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案例及反思(共12篇)
小学体育案例及反思 篇1
小学二年级体育教学案例及反思
张玉 今年教的是一年级前三班和二年级两班的体育,针对这学期的课堂我主要以二年级的一节课来进行分析让我感触很深。我从中明白了当我们的教学秩序、思路被突如其来的学生行为打扰时,我们宁可先把它看成是好事情,而不要轻易地看成是坏事。
案例:
这是我上二年级的一节跳跃课,课前我用五颜六色、大小各异的呼拉圈布置了跳跃区域,还特意运用适宜的间距设计了几个精美的练习图案,正在我为这杰出自我陶醉并想使它更完美时,我的学生、孩子们一改往日整齐的队伍,一路欢笑狂奔而来„„
生1:哇塞,呼拉圈,好美,我会。
生2:谁不会,看我的,马林风冷不防抓起一个往身上一套就转起来,张老师,看我呀,看我呀!喊个不停„„
生3:别臭美了,谁不会,看我„„
生4:我喜欢这个„„
生5:我喜欢这个„„
师:我的图案,我的跳跃区域„„你,你们„„看着孩子们欢乐,争胜的神气,转而迸出了真行!真行!
生:转的更欢了。
师:孩子们真会运动,还有不同的转法吗?我顺手拿起一个呼啦圈边用手腕转起来边提示学生。
生:咦,我试试。
师:试一试,有新的玩法吗?
生:试练习。
师:谁来表演。
生1:我在膝盖处转。
生2:我在脖子上甩。
师:真了不起!还有其它玩法吗?
生1:这滚圈算吗?
师:你真聪明,圈在地上转。转身问:小朋友们算不算?
生:“算”报以掌声。
师:把它当作魔圈,示范:“去去回回。”
生1:真帅。
生2:那我当他是乾坤圈。
生3:我用它套圈。
生4:我用它推圈。
师:你们真行!合作试试会怎样呢?启发引导:你一个圈这里,我那里一个圈,成了池塘里的荷叶。小青蛙跳荷叶好吗?找伙伴合作游玩。
生:合作游戏。
师:你们编一编有新的合作游戏吗?试一试,你们是怎样想到的?
生:实践--交流--展示。
反思:
上完这节课我认为以后我们的体育课应该改变以往那种以自己的教学设计为主不去考虑孩子们的感受,那样我们的课堂还会有快乐、还会有激情、还会高效吗?本节课我比较欣慰的是:
(一)、本节课中,我没有强迫,限制学生按自己的安排去活动。尊重学生的选择,珍惜学生的快乐,让学生在宽容和谐的氛围中,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主动、积极地学习与活动锻炼,充分突出了学生活动行为的自主性。
(二)、本节课中我以新颖的场地布置,以宽容的心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学习需求和爱好,充分引导孩子们求索探新:你真行,你还有不同的转法吗?试一试。还有新的玩法吗?合作活动试一试,编一编,怎样呢?在一个个期待、信任的话题实践中激起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在欢快游戏中完成了教学任务,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可是,新课标强调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关注每一位学生,让每一位学生受益。注意学生发展性的评价,通过发展性评价,促进学生健康成长。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发现每一位学生的每一个闪光点,及时给予鼓励性的评价,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本节课我对这方面的处理,在某种意义上讲可以说是“失败”的。在C组的二位女同学出来表演了不一样的跳法时,也许我还是局限于自己的教学设计里,认为她们两个是来搅乱的。我既没有肯定,也没有表扬,学生不知道自己是否正确,体验不到成功的感受,其创新的热情随之消失(在后面的练习中可见),失去了一次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机会。如果我此时能及时给予鼓励性的评价,肯定其创新,要求其它同学向她俩学习,在后面的练习中,可以模仿练习,也可以想出更新更好的方法练习,相信在后面的练习场面,其创新的气氛,练习的热情,会更加活跃。而二位女同学也可能从此产生创新的意识,在其学生生活中不断创新,增强自信心,形成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
总之,当我们的教学秩序、思路被突如其来的学生行为打扰时,我们宁可先把它看成是好事情,而不要轻易地看成是坏事。
小学体育案例及反思 篇2
在实施新《课程标准》发展素质教育的今天, 体育课堂教学不再是传统单调、枯燥的学习氛围, 而是要通过教学让学生充分展示、体现自我。特别是对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来说, 通过“故事、情境、游戏”等活动能激发学生对体育与健身的兴趣, 享受体育带来的欢乐。有利于培养学生竞争、合作和创新等意识, 增强体质, 促进身体全面发展。对小学低年级学生来说本着“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通过情境形式进行体育教学, 达到教学目的, 激发学习兴趣, 已逐步成为体育教师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
二、案例介绍
1. 学习内容
小学二年级 (水平一) 《跳跃》。
2. 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有:知道“青蛙跳”的动作要领;学会双脚连续向前跳的动作, 做到前脚掌用力蹬地, 动作连贯、协调;能积极参与, 具有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
3. 教学设计
让每个学生在故事中扮演角色, 在情境中感受到愉悦, 在愉悦中充分掌握“双脚跳”的动作方法, 同时在锻炼身体、激活思维、拓展能力过程中体验合作、创新、成功时的心情。从而有效的提高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兴趣。
4. 片段介绍
组织:老师事先在地上画好两个大大的同心圆, 老师站在圆心, 学生成圆形站在外圆。情境设置, 小游戏导入。
师问:同学们知道小青蛙是怎么跳的吗?
老师话音刚落, 有同学一边“呱、呱”地叫着, 一边在原地蹦跳, 有的则手舞足蹈的一会儿跳起, 一会儿四肢着地趴在地上, 气氛非常活跃。
老师又问:如果遇到危险, 青蛙还像你们这样跳, 行吗?
这时有的学生站在原地一边摇头, 一边不知所措的看着老师, 有的说快跑。旁边的人马上反驳:“你是青蛙怎么跑啊!”
老师提醒, 青蛙遇到危险, 只有跳得又高又远来逃跑啊, 只有跳到圆内才安全啊!
学生一起站在圆外, 随着老师的口令, 向内圆跳, 再从内圆跳到外圆, 如此反复, 只有连得强壮、跳得远, 才不怕危险。老师把学生带到事先准备好的场地, 学生站成田径纵队。
5. 做法
情境导入:今天天气很好, 小青蛙想去河对岸玩一玩, 可是河很宽, 小青蛙怎么过河呢?
