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科技大学文件(共8篇)
华中科技大学文件 篇1
天津科技大学文件
津科大„2007‟1号
关于表彰2006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决定
各单位、各部门:
2006年全校教职员工紧密围绕建设高水平科技大学的目标,以科学发展观为引领,坚持高标准,追求高水平,团结奋进,扎实工作,在各自的岗位上作出了突出成绩,学校各项事业迈上了一个新台阶,涌现出一批先进典型。为总结经验,弘扬先进,进一步激发广大教职工为推进我校各项事业发展而努力奋斗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学校决定,对在教学、科研、管理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中取得突出成绩的科技处等37个先进集体和吴天毅等88名先进个人予以表彰。
希望受表彰的单位和个人再接再厉,戒骄戒躁,在新的一年里取得更大的成绩。希望全校教职员工向先进学习,不断提高工作水平,创造优异成绩,为我校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地发展,为建设高水平科技大学作出更大贡献。
附:光荣榜
二OO七年一月十八日
光荣榜
一、校级以上获奖名单
(一)先进单位(学校)
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 天津市民族工作先进单位
天津市学校系统共青团工作先进单位
天津市增强共青团员意识主题教育先进单位 2008奥林匹克教育示范学校 天津市人口抽样调查先进集体 国家助学贷款工作先进单位
天津市普通高校大学数学竞赛组织工作先进集体 天津市大学生英语演讲比赛组织工作先进单位
天津市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竞赛优秀组织工作先进单位 天津市第二十届科技活动周先进组织单位
天津市大中专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优秀组织单位 天津市“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征文活动优秀组织奖 中国宁波科技创业计划大赛组织奖 天津市青春健康项目先进集体 天津市妇女健身活动先进单位 天津市绿化先进单位
天津市首届青年体育节 “生存挑战”项目团体A组第一名 天津市首届青年体育节“城市定向”项目团体第二名 天津市河西区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先进集体
(二)先进集体
“十五”高校科技管理先进团队:科技处 国家级精品课:包装结构
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优秀组织集体:教务处、外国语学院 教育部全国成人高等学校招生工作先进集体:成人教育学院 2001-2005年天津市普法依法治理先进集体:学生处 天津市精品课:C语言、线性代数、印刷材料学
天津市“十五”立功先进集体并授予“天津市五一劳动奖状”:工会
理学院化学实验室
天津市教卫系统先进党组织:机械工程学院党总支
理学院化学党支部 国际学院第二学生党支部
天津市“十五”综合投资工作先进集体:化学实验中心 天津市师德建设先进单位:宣传部、材料科学与化学工程学院 天津市教育系统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集体:学生工作部、外国语学院
天津市教卫系统学校卫生工作先进单位:校医院
天津市教育工会2005工会工作先进集体:理学院工会分会
机械工程学院工会分会 天津市文明学校:机械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 天津市文明单位:信息化建设与管理办公室 天津市优秀实验室:化学实验中心
2005—2006年天津市普通高校新增专业建设评估总体评价优秀奖:
生物技术、海洋科学、工业工程、材料化学、应用化学、电子信息、制药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
教育总评榜十佳中外合作院校:国际学院 天津市精神文明优秀组织单位:宣传部 天津市民族体育工作先进集体:统战部
天津市第二届职工职业道德建设百佳班组:轻工机械装备研究室 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二届学术年会组织工作奖:科技处 天津市第五届民族体育运动会道德风尚奖:统战部
天津市开发区保税区人大代表换届选举优秀组织奖:泰达校区管委会 天津市第十一届全民运动会高校教工组:女排第一名、男排第二名
(三)先进个人
2005年全国教科文卫体系统优秀工会工作者:吴天毅 2005年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二等奖:徐荣贞 2006年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三等奖:刘建军 教育部全国成人高等学校招生工作先进个人:于健 教育部“十五”高校科技管理先进个人:关章军
2005“十五”立功先进个人并被授予“天津市五一劳动奖章” :
赵征、杨世凤、魏连江
第二届天津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获奖教师:陈建生 天津市德业双馨十佳教师:杨世凤
天津市师德先进个人:焦志勇、熊聪聪、杨世凤、武慧敏、陈建平、吕晓玲 天津市教卫系统优秀党务工作者:黄学峰 天津市教卫系统优秀党员:唐旭东
天津市教育系统优秀思想政治工作者:李书春、郑运旺、张春艳、李文福、崔永根、张娇林
天津市人事系统先进个人:文峰 天津市优秀团干部标兵:笪远平天津市老干部工作先进工作者:虞东江 天津市外国留学生工作先进个人:刘忠 天津市优秀政研会工作者:郑运旺
天津市教卫系统2001-2005年学法用法先进个人:王吉林 天津市教卫系统学校卫生工作先进个人:李春玲、刘淑琴 天津市教育工会2005工会工作先进个人:吴天毅、王文起、于普选、李晓丽、郑立鹏、刘宝达、宋美华、李霞、游善元
天津市第九届优秀调研成果三等奖:祝宝钟、武立群、郑运旺 天津市教卫系统第四届优秀调研成果二等奖:祝宝钟、武立群、郑运旺、范丽娟、朱新华
天津市教卫系统第四届优秀调研成果三等奖:马俊峰、马雷、暴士蕊 天津市共青团工作调研奖三等奖:笪远平等 天津市民族体育先进个人:暴士蕊
高等学校科技奖励和专利管理工作先进个人:王琥 天津市大中专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先进个人:李鹏 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优秀组织工作先进个人:陈建生 李洁 孟延红
陈 薇
天津市普通高校大学数学竞赛组织工作先进个人:黄利强 刘凤林 天津市第二十届科技活动周优秀组织者:王琥、贾子申 天津市大学生英语演讲比赛组织工作先进个人:李洁 天津市普通高校毕业设计管理工作先进个人:华欣 天津市人口抽样调查先进个人:朱丽丽 天津市青春健康项目先进个人:于普选
天津市高校第八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理工类一等奖:李桂菊
王瑞芳
天津市高校第八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理工类二等奖:李光
郝庆兰
天津市高校第八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外语类二等奖:付海燕 天津市高校第八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文科类三等奖:毛文娟
