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大12秋《教学设计》05任务参考答案

2024-05-23

电大12秋《教学设计》05任务参考答案(精选2篇)

电大12秋《教学设计》05任务参考答案 篇1

作业1:选择一篇教学设计方案进行评析;

《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教学设计与评析

[教学内容]:苏教版三年级第五册教材58~59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从熟悉的情境中,感受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会根据特征判断一个物体的某一个面是不是长方形和正方形。

2.通过观察操作等实践活动,让学生经历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在学习活动中,让学生学习与他人如何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数学情趣,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正方形和长方形的特征。[教学难点]:正方形和长方形特征的归纳总结。

[教学准备]:长方形纸片,正方形纸片,直尺1把,三角板2块,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呈现生活情境: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老朋友,大家看看它们是谁?(师出示长方形和正方形纸片)相机板书

(多媒体出示教室的情境图)在我们生活的周围,有哪些物体的面也是长方形或正方形的呢?

(学生分别说说哪个物体的面是长方形或正方形)〈师完成相应板书〉

2、长方形和正方形中还藏着很多秘密。你们想研究哪方面的知识?(揭示课题)

(教学评析: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基础出发,创设紧贴学生生活的情境,既缩短了学生与学习内容之间的距离,又引发学生内在的情感体验,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以饱满的热情主动地学习新知)

二、猜想验证,归纳发现

1、研究长方形的特征(1)观察,猜想。

学生从学具中找出长方形,同桌交流:猜猜它们有什么特点呢? 请学生汇报

(2)、操作验证

①学生拿出自己的学具,动手操作,用自己的办法验证。②把自己的猜想和验证向同桌交流。(3)、班内交流、总结

①对长方形的边你有什么发现?你是怎样证明的?(量、折、比等)相机教学“对边”。

指一指长方形的对边在哪里,一个长方形有几组对边?

②对长方形的角你有什么发现?你是怎样证明的?(量、折等)相机板书

2、研究正方形的特征

(1)引导学生依照研究长方形边和角的特征的方法,自己去发现正方形的特征。

(2)四人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并总结出正方形的特征。

3、总结归纳

通过刚才的活动,你对长方形和正方形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练习:下面哪些图形是长方形或是正方形?哪些不是?为什么?

4、比较长方形与正方形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1)学生独立思考后,四人小组交流讨论。

(2)全班交流汇报,教师相机板书

5、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各边的名称

学生打开课本59页阅读,然后在学具上指一指长方形的长、宽,正方形的边长。

(教学评析:皮亚杰认为:“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动作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在以上环节中通过让学生数、折、量、说,手在大脑的指挥下活动,大脑在手的活动过程中认识事物,将认识通过大脑组织用语言表达出来,达到知识的升华,从而概括归纳得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同时在活动中,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三、应用拓展,巩固提高。

1、围一围(课本“想想做做第1题)

(1)选择合适的小棒围成一个长方形

(2)你能通过换小棒把这个长方形变成正方形吗?

2、猜一猜

小明一不小心把作业弄脏了,你能猜猜弄脏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边它们的长度是多少?

3、拼一拼(“想想做做“第2题)

用两副同样的三角尺,分别拼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

4、扩展练习:把一张长方形纸片折出一个最大的正方形。

(教学评析:设计紧扣重点、多层次的操作练习,注重学生的思维训练,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在“触摸”中巩固知识,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自我表现的机会,增强练习兴趣,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

四、学生小结,畅谈收获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评价你和同学在这节课上的表现如何?

