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追求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心得体会(通用11篇)
读《追求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篇1
读《追求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有感
温成洪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首诗富于启发而又历久弥新,意境深远,以源头活水比喻为读书学习,告诫我们:要不断吸取新知识,才能有日新月异的进步。为更好贯彻落实新课程理念,提高自身素质,我拜读了严先元老师的《追求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这本书打造了优质高效课堂的新视角,以精辟的见解,生动鲜活的例子,带着我们从一个全新的角度体验了“有效”的含义。顿觉茅塞顿开、受益匪浅。
一位教育家曾经说过:“没有学不会的孩子,只有教不好的教师。”在新课程理念下,让学生学有所获,在学习中享受到乐趣,这就要我们在备课中下功夫,尽心备好每一节课。
首先是备学生, 了解学生的内在特点、年龄特点、生理特点、心理特点,充分备学生实际需要,尊重差异,了解学生的外在因素,包括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环境并充分估计。从备课理念上要打破传统教学的“一刀切”教学观的束缚,为实施“分层教学”、“分类施教”、“个性化教学”做好准备。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和学习动力,把情绪调整到最佳状态,在备课中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学生的双基水平,用新课程理念的教学形式和方法,切合学生实际水平和需要,尊重学生的差异性,来实行分层教学。要用动态的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能动性;要客观地分析、研究学生,相信学生的能力,用激励性评价来激发学生树立自信。
备自己就是备课时自我反思、自我认识、自我评价的一个过程,说具体点就是备自己的教学策略,升华教学,追求美的境界。备自己的教学风格:弘扬个性,培养机智,塑造特色。备弱点: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备自己就是认识自我,长善救失。还要备期望:关注差异,全面发展。备自己的形象:有效体现情感态度价值观。转变观念,认真对待,在教学意识上高度重视三个问题:穿什么衣服贴近新课程的意义?理什么发型更能体现教师的个性?课堂形象是否符合教师行为规范?当然行动上更要精心准备。更重要的一点是还要备自己的课堂话语,包括语言风格、话语技巧等。
最后,我想用我们新时代的教育家魏书生先生的话语来结束:一个教师,要紧的不是忙着用这种教法去否定那种教法,不是证明多种教学没有道理,更不是糊涂地照搬某种教法到自己的课堂上,不加任何改变就用,我们应当像蜜蜂一样,在教法的百花园中,到处采集有用的花粉,回来以后,酿造自己课堂教学的蜜。
读《追求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篇2
一、转变教学观念
传统的教学观认为:教学就是教师教,学生学,教师讲。学生被当作了消极、被动地接受知识的容器。现代的教学观认为:教学就是教师有效、合理地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学好,学得主动、生动活泼。教师要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建立符合现代教学观的崭新体系,努力做到“五个转变”和确立“四种教学观”。
“五个转变”是指:(1)由单纯的“应试教育”转变为全面的素质教育;(2)由“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转变为启发式的教学方法;(3)由局限于课堂的封闭教学转变为课堂内外相结合的开放性教学;(4)由单纯传授知识的教学转变为既传授知识又发展能力的教学;(5)由“一刀切”的教学方法转变为因材施教。
“四种教学观”是指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确立如下四种观念:(1)整体观。即是用整体观点指导课堂教学,从整体上进行数学教学改革,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中各种因素(教师、学生、教材等)的积极性,使它们合理组合,和谐发展,实现课堂教学整体优化。(2)重学观。就是要重视学法指导,积极地把“教”的过程转化为“学”的过程。(3)发展观。不但要引导学生有效地学习,而且要培养能力、发展智力。(4)愉快观。要把愉快因素带进课堂,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获取知识。
二、精心备好每一堂课
备课是教学活动的起始环节,是加强课堂教学计划性、预见性的前提,也是实现课堂教学高效率、轻负担的重要保证。我校数学组全体老师经过探索和实践,初步形成了以“导学学案”为载体的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法。可以说有什么样的导学学案就有什么样的学生自主学习。因此导学学案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前提和保障,是实现高效课堂的关键。
学案不同于教案。学案是在教案的基础上为了让学生自主学习而设计的,由学生直接参与,并自主求知的学习活动的案例。它着眼于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如何引导学生自主获取知识,侧重于让学生“会学”知识。学案和教案一个侧重于“学”,一个侧重于“教”。学案主要从学生的角度,从学生的学习实际出发,帮助并促进学生自学。所解决的重点问题是“学什么”、“怎样学”,力求把学生放到主体地位上来。教案主要从教师自身如何完成教学任务,以及怎样传授知识的角度来考虑,所解决的重点问题是“教什么”、“怎样教”的问题,力求把教师放到主导地位上来。因此要想真正实现课堂的优质的我很矛盾,再过几分钟任务就完不成了,但看到学生们渴望知识的不肯罢休的样子,我说:“好吧!再给你们几分钟时间。”这时有几个学生竟跑到了这位学生座位旁看个仔细,并一起七嘴八舌地讨论起来,没过几分钟,就听见一个学生说:“我做出来了。”通过这位学生的回答我才知道,他们组用的是面积法。课后我反思:如果不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合作交流,那么合作只能流于形式,就会出现学生刚刚进入角色,思维刚刚展高效,要想把整堂课学生的学习“导”好“导”活,关键在于学案的编写设计上,编写的学案要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三、课堂教学中注重教学反馈
教学反馈是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主要环节之一,是新课改一直重视的问题。美国心理学家加涅认为,“学习的每一个动作,如果要完成,就需要反馈”,反馈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条件。
数学课堂教学反馈,一是要有及时性,因为反馈的目的在于根据反馈信息调整教学,因此教师应该及时了解学生的反馈信息,以便改进自己的教学。二是要有准确性,由于教师把反馈信息作为改进教学的主要依据,因此教师得到的反馈信息必须是准确的。否则,就会像指挥员根据错误的情报进行决策而导致战斗失败一样,课堂教学就会成为“盲人摸象”,凭着错误的感觉走,更谈不上教学效率的提高。
1. 重视学生在情感态度上的反馈。
数学相对其他科目来说,确实比较枯燥乏味,因此教师要重视学生在情感态度上的反馈,要让学生愿学、乐学。在数学课上,学生愿不愿学,学得怎么样,这些信息都会体现在他们的表情上。如果学生表现得积极配合,眼睛炯炯有神,说明学生听了、懂了、会了,课堂效率肯定比较高;反之,则说明学生注意力不在课堂上,对老师讲的内容没有兴趣,或者对所讲知识一知半解,处于脱节状态。这时教师就需要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利用各种手段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另外,课堂反馈和评价应尽量用具有激励性的言语,使学生了解应该从哪些方面进行学习,应该以什么样的标准评价自己的学习。这样,学生才能更好地提高自己课堂学习的效率。
2. 在反馈形式上要体现面向全体。
