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民主制度论文(共8篇)
社会主义民主制度论文 篇1
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 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 论文摘要: 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报告中强调“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推进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制度建设,更好协调关系、汇聚力量、建言献策、服务大局”,“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我国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的论断。这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概念第一次在党的代表大会报告中得以提出,标志着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理论的正式确立。这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协商民主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对我国协商民主政治实践的理论升华和伟大创造,对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关键词
协商民主
民主政治
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报告中强调“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推进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制度建设,更好协调关系、汇聚力量、建言献策、服务大局”。贯彻落实这一重要讲话精神,对于我们进一步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健全协商民主制度,具有极其重大的指导意义。协商民主是当下中国最为需要的一种民主形式,能够有效整合各种政治资源,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拓宽民众诉求渠道,广纳真知灼见,进一步增加推力,减少阻力,凝心聚力,形成合力。十八大提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这在我们党的历史上是第一次,是我们党在民主政治理论创新和制度创新中取得的最新成果。对于中国应该怎样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我们党经历了一个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在认识上不断深化的过程。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在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逐渐认识到了人民通过选举、投票行使权利和人民内部各方面在重大决策之前进行充分协商,尽可能就共同问题取得一致意见,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两种重要形式。这两种形式,前一种一般称为“选举民主”,后一种可称为“协商民主”。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把它与选举民主结合起来,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特色之所在。
一、全面把握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的内涵和实质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吸收人类民主政治发展的有益成果、紧密结合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际、总结中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正反两方面经验而提出的重要命题。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内涵主要体现在:通过国家政权机关、政协组织、党派团体等渠道,就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广泛协商,广纳群言、广集民智,增进共识、增强合力。一是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充分发挥人民政协作为协商民主重要渠道作用,推进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制度建设,更好协调关系、汇聚力量、建言献策、服务大局。二是正确认识和把握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与选举民主的关系。《中共中央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提出,人民通过选举、投票行使权利和人民内部各方面在重大决策之前进行充分协商,尽可能就共同性问题取得一致意见,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两种重要形式。这一表述意味着协商民主被视为与选举(票决)民主相并列的一种重要的民主形式将成为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议题。由此可见,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历史时期,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内涵不断丰富,外延不断拓展,它集广泛参与、平等对话、协调协作、民主监督、激发潜能、寻求共识、和谐共赢、科学发展为一体,具有更大的包容空间和有效的行为空间。协商民主是当下中国最为需要的一种民主形式,能够有效整合各种政治资源,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拓宽民众诉求渠道,广纳真知灼见,进一步增加推力,减少阻力,凝心聚力,形成合力。
协商民主的实质,就是要实现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这里的关键,一是“政治参与”,二是“有序”,并使这两个方面能够有机统一起来。人民政协作为中国人民在为人民民主奋斗的过程中创造的民主形式,其优势就在于它能够在很高的制度层次上实现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
二、中国共产党实行协商民主的伟大实践和丰富经验
党成立后,1922年8月的西湖会议上,与会人员进行两天激烈辩论后,才达成同意合作的意见。为推动中国革命,选择了与国民党合作。20世纪30、40年代,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建政实行“三三制”,其实质是建立一个包容性更强、代表性更广泛的充满协商的民主政权。取得全国政权后,党借助民主协商,完成了建国大业,随后还建立了政治协商制度。一段时期内,由于放弃了决策协商,领导人独断决策脱离实际,使得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遭遇挫折。改革开放初,邓小平提出要注重制度建设,推动决策体制向着民主化科学化进发。党的十三大提出建立社会协商对话制度。后来的党代会报告或党的文件对协商制度建设有过关注。进入新世纪,党中央提出了在决策前、决策中都注重协商,把协商纳入决策程序的重要观点。《中共中央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以中共中央的名义下发的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专门性文件。其重要意义,不仅在于开创人民政协工作新局面,更在于站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高度,立足中国国情,总结实践经验,破解政治体制改革难题,开拓出一条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协商民主”的新路。《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的意见》,明确提出:“人民通过选举、投票行使权利和人民内部各方面在重大决策之前进行充分协商、尽可能就共同性问题取得一致意见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两种重要形式”;“政治协商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行科学、民主决策的重要环节,是中国共产党提高执政能力的重要途径。《意见》进一步规范了政协协商的两种基本方式:“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的协商和中国共产党在人民政协同各民主党派和各界代表人士协商。”《意见》在我国“协商民主”历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党的十八大更是明确提出要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对决策协商制度建设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中国共产党实行协商民主的伟大实践和丰富经验,举世罕有其匹。中华人民共和国就是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通过协商建立的。中国有世界最大的协商民主的固定平台——各级人民政协组织,各党派、阶层、界别、民族、宗教的代表以及海内外华人代表,按照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要求,通过政协组织参与政治协商。在中国,协商民主作为与选举民主并列的一种民主形式,具有任何国家都未曾见到、不可比拟的持续性、广泛性、实践性和有效性。
三、健全中国特色协商民主制度对于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大意义
十八大报告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从“四位一体”扩展为“五位一体”,并在政治建设中首次提出并系统论述了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对于我们进一步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健全协商民主制度,具有极其重大的指导意义。