总评:

一、创设情境,联系生活——感悟数学。

著名数学家弗赖登塔尔说过“数学是现实的,学生要从现实生活中学习数学。”《新课标》也强调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为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因此,在学习新课之前,教者出示长方形、正方形纸片让学生说说它们的名字,接着出示教室情境图,让学生观察有哪些物体的面是长方形或是正方形,从而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使学生初步感知概念,激发了学习兴趣。

二、动手操作;合作探究——建构数学。《新课程标准》在前言中明确提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也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正如布鲁纳所言:“探究是数学的生命线,没有探究就没有数学的发展。”因此,在学生初步感知长方形、正方形后,要求学生利用手中的材料先开展自主学习,即看一看、猜一猜、量一量、比一比、折一折等实践活动,让每个学生经历了从具体形象的操作中了解体会图形边角特征的过程。然后在小组内讨论、交流、验证。汇报时,各小组各抒己见,学生经历了由自主探索找特征——合作交流说特征——动手操作验特征的过程。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获取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并主动建构了这两种图形的特征。

三、巧设练习、应用实践——活用数学。

《新课程标准》要求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不同的发展。数学教学,让学生学会一些数学知识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获得发展。让数学服务于生活,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使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事物,用数学的方法解决问题,让学生获得数学学习的经验和体会。所以教者设计紧扣重点、多层次的操作练习。比如在归纳出图形特征后,出示小练习,请学生判断哪些图形是长方形或正方形?哪些不是,并说说理由。还有在巩固拓展环节,让学生用小棒围一个长方形,并通过变换小棒变成一个正方形。猜一猜长方形正方形的边长

等练习,培养了他们“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

数学教学不是简单地告诉学生知识的结果,而让孩子主动地建构属于他们自己的知识和对事物的理解,只有尊重学生独特个性和经验,引导和帮助学生借助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去“再发现”“再创造”,这样学生的学习才是真正具有个性化的学习。

作业2:依据教材并结合个人经验,对教学媒体的教学特性作简要分析;

教学媒体:在教与学的活动过程中所采用的媒体称为教学媒体,它是指在传播知识、技能和情感的过程中,储存和传递教学信息的载体和工具。

从本质上看,教与学的活动过程是一种获取、加工、处理和利用事物信息的过程,因此作为储存与传递事物信息的任何媒体,都能作为教学媒体。但事实上,绝大多数新开发的媒体,首先都不是用在教学上,而是在军事、通信、娱乐、工业等部门使用相当长一段时间之后,才逐步被引进教学领域。

现代教学媒体:现代教学媒体是相对于传统教学媒体而言的。现代教学媒体都与“电”有密切的关联,所以又称为电化教育媒体。

现代教学媒体具有以下优越性:

(1)现代教学媒体能使教学信息即时传播到遥远地区与广阔的范围,为实施远程教育、扩大教学规模和实现学习资源共享,提供了先进的手段。

(2)现代教学媒体不仅能传送语言、文字和静止的图像,还能传送活动图像,能准确、直观地传送事物运动状态与规律的信息,有助于提高教学的质量与效率。

(3)现代教学媒体能记录、储存、再现各种教学信息,计算机还具有信息加工处理并与学习者相互作用的能力,从而为个别化学习、继续教育以及创建新型教学模式,促进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

一般的媒体发展成为教学媒体要具备两个基本要素:

(1)媒体用于储存与传递以教学为目的的信息时,才可称为教学媒体。以教学为目的的信息,也就是教学信息,它是由教学目标决定取舍的。因此,教学媒体区别于一般的媒体,它储存传递的教学信息,是为达到特定的教学目标服务的,为特定的对象——教师或学生所使用的。

(2)媒体能够用于教与学的活动的过程时,才能发展为教学媒体。任何媒体都能用来储存与传送教学信息,如电影、电视,以及计算机等媒体,它们都具有储存或传送教学信息的功能。但这些媒体诞生的初期,只在通信与娱乐领域中获得应用,因此,它们只是一般的传播媒体,而不是教学媒体。只在当它们经过改进,符合教学要求,用于教学活动时,才成为真正的教学媒体。

一般的媒体经过改进演变成为教学媒体,往往要经过复杂甚至是漫长的历程。

作业3:应用教材中课外活动的设计原则,设计一个课外活动的方案;

课外阅读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语文课程标准》把课外阅读作为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规定小学六年课外阅读量不少于100万字。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在阅读。”

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名人名言字字连珠,道出了读书的重要性。阅读能力是一个人的基本素质,阅读教学还是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手段。

二、具体目标

1、培养学生对母语的新近,热爱之情,使他们在儿童时代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2、让孩子们从小受到经典名著的熏陶,尽早步如文学的殿堂。

