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风建设自查自纠报告

2024-07-12

行风建设自查自纠报告(通用12篇)

行风建设自查自纠报告 篇1

行风建设自查自纠报告

农业服务中心袁世银

根据上级机关政风行风评议相关文件的精神,本人通过认真学习动员大会上的讲话和上级关于作风建设等方面的文件精神,认真对照“敬业为农、优质服务、文明执法、廉洁高效”的行业新风,向服务对象发放《征求意见表》和个别访谈等形式征求意见,认真对照自己服务“三农”几项承诺和工作要求,认真对照行风建设的要求,结合群众所提的意见和个人查找的问题,剖析思想根源,制定整改措施。

一、本人能认真学习党在农村的方针政策、政治理论、有关的法律法规和业务知识,按时参加各级组织的学习,坚持自学,做好读书笔记,撰写心得体会,努力提高自身的各方面,能力适应形势的要求。二是认真贯彻执行上级的各项决策和指示精神,不搞小集团主义,不因单位的困难而讲客观,努力完成上级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三是坚持搞好调查研究,了解农村农民对农业机械化的要求,掌握基层农机队伍各方面的情况,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妥善加以解决。四是能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原则,做到分工明确,及时与子成员通气,大小事情民主决策,不搞一言堂,不独断,发挥一班人的作用。五是能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关心同事的工作学习生活,对待群众的合理要求尽力而为之。六是能严格按照政治纪律、廉政纪律、组织纪律要求自己。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在学习上,学习时间不够,主要是业务知识学习不够,针对自已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学习不够,对有关农业的法律法规掌握不够全面导致自己作为一个单位的干部应具备的能力和业务知识不够强,工作起来不够大胆;

2、在工作作风上,满足现状的思想和行为比较突出,持别是患得患失的心理、不平衡的思想时有抬头,总认为自己年龄过五十,精力有限,对抓好农业的信心不足,同时,对领导和上级业务部门争取力度不够,迎难而上、锐意进取、契而不舍、艰苦创业的思想不强。对基层的情况掌握不是十分准确、不够细致,对有些涉及单位的问题教育引导不够,影响了农业创新与发展。

3、经常性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不够,到乡村、种养殖大户、深入了解情况少,与基层中心人员交心谈心少,有些具体问题解决也不很及时做到位;对有思想顾虑、有问题的人和事也没有认真地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及时化解有效解决,影响了部分干部职工工作主动性和创造性。

4、工作任务中自己敢于碰硬意识不强,不敢理直气壮地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不能很好地严格按照各项规章制度去执行,有时不了了之,导致自己整天忙于事务,工作重点不能很好抓紧,工作成效也不够显著。

5、对自己要求不够严格,有时存在着纪律性不强,办事效率不高的现象和问题。

三、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

主要一是平常学习不够,没有很好地掌握正确理论,指导自已思想和实践。二是对自己要求不严,放松了思想改造,有时把自己混同为普通群众。三是宗旨观念淡化,服务意识不够强。四是进取精神不强,随着年龄的增长,工作热情下降,影响了各项工作的展开。五是对自身存在的问题没有认真扎实从主观上找原因,总是避重就轻,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改变。

四、整改措施

一是要加强学习。要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做终身学习的党员。不断加强政治理论、党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时事政治学习,还要结合自己工作实际,对农机方面业务学习制定一个循序渐进的学习计划,从基础理论学习起步,从现行推广应用的先进适用农业新技术等开始,使自已能尽快掌握农业方面基础理论知识和适用技术,争做懂行的领导。其次要学习中有记录、有心得,加强积累,真正做到干一行爱一行会一行;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学,加强调查研究,针对问题学,从实践中学,向有经验懂行的同志学。通过学习不断提高充实自己,努力增强各方面的能力,更好地为党为人民工作。

二是进一步加强自身的作风建设,要树立“敬业为农、优质服务、文明执法、廉洁高效”的行业新风,要树立坚定的意志和工作信心,立足自己岗位,认真扎实履行自己的工作职责。要进一步加深对科学发展观学习认识,解放思想,针对工作中困难和问题,迎难而上,锐意进取,开创工作的新局面。要经常到基层调查研究,了解情况,多倾听群众意见和建议,发现问题及时加以解决,多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争取群众的理解的支持。

三是要强化管理,做到工作有部署,有检查,有落实,严格按照党委政府关于机关效建设的要求,加强各项制度建设,规范化建设,机关效能建设。加强班子团结,搞好分工合作,落实岗位责任制。

四是增强工作主动性和创造性,大胆地开展工作,对上加强争取项目和资金、争取领导的支持,对下主动与干部职工交心谈心,形成和谐统一工作局面。五是加强农机推广工作,着力培植养大户服务意识,加强新技术的引进试验示范工作,做好农机政策贯彻执行,通过政策引导、示范引导、典型引导,开创农业化工作的新局面,把农业工作全力抓落实,抓到位。

六是进一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以一个干部的身份严格要求自己,遵纪守法,为单位同事带好头,做好表帅作用。践行好“三项教育、两议四评、党员干部五带头”的先锋模范作用。

行风建设自查自纠报告 篇2

一、常熟市居民基本 (农村合作) 医疗保险制度建设情况

我市2003年开始由传统农村合作医疗转型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并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为基础, 发展建立覆盖全市非就业人群的城乡统筹的居民基本 (农村合作) 医疗保险。全市居民基本 (农村合作) 医疗保险参保率持续稳定在高位水平, 政府补助力度不断加大, 筹资标准逐步提高, 卫生服务利用不断加强, 病人流向占比合理, 居民受益保障水平得到提高, 制度优势逐步显现, 深受城乡居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

我市根据国家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相关政策, 结合本市实际情况, 制定了《常熟市居民基本 (农村合作) 医疗保险管理办法》及其《常熟市居民基本 (农村合作) 医疗保险定点服务机构管理办法》、《常熟市居民基本 (农村合作) 医疗保险就医转诊管理办法》等20多个配套文件, 形成了完整制度框架。近年来, 随着政府补助标准和保障水平的稳步提高, 全市居民基本 (农村合作) 医疗保险基金规模不断扩大, 我市切实加强居民基本 (农村合作) 医疗保险基金管理, 保障基金安全, 提高基金使用绩效。

(一) 加强参保缴费管理

明确制度覆盖范围为本市行政区域内不属于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范围的所有农村和城镇居民, 加强医疗保险证卡管理、经办机构认真核实身份, 做好缴费、制 (发) 卡和就医结算工作, 各镇在每年6月30日前, 及时将当地财政补助资金足额划拨至市财政专户。

2011年1月, 市卫生局、市人社局等部门联合制定《关于本市范围内基本医疗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有关问题的处理意见》, 建立了居民基本 (农村合作) 医疗保险与职工医疗保险的信息沟通机制。通过加强参保人员身份信息比对, 消除参保人员重复享受待遇现象。

(二) 规范合理使用基金

每年补偿方案的调整, 均在综合分析历年补偿方案运行和基金使用等情况的基础上, 结合筹资标准的提高, 进行科学测算, 受益面的扩大和保障水平的提高尽可能与基金承受能力相适, 至2013年末全市基金累计尚有300多万元结余, 基金运行总体平稳。