原来河面有很多美丽的荷叶, 小青蛙借助荷叶就能跳到对岸去。老师示范小青蛙过河, 从一片片荷叶上跳过起, 安全到达对岸, 跳得时候要注意做到双脚同时跳起来和同时轻落地的动作。就在老师示范讲解的时候, 有个别男生已经抢着跳了起来, 因为跳得太急, 虽然跳得很好, 但还是不小心掉下河, 因为不想打乱课的秩序, 我装着没看见。
让学生像老师这样试一试, 同时提醒一定要注意安全, 千万不能掉到河里, 惹得同学们哈哈大笑。
指导学生四人一组同时过河, 边提醒, 不要求太快, 一定要稳, 同时设疑, 如果不充分跳起会怎么样? (引出双脚同时跳起, 大脚拇指最后离地的动作) 。
组织学生练习, 老师巡视指导, 纠正错误。
老师请做的好的同学进行表演, 进行评价。
集体练习。
三、分析及反思
本节课的教案设计, 体现了新《课程标准》所提倡的“坚持健康第一的知道思想, 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以学生发展为中心, 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的教学理念, 使学生的身心都得到了锻炼和发展。突出了一下几个特点:本课能紧紧围绕“学习目标”, 利用场地布置创设情境, 运用游戏的形式, 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玩中创, 充分感受自主与合作的乐趣;本课所设立的教学步骤, 思路清晰, 引导学生通过“看、试、练、说”等方法, 来完成教学目标, 充分体现学生的自我价值, 促进学生身心协调, 全面的发展;利用场地布置创设情境, 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引导学生体验运动乐趣, 培养学生刻苦锻炼的精神, 促进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活动, 体现了“快乐体育的思想”。
新课标强调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中, 要关注每一位学生, 让每一位学生受益。注意学生发展性的评价, 通过发展性评价, 促进学生健康成长。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中, 要善于发现每一位学生的每一个闪光点, 及时给予鼓励性的评价,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而在本节课中, 我做的还有一些欠缺, 比如说在游戏“青蛙过河”中, 有的同学胆小、害羞, 不敢放开来跳。这时, 我应该给予他们鼓励, 并重点指导, 让他们有信心, 相信自己能做好;有个别男同学平时上课调皮捣蛋, 但在这节课中, 因为是他的强项, 所以特别兴奋, 不但跳得又远又好, 而且一直是跃跃欲试, 非常兴奋, 因为老师对他有偏见, 怕他课堂上捣乱, 始终装着没有看到他的行为, 既没有肯定, 也没有表扬, 学生体验不到成功的感受, 展示的热情随之降低, 反而开始捣乱, 影响课堂纪律。如果当时我请他展示, 随后给他鼓励性的肯定和表扬, 要求被的同学都要像他学习, 相信在后面的练习中, 他会带动一大片, 课堂中学习的热情会更活跃。而这男同学也可能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 积极向上、不断创新, 增强自信心, 形成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 有可能会成为体育老师的得力助手。
小学体育案例及反思 篇3
小篮球是小学五年级基本教材中小球类的选用内容之一,水平三阶段学生在运动能力、体能等方面较水平二阶段有明显进步。移动是篮球运动的重要基本技术,因此,在《小篮球》教学中,不仅要从动作技能上进行较为全面的教学,本节课更是注重学生移动、反应方面的练习。
【教学设计】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倡导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体育教学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创造合作交流的学习环境,在体育教育教学中以小组共同任务,共同的责任,共同的荣誉为动力,通过与他人的合作,齐心协力共同分担,共同提高,为培养小学生合作意识搭建平台。本课让学生通过小组性质的合作参与学习、讨论与锻炼。通过运球技能的相互学习与帮助,采用小篮球与游戏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在激活思维过程中体验合作、创新、成功时的心情,从而较快地掌握技术动作和提高身体素质。
二、案例介绍
【学习内容】
小学五年级(水平三)《小篮球》。
【学习目标】
1.基本掌握在跑动下向前运球的技术。
2.发展身体的灵敏、协调等体能。
3.在活动中能与同伴互相协助,互相配合,敢于正确面对比赛的输赢。
【活动过程】
组织:对比学情把学生分成7组,挑选具有基础篮球水平的同学为小组长。以小组为一路纵队呈“马蹄形”分布在老師周围。
(设计意图:“马蹄形”的分布不仅有利于学生学习,而且有利于教师对小组的监督和指导。)
活动前热身活动——球操。
1.蛇形跑:学生跟随老师热身。
2.引导学生做球操:左右伸展拨球练习,双手持球双足跳。
教法:
1.老师示范运球前行,让学生观察,引导学生说说老师球运得怎样。
2.请几个学生试试快速运球前行。
3.学生分小组自由练习。小组长协助管理指导:
①小组先讨论快速运球前行的方法,再练习,再讨论好的方法,再接着练习。
②老师适当帮助讲解,巡视指导学生动作的准确性。
(设计意图:小组合作学习留给学生足够自由支配的时间,让学生自由发挥个体能力,共同提高。)
4.趣味游戏比赛:蛇形运球跑接力赛。
①教师讲解游戏规则。
②每次游戏前让各小组讨论如何以最快的速度进行游戏。
(设计意图:竞争提供刺激,合作提供能量,培养学生团结协作能力,更促进运球技能的熟练掌握。)
5.小组间互相评价,老师对合作小组进行整体评价。
【分析与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体现了新课程所提倡的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思考中学习,在游戏中学习,在合作中学习,让身体更多器官参与学习,从而获得学习乐趣和全面和谐发展。本课所设立的教学步骤,思路清晰,引导学生“看一看,试一试,练一练,帮一帮,评一评”。
1.重视学习自主性。
教学中,我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更多的是以学生为本,我从旁加以正确辅导,教师担当的是“顾问”“指导者”的角色。学生在小组中自由练习,互相帮助,学习气氛很轻松。因而学生在课堂上特别活跃,思考特别积极。一会儿讨论,一会儿练习,然后再讨论好的方法,再接着练习,这样每个学生都能较好地掌握运球前行的技能,使课堂充满生机。
2.重视练赛结合。