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数学教学要面向全体,使人人都能参与数学的学习活动。”数学教师往往偏爱优生,但是在讲究民主、和谐的现代课堂中,偏爱“尖子”学生,势必造成反馈信息的失真,学生的两极分化。
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强调面向全体,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得到发展”。要改进反馈方法,根据问题的不同,合理地采用小组讨论、自学质疑、生问师答、生问生答、小组提问集体讨论作答等多种反馈形式,创造让全体学生参与、展示的机会。
3. 反馈要体现分层思想,切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重视个体差异。
新的教育理念既然要求以学生发展为本,就应当承认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发展的不平衡。教师可以把个体差异作为一种宝贵的教学反馈资源来开发,充分发挥学生个体差异的作用。例如,利用个体差异,可加强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与学生开,所研究的问题刚刚有所深入时就被终止,学生的创造力就会被扼杀,学生的激情就会被挫伤,学生的能力当然也得不到相应的提高,合作效果就不言自明了。
合作学习是初中数学课堂最具活力的方式,它的推行为我们的课堂教学开拓出一个更为广阔的天地,值得每一位数学教育工作者躬行探索。只有把它坚持下去并不断光大,我们才能切实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确立创新意识,让课堂“活”起来
王亚娣
(常州市武进区礼嘉中心小学,江苏常州
“多元化”的社会需要的人才也是“多元化”的。思维活跃,观念新颖,能力出众,有创新意识和潜力,是当今社会上所需人才的标准。学校应向社会输送这样的人才,而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社会的要求,教育改革势在必行。其中重要的一环就是优化课堂,使课堂活跃起来,使课堂成为学生能力培养、意识交流的摇篮,让学生在自主、快乐的学习环境中成长、发展。我认为教师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转变观念,转换角色
长期以来,我们的基础教育仅仅把学生当作是抽象意义上的客体,教育教学的目标千篇一律,教育教学的过程也高度程式化。掌握知识的量与质成了评价学生优劣的惟一标准,学生的内心体验、情感、个性、人格的发展都被视为可有可无的东西。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所体验到的只是枯燥、乏味、疲惫、厌烦、失败和高度的受挫感,而不是积极、愉悦、兴奋和在求知过程中发现新知的巨大成就感。结果学生所感受到的只是沉重的学业负担,对学习越来越淡漠。面对新世纪的挑战,我们必须确立全新的教育观念———尊重生命个体,也就是说把学生作为一种特殊的生命个体并加以肯定。教育教学不仅要关注学生认知方面的深化与扩展,而且要深入到学生内心的体验和感悟、情感和意志等非理性成分。教学过程应更多地关注学生和教师两种生命体之间在感情、兴趣、个性、思维、人格等方面的交流和互动,教师更多关注的将不再是学生学习的结果,而是学生学习和发展过程中的即时状态。总之,教师应确立全新的教育理念,对自己正确定位,让教育成为培养学生生动活泼的个性的摇篮。
二、确立创新意识,让课堂“活”起来
传统的教学片面强调教师怎么教,把重点放在教“懂”和教“会”上,把学生当作接受知识的容器,采用了“满堂灌”、“填鸭式”、“题海战术”等教学方法。这样的课堂教学往往不能给学生创设主动学习的机会,不利于学生主体意识和学习能力的形成。教育必须培养出能思考、会创造的人,我们应该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建立一个全新的、自主的、创新的学习环境,让学生真真实实地、快快乐乐地学习。为了真正使课堂“活”起来,我认为要做到以下三个方面。
1.给学生创设一个宽松、活泼的心理环境。
调查显示,学生最喜欢上的课是体育课。为什么?因为体育课活泼,无过重负担,形式多样,学生能亲身体验成功和失败,学生自发的情感贯穿着整个课堂。如果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也有这些特点,那学生也会喜欢数学这门学科,也会喜欢学习数学。所以,我认为,情感是师生之间的纽带,是意识交流的核心,是迸发创新智慧的交织点。教师对情感的把握,往往会之间的互动,让反馈矫正在互动中进行。
4. 注重当堂检测反馈。
通过当堂检测反馈,教师不仅可以准确了解学生“学”的情况,而且可以发现自己“教”所存在的缺陷,从而为教师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提供重要依据。
四、注重课后及时自我反思,提醒学生进行自我反馈
曾经有位教育家说:“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荷兰著名数学家和教育家费登塔尔教授也指出:“反思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核心和动力。”教师及时地进行自我反思,合理取舍反馈信
影响学生的心理、思维、能力的发展。教师要把微笑带给学生,把鼓励送给学生,尊重、宽容、理解学生,允许学生犯错误,允许学生出差错;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适当点拨、提醒、探讨,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和建议,对其中的合理成分给予充分的肯定;当学生取得进步时,给予热情的表扬。
2. 教师设身处地地问,学生自由自在地答。
许多教师提了问题后总是想着让学生一语中的,把答案一下说到自己的心坎上。学生如能做到,教师心花怒放、点头称赞;如不能做到,教师就挖苦讽刺。这哪是在教学生,分明是在寻觅“知音”啊。这种提问忽略了学生体验的过程,把学生推进思维的绝境,使学生觉得无从下手,不知如何回答。在教学中设法打开学生的思维空间,是我的理念。我在教学中,由浅入深,创设了一个一个的一环紧扣一环的问题,让学生一步一步思考想象,或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换位思考,或大胆假设,让学生在否定中得到肯定。
比如我在教学小学数学中的比例问题时这样设计问题:一上课,我就端了两杯冒热气的牛奶,分给学生喝。我问:“什么味道?”学生说:“一杯牛奶太浓了,一杯牛奶太淡了。”“是哪里出了问题?”我问。学生说:“一杯牛奶放得多,水放得少;另一杯牛奶放得少,水放得多。”“怎样放得正好?”学生说:“按比例放。”我接着问:“应按怎样的比例配制呢?如果是1∶2,或者1∶10,会配制成什么口味的牛奶?”这时,我又拿出一桶奶粉晃了晃,有学生马上喊:“看说明书。”上面是按1∶8配制。很多学生都想来配制一杯可口的牛奶,我抓住这一契机,马上就问:“一杯200克的开水,应加多少奶粉合适?”学生有的已报出答案,有的同桌讨论,有的独立思考,整个班级都沉浸在积极主动学习的氛围中。
3.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去学习数学。
每个孩子都有成功的欲望和需求。当学生通过独立思考、探索,终于解决了一个富有挑战性的数学问题时,就会产生一种强有力的和令人愉快的情绪体验。如果他们能在以后的探索活动中继续获得成功的体验,那么这种需求就会得到加强。因此,学生在探索学习中哪怕是获得一点点微小的成功,老师都要及时给予鼓励和赞赏,用语言、微笑、手势等方式进行鼓励,让学生尽情表现自己,树立起学习的自信心,从而最大限度地展现他们的潜力,用内心的体验与行为参与到学习中去。
例如教学“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时,我让学生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寻求不同的计算方法,通过思考,学生想出了十多种不同的解题思路。无论是哪种算法,我都给予肯定(当然,也指出了最优的方法),用各种形式表示对学生的赞息,可以有针对性地调整后续教学。
以上是我对如何打造优质高效的数学课堂教学研究的一些体会,也是我对自己多年数学教学经验的简单概括。如何提高课堂效率是一个教育工作者必须苦心研究的课题,我会继续努力,争取使自己成为这方面的先行者。
参考文献
谈谈数学教学追求优质高效的策略 篇3
关键词:数学教学;优质高效;教学实践
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实施优质高效的数学课堂教学,是当前数学教师的共同追求。那么,如何使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优质高效呢?
