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党派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之我见

2024-08-01

民主党派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之我见(共9篇)

民主党派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之我见 篇1

民主党派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之我见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首次提出的一个科学命题。社会主义全社会普遍共享的核心价值体系在我国整体社会价值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发挥着主导作用,决定着整个价值体系的基本特征和基本方向,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心理支持。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积极探索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有效途径”。面对思想活跃、观念碰撞、文化交融的时代特点和趋势,首要的任务是构建具有感召力和社会普遍认同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用来引领和整合其他思想意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当前全党和全国人民一项重大战略任务。这项建设,对统一全党全国人民的思想,提高全社会的思想道德水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将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我国的各民主党派诞生于20世纪中叶,经历了国共合作、抗日战争、新中国建设等多个历史时期,至改革开放以来,各民主党派成为目前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参政党,在国家和社会生活中均承担着重要职责和作用。显然,作为参政党的各民主党派,同样有着自己的核心价值观。

中国民主党派的核心价值观主要体现在各自的章程里,大致内容是:以宪法为根本准则,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贯彻“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方针,积极参加国家政权和国家事务的管

理,监督国家政策方针的执行,认真履行参政议政和民主监督的职责。当下中国各民主党派总体核心价值观体现出来的特点是:与社会发展紧密联系、以中共执政理念为指引、结合自身发展职责等。中国民主党派的总体核心价值观有利于中国共产党的长期执政,有利于社会的繁荣稳定,也有利于各民主党派的自身发展。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的核心价值观统一、建构和发展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进程之中。

那么, 民主党派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通过学习,本人认为可以通过以下两个方面体现。

一、加强政治学习,深刻领会和准确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通过自觉的理论学习和专题培训,在深刻领会和准确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前提下,自觉参与到构建的实践中去。这其中既包括自觉的自我学习和集体学习,也包括针对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专题学习和理论培训及相关的研讨活动等。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要牢牢把握坚持马克思主义这一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要时刻坚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这一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要深刻领会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这一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要夯实社会主义荣辱观这一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思想基础。在此基础上,积极投身于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伟大实践,把践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客观要求真正转化为自觉的价值追求和行动指南。

二、做好参政议政工作

民主党派作为参政党开展的工作必须突出参政党的特点,要最终落脚到参政议政上来。参政党不同于社会团体和慈善机构的“做好事、做实事”。脱离了参政议政这一主要任务,民主党派的社会服务工作就失去了最终方向和灵魂,就会等同于一般的社会团体和慈善机构的公益活动。

那么,民主党派如何做好参政议政工作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每个党派对一定时期的参政议政做出自己的规划。这种规划一方面是结合自己的组织特色规划自己的优势领域,如九三学社以科学技术界为主,那么把科学技术相关行业作为自己参政议政的主要领域,对这一领域的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进行深入、持续的跟踪研究,每年都围绕这方面的研究提出自己的意见建议,使自己成为这方面问题的权威,从而将组织上的特色变成参政议政、履行职能上的特色和优势,实现科学参政议政。另一方面,这种规划还要统筹参政党整体的参政行为与个体的参政行为,使两者之间达成平衡。也就是说,各民主党派要确定自己的主要领域,把党派整体的参政行为集中于这个主要领域,同时也要兼顾每一个成员个体广泛的参政兴趣,形成以优势领域为核心,同时向其他领域辐射、兼顾其他相关问题的参政特色。

2、参政议政日常化。参政议政既然是民主党派的一项基本职能,就应该是民主党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不能只有临近“两会”,才去提出意见和建议,这样的参政方式是无法保证参政党的影响力的。尽管参政议政日常化所需的时间成本高昂,但如果按照参政议政的长远规划,对优势领域的重大问题持续关注,那么,参政议政的日常化就能得到保证。此外,民主党派参政议政机制建设尤为重要,要通过建立相应的制度保证参政议政日常化,如制定各级组织实施参政议政的细则、办法及工作制度,使参政议政的内容具体化、程序科学化,工作规范化,避免工作随意性。

3、参政人才队伍建设。首先是队伍建设。各民主党派在组织发展时要有意识地结合参政议政来考虑,要在明确重点分工范围和各个方面有一定代表性的人士之间、在避免各参政党组织趋同和尽量吸纳多学科专家之间保持合理的张力与平衡。按照当前组织发展的“三个为主”原则,各民主党派是可以形成自己的组织特色的,这种组织特色本身是专业化的一种表现,适应了公共管理知识化、专业化趋势的需要,因而必须始终坚持。民主党派的组织特色愈明显,其参政优势就愈突出。同时,由于参政议政要关注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需要多学科公关,而每一个党派成员可能只是某一专业领域的专家或能手,因而在组织发展时也要照顾到参政议政对多学科专家的需求,尽量吸收更多领域的优秀专家加入党内,搞好各个方面、各种类型人才的发现、培养、选拔工作,建设富有朝气、充满活力、知识化、专业化的政党组织,形成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知识全面的参政议政骨干队伍,为参政议政提供智力支持。其次是技能培训和普及。参政议政需要专业知识、需要技能技巧、需要战略眼光、需要科学方法,还需要懂得中国的国情,懂得基本的政治沟通技术等等。因此,参政议政的能力培训是参政议政专业化的一个重要条件。

4、担任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成员,要充分发挥作用,争取参与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更大发言权。

5、加强与街道、社区或居委会的联系,拓宽参与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畅通渠道,真正拥有参与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选择权。以社区为依托,把新社会阶层参与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实践活动纳入街道、社区工作范围。

6、整合资源,加强协作。在社会服务工作中,我们要充分整合民主党派的资源,加强协作,促进沟通,避免各党派在相互攀比中造成资源浪费。同时,社会服务工作要加强宣传。民主党派所做的社会服务工作是在研究中共中央各项政策法规、研究当前经济形式下有所选择的活动,是一种政治活动。这样的活动反映了当前执政党的工作方向。这些活动应该在媒体上得到反映,以从参政党的角度验证执政党的方针路线的正确性,引导公民行为。

7、以课题化、专业化的形式改进参政议政的工作方法,对参政议政的重大课题进行实证研究,全面提高参政议政的质量。科学参政是有效参政的条件,因此,参政议政必须克服“闭门造车”的局限和弊端,将各方面的人才组织和发动起来,对参政议政的课题进行专门的研究,利用科学的研究方法研究现实问题。要把参政议政的课题当作科学研究去完成,而不是当作任务去完成。各民主党派积极创造条件,结合民主党派的优势领域和专家队伍的专业优势,把专业知识、专业兴趣、专业技能与专业方法和参政议政结合起来,把本职工作和民主党派成员参政议政的政治责任结合起来,这样既能提高成员参政议政的积极性,又提高参政议政的科学性,是提高参政议政专业化水平的重要途径。

总之,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积极参与。民主党派在积极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建的过程中,只有“内打基础、外树形象”,牢牢把握主题、内外兼修,才能在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伟大实践中进一步发挥重大作用。

