傲雪梅花(共13篇)
傲雪梅花 篇1
教 案
贾得一中王芳
课题:《傲雪梅花》
教学目标:
1、能熟悉中国画工具、材料,了解用线的表现方法,体会笔墨的韵味。
2、能整体把握画面的虚实关系,尝试水墨画的表现技法。
3、能发展有个性的表现能力,领会中国画所寄托的人格精神。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感受梅花顽强、倔强、挺拔向上的精神及艺
术作品中的象征意义。
教学难点:怎样较好地把握笔墨干、湿、浓、淡的变化。教学准备:多媒体、图片、中国画材料等。
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设问导入
1、组织教学,教师朗诵诗句: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2、设 问:这首诗主要描写的是什么?
3、学生回答,引出本单元课题——《傲雪梅花》。
二、赏析、探究
1、赏梅:(多媒体展示)
梅花是我国的十大名花天酒地之一,被被誉为花魁,其枝态多变,花色秀美,幽香宜人,为很多人喜爱.2、启发学生根据掌握的知识展开关于梅花的讨论。
活动一:(教师分发问卷表,学生分组讨论填写)
生长习性
颜色
形态特征
教师总结:、喜阳、耐旱,先开花、后发叶。一至二月开花,分布在长江流域一带。颜色多样,有紫红、粉红、淡黄、淡墨、纯白等。2、有俯、仰、侧、卧等多种形态,树干有一种很强的力度和线的韵律感。梅有五瓣,是五福的象征,即快乐、幸运、长寿、顺利和和平。
三、吟颂梅花
古往今来,很多文人墨客留下了对梅花绵赞美之言,你能从文学和诗歌的作品中找出一些表现梅花的句子吗?
学生畅谈吟梅诗词。
学生齐朗诵毛泽东的《咏梅》,感受梅花的品质。
四、赏析作品
1、千百年来,画梅名家辈出,及至清代,朱耷、石涛及“扬州八怪”诸家,近现代的吴昌硕、齐白石,当代的关山月、董寿平、王成喜等都有大量的梅花佳作。
2、关山月《报春图》
梅花生机盎然,繁花似火。注意笔墨的干湿变化,中锋侧锋并用。讲究书法用笔意味,线条交错组合和疏密关系。欣赏吴昌硕的《墨梅图》
枝干纵横交错,遵劲挺拔,长锋挥墨,抑扬顿挫,水墨淋漓,尽显梅花坚毅品质。
学生自主欣赏,体会笔墨的意味,从而感受画家所寄托的人格精神。
尝试笔墨
教师演示用笔用墨方法。
用笔:一般有中锋、侧锋、逆锋、拖笔、皴、擦、点等。
用墨:墨色一般可分为焦墨、浓墨、重墨、淡墨、清墨等,用墨
方法有积墨法、泼墨法、破墨法等。
欣赏一些抽象的国画作品
学生体验笔墨意味
展示部分学生作业,讲评。
布置下节课任务,安排学生收集有关梅花的文字图片资料,为下节课画梅花作准备。
第二课时
一、讨论交流
学生每组派代表对收集的资料作介绍,学生互相交流心得。
二、赏析作品
引导学生欣赏关山月的《云破月来花弄影》
布局:疏密有致、虚实相生、主次分明。
用笔:轻重疾涩、转折顿挫、枝干显得苍劲有力。
用墨:注意浓淡干湿的变化,产生层次变化和远近空间感。学生自主欣赏,从布局、用笔、用墨等方面分析,并感受中国画以物寄情、托物言志的特点。
三、学画梅花
关山月画梅花步骤介绍
画主干——画旁枝——画花——调整
欣赏教师画梅的示范过程,进一步感受画梅的步骤与技法。大大方方写枝干,疏疏密密点梅花.梅花花朵的结构与画法;梅枝的结构与画法;梅干的结构与画法。
四、创作体会
1、学生参照优秀国画作品,依据收集的诗歌散文,尝试画梅花。
2、赏析学生作品,学生从构思、梅图、用笔、用墨等方面自评、互评。
五、教学拓展
拓展到同样表现人格精神的荷、兰、竹、菊等题材。
傲雪梅花 篇2
“无情日月转双丸, 我亦曾经是少年”
1898年3月14日, 翦伯赞出生于湖南省桃源县翦家岗村一个书香之家, 维吾尔族。父亲翦万效, 不仅熟悉汉文经史, 考中清朝最后一批秀才, 而且自学代数、几何、三角、微积分等现代数学。民国时期, 他长期受聘为中学数学教师, 还曾被聘为常德中学、常桃汉沅联合县立中学等校的校长, 被人雅称“翦几何”。[1]或许是因为这种良好的家学熏陶, 翦伯赞从小就通读了《资治通鉴》一书, 而且还喜欢看一些《三侠五义》之类的小说, 后来就产生了要把小说中描写的人物 (如黄天霸等) 弄个究竟的想法, 看看这些人物在历史上是否真实存在, 是好是坏, 于是便开始学习历史, 时间长了, 就对历史萌生了独特的兴趣, 和历史结下了不解之缘。
1916年, 翦伯赞考入北京政法专门学校, 后转入武昌商业专门学校。1919年翦伯赞临毕业前夕, 北京爆发了著名的“五四运动”, 运动的热潮飞快地波及到全国各地, 翦伯赞积极参加游行、张贴标语、发表演说等活动, 全力投入到这场运动中。可是到了毕业时, 翦伯赞却面临着失业的困境。虽然他在商专是有名的高材生, 功课很好, 英文也好, 可是许多用人单位却因为他是当地学生运动的积极分子而不愿录用他, 怕招惹麻烦。空有报国之志, 却无用武之地, 翦伯赞愤然离开了武昌, 次年受聘回到母校常德中学, 做了英文教员。翦伯赞后来的回忆充满了对故土的深切怀念和无比悲痛, “常德, 这座洞庭湖西岸的古老城市, 在这里, 我度过了我的中学时代”, “静静的沅江, 古色的城墙, 古旧的庙宇, 旧式门面的商店, 各式各样的手工业作坊, 用石板铺成的大街小巷……然而, 这两个小城, 被攻陷时死者两万有余, 伤者五千, 被强奸的妇女七千多, 财产损失不计其数。” (1943年《常德、桃源沦陷记》) 在任教后短短的两年里, 他不得不承受丧母亡妻的巨大悲痛。时光如流水, 战乱与死亡、悲愤与心痛早已被冲刷殆尽, 现在我们已无法找到他这段中学教师生活的更多资料, 但可以肯定的是, 在常德中学任教的四年里, 他认真研读了中国古代历史和有关当时重大社会政治问题的书籍, 而这些都为他后来在大学从事历史科学的研究和教学以及社会责任和政治意识的培养奠定了基础。
1925年, 翦伯赞奔赴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学习经济学, 有意思的是, 在资本主义的国度里, 他开始接触到影响他终生的“马克思主义”。他阅读了《反杜林论》《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等著作, 大开了眼界, 而当他一口气读完《共产党宣言》时, 更是兴奋极了, 他激动地在日记上写道:“这是黑暗世界中的一个窗户, 从这里, 我看见了光明, 看见了真理, 看见了人类的希望。”马克思主义像一把火炬点燃了他心中革命的火种, 也照亮了他此前模糊不定的研究路向, 从此, 历史、革命、社会、政治、国家成为他生命中的关键词, 并将相关的理解和反思在教育的过程中铺叙开来, “中原树桃李, 木铎振旌旗” (郭沫若《送别伯赞兄》) , 身体力行地塑造着自己, 更影响着无数的热血青年。
