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标准化工作报告(精选9篇)
产品标准化工作报告 篇1
XXXXXX产品
标准化审查报告
尤奈特电机有限公司
2014.3.19
XXXX产品
标准化审查报告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和《机电产品标准化审查办法》,2014年3月对我院设计的新产品XXXXXX产品进行严格的标准化审查结果如下:
一、产品型号及性能指标
产品名称:XXXXX产品
性能指标:外型尺寸:650×250×760mm
最大功耗:≤100W
呼叫系统接收信号距离:200m
二、产品设计标准
产品主要技术要求:尺寸规格符合如下标准:
GB131、GB4457.4、4458.5 ,GB4459.1,4459.6《机械制图》 GB1800-1804《公差与配合》
GB1182、GB1184《形状与位置公差》
JB/T5054.1-5054.6《产品图样及设计文件》
三、原轴材料执行标准
GB11253-89《碳素结构钢和低碳结构钢冷轧薄钢板及钢带》。
四、产品加工执行标准
GB/T12468.4-1998《焊接质量保证》
GB/T 15607-1995 《涂装作业安全规程-粉末静电喷涂工艺规范》
五、产品图样、设计文件的质量水平
全套产品图样完整,符合GB4457-4460-84机械制图,GB1800《形状和位置公差》等基础标准规定
图样设计文件达到简明、统一,全套产品图样各职能人员的审批手续齐全。
六、标准化审查意见
1.产品技术参数和性能指标达到企业标准水平。
2.该产品所执行的各项标准齐全。
3.各种图样和技术文件完整、统一、齐全。
4.同意提交鉴定委员会予以鉴定。
产品标准化工作报告 篇2
1 做好军工产品标准化工作需要抓住的几个要点
统一是标准的本质所在, 标准化对象的发展只有统一了才能得到有效的促进。正处于信息化时代的今天, 对军工产品的研制标准进行统一, 各类型武器装备的互连、互通、互操作, 即“三互”才可以实现。体系与体系之间的对抗称为信息化战争, 实现“三互”是其核心, 基本的模式是实现一体化的作战, 而标准化是技术本质。一系列标准通过相关部门制定出来并实施, 有效地统一了各类装备间信息交换格式和接口, 并有机连接了预警探测、指挥控制、信息保障系统、情报侦察与武器平台, 是军队的战斗力进一步提高了。军工产品研制部门需对标准主动实施, 在武器装备论证、研制以及生产中落实标准内容, 是标准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此外, 还要采取相应措施, 如贯彻、宣传、检查及督促等, 并结合重点抓与普遍抓, 具体抓与广泛抓的方法。因此, 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做好军工产品的标准化工作。
1.1 论证要点的设计
武器研制必不可少的要点就是设计论证要点, 并且抓好标准化工作的关键就在于做好论证阶段的工作。因此, 学习并掌握好军用标准是论证部门需要做好的。面对新的局势, 我军要做好打赢信息化战争的准备, 就要严格论证新装备立项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在最开始的设计论证要点就遵循标准化, 认真的监督和严格的审查设计论证方案, 并判断其是否符合标准化的要求。如不符合则立项被否决。作为做好标准化工作的重要部门, 有以下几点需要军工产品设计论证的部门做到。
(1) 要保障论证的科学性, 发展的规范性。
(2) 从未来作战需求出发, 明确要求装备的信息交换格式、战术技术指标和系统结构等。
(3) 以装备用途作为基础, 提出在研制的过程中需要实施的主要标准, 所遵循的标准的规范研制程序等, 保证要求的标准化的需求, 提供相关依据给研制生产、检验验收及试验鉴定等工作环节。
(4) 设计论证部门要以顶层设计为起点, 提出的要求要全面、实际而又具体。论证军工产品时, 一定的作战使用工艺要求需要针对研制生产的装备而提出。此外, 还要提出完成要求所要遵循的标准化内容。
1.2 研制生产要点
军工产品的研制生产阶段作为其论证阶段的延续和具体实践, 其质量的好坏是影响军工产品标准化的实现状况的重要因素。因此, 相关领导必须重视军工产品的研制生产工作, 对员工贯彻各项标准化进行严格要求, 促使员工积极努力地完成好各项标准化工作。
以下工作是需要工作人员在研制阶段做到的。
(1) 遵照论证部门提出的技术战术指标、装备功能等标准化的需求, 拟定设计方案, 使设计工作顺利进行, 编制完成标准化大纲。
(2) 完成好标准化大纲的编制后, 根据此大纲对相关标准进行选取, 对产品的设计规范和工程规范进行制定, 并提出“三化”的设计要求。
(3) 工作人员需对接口和平台进行统一, 把通用件和标准件确定好, 将标准化的评审工作等做好, 从而保证研制出的装备质量高、性能好、具有继承性及开放性。
工作人员主要需要在生产阶段做以下工作。
(1) 要把定型好的装备投人生产且供军方配备采用。对工艺标准进行确定, 生产流程进行规定, 对材料进行选定, 是这一阶段标准化工作需要做好的。
(2) 为保证产品工艺水平达到所需要求, 并在经费和时间上有所节约, 需要给出质量的抽样方法、检验项目、检验方法、检验种类、检验顺序、检验规则等。
(3) 保证装备质量符合合同要求, 且能按规定交付使用。
研制生产部门要重视军工产品的标准化工作, 在进行军工产品的研制和生产时, 质量意识和标准化意识要很强。同时, 做好军工产品的管理工作, 要主动通过先进思想和方法使用标准化质量管理, 对军工产品的论证部门提出的每一项工作都要抓好落实。
1.3 检验验收要点
通常情况下, 军代表和承制方联合起来对军工产品进行检验和验收。检验验收要点要全面贯彻军用化标准, 并且能让武器装备研制生产的质量得到保证, 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 军代表和承制方要认真学习和研制任务书, 尽可能的熟悉装备的研制要求。
(2) 军代表和承制方要对相关的标准化知识进行认真的学习, 对标准化的相关内容有所掌握, 保证全面、合理、科学的实施标准。
(3) 与厂家签订合同的时候, 军代表和承制方就必须严格地按照研制任务书上的要求来执行。把实施标准的相关要求作为正式条款写进合同, 并落实好标准化的要求。
(4) 军代表和承制方要对标准化落实的情况随时进行逐项督查, 严把质量关, 对于那些不合标准要求的, 不签发质量检验的合格证明。
(5) 军代表和承制方要加强对军用标准的宣传和贯彻, 只有提高大家对军工产品标准化的重视程度, 大家在装备研制生产中才能将标准化的要求更好地贯彻和执行, 从而使产品的验收质量得到提高。
1.4 试验鉴定要点
试验鉴定工作指的是在靶场等接近实战的环境下进行的技术性能和战术检验, 这个要点是确定军用装备定型与否的最后要点, 这项工作的执行状况影响到装备应有的效用能否在未来战场更好的发挥, 对作战任务能否顺利地完成。因此, 装备设计的定型直接而又基本的支撑以及依据, 可以通过试验鉴定结果来提供。无论哪一种军工产品, 在设计定型之前, 都要进行靶场试验鉴定。这样做, 既可以使装备的承研单位清楚产品必定会经过试验鉴定, 进而提高对标准化工作落实的重视程度;又可以对装备的标准化工作落实情况进行检查, 以便于整改一些不符合要求的装备限期。靶场在进行试验鉴定的时候, 其主要出发点就是装备的技术战术指标有无满足研制的任务书要求, 进而逐项检查各项指标。通常情况下, 技术战术的指标试验都较为严格, 但是却不重视对标准化的要求进行检验, 不能认识到标准化对装备的性能和作战能力的重要影响, 从而出现在靶场展开试验的时候, 完全分离了装备性能及作战能力与标准化工作。
为此, 必须高度重视军工产品的试验鉴定要点, 并做好各项标准化工作。在军工产品试验要点做好各项标准化工作主要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要以整体观念为出发点。不断提高对标准化工作的重视程度, 打好坚实的思想基础, 从而使试验鉴定工作能够做得更好。
(2) 标准化的实施要全面贯彻;非常有必要全面贯彻实施标准化, 以此使全体员工对标准化工作重视程度的提高。
2 结语
综上所述, 军工产品的标准化是一项综合性的技术基础工作。为了适应国防科技工业军工产品标准化工作需要, 以确保军工产品的效能与实用性。我们必须在设计论证要点、研制生产要点、检验验收要点、试验鉴定要点做好标准化工作, 这几个重点要点都抓住了, 那么军工装备从设计到定型的标准化工作的全过程也就抓住了, 就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进而提高军事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尚燕丽.试论军用标准化的发展与创新[J].军用标准化, 2006 (2) .
