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灾难的散文随笔

2024-08-17

文字灾难的散文随笔(通用12篇)

文字灾难的散文随笔 篇1

文字灾难的散文随笔

写过的稿子,实再没有别的声音。

我用手指轻轻地点着,象摩擦声断裂在纸张上,能有几分如意的呢?我懊悔着,如一只猫没能捕捉住夜的窃者,随手又触到台历粘浮的事情,我想我的声音大致也在这里吧。

一个故事,从我的纸上展开。

没有一个主人公能象我一样痛苦而活着。痛苦在天空一隅的潮湿阴暗的`角落,这里,这里,就是在这里,发生了一案屠杀文字的劫难。

我不是英雄,而是一个光明粒子。

我没有泪,泪有太阳的声音流尽。

还有下一集的文字么?我沮丧着,沿着走过的路来到矿区一条昏暗马路,这条路的指示牌子早已让荒草占领。前面,不远处,有一野外残败的荷塘,荷塘枯萎着淡月,月光在这里象随处就可以玷污的泪光,我朦胧着不知从哪里来的沮丧感觉,一个接着一个,仿佛我的影子要勇敢地向前去抱住一池的残荷。

我坐在那里。

久久地,不知星的倦乏的睡意。突然,听到有隐隐约约地哭声,哭声在池塘的另一岸边,我在这岸也只能听些残缺的声音。

细听,声音远去了。

再也听不到什么哭声,我开始责备自己,为什么不穿过这池水的路,去问一问呢?她为什么而哭,而且哭得这么凄悲呢?

难道是月与荷的哭么?

我抬头,向天空望去,一堆黑云翻滚着。月,也羞辱而隐去了。黑云变换着,势力巨大起来,投影砸在地面上的路,黑道纵纵了。

我朦胧着一脚一浅的回路。

感觉,全是扑来的陌生,象在另一种没有声音的世界走着。树木、草丛,稻粒,都化作了黑石,这里什么也不存在,只有向下的黑黑的手。

有下一集的字句么?

我用无言做了一个手势,放在只有一个主人公的活着的手指上。象目光里流有不尽的表达,向上帝保证:这不是幻觉,而否定文字劫难存在的又是谁?

文字灾难的散文随笔 篇2

从2008年开始,中国面临了几次巨大的突发性灾难,对于灾难性报道的分析也成了热门话题,所以笔者试图用批判性话语分析,特别是以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言学中相关理论为基础,分析在中国汶川和玉树地震后国家总理温家宝在第一时间对抗震救灾的指示,以期发现中国此类报道存在的不足,如何利用话语来更好地报道突发性灾难新闻以及如何更好地做好舆论导向工作,使群众更好地了解灾情,组织一切可以组织的力量参与和奉献到灾情中。本文语料是来自光明日报的一篇新闻报道,是2008年5月13日题为“温家宝抵达四川指挥抗震救灾——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站在抗震救灾的第一线,身先士卒,带领广大群众做好抗震救灾工作”。

1 汶川灾难报道的批判性话语分析

2008年5月12号下午2时28分,四川省汶川县发生7.8级地震,伤亡人数7万左右,受灾面积达16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在地震发生后,许多新闻媒体都在第一时间报道了灾区的情况,党中央国务院领导人也纷纷召开各抗震救灾指导会议进行会议部署,并同时发表文章,传达抗震救灾精神。

由于笔者选用的是中国报纸的新闻报道为语料,所以结合中国话语的特点和英文话语之间的区别,作者主要从“概念功能”和“人际功能”来分析语料。

1.1 概念功能分析

概念(包括“经验”和“逻辑”)功能就是向听话人传递新信息。它在所有语言使用中都存在,是一种意义潜势,因为不论一个人如何使用语言,都必须参照自己有关世界的经验的范畴(胡壮麟,2008:312)。

概念功能主要由及物性系统和语态构成。及物性系统作为一个整体,是概念功能的一部分。它不仅表明意义的选项,而且决定了结构体现的本质。

1.1.1 及物性分析

及物性即表现概念功能的一个语义系统。物质过程就是一个“做”的过程。它们表达的是某一个实体“做”某事—“对”其他实体做某事(Halliday,彭宣维等译,2010:122)。

这个过程一般用动态动词,动作者和动作目标来表示。通过分析语料1温家宝抵达四川指挥抗震救灾,按动作者不同,把其中的动词进行了分类,结果如表1所示。

通过分析语料1温家宝抵达四川指挥抗震救灾,我们发现全文一共1526个字,为了方便分析,笔者依照动作者不同分成了5类,它们分别是第一类温家宝;第二类政府、各级领导干部和部队;第三类人民群众;第四类无生命事物;第五类灾民。通过分析发现全篇新闻报道用了大量的动词,而且通过上述表格我们发现描写温家宝总理和政府各级领导人的动态词明显多于人民群众,这说明了中央领导人已经部署了抗震救灾工作,成立了一系列救灾工作组,起到了站在抗震救灾第一线的作用。除此之外,笔者还发现描述灾情发生的动词也比较少,说明此文没有过多的描述灾情发生的情况。

心理过程表示感知,反应和认知等心理活动的过程。(胡壮麟,2008:312)。通过分析,笔者发现这篇报道表示心理过程的词比较少,只有相信,想着,查看等几个,说明此语篇表示个人心理话语描写的比较少,比较注重实际描述,可以说这是个比较可取的地方,体现了新闻报道的客观性,不添加过多的主观感受。

言语过程是交流信息的过程。(胡壮麟,2008:313)。通过分析,笔者发现此语篇对言语过程的描述也不多,主要是说、强调、提出、慰问、询问、告诉等等,主要出现在温总理里的话语中,体现了作为国家总理亲历亲为的到灾区看望受灾群众,传达党和国家的问候,还一再强调有关部门必须做好灾后安置工作。保证抢险工作顺利进行。

1.1.2 语态

我们在分析这篇语料的时候,发现全文几乎用的多是主动语态,只有一处用了被动语态“学校有上百学生被埋在废墟下”。这不仅刚好体现了汉语的本体型的特点,也体现了我们国家领导人人定胜天的信念。同时,运用主动语态,还能起到很好的召唤作用,发动全体人民一起抗震救灾。

1.2 人际功能分析

人际功能包括了表达社会和个人关系的所有语言使用。(胡壮麟,2008:313)。人际功能由语气和情态来体现。

1.2.1 语气

语气表示在某个情景语境中讲话者选择了何种交际角色以及他给听话人的设定的角色。(胡壮麟,2008:314)。韩礼德认为我们最终能够确认的言语角色有很多具体类别,但最基本的只有两种:(i)给予和(ii)索取。

