缙云的作文

2024-11-06

缙云的作文(精选11篇)

缙云的作文 篇1

我国有许多传统文化,如:春节贴春联,舞龙,吃汤圆,元宵灯会……今天我要写的就是缙云烧饼。

我爷爷家是缙云的,那里最有名的就是缙云烧饼了,每次我回去爷爷都会买给我吃。烧饼圆圆的,扁扁的,大小跟最小尺寸的披萨那么大。它的表面是金黄金黄的,上面有可能会有几粒黑芝麻;它的反面有点烤焦的咖啡色。一口咬下去,就能吃到里面的馅,是梅干菜加五花肉,香喷喷的,热乎乎的,吃了第一口就让人停不下来。

这么好吃的烧饼是怎么做出来的呢?首先,要有一个特别的饼筒,里面是用陶土做的炉芯,肚子大,口子小,底部用木炭烘烤,然后,用和好的面裹好梅干菜肉,压成饼的形状,表面涂上糖油,洒上一点芝麻;接着,把洒了芝麻的这一面放到手掌上,并在反面粘点水,迅速地把它摊进已经烘热炉壁里;最后,大约烤了四五分钟,等表面金黄了,有点鼓出来,用饼钳把它夹出来,新鲜的烧饼出炉了。

缙云烧饼有一个传说故事,就让我给大家来讲一讲吧:传说缙云烧饼的手艺是从轩辕皇帝那里学来的。轩辕氏又称缙云氏,当年在缙云仙都鼎湖峰,点炉火,炼仙丹,肚子饿了,就揉一团面贴在炉壁上烤,香飘四野。后来,仙丹炼成了,轩辕皇帝升天成仙,当地老百姓用皇帝剩下的仙炉学着他的方法烧饼,逐渐形成了今天的缙云烧饼。

现在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吃美食,相信这个传统小吃也会越来越流行的。

缙云的作文 篇2

缙云山歌是中国民歌体裁中的一种, 因用缙云方言演唱, 故称“缙云山歌”, 在缙云境内流行非常广泛。缙云山歌既继承了古代诗经和唐宋格律诗的艺术表现手法, 又融合了当地方言俗语和唱腔, 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内容涉及生产劳动、衣食住行、人生礼仪、天文气象、宗教信仰、文化娱乐等诸多方面。古往今来, 缙云人一直用这种淳朴而又独特的方式来歌颂劳动、歌颂生活、抒发情感、描述社会的变迁。是缙云人集体智慧的结晶和艺术审美情趣的具体表现, 也是缙云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缙云县志》 (1996版) 载:“缙云山歌传唱在民国时较盛……”因缙云山歌琅琅上口, 娓娓动听, 通俗易懂, 能抒发人们内心的感情, 又能助兴。所以每逢夏忙:“开秧门”“关秧门”等时节, 许多善歌者到田头领唱山歌, 听者附唱, 进行娱乐。通过唱山歌娱乐, 使劳动者劳累顿消, 干劲倍增。缙云山歌成为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民间艺术形式。

二、缙云山歌发展现状

随着时代的变迁, 曾经盛极一时, 在田间地头传唱缙云山歌的现象现已基本消失。经调查发现, 目前, 缙云山歌尚能在其他许多方面找到它的传承踪迹, 特别是在民俗节庆活动中, 民间歌舞表演发挥了很大作用。

缙云县民俗节庆活动众多, 尤其是庙会, 每年规模较大的就有十多个, 如:“张山寨七七会”“赤岩山庙会”“关公庙会”“包公庙会”“胡公庙会”“靠山节”“西殿庙会”等。在这些民俗节庆活动中都有很多“莲花”“哑背疯”“铜钱鞭”“秧歌”“花篮”“早船”等民间歌舞表演, 观察发现, 这些歌拜表演所唱的歌曲大多为缙云传统山歌。如:东方镇陇坑村“莲花”队的《会场歌》《十二花名》《十劝后生》等, 又如“哑背疯”表演队的《孟姜女》《和尚采花》等都是缙云传统山歌, 他们以歌舞的形式来传承缙云山歌。据普查资料统计, 目前, 缙云县的五云镇、壶镇、新建、东渡、大洋、东方、胡源、溶江等乡镇, 用缙云山歌作为演唱曲目的民间歌舞表演队约有4 0多个。

据调查, 缙云许多乡村在每年元宵节时, 都有演“灯戏”习俗, 其所唱曲调大多为缙云山歌。缙云农村百姓常把生活中的一些嬉笑玩耍的趣事, 编成山歌小调, 通过小演唱形式进行自娱自乐。这些演唱爽朗质朴、清新悦耳, 俚曲口语成趣, 很受群众欢迎。戏曲界把“灯戏”演唱定为“时调”, 而“时调”就是山歌、小调的总称。缙云“灯

戏”演唱的曲目有《洗菜心》《满堂红》《谢果子》《女相思》《姑嫂看灯》《二姑娘相思》《五更里》《和尚采花》《卖

三是城市文化形象意识。努力办成独具地方特色的视觉展示空间, 不仅能够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更能艺术地展示城市文化事业发展繁荣的精彩景象。站在城市文化形象的高度, 一个小展厅也可以成为一项提升城市形象、增添文化软实力的大工程。

参考文献:

1. 薛治洲, 《展厅效应对书法欣赏与创作的影响》, 书画艺术, 2010

小布》《四姐妹采花》等。

此外, 缙云山歌还在其他民间艺人中传承, 如缙云的唱鼓词艺人、篾匠、木工、泥工等。缙云唱鼓词艺人, 一般都是盲人, 为生存, 他们以唱鼓词为业, 受人雇请, 上门说唱。所唱内容主要是宣扬为人处世、伦理道德、劝人弃恶向善的“劝世文”。据调查, 缙云全县范围内唱鼓词艺人最多时有7 0多人, 目前尚有20多人。

除唱鼓词艺人外, 在农村, 还有部分木匠、泥匠、篾匠等手艺人传承山歌, 他们所唱山歌大多与自己从事的手艺有关。一首《补火笼》山歌:“做篾也是穷苦农, 今日担出补火笼, 补火笼来补火笼, 补转火笼便好烘。能补东西都拿出, 搭便补转派用场, 东西补转一式用, 勤俭置家能家兴。”很明显, 唱山歌是为了招揽生意。经了解, 是篾匠师傅编的山歌, 类似这种情况的民间艺人, 在缙云还有很多。

三、缙云山歌在民俗中作用与价值

缙云山歌传承形式多样, 其中以表演唱形式出现在民俗节庆活动中最为突出, 主要体现在群体性、团队精神等特点。人们在欢庆娱乐的同时, 亦表达了共同的心理和愿望, 其作用与价值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 缙云山歌通过群体活动, 有利于凝结民族精神和民族情感。加强亲情关系, 调节人际关系。如缙云每年的“张山寨七七会”“赤岩山庙会”“关公庙会”等重大民俗活动之时, 很多外出务工的缙云人, 都会跟过年一样, 不辞路途遥远, 赶回家参加村里的群体活动。通过活动, 有利于凝聚民族精神, 增进入际和谐, 传承文明, 有利于建构“和谐”社会。

第二, 通过民俗节庆活动, 增强集体意识。缙云山歌以群体表演形式出现在民俗活动中, 如“大莲花”“铜钱鞭”“哑背疯”“秧歌”“早船”“托篮”等。具有族群认同、社群整合、社会交际、文化教育、道德教化、文体娱乐以及文化承载等多种社会功能。许多表演还带有竞赛、竞技性质, 使成员之间、群体之间增强了集体意识和民族自豪感, 提高了民族的凝聚力。

第三, 通过民俗节庆活动, 积淀社会文化。由于人们经常参加这些活动, 许多人从孩童时代起就耳濡目染, 对节庆活动及所参与的表演节目的内容、习俗、起因都很熟悉, 起到积淀社会文化功能。通过群体活动气氛的感染, 使人们潜移默化地接受了社会文化的价值观、道德观和审美情趣教育。

第四, 民俗活动调节人们的生活节奏。为了生活而工作时, 人们均处于生理和心理紧张状态。在适当时候参加这些活动, 让大家沉浸在轻松欢快的节庆氛围里, 忘掉了生活和工作中的烦恼和劳累, 使人们的生理和心理得到有机调节, 有利于推动社会不断向前发展。同时, 在某些节庆活动中, 如“张山寨七七会”“靠山节”等, 通过歌舞表演唱或山歌对唱等形式相互接触, 还能为青年男女的婚恋制造机会。