卢照坤
天津市高校青年管理干部基本功竞赛三等奖:曹荣 杨硕 王祎 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特等奖优秀指导教师: 李广琴
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一等奖优秀指导教师:何广军 陈建生 夏慧言
杨秀珍 夏桐枝 陈 薇
天津市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优秀指导教师:张立东 刘磊
崔家峰
天津市大学生数学竞赛一等奖优秀指导教师:郑乃法 天津市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竞赛二等奖优秀指导教师:刘敬光
史少强 宁爱军
天津市大学生第十四届艺术节优秀指导教师:李怡
河西区青春健康项目先进个人:王文起、于普选、朱萌、张莉、杜海燕、张波、李春玲
2001-2005天津市河西区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先进个人:于普选 天津市开发区保税区人大代表换届选举优秀工作者:李景琴 天津市第十一届全民运动会高校教工组: 乒乓球男单亚军:傅玉成
男子50米自由泳第一名:穆南 女子自由泳第二名:穆巍 网球男双亚军:候迎风 宋哲 乒乓球男单亚军:桂海辰
华中科技大学文件 篇2
一、科技文件归档时间的独特性
1. 归档时间的制度规定。
《科学技术档案工作条例》第八条规定:“一个科研课题、一个试制产品、一项工程或其他技术项目, 在完成或告一段落以后, 必须将所形成的科技文件材料加以系统整理, 组成保管单位, 填写保管期限, 注明密级, 由课题负责人、产品试制负责人、工程负责人等审查后, 及时归档。”这里的归档时间是指课题、产品、项目 (下文统称项目) “完成或告一段落”。项目完成, 一般指特定成果 (即技术报告、产品、工程图纸等) 形成后, 经过委托人验收合格, 即为完成。委托人, 即投资人, 在科研单位即最高技术负责人或代表人。还有一些大型项目, 从科研、环评到试车投产时间在三年或五年以上, 在项目进行告一段落时, 所发生的文件、资料应归档。大型项目的筹建工作均有相对独立的工作进程, 如准备阶段, 试车、投产阶段, 总结、申报奖励阶段等。每个阶段形成相对独立的一组科技文件, 均可作为科技文件归档的“段落”。另外, 新建项目暂时中断, 也可作为一个段落等。
2. 归档的最佳时机。
我国科技文件的归档时间, 无论从现实情况或法规条款上看, 并没有采用西方国家或我国某些学者提出的在“半现行期”或“半现行期”以后归档的做法, 而是在项目完成后或大型项目告一段落后立即归档。这样的归档时间, 使我国科技档案工作具有很大的独特性和优越性, 使科技档案在性质上既具有现行性, 又具有历史性和真实性。从现行性上说, 既是最完善和最新的科技成果, 可供本单位有关部门工作利用, 又可以进行技术转让和学术交流。从历史性上讲, 它是真实的、完善的历史记录, 具有依据、凭证和历史研究价值。所以, 我国保存在档案室的科技档案, 是连续开展科技工作的接力棒, 是科技事业发展的“粮仓”, 从一定意义上说, 是科技工作的生命线。
3. 归档时间及时性的严格把握。
及时归档有利于科技文件的保密和安全。科技项目的完成周期一般在3年内, 大中型项目需要3-5年或10年以上。如果各科技项目形成的文件不能及时归档, 散存在个人手中, 不仅容易丢失、散失、损坏, 还会因保管条件或个人原因造成泄密事故。科技文件的安全或泄密是关系到个人、单位, 尤其是国家利益的重大问题。解决这一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及时归档, 由单位进行统一管理。归档时间的及时性, 使科技档案具有三种价值, 打破了普通档案的两种价值论。科技档案的第一价值是特定的利用价值, 即投资的回报价值和广泛的科学利用价值, 如科学研究的预研工作, 阶段性成果, 设计部门的竣工、定型图纸等。第二价值是除特定利用价值以外的现行利用价值, 如参考、凭证、交流、情报、科研管理、成果评定奖励申报价值等。历史研究是第三价值。许多科技档案成为中外学者编史修志的重要依据, 就是明显的证明。如果失去了及时性, 科技档案则失去了时效性, 不能准确反映当时的历史真实, 就会给科学利用增大误差, 降低利用效果与效率。
二、科技文件归档内容的独特性
1. 归档范围特殊性。
原则上讲, 在项目活动各个阶段中形成的具有日后查考、查证、利用、交流、转让和有史料价值的科技文件均应归档, 但一些特殊性和边缘性科技文件的归档问题更应引起大家的重视。 (1) 负结果项目的归档。科技活动, 特别是科研试验项目, 常常会出现一些失败的环节和结果, 即负结果项目。 (2) 协作项目的归档。协作项目的归档, 在《科学技术研究课题档案管理规范》中是这样规定的:“几个单位协作的科研课题, 其文件的归档要保证课题主持单位保存该课题的整套档案;协作单位除保存与自己承担任务有关的原件外, 将复制件送交主持单位保存, 并在协议中明确科研课题文件的归档和归属。”这是一般原则, 如果协议中规定协作单位将全部应形成的文件移交主持单位时, 协作单位则不应保存任何文件。 (3) 综合性和专门性文件的归档。根据档案分类的一般原则, 综合性文件应归入综合类档案, 专门性文件归入专门类档案。科技文件的归档也应遵循这一原则。
2.科技文件归档内容的严密性。
科技文件归档的及时性, 使档案利用的效益大大提高, 同时也改变了许多繁杂的工作环节, 使归档工作规范化、科学化、高效化。科技档案人员为了高质量档案的形成, 需要进行科学的建档管理, 做好建档业务指导与监督, 对应该形成的科技文件均按规定要求及时整理归档。例如, 项目建设时由于各施工单位技术力量的参差不齐及人员素质的差异较大, 为保证竣工档案的质量, 档案管理人员必须根据归档制度、归档范围的要求, 对施工单位竣工材料的整理全过程进行指导、监督, 把好关。从这个意义上讲, 科技人员档案意识越强, 形成的档案越完整、准确、系统、规范, 就越有高的文献价值, 借鉴价值, 指导价值, 示范价值和科学利用价值。
科技电子文件建档实践 篇3
摘 要:针对基层单位科技档案管理工作中的电子文件建档问题,探讨在新的技术条件下实现电子文件建档的基础条件和工作流程,得出可以通过OA流程控制下的文件签署保证电子文件的原始性,进而实现电子文件建档的结论。结合工作实践,讨论电子文件建档对数字档案馆建设和科研管理的意义。研究当前电子文件建档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对应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电子文件;建档流程;OA系统;数字档案馆
电子档案主要有两个来源:电子文件建档和实体档案数字化。电子文件建档是新形势下加强档案信息资源建设的重要途径。在科技档案管理工作中,档案部门早在上世纪90年代开始接收科技档案的电子文件。当时由于无法判定电子文件与纸质件的一致性,只能认为纸质件才是档案,才具有凭证作用;而电子文件因无法提供凭证作用,只能作为信息储备。随着信息技术发展,电子文件建档有了新的突破和可能。
1 电子文件建档的基础条件
OA(自动化办公)系统的建成,使电子文件建档具备新的技术条件。①OA系统能够确定每项事务的责任人。OA系统把每台计算机绑定到具体的个人,并为每名用户配备唯一Ukey,这样任何人无法冒充或者顶替别人处理事务。②每项事务有既定的处理流程,每个人也有既定的权限,与个人无关的事务觉察不到也访问不了,这样就把档案的审批签署控制在应有的范围内。③配置了加密传输,涉密数据可以在区域网内部安全流转,档案材料不必再采用介质移交的方式,无需刻录光盘。