第一、协商民主有利于引导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确保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形式。协商民主的实质,就是要实现和推进人民有序的政治参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把协商民主与选举民主结合起来的过程中,始终要体现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这一现代民主精神,并把它作为民主和法治的重要内容,引导群众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利益要求,解决利益矛盾,共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充分体现协商民主作为社会主义民主的广泛性,通过其主体所涵盖的各党派、各民族、各团体、各阶层等社会各界、各方面人士,广开言路,广求良策,广谋善举,使社会各群体中个别、分散的意见、愿望和要求,通过协商渠道得到系统、综合的反映。协商民主是确保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形式,协商民主应该以公民为主体,而且应积极为公民提供平等参政的条件。随着我国民主政治的推进,协商民主会不断完善,通过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尊重和保障人权。协商民主的实质,就是要实现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健全协商民主制度,能够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充分体现人民的主体地位。
第二、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环节。参与公共决策,促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是协商民主的必然要求。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必然成为党建立科学民主决策体制机制的重要一环。有利于完善人民畅通表达意愿、参与政治的良好机制,进一步体现执政党对人民意愿和人民权力的尊重,提高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有利于党和政府更深入地了解社情民意、把握社会动态,加强与人民群众的沟通,更有效地实现科学民主管理。我国的协商民主从一开始就是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更加重视协商民主,党和国家的重大方针政策和群众生活的重要问题在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之间进行协商的同时,通过人民政协进行协商已成为国家政治生活中一种郑重的民主形式。第三、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途径。社会主义协商民主能够充分体现社会主义民主的优越性。有利于实现广大人民群众的政治参与,体现广泛性。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包容和吸纳各种诉求,体现包容性。协商民主是一种参与决策的民主形式,既有制度化的协商民主渠道,也有网上论坛、民意调查等非制度化的渠道,关注人民在民主选举、民主监督之外的民主决策、民主管理的过程,郑重、灵活、真实、有效。
第四、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要前提。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是完全一致的,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项工作是一脉相承的。有助于促进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价值理念的实现。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集中智慧,凝聚力量。“以对话为中心”的协商民主承认并接受多元社会不同文化、不同利益主体之间存在的差异和分歧,能够有效地消除分歧和差异,最大程度地包容和吸纳各种利益诉求,有利于实现人民大众利益表达与社会稳定的有机统一。通过公开的对话、交流和协商,增进了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相互理解,相互信任,达成一定的共识,有利于公共决策最大限度地实现各方利益的均衡。我国的协商民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充分尊重每个人和每个组织的民主权利,有利于不断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形成最有利于公共利益的科学决策,确保全社会充满活力、和谐稳定,从而为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更坚实的社会基础。
第五、有利于制约和监督权力, 推进反腐倡廉建设科学化。协商民主强调协商过程的普遍参与性与公开性,在有充分知情权的基础上,协商主体通过互动式对话、讨论、谈判、审议等方式公开透明地进行民主协商,可以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发挥特殊功效。在我国协商民主的实践中,中国共产党坚持协商在决策之前的原则,包括反腐倡廉决策在内的每一项重大决策都广泛听取各民主党派、各族各界代表人士的意见建议,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努力为各民主党派、各族各界代表人士和人民群众监督政府权力创造宽松环境,有利于弘扬廉政文化,营造廉洁社会氛围,发挥人民群众在推进反腐倡廉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第六、发展中国特色协商民主制度,有利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要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必须符合中国国情,尊重我们自己的文明根基。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中“最有特色”部分的中国协商民主制度,不仅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一个创造,同时体现了中华民族崇尚和谐、兼容并蓄的优秀文化传统,蕴涵在中华文明深厚根基之中,符合人们要求和谐共存、协调发展的美好愿望,这正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家民主制度。
协商民主制度在我国的产生发展,雄辩地证明了在中国这样的大国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我们必须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从中华文明深厚的文化根基出发,树立我们自己的民主政治理念,同时顺应时代潮流,不断借鉴人类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又不盲目照搬照抄外国政治制度模式,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四、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路径选择
当前,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加快发展、人民政治参与积极性不断提高,更需要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更好凝聚各方面智慧和力量共同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进一步明确协商民主参与主体的相关问题。协商民主的含义进行界定时指出,“公民、政党、利益团体和专设的政治协商组织”都可以成为协商的主体。人民政协不仅应该作为一个协商载体或平台,而且可以作为协商主体参与国家政治生活。以往政协的工作实践来看,人民政协在事实上已经具备了协商主体和协商载体的双重属性,对此需要加以明确。
第二,要充分发挥人民政协作为协商民主重要渠道作用。人民政协之所以是我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在于它拥有其他协商民主形式所不具有的巨大优势:一是组织上的广泛代表性,涵盖了各党派、各团体、各民族、各阶层和海内外同胞;二是政治上的巨大包容性,坚持求同存异,只要认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这两面旗帜,都能够凝聚到一起,实现最广泛的大团结大联合;三是党派之间合作的真诚性,中国共产党坚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与各民主党派合作共事,不存在对抗和竞争,与西方多党制、轮流执政有本质的区别。因此,加强人民政协制度建设,对于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进一步确认人民政协作为实行我国协商民主制度的政治形式、组织形式的法律地位。如果在政协协商的时候难以形成共识或存在重大分歧,就不能匆忙提交人大会议审议通过。此外,政协委员有权通过视察、调查的方式对国家法律、政策的实施情况进行全面监督,有权对各级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提出批评和监督等等。要确保人民政协对公共权力的影响力得以正当有效的行使,就必须有相关的法律进行明确界定。
第三、要完善协商民主制度和工作机制,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要建立健全体制机制,通过国家政权机关、政协组织、党派团体等渠道,就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广泛协商,广纳群言、广集民智,增进共识、增强合力。协商民主形式和渠道丰富多样,党内民主有协商,人民代表大会有协商,政协会议有协商,基层民主也有协商;有专题协商、对口协商、界别协商、提案办理协商、基层民主协商,等等,通过这些渠道和形式使各方面特别是基层群众提出的意见和建议通过不同层面的渠道得到充分反映。还有就是要体现制度化。协商民主也要有制度化安排,使协商民主按照规定的程序、渠道、形式开展。
在协商民主制度的程序建设方面,要不断完善和严格执行协商议题的提出和确定的程序、安排协商活动的程序、通报情况和听取意见的程序、及时整理并报送协商成果的程序、认真研究处理并反馈处理情况的程序等。健全情况通报制度,政协提案、委员视察、专题协商、课题调研是向党政部门提供咨询意见的重要渠道,是促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有效手段,要制定程序、形成机制。
第四、要把政治协商纳入决策程序,增强民主协商实效性。民主协商的要义不在于协商本身,其最终目的是为了使决策更加民主、更加完善、更加科学,使各方面、各阶层的利益和愿望在决策过程和执行过程中得到更好体现和保障。因此,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把政治协商纳入决策程序,坚持协商于决策之前和决策之中,就是要把推进民主协商与健全科学决策机制紧密结合起来,通过政治协商、听证会、论证会、评估会等形式,把协商民主融入决策的全过程,使协商民主落到实处,增强民主协商的实效性。
第五、积极营造坚持和完善协商民主的社会氛围。首先,应当继续结合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积极组织并广泛宣传协商民主制度的性质地位和它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中不可替代的作用,使人们充分认识协商民主制度的重大意义,从而积极行使自身的民主权利。二是应当做好协商民主制度已有实践的总结和推广工作。对创新的、成功的实践活动及经验及时认真地加以总结、交流和推广,引导并促进协商民主的健康发展。本文认为,目前应该在协商民主实践的公开透明上下功夫。协商民主相对于选举民主,最可能产生的弊端在于协商的过程很可能是暗箱操作的过程。所以在我国的协商民主制度建设和发展中,必须始终强调协商应当尽可能在公开透明的环境下进行。比如,党际之间的协商,界别之间的协商,包括有的机构之间的协商,除涉及重大国家机密之议题外,一般应当尽可能通过媒体公开报道,能现场直播更好。这是长远的发展趋势。