[2]陈泽芳.军工产品质量体系认证与档案工作[J].航空标准化与质量, 1998 (3) :12-13, 38.
产品标准化工作报告 篇3
——农业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总数达到1万个,其中农兽药残留限量7000个,新创建国家级农业标准化整体推进示范县200个,园艺作物标准园8000个,奶牛、肉牛、生猪、蛋鸡标准化养殖示范场3500个,渔业健康养殖示范场3000个,标准化生产示范农场500个。
——新建1个部级水产品质量安全研究中心、16个部级专业质检中心,健全完善32个部级专业质检中心和32个省级质检中心风险监测和信息预警功能,新建329个地(市)级综合质检中心和960个县(场)级综合质检站。
——无公害农产品总数达到70000个,有效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企业总数达到7000家、产品总数达到20000个,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基地达到600个,有机农产品获证企业达到2000家、产品总数达到11000个,新登记保护农业领域地理标志1000个,“三品一標”认定面积达到全国食用农产品生产总面积60%。
——农药、肥料、兽药等主要农资产品质量抽检合格率达到90%以上,全面建立农业投入品销售台账、生产使用档案记录制度,从源头上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影响产品质量工作人员能力标准 篇4
GL/PC04-2006
影响产品质量工作人员能力要求
1、总经理
1.1 具有5年以上企业全面管理工作经验,大专以上学历。
1.2 具有较强的领导、人际交往和社会活动能力。
1.3 善于协调、沟通,责任心、事业心强、为人干练、踏实。
1.4 熟悉有关的法律法规,具有良好的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
1.5 具有良好的团队管理领导技巧和才能。
1.6 具有制定企业发展战略和把握企业发展全局的能力。
1.7 具有良好的中文写作、阅读能力,会使用电脑办公软件。
2、管理者代表/总经理助理
2.1 具有5年以上相关行业企业管理工作经验,大专以上学历。
2.2 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为人诚实可靠、品行端正、具有亲和力。
2.3 具有较强的判断与决策能力,计划和执行能力。
2.4 有较强的组织、协调、沟通、领导、人际交往和社会活动能力。
2.5 熟悉ISO9001质量体系标准和3C强制认证的有关规定。
2.6 具有熟练的中文写作、阅读能力,会熟练使用电脑办公软件。
3、行政部经理
3.1 具有2年以上行政管理工作经验,大专以上学历。
3.2 具有较强的人际沟通、协调、组织能力及高度的团队精神,责任心强。2006-××-××发布2006-××-××实施-1-
3.3 熟悉有关的法律法规知识,做事客观、严谨、踏实、敬业。
3.4 具有较强的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思路清晰,考虑问题细致。
3.5 熟练的中文写作、阅读能力,会熟练使用办公软件、办公自动化设备。
4、行政部事务主办员
4.1 具有1年以上行政工作经验,中专以上学历。
4.2 人品端正,爱岗敬业,工作态度细致、踏实,能吃苦耐劳。
4.3具有良好的沟通协调及组织安排能力、具备灵活有序的办公用品及
劳保用品控制能力。
4.4 熟练的中文写作、阅读能力,会熟练使用各种办公自动化设备。
5、财务部经理
5.1 具有3年以上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经验,中专以上学历。
5.2具有有良好的纪律性,为人正直、责任心强、作风严谨、工作仔细
认真,有较强的沟通协调能力。
5.3 具有全面的财务专业知识、账务处理及财务管理经验。
5.4 熟悉国家财税法律规范,具备丰富的财会项目分析处理经验;
5.5 熟悉国内会计准则以及相关的财务、税务、审计法规、政策。
6、财务部出纳员
6.1 具有2年以上企业出纳工作经验,中专以上学历。
6.2 工作认真细心、责任心强、为人正直、敢于坚持原则。
6.3 具有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良好的沟通能力和服务意识。
6.4 熟悉国家财务政策、会计法规,了解税务法规和相关税收政策。
6.5 熟悉银行结算业务和报税流程。
6.6 熟练使用财务软件和办公软件。
7、技术部经理
7.1 具有5年以上技术管理相关工作经验,本科以上学历。
7.2 具有较强应变能力,有责任心,对人热情,优秀的团队合作意识和
组织协调能力。
7.3 具有扎实的输配电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能独立解决产品设计开发
和制造问题。
7.4 熟悉企业产品结构、性能、机理、使用方法及本行业的发展水平等。
7.5 熟悉相应的电路图软件,掌握多种质量管理体系理论知识。
7.6 会熟练使用AutoCAD、Office等相关计算机软件。
8、产品研发工程师
8.1 具有3年以上相关产品研发经验,大专以上学历。
8.2 工作认真主动,态度积极,严谨细心,有较强的责任心,善于沟通。
8.3 能吃苦耐劳和承受较大工作压力,有良好的团队精神。
8.4 熟悉公司产品结构、电气原理和工艺制造过程,了解国内外同类产
品的发展趋势。
8.5 会熟练使用AutoCAD、Office等相关计算机软件。
9、供应部经理
9.1 具有3年以上物资采购工作经验,大专以上学历。
9.2 具有高度的工作热情,积极进取,责任心、交往能力强。
9.3 熟悉物资采购流程及招投标程序、具有丰富的流程管理技能。
9.4 对供方的供货能力和质量保证能力做到有效控制。
10、仓库管理员
10.1 具有1年以上仓储工作经验,初中以上学历。
10.2 具有高度的工作热情,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积极进取,自我约
束力和责任心强。
10.3 熟悉产品常用元器件及材料的分类保管方法。
11、销售部经理
11.1 具有3年以上相关行业企业销售管理工作经验,大专以上学历。11.2 正直、坦诚、成熟、豁达、自信,具有高度的工作热情,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较强的观察力和应变能力。
11.3 具有良好的市场判断能力和开拓能力,有极强的组织管理能力。11.4 对市场营销工作,行业产品的性能和用途有较深刻的认知。11.5 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熟练使用电脑办公软件。
12、营销业务经理
12.1 具有1年以上销售经验,中专以上学历。
12.2 坦诚自信,乐观进取,高度的工作热情。
12.3 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敬业精神。
12.4 熟悉公司生产的产品的性能、结构和用途。
12.5 良好的沟通技巧和说服能力,能承受较大的工作压力。
13、销售内勤负责人
13.1 具有5年以上销售内勤管理工作经验,本科以上学历。13.2 具有高度的工作热情,较强的观察力和应变能力。
13.3 熟悉公司产品及相关产品的市场行情,能很好的与顾客进行沟通,具有较强的报价和编制标书的能力及经验。
13.4 具有独立组织制定市场规划、市场销售策略、产品拓展的能力。13.5 具有大型项目的市场拓展和销售工作经验及商务谈判经验;
14、销售内勤事务管理员
14.1 具有1年以上相关工作经验,中专以上学历。
14.2 坦诚自信,具有高度的工作热情和团队合作精神。
14.3 对市场营销工作有所了解,会熟练操作电脑办公软件。
15、质管部经理
15.1 具有3年以上质量管理工作经验,大专以上学历或具有中级以上
检验职称。
15.2 工作态度认真,积极负责,具有较强的学习、分析、理解、沟通
和协调能力。
15.3 熟悉产品的检验标准,能熟练操作检验设备和计量器具。
15.4 熟悉质量体系专业知识,具有迅速排解产品在使用中出现问题的能力。
15.5 能熟练使用电脑办公软件。
16、质量检测员
