟,问小狗,问小草,却每次由希望转为失望,失望无数次之后就变成了绝望,再以后,我就不再寻找了,却一直觉得你的存在是“事实”。就这样过了一段时间,那段时间看似很很平淡,而我却遇到了难题,人生选择,是的,没错,慢格调,无忧无虑,喜欢悠然自得的生活,总不想惹尘埃,却误入了尘世间,慢慢地我发现我已经没有那些再去挣扎的力气了,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去纠结烦恼。
于是,我学会了在认可中去改变,在改变中生活,不再苦苦追寻那些遥不可及的事物,包括你;不再匆匆忙忙行走于世,在芊芊红尘追求着自己的品味,在人世道路体会每处风景。渐渐地,我长大了,知道了许多,也不知道了很多。也许有的时候很努力了也达不到预计的效果,也许有时候怎么做也做不好,也许无数眼泪在夜晚尝了又尝,也许很多事情不是我们可以掌控的,也许有些人,似荷,只能远观;有些人,如茶,可以咀嚼;有些人,如风,不必在意;而有些人是树,值得依靠,像我寻找的那个人一样……越长大越孤单,这就话说的一点都没错,长大了,你就会看穿一些本质的东西,有些是虚伪的,有些是黑暗的,当然,还有一些阳光的,善良的,而我却会逐渐想远离这个世界,在属于自己的那一片净土,无忧无虑地幸福生活,可是,这种看似逃避的`生活,昙花一现,并不现实,于是我陷入了迷茫的蒙雾之中……对的,陷入了迷茫之中,这迷茫内容很多,有对过去往事的伤怀,有对现在困难的愁苦,还有就是对未来生活的迷茫,我该何去何从?这就话不知自问了多少遍,无论是对梦想还是家庭、事业,或许是看到了一些事,或听到一些话,我就会敏感起来,不自觉地产生迷茫情愫。
爸爸我们去哪儿歌词 篇9
爸比 你会唱《小星星》吗 不会啊 那我教你好了 好啊
Twinkle twinkle little stat How I wonder what you are 你有跑调哦 我的家里有个人很酷 三头六臂 刀枪不入 他的手掌有一点粗 牵着我学会了走路 谢谢你关顾我的小怪物 你是我写过最美的情书 钮扣住一个家的幸福 爱着你呀风雨无阻 老爸 老爸 我们去哪里呀 有我在就天不怕地不怕 宝贝 宝贝 我是你的大树 一生陪你看日出 这是第一次 当你的老爸 我们的心情都有点复杂 你拼命发芽 我白了头发 一起写下一撇一捺 老爸 老爸 我们去哪里呀 有我在就天不怕地不怕 宝贝 宝贝 我是你的大树 一生陪你看日出 RAP
我的老爸 是个神话(当然咯)搞定老妈 绝代风华(哈哈)就算有天 你掉光了牙(哎呦)
我也可以 带你去 火辣辣(耶)老爸 老爸 我们去哪里呀 有我在就天不怕地不怕 宝贝 宝贝 我是你的大树 一生陪你看日出 老爸 老爸 我们去哪里呀 有我在就天不怕地不怕 宝贝 宝贝 我是你的大树 一生陪你看日出 老爸 老爸 我们去哪里呀 你就是我的天大和地大 宝贝 宝贝 时间的手一挥 你是永远的珍贵 一闪一闪亮晶晶 漫天都是小星星
爸爸去哪儿经典语录 篇10
1.我要站着吃饭啊。
2.西瓜荡秋千
3.爷爷,你在家你要好好的。
4.你是来表演哭的吗?
5.爸比,我要玩蜘蛛。
6.我1999岁,你那小样。
7.那我会热死
8.爸比,蜘蛛咧
9.爸爸,大声说你爱我10.我要到顶上呢!
11.它一直跟着我们内!对啊!为什么内?因为„„谁酷跟谁啊!
12.反正你都是我爸爸
13.爸爸,我们要怎么睡觉啊?我们啊,躺床上睡觉
14.爸爸,我觉得你烧的每样菜都好吃
15.我爸爸在换裤子!
16.“帮我提一下篮子。。”“。走啊,天天,走啊。。”
17.你不乖,你不许咬人~~~
18.老爸,我可以放屁么
19.我怕妈妈不在,我就不听话了
20.不要带走我的小黄。
21.昂,是馒头,不是肉包子啊
22.这是来借东西的,还是串门来了
23.林志颖:“你觉得恬恬妹妹好不好?”kimi:“超甜的!”