社会主义民主制度论文 篇2
关键词:民主的渊源,社会主义民主,和谐社会,构建
在中共十七大报告中, 胡主席指出“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 要继续坚持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将民主政治建设提高到一个关系社会主义生死存亡的至高地位, 可见民主制度是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积淀下来的最理想的政治制度。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虽然建设时间不长, 但民主的思想已深入人心, 民主制度的建设也在探索中不断完善, 形成了不同于以往剥削阶级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由于我国历史上受封建专制思想的束缚较深, 缺少民主的传统与精神。因此, 发展中国的民主需要借鉴国外民主的经验, 并结合中国的国情来探索中国的民主制度。
一、民主制度的历史渊源追溯
纵观人类历史, 民主制度可上溯到古希腊时期, 在古希腊的城邦国家中民主制已得到高度发展。这种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上的小国寡民的民主虽然具有很大的历史局限性和落后性, 但在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下却具有巨大进步意义, 它提高了雅典公民的参政意识与责任意识, 使集体观念和爱国主义深入人心, 促进了雅典城邦的繁荣, 开创了民主制的历史先河, 也为后来人类的自由平等与解放事业指明方向。荷兰唯物主义思想家斯宾诺莎也论述了民主政体是一种最美好最合理的政治制度, “在所有政体之中, 民主政治是最自然, 与个人自由最结合的政体”。[1]在这种政体下,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 国家政权由大多数人掌握, 这个由大多数人所组成的政体必受理性指导与控制, 既可保持社会内部稳定, 又使国家较少的卷入对外战争。
近代民主制是在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斗争中确立的资产阶级民主制度, 这种民主制度在资本主义的上升时期起到了巨大的积极作用, 并且在客观上促进了无产阶级的发展和壮大, 为后来的无产阶级革命奠定基础。列宁曾评价说“没有议会制度、没有选举制度、工人阶级就不会有这样的发展”。[2]但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 其民主制的弊端也日益凸显, 因此发展民主的历史责任必然落到无产阶级的肩上。
无产阶级民主即社会主义民主, 是全体人民在共同享有对生产资料不同形式所有权和支配权的基础上, 享有管理国家的最高权力。无产阶级民主是社会主义经济关系在政治上的反映, 是变革生产资料私有制关系, 使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相结合的结果, 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有机组成部分和不可动摇的政治原则。正如马恩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工人阶级的第一步, 就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 争得民主”。[3]列宁也说:“胜利的社会主义如果不实行充分的民主, 它就不能保持他所取得的胜利, 引导人类走向国家的消亡。”[4]
二、我国人民民主制度的建立与发展
自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中国人民便开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探索, 1954年由普选产生的第一届全国人大在北京召开, 并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这部宪法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的原则, 将全体人民享有的广泛民主权利, 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并加以保障, 随着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人民民主也具有了物质基础的保障。
但是, 我国人民民主制度在发展过程中, 却遭到了阶级敌人的疯狂破坏。十年“文革”使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经历严重挫折, 留下深刻教训。粉碎“四人帮”后, 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我们党领导人民总结历史经验教训, 在恢复和发展人民民主制度方面进行深入探索, 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措施, 扩大和发扬人民民主。1978年2月五届人大一次会议通过新宪法, 赋予人民民主更突出和重要的地位, 有关保障人民民主权利的条文也规定得更加鲜明和完备。1979年6月的五届人大二次会议又通过了《选举法》等一系列法律, 发展了我国选举制度的民主原则。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 继续高度重视民主法治建设, 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 通过发展党内民主来带动人民民主, 扩大基层民主, 保证人民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 尊重和保障人权, 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 使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继续向前推进。
党的十六大以来, 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 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 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 作出了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重大决策和部署, 进一步推动了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
三、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
诚然, 建国五十多年来, 我国的人民民主制度得到了飞跃发展, 显示出巨大的优越性, 但由于受到传统思想束缚和经济发展水平等主客观因素的制约, 我国的民主制度在许多方面存在着严重的缺陷和漏洞, 这些问题有待于我们进一步解决。在新的历史时期, 构建和谐社会的奋斗目标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建设还需要在以下四个层面加以完善。
法律制度层面。首先, 社会主义民主要法律化、制度化、规范化。现代社会是法制的社会, 社会主义民主要真正实现, 必须将体现民主的各项原则措施上升到法律制度层面, 用法律制度来保障民主, 民主和法制二者不能割裂。其次, 保障民主的法律制度要与时俱进。民主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内容, 随着民主内容的不断丰富, 保障民主正常运行的法律和制度也需不断的调整和完善。最后, 必须坚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纠的方针。完善立法的同时必须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只有如此, 社会主义民主才能真正贯彻实施、正常运行。
具体操作层面。首先, 人民群众要有话语表达权。要创造宽松的民意表达环境, 建立的民意反映渠道, 建设反映民意的载体, 确保民意的顺利表达。其次, 人大代表要真正代表人民。不仅要增强人大代表的代表性, 拓宽代表的选拔面, 还要确保人大代表的素质, 把参政议政能力作为选举人大代表的基本条件。最后, 政府决策要民主科学。要坚持领导班子集体决策, 召开群众听证会, 建立决策咨询机构, 充分听取各方意见, 体现民主决策。
民情处理层面。首先, 要落实民情处理机构。对于群众反映的意见和建议, 应有相应的部门依据职责和程序处理。其次, 要建立民情反馈机制。对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应有交代, 暂时不能办理的应说明原因, 取得群众谅解。最后, 建立责任追究机制。建立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度, 对不顾群众意愿乱决策, 导致国家集体财产重大损失和矛盾激化的, 应严肃追究其领导责任。
监督制约层面。首先, 强化党内监督。共产党是执政党, 没有有效的党内监督, 就不可能有得力的民主监督。其次, 建立党和政府自觉接受民主监督的机制。党和政府应重视民主监督工作, 并主动接受民主监督。最后, 拓宽民主监督的渠道。加强人大常委会、人民政协、民主党派、群众、舆论的监督。
总之,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建立起人民当家做主的新中国, 为实现崭新的民主和谐社会创造了条件, 在今天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 充分发扬和完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更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因此, 必须继续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建设, 扩大公民政治参与, 保证人民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权利。
参考文献
[1]斯宾诺莎:《神学政治论》, 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 第219页
[2]《列宁全集》第29卷, 第442页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 第272页
推进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化 篇3
【关键词】统一战线;协商民主;协商民主制度
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在民主政治理论创新和制度创新中取得的最新成果,是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大课题。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我国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这充分体现了我们党推进社会主义民主进程,推动政治体制改革,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的决心与信心。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是党的群众路线在政治领域的重要体现。”强调“发挥统一战线在协商民主中的重要作用”。统一战线历来是为党的中心任务服务的,充分发挥统一战线的独特优势和重要作用,积极推进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是党中央赋予统一战线的重要任务,也是全面深化改革、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时代要求。
