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是

2024-07-26

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是(精选9篇)

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是 篇1

1、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是什么?

首先,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把中国革命引向胜利,是由于她坚持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正确方向。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社会革命论,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采取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工作方法,独立自主地来思考和解决中国的问题,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实践结合起来。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其次,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没有新中国。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旧民主主义革命之所以失败,就是因为没有一个像中国共产党这样作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民指明了斗争的目标,在长期斗争的实践中找到了使革命走向胜利的道路,并且把被人视为“一盘散沙”的中国人民团结和凝聚成万众一心的任何反动势力也没有可能战胜的伟大力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尽管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也经历过重重的挫折,走了许多弯路,但最终取得了中国革命的伟大胜利。

再次,建立一个最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是中国革命胜利的基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革命对象是极其残暴和凶恶的,同时,无产阶级和地主大资产阶级都只占人口的少数,最广大的人民是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以及其他中间阶级。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在革命统一战线中以无产阶级为领导,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原则,从而在反帝反封建的旗帜下,把全国各族和各阶层人民紧密地团结在自己的周围,历尽千辛万苦,战胜了许多艰难险阻,最终推翻了压在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取得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最后,在中国实行人民民主专政制度是中国革命发展的历史必然。中国民主主义革命的进程中,曾经实验过资产阶级的民主和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但是,它们最终都失败了。事实证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之所以能够取得胜利,就是因为以人民民主代替了资产阶级民主,以人民共和国代替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是 篇2

本刊讯2016年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四川省通信管理局第一、二、三支部和专用通信局总支,按照机关党委的要求,积极组织支部党员认真及时收看收听中央关于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系列纪念活动的现场直播,一起重温中国共产党和工农红军为了追求革命理想和革命真理而进行的那段艰苦卓绝、感天动地、彪炳史册的伟大征程。

通过收看收听“向人民英雄纪念碑敬献花篮”仪式、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文艺晚会和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3项重大纪念活动,管理局党员干部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加深了对80年前的那段苦难和辉煌征程的认识,重温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充满理想和献身精神、用意志和勇气谱写的人类史诗,为推进“两学一做”教育活动提供了强大的的精神力量。党员同志们纷纷表示,伟大的长征精神,是党和人民军队的宝贵精神财富,我们新时期的共产党员,要牢记党的宗旨,不忘我们的入党誓言,要在工作、学习,在为人民服务的过程中,始终不忘初心,砥砺前行,走好今天的长征路。要立足本职岗位,努力营造攻坚克难、昂扬向上的干事创业氛围,用实际行动做好通信行业改革、管理工作,推动全省通信业持续、健康发展,为全省社会经济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女排夺冠是专业主义的胜利 篇3

1981年11月,在日本举行的第三届女排世界杯比赛中,中国女排获得冠军,并在女排世界杯、世锦赛和奥运会这三项重大赛事中,获得了史无前例的“五连冠”。

当时中国正处于改革开放之初,民族自信心从低谷开始强烈反弹,而接连登顶世界的中国女排成为一剂“强心针”。全国号召学习女排精神,以袁伟民和“铁榔头”郎平为代表的中国女排教练和队员成为被神化的民族英雄。

自“五连冠”以来,虽然中国女排历经起伏波动,却是中国在三大球项目中唯一能够长时间保持在世界一流水平并时常在世界大赛中争金夺银的队伍。也因此,每当中国女排以至其他体育项目遇到低谷时,呼唤女排精神就成为一种习惯性表达。

“竹棚精神”是上世纪80年代女排精神的萌芽和核心。当时的女排训练基地,条件十分简陋,排球馆是用竹子搭起来的。由于缺少训练设施和相应的专业保障,艰苦的训练让队员们练出了扎实、全面的技术,也造成大面积的伤病。但为“夺冠”故,大家舍命练,“吃常人所不能吃的苦,忍常人所不能忍的气,做常人所不能做的事”。

2001年,陈忠和接手处于低谷中的中国女排,一上来就重提老女排的“竹棚精神”。凭借超高强度的训练以及冯坤、赵蕊蕊、周苏红等“黄金一代”队员,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他率队夺金,成就中国女排的又一个巅峰时刻。

但竞技体育有自身的发展规律。“竹棚精神”可嘉,“竹棚”式的竞技观念和训练方式却已落伍。训练的强度过高以及不论比赛大小都过于看重比赛成绩的短视,让主力队员经常陷入疲劳作战的状态,这不仅导致了主力队员的伤病高发,也让新队员很难得到足够的锻炼机会,队伍很快陷入主力打不了、新人上不来的青黄不接的局面。

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由于饱受伤病困扰,主场作战的“黄金一代”整体水平已经大不如前,没能实现卫冕。之后,中国女排再陷低谷。四年前的伦敦奥运会上,中国女排几乎重演了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的惨败经历,无缘四强。

正在此时,郎平被中国排球管理中心“三顾茅庐”请了回来。只用了两年多的时间,郎平就把几乎是一水年轻队员的中国女排重新带上了奥运冠军的领奖台。

郎平对于女排精神有着最深入的理解,也对中国女排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体制性弊端有着最直观的体察。凭执教国外职业俱乐部和美国国家队的辉煌战绩,郎平突破重重阻力,从一开始就明确了突破和变革的方向:对女排选人用人的绝对话语权,搭建复合型教练团队,打造女排大国家队模式,甚至改变国内职业联赛规则等等,突破了现有体制和模式。

郎平大刀阔斧地改组女排队伍,同时根据球队职业化的需求,扩大了教练组规模,并引入包括几名外籍教练在内的国际化专业团队。此外,郎平还一改以往“一个阵容打天下”的做法,根据不同等级的比赛安排不同水平和特点的球员前去练兵,“以赛代练”。连过去很受重视的女排大奖赛总决赛,她也让助理教练安家杰带领以年轻队员为主的队伍前往参赛,而自己和大部分主力留在国内。虽然中国队因此输掉一些比赛,但这使得主力队员有了足够的时间休息和调整,也让年轻教练和队员得到了充分的实战锻炼机会。