比如1947年在大夏大学 (即今日的厦门大学) 任历史系教授时, 他讲授“史学方法论”一课, 即“历史唯物主义”。他的讲课深入浅出, 紧密联系实际, 尤其是中国近现代和当代的历史和社会, 很受学生们的欢迎, 影响颇大。后来他的学生满怀深情地回忆道:“翦先生的性情虽然蔼然可亲, 但他的治学态度却非常严肃。他很重视科学的思想方法, 同时又有朴学家的治学精神。他说:‘任何历史的原理原则都是从具体历史事实中抽象出来的。只有从具体历史事实中抽象出来的理论, 才是正确的理论。研究历史的人首先要学会科学的思想方法, 同时也要掌握丰富的历史资料。’他日以继夜地工作, 大部分的时间都用于抄录史料, 排比史料或考证史料, 他一点也不感觉疲倦或厌烦。为了中国学术, 也为了中国的年轻一代, 他毫无保留地呕着自己的心血。”[2]正如学生所感受到的那样, 翦伯赞自始至终保持着严肃认真的生活态度和治学态度, 他对待青年时那样真诚、亲切, 使人感到和他接触是一种愉快。他关心青年的学习, 也关心他们的遭遇, 当学潮发生时, 他一再著文, 为学生辩护 (《为学生辩诬》) , 而他当时的处境其实也很糟糕, 居住在仅堪容膝的小房子里, 吃饭、睡觉、独自伏案抄写, 尽管如此, 翦伯赞却并不觉得狭窄, 他说:“房子狭小, 并不妨碍我的思想驰骋。”“行底悬崖能勒辔, 书生豪气荡千秋”, 翦伯赞的诗友柳亚子的这句赠诗颇为恰切地表现了这位史学家坦荡洒脱的道德情操和人格境界。
“同仇万里联营阵, 论道百家共讲坛”
无论何时何地, 在翦伯赞看来, 不仅应在历史研究中贯彻实事求是的研究理念, 历史教育同样需要遵照实事求是的方法, 这是当时他在史学界所倡导的历史主义方法在历史教育领域的集中体现。这样做才能更符合历史发展的实际进程, 才能更有益于我们的历史教育。对于学生, 翦伯赞向来十分关心他们的健康成长, 告诫他们要尊重历史的客观性质, 认真地在史论结合方面下工夫, 自觉地养成扎扎实实的学风, 主张学习历史并不仅仅是“记诵史料”“积累史料”, 而是要形成“分析问题的能力”, 用他的话来说:“当然要勤于采集, 但知识的黄金终归是有限的。更重要的是要把点金术学到手, 这点金术就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3]在这里, 翦伯赞的看法反映了他对历史教育的深刻认识, 而且当马克思主义史学在中国初步确立其主导地位的时候, 翦伯赞就旗帜鲜明地提出, 在历史教育中要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与具体历史理论的学习相结合, 并将其放在首位, 这确实显示了他的远见卓识。
翦伯赞之所以会有如此不同寻常的真知灼见, 是与其更阔大高远的教育观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他说, “教育是一种神圣而庄严的事业, 这种事业之所以神圣而庄严, 就因为他的任务, 是把人类文化, 当做一种历史遗产, 传授给下一代的青年。这里所谓的文化, 不是狭义的文化, 而是从远古的祖先一代一代传下来的人类的知识之全部的积累。没有这样的知识, 人类就不能走向更高的文明。所以教育事业可以说, 是人类历史的推进机。” (《人类的尊严与教育自由》)
1956年夏, 翦伯赞到湖南考察, 回到了阔别已久的家乡。然而, 家乡物质的缺失与精神的贫乏让他极为不满。作为一名坚定的马列主义战士, 虽然翦伯赞是主张教育为政治服务的, 但他绝不能容忍教育低级地伺候着政治, 服务于某项政策;他主张学术要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立场, 但他绝不能容忍学术卑贱地跪拜于权力。正如他在40年代面对国民党刀丛箭簇时的愤言:“暴力对于学术是没有用的, 真正的学术, 绝不会服从刀剑的指挥, 更不会变成政治的婢女。”又说, “不管时代如何苦难, 我总是走自己的路。”而对于那时的教育革命和史学革命的种种做法, 他有投入, 有参与, 有调适, 但也有不满、抵制、排拒。其思想冲突非常激烈, 内心变化也十分复杂, 因为在内心深处, 他坚持认为教育必须要有极大的自由, 然后传授者才能无保留地说出他所知道的一切, 学习者也才能无遗恨地研究他所要知道的一切, 要恢复人类的尊严, 首先就要恢复教育的自由。而“要恢复教育的自由, 就必须要取消所谓党化教育。使教育不再成为一派一党之政治宣传的工具, 而成为整个国家或民族文化传播的机关。在学校里, 只有真理的讨论, 没有暴力的威胁;只有科学的研究, 没有党义的宣传;只有知识的传播, 没有政治的欺骗。没有不准讲的学问, 没有禁止看的书报, 没有强迫读的圣经。自由讲学, 自由研究, 各是其是, 各非其非。这样的教育才能达到他神圣而庄严的历史任务”。[4]这掷地有声的话语是其毕生追求的“民主教育”的核心, 是其不畏强暴, 唯真是从的高尚史德的显现, 无论是在白色恐怖的革命年代, 还是在和平安定的经济时代, 翦伯赞对教育自由的深刻洞察与大声疾呼, 充分表露出一位爱国“文化战士”深厚真挚的历史情怀和对国家、民族的终极关怀, 其“果敢坚毅与不向暴力屈服的精神”让人敬仰, 为之动容。
“竹帛千篇书大节, 英雄百战死孤城”
读过翦伯赞史学著作的人不仅为其独到史论而折服, 更能受到一股质文兼备、新鲜活泼文风的洗礼, 这是因为他不仅是一位历史学家, 同时还是一位优秀的诗人。作为诗人的翦伯赞有着相当深厚的诗歌素养, 在1920到1924年这段中学任教时期, 他曾对中国古典文学尤其是诗词歌赋, 进行过较深入的研究。
他喜欢作诗填词, 也写过不少的诗词, 每有所感, 多有诗作, 并和郭沫若、柳亚子、田汉、马叙伦、陶行知、吕振羽、邓拓、冯玉祥等相酬唱。他最早的诗歌可能是写于1922年的一首《荐德楼怀古五言古诗》及两首《荐德楼怀古七言绝句》, 诗写道:“荐德楼高护典型, 年年倒影逐青萍。祗今惟有砧声隐, 犹作当时铁马听。棘雨蛮烟总肃清, 无边功德在苍生。南征车马今何处, 剩有池塘水一泓。”1923年, 翦伯赞为悼念亡妻李守箴写了一首七律抒怀诗, 记述了夜梦妻子与安葬之事, 字字泪血三升, 以寄哀思, 可惜后来散佚了。此后他的作品多和革命联系在一起, 以怀古的形式为多, 但内容却都表达或寄托着他的革命意志和情感。1948年, 他在为挚友邓初民所写的贺诗中言道:“初民一生, 教书到老, 道德文章, 人伦师表。拙于为己, 勇于为人, 不问收获, 只知耕耘。口为号角, 笔作刀剑, 反蒋反美, 总在前线。” (《寿初老六十大庆》) 这何尝不是他短暂、曲折、革命、爱国一生的真切写照? (1)
