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口语社团活动记录

2024-09-30

英语口语社团活动记录(共14篇)

英语口语社团活动记录 篇1

英语社团活动记录

活动 时间 2013.10.17.

活动地点

辅导 教师

参加人数

一、激发培养学习兴趣

柏拉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根据小学生好奇、好动、好胜的心理特征,挖掘教材中的有趣因素,以生动的画面、鲜艳的色彩、感人的音响等丰富的媒 体表现形式,采用故事、游戏、歌曲、歌谣等方法,创造出一个引人入胜的情 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帮助他们 建立学习英语的成就感和自信心。把知识的学习融入新颖别致娱乐形式中,发

挥寓教于乐的学习优势,使枯燥的学习变得轻松愉快。这正是掌握知识的前提。

二、创设真实语言环境

对学生进行听力、口语、会话等训练,要求学生在听、说、读、写方面协调 发展。给学生提供能进行语言实践活动的自然情景和教学情景,使学生积极参与 语言交流,产生一种应用英语的欲望。

三、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争取达到面向全体。

四、培养各种能力,展示学生风采

不仅引导学生学习知识,培养学习习惯,发展交流能力、语言能力、应对能 力、创新能力和个性差异。

五、直观学习突破教材重难点

引导学生认真看书,养成自己学习的好习惯,教会学生掌握学习方法,为 获取新知创造条件。并在学中理解所学知识,感悟所学的知识。

活动成果

丰富英语教学活动,提高英语教学质量

英语口语社团活动记录 篇2

关键词:科学活动,记录,方法

科学教育的核心是让幼儿充分体验科学探索、科学发现的过程。幼儿通过猜想、操作、记录、讨论等体验科学探索的乐趣。其中,记录信息为重要环节,形成的实验记录既是幼儿学科学的记录,也是幼儿成长的真实记录。

记录在幼儿园里多以画图、表格、数字等方式进行。但在实践操作中,我们发现:小班幼儿受年龄特点限制,一方面,小肌肉群发育善未完善,动手能力较弱,部分幼儿连执笔都有困难;另一方面,在感知、注意、思维时目的性差,极易受外部条件、兴趣的支配,很难操作后进行记录。为此我们尝试由教师记录幼儿在探索中的发现,操作后却发现容易顾此失彼。由此我从科学启发幼儿愿意记录、乐意记录出发,尝试、摸索出一些做法。

一、与幼儿一起讨论、确定有关记录的一些简单标记

幼儿的学习、发展是一个主动的建构过程,通过自身的活动作用于客体,另外,幼儿在心理上是主动的,依照自己的方式通过活动来建构科学知识。小班的幼儿则需通过教师引导,如何引导他们懂得记录?我在设计《吹泡泡》活动时先提出问题:“三角形的工具吹出来的泡泡什么样的?”引导幼儿猜想、感知验证、讨论。幼儿初步感受猜想、验证的过程后,我把他们的猜想、发现记录下来,并引导幼儿讨论:我们猜想的可以作什么标记?画什么图案?做一做,试一试,幼儿提出了许多建议,最后我们用共同确立的图案作为猜想记录的标记,由此问题解决了,而且是教师引导,以幼儿的思维方式确立的,幼儿初步树立了积极的态度。

二、幼儿记录信息力求简单,易操作

针对小班幼儿生理方面的特点,如小肌肉群发育善未完善、肌肉易疲劳等。我在设计记录表时尽量体现操作方便、生动形象等。如《吹泡泡》的活动,我用彩色泡胶纸剪了许多颜色鲜艳、大小各异的圆,幼儿记录的方式只需把这些颜色各异的圆粘贴在小动物的旁边,这样的操作既方便,幼儿又有兴趣。所得到的“信息”不仅直观而且容易引起幼儿注意。

三、灵活变通,个人记录以集体出现

小班幼儿容易受兴趣支配,往往会专注于有趣的科学游戏中。对此,教师在巡视中不是一味地督促记录,而应根据各个活动的特点,多方位引导幼儿观察、感知、体验。幼儿在具体的动作、具体的情景中展开思维、感知具体形象的事物,形成的体验也会特别深刻。如《吹泡泡》的活动,我提供了方形、圆形、三角形的工具,鼓励幼儿大胆猜想,再分组游戏,操作时我参与到其中引导幼儿观察。幼儿在愉快的氛围中自由尝试各种工具。由于幼儿通过亲身感知并积累有关的表象,在交流讨论中,他们都能把看到的泡泡形状讲出来。最后启发幼儿观察我们集体记录的结果,发现泡泡的秘密:各种形状的工具吹出的泡泡都是圆形的。幼儿在游戏中完成了猜想、操作、记录,达到了预定的目标。

科学活动记录例谈 篇3

一、猜想:什么纸适合做风车

为了了解幼儿关于“什么纸适合做风车”的原始想法,我们和孩子们共同讨论:“什么纸适合做风车?”幼儿不仅选择了自认为最适宜做风车的纸,还说出了很多理由,如“我们每天喝的牛奶袋是锡纸做的,很滑,很结实,做风车一定很好。”“我们家的挂历纸不厚不薄又光滑,用它做风车一定转得快。”“报纸做的风车应该转得好吧,我家有很多报纸。”“绉纸又轻又软,风轻轻一吹它就会动,所以,绉纸应该最适合制作风车。”“我觉得手工纸结实,一定适合制作风车。”

幼儿的猜想各不相同,因此需要他们记录猜想的内容,以便他们根据猜想进行下一步的探究活动。那么,用什么方式来记录呢?虽然绘画是常用的科学记录形式,但在本次活动中,如果要幼儿将猜想的绉纸、宣纸、手工纸、报纸等画下来却很难,即使画出来,其他人也很难分辨。于是,我们选择了实物记录的方法,即将猜想的纸张贴在个人试验记录的猜想栏中(如图)。用实际的纸作记录,不仅具体形象地表达了猜想的内容,还减轻了幼儿记录的压力。

在将个人猜想记录汇总到集体猜想记录时,我们也同样运用了实物记录的方法(如图),统计选择各种纸的人数。结果,有人选择宣纸,有人选择手工纸,有人选择挂历纸……那么,到底哪种纸最适合做风车呢?

