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鹿茸论文

2024-08-31

梅花鹿茸论文(共3篇)

梅花鹿茸论文 篇1

鹿茸系鹿科动物梅花鹿 (Cervus nippon Tem-minck) 或马鹿 (Cervus etrphus Linnaeus) 的雄鹿未骨化密生绒毛的幼角, 是一种名贵的滋补药, 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鹿茸化学成分比较复杂, 目前已知的有数百种之多。检测发现鹿茸中含有50%以上的多肽、蛋白质, 目前对鹿茸多肽、蛋白质的研究已成为近几年研究的热点。本文对提纯的梅花鹿茸多肽进行免疫药理学研究, 探讨其药理活性及作用机理, 揭示鹿茸多肽广泛的药理作用。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与仪器

鹿茸多肽 (Pilose antler polypeptide, PAP) 为本所从梅花鹿 (Cerrvus nippon Temmiru;k) 的鹿茸中提得的多肽类生物活性物质, 为白色冻干粉末, 易溶于水, 用时以生理盐水配成所需浓度;印度墨汁;昆明种小白鼠, 体重18~22g, 雌雄各半, 由哈尔滨兽医研究所实验动物中心提供。

1.2 试验方法

1.2.1 鹿茸多肽对小鼠单核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的影响

昆明种小白鼠40只, 随机分为4组, 空白对照组, 鹿茸多肽三个剂量组, 每组10只。每日腹腔注射PAP一次, 剂量分别为10mg/kg、20mg/kg、40mg/kg, 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连续7d, 末次给药1h后, 尾静脉注射以生理盐水稀释4倍的印度墨汁, 按l0m L/kg.bw。墨汁注入后立即计时, 于注入墨汁后第2、10min, 分别从内眦静脉丛取血20μL, 加入到2m L 0.1%Na2CO3溶液中, 摇匀。以0.1%Na2CO3溶液作空白对照, 用721型分光光度计在675nm波长处比色测光密度值 (OD) 。将小鼠处死, 取肝、脾, 称质量。计算廓清指数K和吞噬指数a (校正廓清指数) 。吞噬指数计算方法:

1.2.2 鹿茸多肽对小鼠血清Ig G含量的影响

动物分组、给药同上, 于末次给药后24h, 经眼眶静脉取血, 分离血清, 用单向免疫扩散法测每只小鼠血清Ig G含量。

1.2.3 鹿茸多肽对小鼠抗热应激能力的影响

动物分组、给药同上, 给药结束后, 将每只小鼠逐个放入55℃恒温鼓风干燥箱中, 观察并记录小鼠死亡时间。

1.2.4 鹿茸多肽对小鼠抗疲劳能力的影响

动物分组、给药同上, 于末次给药30min后, 将小鼠放入游泳箱中, 水深30cm, 水温25℃, 鼠尾根部负荷5%体重的铅块, 记录小鼠自游泳开始至死亡的时间。

2 试验结果与分析

2.1 鹿茸多肽对小鼠单核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的影响

随着剂量的增加吞噬功能增强, 吞噬指数和吞噬系数中、低剂量组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升高 (p<0.05) , 高剂量组与对照组比较显著升高 (p<0.01) (见表1) 。结果表明, 鹿茸多肽能够显著增强小鼠单核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

注: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0.05, **P<0.01。

2.2 鹿茸多肽对小鼠血清Ig G含量的影响

鹿茸多肽对小鼠血清Ig G含量的影响随着剂量的增加而增加, 高剂量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 中剂量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差异, 低剂量组差异不显著 (表2) 。结果表明, 鹿茸多肽能够显著增加小鼠血清Ig G的含量, 增强机体体液免疫功能。

注: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0.05, **P<0.01。

2.3 鹿茸多肽对小鼠抗热应激能力的影响

由表3可见, 中高剂量组差异极显著, 鹿茸多肽具有良好的抗热应激作用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1。