翦伯赞很喜欢梅花, 在他燕东园住宅的院子里还亲手栽种了十几棵腊梅。他喜爱和钦佩梅花傲霜雪、抗严寒的坚强性格, 并用梅花的品质教育自己的子女, 要他们活得有志气, 要他们坚持真理, 不屈服于强暴, 要像梅花那样顶住严冬的袭击。然而, 1968年12月18日, 在“文革”的摧残之下, 这朵傲雪梅花终究没有熬过那个漫长黑暗的冬天, 黯然凋零。正如作家章诒和所说, “一个坚毅顽强的人, 就这样骤然消失。翦伯赞的马克思主义史学成果可能多有不足, 但他的灵魂洁白如雪。古人云:进不丧己, 退不危身。进不失忠, 退不失行。——这是一个很高的行为标准和道德规范, 绝大多数人是做不到的。翦伯赞做到了, 以生命为证”。[5]梅花傲雪, 这就是一代良史翦伯赞的精神风骨!
附录一:翦伯赞论历史教学
在讲历史的时候, 应该着重地讲述历史上各时代社会经济发展的规律性, 和人民群众的创造作用, 也要讲个别人物在历史上所起的作用。
——翦伯赞《目前历史教学中的几个问题》
在我看来, 科学研究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条件, 如果没有源源不断的历史研究的新成果加入历史学的讲稿之中, 要想提高历史教学的质量是办不到的。
——翦伯赞《谈谈历史研究和历史教学的结合问题》
附录二:评价翦伯赞
我所认识的伯赞, 既是严谨的学者, 也是出色的鼓动家;既是勇敢的革命战士, 也热爱生活, 天真有如赤子。
——侯外庐
先生湖海志弥奢, 却敛奇才作史家。喜涉流沙寻坠简, 忍藏高阁听悲笳。著书不免惊神鬼, 怒吼犹堪断琐枷。柴米夫妻风趣绝, 称觞新为买名花。
——田汉《伯赞五十初度》
参考文献
[1]张传玺.新史学家翦伯赞[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13.
[2]舒翼.史学家翦伯赞[J].人物杂志, 1947, (10) .
[3]田余庆.坚持真理无畏无私——深切怀念翦伯赞同志·翦伯赞学术纪念文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86:44.
[4]翦伯赞.翦伯赞全集 (第七卷) [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 2008:204-206.
梅花傲雪亦良药 篇3
治妇人孕3月习惯流产梅梗3~5条,煎浓汤饮之,接着用龙眼3~5枚煎水服用。
治月水不止梅叶(焙)、棕榈灰各等份,研为细末。每次6克,酒调服,至愈为止。
治胸胁胀痛、胃痛绿萼梅花2~9朵,水煎服。
治赤痢腹痛乌梅2~5克,黄连5~10克,水煎服。
治痈肿疽疮白梅烧存性,研为细末,加入轻粉少许,香油调和,涂于肿疮四周。创面未溃已溃者皆可用。
治小便尿血乌梅烧存性,研为细末。醋调丸如梧桐子大。每次服40丸,用酒送下。
治蛔虫上行出于口鼻乌梅煎汤,频频先含后饮,即安。
治梅核气及急慢性喉炎取青梅或白梅,含于口中,产生的汁液咽下。
描写梅花傲雪的诗句 篇4
2、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齐己《早梅》
3、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卢梅坡《雪梅·其一》
4、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陆游《卜算子·咏梅》
5、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李白《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
6、岸容待腊将舒柳,山意冲寒欲放梅。——杜甫《小至》
7、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尊。——林逋《山园小梅·其一》
8、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杨万里《闲居初夏午睡起》
9、天涯也有江南信。——黄庭坚《虞美人·宜州见梅作》
冬天傲雪盛开的梅花写景作文 篇5
寒风凛洌,它傲雪盛开,多为茫茫的白雪点缀出绚丽的紫红。它真美——梅花
——题记
古今中外,多少文人喜欢赞颂梅花。可曾听过:“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可曾咏过:“不经一番彻骨寒,怎得梅花扑鼻香。”
可曾闻过:“宝剑峰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冬日里,万物冬眠,百花凋零。一切都是那么苍白,然而,却发现了还有梅花在那悄然开放。为大地添增色彩,为人类带来芳香。我喜欢梅花,不单单是它的外在美丽,更是在于它内在的精神。
曾不明白为何梅花凌寒独放。我掩卷沉思良久。在思考中,我懂了,因为它坚强。它不曾畏惧过狂风。他努力、奋斗,以自身的品格去战胜冬天。梅花的精神真美。
坚强是一种品格、竞争、毅力和意志。坚强是“韧的战斗”。“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浪淘尽千古人物脱颖而出”。梅花并不是圣花,只不过它有着坚强的意志。生活的强人,并不是超人,只不过他们更坚强罢了。
张海迪,这位身高只有三分之二米高位的残疾人在轮椅这个小人地上奋斗。坚信是世上没有爬不过的山,游不过的河,走不过的路。以坚强的意志高歌进取,勇往直前。翻译了16万字的外文著作,并自学了针灸,为群众治病1万多人,做出巨大的贡献,张海迪身上亦有着梅花一般的灵魂,散出梅花般的芳香,绽放梅花之美。张海迪还学习了医术,帮助更多的人获得健康。张海迪,身上散发着美的光芒。
人的美丽不在于外表,外在美永远抵不上内在的美的百分之一。失败了,别哭,因为你有坚强:跌倒了,爬起来,因为你有坚强……你因坚强而美。
