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前滚翻》教学案例

2024-06-05

小学体育《前滚翻》教学案例(精选8篇)

小学体育《前滚翻》教学案例 篇1

小学体育《前滚翻》教学案例

高家会学区西会小学刘勇杰

一、背景:

根据《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突出强调要尊重教师和学生对教学内容的选择性,注重教学评价的多样性,使课程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形成勇敢顽强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促进学生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健康、和谐地发展,从而为提高国民的整体健康水平发挥重要作用。因此在新《课程标准》要求发展素质教育的今天,体育课堂的教学模式应该是由枯燥、传统乏味的传统教学模式向灵活、教学方式丰富多样,学生感兴趣的现代化教学模式转变。努力通过教学让学生充分的展示自己,发挥出自己的能力。特别是对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来说,要在"故事、情境"的活动中来激发自身对体育与健身的兴趣,享受体育带来的欢乐,培养学生之间竞争、合作和创新等意识,增强体质,促进身体全面发展。对小学低年级学生来说,通过情境式的体育教学,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体质,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目的。

二、教材分析

体育运动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很多运动技能本身就是生活技能,就是应急技能。前滚翻是技巧基础动作,与生活实际相关不大,练习的形式较为枯燥,通常学生的学习兴趣都不高。但如果把前滚翻作为一种自我保护的方法,一种应急技能,创设相关的情境开展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运用技能,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让学生学以致用,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前滚翻动作质量的高低,团身抱膝是关键。初学者易犯的错误,往往是用头顶着垫子,或是提臀过高,重心前移时不能迅速屈臂团身,也有的学生由于两臂用力不匀,屈臂程度不同,滚翻不正。教师应仔细观察,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纠正错误。

三、学情分析

1、学生心理特点:一年级的学生年龄在六七岁左右,活泼好动,对事物充满好奇且善于模仿,喜欢直观形象思维,对游戏、竞赛特别感兴趣,有较强的表现欲望,注意力不太稳定。

2、技术技能基础:一年级学生身体基本活动能力,在幼儿园和一年级上半学期通过教学初步得到锻炼,但多是模仿或自发形成的,对技术要领还未形成较正确的理解。

四、教学目标及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低头、团身

教学难点:身体依次着垫,滚动圆滑

五、案例介绍:

㈠ 教学内容:小学一年级(水平一)《前滚翻》。㈡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让学生初步掌握前滚翻团身向前滚动的基本动作,发展学生协调、灵敏和柔韧的身体素质,培养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

2、在教师规范而活泼的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吃苦耐劳,顽强拼搏、克服困难、团结协作的精神,激发学生运动兴趣,让学生体会到运动的快乐。

3、培养学生终生学习体育的意识。

㈢ 教学设计:让每个学生通过在在情境中感受到运动锻炼的乐趣,在轻松愉悦的游戏氛围当中初步掌握"向前滚翻"的动作要领,同时在激活思维、提升能力过程中体会团结合作、创新、成功时的心情,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兴趣。

㈣ 片段介绍:

片段1:一年级X班(传统的教学方法)

学习形式:四列横队,分成四组每组一块大垫子或者每人一快小垫子。教法过程:

1、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前滚翻动作,请看老师示范。”教师示范前滚翻动作。学生观看。

2、每人一块小垫子原地进行模仿性练习。3、老师再给同学们详细做一次示范。4、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组练习。

5、前后两位同学为一组二人互相帮助练习。6、教师总结学生学习的情况。片段1分析:

1、传统的教学方法,方法单一,不能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学习的过程非常枯燥、乏味,不能很好的展现体育课堂的趣味性。3、传统的教学组织形式不利于学生观察学习,也不利于教师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

4、这样的学习不能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不能培养学生终身学习体育的意识。

通过新课程改革,使老师的教育观念进行转变,由过去的传统教学模式向多种教学模式转变;由单一的注重发展学生体质向多种能力方面的培养过渡;由重视统一集体训练向培养学生兴趣、个性的发展,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接下来我们用新的教学方法进行展示与分析。

片段2:小学一年级Y班(新课程的情景教学方法)

教学组织形式:每人一块小垫子,成圆形队伍站立 情境设置,通过“刺猬学本领”的游戏导入。

1、老师扮演刺猬妈妈,同学们扮演小刺猬,带领同学们到操场为成一个大圆圈;

2、老师:“当刺猬遇到危险时它会怎么样?”

学生兴高采烈的回答并边说边比划:“团身像一个大刺球!”

3、老师扮演狮子,进行捉小刺猬的活动。

4、教师及时提醒学生注意安全及遇到危险时要变成大刺球的动作口诀。组织形式:每人拿一块小垫子放在老师指定的圆形上。教学方法:

1、师:情境导入“小刺猬保卫自己的本领高不高?