缙云山歌历史久远, 缙云山歌反映了从古至今人民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和思想内涵, 保存着久远的文化气息, 是缙云人民智慧的结晶。它在缙云民俗民间文化中起寓教于乐、自娱自乐、潜移默化的作用。

年第1期;

2. 方晋元, 《艺术展厅梦寻》, 新疆艺术, 1999年第2期;

3.《美术馆展厅内的声音》, 中国美术馆, 2005年第2期。作者简介:

潘前波, 现为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 浙江省摄影艺术学会副秘书长, 宁波市摄影家协会秘书长, 任职于宁波市文化馆。

摘要:缙云山歌历史悠久, 文化内涵丰富, 艺术风格独特。是一种土生土长的原生态民间艺术, 也是缙云传统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目前面临着传承和发展的困境。本人通过调查和查阅相关资料针对缙云山歌的艺术特色、传承发展现状、在民俗中作用与价值、传承发展困境和传承发展对策进行深入探索和思考, 现就“缙云山歌”在民俗节庆中的作用进行浅析。

缙云山的雪作文800字 篇3

缙云山位于北碚区嘉陵江温塘峡畔,它一年四季风景优美,景色宜人,被称为“川东的小峨眉”。虽然缙云山的春天花红柳绿,生机勃勃,夏天绿树成荫,秋天金桂飘香,但是我却喜欢冬天白茫茫的缙云山。

今年冬天终于迎来了缙云山的第一场雪。我和妈妈沿着城南健身梯向缙云山出发。一路上青苔石阶向上延伸像登云的云梯,石阶旁的松柏虽然已被薄雪覆盖,不再苍翠欲滴,可它不怕严寒,依然高大挺拔,像一个个英勇的战士迎接着我们的到来。

刚走完健身梯,天空中又开始飘雪了,我仰起头,看见晶莹剔透的雪花,一朵朵,一片片,从空中慢慢落下,像一只只白蝴蝶在翩翩起舞。看着这美丽的雪花,让我不禁想伸出手去接住它,去接住这冬天里的精灵。

雪越下越大,天气也越来越冷。来到白云竹海,入眼的是白茫茫的一片,定睛一看,沉甸甸的雪压弯了竹子。我钻进竹林,轻轻摇落在枝头上厚厚的白雪,雪未纷纷扬扬地飞舞下来,青青的`竹叶抖掉一身白雪,露出原本青葱的色彩,这点绿好似给银色的世界增添了无穷的生命为。

从竹海出来向狮子峰出发。一路上,到处都是皑皑白雪,大地也被这白雪覆盖了,房顶白了,电线杆也镀上了银霜,四季常青的松柏也被白雪覆盖着,像一座座冰雕玉砌的宝塔。落光了叶子的树枝上,有的布满了密密麻麻的雪花,有的挂满了沉甸甸的雪球,有的垂下亮晶晶的银条儿,让人觉得来到了冰雪的童话世界。

来到狮子峰下一片空地上,看着厚厚的积雪,我迫不及待地抓起地上的雪,对妈妈说:“妈妈,我们来堆个雪人做纪念吧!”妈妈笑了笑,算是问意了。在我和妈妈不懈努力下我们滚了2个大小不一的雪球,大的当肚子,小的当头,我又找来了两个小石头当眼睛,用一根粗短的木棍当鼻子,用指头勾了一个嘴巴,一个简单的雪人做好了。看着这可爱的雪人,我开心地笑了。

从狮子峰山顶向下望去,到处都是银装素裏。远处山峰重重叠叠,盖上一层层像大海卷起的滔天白浪,和玉带般的嘉陵江相互映衬,看着缙云山雪景,不禁让人想起“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诗句。

我的家在缙云小学作文 篇4

我的家乡是缙云,那里有很多的美食美景,现在请大家跟随我的脚步,一起去看看这美丽的小城吧!

小城里最有名的当属仙都风景区了,那里的石笋又高又大,让人赞不绝口。很多有名的.电视剧就在这里取景拍摄。

黄龙寺,那里最适合小朋友们玩了。今天,就让我当大家的导游一起去领略黄龙寺的美景吧。黄龙寺的百步云梯就像垂直的树枝,让人不寒而栗。尤其是走下来的时候,简直让人心惊胆战。还 有传说朱元璋试剑的剑石亭,就像一块大石头被剑分成了两半。还 有西游、龙爪、八窗洞等等都非常好看。当然,我最喜欢的还 是儿童攀爬园了,这里可是我们的游戏天地,荡秋千、独木桥、滑滑梯等等游戏应有尽有。

缙云的美食也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缙云烧饼属老大,大街小巷随处可见卖烧饼的小摊,那香味走的远远的都还 能闻到。烧饼陷足,皮薄,外层还 撒上一些芝麻,别提有多好吃了!还 有番薯,有紫色的,蛋黄色的,白的。不仅品种多,吃法也有很多,可以煮着吃,还 能切成条晒干了吃呢!

缙云的作文 篇5

一、以剪纸文化带动学生的德育思想教学

民间剪纸艺术是人们生活的精神食粮, 是优秀的传统文化。缙云七里小学、仙都小学、河阳小学等学校尝试着将剪纸非物质文化遗产纳入小学的教学课程中, 学校立足剪纸特色教育, 为学生提供生动有趣、丰富多彩的剪纸艺术内容和信息, 不仅能从小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 发展智能, 以及强身健体, 充分调动学生乐学的积极性。

缙云七里小学被授予缙云县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基地、缙云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优秀传承基地、浙江省特色学校联盟会员学校, 更为校园特色文化建设锦上添花, 校园内洋溢着浓烈的剪纸文化氛围。培养学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重要性。

剪纸活动是一项既动手又动脑的活动, 通过剪纸活动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在运用剪刀和刻刀时的灵活性, 在剪纸教学中还能自然而然地渗透德育, 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了深刻的思想教育。这其中包括爱国教育、卫生教育、节俭教育、创新教育、审美教育、环保教育、合作教育等多方面, 做到“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暨让学生领略到民间艺术的神奇魅力, 又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二、以剪纸文化营造浓郁校园文化氛围

缙云七里小学、仙都小学、河阳小学等学校充分利用橱窗、教室走廊、办公室、会议室、学生餐厅等地方布展学生优秀的剪纸作品, 创造浓郁的剪纸文化氛围, 让欣赏的学生感受到剪纸艺术的美, 制作的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还在各班级、寝室醒目位置张挂剪纸作品, 并以各类积极向上的主题形式出现, 包括“上海世博会”“吉兔新春送祝福”“建党90周年”“五水共治”等, 以此营建班级及寝室文化, 创建班级、寝室的特色, 努力营造良好氛围。同时, 学校还专门成立了剪纸作品展览室, 定期向学生开放展览。同时, 这些富有灵性和创造力的作品得到了各级领导和同仁的一致好评, 他们被同学们娴熟的技法、大胆的想象所折服。

通过开展剪纸特色艺术教育, 学生的综合素质特别是思想素质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孩子们在剪纸活动中获得最优发展。走进学校, 橱窗里、艺术走廊都有富有韵味的剪纸作品、包括名人画像、和谐中华、文明校园等为主题的剪纸作品处处可见, 形成健康向上的人文教育氛围。

三、学习剪纸技艺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

剪纸需要专心、细心、耐心, 在剪纸全过程中, 可以培养学生良好习惯和品质, 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体验、不断认识自己, 并逐步改进, 通过剪纸渗透教学与其它学科的互补, 并扬长迁移到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

剪纸给了小学生很多启发。要求学生在掌握了一个系列的基础上, 自己开动脑筋, 克服困难, 剪出各种不同的其他物体, 每一件作品, 往往需要学生经过多次实践, 反复推敲才能成功, 这就要求学生有不怕困难, 迎难而上的精神和意志力。生活中有些学生原是一个小马虎, 丢三落四。可自从学剪纸后, 变得心静了, 也心细了。同时, 开设剪纸课, 不仅可以增加孩子对民间传统文化的了解, 热爱自己的家乡, 继承家乡的民间传统文化。