一、恰当地分析和使用教材,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奠定基础
1.对教材进行准确的分析把握
教材是教与学的主要依据,也是教师与学生相互作用的中介,更是学生获取数学知识、开发智力和发展数学能力的源泉。不过,教材并不等于教师的讲稿。教师在授课之前,还必须深入学习《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认真分析和研究教材,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确定教学目标,还要根据教学要求和教材特点,并结合学生实际,分析研究教材的重点、难点与关键,以便科学地组织教学内容,设计教学过程,做到在教学中抓关键,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带动全面,优质、高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正确而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教材只是教师教学的一个凭借,往往呈现一些生活、学习现象和事实,由于学生本身认识的局限性,有些内容不利于学生探索与创新,这就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材进行合理的加工、改造,重组出具有迁移性、思考性、再生力的数学活动,因此我们要树立“用教材去教,而不是教教材”的观念,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创设有效情境,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乐于学习
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地从生活或具体情境中引入數学新知,让学生在有效的情境中产生学习和探索的兴趣。
例如,在讲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五章第四节《从三个方向看》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我选用了大量的生活中大家熟知的题材作为情景,如摩托车、热水瓶、手机以及学生使用的橡皮等,拍摄了它们的主视照片、左视照片和俯视照片,让学生知道从不同方向看同一物体的结果往往是不一样的。由于选择的题材都是大家生活中熟悉的,每个学生都有话可讲,这样就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学生学习数学的情境大致有两种:第一种是现实生活情境,第二种是问题矛盾情境。教师通过创设情境,设置认知冲突,以情激趣,以趣导思。让学生的注意指向新知,并产生学习新知的动机,积极投入到探索新知的活动中。数学课的引入不但要起到温故知新的作用,还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要选准新知识的生长点,提供诱因,促进知识的迁移,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和主动探索的兴趣。
三、设计活动性的学习过程,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构建数学知识体系
学生能否真正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知识,取决于新知是教师给予还是自身探求而获得。在教学中,教师应努力优化教学过程,把课堂营造成学生的数学活动场景,把数学知识的学习运用过程设计成一定的活动,激励学生主动参与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索求知,提高学习效率。
例如,在讲《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的内容时,作为组织者的老师要提供一些问题和思路,让学生去大胆探索研究。如,先提问题(1):在两个三角形中只有一组条件相等(比如一条边的长度都为3厘米),那么这两个三角形一定全等吗?根据这个问题,让学生自己去画图,画好后再剪下来与周围的同学进行对比,最后得出“只有一组条件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的结论。然后让学生用同样的方法解决以下问题:有两组条件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吗?有三组条件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呢?学生都能够通过画一画、剪一剪、比一比得出结论。这样大家就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了,成为知识的探索者、研究者,也成为本堂课的主体,提高了学习的效率。
四、建立合作小组,促进学生自主探究、自主提高
例如,在《相似三角形的应用》的教学中,有一个“测量旗杆高度”的专题,可选择的工具有:皮尺、标杆、小镜子,可以从中最多选两样来测量学校旗杆的高度,我们可以如何来测量呢?这一问题,有三种解决方法。我们教师可以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帮学生分好组,让他们自己想办法,有条件的话还可以让他们到旗杆处去实际操作。
学生通过小组内的相互帮助、共同商讨,不仅对所学内容有了更深的理解,而且学习的自主性也得到了充分的展现。在小组讨论操作之后,学生热情高涨,教师应抓住时机,因势利导,开展组间交流。让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展示自我,肯定学生的独到见解和鼓励学生的相互争辩。通过议论、争辩,让学生在摄取信息的过程中相互交流、相互补充,增强了学生主动参加评价与合作解决问题的意识。学生学会了学习的方法,必然更会学习,更喜欢学习,学习信心也就更足。
有效课堂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价值追求,一种教学实践模式。我们期待以自己的思考、交流,引发更多教师对这一问题的关注、探索。
(作者单位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奔牛初级中学)
构建优质高效数学课堂的几点体会 篇4
禹城市解放路小学齐淑青
所谓优质高效是指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通过教师精心的设计,使得尽可能多的学生在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维训练及数学情感态度价值等方面获得尽可能多的收获。我借鉴江苏洋思中学“先学后教”的课堂教学经验,在实践中不 断探索,对于构建数学高效课堂有如下几个方面的体会:
一、了解学生需要,让学生喜欢你的课堂是数学课堂优质高效的前提。
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才是主体,作为老师,首先要了解学生的学习需要。上班前,我总是注意检查一下自己的着装打扮是否得体;上课前,我常常做一做深呼吸,听听歌,以保证自己心情愉快,努力将心态调整到最佳状态,确保整节课都能精力充沛,富有激情;课堂上,平时在严肃认真的我现在也总能在恰当的时机和学生们开开玩笑,幽默一下;课下,我经常和学生沟通交流,渐渐地,融洽、健康的师生关系和同伴关系形成了,他们喜欢你教的科目,想没有高的效率都难!
二、合理、优化的课堂结构是数学课堂优质高效的关键。在一节课中学生既要能掌握基础,又要会拓展迁移,提高课堂效率具有重要作用。我认真研读这种教学模式的精髓,吸其精华,在平日的课堂教学实践中,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主要按以下几个环节进行。
1、引入新知,出示目标,学生自学。
当新知识引出后,用小黑板或者是简洁板书亮出反映本节课教学内容的教学目标,一般情况下自学根据当节内容的复杂程度安排5—10分钟。
2、检测自学情况。
自学完后,教师采用“说题教学”的方式检测自学效果。所谓“说题教学”是指让学生在课堂上说题目的条件、结论以及设计的知识点。教师根据学生的说题情况了解学生的自学情况,对于学生已通过自学掌握的知识和存在问题的知识应做到心中有数。一般情况下,各个层次的学生均要参与说题,这样才能准确把握不同层次学生的自学情况,此过程一般5分钟。
3、教师导学。
导学就是教师引导、指导学生学习。针对所检测的情况,确定导学内容,对于全部学生均已掌握的知识在导学过程中可一笔带过,而对本节重点、难点,特别是中差生在说题过程中反映出的还没有掌握的知识精讲,精练,重点强调。在精讲重难点以及反馈的共性问题时,可通过典型例题的分析讲解,达到使学生明确知识点,解决问题的目的。此过程一般15—20分钟。
4、当堂达标检测。
为了更好地掌握学生目标达成的情况,教师可根据教学目标精心设计10分钟左右的检测题,对学生进行当堂检测,检测要求独立完成,一般可点中差生上台演板。检测完后学生交换批改,教师和学生集体批改黑板上所演板的题目,因是中差生,所以黑板上所演板题目所反映的问题均比较典型,在批改过程中,要求台下学生指出黑板上答案的对与错,并说出为什么错,实现兵教兵。此过程一般10分钟。
5、总结提升。