可以说,本次里约夺冠是中国女排在尊重职业化、市场化和国际化的竞技体育运行规则基础上所取得的一次重大突破。

让竞技体育回归职业化和专业主义路线,不仅郎平和她的团队应该如此,所有从事竞技体育的中国职业教练和运动员都应该如此。上世纪80年代人们呼唤“女排精神”有其具体时代背景,今天我们更应该呼唤体育的专业精神,回归竞技体育的本来面目,让竞技体育成为运动员的一种追求目标和职业生涯,而不是“金牌GDP”功利主义的工具。

如果这一次郎平率领的中国女排的奥运夺冠,能激发出一次对中国竞技体育发展模式的深度反思,加速沉疴积弊的传统模式的变革,那么其意义之重大或将不亚于30年前“五连冠”带给中国体育界以至全社会的启示和鼓舞。

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是 篇4

掌握七七事变的时间,标志,并归纳日军侵华的几次事变:九一八事变、华北事变、七七事变、八一三事变时间及侵占地区。

掌握国民党正面战场的四大战役的名称.(可联系一些影视作品)。掌握南京大屠杀的时间,(联系电影《南京大屠杀》《南京 南京》《拉贝日记》等)。

掌握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日战争胜利的意义,认识到中国人民的抗日斗争是“民族抗战”,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民近百年来反帝斗争的首次完全胜利,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胜利原因。(民族抗战与战争性质、两大战场相互配合、中共的中流砥柱作用(战线、持久战、全面抗战、敌后根据地、斗争求团结)、国际援助、中日两国国情比较等)

掌握百团大战的时间,意义(联系百团大战70周年)掌握中国远征军的时间,(《我的团长我的团》)掌握重庆谈判的背景、目的、经过、《双十协定》的内容;(联系影视作品,回忆录等)了解解放战争的时间、经过、三个阶段、历史意义; 掌握战略反攻、三大战役、占领南京的时间,意义。对新旧民主义革命进行比较;

归纳共产党走向成熟的7个表现:革命纲领、统一战线、领导权、革命道路、抗日、毛思想、民主统战;

归纳近代民主革命的5大成果:推翻清朝、推翻北洋军阀、推翻南京国民政府、抗战胜利、革命道路; 【知识梳理】

一、抗日战争

1、侵华战争

(1)1931年,日本侵略军制造九一八事变,攻占沈阳。(2)1932年1月,日本侵略军制造一﹒二八事变。

(3)1935年,日本侵略军为侵占中国华北而蓄意制造了一连串事件,总称“华北事变”。(4)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日本全面侵华。

(5)1937年8月13日,日军大举进攻上海,制造了八一三事变。

2、日军的滔天罪行

(1)1937年12月,南京大屠杀。

(2)1941年初,日军对河北省丰润县潘家峪村民进行残酷屠杀。此外,残暴的日本侵略者还在中国东北成立专门研究细菌战的部队,用中国活人作试验,称为“七三一部队”。

3、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形成:1937年9月22日,国民党发表了《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23日,蒋介石发表谈话,事实上承认了共产党在全国的合法地位。宣告了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建立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

意义: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全国各族人民、各民主党派、各爱国军队、各阶层爱国人士以及海外华侨参加的团结抗日的全民族统一战线。从此,中国人民反对日本侵略的战争,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进入了一个全民族抗战的崭新阶段。

4.国民政府的正面战场抗战及其意义(1)四次会战:松沪会战(谢晋元)、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

(2)意义:国民党正面战场是当时抗日的主战场,其军队是抗日的主力。抗战初期正面战场的抗战具有重要的意义。粉碎了日本妄图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牵制了日军的主力,客观上有利于敌后战场的开辟,也鼓舞了全国人民,扩大了中国抗战的影响,唤起了国际舆论的同情和支持。5.百团大战

背景: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国民党顽固派的投降分裂活动日益严重。日本重点进攻八路军、新四军的敌后战场。

概况:1940年下半年,八路军在华北发动百团大战。目的:为振奋全国人民的抗日精神,争取形势好转

评价: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大大提高了共产党、八路军的威望,坚定了全国人民抗战胜利的信心。

6.抗日战争胜利

(1)中国军民的抗日战争(两个战场合作抗日):抗战全面展开后,形成国民党为主导的正面战场与共产党为主导的敌后战场。在初期正面战场为抗战胜利做出巨大贡献;抗战进入相持阶段,敌后战场成承受更大的压力,付出巨大的牺牲,为主战场。两个战场同样为抗战做出巨大贡献。

(2)日本无条件投降: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抗日战争胜利结束。(3)抗日战争胜利历史意义

抗战胜利,是中国人民近百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帝国主义的完全胜利,是中华民族由危亡走向振兴的历史转折点。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它也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抗战胜利后中国收回了宝岛台湾。

二、解放战争

1.1945年重庆谈判及《双十协定》(1)背景:

a、美国积极帮助国民党抢夺胜利果实。

b、蒋介石一面准备发动内战,一面又迫于国内外求和平、反内战的压力,特别是内战的准备尚未完成,采取“假和平、真内战”的策略。(2)目的:为争取和平,揭穿美蒋阴谋。

(3)过程:注意毛泽东和蒋介石重庆谈判合影图片。

(4)成果: 10月10日,双方代表签署《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协定规定:和平建国,坚决避免内战,召开政协会议,保障人民权利(对人民军队和解放区政权合法地位问题,未能达成协议)2.1946年重庆政协

政协会议确认了避免内战、和平建国的方针和和平建国途径,否定了国民党的内战独裁方针。3. 解放战争的胜利

(1)内战爆发的标志:1946年6月,国民党军队进攻中原解放区,全面内战爆发。(2)粉碎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陕北和山东解放区)