2.4 鹿茸多肽对小鼠抗疲劳能力的影响

由表4可见, 鹿茸多肽高剂量组与对照组对比, 负重游泳时间明显延长 (P<0.05) , 表明其具有抗疲劳作用。

3 结论

药理学研究表明, 鹿茸多肽对机体的免疫功能具有不同程度的增强作用, 而且随着剂量的增加而增强, 《本草纲目》中记载, 鹿茸“生精补髓、养血益阳、强筋健骨”, 其机理可能与鹿茸多肽的免疫调节有关。

本试验中, 提纯的梅花鹿茸多肽能够提高小鼠单核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 增加血清Ig G含量, 提高机体抗疲劳、抗热应激的能力, 表明鹿茸多肽能够增强机体抗感染的能力, 可以全面调节机体免疫系统功能, 增强免疫力, 通过对动物机体的整体调节, 使之向有利健康发展, 达到阴阳平衡的效果。

梅花鹿茸论文 篇2

氨基酸是鹿茸有机成分中含量高居首位的营养物质,其中甘氨酸含量最高;氨基酸是有机生命体组织细胞的基本组成成分,对生命活动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果人体缺乏任何一种必需氨基酸,就可导致生理功能异常,影响抗体代谢的正常进行,最后导致疾病。同样,如果人体内缺乏某些非必需氨基酸,会产生抗体代谢障碍。精氨酸和瓜氨酸对形成尿素十分重要;胱氨酸摄入不足就会引起胰岛素减少,血糖升高。又如创伤后胱氨酸和精氨酸的需要量大增,如缺乏,即使热能充足仍不能顺利合成蛋白质。因此,氨基酸在人体中的存在,不仅提供了合成蛋白质的重要原料,而且对于促进生长,进行正常代谢、维持生命提供了物质基础[3]。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来源:

本试验所用鹿茸购自广州清源红不让生态园,由吉林农业大学中药材学院中药教研室鉴定。

1.2 样品处理:

分别将二杠梅花鹿茸、马鹿茸由顶端到基部分为上、中、下三个部分.将其粉碎 过0.28 mm筛,装瓶备用。

1.3 仪器与方法

1.3.1 仪器和设备

日本日立 L-8800 型氨基酸自动分析仪;真空泵;恒温干燥箱。

1.3.2 试剂

16 种氨基酸标准品:除脯氨酸为 0.2 nmol·L-1 外,其余均为0.1 nmol·L-1;6.0 mol·L-1 盐酸溶液(氨基酸标准品:中国农业科学院分析测试中心;盐酸:北京化工厂,优极纯)。

1.3.3 氨基酸自动分析仪测试条件

分析时间:30 min;离子交换柱: 4.6 mm × 60 mm(规格)、3 μm 磺酸型阳离子树脂;柱温:57℃;反应温度:135℃;分离缓冲液流速:0.40 ml·min-1;茚三酮反应液流速:0.35 ml·min-1;波长:570 nm、440 nm。

1.4 样品的制备

氨基酸上机样制备 准确称取样品置于水解管中,精确到 0.0001 g ,称样量在 100 mg 左右,平行样 3 个;在水解管内加 6.0 mol·L-1 盐酸15.00 mL,1 % 巯基乙酸 1.00 mL ,盖上胶塞,用真空泵抽至真空,将此水解管封口后置于 110℃ ± 1 ℃ 的恒温干燥箱内水解 22 h ,水解结束后将水解液过滤并转移至 50.00 mL 容量瓶并定容。吸取滤液 1.00 mL 于 25 mL 烧杯内,蒸干,再用 1~2 mL 水溶解后再蒸干,重复 2 次,最后残留物用 0.02 mol·L-1 盐酸 1.00 mL溶解,经 0.22 μm 滤膜过滤后上机测定。

2 结果与分析

从测定的结果可看出:梅花鹿茸和马鹿茸富含多种氨基酸,尤以甘氨酸含量最高,谷氨酸、精氨酸和脯氨酸含量也很高;鹿茸氨基酸总量的分布是从基部到顶端逐渐增加;马鹿茸氨基酸含量要高于梅花鹿茸;马鹿茸必需氨基酸含量要高于梅花鹿茸。