二、幼儿个体探究和记录:我猜想的纸最适合做风车吗

每个幼儿都根据自己选择的纸采用同样方法制作了风车,风车摆得琳琅满目。教师将幼儿带到户外问:“你用什么方法证明你选择的纸最适合做风车呢?”幼儿说:“我们从操场的这头起跑,一起停下来后,如果哪个风车转的时间最长,哪种纸就最适合做风车。”于是,幼儿站在起跑线上,教师一声令下,他们一起跑起来。不一会儿,孩子们就发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我的绉纸风车怎么一点都不转啊?绉纸太软了,风叶都折到后面去了。”“奇怪,我的瓦楞纸风车怎么不转啊?”“我的也不转,是不是瓦楞纸太硬了?”“牛奶袋锡纸风车也有些硬,跑快了才转,跑慢了就不转了。”“宣纸风车太软,纸太薄,有时转,有时不转。”等孩子们一起跑到终点时,只有手工纸和挂历纸制作的风车在继续转,其他纸制作的风车都已经停止了,有些风车如瓦楞纸风车、报纸风车甚至都掉在地上了。

孩子们重新试验了一遍,结果还是手工纸和挂历纸做的风车转的时间最长。探究结束后,我请幼儿将自己的试验结果记录在个人记录表中。那么选择什么方法来让孩子记录呢?在设计这个环节时,我们想,如果采用绘画记录让幼儿画一个能转动和不能转动的风车,一是所需时间比较长,而且幼儿停下来绘画会打断探究过程;二是风车转动的状态也不好表现,受幼儿绘画水平的局限,可能有的幼儿画不出转动的风车,或者画出来的风车只有幼儿自己明白,其他人就看不懂了。这样的科学记录不仅不能帮助幼儿客观真实地记录探索过程中所得到的信息,不能交流分享同伴的经验,还会成为幼儿的负担。于是,在该环节中,我们引导幼儿运用符号记录的方法,即用打“√”表示试验成功,选择的纸张适合做风车,用打“×”表示试验没有成功,选择的纸张不适合制作风车。

活动结果证明,这种符号记录的方法既形象直观,又便于幼儿观察和记忆,还减少了记录的时间,保证了探究活动顺利有序地进行。

三、小组记录:什么纸最适合做风车

虽然在个人探究环节中,幼儿已获得了手工纸和挂历纸做的风车转的时间最长的经验,但这个环节主要还是验证和记录幼儿个人的猜想,孩子们的经验并没有得到分享和提升,大家对于什么纸最适合做风车也还比较模糊。为了对比各种纸制作风车的效果,从中发现规律,我们在每个幼儿试验后进行了小组探究、记录及经验共享活动。

我们将全班幼儿分成两个小组,每组选出一个人当组长。孩子们先以小組为单位分散探索,然后进行小组记录。组长负责将幼儿的试验结果汇总在小组记录表上,在最适合做风车的纸的试验栏中打“√”,在不适合做风车的纸的试验栏中打“×”,结果第一组幼儿的汇总表表明手工纸和挂历纸最适合做风车,而其他的纸都不适合。而第二组的探究结果则是手工纸、挂历纸和报纸三种纸最适宜制作风车。

四、集体记录:发现问题,反复试验,解决问题

为什么会出现上面的情况?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为了共享经验,我们将两组不同的结果合在一起进行集体分享。如我们所料,幼儿在分享中果然出现了新问题。第一组幼儿认为报纸不是制作风车最适宜的材料,因为它太软。而第二组幼儿则认为报纸也是做风车最适宜的材料之一,因为它能转很长时间。那么到底哪一组的结论正确呢?于是我们请两组选派代表重新试验。试验的方法是用报纸、挂历纸、手工纸制作风车,然后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同时跑向终点,看报纸风车是不是和其他风车一样转的时间很长。试验结果证明报纸风车转的时间很短。

那么第二组幼儿的结论又是怎么来的呢?经过了解我们得知,因为第二组的小组长从一开始就猜测报纸是最适宜做风车的,而在他制作和试验报纸风车时,报纸风车也确实转得较好,所以他就记录报纸最适宜做风车。这样的记录结果带有幼儿的主观意愿,但教师并未直接点破,而是引导该幼儿与其他幼儿一起再次试验,以事实来说明问题。

在两组幼儿反复试验的基础上,我们又组织幼儿进行全班集体记录。集体记录仍然运用实物记录和符号记录相结合的方法,在每种纸张下面用“√”“×”表明它们是否最适宜制作风车。我们还引导幼儿在“最适宜做风车的纸“一栏中贴上手工纸和挂历纸这两种材料。

英语课外活动记录 篇4

参加人员:初一年级八班

主要资料:了解感恩节

活动纪实:

一、主持人介绍:

Thanksgiving Day in America is a time to offer thanks, of family gatherings and holiday meals。 A time of turkeys, stuffing, and pumpkin pie。 A time for Indian corn, holiday parades and giant balloons。

在美国,感恩节是一个感谢恩赐,家庭团聚,合家欢宴的日子;是一个家家餐桌上都有火鸡、填料、南瓜馅饼的日子;是一个充满了印第安玉米、假日游行和巨型气球的日子。

Thanksgiving is celebrated on the 4th Thursday of November, which this year is November 27th。

每年十一月的最后一个星期四是感恩节,在今年(2008)则是11月27日。下方让我们来看看感恩节的由来吧:

The Pilgrims in Mayflower set ground at Plymouth Rock on December 11, 1620。 Their first winter was devastating。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following fall, they had lost 46 of the original 102 who sailed on the Mayflower。 But the harvest of 1621 was a bountiful one。 And the remaining colonists decided to celebrate with a feast -- including 91 Indians who had helped the Pilgrims survive their first year。 It is believed that the Pilgrims would not have made it through the year without the help of the natives。 The feast was more of a traditional English harvest festival than a true “thanksgiving” observance。 It lasted three days。

1612月11日,旅行者们在“普利茅斯石”登陆。他们的第一个冬季是灾难性的,第二年秋天来临时,原先的102名乘客只剩下56人。但16他们获得了大丰收,这些幸存的殖民者们决定和帮忙他们度过困难的91名印第安人一齐飨宴庆祝。他们相信,若没有当地居民的帮忙,他们是不可能度过这一年的。这次节日的盛宴不仅仅仅是一个“感恩”仪式,它更像英国传统的丰收庆典。庆典持续了三天。

Another modern staple at almost every Thanksgiving table is pumpkin pie。 But it is unlikely that the first feast included that treat。 The supply of flour had been long diminished, so there was no bread or pastries of any kind。 However, they did eat boiled pumpkin, and they produced a type of fried bread from their corn crop。 There was also no milk, cider, potatoes, or butter。 There were no domestic cattle for dairy products, and the newly-discovered potato was still considered by many Europeans to be poisonous。 But the feast did include fish, berries, watercress, lobster, dried fruit, clams, venison, and plums。

