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三 第三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教案(通用8篇)
专题三 第三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教案 篇1
专题三 第三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教案
专题三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通史概要:
初中时,学生已学习了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等内容。在学习本专题内容前,可以引导学生先回顾初中的相关知识,如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天京变乱、《天朝田亩制度》、武昌起义、中华民国的成立、五四运动、中共的诞生、国民大革命、南昌起义、土地改革、长征、解放战争的胜利等,让学生有总体认识。
本专题主要讲述了面对民族危机的加深,为了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各阶级进行了一系列探索:(1)农民阶级——太平天国运动,介绍了太平天国运动兴起、发展及失败的经过;《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太平天国前期和后期分别颁布的纲领性文件;(2)资产阶级——辛亥革命,介绍了辛亥革命的爆发、中华民国的建立及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3)无产阶级——新民主主义革命(也有资产阶级的参加与合作),介绍了五四运动、中共的诞生、国民大革命、武装起义、土地改革、长征、遵义会议、解放战争及其胜利。
第三节新民主主义革命
教案
课标要求:
概述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史实,认识其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概述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史实,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①、识记: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国共产党诞生、民主革命纲领制定、国民党一大、国民革命运动兴起、北伐战争、大革命的失败、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土地革命、红军长征、遵义会议、人民解放战争、土地改革、国民政府的覆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召开、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
②、理解:认识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对中国革命发展的重大意义;归纳、比较和分析中共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不同阶段的土地政策;中共取得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
③、运用:以比较五四运动和辛亥革命的异同为切入点,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异同,培养分析和比较历史事件的能力。通过对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和中国共产党在解决农民土地问题上的不同态度和措施的对比,培养分析和比较历史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认识五四运动历史意义与中共诞生的伟大意义;结合史实及教材上的图片,理解大革命性质及经验教训;结合教材,通过对史实分析、比较,找出中共为什么能领导革命走向胜利。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结合国情,加深对中共性质、历史使命的理解,深化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感情。通过对土地革命、土地改革等对中国革命的影响的分析,认识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主人。从中共成长历程和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斗争中学习积极进取精神和追求真理的作风。通过对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综合分析,认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走经过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道路,这是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必然,是中国人民的历史选择。
重点难点:
重点: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的成熟历程、国共合作、北伐战争、遵义会议。
难点: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的原因、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建议:
(1)、从总体上认识:本课教材从五四运动及中共成立、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武装起义和土地革命、解放战争几个方面介绍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曲折发展的历程。在具体教学中要充分挖掘教材,适当补充有关图片、影视资料,增加学生对这一时期重大历史事件的感性认识。
(2)、五四运动可利用的历史照片、影视资料较多,在教法设计上回旋余地较大,教师的教学语言应把握历史感。如关于五四运动的过程,可让学生回忆初中学过的内容,还可借助影片,不必太多展开,学生掌握前后两个阶段特点即可。关于五四运动的意义,重点引导学生理解其性质和那种“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精神,强调“开端”两字。
(3)、关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这部分内容,可利用的历史照片、电影、电视图像资料也很多,教师可以放映电影《开天辟地》某些片段。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背景,教师可引导学生结合五四运动爆发背景和五四运动历史意义的分析,引导学生分析出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条件——经济基础、思想基础、阶级基础和组织基础等。
(4)、关于“国民革命”一目,只需讲清教材具体史实,关于失败的原因,首先要求学生正确理解“失败”的含义,然后从客观、主观两方面依次总结失败原因。
(5)、关于“‘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开辟”一目的教学,由大革命失败的教训,引出中共的武装起义——南昌起义和湘赣边秋收起义,对之加以概述,并结合教材中“资料卡片”,引导学生分析两次起义失败的教训,由此引出“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开辟。
(6)、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一目中,对比抗战胜利后人民的愿望与蒋介石集团的行动,突出蒋介石集团的反动本质。将解放战争过程分为四个阶段:1945年8月至1946年夏,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而斗争;从1946年夏至1947年6月,全面内战爆发和粉碎国民党进攻;1947年6月至1949年1月,战略反攻和战略决战的胜利;1949年1月至1949年10月,解放战争胜利。在阐述战争过程中运用地图或制作多媒体,反映人民解放军的战略反攻和三大战役的形势。
(7)、引导学生回忆中国近代史中各阶层对中国道路的探索的情况,从而得出结论: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中共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是历史的选择。
专题三 第三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教案 篇2
学号: 100301024 姓名:瞿文琼
第三单元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第9课 辉煌灿烂的文学【高中历史必修三】
【教学内容】
(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 3(必修)》第三单元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 【教材分析】
本节是本单元第二课,本课分为从《诗经》到唐诗、宋词和元曲已经明清小说三个方面,系统地讲述了不同历史时期中国古典文学的不同发展形式。《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对这一节内容作了这的要求:了解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文学成就,了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
2.了解、诗,词、歌、赋等各种不同的知识内容和形式,知道和掌握一定数量的名家作品;
3.拓宽文化视野,提高赏析和运用古代文学作品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教科书及教师提供的材料以及自己的日常积累,通过阅读,讨论,分析,评论了解各个不同时期的文学发展特色。
2.通过阅读,观察,练习,欣赏,表演,评论,创作等方式积极参与教学;通过独立思考或合作学习对所学的内容进行比较,概括和阐释;学会合作学习和相互交流;
3.组织学生进行分组交流讨论,学会从历史的角度赏析文学作品。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本课学习,了解中国古代灿烂的文化。通过对文学家、诗人及其文学作品的分析,把学生带进文学艺术的殿堂,感受古人的呼吸,思想,情操,增强文化修养。通过潜移默化的教育和熏陶,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操,使学生的品格得到升华。
2.通过组织号召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讨论,提升学生的合作精神、集体意识和竞争意识。
3.以一些杰出的文学家身上具有的热爱祖国、关怀民情等高尚的思想情操来引导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塑造健全的人格。【重点难点】
1、重点:中国古代文学的表现形式及时代特点;了解文学是一定时期社会政治、经济反映;使学生将一些著名的文学作品的思想性和社会背景紧密地联系,更好地去解读作者的创作意图。
依据:中国古代文学的知识在中学语文课上早已经学过很多,但在历史学科上是有所不同的,必须将对诗歌的理解从文学性转到历史性上来,与历史背景相结合,从而更全面的了解所学朝代的社会状况。
突破方法:要求学生提前预习课文,并结合语文学科上掌握的一些技巧来初步分析古典文学的深层含义。
2、难点:不同时期文学主流形式的形成及其特点;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与政治经济等之间的联系。
依据:这部分内容没有明确在课文中写出,但却是影响文学发展的根本原因,也是文学作品所真正展示和体现的内涵,是对历史知识点的深入理解与探究,更能培养学生分析思考能力。
突破方法:引导学生将之前学习的各朝代政治、经济的内容与之充分联系起来,结合时代背景进行思考分析。【教学方法】
1、教法:采用口授的方法进行启发式教学与探究型教学,运用多媒体课件和板书,通过文史联系比较、情景创设等途径,结合相关图片进行授课。由于本课属于文学史的内容,其主要名篇和文学特点在语文教学中都多有涉及,在课堂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学生引用和回忆已学过的历代名篇,在整合语文的教学资源的同时,注意培养学生从历史发展的大背景中去把握文学的发展及其特点,努力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
2、学法:自主学习、小组讨论与探究学习相结合,首先是学生独产思考课堂问题,再是分组讨论,最后对问题进行解答并提出相关探究性课题。注重探究学习,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养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能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学会同他人,尤其是具有不同见解的人合作学习和交流,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提高学生文学鉴赏的水平,加强文学修养并陶冶其情操。【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中“风骚”指什么?