共产党采用正确的战略战术,通过一年的努 力粉碎了国民党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3)战略决战

a.千里跃进大别山:1947.6敌我力量发生重大变化,中共对国民党转入战略进攻,刘邓千里跃进大别山是开始标志。

b.三大战役:到1948年秋,低我力量对比发生根本性变化,人民解放军力量上开始占优势,连续发动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三大战役胜利,消灭国民党军队精锐力量,解放了长江以北的大部分地区。4.解放战争胜利(1)北平和谈

三大战役结束后,南京政府穷途末路,蒋介石下野,李宗仁代理南京政府总统。在李宗仁要求下,国共双方在北平和谈。最后国民政府拒绝签字,和谈破裂。(2)蒋家王朝覆灭

1949年4月23日,渡江战役胜利,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统治结束。(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意义

国内:标志着中国一百年屈辱和分裂的历史从此结束。

国际:改变了世界格政治格局,壮大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 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解放斗争的士气

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的胜利。【要点透析】

1.抗日战争的特点

(1)以国共合作为基础,包括了全国各阶级、各民族的一场民族战争。(2)即使反法西斯战争,又是民族解放战争。

(3)两个战场、两条抗战路线的并存是显著特点之一。两个战场互相配合,相互依存,贯穿始终。国共两党阶级属性的不同决定了该特点的存在。(4)中共在抗战中起了中流砥柱的作用。中共倡导并做出巨大让步最终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 战线的建立,制定并贯彻了全面路线和持久抗战方针,坚持敌后抗战始终不动摇,决定性的消耗了日军的力量。以斗争求团结,始终高举抗日大旗,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存在。(5)以弱胜强,使中国人民近百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帝斗争的完全胜利。(6)持久性。市所有反法西斯战场中开始最早、结束最晚的战场。对于日本右翼势力有所抬头的原因及影响的分析和评价。2.日本战后粉饰侵略战争的原因及评价

日本右翼对侵略战争的粉饰是二战后日本军国主义理论、思想及罪行没有得到彻底清算的表现,是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的同时军国主义复活的表现。它严重伤害曾受其侵略的亚太地区人民的感情,严重危害亚太地区的和平与发展,它不符合国际法和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不利于中日关系的正常发展,违背了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题。3.近代两次中日战争的比较

(1)爆发背景:两次侵华,日本都是强国,都是为了征服中国。甲午中日战争前,日本近代天皇制度已经建立,极力发展军国主义,处心积虑想征服中国乘镇压东党之机,挑起甲午中日战争。30年代日本为摆脱经济危机,乘国共两党内战之机,发动了侵华战争。(2)侵华手段:(1)日本在两次发动侵华战争中都采取了制造事端,突然袭击方式。甲午战争中,日本在朝鲜制造事端,蓄谋发动战争。30年代日本先后制造“九一八事变”“一二八事变”七七事变等。(2)日本在两次侵华战争中手段残忍,令人发指,甲午战争制造旅顺大屠杀,30年代侵华战争中制造了南京大屠杀。(3)胜败因素:

①领导因素:甲午战争时清朝腐败,消极避战,求和妥协;抗日战争中,国共合作形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敌后战场与正面战场相互配合,共同抗敌。

②民众因素:甲午战争清政府压制民众的抗日热情,阻挠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抗日战争中,中共实行全民族的抗战。

③战略战术因素:甲午战争中,清政府坐失良机,招致失败;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采取阵地战和游击战,进行持久抗战,内线作战与外线作战相配合最终取得胜利。

④国际环境因素:甲午战争中,中国处在不利的国际环境中,英、美支持日本;抗日战争中,中国和英美苏结成反法西斯同盟,得到国际社会的有力支援。

(4)战争影响:两次战争都有给中华民族带来了空前的灾难。甲午战败,强烈刺激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从戊戌变法到辛亥革命,加速了中国民主革命的进程。抗日战争推动了中华民族的团结和进步,壮大了人民的力量,增强了全国人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为民主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提供了极为丰富,极其宝贵的经验, 其中,第一,必须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第二,必须有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第三,必须以武装斗争为主要斗争形式;第四,必须建立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第五,必须建立巩固的工农联盟;第六,必须发扬爱国主义精神;第七,必须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第八,必须建立人民民主专政,乃是最基本的经验。【真题再现】 1.(09全国文综)抗日战争期间某战役后,《新华日报》刊载一位中国将领的谈话:“我军„„对一城一寨之得失,初不以为重,主在引敌深入,使其兵力分散,而予敌主力以打击。”以下战役符合上述特征的是(抗日战争)【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抗战期间重大会战、战役过程及其战术等相关知识的考查。据材料信息可知,题中某战役运用是诱敌深入,分散敌人兵力,打击敌人主力的的战术。淞沪会战是抗战初期中国军队和日本侵略军双方展开的一次大规模阵地战,是正面大交锋,显然不符合题中的战术。百团大战是八路军针对日军对敌后抗日根据地进行大“扫荡”而开展的一次大规模的进攻性战役,主要作战意图是破坏华北日军的交通线 因此没有体现题中作战方针。平型关战役是抗战初期,八路军第一一五师为了阻止日军进攻而展开的一次伏击战,也不符合题中体现的战术。本题学生最容易误选b答案,因为题中体现的战术是毛泽东为首的八路军常用的战术。因此可以用排除法选出正确答案。

2.(09北京文综)图中数字符号标明的地点,都是抗日战争时期注明战役的发生地,其中能为八路军战史提供实地资料的是()