16.1 具有2年以上相关产品检验工作经验,中专以上学历。16.2 工作认真细致,分析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强。
16.3 诚实谨慎,能吃苦,具有很强的敬业精神和责任心。
16.4 熟悉公司产品的结构和生产过程、具有准确判断不合格产品并作
出有效控制的能力。
16.5 会熟练操作检验设备及使用计量器具。
16.6 对质量管理体系知识有较深刻的理解。
17、生产部计划员
17.1 具有1年以上相关工作经验,中专以上学历。
17.2 爱岗敬业,工作细致、踏实,能吃苦耐劳,具有高度的工作热情。17.3 具有良好的沟通协调及组织安排能力,能够熟悉编制生产计划。17.4 会熟练使用电脑办公软件。
18、车间主任
18.1 具有3年以上车间生产管理工作经验,中专以上学历。
18.2 工作认真,积极负责,具有较强的组织、沟通和协调能力。18.3 熟悉公司产品的生产流程、具有对生产设备、工艺装备、生产现
场综合管理的能力。
19、车间班组长
19.1 具有相关行业2年以上工作经验,中专以上学历。
19.2 工作认真负责、责任感强、富有团队合作精神。
19.3 具有对相关产品的生产工艺流程能熟练的能力。
19.4 能熟悉操作本工种的生产设备,具有较高的技术等级。
20、生产工人
20.1 具有相关行业1年以上工作经验,初中以上学历。
农产品标准化的分析与借鉴 篇5
衣食住行是人们生活的基本需要,每个人都离不开它们。
衣即衣服,其面料、绒质、做工、辅料、款式是决定我们是否为它买单的因素,而这每一个因素都可以找到普罗大众能够辨别接受的标准;
住即房子,其地段、户型、配套设施、容积率、质量是决定我们是否为它买单的因素,而这每一个因素都有一套所有买房人都遵循的标准;
行即交通工具,以轿车为例,其品牌、安全性能、操控性、配置、动力系统是决定我们是否为它买单的因素,而这每一个因素都有一套所有买车人都遵循的标准;
而食——这里讲的食是最根本的农业生产,不论是蔬菜、水果,还是畜禽类,我们都很难找到具有普遍性的标准去统一的衡量同一类农产品,或者说找到了也很难去实施。因为我们都知道农业是靠天吃饭的,它的不确定性因素很多,但是我们有没有可能以小入大,即先从小的、好衡量的品种入手,逐渐摸索,最终覆盖整个农业行业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农产品标准化了。
在讲之前,先说说什么是农产品标准化。农产品标准化就是以农作物为对象的标准化生产活动,具体来讲就是指运用“统一、简化、协调、优化”的原则,对农业生产从田间到餐桌的全过程,通过制定和实施标准,促进先进的农业科技成果和经验迅速推广,确保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促进农产品流通,规范农产品市场秩序,指导生产,引导消费,从而取 得经济、社会和生态的最佳效益,达到提高农业竞争力的目的。
那么实施农产品标准化又有什么作用呢?
1、规范了农产品市场,加快我国农业现代化、规模化、国际化的进程;
2、实现农业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促进农业科学技术的推广;
3、消除了技术性贸易壁垒,提高我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4、保障农产品质量,满足农产品消费市场的多层次、多样化需要的现实问题;
5、科学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符合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
6、合理简化产品品种规格,节约投入,降低成本,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业经济效益;
7、有利于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一些发达国家在实施农产品标准化方面已取得了显著成效,因此我国在大力推进农产品标准化时,可以适当借鉴。
以欧美、日本为例,它们的农业是以高度的标准化为基础生产的。农产品从新品种选育的区域试验和特性试验,到播种、收获、加工整理、包装上市都有一套严格的标准。农民种西瓜,用什么品种、何时下种、何时施肥、施多少肥、何时采摘,都有严格的规定。上市出售的黄瓜,它的长短、粗细及弯曲程度都必须符合标准。一位归国朋友曾笑着告诉记者,日本人很吝啬,他们买东西都是以棵或只计算。其实,这正体现了日本的标准化工作做得好。在日本,所有农产品进入市场前都要按一定标准进行严格的筛选和分级。鱼虾是以“条”为计量单位;梨、苹果多以“只”为计量单位;大白菜、包菜以一棵或半棵标价。在市场上是见不到以重量单位计价销售的蔬菜水果的,而且等级外的农产品是不允许进入市场销售的,而是作为加工原料。我们在市场上经常见到的美国、新西兰苹果均为小包装,两个苹果售价20元,即使除去包装费,每个也卖8元。而优质的国产苹果新鲜度、口感都比进口的好,价格却不及进口水果的1。其中的奥秘除消10费者崇洋的心理外,最主要的还是因为这些进口水果是按照标准优选、打蜡、抛光,从而身价倍增。
同样是种葱,日本农民从品种选育到不同生长期都有一套严格规范的工艺,使得每棵小葱长短、粗细如同“克隆”产品一般;同样是栽种葡萄,日本一平方米只允许结4串葡萄,每串400克,每颗葡萄重12克;同样产黄瓜,他们要求瓜直及长度一样、颜色基本相同。
事实上,我国实施农产品标准化并不算晚,最早还要追溯到建国初期,只是以前缺乏重视。但是自从2001年11月10日,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农产品出口遭遇到前所未有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农产品在出口创汇环节中被频频“打枪”,引发全民深思,农产品标准化逐渐被重视。然而由于全民意识不高、国外市场频频压制,我国的农产品标准化之路走得并不顺利,目前还存在诸多问题:
1、农业标准占比少且分类不完全:我国现行颁布的国家标准有2万多条,而农业方面只占到10%左右,远远不能满足农业现代化的需要,特别是蔬菜、水产品、饲料等方面的标准。以蔬菜为例,理论上凡是列入流通和市场上的蔬菜都应该纳入标准范围,但是目前新鲜蔬菜商品质量标准的采种不足20种,尚不及总量的四分之一。
2、农产品标准实化施力度不够:农产品标准化虽然早已被提出,也制定了很多相关的规定,但是在实施方面仍是严重欠缺。目前我国每年用于农作物上的农药平均每亩达125克左右,其中包括多种违禁药种,因食用农药残留超标的蔬菜而造成的中毒事故频频发生,一年至少殃及20-40万人。再加上工业的迅猛发展、环保工作的相对滞后、“三废”及有毒物质的排放不当,农产品质量难免受到影响。
3、标准制定程序脱离实际且偏重于市场准入标准的建设:我们经常说农民靠天吃饭,说明农业很大程度上受大自然制约,因此农业标准的制定具有较大的复杂性。它需要技术、农林、水产、供销、环保、科研等多行业多部门互相沟通协调,才能建立完善的、全面的、符合实际的农业标准体系。
我国农业标准体系的建立虽然在全力与国际市场接轨,但仍有许多不足,最明显的就是偏重于市场准入标准的建设,而忽视了出口型和名优型标准的建设。
4、各阶层对农业标准化知识了解甚少,实施过程缺乏自觉性:作为农村干部,不知道具体有哪些法律法规和农业标准;作为技术人员,不知道相关的农产品生产技术规程;作为农民,不知道如何科学合法的种植标准化农产品;作为农企,不知道申报认定工作程序;作为消费者,不知道什么是有机食品、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在这种全民对农产品标准都是一知半解的情况下,其实施过程自然不能成为农业发展的自觉行动。
5、标准化建设队伍不健全:农产品标准化包括质量标准、技术规程、品牌申报等方面,如果没有专业技术人员的协助,仅靠农民自身是很难做到的。目前开设农产品标准化专业的学校极少,而且每届的学生也不多,农产品标准化人才非常缺乏。更严重的是,很多专业人员都面临工作机会少、工作环境恶劣、工资待遇低的现状,不得不尊于现实,跳出“农门”。
近年来,我国对农产品标准化得重视越发明显,很多省市都把标准化建设作为发展现代农业得重要载体,把实施农产品标准化生产作为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关键措施。那么如何才能更快更好的发展农产品标准化建设呢?