民主党派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之我见 篇2

关键词:高校,培育践行,核心价值观,实现途径

青年大学生群体历来是各种社会思潮、多元价值观争相抢夺的重点对象, 高校在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因此高校成为意识形态领域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阵地。

高校如何开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活动, 如何发挥作为先进文化、先进思想和新时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者、倡导者和推动者的应有作用, 是当前高校必须认真思考且要着力推动贯彻落实的重大现实课题。

笔者认为, 高校需要充分有效地利用好自身教育平台的系统教育功能和得天独厚的教育资源, 并整合发挥好其作用, 真正探索建立起目标明确, 方法、途径行之有效的机制体制;高校需要确立全员常抓不懈、久久为功的牢固思想认识, 以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活动在高校持之以恒地开展, 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目标要求。

本文提出高校具体应该从五个方面发挥好主渠道作用。

一、营造舆论氛围

(1) 充分发挥校园媒体舆论引导作用。综合运用多种形式的载体、媒体, 拓宽思想道德教育渠道, 阐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 加强思想宣传工作。依托校园网建设网上德育平台, 媒体开设“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专栏、“核心价值观讲坛”等, 及时宣传报道师生员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活动情况, 大力宣传先进人物和典型事迹特别是身边的人物、事迹, 使大学生对“三个倡导”的内涵要义耳熟能详。) )

(2) 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感染和熏陶作用。系统推进校园文化建设,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校园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建设之中。围绕主题开展经常性的学习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读书活动;开展校风、教风、学风专项建设工作;开展丰富多彩的师生文艺、体育和科技活动等;引导学生社团活动, 传播主流价值观;建设、完善校史展厅, 改善校园环境, 营造体现主流意识、时代特征、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氛围。展示和推广校园文化建设成果, 定期举办以图片展览和书画、摄影展览为载体的主题教育活动。

二、筑牢思想理论基础

(1) 加强“三进”工作, 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主阵地功能,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纳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中。在课堂教学中强化社会热点、难点问题的正面引导, 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突出教育的实效性。邀请校内外专家为师生举办专题讲座, 组织召开“三进”工作研讨会、推进会, 开展课堂教学观摩评比、交流活动, 推动“三进”工作的深入开展。

(2) 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和要求细化、渗透到各学科课程的德育目标之中。明确要求各学科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 坚持加强对学生“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教育和引导;在精品课程评比活动中, 增设体现主题教育要求和评价的标准;在“三育人”岗位上, 强化全体教师的德育意识, 发挥潜移默化的作用, 自觉地将积极的情感、端正的态度、正确的价值观自然而然地融入到课程教学的全过程。

(3) 系统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的学习和研究工作。把中办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系列重要思想论述和理论学习内容纳入到校、院两级党委中心组学习计划, 在各级党校、团校的学习培训工作中大力开展学习、解读和宣讲活动。同时学校要提供科研平台, 面向全校教师设立专项课题基金, 公开征集研究课题, 以课题研究促进工作的开展, 特别是要充分调动和发挥思政理论研究队伍的科研优势力量进行有针对性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工作, 深刻解读和研究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内涵、需解决的现实问题和教育活动的实践要求, 达到解疑释惑的目的。

(4) 开展“认知、认同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想大讨论活动。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活动与本校校训精神的解读宣传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开通“网上德育”平台, 组建成立“网上德育讲师团”, 面向师生开展网上宣讲活动, 灵活把握理论宣讲的方式方法。

三、开展多样主题教育活动

(1) 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教育纳入学习型党组织建设, 列入党员教育培训内容。精心组织好全校师生学习贯彻中央和省委等系列重要会议精神的思想武装、贯彻落实工作。组织开展“中国梦·赶考行”等主题教育活动和征文、演讲比赛及知识竞赛等系列活动。

(2) 进行“崇德守礼”主题教育。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 着力培育学生的爱国情怀、敬业精神、诚信意识和友善品格。以学生宿舍文化建设为抓手, 促进文明自律与习惯养成。开展礼节礼仪教育, 在校园重要场所、重大活动中要升挂国旗、奏唱国歌;规范开学典礼、毕业典礼、学位授予等重要仪式, 使礼节礼仪教育成为培育社会主流价值的重要方式。

(3) 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按照教育部相关要求, 开设“传统文化教育”选修课程。利用学术报告、专题讲座、读经读史、参观展览等形式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活动, 引导学生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 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4) 进行“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主题教育。实施学风建设工程、贫困生资助工程、大学生心理素质提升工程、学生工作队伍素质提升工程等, 进一步改进大学生思想道德评价内容和方式, 促进道德养成。进一步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机制。改善时事教育, 用鲜活事例教育广大学生, 引导他们进一步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四、开展多层面实践体认活动

(1) 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建立和巩固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 组织大学生参加“三下乡”志愿服务、专业实习、社会调查、生产劳动等教育实践活动, 并实现由“主题”实践活动向“专题”实践活动的转变, 强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体验和认同。)

(2) 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推动学雷锋活动常态化、志愿服务制度化, 赋予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新主题, 推出一批学雷锋志愿服务先进集体和个人。重点打造环保、支教、助残等志愿服务品牌, 做好扶贫济困、大型赛会、公益宣传、社会调查等各类形式的志愿服务工作。

(3) 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组织开展省市级的文明单位创建活动和文明班级、宿舍、家庭等师生共同参与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强化文明养成教育的作用。

(4) 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活动。结合普法宣传活动等形式, 进一步提高师生员工的法治意识和能力, 增强广大师生依法治校理念和运用法律手段解决问题的能力, 充分发挥法律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的规范、引导、保障、促进作用。

(5) 大力开展“树身边典型、学身边先进”活动。充分发挥先进典型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示范带动作用, 及时发现师生身边的好人好事及时进行采访报道, 同时开展“感动校园年度人物”系列评选活动, 努力形成学典型、赶先进的良好风尚。

(6) 利用重大节庆日传播社会主流价值。挖掘和利用好春节、清明、端午、中秋、重阳等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所蕴藏的丰富教育资源, 开展主题活动, 延续和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在“五一”国际劳动节、“五四”青年节、“七一”建党纪念日、国庆节等重大节庆日和“党员干部警醒日”、“抗战胜利纪念日”、“烈士纪念日”等重要主题教育日, 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主题, 强化爱党、爱国、爱岗敬业意识。

(7) 进一步巩固和深化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党员领导干部要坚持严格贯彻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 巩固反对“四风”成效, 整治和预防“庸、懒、散、奢”。认真践行核心价值理念, 以优良党风促政风、教风、学风根本好转。在作风建设中着力整治学术风气, 对学生考试作弊、论文抄袭和学术不端行为进行严肃处理, 维护校园基本诚信底线。

五、建立保障机制

(1) 强化组织领导。制定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施方案, 并纳入学校各级党组织的主要工作内容和议事日程。成立专项工作领导小组, 组织指导、协调推进工作开展。各单位工作开展情况纳入到领导班子和个人的年度考核之中。