生:高。

师:那你们想学吗?” 生:想。

2、教师示范前滚翻,学生观察,引导学生说一说老师翻得怎么样?

3、让学生向老师这样试一试。

4、指导学生两人一组,把垫子垫高。小刺猬滚下山坡,体会团身向前滚动。设疑:从坡上往下滚与在平地滚有何不同(引出蹬地动作)

5、组织学生练习,巡视指导注意动作的连贯性。

6、教师进行评价

7、教师保护较好学生演示前滚翻动作,教师讲解保帮方法。案例分析与反思:

本课的主要内容是前滚翻,一个较为枯燥的体操教材,怎样才能让学生有兴趣参与学习呢?我们把前滚翻作为一种十分实用的生活应急技能,配合相应的生活情境创设展开教学,使体育教学联系生活,教学内容更加生活化。学生能够学以致用,学习的积极性自然高涨,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本课在教材的处理、教学策略的运用、学生学法的创新、学科间的横向联系等方面都较符合新课程的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巧设情节,激发兴趣

本课围绕教学内容,创设刺猬团身的游戏,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增加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产生了一种跃跃欲试的激情,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活动中。

2、巧设铺垫,层层递进

本课的主要内容是前滚翻,完成动作的重点在于团身紧。在课的导入部分两个游戏活动中,“小刺猬”有团身动作,学生在游戏中不经意地完成了练习,为接下来学习前滚翻动作打下了基础,使学生对“团身紧”这个动作要领,留下了初步印象。在讲解前滚翻动作要领时,通过“皮球”与“砖块”滚动的比较,直观地展示给学生,要把动作做好,就要做到“团身滚动像圆球”,再一次强调了本课的重点“团身紧”。

3、小组合作,互助互评

本课在学法方面,着重于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对于学困生,教师并没有直接进行指导帮助,而是指导本组的同伴进行帮助、指导,以小组成绩来衡量评判,共同完成学习目标。在教学评价方面,本课采用了学生自评、组内自评、老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关注到每一位学生的差异,让每位学生都体验到学习和成功的乐趣。

4、拓展创新,运用技能

本课通过创设技能应用情境,使学生的体育技能反复的在实际中应用,深切地感到学到的体育技能是十分有用的。

5、学科延伸,相互联系

体育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在实际教学当中所涉及的领域比较广,在今后的体育教育教学中,将有着更多、更好的教学新理念、新方法等着我们去探索、去研究,我们把体育与生活紧密联系,让学生们在新终身锻炼的理念中健康地成长。

小学体育《前滚翻》教学案例 篇2

一、研讨课教学实况

( 一) 课堂教学内容

镜头一: 鱼跃前滚翻接兔跳练习。

镜头二: 收腿抱膝跳 ( 1 ~ 2 次) 接鱼跃前滚翻———等待同学练习鸭子步、弓箭步走、全蹲跳, 4 人一组轮流依次反复练习。

镜头三: 连续兔跳练习和俯卧撑 “此起彼伏”。

( 二) 课堂事实

笔者主要对就座附近的两个练习小组进行了重点观察。观察到膝盖打脸的现象8 人中出现了两人次, 但学生没有因此而退缩, 仍然认真地坚持着, 不管是汗流浃背的还是膝盖打脸的, 始终努力地表现着自己, 学生的认真程度让人难以置信, 中途没有一个人间歇, 其中有两人在连续收腿跳两次这个练习时跳不起来了, 身体失去了平衡, 可还是自觉地坚持重跳后再接鱼跃前滚翻动作。在场观摩的教师由一开始的安静与赞赏变成了后来的一次次争议和揪心的表情。

二、本课存在的问题

教学主要环节中技能结合体能练习, 密度、强度和难度偏大, 由于强度和难度过大, 导致体能下降, 影响技能的发挥, 甚至因体力不支而出现危险性的动作, 镜头二的后阶段明显出现了这种现象。这种集技能与体能为一体的组合教学, 它的优势在于能将某些单一枯燥的内容或组织教法通过特定的连接形成一种新的锻炼形式,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然而常态课与理想课是有距离的, 我们的教学研究不能脱离实际。

三、看法与建议

( 一) 在单元教学设计中, 第二课次应以技术的改进为主, 体能练习为辅

单元教学中第二课次近似于新授课, 动作的形成处于泛化阶段, 镜头二一开始, 学生掌握的技术动作大多都比较好, 技术动作基本形成, 只有后蹬举腿和先蹬后撑动作部分同学不是很明显。笔者认为, 重点应以改进技术巩固动作为主, 适当结合技术相关的体能练习为妥, 镜头三的两个内容和镜头一足以本次技术课的练习强度, 技术课不能为体能而体能, 镜头二的组合练习必须在技术动作定型后才可以运用。在技能教学初步掌握阶段, 当同伴练习时让同学们观察同伴的动作过程或进行保护与帮助, 以相互评价与自我评价的方式更有利于动作技能的掌握与提高。