【答案】d 【解析】解题关键是抓住题干中的“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等有效信息限定词。①项史实是1933年察哈尔抗日同盟军收复多伦,但不符于抗战时期,排除。②项是国民党29军夺回宛平的史实,排除。③项是1938年国民党将领李宗仁指挥的台儿庄战役,排除。④项是朱德等领导一一五师平型关伏击日军的史实。故d项是正确选项。3.(09年上海卷)“麻雀叫,麻雀叫,日本人,真凶暴。夺我东三省,杀我们同胞。小朋友!大家起来闹,日本糖果我不吃,东洋玩具我不要。”这首童谣的出现是由于发生了 【答案】b 4.(09年山东文综)一位同学查阅《申报》时看到一下报道:“ 路方面消息,沪平通车昨日起北上车暂以济南为终点,南下车亦由济南开出,惟津浦客车则仍开至沧州,其以北之情形 不明。南下各次车抵沪时,均甚拥挤。”(注: 表示字迹不清)该报道的历史背景是()a.红军转战陕北,国共军事对峙 b.日本全面侵华,平津局势紧张 d.三大战役结束,长江以北解放 【答案】b 【解析】此题注意对题干知识的提取。

5.(09年江苏历史)1937年7月7日,驻华北l3军悍然发动卢沟桥事变,全面抗战爆发。日本在华北地区驻军始于()

a.甲午中日战争之后 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之后 【答案】b 【解析】注意近现代几个重要条约的记忆,甲午的标志性内容是帝国主义可以在花设厂进行资本输出的典型性标志。

6.(09年安徽文综)抗日战争期间,延安“吸引了一个美国军事观察团、一些美国国务院外交官和一个美国总统特使前来访问,另外还有大批外国记者前来采访”。其主要原因是()a.中共领袖人物的个人魅力

b.中共的抗日主张得到了普遍认同

d.中共领导的抗日力量在抗战中的地位日显重要 【答案】d 7.(09年福建文综)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八路军主力从集结地开赴华北战场协同友军作战,途中需要()【答案】d 8.(09年四川卷)15.图6是某博物馆藏民国时期四川一女子小学发给学生的毕业纪念----木兰彩瓷笔筒。从图中信息可推知校方的寓意可能是鼓励学生()

图6 a.投笔从戎,参加北伐 b.参加红军,反对围剿

9.(09年广东历史)共产党领导的边区政府在工作报告中说,国民党肤施县党部在延安公开出版几种壁报,张贴通衢。共产党的印刷厂替国民党印刷传单,已是尽人皆知。这反映出当时()

a.国民党已在军事上占领延安 b.边区政府由国民政府直接管辖 10(09年海南历史)“万里长征,辞却了,五朝宫阙,暂驻足衡水湘水,又成离别。绝缴移栽桢干质,九州遍洒黎元血„„待驱除仇寇,复神京,还燕碣”这首大学校歌出现的时期应是()【答案】d 【解析】注意题干信息的提取,从中可知主要讲述的是日本全面侵华以后的历史事件,由此可知选d。

11.(09年广东历史)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中国的革命正是由这样两种梦想推动着:一是爱国主义者想看到一个新中国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二是提高处于社会底层的农民的地位,消除古代旧有的阶级的社会差别。——据(美)费正清《观察中国》 问题:

(1)为实现“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一梦想,中国近代各阶级做出了哪些努力?(2)为提高农民地位,中国近、现代各阶级制订了哪些纲领和政策?

(3)1949年以来,中国参加了哪些国际组织,见证了“新中国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答案】(1)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等。(2)农民阶级:《天朝天亩制度》。资产阶级:平均地权。无产阶级: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3)重返联合国,加入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世界贸易组织,参与建立上海合作组织等等(4分)考生答案如超出要点但言之成理,可在每问总分范围内酌情给分。

【解析】第(1)问考查客观叙述历史事物的能力。中国近代为实现“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而努力的阶级主要包括农民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再联系学过的基本知识就不难得出农民阶级主要是: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爱国运动、资产阶级的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运动、实业救国,无产阶级的新民主主义革命。

第(2)与第(1)问一样是考查客观叙述历史事物的能力只要考生列举出上述三个阶级的所提出的革命纲领即可。现代史主要是涉及建国后的土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等甚至可以回答农业税取消。

第(3)问仍然比较简单是考查考生归纳的方法论证历史问题。结合所学不难得出答案: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加入亚太经合组织、世界贸易组织、上海合作组织等。

12.(09年天津文综)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是一场伟大的正义战争,对战后世界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2年1月,日军进攻缅甸,英军节节败退,英国政府正式向中国政府请求迅速派兵入缅协同英军作战。中国政府即派出10万远征军入缅,后又不断增兵。由于中国战场和印、滇、缅战场牵制日军达130万之众,使日军无法调往太平洋,大大减轻了美国的压力。——摘编自军事科学院《中国抗日战争史》等 材料二 :1943年11月,同盟国(中美英)召开三国首脑会议,讨论中国和亚洲有关重大军事、政治问题,包括联合对日作战和战后处置日本。——摘编自军事科学院《中国抗日战争史》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中国远征军出国作战的直接原因。(4分)(2)依据材料一、二,分析中国为什么能以大国身份参加此次会议。(2分)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次会议的重大成果及成果内容。(4分)材料三:1943年10月,中、美、英、苏四国代表签署《四国宣言》,提出:“为了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在重建法律与秩序和创立普遍安全制度以前,它们将彼此协商,必要时并将与联合国家的其他成员进行协商,以便代表一个国际共同体采取共同行动。” ——摘编自朱贵生等《第二次世界大战史》

(3)依据材料三分析《四国宣言》的主要目 的。(2分)其基本宗旨在战后是如何落实的?(2分)(4)依据材料一、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正确解决当今国际社会所面临重大问题的认识。(2分)【答案】(1)英国请求中国求援;中国保卫滇缅公路。(2)中国在印、滇、缅战场和国内战场坚持抗日,为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重大贡献。发表《开罗宣言》。日本所窃取中国的领土,如东北、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国。(3)战时合作,消灭法西斯;战后共同维护世界和平。创建联合国(4)各国政府和人民同心协力,密切合作,世界才能和平、发展。【名师心得】