此刻,几乎每家感恩节餐桌上都有南瓜馅饼──感恩节的另一种主食。但在当年的第一次庆典上却不可能有这种食品。因为面粉奇缺,所以面包、馅饼、糕点等食物都没有。但他们却吃了煮南瓜,并用收获的玉米制成了一种油炸面包。也没有牛奶、苹果酒、土豆和黄油。第一次庆典上有鱼、草莓、豆瓣菜、龙虾、干果、蛤、鹿肉、李子等。

Americans still get together on this day to remember the reasons to be thankful。

如今,美国人在这一天欢聚并列举值得感恩的理由。这是感恩节最值得庆祝的理由之一。

二、表演呈现:配合主持人介绍,小组其他成员表演新移民获得丰收,与印第安人共度节日的场面。

三、组员互动:主持人邀请组员说出各自值得感恩的理由。

初中英语教研活动记录 篇5

杨朝国

时 间:12.16

教研地点:电子备课室

主持人:杨朝国

参与人员:曹福彬 许月珠 肖桂平袁 萍 周长安 陈凤飞 王文宝

活动内容:提高中中小学生英语听说能力的几点做法(二)

具体内容:

曹福彬老师: 我们的母语没有良好的语言环境因此我们学生对提高英语的听、说能力感到相当的困难,尤其我们农村中小学英语教学的条件受到了限制,导致学生根本没有英语的运用能力。所以我们认为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听、说能力至关重要。在这方面我们要在教学中继续进行了探讨。

肖桂平老师:用直观教具,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听说环境 实物、图片、简笔画、幻灯片等是英语教学中常用的直观教具。除教师制作直观教具外,还可以发动学生自己制作教具。音标教学、单词教学、对话教学、课文教学等都可以让学生自己做一下教具。这样安排不仅有利于我们进行听说训练,而且也能促使学生动脑动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教学效果会更好。

杨朝国老师:扮演角色,进行会话表演 把表演带进课堂或经常在课堂上把句型、对话、课文编成短剧,让学生表演,把讲台变成舞台,学生是演员,教师是导演,或师生共同表演。尽量让学生把所学内容,按设定的情景结构演出来,做到声情结合,使学生得到大量的听说机会。

做好会话表演教师应注意四点: 1、要让学生模仿原声带中的语音、语调。2、老师领读时声音、语调要有感情色彩,要把各个角色的性格、特点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3、随着情节的发展,要有逼真表情和贴切的动作,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4、要做些头饰之类的简单道具;尽量使学生在表演时更有真实感。

陈凤飞老师:加强语言实践,开展课外兴趣活动 进行听说训练的另一个途径是开展课外语言交际活动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为此,我们要根据学生语言水平和年龄特点,建立课外活动小组并加强对课外活动的辅导。象学唱英语歌曲,讲英语故事,朗读比赛,表演话剧,小游戏;猜谜等多种形式的活动。这些活动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并能使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

英语教研组活动记录 篇6

年级:九年级

学 科 组:英语

活动时间:2011年11月14日

参加人员:九年级英语组教师

活动地点:九年级办公室

活动内容:评×××的课

活动过程:

1、×××介绍自己的上课思路

首先是复习环节,此环节我设计了两项内容:回答老师的问题和数数。回答的问题是本单元最重点的句型,数词是本单元重点单词之一。新授环节。首先让学生自己整体感知学习内容,然后用自己的语言向大家讲一下发生的故事,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接着教师读两遍课文,锻炼学生的听力和理解能力。教师领读,学生跟读。操练阶段。学生自己练习读故事,三人一组练习表演。评价阶段。口头做练习册上的练习题。课后作业。用英语进行购物、做练习册上的2、3题。

2、×××老师评课

×××老师的这节课思路清晰,环节清楚。用手书空的方法比较实用。在学习课文时,用的时间较少,不知道学生是不是真的能掌握课文内容,所以教师应该设计一些问题,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今后我要好好的向×××老师学习。

3、×××评课

英语口语社团活动记录 篇7

一、现场教学情况记录

活动目标

1.运用图谱帮助幼儿感受乐曲的结构, 解决旋律中的难点。

2.感受歌曲的柔美, 能用连贯、优美的声音演唱, 并能渐慢、渐轻地结束歌曲。

活动过程

(一) 感受歌曲旋律

1.听歌曲旋律。幼儿听旋律一遍, 师:我们一起来说说有什么感觉?想到了什么?

2.用单声词哼唱歌曲旋律。幼儿试着用“嗯、啊、啦”来哼唱歌曲旋律。

(二) 学习歌曲

1.教师示范歌曲。师:你听到了什么?幼儿回忆, 教师演唱。

2.幼儿听音乐默唱。

3.幼儿轻声跟唱。师:把开关开小一点, 我们来试试, 记得用轻柔、优美的声音来唱。

(三) 处理歌曲

1.引导幼儿唱出结束句中的渐慢渐弱。

2.能尝试分半伴唱的方法来演唱歌曲。

3.和客人老师合作演唱歌曲。

附歌曲:月亮婆婆喜欢我

二、教师介绍自己的设计过程并分析现场教学效果

教师:《月亮婆婆》这首歌曲旋律非常柔美, 所以我以欣赏作为切入点, 让孩子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感受它所包含的情感, 并用语言来表达出自己的感受, 和同伴分享。由于歌曲中第三句、第四句、第五句歌词相同, 但旋律变化较多, 为了帮助幼儿唱准节奏和音高, 我采用了分句图谱来帮助幼儿记住其变化。但今天的教学中发现图谱对幼儿学习虽然有些帮助, 但情感的表现还不够到位。在试教时我们也尝试用整幅画面的图片来组织教学, 幼儿情感有了, 但节奏和音高掌握不好。在情感目标和技能目标上不能做到同时达成。

三、教研组成员热烈讨论, 提出困惑并自己想出解决的方案

组员1:教师的基本素质好, 范唱音色美, 有感染力。但图片缺乏美感, 过于理性, 使歌曲的情感内涵被淹没了。

组员2:教师分析得很到位, 能找准教学难点, 并运用一定的策略来解决。

组员3:这是一首连贯、优美的歌曲, 使用开口音衬词“啦”伴唱不是很合适, 选用闭口音衬词“嗯”“呜”来伴唱, 可能效果会更好。

组员4:大家谈的这几点, 我也有同感, 但这个活动中最大的难点是如何唱准音高和节奏, 大家有什么解决的策略?