通过分析,我们发现,这篇新闻报道中主要涉及到了“陈述”和“命令”的语言功能。这是篇新闻报道,所以读者就是这篇新闻报道的听话者,“陈述”的主要“听话者”是人民群众,这里“讲话者”主要是给“听话者”陈述了灾情的信息。“命令”的主要“听话者”既包括读者,也包括各级领导干部和部队,后者体现的更加明显。例如:温总理提出的5点要求就可以看成是一种“命令”,我们必须不计一切代价保证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等等。这种“命令”的方式,使得我们各级领导干部和武警官兵可以知道自己的责任之大,我们必须坚定不移的完成任务。

1.2.2 能愿

情态系统表达人际功能。考察语篇的情态系统主要有两个目的:1)弄清说话者对话语命题真实性所承担的责任的程度和对未来行为做出的承诺或承担的义务;2)了解说话者对听话者和情景成分态度,说话者与听话者之间的社会距离和权力关系等。在英语里,除了情态动词,情态形容词和情态副词之外,人称代词、实义动词、时态和直接、间接引语等都可表达情态意义(辛斌,2005:75)。

笔者对所研究的语料的能愿动词进行了分类,分类结果见表2。

通过上述表格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这篇报道用的能愿动词不多,而且表达程度中和表示否定程度的能愿动词都没有,笔者分析发现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1)报道题材为叙述和描述为主。这篇报道主要是以叙述性为主,主要是记述了总理得知地震后,如何马上赶赴灾区,成立救援工作组,如何亲临灾区,慰问当地灾民。没有对总理的直接话语进行转述。所以都是比较客观的描述,很少有能愿动词。2)低程度的能愿动词的使用,说明了总理对地震发生后的状况也是忧心忡忡的,情况是不容乐观的。3)本文主要用了表示高程度的能愿动词“要”,在文中前前后后一共出现了14次,而且主要是出现在总理提出的5点要求中,体现了总理对于救援任务之坚决,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和武警官员必须不惜一切代价抢救人民生命和财产。这14个“要”,让读者顿感信心倍增。4)本文没有出现一个表示否定的能愿动词,说明抗震救灾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没有任何的消极意义。全体人民必须团结起来,齐心协力抗震救灾。

通过分析笔者也发现,在高程度能愿动词中除了“要”以外,都没有其他能愿动词,例如“应该”、“必须”等等,笔者认为加上这类能愿动词,能更好的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也能更好的表达党和政府做好这项工作的决心和信心。

前文中也提到,人称代词的使用也能表达一定的情态意义。许多语言里,人称代词的选择往往受到交际双方的社会地位、权力关系和亲疏程度的限制。例如,汉语里你们和我们,你和您等都有意义上的不同。英语中第一人称复数在使用上有外包和内包两种用法。前者可产生疏远对方的效果,容易使对方觉得受人摆布。而内包用法通常旨在拉近与听话者的距离,给人一种平等参与、休戚与共的感觉。不过我们也看到,这种用法经常会被权力人物用来创造一种意识形态效果,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辛斌,2005:75)。这2类用法被美国总统在其竞选中频繁使用。中文中使用人称代词也有类似的效果。

笔者通过分析发现,全篇文章一共出现了4个“我们”,而没有出现一个“你们”,这体现了总理始终都是和人民站在同一战线,没有让人产生疏远感。他认为,只有军民齐心协力,我们才能战胜灾难。这属于内包的用法。除此之外,文中要表达“你们”含义时,一般都用“人民”来替代,而代表“我们”含义时一般用“政府”来表示,这不免又给人一种距离感,这也许也要归因于中国的文化是阶级文化,人们很注重自己在社会中与他人的关系。

2 结束语

通过上述分析,笔者发现运用批判性话语来分析灾难性报道还是有可取之处。笔者首次用话语分析的理论解读中国媒体的报道。本文主要从及物性,情态,语气等方面对语料做了较为详尽的剖析,发现中国的灾难性报道分析有许多可取之处,比如通过使用动态词,就很好的表明了中央和政府已经做出了抗震救灾的指示,希望人民群众团结一致,共度难关。

参考文献

[1]辛斌.批评语言学:理论与应用[M].上海:上海外语教学出版社,2005.

[2]胡壮麟.语言学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2008.

《绝秦书》:用文字为灾难立碑 篇3

张浩文/著

太白文艺出版社

2013年7月/36.8元

作者简介:

张浩文,陕西扶风人,生于50年代,海南师范大学教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海南作家协会副主席。出版有文学小说集《狼祸》、《三天谋杀一个乡村作家》、《长在床上的植物》等。多以构思精妙、意蕴深厚的中短篇小说为创作题材。

民国十八年(1929年),陕西大旱。当年2月底,全省灾民共达655万人。同年9月,饿死者达50余万,潼关道上妇女儿童被卖者不计其数。11月,冯蒋之战冯玉祥失利,便于陕西打家劫舍,残酷掠夺,预征粮钱,陕西饥荒雪上加霜。11月底,陕西因灾死亡人数达250万,人口从940万锐减到650万,灾情以关中各县最为严重:泾阳3400家绝户,长安县原有人口43万,因灾死亡5.2万,逃荒4.7万。

这段历史被称为“民国十八年饥馑”,从民国十七年至民国十九年持续了3年之久,大饥荒覆盖了北方八省,共导致1300多万人死亡,这场大灾难后来被历史学家称为二十世纪人类十大灾难之一。

《绝秦书》描写的正是这段逐渐湮没在时间中的历史,故事发生在作者张浩文的故乡——宝鸡扶风绛帐镇。小说以关中西府周家寨里周立德、周立功、周立言三兄弟为主角,讲述旱灾发生后,种粮大户周克文与三个儿子围绕着赈济灾民还是乘机发财产生了矛盾,继而展开了难以调和的斗争,以至父子失和、兄弟反目,最后整个村庄在铺天盖地的流民冲击下变成了一片废墟。张浩文通过周家三兄弟在大饥荒中的不同选择、不同结局,展现了灾难的严酷惨烈,也揭示了人性的复杂多变、赞颂了民众的守望相助。小说也浓墨重彩地描绘了上世纪初关中平原的风土人情,展现了陕西厚重的文化积淀。塑造了一批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就连以往让人深恶痛绝的土匪也被赋予了立体复杂的性格特征。

小说从民国十五年展开,到民国十八年旱灾达到高峰时结束,描绘了灾难发生的全过程。甫一出版即被陕西文学界喻为是一部“黄土地上的悲情绝唱”,并填补了陕西文学的题材空白,是继《白鹿原》之后又一部宏大深刻的黄土题材佳作,诸多评论家评价《绝秦书》超越了《1942》的宏大。

张浩文小时候经常听老人讲民国十八年饥馑,讲到伤心处凄然泪下。但是灾难的亲历者差不多都已离世,很多年轻人几乎不知道陕西近代史上曾发生过这场大灾难。在酝酿多年,搜集、阅读大量资料,采访了众多亲历者后,张浩文几易其稿,终于还原了这段历史。

