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蓝莓产业方案

2024-11-22

发展蓝莓产业方案(共11篇)

发展蓝莓产业方案 篇1

Xx局扶贫xx村发展蓝莓种植产业的策划方案

前言

为了积极响应党和国家政府的扶贫号召,为了深入贯彻总书记提出的“科学扶贫、精准扶贫”要求,xx局一直在脚踏实地的组织各种扶贫计划,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为了更好地支援国家扶贫计划的建设,为了更大的增加农村朋友的经济收入,xx局又在xx村筹建了发展蓝莓种植产业的新项目。一 项目概述 项目名称:蓝莓种植 实施时间:

实施地点:XXX村

实施单位: 项目责任人:

项目总投资(人民币):项目总投资150万元,其中xx局财政专项扶贫资金100万元,村委会筹资50 万元。项目效益:

项目目的:以龙头企业为强大依托,以专业合作社为有效载体,以发展蓝莓种植为契机,形成xx村脱贫致富的龙头产业,并以点带面的带动xx村经济全面发展,达到全村脱贫致富的目的。项目模式: 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示范基地 二 项目管理

(一)组织领导 1.局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组员:

领导小组主要任务是该项目的整体规划,组织协调各个部门的工作实施,督查监督各个部门工作实施效果。2.项目办公司 办公司主任: 副主任:

领导小组下设项目办公室,负责该项目现场工作实施,并有效沟通各方面的联系。

(二)管理机构 1.龙头企业。法人代表:

职能:该企业为业界领头企业,经过前期考察论证之后,已经建立了一个示范基地,目前运作良好。2.种植专业合作社。法人代表:

职能:做好企业和种植户等各部门的协调工作。3.村委会。职能:积极发挥村两委的领导作用,对该项目的参与各方实行基层政府权利,保障各部门的相关权利和义务,保障该项目顺利实施。4.种植户。

职能:自愿平等互利的原则参与该项目,保证依法履行合同,在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的同时,也要严格履行自己的义务。三 项目建设内容

(一).项目资金。Xx局和村委会投资的150万元资金为发展蓝莓种植产业专用资金,主要用于: 1.购买蓝莓种苗。2.购买相关设备。3.购买相关肥料。

(二).种植规模。经过村委会和专业合作社积极宣传动员之后,有xx户农民签订种植合同,种植面积xx亩,建设大棚xx座。

(三).技术管理。

1.合作社组织种植户到示范基地参观学习,并组织现场培训教学。2.示范基地提供相关技术帮助。

3.合作社持续跟进田间技术管理,指导相关种植技术,负责验收种植户种植过程中的各个相关环节,出现问题及时解决,积极联系示范基地技术人员到种植户中开展现场教学指导。四 项目实施

(一)操作流程 1.成立合作社。为了保证龙头公司和种植户双方利益,必须成立股份制专业合作社。

(1).自由参股。为了调动种植户的积极性和责任心,种植户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以土地租金和劳力折价的方式自由入股合作社。(2).公选领导。为了加强种植户对合作社的公信力和权威性,合作社领导机构由参股种植户投票推举。

(3).财务审核。对合作社财务支出和收入实行小组审核制度和社员大会公投制度。由全体社员推举三位非领导社员为财务小组组员,任期一年,每年论选,对合作社中的财政制度于是审核并有否决权;合作社财务人员和审核小组出现不同意见难以解决的时候,由全体社员大会公投解决。

2.设备投入。购买相关设备必须经过公开公平的招标措施,最大程度的保证种植户的经济利益。

3.基础设施。对于种植用地进行土地改良,由合作社技术人员对土壤的酸碱性、通透性等相关指标严格测试之后,由种植户在技术人员指导下严格执行相关改良土壤的措施。

4.购买种苗。对提供种苗的xx单位签订相关合同,在质量和价格上予以保证。

5.肥料农药。购买肥料要在技术人员的协助下决定最合适的肥料,对于采购肥料和农药可以实行两种方式:第一,由合作社统一购买,毕竟大批量的购买既能保证购买正品肥料,也能最大程度的压低价格;第二,对于愿意自己购买的种植户,技术人员指导合适的肥料农药。