组员5:执教老师使用的是图谱, 有一定的帮助, 但对于这首情感内涵非常丰富的歌曲好像还缺点神韵, 太理性的解决方法不是很适合这个年龄的孩子。但我们也一时想不出好的解决方法, 希望专家给我们一点帮助和指导。

四、专家参与讨论, 并给予操作性的指导

专家:大家对这个活动分析得很透彻, 也能抓住歌曲所要表达的情感内容, 现在主要的困惑就是如何处理感性和理性的关系?我们教学的策略是理性的, 但运用策略的过程应该是感性的, 是孩子能接受的, 可以帮助孩子去学习、去感受的。图谱是一个解决的策略, 但在这样一个非常感性的歌曲中是否合适呢?还有没有更好的方法来帮助孩子解决学习中的困难?孩子的年龄特点告诉我们, 他们的情感体验是动作在前, 语言在后的。我们可以尝试用动作来帮助解决渲染情感的问题, 再感觉一下, 动作能否帮助解决技能的问题, 也许这样结合会让情感和技能相互交融、和谐发展。

五、组员进行现场尝试, 体会策略使用效果

策略使用所解决的问题:

1.歌曲情感的渲染:匹配的身体动作中有许多双手抱肩、抚摸脸颊的动作, 能给幼儿一种温暖、幸福的情绪体验, 就像是婆婆抚摸着自己, 有种亲情的感受。幼儿在教师的情绪渲染下, 会不由自主地把这种情感融入歌唱的过程中。

2.音准的把握:第二乐句中“摸”是个突显的高音, 幼儿不易一下子找准音, “双手自下而上抚摸脸颊”, 给孩子一个心理的预示, 在做动作时就会知道这是个往上走的音。

英语口语社团活动记录 篇8

一、对不同年龄幼儿确定不同的记录内容

小班幼儿在观察事物时,仅能关注事物的表面现象。中班幼儿则能逐渐认识和了解事物与事物之间的简单关系。而大班幼儿已能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发现事物变化的较本质的原因。基于此,教师在引导幼儿认识科学内容和表达科学经验的过程中,必须注意幼儿的年龄差异。

例如同样是“自然角中的种植”,教师要求小班幼儿记录的内容是“种子生长过程中主要的生长变化”及“植物在每个生长阶段典型的外形特征”,这些内容要求明确,易于小班幼儿操作。幼儿发现“今天,黄豆的种子发芽了,它的芽是绿颜色的”“黄豆长出叶子来了,叶子像桃心”等。到了中班,我们根据“在对比观察中感受植物各部分的不同,初步了解植物生长中的多样性”的目标,指导幼儿对不同植物的叶子、茎、花、果实等进行对比记录。为了引导中班幼儿发现植物生长中的不同状况,我们选取差异明显的植物来种植,并引导幼儿观察和记录。如玉米和草莓,孩子们通过对比观察,找到了十几点差异。光叶子的不同就有不少:玉米葉子浅绿,草莓叶子深绿;玉米叶子是长形的,草莓叶子是桃心形的;玉米叶子边缘是光滑的,草莓叶子边缘是齿轮状的;玉米叶子摸起来光滑,草莓叶子粗糙。孩子们对这些特征一一加以记录,从中不仅发现了玉米和草莓叶子在颜色、形状、光滑度等方面的不同,也感受了植物的多样性。大班幼儿思维的广度和深度有所增强,能认识到事物之间简单的逻辑关系,因此,大班“自然角中的种植”活动的目标是“能关注到植物生长的外部条件,如植物生长需要适宜的水、土壤、温度、阳光等”,记录也相应地侧重于这方面内容,如“种在土里和泡在水里的植物有什么不同”“种在室内和室外的植物有什么不同”,等等。为了让幼儿了解冬天植物生长需要适宜的温度,教师指导孩子们进行了“种在户外和放在暖气片上的植物有什么不同”的观察记录,幼儿发现室外的温度在零下,植物根本不发芽,而室内的温度在15℃左右,植物就能发芽、长叶、开花。通过对比观察和记录,幼儿获得了“植物生长需要适宜的温度”这一科学经验。

又如在“小蝌蚪变青蛙”的活动中,根据不同年龄班幼儿的思维水平与表现能力,教师指导小班幼儿记录的主要内容是“小蝌蚪长腿了”“尾巴没有了”“变成青蛙”。而中班幼儿记录的主要内容是蝌蚪变成青蛙的正确顺序和阶段,即“先长后腿,再长前腿,尾巴消失,变成青蛙”。大班幼儿主要记录“蝌蚪到青蛙的细微变化以及各变化阶段需要的天数”。

实践证明,适合幼儿年龄特点、认知水平和能力的记录内容,不仅能巩固幼儿的科学经验,还能发展幼儿的科学观察能力和记录能力,促进幼儿的自我学习。

二、为不同年龄幼儿提供不同的记录工具、材料与方法

幼儿思维的发展具有从具体形象到抽象概括的特点,这决定了教师要为不同年龄班幼儿提供不同特点与结构的实验工具、材料及方法,以支持各年龄段幼儿的学习与探究。

如在“植物长多高了”的活动中,教师为小班幼儿制作了形象直观的长颈鹿直尺,刻度用具体形象的水果图案表示。在制作直尺时,教师和孩子们讨论“什么水果放在长颈鹿直尺的下面,什么水果放在长颈鹿直尺的上面”。孩子们说“长在地上的水果如西瓜放在最下面”“长在藤上的水果如西红柿、黄瓜放在中间”“长在树上的水果如苹果放在最上面”。结果,孩子们在表达“植物长高了”时出现了这样的记录,“黄豆苗从西瓜长到西红柿又长到苹果了”,非常直观形象。对于中班幼儿,教师则提供了卡通直尺,每隔10厘米一个卡通图案,每个图案之间被分为10等份。中班幼儿在记录中说“植物的高度超过三个小动物,30多厘米了”,他们对植物生长情况的表达既直观形象又逐渐趋于准确。大班幼儿具有简单的计数和计算能力,于是教师提供了数字直尺。“黄豆苗长到25厘米了”“黄豆苗长到32厘米了”,他们准确地用数字记录和表达植物的生长情况。同时,我们还根据不同年龄班幼儿的思维及各方面能力发展的差异,指导他们运用不同方法进行记录。小班幼儿思维直观形象,记录能力较弱,我们指导他们更多地采用实物黏贴、照片图片黏贴以及简单的绘画等记录方法,这些方法直观形象,简便易行,适合小班幼儿操作。而中班幼儿的思维虽然仍以具体形象为主,但已能理解一些简单的符号,所以我们指导幼儿除了运用小班幼儿常用的记录方法外,还加入了√、×、 、 等一些幼儿易于理解的符号,来记录具体的实验过程。大班幼儿的思维表现出了一定的抽象性、概括性,因此我们指导他们更加客观、准确地记录,表现出抽象、概括的特点。常用的有数字统计、表格等方法。另外,教师还经常指导大班幼儿运用图表与文字说明相结合的方法,使他们的记录趋于准确。