一、推进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
协商民主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社会主义民主形式方面的伟大创造,是对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的丰富和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我国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是中国共产党吸收人类民主政治发展的有益成果、紧密结合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际、总结中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正反两方面经验而提出的重要命题。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既是对建国以来我国民主政治进程的总结和发展,也是为适应当前纷繁复杂的国内外形势而对我国政治文明建设所提出的新要求。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有助于拓宽有序政治参与渠道,体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独特优势;有助于把社会各方面分散的意见、愿望和要求进行系统、综合的反映,促进党和政府科学民主决策;有助于推动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保证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将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化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探索和突破,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1.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协商民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长期实践中,共同创造的新型民主形式。协商民主的主体涵盖社会各界、各方面人士,既反映多数人的普遍愿望,又吸纳少数人的合理主张,可以最大程度地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民主权利。协商民主基本的内容有政治协商、参政议政、民主监督、合作共事。协商民主能最大限度地反映民意,实现最广泛的政治参与,充分体现社会主义民主的真实性和广泛性。在长期建设具有中国特色协商民主中,各民主党派与中国共产党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在思想上与中国共产党同心同德、在目标上与中国共产党同心同向、在行动上与中国共产党同心同行,体现了团结、信任、协商、合作共事的政治生活关系。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与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相统一,与人民群众民主意识不断增强的趋势相适应,有助于拓宽有序政治参与渠道,有助于彰显社会主义制度的特点和优势。
2.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实践。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坚持基本政治制度是各民主党派发挥好协商民主的基本前提。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最根本的就是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立和完善多党合作的对话协商制度,人民群众有序的政治参与制度,公开、透明、高效的民主决策机制,政治协商中的民主监督制度等对于推动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健全支持党派参与的制度体系是各民主党派发挥好协商民主的必要保障。各民主党派在协商民主中要发挥作用,必须完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立健全配套的制度体系建设,为发挥协商民主搭建良好的平台。各民主党派选派代表直接参政议政,或者以政党形式参与民主协商、监督,并以其所联系的群众为依托,广泛吸纳和反映来自社会各方面、各阶层的意见与建议,有助于保障国家政治生活的民主化,体现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当家做主的本质要求和独特优势。
3.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党和政府科学民主决策的重要途径。坚持协商于决策之前和决策执行过程中,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重要经验,也是重大决策必须坚持的重要原则。在党的领导下,以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为内容,在全社会广泛开展协商民主,广泛协商,广纳群言、广集民智,增进共识、增强合力。发挥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的职能作用,推进决策的民主化、规范化和科学化。更好协调关系、汇聚力量、建言献策、服务大局。协商民主注重民主的实质,承认利益多样,在平等、宽松的氛围中,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问题和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协商讨论,在协商中深化认识、消除误解、增进理解、形成共识。通过协商,能够广开言路、广集众智、广求良策,把社会各方面分散的意见、愿望和要求进行系统、综合的反映,聽到各种真知灼见、各种真招实招,充分了解和掌握人民群众根本利益要求和日益多样化的愿望诉求。使党和政府决策更加符合实际、顺应民意。
二、发挥统一战线在协商民主中的重要作用
统一战线是我们党夺取革命、建设、改革事业胜利的重要法宝,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法宝,是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法宝。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要完善协商民主制度和工作机制,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发挥统一路线在协商民主中的重要作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发挥统一战线中协商民主中的重要作用。要正确认识要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的社会基础,进一步巩固统一战线的思想政治基础,推进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
1.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的社会基础。统一战线确立了协商的基本方式。统一战线是不同政治力量的联合,既有共同目标和共同利益,又存在矛盾和分歧。统一战线大统一大联合的主题,决定了统一战线中的矛盾分歧,主要通过协商的方式解决。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统一战线是凝聚各方面力量,促进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的和谐,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重要法宝。协商民主制度的重要社会基础,就是利益关系格局的多样性导致的利益诉求的多样性。目前,我国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社会阶级和阶层结构出现新的变化,人民群众利益要求和愿望也日益多样化。在这样的背景下,就要正确处理一致性和多样性的关系。在一致性引领下实现多样性发展,在多种经济成分、多种分配方式下,产生了许多新的利益群体和社会组织。多阶层、多党派、多民族、多宗教内部状况也发生了新的变化。人们思想观念的差异性明显增强,价值取向、行为方式越来越多样化,竞争意识、参与意识有了很大发展。在多样性发展中维护一致性方向,思想观念、价值取向、行为方式的多样性的发展给统一战线在党的领导下实现最广泛的团结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正确处理一致性和多样性的关系,根本目的就是使各种意见在统一共识的基础上相互借鉴而不对立,各种诉求在共同利益基础上相互尊重而不冲突。要发挥包容性,切实做好求同存异、体谅包容、协调关系、化解矛盾等方面的工作。
2.进一步巩固统一战线的思想政治基础。协商民主的主体是人民,本质是体现和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协商民主就是重大情况让人民知道,重大问题经人民讨论。统一战线的主体是人民,现阶段包括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统一战线成员遍布我国社会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其代表人士参加国家政权,参与国家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事业的管理,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体现着、参与者和实践者,在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推进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中具有独特优势。充分发挥统一战线在协商民主中的重要作用,就要坚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加强同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团结合作,促进思想上“同心同德、目标上同心同向、行动上同心同行”。利益上同心同享是动力;思想上同心同德是根本;目标上同心同向是保证;行动上同心同行是关键。“同心”思想体现了科学执政的新智慧,“同心”思想为民主党派参政议政创造了新空间,既揭示了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社会各阶层人士合作的核心内容,关键之处;又为民主党派参政议政创造了新空间。