(2) 党员、干部带头。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学校党员教育管理范畴, 使全体党员干部自觉做到重品行、作表率, 为民、务实、清廉, 增强为师生服务的宗旨意识, 形成党员干部引领带动, 师生员工人人参与和践行的生动局面。

(3) 加强师德建设。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师德建设的主要内容, 健全教师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学术道德评价制度, 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年度考核、岗位聘用、职称评审、评优奖励的重要标准。加强教学督导, 完善评教制度。发挥老教师、骨干教师在提高青年教师师德素养和业务素质方面的引领示范作用。建立一支思想、业务素质过硬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和辅导员、班主任队伍。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我见 篇3

关键词:践行;核心价值观;重要性;途径;方法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华民族的共同选择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党中央凝聚全党全社会价值共识所形成的成果,是中国人民的共识和精神支柱,建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描绘的社会形态是中华民族的心愿。中国梦凝聚了几代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中国几代人的梦想,从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国蒙受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华民族就开始思考民族复兴之路,中华民族励精图治进行了艰苦的探索、以曾国藩、李鸿章为代表的洋务运动派,以“自强”、 “求富”为旗号,采用实业兴国,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思想派提出变法救亡,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派,主张“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以 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最早提出并建立了具有相对独立的国家经济形态的“新民主主义共和国”,从以邓小平为代表的党中央开始,进行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强国之路,党的十八大进一步重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到20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21世纪中叶建国100年时,全国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党中央代表了人民的心声,为民筑梦、领民追梦、帮民圆梦。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注人心。无论是实施经济建设的宏伟目标,还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改革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都需要提升民族的整体素质和人民的精神境界、提高整合社会思想文化和价值观念的能力,核心价值观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感召力。

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该从我做起

要让核心价值观变为全民的自觉行动并非易事,本人认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强调从我做起。

1.增强使命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是中华民族的血脉,是生生不息的根与魂,每个中国公民都有责任传承,都有义务发扬光大,特别是面对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大势千方百计破坏我们实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环境,只有国家强盛,人民有向心力,才能实现我们的目标,现实要求我们增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使命感。

2.价值观自信。核心价值观自信是保持中华民族精神独立性的重要支撑,核心价值观来源于马克思主义指导,是党领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总结,价值观自信,就是对马克思主义真理的信仰,就是对中国共产党正确领导的坚定信心,只有价值观自信,才会执着地坚守和自觉地践行,才能变成亿万民众的无穷力量。

3.做好本职工作。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是高亢的说教,需要每个同志从自身做起,最好的办法是从做好本职工作开始,每个人都对照核心价值观的理念做好了本职工作,社会财富不断丰富,正能量的呼声变为现实,正确的价值准则得到巩固,社会的环境得到净化,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逐步变成现实,这些都是核心价值观倡导的,同时,环境的优化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又强化人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信心和决心。

4.营造践行氛围。形成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氛围不仅是各级政府和社会团体的责任,也是每个公民的义务,只有公民都坚信、宣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形成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浓厚氛围,当公民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日常化、具体化、形象化、生活化,并不断地在交往中相互传递之时,全社会便形成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浓厚氛围,其理念也成为了人们的自觉行动。

三、当好职教老师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教育家叶圣陶曾说:“教育是培养习惯”,职业院校教师尤其应该注重通过教书育人培养学生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变为一种自觉行为习惯。

1.教师示范践行。列宁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准则》要求党员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在从政、用权、修身、齐家四个方面做出表率,教师虽然不一定是党员,但肩负有育人的特殊任务,也是社会育人角色中“关键少数”,教师的职业特性,其言行会在学生中产生尤为重要的作用, 教师应身体力行,严格自律正己,模范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培养学生责任感。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主要是培养学生承担民族复兴和净化社会风气的公民责任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职业责任感、实现幸福生活的家庭责任感,而这些责任感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工作,我在提升大学生社会责任感课题研究中发现,影响学生社会责任感提升的关键因素,依次是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环境,我们要充分发挥学生中正能量的影响作用,加强对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教育。

3.培养良好习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人们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些既是人的优良品质,也包含人的良好习惯,良好的习惯不是天生的,要后天逐步养成,我常把教书与育人有机结合,培养学生从我做起的习惯,从做中培养习惯,从做中强化学生认识培养良好习惯的重要性,让学生理解培养好习惯既是目的也是培养自己的手段,把培养好习惯上升为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高度,通过规范、约束、砺练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

4.教育磨砺相结合。有人说,世界上最难的事之一是改变别人思想,教师要把好的理念变为学生行為的确不易,除了教育、培养外,教育与磨砺相结合是一种比较好的途径,如远大理想的励志磨砺、追求知识的学习磨砺、敬业奉献的职业磨砺、诚信做人的品质磨砺、遵纪守法的敬畏磨砺、培养习惯的行为磨砺、控制欲望的情感磨砺、掌握情感的心态磨砺、和谐相处的性情磨砺、关爱他人的情操磨砺等等,我善于把说教贯穿于事件教育之中,让学生在处理事件的急、难、险、苦环境中磨炼,在顺境中强化信心,在逆境中经风雨磨意志,最终实现磨砺教育的目标。

总之,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中总结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念,这是中华民族的共同选择,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从我做起自觉践行核心价值观,教育工作者更应带头践行核心价值观。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篇4

广东省东莞市关工委(二○○九年十月十三日)

6年来,我们对开展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不断深化认识,在领导机制和组织形式上,总结了“八个坚持”(即坚持以中央16号文为指导,坚持属地管理、镇社(村)结合管理体制和党政主导、团委主抓、各部门配合、关工委指导领导机制,坚持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原则,坚持就地、就近、就便原则和落实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的要求,坚持培育好一批实践基地,坚持建立好一支辅导队伍,坚持地方党政与院校结合,坚持建立总结交流、成果共享制度)的经验;现再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内容和宗旨上,提出些初步看法。

2003年东莞市开始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那是高等院校扩招后学生毕业的第一年。全市大学毕业生比1993年增长5.8倍。据市关工委在12个镇区的调查,这一年应届毕业生失业率仍有7.8%,这些大学毕业生因岗位、工资原因不愿就业的占59.2%,而就业后不干的占42.4%,在就业的大学生中到企业的只占19.7%,反映了大学生的就业观念脱离社会实际。为此,全市在团委主抓、关工委指导下,开展了大学生暑期创业实践活动,侧

—1—

重引导大学生了解企业,也让企业了解大学生,全市发动了一百个企业,作为实践基地,组织大学生到企业实践,端正就业观念,激活创业精神。在社会实践中,我们逐步认识到要让大学生端正就业观问题,首先要帮助大学生端正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2004年,在省关工委指导下,我们把创业实践活动概括为以“十个一”为内容的社会实践活动。2005年和2006年,我们学习贯彻中央16号文件精神,以及学习胡锦涛总书记“八荣八耻”讲话和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的精神,明确认识到,必须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开展体验教育、社会调查、创业实践、素质拓展、志愿服务等实践活动,引导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让他们有崇高的价值追求,拥有肩负历史使命的精神支柱。有利于他们在多元化体制中树立主导和谋求共识,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素质基础。