四、剪纸教育促进了学生独立交往能力的提高

在剪纸活动中, 学生经常会遇到困难, 这时除了要开动脑筋, 学生之间还需互相帮助、学习、共同商量、讨论、互相合作。因此, 剪纸过程既是学习提高的过程, 也是学生进行交往的过程。学生不仅能学习与人交往的技能, 还能练习怎样向别人请教, 当两人或几人共同完成一件作品时, 便有利于增进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促进友谊的发展。

五、剪纸作品美化校园也美化了学生心灵

经过几年的摸索, 剪纸已经成为缙云学校的一个教育品牌, 学校掀起了全校师生学剪纸的热潮。在全面铺开剪纸教育的同时启发学生在剪纸题材上进行创新研究, 使传统的民间艺术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剪纸教学已经在学校实现普及。几年来, 同学们在愉快的氛围中创作了大量的作品, 日积月累, 作品多得可举办各种主题展示活动, 真正展示学校剪纸育人的丰硕成果;通过举办活动才能让广大未成年人沉浸在浓厚的艺术氛围里, 受到强烈的心灵熏陶, 进而达到净化身心, 教育思想的作用。通过校园文化建设, 学校的环境优美了, 花园小径、教室走廊, 蕴含深刻的剪纸作品趣味盎然。学习之余学生们置身其间, 带来很大的审美享受。激起学生欣赏美、热爱美、创造美的学习兴趣, 提高学生的创作能力、欣赏能力., 着重发展他们的个性特长。师生们认识到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六、校园剪纸文化传承基地特色教育结硕果

缙云七里小学的剪纸教学成果喜人。从2010年被授予缙云县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基地以来, 2013年被浙江省教育学会评为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分会组织的义务教育综合实践活动实施优秀案例。学校的师生在桐庐县叶浅予艺术馆举行的2011中国·桐庐国际剪纸艺术大展暨第四届“神州风韵”全国剪纸大赛中, 麻秋燕老师的作品《升国旗》、学生丁舒晨的作品《福到》荣获优秀奖。

在由中国艺术教育促进会举办的第十八届全国中小学生绘画书法比赛中, 缙云县七里小学的刘夏英老师的剪纸作品《快乐乡村》和学生丁宇屏的剪纸作品《喜迎十八大》荣获全国一等奖。其他还有4名学生的作品荣获二等奖, 6名学生的作品荣获三等奖, 18名学生的作品荣获优秀奖。

七里小学陶柳妃同学获得“美丽浙江”——2013年“张小泉杯”浙江省青少年创意剪纸大赛银奖。朱妹君同学获铜奖, 赵佳静同学获优秀奖。刘夏英老师获得优秀指导老师。

缙云山疯癫之旅 篇6

缙云山疯癫之旅

五月一日早上八点一刻我正在路上,唐嘉打电话给我说只差我,张莉琦,陈晶,冉俊四个人了.我想这群人也许就指着玩和打架可以让他们这么准点了. 到里集合地点,好家伙人家不知道的可能以为我们打劫来着,那叫一个相当壮观.我打电话给其他人,最后确定有俩不来了,我们这才一行十八人坐车到了三○八.到了之后冉俊的家长说他七点半就走了,卞正坐上摩托就去找,结果无功而返.我们这才上了山. 刚开始基本队伍就分为三截,最前面是何嘉棋和张豪,之后中间是主要大部队,队长焦蕴菁也在这一列.落在最后面的是我张莉琦雍倩月卞正五人.卞正同志给前面人拎包来着,因为东西重他一路共计扔了三瓶矿泉水,一罐啤酒. 之后我们五人边彻底明白了红军的伟大,我们一路走的跟去见阎王似的.我明白了人的运动潜力真是无穷无尽的(至少前面十三人是如此). 进了森林,我把帽子拿下来,头发跟雨淋了似的`.卞正把衣服脱了,光着膀子说今儿哥们儿拼了.张莉琦有点不舒服,雍倩月打电话过去叫他们停下等我们.顺带把他们骂了一顿,并且威胁说张莉琦中暑了.顿时前面慌了,我手机那一路响个不停.卞正则一个劲儿扯着嗓子喊前面的人,这时雍倩月挂了电话不冷不热的说了一句:别喊了,再喊待会儿山崩了…..我当时已经晕了,跟他们喷驱蚊花露水的时候说喷这个防山上的野蚊子,说完才感觉不对,什么蚊子不是野的啊.许智云说未必还有家养的蚊子.. 于是乎我们五人奋发图强,发扬红军不怕远征难的伟大革命精神.最后哥们儿坐下来歇会儿,上面派了俩男生下来和我们回合,接着拎了包就上去了.张莉琦因为生理原因必须上去找WC,我叫她再歇会儿.谁知那丫头坚定的说:我还有最后一口气也要上去把他们杀了!我顿时热血沸腾和她上去了. 见了那十三人之后我算彻底没气了,坐下来把他们骂了一通.骂罢后面仨也半死不活的上来了.大家伙一见卞正那造型就说他爬个山连男人的尊严都不要了.骂完了笑完了我们十八个人一块儿杀上了山顶. 上了山顶关于吃饭的问题一群人就移了仨地方,中途还碰见了四班那条死鱼秦江林,真是冤家路窄啊.. 最后我卞正陈晶张豪何嘉棋五个人去竹林里搭吊床去了,饭也没吃.我们刚把吊床捆好,就被卞正何嘉棋霸占了.陈晶就一个劲儿的捉弄他们,陈晶一个女生对付他们三个大爷们毕竟实力悬殊,我又不愿意参加战斗.最后大家做罢.我和陈晶在地上铺了报纸往地上躺着了.我当时真想一觉在那儿睡过去再也不醒过来了.但是他们一直不断的那虫子在吓陈晶,我则担任起了给他们四个拍照片的光荣任务.那个时候我手机没电了,他们那边在四处找我们,我干脆给他们说我们已经在山底了然后关机.然而他们似乎在上面找我们.我们五个不想让他们发现赶快收拾东西准备冒一次险,我们准备就从竹林摸索着下去.但是吊床拆不开了.卞正情急之下用牙给解开了. 然后我们五个跟逃难似的从竹林下去.张豪则一路做记号,免的迷路了.但是我想一直沿着竹林往下走一定可以出去了,这林子不可能无边无际.然而那一路坡很陡,又很滑.大家伙干脆把报纸往地上一铺,准备向坐滑梯一样滑下去. 终于到了竹林的尽头,那里有一座土坟,卞正去瞧了一眼之后屁滚尿流的回来说墓碑上放了一个骷髅头!何嘉棋不相信,跟着卞正去看,也屁滚尿流的回来了.之后仨男生去仔细的看了看,骷髅头一事得到证实.陈晶在后面听说了以后抓着我胳膊尖叫…此地不宜久留,我们五个连忙离开了那地方..经过坟墓的时候,他们一再给我和陈晶强调不要去看那玩意儿,我瞟了一眼似乎有个他们所说的骷髅人头在那儿..我想大白天还不至于见鬼..我小声说一句:炸尸了.然而这仨字儿倒是把陈晶吓的往前面跑..不知不觉我走到五个人的最后.中途我回头照了一张照片,就是我们离开坟墓的那条路.. 下来以后我们去买水,把我们的经历给卖水的老婆婆讲了,老婆婆说也许是哪个调皮的孩子去坟里挖出来的..我们五个听了后背冒凉气… 突然陈晶叫了一声:那不是王存智吗!!我们五个跟见法西斯似的逃了..结果王存智那哥们儿也不是盖的,还是把我们追上了…. 之后我们一路疯疯癫癫的回去了…

重庆缙云山导游词 篇7

缙云山距离重庆主城区较远,游客一般先到北碚区,再转小巴车到山下的索道站。索道站的另一头就是景区的大门(上行30元,下行20元,往返40元。),如果步行到景区大门,大约需要一小时。

缙云山除了自然风光秀丽,山脚下的缙云寺和山腰中的白云观都是不错的人文景点。缙云寺始建于南朝刘宋景平元年(公元423年),寺内存有晚唐石照壁、宋代牌坊、清代那伽窟等古代石刻。而位于山腰处竹林中的白云观,是道家养生修行基地,据说王菲和李亚鹏曾经也来到这里修行养生。山中还保存有原中共南方局夏季办公旧址,邓小平同志曾经在这里居住过。