傲雪寒梅 篇6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同学们,你们知道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吗?那就是梅花!说到梅花,你们一定会想到它那永不屈服的精神吧!为什么说它是“凌寒独自开”呢?哦!原来是因为梅花开的时候,其它的花都已经失去了生命力,不再开花。所以梅花可以说是鹤立鸡群。
在寒冷的冬天里,别的花儿都凋谢了,只有梅花在寒风的煎熬下,依然毫不退缩。俗话说“万花敢向雪中出,一树独先天下春”,从这首诗可以看出,当梅花独先得天下春的时候,是多么令人敬佩。“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梅花不仅可以观赏,还能用来传达朋友之间的感情。“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在花儿们争春时,梅花却在那里“一言不发”,独自散发着诱人的`香气。
可以看出,梅花虽美,却很谦虚;它做出奉献后,不求任何回报。这是多么高贵崇尚的精神啊!从古至今,无论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都很喜欢梅花,梅花不仅在我国是珍贵花卉,在国外也很受人喜爱,但国外仍以东方栽培较多。日本的梅是我国传去的,朝鲜也有。日本还有“梅之会”的组织,并出版发行专门刊物《梅》。到19世纪传人欧洲,本世纪初传入美国,现在世界各国均有栽培,但不及东方国家之盛。
清风敲竹韵 傲雪笑寒梅 篇7
排在画册第一幅的是国画,“仰君子之风”,画的上方是几根挺拔有力的墨竹,下面是两只呼之欲出的小鸟,正站在巨石上深情仰望着。构图简约,运笔洒脱,寓境深远,清新雅丽,深得专家评委们赞誉。作者何人?著名国画家李道五。
在道五的画集中,一张照片引起我的注意。照片上,是陈云夫人于若木老人和道五先生的一幅题为“高风亮节”墨竹图的合影。问及始末,道五谦逊地说,那是他特意为于老78岁大寿而作。于若本老人说,她要将此画挂于大堂。
世家出英豪
道五先生,艺名三杨,1943年出生于北京和平门内一个书画世家。祖籍河南沁阳,其父李滋元是早年闻名京城的书画前辈。在琉璃厂开过 “怡怡山房南纸店 ”和在京开过“福兴元记药庄 ”。与同仁堂乐家关系密切,他与乐家老大乐佑申结为盟兄弟,与乐松生、乐元可几兄弟交往甚厚,李家所住的四合院就是乐家兄弟的房子。
李滋元酷爱书画,尤其擅长画兰、竹、石。他常与齐白石、郭味蕖,吴寿曾、吴镜汀、吴光宇、陈瑶生、王雪涛等切磋技艺;他还喜爱京剧,与梅兰芳、尚小云、马连良、郝寿臣等交往甚多。他自己有行头,据说有一次演出,一位名角因特殊原因没赶上场,是李滋元替他“救”的场,观众竟没听出来。他还潜心硏究陈氏太极拳,曾在中山公园当过教练,可谓多才多艺。当时家中悬挂的匾额《怡怡草堂》是齐白石亲笔所题。
道五生长在这样的家庭,幼年受环境的熏陶、耳濡目染、痴迷绘画。几岁起就学父亲用笔在纸上勾、涂、写、染。父亲看到欣喜不已,稍有空闲便口传心授,还将家藏的吴昌硕、齐白石、陈半丁、郭味蕖、王雪涛等大师的真迹让他临摹并加以指点。
李滋元爱收藏,家中客厅中经常挂着吴昌硕、齐白石、吴镜汀、吴光宇、王雪涛等名家的真迹。道五小时常在客厅中与姐妹们玩耍。喜欢绘画的他被大师们的杰作所吸引,他静静地站在画前,久久不肯离去。父亲和书画界、梨园界朋友们对书画的探讨和对他的教诲至今令其难忘。李滋元先生常带着他去当时有名的书画家和社会名流的家中切磋画技,到著名山水画家吴镜订(他称之为“三叔”)家看其画山水;到著名人物画家吴光宇(他称之为“四叔”)家观其画人物;到著名花鸟画家王雪涛家学其画花鸟。道五年幼悟性极高、聪慧过人。瞧着叔伯们挥毫作画,晶莹的眼睛中闪耀出惊异、纯真的光芒,竟迟迟不肯离开画案。
李家家教甚严,李滋元要求子女们从小就读书习字,五岁开始描红模子。稍后要练习读帖、大楷、小楷、画画,还教孩子们背诵唐诗宋词。他特意把一套《芥子园画谱》、《郑板桥画集》交给他,令其临摹,道五至今珍藏。如今道五虽年过六旬,但父亲那“书画同源”、“能大就能小,能真就能草”的教导和父亲手把手教他练字的情景让他记忆如新。
1982年,著名画家王雪涛病逝。此后不久,北京市文物商店为纪念他和已故的十一位著名画家,专门出版了一套画片。这十二张画片中有:张大千之兄张善子、齐白石、陈半丁、胡佩衡、李滋元、王雪涛等人的作品。采访时道五说,其父入选的是一幅兰花图。由此可见,李滋元在当年京城书画界的影响。直到今天,荣宝斋和北京市文物商店仍收藏著李滋元的墨宝。
将门出虎子、世家多英豪。源于沃土,岂不枝繁叶茂!道五先生那幅《仰君子之风》之所以能力挫群雄、独占鳌头,在近两千名书画家中脱颖而出,也就顺理成章、不足为奇了。
梅花香自苦寒来
“不经风霜苦,难得梅花香”。为培养道五学画,父亲亲自把他送到北京少年宫国画班,几年的学习提高了他的绘画水平。中学毕业后,保送到北京第一师范学校,毕业后从事美术教育工作。为深造他还在中央美术学院进修一年。这为以后的艺术创作打下了更坚实的基础。采访中,道五说:“树高千尺,根基尤为重要”。
为了学习古代画家的绘画技法,按照父亲要求,道五在上中学和师范时常去故宫绘画馆,临摹古代大师的作品。许多节假日都是在那里度过的。一大早他就带着笔、墨、纸、砚和画毡来到绘画馆,一画就是多半天,有时中午连饭都顾不上吃。他对绘画的热爱、执着已经到了如醉如痴的境界。事实证明,这些大量的临摹对他以后的创作起了重要的作用。
一位书画界老前辈的话,给了他重要的启示:“琉璃厂是不花钱的大课堂”。只要有空他就会去琉璃厂,荣宝斋和北京市文物商店是他常去的两个店。因为是常客,那两家店的经理和伙计们都认识他,他们被道五孜孜好学的精神所感动,久而久之竟成了朋友。
生活和大自然是艺术创作的源泉。只要有机会,他就会去外地采风和写生,几十年来道五游览了青岛崂山、西安兵马俑、丹东鸭绿江、厦门鼓浪屿、黄山、长沙、南京等地。祖国的大好河山给他创作的启迪和灵感。
既使在文革时期,他也没有放弃对绘画的追求。只要有机会,他就会拿起画笔,为学校画毛主席的画像和其它宣传图画。
为了国画艺术,道五几乎放弃了所有的娱乐活动。为了画出优秀的作品,常常练画到深夜。一切创作都需要灵感,有时灵感的火花突然闪现,既使在半夜,他也会跳下床,挥毫泼墨、身不由已地画了一张又一张。谈到这,道五坦诚地说:“艺术创作的确需要灵感,不搞这一行的是很难理解的。”他说得好,我想所有从事创作的朋友都会有此同感。心有灵犀一点通么!