每一场灾难,不外两个字:天灾,抑或人祸。天灾不一定导致大规模的灾难,张浩文认为,与1942年河南灾荒一样,天灾遇恶政,是人祸最终把自然灾害催化成为社会灾难。“以史为鉴,正是为了未来。”为此,张浩文希望直面历史,避免灾难重演,他更有志在书中为善树立一个标本。

名家评论:

陕西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李震:

本书分别从人性层面、社会层面和文化层面来刻画在民国十八年陕西大灾荒,是一部写作手法诗意化的现实主义小说,极为难得,是继《白鹿原》后又一部描写关中大地风土人情的巨作。

陕西省作家协会党组书记蒋惠莉:

作者视野开阔,对每个人的个性刻画鲜明,写作上用了大量的本地方言,文字独到,《绝秦书》的出版丰富了陕西文学的成就。

陕西文学院院长常智奇:

怎样将极具本土化的地方文化和语言特点让全国读者接受并喜爱,张浩文先生在这方面的造诣值得学习。

海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廖述务:

张浩文的长篇新作《绝秦书》依旧以“乡村”为叙事基点,就须应对既有书写语境施予的压力。不过,它并没有为“文学乡村”这一书写群落的叙述惯性所裹挟。通过还原现代性进程中乡村的挣扎与苦痛,《绝秦书》力求呈现出历史的未完成性与开放性,并借此来完成对乡村“神话世界”的祛魅。

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教授王春林:

是否能够成功塑造具有人性深度的人物形象,向来都是衡量长篇小说优秀与否的一个重要标准。单只就周克文与周立功父子二人的刻画来说,张浩文的《绝秦书》就不容忽视。有了灾难叙事,有了作家对于中国乡村社会的真切思考,再加上人物形象所具备的人性深度,《绝秦书》思想艺术价值不容小觑。

为了心中纯粹的文字散文随笔 篇4

曾几何时,也会梦想着成为鲁迅或者高尔基、雨果那样的大文豪,为了纯粹的文字而创作,为了发表自己的主张或者传播自己的思想而创作。也曾徜徉在文字的海洋,过着诗意般的生活。

后来进入社会了,参加工作了,也希望着做一个诗人或者只期盼偶尔能写写自己热爱的生活就已经很满足了,可是现实并非这样,所有的一切都关乎利益,某某杂志社或某某希望你写写言情小说,网游,或者某某人穿越到了那个什么荒唐的年代,抑或是霸道总裁恋上某人,每天有无数人追逐着,今天是否更新了,某某杂志和网站又在关注着点击量。这并非纯粹的文字,非我所热爱的文学,我热爱的.文学关乎生活,关乎梦想,也关注社会,关注国家,而不是为了满足普通大众的某某没有营养的小说。

我与文字的散文 篇5

我与我午夜飞行的文字

你说:“我喜欢上一个女孩,和你一样傻傻的可爱。”世界上没有相同的两片树叶,于是你告诉我相似。那代表什么?若是曾经的难以释怀,又为何让时空把彼此分隔如此遥远?

你说:“我和她分手了,只是因为不再喜欢了,所以便不可以再继续,否则就是骗她。”简简单单的分手,轻描淡写的理由。你变了,不再是那个告诉我初恋的专一从而让我心底的柔软被触动的你了。时间真的就那么无情?或者从约定被打破的那一刻开始,你就已经不再是你了。

你说:“很好,现在只剩下我和我的轮滑。以后再不会谈及情感,不再相信所谓的缘分。因为只有轮滑,会是永远相伴的朋友,永远不会背叛我。”只是你忘了,背叛的不是我们,而是你的心。最终你的伤害是建立在我们的伤害之上。

你说:“我会删除所有你的联系方式,不再去打扰你。”那一刻,心已没有任何感觉了,我知道,你在我心中,随着时间一点点过去,早已成为青涩的回忆,很美好却不难忘记。当我可以想起你的`时候,还可以告诉自己,曾经既轰轰烈烈又平平淡淡的爱过,就够了。终于再次上线,那一栏“英华”里消失的是最熟悉的名字。

心里,竟有些遗憾,我知道可能是不舍。命运让我们擦肩而过,当你回头,我却已走远。

莫名的想起你的那句:“轮滑,永远不会背叛我的朋友。”

透彻的明白我的这句:“文字,生世不会离弃我的爱人。”

我说:“无所谓,真的不在乎的,你去玩吧。”于是迫不及待的想要挂断你的电话,再没有人比我自己还要清楚,哪怕是再多说那一句的话,就到那根支柱就再撑不住的重量。始终想要落落大方的说:地球离了谁一样转,可那个真实的自我总是会一瞬间奋起反抗――离了你,我的地球要怎么转?

我说:“玩都去玩了,还用汇报的?”你不懂,这句话里面的我,想听你说些什么。

“高傲的处女骨子里排斥爱上一个人,因为那样只会让他们没有了自己。”星座书上说,我是处女。放不下高傲,放不下伪装的坚强,放不下所谓的颜面,我告诉自己:只可以把任何人放在眼里,仅此而已。隔着密闭的窗棂,没有人可以进入里面的心房。那不是寂寞孤单铸成的堡垒,而是宁静安详的世界。

现实,骨干到令人麻木。记得谁那篇午夜飞行的文字。时过境迁,回头看一路走来,始终不离不弃的那些,终是默默无语的文字。而此刻的我,正如往昔的你,用文字倾诉,用心灵倾听,宣泄着那些默默的感伤,静静的悲凉。世界遗忘,又奈何~!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体味你轮滑的心情,续写我文字的乐趣。彼时笑人处处玩伤感,此时笑己志趣亦相同。原来,我们是同类。

醉生梦死夜阑珊,默语相瞒,几度贪欢。衷情怎堪,欲比红尘乱。

文字的魔力散文 篇6

读书的时候,我喜欢看文字;教书的时候,我喜欢刻文字;现在退休了,我除了在电脑上、手机上看文字,而且还迷上了写文字。文字的魔力让我着了迷,我一辈子总是被文字牵着鼻子行......

1.爱看文字

记得读书的时候,除了本该念的书,一些课外读物从没离开过我的眼睛,如小说《三国演义》、《水浒传》、《红岩》、《一代风流》、《聊斋》,等等,不管是神话的、武打的,还是枪战的,只要是书,我就会眉毛胡子一把抓,捞着就看。特别是当看到“有待下回分解”,或是“请听下回解说”时,那种吸引力,往往由不得我等到“下回”,一回就得把所有的“下回”全部览完。

无论吃饭、走路、睡觉,我都舍不得把那些书本放下片刻。走路时,边走边看;睡觉时,打着手电躲在被窝里看;上课时,把书放在课桌底下看;吃饭时,右手扒饭,左手翻书,有时父母亲不得不提醒我说:“饭都扒到鼻子里去了呢!”总之,我的心总是沉沦在那些小说的故事情节中,眼睛总是盯在那些书中人物的形象里,难以自拔。甚至,父亲从外面包东西回来的废报纸,我都要前版后版,翻过来覆过去,角头角尾,一字不漏地看过精光。有时,我真有点怀疑,世界上是不是有一种什么眼睛饥渴症。

记得有一次,走在放学回家的路上,我捧着杨沫的著名小说《青春之歌》看得入迷,当走到平时经常路过的一个市属化工厂时,因为马路右手边的斜坡下面是一个篮球场,我一边走,眼睛只顾一边盯着书本看,听到后面的汽车喇叭声,脚不由自主地拼命向右边移,移到了马路的边缘还没有感觉,突然,“咕隆”一声,一脚踏空,我“咕噜咕噜”的滚到了离地面一、两米高的篮球场上,还好,虽然被吓破了胆,擦破了皮,但却没有伤到骨。母亲心疼地说:“幸好那是个长了草的斜坡,要是个陡坡,这一掉下去还得了呀!”并警告我说:“以后走路眼睛不要老是盯着书看啦!”