( 二) 在技能与体能的组合教学中, 把体能练习安排在技能动作之后比较妥当

如镜头一, 这样的设置不会影响技能的发挥, 有的是增加了学练趣味, 同时可以提高身体素质。镜头二中, 连续做两次收腿跳接鱼跃前滚翻, 这样的协调性要求比较高, 健康水平较高的学生可以尝试, 对部分学生而言难度较大, 加上4 人一组的组合练习的练习频率高, 负荷大, 因体力不支导致技术动作变形, 好多同学和观摩的教师明显感觉到了动作的危险性, 然而只要把收腿抱膝跳放在鱼跃前滚翻动作之后, 或者改为难度小一点的练习内容, 那就是一种比较合理的新的教学模式。我们要让组合成的新的运动形式符合人体生理机能变化的规律和技能形成的规律, 最大化地实现教学效果。

( 三) 在技能与体能相结合的教学中, 把体能与技能相互融合、协调发展

一般情况下, 学生喜欢技能类教学课, 相对不喜欢体能类练习, 如果把体能练习隐藏于游戏比赛和技能教学之中, 学生会把注意力集中在技能的掌握上和游戏的趣味中, 从而忘却体能练习带来的乏味和疲劳。类似镜头三的练习安排得极好, 利用连续兔跳进行先蹬后撑技术的学练, 利用比赛的方法来练习俯卧撑增强手臂力量。在我们日常的教学中, 只要留心观察、用心设计, 也有许多体能与技能相互融合在一起的课例, 如篮球的运球和运球折返技术教学中可以结合耐力素质的练习, 即可以进行连续2 ~3 分钟的折返跑动运球练习; 行进间三大步上篮技术的学练中可以结合三步助跑摸高的体能练习; 排球垫球教学中可以结合脚步的移动摸地一次垫球一次的方法来增加强度; 利用圆圈追逐跑的游戏进行弯道跑技术的教学; 在长跑练习过程中利用心脏血液流动的变化路线结合生理学知识进行教学; 足球比赛可以锻炼速度耐力力量灵敏柔韧技巧等体能的提高, 等等。

( 四) 在体育教学中, 必须尊重能力差异、体现分层教学

本次课堂教学中, 无论优等生还是弱势生练习的内容一模一样, 运动强度也一样, 在教学的后阶段, 如果设计一个让学生自评后根据能力不同进行不同难度或不同运动量的组合练习, 这样, 可以让强者更强, 优者更优, 通过超越自我、突破极限的练习方式进行竞争与合作, 同时教师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去关注需要关注的弱势学生, 让每一个弱势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在能承受的运动负荷内有所提高, 而不是受到伤害, 做到培优与补差, 尝试与合作。

小学体育《前滚翻》教学案例 篇3

【关键词】体育教学 ; 前滚翻 ; 体育精神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5-0176-02

初中体育《前滚翻》教学内容为远撑前滚翻,在义务教育的体育课程体系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是对小学体育前滚翻教学的拓展,为后面的鱼跃前滚翻教学奠定基础。这一动作技巧能锻炼学生的胆量,增强学生肢体柔韧性和协调性,让初中生感受到身体失去平衡时滚翻技术对人的保护功能,下面以本人教学实录展开案例分析及反思。

一、《前滚翻》案例设计要求

前滚翻是体育基础技能之一,其被列入初中体育教学中,体现了该技能对于学生强身健体,养成良好学习、生活习惯的重要指导价值。在本案例设计时,务必做到以下几点,方可能够辅助达到预设的体育教学目标。

1.树立科学的课堂教学理念

体育教学是初中教育的重要组成。设计并执行体育课堂教学,必须首先树立科学的体育教学理念[1]。课堂设计,必须遵循“学生为主体,健康为主题”的价值指向,要以互动教学为课堂内容学习及交流的主要渠道,积极利用教师的主导角色,尽可能让学生在自由、民主、活泼、有趣的学习氛围中,达到课堂预设目标。

2.确立适当的课堂教学目标

在设计教学案例时,科学、层次化、有效的课堂教学目标,是保证学生学而有趣、学而有惑的前提条件。要坚持以“团结、竞争、有趣、高效”为课堂教学主旋律,保证学生在竞赛中激进、激进中成长。

3.明晰课堂教学的重点难点

在《前滚翻》课堂内容设计时,我首先将前滚翻的技术动作分解开来,确定这些分解动作的学习与完成,可以辅助整体课堂内容的完成。这些分解动作分别为:低头、蹬腿、屈臂、提臀等,并将此作为本课中学习的重点。

在执行这些分解动作时,关键是对于分解动作的理解要到位,动作幅度与标准度要符合预定要求,故确定本课教学的难点为:低头幅度的切当;蹬地力度的达标;着地部位把控;身体紧缩程度。