为了绘画,道五竟与一只已向他射来的“丘比特的神箭”擦肩而过。说至此,他回忆起在上师范时发生的一件事:因为酷爱画画,下课后他常留在教室内练笔,沉浸在那种“忘我”的境界中。在他身旁,总有一个倩丽、苗秀的身影和两只充满柔情、钦敬的眼睛。那是同班的一位女生。几年同窗,她对道五的勤奋和才华十分仰慕,便以喜欢看他画画儿为理由陪伴着他,而他竟无察觉。忆及此时,道五颇有些感慨和遗憾。
当提到著名书法家刘炳森先生为他题写的“勤奋”二字时,他还特意扶着画框让我为他拍照。他说,是这“勤奋”两个字,激励了他在艺术创作的道路拼搏了近三十年。
道五主攻花鸟,以小写意为主,有时兼工带写,尤其擅长画梅花与竹子。他喜欢任伯年、吴昌硕、郭味蕖、王雪涛等人的花鸟画。他的画颇有郭味蕖和王雪涛的风格。
道五认为:画画到了“画到生时是熟时”的时候,就应“惜墨如金”。如能做到一笔不多,一笔不少,干净利落,笔墨不多,神韵不减。用看似简单的笔墨浓缩自然的精神,那就是花鸟画创作的最高境界。他就是朝着这个方向努力的。他还说:“要画好花鸟画要做到以下六点:一、主题鲜明;二、勤练书法;三、笔墨精妙;四、色彩明快;五、形象生动;六、章法出新。
几十年的努力,道五取得可喜的成绩,形成独特之画风。其作品经常在国内、外报刊杂志上发表,在京举办过三次个人画展,出版了两本个人专集画册,作品多次获奖,在书画界享有很高声誉。但在采访中,他却谦虚地说到诸多领导、良师益友们对他的帮助。
良师益友
道五先生上师范时,美术老师佟继武先生对他帮助很大,佟老师经常指导他临帖画画,毕业后为提高他的能力,安排他去崇文区老年大学讲课,开阔了眼界。
荣宝斋元老之一的王宗光先生慧眼识人,很欣赏道五。他常叫道五去其家中,并手把手地教他国画的技法,带其到车间参观学习。几年的工夫使他的技法有了突出的进步。谈到恩师,道五那睿智的目光中流露出诚挚的怀念之情。
著名画家郭味蕖之子郭怡孮也是他的良师益友,两人一见如故。郭怡孮长他三岁,在当时已很有名气,但他从不张狂狷傲,常去李家作画,画上称之“道兄”。道五也常去郭先生家请教,道五说,他之所以有今日的成就,是与郭怡孮老师的长期指导分不开的。
道五人品高尚、性情谦和、气质高雅。他至今都深深地感谢“中国国际书画艺术研究会”的周倜会长,是他帮助自己在2000年大钟寺博物馆藏经楼举办了个人画展,还亲自写文章在报刊上介绍,使画展办得十分成功。
还有人民日报社“神州书画院”的副院长杨泓女士、李玉琴老师,竭力推荐他参加大型书画展并收藏他的作品。
道五五岁学画,至今整整六十年,他苦心观摹研习历代名家名作,多处求师,得到名家教诲。师承名画家郭味蕖、王雪涛先生等。他师古而不泥古,笔下花鸟,淡雅请新,形神俱备,历经艰辛探索、独辟蹊径。
他说:“中国的笔墨有万千之变,无穷无尽,越练越觉得博大精深。”对古人,他奉若神明;对今贤,他尊崇备至。他很幸运,学画多年,曾得到著名书画家肖劳、秦岭云、白雪石、王宗光、周思聪、卢沉、郭怡孮等先生的指点。对画坛同仁,他登门拜访、虚心求教。肖劳亲自为其画室取名“雪竹斋”,意为“瑞雪衔竹竹更青”之意,并在98岁高龄时为其画册题签,赠他“翠竹红梅,香浓态雅”的誉句。还几次在道五的画作上题字,鼓励他“一阵清风敲竹韵、几生修得到梅花”。著名书画家秦岭云为道五的画室赠名“此君阁”,并对其笔下的花鸟画给予高度评价。
道五举办画展时,著名画家白雪石也为其书写“李道五画展”,著名书法家李文新也前来助兴,送来篆书一幅:书为“艺林之光”。
在道五的家中,到处是书画作品和书籍,其中一幅人物画引起我的兴趣,那人物着墨不多却栩栩如生,题字:“道五同志正之、思聪”。我对国画虽了解不多,但周思聪的大名却早已如雷贯耳,她曾经担任过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是解放后我国唯一担任此职的女画家。道五说,一次他在中央美术学院,周主席和她的先生——该院国画系教授卢沉和讲师梁长林在场,是思聪先生当场作此画赠给他的。卢沉、周思聪夫妇十分欣赏道五的人品和作品,与他是艺术上的挚友。“……正之”兩个字可不是中国美协副主席随便写的,一是周主席谦虚,二是对道五的尊重。