我市从2006年开始, 规范市外就医转诊备案制度, 完善急诊、异地居住就医等管理办法。全市市外医疗机构住院人次占比稳定在3.5%左右。

(三) 加强对定点服务机构的监管

严格定点服务机构的准入和退出机制, 建立由经办机构与定点服务机构的谈判机制, 规范和强化协议管理, 明确违约责任和处理办法。定期开展对定点服务机构的考核评价, 将费用增长幅度、平均住院床日、住院 (门诊) 人次占比等指标纳入考核内容并加强监测预警, 考核结果向社会公布, 接受舆论监督。对医疗机构挂床住院、虚报门诊人次等情况, 一经发现严肃查处。

(四) 全面实施支付方式改革

我市从2006年7月开始, 开展住院按病种结算试点工作, 2012年1月开始, 居民基本 (农村合作) 医疗保险全面实施支付方式改革, 门诊实施总额预付、住院实施按床日和按病种付费的混合支付方式, 医疗机构覆盖率达到100%、住院病种和病例覆盖率达到100%。通过支付方式改革, 增加医疗机构控费意识, 引导医疗机构建立费用分担和约束机制, 控制医疗费用的不合理增长。

(五) 严格执行基金财务会计制度

我市2006年开始, 基金实行市级统筹。市财政局设立新农合基金专户, 市经办机构设立居民基本 (农村合作) 医疗保险基金支出户, 居民个人缴费、镇财政资助资金直接划入市财政专户, 市经办机构按月填报用款申请, 经市财政部门审核后, 由财政部门将基金从财政专户拨入支出户, 向定点医疗机构结算垫付的医药费用, 向事后审核参合居民支付补偿费用。按年度编制基金预算, 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建立基金运行分析和风险预警制度。2006年以来, 常熟市审计局、省审计厅 (委托苏州市审计局) 和国家审计署分别对我市居民基本 (农村合作) 医疗保险基金运行情况进行了年度审计, 强化外部监督。

(六) 建立健全市镇两级经办机构内部监督制约机制

我市市级成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中心, 在乡镇机构改革中将合管所与公共卫生管理中心合并, 成立公共卫生和合作医疗管理中心, 隶属于各镇人民政府。乡镇一级经办机构与乡镇卫生院机构和医疗服务做到完全分离。市镇两级经办机构设置了财务、审核、稽查等岗位。规范统一审核流程。事后审核采取分级负责、市级定期复核办法。通过现场调查、电话查询、入户回访等方式, 对需要事后审核的尤其是发生大额医疗费用的参保患者进行跟踪核查。

(七) 加快推进信息化建设

2007年4月, 我市建成农村合作 (居民基本) 医疗保险信息化管理系。2011年开始, 全市加快推进区域信息平台建设。实现了在全市域范围内, 参保者刷卡就医, 即时结报 (包括大病补充医疗保险、医疗救助补助) 。将各项政策转变成管理软件, 通过计算机管理, 实现了实时监控。高效信息化系统保证了居民基本 (农村合作) 医疗保险制度运作的效率和可靠性, 为实现精细管理提供了技术保障。

(八) 做好不同制度的有效衔接

我市新农合在2006年开始, 将参合对象扩展到了本市城镇居民, 2007年建立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并纳入新农合并轨运行。2009年全市以新农合为基础, 有效整合新农合、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少年儿童基本医疗保险和大学生医疗保险等资源, 建立了覆盖全市城乡所有非就业人群的居民基本 (农村合作) 医疗保险新制度。

2004年开始建立医疗救助制度。新农合和以新农合发展建立的居民基本 (农村合作) 医疗保险与医疗救助制度实现了无缝衔接。

2012年开始在巩固完善居民基本 (农村合作) 医疗保险制度基础上, 组织实施大病补充医疗保险。

我市以新农合为基础发展建立的居民基本 (农村合作) 医疗制度覆盖了全市所有非就业人群, 大病补充医疗保险又为基本医疗保险作了有效补充, 再加上医疗救助基金为贫困对象兜底, 从而形成了具有常熟特色的“三位一体”城乡统筹的医疗保障体系, 实现了全民基本医保新格局。

二、自查存在薄弱环节

1.我市市镇两级经办机构岗位设置由于受到人员配置不足影响尚不规范, 主要是市级经办机构稽查人员、乡镇经办机构财务人员配备不足, 存在职责分工不明确情况。

2.全市居民基本 (农村合作) 医疗保险制度建设重点需要在内部工作制度特别是稽查、审核、责任追究等方面建章立制, 坚决在制度上堵住基金不合理流失的渠道。

3.我市制定有三级公示制度。但近年来, 部分定点医疗机构、少数乡镇经办机构公示制度执行不规范。全市未能很好建立参保人员、定点医疗机构诚信记录制度。

4.定点医疗机构监管工作力度还需进一步加强。部分医疗机构逐利行为未能得到有效遏制, 医疗费用增长幅度居高不下。

三、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的打算

1.以本次新农合制度建设回头看活动为契机, 针对检查发现的薄弱环节, 我市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 提高管理水平。

2.完善经办机构内部制度建设, 建立起有效的管理经办制约机制。

3.加强对定点医疗机构的监管, 特别是对民营医疗机构和市属医院的管理, 控制医疗费用的不合理增长。

4.加快新农合信息化建设, 实现新农合管理信息平台的互联互通, 从技术上堵塞新农合资金管理存在的漏洞。

行风建设自查自纠报告 篇3

一、文件学习传达汇报情况

自农业部7号文件和省农业厅21号文件下发后,南阳农广校高度重视,给市农业局主管领导进行了汇报,征得了局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市农业局组织开展了专题调研,召开了农广校体系建设工作座谈会,专门下发了贯彻落实的文件。去年10月份,各县区农业局相继召开了专题会议,认真学习了文件精神,深入领会其精神实质,并结合各自实际制定了具体落实措施。

二、逐条贯彻落实的情况

1.对农广校工作的重视程度得到全面提高。市局将农广校招生和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纳入了对各县区的目标管理,并将分值从去年的3分提高到了6分,各县区农业局也都在工作计划上把更多的培训任务分配给农广校来做。中职教育招生工作得到重视和支持,去年,全市招生数量突破800人。

2.全市各级农广校都保持了“三个不变”,没有撤并整合现象。

3.条件建设进一步加强。南召县农业向县政府申请,计划将隶属于农业局的农业技术培训班的场地和资源整合给农广校;社旗、新野等县通过随县农业局一起迁入新址办学场地和办公条件得到加强;内乡新增科技直通车一辆已投入教学培训一线;目前各县正在推动农广校农民田间学校建设等。

4.办学队伍得到加强和提升。西峡、新野、唐河等县相继选拔调整德才兼备、事业心强、有开拓进取精神的人员进入到农广校的办学队伍,配齐配强农广校领导班子;部分县农业局对借用农广校的编制和人员进行了调整;在兼职教师队伍建设上各地农业局都给予了大力支持;师资队伍素质提升行动展开,全市第一期师资培训班已举办。

三、总结出好的做法和经验

在具体做法上,我市各级农广校一是广泛联姻,积极争取各项培训项目,不断积累培训经验,提升服务能力;二是扎实切入当地政府中心工作,以服务“三农”为己任,以有为促有位,不断强化公益性职能;三是以校长队伍建设为抓手,充分发挥县校校长谋事创业、组织协调和引领作用,激发县校发展内动力;四是自我加压,积极主动要任务、争担子,将办学招生任务纳入农业局目标管理,逐步提高农广校办学工作在农业局整个业务工作中的地位和比重。