教师引导学生对本节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同时可根据时间情况做一定的拓展延伸提升性练习,这一环节既能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本节知识的能力又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此过程一般2—5分钟。
读《追求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篇5
——读《打造高效课堂的有效策略》有感
定南中心校 李森林
读《打造高效课堂的有效策略》一书,让我明白:教学不仅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科学。而课堂教学的高效率是每一个老师不断追求的目标,它是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教育效果的最大化,是师生完美配合的结晶。那么要如何打造高效课堂呢? 下面我就谈谈自己的些许的认识和体会。
一、备课‚实‛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基础
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要实现课堂高效,必须下足课前准备功夫,备课不是单纯地写教案,而必须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材就是‚知己‛,备学生就是‚知彼‛。做到这两点,就会把备课落到实处,从而成为打造高效课堂的基础。
1.备教材
首先我们要整体研读教材,弄懂教材的思想,结合学习实际情况,确定各章节的教学目的、要求、重点、难点、关键点、障碍点及知识的内在联系等,科学地确定教学目的,不断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心理特点、知识水平。此外,教材处理的一个重要环节是选择编排教学内容,在‚课标‛要求的前提下,以教材中最基本的概念、原理为中心,从纵、横两方面对教材进行处理,其中‚纵‛指知识的‚线‛,即知识的内在联系,‚横‛指知识的‚块‛,即横向联系。这样便于学生将知识联系起来,避免前学后忘。然后我们要激活教材资源,教学时,如果照本宣科,不利于引发学生产生问题,不利于促进学生的思考和探究,不利于学生主动建构知识。要改变这种状况,就要求教师激活教材资源,改变教材的呈现方式,把静止的画面变为动态的情境,把教材‚冰冷的美丽‛变为学生‚火热的思考‛,使之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引发学生产生问题和主动建构知识。最后我们要整合教材资源。教育家叶圣陶说‚教材只能作为教课的依据,要教得好,使学生受益,还要靠教师善于运用‛。因此,一个好的授课者,既要忠实课标,又要整合运用教材,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必须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对教材进行加工整合,选择具有现实意义、富有挑战性的学习内容,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教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过程中理解和掌握基础知识和技能、学习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 活动经验。
2.备学生
于漪老师说‚教学,教学,教在学生身上起作用,学习是第一要素,没有学习者,就没有学习,正像没有买主就没有销售,作为一名教师,手中必须牢牢把握两个实际,一是教材的实际,二是学生的实际。这正如‘矢’和‘的’一般‛。显然,备学生就要解读学生,而解读学生是尊重客观实际的体现,是尊重学习者的体现‛。新课程也强调学生的生活经验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课程生成和发展的基础。所以备学生首先就是要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因为新课程中学习不再是简单的知识转移和传递,而是学习者主动地 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的过程,学习者要将正式的知识与自己的日常的直觉经验联系起来。因此备课 要在传统的关注学生‚学什么‛的基础上去关注学生‚怎么学‛,即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确定如何帮助他们去寻找和利用学习资源;关注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方法,确定设计什么样的学习活动 并帮助学生选择有效的学习方式;关注学生的心理,采取措施营造和维持学习过程中积极的心理氛围等等。备学生还要解读学生个性差异,解读学生的个性品质差异,更有利于教师因材施教,更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这些解读都是为备好课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堂‚活‛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关键
只有确保课堂教学高效,才能带来教学质量的高效。这就要求我们在‚活‛字上做文章。即:
1.灵活的教学方法。要打造高效课堂,就必须适时开放课堂,让课堂活起来。这‚活‛,首先表现在灵活的教学方法上,学生思维活跃,师生灵动,课堂开放。而这要求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的、教学对象,确定不同的教学方法。一法为主,多法配合,灵活地运用各种手段,最大限度地发挥课堂上每一分钟的作用。
2.活跃的教学状态。作为课堂的组织者、参与者、合作者,教师要重视课堂民主平等氛围的营造,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独立思考、自由表达、愉快合作,让学生在心理上处于兴奋和抑制的最佳状态,让学生充满求知的愉悦感,调动起学生的良好情绪,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主题意识和主题精神。课堂要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学习目标由学生确定,过程让学生参与,问题让学生提出,内容让学生总结,方法让学生归纳。只要能让学生的思维总处于活跃状态,积极地探索知识并试图将刚刚获得的知识转化为能力,这就是一节高效的课,成功的课。
3.科学的学法指导。叶圣陶说过:‚凡为教,目的在于不教‛,教师的‚教‛应该是‚授之以渔‛,而不仅仅是‚授人以鱼‛。教师要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认知方法。善于为学生创设提问的问题情境,鼓励学生敢于提出疑问,引导学生质疑,进而发现问题,给学生质疑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可以随时质疑,会质疑本身就是思维的发展、能力的提高。通过质疑使学生获得有益的思维训练,变‚学会‛为‚会学‛。进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再发现问题‛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
三、素养‚高‛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后盾 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可见教师素养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后盾,只有提高了自身的综合素养,使学生在课上、课下感受到我们的人格魅力,才会乐于接受我们的引导和所授予的技巧,才能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并与教师的主导地位相得益彰。而教师素养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拥有丰富的文化素养。‚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拥有丰富的文化素养是教育事业赋予新时代教师的要求,教师只有拥有丰富的文化素养,才能以涓涓清泉滋润学生心田,如果教师知识贫乏,孤陋寡闻,就难以引导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扬帆远航。而要提升教师的文化素养,最重要的途径就是学习,向书本学习,向生活学习,向大自然学习,向同行学习,向内行学习,还要向孩子学习等.因此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就应该坚持不断地以容纳百川,借鉴杨弃的心态与胸怀去学习、吸纳和反思,从而积淀成教师自身的文化素养。