3.推进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进一步加强统一战线各项制度建设,为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统一战线始终与社会主义政治紧密联系在一起,并发挥了独特巨大的作用。统一战线通過多渠道、多领域地开展工作,最大限度地团结社会各阶层,激励引导其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和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是我国全面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继续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更加注重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更加注重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更加注重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优越性,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要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这个根本方向,进一步完善我国社会主义政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宗教制度、协商民主制度。坚持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推进政治协商、参政议政、民主监督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更好地协调关系、汇聚力量、建言献策、服务大局。充分运用人民政协这个重要渠道,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通过国家政权机关、政协组织、党派团体等渠道,就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广泛协商,广纳群言、广集民智,增进共识、增强合力。不断完善各种协商形式,扩大民主的范围,丰富民主的形式,提升民主的层次,推进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
一提到资本主义民主政治制度 篇4
“三权分立”并非美国独创的,对于美国人来说它是一个“舶来品”,就连当初的华盛顿、杰斐逊等人也恐怕难以想到当初他们为美国寻求的 “三权分立”制度对今天美国的立宪政治和民主制度产生如此大的影响,他们是美国民主政治的先驱和功臣。
“三权分立”制度由英国启蒙思想家洛克首先提出,经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发展最终使启蒙思想家的主权在民和三权分立理论得以形成和确立。“三权分立”在美国最先实践,经过不断地发展逐渐走向成熟和完善,“三权分立”体制在美国的确立及它的不可动摇性在美国政治制度建设和历史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三权分立”简而言之就是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相互独立、互相制衡。依靠权力制约权力这在政治史上并不是新鲜事,但权力能否制约住权力,能否依靠权力的制约来保障权利是政治统治和权力与权利关系的一个突出问题,历史和实践证明权力只能靠权力来制约和平衡,权利需要依靠权力的制约和平衡来实现和维护。绝对的权力一定会导致绝对的腐败,这是任何阶级和国家都无法避免的事情。对公民权利的实现和维护不仅是权力主体的事情,也是权力的执行者的事情,而往往起重大作用的是权力的代言人即权力的执行者,“三权分立”制度的确立,有效地实现了权力的平衡,有效地实现了公民对国家权力的监督,有效地实现了公民对自身权利的伸张和维护。在美国公民个人权利保护本位主义十分浓厚,公民个人十分看重个人权利的实现和维护,为了保护公民权利,使国家机器能够在公民的监督和制约下行使,“三权分立”制度这种依法的形式确立的权力制约和平衡机制无疑可以使美国人民高枕无忧,使美国人民不用担心权力的腐败和自身权利遭受侵害。美国是 “一个从未经历过封建主义,一开始就在资本主义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年轻的国家”。由于是新生的国家,没有封建文化的沉积,在其历史传统和民族文化心理里几乎没有专制和独裁的文化成分,他们接受的是启蒙思想,倡导“民主”“自由”“平等”“权利神圣不可侵犯”,因此无论是当时的上层社会的掌权者还是下层的民众都有意识的采用或渴求民主制度,无论怎样,国家权力应该分立,互相制衡。只有这样资产阶级的思想家们才能据此建立一个民主、法治的国家,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美国的稳定和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保障美国和美国人民的长远利益。
社会主义民主制度论文 篇5
发现问题最终是为了解决问题,巡视工作既要发现问题、形成震慑,又要推动改革、促进发展。要加强对问题的深度分析,提出有针对性的意见建议,推动体制机制和制度创新。巡视是党内监督的重要方式,是新时期全面从严治党的利剑,是从严治党的必然要求。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巡视作为全面从严治党的重大举措,使之成为党之利剑、国之利器。
为了实现党在新时期的历史使命,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必须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厚植党执政的政治基础,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全面从严治党,最大的挑战是对权力的有效监督,最根本的是加强自我监督。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巡视监督尊崇党章,从聚焦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到聚焦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全面从严治党发挥了重要作用。探讨新形势下如何更加充分发挥巡视监督的利剑作用,是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课题。
加强巡视后的整改监督,着力巩固巡视成果。发现问题最终是为了解决问题,巡视工作既要发现问题、形成震慑,又要推动改革、促进发展。要加强对问题的深度分析,提出有针对性的意见建议,推动体制机制和制度创新。要避免重巡视、轻整改的现象,对于有些复杂性问题,不具备立即解决问题的条件,落实整改客观上需要一个时间段,这就需要加大巡视监督的延伸力度,充分运用巡视成果。要建立整改情况反馈报告机制,明确时间表和路线图,确保整改扎实有序推进。要加大巡视监督的威慑力,通过巡视“回头看”“回马枪”的方式,对于责任不落实,整改不及时、不到位的,要严肃问责,督促落实整改。要将整改情况及时公开,建立民意表达机制,把党内巡视监督和人民群众监督相结合,同时发挥新闻媒体监督作用,督促被巡视对象把问题整改落到实处。
社会主义民主制度论文 篇6
1.为推进司法体制改革,2014年12月,上海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上海市人民检察院第三分院正式成立,负责管辖审理跨行政区划的民商事、行政和资源诉讼案件。设立跨行政区划的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旨在()①健全司法机关内部监督制约机制 ②排除地方对司法活动的干扰 ③提升司法公信力 ④推动审判权和执行权相分离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 C 解析 设立跨行政区划的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有利于优化司法职权配置,排除地方对司法活动的干扰,提高司法公信力,②③符合题意,故选C。①④材料没有体现。
2.2014年5月,山东省人大常委会针对大气污染防治问题对省政府进行专题询问,省政府相关部门负责人结合近年来的大气污染防治情况对这一问题作出了答复,询问过程通过网络全程直播,使公民对山东省大气污染防治情况有了更多了解。这体现了()①公民依法参与民主管理 ②人大代表依法行使表决权
③人民代表大会具有对政府的监督权 ④政府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D 解析 “山东省人大常委会针对大气污染防治问题对省政府进行专题询问”,体现了人大对政府工作进行监督,③符合题意。“省政府相关部门负责人结合近年来的大气污染防治情况对这一问题作出了答复”,体现了政府对人大负责,也对人民负责,④符合题意。①②材料体现不出来。
3.今年全国“两会”召开之际,“人民日报微博”发布了写给代表委员的几句话。其中直接反映人大代表与人民关系的是()①今天,你来到这里,是一种荣誉,更是一种责任 ②少些空话套话,多些诤言良言;少些雷人雷语,多些常识之论 ③你来北京,是来监督政府、参政议政的,不是来聆听指示、汇报心得的 ④“赞成”是你的权力,“反对”也是你的权力,这权力,来自委托于你的人民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B 解析 人大代表由人民选举产生,人大代表代表人民参加行使国家权力,有责任反映人民的意见和要求,故①直接体现了人大代表与人民的关系,正确;④中“这权力,来自委托于你的人民”直接体现了人民与人大代表的关系,正确。②主要体现的是对人大代表自身素质和态度的要求,③强调的是人大代表与政府的关系,均排除。
4.2015年3月,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以2761票赞成、81票反对、33票弃权,表决通过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的决定》。这说 1 明()①全国人大代表有决定权 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有立法权 ③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有审议权 ④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C 解析 全国人大表决通过的《决定》内容是关于法律修改的,属于行使立法权而非决定权,①排除,②正确。人大代表行使审议权,③错误。人大表决实行少数服从多数原则体现民主集中制原则,④正确。故正确答案选C。
5.2015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出台《关于改进完善专题询问工作的若干意见》,要求围绕社会普遍关注和人民群众期待的重大问题,每年安排1至2位国务院副总理或国务委员向全国人大常委会作专项工作报告,听取审议意见并回答询问。这表明,全国人大常委会()①制定法律,提高政府行政效能 ②积极履职,加强对行政权力的监督 ③与时俱进,创新行政管理方式 ④以人为本,切实维护人民合法权益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C 解析 题干的主体是全国人大常委会,主旨是全国人大常委会对政府进行监督,故①③与题干主旨不符。②④是全国人大常委员对政府的监督及其意义,故选C。
6.在下列“假如我是人大代表”的模拟情境中,“我”的行为不当的是()A.当我被选为人大代表后,在人大网站专门开设群众信箱征集各方面意见 B.当我调查到某工厂生产假冒伪劣产品时,立即拿出代表证要求厂家停产整顿 C.当我调研发现信息网络安全问题日益突出时,在人大会议上联名提出相关议案 D.当我了解到规划局有法不依、执法不严时,在人大会议上联名向该局提出质询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人大代表的职权,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人大代表的职权。本题要求选出人大代表不恰当的做法,人大代表具有提案权、审议权、表决权、质询权,但不能直接行使行政权力,B项中人大代表要求厂家停业整顿,就是越权行使了行政权,是不恰当的;A项说明人大代表充分发挥民主,C项是人大代表行使提案权,D项是人大代表行使质询权,都是正确的。