四、没能落实的方面及原因

1.个别县校在这次事业单位分类改革中被拟定为公益二类事业单位上报。这主要是个别地方农业主管部门向当地政府编制部门汇报沟通不够、个别领导对农广校认识有偏差造成的。

2.部分县校办学场地和条件较差,急待改善。这主要是因为长期以来,市县农广校得不到来自各级政府的专项的基础建设投入,基础条件很差、教学设施匮乏,设备陈旧老化,教学手段也相对落后,缺乏自我发展能力,迫切需要改善。

3.体系不稳、机构不健全。目前我市还有一个县没有农广校,部分县校没有独立的财权和人事权,财务不独立,人员编制与农业局混岗使用,大部分分校编制太少,市校和部分县校超编严重,大部分分校开展工作人手严重不足,现行体制下新生力量难以补充到基层分校去。

4.体系建设缺乏统一的标准、强制性措施和专项经费支持,部分单位、领导认识不足,认为7号和21号文件,是农业部门的行业文件,强制力度有限,工作推广有难度。

五、进一步贯彻落实的计划

下一步,我们将以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全面启动实施为契机,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积极向相关领导汇报,争取支持,强化业务建设,以有为促有位,加强对外宣传,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力争使存在问题在较短时间内得到解决。

行风廉政建设自查自纠报告 篇4

我局按照上级关于加强行风廉政建设的要求,切实落实行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各项要求,现结合本局的实际将今年来个人执行行风廉政建设情况总结如下:

一、加强学习,不断提高思想认识,增强了自觉执行,行风廉政规定的自觉性

根据上级行风廉政建设责任要求,组织单位全体人员学习廉洁自律手册以及上级有关行风廉政建设的文件精神,观看反腐倡廉的录像带子,强化了全体人员廉政意识,营造机关良好的反腐倡廉氛围,做到警钟长鸣。通过学习,使我局工作人员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人生观,努力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真正做到用权不滥、理财不贪、廉洁从政。通过学习教育,不断提高廉政意识,增强自觉执行行风廉政规定的自觉性。

二、以身作则,作好表率,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情操和气节,加强思想道德修养,保持积极向上的生活情趣,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自觉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的侵蚀,真正做到不正之风不染,不义之财不取,不法之事不做,经得起改革开放市场经济的考验。认真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积极参加政风廉政建设民主生活会,勇于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增强组织纪律观念,自觉接受组织监督,接受群众的监督,不断完善自我,超越自我。

三、廉洁自律,保持行风正风清

近一年来,坚持按照中央关于“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的要求,做到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严格制止奢侈浪费行为;带头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认真履行人民赋予的职责,坚持与群众打成一片,尽职尽责地为人民群众办事,在任何时候、任何事情,都能从党和人民利益出发办事;不搞以权谋私,假公济私,钱权交易而伤害国家和人民群众的利益;带头坚持求真务实,言行一致的工作作风,在工作中坚持说真话,办实事,不弄虚作假,敷衍塞责,注重实效,不搞形式主义。凡是要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禁止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时时事事以廉洁自律。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努力学习,勤奋工作,对照各项规定:

1、没有收受过任何单位和个人的现金、有价证券、支付凭证等;

2、没有到单位报销过属于自己支付的费用;

3、保持了艰苦朴素,没有奢侈浪费和到过高档娱乐场地消费活动;

总之,一年来自己在行风廉政建设方面能认真贯彻执行责任制,在工作、学习、生活中能坚持讲原则,不讲关系;能严格要求,自觉接受群众的监督。但深知,行风廉政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需要做的工作还很多。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进一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始终牢记“两个务必”,坚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不断强化廉政意识,以实际行动扎实践行廉政建设的各项规定。

政风行风自查自纠报告 篇5

全县政风行风评议工作开展以来,县水利局全体干部职工在上级领导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组织,坚持以“纠建并举,标本兼治,内强素质,外塑形象”的工作方法,不断改进工作作风,树立为保证全县水利工程质量安全和为民办实事的意识,更好的加强本站行风建设。现将本人在政风行风评议中的认识、自查中发现的问题、产生问题的原因以及整改措施报告如下:

一、存在的问题:

在广泛征求意见和自查自纠的基础上,通过收集、汇总、梳理,共整理出自己在政风行风建设方面主要存在的三个方面问题。

(一)是服务意识有所欠缺,工作不够主动。业务知识有待提高,专业技术知道应加强学习;根据机关效能建设自查自纠工作的若干规定,认真对照,深刻反思,查找本人自身存在的问题,对自己进行了深刻的剖析,以达到自我完善,自我提高的目的,增强了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是学习积极性不高,平时拘于日常工作琐事,对于本职工作有些放松,主动学习的自觉性不高,特别专业技术知识缺乏系统全面性,以致在实际工作中经常遇到重复补救的工作,给自己的实际工作带来很大阻力。

(三)是创造性开展工作的能力有待提高。有时只是为了工作而工作,只能满足手头上领导交办的工作完成,不能开拓性的开展工作,缺乏工作主动性和能动性。

二、原因分析

根据以往工作出出现的问题,经过剖析归纳,自己存在的诸多问题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客观的政策约束,工作循规蹈矩,按部就班多,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还不能用全新的思维和方式去做开创性的工作。

(二)农村工作面向群众,群众问题复杂繁琐。与群众沟通有所欠缺,及待提高自己的交流能力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三、改进方法

根据局政风行风评议领导小组的实施方案的安排及要求,本人主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加强学习。加强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大精神,注重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不断增强政治敏锐性和前瞻性,更好地全面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全面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和业务水平。

(二)是在业务上主动沟通协调。针对评议内容,对照自查自纠发现的问题,认真找差距,诚恳接受外界监督。

(三)是主动与局评议领导小组联系,积极汇报政风行风的评议工作,认真听取他们的建议和意见,找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积极进行整改,促进本人政风行风的根本好转。

王书意

行风建设自查自纠报告 篇6

为学习、贯彻、落实周口市教育局《教纪【2014】291号》文件精神,端正办学思想,规范办学行为加强行风建设,促进我镇教育事业和谐、健康、可持续发展,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我镇中心校先后召开班子会、教职工大会,学习各级文件,传达了市教体局会议精神,成立了中心校专项活动领导组,制定了规范办学行为加强行风建设考评细则,积极开展规范办学行为加强行风建设自查活动。现将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周口市教育局《教纪【2014】291号》文件精神为指导,以构建“均衡和谐平安”教育为目的,不断加强学校教育行风建设,解决群众高度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促进学校教育的跨越式发展,树立学校教育的良好形象。

二、领导机构

成立以中心校校长吴建中为组长,各学校校长为成员的行风建设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行风建设的日常事务。

三、整改措施

1、积极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六条禁令》,对照党章,端正入党动机,增强党员意识;对照改进作风要求,增强自律意识;对照群众期盼,增强服务意识;对