“有练有赛,先练后赛”,这是体育教学中的原则。教学中我设计了蛇形运球跑接力游戏,每次游戏前都先让小组讨论怎样才能取得最快速度。面对比赛,学生能够独立思考,敢于尝试去实践,并且能够找到有效的学习途径和方法来解决问题,从而使每个学生更准确地掌握运球快速前行的技术。在趣味游戏性比赛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本质被凸显得一览无遗。合作学习将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变为小组之间的竞争,这不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还有助于因材施教,这样就弥补了一个教师难以面向有差异的众多学生教学的不足,从而真正实现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标,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这也是新课程标准所要求的。
3.注重多维评价。
教学中,我采用了小组自评、组际互评、师生互评相结合的方式,只要学生有点滴进步,我都给予大张旗鼓的表扬,让他们充分体验合作的乐趣,充分享受成功带来的喜悦,从而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在今后的体育教学中,将有着更多更好的教学新理念、新方法等着我们去探索、去研究,让学生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下健康成长。
小学体育案例及反思 篇4
一、案例背景
立定跳远是低年级跳跃动作的重点,是发展学生腿部力量和弹跳力的重要手段。本课是立定跳远的新授课,让学生在“小精灵学本领”的情景中学会双腿用力蹬地起跳的动作要领,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大胆创新,积极讨论,能够在游戏中熟练掌握立定跳远的技能,让每一位学生在“玩中学,乐中学,学中思,学中创”,真正的体会到体育的快乐。
二、案例介绍
(一)教学内容:立定跳远(二)教学目标:
1、让学生乐于参加学练,提高学生跳跃能力,展示自我。
2、让学生积极开动脑筋,勇于创新。让学生通过自主选择游戏内容、场地,独立地进行练习,在自主和独立的选择性活动中,培养他们学习做课堂小主人的意识和能力。
3、培养学生机智果断,遵守规则,友好合作的优良品质。(三)教学准备:
体操垫30块,毽子四个,录音机,磁带,奖品若干。(四)教学过程: 组织教学:
1、课堂常规:教师步入课堂,师生问好。队列练习。
2、情景导入:通过和学生谈话,引导学生到大森林里玩,出发的路上会遇到很多好玩的事情。在音乐《蓝色精灵》的伴奏下,学生根据老师的口令模仿各种小动物的动作。
教学构想:“让学生感受到这是一节有趣、开心的体育课” 新授部分《立定跳远》
1、教师利用谜语、情景,引导学生模仿青蛙跳——然后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并且小组讨论,青蛙是怎样跳远的——找出两名不同水平的同学展示,其他同学找出不同点——教师讲解立定跳远的要领,编辑口令:一抬二蹲三跳——引导学生完整练习,强调腿部爆发力和上下肢协调配合。学生经思考、想象、自由反复练习完整动作。还可互相交流进行。学生自愿结合练习,而后相互表演动作。
2、讲解游戏名称《立定跳远接力比赛》,提出要求。
3、根据要求,学生研究怎样参加比赛组织方法。
4、分四组进行比赛。
5、小结:我们学会了《立定跳远》,课后同学们自己在想象还能用什么样的方法跳的更远。
6、小精灵学到了本领,很高兴,一起开庆祝晚会,音乐《再见歌》的伴奏下,做放松舞蹈。
三、案例反思
第一,我在这节课中把音乐、语文等资源有机地融入到体育教学中,例如:课堂导入时的《蓝色精灵》,扣住情景“小精灵学本领”,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建立一节快乐的体育课;来到池塘边上,利用谜语导入青蛙跳,运用语文知识,开发学生思维。多种有机资源营造出贴近学生心理和生理特点的场景,学习氛围与教师的评价有机地结合,特别是对待淘气的孩子,我能稳定情绪主动地走进孩
子的世界和孩子交流,并探讨学习的经验共同进步,在期间巧妙利用学生的心理惩罚学生的淘气行为,让其知道自己的行为违反了课堂纪律要积极改正,同时将评价和惩罚相结合,例如:语言激励,“蓝色小精灵是勇敢的,遇到困难从不逃避,同时他们又是遵守纪律的,因为他们爱护自己的团体,你们是不是和小精灵一样棒呢?”学生的回答一定是肯定的。这样不仅保全了孩子的自尊,而且在惩罚教育中学习立定跳远的技术,更为评价的实施提供了一条可以借鉴的道路。
第二,这节课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在立定跳远的教授时,我首先用语言激励学生模仿青蛙跳,让学生感受青蛙跳的发力。其次,“知道了青蛙是哪里发力了,你们能够告诉老师你们怎样才能跳得更远吗?”设置疑问,小组合作练习讨论。第三步,找同学示范动作,教师讲解立定跳远动作要领,编辑口令,一抬二蹲三跳。第四步,集体练习,并且小组合作。通过营造轻松、愉快的良好氛围,去引导学生、激发学生,在教师事先设计好的教学环境中进行学习立定跳远的技术、技能,促使学生在“玩”中享受体育的乐趣。整个教学过程中,我能够照顾到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心理需求,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完成了教学。设计了自主尝试、小组讨论、发表分享、展示归纳等教学流程,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对学生合作意识和创新意识的培养有重要意义。
小学语文有效教学案例及反思 篇5
史院中心小学
尹丽玲
教学片断 三年级语文上册22《富饶的西沙群岛》
一、复习。1.听写练习
深蓝 威武 形状 肥料 懒洋洋 成群结队 2.齐读课文
二、新授课
1.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讲了那几个方面的内容。学生:海水、海底、鱼、海滩、海岛 2.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把它背下来。3.学生说出喜欢的那个自然段把它背诵下来。
三、理解感悟课文
1.出示课文第二自然段:这段是围绕那句话写的? 学生:西沙群岛一带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
老师:作者围绕这句话来写来具体写了海水的颜色多而且很美,这句话就叫做中心句。
2.出示第六自然段,生读,找出中心句: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3.老师示范:
根据中心句来写一段话,师出示:
西沙群岛的海底物产真丰富啊!岩石上长着„„ 4.出示句子让学生练习口语表达。春天真美呀!
老师:可以从哪些方面来说?