二、教情学情的充分把握

虽然从某种程度来看,本节授课内容难度不大,但是如果不注重課前对于文本内容的深刻研读,对于学生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及学习能力的把控,必然会降低课堂授课的整体效率。因此,通过论证,确定以下情况为课前关注点。

1.文本内容把握

在体育课标中,前滚翻技术动作是目标设置基础动作。新课标要求在活动设计时,要贴近中学生实际,既要做到层次分明,又要做到活泼有趣,更要达到课堂有效。《前滚翻》活动设计既要尊重个体发展规律,针对性地设计教学内容,更能促进学生整体素质提升。与此同时,教师须注重体育课的特殊性质,做好保健工作,避免学生出现运动伤害。

2.学生情况分析

本班学生年龄层次相对集中14岁到16岁之间。可以说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青春期转折带来了身体的迅速发育,从心理上来看:喜欢刺激、挑战,对于新鲜的事物充满兴趣,有强烈表现欲望;他们渴望得到认可又十分敏感,害怕失败,有时自卑。而从授课基础上来看,学生具备一定的前滚翻根基,基础性的动作要求学生已经熟悉,但是尚不熟练。他们对于课堂的新颖度期待值很高,不喜欢枯燥无聊的课堂。因此,教师在进行课堂设计时必须新颖多样,才能激发学生的训练热情。

三、采取情境化教学模式突破重难点

1.导入阶段

教师首先利用游戏来与学生达成互动,激发学生对本节课授课内容的兴趣度。教师用多媒体或音乐相配合,模拟动物园情境。引导学生在音乐中,积极利用肢体模仿各种动物的不同动作,以使得学生能够充分热身,并调动、活跃课堂气氛。

2.演示阶段

教师在多媒体打出不同运动中的前滚翻图片,抽取个别同学进行体验式模仿,教师要在跟前做好保护性工作。其后,教师通过讲授动作分解,并演示前滚翻基本动作要领,引导学生进行模仿练习。同时出示口诀,要求学生背诵并深入体会。尤其要把握好关键点的规范性,如重点:蹬地时用力,团身紧;难点:撑蹬有机统一,曲臂缓冲。

3.演练阶段

教师播放“我是特种兵”音乐,演示画面,或者播放我是特种兵视频片段,营造特殊的、有浓烈趣味的演练氛围。设定特定简易任务,让学生模拟特种兵训练和执行任务,以此来调动学生参与练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勇敢顽强、吃苦耐劳的品质,培养学生“不抛弃、不放弃”的优秀精神。

教师针对不同学生的体质差异,按需求将学生分为“四人战斗小组”;要求学生在背诵口诀的前提下,进行自主体验,体验形式可以分为个体体验形式、二人合作体验形式、小组合作体验形式。不过教师可以提倡至少两人以上的合作体验,设定一人或多人体验,另指定一名学生为安全负责人员。小组成员相互协作保护和帮助,单跪垫旁,一手扶背,一手托臀,防止意外事故发生。

发挥“学-练-思”结合的作用,教师引导学生不断锻炼其思维能力和观察能力[2]。然后进行小组合作讨论动作技巧,学生自我评价,亦可进行多人相互评价。教师巡视进行个别化指导,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强调安全问题和动作技巧。

4.展示阶段

要求小组将具有代表性的,或进步较大的伙伴作为代表进行小组训练成果展示。邀请其他小组或组内成员进行激励性评价,教师则负责综合性评价、点拨和纠错,对于在训练中遇到的问题可重点演练,或者在反复示范前提下,解决学习重点和疑难点。

5.竞赛检验

教师通过组织小组竞赛来达到检验学生训练成果、激励其素质提升的双重目标。规则要求——通过小组展示,各组选拔出1-2名优秀代表进行小组间评比,可以邀请校内领导或者其他权威人士进行现场点评,也可以引导学生进行互评。教师要通过竞赛能够提高学生体育鉴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激发学生的体育锻炼积极性,挖掘初中生体育潜力,进一步巩固教学效果检验。

四、反思

本节课以学生作为体育活动的中心,运用分组展示成果和教师及时评价的方式,有效突破了前滚翻的教学重难点,培养了学生的合作互助精神,学生通过观看同伴与教师的动作,提高了观察能力和自我纠错能力,竞赛法开发了体育特长生的潜质。不足是受课时限制,对存在运动障碍和恐惧心理的学生关注不够,却让偏胖和胆小的学生失去参赛的信心,今后要注意学生的个性化差异,将分层教学真正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毛振明,赖天德.体师女生双杠分腿坐前滚翻成分腿坐动作的教学研究[J].中国学校体育,2011(10)28-31.

[2]体育保健学编写组.体育保健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190:194-198.