照先进典型,增强先锋意识。把教职工对活动中查摆出的“四风”问题整改情况的满意度工作作风建设的评分标准。

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和业务培训,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学校制定了一系列师德建设规章制度,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开展教师职业道德考核,评选优秀教师、师德先进工作者,积极营造教书育人,爱岗敬业的良好风尚。我镇主要从以下四方面加大对教师队伍管理:一是抓教师政治理论学习,提高教师政治思想素质;二是抓师德建设,树立务实、奉献、服务意识;三是抓基本功的训练,技能训练;四是抓业务理论学习培训。围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狠抓师德、师风建设,倡导爱岗敬业,服务学生,奉献教育的职业道德。

2、加强对教师的管理,严格执行课程方案,按照国家、省课程计划的规定安排教育、教学活动。制定了教师备课、上课、听课、作业布置和批改、考核评价的基本要求,教师基本上能按要求进行备课、上课、听课、作业布置和批改、考核评价。广大教师能够自觉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严格按照教学常规要求进行教学活动。坚持按课程设置开课,不随意增减科目,不随意增减课时,坚持按课程标准要求教学,不随意提高或降低教学难度;坚持按教学计划把握进度,不随意提前结束课程和搞突击教学;坚持按规定的要求考试,不准随意增加考试次数。对教师体罚、讽刺、侮辱、变相体罚学生现象,进行严肃处理,实行一票否决制,并建立了教师体罚学生追究责任制度。

3、严禁教师对学生实行有偿家教、有偿补课,教师也不得组织学生统一征订教辅材料。对有偿家教及统一征订教辅材料的教师,采

取“一票否决”的办法予以处理,考核直接定为基本合格或不合格。

4、规范义务教育阶段招生、收费行为方面,我镇各学校坚持义务教育免试入学制度,实行按学生户籍所在地划片招生,免试、就近入学的原则招生,确保服务区适龄儿童全部入学接受义务教育。整个招生及编班过程做到公开、透明、规范,并进行公示。在学生入学后,及时完成学籍电子注册,同时按要求做好学生变动及资料更新工作。学校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建立校务公开栏、行风评议意见箱,设立举报电话。坚持实行公开办事规定程序,公开办事结果;公开违规教师处理结果,虚心接受教师和社会各界的监督;学校班子里中层领导的任免、教师职称晋升、评模选优等问题,按照客观、公正、公平、择优的原则,集体研究决定,张榜公布,增强透明度。经自查无捐资助学、借读等任何名义变相择校乱收费行为。

5、贯彻落实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各项政策,并按照国家规定开展的教育教学活动等所需的合理支出从公用经费中开支,除教育、物价部门规定的收费项目及标准外,不再收取其它费用。实行收费公示制度,做到收支两条线。贯彻国家财经法律、法规和财务规章制度,建立健全了学校经费收支、资金管理制度,合理编制学校预算,合理安排各项支出。同时加强财务控制与监督,完善内部管理制度,积极做好校务公开工作。

6、严格教学用书管理。我校学生所使用的均为省教育厅公布的中小学教学用书目录中教学用书,通过自查我镇各学校没有组织学生

统一购买规定之外的学生用书及教辅材料的现象。

四、存在的问题

行风建设是关系到社会稳定、群众满意不满意的关键,在自查自评中发现我镇目前尚存在以下问题:

一 是个别教师的责任心不够,师德师风尚需进一步加强;个别教师业务水平亟待提高;部分中老教师对现代教育技术接受缓慢;个别青年教师敬业精神不够强。

二 是部分学校校务公开公示栏内容陈旧、不够规范。

三 是个别老师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着体罚与变相体罚学生现象。

通过自查,我们意识到规范办学行为加强行风建设工作,责任重大,意义深远。尽管我们做了一定的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市教体局规范办学行为加强行风建设工作的要求还存有差距。下一步我们将按市教体局要求进一步做好各项工作,努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行风建设自查自纠报告 篇7

据美国教育部网站消息,美国教育部民权办公室(Office for Civil Rights)发布的2013至2014学年最新数据显示,在一些关键领域如惩罚事件、约束和隔离、为升学和就业而准备的课程和项目的获得、教师公平、留任率、早期学习的机会,仍存在巨大差距,严重影响教育公平。

此次民权报告首次收集了学生出勤率,数据表明在2013至2014学年美国有650万学生(占全体学生的13%)长期缺课。此外,报告还首次收集了几个新议题的数据,包括获得教育项目的公平性、远程教育的可用性(包括在线课程)、学校执法人员(包括驻校警察)的就职情况、部分或全部学费减免幼儿园的可用性等。

虽然报告显示学生受罚的情况大量发生且差距明显,但由于越来越多的学校找到了解决非暴力学生行为的可替代方法,美国民权报告显示自2011至2012学年以来辍学率下降了近20%。但并不是所有群体的学生都取得了这种进步,数据显示,有色人种学生、英语学习者以及残障学生,平均而言比其他学生会受更多的惩罚。

雅河乡水利站建设调研报告 篇8

【关键词】乡镇水利站;水利事业;水利职工;基层水利;发展

为了解基层乡镇水利站在新时期、新形势下的发展情况,探索如何强化乡镇水利站的公益性职能,建立健全基层水利服务机构,提高基层水利服务与发展能力。中央一号文件和中央水利工作会议精神,给我们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和发展方向,根据辽宁省水利厅的安排,我通过调查、座谈实际查看等方式,对桓仁县雅河乡的农村水利工作进行了调研,详细了解基层干部和群众对保留或设立乡镇水利站的要求以及加强这一领域的改革和发展建议。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1.乡镇水利站现状

雅河朝鲜族乡位于县城南部8公里处,乡域总面积212平方公里,呈“七山二水一分田”的自然地貌,其中耕地面积3.4万亩,水田1.36万亩,水域面积9401亩。全乡下辖8个自然村,总人口19375人。浑江、大雅河从境内流过,水利电力十分发达。共有水电站5个,其中一个为移民局所有,其余为个人投资建设。水库一座,库容90万立方米。建有拦河坝5座,防渗渠道4万余米。农村饮水工程已完成42处,现有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2869人。

乡水利站核定编制2人,实际在编2人。现水利站实际有站长、站员各一人,均为初级职称,一名具有中专学历、一名具有本科学历,均为继续教育学历,一名水利专业,平均年龄36岁。

水利站目前主要职能包括:(1)贯彻执行国家、省和市有关水利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2)统一管理当地水资源,搞好水土保持、小流域治理等工作,负责全乡河道防洪工程、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农村饮水安全等工程管理与维护。(3)承担乡防汛抗旱指挥部的日常工作,组织、协调、监督、指导全乡防汛抗旱工作,对河、库和重要水利工程实施防汛抗旱制度。(4)指导农村水利工作;组织协调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人畜饮水、节水灌溉和城镇供水工作。(5)承办本级政府及上级业务主管部门交办的其它任务。

目前乡水利站与乡政府实行合署办公,并由乡政府领导的管理体制,经费来源为全额拨款。人员工资和工作经费由乡财政负责,人员工资能够按时发放,工作经费没有单独列支,实际发生费用实施请示制度,乡长同意后方可支出。乡水利站目前没有承担经营性项目,乡政府对水利站比较重视,积极向上争取水利建设项目和资金,主要包括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河道治理工程、农田小型水利工程等。