实际上,OA流程控制下的文件签署,就是在文件中添加相应的签名图片。签名图片通过扫描个人签名获得,保存在服务器端,个人不能改动。最终接收的电子文件,是从服务器下载的,而且经过相关责任人的签署。签署不完整的要回退给相关责任人重新签署。这样的电子文件相关责任人是不能否认的,这就保证了电子文件的原始性。确切地说,电子文件的原始性是由OA流程来实现的。
科技档案除作为档案的凭证作用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作用是科技信息储备。为此我们要求电子文件是可以进行信息加工(修改)的,一般要求是WORD格式的。这一点基于三方面的原因。①便于对信息进行组织。归档文件格式多样,多数没有规范的摘要、关键词、目录和图表清单,如果不重新组织,阅读都不方便,更难以开展数据挖掘等深层次处理。②便于信息复用。归档材料中的数据、图表在后续工作中会经常用到。③便于格式转换。理论上讲,电子信息都有可能成为电子垃圾,目前PDF格式是国际推荐的文本格式,我们要把文本文件统一转换成PDF格式。
2 电子文件建档流程
科技档案由封面、正文、归档协议、备考表四部分组成。电子文件归档时,正文作为工作流的附件提交,其他三部分从归档人员填写的表单生成。尽管多数归档材料是电子文件,仍然有个别材料是纸质件,例如技术加工合同、项目批复材料等,为此需要把纸质件纳入电子文件建档流程。有些单位或者个人不能使用OA系统,仍然需要填写纸质的档案封面、归档协议、备考表。建档流程如图1所示。
采用电子文件建档流程具有以下的便利:
2.1 实现电子文件直接转换。电子文件建档过程中共采集和保存四类文件:一是归档时提交的电子文件,可称之为原始文件;二是纸质件扫描形成的文件,简称为扫描文件;三是经过格式整理的文件,称之为整理文件,是一种中间文件;四是最终打包生成的正式档案文件,叫做电子档案。传统纸质档案是通过扫描加工形成电子档案的,将纸质件扫描成TIFF图像。采用电子文件建档流程,可将原始文件整理后打包直接生成电子档案。保留原始文件是一种稳妥的办法,有三方面的原因。①确保电子文件处理过程可回溯。一旦处理时发生失误,可以重新开始。例如,打包(即文件格式转换)时如果遇到图片或文字难以转换的情况,能够从原始文件中重新提取或生成。②避免纠纷。部分文件本身就存在问题,在反馈给归档人员时,可能会被归档人员当成文件处理的失误,档案部门保留的原始文件就可作为最有力的证明。③原始文件的属性信息也能够起到一定的凭证作用。
图1 建档流程
2.2 档案格式更加规范。电子文件整理主要是格式处理,例如修改页面大小、页边距、页码、字体、字号、行间距、标题级别,添加目录、图表清单、摘要、关键词等等。我们特别注意文件的标题设置以及目录、图表清单的自动生成,打包后标题会自动形成书签,使得电子档案便于阅览。这样档案的幅面大小、边距、页码编制就可以采用统一的标准。
2.3 大幅减少归档人员的工作量,使得归档更加方便。我们要求归档人员把所有的电子文件作为工作流程附件提交就可以了,既不用修改格式,也不用进行合并,这些工作包括档案的打印全部由档案管理人员完成。这样换来的不仅是归档人员的方便,也有档案格式质量的提高。由于归档文件格式五花八门,例如请示、合同、项目申请书、项目验收报告、项目总结报告、学位论文、GF报告、图纸等都有各自特定的格式,不同来源的项目对格式的要求也不尽相同,加之归档人员对各种格式转换的方法及意义也不甚了解,例如档案材料需要连续编制页码,而一般文件材料大都要求正文从“1”开始编制页码,为此几乎所有电子文件都需要进行相应的处理。现在这些处理由档案管理人员负责完成,虽然工作量成倍增加,但由专人负责,档案格式质量得到保证。
3 电子文件建档的意义
所谓数字档案馆,简单地讲是数字化建档、数字化管理和数字化利用。我单位的科技档案工作经过50多年的持续稳定发展,已经实现了全部馆藏的数字化扫描,完成了存量档案数字化;研发自建了科技档案管理系统,并实现了数字化档案的浏览、利用。电子文件建档使我们突破了数字档案馆建设的最后一道门槛,实现了档案管理从接收、管理到利用整个流程的数字化工作模式。
电子文件建档顺应了科研工作的需要,满足了科研管理的规程。目前的科研办公过程中的主要记录方式是电子文件,如果依然要求归档人员提供纸质件,就是逆潮流而行,会引起广泛的抵触情绪。同时随着集中打印在我所的实施,打印文件相当麻烦,况且如果打印的文件尚不能满足档案的格式要求,还要进行格式修改,会引发许多的争议和误解。电子文件建档能够把这些抵触和争议消除掉,档案部门与科研部门的关系也顺畅了许多。因此电子文件建档受到科研部门和科研管理部门的大力支持。
4 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思路
上述电子文件建档流程是为文本文件设计的,同样适用于图片,但对于视频、动画、数据库、软件这些格式的文件则不适用。目前我们把视频等文件作为档案的附件保存起来,等待技术可行时再进行处理。
尽管人类拥有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等五类信息接收器官,但是能够进行时空传播却只有视觉和听觉信息,味觉、嗅觉和触觉信息在目前的技术条件下既不能准确描述,也不能超越时空传递。这些不能准确描述的信息可以借助文字符号来抽象描述,也就是说借助视觉信息来描述。从这一点来说,目前需要存储和传递的信息只有图像和声音两类,视频是图像和声音的组合。因此,视频、动画、演示文稿等,都可以转换成某种格式的视频文件。
数据库和软件是很难处理的,数据库与软件的反应与操作者的输入或者选择相关,对于不同的输入或者选择会有不同的结果。例如数据库检索,对于不同的检索词及其组合会输出不同的结果;点击软件不同的按钮软件就会有不同的流向和反应。目前使用的数据库一般是关系数据库,关系数据库存储数据的表格是可以输出的,表格之间的关系以及检索策略等只能用语言(包括图表)来描述,利用人员通过理解表格之间的关系能够得到检索结果。软件的源代码可以输出,算法和功能也是可以描述的。总之,数据库和软件必须借助语言描述才能被利用,因此要注意收集数据库和软件的设计、测试、描述文档。
对电子文件进行格式转换,使得电子文件建档方案受到质疑,有人认为这样形成的电子档案不具备凭证作用。从档案管理的角度来讲,原始性要求应当是归档人员不能否认电子文件承载的信息内容,而不是要求信息格式的不可更改。如果要求信息格式不可更改,那么复印传统的纸质档案,也是一种格式转换,也会使凭证作用丧失。通过水印、电子签名实现的凭证作用,一旦进行格式转换其凭证作用也会丧失。唯一的解决办法是新成立一个中立的机构来分配密钥或者保留凭证,类似于专门建立一个公证机构。对于这样的公正机构,密钥的管理与使用,凭证的保存也是一项极其复杂的工作,需要投入的费用会远远超过档案管理的费用。
5 总结
电子文件建档是数字档案馆建设的关键环节,至此科技档案工作的收集、建档、存储、管理、利用等五个工作环节全部实现数字化(图2)。数字档案馆的五个构成要素资源、设备、人员、技术、制度等基本完备。以资源为基础,以设备、人员、技术为支撑,以制度为统领的档案工作模式基本形成(图3)。档案工作重心由实体档案转移到电子档案,数字档案馆开始正式运行。
图2 档案工作的五个环节 图3 数字档案馆构成
参考文献:
[1]张美芳.数字信息保存[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
[2]中国档案学会.创新:档案与文化强国建设——2014年档案事业发展研究报告[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14.
[3]王英玮.信息管理导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作者单位:西北核技术研究所 来稿日期:2016-08-18)
[2]王灿荣,王协舟.档案信息服务社会化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策略[J].档案学研究,2015(2):66~70.