一、易错知识点

1.九一八事变后,中日民族矛盾开始上升,到了华北事变后,中日民族矛盾才上升为中国社会的最主要矛盾。

2.共产党领导下的根据地的名称辨析 “革命根据地”,特指1927年至1937年,中国共产党控制下的地区。由于这一时期,大部分革命根据地都建立了苏维埃政权,所以又被称作“苏区”(苏维埃区域的简称)“敌后抗日根据地”,主要指1937年到1945年即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控制下的地区。“敌后”主要指这些根据地绝大部分位于敌人(日军)的后方;“抗日”则指明了这一时期根据地存在的目的和主要的作战任务。“解放区”是指人民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控制下的区域,以区别于国民党统治的区域(“国统区”)。

二、方法点拨

第一,重点掌握国共历史上的两次合作与两次对抗的历史,尤其是两次合作的历史。复习时应当注意的角度是:两次合作取得的重大成果和历史的进步,而不应当把重心放在两党之间的矛盾和历史恩怨上。把国共关系和国家统一联系在一起思考问题。

第二,本讲是高考命题的重点,是历年高考考查的重点。高考命题与社会热点相联系,中日关系和台湾问题,中美关系都与本讲有关系。国共两党的两次合作也因近几年国共两党交往的增加而成为高考关注的热点。【考点演练】

一、选择题

1.右图反映的历史事件标志着 a.中国开始转人局部抗战 b.中国全民族抗战从此开始

d.抗战期间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最大规模战役的开始

2对右图的漫画所反映的历史观最有力的驳斥的证据是()a.日本曾经遭到原子弹轰炸 b.日本解放了亚洲各国人民 d.日本首相参拜靖国神社 3.(09.无锡期末)以调查、访问、回忆等形式为特征的口述史学正在悄然兴起。当前,下列主题最适合我们以口述史方式进行研究的是 a.“巴黎公社”的诞生 b.“戊戌政变”内幕

4.下图为七七事变后,我国著名画家张光宇所作漫画《“七七”与“切切”》。图中两人为日本人。对这幅漫画理解比较准确的是

①认为日本发动侵华战争是自取灭亡②坚信中国抗战必将取得胜利 ③表明了日本人普遍反对战争 ④日本军人对发动的侵华战争感到悲观 5.“满天凉露压降旗,武运凋残日下西。会看大和魂葬处,豺鸣哭化暮鸦啼”这是摘自李汝伦《紫玉箫二集》的一首诗。这首诗的题目应该是

6.毛泽东指出:“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这是蒋介石二十年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这是一百多年来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其中的转折点指 a.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b.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7.文献纪录片《走近毛泽东》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在西柏坡村的小院里,警卫员给毛泽东梳头时拔下一根白发,毛泽东打趣地说:“打了三个战役,白了一根头发,值得!”这时的中国人民解放军

a.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对陕北的 重点进攻 b.实现了挺进中原地区的计划 8.(广东省实验中学2009届高三9月月考)20世纪40年代朱自清总结了人们的普遍心情:“胜利到来的当时,我们喘一口气,情不自禁的在心头描画着三五年后可能实现的一个小康时代„„但是胜利的欢呼闪电似的过去了,接着是一阵阵闷雷响着。这个变化太快了,幻灭得太快了。”当时人们的普遍愿望是: a.“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b.“要和平,争民主” 9.右边漫画所反映的蒋介石的哪一个政策()a.“攘外必先安内” b.“不抵抗政策” d.“假和平、真备战”

10.(09泰州期末)新华社迎接十七大特稿《在历史关节点上——中国共产党八十六年回眸》一文中用以下一些关键词概括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要关节点,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日出东方 力挽狂澜 灯塔指引 星火燎原 进京赶考 b.力挽狂澜 进京赶考 日出东方 灯塔指引 星火燎原 d.力挽狂澜 日出东方 进京赶考 星火燎原 灯塔指引

二、非选择题 11.(广东省汕头市金山中学2009届高三摸底考试)观察下列两幅反映中日关系的图片,结合图片提供的信息回答问题。

图1 1895年4月 日本马关 图2 1945年9月 中国南京(1)两幅图片分别反映的是哪一重大历史事件?(2)图2场景的出现对中国有什么重大历史意义?

(3)造成图

1、图2两种不同场景的主要原因分别是什么?(4)由上述图对今天中国的发展有何启示?

12.人民英雄纪念碑落成于1958年。当年,由中国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所长范文澜领导,研究浮雕图片所需的史料题材。经过精心选择,确定了八幅汉白玉大型浮雕,来表现近百年来中华儿女走向独立、走向解放的革命历程。请根据下列四幅浮雕图片回答问题。

图一:1839年 图二:1919年

图三:1937—1945年 图四:1949年

(1)请分别指出上述图片所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的名称。(2)图

一、图二的共同点是什么?有何重要历史意义?(3)根据图

三、图四提供的信息,说明中国革命斗争的对象发生了什么变化?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参考答案 1.b 4.a 5.b 6.d 【解析】本题不能只看到材料中几次出现的“转折点”三个字,那样似乎所有选项都有道理,而应该把“转折点”的意思搞清楚,“转折”不是结束,而是从什么变为什么。再细细看材料,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往近处看,过去中国共产党及其人民军队被国民党蒋介石围剿、封锁、进攻,在总体上基本处于被动应对的状态,什么时候这个局面开始发生变化,那就是在“解放军进行战略反攻”后;往远处看,既然蒋介石集团与美英等帝国主义集团的利益攸关,那么“蒋介石二十年反革命统治” 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也就是一百多年来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更何况1928年-1947年正好是二十年,就是“蒋介石二十年反革命统治”时期。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 篇5

1931年深秋,王若飞同志在包头不幸被捕。敌人知道他是干部,想从他嘴里得到党的机密。

一天晚上,几个特务闯进牢房,掏出手枪,对准王若飞的胸口。带头的特务恶狠狠地说:“现在只要你说一个„招‟字,就放了你;不说,马上送你回老家!”

王若飞坚定地说:“什么„招‟字,早从我的字典里抠掉了!”