1、以实际为导向,完善农产品标准化体系:根据我国的基本国情,将农产品标准化体系覆盖蔬菜、水果、水产、饲料等所有种类农产品,贯穿农产品研发、生产、加工、销售各个环节,同时将农药、化肥及有害化学物质严格分类、制标。
2、校企合作,解决农业人才缺失的问题:学校与农业企业合作,在校期间,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让学生们提早了解农业行业的相关工作,同时可以提高学生的实际能力;毕业时,开放给农业专业学生工作的机会,既能解决农业专业学生毕业等于失业的现状,又能为企业引进优秀人才。
3、健全监管机制,加大农产品标准化的实施力度:单独成立农产品标准化监管部门,下设蔬菜、水果、水产等分中心,建立县、镇、乡、村四级监管网络,提高农场、规模化养殖门槛。
4、定期组织培训,提高全民农产品标准化意识:以镇为单位,设立文化站,分成政府领导、农技人员、农民三个阶层,每个月进行一次农产品标准化及农业技术知识培训,每三个月进行一次全镇居民沟通交流会。
产品质检标准 篇6
产品为加强质量的监督管理,减少废品的发生,完善检验工作,持续有效全面贯彻执行ISO9000国际质量体系认证标准,特制定产品过程控制方法:
一、首检
1、检验员必须全面了解技术标准、图纸工艺、操作规程的一切技术规定。
2、操作者加工首件(包括更换加工零件型号、设备工装修换、图纸和艺更改)必须送检,对首件没有交检而造成废品的操作者必须负一切责任。
3、检验员必须根据图纸工艺对送检的首件进行首检,并对首件结果负责,如检验员没有做好首检而造成的批量废品,由检验员主要责任,必须承担一定比例的废品赔偿。
4、车间主管必须督促操作者做好首检工作,经过首检工作,经过首检合格的零件,操作者必须对产品质量负责,并认真作好自检工作,如果由操作者没有做好自检而产生的废品,必须追究其责任,并负责赔偿。
二、联检
1、上道工序的检验员必须重视下道工序对产品的反映意见,下道工序的检验员有责任把质量信息回馈给上道工序。
2、下道工序有权拒绝接收上道不合格产品,发现不合格产品应及时与检验员联系,查明原因,及时处理,形成每道有序控制,层层有把关的良好体系。
三、巡检
1.检验员必须根据技术要求对产品作巡回抽样检查,如发现不合格产品,应立即向操作者提出,并责成其找出原因。待解决问题后才能继续生产。
2.检验员必须对巡回抽检认真负责,对重要零部件及关键工序必须核定抽检次数不少于2次,以及每次抽检数量不少于1件并填写《原始记录表》。
3.在巡检过程中,检验员有责任对工装夹具进行不定期检查,或随机抽查,强行生产由此而造成的一切后果,由操作者负全部责任。
四、终检
1.生产工人对完工的产品必须交给检验员检验,未受检的产品不得流转或入库,如发现有不经检验而私自流转者,将追究当事人责任。
2.检验员对完工的产品(包括半成品,成品,外协件,外购件)应根据图纸,工艺和有关技术标准实行全检或抽样检查,如发现有错检或漏检,要追究检验员责任。
3.检验员必须自觉配合车间生产,对完工的产品根据趁件的生产需要分轻、重、缓、急进行检验。检验数量不少于5%,重要零件及关键工序发现不合格要全检。如有故意拖延或刁难而影响生产者,视情节轻重给予处罚。
4.对于检验不合格但可以返工的产品,检验员有权要求生产工人及时返工,并通知班组织或车间,返工后重新检验,第一次返工合格,按合格记录,第二次以上返工,即使检验合格也按次品处理,需要返工而操作者拒绝返修的,按废品处理。并由车间报请公司给予行政处罚。对于超差但不影响使用的工件,由检验员会同车间报告技术部门,由技术部门(或有关技术员)决定处理意见,回用品按次品处理,(次品不计发工资,造成废品的按公司规定赔偿损失)。
5.检验员必须对受检的次品、返修品和废品必须隔离放置,车间或有关部门必须配合作好此项工作,如发现有把不合格品混入合格品中,将追究当事人责任。
6.检验员必须对检验完毕的工件开具工单,并如实填写合格产品、次品、废品
数量。
五、总装检验
1、装配工在装机前应首先对零件做出必要的检查,发现问题应进行复查,对关键件,关键尺寸,大件等检验员应重点复检,以保证整机质量。
2.在装机过程中,检验员应参照组装检验记录表中相关检测资料,做好实测记录,确认合格后,办理合格证。
六、产品标志说明
1、为了实现可追溯性,生产中采用产品工序流程卡(可以在原工艺流程卡的基础上修订),表明原材料/产品/工序/生产日期/数量等进行标志和记录,由生产车间主管记录,当首道工序合格时进行转序,同时在产品工序流程卡上记录,当不合格时,对不合格产品进行隔离处置,同时在产品工序流程卡上记录,并终止该流程卡,事后追究。
2、检验状态标识,采用标牌*产品转序卡)分三种如下:
合格绿色
不合格(包括翻修品、次品、废品)红色
待检黄色
七、外协/外协物资的验收
1、查验收据:检验所需要的技术依据合同或协议书,由生产部门/技术部进行配合。其中包括企业标准,检验规范,技术条件,技术图样等。
2、质检部是进货检验的归口部门,负责对进货检验,应友好与供应商/生产部门/技术部进行配合。
3、物资到货后,接到通知登记做好记录,按产品类别进行检验。
4、对属于检查验证产品,检查内容如下:
a、检查供方产品的质量合格/产品质量保证书/名称/图号/出厂日期/检验员印章等。
b、根据供方提供的质保书,发货单据,定货合同与材料进行核对,以查明供方提供的文件中所反映的材料名称/规格/材料成分/交货状态和特征等是否与标准相符。
c、对产品实物外观的检查,包括对磕碰/锈虫/划伤等的检查。
5、对属于检查验收类产品按以下的方法检查:
a、第一类产品:数量1-100件抽检50%
101-500件抽检40%
500-1000件抽检30%
1001件以上按25%正常一次抽样方案执行;
b、第二类产品:数量1-500件抽样不少于10%
500-1000件抽样不少于8%
1001-2000件抽样不少于5%
2000件以上按3%,放宽一次检查方案执行。
c、对于产品质量稳定的供货方按第二类检查方案执行;
d、对于产品质量不稳定和新开发的供货方按第一类检查方案执行;
6、经检验或严整合格后,由检验员在《入库验收单》上签名办理入库并作好记录。
7、经检验或严正后,由检验员在《入库验收单》上签名办理入库并作好记录。
8、供方发生以下变化时,本公司采购链部门必须向质检链部门发出通知,质检
部对其提供的产品质量进行验证和考核;
a、产品由一个供方转为另一个供方;
b、零件由供方进行修改设计,导致尺寸、材料变化;
c、供方的工艺、设备、模具具有较大的变化;
d、产品不合格的限期整改时;
e、产品停止供货6个月;
9、不合格的产品的处置:
a、当检验员在抽样检查中发现不合格,由主管技术员复检,如复检不合格,可以判定为不合格;
b、采购部对不合格产品应如数退回;
c、对出不合格产品的供方,送货时要加倍检查,甚至100%检;
10、凡经检验的外协、外购产品均作好检验工作状态标识并记录。
八、计量器具管理和保养制度、1、计量器具是产品质量管理的重要环节,由质检部统一管理公司的量具和测量仪器。
2、建立计量器具台帐,按工艺要求配备。
3、对计量器进行周期检定,对不符合检定要求的,停止使用。
4、量具的发放由车间,经副总,总工批准,质检部签字后取用,并做好记录收回旧量具。
5、量具修理后,专用检具在使用过程中发现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止使用,并按要求进行检定,达到规定要求才可使用。
6、量具存放应有固定位置,在使用过程中应防止在操作者容易看到而有不会掉落的位置上。
7、不允许把量具与其他工具放在一起,以免受到损伤。
8、非计量检修人员,严禁自行拆卸,修理或改装量具,发现问题即使送质检部进行鉴定并安排检测。
9、量具是用于测量的工具,不允许当做其它工具使用。
10、量具使用完毕,要及时擦干净,放入量具包装盒内,对于封存量具,各方面有涂上一层防锈油。
产品标准化工作报告 篇7
完善工作机制。一是成立领导小组。专门成立了示范基地创建工作领导小组, 由主要领导任组长, 相关科室及二级单位负责人任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 负责日常工作, 全程指导、参与、监督示范基地创建工作;二是制定实施方案。小组成员就如何打造全国放心水产品标准化养殖示范基地, 专程到各县 (市、区) 进行调研, 听取各县 (市、区) 水产部门的意见和建议, 制定切合实际、符合标准化规范的实施方案, 以确保创建工作顺利开展;三是召开专题会议。对创建水产品标准化示范基地的工作进行动员部署, 明确各渔业主管部门、各成员单位相应的职责;四是构建服务体系。组建以各县 (市、区) 水产专家为骨干的示范基地技术服务网络;五是强化宣传报道。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 大力宣传实施水产品标准化示范基地创建工作的目的、意义, 提高全社会对水产品标准化的认识, 营造良好的创建氛围。