东南大学文件 篇4
关于试行《东南大学优秀博士学位
论文基金条例》的通知
各校区,各院、系、所,各处、室、直属单位:
为提高我校博士学位论文的质量,培育国家级、省级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特设立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基金,并制定了《东南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基金条例》(试行),现将该条例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件:东南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基金条例(试行)
二○○四年八月二十日
东南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基金条例
(试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东南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基金(专项)资助优秀博士研究生(优先资助硕博连读生、提前攻读博士研究生)的创新性科学研究和学位论文选题,以促进高水平学位论文的产生。
第二条 该基金经费来源于学校设立的研究生创新教育专项经费,每年总额为80万,资助人数为30人左右/年。
第二章 申请和评审
第三条 在校注册学习一年以上,硕士阶段成果突出,课程成绩优良的博士研究生在博士论文开题报告通过后均有资格提出申请。第四条 申请者必须经指导教师同意,审慎选题,缜密制定论文实施计划。对于学位论文选题与国家级或部省级科研项目相结合的予以优先资助。申请者于每年3月初或9月初填写申请表,所在院、系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初审通过后,再由研究生院聘请有关专家审定,审定通过者作为资助候选人。
第三章 资助和要求
第五条 资助经费分为科研经费和生活费。原则上,科研经费5000元/年(以两年计)发放给指导教师管理,专门用于该生科研论文和学位论文工作。生活费为500元/月(每年资助12个月,逐月发放至毕业时为止,总数不超过两年)。
第六条 对已符合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基本条件,论文成果突出者,经导师推荐并由专家审定,可作为优秀博士论文培育对象,适当延迟答辩及毕业时间(一般不超过一年),每人每月资助生活费1500元。
第七条 获资助者在论文进行阶段必须科学地实施论文计划,阶段性成果必须以东南大学的名义在本学科的一级学术刊物或国际学术刊物上以第一作者发表学术论文,理工医科博士研究生至少发表8篇三大检索论文,其中理科至少3篇SCI检索论文,工科、医科学科至少1篇SCI检索论文;建筑学科博士研究生至少发表学术论文8篇,其中在最高级学术刊物上至少发表3篇;文科博士研究生必须在本学科的中文核心期刊上至少发表10篇学术论文。获得部、省级二等奖及以上(排名在前三名)和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权授权(公开且排名在前两名)的创造性工程技术成果可等同于三大检索论文1篇;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及以上(排名在前五名)可等同于三大检索论文2篇;文科博士研究生出版15万字以上与论文选题有关的专著可等同于中文核心期刊论文3篇。
第八条 每年校庆期间由获资助的博士研究生在相应的学科范围内进行论文进展报告会,并将进展报告和工作总结报送研究生院培养办公室。
第九条 获资助的博士研究生须在学位论文答辩前撰写结题报告,交研究生院培养办公室存档。同时该生的学位论文应进行预答辩,并必须按《东南大学学位论文盲审条例》进行盲审,如果盲审结果一致为优秀,并经答辩委员会及所在院、系学位评定分委员会评为优秀,则该学位论文评定为校级优秀论文,并推荐为国家级、省级优秀学位论文遴选对象。
第四章 经费使用和管理
第十条 获资助项目的科研经费由指导教师负责,单独建帐。经费只能用于该学位论文所需的文献查询、论文发表、实验材料消耗、小型设备购臵、参加学术会议等,各单位不得提取管理费、劳务酬金或挪作它用。
第十一条 对于获资助的项目首期下拨40%的科研经费作为启动费,研究生院按对获资助者的科研成果进行考核,考核合格者再下拨40%的科研经费,考核不通过者则停止资助。若该学位论文被评定为校级优秀论文,则按全额发放科研资助费并给予奖励。
第十二条 获资助期间,若因故终止项目研究工作的,应及时报告研究生院培养办公室。如因研究生本人原因而终止的,原则上须由研究生本人自筹补上已支出的资助经费(包括科研经费和生活费)并退还研究生院,不得将该经费用于其他研究生的论文工作或转作它用。该经费的使用止于研究生论文答辩前,节余经费由指导教师用作其他研究生的培养经费。
第五章 附则 第十三条 获资助的博士研究生应在学位论文及发表的学术论文的页脚或论文末尾特别说明获本基金资助。
第十四条 对于学位论文选题获“江苏省高等学校研究生创新计划”资助的博士研究生将提供生活费方面的配套资助(资助方式同第五条)。
天津理工大学文件 篇5
津理工人事„2005‟26号
关于印发《天津理工大学福利费管理办法》的通知
各学院、机关各处室、各直属单位:
《天津理工大学福利费管理办法》已经2005年12月8 日第23 次校长办公会审议通过,现印发执行。
二〇〇五年十二月十二日
主题词:人事工作福利费办法通知
(印刷25份)天津理工大学人事处2005年12月12日印发
天津理工大学福利费管理办法
第一条为搞好集体福利、解决职工生活中的特殊困难,充分体现党和国家对教职工的关怀,加强我校福利费使用的管理,更好地发挥福利费的作用,依据天津市人事局的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福利费提取标准和经费来源
全校福利费按在职教职工工资总额和离退休教职工离退休费总额的2.5%的比例,由校财务处每年足额划拨给校人事处,建立专门账户。每年年初,人事处按每人每月6元的标准,将部分福利费划拨给各学院(处级单位)掌管使用,剩余的由人事处统一管理。离退休人员与在职人员按同标准提取福利费(离休人员的福利费由离退休人员管理办公室负责掌管使用;退休人员的福利费由所在单位负责掌管使用)。根据具体情况,每年对学校和各学院(处级单位)掌管的福利费额度进行一次调整。
第三条福利费的使用范围
(一)各学院(处级单位)掌握的福利费使用范围
1、解决教职工家庭生活困难补助;
2、解决教职工供养的直系亲属丧葬困难补助;
3、节日慰问离退休及长期病休人员的开支;
4、解决教职工其他特殊困难。
(二)学校统一掌管使用的福利费使用范围
1、夏季防暑降温费用;
2、节日慰问离退休及长期病休人员的开支;
3、解决全体教职工的其他特殊困难补助;
4、集体福利性活动;
5、市人事局规定的其他福利项目。
第四条补助标准
(一)教职工生活困难补助标准
职工定期生活困难补助以家庭内的全部收入确定。家庭人口计算范围应根据有关赡养、抚养和抚养关系的法规,一般以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为基础。其中,对家庭收入不清的,一般不列入定期生活困难补助范围;
职工临时生活困难一次性补助由各单位根据职工实际困难情况给予补助,补助标准一般一次不超过200元;
因无法抗御的灾害造成教职工本人家庭财产严重损失者,凭管辖区派出所或居委会等有关部门的证明,视其损害程度进行一次性补助,一般最高不超过300元。