如在“种子发芽了”活动中,为了激发幼儿观察的兴趣,我们选择了一些发芽期较短的植物。种子种下以后,孩子们都盼望种子快快发芽。于是我们让幼儿观察记录,“不同的种子发芽各需要多少天”,将数学知识的学习渗透其中。针对不同年龄班的特点,我们让幼儿采用不同的记录方法。小班幼儿用每天贴一粒种子图片的记录方法表示种子还没有发芽,而到发芽的那天就贴一个直观形象的芽,最后统计种子的粒数来得出种子发芽需要的天数。中班幼儿则每天贴一个小红心,小红心的个数就是种子发芽需要的天数。而大班幼儿则每天在日历上作一个记号,最后统计天数,记录种子发芽期的长短。

在以上实例中,我们指导小班幼儿用实物图片、中班幼儿用符号、大班幼儿用数字统计的方法记录种子发芽的天数,正是考虑到了幼儿的思维从具体形象逐渐到抽象概括的发展特点。

三、对不同年龄幼儿,教师介入的程度和组织形式不同

不同年龄班幼儿有关观察记录的经验与能力不同,决定了教师指导的程度要有差异。

小班幼儿细致和持续观察事物的能力不足,自主性不够,他们离开教师的直接引导,就难以进行长久的观察和自觉的记录。所以,对小班幼儿的科学观察和记录,教师要采用系统的、直接参与式的引导方式,带动、启发、鼓励幼儿参与观察并记录科学发现。中班幼儿有了一些记录的经验和技能,自主性也有一定的发展,有独立探索、自我学习的需求与愿望,教师可适当放手,根据幼儿探究和记录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指导,鼓励幼儿独立探究和记录。教师还可以组织和引导幼儿就记录问题进行交流和讨论。如在观察蝌蚪时,教师提出“猜猜看小蝌蚪喜欢吃什么,并把它记录下来”,这一要求大大激发了幼儿主动观察、记录的兴趣。大班幼儿的自主学习能力较强,在记录方法上表现出较强的自主性和创造性。教师应给予充分的信任与表现的机会,让幼儿按小组或独立完成实验观察和记录,教师可阶段性参与幼儿的经验分享活动,帮助幼儿整理、提升经验,以引领幼儿进一步观察与记录。如大班“装米豆”活动,在“你想用什么方法将三种不同的米豆装进一个瓶子里”的问题探究中,有12名幼儿就“要摇晃瓶子才能装得更多”这一具体的做法创造了五种不同的、个性化的记录方法。教师就这一现象组织幼儿进行交流、讨论,幼儿十分自信地介绍自己的方法,并对同伴的记录方法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这一过程较好地促进了幼儿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提高了幼儿独创性、个性化的科学记录能力。

不同年龄班幼儿学习自主性程度的差异也直接影响科学记录的组织形式。比如我们在实践中发现,由于小班幼儿没有自觉记录的意识和管理记录工具、材料的能力,他们不但不会自觉记录,还会将个人记录本画得乱七八糟。教师不仅要时时叮嘱幼儿记录,还要手把手地教他们记录,更要防止幼儿将记录本弄丢、弄坏。而集体记录是幼儿在教师的带领下共同观察和记录一个具体的事物,因而更适合小班。在组织小班幼儿记录小蝌蚪变青蛙的记录过程中,我们采用个人、集体呈现的形式,即在墙面的低矮处设置一面大的展示墙,教师指导每个幼儿及时将自己的发现加以记录,并张贴在展示墙上。这样既反映了小蝌蚪变化的情况,又减轻了幼儿的记录负担。又如中班幼儿有了一定的学习自主性,但缺乏自觉性和持久性,需要有人提醒和带领,因此我们较多地采用小组记录方式,同时结合集体记录。如在记录小蝌蚪变青蛙时,我们将幼儿分成红、黄、蓝、绿队四个小组,每个小组由一个小组长负责记录本的管理、记录及经验汇报。这种方式不仅能及时有效地记录信息,还能分享记录的信息和记录经验,锻炼幼儿的合作能力。大班幼儿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较强,能持续地关注事物的发展变化并自觉记录,而个人记录是幼儿自主自觉的记录形式,因此我们在组织大班幼儿记录时,以个人记录为主,结合集体记录。如在记录种子生长变化的过程中,我们给每个幼儿一本记录本,让他们阶段性地观察和记录种子的生长变化。在后期的经验测查活动中,当教师询问幼儿“小种子要多少天才会发芽”时,大班幼儿会马上从自然角里拿出自己的观察记录本,并根据记录内容详细地讲述种子的生长变化过程。孩子们不仅获得了较客观、准确的科学经验,也锻炼了自主观察记录的能力。

小学英语教研活动记录1 篇9

内容: 谈如何上好复习课 地点: 办公室 人员: 英语组全体成员 主讲人: 柴淑芳

六年级就要进行期终考试了,各备课组、各班要认真做好复习工作。

1、认真系统地对期中考试内容进行复习,形成清晰的知识网络,适当地进行针对性练习,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努力培养学生应试必备的技巧。

2、抓紧考前时间,全身心地投入到复习中去。指导学生要抓好点滴时间对所学的知识进行系统复习,发现不懂的、未掌握的知识,要抓紧时间请教,及时解决。

3、注意复习的方法,要学会考试。要会安排学习时间,会制定目标,制定计划,调整学习方法,考试中一定要审清题意,做到先易后难,书写要端正。

如何上好复习课呢?

柴淑芳:在一节复习课里,设计的知识密度高,但不能简单地认为只要把备课的内容对学生进行“满堂灌”,只注重旧知识的巩固和操练,这起不到良好的效果。一堂成功的复习课应该让学生理清知识间的脉络,把重点放在学生的难点、弱点上以及常出错误和失误的方面,努力做到有的放矢。我们要善于引导学生多动脑,多动手,多参加课堂活动,要努力使“重复”变为生动积极的“再现”,将能力培养置于整个复习过程中,切忌教师“垄断”复习课堂。

李玲:

1、确定复习课内容,做到有的放矢,层层递进。

2、运用不同的复习方法,努力化解重、难点。

3、善于把新旧知识进行整合,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

张雨:课堂上教师要坚持精讲多练,注重实效性。教师要帮助学生主动形成良好的学习策略。

英语口语社团活动记录 篇10

2015年,科技与金融服务成为投资热点,其主要驱动因素为投资者对科技行业高增长的期待、科技行业逐渐发生整合、以及中国科技金融和支付业务高速发展而产生的融资需求。

普华永道中国企业并购服务部合伙人路谷春表示:“2015年,我们看到了中国企业继续开展海外并购的趋势,战略投资者倾向于执行外延式的增长策略,追逐技术、品牌并将其带回中国。私募股权基金和财务投资者希望寻找具有‘中国视角’的海外资产。2015年,中国大陆企业海外并购交易数量增长40%,我相信我们将在未来几年持续看到这样速度的增长,以中国为首的大型跨国企业开始走向世界舞台。”