2.用‚爱‛面对全体学生。爱是人类永恒的话题,是人类最基本的情感。学生需要爱,教育呼唤爱。爱像一团火,能点燃孩子心头的希望之苗;爱像一把钥匙,能打开孩子心头的智慧之门;爱是洒满孩子心灵的阳光,能驱散每一片阴霾,照亮每一个角落,融化每一块寒冰。巴特尔说过:教师的爱是滴滴甘露,即使枯萎的心灵也能苏醒;教师的爱是融融春风,即使冰冻了的感情也会消融。伟大的教育家陶行之先生也曾经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由此可见,教师的爱多么重要。教师的爱是一种力量,一种品质,是打造高效课堂的秘诀
读《发现高效课堂密码》体会 篇6
读《发现高效课堂密码》一书,使我对道德课堂下的高效课堂又洞开了一片天。
受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自己的教学总不敢放手,读过这本书后才懂得了“二八”教学律:即一般情况下,课堂上20%的属于重点、难点的内容需要教师教,而80%的内容学生是完全可以自学掌握的。
这个定律告诉我们“教”是建立在“学”的需要的基础上,从而实现“以学定教”,“以教导学”,“学教互动”,“动态生成”。这里强调的“学”绝不是学生自己的事情,凡是没有教师指导参与的“学”往往是低效的。“教”也未必就是教师的专利,所谓“兵教兵”也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教”的方法。回忆自己的教学,要么是一直牵着学生的鼻子走,要么是置之不理、一放到低,这两种极端都是严重错误的。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里所说的是“伙伴效应率”:在班级授课制的环境中,学习不再仅仅是个人的事情,而是伙伴互助的过程,且往往会因为伙伴之间知识与能力的对称更容易形成“心有灵犀一点通”的意会效果。以往的教学中,自己总认为学生年龄小,还不具备合作学习的能力,只是让同桌两个人互相讨论,从不培养学生小组合作的能力,束缚了学生合作意识的发展,今后教学一定引以为戒。
有句话教做细节决定成败,高效课堂亦然。读了此书才知道了高效课堂的15个细节:关于目标的三个细节是:要恰当、要具体、要可测;关于预习的三个细节是:要温故、要分层、要方法;关于展示的三个细节是:先组、后班、多样;关于点拨的三个细节是:互动、生成、示范;关于作业的三个细节是:精选、分层、限时。纵观这15个细节,如果教师把握好了,课堂也就高效了。
读了此书才知道了高效课堂的两种境界:第一种境界是到你的课堂上找不出一个不学习的学生;第二种境界就是整个一节课学完了,不管是多少人,老师一定要清楚,谁会了,谁不会,谁什么地方不会,老师能够一口清,这才是真正的“堂堂清”。
课堂高效阅读的诗意追求 篇7
一、要点回放——让旧知促成新知
要点回放式阅读, 就是在阅读一篇文章时, 从文章某一角度出发, 进行要点归纳, 迅速调动大脑中储存的与此有关的内容, 互为参照、互为补充、互为印证, 达到加深对文章理解目的的一种阅读方法。同一景物, 在不同作家笔下, 可传递出不同的情感;表现同一主题的小说, 故事情节却可以完全不同;同一类人物在不同作家笔下可以显示出不同的典型性格。阅读时, 如能把握景物、情节、人物等要点, 结合曾经阅读的文章, 进行回放, 并就此展开丰富的拓展联想, 进而在拓展联想的基础上, 品味其表现手法的多样性或作品的丰富内蕴, 这样就能使学习的效果得到加深和提升, 进入新的创造性的境界。
如在阅读《灯下漫笔》时, 我们可以与《药》《孔乙己》《故乡》《阿Q正传》结合起来读, 以华老栓、夏瑜、孔乙己、闰土、阿Q等人物作为媒介, 让学生回放已有知识, 深入品析新作。我们通过回放鲁迅小说的人物群像——愚昧的华老栓、先觉的夏瑜、迂腐的孔乙己、麻木的闰土、滑稽的阿Q, 了解鲁迅对中国社会的认识的丰富性和深刻性, 从而对辛亥革命前后中国社会的现状及鲁迅思想的发展有深入认识, 对小说所描写和揭示的中国长期的封建主义的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统治造成的国民极端的物质与精神贫困, 乃至人的尊严的彻底丧失, 造成主体精神世界的退化与动物化的根本原因有深刻的理解, 对形成如此思想精神、国民性病状的根源有新的认识。通过要点回放式阅读, 借助小说中的人物形象, 无疑对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灯下漫笔》的深刻思想是大有裨益的。同时, 也对鲁迅小说中强烈沉痛的批判和否定封建主义的宏大主题, 对鲁迅从中国的现实社会出发, 以人物的实际生活为基础, 去“杂取种种人”, 概括出典型人物的典型性格, 着眼于当时中国的典型环境, 使小说中人物形象, 既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 又具有深刻的典型意义的创作方法有深入理解。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相互促成, 从而达到高效阅读的诗意追求。
二、片段摘要——让细节拨动心弦
在如今这个信息密集的时代, 阅免“胡子头发一把抓”。在扩展阅读教学中,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找准切入点, 摘取精彩片段, 尤其是作品借以传情达意的细腻入微的细节描写, 感受作品的审美震撼力, 提升学生的阅读效率。
摘取精彩片段联读, 一是抓住感触点, 二是选取相似点, 三是找准相异点。我们以《项脊轩志》《泷冈阡表》《祭妹文》三文为例来谈。三文都以家常琐事、平实的语言、细致入微的细节来表现缅怀亲人的真情实感。《项脊轩志》悲大家庭崩溃、悲痛失母亲与祖母、悲树在妻亡物是人非;《泷冈阡表》敬父亲为官清廉、孝养母亲、于人仁德、教子殷切;《祭妹文》哀三妹素文天真活泼纯真善良而遭遗弃、贤惠持家而遭疾病、与阿兄休戚相依而死生相隔。一悲一敬一哀触动我们心灵中最敏感、最柔软的部分, 引起我们的强烈共鸣。在叙事怀人中, 《项脊轩志》《泷冈阡表》以语言描写取胜, 如:“妪又曰:汝姊在吾怀, 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又如:“母曰: (汝父) 回顾乳者剑汝而立于旁, 因指而叹曰:‘术者谓我岁行在戌将死, 使其言然, 吾不及见儿之立也, 后当以我语告之。’”《祭妹文》以动作描写见长, 如:“予捉蟋蟀, 汝奋臂出其间;岁寒虫僵, 同临其穴。”又如:“前年予病, 汝终宵刺探, 减一分则喜, 增一分则忧。后虽小差, 犹尚殗殜, 无所娱遣;汝来床前, 为说稗官野史可喜可愕之事, 聊资一欢。”这些细致入微的细节描写使我们如闻其声而见其人, 观其行而见其神!基于以上理解, 我们以“真情实感”为红线, 打通古今, 立足赏读, 推出了“情满青山, 意溢碧海”为题的扩展联读课例, 在武汉市阅读研讨课上作展示, 受到一致好评。
三、情思体悟——让美情震撼心灵
“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熏陶, 是语文教学目标的重要维度, 是语文教育源远流长的一个好传统, 也是语文教学诗意追求的重要体现。《我的呼吁》中“重视尊重生命的伦理”的真诚呼吁, 史怀哲一生致力于非洲国家医疗事业的高尚行为, 深深震撼着学生的心灵。在此基础上扩展联读莫应丰《我的小鸟儿死了》、李国文《桐花时节》、刘亮程《寒风吹彻》 (均选自《语文读本》第四册) , 让学生在感受文学形象中, 培养悲悯苦难、同情弱者、尊重生命的湿润心灵和圣洁情怀。
概括人物命运, 把握文学形象。《我的小鸟儿死了》中“我”小心翼翼捧鸟回家, 任劳任怨悉心饲养;称羡于友, 招致小鸟丧命。《桐花时节》中作者在“文革”时期因受迫害而接受“劳动改造”, 目睹当地劳动妇女的艰难困苦:生活重压之下, 青春短暂, 红颜易逝, “莲莲”死于非命。《寒风吹彻》中“我”寒夜拉柴, 冻坏一条腿;孤苦老人, 冻死村头;体弱姑妈, 在苦盼春天中死去。三篇散文, 都形象地诠释了史怀哲“反对将所有的生命分为有价值的与没有价值的、高等的与低等的”及提倡“爱护并促进生命”, 反对“伤害并破坏生命”的善恶观。
体会作者情感, 升华自我人格。三篇散文, 作者为卑微生命惨遭戕害而撕心裂肺, 为善良纯美横遭践踏而椎心泣血, 为社会良知隐退泯灭而呐喊呼吁。学生阅读这几篇散文, 神态凝重, 心情悲愤, 有的甚至泪流满面。他们感受到了弱势群体的无奈与痛苦, 感受到生命的脆弱与坚韧、生活的苦涩与期盼, 也感受到作者鲜活细腻、仁慈悲悯的善良情怀。在潜移默化之中, 身心得以涵养, 精神得以澡雪, 实现心灵和人格的升华。
如果说演讲词《我的呼吁》是对人性至善的理性呼唤, 那么, 三篇散文则是对“重视尊重生命的伦理”的形象再现。并且, 三篇散文, 主旨鲜明, 既相对独立, 又在逻辑上渐次升华, 恰成体系:人类每个个体生命, 只有以丰富的物质为保障, 自由的精神为支撑, 清明的政治为土壤, 才能实现“更广阔的生存与快乐”。
四、专题探究——让研读结出硕果
课堂高效阅读, 教师要充分利用丰富的阅读资源, 优化学习过程, 引导学生抓住纷繁芜杂的阅读材料的内在联系, 开展“研究性学习”, 培养合作、探究的能力和科研精神, 促进智能进一步发展, 进而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基于这样的认识, 我们在“顺应学生的天性, 激情启疑使之乐学”的同时, 又进行了“抓联系, 促发展, 争高效”的探索。即向学生渗透联系的观点, 促使其思维、认识的发展, 争创课堂教学的高效率。
联读生疑, 确定探究课题。在课内教学《念奴娇·赤壁怀古》时我们联读了苏轼的《定风波》和《卜算子》两首词, 学生在理解两首词的情感基调和创作风格中质疑:苏轼命运多舛, 旷达之气何来?为什么同一时期的作品创作风格迥异?是黄州成就了苏轼还是苏轼成就了黄州?综合上述问题, 我们因势利导确立了《“一蓑烟雨任平生”——解读苏轼的“黄州现象”》的研究性学习课题, 指导学生运用比较鉴赏, 联系延伸, 将苏轼的黄州创作与他个人经历以及对人生的思考联系起来, 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苏轼的词作, 体会苏轼作品中表现的人格魅力和艺术魅力。