(二)丧葬困难补助标准
教职工供养的直系亲属死亡后的丧葬费困难补助标准为200元;岳父、岳母或公婆死亡后丧葬困难补助为100元。
(三)夏季一次性防暑降温补贴
夏季一次性防暑降温补贴标准为每人每月45元,补贴月份为6月—9月。截至每年6月1日参加工作满一年的固定职工可以享受防暑降温补贴;如在6月—9月期间工作满一年时,可自满一年的次月起,按实际的月数发放;离退休人员与在职人员均可以享受防暑降温补贴。
(四)职工丧葬费及抚恤金标准
职工死亡后丧葬费标准为1000元;
教职工死亡后一次性抚恤金为本人生前10个月工资,计发基数为本人生前最后一个月职务工资与按照国家规定比例计算的津贴之和;
(五)遗属生活困难补助标准
关于遗属生活困难补助对象的具体规定依据天津市人事局的津人工[1981]152号文件执行。
享受遗属补助的对象系城镇户口的,每人每月补助标准为180元;系农村户口的,每人每月补助标准不超过120元;其中对孤独一人又无其他生活来源的遗属,其补助标准可在上述标准的基础上再增加26元。
已故人员的配偶无劳动能力且无固定收入的,其已成年子女有赡养老人的义务,计算遗属补助时,按每个子女每月负担26元计算,不足补助标准时,再给予补助;
已故人员的配偶有收入的,本人生活费按每月241元计算,剩余部分作为抚养未成年子女的费用,不足补助标准的再补足到补助标准。补助费达不到每月26元的,可按每月26元予以补助;
已故人员的配偶有收入的,虽达不到补助条件,如生活确实困难,经单位领导批准,可给予每个未成年子女不超过每月26元的补助;
离休干部遗孀无固定收入、有子女的,定期生活困难补助标准调整为每月310元,遗孀无固定收入又无子女的,定期生活困难补助标准调整为每月500元。
(六)教职工慰问费标准
教职工慰问费的标准依据学校及各学院(处级单位)福利费使用情况确定,一般掌握在每人每次100元以内;学校领导和以学校名义慰问所需经费从学校职工福利费中列支,各单位慰问所需费用由各单位福利包干费中列支;教职工慰问费每人每年只限报一次。
(七)探亲假路费报销标准
工作满一年的本校正式在编职工(以下简称“职工”)与配偶分居两地,又不能在公休日团聚的,每年可享受一次探亲假,报销职工本人往返车船费;
未婚职工探望家住外地父母,每年可享受一次探亲假,报销职工往返车船费;
已婚职工探望家住外地父母,每四年可享受一次探亲假,车船费在本人基本工资30%以内的,由本人自理,超过部分由单位报销(基本工资为本人职务工资与按国家规定比例计算的津贴之和);
工作不满一年的教职工不享受探亲假及探亲路费报销; 报销标准为:乘火车按硬座票价、乘轮船按四等舱票价、乘长途公共汽车按凭据实支报销(本市至探亲目的地之间通达火车、轮船、长途汽车的,以不超过火车、轮船、长途汽车的相应标准报销)。职工探亲乘坐飞机、出租汽车、机动三轮车、人力三轮车均由职工个人自理,不予报销。
(八)冬季取暖补贴
冬季取暖补贴标准为每人235元,每年一次性发放;参加工作不满一年的不享受冬季取暖补贴。
上述补贴标准发生变动时,则依据天津市有关文件规定的补
助标准执行。
第五条福利费使用的有关规定
(一)各学院(处级单位)要严格按照福利费使用范围的规定,做好教职工的有关福利工作。严禁滥用福利费,防止不符合规定的项目在福利费中支出,不准以任何理由将福利费平均发给个人;
(二)使用福利费应加强民主管理,使用福利费解决教职工困难时,必须先由各学院(处级单位)福利小组提出意见,再报领导审批;各项福利费用支出均要报人事处审核备案,以确保切实解决好职工的实际生活困难;
(三)对各项福利支出要严格掌握、量力而行,当年节余的福利费可转入下一使用,有结余的应注意积累,一般应保证有一个季度的结余。
(四)职工夫妻双方均在我校工作,当生活发生困难时,只能由一方申请生活困难补助,不能双方同时享受困难补助。
第六条工作程序
(一)职工生活困难补助审批程序
在补助标准范围内的:由职工本人填写《教职工临时生活困难补助申请表》,经所在单位填写单位福利小组审批意见及单位领导审批意见,并依据本单位福利费使用情况确定补助金额后到人事处办理相关手续;
超出补助标准的:须本人写出书面申请并填写《教职工临时生活困难补助申请表》,经本单位核实情况写出申请报告提出审批意见并确定补助金额,由本单位领导签字后上报人事处审核并根据校福利费使用情况提出初步意见,再报请主管校长审批。
(二)丧葬抚恤金审批程序
职工去世后,去世职工家属应及时通知职工所在单位去世时间,由所在单位上报人事处(退休职工去世上报离退休办公室),停发去世职工的工资或离退休费后,家属携带职工本人的医疗保险证及死亡证明原件、复印件到人事处办理相关手续。
(三)遗属生活困难补助审批程序
申请遗属生活困难补助的遗属本人填写《申请遗属困难补助
审批表》,由职工生前所在单位核实情况并提出意见后,将个人申请、《申请遗属困难补助审批表》和须准备的其他相关材料送人事处审批办理;
享受遗属补助的职工直系亲属每年分两次(上、下半年)领取补助,如非本人办理领取手续的须在每年末提供遗属本人的生存证明(遗属尚在普通中学学习的须出示学校的在学证明)。
(四)探亲假路费报销审批程序
职工本人填写《教职工探亲申请表》后,由所在学院(处级单位)领导审批探亲意见,探亲后携带申请表到人事处办理相关手续。
(五)教职工慰问审批程序
节日慰问离退休及长期病休人员工作,由人事处、离退休办公室协调安排。
各单位接到人事处及离退休办公室联合通知后,将符合慰问条件的人员名单分别送到人事处、离退休办公室核实,然后按照干部职工管理权限和各职能部门的职责范围分级慰问,并凭有效单据到人事处报核备案。
教职工生病住院的慰问工作按照干部、职工管理权限及各职能处室职责范围分级负责慰问。属于学校领导或职能部门代表学校慰问的人员,由慰问对象所在单位报人事处备案,由校长办公室统一安排校领导及有关人员慰问;属于各单位负责慰问的人员,由各单位自行安排,报人事处核实备案。
第七条本办法由人事处负责解释。
第八条本办法自颁布之日起施行。
天津理工大学
二○○五年十二月八日
附表:
1.教职工临时生活困难补助申请表(略)
2.申请遗属困难补助审批表(略)
3.教职工探亲审批表(略)
839-东南大学文件 篇6
关于公布2011届推荐
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名单的通知
各院、系、所,各有关部、处,2011届各学生班级:
根据教学司[2010]24号和东南大学校通知[2010]143号文件精神,我校在2011届本科生中开展了推荐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的工作。各院(系)均制定了详细的推荐细则,认真组织了考核,院(系)和学校分别进行了公示。经校推荐工作领导小组复审,共批准738位2011届同学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现将名单公布如下: 建筑学院(39人)赵 韡 孔德钟 董亦楠 沈 雯 申瑞雪 刘一歌 吴 丹 李 垣 仇 星 吕明扬
宫汝勃 赵 越 周 韵 戎卿文 陶诗琦
张 佳 郑辰暐 田 卉 郑 浩 金 欣
李晋琦 鲍洁敏 刘嘉阳 吉星帅 李 智
唐超乐(专业学位)郭 翔(专业学位)王晓娟(专业学位)艾 迪(专业学位)严 鑫(专业学位)
魏亚文(专业学位)姚辰华(专业学位)周 慧(专业学位)贾 若(专业学位)沙菲菲(专业学位)李敏蕙(专业学位)申毓良(专业学位)张 立(专业学位)蒋文君(专业学位)机械工程学院(43人)司 伟 许 可 张廓然 方鑫杰 王 凯 石智云 赵 天 王欣飞 巨小龙 王启飞 汪 港 巢 渊 范 坚 孙立剑 江 彬 王春林 杨成伟 陈 健 王尧尧 胡 清 杨佳宁 姜薛起
王 超
赵逸高