中国大陆企业海外并购交易数量增长40%,金额增长21%,均创历史新高。民营企业海外并购继续领跑,财务投资者与私募股权基金依然非常活跃,但国有企业的增长继续略显缓慢。中国大陆企业海外并购愈加倾向于追逐技术、品牌和专项技术,将其带回中国。执行外延式的增长策略与建立地域多样化的投资组合是推动海外并购交易的另外两大因素。

2015年,私募股权与风险投资基金融资仍然保持健康的水平。财务投资可用资本大幅增长,这归因于保险公司、其它金融机构及类金融机构(包括政府和产业基金、国有企业基金、私有企业基金和高净值人士等)都大力开展直接投资活动。

得益于众多活跃财务投资者的参与,私募股权基金交易的数量与金额分别增长了79%和169%。随着大型交易的趋势的持续,共有27笔私募股权基金交易的单笔规模超过10亿美元,创下了另一项记录。国内投资者表现尤为活跃,而国内A股为主要退出渠道则使国外私募股权基金普遍面临更为严峻的环境。就并购交易而言,在经济发展放緩的大背景下,投资者希望寻找可见的高增长机会。因此,风险投资行业(尤其是科技行业投资)受到投资者追捧,创下了历史记录。

私募基金退出活动低于预期,主要归因于股权资本市场的动荡。大量存量投资等待退出依然是一个行业性的问题。

普华永道中国北方区企业并购服务部主管合伙人钱立强表示:“我们认为,受益于活跃的国内战略投资交易与海外并购,2016年中国企业并购交易将增长超过20%。科技行业将继续成为行业热点,然而投资者对于估值和增长的期待越来越高,今后的增速相比2015将放缓。”

英语口语社团活动记录 篇11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动物及分组

雄性Sprague-Dawley(SD)大鼠24只,体重240~260 g,由北京海淀兴旺实验动物养殖场提供。大鼠分笼饲养,自由进食,饲养室室温(22±1)℃,相对湿度40%~60%,12 hrs~12 hrs昼夜循环光照,适应3~5 d后可进行相应的实验。将24只大鼠均分到三种材质给药管组中,每组8只。

1.2 实验材料及仪器

16通道电极:16通道微电极阵列电极基座和电极电路板(Samtec),0.0013 inch镍铬合金丝(CFW),固态聚乙二醇(Enox);双侧给药管:25G橙色平头针头;表面无涂层的石英毛细玻璃管,内径0.32 mm,外径0.5 mm;表面有聚酰胺胶涂层且具一定柔韧性的的石英毛细玻璃管,内径0.32 mm,外径0.45 mm;另外还需常规大鼠脑手术器械、1%戊巴比妥钠、牙托水、牙托水泥及石蜡油等材料。

1.3 制作流程

1.3.1 16通道电极的制作

(1)将电路板金手指和电极基座一一对应焊接;(2)将镍铬合金丝切成一定长度,然后一根根排于电路板上,共两排,每排8根,左右各四根,中间间隔1.2 mm,丝与丝间距300μm,一根参考电极排于一侧;(3)轻柔剥掉将穿入电路板上金属孔处电极丝的绝缘层,并将剥好裸露的电极丝一一穿过圆孔;(4)参考电极穿入一侧的孔内,另一侧穿入一根地线;(5)将电极丝与电路板金属孔一一焊好,再将固体聚乙二醇融化后涂于电极丝表面,以起到固定作用;(6)将AB胶1∶1混合后涂于电极基座和电极电路板连接处,以起到固定和绝缘的作用;(7)最后用剪刀剪掉电路板两侧多余的边框,用锋利的眼科剪迅速剪掉电极丝末端部分,保证电极丝末端整齐并暴露横截面。制作完成的电极见图1。

注:图A为2×8多通道电极示意图,1为电极基座;2为电路板;3为地线;4为参考电极;5为电极丝;6为聚乙二醇。图B为2×8多通道电极实物图

1.3.2 给药管的制作

笔者分别选用了三种材质的毛细管作为给药管。一种是实验中常用到的金属给药管(图2A),来自于25G橙色平头针头[11];一种是不带涂层裸露的石英毛细玻璃管(图2B);一种是表面有聚酰胺胶涂层的石英毛细玻璃管(图2C)。

注:图A为金属管;图B为无涂层石英毛细玻璃管;图C为带涂层的石英毛细玻璃管

1.3.3 带双侧给药管的电极制作

将给药管用AB胶粘在已做好的16通道电极其中一面,要保证双侧给药管间距离为1.2 mm,给药管与电极丝间的距离为1 mm,粘好后在两个给药管中间插一个U型的堵丝,其中金属管需与地线焊在一起。具体见图3。

注:图A为电极+金属管;图B为电极+无涂层玻璃管;图C为电极+有涂层玻璃管

1.4 手术流程

大鼠以1%戊巴比妥钠溶液行腹腔麻醉,固定于脑立体定位仪上,在头部正中切开皮肤/筋膜,双氧水清理骨板暴露Bregma点;按照Paxinos&Watson大鼠解剖图谱[12],以前囟点为0点,确定r ACC下电极的区域:AP(0.5~4.0)、ML(0.5~1.5)、DV(2.0)。待目标脑区打磨好后用微推仪以1μm/s的速度下2.0 mm,最后用牙托水泥固定。取下Headstage;大鼠回笼单独饲养。待术后1周状态恢复良好后可进行后续实验。

1.5 给药流程

将大鼠自然的固定于啮齿动物固定装置上,轻轻地安抚大鼠,小心拔掉给药管内的管芯。进药针末端通过PE-10管连接于5μL的微量进样器,进药针头端比给药管长0.3 mm。抽取1μL的生理盐水,用微量给药泵以0.2μL/min的速度缓慢将药物泵入r ACC。进药针在给药结束后继续停留于给药管里1~2 min,保证药物被充分吸收;同样操作另一侧r ACC。

1.6 神经元活动的在体记录

笔者采用美国Blackrock公司的Cerbus128通道神经电生理信号记录系统对神经信号进行采集。该系统主要由多通道电极阵列、Headstage、前置放大器、光纤、神经信号处理器(NSP)、PC工作站等组成。采集到的原始信号可经高频和低频滤波分为两种信号:高频(250 Hz~5 k Hz)的胞外动作电位;低频(<250 Hz)的局部脑区场电位。再经Offline Sorter和Neuroexplore软件进行处理和分析。