加强硬件建设。一是积极拓展基地养殖面积。对基地周边鱼池利用率低、养殖技术差、养殖效益低的零散养殖户, 采用流转方式, 由创建单位进行租赁, 扩大养殖面积;二是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各创建单位积极争取政策和资金支持, 加快道路、沟渠、护坡等设施建设, 如陶家湖鱼池就投入600多万元对鱼池旁的公路、排水系统进行修整。近几年来共修路40公里, 90%以上的鱼池完成了护坡, 示范基地实现了水、电、路等基础设施的升级配套, 加快了示范基地创建进程;三是延伸示范基地产业链条。如天峡公司建成了4.2万平方米的室内养殖车间, 拥有水质检测、水质在线监测系统、孵化系统等设备1400多台套, 有多个深加工产品, 其产品附加值得到极大的延伸。
产品标准化工作报告 篇8
农业标准化是食品安全之闸,也是发展现代农业,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举措。现代农业和传统农业的显著区别,就是有没有一套严格而科学的标准。何谓农业标准化呢?简单地说,标准就是要求,农业标准化的目的是将农业的科技成果和多年的生产实践相结合,制订成“文字简明、通俗易懂、逻辑严谨、便于操作”的技术标准和管理标准向农民推广,最终生产出质优、量多的农产品供应市场,不但能使农民增收,同时还能很好地保护生态环境。更形象地说,农业标准化就是要把田野变成工业意义上的“车间”,把农民变成“车间”的“工人”,按照科学的标准,生产适应市场需求且具有高附加值农产品的过程。在欧美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农业是以高度的标准化为基础生产的。农产品从新品种选育的区域试验和特性试验,到播种、收获、加工整理、包装上市,都有一套严格的标准。农民种植农作物,用什么品种、何时下种、何时施肥、施多少肥、何时采摘,都有严格的规定。上市出售的黄瓜,它的长短、粗细、弯细程度都必须符合标准。
2001年4月,农业部开始启动“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已经形成了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三位一体”的标准化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制初步形成,农产品源头污染得到初步遏制。下一步,农业部门还将按照政府大力推动、市场有效引导、龙头企业带动、农民积极实施的要求,加快建立健全农业标准体系,以农药、兽药残留限量及检测方法标准制定为重点,完善优势农产品、出口农产品和特色农产品标准体系;大力推广标准实施示范,推动农业标准化由点到面全面铺开,建立实施与监督相结合、产前产中产后相呼应、示范与带动相配套的农业标准化全程实施体系;积极推进品牌农业建设,加大优质安全农产品的开发力度,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依法保护农产品注册商标、地理标志和知名品牌;强化农产品生产源头管理,指导农业生产者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兽药、饲料、农用薄膜等投入品;进一步完善产地环境的监测网络,开展农产品产地环境安全评价和监控,划定农产品禁止生产区域,推行产地编码制度。
产品标准化工作报告 篇9
农业标准化和有机、绿色、无公害三类农产品的概念
一、农业标准化的概念
1、标准
标准是人们对科学、技术和经济领域中重复出现的事物和概念,结合生产实践,经过论证优化,又经有关各方充分协调后为各方共同遵守的技术性文件,它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生产经验的总结而产生和发展的。可以说,每项标准都集中了过去、现代知名专家、学者的科研成果,是某个领域科学技术的高度浓缩和概括,是某项生产技术长期经验的高纯度结晶。2003年已公布了200多项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的行业标准,涉及果树、蔬菜、农作物、茶叶等,其他新的标准正在制定。2.标准化
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实际的或潜在的问题制定共同的和重复使用的规则的活动,称为标准化。《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第三条指出:“标准化工作的任务是制定标准、组织实施标准和对标准实施进行监督。” 3.农业标准化
农业标准化是通过制定和实施标准,把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和产后全过程纳入标准化生产和管理的轨道。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是提高我市农业综合竞争力,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建设现代农业的迫切需要;是全面提高我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能力,应对加入世贸组织挑战的迫切要求;是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保农民收入稳定增加,切实关心人民群众利益的重要措施。长期以来,我县农业标准化工作比较薄弱,缺乏统一的标准体系和建设规划,标准水平低,农产品在国际国内市场竞争力较弱,严重制约了我县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的提高。农业标准与其他标准一样同是科学、技术、管理经验的总结。贯彻标准的过程,实质就是技术推广的过程。建设一支技术过硬、经验丰富的农机农技专业人才队伍,是推行地方农业标准化的技术保障。
农业标准化的工作方针是:政府大力推动、市场正确引导、龙头企业带动、农民积极实施。
4.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
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地方标准)规定的产地环境质量标准、产品质量标准和生产技术规范,组织实施的无公害农产品的生产过程,称为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生产的主要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农业部公布的《无公害农产品管理办法》、国家质检总局、农业部和各省、市、自治区公布的无公害农产品的质量技术标准。
二、农业标准化是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1.农业标准化是市场供求形势发展的必然要求
世界发达国家农业的发展,大都经历了两个阶段,实现了两次大的飞跃。第一个阶段,主要是实现了由低产到高产的飞跃,较好地适应了人口增长对农产品的数量需求。这个阶段的目标,在我国也已经达到。第二阶段:主要是实现了由数量到质量的飞跃,较好地适应了温饱之后人们日益增长的对农产品的质量需求。而这个阶段,在我国正在起步。过去是产品计划分配、定量供应、凭票购买,现在生产力发展了,农业产出量增大了,人们可以货比三家,消费的选择性明显增强。消费者所关心的不是能不能买到东西,而是购买的商品是不是卫生安全,是不是富有营养,是不是食用方便。在这三条当中,最关键的又是安全问题。因为,食品安全,既是广大消费者的最基本需求,也是对农产品进入市场的最起码的质量要求;既是消费者应享受的基本权利,又是商品生产经营者应尽的基本义务。现在已在部分大城市搞农产品质量市场准入试点,并将逐步扩大范围,如果我们农产品的质量不能有一个大的提高,农产品的卫生安全这一关过不去、过不好,产品就很难进入市场。
2.推行农业标准化,应对入世挑战,适应农产品市场的变化