小学前滚翻体育教学课件 篇4

1.运动技能:通过情景教学法使学生掌握前滚翻的正确方法,使80%的学生能够正确地完成滚翻动作,其他学生能较准确完成动作。

2.能力目标:充分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进行动作模仿,能说出自己的身体感受,增强身体的调控能力。掌握基本的自我保护的技能。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勇于展示自己和勇于面对困难、相互协作,互敬互助的优良品质。

评价设计

1.正确掌握基本动作,能说出自己练习时的身体感受。测试目标1

2.初步具有控制身体各部位依次滚动的能力,积极参与创想练习。测试目标2

3.同伴之间互相帮助,体现出良好的同伴关系。测试目标3

教学过程

一、准备部分

1.课堂常规:体委整队,报告人数。

2.创设情景:教师以“小刺猬锻炼”的故事对学生进行诱导,练习《模仿操》。

二、基本部分

1.在滚翻教学中,展开“小刺猬锻炼”故事情景,启发学生利用小垫子进行创造各种玩法(滚翻、滚动、跨越、爬行等)。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想象力。

2.教师做完整动作示范,讲解动作要领。讲解保护与帮助方法学生学习基本动作

3.学生学习“前滚翻”。练习中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出现的问题(如:头顶触垫子、团身不紧、双脚蹬地无力等),两人一组练习,相互保护与帮助。在两人练习中培养学生互相帮助,相互评价的能力,能说出自己的.身体感受。

4.学生练习时,教师及时选出正确动作的学生,进行展示并评价.

5.集体展示动作,教师观察学生掌握情况。是否达到预设目标。

三、拓展部分

1.教师讲解游戏《挑战极限障碍跑》的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游戏。

2.学生分小组进行比赛。体现团结协作,勇于面对困难,尊重同伴的优良品质

四、放松小结

最后在优美的旋律(让我们荡起双桨)的伴奏下进行放松练习。学生收放器械.

场地器材:两块篮球场地,四列横队八字排列。小垫子41块、录音机一台

四年级前滚翻小学体育教学设计 篇5

一、课的构思

本节课选择前滚翻为主要教学内容,对发展学生的协调性和灵敏性等各项身体素质有重要的作用,充分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宗旨。课堂上,教师营造出一个轻松、自由、快乐的学习环境,适当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练习,在练习中积极思考、亲身实践,与同伴共同探讨相互探讨解决问题,从而更深刻的掌握技术动作,同时增强了学生之间情感,教师在教学的同时渗入“团结协作、友爱互助”学会鼓励同伴等优良的品德,让学生在课堂中全面发展。

二、教材分析

技巧是小学三至四年级体育教学的主要教材内容之一,比一二年级滚动与滚翻教材提高了动作的难度。通过技巧练习能提高学生的柔韧性和协调性,对于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有良好的效果。

三、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个性活泼、思维反应敏捷,模仿能力和接受能力强,并乐于参加体育活动,乐于向同伴展示技术动作。这个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能在集体活动中与同伴团结合作,完成活动任务。但由于心理因素的原因,该阶段的学生也有自我约束能力差的特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教师的引导进行学习。

四、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编写要求和学生心理、生理特点我确定为以下三个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学习,知道什么是前滚翻及一些体操术语。

2.技能目标:通过学习,初步掌握前滚翻的动作技术及要领。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能够认识自己身体素质上的`不足,培养同学互相帮助情感,感受课堂中的挑战与喜悦,喜欢体育爱上体育课。

社会适应:通过本次课的学习,培养学生克服困难,勇于挑战自我的信心,学会尊重并听取别人意见,互帮互学,形成良好的合作精神。

五、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重点:掌握前后左右滚动和前滚翻的基本动作难点:团身紧,方向正,滚动圆滑

六、教学方法

1、以因材施教为原则,从易到难,由简到繁循序渐进,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通过分解练习,完整练习,使学生逐步学习动作。

3、通过小组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快乐,获得自信。

4、教师巡回指导,个别纠正,发挥体育尖子生的带头作用配合老师教学,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七、教学过程

1、激发兴趣,活跃氛围

2、基础学习,人人参与

3、齐心协力,共同进步

4、展示空间,亮我风采

5、快乐体育,放松身心

小学体育《前滚翻》说课稿 篇6

一、教材分析:

前滚翻是小学体育教材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小学生十分喜爱的体育项目之一。是一种垫上运动。它是技巧的基础动作,也是一种自我保护的方法。前滚翻作起来灵活、轻巧、连贯,符合小学生的身心特点,易于教学,锻炼身体的价值比较高,学生也乐于学。学好它有助于提高学生柔韧性、协调性、灵活性。对于培养学生勇敢、顽强、团结拼搏的优良品质具有促进作用。本课时的教学内容通过学生喜爱的模范动物操开始,过渡到简便易行的单个前滚翻动作学习,然后上升为适合学生实际难度的组合动作等过程,使学生循序渐进的掌握技术动作。