缙云山内有不少农家乐,可以提供饮食和住宿服务。如果只是登山避暑,当天可以返回重庆主城区,如果是度周末,可以在山里的农家乐住一晚。

缙云县蔬菜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篇8

1.1 蔬菜产业概况

近几年缙云县委、县政府把蔬菜作为全县农业主导产业来抓, 大力实施“菜篮子工程”, 截至2010年, 全县蔬菜生产总面积6 400 hm2, 总产量达16.75万t, 总产值达2.315亿元。近郊设施蔬菜栽培面积166 hm2, 大棚基地面积42 hm2, 商品蔬菜面积4 166.67 hm2, 产值1.74亿元。蔬菜产业基本形成了城郊蔬菜, 茭白、黄花菜及山地蔬菜等三大区域性蔬菜产业带。城郊蔬菜产业带主要分布在五云洋潭头村、周村, 壶镇陶滩村, 七里河宅村、黄店村, 新建大筠村, 东渡堰头村、梨仓村等靠近主城镇区域, 以设施栽培方式为主, 主要保障本地城镇蔬菜供应;茭白、黄花菜特色蔬菜产业带主要分布在大洋镇、壶镇镇、前路乡、新建镇的茭白和舒洪镇、双溪乡、溶江乡黄花菜产业;山地蔬菜产业带主要分布在东渡镇、方溪乡、大洋、胡源乡、三溪乡、新建镇等乡镇, 利用山地气候优势发展蔬菜多样化种植。茭白是缙云县最大宗外销蔬菜种类, 全县茭白种植面积1 486.67 hm2, 产量4.79万t, 产值9 850万元, 茭白产值占全县蔬菜产值的42.55%。该县是全省最大的黄花菜生产基地, 现有面积400 hm2。

1.2 蔬菜产业主要特点

1.2.1 蔬菜生产持续稳中有增。

2010年新增蔬菜面积233.33 hm2, 总面积达到6 373.33 hm2, 增幅3.8%;产量15.14万t, 同比下降8.68%;蔬菜市场销售价格为近年来最好, 据相关部门统计, 价格同比增长20%以上, 产值达2.12亿元, 同比增长7.8%。新建缙云县小仙都蔬菜、缙云县梨仓蔬菜、缙云县螺蛳岩黄花菜等主导产业标准化基地, 预计农副产品出品总额稳定, 较2009年增长3%~5%。

1.2.2 蔬菜产业块状区域化优势初步形成。

缙云县形成城郊蔬菜, 茭白、黄花菜及山地蔬菜等三大区域性蔬菜产业带。“十二五”期间, 全县形成城郊蔬菜, 茭白、黄花菜及山地蔬菜等三大区域性蔬菜产业带。 (1) 城郊蔬菜。其主要分布在五云洋潭头村、周村, 壶镇陶滩村、工联村, 七里河宅村、黄店村, 新建大均村, 东渡堰头村、梨仓村等靠近主城镇区域, 以设施栽培方式为主, 建立稳定的城镇近郊常年鲜菜生产基地, 保障本地城镇蔬菜供应。 (2) 茭白、黄花菜特色蔬菜产业带。其主要分布在大洋镇、大源镇的高山茭白产业带, 壶镇镇、前路乡的单季茭一年两收产业带, 新建镇双季茭及设施茭白产业带。舒洪镇姓王村、蟠龙村, 双溪乡、溶江乡黄花菜产业带。 (3) 山地蔬菜产业带。其主要分布在东渡镇、方溪乡、大洋、胡源乡、三溪乡、新建镇等乡镇, 以种植马铃薯、黄瓜、辣椒、萝卜、姜、四季豆、芋等蔬菜为主, 建立山地蔬菜产业带。

1.2.3 科技兴菜步伐加快、品牌建设取得初步成效。

性诱剂、频振式杀虫灯、黄板蓝板、微蓄微灌等先进的病虫无害化防治技术和节水灌溉得到较快推广, 推广了一批高效栽培新模式, 引进一大批蔬菜优良品种, 缙云县蔬菜良种覆盖率达95%以上, 蔬菜生产水平与质量安全明显提高。缙云县“山啦”牌茭白产品获得省农产品优质奖。

1.3 蔬菜产业发展优势

(1) 突出的生态优势。缙云县位于浙南部腹地、中南部丘陵山区, 丽水东北部, 生态环境和自然条件是发达地区中难得的一块净土, 县内青山、绿水、蓝天、净土, 是浙江省生态环境最好的县, 十分适宜生产无公害优质蔬菜。 (2) 丰富的资源优势。一是耕地资源丰富, 缙云县土地面积1 503.52 km2, 人均占有土地面积0.71 hm2, 为全省人均水平的3倍;二是人力资源充足。蔬菜属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 规模种植需要较多的劳动力支撑, 缙云是传统的农业县, 具有一批种植经验较丰富的纯农业农民队伍, 老人、妇女都适合从事蔬菜生产。 (3) 适宜的气候资源优势。缙云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热量丰富, 雨量充沛, 冬暖春早, 光、热、水资源既具有水平的地域性差异, 又有显著的垂直差异, 山地小气候丰富多彩, 十分适宜蔬菜生长, 尤其适合发展对气候条件有特殊性的一些特色蔬菜。 (4) 良好的产业发展政策。省政府把缙云县山地蔬菜列入《浙江省特色优势农产品区域规划》, 丽水市政府又把蔬菜产业列入农业规划发展的主导产业, 并制定了产业规划和出台产业发展扶持政策, 这些政策环境有利于推进产业快速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

2 缙云县蔬菜产业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 缙云县蔬菜产销形势较为有利, 但要保持产业长远发展亟需解决以下几个主要问题。 (1) 土地流转难。土地集中流转难是制约产业集约化发展的首要因素, 小规模散户生产经营, 不利于资金、技术及物资投入, 产品质量安全难以得到控制和监管。 (2) 设施投入缺乏, 制约产业向深层次发展。农业投入相对产出少、风险大, 业主投资意愿度低, 在缙云县蔬菜加工企业极度缺乏的现状在短期内难以改变的情况下, 冷库、大棚等设施投入更需要财政资金给予大力扶持。 (3) 城镇蔬菜市场中本地菜供应比例偏低。缙云县城镇市场的蔬菜来源主要以外地调入为主, 在外部蔬菜市场供应紧张或遇到灾害性天气的情况下, 容易对城镇蔬菜供应造成较大影响。 (4) 市场价格波动大, 不利于产业稳步发展。近几年蔬菜市场价格波动愈发明显, 蔬菜种植时间周期短, 更易造成价格的大起大落, 影响产业的持续、稳定发展。

3 缙云县蔬菜产业发展对策

3.1 创新多元化投入机制

发挥财政资金导向作用。吸引社会资金参与菜篮子产品生产、流通等基础设施建设, 引导和支持民间资本到蔬菜优势产区建立生产基地, 保证稳定的供应渠道[1,2]。将菜篮子工程建设纳入缙云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建立长期的、来源稳定的菜篮子工程建设专项资金, 用于菜篮子产品的基地建设、供应保障、应急调控, 以推动基地建设、市场体系建设、质量安全体系建设和应急保障能力建设。

3.2 巩固发展近郊蔬菜基地建设, 提高菜篮子产品生产能力

五云镇洋潭头、七里河宅、新建大筠、壶镇陶滩等蔬菜基地是缙云县县供应五云镇、壶镇蔬菜市场的主要近郊蔬菜基地, 以种植叶菜类、茄果类蔬菜为主。于2010年对上述基地在大棚、微灌、沟渠等设施建设环节给予产业化资金扶持, 扩展基地为22.67 hm2, 其中大棚基地为7.33 hm2。巩固并扩大了基地生产规模, 提高了基地基础设施标准, 提高综合生产能力。

东渡镇临近五云镇, 是缙云县县规划的近郊蔬菜主要发展方向。缙云县2010年度蔬菜产业提升项目主要建设东渡镇堰头、梨仓村40 hm2设施蔬菜核心示范基地, 这2个核心基地将成为新发展的近郊蔬菜基地。该项目省以上财政扶持资金达200万元, 计划总投资484.43万元, 项目将在7月实施完毕。