学生:小花、小草、小树、小鸟、风姑娘„„
老师:把你刚才说的围绕着春天真美呀!写下来,把段写具体,写流利。
四、展示自己的作品。
学生自己读写出的片段,老师来评价。反思
我们的读写结合主张读为基础,从读学写,写中促读,突出重点,多读多写,在读写结合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读写能力。我们结合语文阅读教学对学生进行写作训练,实质上是在更大范围、从深度和广度上对学生进行写作知识和方法的“渗透”,有利于有目的、有计划的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针对三年级学生实际水平和教材特点,我在设计每一节的阅读教学课时,都充分考虑教材特点,找准本课的训练点,让读写结合,充分发挥阅读教学的作用。有时模仿课文中的某种句式,让学生在阅读之后,进行练习;有时让学生用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活动的描写刻画大家熟悉的人物;有时根据所学课文内容,让学生大胆展开想象来写想象作文。通过一段时间的尝试,学生作文不具体、作文无话可说的现象越来越少,部分学生仿写能力越来越强。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然而现实中的语文教学现状却是课文阅读与讲解和写作训练分离。学生学了那么多文质兼美的课文,读过了那么多好词佳句,写起作文来却无话可说。因此,整合语文阅读和写作教学,使学生从阅读中吸取写作的营养,探索小学语文教学的新路子已势在必行。正因为这样,教师需找准激趣点,在引导学生阅读文本的同时,通过仿写、改写、续写、补写、写读后感等形式个性化地处理教材,把课文“请”到我们的作文课上,使课堂教学既能强化学生对课文语言的积累和运用,又能使学生的习作训练成为有源之水,有本之木。
三年级是学生学写作文的起始阶段,如果正确处理好阅读与作文的关系,制定科学高效的训练方法,可以消除学生的畏惧心理,快速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重视渗透积累语言的指导和习作练习的指导。
1.在阅读教学中渗透积累语言的指导
阅读和写作是个互逆的过程。阅读是理解吸收,写作是理解表达。只有吸收得充分,表达才更加有力。因此,“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所以,在阅读教学中,要依照课标要求,在阅读训练中渗透积累语言的指导。而课堂阅读教学是指导学生学会积累语言的“主战场”,我们应该在课堂上多方面指导学生获得丰富的语言,掌握积累的方法,指导多读多背,采用多种形式多读名篇课文,精彩部分还要多品读,直到能背下来,让课文中的语言文字尽可能地印在学生的脑海里。指导摘录好词佳句,要求学生准备一本摘录本,指导学生把读过的好词佳句摘录到本子里,并进行仿句练习,做到笔记、脑记相结合。2.在阅读教学中渗透习作练习的指导
叶圣陶老先生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习阅读与写作技巧。”因此,在阅读训练中要渗透作文练习指导。教师要根据教材特点,精心选择读写结合点,给学生提供有效借鉴的对象和创造的依据,及时让学生进行模仿和创造性运用练习,效果才会显著。在指导过程中,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a.指导运用新学的词语、句式练习说话、写话,可模仿说写,也可创造性说写。b.指导模仿学到的段落结构和篇章结构,练习说、写新的内容。三年级的作文训练是以写片段为重点,要做到怎么说怎么写,能把片段写具体、写清楚。在语文教学中应该突出段的训练这一重点,扎扎实实进行片段训练,真正做到读写结合。三年级学生应侧重练好连续、并列、总分和概括与具体四种结构段。《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中,既有总分结构又有并列结构,所以是学生模仿练习写作的最佳范例。以上教学片断中,我主要是让学生进行了总分结构段的训练,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小学体育案例及反思 篇6
——《分类》教学案例及反思
长安镇霄边小学
钟 莉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38、39页。
教学背景分析:
1、教学对象分析。
学习“分类”这部分内容的是入学才一个多月的孩子,课堂学习习惯尚未形成,自控能力较差,他们参与数学活动,很少是因为认识上的需要,而只是对数学活动本身感兴趣。因此,教学中需要设计一些趣味性较强的学习形式,向学生提供充分的活动机会,调动学习的积极性。通过简单调查,我发现由于幼儿园的学习和平常生活经验的积累,学生已有一定的分类能力。如可以区分水果和蔬菜,可以根据事物的表面的特征(如颜色)进行分类。但发展到根据概念,即客观事物抽象的、本质的特征进行分类还需要进一步的学习。
2、教学内容分析。
在实际生活中,分类思维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商店里的物品要分类摆放,便于顾客很快找到想买的东西;学生也要学会对学习用品和生活用品分类整理,学习和生活才会在规律„„教学时,引导学生观察商场实物的摆放情况,初步感知分类的意义;通过操作学会分类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判断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并培养合作交流意识。同时养成有条有理的生活、学习习惯。根据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我觉得教学中要着重作好以下几点:
(1)把握好教学要求。教学时要通过观察和实际操作,使学生能选择不同的标准对物体进行不同的分类。在评价儿童分类能力时,重点是观察儿童能否独自按照一定的标准分类,而不是由教师提出分类依据。
(2)多设计一些有趣的教学形式,尽可能让学生多动手、动口,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同时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学习,在学习中感悟,从中学到数学的思想,数学的方法,从而更深刻地认识到数学的价值。
(3)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教学时不仅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活动中不断充分、主动、积极表现自我,同时也要注意用积极的语言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积极、成功的情感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体会到数学学习是一件很快乐的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实物投影:各种学具杂乱地摆放。说说怎样整理?
2、师:生活中像刚才这样,把相同的东西放在一起,就叫分类。
(板书课题:分类)
[新课标指出“关注学生的经验和兴趣,通过现实生活中的生动素材引入新知,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具在丰富的现实背景,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生动活泼、主动的材料与环境”。为此,教学一开始,我就将学生平时经常使用的小棒、小正方体、圆片、三角形、数字卡片等学具乱放在一堆,使学生自然产生收拾整齐的欲望,他们按平时的习惯把相同的学具放在一起,经过这样的整理,感觉不仅舒服,更重要的是方便学习。这时再引入课题,能帮助学生更直观、更形象地理解分类的意义。]
二、联系生活、体验分类
1、看书本第38页主题图,说一说这些文具是怎样摆放的?
[教材中五颜六色的主题图,不仅给枯燥的数学赋予了生命,融入了生活气息,更为我们教师的教学设计提供了丰富的资源。这一主题图,小朋友在实际生活中经常见到这一场景,能引起他们的共鸣,学生都乐于看,乐于说。学生很容易发现相同的文具放在了一起,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同类的东西放在一起,我又特意设计了观察超市这一教学环节。]
2、播放超市录像(水果区、蔬菜区、电器区等商品摆放情况),观察超市里的商品是怎样摆放的?
问:(1)老师想买个大西瓜,该到刚才哪个地方买?
(2)这样安排摆放有什么好处?