二、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个性活泼、思维反应敏捷,模仿能力和接受能力强,并乐于参加体育活动,乐于向同伴展示技术动作。这个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能在集体活动中与同伴团结合作,完成活动任务。但由于心理因素的原因,该阶段的学生也有自我约束能力差的特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教师的引导进行学习。

三、教学的主要内容:

前滚翻以及游戏踩尾巴

1、教学目标和任务:

a、认知目标:让学生知道前滚翻的动作,方法,初步掌握动作要领。

b、技能目标:发展学生灵敏、协调、柔韧尤其是平衡能力等,促进骨骼生长,提高动作的规范化、完整性、优美感。

c、情感目标:培养学生顽强的意志,勇敢果断的优良品质,及克服困难、团结合作的精神。

2、教学重点:团身滚动

3、教学难点:抬臀同时屈肘、低头含胸(后脑勺着垫)。

四、教学方法:

根据前面教材和学情分析,以及重难点的确定,主要采用

1、情境教学法

2、目标教学法

3、游戏教学法具体的会在教学的过程中分析。

五、教学流程:课堂常规---徒手操---辅助练习---练习坡度前滚翻---前滚翻教学---游戏“踩尾巴”---放松操---小结宣布下课---归还器材

六、教学器材:

软垫4张、录音机、磁带

七、教学过程:

准备部分包括课堂常规徒手操

课堂常规主要是:

1、体委整队,报告人数。

2、师生问好,检查服装。

3、老师宣布本课内容和任务。

4、徒手操: A头部运动B腕关节运动 C膝关节运动D伸展运动

徒手操目的是使学生放松,减缓压力,起到热身的作用。

要求:(教师)仔细讲解动作要求,规范示范。最主要的目的是要调动学生积极性,每人都参与进来。充分活动每个关节。

(学生)听从指挥,注意力集中,动作到位,充分活动身体各关节。

队形:为上课一般队形,由高到矮排列成四排。要求学生迅速整齐排列。

基本部分:

1、辅助练习(主要是为完成前滚翻打下基础)包括低头、提臀练习,团身练习,撑手练习。

要求:(教师)加强低头、团身练习。

(学生)认真听讲、仔细体会、亲身感受动作。练习时掏出随身硬物,如:钥匙等。女生应取下发卡、放下马尾辫。

队形:前后左右间隔距离拉开,按上课队形站好。

2、练习坡度前滚翻(下坡):

讲解动作要领:(低头、团身、提臀、后脑勺着垫)并示范,语言激励性,对学生保护和帮助。要求学生后脑勺着地,双手平均用力,团身紧。

3、前滚翻练习:

A、教师强调动作要领,蹲撑、低头、团身、提臀。示范动作。

B、蹲撑两次,要求双手平均用力。

C、撑手、低头、团身、一起练习3—4次。

D、学生在保护帮助下试着练习前滚翻。

E、对于不能顺利翻过去的同学我采用

1、“引导法”突破该难点。用“看天”游戏引导:不是简单的“抬头看天”,而是“低头看臀部上方的天”。即蹲撑后,抬臀同时低头含胸才能看到臀部上方的天。

2、“限制法”突破该难点。限制其低头含胸:蹲撑后,用下颚压手绢或纸巾等,要求在抬臀、屈臂及团身滚动中手绢或纸巾不能掉落下来;

限制其着垫:在支撑垫的双手连线上用粉笔划上一个圈,要求抬臀同时低头含胸,屈臂时枕骨(后脑勺)应着垫的圈处,可反复练习,使之感知枕骨(后脑勺)应着在圈处。

F、学生根据教师所教方法反复练习,大部分同学都能准确的自由练习前滚翻,其他学生也能在老师帮助下顺利完成动作。

4、游戏-----踩尾巴。

A、介绍游戏方法,提出要求,注意事项,(学生从蹲撑开始,在软垫上做连续的前滚翻动作。采取一班前后接龙的方式),指定活动场地。

B、将学生分为两组进行比赛。

目的:熟悉所学技能,也可以调节集体的学习氛围,消除有些同学的畏惧心理。

结束部分:

A、教师领做放松操,学生模仿。

B、在音乐伴奏下师生同做。

前滚翻教学的游戏法 篇7

一、讲解趣味化

运用童谣进行讲解, 生动有趣, 简便易行, 重点突出, 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前滚翻的动作要领, 可以用童谣表述为:前滚翻, 很简单, 一蹲二撑三低头, 团身紧凑像圆球, 蹲撑起立真好看。

二、准备活动游戏化

前滚翻的动作可以分为低头蹲撑——蹬地推手——团身滚动——蹲撑起立四个环节。在准备活动中, 可以进行专项的游戏化诱导练习, 激发学生练习的积极性, 缓解基本部分的教学压力, 还可以培养学生自主练习、合作纠正的学习习惯。