3.3 大力推进蔬菜区域化发展和种植结构调整

根据蔬菜产业发展规划、区域发展布局和蔬菜市场形势变化, 着重建设壶镇、新建茭白和城镇近郊蔬菜等区域性蔬菜基地, 发挥区域性规模发展效应, 持续做大特色产业。以壶镇为中心, 集中发展单季茭“一年两收”模式。以新建镇为中心, 发展双季茭及设施栽培166.67 hm2。七里、东渡等临近主城镇区域扩大设施蔬菜发展力度, 增加城镇当地蔬菜供应量。通过蔬菜区域化发展和种植结构调整, 充分利用多模式种植优势, 占领市场空间, 提高市场竞争力[3,4]。

3.4 建设蔬菜保鲜冷库

缙云县蔬菜以鲜销为主, 收获期比较短, 产品上市期集中, 由于缺少冷库设施进行调节, 价格受到很大制约, 极大地影响农户的种植效益。加强冷库建设、发展蔬菜贮藏保鲜是调节市场供应、提高种植效益的有效途径。2010年缙云县扶持建设蔬菜保鲜冷库1 200 m3, 2012年还将扶持建设冷库4 000 m3。

3.5 扶持合作组织建设, 提高组织化程度

利用合作社星级评定、产业政策扶持等措施, 培育一批有品牌、有规模、有实力的蔬菜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推进蔬菜标准化生产、规范化管理、市场化运作, 提高菜农组织化程度。如缙云县采山涧蔬菜专业合作社、缙云县德强蔬菜专业合作社、缙云县昊禾茭白专业合作社等, 这些合作社在蔬菜的生产和销售中既壮大了自身实力, 又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 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6 开展蔬菜产品“农超对接”活动

缙云县召开了蔬菜产品“农超对接”洽淡会, 上海都市菜园、杭州良渚蔬菜市场等单位与缙云县多家蔬菜专业合作社、加工企业、进行蔬菜供销洽淡, 签订蔬菜产品供销定单逾2 000 t。

3.7 加强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建设, 大力发展农业标准化生产

推广实施国家和行业现行的无公害农产品产地环境、生产技术规范和产品质量标准。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力度, 提高检测能力和技术水平。认真抓好生产过程的标准化, 强化投入品的监管。

3.8 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监督

加强对产地环境, 农业投入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查, 依托现有农业执法队伍, 加大对禁用、限用农业投入品的市场监督力度, 禁止有害有毒物质超标的农产品上市, 严禁非法使用无公害农产品标识的行为。不断扩大例行抽检的覆盖面, 增加抽检频率, 加强社会监督。

摘要:介绍了缙云县蔬菜产业发展的现状, 分析其主要特点和优势, 指出其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以供参考。

关键词:蔬菜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发展对策,浙江缙云

参考文献

[1]张国平.丽水市蔬菜产业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思考[J].丽水农业科技, 2010 (3) :7-11.

[2]陈学军, 方荣, 缪南生.绿色农业与蔬菜优质安全生产策略[J].江西农业学报, 2007, 19 (5) :48-50.

[3]卢白娥.我国蔬菜生产现状与育苗问题探讨[J].现代农业科技, 2008 (23) :126, 129.

重庆缙云山导游词介绍 篇9

温泉寺始建于南朝刘宋景平元年(公元423年),古为缙云寺下院,庙宇辉煌,石雕甚众,寺内香火兴旺。后经北周武帝和唐武宗两度灭佛,毁坏严重,唐顺宗时期重建庙宇,并在后山岩间刻摩崖佛像。北宋景德四年(1007年),温泉寺受朝廷封赐为“崇胜禅院”。明、清时期,可算是温泉寺的黄金时代,庙宇得重新修建,同时在寺前建造了接官亭,寺后迎流砌池,广方四丈,上翼以亭,无论天晴落雨,游人均可下池沐浴,并利用温泉水源和地形,修建了戏鱼池、半月池等,供游人观赏。

唐代诗人陈玉白、王维、杜甫、李商隐等,都曾游历或下榻过温泉寺。唐进士司空图、北宋宰相丁谓、理学家周敦颐、南宋状元冯时行、清康熙大学士张鹏翮以及黄炎培、林森、冯玉祥、老舍、田汉、夏衍等都曾留下佳篇。

1259年2月蒙哥兵临合川钓鱼城。蒙哥东征西讨,所向披靡,然而在钓鱼城主将王坚与副将张珏的顽强抗击下,却不能越雷池半步。 1259年7月,蒙哥被城上火炮击伤,后逝于温泉寺。

缙云处剧联合会工作总结 篇10

缙云处剧联合会工作总结

缙云处剧联合会工作总结

本会,由文化界、戏剧界的专业人员和社会有识之士组成。自2006年筹建,经县主管部门批准,取得法人资格。确立以“中兴处剧,促进婺剧,多元并发,共创繁荣”为总体方略。四年来,在市、县主管局和文联的正确领导、在县老促会、各文化站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为承前启后,荣地宏业,做了一定工作。现作总结汇报如下:

一、寻根问祖,固本正源

历史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人类与文化原本同步而生、同步而长。俗话: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一方人创造一方文化;

缙云,素有“戏剧之乡”之美称。而源于何时?根于何地?史无记载,实乃憾之。我们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和认真负责的精神,约请前辈,聚汇行家,溯远究源,先后召集大小会议百余个,走访老艺人千1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余人次。查阅谱谍史志,搜集传闻逸说,运用唯物辩证观点,对缙戏的历史渊源进行探索研究,并对若干问题作了认证与定论;

缙云山,因“缙云氏”而名,位于仙霞岭与括苍山之间,瓯楠婺椒四江源头之地。杜光庭《名山记》载,其域三百里。道教籍典曰:卅六洞天之廿九——玄都祈仙洞天。唐玄宗天宝七年(748)敕改“仙都山”,敕建“黄帝祠宇”,谓曰“道教胜地。”招引众多高人雅士游览陈词,积淀雄厚文化底蕴。

据考:缙云山麓昆坑岭口、方川金盘、好溪名山等地出土距今一万年以前新石器时代的石刀、石斧、石凿、石锛……(录自《缙云文史资料》)可见农耕文化历史之悠久;《史记正义》载,黄帝又曰“缙云氏”。从陕北高原迁移至古百越族聚居之地的浙江中部,建立以“缙云”为名之“方国”。鉴于境内孤石屹立,直刺云天,形如“且”(祖)字,缙云氏族就将其作为始祖轩辕黄帝之神主祭拜,其山名为“缙云山”。继之轩辕黄帝在缙云山铸鼎炼丹、驾龙升天之传说远播江南各地,从而使缙云成为江南祭祀轩辕黄帝的中心……故《浙江通志》载:“夏禹以前,浙江盖有两国,一为缙云氏,在今缙云县;一为防风氏,在今武康县……”;春秋时有范蠡师辛氏计倪,即倪翁,(?— 前465年)与晋时康乐公谢灵运(385-433),等相继而来游览或隐居缙云山的大批文豪名士,泼墨余香,增添邑之文化底气……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唐时得道高士叶法善,处州松阳人(616-720)清列十二戏神,(据《婺剧简史》载)擅于音乐,长于剑术,贞观间修练于缙云山,(清《缙云县志·舆地志》有“叶法善试剑处”之载)集萃缙云山道教文化之精华,拱编《大鼓头场》、《太上弥锣》、《翻腾九楼》,偕同唐明皇作《霓裳羽衣曲》携归乡里(土名《月宫调》),奠定本土戏曲根基,萌芽“缙山腔”即“道士腔”,为戏曲初始文化;

《汪氏宗谱》载,宋大学士右丞相汪藻,安徽歙县人(1056—1134),元丰八年(1085)中进士入翰林,元右六年(1091)奉使温处道,涉足缙云山,爱山水之胜,卜居东乡孙宅大树园,易名“宫泽园”。为求人丁兴旺,与邻友善,开创“什锦戏”(俗名“香丁戏”),组建“童子班”,演绎“彩戏”以谢神恩。