敌人没有办法,气得像疯狗一样。他们把王若飞押到刑场上。王若飞站定了,抬头望着北边那巍峨的大青山。大青山峰峦叠嶂,连绵起伏,在夜色中显得更加雄伟。

敌人把枪口对准王若飞,凶狠地说:“这是最后的时刻了,再给你几分钟,好好考虑一下!”王若飞从容地说:“用不着考虑了,开枪吧!”

等了几分钟,敌人没有开枪。王若飞厉声喊道:“开枪吧!混蛋们!”

敌人还没有开枪。

王若飞忽地转过身来,面对着敌人。敌人吓得后退了几步。王若飞轻蔑地说:“你们这套把戏,对共产党员是没有用的!”

敌人妄想用死来威胁王若飞同志,他们的阴谋又一次失败了。

刘振美(一首)题

凤尾从来逞艳姿,巴山夜雨梦回迟; 史家高秉董狐笔,诸子低吟鲁迅诗。初稼新逢六月雪,厄杨仍发一年枝; 余生入狱何足畏,且看中天日影移。

1949年渣滓洞楼上一号牢房

刘振美(1916-1949):四川叙永人。文化工作者。1947年夏被捕,囚

于重庆“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渣滓洞集中营,1949年重庆解放前夕牺牲。

余文涵(一首)铁窗明月有感

铁窗明月恨悠悠,无限苍生无限仇,个人生死何足论,岂能遗恨在千秋!

余文涵(1917-1949):四川长宁县人。共产党员。1942年曾任中共达县县委书记,1949年担任中共川南六县边区县委书记。1949年 5月为当地敌特所捕,1949年 7月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

1925年夏天,方志敏在家乡湖塘村秘密成立了农民协会,带领贫苦农民与地主展开了斗争。

那年天旱欠收,到了秋天,许多贫苦的农民发愁交不起租,还不了地主的债。

方志敏召开了贫雇农大会,对大家说:“今年地主收租讨债,我们就要求减租减息。如果地主不肯,咱们就跟地主斗,不交租,不还债!”

农民们都害怕地主,不敢行动。方志敏带领一部分积极分子先把一个地主抓了起来,要他减租,并把借据还给农民。这一来,农民们有了劲头,都准备跟着方志敏干。不料,方志敏的五叔、地主方雨田跳出来,带头对抗农民运动。其他地主不敢收租收债了,方雨田却气急败坏地质问方志敏:“我是你亲叔,你该不会六亲不认吧?”

方志敏觉得不把方雨田的气焰打下去,斗争就不能取胜。他对大家说:“你们不要以为方雨田是我五叔,我就循情看面子。他既是地主,又和我们对抗,咱们就跟他斗争到底!”

一天晚上,他带领全村的贫雇农,手拿铁叉、锄头,包围了地主方雨田的大院,而冲在最前面的是方志敏。

方雨田紧关大门,躲了起来。几个农民翻墙进入方家大院,把门打开,大家一下子冲了进去。方雨田狗急跳墙拿刀想行凶,农民夺下他手中的刀,用绳子把他捆了个结实。

地主方雨田被斗倒了,震动了整个弋阳县。农民运动蓬勃开展起来。

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是 篇6

1934年10月,由于王明“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领导,造成了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被迫进行长征。1935年中国共产党在长征途中召开了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冒险注意在中共中央的统治,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的正确领导。这次会议是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列宁注意基本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会议。它在极端危险的时刻,挽救了党和红军。是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标志着党从幼年达到成熟。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标志着长征圆满结束。红军长征的胜利,标志着中国革命新局面的开始。

1936年12月,国民党爱国将领张学良和杨虎城将军率部发动西安事变,逼蒋介石抗日。中共中央在对国际国内的政治形势进行正确分析之后,确定了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基本方针,主张用和平方式解决西安事变引起的问题,反对新的内战。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件大事,它对于促成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起了重要的作用。

总之,长征促使中共的成熟,是中共第一次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解决问题,为新民主义的胜利提供重要保证。西安事变促使国共两党合作共同抗日,直接促使新民主义的发展。

结合以上资料,可以得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

首先,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把中国革命引向胜利,是由于她坚持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正确方向。自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的近80年的时间内,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从来都是没有停止过的。但是,中国人民没有什么思想武器来抵御帝国主义,只是在十月革命以后,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广为传播起来,中国人民才有了新的思想武器。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社会革命论。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使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深深地扎下根来,并被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转化为对中国社会进行革命改造的伟大的物质力量。可以说,没有毛泽东思想的正确指引,就不会有中国革命的胜利。

其次,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没有新中国。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旧民主主义革命之所以失败,就是因为没有一个像中国共产党这样作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时刻代表着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利益的先进政党的坚强领导。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民指明了斗争的目标,在长期斗争的实践中找到了使革命走向胜利的道路,取得了中国革命的伟大胜利。“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是中国人民依据近代中国革命的历史经验所得出的一个科学的结论。

再次,建立一个最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是中国革命胜利的基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革命对象是极其残暴和凶恶的,同时,无产阶级和地主大资产阶级都只占人口的少数,最广大的人民是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以及其他中间阶级。因此,无产阶级如果要取得革命的胜利,就必须争取和联合广大的中间阶级。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坚信这一点,并且坚持了在革命统一战线中以无产阶级为领导,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原则,从而在反帝反封建的旗帜下,把全国各族和各阶层人民紧密地团结在自己的周围,最终推翻了压在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取得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最后,在中国实行人民民主专政制度,是中国革命发展的历史必然。在中国民主主义革命的进程中,曾经实验过资产阶级的民主和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但是,它们最终都失败了。事实证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之所以能够取得胜利,就是因为以人民民主代替了资产阶级民主,以人民共和国代替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印象主义是一场绘画的革命 篇7