3、提高孩子们的阅读能力,表达能力。

4、拓展孩子们的知识面、启发孩子们的创造性。

三、机构设置

课外阅读领导活动小组

四、学期具体活动计划(一)创造良好的读书氛围

1、环境可以塑造人,也可以改变人,孩子们每人交一本书写上名字整整齐齐得放在图书角上,每班选2名图书管理员,教师教给他们图书管理方法,同时把图书借阅规定给学生们讲解清楚,必须把手中的书看完了,才能把手中的书和图书角上的书交换,并让管理员做好借书记录。

2、学校的黑板报、宣传栏、教室的黑板报,处处宣传读书的重要性,及指导读书方法,做笔记的要领让学生耳濡目染在书海里畅游

3、学校开校会、班级开家长会宣传课外阅读的重要性,让学生家长转变课外书是“闲书”的观念,真正领悟读书的妙处,激起孩子的“读欲”,引导家长支持,给孩子一个有力的后盾

(二)科学落实阅读时间

1、建立“晨读”和“午读”的制度。每天早午饭后为学生自由阅读课外书籍时间,任课教师不得随意占用。

2、每周四下午第一节课为阅读指导课,教师做读书方法知道或开展读书交流活动,让学声有充足的时间和空间享受阅读。

(三)度身推荐阅读材料

认真分析学生可能拥有的阅读材料,来源无非是:教材、补充阅读、家中订阅的报刊和藏书,学校图书馆、向他人借阅。对农村孩子来说,除了教材,他们可能拥有的阅读材料十分有限,许多孩子所谓的读书其实就是读教科书。12册教材,每册教材的课文一般不超过30篇,每篇以800字计算,学生如果只读教科书,那么小学阶段他的阅读量只有不到30万字。30万字是什麽概念?不足一部《安徒生童话》、《三国演义》的四分之一。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鼓励学生多读、读有益的课外书籍,开展课外阅读活动不失为一个好举措。

“腹有诗书气自华”。要想成为一名有文化、有修养的“大家”,仅凭学会几本教材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读好书,多读书,广泛涉猎,日积月累,才能厚积而有所成。学校根据《语文课程标准》推荐的优秀诗文和课外读物,学生实际情

况,制定一个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为目标的课外阅读参考书目。优秀的诗文犹如孩子们的精神食粮,除了学校图书馆的藏书外,各班对照书目开办班级图书馆,人均藏书量在5册以上。

(四)指导培养阅读习惯

课外阅读指导课不能上成课内阅读课,应该着眼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分享阅读的快乐,培养阅读习惯,指导阅读方法。

1.读物推荐课。只有让孩子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读物,他们才能沉入理解读物内容,受到读物的感染,从而亲近和热爱母语。但是小学生年龄小、阅历浅,选择读物时往往带有盲目性、随意性,这样就不能提高阅读的质量。因此上好读物推荐课,对诱发孩子的阅读个体,让孩子新近母语资源至关重要。课堂上,我们可以通过讲解主要内容或朗诵精彩片段,或通过讲故事等各种形式向学生推荐读物,也可以学生之间、小组之间互相介绍自己喜爱的文章。总之,可以利用各种行动活泼的方式向学生推荐各种有益的课外读物。

2.阅读指导课。主要是指导学生阅读的方法。指导内容包括:引导学生合理使用工具书及如何搜集信息、处理信息;指导学生边读边思考,提高理解能力、评价人物和事件的能力及想像创新的能力等;如何做内容摘要,怎样在书上批注及写读书笔记、读后感等。

3.阅读展示课。是在孩子课前广泛阅读的基础上展示自己在课外阅读中的感受与收获。主要形式有:(1)读后叙述。组织学生自己读过的书籍的一部分或全部的内容。(2)开展辩论赛。对读物中所提到的相关论点开展辩论,促进阅读效果的提高。(3)交流评论。交流自己阅读的方法,对书中的人物及写法进行评点。(4)表演展示。让学生把看过的内容,自编成小品、课本剧等形式,在汇报课上进行表演。