我们从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之初,逐步体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实践活动的宗旨,大概有如下做法:

一、开展以弘扬爱国精神为核心的主题社会实践活动.激发大学生的爱国热情,树立立志报效祖国的志向。

弘扬爱国精神,激发爱国热情,是大学生树立正确理想信念的核心课题。东莞是我国近代史的开篇,揭开了反帝斗争史的第一页;在抗日战争中也是华南地区最早建立党领导下的抗日武装和抗日敌后根据地,在我国近现代史中有着不少光荣史绩。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第一个课题,开展了大学生“走进近现代史”的 —2—

专题教育活动,让他们参观鸦片战争纪念馆、鸦片战争海战馆、东江纵队纪念馆、“抗日亭”、袁崇焕公园、榴花战斗纪念馆、抗日英雄黄友烈士纪念碑、邓氏纪念馆等等,以及访问东纵老战士,让大学生了解东莞的过去,感受东莞千年的优秀文化传统。各镇区都结合本地历史传统,组织大学生开展这项主题活动。大朗镇100多位大学生在东江纵队当年与日寇惨烈战斗的烈士纪念碑前,面对团旗,重温入团誓词;大学生叶慧萍说:“作为当代大学生,必须不忘过去,热爱祖国,牢记使命。”并表示回校后积极争取加入中国共产党,学好本领,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奉献自己。据我市19个镇区的调查,2007年大学毕业生中的党团员占85.8%,其中党员占15.8%。大朗镇的本科生(2007年)134人,全部是党团员。2008年是我国重要的一年,四川汶川地震,北京奥运,我们大学生社会实践中,响亮地提出了“中国加油,青春飞扬”为主题词,突出爱国主义教育社会实践活动,抓住抗震救灾,众志成城的事例,奥运健儿为国争光的事迹,开展主题活动。寮步镇组织大学生看望在铨讯电子厂学习的北川学子,与他们交谈慰问;城区大学生上街募捐。这些活动使大学生从感性到理性升华了对祖国对民族的感情。去年l月的雨雪冻灾使东莞东站每天滞留7~8万人,常平镇700多名大学生利用寒假自动组织起来,到车站协助疏散回归的旅客,帮助旅客提行李,扶老携幼,突显了我国“一人有难众人帮”的民族团结精神。大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把眼光投向历史深处,认识自己因使命而存在,为使命而献

身。“用理想信念的明灯,照亮人生的道路”。

—3—

东莞在近30年来成为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成为实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功例子。每年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都在这个大课堂中学习,有的组织大学生参观“东莞改革开放成果展览馆”,有的镇区的主要领导亲自向大学生介绍本镇区现代化建设的形势,有的组织大学生社会调查,前两年(2006、2007年)全市共有3608名大学生组织了107个调查组,在“五老”的辅导下进行社会调查,写出了很好的调查报告,如《民营企业发展状况》、《富裕地区妇女就业情况》、《当地大学毕业生就业》等等,这些实践活动让大学生感受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最新成果,当大学生了解家乡经济的腾飞、社会的发展、城市化的进程,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感情得到深化,更坚定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

2009年,将迎来60周年国庆,在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中,突出了“爱我祖国“‘爱我家乡”主题教育,着力深化和拓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内容,认识历史,凝聚力量,推动发展,成为实践活动的主题;引导大学生把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党的领导三者统一起来,把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结合起来,不断增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

二、开展以“三深入”为要求的主题社会实践活动.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社会精神。—4—

当前我市大学生多数生活在比较优越环境中,他们脱离社会实际,脱离体力劳动,脱离劳动群众,较少关心社会,与社会实际有相当距离。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不仅让他们听报告和参观学习,更要让他们深入实践、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和要走进社会、接触社会。

社会调查是走进社会的重要方式,沙田镇大学生邵佩环在社会实践时参加虎门港建设的调查。起初,她对征地建港很不理解,且居民对拆迁意见颇多,她在调查中,通过问卷、访问等方式,既了解群众的实际要求,又了解建港工程的需要,很好地理解了党委政府的政策,沟通了党政和群众的关系,与拆迁办同志一起去做拆迁户的工作。

企业实践是走进社会的重要方面。大朗镇大学生罗用酬是学习财务会计专业的,他家庭比较富裕,住有洋楼,还开办了一家纺织厂。他认为在自己工厂实践,别人会把他看成“老板仔”,于是到一家针织厂劳动实践,在生产第一线上同工人“三同”。暑天,车间30多度高温,他满头大汗,缝制一件衣服员工仅用10多分钟,他却摆弄个把钟头,手累眼累;休息在工人宿舍,睡铁架床,吃粗米饭,6人共用一把吊扇。就这样同工人生活工作了半个多月,并与一位叫小强的工友交上朋友,小强家贫辍学,可在艰苦的劳动环境中,仍刻苦学习,报考成人高中,令罗用酬感动,也令罗用酬惭愧,他在心得中写道:“除了羞愧,更多的是觉醒”。就是这种奉献精神和社会责任感一直在鞭策他前进,前年他毕业

—5—

了,被录取在银行最基层工作,点数货币,把手指割破了仍坚持不懈。

开展以“三深入”为要求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大学生走进社会,把个人成长和社会责任结合起来,把对祖国的热爱,化作关爱家庭、关爱他人、奉献家乡、奉献社会的实际行动,面对金融海啸的经济形势增强战胜困难的信心,深刻理解只有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的理念。

三、开展以“八荣八耻”为内容的主题社会实践活动.磨炼大学生的道德品格.培养艰苦奋斗精神。

大学生社会实践中开展了践行“八荣八耻”主题教育,让他们“知荣辱,树新风”,从“低层做起,从艰苦的劳动做起,从我做起”。在胡锦涛总书记“八荣八耻”讲话的启发下,大前年开始,就有5000名大学生走上生产第一线,贴近劳动群众,体现劳动价值,接受劳动群众的熏淘。长安镇组织大学生开展“我与环卫工人的一天”主题活动,让大学生在上街清扫垃圾的艰苦劳动中锤炼自己,在环卫工人那种不怕艰苦、不甘平凡、不忘增强自己的知识能力的感悟下,大学生深化了“不管哪个岗位,只要你艰苦劳动,就能为社会作出贡献”的认识,自立自尊,不等不靠。大学生麦丽霞同环卫工人度过一天后说:“我读懂了,即使最累最苦,也是人生的价值。”他们跟环卫工人建立很深的感情。这里摘录他们在总结中的一段描述:当人们还在熟睡时,他们就在 —6—

大街上刻下一步一步的脚印,在草坪中滴下一点一点的汗水,在这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不平几的的价值……。这就是人生的价值。社会也是人们从最小处最低层作出贡献而发展的。就是这种实践活动,让大学生懂得了人生和奋斗,读懂了奉献和使命,磨炼了良好的道德品格和艰苦奋斗意志。