3 讨论

本试验首次对广州产梅花鹿茸和马鹿茸从上、中、下各部位进行取样分析,结果表明鹿茸氨基酸总量的分布是从基部到顶端逐渐增加,这与王本样等测试结果规律性相同[4];与东北梅花鹿茸比较上39.66%>38.822;中37.65>34.843;下35.41>30.431,氨基酸含量都大于东北梅花鹿茸。但广州产马鹿中只有上部较高,中、下部的比较低。广州产马鹿茸氨基酸含量要高于广州产梅花鹿茸,这种原因可能与鹿茸的组织结构和生长发育密切相关的[5,6];但广州产梅花鹿茸、广州产马鹿茸与东北梅花鹿茸、马鹿茸氨基酸的测定结果有一定的差异[7,8],可能与地区环境、鹿的饲养和鹿茸的采收有很大关系。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2]钟英杰.梅花鹿茸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长春中医学院学报.2005.21(3):61~63

[3]朱晓波,张子荣.氨基酸与疾病[M].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

[4]王本样,周秋丽.鹿茸的化学、药理及临床研究进展[J].药学学报,1991.26(9):714~720.

[5]陈丹,孙哓秋.梅花鹿茸、马鹿茸不同部位氨基酸、总磷脂、钙、磷含量的研究[J].经济动物学报.1998.2(3):31~34

[6]李泽鸿,姚玉霞,王全凯等,二杠鹿茸与三杈鹿茸中氨基酸含量的比较[J].氨基酸和生物资源,2003.25(1):10~11

[7]赫俊峰,刘应竹,朱世兵.东北马鹿和东北梅花再生鹿茸中的氨基酸和无机元素[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4.2:84~85

梅花鹿茸论文 篇3

鹿茸血液生理生化指标是反映梅花鹿生理机能的重要指标。正常机体内酶活性较稳定,当机体某些器官和组织受损或动物发生疾病后,某些酶被释放入血液、尿液或体液内[7]。测定鹿茸血液可以了解或判定某些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关于梅花鹿血液生化指标方面的报道甚多,本试验旨在研究贵州省梅花鹿生茸期蛋白质水平对鹿茸产量及酶活性的影响,从而了解贵州省梅花鹿在不同蛋白质水平下鹿茸产量及酶活性的变化规律,为梅花鹿的健康成长和繁衍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数据[5],为贵州省制订梅花鹿饲料中蛋白质标准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动物及分组

健康梅花鹿公鹿27头,4岁,由贵州省安顺市紫云自治县天然鹿业有限公司提供。随机分成3组,Ⅰ组为9头,Ⅱ组为10头,Ⅲ组为8头,统一饲养管理。

1.2 试验日粮

试验以玉米、大豆粕、菜籽粕、蚕豆糠、麦麸为主要原料采用单因素3水平试验设计,日粮蛋白质水平分别为Ⅰ组28%、Ⅱ组24%、Ⅲ组20%。保证各组日粮中的能量、钙、磷含量一致。日粮配方及营养水平见表1。

注:粗蛋白质、总能、钙、总磷均为实测值。

1.3 血样采集

梅花鹿肌肉注射强效陆眠宁针剂麻醉,割茸时采用非抗凝采血管,取鹿茸血5 m L,立即送往实验室进行测定分析。

1.4 测定项目与方法

根据脱盘时间和割茸时间,在鹿茸生长到65 d时割取鹿茸,称量茸鲜重、鹿茸血重量。实验室采用常规方法测定饲料营养指标,凯氏定氮法测定日粮饲料的蛋白质;氧弹式热量剂(XRY-1A型)测定总能;高锰酸钾法测定钙;磷钒钼酸比色法测定总磷;改良赖氏法测定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试剂盒测定血清乳酸脱氢酶(LDH);磷酸苯二钠法测定碱性磷酸酶(ALP);奥林巴斯AU64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肌酸激酶(CK)、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

1.5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用SPSS 17.0软件进行分析,ANOVA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统计处理,LSD法进行多重比较和显著性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日粮蛋白质水平对鹿茸产量及鹿茸血重量的影响