-----“风”指《诗经》,“骚”指楚辞。【讲授新课】
一、从《诗经》到唐诗
(一)《诗经》、楚辞和汉赋(9分钟)
1.首先从《关雎》引入,让同学们自己分析《关雎》的内容和特点,然后介绍分析《诗经》的简单概况,从《关雎》的特点引申到《诗经》的特点和价值。
概况:《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西周至春秋中叶的诗歌,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孔子整理编定。
特点:四言为主,多用重章叠句,语言丰富,内容古朴,现实感强(现实主义)
价值:奠定了中国古典文学现实注意的基础,被后世奉为儒家经典(五经之一)。在中国文化史和世界文化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
2.先简单介绍屈原的人物形象及其时代背景人生经历,引出代表作《离骚》,由学生朗诵《离骚》片段,之后综合分析《离骚》概况、特点和价值。
概况:世界文化名人,我国古代的伟大诗人屈原所作。屈原采用楚国方言,利用民歌的形式,开创了诗歌新体裁──“楚辞”,又称“ 骚体 ”。《离骚》是楚词代表作,抒情长诗。
特点:楚言楚地(楚辞体);句子参差不齐;浪漫主义色彩。价值:是抒情长诗,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崇高的地位。诗人把深厚真挚的感情和丰富的想象融于作品中,表达了人民的热爱。人们常以“风”“骚”并举。
3.简单说明汉赋是由楚辞发展演变而来,引用《上林赋》和《二京赋》部分选段,结合对比《离骚》分析汉赋的特点。
以恢弘的气势,绮丽的景物,夸张的手法华丽的辞藻,表现出当时宏阔硕大的文化气度,豪迈勇进的时代精神,以及丰富多彩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
【教师小结】综合分析《诗经》、《离骚》和汉赋的内容特点和时代背景,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古代文学的内容形式发展是与时代发展密切相关的,受其所影响。
(二)唐诗
1.唐朝不同时期发展概况 学生讨论唐诗并整理成一个表格。
初唐:初唐的著名诗人有王勃、陈子昂等人。
盛唐:①高适、岑参的边塞诗,写出了边塞景物的雄奇壮观和军旅生活的英武豪放。②孟浩然、王维的山水诗,景物如画,意境幽深,富于诗情画意。③李白以浪漫主义的创作赢得“诗仙”的美誉。④杜甫以现实主义的“诗史”被誉为“诗圣”。(李白和杜甫着重讲,其他的一带而过)
中唐:白居易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创作了大量平实浅近的讽喻诗。
晚唐:李商隐、杜牧(“小李杜”)“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2.【教师提问】同学们都知道唐朝是中国古典诗歌最辉煌的时期,那么大家知道其原因是什么么?(学生讨论后,教师归纳)
【学生回答】【教师解答】①国家的统一和国力的强盛,为诗歌的发展准备了必要的物质条件;②南北、中外的文化交流也提供了深厚的文化基础;③开明兼容的政治及文化政策和科举“以诗取士”,不仅使文人思想开放、活跃,也直接刺激了诗歌创作的迅猛发展。
在此,进一步引导学生理解一定社会的文化和经济、政治的内在联系,逐步培养他们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宋词和元曲
(一)宋词
1.【教师提问】词这种文学形式最初出现于唐代,但几乎不为人知,相反到了宋朝,诗开始逐渐落没,词却开始走向繁荣,哪位同学知道这是为什么?(学生讨论后,教师归纳)
【学生回答】【教师解答】①两宋城市手工业、商业经济的繁荣,是宋词兴盛的物质基础。②市民阶层的扩大,生活水平的提高,要求丰富的文化娱乐生活。③两宋社会矛盾尖锐,文学家用词更能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
2.分派别介绍代表人物其派别的思想内容和风格特点
婉约派:北宋的柳永和两宋之际的李清照是婉约派的典型代表,可以柳永的《雨霖铃》和李清照的《声声慢》为例,说明婉约派的风格委婉含蓄,细腻感人,内容以咏叹个人身世,写景抒情为主。
豪放派:苏轼是豪放派的开创者和主要代表,南宋辛弃疾也在此取得了很大成就,可结合二人的代表作品分析,总结出豪放派的风格豪放激愤,气势雄伟,内容以记事、说理为主,表达内心感慨。
(二)元曲
1.介绍广义元曲的含义,包括散曲和元杂剧。散曲是北方民间流行的一种诗歌体裁,在音节和用韵上比较自由,句子长短参差,且可以加衬字,多用方言俗语和当时的新词,增加了语言的灵活性和通俗性。元杂剧是融合宋金以来各种表演艺术形式而形成的一种完整的戏剧形式,用北方流行的散曲曲调演唱。
2.元曲成就最高的是关汉卿、马致远等人。
3.教师引导学生共同分析元曲兴盛的原因,一是适应统治阶级燕乐的需要,二是为满足广大市民阶级日益强烈的文化需求(主要的)。
三、明清小说
1.召开小说讨论会,让同学阐述自己喜欢的明清小说,老师引导学生共同分析明清小说繁荣的社会背景
①社会经济发展,商品经济繁荣,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并缓慢发展;②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加强,封建社会的衰落, 社会矛盾凸现,不少文人开始对现实进行批判,对小说创作产生影响;③市民阶层扩大,为小说创作提供了丰富素材,同时也提出社会需求。
2.纠正关于明清小说的几个错误观点。明清小说在文学史上与唐诗、宋词、元曲并称,是明清时期文学的代表。明清小说是从宋元话本发展而来的。唐代传奇、宋元话本都是短篇,明清小说创立了长篇体裁,开辟了我国小说史的新阶段。
3.特点:数量繁多,体裁多样,表现手法丰富,在反映社会生活的深度和广度、人物性格的塑造、细节的描绘、语言的运用等各个方面,都大大超过了前代。
4.代表作品:
①四大名著:《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红楼梦》等四部长篇小说最为著名,是中国和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珍品。
②其他:文言短篇小说《聊斋志异》,讽刺小说《儒林外史》等。【课堂总结】
本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中国古典文学的主要形式及其的历史成就。相信大家对唐诗宋词等古典文学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政治、经济和文化三者是密不可分,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同学们以后在分析问题时一定要养成全面思考的习惯,这样才能将问题思考的更透彻,才能得出最正确的解答。【课堂习题】
专题三 第三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教案 篇3
教学重点:
1、理解生动细腻的人物心理活动刻画对表现人物性格的作用。
2、通过心理描写、情节布局等分析玛蒂尔德夫人的形象,从而透视当时的社会。
3、分析小说的艺术魅力之一——精巧的构思;
教学难点:全方位的评价玛蒂尔德这一复杂人物,从而领悟小说所表现的深刻主题,探究隐藏于“项链悲剧”之后的社会根源。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 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尔森提出一个快乐方程式:快乐=物质消费+欲望。从经济学观点看,物质消费越大欲望越小,快乐就越多,所谓知足常乐。反之,一个物质消费有限,欲望无穷大,那将怎样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莫泊桑的一篇著名的短篇小说《项链》(板书课题),从中寻找答案。
(二).速读:英语课本中也有这篇课文,译做〈首饰〉。结合课文内容,试比较一下,哪种译法好?
“首饰”包括耳环、戒指、项链等,是一个大概念。用之范围太大,指代不确。
“项链”是属概念,是具体的物,在文中是与人物命运息息相关的物件。它是本文的线索,贯穿了全文的始终。人物的命运遭遇是靠“项链”连缀在一起的。
(三).抓线索理情节以玛蒂尔德身份复述这个故事:借项链-------丢项链--------赔项链-------得知项链是假的
(开端)
(发展)(再发展)
(高潮与结局)列出情节结构。
七个“梦想
四个“陶醉”
十年青春
一个“回想”
4.边读边思:玛蒂尔德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联系生活,说说女主人公十年的艰苦值不值得?对于她的遭遇,你持什么态度?作者对玛蒂尔德到底是一种什么态度?造成主人公悲剧的根源是什么呢?
过渡:.通过赏析主人公玛蒂尔德其人,引导学生积极进行理性思考。即通过作品语言领会作者的用意。作者可能“用意十分,下语三分”,读者要能将另七分用意也领悟到,不受作者创作意图束缚,不受既定结论影响,充分发挥自己的表现力和创造力,见仁见智,自由评说。
(四)问题探讨,分析人物。
一)心理描写:
1、人们常说“性格决定命运”,这话有一定的道理,请同学们想一想玛蒂尔德的悲剧结局是由她的哪些性格决定的? ——爱慕虚荣,贪图享乐的思想。
2、课文哪些地方揭示了她爱慕虚荣、贪图享乐的思想?——课文开头整个部分都是证据。要求做新衣,伤心没有饰品也是,舞会上的陶醉也是……等等
3、开头部分的文字是从哪个角度着重介绍玛蒂尔德性格的?——心理描写。4.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是哪一个?(梦想)
5、“梦想”一词有两个义项
妄想、空想;渴望。
作者为什么用“梦想”二字,而不是用“联想”、“想象”、或者“向往”等词。——玛蒂尔德“梦想”的词义既是“空想”又是“渴望”,首先她在妄想、空想,从她的出生、地位、和家庭环境来看,想象的事情不可能实现;其次,虽然不可能实现,但她“渴望”实现。
6、“梦想”一词为什么反复使用? ———“梦想”使用达7次之多,反复使用,表明她不切实际,爱白日做梦,充分地展示了她卑俗的灵魂。淋漓尽致地表现出她追求享乐,爱慕虚荣的思想。预示了悲剧的必然性!