7.为了激发社会投资活力,国家拟放宽公司注册资本登记条件。这项改革应经历的程序是()①相关部门组织个别地区进行试点 ②各地全面放宽公司注册资本登记条件 ③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公司法》修正案 ④国务院公布《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方案》
A.①→④→③→② B.①→③→④→② C.③→④→①→② D.④→①→③→② 答案 B 解析 本题以国家拟放宽公司注册资本登记条件为背景,考查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问题 的能力。正确的程序应当是先试点,然后修改相关法律,政府部门制定实施方案,最后具体实施。故正确选项为B项。
8.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2015年8月经调整后再次公布。调整后的立法规划一、二类项目从原有的68件增至102件,实际增加了制定能源法、房地产税法,编纂民法典等34件项目。此次调整将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决定明确提出的立法项目增列入立法规划。从材料可以看出,全国人大常委会()①保证和维护人民当家作主 ②坚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③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 ④强化对立法工作的领导 A.①④ B.②④ C.①③ D.②③ 答案 D 解析 材料反映的是,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根据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决定和形势的变化调整立法规划,完善我国的法律体系,故②③符合题意。①与材料无关;党对立法工作起领导作用,故④说法有误。
9.2015年8月,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分组审议《代表法修正案(草案)》,车光铁委员提出,建议此次修改代表法,针对人大代表述职制度、履职监督、奖优罚劣、退出机制等内容作出明确规定,有效激发人大代表履职的活力和动力。这表明()①全国人大常委会享有立法权 ②人大代表行使审议权,坚持对人民负责 ③人大代表有权监督政府行为 ④人大代表行使政治协商、参政议政职能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 A 解析 材料反映的是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代表法修正案(草案)》,故①②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监督政府的问题,故③不选;政治协商、参政议政是政协的职能,而非人大代表的权利,故④不选。
10.2015年7月1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实行宪法宣誓制度的决定》,以国家立法的形式,建立了我国的宪法宣誓制度,凡经人大及其常委会选举或者决定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正式就职时公开向宪法宣誓。这体现了()①宪法是公民根本的行为准则之一 ②我国国家机关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 ③全国人大常委会依法享有审议权
④各国宪法都是人民利益和意志的体现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 A 解析 向宪法宣誓,体现了宪法作为根本法的地位,①应选;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关于实行宪法宣誓制度的决定,坚持了民主集中制原则,②可选;审议权属于人大代表的职权,③错误;宪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只有社会主义国家的宪法才是人民利益和意志的体现,④不选。11.从“问粮”“问医”,到“问房”“问水”,再到“问扶贫”“问养老”,自2010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首次专题询问“亮相”以来,这种针对性、实效性强的监督形式,每每开展都会成为媒体关注的热点话题。专题询问,正在从尝试走向常态、走向机制化。材料表明()①全国人大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领导力量 ②全国人大常委会履行社会建设的职能 ③全国人大加强对“一府两院”的监督 ④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不断健全完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D 解析 从材料可以看出,专题询问是全国人大行使监督权的新形式,并已走向常态化和机制化,故③④符合题意。中国共产党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领导力量,故①不选;社会建设是政府的职能,故②不选。
12.2015年8月29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特赦部分服刑罪犯的决定。决定依据2015年1月1日前人民法院作出的生效判决对正在服刑、释放后不具有现实社会危险性的四类罪犯实行特赦。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重启特赦,说明()①我国对罪犯实行越来越宽松的教育改造制度 ②全国人大常委会拥有对一些国家重大事项的决定权 ③全国人大常委会有权决定四类人员的无罪释放 ④我国坚持依法治国理念和人道主义精神的有机统一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答案 B 解析 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对四类罪犯实行特赦,说明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了决定权,这次特赦有利于我国宪法规定的特赦制度的制度化、规范化,也体现了人道主义精神,②④符合题意;①错误,我国在法律实践中对罪犯的制裁与教育坚持“宽严相济”的原则;③错误,全国人大常委会有权制定法律和监督法律的实施,但不能直接进行审判活动,人民法院是我国的审判机关,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判定有关人士的有罪或无罪,故选B项。
13.2015年8月26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分组审议《代表法修正案(草案)》。《代表法修正案(草案)》增加规定:县级人大常委会和乡、民族乡、镇的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应当定期组织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向原选区选民报告履职情况。此规定()①能进一步健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运行机制 ②有利于人大代表履职做到内容与形式相统一 ③有利于人大代表接受人民监督,增强责任意识 ④彰显人大代表是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B 解析 《代表法修正案(草案)》增加的规定,要求人大代表自觉接受人民监督,体现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不断健全,①③符合要求;②与题意不符;④错误,全国人大代表是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故选B项。14.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的执政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下列关于人民代表大会与中国共产党的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①人大要自觉接受党的领导 ②党要对人大负责,受人大监督 ③党要积极支持人大独立自主地履行职权 ④在必要时候党可以直接干预人大的工作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①③ 答案 D 解析 人大要接受党的领导,党应积极支持人大独立自主地履行职权,①③正确;政府要对人大负责,受人大监督,②不选;党不能直接干预人大的工作,排除④。
15.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法律的权威在于法之必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2014年1月至11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将食品安全法(修订草案)等8部法律草案向社会公众公开征求意见。这期间,共有19512人次在网上提出62315条意见,对草案的修改完善发挥了重要作用。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今后,不论是法律草案初审稿还是二审稿,都要向公众广泛征求意见,使公众有更多机会发表看法。
据材料,结合政治生活知识,说明全国人大常委会广泛征求公众意见的合理性。答案 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全国人大常委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常设机关,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公民享有广泛的政治权利和自由,依法通过社情民意反映制度等渠道参与民主决策;广泛征求公众意见有助于全国人大常委会科学决策和民主决策(或科学立法、民主立法);有利于增强公民社会责任感,推动依法治国。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意义、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设机关的法律地位,意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全国人大常委会广泛征求公众意见,是坚持民主立法、科学立法的表现,也为公民参与民主决策提供了平台。因此,解答本题从全国人大常委会、公民的角度调用教材相关知识分析开展上述活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即可。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不断出现的新产品和新服务正在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与此同时,侵害公民个人信息的事件和犯罪行为频发,个人信息安全问题日益凸显。