1.“刺猬遇险”游戏

采用“刺猬遇险”游戏, 可以辅助诱导学生做好“低头含胸、抱膝成团”动作。游戏方法:学生扮演的刺猬在指定区域自由进行游戏, 当听到“狼来了”的口令时, 迅速下蹲, 双手抱膝, 下腭内收, 低头含胸, 抱团成“小刺猬”;当危险解除时, 小刺猬们可以自由地游戏。

2.“划小船”游戏

采用“划小船”的游戏, 可以引导学生初步体会团身紧、双手均匀用力的感觉, 解决前滚翻教学中的“滚翻不直、滚动不圆滑”的问题。游戏方法:学生仰卧于垫上, 双手抱膝靠近胸部;游戏开始后, 学生可以利用双手在臀前、肩后推手, 当背部着垫时, 迅速抱膝成团, 模仿成“小船”并荡漾在水面上, 比一比看谁的小船划动顺畅、不发生偏移。

三、主体学练游戏化

1.“定位”游戏法

“四线三格”定位游戏的方法能有效解决蹲撑动作不到位, 推手、蹬地用力及头的摆放位置不正确, 滚翻动作不流畅的问题。具体方法如下:准备时, 结合学生的身高, 在体操垫上分别标出脚、膝、手、头的位置, 要求学生蹲撑时位于垫中, 脚、手分别撑于一线和三线, 膝的位置在二线三线之间;游戏开始后, 要求学生双脚蹬地, 双腿蹬直, 双手撑稳, 躯干跨越二、三格, 头压在四线正中;在练习完成后, 比比看谁的动作更稳定, 谁的“定位”更准确。

2.“情景”游戏法

结合准备活动中的小刺猬遇险的内容, 延伸到“小刺猬学本领”的情景进行教学。内容与方法:小刺猬们尽情游戏, “老刺猬”设疑——“当大灰狼来了, 我们怎样快速安全地逃跑呢?”由此引导学生学练前滚翻的动作。当学生初步掌握内容后, 再进行实战演练——“老刺猬”变身“大灰狼”, “小刺猬”运用正确的滚翻方法快速、安全地躲避“大灰狼”。

3.“挑战”游戏法

用“挑战”游戏的方法, 引导学生逐步掌握前滚翻的动作方法与要领。首先, 教师启发学生思考:怎样做才可以看见“倒过来的人”, 学生结合自己的思考在垫上做出相应的动作。教师引导学生前后站立, 前面的学生尝试从双腿之间看见“倒着的同伴”, 几次练习后学生有了初步的前滚翻体验。其次, 教师继续调动学生:结合刚才的动作, 怎样不用手就能把小手绢运到垫子对面?学生思考与练习后, 教师再次诱导既快速、又顺畅地完成这项任务的方法, 并迅速讲解、示范, 重点强调推手用力均匀、团身。最后, 可以在夹物前滚翻的基础上增加难度, 如进行“穿越封锁线”的练习, 在练习中, 组织学生练习钻呼啦圈, 强化学生团身紧、圆滑滚动的意识, 进一步提高前滚翻的质量。

4.“变幻”游戏法

在学生初步掌握前滚翻的动作后, 启发、引导学生运用已学的动作, 结合不同的“路况”, 进行动作创新和动作编排, 可以使学生产生新鲜感, 增强练习的积极性。如, 遇见“小河沟”, 可以学练远端前滚翻;遇到“坑洼路”, 可以练习远撑前滚翻接挺身跳。

四、纠正错误游戏化

通过游戏化的练习纠正“团身不紧”和“滚动不直”的易犯错误, 帮助学生评价、完善动作, 同时使纠正变得有趣、好玩, 有效地解决了动作中的易犯错误, 提高了动作质量。

1.“团身夹物”的游戏

通过身体不同部位夹物的游戏比赛方式, 进行纠正和完善“团身不紧和分腿的现象”。如, 学生在练习时, 经常会出现分腿的现象, 对此, 可以引导学生在两小腿之间夹毽, 看看谁在夹物中顺利完成前滚翻的完整动作;学生出现团身不紧的问题, 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问题, 引导学生练习下颚或胸、腿夹物的练习, 巩固团身紧的动作要领;还可以通过“钻圈”的游戏, 逐步缩小呼啦圈的直径, 诱导学生团身更加紧凑。这些练习, 不仅有利于学生加强团身练习, 还有利于学生相互间的评价, 发现动作中的不足, 促进学生强化、完善动作质量。