2.乡镇水利站存在的主要问题

2.1基层水利设施老化失修, 配套不全

乡镇基层水利设施修建战线过长,设施老化失修, 配套不全。例如我乡最早的农村自来水工程完工于20年前,直到现在每年仍有在建的饮水安全工程,而最早修建的自来水管线大多都已经老化,经常出现破损、爆裂等情况。早期受当时社会资金、技术等因素的制约,致使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先天不足, 工程存在缺陷。同时, 由于基层水利没有经营性资产收入, 自身造血功能不足, 存在维修养护经费短缺, 导致工程老化, 年久失修, 配套不全。

2.2基层水利站人才队伍建设不理想,缺少专业技术人员

乡镇水利工作条件艰苦,任务繁重,待遇不高,不仅缺乏培养和引进中高级人才的物质后盾, 也易导致技术力量流失, 人员结构逐步老化, 文化与专业知识结构出现断层, 综合素质参差不齐。雅河乡水利站核定编制2人,实有人员2名,均为初级职称,且学历都为继续教育学历,虽然有一人为水利专业,但也是今年县里人员调整时才调转到乡水利站的,人员流动性很大。如果不能够解决乡镇水利人才的引进来和留得住的问题,乡镇一级水利服务体系很难完成其公益性职能。

2.3基层水利经费难以到位

长期以来, 各级政府大多注重农村水利建设资金的投入,很少有部门关心农村水利工程的管理和维护资金。对于各村组的水利设施维护,主要采取乡村经济组织、农民自筹为主的途径解决。随着农村税费改革, 取消“两工”后, 农村水利维护更为困难。而乡水利站的情况是,人员工资执行的是事业单位岗位工资标准,由乡财政负责,没有单独工作经费和专项资金,无法为农村水利设施维护提供经费上的支持。只有财政状况比较好的乡镇,才能对农村水利设施维护和管理提供一定的资金支持。

3.加强乡镇水利站建设的意见和建议

第一,落实经费,以奖代补,保障水利站公益性运行模式。

根据水利站的服务职能,应将其定性为公益性事业单位,其机构人员、运行费用及专项经费要纳入县级财政预算。由于各地的财政情况不同,目前可采用差额补助的方式,即县级财政可安排一定比例的人头费和运行费以及专项经费,这是主渠道;不足的部分可以把农村水利建设工作列入到各级水利工程建设评比中来,对于设计规范、建设质量好、管理到位的,给予一定的经济奖励,补充其运行经费,也可以调动基层水利工作的积极性。

第二,深化内部改革,建立可持续发展的人才保障机制。

应加强基层水利职工的后勤支持保障, 提高职工福利待遇, 为吸引高端人才做好平台。应通过改革用人制度,并合理设置岗位,引进竞争机制和考核机制, 实行岗位责任制和全员聘用制, 做好职工培训, 鼓励大中专毕业生到基层工作, 促进基层水利站的队伍建设。但对所聘人员聘用期的养老、失业、医疗保险等,一定要按省和所在地人民政府的有关规定缴纳。要研究探索长效管理机制,加强财务监督,促进水利站走向良性运行的轨道,为推动农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作出实实在在的贡献。

第三,加强农村水利执法队伍法建设,保障水利设施的安全有效利用。

进一步健全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管理体制机制。为保护好江河流域和基层水利设施,成立相关执法队伍,执法力度要加大,执法队伍人员要充足,可以深入村组,对破坏基层水利设施,在小微型河流水塘乱倒垃圾,乱堆乱放杂物,影响水质安全,危害行洪安全的行为进行处罚。

第四,统筹兼顾,整合资金,加强监督监管。

应积极整合农业综合开发资金、扶贫资金、农林水专项资金等财政涉农资金,统筹使用; 应积极探索切实可行、群众积极参与的小型水利工程和农村饮水工程的建设和管理模式,进一步明晰所有权, 核发产权证, 落实管理责任,实行群众参与式管理; 严格推行水利工程建设监理制度, 完善水利工程质量监督机制, 设立水利建设公示板制度,让村民可以了解身边的水利工程建设目标和要求,时时刻刻监督施工方的建设行为,调动农民积极性以推动小农水建设工作。

第五,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建设区域水利站与流域水利站。

廉政建设自查自纠报告 篇9

根据领导安排,我认识学习了胡锦涛总书记在中纪委七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要求,根据要求,我对照自己职责范围内的工作,认真针对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从思想上、工作上、学习上进行了自查。

一、加强思想教育,不断提高干部的廉洁从政意识

紧紧抓住理想信念这个核心,采取多种形式教育学习。进行学习教育活动。学习上级有关党风廉政建设的文件、规定;强化思想教育,进一步增强了自我约束能力和遵纪守法意识。为了明确职责,保证廉政建设各项工作落到实处,较好地推进了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开展。

二、学习教育情况

自从开展活动以来,我能够按照领导的安排,积极参加学习,认真查找问题。在学习方面,无论是单位组织的职工学习会,还是中心小组学习会,我都按时参加,没有缺席。除了集体学习外,个人还坚持自学。学习之后,及时撰写心得体会。在坚持学习的同时,我还注意对照要求,查找实际工作中和个人思想中的问题和不足,努力纠正干部队伍中存在的作风懒散、纪律松弛、工作效率低下等问题,严明机关干部工作纪律,并且努力从自身做起、做点滴做起。同时积极配合同志们做好本单位、本行业的思想作风建设,努力把自已成为合格的党员干部,努力使自己分管的股(室)成为高效、廉洁、勤政、开拓型的团队。

三、自查自纠中存在的问题

1、政治学习不够,学习标准不高。平时只满足于读书、看报,参加单位集中组织的学习多,自学少,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就更少,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和论缺乏系统的学习,特别是对“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没有深刻地领会,钻研不够,联系实际不够,使自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实际脱钩,没有发挥理论的指导作用,只是为了学习而学习,使学习变得形式化、教条化,因而不能准确把握形势。

2、创新意识不强,工作方法简单。只安于表面,把自己份内的事做好就可以了,存在船到桥头自然直的想法,缺少创新意识,工作作风还不够扎实,没有很好地深入基层、深入实际,处理事情方法比较简单、表面,未注意到工作方法的完善会给自己的工作带来动力。

3、自我要求不严,主动超前少。在理论学习中,没有很好地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没能及时用科学思想分析出现问题的原由,及时纠正主观认识上出现的偏差。自我要求不够严格,缺乏工作的主动性、进取性,安于份内工作,经常是处于奉命行事,落实任务,不能站在全局的高度的高度,思考问题,处理矛盾。作为副职没有很好地发挥参谋、助手作用,在工作中遇到繁琐、复杂的事情,有时会采取逃避的方法,不是自己力求寻找对策,而是等待领导批示。

四、整改措施和努力方向

针对自己在工作中存在种种问题,我将在以后的工作中,认真反思,加以改进,时时开展自我批评,严格要求自己,坚持不为私心所扰,不为名利所累,不为物欲所动;行动上要增强奉献意识,不计得失,尽力尽心干好每一项工作,做到不抱怨、不计较、不拈轻怕重,待人宽,对己严,勇于奉献,正确对待领导交付任务,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对文字工作要在“精、细、严、实”上下功夫,细心认真,有条不紊地处理每一项工作,提高自己综合素质。具体做到以下几点:

1、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政治素质。纪律教育学习是终身的事情,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今后我不仅要学法律、税收业务知识,更要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等科学理论,精读有关重点文章,及时学习领会党的文件精神,用邓小平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提高自己的政治理论修养,坚定自己的政治信念。进一步增强纪律观念,增强纪律意识,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自觉地加强党性煅炼,遵纪守法,廉洁奉公,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以高度的责任感、事业心,以勤勤恳恳、扎扎实实的作风,以百折不饶、知难而进的勇气完成党和人民交给的各项任务。

2、积极开拓进取,提高工作水平。要不断提高对学习业务知识重要性和迫切性的认识,自觉、刻苦地钻研业务,加强锻炼,夯实基础,努力提高自己工作的能力;要热爱本职工作,干一行爱一行,虚心好学,深入钻研,遇到问题多看多问多想,多向周围的同志请教;要开拓创新,积极进取,灵活运用合理的方法和措施,开展工作,处理问题,努力把工作能力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3、自警、自省、自律,认真执行党风廉政建设的各项规定本人能够按照中央、省、市关于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规定,严格要求,自觉接受组织和群众的监督,不徇私情,不谋私利,做到廉洁从政。能够发扬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作风,自觉抵制铺张浪费的歪风邪气。在公务活动中没有收受现金、有价证券和支付凭证;没有利用节假日、婚丧喜庆等事宜收敛钱财;工作脚踏实地、实事求是,讲求实效,没有为谋取所谓政绩弄虚作假、虚报浮夸,更没有搞脱离实际的形式主义、花架子;没有以开会、考察、培训、招商引资等名义变相公费旅游,没有搞过互相宴请、高档娱乐消费。深入基层调研坚持用工作餐,没有给基层和群众增加负担。没有超标配备、使用小汽车,在住房问题上,没有以权谋私行为。其它有关廉政自律的规定,本人都能严格按照要求认真贯彻执行。

作风能力建设自查自纠报告 篇10

为切实推动路政、治超人员作风能力建设活动的开展,提高路政、治超队伍整体素质,加强执法监督,严肃执法风纪,分公司开展实施《路政、治超人员作风能力建设活动》。

此次活动由管理所通过集中学习和个人自学的方式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时事政治、公路路政管理相关法律法规、治超工作相关文件、路政、治超行为规范等规定进行培训学习。中队内部指定专人,每周一组织一次学习活动,记录学习笔记。同时结合我自身的工作实际,联系本次活动学习内容,对照路政、治超执法人员行为、纪律要求对自己进行了认真深入的自查自纠,对自身存在的问题和出现的违纪、违规行为及其产生的原因,实事求是地进行深刻地自我剖析通过深入开展路政、治超人员作风能力建设活动,达到“内强素质、外树形象”的目的。

在政治思想工作中,通过不断地深入学习,坚持解放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积极实践科学发展观,严格按照共产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工作在前,廉洁自律,遵纪守法,积极履行党员义务,服从组织分配,努力加强自身修养的提高。

存在不足:由于我从一线员工调入案件处理,对于业务知识掌握还有不足之处,在思想上大局观把握不强,全局管理的能力比较弱,组织协调能力还有待学习和提高,工作作

风和能力还存在横向差距。

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报告首次揭秘 篇11

该中心承担了国家林业局“生态文明建设的评价体系与信息系统技术研究”项目,构建了中国省级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ECCI),并在此基础上设计软件,开发数据库及基于互联网的信息平台。

专家构建了“生态活力”、“环境质量”、“社会发展”、“协调程度”四个核心考察领域,22项具体指标的体系框架,以国家公开发布的权威数据为基础,对我国各省市自治区2005年至2007年的生态文明建设情况进行了综合评价。

有关负责人称,待国家有关权威数据发布后,将对2008年及以后各年的情况进行评价,每年向社会公布。

评价体系的三个突出特点

据称,与以往的可持续发展评价体系和地方性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不同,本项研究的突出特点有三个:

一是采用国家公开发布的权威性数据,强调客观性指标;

二是对生态和环境进行了区分,突出生态系统活力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基础性地位;

三是把协调程度作为量化评价的一个重要方面,包括生态、资源和环境之间的协调,以及生态、环境、资源与经济之间的协调。

由于受到自然条件、社会发展、科学决策、投入力度等因素影响,各个省份的ECCI得分有一定差别。北京、上海、海南、天津、福建、浙江、四川等省份排名居全国前列,山西、甘肃、宁夏、贵州、河南、河北、内蒙古等省份却排名相对靠后。

2007年,所有省份均在协调程度上有进步,且幅度较大,这预示了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的良好发展趋势,也说明尽管受到自然条件和社会发展基础的影响,只要当地政府和人民高度重视、加大投入力度、科学决策,是能够不断提高生态文明建设水平的。

排名靠前不是功成名就

专家指出,排名靠前只表明该地区生态文明建设的整体水平在当年领先,不意味着没有缺点,更不意味着已实现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最终目标。

专家说,评价体系采取的是相对评价法。因此各地排名的上升,可能是自身努力的结果,也可能是其他省份建设水平相对下降造成的。

某些省份的ECCI得分,与人们对当地环境质量的直接观感并不一致。专家解释说,这是因为生态文明不限于环境质量,而是要实现文明与自然的统一,实现社会发展与生态健康、环境美好、资源节约的统一。

生态文明建设评价,重点不在于排名,而在于客观衡量我国各省生态文明建设的状况和水平,找准问题,确定建设目标和重点领域,为科学决策提供指南。

专家指出,进步率是表示各省生态文明建设状况的实际变动,比提升相对排名更为重要。

从2005年至2006年、2006年至2007年的进步率可以看出,除了个别省份在生态文明建设整体水平上有退步外,各省生态文明建设整体水平进步显著,最大总进步率超过了16%,取得了可喜成绩。

三年间进步率较大且相对稳定的是西藏、上海、山东、吉林、安徽、福建。这些省份分属不同的得分等级。这说明,进步率尽管受到生态文明建设的自然基础和社会发展基础的影响,但主要依赖于当地政府的重视程度、建设投入力度和科学决策。

全国划分为九个类型

鉴于我国各省份生态文明建设情况的复杂性,课题组把各省份的生态文明建设划分为九个类型,分别是社会发达型、均衡发展型、生态优势型、社会短板型、相对均衡型、环境短板型、低度均衡型、环境优势型、相对薄弱型。属于不同类型的省份都各有自己的比较优势,也存在某些方面的问题,不能盲目乐观,也不能妄自菲薄。各省份的生态文明建设,要立足于自己的相对优势,突出自身特色,扬长补短,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

生态文明建设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泛,给定量评价造成很大困难。特别是制度层面和观念层面的建设,虽然是生态文明建设不可或缺的部分,甚至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可是对它们的评价难以量化,更缺乏权威数据的支撑。课题组通过分析评价生态文明建设中相对客观的器物和行为部分,进而对生态文明建设总体状况进行评价。

将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总指标分解为四个核心考察领域:生态活力、环境质量、社会发展、协调程度,然后选取设立表现各个考察领域不同侧面的建设水平、具有显示度和数据支撑的若干具体指标,构建一个包括“总指标一考察领域一具体指标”三层的中国省级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框架。

最具创新性的部分是,设计了协调程度的二级指标进行量化评价,并且协调程度部分所包含的指标数量也最多,突出它在生态文明建设当中的重要意义。将生态文明的协调程度分为生态、资源、环境协调度,以及生态、环境、资源与经济的协调度两个方面。最终选取设立了22项指标,并赋予了相应的权重。其中17个为正指标,5个为逆指标。