(二)、施工进度。

1.xx年xx月,由村委会牵头,xx局和xx企业为辅成立合作社并上报政府,合作社相关办公地址由村委会协调解决。2.xx年xx月,确定种植户数量及种植规模。

3.xx年xx月,合作社全体社员大会制定项目实施方案。

4.xx年xx月,合作社组织社员到示范基地参观学习,并进行现场教学示范。

5.xx年xx月,修建基础设施,包括改良土壤,建设大棚以及购买相关设备。

6.xx年xx月,购买蓝莓种苗,并按照实施方案对各种植户进行分户,在合作社技术人员指导下定植。

7.xx年xx月,后续管理。合作社技术人员持续跟进,对灌溉、除草、施肥、修剪、采收及防治病虫害、越冬防寒等相关环节进行技术指导。

(三)、项目监督。

1.该项目领导小组及办公司领导定期或不定期检查项目进度及提出相关指导意见。

2.合作社及示范基地技术人员定期检查种植户相关设置,并定期进行技术培训,防患于未然。3.种植户对以上相关部门的义务进行监督,遇到切实损害自身利益或者受到不公平公正待遇的时候即使和村委会、合作社沟通,必要时上报政府相关部门。

4.村委会身为国家基层行政单位,要公平合法的保证该项目参与各方的权利和义务,必要时及时联系上级政府予以协调解决。总结

相信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xx局扶贫xx村发展蓝莓种植事业及相关模式,不仅会在xx村取得圆满胜利,也会辐射xx村四周的乡镇,起到以点带面的轰动效应,带领附近乡镇的农民开创一条脱贫致富的新道路,为我们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建设做出辉煌的贡献。

发展蓝莓产业方案 篇2

我国蓝莓产业的发展与发达国家相比较落后, 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才由吉林农业大学引进70 多个优良品种, 从此在我国开始了蓝莓培育工作, 并推广各项技术。吉林农业大学的小浆果研究所所长李亚东建议:对我国充足的劳动力资源和自然优势进行充分的利用, 将蓝莓产业大力发展, 努力把蓝莓产品的生产加工打造成为一个出口创汇的兴业富民产业。

我国蓝莓市场的开发不够完全, 美国已形成了巨大的蓝莓产业链, 除供应国内市场的需求, 还大量出口到许多别的国家和地区, 是世界上最大的蓝莓产品出口国。与美国比起来, 我们的蓝莓产业才刚刚开始发展, 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随着世界范围的蓝莓热, 国际市场的需求带动着我国的蓝莓产业进入快速发展期。

2 蓝莓产品市场分析

2.1 蓝莓产品的市场供求关系及消费特点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 如今消费者比较重视产品的质量, 人们开始关注饮食的健康性与营养价值的丰富性。品牌、食用价值、价格成为消费者选购的主要考虑因素, 所以蓝莓产品再市场上潜力大, 发展前景广阔。由于蓝莓具有突出的保健功能, 中国多数消费者对蓝莓的营养价值和保健价值已有了初步的认知, 由于中国市场人口多基数大, 需求总量不容小觑, 国内需求有很大增长空间。蓝莓产业在我国起步较晚, 作为我国目前的朝阳产业, 在种植、生产和运输上面都存在技术、工艺不够完善的问题。

2.2 蓝莓加工品的种类多且市场大

蓝莓果实本身可通过简单地粗加工, 做成水果成品进行销售;还可以经过深加工做成其他产品, 如:当前中国市场上最畅销的蓝莓产品就是果汁, 在消费量及知名度方面都位于加工品前列, 虽然10 元以下的果汁基本是通过香精勾兑再加野生蓝莓果而成, 且营养价值有限, 但销售量很大, 在北方很有市场;蓝莓果酒的加工酿造比果汁起步晚, 但发展迅速, 且营养成分较之果汁偏高, 具有一定的滋补和保健功效, 所以蓝莓果酒在市场上也占有一定的份额。蓝莓加工品由于种类丰富, 使消费者可以做出多种选择, 从而使蓝莓产品的市场十分广阔, 可追求的效益较高。