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升了崇高的价值追求,培养了肩负历史使命的精神支柱,促进了让大学生创业就业。

随着高等院校扩招,2008年我市在校应届大学生已达16015人,比2005年的7704人增加了一倍还多。虽然,市有数万家外资和民营企业,但大学生就业形势仍趋严峻。加上大学毕业生对就业的期望值过高,不愿到生产和服务性企业去;因此,大学毕业生就业,成为社会、家长以及党政领导十分操心的问题。

经过6年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让大学生逐步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结合我市实际,不断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引导他们,不断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他们,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不断用中华民族的传统精神和时代精神鼓舞他们,不断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他们。使大学生从政治与伦理,理想与现实结合得更实在,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上,打下较好的基础,从而逐步地转变了择业观念,端正就业观。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同创业就业结合起来。开展了多样的主

—7—

题就业观教育,有些镇区举办就业创业指导培训班、有的召开创业座谈会,更多的是组织大学生采访成功企业家,邀请他们向大学生介绍创业成功的历程和积累“第一桶金”的艰辛,石排镇组织10多名大学生专题采访12位创业成功的企业家,并编写《彩虹总在风雨后》一书;还有的组织大学生搞工商模拟市场“我的第一桶金”、“商业一条街”等。长安镇几年来都开展这项活动,去年有400名大学参加“我的第一桶金”创业活动,设有62个摊位,为期9天,让大学生尝试自主创业,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激发了大学生创业热情,坚定了创业意志,也积累了创业经验。大学生郭志强,摆了家手工艺店后,表示“毕业后经营一家手工艺花店,去实现自己确定的成功始于脚踏实地吃苦耐劳地干”。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逐步树立尽力能上则上,也安心从低做起,敢于迈出到企业工作的第一步等正确的择业观念,从原来的坐等政府安排、片面追求物质待遇,转变为积极自谋职业、追求自我价值,贴近社会实际,把就业看成是对社会的责任。在社会实践活动的推动下,近年我市大学生的就业发展有几个变化:一是就业率较稳定。据东莞理工学院的统计,毕业生就业率达98%以上。清溪镇去年有107个大学毕业生,已有102人找到了工作岗位,剩下5名中有两人“考研”,3人因健康原因暂未就业。二是就业结构明显变化,到企业就业人数明显增加。2007年中堂镇就业411人,其中到企业工作占45.7%;该镇潢涌村2005~2007年大学毕业生323人,100%就业,到生产性服务性企业的245 —8—

人,占了75.9%。三是升职较多。潢涌在企业就业的大学毕业生经过锻炼被提升为管理人员的占73.9%;凤岗镇雁田村2005以来到企业工作的大学生都当上管理人员,其中90%当了厂长。四是敢于创业、自主经营增多。沙田泥洲大学生李洁林创办东莞市梦彩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石排大学生黄沛良创办东莞时域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与创业就业紧密结合,促使大学生社会实践受到社会群众、学生家长以及大学生的欢迎。

(注:该文曾收录在《广东省关工委工作会议经验交流材料选编》中并于2009年5月10日在学校“关心下一代工作”网站“他山之石”栏目刊发。现由学校关工委办公室根据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网站“经验交流”专栏2009年10月13日所载同名材料重新整理;整理执笔:林羽,审核:马定科。)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演讲稿 篇5

大家下午好!

此时此刻,我很高兴能站在这里演讲。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奉献闪耀在平凡的岗位上。

走进大学校门,是储备梦想的开始;走上工作岗位,是实现梦想的开始。刚刚成为xxx人民政府这个大家庭中的一员时,心中曾充满了美丽的梦想,工作的激情,心中无限感慨。什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应该如何践行核心价值观?这一系列的问题缠绕着我。著名作家刘心武先生说的好,不要指望麻雀会飞得很高,高处的天空那是鹰的领地。麻雀如果摆正了自己的位置,它照样会过的很幸福。我是一名基层乡镇干部,注定要过平淡的生活,但平淡却幸福着。也许有人会说,乡镇工作条件差、待遇低,总有一天你会后悔自己的选择?是啊,乡镇工作的确艰苦,“晴天太阳雨天泥,雪花当粉风当衣”就是乡镇干部的真实写照。我刚参加工作的时候,曾有过失落和迷茫,感觉艰苦的工作、单调的生活,离学生时期的梦想有很大的差距。但我们真正扎根在农村第一线,与普通老百姓同患难、共享乐,深入农户、走进田间地头,倾听群众呼声和意见,帮助群众解决一个又一个实际问题的时候,我们才感觉到生活是如此的充实,我们的工作是如此的重要,难道有什么工作比这更能体现自身价值吗?

2005年冬季是我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推行的第一年。全镇干部顶风冒雪、包村入户了解情况、面对面开展宣传,对有病患的家庭,重点进行解释、帮扶。通过反复上门做工作,取得了群众的理解,确保了农民及时参合入保。帮助农民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吃点苦,受点累不算什么,因为我们是乡镇干部,乡镇干部就是农民群众的服务员。

民主党派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之我见 篇6

校党委组织部部长()、校纪委书记()、校党委宣传部部长()、校学生处处长()、校离退休工作处处长()、校团委书记()等应邀出席了本次比赛。

比赛中,12位选手结合自己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心得,或激情澎湃,或娓娓道来,从切身感受出发,以饱满的精神状态、铿锵有力的话语、真实鲜活的事例、朴素真挚的情感,声情并茂地畅谈了自己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识。慷慨激昂的陈词,激励着在场的每一位同学。比赛现场气氛热烈,掌声不断。最后,现场嘉宾为获奖选手颁发了获奖证书和奖品。

民主党派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之我见 篇7

一、新时期、新情况、新思潮迫切需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思想

1. 全球经济一体化及各种利益格局的调整对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影响。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形势下, 我国经济体制的变革, 社会结构及利益格局的调整, 就业方式及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多变性和差异性日益增强, 对大学生思想产生一些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 表现在:部分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淡化、艰苦奋斗精神缺乏、团结协作观念较差、心理素质薄弱等问题。大学生的是非、善恶、真伪、美丑之间标准模糊, 良知扭曲, 有的甚至是非混淆、荣辱颠倒、美丑错位。在这种情况下, 我们必须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的思想, 主动占领意识形态领域的主阵地。

2. 互联网的飞速发展, 国内外各种文化相互交融, 对大学生意识形态领域的影响。

当前, 大学生的思想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随着通讯技术及互联网的普及, 意识形态领域的交锋变得更加直接, 各种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的相互渗透, 大学生成为西方争夺的重点群体。他们通过各种途径和手段, 极力向大学生兜售其政治观点、价值观念、思想文化和生活方式, 企图用潜移默化的方式使我们的青年一代全盘接受西方的价值观念和政治制度, 以最终达到他们的政治目的。引导大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帮助大学生提高鉴别能力, 在思想上筑牢社会主义防线, 使他们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学生工作管理者和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当务之急。