那次的摔跤,让我吸收了走路看书摔跤的教训,也让我牢牢地记住了《青春之歌》那本书,更让我记住了那本书中的人物――林道静。现在,我还依稀记得,书中的林道静为了逃避给男人当“玩物”和“花瓶”的命运,离家出走,宁可投海自尽,也不愿在腐化中沉沦,最后投入时代,走向革命道路,由一个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变成了一个革命者。林道静那艰难曲折的苦难历程,那倔强不屈的性格和难能可贵的精神,至今还令我为之深深感动。

儿时,林道静的倔强性格是我最欣赏、最崇拜的,甚至,在现实生活中,觉得自己的性格也有点近似于她。有时父母逼我干我不乐意的事时,我也有那种傲气、倔劲,喜欢和父母对着干,使得父母时时拿我没办法,只能自叹:“这是养刁了。”同时,每学期老师给我的评语总是少不了“任性”两字,其实,那时并不完全理解“任性”的真正含义。

2.爱刻文字

在我当教师的那些岁月里,虽然也离不开看文字,但多数时间还是刻文字。每学期学生的大考、小考、单元考,还有模拟考,等等,都离不开试卷。那时候的试卷,靠的全是一块钢板、一只铁笔,一卷蜡纸、一个油印箱。不像现在可以用电脑输,用打印机打,轻轻松松,舒舒服服。

刻蜡纸,是完成试卷的第一道程序,也是最关键的一环。刻好了的蜡纸,还得小心翼翼地把它贴在纱网上,再把滚筒在油墨箱里滚来滚去,均匀地粘上油墨,最后就用粘了油墨的滚筒在纱网上“嗤”、“哗”,“嗤”、“哗”,像机器人一样,两手不停地推滚筒,又不停地翻卷子,重复着一个呆板的动作,印出一张张试卷。有时,印的卷子多,两个手臂都是酸溜溜地疼。

记得在广东教书时,那是个老牌的大学校,每一个班基本都有学生四、五十人,甚至五、六十人。曾一段时间,我担任三个班级的数学教学,每到考试,一百多张卷子印得我晕头转向,有时,蜡纸印得皱巴巴了,又得重新刻。

初刻蜡纸,常掌握不好轻重,会觉得蜡纸在钢板上滑溜溜的不听使唤,铁笔用起来,也不是那么自如,刻起来不是滑很远,就是推不动。特别是有些字写得好的老师,历来就龙飞凤舞惯了,刻起钢板来总觉得不是这个地方下手太轻,没刻现,就是那个地方下手太重,把蜡纸划出了洞洞,这样,印出来的试卷不是这里一团油墨,就是那里不显字迹,常常感到很无奈。然而,我这个历来写字一笔一画,像学生练字一样的人,刻起钢板来就成了有利的强项,常常刻出来的蜡纸漂漂亮亮,印出来的卷子清清楚楚,那些高矮一般,四四方方的字体,经常受到老师们的夸赞,甚至有点夸张地说:“真像打印出来的一样。”

老师们越是给我戴顶“高帽子”,我就越是爱上了刻钢板。有时遇到别的老师忙不过来,说:“王老师呀,你的钢板刻得好,请你帮我刻一下。”我总是很乐意代劳。

在二十几年的教学日子里,我不知道刻了多少文字,印了多少卷子,直到现在,虽然有了高科技的电脑打印,但是,我还是非常留恋那支铁笔,留恋那块钢板,更留恋那些刻文字的日子。

3.爱写文字

退休之后,为了传扬老一辈吃苦耐劳的精神,我曾试着写出了一万多字的散文《我的慈父良母》,自那以后,我一发不可收拾,迷上了在电脑上写文字。心里想到的;日常见到的,过去的,现在的,我统统都想把它一笔一笔地写下来,一行一行地记下来。在键盘上,我由开始“一种禅”的敲击指法,“捉虫”的打字速度,到现在正确快速的码字,让我越来越感到写文字,更有一种享受不尽的乐趣。

回忆过去,不忘父母一辈子为抚养几个儿女长大成人,克勤克俭,任劳任怨的苦难人生,我写出了除《我的慈父良母》一文之外,接着又写了《浓浓慈母情》、《回忆我的婆母》、《缺乏燃料的苦楚》等二十多篇诗歌和散文,作为对父母养育之情的感恩。

看看现在,幸福家庭的美满生活,不忘感谢党的好领导,不忘时代对我们带来的的优越性,我写出了《天伦之乐》、《快乐休闲日》、《‘师徒’童乐》等十来篇散文,以表达内心对新时代、新社会的拥护和感激。

看到身边一些年轻气盛的夫妻“闪婚闪离”的现象,叹息之余,我以自己的亲身体会和感受,写出了《夫妻感情的支柱》、《爱的感悟》、《珍惜夫妻的缘分》等多篇散文,暗示年轻人珍惜夫妻缘分的来之不易,要和和睦睦地过好日子。

为了鼓励孩子们爱护小动物,维护人类的生态平衡,我写出了《一条可爱的小水蛇》、《雀落鸡群》、《兔保姆的乐趣》等多篇散文。

除此,我还以可爱的低级小动物们为题材,写出一些具有高级思维能力的故事,从各个角度、各个方面引申出一些耐人寻味的人生哲理,如《猫朋狗友情难了》、《鹅鹅的情感》、《一只痴情的孔雀》等等。

自从学习写作近两年时间以来,我先后写了昔时的,今日的,亲情、爱情、友情等短篇文学五十多篇、诗词二十多首,曾经在“古榕树下原创站”以本人《夕昔相拥》的文集首发。

4.为自己的文字找归属

正当为写文字感到兴趣浓浓的时候,“古榕树下站”在11月10日宣布关闭(不久又打开了)。我清楚记得,曾在注册之前,听说这个网站的文章可以保存很久,那些发表十来年的文章还挂在网上一一可见,怎么轮到自己刚上来不久,这个网站说关就关了呢?这突然的打击,使我茫然不知所措,只有怨自己生不逢时。得幸自己还留有底稿,为了不至于使自己的一番心血付之东流,我寻思着再给我的.文字找个安定的“家”。