2.“传递小脚丫”的游戏

如何做好前滚翻教学的准备活动 篇8

关键词:前滚翻;准备活动;体育教学

如何利用准备活动,根据课的内容在短时间内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达到热身的目的,是广大教师一直探讨的话题。它虽然只占总课时的五分之一左右,却直接影响着整堂体育课的教学效果。前不久,学区组织了一次青年教师优质课比赛,比赛方式是同课异构,教材内容是水平二的“前滚翻”。观摩后感触颇深,三位教师针对前滚翻教学采取了三种不同形式的准备活动,但都有异曲同工之妙。现总结与同行进行交流,希望批评指正。

一、针对性

[案例一]第一位教师在进行完课前常规工作之后,他设计的准备活动,一是“慢跑热身找家”和“玩垫子”,二是让学生迅速坐在布置好的“家”里(摆放好小垫子),接受老师的“智力问答”。教师结合李咏主持的“幸运52”快速答题的游戏,根据老师所问的问题,正确的就使劲“点头”表示,错误的就使劲“摇头”表示,不懂的就用“左右侧屈”表示左想想、右想想。接下来教师拿出事先准备好的问题小卡片开始了“智力问答”。题目有“足球是方的、12加8等于23、今天是星期五……”等等,学生兴高采烈地开始了“回答”。

[分析]本案例中,教师的准备活动没有进行慢跑、队列队行,或原地徒手操等单一、公式化的形式,而是将专项准备活动“活动头颈”的环节,演变为“智力问答”的游戏,不但达到了易伤部位充分活动的目的,而目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活动热情,可谓一举多得。

在这样的游戏活动中,不仅起到了热身的目的,还大大降低了运动伤害,又培养了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活跃了课堂气氛,创建了一个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从而提高了教学质量。

二、启发性

[案例二]第二位教师的准备活动首先安排了一个关节活动练习,即用身体各关节和部位去画“圆”,然后教师以语言诱导学生用头、手臂、腰、腿写“圆”字,一个“圆”字让学生记住了本节课的要点:团身要紧,滚得像“圆”一样。接下来,教师安排了两个模仿练习动作:第一个是“蹦蹦跳”,要求学生两手撑垫,两脚蹲地跳,体会支撑的感觉,并且教师在学生练习时,强调手不能移动,要做到有力的支撑。第二个是“不倒翁”,让学生双手抱膝,团身在垫上进行滚动,体会滚动的过程。

[分析]本案例是在教学之前安排了一些练习形式或练习方法与前滚翻内容相接近的游戏,为前滚翻的学习做好了扎实的准备,不但起到了热身的效果,还为学生在随后的前滚翻学习做好了铺垫。在这样的准备活动中,学生的思维异常活跃,练习的情绪十分高涨,学习的效果也得到很大的提高。

一节课的时间有限,为了在有限的时间里追求课堂教学效益的最大化,教师要充分利用准备活动的时间,在准备活动的内容设计上与主教材前滚翻挂钩,与教学内容有机地巧妙结合,体现了准备活动的启发性原则,让学生从准备活动中获得前滚翻练习的最有效方法。在运用时,要从内容的选择和组织实施都要与主教材相配合。才能为学生学习前滚翻起到动作技术的铺垫作用,使学生从富有激情的游戏及愉快的心情中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

三、趣味性

[案例三]师:孙悟空住哪里你们知道吗?(花果山)那我们今天一起飞到花果山和孙悟空一起上体育课好吗?(教师扮演“美猴王”。在音乐的伴奏下带领“小猴子”绕体操垫慢跑或做各种猴子的模仿动作)

师:孩子们,我们来到了花果山,多美的景色呀!听到大王哨声一响,孩子们要迅速抢占身边的垫子,看谁的动作快。在自己的天地里要学一学孙悟空大闹天宫的样子……(哨声一响。孩子们去抢占自己的地盘,在垫子上踢腿、伸腰、翻滚、跳跃……)

导入动画片《西游记》背景音乐,通过辅助游戏《猴子抢占地盘》和《大闹天宫》使学生入境。

[分析]本案例中教师把整堂课设置在情境之中,在准备活动中通过学生的“玩乐”,结合音乐来进行准备活动,运用多种途径构建学生体育运动的学习情境,从而给学生创造了一个更易接受的环境,激发他们的兴趣和活动热情。

在准备活动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精心设计导语,通过生动的内容、亲切的形象,以特定的游戏情境,使学生好学好动的个性得到了充分展现,同时根据活动主题,发挥了音乐整合的功效,使学生在愉悦的心情中练习。这样的准备活动才具有巨大的感染力,不但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而且还能在学习过程中发挥主观想象力,动手又动脑,培养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具有实效性和生活化,更适应现代素质教育。

总之,在设计课堂教学时要有整体意识,前滚翻教学准备活动要紧紧围绕着课的主线展开,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了课堂练习的气氛,起到热身的作用,还在技术上发挥了迁移的目的,使准备活动的作用最大化,这样的准备活动才是丰富多彩、充满活力、经济有效的。

上一篇:氟康唑胶囊说明书及价格下一篇:口蜜腹剑的励志成语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