3、举例说说生活中的分类现象。
[《标准》中强调数学学习要贴近儿童的现实生活。通过观察超市、说一说生活中的分类现象,让学生把所学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4、活动:完成书本第39页“做一做”:
(1)先独立分一分水果图片,再在小组内说说你是怎么分的?(教师巡视、指导)
(2)汇报、交流:学生在黑板上演示几种分法。(板书:按颜色分、按形状分、按水果种类分)
5、教师小结并板书:标准不同,分法就不一样。
[在学生已有对单一标准分类的认识基础上,从游戏“分水果”这一有趣的情境出发,为学生每人准备这样一套漂亮的水果图片,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学生很自然地投入到活动中。当他们通过自己的实践发现了方法时,孩子们有了交流的欲望,他们就能很快发现有时能选择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参与着观察、思考、表达、交流、比较等数学活动,在自主探索的活动中加深了对“标准不同,分法就不一样”的认识。]
三、实际操作、巩固分类
1、小组合作把老师送给大家的铅笔分一分,学生汇报不同的方法。
(按长短分;按有橡皮的和没橡皮的分;按颜色分等)
2、考眼力:完成书本第40页第3题:找一找每一行中不一样的。
3、超市给我们每个组送来了一袋礼物。小组合作,分一分这些图片。(完成后以小组为单位向老师和其它小组介绍本组作品。)
4、小比赛:整理好学习用品,说说你是怎样整理的?(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5、完成书本第41页第5题,再把教室里的人分一分类。
6、各大组商量一下,可以把老师奖励的小花怎样分一分,再派代表到黑板上摆一摆。为了奖励你们的出色表现,老师再奖给你们一朵小花应该摆在哪?说说你是怎样分的?(按颜色分;按形状分;按有叶子和没叶子分)
7、全课小结。学生戴动物头饰分类离开教室。(会飞的、会游的、不会飞也不会游的)
[练习多以游戏的形式出现,并精心创设情境,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这些练习,集知识性、趣味性、活动性于一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教后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安排了许多游戏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使学生在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中,加深了对分类的认识,重点是让学生学会了选择不同的分类标准的方法。开阔性、活动性的练习让课堂洋溢着愉快的学习氛围,学生不仅获得了知识,更为重要的是获得了学习数学的兴趣。
1、从生活切入数学,激发学习欲望。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习内容和学生的生活背景越按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从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导入,容易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整节课始终注意从生活中取材,无论是整理学具、观察超市,还是开阔的练习,都赋予有趣的生活情境。由于是发生在身边的事例,学生很容易产生亲切感,激发了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很自然地形成数学与生活的链接。同时开阔学生思维,让学生说说分类的好处、找找生活中的分类现象,使数学不只是局限在课本上,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回归于生活,应该为生活服务。
2、以游戏收获知识,调动学习兴趣。
《新课标》提出:“教师就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游戏是一种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对于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游戏让他们的注意力更持久,游戏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到知识。因此,教学中努力开展形式多样的数学游戏,使学生都积极地参与到数学游戏中来,在游戏中乐学,在获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同时,基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诸方面都能得到发展。如案例中游戏之一:比赛整理学习用品,让学生在整理的过程中认识到把文具分类摆放会更好看、更方便。在好胜心的驱使下,学生迫不及待地动脑、动手整理,不知不觉中巩固了所学知识。
《杨氏之子》教学案例及反思 篇7
1.会写6个生字, 会认3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3.能根据注释理解词句, 了解课文内容, 体会故事中孩子应对语言的巧妙。
二、教学重点
把课文读流利, 读懂句子。
三、教学难点
体会人物语言的风趣和机智。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学准备
学生、老师了解刘义庆的《世说新语》, 收集广告语、谚语、歇后语, 观看小品、相声或影视剧的精彩对白;阅读幽默故事、古今笑话。
六、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
1. 导语
同学们, 要是我问你, 你会说话吗?一定有许多同学会说:那还用问吗?谁不会说话呀。如果我进一步问, 你能把话说好吗?你怎么回答呢?其实, 会说和说好可不是一回事。古代有一个九岁的孩子, 回答别人时语言风趣机智, 妙趣横生, 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的故事被记录在刘义庆的《世说新语》里, 大家想听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文言文———《杨氏之子》 (板书课题) 。
2. 简介文言文与白话文
通过预习, 谁来说说这篇课文与我们平常学的课文有什么不同?读起来有什么感受? (篇幅短但很难读) 对, 这就是文言文的特点。这么多年来我们学习的课文除古诗外, 都是现代人写的, 篇幅也较长, 我们叫它白话文。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 是古人写的, 古人写的文章, 用的是文言, 因为他们惜墨如金, 所以写的语言都比较简单, 被称之为文言文。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篇文言文, 去感受语言的艺术和智慧吧。
2.读题, 解题。 (“之”相当于“的”, “杨氏之子”意思是姓杨人家的儿子。)
(二) 读通课文
1. 范读
师:古人说:“读书百遍, 其义自现”, 我们就先来读读吧, 争取把每一个字音读正确。同时指导学生把“诣”和“曰”的音读正确。
2. 自由小声初读课文
师:文言文和白话文在朗读上有不同之处, 要读出古文的韵味, 自己试着读一读, 相信你会比老师读得更好。
3. 请学生读课文, 检查字音
师:读得很不错!
(三) 理解课文大意
1. 自主理解课文
师:这是一个有趣的小故事, 试着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先试一试。
2. 同桌交流自己的理解
师:我们同桌合作, 看能不能一起把这个故事讲出来。
3. 全班交流自己的理解 (对照原文请学生逐句理解)
相机指导理解文言文的两个重要方法:看注释和联系上下文理解。通过看注释理解了“甚、诣”等字的意思, 理解“为设果”需要联系上下文的方法。
在梁国, 有一户姓杨的人家, 家里有个九岁的儿子, 他非常聪明。有一天, 孔君平来拜见他的父亲, 恰巧他父亲不在家, 孔君平就把这个孩子叫了出来。孩子给孔君平端来了水果, 其中有杨梅。孔君平指着杨梅给孩子看, 并说:“这是你家的水果。”孩子马上回答说:“我可没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 (师:非常棒!)
4. 带着理解朗读课文
(四) 品读体会
1.出示思考的问题:“杨氏之子的回答妙在哪里?”
师:南宋诗人、哲学家朱熹提出了"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的读书方法, 请你再细细地读, 静静的思考, 你一定会有新的体会。大家就大屏幕上的话题一边读一边思考, 可以在书上作批注, 现在开始。重点点拨:孔君平指着杨梅对杨氏之子说:“这是你家的水果。”孔君平由杨梅而联想到小儿家的姓, 就给杨家小儿开了一个玩笑, 语言很风趣幽默。 (板书:杨梅)
2.杨家小儿听出了孔君平的话外之意, 并立刻做出反应, 知道客人在拿自己的姓开玩笑, 所以马上由孔君平的姓联想到孔雀, 所以以孔雀给他开玩笑。 (板书:孔雀)
3.分角色朗读、表演, 品位杨氏之子的话外之音
4.设想:孔君平听了杨家小儿的回答, 会怎么说?
指导学生在说孔君平的话是用上“聪惠” (这孩子真聪明;孔君平无言以对;孔君平会暗自佩服……)
5.揭示中心词“聪惠”
师:可以用文中的一个词语来形容。 (聪惠)
师:请大家看“惠”的解释是什么? (生:智慧)
师:对, 语言的艺术是来自于智慧。
6.小结
师:正如同学们说的那样, 这杨家小儿真是不简单啊, 思维之敏捷, 言语之巧妙, 让人回味无穷!其实, 这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说话要讲究艺术, 同样的意思, 用不同的方式讲, 会达到不同的效果。也就是说, 说话也是一门语言的艺术 (板书“语言的艺术”)
7.启发学生根据姓氏模拟对话
(五) 熟读成诵
同学们的体会很深刻, 如果现在朗读课文, 相信你能够把自己的体会带进朗读, 你可以尽情地感受古文的韵味。
(六) 拓展
1.通过今天的学习, 你有什么收获?