加入世贸组织,对农业的发展将会带来许多新的机遇,但也面临许多严峻的挑战,既有花色品种、加工档次、包装装潢的不适应,又有经营理念、经营方式、经营体制、政策法规的不适应等等。目前来看,问题最大的还是产品质量的不适应。过去我们是非贸易成员国家,对国外农产品的进口限制比较严,国内市场空间比较大,能出口的搞出口,出不去的转内销,可以“水路不通走旱路”有较大的回旋余地。入世之后,根据《农产品协议》、《贸易技术壁垒协议》等规则,原有的许多进口限制将逐步取消,国门将进一步敞开,门槛大大降低,特别是进口关税将逐步大幅度降低,世界各国的农产品必然会更多更便利进入到国内市场。
3.农业标准化推行是提高农民素质,增加农业效益,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的重要举措
加快农业发展,科技是支撑,农民素质是基础。面对市场需求的新变化、科技进步的新形势,现实中普遍低的农民素质,已经成为农业发展上档次、上水平的重大制约。推行农业标准化的过程,说到底,就是推广普及农业新技术、新成果的过程,是培训教育农民学科学、用技术的过程。把科技的进步、科研的成果,规范为农民便于接受、易于掌握的技术标准和生产模式,不仅为科技成果转化成现实生产力提供了有效途径,而且对于更新农民观念,改变传统习惯,促进农业经营由粗放走向集约,由单纯重数量走向数量质量并重,意义重大。推行农业标准化,既能够推动农业良种化、设施化、科学化水平的提高,又能促进农业向规模化、产业化、外向化的方向发展,既有利于提高农产的质量品质,又有利于提高农业的比较效益,最终必然会带来农业整体素质的提高和市场竞争力的显著增强。同时,通过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可以帮助农民群众更好的了解市场信息,自觉增强质量品牌意识,积极发展特优新农产品生产,不断开辟新的增收门路和办法。从这些意义上讲,抓住了农业标准化,就是抓住了农民素质提高和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关键。
4.农业标准化推行是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由于缺乏科学指导和严格控制,我国工业污染和城乡生活污染已相当严重,农业生产中滥用农药、化肥等现象比较普遍,不仅影响了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而且造成同源污染,影响到土壤、水体,破坏了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生态环境。如已经禁用的“DDT”,能在水土中存留几十年而不被降解,科学家在南极企鹅的体内分离到了它的成分,象这样明令禁止多年的高残留农药,至今在个别地方还在非法生产和使用。解决类似的问题,除了加强教育和严格执法以外,根本性的措施就是通过推行农业标准化,不断提高农民科学用药、用肥和规范生产管理的自觉性,促进经济、社会、生态的协调发展。因此,推行农业标准化,不单纯是一项追求现实经济效益的生产措施,也是一项保护生态环境,维持长远发展,利在当代、惠及子孙的公益事业,具有重大的社会意义。
三、无公害、绿色、有机三类农产品的标准概念
1、概念
●无公害农产品:无公害农产品是指产地环境、生产过程和产品质量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规范的要求,经认证合格获得认证证书并允许使用无公害产品标准的未经加工或者初加工的食用农产品。
●绿色食品:绿色食品是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按照特定生产方式生产,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绿色食品商标标志的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按照特定的生产方式”,是指在生产、加工过程中按照绿色食品的标准,禁用或限制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肥料、添加剂等生产资料及其它有害于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的物质,并实施从土地到餐桌的全程质量控制。
●有机食品:有机食品是按照有机农业生产标准,在生产中不使用人工合成的肥料、农药、生长调节剂和畜禽饲料添加剂等物质,不采用基因工程获得的生物及其产物,遵循自然规律和生态学原理,采取一系列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技术,协调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关系,促进生态平衡、物种的多样性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三者的区别
有机农产品与其他农产品的区别主要有3个方面: 1.有机农产品在生产加工过程中禁止使用农药、化肥、激素等人工合成物质,并且不允许使用基因工程技术;其他农产品则允许有限使用这些物质,并且不禁止使用基因工程技术。
2.有机农产品在土地生产转型方面有严格规定。考虑到某些物质在环境中会残留相当一段时间,土地从生产其他农产品到生产有机农产品需要2~3年的转换期,而生产绿色农产品和无公害农产品则没有土地转换期的要求。
3.有机农产品在数量上须进行严格控制,要求定地块、定产量,其他农产品没有如此严格的要求。
绿色食品与一般农产品相比有以下显著特点: 1.利用生态学的原理,强调产品出自良好的生态环境; 2.对产品实行“从土地到餐桌”全程质量控制。
无公害农产品是对农产品的基本要求,严格地说,一般农产品都应达到这一要求。
产生
有机农产品国际上有机食品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以1972年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盟的成立为标志。1994年,国家环保总局在南京成立有机食品中心,标志着有机农产品在我国迈出了实质性的步伐。产生的背景是,发达国家农产品过剩与生态环境恶化的矛盾以及环保主义运动。
绿色农产品1990年农业部发起,1992年,农业部成立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1993年农业部发布了“绿色食品标志管理办法”。产生的背景是,20世纪90年代初期,我国基本解决了农产品的供需矛盾,农产品农残问题引起社会广泛关注,食物中毒事件频频发生,“ 绿色”成为社会的强烈期盼。
无公害农产品20世纪80年代后期,部分省、市开始推出无公害农产品,2001年农业部提出“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并在北京、上海、天津、深圳4个城市进行试点,2002年,“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在全国范围内展开。无公害农产品产生的背景与绿色食品产生的背景大致相同,侧重于解决农产品中农残、有毒有害物质等已成为 “公害”的问题。
价格
绿色食品70%为加工产品,30%为初级农产品,有机农产品和无公害农产品都以初级农产品为主。有机农产品的价格高于普通农产品50%至几倍,绿色农产品的价格高于普通农产品10%~20%,无公害农产品的价格略高于一般农产品。
管理
《全国农业标准2003~2005年发展计划》依据农产品质量特点和对生产过程控制要求的不同,将农产品分为一般农产品、认证农产品和标识管理农产品。
一般农产品是指为了符合市场准入制、满足百姓消费安全卫生需要,必须符合最基本的质量要求的农产品。
认证农产品包括无公害农产品、绿色农产品和有机农产品。对于我国市场上目前存在的无公害农产品、绿色农产品和有机农产品,政府应积极推动无公害农产品的生产,同时依据各地的自然环境条件,引导企业有条件地开展绿色农产品和有机农产品的生产,使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上一个台阶。
标识管理农产品是一种政府强制性行为。对某些特殊的农产品,或有特殊要求的农产品,政府应加以强制性标识管理,以明示方式告知消费者,使消费者的知情权得到保护,如转基因农产品。