一次,我和儿女们谈论文字的话题时,他们无意中给了我引荐。儿子说他历来喜欢到“起点”去看书,说那个网站不错;女儿说她喜欢到“红袖”去看书,那里也不错。我跟儿女们说,我有时也爱下一些自己喜欢的东西来消磨消磨时间。

在谈到我的文字“寄存”时,儿子嘻嘻笑着对我说:“妈妈,您可以找个网站,到上面去赚!”我不懂什么意思,后来儿子就给我解释说:“就是用你的文章去换别人的文章看,免得充值了。”我恍然大悟,说:“哎哟,靠你老妈这点憨货水平谈何容易!我只不过想给这点文字找个安身之处,好好寄存而已。”其间,儿女们又顺便聊起了全国网站排名的有关话题,于是,我就被文字牵着鼻子于月11日,以“晨爱辰”的笔名,注册到了“红袖添香”。

红袖添香真的不错,编辑也不错,每次我投上去的拙稿虽说捞不着“飘红”(即A等品),但篇篇都还可以捞个B等,看解答说这个B等也是不错的了,而且,编辑对我的文章审核神速,发表快捷,比起那些在网上诉说投上去的稿,几天不见发表,甚至还被退稿的作者来说,我确实觉得幸运多了,更是心满意足了。有时,我的一些拙文还被编辑们推荐挂在短文学首页,有的甚至现在还挂在那上面。

但是,自从由“古榕树下”来到了“红袖添香”以后,我有一种从河里跳进了海里的感觉,在茫茫的大海里无援无助,孤苦伶仃。我猛然觉得那里只适合于大鱼生存,不适宜小虾米嬉戏;再者,我一心还是很想寻回自己原来“晨爱”的笔名,于是,我又被文字牵着鼻子游啊游,游上了岸。

偶然有一天,顿觉得眼前一亮,啊!我来到了“江山”之边。

于是,我经过一天一夜“翻江倒海”的忙碌,看遍、搜遍了“江山”的首尾,在一番深思熟虑之后,我于年12月19日,又以“晨爱”的笔名注册到了“江山”,顿觉如愿以偿。

进了“江山”之后,最让我感觉新鲜的是,这里投稿还须事先写好文章摘要,可以让读者简要地浏览一下基本内容,作为决定看与不看的前提,免得白白浪费宝贵的时间,同时,编辑审核发表后,还有一段编者按,那一段段编者按,提示了此文可观不可观,给读者作出了很好的引导。

网站那么认真对待文字,作为作者投稿就更不能马虎,为了把自己的文字打造得更完美,我不惜花费一些时间,在每一篇文章投稿之前,又进行一次全盘的“修枝剪叶”,觉得对得起网站,对得起读者的眼睛之后,再投上去。

来到了新的网站,有了新的感觉,更有了新的兴趣,我刚一注册上来,就兴奋地三天连投了9篇散文,若不是看了“江山”的投稿规定,我真恨不得一股脑儿全盘抛上。

有时,我真想把这一切新鲜事,告诉给“老根据地”的文友们,但我不又好去“挖墙角”,我也希望我的“老根据地”和“江山”一样与日俱增,兴旺发达,毕竟,那里有我的过去,有我的好文友,更有我的好编辑老师。

曾经有一位已在海外出了书的、关系很密切的文友叮嘱我,有了新作不忘发到“老根据地”来让他看一看,我说:“实在不好意思,一心不能二用,老师若有心指导,就请您到‘江山’一游!”

......

文字最好的朋友散文 篇7

经历了很多很多之后,不知为什么,突然觉得自己一点点的空掉了,那些所有我想得到的东西,在不经意得到之后,我发现自己已经失去了好奇。于是日子久了,也就渐渐变得麻木了,生活变得无所无谓,不知不觉。

看这一篇文字,内心泛起什么样的涟漪只有自己知道,文字或许才是唯一没有被风尘淹埋的,因为有些情怀,除了文字,真的无法找到另外一种合适的表达方式。

写字的人都一直清楚,当我们反反复复地记录一些心灵深处的瞬间,小心翼翼的写下一些不敢表露的情怀,我们的人生并不会有什么升华,也没什么能被真的.看清,我们以为自己知道为谁欢喜为谁忧,为谁开心为谁痛,然而最终的结局却永远都是自己在自己的世界里生去湮灭。

文字织成的美丽散文 篇8

无意中走进你的空间,翻阅你的日志,从文字中感知你的人品素质与修养很高。看了你的几篇文章,你的真诚打动了我,你在文字中毫不避讳的介绍着你的家乡、家庭、工作、以及生活中的种种悲伤和喜悦,那么直白、透明与诚恳。我加了你,更因为你有一个我喜欢的昵称,TSYJ,充满旷世情愁且萦绕着怀旧气息的名字。后来得知,你是一位历尽艰苦磨练的军人,在那激情燃烧的岁月,给了你无比宽厚的胸怀,朋友之间的情谊更让你倍感珍惜。

我们开始聊天,互相寒暄后,我说喜欢你的名字,你反问,是吗?我嗯了一声,就再也听不到你的回音,当我把你的窗口点开的时候,看到的却是你灰色的头像。我呆了,我很讨厌吗?我只说喜欢你的名字呀?难道犯了你的什么忌讳吗?无解且无语。从此你的头像一直灰暗,我也再没有勇气打开你的窗口。以致后来初识的朋友我都不敢说“喜欢你的名字”这样的话,就算喜欢,也是在心底默默的说。

闲暇时间依然上网游荡,一个词,涛声依旧。这天,我打开空间,看见我的日志后边你留了评,依然是那么恳切的话语。日志的内容是我生病了,因为出差的路上有车祸发生,当时的惨状令我不寒而栗。回家后,一边吃药一边找香门去看。你告诉我,生病是因为旅途劳累加上惊吓,要吃药才对。看着你的评,虽有暖意,却执拗的不理你,只是简单的说声谢谢。你还告诉我以后有不开心的事情就找你聊聊。

一连几天,你总是逛我的.空间,有一次留言问我可不可以加你为好友,因为你加不上我。我没有理会,因为上次的不告而别让我还耿耿于怀。过了两天,突然想起了你,觉得还是加你吧,以前的事不再提了,也许你早就忘了,就让我们从头开始吧。

后来,我们已经很熟悉,无话不谈,我叫你哥哥,你叫我叶子。有一天我还是忍不住问了那次你为什么突然的不理我了,你尴尬的说了理由,原来你以为我是你遗失的那片叶子,发现不是后,立即删了我。后来又在我曾经给你的评论里找到了我,想和我重新交朋友,于是就有了后来的这些事情。当我知道原因后,我不再怪你,在这虚拟的网络,你对朋友的执着与真诚令我感动。

一次,你让我给你的诗歌排版,你弄不好空行。当我登上了你的QQ,发现你只有两位好友,一位是我,一位是你遗失的那片叶子,猛然震惊,你对网络之间的友谊是如此的珍视。你说,交朋友要用心。