政和四年(1114)藻公仲子汪宝任职永嘉教谕携“什锦戏”衍传楠溪江畔,产生“永嘉戏文”,史称“南戏”。

绍兴间(1131—1162),藻公官居大学士右丞相高位,携“宫曲”致仕还乡,再创板腔套曲,配演杂剧大戏,完善“缙山腔”,组建“新锦大班”,传闻一曲《祈雨记》出自其手。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概之,源远流长的本土农耕文化、植根厚被的当境黄帝文化、玉成其事的入缙名儒文化三者的融合而肇发固有缙云特色的戏曲 —— 缙云杂剧(缙山腔)。沿着贩盐之商道和瓯、楠、椒、婺四江流向各地。继发诸声腔,遂成“四大声腔”,为中国南戏之源,故人称缙云山是中国戏剧之摇篮。

上述,得到了戏剧专家浙科大洪波教授的充分肯定,他语重深长地说:“你们搞处剧,作为本土文化,地域观念,可以理解。我是婺剧专家支持你们搞处剧。”又说“中国处剧缙山腔的确立,是戏剧传承、发展、创新中的一大壮举,是中国戏剧理论创新的一大成果,可以作这样的定义:中国处剧缙山腔是中国南戏之源。”

5月29日,洪教授应聘缙云县戏剧联合(总)会顾问,并一再强调说:“中国处剧缙山腔既是中国南戏之源头,亦是中国戏曲之源头。既是处州文化的支撑点,亦是浙江文化之亮点 ……”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二、拱编三著,拾遗补阙

拱编一部“缙云戏剧史志”,既是县文化部门的意向,亦是全县艺人们向来所望。我们本着为缙云戏剧“固本正源”出发,以先祖梅公子仙百岁寿诞既“梅艺研究讨会”为契机,组织人员拱编“缙云戏剧史志”即《中国·缙戏通志》、《中国·处剧通史》、《中国·处剧音乐》。(简称“三著”)。自2006年春为始至2008年冬,历3年,初稿告毕,弥补缙云戏剧历史的空白,为固本正源起了关键性的作用。

1、《中国·缙戏通志》 首尾分为十二卷,即:源本·大记·基业·戏场·班社·剧艺·音乐·佐札·雅集·管理·综表·丛录。采用“宗谱”格式拱编,全书A4六百开面,50余万字,涉源之深,涉面之广,具有浓厚的人情味和绵长的传承关系之特点。

表明剧史之悠久性:《志》点明“缙戏”由缙云山肇发,与道教文化一脉相承之历史渊源。并分“大事朝记”与“大事年记”,原汁原味记载着缙戏沿革发展之辉煌历程。

(以唐高祖武德四年(公元621)置缙云县为中枢,上溯不限,下以共和岁次丙戌(2006)丑年底日为限。)

拱修内容之丰富性:《志》以“缙山腔”为基点,承上启后,注重5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缙山腔”渊源文化和延伸文化,广泛收录相关戏曲元素文化。注重戏剧常识,专设相关章节,融历史性、知识性、可读性为一体,内涵丰富,涉面之广。

旌表人事之严肃性:专设《旌表》对曾为缙云戏剧作过贡献的单位与个人,经多方参议,总会审议而入《志·旌表》,当具严肃性。

宗纪图表之传承性:自轩辕黄帝开始至叶法善为远祖世系,宗脉本土处剧以叶法善为开山鼻祖而纪,境内其它剧种之剧士依次傍之,且以师承为序。

2、《中国·处剧通史》:

处剧,因地而名,俗称“处州戏”。《通史》全书分:

统 筹·图文札记 序 编·肇宗本记 第一编·开宗大鉴

第二编·云和大宗 第三编·群艺大业 第四编·综艺大班

附 编·行头专记 第五编·木偶大乘 第六编·剧目大观

第七编·演出大记 第八编·散记大综 第九编·人物大典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第十编·音乐大略 增 编·复兴纪事

《中国·处剧通史》着重申明处剧脉起缙云山,遍布东瓯地;源于唐,兴于宋,成于元,盛于清,定名于建国之初,延传于盛世当今之特关系。突出自巫傩戏—司工戏—香丁戏—南戏——徽戏,一脉相承之渊源关系,分处东、处西、处南三路,较全面地修录处剧业绩,重墨人物旌表和宗艺传承。

3、《中国·处剧音乐》:

处剧,东瓯土生土长之古老剧种。融缙山、乱弹、玉岩、楠昆、徽调、北滩、瓯锦等声腔为一体。道曲风韵浓郁,地方特色鲜明,长期活动于民间,积淀底蕴丰厚,表演题材广泛。但从未系统地挖掘整理且为其它剧种“瓜分兼容”,实感遗憾。为拾遗补缺,传承发展,自2007年初夏开始由应必高先生出任主编搜集资料,整编成文。全书分基韵·声乐·器乐·八仙四个部份,约五百开面,较全面的收录流行在民间的处剧音乐,着重“缙山腔”的搜录,容乡曲、道曲、宫曲、宗曲为一,以固“中国·处剧音乐”之根基,为之正宗流传。

三、承前启后 荣地宏业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鉴于1952-1963年丽水专区撤并。1956年4月10日,政府接管剧处宗脉“子仙班”(《丽水地区戏曲志·96版》载明为“处州乱弹”代表性班社),故“处剧”入乡随俗,易称“婺剧”。部分老艺人离团会同乡间艺老创办班社,聚徒授艺。自此,一分为二,处剧正宗一脉,衍传民间。两者构成“南橘北枳”特定关系。自2008年冬月,经胡葛福、陈小菲等专家指点,为响应省委省府“建设浙江文化大省”伟大号召,打造本市文化品牌,在党政领导的高度重视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重树处剧艺帜,弘扬本土文化”,开创了戏剧历史新局面。

一、抓复兴,重扬本土文化风韵:

2009年7月间,双龙村在首复“缙云县双龙处剧团”的基础上,举办中国处剧缙山腔研讨会。胡盛玮、辛福明两同志作了题为《处剧“缙山腔”研讨会在缙云召开》的报道。官方媒体为之关注。先后省文化厅网、省非遗办网、市文广新局网、衢州市文广新局网、缙云政府网等12家媒体作了转载,引起社会共鸣……

2009年11月5日,县主管局、县文联、县戏剧联合[总]会在缙云壶镇处剧(香丁戏)发源地姓汪村,联合举办“中国·处剧振兴会”成立大会,市文联书记刘程远、浙大胡葛福专家、市老文化局长潜友良、县人大副主任胡巧良、县政协副主席吕楚金、县宣传部副部长潜8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春红、县文广新局局长施碧清、县文联主席夏会革、县老促会会长沈庆凡、壶镇镇党委书记郑伟坚、壶镇镇人大主任朱汉忠等领导出席了会议。同时召开《中国处剧振兴学术研讨会》,县电视台记者李静蓉和县非遗办胡盛玮两同志分别作题为《中国处剧振兴会成立》、《缙云县召开处剧振兴学术研讨会》的报道;省文化厅网、省非遗办网、《浙江文化月刊(2009年第11期)》、衢州市文广新局网、丽水市文广新局网、市旅游局网、市信息港网、市群艺馆网、缙云政府网、缙云新闻网、丽水市电视台(实况纪录播放)、缙云县电视台(实况纪录播放)、《处州晚报》、《丽水日报》等分别作转载报道。

《处州晚报》(2009.10.6)作《处剧有千年历史·缙云县有一群人想把它发扬光大》的报道;《丽水日报》(2009.11.10)作《缙云县积极开发保护处剧文化》的报道;《丽水日报·瓯江特刊》(2009.11.13)作《处剧回家号角吹响》的报道。

缙云舒洪镇文化站长上官新友同志撰文《剖析处剧的发展和演变》,对处剧的肇发和沿革作了较为全面的阐述。原文发表于《丽水2009绿谷文化论坛》。

2010年寅月间,镇东村举办“闹元宵促和谐同建文化村”、“度佳节聚众力共荣处剧业”三场文艺晚会获得成功。县、市电视台分别作报道,推动了农村戏剧文化的发展。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同时,建立《中国·处剧研究》、《中国·仙都戏曲》、《缙云戏剧评论》、《缙云舞蹈见闻》等4个博客,引发处婺争呜。宣传了处剧文化,促进了艺术交流。

二、抓组织,促进戏剧网络建设:

经努力,建有缙云县戏剧家联谊会、缙云县处剧研究社、缙云县戏剧研究会、缙云县处剧联谊会、缙云县舞蹈联谊会、缙云县处剧音乐协会、缙云县处剧艺术学会、缙云县戏剧评论会等分会;在溶溪、七里、舒洪、新建、壶镇、大源、大洋等乡镇文化站的大力支持下,分别成立乡镇戏剧联谊会。目前,拥有城乡戏剧社团组织20余个。从不同的角度,为创建缙云文化强县作了应有的奉献。

三、抓基点,挖掘研究缙山古曲:

处剧基调底蕴——缙山腔,是缙云古文化之根基。为此,偕同文化站组建了双龙、姓汪、镇东、上湖等村级处剧活动基点。同时,在全县范围内建立了一百多个处剧锣鼓班,目的在于以正处剧之源,以固缙云文化之柢,从而弘扬土本文化,提高本县知名度。目前,处剧缙山腔已列我县申报市级“非遗”项目之一。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四、抓作品,厚被处剧艺术植根:

在中兴处剧中,我们重视了基础性建设,先后对原有的《反昭关》、《白门楼》、《当阳救主》、《黄鹤楼》、《水擒庞德》、《回龙阁》、《百寿图》、《珠簾寨》、《南界关》、《还金镯》、《拾玉镯》等传统剧目作了整编,对《失刑斩》、《喋血武陵》、《魂断汉宫》、《相国恨》、《铁榜文》、《乌纱梦》、《血溅洞房》等新编历史戏作了移植,并新编《祈雨记》、《军情急》、《詹状元》(初稿)、《五星八仙》、《和合八仙》等作品。

数年来,我们为首人员自投资金30多万元,筹集社会资金35万元许。自始至今,未曾向政府伸手要过一份钱,无私地忘我工作,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

“两会代表”为此十分关注,今春 4月,全县六个人民代表团,共为“中兴处剧”之事作提案7个,政协代表团提案3个,计10个,是我县“两会”有史以来同一类型提案之最。

八月十五日上午,提案“中兴处剧”的两会代表欢聚广电大楼十四楼会议室,听取缙云县戏剧联合[总]会胡定才会长“关于组建四年的工作总结”汇报和阅签应国付局长承办的“提案回复”。代表们充分11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肯定县主管局的正确领导和戏剧界四年来所取得的丰收成果,并表示一如既往地支持本土处剧文化的弘扬光大。

县主管局施碧清局长在肯定总会所取成绩的基础上,要求大家对处剧加强理论研究,扩大社会影响,把处剧事业做实,做好,做大,使之重展雄风,提高本县知名度……引发雷呜般之掌声。

“汇报会”的胜利结束,象征着处剧中兴,史入新阶段。

四、方兴未艾,鉴往知来

回首历程,数月峥嵘,四载艰辛,一路高歌,“中兴处剧,促进婺剧,多元迸发,共创繁荣”的方略初见成效,如愿以偿——处剧得以正名复誉,重现处州大地。

鉴于政宣不力,经纪不力,“文化搭台,经济唱戏”,迟迟未能开展而产生连锁反响;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一、处剧,虽得省地县文化主管部门和行家的认可,而无财力以扶持发展与壮大,难得持之以恒。

二、总会,自身资金缺短,工作难得正常开展。同时,骨干队伍缺乏专业训练,业务技能与事业的发展难能平衡,对工作亦带来一定的影响。

三、属会,已构成网。由于自身力量的不足,缺乏联系与指导。对境内的六大剧种未能理顺关系,给以协调指导,并组织正常的联谊活动。

概之,自总会的筹建开始延今历4周年,时至两会“复兴处剧”提案的呈报,历史已构成一个段落,同时可见处剧中兴已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客观事实告诉我们,历史是根,文化是魂。而戏剧是文化的总载体,处剧是处州之文脉。如何发展壮大,有待官方的扶持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为此,恳请有识之士们,上顺天意,下顺民心,伸出热情的双手扶持处剧中兴,敬慰先贤英灵于九泉,开创本土文化新纪元。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缙云的作文 篇11

1 区域概况与研究方法

1.1 研究区概况

重庆市缙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重庆市北碚区、沙坪坝区、璧山县境内, 距重庆市中区约45 km, 距北碚城区15 km, 海拔350.0~951.5 m。位东经106°17′43″~106°24′50″, 北纬29°41′8″~29°52′3″, 面积7 600 hm2。森林覆盖率为96.9%, 分布的植物类型超过1 960种, 其中国家级保护植物有45种, 以缙云山为模式标本进行命名的植物种类超过38种。1979年4月建立自然保护区, 并成立“重庆市缙云山自然保护区管理处”, 隶属重庆市林业局。

1.2 研究方法

1.2.1 土壤样品的采集。

在设计土壤样点时, 应综合地考虑研究区内的坡度、海拔、坡向、地貌及土地利用方式等条件;在区域尺度上, 可以将整个区域分为几个高度, 在同一高度处采集处于表层的土壤;在坡面尺度上, 根据Brubaker et a提出的方法进行坡面景观位置的划分。研究的山体坡位在结合实际坡形的基础上可以划为3个部分, 分别为上、中、下坡位。在进行野外采样时, 应根据实地情况进行调整, 采样点坐标应采用GPS定位工具进行读取, 同时, 对样地进行调查并记录样地的环境因子。取土层深度为0~20 cm的表层土壤土样67个。每个样区中选择2个连续取样的小样区, 小样区之间的距离为10 m, 各样区内选择树木无刻划与折枝、地表无踩踏痕迹现象的地块上取表层的土壤作为对照, 取土时应用环刀进行采集, 并在小样方的对角线交叉点处用环刀采集表层的土壤作为样本进行理化性状的分析。

1.2.2 土壤样品分析方法。

按1.2.1中的方法采取的土样风干、过筛, 剔除其中含有的杂质, 然后进行土壤容重、含水量、pH值、有机质、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的分析。采取的测定方法分别为:土壤容重、含水量分别采用环刀法和烘箱法测定。pH值的测定采用电极法, 有机质的测定需要有对照试验 (包括空白对照和标准液对照) , 空白液的组成为:3 mL H2O+10 mL K2Cr2O7+10 mL H2SO4, 标准液的组成为:3 mL0.5%碳标准液+10 mL K2Cr2O7+10 mL H2SO4, 待测液的组成为:1 g风干土+3 mL H2O摇匀+10 mL K2Cr2O7+10 mL H2SO4, 试验步骤:将样品置于三角瓶中, 摇动30 min, 再在沸水浴中加热15 min, 然后取10 mL到另一个的三角瓶中。加入缓氧化剂2.5 mL, 摇匀然后过滤备用。将3个样本置于光路中进行比色, 记录数据。速效磷 (氮、钾) 的测定依然需要进行对照实验 (包括空白对照和标准对照) ;空白试验:取2 mL H2O装入玻璃瓶中, 加入速效磷 (氮、钾) 掩蔽剂4滴, 加入速效磷 (氮、钾) 显色剂5滴, 加入速效磷 (氮、钾) 还原剂1滴静置10 min后放于光路中比色;标准试验:取1.0 mL土壤混合标准液放入100 mL的容量瓶中, 浸提剂定容至刻度, 然后摇匀取2 mL放入小玻璃瓶, 然后加入速效磷 (氮、钾) 掩蔽剂4滴, 加入速效磷 (氮、钾) 显色剂5滴, 加入速效磷 (氮、钾) 还原剂1滴, 静置10 min放于光路中比色;待测液实验:取2 g风干土样放入三角瓶中, 加入40 mL浸提剂, 再加0.5 g土壤脱色剂, 在20~25℃条件下剧烈振荡5 min经过过滤后, 取2 mL加入速效磷 (氮、钾) 掩蔽剂4滴, 加入速效磷 (氮、钾) 显色剂5滴, 加入速效磷 (氮、钾) 还原剂1滴, 静置10 min放于光路中比色。

1.2.3 土壤环境影响的评价方法。

土壤单因子变化率 (SCR) 用于对土壤孔隙度、土壤硬度、含水率、容重、pH值以及有机质、速效磷、速效氮和速效钾含量的增减变化进行确定, 计算公式如下:

式 (1) 中, SCR表示土壤因子改变率;Si表示样方的土壤因子值;Sv表示对照样方的土壤因子值。

1.3 数据处理方法

所有数据都在Excel、SPSS 17.0软件中处理。土壤因子变化与地理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采用相关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小流域土壤养分特征统计