过渡:除了从心理描写的角度表现玛蒂尔德的性格特点之外,课文还从 哪 些 角 度 反映了她的这一性格?——(语言描写、动作描写)
二)语言、动作描写:
1、要让人物形象鲜明生动,最好让人物走到前台,直接面对观众。所以小说描写人物的语言、行动,最能直接地反映人物性格。同学们,让我们以“欣喜借项链”这一情节为例,来分析人物的言行,体察人物的性格。
2、请三个同学分角色演读这一部分,(课代表指定 旁白、玛、佛)(形式多样化,好)
3、莫泊桑的老师福楼拜在指导莫泊桑写作的时候说:“无论你要讲的是什么,真正能够表达它的句子只有一句,真正适用的动词和形容词也只有一个,就是那最准确的一个动词和形容词。” “借项链”一节,作者描写得非常精彩,其中有很多“最准确”的句子,“最准确”的动词和形容词,请同学们找出来,仔细品味,看看他们是如何准确传神地表现玛蒂尔德的心态和性格的,然后向大家介绍你的体会。——给学生2-3分钟的时间思考品味,鼓励学生相互讨论。——学生发言谈体会。(1)、玛蒂尔德在试这些首饰的时候,“不知道该拿起哪件,放下哪件”,而且还不断地问着:“再没有别的了吗?”让读者充分感受到一个贫穷却又对珠宝情有独钟的妇女见到日思夜想的珠宝首饰时特有的激动、惊喜。(2)、当她忽然发现青缎盒子里的一挂精美钻石项链时,高兴得“心也跳起来了”,双手拿着那挂项链“发抖”。表现她的又激动又紧张的心情。激动,是因为她发现这里竟有如此精美的项链;紧张,是她很想借到却又担心对方不借给她。(3)、她把这串项链挂在脖子上,对着镜子“出神好半天”——她发现自己配上这副项链太美了,美得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了:镜中这位高雅迷人的贵妇人竟然就是自己,这不正是自己日夜梦想中的富贵形象吗?展示了她空虚爱做梦的内心世界4)、可是要开口借了,却又显得“迟疑而焦急”——担心借不到,所以“迟疑”;可又很想借到,所以又“焦急”。这种心情只有玛蒂尔德自己才能真切地体会到。5)、她的问话也特别讲究:“你能借我这件吗?我只借这一件。”这里“这件”、“只”、“这”,三个词必须重读,才能体现她此时的心情。“这件”、“这”,强调自己对这串项链情有独钟;“只”,表明自己要求不高,别无他求。她问得如此迟疑而焦急,如此讲究问话“艺术”,是担心对方不借给她。6)、对方却爽爽快快四个字:“当然可以!”她兴奋得简直要发疯了,“跳起来”,“搂住”朋友的脖子,“狂热”地亲她,接着就带着这件宝物“跑”了。这可太意外了,得到首饰的极度兴奋的心情毫不掩饰地表露出来。
总结:莫泊桑真不愧是得到老师真传的语言高手,场景不大,着墨不多,却把一个爱慕虚荣的小资产阶级妇女描绘得栩栩如生,把她的性格刻画得入木三分。三)玛蒂尔德的性格仅仅是“爱慕虚荣、追求享乐”吗?作者对她仅仅是讽刺吗?你能从玛蒂尔德身上看到哪些闪光点?
(学生自由发言,发表自己的看法,可让学生联系现实来谈。)例如:(1)赔项链的过程中她不说明,不拖、不逃、不赖、不买一挂假的去骗,这样做都可以逃避责任,但这样也是极其自私的,她没有这样做,表明她勇于负责、诚信的一面。2)她不通过出卖色相这条捷径来既保全美貌,又偿还掉债务。她不愿以牺牲尊严为代价去换取那种生活。可见,她对自己的人格与尊严是很爱护的。(3)她“一定得去告诉佛莱思节夫人”的心态。十年贫穷生活的磨练,不仅改变了她的容貌,更重要的是改变了她的精神。此时的她没有了十年前见佛莱思节夫人时的自悲自怨、自惭形秽和低声下气,可让学生自己概括总结)玛蒂尔德的性格具有不同的侧面,且经历了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如果说前半部分表现其“爱慕虚荣、追求享乐”的性格,那么,后半部分这侧重于表现其“勇于负责、诚信、维护人格尊严”这一侧面,作者对她的态度也由讽刺进而变得同情、赞美。
板书:勇于负责、诚信、维护人格尊严。玛蒂尔德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观点应该是多种多样,有正面的,有反面的,有正反面兼有的。四)作者说:“人生是多么奇怪,多么变幻无常啊,极细小的一件事情可以败坏你,也可以成全你!”那么,你们认为丢项链这件事情对玛蒂尔德来说,是败坏了她,还是成全了她呢?在文中这一件“极细小的事”是什么事? 玛蒂尔德借项链的事。(引导学生分组讨论)你们认为丢项链这件事情对玛蒂尔德来说,是败坏了她,还是成全了她呢?(.为偿还这些债务,路瓦栽夫妇又是怎样做的?
齐读“路瓦栽夫人懂得穷人的艰难生活了。”到“一个铜子一个铜子地节省她那艰难的钱。” 齐读“她丈夫一到晚上就给------书稿。” 此中可以看出他们作为普通人有什么可贵的地方?
诚实守信,讲信用,重承诺。
他们的经历对你有什么启示? 做人要讲诚信,讲道德,即使地位低微,也不能人格低下。面对灾难贵在一种精神,一种修养,一种奋斗的力量。怨天尤人是无济于事的。只要齐心努力,一定会度过难关。
“可以败坏你”是针对谁说的?就什么而言的?
是针对过去那个爱慕虚荣的玛蒂尔德说的。是就她的生活的今昔对比而言。昔日:有小女仆,有住所,有“好香的肉汤”
现在:一切自力自为,住在租赁的小阁楼里,生活艰难,其实被败坏的是她的生活,使她与丈夫衣食住行的水平逆转直下
“可以成全你”是就什么而言?
是就她做人而言。她由一个爱慕虚荣、奢望富贵、贪图享受的小妇人成为一个勤劳能干的大女人。她与丈夫共同努力,一起奋斗,用十年的时间挣得了两万多法郎,还清了债务,证明自己是富有责任感的人。艰难的生活也使她能面对现实,懂得了生活的艰难,并培养了她吃苦耐劳的精神,使她的人格与精神变得十分高尚和美丽,让她成熟坚强朴实能干,让她懂得什么是真正的生活,变得可敬可爱。也使她的生活和精神状态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五)探究悲剧原因:
玛蒂尔德为了一夜的狂欢,换来的却是十年的辛辣,最后又得知项链是假的。那么,造成主人公悲剧的根源是什么呢?请用层层挖掘的方法找出一连串的根源,并依次排列。注意用文中的语句来印证自己的观点。讨论时以小组为单位,边讨论边找相应的语句,用层层挖掘的方法将一连串的根源逐层清理出来,以进一步理清思路,取得共识。全班同学经过讨论,取得的共识如下(教师稍加润色):造成玛蒂尔德悲剧的根源是“极细小的一件事”;这“极细小的一件事”又源于她强烈的虚荣心;强烈 的虚荣心又源于她错误的人生观——“她觉得她生来就是为着过高雅和奢华的生活”、“她觉得自己生在世上就是为了这些”;而错误的人生观又源于她生活的社会环境。在那个社会里,人们崇尚金钱,贪慕富贵(“我费了多大的力气才弄到手……你在那儿可以看到所有的官员”);而且女子是男子的附属品——“她也是一个美丽动人的姑娘,好像由于命运的差错,生在一个小职员的家里。”言外之意,美丽动人就应该有好命运,就应该嫁个好丈夫。在晚会上,“所有的男宾都注视她,打听她的姓名,求人给介绍;部里机要处的人员都想跟她跳舞,部长也注意她了”。受到男人赏识,她就觉得是最大的幸福。可以说,主人公玛蒂尔德个人的悲剧就是法国当时社会的悲剧。
(六)、主题的探讨:
1、人应不应该追求优越的物质生活条件?玛蒂尔德的追求错误吗?你怎样看待她的追求?
2、那么作者创作这个人物的意图是什么呢?小说的主题怎么归纳?