我忙着写文,忙着网站的事情,你总是默默的关怀而从不打扰我,你总是在窗口留下对我问候与挂念就匆匆的下Q,我急忙和你说话的时候,你的头像已是灰色。你总是很关心的告诉我上网时间不要太长,会影响身体,俨然一个大哥的摸样。而我总是嘴里答应着,子夜的时候却还会去你的博客问一声晚安加早安。而在我悲伤或是困苦的时候,也总能听到你温情的问候。

平日里,你非常低调,平淡的让我几乎想不起你来,但是你在我心中的位置不会改变。当我看到你留在我窗口的文字时,我会开心的笑一下,然后告诉你我很好。有时碰上你在线,我会和你聊一会,而你总是匆匆的赶我走,不是让我去吃饭就是赶紧去忙我的事。你是我很开心、很随意、很轻松的哥哥。我们就这样陪伴着一路走过,彼此不会辜负那些用心书写的文字,那是我们织成的一份永恒的美丽,朴实而真诚。

寻找自己的文字散文 篇9

耳麦里放着信乐团的《假如》,一个人要看破几次爱凋谢。。。 歌词这样回荡在我耳边。我的嘴里不断念叨着假如,假如时光倒流,假如多年以后,假如我不放手。

一生说出口的,有太多的假如了,想想那个人,多年的挚友,到现在也是陌生人而已。如果当初没有那么的原则,假如我对着自己妥协,退步,放下。现在也许就能解释我心里。

下午的时候给她提醒她吃饭,换来的突然挂电话,自己突然茫然了,想想,自己又做错了麽?呵呵,或许。我嘲笑当初的那个自己,放下一切的原则,全心全意的.对待,曾几何时高傲的自己,在那段日子里变得一塌糊涂。不明白为什么会突然这样,突然的不回复,突然的生气,突然的挂电话,突然的又匆匆的分开。所以当她挂电话那刻,我笑了,嘲笑自己,是否又要重蹈覆辙。不明白。

晚自习,心一直静不下来,笔尖在纸上走走停停,最后整个就那样害怕的塌在桌上,我害怕分离,正如我害怕黑夜,害怕一个在家,害怕走夜路,害怕重蹈覆辙。我知道也许是自己想多了,也许她只是真的不想吃饭,也许自己也太高估了身份。就是这样,一件小事都能让我郁闷半天。这么久了,这样的习惯还是没有改过来, 不明白。

她说她不喜欢这样的我,小孩子。可只有自己懂,这样的我,越接近真实。自由,阳光,乐观向上,对自己喜欢的人会全心全意为她好,喜欢在她面前装的很傻,只因想把她逗笑。遇到她,我以为她能懂我,遇到她,我以为她能理解我,遇到她,我以为她能看见真实的我。可一切,竟都反其道行之,不明白。

又或者,人生不一定要明白了?看的太多反而累了,知道的太多反而沉默了,懂得太多反而越来越不明白了。为什么一定要明白呢。一切安安静静就好。看到了 知道了 懂了 其实都没有必要说出来。决定好的事就该坚持下去,不管阻难,选好的陪伴,就该努力的走下去,不管离开。

省平的文字的散文 篇10

省平信说,他的散文书稿已经整理好,正在联系出版事宜,他要我写一篇评论的文字。评论不敢,我水平有限,理论根基浅薄,不能随便造次,让人笑话。我承认,我写不了正经八百的评论文字,平常见朋友们颇为老练大胆地写,我就只有羡慕的份儿;再说,我也不大喜欢这类文字,冠冕堂皇,浮而不入,蜻蜓点水,隔靴搔痒,无非是肉麻地胡乱吹捧而已。作为相识多年的朋友,我还是非常愿意回忆彼此间的文字交往,说说印象中的省平,用以纪念我们的友谊。我不知道,这样随心所欲的文字,能不能令他满意?

我和省平认识数年了,最初的缘由,我已经想不起来。但还记得,第一次见面,是在前后。那时,他来看我,我还住在单位的单身宿舍。初次相见,交谈甚欢,之后,他还据此写了一篇文章,记述了这次见面的情况,我收在了自己的散文集《情谊如酒》里。那天,从中午见面开始,一直聊到夜幕四合,我留他在对门的张家泡馍馆,吃了一碗葫芦头。这是我的习惯,从不愿委屈自己,平时生活就这么简单,一碗面了事,经济实惠,不喜欢在吃喝上过分消费。虽然招呼简单,省平却也不介意,并一再说:我们是以文会友,不是酒肉朋友。这才让我心里稍觉踏实。距离第一次相见,已经六七年了,我至今记忆犹新。

在西安的年轻朋友中,除了飞翔外,就数和省平的来往最多了。当然,并不一定就非见面,电话、QQ也可,我俩经常网上聊天,话题自然离不开文学与写作。省平是西府宝鸡扶风人,年龄比我要小好几岁,所以,从心理情感上,我把他当文字上的朋友外,还看作我年轻的小兄弟。我的老家虽然在咸阳最北边的旬邑,但我是在宝鸡上的大学,我的同班同宿舍的兄弟老四,我现在的几位同事,老家都是在扶风。大学毕业前夕,系上老师还组织我们去法门寺、周原等历史故地进行过实地考察,对于那块地方,我并不陌生,也很有感情。因此上,我非常乐意和省平往,每见他时,总有一种亲近感充盈在心里。有一次,有事要去平凹先生的书房大堂,我知道省平喜欢平凹的文章,也非常崇拜他,但一直没有机会和先生正式见面,更没有机会去他的大堂。于是,我就拉上省平一块同去,领略了传说中的大堂风景,平凹先生很是热情,我还为他俩拍了两张合影。这已是去年的旧事了,现在回想起来,都是令人难忘的美好记忆。

人总是要变化的,这种变化,也并非就一定不好。随着年龄、阅历、识见的递增,人对生活的态度,也就会随之有所变化,这或许就是人的成长过程。最近几年,我感觉自己是越来越懒了,越来越淡了,以前最热衷的外出游玩、朋友聚会,如今不再有参与热情,就是所写的文字,也很少有兴趣积极地往外投发,或许,这与我近年的自身境遇有关,也与我浸淫孙犁日久有关。记得去年夏天,我和省平网上聊天,他对我的这种“消极”心态,颇为不满,我也对他做了很多解释,但彼此间话语并不能投机认同,也无法相互说服对方,我第一次感到了不为朋友所理解的痛苦。幸好,这并没有影响到我们后来的友谊。

我自己也知道,我有一个毛病:自己推崇的`作家、喜欢的文章,就愿意推介给身边亲近的人。这几年,省平过来,我曾把自己珍藏多年的平凹先生的第一本小说集《兵娃》,还有其他人的书,都一同送他,也希望他能够喜欢。后来,我痴迷孙犁,和他聊天,每次都要绕到孙犁的话题上,也劝他能够多读一读孙犁。所幸的是,两周前,省平告诉我说:以前读孙犁少,看我如此痴迷孙犁,感到不可思议,自己最近认真读了几本孙犁的散文集后,才感觉这个老头果然可爱,思想澹泊,文笔老辣,真是一位大师级的前辈。

