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委托理财的信托本质

2024-07-20

论委托理财的信托本质(共2篇)

论委托理财的信托本质 篇1

论委托理财的信托本质

委托理财“委托”一词属于合同法上的委托还是信托法上的委托存有争议,不少学者笼统地采用“委托抑或信托”的二元论主张。本文以委托合同遭遇的尴尬和委托理财信托本质的释明为基础,对委托理财的“二元论”做出反思。在对此提出质问的基础上提出“信托”才是委托理财真正的本意,主张信托一元论。

委托理财作为当前新型的投资方式,已逐渐为大众所认知。严格地讲,委托理财并非严格的法律概念,而是金融实务界约定俗成的一种称谓,因而学界对此概念的理解并不统一。依照某一较多采用的观点,委托理财,是指“委托人将资金或证券等金融性资产委托给受托人,约定在一定期限内由受托人管理、投资于证券等金融市场并按期支付给委托人一定比例收益的资产管理活动。”[1]人们所说的“受人之托,代为理财”指的就是委托理财。委托一词,可见于合同法和信托法上的规定,前者指委托合同,后者指向信托,那么委托理财的本意到底是合同式委托,还是信托式委托,抑或两者兼备,需要法律上的释明。现实中委托理财名目众多,地方法院于纠纷处理中争议大、结果不统一,关键在于委托理财的定性并不明确。因而有必要对委托理财的性质加以认定,以有效规范之。

一、“委托”理财性质辨析

委托理财出现至今,其模式有过变迁。传统的委托理财表现为:首先,委托方将资金存入以自己名义开立的证券资金帐户,并把帐户的操作权授权给受托方;其次,受托方在另一特定帐户中存入约定数量的资金或股票,并将该帐户作为委托方资金的担保;再次,受托方对委托方承诺保证收益,即“保底条款”的约定。而当前面向大众、日益普及的委托理财,则是信托投资公司的信托投资计划、商业银行的集合性个人委托贷款、基金管理公司管理的基金、保险公司的分红保险等,受托方以独立帐户募集和管理委托资金,并将集合资金投资于证券市场的股票、基金、债券、期货等金融工具抑或其组合,从而实现增值或其它特定目的。两相比较,传统模式以委托人名义开立账户,当前模式则由受托人开立独立账户。在性质上前者与委托合同相近,后者则接近信托。于是,学界不少观点认为,委托理财可为委托也可为信托。[2]然而,事实是否如此?

(一)委托理财以委托合同定性的尴尬

在合同法上,委托合同指一方委托他方处理事务,他方允诺处理事务的合同。其法律特征有:(1)以为他人处理事务为目的;(2)合同的订立以委托人和受托人之间的相互信任为前提;(3)诺成、不要式合同;(4)一般无偿,但若有特别约定时,从其约定。从委托合同的法律特征看,传统委托理财符合委托合同的前两个特征,即出于对受托方专业理财能力信任,将本人的资金委托专业理财人员投资、管理。然而委托合同遭遇了适用的尴尬,无法全然适用于委托理财:

1.委托理财的受托人通过管理、投资该受托财产,提供了专业服务,作为对价双方通常在合同中约定一定比例的收益或管理费,并且往往不承担将财产委托给他人处理造成的委托风险损失。这种约定显然不符合合同法上委托合同的本旨。

2.委托理财的委托人必须交付资金或证券,且双方订立书面合同,而委托合同诺成、不要 式的特征使它无须以物之交付或义务履行为前提。两者在成立要件上的不一致很明显。

3.在委托理财活动中,通常存在第三方监管或担保合同履行,形成特殊的三元主体,法律关系也因此相当复杂,而“委托合同一般不涉及第三方,只有在受托人按照委托人的指令从事委托事务造成第三方损失时,才发生委托人与第三方之间的赔偿法律关系。”[3]

由此可见,两者于法律关系层面也颇为不同。

综上可见,即便是传统的委托理财方式,也具有一定的独特性和复杂性,以委托合同定性遇到的诸多尴尬,一定程度上表明委托合同无法满足金融领域委托理财的需要。在委托理财中,金融投资、理财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需符合职业性、专业性的高标准,出于吸引投资、减少其他不特定因素的考虑而约定保底条款是特殊的现象,为降低投资中人为风险因素配有金融监管带有经济法的理念,这些是日常生活事务委托的合同心有余而力不足的。

(二)委托理财信托本质的释明

值得注意的是,作为传统的委托理财方式,虽然委托方以自己名义开立资金账户,但是将该资金账户的操作权授权给受托方所指定的操作员时,资金的占有、使用、处分权能已经实际转移给受托方,该受托方具有实际的所有权,对于委托方而言,只是在名义享有所有权。这符合英美信托法中信托财产所有权的二元结构。[4]当前大众化的委托理财中,则由投资公司等专业理财组织采用自行开立独立账户的方式募集资金,掌握财产的管理、适用权,信托二元结构更为显见。