见表2。

g

注:同行数据肩标小写字母不同表示差异显著(P<0.05),无肩标表示差异不显著(P>0.05)。

由表2可知,日粮蛋白质水平降低鲜茸产量增加,与Ⅰ组鲜茸重量相比,Ⅱ组、Ⅲ组分别增加23.24 g、1 034.19 g。不同蛋白质水平日粮对鲜茸产量影响显著(P<0.05),Ⅲ组显著高于Ⅰ组和Ⅱ组,Ⅰ组、Ⅱ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Ⅰ组、Ⅲ组间差异显著(P<0.05),Ⅱ组、Ⅲ组间差异显著(P<0.05)。3组鹿茸血重差异不显著(P>0.05)。

2.2 不同日粮蛋白质水平对酶活性的影响

见表3。

U·L-1

注:同行数据无肩标表示差异不显著(P>0.05)。

由表3可知,各组间鹿茸血液中的ALT、AST、ALP、LDH、CK、α-HBDH差异均不显著(P>0.05)。随着日粮蛋白质水平降低,鹿茸血液中ALT、AST、ALP、LDH、CK的值降低;α-HBDH值升高。

3 讨论与结论

研究结果表明,日粮蛋白质水平在20%时,梅花鹿鹿茸产量最高。本试验中梅花鹿生茸期最适日粮蛋白质水平高于A.Sahoo等[9]报道的加拿大马鹿,和高秀华等[10]报道的4岁梅花鹿。本试验结果与相关研究报道不一致,其原因可能与鹿的品种、年龄、饲养环境、饲料来源、生长的自然环境等方面有关。

本试验结果显示,不同日粮蛋白质水平对梅花鹿血液酶活性无显著影响(P>0.05)。本试验测定的3个组ALP含量均较卢福山[7]测定的青海地区梅花鹿的值低,Ⅰ组、Ⅱ组ALP含量较赵波等[3]测定的四川地区梅花鹿的值高;LDH含量均较卢福山[7]测定的青海地区梅花鹿的值高,较赵波等[3]测定的四川地区梅花鹿的值高;AST的含量较卢福山[7]测定的青海地区梅花鹿的值低;CK、α-HBDH含量较赵波等[3]测定的值高。本研究所设计的蛋白质水平范围内,日粮蛋白质水平对ALT、AST、ALP、LDH、CK和α-HBDH活性均无显著影响。试验测定血液酶活性与刘建博等[2]测定的清源马鹿、双阳梅花鹿,赵波等[3]测定的四川梅花鹿的结果差异极显著(P<0.01),这可能与动物品系、年龄、性别、生活的自然环境有关。

综上所述,本试验结果表明:日粮蛋白质水平控制在20%时鹿茸生产效益最高。此试验结果可作为贵州省养鹿产业的饲养参考标准,为贵州省养鹿业提供理论指导。

参考文献

[1]李树明,胡登伟,高善颂.梅花鹿活体采血及采血后不同时间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研究[J].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9(7):126-129.

[2]刘建博,郑雪,宋百军,等.清原马鹿、双阳梅花鹿及其杂交一代鹿血液生理、生化指标测定及对比分析[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4(11下):194-196.

[3]赵波,王强,牛李丽,等.四川地区梅花鹿40项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J].动物医学进展,2005,26(8):55-57.

[4]郜玉钢,王凯英,高秀华,等.日粮蛋白质水平对4岁马鹿产茸性能的影响[J].经济动物学报,2002,6(3):16-18.

[5]袁平珍.日月山梅花鹿公鹿七项血清生理指标的测定[J].青海畜牧兽志,2011,41(5):29-30.

[6]王欣,李光玉,崔学哲,等.梅花鹿仔鹿配合日粮适宜蛋白质水平的研究[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11,42(9):55-61.

[7]卢福山.青海地区不同生长期梅花鹿血清6项酶活性的测定与分析[J].黑龙江畜牧兽医,2009(4上):109-110.

[8]张秀莉,解泓,周定众.高寒山区优质茸鹿养殖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3(14):253-254.

[9]SAHOO A,GARG A K,ARORA B M,et al.Intake and utilization of sorghum and maize green fodder in spotted deer under captivity[J].Trop Anim Health Prod,2010,42(7):1405-1412.

上一篇:仿古建筑的文化价值下一篇:高等中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