2.知识迁移:给你家小区花园的“严禁践踏草坪”换一种说法, 体现语言的艺术。
3.鼓励学生读刘义庆的《世说新语》;收集广告语、谚语、歇后语;观看小品、相声或影视剧的精彩对白;阅读幽默故事、古今笑话等丰富自己的语言, 提高说话的艺术。
七、教后反思
这节课的有效性在于我成功地处理了以下的两个教学环节。
1.读对、读好文言文
把课文读正确是理解的前提, 读好文言文也是要讲究技巧的, 同样需要抑扬顿挫, 不过, 要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上才能读好文言文。需要在理解的过程中反复诵读, 一遍一遍读, 读出情感, 读出韵味, 体现读的层次。因为这是小学阶段的第一篇古文, 学生是第一次接触到古文。他们心里充满了好奇, 结合学生的这一心理特征, 我把本篇课文的设计定位在了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上, 让学生把文言文读正确, 读出节奏, 读出韵味。
2.运用方法理解文言文
文言文的理解是学生面临的一个难点, 文言文的语言凝练, 一些字有古义和今义的区别, 不能简单地凭着字的今义去歪曲文本的原义。在教学中, 要体现理解文言文的学法指导。我采用以下方法帮助学生有效地理解了文言文:
(1) 看注释。一些字的意思在注释里, 直接把注释里的意思还回原文帮助理解。
(2) 扩展词语, 连词成句。古文里的字一般都是一个字独立表达一个意思, 可以将这样的字进行意思的扩展。例如:聪惠是聪明和智慧;家禽是指家里的鸟。把字的意思经过扩展后连成一句话, 就译成了白话文。如:“甚聪慧”的意思是“非常聪明智慧”。
(3) 联系上下文理解。古文因为惜墨如金, 所以一般句子较短, 有的句子省去了主语、宾语。如:“为设果”, 是谁为谁设果, 没有写明, 但是可以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为“杨家小儿摆出水果, 招待客人孔君平。”联系上下文理解是很重要的方法。
生命教育案例及反思 篇8
1.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是人民音乐音乐出版社第五册第六单元《龟兔赛跑》第一课《小白兔和小乌龟》。本课是一首富有儿童情趣,以龟兔赛跑为背景的歌曲。旋律为五声调式,附点节奏使用频率很高,歌词以对话形式出现。
2、学生情况分析
三年级孩子爱听,爱唱,爱动。全班学生知道龟兔赛跑的故事,60%的学生学习过乐器。本课出现的附点节奏是学生已知的知识。
3、教学方式:听唱法
4、教学手段:对比 小组合作
5、技术准备:钢琴、ppt、音像、音响
6、本课教学目标设计:(1)初步掌握附点节奏的正确唱法。(2)能和他人一起,分角色的随着歌曲伴奏有表情的演唱《小白兔和小乌龟》。(3)通过学唱歌曲使学生懂得“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坚持不懈”的道理。
本课以“生命教育”为突破口,以实践为中心,以技能为手段,以能力为重点,让学生在大量的音乐活动中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多媒体为辅助教学手段,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处于富有乐趣的情境之中,这样既陶冶了情操,也不知不觉地体验到歌曲所传授的生命教育——骄傲使人落后,虚心使人进步。做事情要具有坚持不懈的精神。还要有勇敢面对强手的信心。本课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为学生创设宽松、民主、自由的氛围,更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增强了学生学习音乐的自信心。通过合作,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在群体中的协调能力得到了发展。
利用各种声音的力度如:在演唱骄傲的小兔子声音力度应该强,演唱平和的小乌龟时声音力度应该弱。再通过动作,讨论,歌舞等形式参与课堂实践,培养学生尽情地表现音乐。感受音乐作品的深刻寓意。整个教学过程中,只做简单提示,给学生尽可能大的空间,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小学体育案例及反思 篇9
师:小露珠使花草树木变的格外精神,除了向日葵`白杨树`紫红的喇叭花外,还有哪些鲜花嫩草呢?
学生听了立即跃跃欲试,很快,一只只小手举起来。
生1:还有各颜色的月季花。
生2:洁白的蒲公英。
生3:美丽的荷花。
师:还有这么多的鲜花嫩草,那就把想到的说给同学们听(同座互说)
片断2在教学第七段中的口语训练:
师;是啊,大家那么想他留住。(引读)你看,向日葵——白杨树向她——,你听喇叭花——
此时,你能用一个词来形容当时场面吗?
生:一一不舍
师:在这种场面里,向日葵`白杨树`喇叭花会和小露珠怎样告别呢?
[课件出示:————,好象在说:“————。”
学生思考了一会儿,小手又举起来。
生1:喇叭花好像在说:“小露珠再见了我们会想念你的。”
生2:白杨树好象在说:“小露珠我们多么舍不得离开你啊。”
生3:向日葵好象在说:“我还想和你再玩呢。”
师:听着大家的话语,小露珠笑盈盈的说:“我明天
还会来的。”学生带着依依不舍之情齐读第七段。
反思:
小学体育案例及反思 篇10
教学目标:
1.了解邮票的发展历史、邮票的的组成部分以及他在生活中的应用。2.利用各种类型的图案设计一枚或一套邮票。
3.通过对邮票的欣赏,了解以及创作,培养学生最邮票的兴趣。
一、导课
同学们,圣诞节马上就要到了,圣诞老人在忙着做什么啊?(送礼物)收到礼物的人可高兴了,可是圣诞老人却遇到了一件非常郁闷的事,他遇到什么事了呢?请看大屏幕!原来是寄给同学们的贺卡被退回来了,退回来的贺卡在我这呢,同学们快帮他找找原因吧!(没贴邮票)
奥,原来是少这个呀!(大屏幕出示)其实他是很小的,却很精美,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关邮票的知识,出示课题!