1.7 记录位点的鉴定

大鼠麻醉后将1μL的滂胺天蓝从给药管缓慢注射至目标脑区;然后剪开胸腔,暴露心脏。将注射针头经心尖插入主动脉,剪掉右心耳。先使用约400 m L的生理盐水冲洗血液,然后缓慢灌注400 m L的4%的多聚甲醛至身体僵硬。灌流结束后,取出全脑,在4%的多聚甲醛中再浸泡2 h,然后30%的蔗糖4℃过夜。待组织沉降后便可进行冰冻切片。每片厚30μm,后贴片,HE染色,中性树脂封片,镜下观察。

1.8 统计学处理

采用Graph Pad Prism 6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oneway ANOVA及多重比较进行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组织定位

组织切片、HE染色显示:药物能被准确注射到目标脑区(r ACC脑区),而且多通道电极也位于目标脑区,见图4。

2.2 带给药管的多通道电极所测神经信号

采用带金属给药管的多通道电极记录到的大鼠前扣带皮层吻侧部神经元放电的动作电位和场电位背景噪音很大,信噪比<3,信号往往淹没于背景噪音中无法辨识,将地线缠绕于金属给药管也未能明显改善(图5A)。采用表面无涂层的毛细石英玻璃做给药管,采集到的动作电位和场电位背景噪音较小(图5B),其信噪比与金属管组比较[(5.37±1.35)vs(2.35±0.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图6;但由于该玻璃纤维太脆,不利于插入堵丝及长时间记录。采用表面有涂层的石英毛细玻璃管做给药管,可清晰记录到r ACC脑区神经元发放的动作电位和场电位,波形较好、背景噪音较小,信噪比>3(图5C)。信噪比与金属管组比较[(5.20±1.21)vs(2.35±0.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图6;且该玻璃管柔韧性较好,便于插入堵丝,长时间记录也未破损。

注:图A为带双侧金属给药管的多通道电极记录的spike波形;图B为带双侧无涂层石英毛细玻璃给药管的多通道电极记录的spike波形;图C为带双侧有涂层石英毛细玻璃给药管的多通道电极记录的spike波形

*与金属管组比较,P<0.05

3 讨论

中枢神经元放电的在体多通道同步记录技术(in vivo multi-channel recording methods for centural neural activities)是采用细胞外记录的方法来监测神经元群的同步电活动[13,14]。与离体实验方法相比,应用这一方法可以记录清醒、自由活动动物脑区神经元的放电活动[15,16,17],将行为学和电生理学的方法相结合,可直观地分析大脑对外部事件的编码机制[18,19]。与单通道电生理技术相比,该技术克服了单通道电生理技术所具备的弊端,即一次只能记录一个神经元放电,以及单通道记录时动物活动受限,无法将外部事件与神经元放电相同步[17]。由于该技术的优越性,在神经生物学领域受到广泛使用,尤其在对与学习认知相关机制的探索中[20,21],同时在对神经环路的研究中常需要对某个或某几个核团进行给药处理[22],因此能长期多次给药并记录电信号的带给药管的多通道电极使之成为可能。由于神经元放电活动较微弱,因此很容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23]。笔者尝试用常规金属针头改作为给药管,发现电极记录的信号背景噪音很大,将地线缠绕并焊于其上也未能明显缓解。然后改用具有绝缘特征的石英毛细玻璃管作为给药管,背景噪音明显减小,但是硬质易碎的石英玻璃管不利于笔者实验操作;最后笔者找到了表面有聚酰胺胶涂层且具一定柔韧性的石英毛细玻璃管替代,效果很好。经笔者改良后的带双侧给药管的多通道电极,可保证药物扩散到目标核团的,而且能清晰记录到活体动物在行为活动时神经元的同步放电活动。

需要注意的是:(1)应保证电极尖端未被绝缘层包裹,这样才能使得电极与神经元接触;(2)剥离电极表面绝缘层时要轻柔,可多次操作,以免断开;(3)手术剥离硬脑膜也要轻柔,切勿损伤脑实质或导致出血;(4)下电极的速度要慢,一般来说,电极经过的地方神经元会失活,因此记录电极只进不退;(5)电极要固定好以后才可将Headstage拔下,以免将电极位置移动;(6)给药时速度也要慢,一般为0.2μL/min,因为如果给药太快会对细胞产生冲击作用,而使其位置发生改变;注药结束后要停留5~10 min再将注射内芯移除,这样有利于药物被充分吸收。

综上所述,本实验成功设计了带双给药管的16通道电极,使得能在对目标核团给予药物处理后记录神经元的放电活动,满足了笔者的实验需求,而且,药理学实验与在体记录相结合可以获得更有意义的研究成果。

摘要:目的:利用在体多通道电生理学记录技术研究前扣带皮层吻侧部(rostral anterior cingulate cortex,rACC)神经元参与情绪情感活动时的放电特征时,除在rACC脑区埋置多通道电极外,还需同时埋置给药管以观察药物对rACC神经元放电特征的影响。本文将介绍带给药管的多通道在体记录电极的制作及埋置方法。方法:自制带双侧给药管的多通道在体记录电极,所采用给药管材质有三种,分别为金属、表面无涂层的石英玻璃纤维(玻璃裸管)和表面有聚酰胺胶涂层且具一定柔韧性的石英玻璃纤维(玻璃涂层管),然后埋植电极并记录神经电信号,最后插管位置组织定位。结果:盐水被注射到目标脑区,即rACC脑区;电极丝也定位于双侧前扣带皮层吻侧部;用带金属给药管的多通道电极,记录到的神经元放电背景噪音较大(信噪比<3)。用带玻璃裸管的电极可清晰记录到目标神经元的放电活动(信噪比>3),信噪比与金属管组比较[(5.37±1.35)vs(2.35±0.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该玻璃管质硬易碎,不易插入堵丝,也不易在慢性实验中脑部长时间保存。用带玻璃涂层管的电极也可清晰记录到神经元的放电活动(信噪比>3),信噪比与金属管组比较[(5.20±1.21)vs(2.35±0.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易于插入堵丝,便于在动物脑中长时间保留。结论:自制带涂层石英毛细玻璃管的电极成功实现了对某一脑区或核团同步埋植给药管和电极,使得药物干预并记录清醒活动大鼠脑电活动的实验便于进行。

三年级英语集体备课活动记录表2 篇12

活动时间: 第四周活动地点: 办公室

活动主题:COLORS主 讲人:张伟胜

参加对象 全体英语老师申请学时:

活动内容及进程:

1、个人初备:钻研教材、学习理论,勾勒教学框架,推敲教学环节,初步设计好导学预案。2学时

2、共同备课:上周授课产生的问题展开研讨。对下周的授课内容共同探讨。

3、个人细备: 在集体研讨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教学风格及班级学生的特点相互借鉴合理取舍,形成有个性特点的教学设计。