李 龙(专业学位)顾建宏(专业学位)龚 焕(专业学位)朱银龙(专业学位)林碧华(专业学位)王晓斌(专业学位)郑 鑫(专业学位)李 锋(专业学位)能源与环境学院(41人)张 龙 林日琛 王 迪 杨小龙 刘先立 朱 彦 严 佩 周 栋 刘培栋 陈欢乐 张世东 张枭雄 林 佳 王少飞 娄清辉 章斐然 蔡喜冬 刘雪娇 张 坤 钱俊飞 朱 纯 杨 振
陈 曦
邵丹丹
李德龙(专业学位)陈 星(专业学位)薛琳娜(专业学位)吴金龙(专业学位)王明路(专业学位)刘 健(专业学位)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57人)徐 圆 曹丽娜 缪小龙 王勇森 赵 顺 周子铨 王润璠 蒋鹏程 曹 行 秦东润 朱 灿 吕晶晶 朱冠亚 倪大海 陈 鹏 喻荣梅 缪苏津 周 倩
马 亮
李穆清
黄 笛 徐义虎 吴青聪 花季华 赵 扬
马艳峰
周建功
沈 珍
李正祥(专业学位)杨夏竹(专业学位)周金波(专业学位)
查 翔 相 玮 李兴国 沈冰洁 沈仁君
张 波
周 易
张茜芸
王 林(专业学位)朱春艳(专业学位)杨 莉(专业学位)卢庆博 张小龙 王和洲 汪晓慧 于 慧 张 宾 韩如明 杨 陈 宋大伟
吴海龙
杨 露 胡 强 支 豪 陈 林
郭子钰 陆小青
夏 磊 范东东
陆晓斌 吴兆青
唐小芳
马 鹏(专业学位)逄 军(专业学位)秦 雨(专业学位)石 乐(专业学位)刘 飞(专业学位)林 翰(专业学位)冯裕深(专业学位)史俊诺(专业学位)宗思浩(专业学位)孙平山(专业学位)毛瑜锋(专业学位)刘 畅(专业学位)朱 枫(专业学位)龚健伟(专业学位)孙海珍(专业学位)马辛琢(专业学位)土木工程学院(57人)包轶楠 朱哲达 邢晨曦 周海飞 吕 巍 武 培 徐 燕 李朝静 曾 鹏 姚刘镇 刘进进 陈小云 赵 杏 张 赛 张锦晓 夏 楠 管东芝 吴印兔 周宇凌 陈 磊 周 雅 申士军 赵 睿 赵丽清 宋 靖 张 军
田静静
王晓颖
刘宜良(专业学位)陈乐琦(专业学位)陈雷雷(专业学位)丁明珉(专业学位)刘 峰(专业学位)张 凯(专业学位)雷雪辰(专业学位)付亚平(专业学位)唐 洁(专业学位)徐刘钰(专业学位)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29人)张 庄 李晓倩 王 浩 王 浩 季 静 陆书芳 王钟龙 吴庆楠 王 坚 裴玉伟 林生琴 韩宇龙 朱 丹 黄建凡
禹平
佘頔頔
吴晓纯 周剑昊 盛惠琴 王路平刘 聪 赵 桉 朱荣华 陈爱荣 杨思思 曹 轲 贾玉蕾 居 易 冒丽娜
顾志超
姚一茂(专业学位)盘 琳(专业学位)梁止水(专业学位)夏铭谦(专业学位)陈 颢(专业学位)梁琛华 沈广冲 李文杰 张 昊 於正强 李晓明 樊旭东
赵安璞(专业学位)沈健雄(专业学位)赵敏超(专业学位)王 昊(专业学位)苏 凯(专业学位)冉 帆(专业学位)数学系(12人)林 静 陈百硕 郎君利 周 磊 丁 乙 查雯婷
董岩超
赵天骄
赵 霞(专业学位)
自动化学院(30人)周 玲 胡宇星 林志勇 陆梦寒 孟玉静 李 悦 杨晓岚 朱 黔 孙 凯 周 潞
张 岱
戴冠雄
潘少飞(专业学位)冒建亮(专业学位)谢荣平(专业学位)袁易之(专业学位)陈璋雯(专业学位)高雪林(专业学位)沈赛峰(专业学位)童 辰(专业学位)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29人)周张泉 马骏驰 施 洵 吴 昊 倪晶晶 吴 轲 彭 莹 张 硕 董 丹 彭 程 靳 婷 叶 晗 陈文强 张燕婷
尹力超
许文星
杨成彪(专业学位)卢海阳(专业学位)陈 岩(专业学位)祁 骏(专业学位)白伟亚(专业学位)
物理系(7人)龚欣欣 曹建军 蒋 盛 郝 祺 周 苇
黄怀玉 赵 轩 韩忠成
桂舒婷 居 奔 孙小凯 葛 上 谢利萍
李正轩
陈书瑜(专业学位)孙巍月(专业学位)殷金燕(专业学位)张舒哲(专业学位)刘 健 周孝成 姚陶钧 李 云 徐 杨
杨舒静
时海威(专业学位)卞 坤(专业学位)
汤四海 高 清
生物科学与医学工程学院(8人)张 玥 李祖兴 马 妍 凤 洁 王媛媛 徐寒黎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19人)孙晶晶 崔 冬 吴晓琴 周 瑜 刘 松 郭 茜 徐 婷 徐 崟 姚 瑶 严木香
朱 辰
张 成
周海峰(专业学位)高 翠(专业学位)潘杏雯(专业学位)
人文学院(18人)张 路 吴 闪 屠飘萍 王旌璇 赵轶颖 杨玲玲 陈晓莹 刘文娜
金 喆 丁媛静
徐真真
努斯来提郝 睿(专业学位)姜成华(专业学位)经济管理学院(58人)陈弋文 白 璐 周 璐 王成园 陆珺花 杜 娟 戴文彤 张小伟 李迎成 王婷婷 周海波 钱倩云 樊 琦 王珂清 周 圆 李海燕 倪菊华 魏 莎 臧妍妍 谢芝优 陈思思 饶思文 张语心 赵菁菁 孙超玲 顾笑贤 徐梦娟 李 娜 钦单萍 朱天舒
徐 磊
胡辰光
张璐娜(专业学位)龚 雪(专业学位)张思琦(专业学位)陆 倩(专业学位)孙茂藩(专业学位)杨 沨(专业学位)范 琳(专业学位)常慕懿(专业学位)姚红兵 赵 龑
余 婷
韩涛洁
何 菲
仲文静(专业学位)
孙利坤 王 云 李彩军
李巍男
翟 悦 陈春福 彭 澎 胡 婧 王煜忱 陈 思 杨 淼 蔡钰萍 蒋珊珊 周 成 李林洁
于新莲
李中亚
武苏婷(专业学位)刘婷婷(专业学位)谢鲁琳(专业学位)高 菲(专业学位)
徐 萍(专业学位)
电气工程学院(35人)王云洁 吴 茜 任禹丞 李紫薇 刘 宇 徐 妲 朱 洒 吴智敏 王梦蔚 凌启程 黄 朔 张 婷 李倩玉 任旭超 王 玉 徐加银 李 享 陈 琛
程雅梦
孙 健
杜先波(专业学位)林梦涵(专业学位)王 琦(专业学位)战丽萍(专业学位)于 泳(专业学位)韩少华(专业学位)顾天畏(专业学位)
外国语学院(19人)徐 莉 杨奕凤 刘振勇 徐雪宁 石戴镕 郭束怡
张国庆
罗 澍
蒋侃婕(专业学位)邓广瀛(专业学位)黄芳芳(专业学位)许 斐(专业学位)黄 晶(专业学位)章靓瑶(专业学位)化学化工学院(12人)肖云若 王啸天 卜小海 范叶丽 刘 蕊 徐 威
俞佳超
辛传贤
交通学院(71人)韩林宁 孔德文 奚振平崔 铭 陈景旭 朱森来 吴义阳 汪登辉 赵 德 郁 烨 王 永 孙洪飞 李 旭 施佳梁 韦 薇 高树飞 刘 霞 刘久明 王 轶 王俊勇 赵静瑶 文 军
程 龙
陆南辛
路学刚
郝昱磊
何 晶
朱 磊
倪盼盼
许 聪(专业学位)严家源(专业学位)罗 勇(专业学位)
郑高明
王晶晶
周 凡(专业学位)彭晓佩(专业学位)陆 婷(专业学位)杨 柳 樊梦阳 石 磊
王 燕
纵彦凯 李文涛 赵 星 李明鸿 范礼彬 杨浩林 蒋宁俊 郭凯斌 杨 婷 杨宇明 刘小玲
李铉国
杨 伟 林小稳 龚辉波 沈 恬 高 磊 雷 聪
王 莹
张 楚
许 威(专业学位)卢佳乐(专业学位)李慧颖(专业学位)叶露静(专业学位)马家骅(专业学位)李 庆(专业学位)晏 辰(专业学位)周海锋(专业学位)王毅力(专业学位)刘晓曦(专业学位)傅鹏明(专业学位)马巧英(专业学位)汤文倩(专业学位)戴文龙(专业学位)潘 众(专业学位)茹 毅(专业学位)吴圆圆(专业学位)宋昱宇(专业学位)仪器科学与工程学院(14人)郭夏夏 王晓飞 尹叶子 朱澄澄 邵梦超 柯小路
谢淑平
杨 成
徐启敏(专业学位)刘 畅(专业学位)尚潇洒(专业学位)
艺术学院(10人)张 君 田 清 罗 祺 刘 逊 胡元元 孙超凡
陈 烨
钱 晨
法学院(5人)李亮 郝晓芳
葛云云
葛菊莲
学习科学研究中心(1人)任婧
医学院(基础)(9人)陆剑虹 陈 禾 曲 怡 刘丽娜 张雪萌 屠仁军
张亚芬
武 斯
田文静(专业学位)
张荣荣
孙雅丹
陶灵犀(专业学位)崔 鑫(专业学位)吴 琦(专业学位)陈秋敏(专业学位)张鹤鸣(专业学位)卢凯文(专业学位)祝谭雍(专业学位)