2.3 国际市场竞争激烈

目前在产量、技术、产业化水平等方面, 美国和加拿大均居世界前列。随着全世界消费者对蓝莓的认可, 加之对其营养及药用价值的不断深入研究, 使蓝莓在国际市场中的需求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模式, 但由于各方面的差异和限制, 也导致供给量严重不足。由于日渐明显的供求问题, 致使蓝莓的价格在国内外市场上一路攀升。如今我国的蓝莓由于产量有限, 因此除了少量产品用来内销, 其余均用于出口, 并且在国内外市场上销路很好, 但以长期的眼光看, 我国出口还是会面临竞争。现在世界市场上, 美国、加拿大、智力等主要的蓝莓出口国的销量极好, 日本为这些国家的主要进口国, 而我国有90%的蓝莓主要也是出口到日本, 面对着这些种植和生产技术纯属的出口国, 在我国才刚刚起步的蓝莓产业面临着不小的出口压力和市场竞争。

3 蓝莓产业发展对策分析

3.1 提高蓝莓产量

蓝莓产量小是因原材料不足, 解决原材料不足的问题应大力发展蓝莓种植业。蓝莓的主要种植区为黑龙江省, 为提高蓝莓产量, 2012 年9 月举行了黑龙江省蓝莓产业发展推进会议, 推广种植经验。黑龙江省政府提出, 要加快蓝莓种植业的发展, 提高产量;还要坚持可持续发展, 有效保护野生资源, 本着利益最大化的原则, 调整企业生产结构, 开发新的技术, 节约原料, 做到有效利用。只有解决原料短缺的问题, 才可以扩大生产、满足市场需求。

3.2 改进生产技术, 提高蓝莓产品竞争力

蓝莓的产业发展现状 篇3

蓝莓的人工驯化栽培起源于美国。到20世纪80年代末,美国的蓝莓栽培面积己近20万公顷,形成了集蓝莓栽培、果实贮藏加工及市场销售于一体的庞大蓝莓产业,无论从栽培面积、产量、技术研发、产业化水平等方面均居世界前列。美国的蓝莓生产不仅供应本国,而且外销到加拿大、日本、中国台湾和欧洲等国家和地区。目前,全世界有近20个国a家和地区开始蓝莓产业化栽培,市场容量大,处于供不应求状态。

二、我国蓝莓发展状况

山东省蓝莓产业现状及展望 篇4

关键词:蓝莓;生产;栽培面积;栽培品种;栽培技术;发展前景

蓝莓(B1Lleberry)又名越桔,属于杜鹃花科乌饭树属(vaccinium)的栽培种,是原产北美的一种新兴果树。从营养角度看,蓝莓果实除含有丰富的人体必须的常规的维生素c、糖、酸和矿物质外,还含有维生素E、维生素A、维生素B、SOD自由基、熊果甙、花青甙、蛋白质、脂肪等其它果品中少有的特殊成分,另外还富含黄酮类化合物,是民间治疗消化疾病和高血压的药物。同时,它还有增强人体免疫力、加强伤口愈合的功能。据最近研究,蓝莓果实具有防止脑神经衰老、增强心脏功能、明目及抗癌等独特功效,其抗氧化能力名列所有果品、蔬菜之首。因此,国际粮农组织将其列为人类五大健康食品之一。正是由于蓝莓独特的风味及营养保健价值,其果实及产品风靡世界,供不应求,在国际市场上售价昂贵。1900s后,蓝莓从北美传到世界各地,荷兰1923年,德国1924年,新西兰1949年,波兰1940s后期,日本1951年,英国1959年,智利1980s早期相继引种栽培,并进入商业性种植阶段。山东省果树研究所1998年从美国引进10个高灌蓝莓新品种,开展了初步的研究,并尽行了一定的商业推广。本文对山东省蓝莓种植的现状进行表述,并分析了山东省蓝莓种植业的发展前景,期望能为我国蓝莓引种栽培及商业化生产提供参考。山东省蓝莓生产的现状

1.1适栽区域和栽培面积

高灌蓝莓一般需要800~1200小时低温需冷量(<7.2℃以下的低温)。山东省气候特征与美国高灌蓝莓主产区新泽西州、北科罗里纳州和南科罗里纳州气候相似。蓝莓对气候和土壤条件要求比较严格,要求夏季气候较为凉爽、土壤疏松、湿润、有机质含量高、pH值4.5~5.5特点进行综合分析,山东省除黄河古道和黄泛冲积平原区(包括荷泽、聊城、德州、滨州和东营等)和石灰岩山区外的大部分微酸性土壤地区对土壤稍加改良都适宜蓝莓的生产,特别是泰山、徂徕山区、汶河流域,沂蒙山区、沂沭河流域这一地区表现为典型的内陆性气候,地形复杂,小气候资源丰富,土壤湿润,栽植地可充分利用向阳坡地、淤积扇,台地,除做到果实提前成熟外,最为重要的是还可以避免花期晚霜的危害,适合北高灌蓝莓、南高灌蓝莓和部分兔眼蓝莓品种的发展。而同一纬度的胶东半岛地区气候较为冷凉,尤为适合北高灌蓝莓和保护地蓝莓的发展。目前山东省蓝莓栽培面积仅有1000亩左右,主要分布在泰安、青岛、临沂、济南、莱芜、威海和烟台等地。