24.天天:我不想他老是拍我。他没有拍你,他们是在拍我呀。天天:可摄像头分明就指着我呢。分明是在指着我嘛
25.石磨不是我吗
26.哇,这个肉不错,赶紧吃一块
27.你贵姓,我叫田亮,是明星啊
28.拖拉机放屁
观《爸爸去哪儿》有感 篇11
除此之外,回头想想,还有一些感动与启发。
比如说整个影片就是几个游戏活动的贯穿。选房间、清理大象粪便、给河马刷牙、给小老虎喂奶、给小熊猫做窝等现实生活中孩子们不可能体验到的游戏活动。我想这大概是吸引孩子的原因之一吧,同时又都是贴近大自然的活动,孩子爱动物,孩子爱自然,这是每一个孩子的天性,所以孩子们都非常积极的去完成任务,虽然快慢有所不同,虽然取得的成绩不同,可是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都有成长,有克服自身的事情发生。比如angle开始对老虎的畏惧,比如ii在给河马刷牙时的泄气等都是孩子天性的表现。影片都给予真实的呈现,真实的才是真诚的,只有真实才能打动人,大概出品方牢牢把握住了这一原则吧。
在活动中,孩子们的团队意识、谦让美德、勇于进取的精神、好胜心等等都得到了锻炼,这部影片大概也是想要告诉所有的家长多给孩子一些锻炼的机会吧,多为孩子创造一些活动 的情境吧,让孩子去成长,去经历,去感悟,去品味。
看着旁边孩子羡慕的眼神,专注的神情,我的心里有些内疚,不是说一定要呈现电影中的活动,至少应该进父母的最大努力,多带孩子去亲近自然,再亲近自然的时候多给孩子一些与自然互动的任务吧。
观《爸爸去哪儿》有感 篇12
我迫不及待地打开电视机。哟,有意思了这几位老爸和萌娃们全都换上古装,进入了汉朝人的朝代,萌娃们一副好奇的模样,可却不知道,他们接下来会面临着一个分享测试
第一组的杨阳洋和姐姐grace乖乖地坐到了小屋里的两把椅子上,村长提着一只竹篮子,把手放进摸索一通后掏出了两只大碗,递给了杨阳洋和grace,随后就反锁上门出去了。杨阳洋迫不及待地揭开上面的盖子,叫道:哇!是玉米哎!杨阳洋的眼睛里闪着光。grace 听了也匆匆忙忙地把盖子打开,脸上的喜悦顿时消失了碗里空空如也。杨阳洋见到了玉米,立即抓起来,不顾绅士风范,就大口大口地啃起来,是一阵狼吞虎咽。Grace看着杨阳洋手里的玉米,低着头,伤心地说:我没有哎。杨阳洋听到了grace这句话,更加得意了,开心地说:这玉米真香,真好吃! grace眼睛直勾勾地盯着这根玉米,咽了咽口水,小声地嘀咕道:我也很喜欢吃玉米!可杨阳洋却把手往grace碗里一指,毫不领情的说:你吃你的呀,可是你没有玉米哎! grace嘟起了小嘴,眼眶里浸满了泪水,泪珠仿佛马上就要流下来了。杨阳洋注意到了grace这副表情,抓起玉米,用力一掰,可是力气不够,掰不动,所以立即就放弃了,继续吃起来。因为杨阳洋始终没有和grace分享食物,所以他们测试失败了。
第三组的多多和joe测试很成功,村长和刚才一样,给他们两个碗后就出去了。多多和joe揭开了一瞧,却只有多多碗里有一瓶鸡蛋布丁,机灵善良的多多发现joe没有东西吃后,快速地拿出勺子倒出一半在自己的碗里,把剩下的一半给了joe。多多拿出勺子,很淑女地往自己嘴里送了一口布丁,joe也吃了一口,两人都捂着嘴说:好难吃啊!joe干脆把勺子一放,不想吃了。可是村长规定,一定要把东西吃完才行呀!多多咬紧牙关,三两口吃完了布丁,joe也忍住心中的不服气,硬是把布丁吞了下去。分享和分担,在我们的生活里能让许多事情圆满解决。独乐乐不如众乐乐春游秋游时,同学们带来了亲手制作的爱心便当,你吃吃我的,我尝尝她的,大家互相品尝,快乐无比;假期,同学们互相分享假期里的趣事,赠送旅游时带来的纪念品,其乐融融;大扫除时,同学们分担着活儿干,你来扫地,我来摆桌子,问题一下子就迎刃而解;跳绳比赛时,甩绳的,跳绳的,协调有序,比赛也就圆满成功了!
【爸爸去哪儿商业模式解读】推荐阅读:
电影《爸爸去哪儿》07-09
《爸爸去哪儿》成功记08-30
爸爸去哪儿了-作文09-03
《爸爸,我们去哪儿-》读后感10-28
看爸爸去哪儿大电影300字作文06-30
爸爸去哪儿了观后感:如何做好家长11-29
笑靥去哪儿作文05-23
过年去哪儿作文07-14
时间去哪儿了论文09-06
时间去哪儿了美文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