严经纬
丁海波
张 宁(专业学位)
张 畅
王 琳
燕欣
医学院(临床)(26人)彭雯婷 蔡 峰 吴 迪 于 淼 徐 欣 孙 红 沈 菲 滕海娟 汤 香 杨 恒 王庆娥 崔 莹 徐蔷薇
李星辰(专业学位)周鑫叠(专业学位)林 博(专业学位)贺娜英(专业学位)詹雪松(专业学位)
公共卫生学院(9人)高 慧 陈 悦 陆维晨 邓思维 钱莎莎 张 静
陈 辰(专业学位)
吴健雄学院(49人)洪立俊 翁俊杰 卞龙江 周秋萍 汪 莹 崔翰韬 李古月 周鹏飞 唐万恺 孟 凡
孙 晨 丁 一 束佳云 邓小伟 卢 培 王晓兰 袁 亮 黄 涛 丁振平俞伟伟 韩军徽 陈 鹏 徐小龙 黄 地 蒋健兵 林云龙 王一鹏 喻兰兰 黄 强 伏星源
戴家赟
廖长江
何金果(专业学位)黄红亮(专业学位)吴 越(专业学位)
软件学院(22人)江天择 刘 铮 孙 菲 张 强 肖 鹏 郝景融 李事雨 楚梦渝 张泽西 舒 晴
尤 玥
李超仁
陈宇辰 陈 婧 宋志群 张 艳 赵思敏 沈彦婷
陈丽舟(专业学位)严丽霞(专业学位)
徐 琳 张 璟
杨 唯 张欧力 牛 欣 马 力 姚启矿 唐成君 柳懿麟 韩 臻 吴 涛 江 升 左大华
王 思
赵立飞
于 程(专业学位)
陈 璐
徐兆桂
赵泊渌 李 钊(专业学位)刘 飞(专业学位)姜永航(专业学位)安贞巧(专业学位)张 扬(专业学位)黄虹影(专业学位)何鑫尧(专业学位)
无锡分校(9人)陆珊珊 陆嘉峰 赵 辰
刘 臻
祁 磊
韩才霞
陈文辉
尚壮壮(专业学位)张 林(专业学位)
二〇一〇年十一月十九日
主题词: 本科生
免研
通知
华中科技大学文件 篇7
关键词:大学生,电子文件,现状调查
我国档案行业标准《档案工作基本术语》将电子文件定义为:以代码形式记录于磁带、磁盘、光盘等载体, 依赖计算机系统存取并可在通信网络上传输的文件。1997年国际档案理事会电子文件委员会《电子文件管理指南》中, 电子文件的定义为:电子文件是通过数字计算机进行操作、传递和处理的文件。由这些定义可知, 电子文件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发展的产物, 电子文件对计算机系统具有依赖性。随着计算机的普及、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 越来越多的人接触电子文件, 并认识到它对我们日常工作、生活或学习的重要性。而大学生这一善于快速接受和使用新生事物的年轻群体, 在日常与计算机、网络打交道的过程中, 也一定或多或少的接触到了电子文件, 电子文件对其重要性也越来越大。
一、电子文件对当代大学生的重要意义
1. 电子文件是大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
一方面, 随着电子办公的兴起, 绝大部分的高校也采用了这一高效、方便的办公模式, 将各种行政、教学信息以电子文件的形式公布于网络。在校大学生通过阅读这些电子文件了解学校各方面的相关信息, 如开学通知、校园招聘通知、节日放假安排等;另一方面, 在校大学生对于校外信息的获取, 也会或多或少的涉及到对电子文件的运用, 如很多单位的招聘信息便是以电子文件的形式公布在网络上的, 大学生要想了解这些信息, 就必须阅读相关的电子文件。
2. 电子文件是辅助大学生学习的好帮手。
电子文件作为一种重要的信息资源, 通过借用网络这一特殊载体, 具有信息存储量大、传播速度快、更新速度快的特点, 因此, 能及时为大学生的学习提供准确有效的信息;同时, 由于电子文件的可操作性、可变性, 方便大学生直接在计算机上对其进行反复的修改, 节省了时间和资源。
二、大学生电子文件意识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1. 大学生电子文件意识的缺乏。
笔者通过对安徽大学部分2011级、2010级、2009级以及2008级的在读本科生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显示虽然绝大部分的大学生都生成或使用过电子文件, 但他们的电子文件意识并不强, 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对电子文件缺乏比较深入的认识与了解。100%的大学生都使用过电子文件, 但对电子文件很了解的大学生只有23%, 对电子文件比较了解的大学生有45%, 而32%的大学生对电子文件不了解。虽然前两者之和大于后者, 但这一比重还是比较大的。这表明, 绝大部分的大学生虽然在平时会自己生成或利用电子文件, 但这并不代表他们对电子文件就很了解。很多大学生都觉得电子文件只应是电子办公的产物, 离自己太遥远, 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平时形成的电子邮件、Word文档等也是电子文件, 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大学生电子文件意识的缺乏。可见, 大学生的电子文件意识还有待进一步的提高。 (2) 大学生不太重视对电子文件的整理与维护。电子文件不是实体的、静止的、孤立的、简单的信息, 而是虚拟的、动态的、联系的、复杂的信息, 因而, “安全”一词对于电子文件来说, 不是简单地意味着电子文件不丢失、不失密, 而是包含着深刻、丰富的含义。电子文件虽然在很多方面都不同于传统的纸质文件, 但为了保证文件信息的完整与安全, 特别是比较重要的电子文件的信息, 我们也需要像对待纸质文件一样, 对其进行整理与维护。笔者通过调查发现, 只有28%的大学生会对他们所保管的电子文件进行定期的整理与维护, 58%的大学生会偶尔进行整理工作, 而14%的大学生不会整理他们保管的电子文件。这表明, 大学生对电子文件的整理和维护意识不够, 对于平时形成或使用的电子文件, 不能进行有效的整理与维护, 这不利于保证信息的安全, 也不利于日后的利用。
2. 大学生电子文件意识的不均衡性。
这里的不均衡性, 主要表现为不同群体的大学生, 其电子文件意识不同。笔者选取了与大学生电子文件意识关系较密切的三个主要因素, 作为划分不同群体的标准, 并以此来揭示不同群体的大学生的电子文件意识的不同。 (1) 年级。据调查表明, 22%的低年级学生 (大一、大二) 认为电子文件很重要, 54%的低年级学生认为电子文件比较重要;39%的高年级学生 (大三) 认为电子文件很重要, 61%的高年级学生认为电子文件比较重要。相比较而言, 高年级的学生的电子文件意识比较强。 (2) 专业。除了年纪之外, 专业也是影响大学生电子文件意识的一个重要因素, 25%和39%的理工科学生分别认为电子文件很重要、比较重要;37%和53%的文科学生分别认为电子文件很重要、比较重要;而对于档案、图书、信息资源管理这样的传统的信息管理专业的大学生, 42%认为电子文件很重要, 58%认为电子文件比较重要。 (3) 在校活动。对于绝大部分大学生来说, 学习已不是他们的全部。他们会更多的参加各种活动, 以充实自己的大学生活。这些活动包括:兼职、加入学生组织 (学生会或社团) 、参加各种兴趣班等。经调查我们发现, 大学生的这些活动情况也影响着他们的电子文件意识。比如加入学生组织 (学生会、社团等) , 尤其是在其中担任相关职务的学生, 其生成的电子文件的数量是未担任相关职务的学生的2—4倍。
三、提高大学生电子文件意识的方法与措施