材料 2009年,我国将公民个人信息纳入刑法保护。2012年,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关于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决定。2012年上半年,2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公安机关抓获侵害公民个人信息的犯罪嫌疑人1700余名。2013年,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其他部门制定的个人信息保护国家标准正式实施。该标准规定,个人信息管理者在处理个人信息时要遵循安全保障等原则,在收集身份证号码、手机号码和指纹等个人敏感信息之前,要得到个人信息主体的明确授权。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知识,阐明为什么要对公民个人信息进行保护,并分别说明人大和政府应怎样保护公民个人信息。
答案 公民个人信息属于公民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侵害公民个人信息,不仅是对公民合法权益的侵害,也会扰乱正常的社会秩序。
人大要制定和完善保护公民个人信息的法律,监督法律的实施。政府要履行保护公民个 人信息的职责,健全保护机制,依法打击侵害公民个人信息的行为。
解析 对公民个人信息进行保护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公民个人信息是公民的合法权益;二是侵害公民个人信息,对个人和社会不利。对公民个人信息进行保护的措施,从人大角度看,要强化立法和监督法律的实施;从政府角度看,政府要依法履行职能,打击侵害公民个人信息的行为。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人口结构关系经济、社会、家庭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四川省老年人口规模进入快速增长期,人口结构性矛盾逐步显现,要求修改计划生育政策的呼声日益强烈。
2013年11月,中央决定在全国范围内调整生育政策。“2013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已明确启动实施‘单独两孩’政策,建议省人大尽快修订我省的计划生育条例,地方在执行上才好‘有法可依’。”省人大代表、德阳市副市长钱书模表示。无独有偶,省人大代表翟峰也指出,当前放开“单独两孩”存在着障碍,我省应尽快启动实施修订工作。为此,他联合多名代表一起递交了关于修改四川省人口和计划生育条例的议案。2014年3月26日,四川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决定对《四川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作如下修改:
一、第十四条第二项修改为:“夫妻一方为独生子女的”;
二、删去第十四条第三项、第四项、第八项。本决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结合材料,运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有关知识,解读四川省“单独两孩”政策的落地过程。
答案 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以人民当家作主为宗旨,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单独两孩”政策,是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根据我省的具体情况而制定的。②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具有立法权、决定权。全国人大和省人大常委会行使决定权和立法权,为我省“单独两孩“政策的落地提供了法律保障。③人大代表是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代表人民的利益和意志,依法行使提案权。省人大代表密切联系群众、反映群众呼声,努力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使政策得以修改,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
社会主义民主制度论文 篇7
关键词:社会福利制度,社会民主主义模式,自由主义模式,比较研究
近年来, 相较于我国各领域尤其是经济领域的快速发展, 我国社会福利制度的相关建设存在明显滞后。学界和业界在如何选择社会福利制度基本价值取向这一问题上仍然存在争议1, 成为当前宏微观社会福利制度设计及实施过程中所亟待解决的问题。社会福利制度主要存在社会民主主义模式与自由主义模式这两种截然不同的社会福利制度。在世界范围内, 瑞典及美国分别是采用这两种模式的代表性国家。本文以瑞典和美国两个代表性国家为例, 通过比较社会福利制度中的社会民主主义模式和自由主义模式这两种旨趣相左、意蕴背驰的福利模式, 从而总结出对我国有利的经验, 为我国的福利体制建设和价值取向提供建议。
一、非商品化视角下的社会民主主义模式和自由主义模式异同
艾斯平·安德森在他的《福利资本主义的三个世界》一书中提出了福利制度的“非商品化”概念, 继而根据福利分配的非商品化程度将福利体制划分为社会民主主义模式、保守主义模式和自由主义模式。所谓“非商品化”, 又称“去商品化”, 是指一个人在失去劳动能力后能够享受到何种类型及程度的社会保障权利, 或者说是个人能够在多大程度上依赖国家的力量, 代表了这个国家的福利水平。艾斯平·安德森认为, 一个国家社会福利体制的非商品化程度越高, 就代表着该社会的社会福利水平越高, 公民自身的社会权利越大。反之, 则说明社会福利水平较低。
社会民主主义模式, 源于贝弗里奇的普遍公民权原则, 享受福利的资格主要取决于公民资格或长期居住资格, 而这几乎与个人之前的薪资、保费缴纳或个人自身成就无关。社会民主主义模式的主体是政府, 提倡政府对经济、对社会生活的干预, 强调政府应尽可能地承担起社会责任, 为公民建立起一种“普惠”制的社会福利体制3。这种模式下的非商品化效应是比较高的, 相应的公民社会权利也较高。
自由主义模式, 是起源于1601年英国《济贫法》的一种社会福利模式, 主要的服务对象是那些收入较低, 必须依靠国家救助的工人阶层。其特征是“不同程度地运用经济调查和家计调查的社会救助居支配地位, 少量以普救式转移支付或社会保险计划为辅, 但作用有限”4。自由主义模式较为强调市场的作用, 而政府则是作为最后的保障。由于福利的给付主要基于审查资格条件较为严苛的经济调查和家计调查, 且政府执行的社会保险则是辅助地位, 使得这种模式下的非商品化效应是最低的, 有效抑制了社会权利的扩展。
二、瑞典的社会民主主义模式福利制度和美国的自由主义模式福利制度对比
意识形态的差异, 及执政党本身的性质所驱使, 会导致政府在选择福利模式上存在较大的差异。笔者以社会民主主义模式的代表国家瑞典和自由主义模式的代表国家美国为例来加以说明。
首先, 从社会福利的保障机制来看, 瑞典更倾向于“公平”, 旨在建立惠及全民的保障, 力图为每个社会成员谋福利, 通过较为强大的转移财富力度, 实现收入分配的相对均等化, 尽可能地缩减国内的贫富差距。而美国则更希望社会福利的总效能增加, 加之美国个人价值高于集体利益的主导价值观, 政府往往较少提供普惠性质的福利服务, 更希望个人对自己负责, 政府只给无法自我救助的人提供帮助。其社会福利多起辅助性的作用, 而希望个人通过市场来满足自身的福利需求。
其次, 从社会福利的主要内容来看, 瑞典的社会福利主要包括:第一, 老人福利, 凡满65岁的老人退休后均可领取养老金。此外, 国内设有收费较低的养老院为老年人提供其所需的服务;第二, 医疗保险, 全民几乎都可享受免费医疗, 只要缴纳较少的门诊费用, 其他费用从社会保险费用中支出;第三, 住房津贴, 中央政府会提供住宅津贴, 以收入和子女数为标准, 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共同提供联合住宅津贴, 随着家庭收入增长而递减;第四, 失业保险和救济, 失业保险由工会经营, 30%资金来自会员会费, 70%由政府资助, 且救济金会随着物价水平变动而变动;第五, 社会救助和其他福利。
美国的社会福利主要包括:第一, 社会保险, 主要包括就业保障和事业保障, 老年、残疾和遗嘱保险及医疗健康保险;第二, 社会救济, 主要提供给没有投保的老年人、抚养未成年子女的贫困家庭;第三, 社会福利, 包括住房保障和教育保障。美国的社会福利没有像瑞典那样提供全民免费的医疗服务, 政府只负责65岁以上老人的医疗保险, 其他公民只能依托商业保险来保障。但由于商业保险本身的营利性, 往往会增加投保人获得保险索赔的难度, 会出现有需要的病人无法获得索赔的现象。失业保险主要通过征收工资税的形式来向雇主征收保险金, 政府本身不直接投入资金。
最后, 从社会福利覆盖的范围与保障水平来看, 瑞典的社会福利具有“全民性”特点, 无需缴纳多种社会保障费用, 就可以享受从“摇篮到坟墓”的社会福利, 福利水平较高。总体来看, 美国的社会福利覆盖范围较之瑞典要小得多, 且保障水平也远不及瑞典。特别是医疗覆盖范围只局限在65岁以上的老人, 其余公民需购置商业保险来自我保障, 这使得部分经济困难人口无法获得相应的医疗保障。在获得保障前必须经过严苛的经济调查和家计调查, 这使得很多公民望而却步, 非商品化的程度较高。
三、社会民主主义与自由主义模式福利制度面临的困境
社会民主主义较之自由主义模式来说, 具有非商品化程度高, 公民社会权利较高的优势。但从瑞典实施的现状来看, 也存在着诸多的现实问题。由于瑞典的社会福利属于全体公民的“普享型”, 这样的高福利化是建立在国家高税收和政府财政大量支出的基础上的。过于庞大的公共开支往往会造成政府的巨额财政赤字、中央财政赤字, 只得求助于举债和通货膨胀, 进一步造成了经济困难, 削弱了经济发展的后劲。高税收的背后, 往往是各项社会生产成本的增加, 使得生产的产品价格大大提升。长此以往, 不断飙升的商品价格必定会降低瑞典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最终会影响瑞典的经济发展水平。收入的均等化在带来贫富差距逐步缩小的同时, 也会挫伤一部分投资者和资本家的积极性, 更加会培养出部分“懒惰的福利享受者”。这些都会影响瑞典的经济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升。
作为自由主义模式代表国家的美国, 由于政府处于社会福利提供的辅助性地位, 更多地把社会福利交托给市场来完成。这不仅造成了大量贫困的人口无法享受到应有的社会福利, 也使得社会贫困差距越来越大。看似“自由”的社会福利制度, 其本质是非商品化程度低下的另一种体现。特别是商业保险的介入, 更使得福利脱离了本身的意义, 使得“穷人根本付不起账单”, 更何来享受福利一说?与其说美国的社会福利制度是缩减社会贫困差距, 倒不如说只是想防止贫困加剧。总体来说, 美国的社会福利覆盖范围窄, 保障总体不高, 两极分化严重, 并没有有效地发挥社会福利调节社会贫富差距的作用。
20世纪70年代, 美国的经济陷入“滞胀”的困境, 高经济膨胀率和经济的低增长率使美国政府举步维艰。终于, 在20世纪90年代, 克林顿推行了“第三条道路”, “其实质是超越传统与传统的对立, 具体措施主要是:在不否定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制度的前提下, 对原有的政策和措施进行改革, 提高福利制度的效率, 减轻政府负担;在强调发挥市场作用的同时, 主张充分利用政府的力量推动经济的繁荣;同时改革政府, 提高政府的效能和活力”9。由于20世纪70年代的经济滞胀, 瑞典的社会民主党在1976年也被迫下台。不过, 该党在1984年重新上台执政后, 立刻推行了“基金社会主义”政策, 其实质是“将企业的部分利润的所有权, 由资本家中转变为工人的集体财产, 并用于再投资, 形成不断扩大的公有制, 通过这种温和渐进的方式, 达到实现社会主义的目的”。