4、明确本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5、将课堂中的重点、难点、困惑点进行探讨,对典型题、易错点要逐一列举。

6、个人在集体研讨基础上形成有可行性、实效性的教案。

焦丰霞社团活动记录 篇13

一、活动目的:朗诵社团活动记录

指导教师:焦丰霞

团:七彩阳光朗诵社团 时

间:2015、、25

1、使学生明白读书的重要意义。

2、使学生明确什么是好书,懂得只有多读好书才有利于自身的提高和发展。

3、交流读书方法,畅谈读书感受,激发学生读书的热情。

4、展示读书成果,提高学生读书的自觉性,让学生养成好读书,读好书的 良好习惯

二、活动安排:

活动时间:2015年11月25日

下午14:00 活动地点:洪庄杨张集学校校内 参加人员:

三、四年级 指导教师:焦丰霞 主 持 人:吕永恒 记 录 人:孙优雅 活动过程:

一、读书名言引入:

1、主持人:戏剧大师莎士比亚说过:“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同学们,由此我们可以想到,读书对我们是何等的重要!

2、主持人:书,能给人知识,书,能净化心灵,书,培育了一代又一代人,然而只有爱读书的人,才能在书中找到智慧的金钥匙。书籍已经成了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3、主持人:古今中外都有不少名人爱读书的故事,下面有请四年级学生代表孙亦非、赵一萌来给大家讲讲名人读书的故事吧!

二、诵读书籍

1、听老师朗读;

2、学生与老师一起诵读;

英语口语社团活动记录 篇14

关键词:科学区域活动;幼儿记录方式;幼儿教育

幼儿科学区域活动具有启蒙教育性质,着重强调对幼儿智力的开发、兴趣的培养。通过自主接触活动范围内的人和物,直观的教育活动被有效展开,既是集体活动的延伸,也是培养幼儿探索性、创造性的良好契机。教师可以对幼儿表现进行观察与记录,并作为指导教育规划的有效依据。由此,科学区域活动中幼儿记录方式的选择便显得十分关键。

一、科学区域活动的含义

科学区域活动为教师依据幼儿个体性发展情况,并结合具体的教育规划而科学设定的幼儿活动环境。这一过程有目的性的放置设施与材料,并给予幼儿充足的自主选择性。一方面,科学区域是按照具体的学习内容和目标来划分的,活动材料的选择服务于教育内容;另一方面,幼儿在无任何干涉的情况下,自主学习、自主探索,完全依照个人兴趣与意愿;另外,科学区域与集体教育活动具有显著的差别,一改固定模式为多样化的、合作性的多人学习过程。

二、科学区域活动中幼儿记录方式的探讨

首先,所选的记录方式要有利于对区域设置合理化的分析。在对幼儿区域活动进行记录时,要写明幼儿自主探索、创作结果及实现方式(即玩法)等方面。借助于记录,教师便能够对区域中幼儿实际参与的情况有所了解,进而对区域设置合理性有所掌握。当幼儿对某个区域接连不断地进行参与时,则设置合理化程度高、难易适中、玩法贴合幼儿个性;当某区域几乎没有幼儿进行参与时,则表明其玩法、材料及布置形式有待于改进。例如,在进行《小问号》区域游戏记录过程中,采用简单的圆圈、线条等形式设计了为期2周的幼儿活动记录表,分别做出了区域名称、参与班级、参与幼儿名字所属框,幼儿若参加此区域游戏,便在归属班级、名字后打上对勾,以此便能够直观统计出哪个种类幼儿参与最多,哪个区域几乎没有人参与。当所设计的区域参与人数很少时,安置材料甚至游戏内容便要适当调节。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当幼儿层次较为多样化时,要对区域材料和游戏难度适当增加,尽可能兼顾所有幼儿。

其次,记录表的设计应直观、形象。一方面,要使幼儿在阅读时,容易理解。如,在《这些车如何启动?》区域中,为幼儿设置了电池驱动、回力汽车、手推汽车及拉绳汽车,旨在让幼儿进行启动,将感受记录下来。我们依据这一模块的特点,给出了不同启动方式汽车的粘贴画,让幼儿自主选择、粘贴并记录感受。另一方面,科学合理的记录表有助于幼儿概括能力、整合能力的提高。

再次,所选的记录方式要有利于对不同层次的幼儿展开指导。在同一份幼儿活动记录情况表中,各个层次、各种形式的幼儿活动情况都包含,这就表明幼儿能力差异十分大。因此,教师在进行记录表制作时,应本着便于观看、方便比较的原则,以简明、清晰的绘制风格来完成,尽量能够对幼儿学习能力、实践结果进行充分反映。另外,完成记录表后,合理的总结与分析也是必不可少的。如,在制订《谁跑得快?》记录表时,幼儿1制订的记录表线条粗糙、十分不争气,这从侧面反映了其观察能力差、缺乏耐心的缺点,教师应该给予充分指导,而幼儿2字迹工整、线条规范,说明他能够耐心、细致地投入到学习过程中,在此情况下教师应对其自主学习成果进行鼓励,使其继续投入其中。

最后,引导幼儿采用不同的方式完成记录。幼儿完成科学区域自主活动是培养其自主能力的良好机会。然而,很多教师对此活动意义没有形成充分认识,他们为了简化记录过程、保证活动进展,便为幼儿提供记录模板让其模仿。这样一来,幼儿真实的学习成果便不能够得到体现,尤其对不同能力层次的幼儿来讲,其差异更是无从体现。如,在《我是小记者》区域中,幼儿需要对身边人进行采访,对其工作名称、内容等方面进行调查。在调查表上,有的幼儿以绘图的形式记录每个被调查者的工作信息,描绘详细、生动,有的幼儿用符号结合文字的形式来表达。

总而言之,科学区域活动作为幼儿重要的学习活动之一,与培养幼儿创新性、主动性要求相适应。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指导与引导作用十分关键,其对于记录方式的选择及记录表的制订关系到幼儿表现主观思想的完善程度。本文从科学区域活动的含义出发,主要对记录方式进行探讨,提出了记录方式要有利于对区域设置合理化的分析,要直观、形象,要有利于对不同层次的幼儿展开指导,并尽可能采取不同的记录形式等。

参考文献:

[1]陈燕.变封闭式为开放式的合作体验教学:浅谈游戏中材料的适时投放和合作探究[J].成功:教育,2011(20).

[2]徐慧.幼儿园教育案例研究指导[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3]袁爱玲.对幼儿特征、需要、角色的再认识[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02).

上一篇:临港经济开发区经济工作会议召开下一篇:小学三年级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