和我一样,省平也是来自农村,他为人质朴实在,热情诚恳,非是急功近利、沽名钓誉之徒;读书刻苦,写作勤奋,他的文字,也如其人一样,有着真诚的品性。省平的文章,我大都读过,他每有新作出炉,都会首先发我,可以说,我是他的第一读者。省平这册散文集取名《梦回乡关》,所收文字,也多是与农村、农民有关。我们都是出身农家,祖上世代以农为业,与乡土有着深厚的感情,生于斯、长于斯,血浓于水。虽然现在城里工作、生活,但从内心深处,从情感上说,我们的根还是在那里。研究乡邦文献,推介乡邦文化,为家乡做些力能所及的事情,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可喜的是,省平的这本书里,扉页上赫然印着一行字:谨以此书献给我的故乡和亲人。

对处于社会底层的普通人和弱势群体的关注,省平是用心、用情、用力最多的,这不只体现在笔下,他更是付诸实践中。最近,我在报纸上看到旬邑重残作家连忠照出版长篇小说的新闻,前,我在县城中学读书时,曾与其有过一面之缘,现在看到他的消息,多年不见,上网了解其近况,竟发现省平与他也有文字交往,颇感奇怪。原来,他们也是网上文友,省平感动于连忠照的生活态度和文学成就,不但主动为其撰写书讯,设法刊发在《陕西日报《陕西市政》《中华风采人物》等报刊上,进行广泛宣传推介,还积极牵线搭桥,介绍他与《华商报》等媒体的编辑记者朋友认识。知道这些情况,我郑重地对省平说:“谢谢您!”交往这么多年,我还是第一次这么客气地和省平说话,我觉得,透过文字表面,我重新发现了另外一个形象更为饱满、更为丰富、更为立体和真实的省平。

正基于此,省平的文学写作,始终坚持了独立自觉的民间立场和悲天悯人的人文情怀,这是一个为文字者,所最令人值得尊敬的所在。他的文字都很朴实,从不花花绿绿,也不矫揉造作,写人记事,言之有物,笔下有情,感觉是双脚踩在坚实的大地上,接足了地气,散发着泥土的芬芳。所以,他的文字读着,让人有厚重感,有亲切感,有温暖感,虽然,缺乏那么一些空灵、轻盈和唯美的气息,但我喜欢。

我的江山文字缘散文 篇11

人就在不知不觉间发生着变化。回想上网之初的我,上网的理由竟是如此简单:更加方便、更加及时和儿子保持联系。因为儿子将要上大学,这意味着他要离开我的视线。

在网上码字,纯属一种消遣。我深知自己文化底子不怎么深厚,根本没打算在写作方面有所出息。不过我爱看,看别人的作品,欣赏之余,兴致所至,就会在人家作品后面随便涂鸦。我没想到有一天,这随便的一涂,竟能为自己做编辑打下了基础。

一种爱好,不知什么时候就派上了用场。一个偶然的机会,由一位德高望重的冰山雪峰老师介绍进了文学社。他分派我的任务就是给作者作品留言,而我这一留就是两年多。我之所以不知疲倦地流连其中,还是因了自己的这点爱好。阅读会让人视野开阔,精神境界提高,另外还会结交一批才华出众的文友。留言是对作者作品的尊重,作者给以真诚的回复,那就有了读者与作者的交流。这种纯粹文字上的交流,拉近了我们这些来自天南地北、五湖四海的朋友间的距离。远离世俗,没有功名利禄之争,只是一群爱好文学的朋友相互之间的文字交流,相互之间建立在文字基础上的友谊是纯粹的,没有一点杂质的。我们这些并不纯粹的文学爱好者不知疲倦地在这芳草园中汲取知识的营养,相互交流,相互促进,共同进步,共同发展。我们也在这种纯粹的文学氛围中,我们写着,读着,看着,收获着友谊,收获着数不尽的惊喜和快乐。

跟什么有缘,好像是命中注定。当文学达人即将下线的时候,我随着朋友的脚步进入了一个新天地。江山,当我第一眼见到她的时候,我便被她恢弘大气的图标所吸引。随后的几天里,当我在江山流连忘返时,才真正确立我所要选择的地方。原来这里的一切好像都似曾相识,原来这才是我一心向往的文学圣地。这里有着浓厚的文学氛围,众多的文学精英,出色的编辑队伍,一个个朝气蓬勃的`文学团队,完善的系统设备,为来自各地的文学爱好者提供着优厚的创作条件。在这里,文学爱好者们夜以继日地辛勤耕耘着,收获着快乐,收获着希望。

人真的有一见钟情之说,就像我一眼看见江山的时候,生平第一次的心动了!此时此刻,从未有过梦想的自己,突然萌发了一种理想――那就是我想用自己拙劣的笔来抒写自己并不精彩的人生。人活了将近五十,快要成为奶奶的人竟然产生什么理想,这种理想又是如此的执着,别说别人不相信,连我自己都觉得奇怪。我是不是异想天开?当接下来自己取得的成果摆在面前的时候,不得不相信我有这个能力去实现这个梦想。虽然路途很遥远,其中要经历常人意想不到的艰辛与挫折,可我心中的信念永不改变:就在江山这块土地上扎根、生长,直到有一天长成参天大树。

记得第一次我不懂得如何注册,如何发稿,是青春客栈的秋天的风老师细心教我,指导我。也是她教我如何取得精品文的技巧,如何编发文章。初次获得精品,竟使我像小学生样的欣喜万分。初次编辑的我战战兢兢,唯恐给人编辑不好的惶恐使我忙中出错,又是她时时勉励我。这对初次涉猎编辑的我倍受感动。而真正的磨练还是在雅韵文学团体,因为自己存有对老雅韵的一份感情,让我不得不鼓足勇气来做好编辑。在社长及社里兄弟姐妹们的鼓励下,我咬着牙一次次闯过难关。那一篇篇作品里留下过我拙劣的评论和编辑按语。

一种力量,来自于赞赏;一种勇气,来自于自信。其实我是个很自卑的人,个性有比较怯弱,什么事情都不喜欢靠前,果真让我冲锋陷阵还真缺乏胆量。写东西倒没什么,我这人要求自己还算宽松,什么精不精品我不在乎。得了高兴,不得也不气馁,而真正感觉困难的还是编辑。我一向认为编辑并不是一项轻松的活计。没有深厚的文学知识作底,没有较强的组织语言能力,没有对作品高度负责的精神,难以写出精彩的编按来的。幸亏有着兄长姐妹们的鼓励支持,我才一步步坚持到现在。