作业4:依据教材的观点和结合个人教学实践,谈谈你对教学最优化思想的理解;

怎样才能实现课堂教学过程的最优化呢?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

1、教师要站在高处,把握整体。就如同写大字,仅仅盯着字的每一笔每一划是不够的,必须抬起头来,在较远的距离、较高的高度上审视整个字的间架结构,写出来的字才能好看。

2、优选教学内容,分出内容的重点。以重点内容为依据,该增的增,该砍得砍。

3、统筹考虑解决“怎么教”和“怎么学”的问题。实施教学过程最优化必须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理的教与学的方法。教师应该根据相应教学阶段的任务、教材内容的特点、学生的学习可能性以及教师运用各种方法的可能性来选择教学方法,并对教学方法进行最优组合,配合运用。要为教学过程的最优化创造必要的条件,采取合理的形式进行差异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出现意外情况时,需要迅速改变教与学的方法,时刻分析教学效率,确定最优速度,节省师生时间。

4、通过制定合理的教学流程将教学思路具体化。通常可以通过画教学流程图的方法来进行。绘制教学流程图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将整个教学过程整合、优化、具体化的过程,将教学双边活动的进程、内容、结构、层次用直观图形的方式展现在教师自己面前。要善于取舍,有利于课堂教学达到最优化的,不管是不是教材上的都要坚决加上去,凡是不利于课堂教学达到最优化的,无论多么“动人”、多么舍不得也要坚决的舍弃。经历了制定教学流程的过程后,整个一堂课的脉络在教师的头脑中应该已经很清晰了,可以自信的走上课堂面对学生了。

作业5:试述教学设计与传统备课的主要区别;

现代教学设计与传统备课的区别

虽然“教学设计”与“备课”同属于教学准备的范畴,但是二者有根本的不同。其主要不同点有:

1.价值取向不同

从教学准备的价值取向看,教学设计关注的是学生,而“备课”关注的是教师。“教学设计”是为学生怎样学做准备,而“备课”是为教师怎样讲做准备。

“教学设计”是以学生发展为目标。在促进学生发展过程中,教学设计关注的不仅仅是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而且关注学习成绩一般的学生,即教学设计关注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同时,它所关注的发展,不仅包括学生的知识增长,更关注学生的技能的训练与能力的发展。

传统“备课”的目的是保证教师能在教室课堂教学中顺利地讲解(讲叙)教学内容。它关注的是教师能否在规定的时间内把预定的教学内容讲完,而不在意学生是否接受了知识,更不在意学生是如何地接受知识。同时,它关注是学科知识量与学科知识结构,而忽视学生在掌握知识过程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理论基础不同

“教学设计”自从具有独立的研究领域至今,已近半个世纪。经过近五十年的发展,教学设计既是一门学科(科学),又是一种方法(论)。从学科的角度上看,它是以教学理论、学习理论、传播理论、系统理论等为基础,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理论体系,以多媒体和网络为手段,逐步形成了自己的方法,以教学准备为研究对象,形成了独特的研究领域。教学设计正逐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传统“备课”仅仅是以行为主义心理学关于“刺激—反应”理论为基础,按照“复习旧课---学习新课---巩固新课”模式进行教学准备。所以,在以“备课”为基础的教学准备中,有的老师抱怨说,“我都讲了五遍了,可是学生还是不会”。

另外,学生在以“备课”为基础的教学中学到的知识容易遗忘。所以,教学设计是现代理论指导下的教学准备工作,“备课”则更多地是以个体教学经验为基础的教学准备。

3.教学目标不同 “教学设计”的基本指导思想是促进学生的发展。这种发展包括知识的增长,能力的发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所以,教学设计过程中,教师要是以学生现在的学习基础为基础设计教学情境、教学问题与教学活动,设计各种评价活动。因此,以教学设计为基础的教学准备不仅考虑到了全体学生的发展,还考虑到了学生的各个方面的发展。以教学设计为基础的课堂教学评价不是看教师教授过程多么流畅,而是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不是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是不是在知识、技能、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都得到了相应的发展。