出示投影:鲁迅先生曾一针见血地说:“在女子充当男子附属品的社会里,娘儿们的颈项上、耳朵上的链儿、环儿都 是古代奴隶身 上的链铐演化来的。它们好像是富贵的象征,其实是苦难的标记。”可以说,主人公玛蒂尔德个人的悲剧就是法国当时社会的悲剧。
“项链”是文章的物线索,同时又富有深刻的内涵:爱慕虚荣,追求享乐是套在玛蒂尔德脖子上的一挂“项链”。其实,又何尝不是栓在我们人类精神上的一根“项链”或者说是一根绳索。
《项链》写的是一个小公务员的妻子马蒂尔德以十年的含辛茹苦去赔偿一条借来的假项链的悲剧故事。作者对女主人公虽有美好的姿色却无力打扮自己的无奈处境表示遗憾;对她为一条假项链差不多葬送自己及其丈夫一生的不幸遭遇表示同情和惋惜;对她和她丈夫偿还项链的诚实品德和奋斗精神进行了肯定。当然小说对女主人公的虚荣心也进行了批评。同时,对贵族阶级的穷奢极欲和不惜弄虚作假的生活方式作了抨击和暴露。
(七)体会本文精巧的构思
学生思考,自由发言: 1.本文构思非常巧妙,体现在结尾。结尾有两个特点,一是似乎在意料之外,可掩卷回思,却又发现在情理之中;二是结尾戛然而止,给读者留下了自由想象的空间,回味无穷。
2.《项链》中有一系列出人意料的情节。小说写女主人公一直向往上流社会,可是接到部长舞会的请帖后,却“懊恼”“发愁”。她在舞会上大获成功,眼看要时来运转,却又丢失项链。赔了项链,最后才得知项链是假的。然而这些情节看似出人意料,却是合乎情理的,这与作者作了一系列铺垫是分不开的。小说开端,作者大段大段介绍玛蒂尔德想望过上流社会生活的心理,这就为下面描写人物懊恼发愁、遭到挫折提供了依据。小说还提到女主人公与她的朋友佛来思节夫人的关系,看来无足轻重,却是下文情节发展的重要因素。女主人公借项链、失项链、赔项链、还债务、发现项链是赝品,都与此有关。
第三节 其他植物激素(教案) 篇4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1)列举其他植物激素,说明其作用
(2)评述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
2、能力目标:利用多媒体搜集植物激素在农业上的应用等相关信息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探讨植物激素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与同学交流成果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其他植物激素的作用
2、教学难点: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
1、讨论法(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
2、PPT演示法
3、讲授法(植物激素的产生、分布、功能等)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1、生长素的生理作用(两重性):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
既能促进发芽,也能抑制发芽
既能防止落花落果,也能疏花疏果
2、探究实验的注意事项:预实验
插条处理方法
无关变量
(二)导入
引用生活实例:未成熟的香蕉或者猕猴桃和成熟的苹果放在一起,香蕉很快就成熟了,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在看书上的“问题探讨”,引入乙烯,开始新课。
(三)新课
1、赤霉素的发现过程(看书总结)
让学生看书53页,自己总结赤霉素的发现过程。
我再以PPT演示我总结的发现过程
2、其他植物激素的作用(重点介绍)
主要是扫描书上的图片,制作成PPT来介绍四种其他植物激素,包括赤霉素、细胞分裂素、脱落酸和乙烯。其中,合成和分布的相关内容只是读一下带过而已,学生只要了解就好,而植物激素的作用要重点介绍。
首先是分图一种种介绍,再是以一张表格的形式总结归纳,简单明了。再比较不同植物激素的作用(如生长素促进果实的发育,乙烯促进果实的成熟等),以加深印象。
最后,做两三题相关选择题巩固知识。
3、植物激素间的相互作用(学生自己看,了解就好)
这个内容不准备PPT,学生自己看书了解,我再提一下“植物的生长发育,在根本上是基因组在一定时间和空间上程序性表达的结果”。
再列举以下几个例子说明植物激素间的相互作用:(1)生长素浓度升高,促进乙烯的合成
(2)细胞分裂素促进细胞增值,生长素促进细胞伸长
(3)脱落酸抑制生长、加速衰老,细胞分裂素则能解除该种作用。
4、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重点是概念)
首先回顾植物激素的概念,再指出什么是植物生长调节剂,并且说明上一节课所学的生长素类似物也是属于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一种。
再是说出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优点,直接看书上。最后的应用实例学生自己看书了解。
(四)课堂小结
主要是结合板书回顾总结
(五)课堂练习
(因为指导老师说这节课时间控制在20分钟左右,所以之后的25分钟左右是做一张《导学案》上的单元练习卷上的全部选择题)
(六)课后作业
1、书后的练习
第三节 空中飞行的动物 教案 篇5
第三节 空中飞行的动物 教案
第三节 空中飞行的动物 课型:新授课 课时:2 教材分析:从学生兴趣出发,通过观察、实验探究,明确空中飞行的动物对环境的适应,进而明确保护动物栖息地的重要意义。 学情分析:学生虽对空中飞行的动物比较熟悉,但对它们有哪些结构特点是于空中飞行的知识还不甚明确。所以教师要注意多从生活实际出发,加强感性认识,使学生便于理解、掌握。 教学目标: 1、查阅资料、观察家鸽外部形态,说明家鸽适于飞行的特点。 2、以蝗虫为例,说出昆虫适于飞行的结构特点。 3、通过学习,能描述出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 教学策略:创设情景---实验探究----分析讨论---解决疑难----得出结论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会飞的动物早在几亿年以前就出现了。先是无脊椎动物中的昆虫(insect),后来是脊椎动物中的鸟(bird),以及哺乳动物中的蝙蝠等。 1、鸟:9000多种,飞行使鸟类扩大了活动范围,有利于觅食和繁育后代。 ① 适于飞行的特点 身体呈流线型;前肢变成翼,被羽毛;胸肌发达; 骨骼薄而轻。 ②适量大,排泄快,不储存粪便;心脏大,搏动快;尤气囊,呼吸能力强,体温高而恒定。 2、昆虫:100万种,分布十分广泛,是种类最多的一类动物。 身体分头、胸、腹三部分,有外骨骼,防止体内水分蒸发,运动器官:三对足、两对翅。 昆虫属于节肢动物:身体由许多体节组成;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分节。 两栖动物(amphibian):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生活在水中、陆地上,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 动物的共同特征: 以现成有机物为食,能自由运动,对外界刺激反应灵敏等。 激情、质疑 激发兴趣 发表观点 课前搜集资料 观察思考 表述交流 相互质疑 归纳总结 回答 课前搜集资料 观察思考 表述交流 相互质疑 归纳总结 表述交流 相互学习 表述交流 相互补充 进一步明确 巩固新知 创设情景:仰望蓝天稿费的鸟儿,你也许会想,我要是能飞该多好?导入新课 质疑:给你缚上一对翅膀,你能翱翔在蓝天上? 组织学生实验探究(书P21) 指导、帮助 质疑:无脊椎动物中唯一会飞的动物是? 指导、帮助 质疑:生物圈中有跨越多种环境的动物? 点拨、指导 组织学生进行技能训练:综合和概括 帮助指导 知识回顾 感悟与收获 达标检测:t望角 进一步探究 布置作业 课后记:本节的重点在于探究实验,尤其是22页的提示,学生要通过讨论合作加以解释,才能设计出实验方案。对气囊的了解学生不甚清楚,教师要讲明白她的作用在于加大气体交换量,随时满足鸟类飞行时对气体的需求。对昆虫翅的认识学生也有一定的误差,教师可以适当讲解每种翅的特点,并补充一些其他昆虫。 附达标检测: 第一课时 1、下列哪项不是家鸽适应飞行生活的外形特点( )。 A身体分为头、颈、躯干、四肢、尾 B全身被羽 C前肢变成翼,生有大型正羽 D身体呈流线型 2、家鸽排便频繁的`原因是( )。 A食量大 B消化功能差 C吸收功能差 D直肠短,不能长时间储存粪便 3、下列哪项不是家鸽适应飞行生活的内部特点( )。 A胸肌发达 B骨胳薄而轻 C气囊发达 D胃发达 4、下列哪项不是家鸽与飞行生活相适应的特点( )。 A体表被覆羽毛 B前肢变成翼 C体内有气囊 D直肠发达 5、假如给你缚上一双翅膀,你能向小鸟一样飞翔在蓝天上?请查阅资料、与同学交流,回答下列问题: (1)鸟适于飞行生活的特点是什么? (2)畅想有一天,人会像鸟一样翱翔吗? (3)如果你是一只小鸟,你会向人类发出怎样的呼吁? (4)在今后的学习中,你打算怎样向小鸟一样翱翔在知识的蓝天里? 第二课时 1、下列有关昆虫的描述错误的是( )。 A是种类最多的一类动物 B有三对足,能爬行或飞行 C是无脊椎动物中唯一会飞的动物 D运动能力不强 2、下列动物具有外骨骼的是( )。 A蛔虫 B蚯蚓 C蝗虫 D河蚌 3、下列哪项不是节肢动物共同特点的是( )。 A体表有外骨骼 B身体有许多体节组成 C足和触角分节 D都会飞行 4、蝗虫的呼吸是靠、( )。 A体表 B触角、C气管 D外骨骼 5、查阅资料、与同学交流,说出你所了解的几种蝴蝶的名称及生活习性? 6、与同学合作设计一个小探究实验,证明蝗虫的呼吸器官在胸部而不在头部?