小流域的土壤养分含量见表1。由表1可知, 速效氮含量的变化规律与有机质的基本一致。自然土壤的速效氮含量变化范围较大, 因为各个地方森林植被等自然环境状况不同, 枯枝落叶层和腐殖质含量不一样的原因。土壤中钾的供应很充分, 含量水平较高。

土壤中的氮素绝大多数是贮藏在土壤有机质中的, 氮含量的消长取决于有机质含量的变化, 也即取决于土壤有机质积累和分解的相对强度。速效氮的含量与有机质含量呈紧密的正相关 (相关系数为0.794) (P=0.01) , 但是有机质含量与土壤供氮力却呈负相关。因为有机质含量越高, 土壤胶体越多, 含有氮元素的有机质分解速度就越慢。

有机质与速效磷、速效钾显著相关, 相关系数分别为0.513和0.987 (P=0.01) , 有关研究结果表明, 由于森林土壤根系能分泌有机酸, 对土壤中的磷进行活化, 有效增加土壤中的速效磷元素, 土壤中的磷元素的存在形态多为有机态[3]。

与氮、磷元素不同, 土壤中的钾元素主要的存在形态为无机态[4]。速效磷与速效钾、速效氮也表现出相关性 (表2) , 但相关性不显著。

2.2 不同海拔土壤养分的分布规律

自然土壤养分含量与海拔的关系见图1。由图1可知, 自然土壤养分含量的变化趋势呈波动状。随着海拔的变化, 自然土壤中的养分含量变化趋势较为平缓, 只有海拔在575 m以下时, 速效钾的含量有显著增加的趋势。各养分的含量随着海拔的降低均呈现出增加的趋势。

有机质含量变化较小, 速效磷含量基本围绕有机质含量波动变化。土壤磷素含量主要决定于母质类型[5], 坡向主要是影响土壤温度与土壤水分, 不会对土壤磷素产生较大影响, 因此坡向间土壤磷素含量不会产生较大差异。速效磷与坡度呈负相关 (P=-0.019) 即速效磷含量随坡度增大而减少。速效氮和速效钾的变化趋势基本吻合。

自然土壤中的养分含量具有较大的波动, 速效氮和速效钾的含量均在海拔最高处和最低处呈现含量较低和较高的趋势, 而中海拔处的速效氮和速效钾的含量相对较低。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 所有土壤因子的变化与海拔之间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其中:含水量、速效氮、速效钾因子与海拔高度呈现出负相关关系, 而容重、pH值和有机质含量、速效磷因子与海拔高度呈正相关关系 (表3) , 但均未达到显著水平, 说明海拔高度不能明显地影响上述土壤因子。由此可知, 研究区海拔对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并不大。

注:有机质含量单位为g/kg, 其余单位为mg/kg。

注:Pearson相关性显著性 (双侧) N=17。*为在0.05上显著性相关, **为0.01上显著性相关。

2.3 不同坡面位置土壤养分的分布规律

不同坡面位置上土壤养分含量变化见表4。由表4可知, 在自然环境中, 土壤中的养分含量 (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 在下坡位要比上、中坡位的高;有机质含量在下坡位有所降低, 原因可能是长期的雨水的冲刷作用[6]。速效磷的含量在下坡位要显著地高于上坡位, 比上坡位高出2.81 mg/kg, 增加幅度为13.4%;与上坡位相比, 速效氮和速效钾的含量也分别高出4.54、3.27 mg/kg, 增加的幅度分别为8.0%和3.5%。经过单因素的方差分析, 结果表明, 不同坡位上的有机质和速效磷含量的差异较大, 不同坡位下速效氮和速效钾含量在组内具有较大的差异, 导致组间具有不显著的差异。由表3可知, 坡向对上述土壤因子影响不明显;坡向与土壤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的变化的相关性显著或极显著;坡向显著地影响土壤中的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

土壤中有机质、速效氮、速效钾含量均逐渐下降。分析其原因, 主要为山坡上的石砾有关, 一般坡度越大, 山坡上土壤中石块、石砾越多。森林养分的重要来源为森林枯落物[7], 而这些养分大量地在土粒中进行富集, 难以进入到石块与石砾中。因此, 总体来说, 随着坡度的增加, 土壤中的养分含量逐渐较少。

2.4 不同地形对土壤养分的影响

不同的地形, 可以对土壤中的水分分布、土壤侵蚀过程及土壤的温度产生影响, 因此地形影响矿物的淋溶、风化、侵蚀、沉积、分解和水平分布等[8]。地形因子可通过对水的排泄和流向产生影响, 进而对土壤中养分含量的分布进行支配。一般随着海拔逐渐增加, 温度有所下降, 对植物的生长产生一定的影响, 降低了有机质的含量。氮的转化率有相应地有所降低, 也降低了土壤中速效氮的含量。但笔者选择的研究区域海拔变化范围不大, 因此温度差不显著, 植被盖度相似, 随着海拔的变化, 有机质及速效氮含量的变化不明显。在耕作的土壤中, 低海拔处的速效钾及速效磷的含量有所增加, 且达到显著水平, 分析其原因, 主要受到人为的影响, 与高海拔地区相比, 低海拔处的人们施肥更多。因此, 在自然土壤中, 土壤中的养分含量在中海拔处较低, 主要原因在于具有不同的植被及母质等[9]。

3 结论与讨论

研究结果表明, 自然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差异不大, 经过显著性分析, 有机质含量与土壤中的全氮含量有显著性的关系, 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与速效磷、速效钾呈正相关性, 有机质含量与土壤所处的海拔高度具有相关性, 有机质的含量与土壤的方位存在相关性。

在海拔高差较小时, 海拔不是影响土壤养分分布的主要因素, 地形因子的坡向为主导因子, 其次才为海拔, 它们决定着土壤厚度、土壤水分及有机质的含量。在不同坡位处土壤养分有向下汇聚的现象, 在同一坡位 (下坡位) 自然土壤和耕作土壤中有机质和速效磷含量存在显著差异。影响养分含量的因素很多, 在研究森林土壤肥力时, 除了要对土壤海拔、坡度、坡向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外, 还应考虑到母质、植被、气候等因素, 这样得出的结论才较为全面正确。

摘要:通过对重庆市北碚缙云山小流域森林土壤的采样和有机质、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有效含量的测定分析, 得出了该小流域自然土壤和森林土壤的养分状况。结果表明:森林土壤中有机质和速效氮含量呈显著性相关, 有机质含量与土壤速效磷、速效钾呈正相关, 土壤有机质含量还和土壤海拔高度具有相关性;海拔与土壤养分变化的相关性不明显, 不同坡位土壤养分表现出向下汇集的趋势。并从自然环境、母质影响等方面讨论影响土壤养分变化的因素。

关键词:黛湖小流域,自然土壤,森林土壤,土壤养分,重庆市,缙云山

参考文献

[1]王礼先, 解明曙.山地防护林水土保持水文生态效益及其信息系统[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1998:145-146.

[2]王云强, 张兴昌, 李顺姬, 等.小流域土壤矿质氮与地形因子的关系及空间变异性研究[J].环境科学, 2007, 7 (2) :116-117.

[3]曹志洪.继承传统土壤学成果、促进现代土壤学发展[J].中国基础科学, 2000, 21 (3) :11-16.

[4]高雪松, 邓良基, 张世熔.不同利用方式与坡位土壤物理性质及养分特征分析[J].水土保持学报, 2005, 19 (2) :53-56.

[5]贾志清.太行山封育区森林土壤肥力特征研究[J].水土保持通报, 2006, 2 (3) :6-13.

[6]陈晓德.缙云山森林土壤速效氮、钾含量随植物群落演替变化趋势分析[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8, 2 (9) :63-70.

[7]刘德秀, 秦远山, 谢德体.游憩活动对缙云山自然保护区土壤环境的影响[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 10 (5) :97-100.

[8]郜文军, 王印传, 陈飞, 等.小流域自然土壤与耕作土壤养分比较及影响因素分析[J].山地学报, 2008, 26 (5) :632-638.

上一篇:多媒体在语文创新教学中的应用的论文下一篇:大学生自我鉴定和班级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