从美国和瑞典两国的社会福利实践中不难看出, 任何福利制度、社会政策都是在符合本国自身的历史发展、基本价值观和执政党自身的意识形态的基础上实施和开展的 (10) 。在社会福利政策和制度实施之初, 经济和公民的社会生活质量、福利水平基本都会呈现出一种良好的态势。但凡事都存在着边际递减效应, 新的社会问题也会导致现行的社会福利制度发展遭遇“瓶颈”。当原有的社会福利制度无法满足公民现有福利要求时, 政府应当“稳中求变”, 提出新型的、适应当前社会现状的社会福利制度, 使自身可以摆脱现有的困境。所以, 不论是选择社会民主主义还是自由主义模式, 其本质都是希望经济增长能与社会稳定并存, 满足公民的福利需求, 只是采取的手段与本质价值观有所不同。但无论选择哪种模式, 只要能顺应本国发展形势都可以说是明智的选择。
总体来看, 任何一个国家执行的社会福利制度, 都与其执政党的意识形态、价值理念是分不开的。不论是社会民主主义模式、保守主义模式还是自由主义模式, 其本身都各存利弊, 我们不能从单方面否定任何一种模式, 而是要结合实施该种模式的国家自身的国情和发展态势来讨论。在面临社会福利、社会政策发展危机时, 应当总结本国和其他国家成功的经验, 吸取失败的教训, 灵活地转变现有的福利模式。在现有的模式基础上不断变通, 寻求最符合自身社会发展的模式, 而不是一味盲目地坚持某一种福利模式。只有顺应国际、国内发展形势的社会福利模式, 才能更好地缩小贫富差距, 促进经济发展, 维护社会稳定。
我国在改革中, 应当在遵循国情的基础上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动摇, 吸取瑞典、美国等国成功和失败的经验教训, 切不可盲目模仿。而如何在提升社会福利总效能的前提下, 依旧保证每个人特别是效能最小的部分人群的福利, 仍需我们进一步思考。
参考文献
[1]刘玉安, 武彬.第三条道路:社会民主主义还是社会自由主义?[J].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2010 (3) .
[2][丹麦) 埃斯平-安德森.苗正民, 滕玉英, 译.福利资本主义的三个世界[M].北京:商务印书馆, 2010:22.
[3]江燕娟.社会福利三种模式的比较及其对中国的借鉴意义[J].社会福利 (理论版) , 2013 (8) .
[4]刘珊.福利模式的全景式比较研究——《福利资本主义的三个世界》的启示[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 2013 (5) .
[5]杨玲.美国、瑞典社会保障制度比较研究[J].武汉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6 (1) .
[6]吴春明.中外社会保障模式的比较与借鉴[J].学术交流, 2005 (3) .
[7]蔡宇宏.福利制度:社会民主主义与自由主义的比较——以瑞典与美国为例[J].学术研究, 2006 (12) .
[8]吴春明.中外社会保障模式的比较与借鉴[J].学术交流, 2005 (3) .
[9]蔡宇宏.福利制度:社会民主主义与自由主义的比较——以瑞典与美国为例[J].学术研究, 2006 (12) .
民主制度下的王 篇8
在泰国,无论是公共活动、剧场演出或集会,活动开始前,民众会自发为王室唱颂歌;国王的生日是泰国的父亲节,国王的登基日是泰国的法定假日;由国王亲自参与的御耕仪式、卡辛仪式、佛诞节仪式,在泰国人民心目中都有着特别的意义。喜欢国王、尊敬国王、爱戴国王,已然成为泰国的民风。
与世界政治权力数百年来不断向下移动的趋势不同,在位70年、88岁高龄的泰国国王何以在民众间聚集起如此高的人气和爱戴之情?王室、君主立宪、民主三者又如何在泰国嫁接起彼此适应的桥梁?不同于世界上其他的君主立宪制国家,被称为“民主制度下的王”的泰国国王普密蓬如何在这个被称为“微笑国度”的国家既保持了王室的尊严与角色,又推动着泰国民主制向前迈进?泰国王朝的变迁史、政治参与力量的多元演化以及普密蓬国王的个人魅力给我们提供了答案。
从王朝到君主立宪
1238年,泰族部落首领膺它沙罗铁建立第一个独立政权——素可泰王朝,从那以后几百年,阿瑜陀耶(大城)王朝、吞武里王朝,相继在泰国历史中浮沉。现在的曼谷王朝(又称却克里王朝)始于1782年,普密蓬·阿杜德国王正是曼谷王朝第九位国王,称拉玛九世,中文名郑固。
早在20世纪初,现代化之风便开始吹入泰国。当时拉玛五世朱拉隆功的改革曾使得王室与君主专制得到短暂的中兴。随着民主思想的进一步传播,要求泰国实现民主变革的呼声越来越高。面对危机与潜在涌动的革命浪潮,在位的拉玛七世选择了妥协。随后,民党精英在与王室、贵族的抗争与拉锯中颁布1932年临时宪法,民主选举政体被引入泰国,与君主权力一道,成为泰国政治制度的组成部分。1932年,以民党为首的民主革命,开始了泰国的君主立宪制政体。
由于革命是王室与民主精英妥协的产物,革命后,许多现实的政治问题浮出水面。缺乏执政经验与国家治理能力的民党与旧官僚精英、保守势力在社会经济改革等议题上的分歧不断激化。1933年相继发生两起军事政变,以披汶为首的中下层青年军官发动政变推翻玛努政府,王室波翁拉德亲王成立“救国委员会”掀起“波翁拉德之乱”。早期的泰国君主立宪制充满暴力与抗争。
为了寻求“合法性”,政府军与叛军都高举“忠于国王”的旗号。然而拉玛七世不选边支持的方针变相地使得斗争越发升级,王室的威严与声望在冲突中大打折扣。20世纪30年代的泰国政治是王室力量不断衰退、民党文官派力量得到锻炼与成长的时代。因为政见不一,拉玛七世随后退位,拉玛八世即位。1946年,拉玛八世在王宫意外遇刺身亡,当时尚在瑞士洛桑求学的普密蓬即位。由于普密蓬国王的个人声望以及在泰国多次政变中日渐累积的政治资本,泰国王室逐渐成为泰国民主制向前推进的重要力量。
国王与民主:从象征到实质影响
事实上,在普密蓬国王之前的泰国王室仅仅是泰国现代民主发展过程中各方力量妥协的产物。王室虽然在政治上拥有合法性,成为牵制泰国军事政变的“心理制约力量”,却难以摆脱泰国国王作为宪政体制附属者的形象。宪法明确规定“泰国王族不得担任议会或国务会议的任何职务”,泰国国王的权力必须经由国会、政府及法院行使。泰国王室实质上已经成为泰国政治的一枚橡皮图章。
然而,1957年,二度执政的銮·披汶政府被武装部队最高司令沙立·他那叻发动的政变推翻。这一军事政变开启了沙立的独裁统治时期。为了维护稳定与统治合法性,沙立摒弃以“民族主义”作为构建领袖权威的传统路径,转而希望建立“民族-宗教-国王”三位一体的政治体制。通过沙立所倡导的这一“泰式民主”—— 一种不同于西方外来制度而更适合泰国的民主体制,在泰国王室实现了复兴,并对泰国民主体制产生了实质性影响。
1957~1973年,泰国政治处于相对稳定的时期。这期间,沙立政府与王室的政治配合与协调达到前所未有的紧密程度。沙立给予泰国王室前所未有的礼遇,如恢复跪拜制度,将普密蓬国王的新年致辞作为官方的正式发言并惯例化,让国王一定程度地参与国家事务、出访各国,等等。通过这些举措,泰国王室从“临朝而不理政”的虚位元首转而成为具有实际政治影响力的角色。1973年沙立去逝时,泰国王室准予其使用御用五叠御顶,可见其与王室关系之密切。
1973年和1992年两起政治事件中,王室的调停使得普密蓬国王获得前所未有的声望,王室成为民众心目中民主力量的推动者。
nlc202309090025
由于沙立的继任者他侬坚持独裁统治,对民众中不断发酵的民主思潮不管不顾,1973年10月8日,法政大学的学生罢课,参与“争取宪政运动”,以示抗议。他侬政府对参与示威与集会的学生采取残酷镇压的举措。10月13日,民众反抗情绪愈演愈烈,40万人参与到示威游行中。10月14日,普密蓬国王在王宫召见学生领袖。随后,他侬政府宣布辞职,国王任命法政大学校长讪耶担任临时总理。讪耶在政治立场上属于坚定的保皇派,由此,王室与保皇派通过对“10·14事件”的参与分享了国家权力,也成功地在民众心中累积了支持民主的政治形象与资本。
1991年,陆军参谋长素金达与武装部队最高司令顺通·空颂蓬联合发动政变,推翻了民选差猜政府,宣布成立“国家安全委员会”,接管国家权力。1992年5月,在经济发展中不断壮大的城市中产阶级走上街头,掀起反素金达政府的大规模民主运动,示威者一度增长至20万人。5月18日,素金达下令逮捕反对派领袖查隆,并宣布曼谷进入紧急状态,禁止10人以上的集会。从5月17日至5月20日,在示威活动中,至少40人死亡、600人受伤、3000人被捕,史称“五月流血事件”。面对军方与新兴政治力量的明确交锋,普密蓬国王镇定自若地参与调停,他在王宫召见素金达与查隆。当地电视台转播了素金达与查隆双双跪拜在国王面前接受训诲的画面。随后,素金达辞去总理职务,宣布修订宪法,并增补有关民主选举的条款。普密蓬国王对这次危机事件的调停,进一步巩固了他作为泰国民主守护者以及对泰国政治有决定性影响力的“灵魂人物”的形象,泰国王室成为化解泰国宪政危机的“无形之手”。
21世纪的泰国政治仍然在“军事政变”与“还权于民主政府”间徘徊与循环,但不论是他信政府所说的“没有人能让我下台,只要泰国国王一句话,我就立即辞职”,还是新兴资本力量、城市中产阶级、王室-贵族力量、军方保守力量等轮番登上泰国政治舞台,对泰国王室的尊重已经成为泰国政治文化中不可忽视的一支精神力量。
从泰国1932年确立君主立宪制政体起,历经起伏,在泰国波诡云谲的逾20次政变中,泰国王室及国王普密蓬本人不断累积起政治资本及作为政治发展正面力量的民主形象,一步步实现从“民主体制的附属物”到“民主体制的影响者及幕后操控者”的转变,在“国王与民主”这两个看似不兼容的身份间搭起了桥梁,实际上演绎了一部“泰式民主史”。
魅力型国王
如果认为泰国王室及普密蓬国王本人备受民众尊重的原因,仅仅来自于泰国政治变迁中王室不断适应民主的角色定位,以及泰国宪法赋予国王最后裁议权的法理性权威,这样的理解是不全面的。泰国国王普密蓬本人还拥有另一种力量——个人魅力。
在接掌王位前,普密蓬国王本人曾是工程学专业的学生,由于哥哥的意外去逝,普密蓬国王需要接替王位,因而他将专业转为社会学,系统地修习了政治学、经济学、语言学等学科,为即位做准备。1950年学成归国正式加冕时,普密蓬国王本人已经懂得英、法等7门语言,精通音律与运动,多才多艺,备受尊重。与世界音乐大师莱诺·汉普顿合作结束后,对方称普密蓬国王为“全世界最酷的国王”。
即位后,普密蓬国王依旧勤勉,体恤民情。泰国作为传统农业国,精进农业技术十分重要,因而,普密蓬国王在王室内设立奶牛场、农业示范基地等,花费资金研发农业技术。由他所发明的一套水利灌溉系统以及以他名字命名的普密蓬人工降雨法,为许多欧洲国家所采用,并获得专利。人们时常看见普密蓬国王拎着文件夹行走在田间地头。基于普密蓬国王在农业方面的突出贡献,2006年,联合国秘书长安南亲自授予他全球第一个“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人类发展终生成就奖”。
在外交方面,普密蓬国王也一直奉行对华友好政策。王后诗丽吉曾代表国王访华,受到中方热情接待;他的女儿、王储诗琳通公主自幼学习中文,身体力行地推行中泰友好事业,迄今,诗琳通公主已经访华近40次,出版10余部访华游记,为推动中泰友谊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泰王幼女朱拉蓬公主也多次出席轮流在两国举办的“中泰一家亲”文化交流活动……
可以说,不仅是泰国政治时势的变迁与历史的偶合,也正是由于普密蓬国王本人身体力行、身正令行的榜样作用,泰国王室及普密蓬国王本人在泰国政治中的影响才如此显著与不可磨灭。普密蓬国王80岁生辰时,民众曾热烈地希望尊称其为“普密蓬大帝”。
普密蓬国王去世后,他的儿子、王储玛哈·哇集拉隆功将继承王位。泰国政治没有发生像先前预言家所说的因为王位而发生的政治动荡。至今,普密蓬国王在泰国现代政治民主化进程中的作用与影响,少有人可比肩。普密蓬国王去逝之后,泰国王室将在泰国各色政治力量的崛起与角逐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是继续作为民主的推动力量,真正形成一个稳固的“国王与民主共存共适的泰式民主”政治文化,还是会遭遇来自各方政治力量的挑战,值得人们观察与深思。
【责任编辑】王 凯
【社会主义民主制度论文】推荐阅读:
社会主义民主论文11-16
中国社会主义民主论文11-16
社会民主主义模式论文11-28
社会学制度主义论文11-28
社会民主主义06-26
民主社会主义福利思想05-23
如何认识民主社会主义06-21
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07-25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的社会11-21
社会民主主义价值观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