沿波讨源, 聚焦人物心灵。研究性阅读, 必须抓住问题的聚焦点。我们从苏轼人格思想发展的前后联系着眼, 从苏轼黄州时期创作风格的差异性入手, 将苏轼黄州时期不同风格的作品联系起来进行探究。苏轼在黄州的感情是复杂的, 创作的作品风格是多样的, 为了使学生广泛占有材料, 我们又向学生推荐了苏轼同期的《临江仙·夜归临皋》《鹧鸪天·林断山明竹隐墙》《满庭芳》等作品, 引导展开深入的比较探究。《定风波》是首豪放词, 表达了作者洒脱、放达的人生态度, 也寄寓了诗人对自己遭受政治打击而引发的愤懑和故作旷达之情;而《卜算子》却大有婉约之风, 词中流露出的那种不假粉饰的率直, 分明让我们真切地看到一个杰出封建士大夫的人生际遇, 听到了一个秉持个人操守不与流俗合污的读书人的心灵的呐喊, 表达了词人孤寂幽愤、清高自诩、蔑视流俗的心境。那么, 同一时期, 同一题材的作品, 时而婉约, 时而豪放;时而豁达, 时而感伤, 我们怎样理解苏轼在黄州的情感变化呢?再读《赤壁赋》,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在其中自可寻到答案。
交流评价, 感悟人生真谛。从信息论的角度看, 课堂上向学生输入的信息, 只有在一定的信息背景下, 才有可能变换储存, 再输出。学生知识面宽, 有效信息丰富, 思维才会左右逢源而“畅流”。因此, 要创造课堂教学的高效率, 必须扩大信息源, 把学生阅读的天地从课堂延伸到课外, 把课外阅读所得引进课内, 二者珠联璧合, 自然和谐地统一在学生整个学习过程中, 才能使之相互补充相互转化。通过广泛阅读, 多向比较, 深刻探究, 得到较为一致的结论:黄州的苏轼, 人生的挫折让他智性地参悟个人命运, 大自然的洗礼使他找到心灵宁静的的港湾, 感受了生命的愉悦, 实现了化茧成蛹、化蛹为蝶的突破, 才成就了他创作的辉煌和人格的升华;是黄州的经历成就了苏轼, 更是苏轼惊世骇俗的作品成就了黄州。在探究阅读中, 学生的灵魂还受到了洗礼:苦难往往是人生一笔宝贵的财富, 培养旷达超拔的人格, 定会在纷扰的世界中找到崭新的位置, 达到诗意的境界。
这样的研究性阅读极大地刺激了学生的求知欲, 加大了课堂容量, 指导了阅读方法, 提高了学生的探究能力。
追求实在高效的地理课堂 篇8
地理科学是研究地理环境的形成、发展与区域分异以及生产布局的科学,与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有着密切的联系。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中学地理教学,更能使学生获得促使其自身可持续发展所必备的地理知识、技能和思维,并能树立正确的环境伦理观念。因而中学地理是一门不可缺少的基础学科。那么,新课改精神指导下地理教学怎样才能落实课标要求,实现实在高效的地理课堂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两个大的方面入手。
一、设置有效的课堂问题
通过有效的课堂问题设置既可以带动学生的思维,又能使内容的衔接更加紧密,使知识体系更完整,使学生更容易被课堂吸引,顺利掌握所学内容,并锻炼学生的地理思维。然而问题的设置不是以量取胜,也不能漫无目的地随意发问,要提高课堂效率,问题的提出必须是经过斟酌、推敲,能够让学生学到知识,锻炼思维,培养兴趣,这样的问题才是有效问题。
1、要注意问题主次关系的设置
问题的主次设置是一个比较容易被忽视的环节。高效课堂应当在把握课堂内容重难点的基础上,确立引导问题的主次关系。比如,讲解“西北地区荒漠化”这一内容。荒漠化在我国影响大,分布广,但西北地区的荒漠化有其自身的独特成因,因此这里的主要目的是把“荒漠化”与“西北地区”有机地联系起来,是围绕某个区域而展开的区域问题。问题的主要方面是西北地区的独特地理环境。因此我的第一个问题是:“看图说出西北地区的海陆位置特点?”首先形成认识,整体特点是基于海陆位置基础之上形成的,接着再问:“西北地区的海陆位置对该地区的气候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下一个问题:“看图说出西北地区的降水状况”。由前两个问题,得出西北地区深居内陆,降水较少的特点,通过这几个问题的引导,使学生明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自然背景—干旱。
2、要注意问题的先后次序设置
在讲授地理事物的发生发展过程时,要关注问题的先后次序。否则就会导致逻辑上的混乱,不便于学生理解。比如在讲“荒漠化”这一内容时,首先要明确教材这一内容的设立是为了让学生对荒漠化发生发展过程有一定的认识,有了这条主线索,问题的设置次序基本上就可以确定了。我设置的第一个问题是“荒漠化的概念和发生过程”明确了荒漠化的概念和发生过程后,再问“荒漠化的原因有哪些?”“西北地区的荒漠化有哪些原因”通过这一系列问题的思考,学生对于西北地区荒漠化发展过程形成了一个整体的认识,通过有条理的讲解,让学生既把握了“荒漠”发展过程这一整体,又对期间各个环节形成鲜明认识。
3、要注意问题的难易程度设置
设计的问题要有一定梯度,即“跳—跳够得着果子”,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在层层剖析中,既掌握了知识,又逐渐领悟出提问的一般模式,进而主动地模仿提出问题。
除上述主要方面外,在教学中还要注意把书本回归生活,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例如在《荒漠化的防治》教学中关于中斑点状荒漠化圈的讲解,我联系了我们当地农村的取水井周围土地退化让学生加以理解。教学中还要关注学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一方面我经常采用一些漂亮的能给人新鲜感的地理景观图或视频资料来激发学生兴趣。
总之,课堂问题的设置是提高课堂效率的一个环节,也是高效课堂的有利保障,不能只停留在简单的解决问题、知识传承层面上,而应当以培养学生乐于思考、善于提问、勤于总结、敢于创新的综合素质为己任,培养更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
二、加强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注重图文信息转换
地理图像是地理信息的载体,是获取地理知识的重要源泉。新课标规定,读图能力的培养是地理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在掌握基本技能的要求中,要求学生学会阅读和运用常见的地理图像。这就要求在地理教学中不但应该让学生学会读图、识图,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如何使用地图,即会学、会用。古人云:“授之以鱼,得以一餐;教人以渔,终生受益。”学生学会正确读图、用图,不仅能在地理教学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对学生今后的毕业升学、踏入社会从事各种职业都有用处,可以说“心中有地图,走遍天下不迷路”。在地理教学中,我主要是图像为主线来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具体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
1、教会学生正确读图
学习地图的目的在于用图,因此首先要培养学生学会正确的读图方法,并通过反复练习,在实践中掌握。在地理教学中要善于抓住地图上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通过安排多次练习,教会学生在地图上辨方向、识图例、量算距离,并正确使用规范化的语言。对于教材中的插图,则要求学生看懂图意,学会归纳。例如在《荒漠化的防治》的教学时,为了让学生能理西北地区荒漠化的成因,我利用了西北地区地理位置图,西北地区地形图,中国干湿地区分布图等引导学生看图讨论,最后由学生自己归纳西北干旱的自然背景。
2、培养学生正确用图
在教学中要注意启发学生观察图像,思考问题,能联系以往学过的知识,发挥想象,总结出新的知识,并从中学会记忆的方法。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给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去获取新的知识是教学的最高技巧所在。”在教学中,凡是能从图上获得的地理知识,都尽量运用读图来加强理解和形象记忆,有利于知识的牢固掌握。如《荒漠化的防治》的教学中,“天山南北坡降水量差异图”是全节的重点与难点,学生不容易理解。我在教学中是这样来处理的:先让学生自己观察图形,结合我设计的问题进行引导,由浅入深的指导学生掌握读图用图的技巧。通过这样的方法,让学生逐步养成运用地图来分析地理事物的习惯。
教会学生用图的同时还要注意加强学生图文信息转换能力的培养,例如在教学中进行萨赫勒地区商品性定居牧业对牧场环境带来的影响时,对学生加以正确的指导,让学生从图上获取信息并将所得到的信息转化为文字表述出来,加强图文信息转换能力的培养是提高学生地理素养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提高课堂实效的重要途径。
教与学是永无止境的,在未来的教学生涯中我会努力探究,追求实在高效的地理课堂!