专题三 第三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主要河流和湖泊的名称、位置。
2、外流河的水文特征。
3、道长江是我国的第一大河及流经的省份,主要支流概况。
4、解长江在水能方面巨大的作用,了解其开发的情况。知道长江洪水的危害及主要的防洪措施。
5、黄河下游地上河的成因和治理开发黄河所取得的成就。
教学重点
1、主要河流和湖泊的水文特征。
2、外流河的水文特征。
教学难点
外流河的水文特征。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第三节 中国的河流
外流区为主
提问:说出你认识的河流或湖泊。补充中国河流之最。
我国是一个河流、湖泊众多的国家。那么,我们究竟有哪些河流、湖泊呢?这些河流、湖泊的分布状况和利用状况究竟是怎样的呢?这一节课,我们就通过学习来认识中国的河流。
先来了解我国河流大致分布的情况。关于河流,我们不得不来认识几个概念。流域——一个水系的干流和支流所流过的整个地区。水系——有干流和支流构成的河流系统。支流——指汇入另一条河流而不直接入海的河流。
一、内流区和外流区
在这节课,我们还要重点要理解并学会运用四个概念——外流河、内流河;外流区、内流区。
打开地图册。看到中国的水系。找到长江和塔里木河。先来根据自己的判断,你认为,长江和塔里木河哪条是内流河,哪条是外流河?为什么你会如此判断?
现在我们再进行一次判断。找到金沙江。你认为,金沙江属于内流河还是外流河?为什么?
明确:最终流入海洋的河流是外流河;最终没有流入海洋的河流是内流河。知道了外流河与内流河的划分依据,外流区和内流区的概念就好理解了。明确:外流河所在的区域为外流区,内流河所在的区域为内流区。
课本上两位同学的对话把它划下来。这就是外流河、内流河、外流区、内流区的概念。现在我们来看到课本的图2-40 中国的外流区和内流区。通过看图,大家认为,中国是以外流区为主还是内流区为主?(外流区)把课本46页第一段第一句划下来。
既然中国是以外流区为主,那么,理所当然,中国的绝大多数河流分布在(外流区)。把这句话在课本中划下来。
通过读图,大家认为,我们国家的外流区和内流区的分布有什么特点? 明确:外流区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内流区主要分布在西北内陆地区。大家想一想,为什么我国西北部多内流河,而外流河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 明确:西高东低的地势、所处的海陆位置和气候条件。
西北内陆地区距海遥远,气候干旱、降水少,蒸发量大,所以多内流河;东部地区距海近,气候湿润,降水多,所以多外流河。
理解完外流河、内流河、外流区、内流区这四个概念,我们现在就来学以致用。看到课本46页活动。
(1)除塔里木河外,其余5条河流均位于外流区。
(2)中国外流区与内流区界线大致与200mm等降水量线最为接近。
外流河与内流河的分布特征:外流河主要分布于东部地区,流域面积广大;内流河主要分布于西北内陆地区。
(3)西江流域。云南—广西—广东
由于内流河、外流河所处的位置、气候条件、地面植被状况不同,导致内流河、外流河的水位、流量、含沙量、有无结冰期等变化规律不同,我们称其为水文特征不同。
那么,什么是河流的水文特征呢?
明确:河流的水文特征主要包括流量、含沙量、水位、结冰期。简单了解流量、含沙量、水位、结冰期的概念。流量——河流一秒流过某一个点的立方米数。含沙量——单位体积的浑水中所含的干沙的质量。
水位——水位是指水体的自由水面高出固定基面以上的高程。其单位为米。结冰期——河流、湖泊等水体从结冰开始到结束的过程称为结冰期。
理解了水文特征的概念,我们现在就分别来看中国的外流河与内流河的水文特征。
二、外流河的水文特征
现在我们一起看看到47页图2-41,中国东部主要河流流量年变化曲线图。首先来看横 坐标,横坐标上的数值代表的是月份;纵坐标上的数值代表的是流量。
(1)对比四条河流,是夏季水量大,还是冬季水量大?
明确:由此得出:中国外流河水文的共同特征是:夏季水量大,水位高;冬季水量少,水位低。
(2)夏季水量大的原因
明确:受夏季风的影响,中国降水的时间分布是夏季降水多,冬季降水少。
因为中国的外流河主要分布在季风区内,所以中国外流河水源的主要来源是夏季风带来的降水。在分析中国雨带的移动规律的时候我们说过,随着夏季风的强弱的变化,雨带会发生改变。雨带到哪儿,哪儿就会形成降水。当夏季风加强的时候,雨带逐渐由南向北推移,经过的地方河流水量增加,水位上涨,从而形成汛期,当夏季风减弱并退出中国陆地,降水减少甚至消失,河流水量减少,水位下降,从而进入枯水期。
这是中国外流河汛期和枯水期的成因。
(3)分析探究中国南北方(秦岭—淮河)外流河流量、汛期、含沙量、结冰期差异及原因(比较外流区南北方河流水文差异)
①流量南方比北方大的原因
南方:所处干湿区——湿润区,湿润区降水丰富,且降水量大于蒸发量,所以水量大 北方:所处干湿区——半湿润、半干旱地区,降水较少,且降水量小于蒸发量,所以水量小
②南方汛期比北方长的原因
南方:雨季长,汛期长(回顾:华南地区:4月中下旬开始进入雨季,9月中下旬雨季结束,长达6个月;长江中下游地区:6月左右进入雨季,9月初左右雨季结束);
北方:雨季短,汛期短(回顾:北方地区:7~8月开始进入雨季,9月雨季结束,只有2个月不到的时间)
注意:东北地区的河流有两个汛期,一个是在7~8月,汛期产生的原因是夏季风带来的降水;还有一个汛期是在春季,冬季积雪融化形成的汛期,我们称之为春汛。
③北方河流有结冰期而南方没有的原因
秦岭——淮河以北冬季气温低于0摄氏度,越往北方就越低,所以北方的河流有结冰期而南方没有。
注意:北方河流越往北结冰期越长。④北方河流含沙量大于南方的原因 南方:湿润区,植被覆盖好,河流含沙量小
北方:半湿润、半干旱区,植被覆盖情况弱于南方,河流含沙量大(尤其是黄河流经的黄土高原)
(4)京杭大运河
明确: 1)流经省区 2)沟通的水系和湖泊 3)作用
三、内流河的水文特征
1、我国内流河水文的共同特征及成因(1)内流河的水的主要来源
明确:高山冰雪融雪(补充:部分地区山地降水(举例))(2)内流河水量变化规律
明确:夏季水量较为丰富,冬季水量逐渐减少,甚至断流(3)内流河水量季节变化规律成因
夏季:气温高、冰雪融水多,山地降水丰富,河流水量较大 冬季:气温偏低,无冰雪融水,河水甚至断流 明确:在地图上,季节性河流用虚线表示
活动:找出两条季节性河流(塔里木河、孔雀河和田河等)
2、塔里木河 明确:
1)地位——最长的内流河 2)所在地形区——塔里木盆地
3)河水来源——天山、昆仑山等高山冰雪融水
四、湖泊概况
(1)湖的理解——陆地中的封闭水域称为湖泊
(2)称呼差异——“湖”、“池”、“漾”、“海”、“错”、“茶卡”(3)湖泊性质差异(含盐量)——淡水湖和咸水湖
(4)淡水湖和咸水湖的分界——大致与外流区和内流区的分界线一致
(5)淡水湖主要分布区域——东部平原区(长江中下游平原、淮河平原、山东东部)(6)湖泊之最
最大的湖泊——青海湖; 最大的咸水湖——青海湖 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
滚滚长江
今天我们来了解中国的母亲河——长江。
一、长江概况 先来了解长江的概况。
1、发源地
看到长江水系图,白色的区域都是长江水系的流域范围。先来找到长江的源头——各拉丹冬峰(青海),看一看它处在哪个地形区?(青藏高原)
如果问起长江的发源地,一定要回答完整——课本50页第一段话——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脉主峰各拉丹冬峰。
2、注入地
知道了长江的发源地,现在我们再来看看它最终注入的海洋。明确:注入东海
3、流经省级行政单位
关于长江流经的省级行政单位,我们结合51页活动第二小题。
再来看到长江的源头——各拉丹冬峰。从发源地一直到注入的海洋,长江的干流依次流经了哪些省级行政单位。