法国艺术理论家丹纳在其《艺术哲学》中说到, 什么样的地理位置就会有什么样的土壤、雨水、空气, 就会长出什么样的植物, 就会养育一方人, 从而产生有别于其他民族独特的气质和文化。印象主义就是法兰西这片土地上产生的艺术流派, 后来影响到了欧美的其他国家。虽然都是运用印象主义的方式作画, 但其作品就有明显的区别, 这是民族气质在艺术中的体现, “印象主义”是法国艺术的代名词, 是法国的绘画艺术独立存在的形式, 之前的法国古典主义等诸多流派都是舶来品, 唯独印象主义的出现, 法国才真正成为文化艺术的强国, 世界艺术的中心才逐渐转移到巴黎。

二、印象主义对绘画的重要贡献是回归艺术本体

古典绘画艺术大多是依附于宗教和文学, 不能独立而存在。印象主义绘画则从宗教和文学中脱离出来, 回归到色彩、造型、线条、明暗等诸多的绘画因素中, 使绘画独立而成为绘画, 具有绘画独立性的美学观念。离开了艺术表现现实的情节化和戏剧性结构, 排除叙事性的文学内容, 注重画家对现实情境的自我感受和自觉表现, 擅长对现实情景的生命状态和存在形式进行直觉式的客观再现与描绘, 将绘画从客观自然再现转向主观精神表现, 以迎合新兴市民阶层的审美需求。印象主义在艺术精神上对立于西方古典传统绘画, 强调创造新时代的艺术形态;对主题性地再现现实不以为然, 提出应自然而随意地表现生活与客观物象;游离于传统艺术所关注的社会功用与教育职能。

三、印象主义注重绘画的光、色、形、意、美的 融合

艺术与光学相结合是印象主义的主要的美学特征。印象主义绘画在光与色的表现上取得了突破性成就, 在光、色中求形, 以光与色的讴歌表现意和美, 理解了光、色、形、意、美在绘画语言中的辩证关系, 把闪烁的阳光和微妙的阴影引入画面, 绘画随之变得清新明丽、生机盎然。但印象主义的绘画还是属于写实范畴的, 这种写实与古典主义的写实不一样, 印象主义的画家们只画自己所看到的色彩, 不会胡乱编造色彩, 是对客观色彩再现。

在古典主义和学院派一统天下的时代里, 印象主义的出现即有划时代的意义, 颠覆了以往人们对艺术和色彩的认识。古典主义绘画画面都非常细腻, 而印象派追求自己所感受到的, 在人们的传统意识里, 印象主义的绘画总给人感觉是没有画结束的半成品。因此当时颇受批评家的质疑。印象主义之名的由来, 是从莫奈的作品《日出 . 印象》中“印象”一词而来的。莫奈作为印象主义的精神领袖, 在美术史上散发着耀眼的光芒。在他所有的荣誉中发现色彩是最伟大的成就。他好比给世界带来一张挑战书。莫奈作品《伦敦国会大厦》在伦敦展出之后。英国人才惊奇发现原来伦敦的雾是有颜色的, 在之前的伦敦市民一直认为伦敦的雾是白色和灰色的, 莫奈用自己的绘画作品改变了人们上千年的认识和观念。

四、印象主义的继承与颠覆

任何事物都有继承和发展的关系, 世间没有无源之水, 也没有无本之木。绘画也是遵循这一规律延续发展而来。印象主义是继承以往的优秀画家及流派风格加以发展的结果。风景画是他们最主要的表现题材。独立的风景画始于荷兰小画派时期, 后经英国的风景画家康斯泰布尔与透纳进一步发展。他们对光, 运动和色彩气氛的追求影响了法国的浪漫主义和巴比松画派。巴比松画派开辟了法国民族风景画的道路。柯罗提出来“”面向自然, 对景写生”对印象主义画家产生了最直接的影响。巴比松画派中的不少画家还是印象主义画家的老师。而他们的学生们吸收了以往风景画的成果, 将这一画种的发展推向了一个更高的高度。印象主义画家在人物画中并不把人物当成主体来进行描绘, 而是讲究人物与景物的和谐统一, 表现人物在光线下所呈的形态。画面的感觉也如同一张完美的风景画一般。

印象主义画家们在技法上运用的是直接画法, 在此基础上也有所创新。以往的画家们作画, 白色在通常情况下不与其他颜色调和使用。印象主义画家为了提高画面的明亮度和色彩的丰富性, 大胆地在颜色里加白。增加了画面的灰色层次。他们将黑色从调色板中刮掉。认为黑色不属于色彩。有的画家直接在颜料里填充一些非绘画的媒介, 以造成画面独特的肌理, 增强画面的艺术感染力。

采用原色并列、重叠和补色手法, 形成印象派新的绘画语言。为了表现物体的动态变化和光色的斑斓绚丽、光怪陆离, 印象派画家采用小笔触和色调并列方法, 有些颜色不再在调色板上调配, 而是红、黄、蓝三原色并列, 时而重叠, 并把红和绿、黄和紫、蓝和橙色补互对比, 使色彩在强烈视觉冲击中产生新的和谐。印象主义新的“光色”技法形成了新的绘画语言, 令人耳目一新。

五、印象主义绘画是科技和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 度的产物

英国著名的科学家牛顿在科学的贡献是多方面的。光与色彩的面纱便是由牛顿揭开的。他观察阳光穿过三棱镜后的结果, 得出白光是所有色光的混合的理论。到19世纪修凡尔, 卢德等人建立了科学的色彩体系。