课题组称,国际数据比较及相关性分析说明,我国目前的生态文明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尚处于初级阶段,整体水平较后现代化国家有一定差距。

虽然在某些方面(比如人均预期寿命、自然保护区有效保护)达到了国际较高水平,但整体水平较发达国家仍有一定差距,在单位GDP能耗、单位GDP二氧化硫排放量、服务业产值占GDP比例、城镇化比例、城市垃圾无害化率、森林覆盖率、农药施用强度等方面,有很大改进空间。

课题组以联合国、世界银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等国际机构发布的权威数据为基础,与中国及各省区市生态文明建设各具体方面的发展水平进行比较。课题组选取了澳大利亚、巴西、俄罗斯、美国、南非、尼日尔、日本、瑞士、伊朗、印度等10个国家作为比较对象。

课题组对13个生态文明建设具体指标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在生态、环境和资源压力较大的情况下,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不乏亮点,但与国际先进水平仍有差距。少数省份某些指标已有国际领先的方面,但大多数省份的建设水平仍亟待提高,并有部分省份某些指标的建设水平处于较落后水平。

森林覆盖率低保护区成绩显著

2005年我国的森林覆盖率(21.2%,含港澳数据)在联合国有统计数据的213个国家和地区中排名134,距世界平均水平(30.4%)仍有较大差距。但一些省份的森林覆盖率已经达到世界领先水平。福建的森林覆盖率为62.96%,达到世界第25位国家的水平,在相比较的10个国家中仅次于日本(68.2%)。而受自然地理等条件的限制,上海(3.17%)和新疆(2.94%)的森林覆盖率在相比较的10个国家中仅高于尼日尔(1%)。

在自然保护区的有效保护方面,我国取得了很好的成绩。2005年至2007年,中国自然保护区面积比例在联合国统计的21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排名稳定在57位。其中,2007年西藏自治区已达到世界第9位水平。考虑到我国巨大的人口压力、经济压力、粮食安全压力,以及气候地理条件,在自然保护区有效保护方面所取得的成绩是非常值得肯定的。但也应看到,2007年仍有安徽、福建、河北和浙江未达到比较的10国的最低水平(印度4.6%)。

进步率分析表明,目前我国绝大多数省份的生态文明建设进步率明显,且2007年所有省份均在协调程度上有进步,且幅度较大。这预示了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的良好发展趋势,也说明尽管受自然基础和社会发展基础的影响,但只要当地政府和人民高度重视、加大投入力度、科学决策,就能够不断提高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各个二级指标的进步情况表明,生态活力、社会发展的进步程度幅度较小且相对稳定,而环境质量和协调程度的进步率变化相对较大。这带来的启示是,各个省份可重点从环境质量和协调程度这两个方面突破,提高其进步率,以提高生态文明建设的相对水平。

尽管各个省份目前的ECCI得分排名有前有后,但经过类型分析可以发现,绝大多数省份都各有自己的比较优势,也存在某些方面的问题,不能盲目乐观,也不能妄自菲薄。各省份的生态文明建设,一定要立足于自己的相对优势,突出自身特色,并通过优势方面带动弱势方面的发展,最终实现协调发展。

生态文明建设关键在协调发展

专家认为,生态文明建设一定要有全局思维,从提高生态活力、保障环境质量、促进社会发展、提升和谐程度等方面全面落实。既要反对GDP崇拜,也要警惕就事论事、目光短浅的“唯环境观”,关键在坚持协调发展。各省市区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应有全局思维,从提高生态活力、保障环境质量、促进社会发展、提升和谐程度等方面全面落实,而不能顾此失彼。

行风建设自查自纠报告 篇12

关键词:检验检测能力,区域高地,路径

检测 (包含检验、检定、校准、测试) 是专门的技术机构利用技术标准和技术手段对产品以及生产产品的设备和为社会提供技术服务功能的器具进行质量特性分析, 并通过科学数据作出质量评价和性能鉴定。按照检测市场主体属性不同, 分为政府检测机构、企业内部检测机构和社会第三方检测机构。据统计, 目前我国约有国有、民营和外资检测机构24100家, 分属25个行业, 其中质监部门所属的检测机构数量最多, 达到3500多家, 占全部检测机构的14.5%。沈阳市与全国各地情况大体相同, 质监系统检测机构处于主体地位。本报告所提检测机构为质监系统检测机构;所提国家中心为国家质监总局批准并依托相关行业研究院 (所) 和地方质监系统检测机构建设的国家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一、检测行业发展现状及建设东北区域检测高地的背景

检测是从企业内部质量控制流程逐渐独立发展起来的专业化行业, 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据摩根士丹利研究报告, 2008年全球检测市场规模约为500亿欧元。在全球检测市场格局中, 欧洲处于主导地位。近年来, 新兴市场国家检测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本土综合性检测机构发展较快, 综合竞争力明显提高。

改革开放以前, 我国对检测市场实行国家统一管理。198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商品检验法》颁布实施, 开始对民间资本开放商品检验检测市场, 取消了中国境内不允许设立外国检测机构的条款, 奠定了市场化发展的基础;根据加入WTO承诺, 允许外资独资进入中国服务贸易市场, 我国检测市场进一步放开。近年来, 我国检测行业已成为发展前景看好、增长速度较快的服务行业之一。据估算, 2010年全国检测市场规模超过700亿元, 未来几年仍会以平均15%左右的速度增长。

未来五年是我国由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迈进的重要转型时期, 实施质量强市已成为国内众多城市新一轮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作为实施这一战略的重要要素资源, 检测的重要性更加凸显, 特别是对于沈阳老工业基地城市来讲, 提高检测能力, 建设东北区域检测高地将为实现三大目标提供重要支撑和保障。

二、沈阳市东北区域检测高地建设现状及问题

(一) 检测高地初步确立

改革开放特别是国家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以来, 沈阳市检测服务体系建设步伐加快, 检测水平明显提高, 为建设区域检测高地奠定了坚实基础。

1. 发展了一批骨干检测机构。

目前, 在沈依法设置和授权的检测机构达279家, 拥有国家中心24个。近年来, 按照政事分开、精干高效的原则, 沈阳市对质监系统检测机构进行了资源整合和管理体制改革, 先后组建了沈阳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标准化研究院、计量测试院和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重组后的四大检测机构拥有国家加工食品及添加剂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机床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等7个国家中心和一批国家实验室, 综合实力在东北地区处于领先地位。

2. 构建了一批公共检测平台。

“十一五”以来, 为适应沈阳市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的需要, 按照国家对沈阳市提出的建设东北区域、辐射东北亚质量技术检测高地的目标定位, 市、区两级政府累计投入5.1亿元, 依托四大检测机构, 高水平规划建设了浑南计量测试与特种设备检测研究基地、沈北食品检测基地、沈西综合性技术检验检测基地和沈阳标准信息咨询服务平台。“三基地一平台”占地总面积约为13.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7.6万平方米, 项目全部投入运行后, 年检测能力将达到50万件。