二、新授
1.同学们,为什么寄信时必须贴邮票呢? 生:…………
其实人类使用邮票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关于邮票的诞生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在十九世纪三十年代的一天,英国人罗兰希尔在街上散步,他忽然发现前面有两个人在争执着什么,原来是邮递员给姑娘送来了一封信,并按当时的规定向姑娘收取邮费。可是姑娘只是看了一眼信封,拒绝收信,更别说是交纳邮费了。原来当时是按路程的远近向收信人收取邮费的,所以有很多因为付不起邮费的人拒绝收信。这件事给了罗兰希尔很大的启发,于是他提出了改革邮政的方案,有寄信人在寄信时购买邮票贴在信封上,表明邮资已付。这样就不用想收信人收费了。而且邮费更为的便宜。经过几年的努力,终于在1840年由英国邮政部门发行了世界上第一枚邮票。(大屏幕出示黑便士)这枚邮票选用的是当时的维多利亚女王的侧面头像作为邮票的图案,价格为一便士,约合人民币一毛四分钱,用黑色油墨印制而成,因此又得名“黑便士”。
2.老师这还有一枚邮票,你能知道他是哪个国家发行的吗?(大屏幕出示大龙邮票)生:中国
师:你为什么会这样认为呢? 生:因为上面有汉字,还有龙
师:汉字是我国特有的,龙又是我们中环民族的象征,所以我们叫他大龙邮票。它是我国第一枚邮票。
3.除了这些邮票,你还见过什么样的邮票吗? 生:…………
4.今天老师还给大家带来了许多邮票的图片,请在小组内欣赏一下,看看能不能发现有票的共同特点。
生汇报:中国邮政,面值,图案,齿孔
师:对啊,同学们发现的这些共同点就是邮票的基本组成部分。5.老师再请同学们欣赏一下邮票,找找他的不同点。生观察并汇报。形状不同,面值不同,图案不同………… 师:我们再来看一下都有什么图案吗? 生观察:人,植物,动物等……
师:有这么多内容可以做邮票的图案呀!为什么选这些图案呢?请选择一枚你最喜欢的邮票看一下,生:有代表意义
师:对啊,一般来讲我们我们把邮票分为普通邮票、纪念邮票、普通邮票。
三、欣赏学生作品
师:今天老师还带来了同龄人的作品,你喜欢哪一副?为什么? 生:……
四、学生作业
那请同学们看一下作业要求,大屏幕出示!学生作业,教师指导。
五、作业讲评
请同学们把作业贴到小组内的卡纸上,然后贴到黑板上!同学们你们设计的作品太精彩了,现为自己鼓鼓掌吧!你喜欢谁的作品呢?为什么?咱们请作者来较少一些爱创作思路吧!学生介绍。
六、总结
我们今天学习了邮票的知识,其实有关邮票的知识还有很多,如果同学们感兴趣的话可以在课下继续研究。今天我们就上到这。
小学体育案例及反思 篇11
记得那是一个较寒冷的冬天,由于学校操场需要维修,体育课不得不离开操场另谋出路。课前我研读了一些期刊的资料和书籍,看到台阶能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发挥作用。于是,眼前突然一亮,顿有所悟。紧接着,便认真地推敲、仔细地备课,包括学习目标的制定、教学内容合理性的探索,以及课中体育游戏资源的运用等。
一、跳跃台阶游戏的多样快乐
课前我准备好了教学内容,安排好了上课场地——一块较长的校园路边的台阶,俗称“路牙”。当我宣布今天学练内容是“跳台阶”时,好几个学生兴奋不已。当时,我并不知道二年级小朋友是没有接触过,还是附和着我说的?我带领学生做好充分准备活动后,再次进行踝关节活动,主要目的是强调学生注意安全,看准台阶,不要扭伤自己的脚。接着,引导孩子们从一上一下走台阶的游戏开始,逐渐让学生加快速度,直至学生跳跃起来游戏。当学生掌握基本的跳跃方法之后,我放开手让他们自己跳跃,以充分享受跳跃游戏带给他们的快乐。
正当我和孩子们练习得正带劲、气氛很浓的时候,我转过头发现有两个学生躲到树后面的台阶上,两个人的小手里还不停地比划着什么。这两个学生是二年级中出了名的“调皮大王”,给我的第一印象是这两个家伙是否又要开始“捣蛋”了,这次要好好地批评一下。
我大声喊道:“王锐、胡闻到我这里来!”谁知这两个家伙根本不理我,我快速冲上前去,责问道:“你们,为什么躲起来?”也许他们被我们的责问声给吓住了,异口同声地说:“我没有躲起来呀!”“还没有躲,不就是想让我看不见你们吗?这里有树,还跟我耍赖?”我振振有词地反驳,同时在想:“这两个小家伙跟我玩捉迷藏,还想耍赖?真是的。”“老师,我们真的没有躲起来!真的!”王锐很委屈地说。我说:“好,我姑且相信你们没有躲起来,不过你们告诉我,我们在那里上课,你们怎么躲到树木密集的这个地方呢?”看他们委屈的样子,似乎真的不是有意要躲到这里的,我精心设计这个问题,看他们怎么回答。他们对望着彼此,周围空气似乎凝固起来。片刻,胡闻开口了:“我们是在做游戏!”“做游戏?哪里都可以做呀?为什么躲到这里做?”我继续盘问。“老师,是这样的,我们看就这么原地跳着,没有意思,所以就玩起了石头剪子布游戏!不知不觉中就到这里了!”“石头剪刀布?怎么玩的?你详细说说吧?”一向好奇的我迅速问道。“老师!你看,这些台阶都是分块的,我们同时站在那里一块台阶一起跳5下,然后玩石头剪刀布,谁赢了,谁就占有下一块台阶,看谁能最先占到最后一块石头,就这样一步一步地到这里了!”王锐说道。“你们的玩法挺有新意的,值得表扬!”我不吝啬自己的表扬。
感觉自己刚才有点冒失的我迅速集合整队,将这个跳跃台阶游戏与石头剪刀布游戏充分结合起来,并引导学生去探索、去创新。
师:同学们,刚才老师看到王锐、胡闻两位小朋友不但练习老师教的内容,还创编了新的玩法——“石头剪子布”。生:什么石头剪刀布游戏?师:我觉得非常值得表扬,你们要不要知道这个玩法呢?生:要!师:我们请他们两个人讲解与示范一下,掌声鼓励!两个小家伙饶有兴致、骄傲地展示起来他们的游戏方法,从表情中看出他们自信、激动和喜悦的心情,也许是我表扬了他,也许是他们发现了“新大陆”,也许他们的创造力得到了大家的认可。
过了一会儿,我被这样的场景给吸引住:用手做“石头剪刀布”游戏,输了的跳台阶10下;转身跳上、跳下;在台阶上,用脚做“石头剪子布”游戏……我和学生在快乐的跳跃中,自然而然的练习中和愉快的氛围中结束了一节充满趣味和运动激情的体育课。
二、体育游戏资源的动态生成
课后我对本节课进行了长时间思考,很多问题都能在这节常态课中找出一些答案。当我们为场地器材短缺而烦恼时,应该努力向“课本”、向“书籍”、向“经验”要知识,向校园内的有限资源和体育游戏资源本身要变化、要效果、要创新等。台阶、楼梯、看台等都可以成为课堂教学的辅助阵地,体育游戏应该成为学生练习体育技能、掌握体育知识的辅助阵地。经过多样的、灵活的、自然的变化与调整,体育游戏变成“体育教材”,变成“体育教学方法”等。此外,当我们为调皮孩子“头疼”时,应该积极寻求他们的优点,耐心聆听孩子的心声。“捣蛋鬼”、“调皮大王”等在体育课堂上往往会给我带来灵感、带来激情、带来新的教学方法。常态课教学中,应该和公开课一样,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掌握的同时,关注学生创造力培养,及时鼓励学生去探索、去实践、去总结,不断挖掘教学资源,最终生成动态的、有效的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说理”教学案例及反思 篇12
去年5月份我面向全区八年级数学教师上了一节公开课,课题是“说理”,这节内容是八年级十一章的第二节第一课时. 虽然学生在此之前很多地方都用到说理方面的知识,但学生对说理的必要性, 以及如何说理都不是很理解. 这一节的学习是为后面的证明服务的,因此让学生能真正理解尝试用说理的方法解决问题是本节课的关键所在.