真金总会发出耀眼的光辉。 道五迁居海淀区后,他的作品被选入《海淀区美协成立20周年作品集》,海淀区文联卫汉青主席非常重视他,安排他参加许多社会活动,使之又创作出不少优秀作品。2007年他还获得“海淀区艺术创作贡献奖”。
人品德为先
道五先生因出身名门世家,后进中央美院进修,又得大师点拨,加上勤奋刻苦,博采众家之长。所以他的作品,早在七十年代就在王府井的“北京画店”展售。当时日本人已开始收藏其作品了。八十年代初,美国纽约市长的特别顾问也专门收藏他的梅竹图。九十年代起,香港、澳门、新加坡、东南亚等都有人专门收藏他的作品。2006年6月经专家评审,中国艺术收藏家协会认定,道五的润格:每平尺为4000元人民币。
但道五和某些艺术家不一样,他高风亮节,不随波逐流。他认为,一切艺术都应属于人民。正直、高尚的艺术家不应该把艺术当成商品。所以他的许多作品都献给了公益事业,送给了亲朋好友。他的作品:《杜鹃花》已被人民日报社收藏,他的不少作品多次获奖。他用许多时间培养美术人才,从五岁学画至今,他已在书山画海中勤奋耕耘了半个多世纪。
二十多年来,道五的知名度越来越高,但他依然虚怀若谷、潜心作画,并经常将优秀作品无偿地回赠给社会。1982年,他为“中国儿童基金会”赠送了精心绘制的花鸟画,获得该会颁发的证书;在首都人民抗击“非典”战斗的紧张时刻,他和许多画家一起到医院,向英雄的白衣战士们献上自己的作品,深得医护人员喜爱;前几年,我国南方部分地区发生洪水灾害,他也捐赠了书画作品;在声援“全球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捐赠作品艺术家名单中,也有他的名字;在北京奥运会倒计时一周年那天,他亲自到北京奥组委会赠送了自己的画作;第五届“中国国际残疾人日”书画笔会上也留下了他挥毫作画的动人身姿……
故乡的人们也时刻关注着他们,河南沁阳市的李万生先生聘请他为“沁阳老年书画联谊会”的顾问,并将李滋元和李道五编入“沁阳古今名人专集”和“沁阳市志”里。
采访终于结束了,临行前,道五将印制精美、亲笔签名的个人画集送给我,并亲自下楼送我到车站。此时的三环路上,华灯初上、车流如海。
回到家中,我打开画册,久久不肯释卷。道五笔下:隆冬的红梅在傲然怒放,劲节的翠竹在清风中摇曵,一朵朵杜鹃花溢彩留芳,一只只仙鹤正亮翅飞翔……
傲雪寒梅作文 篇8
突然,爸爸一边调转方向盘,一边笑着对我说:“笛笛,爸爸带你去红梅公园看梅花!”“梅花?这么寒冷的天气里,它真会开放吗?”我将信将疑。
一会儿工夫,我们就来到了红梅公园。走进园内,哇,冒雪游园的人可真不少,空中飞扬的雪花丝毫没有阻挡人们踏雪寻梅的脚步。我们像寻宝似的,小心翼翼地往前走着。“看,白梅!”我像发现新大陆似的首先惊呼起来。走近一点,看到这时候的白梅花大多是含苞欲放的。有几片白梅的花瓣随风翩翩落下,和空中的雪花融为一体,显得更加的娇柔可爱。怪不得有那么多游客纷纷留下它们的倩影呢!
哇,好香!一股浓郁的清香味,把我们引到了腊梅区。腊梅的全身是金黄的,显得很高雅,我被它的美陶醉了,情不自禁地紧挨着它闻一闻,象牙色的花芯吐着幽香,香味直钻进鼻孔,真是惬意极了。
走上望梅亭,园内的景色尽收眼底。顿时,我的心情变得愈加舒畅,真想高歌一曲。我仔细观赏,突然,我发现园内红梅树特别多,树上开满了红梅花,孤傲而冷艳,这美真是别具一格呀!我想:红梅公园定是因此而得名的吧!
最后,爸爸让我站在一处枯草环绕的梅花树边留了影,希望我与“凌寒独自开”的梅花共勉。因为如此寒冷的天气里百花凋谢,只有梅花经受严寒,迎着风雪开放,迎来新的春天。怪不得历代诗家词人会为之倾洒下多少墨汁和泪水。像毛泽东的“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陆游的“零落成泥辗作尘,只有香如故”,以及王冕的“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这类诗句不胜枚举。我们这一代的少年儿童,不能总生活在父母、长辈的庇护下,而应像这傲雪的寒梅,在艰难困苦中挣扎、磨炼。只有这样,将来步入社会,才能被社会所接受,为祖国的建设描绘光辉的一页!