传统“备课”中,教师在自身追求知识的渊博性和见解的深刻性的同时,评价学生学习好与差的惟一指标知识的掌握量。虽然,在教案上也列有教学目标项目,但是能力发展目标是宽泛而空洞的,没有可操作性,思想教育目标是说教式的,只是形式性的要求。

4.开发利用的课程资源不同

教学设计重视课程资源的全面、充分的利用。如在进行热带地理景观教学设计时,考虑到有的学生可能已经跟随家长到热带地区旅游过这一事实,教师就可以设计如何利用课堂生成资源,使课堂教学更加活跃,教学效率更高。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备课过程中所能利用的教学资源仅仅是课本和相应的教学参考材料。

教学资源是课堂教学的基础。没有教学资源就没法开展课堂教学。教学资源贫乏,课堂教学也必然单调乏味。除了教学资源的占有量不同外,“教学设计”与“备课”的另一不同点是关于教学资源的优化程度有根本的不同。如果把教师比如为橱师,那么在传统的“备课”中,一是好的材料得不到发现,即使有山珍海味,他也不知道这些东西可以用来做菜。二是即使他知道这些山珍海味是好东西,他也不会做,也不能做出可口的饭菜。“教学设计”则是在研究透彻了每一种材料特性的基础上,做到“物尽其用”。

5.评价方式不同

“教学设计”中,提倡和强调激励性评价。激励性评价是指教师通过一定的语言、行为、表情或其他方式对学生的某一行为、言语予以肯定、赞扬,使学生在心理上得到成功或满足的体验,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引导学生形成良好心态、良好的行为习惯与正确的价值观。现举一例予以说明。在某种问题情境中,学生勇跃参与教学。当一个学生没能完全回答一个问题时,老师怎么办?有下列几种方法可供选择。①教师给予提示,让这个学生回答完全。②请这个学生自己找一个同学帮助,经过两个人的讨论之后,把这个问题回答完全。③请另外一个学生回答这个问题,之后,再请这个学生叙述一遍。之后,再给予激励性的评价,并鼓励再次参与。

在传统的“备课”中,忽视激励性个体评价,因而在教学实践中遇到回答不上问题的学生时,往往轻者以“站立”作为惩罚,重者则送上讽刺挖苦之类的语言。对于以害怕失败被罚的学生来说,他们怎么会能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呢?

6.教师的角色不同

教师在教学中到底应该扮演一个什么样的角色?在古代,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在工业社会中,教师是知识的象征,是道德的化身。因而,传统教学中,教师是知识的传递者,学生修养的教化者。在新课程中,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此可见,“教学设计”中,教师的隐性角色越来越突出,可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与重要性却越来越大了。学生发展的越充分,教师的作用就越重要。传统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的师生关系模式越来越淡化了。

7.教案的呈现形式不同

教案是教学准备成果的表现形式。无论是“教学设计”还是“备课”,最后都要以教案的形式呈现教学准备的结果。但是,两者的内容结构与内涵是不同的。

一般地,教学设计的(一级)项目主要有:课程标准要求与分析、教学目标、教科书分析(包括体系分析、重点、难点)、学情分析、设计理念、教学方法、教学媒介、教学时间、教学过程、教学反思等。其中,教学过程是教学设计的重点。一般地,教学过程又可分为若干(二级)项目,主要包括教学导入、教学活动、教学小结、教学巩固等。其中,教学活动是重点。教学活动又可进一步划分

为情境设置(提供教学材料)、发现问题、探究问题、总结归纳等(三级)项目。

教学设计提供的情境(材料)尽可能是学生比较熟悉的,且具有一定的典型性。为此,我们提出“教学案例地方化”的教学设计策略。由于各个班级情况的差异性,教学情境也必须多样化。

在教学设计过程,我们需要的注意的另一个事情是问题答案的多样性。面对同一个问题,不同的学生可能从不同的侧面去理解,因而形成不同的答案要点。为此,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必须考虑到问题答案的多样性与全面性。这是“教学设计”教案与教学实录的根本区别。