在备这一课后,我产生了迷惘. 本节课确实不太好上,推理的难度要求很高, 再加上现在的学生普遍推理能力薄弱,所以我不太敢冒险了. 由于本区实行讲学稿教学, 我便对教学过程作如下设计,以讲学稿为驱动,通过先练习启发学生思维,再通过思考、交流和实验等手段合作学习,从而能使学生轻松愉快地掌握本节内容,完成学习目标.
二、案例描述
为了给学生营造一个熟悉的学习氛围,我在新课的引入时紧密结合课本,先出了上节课有关的两个判断题:(1)比较线段长短,(2)直线还是曲线. 从这着手:一方面纠正学生的常识性错误; 另一方面让学生领悟判断与说理的密切联系,引入课题. 从而减轻学生面临那么多听课老师产生的压力,活跃课堂气氛.
再以书上讨论的一条直道、一条曲径占用草坪的面积是否相等为主轴,创设问题.
师:(1)请同学们看图说出两条小道占用的草坪的面积是否相同?
生:相同(齐答). 教师原本以为学生经过思考以后会出现几种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但是事实却出乎教师预料.
师:真的吗?
生:好像不等……(两三个人的声音,很低)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没有声音.
师:到底两条小道面积同不同呢?
生:相同! (很整齐很响亮)
师:那谁来说说看?
一名学生站了起来说,做两条线就可以发现相同. (与书上的分析不一样,当时我就没想到会直接说出答案,以为会出现教参上的曲路面积大呢)
师:请这名同学上讲台投影给学生看. 学生上来作图,讲解(学生用分割的方法把曲路转化成了直路).
师:哦,可以,这种方法不错. (师没有再清楚 地解释一下)接着继续下面的内容.
(2)请学生操作 ,用透明纸覆盖草坪的边框 , 拼合 , 你发现了什么? 操作快点的同学回答:可以拼成长方形. (可能是回去预习的结果) 师发现有的学生不会操作. 请了一名同学拿着书纸在实物投影上带领大家操作,画轮廓平移.
(3)拼合成的长方形的长、宽是什么 ? 面积呢 ?
(4)直道与曲径面积各怎么算 ? 怎么列式 ? 相同吗 ? 同学们还有疑问吗? 师板书两条道路都是b平方米,生说和看想.师又用多媒体课件演示了一遍图形移动和式子表 达. 师小结:通过代数计算来说理使我们对结论确信无疑.
然后进行书上的探索题,计算代数式的值时我怕耽误时间,列成了表格让学生直接填答案. 有部分学生填错,师主要是校对了答案. 在后面说理时学生无从下手,老师也提示了,但时间不够,没等学生讲出来,老师直接列出式子说出了理由. 仓促总结说理是确定一个数学结论正确性的有力工具,可以利用反例来说明一个结论是错误的,也可以从正面来说明一个结论是正确的.
刚才我们用说理的方法解决了两个代数问题,能解释图形的问题吗? 一起走进数学实验室. 教师读题, 师生一起操作. 教师分析你是怎么得到长度相等的? 观察操作. 那继续旋转,再旋转呢? 你的结论一定成立吗? 有几种情况? 需要说理吗? 点P在角平分线上,你想到了什么? 图中有没有全等三角形? 能否构造一对全等三角形呢?
然后进行练习,第一题学生很快说出答案,老师再在黑板上列表讲解. 第二题一半学生得出了答案. 请一学生在黑板上写出答案. 师讲解,学生不一定都懂,此时已下课.
总结也很简短,作业没有布置,因为写在讲学稿上. 在教学时,我让学生先自我发现,讨论,学生尝试,然后教师再进行演示和讲解.
三、教学反思
这堂课虽然还是完成了,但上得平平常常,甚至有点不流畅,没能达到我的理想要求. 面对课中出现的冷场的局面,我感到有一种莫名的难受.
本节课从图形计算入手, 比较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同时也能降低学生学习新课、接受新知识的畏难情绪,希望能将学生不知不觉地带入到学习情境中,同时能更强烈地感受到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紧密相连,增强学生更深地体会说理学习的实用性.
我觉得本节课的难点在于让学生真正理解为什么要说理,也就是体验说理必须步步有据,在交流中发展有条理思考和有条理表达的能力. 因此在备课时, 希望能充分发挥课件的作用将(1)(2)两幅图拼合将两者进行对比,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从而达到相等的目的. 课上出示的几道例题,始终围绕说理的方法来确认一个数学结论的正确性,从而在数学课上,各门文化课上,生活中随时养成判断要说理的好习惯.
在教学准备上也花了一些时间,讲学稿,教案,课件的准备,各种教学方法,手段的整合运用.
本教学中,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组织了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和探究活动. 我首先让学生动手操作, 当学生积极探究后仍无法转化成功时, 再运用多媒体课件边演示边讲授.此时,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思维也极其活跃,这时的接受学习就显得非常必要和有效. 接着,在接受学习的基础上,学生通过猜想、小组合作探究把一般计算与代数式的计算相联系起来, 进一步验证了说理的好处. 全等三角形的证明是刻板的,而画辅助线推导的过程却是鲜活、生动而有趣的. 在推导过程中,学生最大限度地投入到观察、思考、操作、探究活动中,亲历“做数学”的过程,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小学体育案例及反思】推荐阅读:
小学体育足球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08-20
小学体育跳绳反思05-30
小学体育《前滚翻》教学案例06-05
小学体育课教学案例08-08
教学反思小学体育教案10-02
小学四年级体育教学案例设计10-22
小学体育立定跳远课教学案例11-25
小学体育教学中反思07-09
小学体育游戏教学反思09-29
小学体育游戏教学反思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