(一) 在白色的光线下物体呈现的颜色是物体的固 有色。

(二) 照射在物体上的光色为光源色, 如物体受太 阳光的照射, 光源色则呈温暖的黄色。

(三) 光源色在物体上因物体不同的固有色而变化 为其他颜色。

(四) 由邻近物体的色彩反射过来的光色是环境色。

(五) 由于邻近物体的色彩而产生视觉错觉的颜色。 如在蓝天背景前的物体的色彩偏于补色橙色的调子。

这些色彩理论体系的建立为印象主义画家提供了理论依据并指导其实践。使印象主义的画家们能够走到大自然中去对景写生。尊重自然和人的感觉印象。色是光的照射下产生的, 在不同的时间, 环境, 气候等客观条件下。受不同光的支配而有各种不同的色彩。他们通过写生观察, 发现过去长期不被注意的色彩现象, 从而在绘画色彩上引起了重大的革新。如过去一般人认为草是绿色的, 但是如果眺望远方的原野, 草不是绿色的而是青色的, 如果在晚霞照射下, 则成为红色或灰色。

六、吸收东方的绘画艺术

以上所述阐述印象主义画派是欧洲绘画史上的一场伟大的革命并不为过, 这场革命对于绘画至今仍在继续, 目前中国的油画市场一路走俏, 直接衍生了一支生机勃勃的中国油画大军, 在这支有生力量当中, 有许多的画家是以印象主义为艺术的审美标准。而在中国的色彩教学当中均是以印象主义的色彩理论和作画技巧为标准。艺术不是一层不变的形式, 艺术的规律是一种轮回, 人们总是在追求新鲜的视觉信息。当现代光怪陆离的艺术形式就像昙花一现的时候, 我们不断的在思考:“什么是真艺术, 什么是永恒的艺术”。

摘要:印象主义是欧洲绘画史上的一场伟大的革命。印象主义绘画传达出法兰西民族特有的浪漫气质, 素描在画面上变得不重要, 而色彩关系被摆在了第一位。印象主义是承上启下的重要画派, 是传统绘画与现代绘画的分水岭。对现代绘画的发展有着相当深远的影响。颠覆了人们对传统艺术的认识, 开启了历史的新篇章。

关键词:印象主义,色彩,革命,风景画

参考文献

[1][美]迈耶斯.印象派四重奏[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

[2]何政广.世界名画家全集--莫奈[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 2003.

神秘主义的胜利 篇8

剧中的杀人案件充满神秘主义色彩,古典恐怖故事的读者最熟悉的“克苏鲁神话体系”在剧中有所涉及,杀人仪式、神秘宗教、黄色国王等等符号性细节非常多,与此同时,伍迪·哈里森与马修·麦康纳饰演的两位男主角又各有复杂的身世与麻烦不断的家庭。整部剧采用双线闪回的叙事方式,脉络清晰,新旧两个案子、两种不同人格与生活状态的交汇与分离,细节丰富,气氛和情绪的营造也非常到位。

马修·麦康纳如愿加冕奥斯卡影帝之后,这部剧被拿出来讨论得更多了。当年风流不羁的“德州爱神”一跃而靠演技封神,本身就极具可看性,何况片中马修的表演也相当优秀,层次分明,既有痛苦纠结,又有神游天外的无助。除了马修,另一位男主角、同是硬汉派的伍迪·哈里森扮演的马蒂需要处理更多的人际关系,拿出了十分有诚意的表演。本剧的编剧兼制片尼克曾推出过离奇另类的悬疑剧集《谋杀》,而《真探》的制作方式则是每季都换演员阵容,每季也只讲一个完整的大故事。

基本上看刑侦美剧的群体习惯了《犯罪现场调查》(CSI)、《犯罪心理》(CM)等老牌传统的一集一案的表现方式,不太能忍受这种追了一个月还不知道凶手是谁的剧集。但缓慢有缓慢的好处,当越来越多的中国导演喜欢把电影当电视剧拍,用无意义的对话充填空白,浪费自己的名声也浪费观众的生命时,我们还是看看国外的导演如何把一部电视剧当成电影来拍,怎样做到情节缜密和细节考究。1995年与2012年的场景镜头色彩有明显差别,纪录片拍摄方式的少量运用带给观众更多的参与感,而第四集的结尾有个6分钟的警察进入犯罪现场进行抓捕的长镜头,设计精妙复杂,效果几近完美,即便放在电影圈里也是非常优秀的。另外,《真探》片头曲的制作也为人称道,除了浓浓的复古风格,人物剪影在各种环境背景里暗示了整部剧的纠结、痛苦与复杂,而全剧双线闪回的叙事方式如果用来拍电影其实并不算新鲜,用来拍电视剧就会显得特别讲究,特别郑重其事。

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是 篇9

莫言诺奖发布会:获奖是文学胜利 不是政治胜利

2012年10月12日15:52腾讯文化

北京时间10月11日晚上7点,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将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中国作家莫言。莫言因此成为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大陆本土作家。12日下午,莫言在家乡高密召开新闻发布会,以下为腾讯文化记者从前方发来的报道。

法新社提问很犀利,说莫言是官员,站在权力角度写中国,作品引用毛泽东讲话。莫言回答:毛泽东讲话是历史文献,有局限,我们的创作就是突破局限。我认可一部分正确的。

莫言谈自己和体制的关系:诺奖是文学奖,不是政治奖。我在中国写作,体制内写作,但我是从人性角度写作。我的获奖是文学的胜利,不是政治胜利。读过我的作品的人,知道我是有批判性的,是人性角度写作。

山东媒体关心作家与故乡的关系。莫言说:在这片土地感受颇深,离开时魂牵梦萦,尤其我这样写乡土的作家。莫言:我不希望引起莫言热,希望快些冷却。

香港电视台问出版自由。莫言回答道:出版自由是相对而言。海外出版涉及宗教问题也会受限制。中国有限制,但是您读一下现在公开出版的书,对比上世纪五十年代,你会惊讶于这种放松的尺度。

至于钓鱼岛问题,莫言表示,赞成搁置争端:“我去过朝韩三八线,那里是动物的天堂。我希望钓鱼岛成为鱼类的天堂。”记者问莫言是否会离开中国。莫言说:“我连高密都不想离开。”

莫言也感谢微博了平台。他说:“微博让我知道有这么多人喜欢我,也有这么多人批评我。”

上一篇:小学老师师德师风个人计划下一篇:物业服务公司章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