由此可见,“教学设计”教案存在着两条线索,一是明线,即教学活动线索,另一个是暗线,即教学内容(知识)结构与体系。

电大12秋《教学设计》05任务参考答案 篇2

一、判断题(共 5 道试题,共 10 分。)

1.教育法的调整对象是教育领域的社会关系,这是教育法区别于其他部门法的特性。

B.正确

2.家庭教育权是指未成年人的父母或其他监护人,以作为或不作为的方式对他人发出教育方面要求的权利。

B.正确

3.国务院所属机构及地方国家行政机关具有制定教育行政法规的权限。

A.错误

4.按照《教育法》规定,学校应当履行“拒绝任何组织和个人对教育教学活动的非法干涉”的义务。

B.正确

5.融资方式,是指社会资金由盈余部门(资金供给者)向赤字部门(资金需求者)转移的形式、手段、途径和渠道。

B.正确

二、单项选择题(共 10 道试题,共 20 分。)

1.《教育法》中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的规定,确定了我国教育的(C)原则。

A.方向性

B.公共性

C.平等性

D.终身性

2.《教育法》中关于“学校、教师可以对学生家长提供家庭教育指导”的规定,属于(A)规范。

A.授权性

B.禁止性

C.义务性

D.强制性

3.教育法的(D)是指教育法律关系主体严格按照教育法律规范行事,使教育法得以实施的活动。

A.实施

B.适用

C.解释

D.遵守

4.中等教育是在初等教育的基础上继续实施的中等普通教育和(C)。

A.高中教育

B.专业教育

C.职业教育

D.技术教育

5.《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颁发于(B)年。

A.1975

B.1980

C.1992

D.1991

6.《教育法》中规定,“学生应当努力学习,完成规定的(A.作业

B.学业

C.学习任务

D.劳动任务

C)”。

7.未成年学生对学生伤害事故负有责任的,由(D)依法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A.教师

B.本人

C.学校

D.其监护人

8.根据《行政复议法》的规定,可将行政复议的程序分为(D

A.申请、受理、审理、执行

B.一审、二审、再审、执行

C.起诉、受理、审理、判决

D.申请、受理、决定、执行

9.下列哪种特征不属于行政诉讼的基本特征。(B))程序。

A.被告举证

B.主管不定

C.诉权专属

D.不得调解

10.《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中规定:“人民法院受理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其他组织之间以及他们相互之间因(A)提起的民事诉讼,适用本法的规定。”

A.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

B.经济关系与人身关系

C.财产关系和物权关系

D.物权关系与人身关系

三、多项选择题(共 5 道试题,共 10 分。)

1.教育法律义务通常有以下形式(ABC)。

A.不作为

B.积极作为

C.自由作为

D.接受国家强制

2.(ABD)是加速教师专业化过程的最重要的制度保障。

A.教师资格制度

B.教师职务制度

C.教师培训制度

D.教师聘任制度

3.下列各项中,(ACD)属于我国《教育法》中规定的学生应当享有的权利。

A.参加教育教学活动的权利

B.遵守学校管理制度的权利

C.获得公正评价和证书的权利

D.提出申诉或依法提起诉讼的权利

4.人身权是公民权利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一项权利。现实生活中,对未成年学生人身权的保护主要集中在对其(BCD)的保护等方面。

A.受教育权

B.身心健康权

C.名誉荣誉权

D.隐私权

5.学生申诉制度具有以下特征(BCD)。

A.诉讼性

B.特定性

C.法律性 D.非诉讼性

四、简答题(共 2 道试题,共 24 分。)

1.简述设立学校的基本条件。

答:《教育法》中规定了设立学校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

(1)必须有组织机构和章程。即要求申请拟设立的学校应当有健全的内部管理机构和管理人员,并且有机构章程。(2)必须有合格的教师。即要求申请拟设立的学校要有稳定的教师来源,能够通过聘任专职、兼职教师,建立一支数量和质量都合乎《教师法》及国家其他有关规定的教师队伍。(3)必须有符合规定标准的教学场所及设施、设备等。即要求申请拟设立的学校,要有相应的校舍、场地、教学仪器、设备、图书资料等,并且要符合规定标准。(4)必须有必备的办学资金和稳定的经费来源。即要求申请拟设立的学校,除了要有必要的物质条件之外,还需要不断投入流动资金,以保证教育教学活动的正常运转。