傲雪红梅作文 篇9
“一枝春雪冻梅花,满身香雾簇朝霞。”在百花凋谢之时,唯有梅花生机勃勃,迎着漫天飞舞的雪花,傲然挺立在凛冽的寒风中。数九隆冬,地冻天寒,那傲雪而放的梅花,开得那么艳丽,红的像火,美的像霞,还散发着缕缕清香。它的色,艳丽而不妖。它的香,清幽而淡雅。它的姿,苍古而清秀。
“万花敢向雪中出,一树独先天下春”。梅花在严寒开放,越是风欺雪压,它开得越精神,朵朵冷艳、缕缕幽芳、孤芳自赏、纯洁无瑕。像一只骄傲的`天鹅屹于冰雪间。吹拂它的不是轻柔的春风,而是凛冽的寒风;滋润它的不是甘甜的雨水,而是寒气逼人的冰雪;照耀它的不是灿烂的阳光,而是寒冬里的一缕残阳。梅花的坚忍不拔在此刻充分体现。梅花没有牡丹的娇艳、月季的绚丽、荷花的清秀,但是,我却对它情有独钟。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梅花在寒冬开放,它高洁、坚强、谦虚的品格,给人以立志奋发的激励。唯有在艰难的环境中才能成才,唯有经受过挫折才能成功。爱迪生经过了一千多次的实验才找到了适合的灯丝,为这个世界带来了新的光明。怀特兄弟做了近两百次的试验,才找到了制作机翼的合适材料。他们就如那傲雪的红梅,越挫越勇,不屈不饶。我们也要做那傲雪的红梅,只有通过不断地努力,一次次的经受挫折才能不断的成长。
傲雪独立小学作文 篇10
在大雪纷飞,雪为地衣的寒冷冬天里,只剩下了一片洁白,大家都躲在屋子里不敢出来。咦,在洁白中出现了几点耀眼的红色,那是梅花。
梅花原产中国南方,小乔木,稀灌木,高4-10米;树皮浅灰色或带绿色,平滑;小枝绿色,光滑无毛。叶片卵形或椭圆形,叶边常具小锐锯齿,灰绿色。
在寒冷的冬天,美丽的花儿受不了寒冷,都在恒温的季节开放。春天,夏天,秋天,而冬天,花枯了,树谢了,动物冬眠了,人们都躲在屋里烤火。唯有梅花,挺直的立在雪中,枝边,花边,都沾满了冰冷的绒毛。寒风呼呼而来,梅花被吹得颤抖起来,摇啊摇,一颠颠的,却总是不倒。鲜艳的梅花开了,十里飘香。虽比不上玫瑰艳丽,茉莉花香,但它的精神确是实实在在的。他让我想起了以前的革命战士,被抓住了,,严刑拷打,却依然不屈,即使痛死,也绝不向敌人屈服,傲雪独立,凌寒独自开,这不就是中国人的风骨吗?毛泽东的卜算子 咏梅写出了梅花的.谦虚,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它在从中笑。梅花香自苦寒来,梅花一开,芳香扑鼻,在寒风刺骨的冬天里,少许有这样的香味了,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写出了梅花不图名利,洁身自好的特点,梅花本身的用处也很大,而且它不畏严寒,傲雪独立的精神值得赞叹。
学生优秀作文:红梅傲雪 篇11
下司民族中学高一(2)班胡 群
我是一颗红梅树,终年立在风里,绵绵无尽期。我会在傲雪中盛开,在春风里凋零,然后在落红的滋补下茁壮……
——题记
我立在这所客栈的庭院里已经数十载,寒风凛冽的冬季,总有文人雅客在我周围吟诗作对。但终没有谁能与我成为朋友,直到遇到了他——宋濂。一个真正的隐士。初遇他时,他是那么的狼狈,谁知,他才刚过加冠之年。
寒冷的夜晚,客厅里传来闲杂的吵闹声,嘲笑声。不久,宋濂便来到我旁系,对着红梅吟诗,对月作文。我知道,这来香客栈乃富家子弟的聚室之地,宋濂啊宋濂,这儿哪容得下你?但宋濂并不在意他人的闲言碎语,对于他人的嘲弄,他已经习惯了吧。
这是大师常出没的地方,宋濂卑躬屈膝,只为探寻那深远的奥秘。师之色愈恭,宋濂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常听小二在我旁下哀叹,宋濂这是何苦。夜半三更,大雪纷纷飘落,积在地上深数迟,夜深人静,唯有宋濂的房间礼还点着微弱的烛光,宋濂瘦弱的背影映在窗上。我不禁为之感叹。
数十年来,我第一次遇到这种为发奋而废寝忘食的贤才,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未必黑。”宋濂勤学苦读,日日如斯,夜夜如此。
最近看他早出晚归,我不明白他这是在干什么。看他裂了皮肤的双脚,想必定吃了不少苦。山路难行,这是何苦呢?读书人啊!后来听店小二窃窃私语,才知他驱百里之外询问大师,请其求指点迷津。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我亦不知凋零了多少次,历经了多少个春秋。终于有一天,我听到远方传来喜讯——宋濂高中。鞭炮声响彻天际,欢呼声充溢山谷,客栈里一时欢腾。宋濂高中,宋濂高中,说明他已经不用再受苦受累。正所谓“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宋濂,这个举世贤才,将要走出这漫漫无边际的山野,到皇都的朝唐上涉政,成为一颗夺目的珍珠。
傲雪的梅作文500字 篇12
那天,爸爸带我去看梅花。登山后,望着满山遍野的雪,就像一块无暇的白布巾盖在了大地上。远远看去,最引人注目的是那一株株淡棕色的树枝坚强地伸出来,有的枝干上展开了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却全展开来了,有的也只有小花骨朵儿,看起来是那么可爱,那么嫩美。轻轻地闭上双眼,淡淡的清香让人流连忘返,玫红色的,白色的,粉色的……是那么的顽强。
一片雪花轻轻地落在鼻尖,让我不禁回想起那一堂舞蹈课。那堂课,我们学习的是侧空翻,这是我特别想学的一个技巧。因为我的舞蹈基础不错,老师让我作为第一个展示练习。我顿时胆怯了起来,面色通红,额头上的大汗看热闹似的冒了出来,“我……我……不敢”吞吞吐吐地说了出来,老师抚摸着我的头说道:“没事,老师保护你。”在老师和同学们的呼声中,我走到了教室中间。可现实并没有如我想象中的顺利,“砰”的一声,我的手没有撑稳,重重摔倒在了地上。耳边传来同学们冷漠的嘲笑,那一道道看热闹的目光仿佛冬日里的冰块砸进我的心里。瞬间,我恨不得找个地洞钻进去。在之后其他同学的练习中,我完全不在状态,一直在深深的自我怀疑里,不论老师如何鼓励,我都不愿意再次尝试。