当然不少人否认信托说,笔者在列出其理由的同时一一加以分析指正:

理由一:委托理财需要通过双方签订协议形成合同关系,有协议就必然有对价,而信托并非协商的结果,信托的受益人通常是一位无偿受让人,不需支付任何对价便可强制实施。然而,信托没有对价,作为原因行为的信托合同却是有对价的,即转让所有权。该说法并未区分对待两者。当委托理财被定性为信托时,如同信托区分于信托合同,委托理财也可区分于作为原因行为的委托理财合同,这样的法技术处理是说得通的。此外,信托受益人也可以是委托人自己,从受益人的角度看确属无偿,而从委托人的角度看则是有偿的。一味地说无偿多少有失偏颇。

理由二:委托合同可适用撤销或变更的法律规定,而信托一经设立,就不能撤销甚至变更,委托人不能与受托人协商变更受益人的受益权。但是,考察国内外的信托立法,我国《信托法》规定了“信托的变更和终止”,美国《统一信托法》有“1.1.4.信托的设立、有效性、变更和终止”、“1.1.6.可撤销信托”,明确指出信托可以由委托方或其继承人变更,此说法与立法事实不符。

理由三:对于信托财产,受托人至少拥有名义上的所有权和控制权。而在大多数委托理财协议中,受托人受到委托人的监控、服从其指示,并未取得该项资金或证券的完全所有权,因此受托人的受托管理权仍来源于委托人的授权,对外仍然是委托人的代理人的身份,与信托关系相去甚远。而且,当前也没有明确的法律条文将委托理财认定为信托。但是,该说并未注意到,当前大多数的委托理财已经是由证券公司自行决定交易,实际上掌握着资金或证券账户的控制、处分权,而且,越来越多的信托投资公司采用自行开立独立账户的方式募集资金、组合投资,掌握更大的自主权,成为时下主流的方式。而且,该说的理论基础是大陆法系的民法物权理论,对委托理财做出的解释也着实与英美法上的信托制度不符。此外,法律未明确将委托理财纳入信托法,并不能否认其已然具有的信托属性,从当前主流委托理财模式中可见出其信托的本性。

当然,也有不少学说主张委托理财是一种独立的法律关系,是一种新型的财产管理制度,它属于《合同法》目前尚未规范的无名合同,兼有委托、信托、行纪、融资等类似合同的部分特征。[5]

然而,依据尹田教授《法国现代合同法》的观点,当前法国的无名合同已有向“有名化”发展的趋向,那么我们是继续停留于无名合同的“原始状态”,还是为委托理财寻找法律上的“有名”化呢?

二、由性质辨析引出的思考

(一)“信托说”的再思考

当前,合同法上的合同类型不能完全契合委托理财的本性。倘若非要生硬地冠之以“无名合同”,实属法律的无奈、落后之举,也不免存有合同法“霸王规范”之嫌。上述否定“信托说”的见解存在诸多纰漏之处,而且笔者注意到主张委托理财是独立法律关系的学者也有将来支持信托说的想法:“将来,在各方面条件成熟时,再在立法上将其纳入信托、基金等理财制度中一并规范,从而使规范的委托理财活动赋予其应有法律地位,在证券市场中发挥其独特的作用。”[6]

对此,我们可做此二点理解:其一,该说表明,坚持独立法律关系说抑或无名合同说只不过是在未找到合适定性之前的折中举措,最后走向信托说是一种必然趋势。其二,该说提出法制“不成熟”的观点,显然是将法律调整的能力与法律制度的定性混淆了。即便如此,随着《信托法》、《证券投资基金法》、《信托公司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管理办法》等信托法规的相继出台,当前信托调整委托理财的法制条件日益成熟,法制“不成熟”的说法于理于据都站不住脚。

(二)“二元论”的现实考量

学界不少主张“二元论”的观点认为,委托理财有委托和信托两种形式,以“资产是否转移”和“交易中使用的投资人名义”作为区分标准。其理论依据便是2001年由中国证监会出台的《关于规范证券公司受托投资管理业务的通知》(于2003年失效)。该规定的第四条第(二)项规定:“受托人必须与委托人签订受托投资管理合同,以委托人的名义设置股票账户和资金账户,并通过委托人的账户进行受托投资管理。经中国证监会批准,受托人可设置专门账户对委托人的资产进行管理。”

而从所搜集到的资料尤其是调研报告来看,当时委托理财的名目繁多,委托理财合同通常被冠以“委托理财协议”、“委托投资管理协议”、“委托管理协议”、“资产管理协议”、“合作投资协议”等名称。针对此现象,司法界自2003年以来采取从双方当事人的合同约定事项出发,在综合考虑的基础上判断其性质,再通过法律的有关规定分别处理。

是否是一种历史的机缘巧合,在一个部门通知被废止的同时,司法界对委托理财采取了“分类处理”的做法呢?从为委托理财定性的角度看,这样的做法无疑为委托理财增添了混乱局面,虽然某种程度上体现了司法正义。而不得不承认的事实是,该通知的废止也意味着委托理财二元论的“垮台”。当前,我们是应当坚持过去“通知”的做法,还是重新认定委托理财的性质呢?