1. 加强宣传教育, 提高整个社会的电子文件意识, 从而为增强大学生的电子文件意识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目前, 电子文件工作正处在发展阶段, 虽然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 电子文件不可能取代纸质文件, 但随着科技的发展, 社会的进步, 尤其是电子办公的兴起, 电子文件在社会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了, 它也开始同纸质文件一样,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建设中、各级政府及各企事业的决策中、个人的工作和生活中, 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 它理应得到社会的关注与重视。为了实现这一目标, 笔者认为政府可以做两个方面的努力。 (1) 各级政府应该建立专门的电子文件的管理机构, 这一机构可以设置在档案机构内部, 以负责相应地区电子文件的收集、鉴定、保管、管理、维护等具体工作, 以及与其他地区的电子文件信息交流工作, 同时也应承担有关电子文件的宣传教育工作, 以提高整个社会的电子文件意识。对于提高大学生的电子文件意识, 这一机构可具体采取以下措施:定期安排工作人员到高校进行电子文件知识的专题讲座, 内容可涉及电子文件和电子文件工作的各个方面, 以使大学生能充分而全面的认识电子文件及其工作, 提高他们的电子文件意识;与高校进行协商, 组织大学生到电子文件管理机构参观, 使大学生们能亲身体验电子文件的实际工作, 从而对电子文件有更深的认识。尤其是信息资源管理类专业的大学生, 更应到这样的机构参观学习, 因为他们将来就有可能从事这方面的工作。 (2) 制定有关电子文件的法律法规, 确定电子文件的法律地位。目前, 我国还没有有关电子文件的专门法律, 这不仅不利于电子文件工作的规范化、法制化, 同时也不利于社会电子文件意识的培养。因此, 政府应尽早立法, 实现电子文件的法制化管理, 同时, 加强法律的宣传力度, 以引起社会对电子文件的重视, 提高他们的电子文件意识。
2. 有效利用高校现有的各种资源, 提高大学生的电子文件意识。
高校是大学生们汲取知识, 增长智慧的地方, 我们应有效的利用高校的人、财、物等资源, 为增强大学生的电子文件意识服务。学校一方面应积极配合电子文件专门机构, 为机构的宣传教育工作提供良好的平台;另一方面, 学校自身也应采取具体措施, 以提高大学生对电子文件的认识。具体做法有:开设相关的电子文件课程, 使大学生接受专门的有关电子文件的教育, 从而使他们对电子文件有比较正确的认识, 加深其对电子文件的了解。同时, 对所有学生都应开设一些计算机课程, 使他们比较熟练地掌握基础的计算机技能。这是因为电子文件的形成和利用过程, 通常伴随着对计算机的操作过程。只有熟练地掌握计算机知识, 才能更好地认识和使用电子文件;利用学校的校报, 开辟专栏, 邀请专门的电子文件工作者撰稿, 介绍学生们比较感兴趣的电子文件 (如电子邮件、Word文档等) 的相关知识;利用学校网站, 建立与相关电子文件网站的网络连接, 方便大学生查找、利用电子文件, 增强他们的电子文件意识。
3. 大学生应发挥主观能动性, 努力提高自己的电子文件意识。
要提高大学生的电子文件意识, 除了政府、社会和学校的努力之外, 更重要的是大学生自身。只有大学生自己积极主动地去认识、了解电子文件, 才能真正地提高大学生的电子文件意识。首先, 大学生可以多阅览相关书籍、多浏览有关电子文件的网站, 如各种信息网、档案馆网站, 了解电子文件的形成过程、保管原则以及管理和维护方法等, 为自己在平时生活中如何正确的使用和整理电子文件提供参考、借鉴;其次, 大学生应树立正确的电子文件意识, 不应觉得电子文件太过神秘, 与自己相距甚远, 其实平时生活中我们使用的电子邮件、形成的Word文档等都是电子文件, 只是由于对电子文件缺乏深入的了解, 误以为不是而已。最后, 大学生应具备比较扎实的计算机知识和网络知识, 并能熟练地操作计算机, 运用网络技术。这是由电子文件对计算机系统的依赖性决定的。电子文件的形成、传递、管理和维护等这一系列活动都离不开计算机。因此, 只有能熟练地操作计算机, 才能科学有效地使用和管理电子文件, 方便日常的工作和学习。
参考文献
[1]冯惠玲.电子文件管理教程[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1.
华中科技大学文件 篇8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強调“把农业科技摆在更加突出位置”,一半篇幅涉及农业科技。文件明确,要持续加大农业科技投入,确保增量和比例均有提高。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题为“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全文共分六个部分23条。六个部分包括:加大投入强度和工作力度,持续推动农业稳定发展;依靠科技创新驱动,引领支撑现代农业建设;提升农业技术推广能力,大力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加强教育科技培训,全面造就新型农业农村人才队伍;改善设施装备条件,不断夯实农业发展物质基础;提高市场流通效率,切实保障农产品稳定均衡供给。
在上述六个部分中,二、三、四部分均与农业科技有关。文件指出,实现农业持续稳定发展、长期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根本出路在科技。“把农业科技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下决心突破体制机制障碍,大幅度增加农业科技投入,推动农业科技跨越发展,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繁荣注入强劲动力。”
尤其需要注意的是,文件特别重视农业科技创新,重点强调抓好种业科技创新。
文件提出,要明确农业科技创新方向、突出创新重点、完善创新机制、改善创新条件,力争在世界农业科技前沿领域占有重要位置。面向产业需求,着力突破农业重大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切实解决科技与经济脱节问题。加大国家各类科技计划向农业领域倾斜支持力度,着力抓好种业科技创新。
文件还要求,继续改善设施装备条件,不断夯实农业发展物质基础;提高市场流通效率,切实保障农产品稳定均衡供给。要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加快农业机械化,统筹规划全国农产品流通设施布局,探索建立生产与消费有效衔接、灵活多样的农产品产销模式。采取有针对性的调控措施,确保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和市场稳定,保持价格在合理水平。 (本刊编辑部)
【华中科技大学文件】推荐阅读: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08-13
华中科技大学介绍07-11
华中科技大学陈莉莉10-17
华中科技大学入学须知11-18
华中科技大学研究生开题报告10-04
华中科技大学工程实训中心介07-18
华中科技大学食堂满意度调查问卷07-29
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录取分数线多少?08-28
华中科技大学2014硕士研究生报考须知07-31
华中科技大学教育学考研参考书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