读《追求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篇9
一、组织学习,调研反思,找出问题和差距。
1、宣传发动。通过各种形式进行广泛宣传和发动,为活动开展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学习教体局、中心校下发的关于《构建高效课堂实施方案》。成立学校构建高效课堂活动领导小组,拟定实施方案。
2、组织学习、提高认识。组织全体教师深入学习高效课堂教学理论,正确理解和把握高效课堂教学规律及其基本方法,了解不同学科“高效课堂”的基本要求和标准,明确高效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
3、调研反思,找出问题和差距。通过学习,在对“高效课堂”的含义有了一定的了解后,组织教师根据高效课堂的要求通过自评互评找出自身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形
成高质量的反思材料,明确实施“高效课堂”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二、强化高效课堂的研究,浓厚教研氛围。
1、组织学习,提高思想认识。
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小学高效课堂”的有关资料,明确了“高效课堂”是课堂教学的发展趋势之一。我们应该提高教学效率,改进教学方法,做到去粗取精。通过学习,全体教师一致认为,课堂的高效必须以学生的学来评价教师的教。能让学生学得进,学得会的教师才是好教师!能让学生学得好并快乐的课堂才是高效的课堂。
2、推行“四课”活动,打造高效课堂。
通过“四课”并进打造高效课堂:一是示范课引路。各级骨干教师带头上高效课堂示范课,课后及时组织教师研讨;二是评优课激励。开展高效课堂教学竞赛,通过竞赛活动,推出一批高效课堂观摩课;三是研讨课提高。教师人人在校本研修小组内上一节专题研讨课,课后围绕主题进行专题研修;四是常态课指导。实行推门听课,听课结束针对个体的课堂教学,现场进行点评,并跟进指导。
三、立足常规,夯实基础,提高备课质量。
1、充分研读教材基本要求:要求全体教师理解教材、吃透教材、活用教材。教师对照课程标准,通读所任学科教材内容,从整体上把握教材知识体系、脉络结构和各部分之间的联系,把握课程整体目标和阶段目标。在此基础上,能够细读当前所教年级教材,吃透教材在整个学科中的地位、作用,能够对教材进行灵活的加工处理。主要措施:组织教师深入学习学科教材和研读课程标准,通过骨干示范、同事合作、个人研读等形式,落实本阶段工作要求。
2、优化教学设计基本要求:要求教师规范备课、有效备课。教师在掌握课标、吃透教材、把握学情的基础上,高质量落实备课标、备教材、备学生、备方法、备程序、备作业的常规要求。在此基础上,鼓励教师不断超越自我,创造性地开展有效备课,逐步让每一节备课都能做到目标明确、重点突出、线索清晰、方法得当、内容精当,形成有个性、有创意的教学设计。主要措施:通过加强常规管理,落实备课检查、指导、考核制度,探索集体备课模式。
四、共同研讨,创建和践行教学模式,推动高效课堂实施。
1、践行教学模式,为高效课堂奠基。
为了更好的提高我校的教育教学,我校教师经过交流学习,共同研讨,创建了切实符合我校教育教学实际情况的语
文教学模式 “先学后教、质疑解疑、读写结合”;数学教学模式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过程中,每位教师能够严格按照教学模式流程设计教案,做到备教材、备学生,仔细琢磨教学的重难点,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设计教学活动。仔细考虑课堂教学中的细节问题,对于课堂上学生可能出现的认知偏差做到充分的考虑,针对可能发生的情况设计应急方案,确保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同时能够设计高质量的有针对性的课堂练习,再根据教学过程的设计和教学的实际需要制作好教学所必须的教具或课件、学生操作的学具等。
2、加强小组合作,保证学生全员高效参与。课堂上要保证每个学生都高效参与,必须有约束的机制。每个学生的课堂练习必须按时交,哪怕是交白卷,完成情况不好的要反思学习过程。在小组学习中,每位学生都必须参与,每位同学每天至少举手发言一次。课堂上各项活动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不得拖沓。写错的作业必须更正,更正时要分析错误原因。每位教师可以依据自己的学科特点、教学风格制订相应可行措施,督促学生全员高效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去。对缺课、不交作业的学生,任课教师要及时了
解情况,找学生谈话,做好思想教育工作,决不让一个学生掉队。
3、使用评价标准,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灵宝市高效课堂学科评价标准》在我校的实施,有效地促进了师生关系的和谐发展,提高了教师制作课件的业务水平。我校教师对照评价标准精心备课、认真上课,使每节课都能达到高效,同时为学生营造了宽松、融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的“五个我能”得到了全面提高。
读《追求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篇10
一、观念传承引领发展
个人鲜明的办学思想是关键之一, 这种思想必须是立足学校现状, 基于对素质教育理念深刻领悟而生成的具有科学性和前瞻性的教学管理思想, 更重要的是这种思想必须是鲜明而富有特色的。一个富有个人教学思想的管理者, 明白自己应该做些什么和怎样做, 这样教师才会目标明确、有的放矢地设计并开展自己的教学工作, 使管理者的思想能够在教师的具体工作中得以落实, 并在实施中得以验证、完善和深化, 从而带动学校教学工作的持续发展。
思想的传承性是关键之二, 传承不是一成不变, 而是在继承中发展。割裂式的教学管理, 缺少了学校教学文化的积淀, 严重地制约着学校教学发展的特色化创建, 很难形成富有个体特色的内涵发展。因此, 追求优质化的学校教育, 必须在鲜明的教学管理理念下构建传承发展的教学管理体系。
二、讲求策略促动发展
教学管理不应仅理解为制度管理, 高质量的教学管理应该是一种环境建设, 营造和谐、互助、积极向上的教学工作氛围是推动学校教学工作发展的潜在动力。
1. 规范落实教学管理。
教学管理者要善于在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的基础上, 强化教师工作中的自觉规范意识, 要将制度的内涵和目的向教师进行深入的解读, 让教师明白制度不是惩罚, 是对教师、对学校工作的规范, 同时这种思想要在具体的教学管理中让教师充分体验到。规范教学管理对于每一个人都是公平的, 管理是对教师教学工作的指导和帮助。通过管理的人性化, 使制度与管理更多指向帮助教师更好、更自觉、更为有效地做好教学工作, 变自上而下的监督为上下互动的合作, 使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在管理过程中得以共同发展。
2. 激励凝聚人气。
教学工作中, 管理者既要善于调查教师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并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让教师感受到管理者的作用, 更要善于发现并利用教师工作中的成绩, 给予认可和激励。同时, 充分发挥这些教师的辐射和带动作用, 让“自觉、规范地努力工作”成为团队成员共同努力的方向, 这种良好风气的形成, 是教学工作在发展中提高的关键。
3. 线形管理抓落实。
教学管理者要发挥引领教师教学思想的作用, 在确立学校教学发展点的基础上, 针对教师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形成线条明晰的监管与指导网络, 以点连线、以线带面地落实教学工作的过程管理, 让教师目标明确、任务清晰、规范有序地开展教学工作, 使规划、管理、落实三个层面互为推动, 实现教学工作和教师专业的共同发展。
三、强化落实确保发展
教学工作的特色化发展要抓住三个支点:科研兴教、教师专业发展、课堂特色创建。
1. 创建浓厚的学术之风。
教学管理要善于构建适合于本校现状而富有实效的校本教科研体系, 将教科研与教师的教学工作紧密结合, 真正让先进的教科研理念和成果应用于教学并在教学中得到进一步的验证和发展, 让广大教师在参与教科研活动中深切感受到它的作用。
一是个体化教科研。“高、大、全”式的教科研是造成教师不愿参与的主要原因, 而缺乏专题引领的教科研又使工作流于形式。学校教科研要充分体现基于教师教学实践的专题性, 让教师自主构建基于对学校教学专题的理解、对自己教学现状的分析确立的研究专题。要组织相关教师展开互助教研, 构建“个体专题研究、同伴互助研讨”的教科研环境, 依托小而精的个体化教科研, 增强教科研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是群体化教科研。只有让教师成为教科研的主体, 教科研才会具有实效性。教学管理者可以利用课题化的学校特色建设作为教科研工作的引领, 把教科研重心迁移到教学一线的教师, 让每位教师将学校大的思想理念转化为具体的教学问题、教研组问题, 形成人人在研究中工作、在工作中研究的教科研群体。这样的教科研研究的是教师课堂中的具体问题, 挖掘的是群体的智慧, 而生成的是创新的思想, 因此, 基于校本的群体化教科研是增强教科研实效性的要点。
三是引领性教科研。建立以科研带教研的教科研体系是提升学校理念层次的有效策略。科研是对教研和教学的理论层面的提炼和提升, 充分发挥课题对教研、教学工作的引领作用有利于让教师从更高的层面去研究教学, 从而形成课题、教研、教学的联动研究体系, 这无论对于教师的专业发展, 还是学校的特色化创建都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2. 让教师成为发展的主体。
作为一名教学管理者必须认识到只有促进教师发展, 才会有学生、学校及教育的发展, 因此教学中必须让教师成为发展的主体。
学校必须将教师的专业成长作为教学发展的着力点, 通过建立学习、反思、专题培训等系列教师专业培训制度, 使教师的理论素养得到不断提高, 让教师不仅明白怎样教, 更明白为什么这样教, 推动教师由教书匠向教育家的转变。