3. 社会各种思潮对大学生思想产生的不良影响。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 经济的发展, 人民生活的富裕, 大学生处在物质生活空前提高, 物欲横流的当今社会这样一个复杂的生活环境中, 人们的生活方式, 价值观念发生了极大的变化, 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和社会问题凸现出来, 大学生的自由主义、享乐主义、利己主义、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错误的思想, 在大学群体中滋长蔓延。比如, 有些大学生在人生奋斗目标上表现出价值主体日益由社会本位向个人本位转化, 表现出以自我为中心, 从注重理想到更多地注重现实和功利。对待工作的态度从无私奉献到讲索取、讲条件, 讲待遇, 过分追求感官享受, 淡化了集体观念和社会责任。这些新情况的出现迫切需要我们的学生工作管理者,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思想。

二、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要内容武装大学生思想, 抵御各种不良影响

1. 加强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 牢牢抓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

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是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引领最主要的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我们要用马克思主义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大学生的头脑, 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大学生人生首要的课题是确立正确的人生理想、人生目标, 树立正确的政治信念和前进方向。坚持马克思主义思想在大学生教育中的指导地位, 就是要始终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教育大学生。针对少数大学生政治信仰淡漠, 是非观念混淆, 价值取向日趋多元化的倾向, 笔者认为要从理论结合实际上解决三个问题:一是要帮助他们解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和共产主义信仰问题, 使他们坚定社会主义的人生理想和政治信念, 立志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青春和力量;二是要帮助他们解决价值取向的问题, 使他们坚持科学发展观, 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和一切为了人民利益为价值取向, 勤奋学习, 全面发展, 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贡献聪明才智;三是要帮助他们解决心理健康问题, 使他们学会尊重、宽容、谦让, 为促进和谐社会贡献爱心。

2. 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突出主题, 坚定信念。

共同理想是凝聚和推动全民族前进的强大精神动力。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是中国人民的共同理想。大学阶段是大学生确立人生目标的关键时期, 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引领大学生, 让他们懂得要实现个人理想, 就必须认同和接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懂得只有把自己的人生追求同祖国的前途命运联系起来, 才能树立为祖国繁荣富强贡献青春力量的远大志向, 珍惜年华, 刻苦学习, 努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青春和才华。

3. 加强民族和时代精神教育, 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 树立大学生精神旗帜。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 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精神血脉, 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 是维护国家团结统一、鼓舞各族人民奋发进取的精神支撑。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是推动时代发展进步的强大精神动力, 是当代中国人民创造辉煌的力量源泉。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是我国思想道德领域的主旋律。加强对大学生进行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教育, 就要使大学生树立和增强国家意识、团结意识、自强意识、创新意识。对大学生要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英雄主义教育, 让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深入大学生的心灵深处。既要引领大学生继承中华民族光荣传统, 又要培养大学生与时俱进、锐意创新的时代精神, 使爱国、爱民、诚信、友爱、团结、进取成为大学生的时代风尚和价值共识。要使大学生懂得爱祖国是一种立场和信念, 坚定“祖国在我心中”、“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人生志向;引领大学生自觉把个人的愿望、利益和前途融入到为祖国和为人民事业奋斗中实现人生理想和人生价值。

4. 加大社会主义荣辱观宣传教育力度, 打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基础。

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为社会成员提供了基本的道德标准, 是当代社会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 涵盖了人生态度、社会风尚的方方面面, 体现了社会主义的基本道德规范。社会主义荣辱观是马克思主义人生观、价值观的实际体现, 应该成为大学生思想道德的标尺和规范。随着经济体制的变革, 分配格局的调整, 思想观念的变化, 社会意识出现了多样化倾向。少数大学生是非混淆、荣辱颠倒、美丑错位, 这就要求我们以社会主义荣辱观引导、帮助大学生提高鉴别能力, 在思想上筑牢道德的防线, 用“八荣八耻”规范言行。要组织和引导大学生参加社会道德实践活动, 在“讲文明、知荣辱、树新风”、“青年志愿者行动”等活动中净化心灵、陶冶情操, 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规范。要发挥正反典型的示范和警示作用, 引导大学生从追星热中走到学习历史英雄、时代英模的正确轨道上来, 激发积极向上的热情, 远离黄、赌、毒的诱惑, 使他们成为有远大理想、品质高尚和身心健康的时代青年。因此, 我们必须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加强对大学生的道德教育, 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 引导大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使他们成为合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三、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成长成才的主要途径

1.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占领思想政治课这块主渠道和主阵地。

思想政治课教学是高校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渠道和主阵地。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要内容, 贯穿整个思想政治教育课堂全过程。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思想政治课教学主要内容、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 改革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 紧密联系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实际, 把传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思想政治课结合起来, 系统地传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做到围绕灵魂、选准主体、抓住精髓、夯实基础, 切实增强社会核心价值体系教学的直观性, 提高吸引力和感染力, 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把大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地调动起来, 进而使他们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政治观、道德观, 使大学生成为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2.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统领思想宣传阵地和意识形态领域。

日常思想政治教育, 是引导大学生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关键环节。要把对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与他们的日常行为养成、管理结合起来, 促进大学生积极参与, 将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与阶段性目标结合起来, 引导大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爱科学、爱劳动, 教育大学生讲团结、讲诚信、讲纪律、讲奋斗。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主题教育活动, 通过教育活动及时、主动解决大学生中大量的、即时的、经常性的思想问题, 通过活动提升他们的思想认识, 塑造其良好的行为习惯。始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宣传贯穿于高校育人的全过程, 渗透于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 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始终成为引领大学生成长的旗帜和方向。校园内的广播站、电视台、网络、校报等传播媒体, 紧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主题, 弘扬主旋律, 充分发挥日常思想宣传潜移黙化的作用, 使大学生在正确、和谐、生动的舆论氛围中通过感受、认同、理解、接受和选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自觉遵守奉行的价值准则, 从而转化为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 为不断提高大学生的理想信念、爱国热情、创新精神和打牢思想道德基础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3.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武装思想政治教育队伍人员头脑。

队伍建设是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力的组织保障。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 如何使大学生成人成才, 是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必须要解决好的根本问题, 也是学生管理工作者、辅导员、班主任的共同职责。教育引领大学生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第一, 在高校要形成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的机制。高校党组织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工作当作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来抓, 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改革开放伟大实践, 使党的思想理论工作更具创造力、说服力和感召力, 更能为大学生所掌握并转化为自觉行动。第二, 学生管理工作者、辅导员、班主任与大学生朝夕相处, 工作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第一线对大学生成长成才影响很大, 作用不可替代。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成长成才, 作为辅导员和班主任这支队伍首先要坚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大学生成长成人的积极作用, 能深刻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 对其有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并能自觉践行。其次要加强对辅导员、班主任这支思想政治队伍建设, 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培训,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武装他们的头脑。第三要从机制、体制、待遇保障、职称评定等方面采取有力措施善, 调动广大辅导员、班主任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性, 让辅导员、班主任这支思想政治队伍以满腔热情引领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4. 积极开展实践活动, 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由观念向实践的转化。