2.简述学校捐赠的基本原则和注意事项。

进一步搞好捐赠活动,学校在捐赠过程中应特别注意以下问题:(1)积极做好宣传、奖励工作。(2)坚持“自愿、量力”的基本原则,对捐赠的内容、数额、对象、用途应充分尊重捐赠者的意愿,不得强行索要或强迫他人捐资捐物。(3)保证捐赠的合法性。学校应保证捐赠的方式、内容等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政策。

五、论述题(共 1 道试题,共 16 分。)

1.结合实际,谈一谈你对《教师法》中规定的教师享有的各项权利的理解和认识。

1.教师的权利是指教师依法享有的某种权能和利益,表现为教师作为权利享有者能够作出或不作出一定的行为,或要求他人作出或不作出一定行为的资格。2.《教师法》中对我国教师现阶段的权利作了具体规定。(1)教师享有“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实验”的权利。教育教学权是教师为履行教育教学职责而必须具备的基本权利。主要内容包括:① 教师依据其所在学校的教学计划、教学工作量、本学科特点等自主地组织课堂教学;② 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确定其教学内容和进度;③ 针对不同的教育教学对象,在教育教学形式、方法等方面进行改革、实验和完善。对于教师的此项权益,任何个人或部门都无权干涉。(2)教师享有“从事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参加专业的学术团体、在学术活动中发表意见”的权利。科学研究权是教师作为专业技术人员应当享有的一项基本权利。主要内容包括:① 教师在完成规定的教育教学任务的前提下,有权进行科学研究、技术开发、论文撰写、发表自己的观点等创造性活动;② 教师有权参加有关的学术团体和学术交流活动。(3)教师享有“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评定学生的品行和学习成绩”的权利。管理学生权体现了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主导地位。主要内容包括:① 教师有权对学生因材施教,针对学生的特长、就业升学等方面的发展给予指导;② 教师有权对学生的品行和学业成绩给予及时客观公正的评价;③ 教师有权运用正确的指导思想和科学的管理方法使学生的个性和能力得到充分发展。(4)教师享有“按时获取工资报酬,享有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以及寒暑假期的带薪休假”的权利。获取报酬权是教师应当享有的一项维持自身和家庭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的物质权益,也是有关教师待遇的法律规定。主要内容包括:① 教师有权要求所在学校及其主管部门根据国家法律及教师聘用合同的规定,按时足额地支付工资报酬。② 教师有权享受国家规定的医疗、住房、退休等各种福利待遇和优惠,以及寒暑假期的带薪休假权利。(5)教师享有“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的权利。民主管理权是教师法律地位的人格体现。主要内容包括:① 教师享有对学校及其他教育行政部门工作的批评权和建议权。教师有权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工会等组织形式及其他适当方式,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讨论学校发展与改革等方面的重大问题;② 教师有权引导学生培养民主与法制意识,促进我国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等权利。(6)教师享有“参加进修或者其他方式的培训”的权利。教育培训权是教师不断接受教育,获得自我充实和提高的基本权利和必要手段。主要内容包括:① 教师有权参加进修和接受其他多种形式的培训,以提高自己的思想品德和业务素质,从而保障教育教学的质量;② 教师有权参加达到法定学历标准和达到高一级学历水平的进修或以拓宽知识为主的继续教育培训等权利。

六、案例分析题(共 1 道试题,共 20 分。)

一学校发放毕业证书收费案

【案情】

某中等学校规定,凡毕业生领取毕业证书必须交500元的工本费。该项收费并未征得教育行政部门和物价局的许可。据该校领导说,这笔钱用来作为教师的工资和学校的其他工作。

试分析:

1.本案中所涉及的法律关系主体有哪些?

2.当事人违反了什么法律?应当承担什么责任?

3.本案对我们有哪些启示?

上一篇:谢春宇---年级管理发言稿下一篇:关于行政每日工作优化计划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