明确:青、藏、川、云、渝、鄂、湘、赣、皖、苏、沪(11省区)
4、长江的流域面积、长度、径流量 明确:流域面积:180多万平方千米
长度:6300多千米(中国第一,世界第三(尼罗河、亚马孙河、长江))年径流量:10000亿立方米,占全国河流年径流量的1/3
5、长江流经的地形区(51页活动第4小题),并找出三峡的位置并圈出来,并分析三峡选址在中游而不是上游的原因。
明确: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
原因:(1)落差:处于第二和第三阶梯交界处,落差大(2)径流量:降水丰富,处于湿润区,水流径流量大
6、找到宜昌、湖口,红笔圈出,明确(湖北)宜昌、(江西)湖口所属省区;明确上中下游的分段
明确:上游:源头——宜昌 中游:宜昌——湖口 下游:湖口——入海口
7、明确长江各支流名称及重要湖泊支流
长江以北,自西向东:雅砻(long)江——岷江(大渡河汇入)——嘉陵江——汉江 长江以南,自西向东:乌江——沅(yuan)江——湘江——赣江
8、长江各段名称(52页阅读)
上游的沱沱河、金沙江、通天河,之后的河段才称之为长江。但在习惯上,人们又会把长江的各段又进行命名(川江(宜宾——宜昌)、荆江(湖北枝城——湖南城陵矶)、扬子江(扬州——入海口))
二、河流特征
再来回顾一下,长江上游、中游、下游分别是如何进行划分的 上游:源头(各拉丹冬峰)——宜昌 中游:宜昌(湖北)——湖口(江西)下游:湖口——入海口
(一)上游
看到50页长江干流剖面图。从发源地到湖北宜昌,在落差上来说,上游河段的落差如何?(巨大)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落差?(长江上游流经中国的第一、第二阶梯,地势特征: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其实长江在源头的时候水流并不湍急。我们在讲青藏高原的特征的时候,说过青藏高原是“远看成山,近看成川”,青藏高原内部多起伏平缓的盆地和谷底。(看到沱沱河)所以,流经青藏高原的沱沱河,水流是非常的平缓的。
但是,当进入金沙江河段时,水流因流经横断山区而变得湍急。而进入四川盆地后,又因为多条支流(雅砻江、大渡河、岷江)的注入,江面开始变得开阔,流量大幅度增加。
我们知道,水能由两个主要因素构成:落差和径流量。那么,在长江上游,因为流经第一、第二阶梯,落差巨大;著名的有三峡、虎跳峡。与此同时,长江在流经四川盆地的时候,有多条支流汇入,径流量大幅增加。所以,在长江上游,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
我们用12个字来概括长江上游特征:落差大、多峡谷、多急流、多水能
(二)中游
中游的划分是从湖北的宜昌到江西的湖口。
看到50页长江干流剖面图。中游所流经的地区已经进入哪个地形区(长江中下游平原),所以,中游这一段水流的特征是平缓还是湍急?(平缓)也就是说,长江由上游进入中游地段,流速锐减。
在中游地区,长江南北两岸又有多条支流注入。但是,注入的支流因为平缓的地势,江水中的泥沙沉积,加之中游地区蜿蜒曲折的河道,使得长江水患频繁发生,尤其是荆江河段(湖北枝城——湖南城陵矶段),曲流很多,有“九曲回肠”之称。(出示荆江河道图),所以,一般来说,长江每年的洪涝灾害,基本都是发生在这一河段。
为了减少水患灾害的发生,所以聪明的中国人实施了“裁弯取直”工程,尽量把这一河段弯曲的部分变直,让水流能顺畅的通过这一河段。
12字概括:水流缓、多曲流、多湖泊、多水患 注:明确:洞庭湖(沅江注入);鄱阳湖(赣江注入)
(三)下游
观察一下,在下游河段还有支流注入吗? 特点:水流平稳、江面开阔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上游
中游
下游
河段位置 地势落差 支流状况 利用方向 源头—宜昌
宜昌—湖口
湖口—入海口 很大,多峡谷
较小,多曲流
多支流
多支流
小,江深水阔
少支流
水能梯级开发 灌溉、航运
灌溉、航运
三、人河关系
(一)开发利用
“水能宝库”——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占全国40% 水能开发利用河段(阅读)结合地图册26页
1、长江三峡段——葛洲坝、三峡
(1)明确三峡的构成——瞿塘峡、巫峡、西陵峡(2)明确三峡水利枢纽地位和作用 地位: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
作用:防洪、发电、航运、养殖、灌溉、旅游
2、金沙江段(只做了解,特别指出二滩水电站)
“黄金水道”——江深水阔,特别是多座水利枢纽的建造,使得长江河段水流平稳,水深和宽度让吨位更大的船只能够顺利进入长江深处。(原因分析)
(二)治理保护
明确长江的治理主要是针对水患灾害的治理。治理的方式方法多种多样,主要采取的措施有
1、植树造林,保持水土
2、在荆江河段进行“裁弯取直”工程
3、保护湖泊(明确湖泊的作用——容纳四水,吞吐长江的调节作用,特别是汛期,能够减缓长江的泄洪压力)
滔滔黄河
这节课我们依然按照了解一条河流的方法来探究黄河。
一、河流概况(1)黄河的发源地(2)黄河的流经省区(3)黄河的注入地(4)黄河的长度(5)黄河的流域面积(6)黄河在中国河流中的地位
(7)黄河的分段(8)黄河流经的地形区(9)黄河各段的支流情况
明确(1)黄河的发源地巴颜喀拉山北麓
(2)青、川、甘、宁、内蒙古、晋、陕、豫、鲁9个省级行政区域单位(3)渤海(4)5464km(5)75万平方千米(6)中国第二长河
(明确是中国第二长河不是第二大河原因:流经半湿润半干旱地区,流量小于珠江(中国第二大河)
(7)上游:源头(巴颜喀拉山北麓)——河口(内蒙古自治区托克托县)
中游:河口(内蒙古自治区托克托县)——桃花峪(河南郑州)
下游:桃花峪(河南郑州)——入海口(渤海)(8)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9)上游:湟水、洮(tao)河 中游:无定河、汾河、洛河、渭河 下游:无 完成55页活动题
二、河流特征 上游
河流分段:源头(巴颜喀拉山北麓)——河口(内蒙古自治区托克托县)关于上游我们又要分三部分进行分析。
(1)源头——龙羊峡河段(水流平缓,多峡谷)
刚才我们说,黄河的发源地也在青藏高原之上。回顾一下青藏高原的特点:“远看成山,近看成川”,青藏高原内部多起伏平缓的盆地和谷地。所以,在黄河上游的这一个河段,黄河大部分都处在青藏高原上,因为地形的特点,导致黄河在这一段的水流平缓;又因为这一河段在谷地中穿行,所以河道迂回曲折,同时两岸多湖泊沼泽。
(2)龙羊峡——青铜峡河段(地势陡峭、水流湍急)
但是,黄河进入龙羊峡河段后,因为跨越了中国的第一和第二阶梯,又加之有支流(湟水、洮(tao)河)的汇入,水流流量开始增大,所以在这一段内蕴含着丰富的水能资源。于是,我们在这一河段上修建了一系列的水电站。(龙羊峡、刘家峡、青铜峡)
(3)青铜峡——河口(内蒙古自治区托克托县)
当黄河从青铜峡出来后,进入宁夏、内蒙古境内,开始流经(内蒙古高原),回顾一下 内蒙古的地形特征(开阔坦荡,地面起伏和缓),所以,在这一河段,黄河河水减缓。水流流速减慢,运动的泥沙逐渐沉积,日积月累,于是就形成了我们现在的宁夏平原和河套平原,因为有黄河水的灌溉,这两个平原农业发达,宁夏平原也有着“塞上江南”的美称。但由于农业灌溉的大量用水,又加之在这一区域几乎没有支流汇入,所以黄河的流量从这一段开始逐渐减少。
特征归纳:多峡谷、多支流、水量较大且清澈 中游
中游分段:河口(内蒙古自治区托克托县)——桃花峪(河南郑州)
当黄河流入河口后,就进入了中游河段。黄河中游主要流经黄土高原,所以,这一河段的含沙量开始剧增。我们可以看到56页阅读,黄河水的含沙量“河水一石,其泥六斗。” 跳进黄河洗不清,是真有其事。一件衣服,沾染上了黄河之水,就真的可以报废了。