日常学习生活实践是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 更是教育引领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关键环节和主要阵地。要以学生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方式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 只有理论的灌输, 没有自我的实践, 理论的力量将不会得到稳固和升华。要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扎根于大学生思想深处, 就必须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多种主题实践活动, 如:开展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 开展学习雷锋精神活动, 学习雷锋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 服务人民、助人为乐的奉献精神, 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的敬业精神, 锐意进取、自强不息的创新精神,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创业精神, 要常态化开展学雷锋活动。加强革命历史教育, 通过多媒体等渠道宣传延安革命精神, 有条件的可组织思想政治工作者、学生干部到革命圣地延安参观考察, 让他们切身感受, 用延安精神影响、鼓舞、感染青年大学生, 使大学生在思想上产生共鸣, 行动上效仿。通过这些实践活动, 让大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接触和了解社会, 从感性上增加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识。要加强对一些社会现象的正面引导, 教育大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 正确看待社会存在的问题和困难。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实践活动, 加深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本质的理解, 落实并转化为实际行动, 从而在思想上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 自觉地为社会主义事业和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青春和力量。

摘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引领当代社会意识形态的主体和灵魂, 是纠正和抵御各种社会思潮对大学生的思想浸蚀的思想武器。本文探索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有效途径, 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社会意识形态和社会思潮的引领作用, 帮助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 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使大学生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是当前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对的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学生,成长成才

参考文献

[1]汪大喹.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大学生[J].攀枝花学院学报, 2009, (4) :98-101.

[2]孙金华.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10, 5 (中) :44-46.

民主党派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之我见 篇8

杭州市“我们的价值观”主题实践活动的

启示与思考

去年以来,杭州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通过开展“我们的价值观”主题实践活动,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形成了符合杭州实际的成功做法,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具有重要的示范引导作用,这不仅对各地、同时对国有企业特别是中央企业弘扬国有企业核心价值观、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和有益的启示。

一是价值观的提炼必须有广泛的群众基础,获得普遍的认同。核心价值观的总结提炼应能涵盖主要社会关系的价值导向,影响最大多数社会成员的价值追求,获得最广泛、最普遍的价值认同。杭州市在开展“我们的价值观”主题实践活动中,为了提高广大市民的关注度,注重营造氛围,利用各种媒体,广泛动员,宣讲其目的、意义及与每位市民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向全社会发布征集活动启事,公开征集“我们的价值观”主题核心词,吸引了广大市民(网民)积极参与。在集思广益的同时,杭州市邀请专家学者和群众代表对所有来稿进行综合评议,选出主题突出、概括准确、普遍认同的主题核心词,使价值观的提炼及“我们的价值观”主题实践活动的开展具备了广泛的群众基础,较好解决了“水土不服”的问题。

二是价值观的传播必须搭建有效的载体,形成舆论强势。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如何更有效,需要搭建有效的载体,采取群众乐于接受的形式。杭州市围绕“我们的价值观”主题实践活动的开展,设计推出“三个一”活动载体,即每月举办一次主题讲座,每月组织一次互动讨论,每月开展一次主题实践活动,做到每个月都有计划部署,每个月都有特色安排,各类活动形式多样、内涵丰富、喜闻乐见,广大群众易于接受,使主题实践活动逐步融入市民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特别是杭州市还整合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各种媒体,充分利用微博客等新媒体,创新宣传方式,积极构建立体化、全方位宣传格局,着力形成持续强大的舆论声势,扩大了主题实践活动的社会影响,较好解决了价值观的传播效果问题。

三是价值观的实效必须以机制来保障。推进核心价值观的大众化,化为人们的自觉意识和行动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和系统工程,必须常抓不懈。这就要求必须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建立长效机制的关键在于要形成一个部门和单位的战略,这个战略不应因领导人的变动而随意更改。杭州市在开展“我们的价值观”主题实践活动中,在突出强调实践性的同时,坚持与“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学习型、创新型、生态型城市建设、文明城市创建等常项活动相结合,特别是建立了一整套机制来规范和保障,这对推动主题实践活动的常态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充分发挥国企在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的表率作用

近年来,国有企业认真贯彻六中全会精神,把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摆上重要议事日程,认真学习借鉴有关单位的经验,开展了一系列提炼、推广和践行国有企业核心价值观的活动,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

一是国有企业在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发挥表率作用。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支柱,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力量,是我们党执政的重要基础。国有企业的性质、地位和作用决定了国有企业要在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发挥表率作用。国有企业是属于全国人民的,特别是许多企业处在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和国计民生的关键领域和重要行业,与国家的命运、民族的命运,与每位公民的工作、学习、生活等息息相关。这种特殊性要求国有企业必须模范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二是提炼国有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培育广大员工共同的价值追求。一个优秀企业,不仅要有强大的、有形的硬实力,更要有强大的、无形的软实力,企业的核心价值观是企业文化软实力的核心。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国有企业不仅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也创造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不同时代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代表人物,如:王进喜、雷锋、许振超、郭明义等都出自国有企业。同时,国有企业在长期的改革发展实践中提炼形成了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体现时代特征的国有企业核心价值观。“两弹一星”精神、大庆精神铁人精神、载人航天精神、青藏铁路建设精神、东汽精神等,就是国有企业核心价值观的突出代表,如今已成为我们国家民族精神、时代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元素,并伴随着国有企业的发展壮大不断得到传承丰富,激励着国有企业做强做优,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三是大力开展践行国有企业核心价值观活动,为国有企业做强做优注入强大精神动力。中宣部高度重视国有企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去年12月,国务院国资委与中宣部联合召开了“国有企业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座谈会”,在国有企业产生了良好的反响。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3月4日,国务院国资委在京举行“中央企业郭明义爱心团队”授旗仪式。国务院国资委发出倡议,向“当代雷锋”郭明义同志学习,并在国资委直属机关和117家中央企业组建“中央企业郭明义爱心团队”,广泛开展以弘扬雷锋精神为主题的实践活动。为大力弘扬中央企业先进精神,今年4月,国资委组织了“中央企业先进精神报告团”开展中央企业先进精神巡回报告活动。报告团先后赴广东、江西、上海、河南、甘肃、宁夏、吉林、安徽等地和厦门大学举办了15场巡回报告,重点宣讲了大庆精神铁人精神、载人航天精神和青藏铁路建设精神。报告会受到所在省市党委、国资委、企业和高校的热烈欢迎和高度评价,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中央领导对此专门作出批示给予充分肯定,这为我们今后的工作指明了方向。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落实这次座谈会的精神,学习借鉴杭州市开展“我们的价值观”主题实践活动的经验做法,在继续弘扬和践行国有企业核心价值观的同时,指导和引导更多的国有企业提炼和形成具有时代精神和国有企业特点的企业先进精神和核心价值观,结合实际开展各具特色的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努力把国有企业核心价值观转化为推动企业科学发展的积极行动和实际举措,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责任编辑:李直)