3. 检测高地辐射能力初步显现。

2006年以来, 四大检测机构共承担市级以上科技项目77个, 其中国家、省级61个, 负责起草和参与修订标准600余项, 申请发明专利5项。取得了一批重点科研成果, 如爆破片型式实验装置研制获得总局“科技兴检”二等奖。在一些重点领域形成了一大批优势检测项目, 食品添加剂等检验能力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流量、电磁、温度计量等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液化石油气加气机国家型式评价实验室、爆破片型式试验均属国内唯一。相关检测业务覆盖东北、遍及全国, 部分检测业务辐射美、英、德等国家和地区。

(二) 存在的主要问题

沈阳市东北区域检测高地的地位虽然初步确立, 但总体发展水平和服务功能与沈阳市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的需求还不相适应, 尤其是作为检测市场主体的四大检测机构与检测行业发达地区相比, 还存在一定差距。

1. 社会化程度不高。

一是检测市场主体发育不全。目前在沈具有政府属性的检测机构处于市场垄断地位, 而上海、杭州、广州、深圳和成都等城市已形成国有、民营和外资机构竞相发展的格局。二是社会委托业务比重低。从五城市检测机构业务结构总体综合情况看, 政府委托的强制性检测业务与社会委托的服务性业务结构比平均为3∶7, 而沈阳市约为5∶5。三是项目建设投入主体结构单一。沈阳市“三基地一平台”的投入主体为市、区政府和质监系统检测机构。上海、成都等城市注重整合社会资源, 基本形成了多方参与、要素集聚、开放共享的运作模式。如上海机动车检测中心由市质检院、上汽工业总公司和同济大学共同出资建立;成都光伏中心依托市质检院, 以双流县为投资主体, 吸纳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联合组建。

2. 检测服务模式传统。

顺应市场需求, 五城市均已积极向“综合服务型”模式转型。广州市检测机构联合大学等研究机构开展产业产品质量分析和区域、行业质量竞争力指数分析, 推动企业导入卓越绩效管理模式, 促进企业技术升级;深圳质量检测院运用网络信息技术搭建虚拟检测服务平台, 开展在线检测业务, 重点围绕大客户群, 提供检测、认证、咨询、培训等组合服务, 实现服务增值;成都双流县以国家光伏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为招商平台, 引进光伏产业龙头老大——汉能集团入驻双流太阳能薄膜电池生产基地, 吸引了大批上下游企业向基地集聚。沈阳市检测机构总体上处于以产品质量和计量器具等基础性、强制性检测为主的服务模式, 难以适应产业升级和集群化发展需求。

3. 体制机制性障碍仍很突出。

沈阳市对检测机构经费、用人和分配等方面管得过细、过死, 成为制约检测机构面向市场发展的瓶颈。一是经费管理激励不足和调整机制缺失。多年来市财政对检测机构实行按年收入总额的80%予以返还, 机构积累不足, 持续发展乏力, 与外地对检测机构超预算收入部分提高返还比例的做法相比差距较大。如广州对超收部分按98%返还。预算执行缺乏弹性, 因国家规程变更需更新设备费用无法纳入当期预算, 加之检测设备的特殊性 (有些设备需要定制等) , 购置周期较长, 影响业务开展。二是经营机制不灵活。沈阳市检测机构一切业务活动只能走财政专用账户。上海等城市检测机构均有多个账户, 强制性检测业务收入上缴财政后按比例返还, 经营性服务可开具税票, 税后收入纳入预算, 作为机构流动资金, 经营灵活。三是用人自主性不强。沈阳市检测机构编外用工只能通过劳务派遣, 在职称、聘用、职务晋升方面与在编人员差异较大, 难以满足机构用人需要, 很难留住人才。目前四大检测机构博士、硕士等高学历人才仅占在岗员工总数的16.9%。五城市检测机构总体来看用人自主, 机制灵活。

4. 发展环境亟待优化。

一是大质量观理念尚未形成。沈阳市关于质量技术事业发展规划尚处于部门层面, 质量发展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融合度不高, 没有支持检测行业发展的专项政策。五城市除成都外都已将质量强市上升为全市战略, 均出台专项政策支持检测机构发展。如上海出台了科技兴检、人才强检的18条意见;成都扶持检测机构发展的专项政策规定, “以2008年全市质监系统检测机构收入为基数, 从2009年开始, 5年内超收部分全额返还, 用于机构建设”。二是相对稳定的财政投入机制尚未建立。广州市政府对获批的国家中心给予3000万的资金扶持;深圳和成都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支持公共检测平台建设;成都双流县从2011年开始, 3年内每年财政拨款300万用于光伏中心运行维护。沈阳市相关投入机制尚未建立。三是约束机制尚不完善。五城市通过规范制度建设, 形成了比较完善的考核体系。如上海建立了包括公益职责履行、科研成果转化、投入产出效率等一整套考核指标体系;深圳、杭州规定科研经费不得低于当年业务收入的5%, 广州科研经费不低于3%, 且每年至少要将当年收入的30%用于基础设施建设。沈阳市尚缺失对检测机构考核的相关制度。

三、加快检测高地建设的对策建议

按照面向市场、放开搞活的思路, 以四大检测机构为重点, 从发展规划、管理制度、政策扶持等方面加强引导, 走功能多元化、服务社会化的发展道路;积极发展多种所有制检测机构, 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公共检测平台建设;有所为有所不为, 贴近优势和新兴产业发展需求, 立足沈阳打造东北领先、国内一流、辐射东北亚的区域检测高地。

(一) 增强机构发展活力

借鉴五城市对检测机构实行事业单位企业化经营、市场化运作的经验, 对四大检测机构进行管理制度创新试点。切实把经营自主权和用人、分配权落到实处, 增强面向市场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内在动力。

(二) 做大服务市场规模

一是完善服务体系。借鉴国际检测机构成熟的市场化运作经验, 完善市场服务网络, 建立现代营销服务体系。二是培育服务市场。培育供应链核心企业大客户群, 与工商、环保等部门建立稳定的业务协作关系, 拓展服务领域。三是打造服务品牌。加强检测方法研发, 完善检测流程控制体系建设, 提高市场影响力, 依托国家中心和重点实验室与重点服务区域合作, 设立分支机构, 实现跨行业、跨区域经营;积极与国际著名检测机构开展国际互认, 发展国际检测业务。

(三) 促进标准研究与产业发展紧密融合

通过科技等专项资金加大对标准研发的支持, 完善标准信息服务, 加强对先进标准的跟踪、消化、吸收。以沈阳市“十二五”确定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优势产业发展需求为主攻方向, 依托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以项目为纽带, 建立产学研测标准联盟, 开展标准研发攻关, 设立“专利池”, 为企业占领产业技术制高点提供支撑, 带动产业标准水平整体提升。

(四) 创新“三基地一平台”建设和服务模式

一是整合社会资源联合共建。吸引社会资本参与“三基地一平台”建设, 联合大型企业 (集团) 、科研院所、高等院校、行业检测机构等合作共建实验室, 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二是探索行之有效的管理模式。区别不同情况, 采用独立法人实体、多个法人单位组成的联合体和社会多元投资的理事会等管理模式, 建立职责明确、科学合理、公正高效的运行机制。三是加快服务模式转型提升。“三基地一平台”根据自身的服务方向定位, 建设开放型实验室, 优化和拓展服务功能, 面向社会开展质量分析、预警与信息、科研、咨询和培训等“一站式”服务。把“三基地一平台”建成产品试验基地、检测科研基地和新兴产业孵化基地。

(五) 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上一篇:班子作风建设下一篇:游惠山古镇作文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