黄土高原我们之前了解过,它的土质是非常的疏松的,所以黄河水流经后,就将黄土高原侵蚀成千沟万壑的黄土地貌。所以,黄河的中游河段,也是峡谷众多的地方。
因为黄河中游流经了第二和第三阶梯,所以在阶梯的交界处也修建了大量的水电站,著名的小浪底水电站和三门峡水电站都在这里。
黄河中游的河流我们刚才也已经找到过,现在再来过一遍:无定河、汾河、洛河、渭河。特征归纳:多峡谷、多支流、多泥沙 下游
下游分段:桃花峪(河南郑州)——入海口(渤海)下游要注意的几个特征
(1)水流流速:因为开始进入华北平原(第三阶梯),落差骤减,所以黄河水流流速已经开始减缓。
(2)地上河:我们说过,因为黄河从中游带来了大量的泥沙,泥沙因为水流流速的减缓逐渐沉积,河床被迫越抬越高,为了防止黄河水从河道溢出,从古至今人们不断地将黄河两岸修筑堤坝,河床越抬越高,堤坝就越修越高,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举世闻名的“地上河”。地上河一旦决堤,就会给黄河两岸的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
黄河断流及成因
按道理来说,外流河有汛期和枯水期,但不会断流。可是,黄河下游从70年代开始出现了断流的现象,并在90年代开始加剧。黄河断流,主要的原因就是两岸居民生产生活用水的剧增。这也是为什么我国要实行南水北调工程的原因之一。
三、人河关系
关于黄河的人河关系,我们主要侧重于黄河的治理和保护。
首先我们明确,黄河最大的危害就在于地上河的决口。地上河的成因我们刚才都了解了,是上游特别是中游地大量的泥沙沉积抬高河床造成的。
那么,黄河的治理,实际上就是治理下游的水患。那么,关于黄河的治理和保护,我们现在就来通过几个问题来理解。
(1)黄河上、中游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为了治理黄河水患,上、中游应该采取哪些措施?
(2)黄河下游的治理,除了修筑堤坝外,还有哪些措施?
(3)什么是凌汛?它有哪些危害?能采取哪些措施减少凌汛带来的危害? 明确:
(1)水土流失;治黄的根本在于治沙,所以采取的措施是植树造林保持水土(2)修建水电站,定期开闸放水,冲刷泥沙,减少泥沙的沉积(结合介绍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
(3)59页活动3 所以,黄河的治理,在上游和中游地区,我们要采取的一个措施是保持水土,严格控制水土流失;与此同时,在下游地区加固黄河大堤,修筑堤坝,防止黄河决口。这是最基本的做法。
教案 第三节 我们的交往很正常 篇7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了解男女生交往的益处与遇到的问题,正确认识异性同学之间的情感交往与友谊,学会处理异性交往中遇到的问题,用恰当的方式与异性交往。同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综合的能力以及辩证地看待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活动、探究与交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异性同学之间的情感交往与友谊,学会处理异性交往中遇到的问题和用恰当的方式与异性交往,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在主动学习中积极探索、实现自我教育、自我完善。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在正确认识异性同学之间情感交往与友谊的基础上,消除男女生交往的误区——自卑或自傲,学会建立纯真的友谊和情感,理智控制情感与行为,进行积极健康的异性交往。
教学重点:
男女生交往的益处,正确认识异性同学之间的情感交往与友谊,学会处理异性交往中遇到的问题,用恰当的方式与异性交往
教学难点:
学生处理异性交往中遇到的问题,用理智控制情感与行为,用恰当的方式与异性交往。
教 具:多媒体课件
课 型:新授课
课时安排:2教时
教学流程:
第一
课
时
一、播放歌曲《花季雨季》,渲染气氛,情感铺垫。
二、导入新课:(情境激趣,引入新课)
师(激情地):青春的我们是快乐的,但是青春又有说不尽的烦恼和困惑,让我们不知所措。这是一位学生的来信,信中叙述了她现在面临的困惑。(课件展示:情境案例—— 一位女学生的困惑)我在七年级的时候,看到男孩就厌烦,但到了八年级时忽然变得很想和男孩说话了,有时候看到男孩走过来,就会不自觉地迎上去,喜笑颜开地打招呼。而且,在学习活动中有男孩在场才觉得有劲,和男孩一起做事,总想显示自己,以引起男孩的注意。
我这是怎么了?我是不是一个作风不正派的女孩?我很害怕。
同学们,你是否也有过类似的情况呢?如果有过,我要真诚地为你祝福:你是一个很正常的孩子。这是我们青春成长的正常心理,是走向成熟的必然门坎,迈过去就是风和日丽的蓝天。由此引入课题(课件展示板书)——我们的交往很正常。
三、新课探究:(教学主体)
(一)青春的渴望(启智)
1、专家有说法
有许多学生问过我:老师,你是怎么看我们男生和女生交往的呢?我告诉他们:专家有说法。下面我们来看一看心理专家的说法吧。(展示课件:心理专家有说法)
心理专家有说法: 随着青春期的到来,生理和心理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逐渐从异性疏远期(11、12岁——
13、14岁)向异性亲近期(14、15——
16、17岁)发展。有了解异性,接近异性的渴望。
心理学研究表明:男生女生的智力类型是有区别的,男女生交往可以取长补短,差异互补,促进自我完善;男女生之间的交往可以激发内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学习和活动的效率。
2、不一样的野餐
是不是真的如此呢?下面我们再来看一个心理专家给出的案例。(课件展示:情境案例——不一样的野餐)
某校某班学生外出野餐。第一次,男女分席,男生个个狼吞虎咽,女生一片嬉笑吵闹,杯盘狼藉。第二次,男女合席,男生彬彬有礼,你谦我让,不乏君子风度,女生细嚼慢咽,温文尔雅,大有淑女风韵。
提问:在两次野餐中男女生的表现为什么会如此的不同?
学生思考、讨论、交流。
我们看一下心理专家的解释吧。(课件展示:心理专家有解释)
心理专家有解释:这就是心理学上的所谓异性效应。因为异性交往中,双方都特别注意自己在异性面前的形象,也都希望异性给予自己满意的评价,正常的异性交往不仅有利于增进对异性的了解,丰富自身的情感体验,扩大社会交往的范围,在正常的交往过程中实现性格差异的互补,从而使集体更加团结,使个人的优势得到展示,还可以消除两性之间的神秘感,培养健康的性心理。
师生小结,得出结论(板书)。
促进学习
异性交往是有益的:
丰富情感
完善个性
(二)、青春的烦恼(挑战重点,合作探究——明理)
师:男女生交往是青春的渴望,是成长的需要,是有益的。但是我们的男生女生在交往中却并非那么阳光,那么愉悦,她们充满了烦恼,充满了委屈。这不,又有一位学生的来信,向我们诉说了他在与异性同学交往中的苦恼。(课件展示:情境案例—— 烦人的“小广播”)
1、烦人的“小广播”—— 一位中学生的苦恼
我是一名八年级的学生,从小学就有一个很要好的异性朋友,我们经常在一起谈论学习,相互鼓励,相互帮助,我们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和进步,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同学们对我们的交往总是有很多的闲言闲语,家长和 老师也不理解,我和她都很苦恼。我们到底该不该交往?这样的交往正确吗,应该怎样交往呢?您能帮助我们走出这片阴影吗?