农业标准瞄准安全质量
由于现阶段我国农产品标准化管理中,无公害农产品、绿色农产品和有机农产品三类认证形式在标准上还存在很多不足,《全国农业标准 2003~2005年发展计划》以突出农产品安全质量为重点。考虑到各大类农产品的相似性,《全国农业标准2003~2005年发展计划》列出了各大类无公害农产品、绿色农产品和有机农产品的产品标准项目,至于某种产品标准的不同要求,要在具体的标准中分别列出。在生产加工技术规程和产地环境条件要求上,有机农产品与绿色农产品、无公害农产品有着根本上的不同,因此,在具体标准项目的设置上,将有机农产品的生产加工技术规程和产地环境条件要求单列,而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农产品在这两个方面的差异不大,在标准项目中并为一类,不再分列,仅补充部分产品标准。
农产品的标准控制与标志使用
无公害农产品执行的是国家质检总局发布的强制性标准及农业部发布的行业标准。产品标准、环境标准和生产资料使用准则为强制性国家或行业标准,生产操作规程为推荐性行业标准。目前,国家质检总局和国家标准委已发布了4 类农产品的8个强制性国家标准,农业部发布了200 余项行业标准。
绿色农产品执行的是农业部的推荐性行业标准。绿色农产品标准包括环境质量、生产技术、产品质量和包装贮运等全程质量控制标准。目前,农业部发布了52项绿色农产品行业标准,其中包括7项通用性标准、45项产品质量标准。
有机农产品执行的是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盟(IFOAM)的“有机农业和产品加工基本标准”,由于有机农产品在我国尚未形成消费群体,产品主要用于出口,虽然我国也发布了一些有机农产品的行业标准,但我国的有机农产品执行的标准主要是出口国要求的标准。目前,欧盟、美国、日本、澳大利亚、加拿大、墨西哥、阿根廷、韩国等都已制定了 有机农业及产品生产、加工准则性的标准。有机农产品的标准集中在生产加工和储运技术条件方面,无环境和产品质量标准。
标志
有机农产品在全球范围内无统一标志,各国标志正显现多样化。
绿色食品有统一的绿色食品名称及商标标志,在中国内地、香港和日本注册使用。
无公害农产品执行全国统一的标志。
三种食品标志的识别 无公害农产品:标志是加施于获得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的产品或者其包装上的证明性标记,标准颜色由绿色和橙色组成。
绿色食品: 标志商标是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商标注册的证明商标,受法律保护。由三部分构成,即上方的太阳、下方的叶片和中心的蓓蕾。标志为正圆形,意为保护。开县锦橙已于2003年取得绿色食品标志。
有机食品:标志是加施于获得有机食品认证的产品或者其包装上的证明性标记,其寓意着人与自然需要和谐美好的生存关系。中绿华夏有机食品认证中心。
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概述
“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是一项旨在提高中国农产品质量和保证农产品消费安全的利国利民工程,已被中央政府所肯定和社会各个方面所认同。2004年7月,农业部在总结试点城市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做出了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进“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实施的决定,力争用5年左右的时间,通过各方面的努力,基本实现全国食用农产品无公害生产,保障消费安全,质量安全指标达到发达国家或地区的中等水平。蔬菜、水果、茶叶、食用菌、畜产品、水产品等鲜活农产品无公害生产基地产品质量安全水平达到国家规定标准;大中城市的批发市场、大型农贸市场和连锁超市的鲜活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场抽检合格率达95%以上;出口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在现有基础上有较大幅度提高,达到国际标准要求,并与贸易国实现对接。借鉴国际通行做法,我国政府在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方面拟采取以下的措施:
一、加强生产监管
——强化生产基地建设。在全国范围内分期分批创建一批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标准化生产综合示范区,加强动植物无规定疫病区建设。
——净化产地环境。加大农产品产地环境监测力度,严格控制工业“三废”和城市生活垃圾对农业生态环境的污染,重点解决化肥、农药、兽药、饲料添加剂等农业投入品对农业生态环境和农产品的污染。——严格农业投入品管理。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建立农业投入品禁用、限用公告制度。强化农业投入品市场的监督管理,严厉打击制售和使用假冒伪劣农业投入品行为。
——推行标准化生产。加大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标准和规范的实施力度,指导农产品生产者、经营者严格按照标准组织生产和加工,科学合理使用肥料、农药、兽药、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等农业投入品和灌溉、养殖用水,加强动植物病虫害的检疫、防疫和防治工作,提高农产品分级、包装、保鲜、贮藏和加工业标准化水平。
——提高生产经营组织化程度。积极扶持和发展专业技术协会、流通协会等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经纪人队伍,通过公司加农户、协会加农户等多种产业化经营方式,促进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农产品生产者按照市场需求调整农产品品种布局和结构,提高农产品生产规模化和组织化程度,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二、推行市场准入制
——建立监测制度。定期或不定期开展农产品产地环境、农业投入品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的监测,确保上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规范要求。坚持和完善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定点跟踪监测制度,深入开展以农残、兽残为重点的专项检查和整治活动。
——推广速测技术。在全国大中城市农产品生产基地、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开展农药残留、兽药残留等有毒有害物质残留检测,推广速测技术,以适当方式公布检测结果,确保消费者的知情权和监督权。
——创建专销网点。在国家和省级定点农产品批发市场以及连锁超市,积极推进安全优质认证农产品的专销区建设。对获得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和经检测合格的农产品实行专区销售。积极推进农产品和农业投入品连锁经营和集中配送。
——实施标识管理。根据不同农产品的特点,积极推行产品分级包装上市和产地标识制度。对包装上市的农产品,要求标明产地和生产者(经营者)。凡列入农业转基因生物标识管理目录的产品,严格按照农业转基因生物标识管理规定,予以正确标识或标注。——试行追溯和承诺制度。按照从生产到销售的每一个环节可相互追查的原则,建立农产品生产、经营记录制度,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了猪、牛、羊耳标管理,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可追溯。在蔬菜、猪肉等“菜篮子”产品上推行了“产地与销地”、“市场与基地”、“屠宰厂与养殖场”的对接与互认,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承诺制度。