随着实践的发展,以委托人名义设立委托理财的模式将越来越少,尤其是证券市场内的委托理财,由投资银行作为管理人,以独立帐户募集和管理委托资金,通过资金的汇聚实行投资越来越成为主要的发展模式。笔者认为,中国证监会《关于规范证券公司受托投资管理业务的通知》的失效,在一定程度上印证了这一点。与此同时,信托法制日益健全、完善,我们对委托理财的性质也应重新定位。虽然委托合同模式不见得不好,但终将不适应委托理财的发展,显示不出信托理财汇聚资财、集合投资的功能,无法成为信托公司、投资公司亲睐的委托理财模式。因而,委托理财在模式选择上正在并终将走向信托。

三、委托理财的信托本性

走出“二元论”,依信托“一元论”定性委托理财,使委托理财回归信托本性,应当说委托理财制度必然、明智的选择。笔者在此重申:

1.委托理财是出于对受托人专有理财技能的信任,将自己的资金存入银行专户,无论是本人名义还是受托人名义,此时该财产已经从委托人的财产中独立出来,成为为特定目的而存在的财产(Unit)。受托人对此类财产具有控制和使用的权利,有信托法上的“法律所有权即实际所有权”属性,具备信托的特征。

2.不少学者指出,信托具有“导管功能”,将金融创新中出现的一些较为模糊地法律关系囊括其中,既可使其避免无法可依的尴尬,又可防止使新生法律关系被认定为违反一些限制性、禁止性规定而落入无效的境地。然而,笔者认为,委托理财信托化不止于此。从上文的分析来看,委托理财于法律定性上遇到依委托合同定性而产生的尴尬,民法学理论中的无名合同之说业已不符合合同“有名化”之趋势。相反,若将之归入信托,一方面信托三元主体结构契合委托理财中复杂法律关系的要求,另一方面,信托制度本是为保障受益人利益所设计的制度,能极大程度地满足委托理财投资者的需求。

3.在投资基金被立法定性为信托、信托投资公司风行于委托理财之时,隐隐中道出了委托理财内在地具有通过信托法律制度去规范和调整的必要。而当前仍存在的各种名目众多的委托理财现象,只不过是在广大投资者未认清其内在的信托本质要求、也未全然接受英美衡平法上的信托制度时所作出的一种反应罢了,从长远来看,作为金融领域里的一项投资,委托理财必然会回归信托

如何购买信托理财产品 篇2

想投资信托产品 先了解产品的属性

“要想了解信托公司如何对项目风险进行把控,首先要了解信托公司一般推的项目都有哪些,他们各自的特点决定了风险系数。”

目前,大多数信托公司的投资项目主要有房地产信托、上市公司股权质押融资类信托、证券投资信托这三类。“上市公司股权质押融资信托相当于平常我们说的私募基金,而证券投资信托则相当于阳光私募基金。”了解了信托产品的分类,再来看投资者可以从哪些方面去关注项目风险。

同时,信托产品属于个性化投资产品,不同信托项目风险是不同的,目前没有独立第三方对信托产品进行风险评级,信托公司一般也不对自己的信托产品进行风险分级。不过,根据“风险与收益成正比”的原理,预期收益越高,则风险相对就越大。

A

房地产信托产品:

看房产企业规模以及抵押物的位置

遇到这类产品,首先要看借款人、担保人的资信状况。“特别是在当前房地产调控形势日益严厉的背景下,房地产商资金链断裂的风险不

断加大,大的房地产企业特别是上市公司,其再融资能力和资金调度能力更强,抗风险能力也较强。”

其次看房地产商能提供的抵、质押物。“一般房地产项目抵押物可分为在建工程、土地或者是已建成的商业物业,而投资者要关注的就是这些抵押物所处的位置。位置是决定抵押物变现价值的最关键因素。对于商业物业,投资者还可以根据其出租情况来判断抵押物价值。” 同时,有一些房地产信托的保障措施是股权质押,对于用股权质押项目,应该优先选择上市公司股权质押,“因为非上市企业股权价值很难判断,变现也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

B

上市公司股权质押融资类信托产品:

看质押股票的价值

上市公司股权质押融资类信托产品也是比较常见的项目,而他们的质押物就是股票。建议投资者在把握这一类信托产品的风险时可考虑以下一些因素。

首先是质押股票的基本面,投资者可以借助券商研究报告等,深入分析质押股票所处行业和上市公司自身的发展前景,判断质押物风险。其次,要关注质押率,“该类信托产品的股票质押价格一般会在二级市场价格的基础上打一定折扣,折扣率越低,安全边界就越大。”

最后,看融资人的资信状况。要看融资人是上市公司大股东融资还是财务投资者融资,一般来说,上市公司大股东或其关联人除了在二级市场变现股票外,还有其他还款来源,项目安全性更高一些。

C

证券投资信托产品:

看产品设计是结构化还是非结构化

证券投资产品也能在信托公司买到,“该类信托产品资金一般投资于股票二级市场,相比公募基金,阳光私募的仓位和单只股票的投资比例更加灵活。投资顾问不收取或收取很低的固定管理费,但是参与超额收益的分成,与投资人的价值取向趋同。单个阳光私募产品的规模一般不大,更利于资金的进出,股票操作更加灵活。”介绍。

投资者在选择该类信托产品时,要注意产品设计是结构化(海派)还是非结构化(深派)。对于结构化产品,投资者一般购买的是优先级,享受的是相对固定的收益,少数产品还可享受一部分超额收益,其本金和收益由劣后级信托资金提供担保。如果信托产品整体出现亏损,则首先亏的是劣后级信托资金。同时该类产品还设定有止损线,从制度上保证了优先级本金和收益。

对此,一般自然人属于优先级,信托公司会优先保障这部分人的收益,因此自然人承担的风险要小很多,而机构投资人属于劣后级,虽然劣后级要承担的亏损要多一些,但是一旦产品获得较高收益,劣后级的收益也会更多一些。”这也验证了投资的收益和风险是成正比的。对于非结构化产品,则类似公募基金,风险和可能获取的收益比结构化产品都更高。

信托公司

选择项目也是从抵、质押物来进行风控

知道投资者在选择项目时,应该注意的事项,那么,信托公司在选择项目时,又是怎样来运作的呢?相信了解了这些,您该会很放心地去选择信托投资。

1.前期选择:抵(质)押物易于变现且变现价值高的更利于接手 据介绍,信托公司在选择项目时,一般也是从交易对手和抵、质押物两个方面来控制风险,优先筛选那些经营稳健、偿债能力较强、第一还款来源较充足、抵(质)押物易于变现且变现价值较高的项目。“在选择抵、质押物时,优先选择价值易于判断、易于变现的建成商业物业、上市公司股票等,房地产抵押率一般控制在市场评估价值的五折以下,上市公司股票质押价格一般控制在二级市场价格的四折左右。”

2.项目成立:风险排查与止损措施并用维护项目安全

一般信托项目成立后,信托公司会定期、不定期对项目进行风险排查,包括融资人经营情况、财务状况、抵(质)押物状况等。对于上市公司股权质押类项目,信托公司还会采取逐日盯市的方法来防范市场风险。

一旦发现有危及项目安全的风险信号,信托公司会及时采取应急措施,如根据合同约定要求融资人提前还款、申请法院强制执行、及时采取止损措施等来维护项目安全。

“由于信托公司所有项目流程确定以后,要报备银监局,如果监管部门认为这个项目存在风险,也会及时叫停。特别是现在房地产信托项目,采用的是事前报备,更是把风险杜绝在第一线。”

了解项目风险。也要了解自己的风险承受力

说了这么多关于信托投资的风险控制问题,对于投资者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您是否也考虑过呢?

对此,信托投资专家提醒大家,信托产品投资不同于银行存款,不能承诺信托财产不受损失或者保证最低收益。信托公司依据信托计划文件管理信托财产所产生的风险,由投资者承担,只有当信托公司因违背信托计划文件、处理信托事务不当而造成信托财产损失的,才由信

托公司以固有财产赔偿,不足赔偿时,仍由投资者自担。

此外,银监会还对信托产品的投资者设置了一定的门槛,合格投资者才能投资。

一、投资一个信托计划的最低金额不少于100万元人民币的自然人、法人或者依法成立的其他组织;

二、个人或家庭金融资产总计在其认购时超过100万元人民币,且能提供相关财产证明的自然人;

三、个人收入在最近3年内每年超过20万元人民币或者夫妻双方合计收入在最近3年内每年超过30万元人民币,且能提供相关收入证明的自然人。

中信证券,免费开户,送好礼!佣金超低优惠!

保本/私募/信托(预计年化收益9%--12%)等理财产品线为客户个性化推荐 本人具有多年行业经验,中信证券资深投资顾问-张经理

上一篇:老师的目光系列作文下一篇:头晕目眩中医怎么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