其次, 培植一批教学骨干, 帮助他们提炼并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 充分发挥这些业务尖子、教研组组长的辐射带动作用, 让他们承担起带动全体教师专业发展的重任, 形成上下带动、同伴互助、专业引领的形式多样、层次各异的教师专业培训机制, 在教师自培自炼中实现自我发展、学校发展。
3. 打造课堂特色。
课堂教学走特色化发展之路是教师、学校得以发展的基础。教学管理者要能够针对本校、本地区的教学现状, 结合当今教育的发展趋势, 提出科学的前瞻性的课堂教学策略, 为教师提供一个特点鲜明、扎实有效而极富引领性的课堂教学目标。这个目标要极具校本性, 让教师在目标引领下实施课堂教学的特色化建设。在此基础上, 我们应鼓励教师构建自己的教学特色, 针对自己对教育观念、学校课堂特色及自身特质的理解, 发现、总结适合于自己的课堂教学方法, 并在常态的课堂教学实践中予以体现, 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和完善。这个过程不仅是教师不断发展的过程, 也是课堂教学的渐进发展的过程, 可见, 打造教有特色的课堂, 是教学管理者实现学校教育优质化的有效策略。
四、注重总结跳跃发展
没有总结与反思就不会有发展和进步, 作为一个教学管理者要善于在更高的高度上审视和分析学校教学发展状况, 充分发挥组织、引领作用, 对教学中取得的成功与失败, 及时进行总结和反思, 有针对性地调整和完善工作策略, 以教育教学思想的先进性和预见性, 为教师设定跳跃式发展的工作目标, 让教师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体验成功, 并及时发现下一个更高的发展目标, 以目标达到为引导, 促进学校教学工作在不断的创新中得以有效的可持续发展。
追求高效课堂、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篇11
建湖县裴刘学校
高效课堂指教育教学效率或效果能够有相当高的目标达成的课堂。如何追求高效课堂不仅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要求,也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因素。高效课堂绝不是教师的“一言堂”,而是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发展。在近湖中学盟主的倡议下,联盟校组织开展“主动、互动、灵动” 高效课堂主题研讨活动无疑是非常必要也是非常及时的。下面我就我校的一些做法谈一谈我们对构建高效课堂的思考,如有不到之处,还请各位同仁指正。
一、反思课堂,找准课堂高效的切入点
1、加强学习,提升教师理论素养和专业技能。
我校编印了高效课堂理论学习材料,鼓励教师认真学习钻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解读》,加深对高效课堂的理解和探究。我们采取校内集体学习、自学、和互学相结合,并利用单周、双周组织教师进行业务学习、专业理论学习、优秀教学案例的研讨活动,每周至少组织一次教研组内的研讨活动,促使教师互相学习,互相研讨,共同提高。通过学习广大教师认识到必须转换角色观念,教学的过程是学生彼此给予、心灵真诚物对的过程,必须注重对学生的启发,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入课堂,多为学生提供自我展示的机会并对他们给予积极鼓励,从而让课堂变得有趣,变得高效。
2、找准问题,提高课堂教学过程的有效性。
我校构建“高效课堂”的一个重要内容便是剔除课堂泡沫,从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入手,强化教学常规,要求老师们提高课堂驾驭能力,让每一分钟都用到刀刃上。学校列出了“课堂泡沫”的种种表现,要求老师们对照检查,逐条改进,不断提高。比如个别老师习惯“拖堂”,有的老师上课“满堂灌”,经过整改,这些缺点都一一消失了。我校还要求老师们坚持写教后反思,教学案例,教学精彩片断等,要求各班成立学生学习小组,“一帮一”、“兵教兵”,要求学生做到“堂 1
堂清,日日清,周周清,人人清”,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为了规范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我校对备、教、改、导、考等环节提出了明确要求,每月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进行问卷调查或召开学生座谈会,每学期两次开展全体学生和家长对每位教师的评教活动。
3、重点剖析,统一追求高效课堂的认识。
我们抓住影响课堂高效的重点问题进行了剖析,形成了相应的认识。老师们一致认为高效课堂来自于有效研讨,来自于精心准备,来自于自觉反思。要优化课前准备,为提高课堂效率作保障;优化时间安排,让课堂45分钟产生最大的效益;优化学法指导,探究最佳教学途径;优化评价方式,保证学生全员高效参与;优化师生关系,营造和谐学习氛围;优化教学反思,敦促自己改进教法。
二、研究课堂,把握高效课堂的落脚点
1、抓实集体备课,夯实高效课堂基础
我校委派得力的骨干教师担任教研组长和年级备课组组长,要求教研组、年级备课组组长认真组织本组成员备课。着力抓实集体备课工作,建立“一人先备-集体备课-分头细备”的“二轮备课制”。具体做到:“四定”(定时间、定内容、定方式、定中心发言人),“四统一”(教学目标统一、教学进度统一、教学重难点统一、教学训练统一)“一灵活”(教法学法灵活运用),实现了同学科老师间的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经验通用、失误同戒。
2、转变学习方式 促进学生发展
我们要求教师要牢固树立“课堂是属于学生的”这一教育理念,把学习的时间真正还给学生。课堂上,教师的主导应“导到为止”,切不可繁琐分析,疲劳训练,45分钟的课堂学习时间,应保证学生自主学习时间不少于三分之二的时间。此外,让学生自主学习,要给予学生自主思维的空间。我们要求教师要摆正自己的位置,把自身角色定位于学生学习的合作者、鼓励者、引导者。当然,最关键的是,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应把学习方式的选择权还给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求教师要特别注重引导学生学会提问。“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在学习探究活动中,我们要求教师不仅仅提供教材或资料让学生去理解、记忆,而应呈现一个个需要学习、探究的问题,引导学生多问几个
“为什么”、“怎么样”,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去思考,从多种形式、多种层面去求得答案。要使学生不仅“爱问”,而且“会问,形成较强的质疑解疑能力。同时,教师不能让学生按照自己设计好的“圈套”回答问题,而应该引导学生敢于针对课文内容、课外读物、针对社会生活、针对教师和同学的不同观点等等提出质疑,敢于挑战教师,挑战权威,甚至否定权威。对学生表现出来的哪怕是一点点创新思维的火花,教师也一定要精心保护,给予鼓励。
3、推行“三课”活动,追寻高效理想。
一是骨干教师示范课引路。各级教学能手和骨干教师带头上高效课堂示范课,课后及时组织教师研讨;二是青年教师见面课。初来我校的新教师进行课堂教学展示,亮出其优点,摸准他们的不足之处。三是比武课互促提高。采取课堂教学大比武使青年教师得到锻炼和提升,邀请教研室领导,兄弟学校的骨干老师到我校把脉指导;同时继续开展 “我最满意的一份优秀教案” “学生最喜爱的一堂课”比赛评比活动;
4、开展特色教研,营造教研文化。
我们鼓励教研组开展富有特色的教研活动,如同课异构活动、互换教学班授课活动、集体创意备课活动、“我为课堂挑挑刺”活动等,开展了富有成效的课例研讨,形成独特的教研文化。为了满足教师自我提高的愿望,我们把学习交流当着一种荣誉,抓住教师的每一点进步,鼓励教师外出参加教研活动。从去年开始常州实验小学对我校进行了对口帮扶,我们将力抓这一机遇,3月份我们将邀请常州实验小学的老师来我校送教,4月份我们到常州学习,让我校的青年骨干老师与常州实验小学的国家级、省级名师零距离切磋交流,提高我校广大教师的教学业务能力。
三、延伸课堂,抓住师生成长的结合点
高效课堂不单指狭隘的45分钟课堂,“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延伸课堂引活水,是促进课堂高效、师生成长的得力举措。
1、研读课程标准,把握教材的编写意图。
要求老师们认真研读课程标准及其解读,从编者的角度去钻研教材、感知教材、理解教材,树立课程意识。认真通读所教学科的全册教材,了解全册教材的内容,明确这些内容在整个课程的知识结构网络中的地位和作用,理清教学目标。
2、推行“五个一”活动,引导教师主动反思。
“五个一”即读一本教育名著,写出读书随笔;上一节公开课,写出教后反思;整理一个教育故事,写出案例评析;开展一个问题研究,写出教育论文;研究一位名师授课,写出学习感悟。特别是我们的学习笔记要求:学有所得,学能致用。
3、开展课题研究。
教育科研是促进教育发展的第一生产力,我们提出“人人有课题,个个会研究”的口号,号召全体教师都来做“科研型”老师。我们围绕两个县级教科研课题,《新课程下物理实验有效教学的研究》、《初中数学课堂训练有效性研究》开展研究工作。同时开展群众性的教科研活动,鼓励青年骨干教师大胆进行探索。
各位领导、各位同仁,构建高效课堂路漫漫,我们只要心怀梦想努力去设计,用心去实践,一定会找到属于我们自己的方向,踏出属于自己的道路,从而迈上更新的台阶。
【读《追求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心得体会】推荐阅读:
追求高效的数学课堂09-06
追求简约高效课堂09-12
读《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有感11-04
语文高效课堂之追求10-30
追求高效课堂之我见08-16
高效优质的数学课堂06-20
立足细节追求高效10-05
如何打造青年教师优质高效课堂09-12
中疃中心学校推进优质高效课堂实施方案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