三、正确把握推行农业标准化的工作重点
(一)、以农产品质量标准为核心,建立健全农业标准体系。在认真贯彻落实农业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基础上,结合我市农业生产特点、资源优势和市场需求,积极转化先进适用的农业科技成果,加快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品种、生产操作技术规范、产地环境以及农产品加工、包装、保鲜、运输和贮存等方面市、区县(自治县、市)二级农业标准的制定工作,形成产前、产中、产后相互配套,科研、生产、推广、加工相互衔接的农业标准体系。农业标准的制定,坚持高标准、高起点,对出口农产品,在标准的制定中要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尽可能地满足进口国的产品质量要求。要根据不断变化的农业发展新情况,对现行农业标准进行及时修订和完善,使之尽快与国际接轨。
(二)以强化检测为手段,建立健全农产品检验检测体系。
按照合理布局、避免重复的原则整合资源,充分利用我市法定检验机构和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以及大中型企业现有的人才。技术和设备力量等社会资源,加快我市农业检验检测机构的规划、布局和建设步伐。现有机构要加强设备配备,充实专业技术人员,加大培训力度,不断提高检测能力和水平。要结合基地、市场建设需要,建立健全快速检测站(点),开展好生产基地和农产品批发市场的质量检测服务。依法加大对各类农业检验检测机构实施计量认证和资格认证的工作力度,逐步形成布局合理、职责明确、运转高效的农产品检验检测体系,全面加强对种子、农药、肥料、饲料及添加剂、兽药、农机具等农业投入品和土壤、水质、大气等产地环境及农产品生产过程和农产品质量的检验检测,逐步实现我市农产品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的质量控制。
(三)以创立名牌产品为动力,建立农产品质量认证体系。
开展农产品质量认证,培育名牌农产品,是农产品进入市场的“身份证”和“通行证”。当前,各地、各部门要严格按照国家质检总局、农业部颁布的《无公害农产品管理办法》和国家认监委、农业部颁布的《无公害农产品标志管理办法》,切实抓好我市无公害农产品及基地认定工作,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要从培育名牌农产品和标准化农产品入手,以名、优、特、新和外向型农产品为突破口,帮助企业尤其是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树立品牌意识,积极鼓励和支持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企业实施HACCP(危害分析与关键点控制)。IS O9000(质量管理与质量保证体系)、IS OI 4000(环境管理与环境保证体系)和企业标准体系系列标准认证,尽快形成一批在国内外市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名牌农产品,扩大我市农产品的市场占有率。
(四)以示范区为典型,加强农业标准推广体系建设。加强农业标准的推广实施工作,是推进农业产业化工作有效性的关键环节,各地、各部门要高度重视,抓好实施。当前,要着力抓好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市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和各类农产品示范基地的建设,树立典型,以点带面,逐步形成市、县、乡。村四级示范基地和示范园、示范片、示范点相结合的农业标准化示范网络。各级农技推广部门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农业标准推广计划,积极开展农业标准的宣传、培训和试点。示范工作。努力提高农业标准推广的组织化程度,按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十基地十农户十标准”的经营模式,充分发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产品专业技术协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在农业标准化工作中的纽带作用,引导带动生产基地和广大农户自觉接受和采用标准,从而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进程。要利用各种媒体,加大宣传力度,并举办各种类型的培训班,使广大从业人员懂得什么是标准化,为什么要搞标准化,怎样按标准化进行生产。学习的材料主要有农业部颁布的200多项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标准,《无公害农产品管理办法》等。
(五)以农业投入品和农产品质量安全为重点,加大质量监督和查处力度。要以农业投入品和农产品质量安全为重点,实施强制检验目录制度,依法加大专项治理和行政执法力度,对标识不规范和存在一般质量问题的,要责令限期整改;对问题严重。整改不合格的,有关部门应依法责令其停止生产、销售;在农业生产环节要引导和督促广大农户严格执行安全生产技术规范,严禁使用国家禁用的农业投入品,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对蔬菜实施监测的13种农药:甲胺磷、甲拌磷、对硫磷、甲基对硫磷、氧化乐果、毒死蜱、乙酰甲胺磷、氯氰菊酯、氰戊菊酯、溴氰菊酯、甲氰菊酯、三氟氯氰菊酯和百茵清。
(六)以推行农产品流通领域标准化管理为基础,建立诚信、高效的农产品市场体系。要围绕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的建立,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等级、定量包装、包装标识等标准的实施,加强对进入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农产品检验检测工作和认证工作,杜绝有害物质超标的农产品流入市场。要用标准化手段规范农产品批发市场,提高管理水平,规范经营主体的市场行为,严格市场准入,促进市场有序运行,建立公开、公正、透明、诚信的农产品流通机制、每个区县(自治县、市)至少要建立1-2个标准化、规范化管理的农产品批发市场,确保全市培育30个标准化管理的批发市场目标的实现。
(七)、以加强农业环境综合治理,创造优良的产地环境
优良的产地环境是进行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的基础,由于近几年石油农业的发展对农业环境破坏较大,土壤、空气、地下水都有不同程度的污染,应加大治理力度,创造良好的产地环境。
(1)开展农业残留物的综合开发利用:农业生产中产生的大量作物秸秆和畜禽粪便是一种特殊形态的可再生资源,运用农业生物工程技术加以科学的开发利用,对于进一步提高农业综合效益,保护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每年夏秋收获的大量农作物秸秆随意焚烧,浪费能源,释放温室气体,破坏土壤耕作层微生物,应大力推广秸秆“过腹还田”、机械还田、秸秆气化、食用菌养殖等,并结合畜禽粪便处理,发展有机肥生产。作好农膜的回收利用。
(2)搞好植树造林,加快绿化进度:植树造林是建设生态农业的重要内容,对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过去许多党政负责人为了显示政绩,往往喜欢将蔬菜种在公路两旁,这样很容易造成汽车尾气和扬尘对蔬菜的污染。沿公路两则建设高大乔冠林带,阻止污染物进入农田,创造良好的产地环境。
(3)进一步加强水利基本建设:大力发展节水灌溉,综合治理水污染,使农田灌溉用水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