“一剪寒梅傲立雪中……”爸爸手机铃声将我从回忆里拉了出来,眼前的这梅花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的愈精神愈秀气。它顽强的生命力感染了我,有时候,只要再努力一些或许就能露出一节节芬芳。勇于尝试咬牙坚持,一定会给自己带来不一样的色彩。
银花宫内傲雪红梅作文1600字 篇13
文?诺雯
红梅在雪中依然保持着它的风姿,但伴着雪似乎有一丝凄凉。
我和萧蔓本是普通农家的女儿,她是我的姐姐,我们从小和娘亲生活在一起,娘亲开了一家铺子卖莲子粥,娘亲去世后,我和萧蔓相依为命,日子虽然苦,但是我们在一起很快乐。是那一日,改变了我们的命运。
那一日,我和萧蔓在家里做莲子粥,突然有一帮官兵围住了院子,我顿时慌了手脚,不知如何是好。萧蔓走到我身边,然后微笑着对我说:“洛卿,不要担心,姐姐在。”然后她去打开们,领头的将军进了屋子,他并不是很凶,反倒对我们毕恭毕敬。他看了我一眼,然后看着萧蔓,行了一个礼,然后对萧蔓说:“在下护国将军霍魏,是皇上派再下来接您回宫。”萧蔓不太理解了,然后很疑惑的问他:“我?可是我不认识皇上呀!”霍魏笑了笑“因为您就是皇上失踪多年的女儿,银花宫的公主。”我和萧蔓都怔住了,虽然萧蔓怎么解释,但是霍魏认定了萧蔓肯定是大明宫的公主。霍魏说他要接萧蔓回宫,萧蔓舍不得我,自然要带我一同进宫。
萧蔓自从进了宫后就不太爱笑了,也不爱说话了,而且变得很挑剔,很虚荣。有一日,她去璃皇后的宫里,璃皇后给了她许多金银珠宝,璃皇后说没想到在这么多年后找到了自己的女儿,心里很开心。我看得出,萧蔓也很开心,那日她回碎月轩后,好像有点忧虑,她对我说:“洛卿,璃皇后对我那么好,我这么多年没有在宫里,她一定很想我,她给我那么多,我又没有什么可以报答她,虽然她是我的母后,但是我感到有点孤独。”我笑了笑,对她说:“萧蔓公主怎么会孤独呢,洛卿永远都是萧蔓的姐妹。”她突然生气了:“你怎么会是本公主的姐妹,你只不过是个奴婢罢了,哪能和本公主相提并论。”说完,她拂袖离去。
最近萧蔓心情比之前好多了,今天,她让我为她煮一碗莲子粥,我有点喜出望外,立刻到御膳房去做,当莲子粥做好后,我闻了闻,然后露出满意的表情,因为我知道御膳房的食材是最好的,而且莲子粥的做法是娘亲教给我们的,萧蔓最喜欢了。
当我端到她面前的时候,她用金汤勺舀了一小勺,吹了吹,然后吃了下去。她突然皱了一下眉,我小心翼翼的问她:“公主,怎么了,不好吃吗?”萧蔓把碗打翻,然后对我说:“洛卿,你的怎么手艺下降了那么多,这么难吃的东西还敢给本公主端过来。”她离开的时候,肩膀碰到了我,我那时已经怔住了,不由得倒在地上,看着面前那碗打翻的莲子粥,顿时泪水模糊了我的双眼,眼泪顺着脸颊留下来,滴在我的宫女裙上,碗的碎渣割破我的手指,流着鲜血,那时我才真正明白,我只不过是这个深宫里一个普通的奴婢罢了。我和萧蔓多年来的姐妹之情,早已被她遗忘,灰飞烟灭了。
我发现萧蔓真的变了,她对宫女越来越挑剔。例如她的宫袍要拿到司衣库用清水清洗两遍,多一遍不可以,她说多了会掉色,就不好看了。少一遍不可以,少了就会不干净,会不卫生的。她要我们做什么,我们必须去做,因为她是银花宫的公主,她身上流淌的是正宗皇室的血。
一日,乾坤宫的.宫女来传话,让我去见皇上,我便去了。到了那里,看见皇上,璃皇后还有萧蔓,我先行了礼,他们便让人端上一碗清水,我有点疑惑,但又不愿意说,璃皇后开口了:“洛卿,将你的血滴在里面。”按着她说的将一滴血滴在清水里,之后,璃皇后将她的一滴血滴在那碗有我的血的碗里,我们那时几乎都屏住了呼吸看结果如何,渐渐地两滴血融为一体,璃皇后不禁用手捂住了嘴,然后哭了,她万万没有想到,我才是她的亲生女儿。显然,我们都对这个结果感到太意外了。
皇上笑了几声,传了几个宫女来,下令让她们打扫冰月阁。萧蔓似乎很难接受这个现实,她一下子瘫软到了地上,她知道她的一切都没有了,她已不顾她的公主形象痛苦地哭着,泪不断地从她眼里流出来,她的脸上已满是泪痕,她小声地嘀咕着:“不可能,不可能。”这时的她显得那样无助,那样可怜。我也不知道怎么办了,看着萧蔓在哭,我看着她,我的心里也不好受,毕竟她曾经是我的姐姐,曾经和我相依为命的姐姐。不管她变成怎样,她永远是我的姐姐。
第二日,我便搬到了冰月阁,那里比碎月轩要大许多,房间有许多东西都是碎月轩里没有的,梳妆台上的珠宝首饰要更多,更美。我从来没想到这些是属于我的。我现在很担心萧蔓,今天早上有宫女告诉我,碎月轩昨晚就住进了一位新的答应,皇上念在父女一场,就没下令将她驱出宫中,让她当了一名宫女,虽然这个结果不是很好,但是没出宫已经是万幸了。
我在宫女的劝说下很不情愿的换上了一件粉纱绸缎长裙,戴上了黄金流苏簪。头上的头饰很重,感觉走路都摇摇晃晃的。我让宫女留在冰月阁里,独自去坤宁宫向璃皇后请安,去的时候路过御花园,便在凉亭里歇息了一会。这时,有位宫女端着一碗莲子粥急急忙忙向冰月阁方向走去,不小心撞到了我,莲子粥并没有被打翻,她慌了手脚,低着头问我伤到哪里没有,有没有洒在我裙子上,说着不是故意,请公主原谅之类的话。
然后,我们都沉默了,她抬起头,望着我。她原来是萧蔓!她一边哭着一边说:“洛卿公主,对不起,我以前对你做了那多伤害你的事情,都是我的错,进皇宫以后变得那么傲娇,不顾及你的感受,我当时也只是想撒这几年来没撒过的娇,过荣华富贵的日子,我发现我错了,洛卿,原谅我好吗?”她不停的抹着眼泪。我微笑着对萧蔓说:“萧蔓,我从来没有怪我你,我理解你,我没想到我才是银花宫的公主,我也没想到我们之间发生那么多事情,本来是那么要好的姐妹,如今却因为不同的身世有不同的命运。你没有错,我的好姐姐。”萧蔓笑了,她笑的那么灿烂:“嗯,我的好妹妹。”萧蔓把莲子粥放到御花园凉亭的石桌上,我们彼此相拥在一起。
这时依旧下着雪,红梅依旧,但洋溢着幸福的气息,她们便是那红梅,让雪凄凉,又让雪变得如此美。
【傲雪梅花】推荐阅读:
梅花,梅花陈与义,梅花的意思,梅花赏析10-06
描写梅花的作文梅花王国10-03
关于梅花的诗句——《西江月·梅花》07-29
《梅花》教学反思07-05
高一梅花作文08-27
梅花鹿茸论文08-31
梅花作文:寒梅05-26
梅花的成语06-12
梅花魂讲课06-28
梅花溪作文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