提问:你还见过哪些“小广播”的丑行?你与异性同学的交往被别人议论过吗?当时你有什么想法?如果再遇到这样的情况,你会怎样解决呢?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适当记录,归纳总结。
面对别人的闲言碎语,我们要:
2、心理剧:别样的“关心”——和家长老师的对话(课件展示:心理剧——别样的“关心”)
家长:是不是有一位女生对你有点特别呀,我最近就总觉得你有点不对劲,学习也没有以前那么用心了。你说,是不是……
小明:……
老师:你最近的成绩一落再落,小明的妈妈来说你对小明很特别,有这回事吗?……
小红:……
提问:如果你是小明或小红,你有什么感受呢?你会怎样做呢?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归纳、总结、板书。
同学的闲言碎语
男女生交往中遇到的问题:
老师家长的“特别关照
师:以上是我们在男女生交往中经常遇到的烦恼和困惑,尽管同学们对此都很不愉快,但它却也给我们许多启示,你能说一说吗?(进一步引导启发学生思考探究)
学生思考、回答。
归纳:是的,这些烦恼至少可以说明一点,就是男女生交往需要以恰当的方式来进行。如果我们能够注意把握好男女生交往的一些基本原则,就会避免和减少苦恼的发生,享受男女生交往的愉悦和益处。
第二
课
时
(三)、青春的风铃(导行)
1、快乐交往你我她
那么,我们应如何与异性相处呢? 晨晨、美美、磊磊是这样想的:(课件展示:情境案例)
晨晨的学习成绩一直在班里是数一数二的,而且她人长得很漂亮,弹得一手好钢琴,画一手好画,从小就在青少年宫学舞蹈。可以说,她是一个品学兼优、全面发展的好学生。但她就是很少和男生交往,不得不和男生打交道时,也往往采用最简洁的语言。在她看来,男女生应该规规矩矩,彼此不相来往,否则就是“不正经”。
和晨晨恰好相反,美美特别爱和男生呆在一起。她说女生事儿多,净小心儿眼,麻烦。她跟男生称兄道弟,勾肩搭背。老师、同学提醒她注意影响,美美特别不耐烦,我们是哥儿们,那怕什么?
磊磊是个内向的男孩,平时一跟女生说话就脸红、心慌,语无伦次。磊磊害怕与女生打交道,认为还是少与女生接触为好。
提问:你赞成他们三个的想法吗?如果你不赞成他们的想法,请你帮助他们找出在异性交往中存在的问题,并为他们如何正常的与异性交往,提一些好的建议。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适时引导归纳。
集体交往,避免偏离正常轨道
多和父母老师交流沟通
男女生交往的基本原则: 举止文明得体,自然大方
相互尊重,真实坦诚
保持适当距离,自尊自爱
2、心语放送(背景音乐《友谊地久天长》)
(1)请同学们表达对异性同学最真挚的祝福,并相互交流。
(2)教师真诚致赠言,师生进行情感的交流。
生命的小船已划过天真美好的童年,来到青春的港湾,我们将从这里起航,驶向成熟的海洋!友谊之花开在纯洁的心灵中,它是幸福与力量的源泉,愿美好甜蜜的友谊,保留在幸福的记忆里,充盈在未来的岁月中!
四、归纳小结本课,巩固所学知识:
1、互动交流谈收获:
请同学们用一句话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学生思考回答、感悟。
五、结束新课:
作业:学生阅读案例材料:一张纸条的烦恼(课件展示)
有一天,晶晶在课本中发现了一位同班男同学写给她的纸条,大意是说他很喜欢她,愿意和她做个好朋友,而且强调只是同学间的友谊。最后还有一句英文:“I LOVE YOU,DON’T YOU?”看到它,晶晶既兴奋又害怕,她的心如揣了小鹿,怦怦乱跳,脸上像火烤一样,可一想到平日里 老师和家长关于严禁早恋的三令五申,又怕……她不知所措了。
问题:这样的情景在少男少女的交往中是极其常见的。也许你的口袋里现在就有一张这样的纸条,心情也和晶晶一样正在不知所措,那就让我们一起来猜想晶晶会怎样做呢?
让我们继续猜想,每一种做法可能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呢?
学生提出自己的猜想,供交流。
六、板书设计
我们的交往很正常
促进学习
1、男女生交往是有益的 丰富情感
完善个性
同学的闲言碎语
2、男女生交往中遇到的问题
老师家长的“特别关照”
集体交往,避免偏离正常轨道
多和父母老师交流沟通
3、男女生交往的基本原则 举止自然大方文明得体
相互尊重,真实坦诚
保持适当距离,自尊自爱
七、要点归纳
八、教学反思
第三节 民族_教学设计_教案 篇8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使学生了解我国的民族构成,民族的地域分布特点,理解我国的民族政策; 2.了解一些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和文化特点。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阅读民族、人种分布图的方法,步骤和技巧等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
提高学生对我国民族政策的认识,树立正确的民族观。
2.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我国的民族构成特点; 2.我国的民族分布特点。
●教学难点 对我国民族政策的认识和理解。
3.教学用具
课件
4.标签
第三节 民族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前边我们学习了我国的人口特点与分布等内容。在我们社会主义大家庭中,除了汉族以外,还有不少兄弟民族。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中国的民族。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本彩图“我国的民族大家庭”,了解我国是一个由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板书】 第三节 民族
一、中华民族大家庭 1.我国有56个民族
教师给出数据(汉族占总人口的92%,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8%)。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 壮族
人口超过500万的还有:满族、回族、苗族、维吾尔族、彝族、土家族、蒙古族、藏族。【学生活动】让学生画出“汉族和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扇形图,使学生确认在我国各民族中,汉族人口最多,其他55个民族人口较少,但各民族不论人数多少,在祖国大家庭中是一律平等的。引导学生回忆历史课上讲过的:19世纪我国云南的少数民族抗击法军的英勇事迹和广西的少数民族在抗日战争时期,英勇抗击日寇的侵略,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贡献。这些典型事例都说明了各民族人民共同反抗阶级压迫和外来侵略,共同缔造新中国。为祖国的长期稳定和繁荣昌盛,做出了贡献。
2.各民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和风俗习惯
【师生互动】老师可以让学生拿出随身携带的纸币,让学生发现人民币上的有几种文字,分别是哪几种?并让学生了解“我是中国人”几种民族文字的写法。
明确:四种文字,分别是:蒙古文、藏文、维吾尔文、壮文。在我国,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我国55个少数民族中有30多个民族有自己的文字,他们可
以在日常生活、生产劳动、通信联系、学习、出版以及社会交往中,可以自由使用本民族的语言文字。我国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权利和利益,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关系。
【媒体展示】老师可以用多媒体展示一些各民族的特色文化、民族习俗、节日等,并由学生讨论,最后师生得出结论。
明确: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明,是我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各民族文化既相互交融,又多元发展。我国各民族在建筑、饮食、服饰、风俗、节庆、艺术、体育、宗教等方面各有特点,并且各民族有保持自己风俗习惯的自由。
二、民族分布特点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中华民族分布”图,并设问:(1)指出我国少数民族主要聚居地区(按地理方位)。
(2)找出居住在五个自治区的主要少数民族和居住在云南、黑龙江、吉林省的主要少数民族。
由学生根据地图提供的信息,归纳出:各民族的分布特点是大杂居、小聚居。其中汉族主要分布在东部和中部,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我国在少数民族的聚居地区实行区域自治,先后成立了内蒙古、新疆维吾尔、广西壮族、宁夏回族、西藏等五个自治区。还在部分地区成立了自治州、自治县、民族乡等自治机构,行使自治权。我国各族人民在党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平等互助,亲密团结,为国家的统一和中华民族的昌盛做出自己的贡献。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重点学习了我国民族概况和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大杂居(汉族与少数民族杂居在一起,全国没有一个县市是单一民族的)、小聚居(汉族主要分布在东部和中部,少数民族则集中分布于我国的西南、西北和东北)。了解了我国的民族政策。总之,我国这个有着众多人口,56个民族的大家庭,在党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平等互助,亲密团结,为祖国的强盛,为中华民族的统一不断努力,奋发进取。
课后习题 1.泼水节是()
A.傣族的传统节日
B.彝族的传统节日
C.哈尼族的传统节日
D.高山族的传统节日
2.关于我国民族的论述,正确的是() A.汉族人口占92%,因此汉族领导少数民族 B.各民族风俗习惯要向汉族习俗统一
C.我国依据各民族的贡献大小确定其地位高低 D.各民族无论大小,一律平等
板书 民族
一、中华民族大家庭 1.我国有56个民族
2.各民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和风俗习惯
二、民族分布特点
【专题三 第三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教案】推荐阅读:
第三章新民主主义革命07-31
“两学一做”第三专题发言稿专题12-21
专题1第三单元第2课时11-29
三严三实第三专题总结发言材料12-16
四强第三专题交流研讨发言稿05-30
赴温州“效能革命”专题调研汇报10-09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专题12-06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专题质量评估08-13
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三单元“社会科学论文、随笔”专题复习11-13
两学一做常态化制度化第三专题发言提纲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