民主党派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之我见 篇9

代化

李建华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简称《决定》)在“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目标下,进一步重申和强调十八大报告中所提出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随后,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简称《意见》)将“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任务来抓,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意义与作用可见一斑。积极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助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

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

从制度取向上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具有定向导航作用。“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治理层面的价值取向。“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治理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则是国家治理对公民个体的价值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上述三个方面为国家治理体系及其现代化起到了定向导航的作用。

从制度整合上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具有凝心聚力的功能。中国目前国家治理的最大缺陷在于制度以及制度体系的碎片化,碎片化的制度或者制度体系不仅给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带来诸多不便,而且极大地增加了治理成本,降低了国家治理能力,严重削弱了国家治理的效果,成为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过程中的障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国家治理制度的整合提供了价值共识,它所具有的凝心聚力功能,能从思想认知、精神价值上为消除制度碎片提供公认的标准和强大动力。

从制度评价上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具有评价判断功效。国家治理制度在运行过程中难免会受到其所处环境的诸多影响,因此,相关治理主体需要对制度的运行状况进行准确评价以便及时修正其运行路径或者 1

调整运行方式以获得预期的效果。在当下中国国家治理语境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充当国家治理制度的评价标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民主、法治、公正等理念,无疑具有明显的制度评价功能。

从制度修正上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具有调节规范效果。与制度价值评判一样,制度的调整和规范也需要一个公认的标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充当这种标准。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从制度健全和完善的视角看,就是现有制度向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内含的理想状态不断迈进,并以此为目标不断调整自身,不断走向程序化、规范化的过程。

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内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

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所立基的经济发展,内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富强要求。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因此,中国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任务就是要加快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让社会财富充分涌流,让全体人民公平共享经济发展的成果。国富民强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经济建设的应然状态,没有富强,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无从谈起,自由平等等价值追求亦难以兑现。因此,富强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题中应有之义。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所指陈的政治文明,内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民主要求。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是政治文明的重要表现,它以多元主体的协同治理为重要表征,以多种制度协同配合为保障。如何才能处理好多元主体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处理好制度与制度之间的协同关系呢?这就需要充分发扬民主,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优越性。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也是创造人民美好幸福生活的政治保障。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倡导民主。

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所追求的文化繁荣,内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文明要求。文化建设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内容,而文明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文化建设的应有状态,是对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是对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的概括,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支撑。与此相应,文明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构成内容。

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所致力的社会进步,内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和谐要求。人与自身之间、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和谐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一方面要致力于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另一方面要实现人

2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可见,追求和谐是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在社会建设领域的重要任务,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

如果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在经济发展、政治文明、文化繁荣、社会进步等方面逐步展开后的价值诉求,那么,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就是其对所仰赖的制度、规范以及依法治国所作出的价值性概括。

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所实现的人的发展,内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自由要求。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归根结底是为了更好地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自由既包括政治上的自由也包括哲学上的自由。政治上的自由是指在法律、制度许可范围内不受约束地行使自己的权利,哲学上的自由是指对必然的把握。社会主义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中人们所追求的自由两者兼有之,这是社会主义制度的精髓所在,自然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髓所在。

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所诉诸的依法治国,内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法治要求。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建设法治中国是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逻辑必然,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要义。

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所仰赖的制度规范,内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平等、公正要求。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需要依托制度规范的施行才能达成,而制度规范的首要美德就是公正,平等是制度规范公正的必然结果。与之相应,平等、公正本身就是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基本内涵。

如果说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针对制度规范提出的价值要求,那么,爱国、诚信、敬业、友善则是其对公民之国家认同、个体德行、职业操守和人际交往所提出的价值标准。

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所依凭的国家认同,内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爱国要求。国家治理体系总是发生在特定的国家中,因此,公民对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认同直接与其国家认同相关。爱国是公民起码的美德,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构成内容。

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所提倡的个体德行,内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诚信要求。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终究要依靠公民个体来完成,公民个体是否具备诚信美

3德直接关乎国家治理制度的执行和落实程度以及质量。诚信是人类传承千年的道德传统,它强调诚实劳动、信守承诺、诚恳待人,因此,自然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组成部分。

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所倡导的职业操守,内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敬业要求。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需要公民个体的职业操守和职业精神,集中体现为敬业。敬业是人们对职业的价值、意义与使命的高度认知,并由此产生的积极情感体验和心理、精神状态。社会主义价值观极力倡导敬业并将其列为核心理念。

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所主张的人际交往,内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友善要求。较少的交易成本是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因此,和谐友善的人际交往就成为减少人际交往成本有效途径。友善是一种高尚的道德品质,对促进社会和谐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必然包括友善理念。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目标一致

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都立足于发展和改善民生。解决和改善民生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目的所在,是中国梦的落脚点。与此相应,发展和改善民生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和追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其前提和基础就是发展,没有国家的发展繁荣,“富强、民主、文明、和谐”都只能是镜花水月,而“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既是对发展过程也是对发展成果共享的基本要求,最终落脚点就是为人民谋福祉,改善民生,提高人民的物质与精神生活水平。

既然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目标一致,那么,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与积极践行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可以是同步的;既然中国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和培育也要通过国家治理为中介和载体来达成,那么,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与积极践行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应当是同步的。当然,这仅仅只是逻辑上的推断,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与核心价值观建设同步的深层原因还是在于二者之间的关系及其相互作用——社会存在(经济基础)与社会意识(上层建筑)的关系及其相互作用。正是基于二者的彼此关系以及作用与反作用,我们才提出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与核心价值观建设同步。那么,何为同步,如何才能同步?同步不仅仅是指时间上的,更是指空间上的——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渗透

4到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过程的各个要素之中。按照《决定》精神,我们可以从五个维度实现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因此,国家治理起码可以从五个方面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和培育同步:

第一,国家经济治理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与培育同步。一方面,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各个理念全面融汇到国家经济治理的各个层面,尤其要融入各项经济治理的具体实践中;另一方面,国家经济治理实践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国家经济治理的基本要求来抓。

第二,国家政治治理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与培育同步。政治治理是紧紧围绕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的多主体参与过程。国家政治治理包括多方面内容,但就目前而言,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建设、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是最为迫切和重要的。

第三,国家文化治理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与培育同步。发挥精神文化产品育人化人的重要功能。加强对新型文化业态、文化样式的引导,让不同类型文化产品都成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载体。

第四,国家社会治理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与培育同步。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从小抓起、从学校抓起。要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国家社会治理的重要内容,融入制度建设和治理工作中,形成科学有效的诉求表达机制、利益协调机制、矛盾调处机制、权益保障机制,最大限度增进社会和谐。

第五,国家生态治理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与培育同步。国家生态治理旨在建设生态文明,和谐是生态文明的核心理念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因此,我们可以把建设生态文明和践行与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起来,把和谐理念贯彻到生态文明制度建设过程中。

上一篇:八上历史教学工作计划下一篇:十九大报告学习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