其实我的每一步成长,不都是兄弟姐妹们在背后支撑吗?当编辑一次次出错,当我把坏脾气抛给我的兄长、我的姐妹们时,是他们的宽容与理解一次次原谅我的愚昧无知。原来一种成长,不是经历一次次挫折,而是大家庭里兄弟姐妹们给于我的温暖呵护。这一份份温暖我会珍藏于心。我记得,在我一次次想要放弃的时候社长大哥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耐心劝导。我记得,乐痴姐给我写的生日祝福,朴实真切感人肺腑,在朋友纷纷的祝福声让我度过了一个无比温馨日子。我记得,每回我耍小性子的时候,是雪莹姐姐耐心劝导,细心说服,让我一次次鼓起勇气来把手头未完的任务完成。我记得,幽兰姐姐给我每一篇文章的精彩编按和温馨细致的评语。我记得,青竹姐姐电话那头的那一声声亲切的呼唤,文字里真诚的勉励与支持。文章并不精彩,可朋友们给予了真诚的鼓励;编辑并不精彩,可文友们给以宽容,给以珍贵的褒奖与赞誉。细想来我的每一分进步里,哪样离得开兄弟姐妹们背后的支持与帮助。那些无私的带着真诚的话语,让我一直支撑到现在。我如今小有成果的同时,感谢兄弟姐妹们对我的无私帮助与支持。

每一条路走起来,都不是一帆风顺。我有我的缺点,我有我的不足。在过来的,我心里有太多的动荡。曾经试着远离网络,曾经想离开自己的精神家园,曾经对过去人们的种种误解还耿耿于怀……我想,许多的我想,让我几乎放弃自己的爱好。我曾经感到从未有过的孤独,我也曾不止一次地拔腿就走的念头,而一了百了,脱离个干净利索。可是看到我曾洒下过汗水的家园,想到几年来坚持下来的不容易,想到现实中我遇到的种种压力,想到这些年一直支持我的兄弟姐妹,在我几次撤离、几次返回的折腾里,我才明白我一直追求的是什么:那是一种纯粹的友谊,那是我们兄弟姐妹间建立起来的牢不可破的深厚情谊。这种血肉相连的亲情早已超越了人世间的一切俗念。

当201X年新年钟声敲响的时候,我的内心是从未有过的踏实与安稳。因为,我早已把我文学梦想的种子扎根于给于江山这块土地,我用我的精力,我用我的汗水,培育它,浇灌它,管理它,让它在这块土上开出最美的理想之花!

伴我一世的文字散文 篇12

岁月的流逝,总是在你不知觉间走过了你的流年,流年里,有太多的人从你身边走过,而永不离去的是带着墨香的文字。化雪归去,又一次春暖花开的季节,大声吼着,我爱你,永世不离的文字。 ――题记

爱上你,我永世不离的文字,是我在无数诗韵中得到的提示,是从散文中悟出柔情的悸动。读着你,在平和清韵的诗句里,一如我心灵的春天,盛开着芬香的万花,在心灵深处静静的绽放,给予刚刚经历严寒的心灵一丝温暖。遇上你,是我几世修来的福分,在一次烟雨的江南回眸,不经意间的凝望,从此,你就悄悄的在我心里扎下了根。

文字,爱上了你,就像爱上心中最美的女孩儿。每一次读你,都仿佛有她的柔情蚀骨,有她的笑靥满面;你有女孩儿的青春活泼,也有巾帼英雄的豪迈,些许的种种,我知道,我已深深的爱上了你,我永世不离的文字。

在这个春暖花开的夜晚,漫天的月光倾洒,静坐在窗前,我用我的笔尖,书上我永世不离的爱人,文字,让你的`墨香伴随我的真情醉在我今生的梦里,走过一段刻骨柔肠。

自从遇见了你,我的心情就一直走在春天的浪漫,感受着桃花的盛开,品味着梨花的纯洁,欣喜的看到小草发着绿芽倔犟的钻出泥土,这一切的一切,都是你给我的。当山花烂漫时,我愿为你用亘古长存的砚台书写你一季的春天,用幸福的眼泪羽化为你身体的墨,让我心灵的祝福挽着你的墨香飞舞在这一季的春天,一路撒下的祝福,绿了杨柳,粉了桃花,装扮你春天的景色,让你和春天永恒伴随在我的笔尖。从此,我与你不离不弃,心灵的交融在每一个时刻,想你了就提笔挥洒,你微笑着向我眨眼。

曾经我以为我的心里再也没有阳光的存在,自从那一次破败的爱恋,让我的心灵受到了无与伦比的创伤,心灰意冷下,封闭了那一扇心灵之门,不再为谁开放, 也不再接受谁的阳光般的问候,只是一味的用文字来表达自己的忧伤,自己的无奈,感受到自己的心灵之花就要在这个严寒中枯萎。遇见了你,让我可以释放心情,也是你,让我在书写你的时候给予我温暖,在心灵之门前轻轻吹开厚厚的尘埃,推开那一扇尘封已久的门,悄悄的走了进去,在不知情中,走到了我的心灵深处。在这个春暖花开的季节,给我送来阳光与温暖,让我的心灵之花再一次绽放,也让我的袅袅余生不再孤独,慢慢流淌的岁月里,一路欣喜有你陪伴春暖花开,我爱你,永世不离的文字。

有人说,爱是一种痛苦,它需要我们精心的去维护去包容。也有人说,爱是一种幸福,它会让你得到用心的真诚来关心你的生活。其实痛苦也是一种幸福,虽然有时候你望穿秋水的等待,怒火冲天的去包容,但正是因为你心中有爱,你才会去包容去等待,难道不觉得这也是一种幸福吗?我们人生中的酸甜苦辣爱恨情仇都是你幸福中的一部分,不要过于的去分开幸福与痛苦,有时候换个角度想,或许会得到更多的欢乐,爱,也就是包容,接受与幸福。虽然我与文字的爱恋时间不长,但我会思念它,会体会它,会去真心爱它,去包容它有时顽皮所写下的丑陋字体,因为是它让我体会到了什么是真正的爱,切身感受到什么是不离不弃天长地久。而它也会永恒的守候在我的身边,伴我走过未来的林林种种。

一段爱一世情,都需要真心的去守护去珍惜,我与文字的爱恋,算不上轰轰烈烈,也算不上激情四溅,只是在平和韵律中交流,在诗韵墨香里彼此倾慕交融,是一段平凡的爱恋,但正是因为它的平凡却显现出了天长地久与幸福。它给我的爱,我会深深的将它藏在心间,不管是阴雨的天还是雪花飞舞的寒冬,都会让它沐浴在阳光下,盛开着春天的馨香花朵,每一片花瓣都是你对我无尽的牵挂,也是我相思的寄托。平凡中的幸福,春暖花开的季节,爱你,我永世不离的文字。

铺一张宣纸,提一支心笔,静静的写下我思念的人,我永世不离不弃的爱人。

上一篇:迎接中考作文下一篇:精选作文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