1.2栽培品种

山东省的涝山、沂蒙山地区有野生种朝鲜越桔(vKoreanum)分布,但其栽培性状差,不适合于商业化种植。现有栽培种蓝莓都是从国外引进的,主要有三类:北高灌蓝莓:都克(Duke)、蓝丰(Bluecrop)、日出(Sunrise)、喜来(Sierra)、伯克利(Berkeley)、艾利特(Elliott)、泽西(Jersey)、陶乐(Foro)等;南高灌蓝莓:左治亚宝石(Georgiagem)、罗伟(Reveille);兔眼蓝莓:杰兔(Premier)、粉蓝(Powerblue)和巨丰(Dellite)等。

1.3苗木繁育技术

蓝莓苗木繁育主要采用硬枝扦插、绿枝扦插和组织培养方法,另尚有分株和压条繁殖。硬枝扦插又称休眠枝扦插,主要适合于高灌蓝莓,但目前在山东该种扦插方法技术不够成熟,扦插生根率低。绿枝扦插,主要应用于兔眼蓝莓和扦插生根困难的高灌蓝莓品种。组织培养方法繁殖速度快,适宜于优良品种的无病毒、工厂化大规模苗木繁育。山东省果树研究所自1997年进行组织培养工厂化育苗技术研究,组培苗增殖系数达到50倍以上,生根率70%以上。温室锻炼和大田移栽成活率超过90%。建立了完善的蓝莓组培快繁工厂化育苗技术体系,达到了年繁育苗木50万株能力。2007 年山东省高端投资有限公司投资临沂市进行组培快繁基地和商品种植基地建设。

1.4栽培管理技术

在过去的10年内,山东省果树研究所和山东省蓝莓产区一直在研究、摸索适合山东环境条件的栽培模式和栽培技术。山东省蓝莓的栽培模式主要有露地、温室和塑料大棚栽培。其中温室和塑料大棚栽培面积占20%左右。

1.4.1露地栽培

采用园地覆草和土壤改良等技术提高栽培水平,改良采后果实质量。园地覆草,定植后园地内覆上20cm厚的松针、锯末或者麦秸等材料,能达到保持土壤湿度、防止杂草生长、增加有机质的良好效果。目前采用的土壤改良方法是施用硫磺粉和硫酸亚铁,在冬季整地时施用硫磺粉1 50kg/亩、硫酸亚铁200 kg/亩,可使土壤pH值维持在5.5左“,其效果能保持3年以上。其次是增施有机肥是蓝莓优质栽培的又一关键措施,定植时每亩施用10方牛粪,每株施泥炭至少2公斤,与熟土1:1混合均匀,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

1.4.2设施栽培

山东省果树设施栽培历史悠久,在栽培技术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蓝莓的设施栽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蓝莓设施栽培的目的也是提早上市,延长市场果品供应时间,实现在国际市场上的反季节销售。山东省保护地栽培品种选择的目标是休眠期短、早熟、果个大、品质优良、自交结实率高。主要采用北高灌蓝莓和南高灌蓝莓中的早熟品种。特别是南高灌蓝莓在保护地生产中更具优势。南高灌蓝莓是北高灌蓝莓与南方常绿的达柚蓝莓经种间杂交育成的品种,保持了北高灌蓝莓的树体高大,果实大,丰产,品质优的优良特性。同时,其抗病性、抗涝性,土壤适应性进一步提高,植株的生长速度快,树体对低温需求量减小,其需冷量为150~600小时,果实成熟期提早、香味增加。与六倍体兔眼蓝莓相比,树体变小,成熟期提早,果实增大,种子变小,果皮变薄,品质大幅度提高。南高灌蓝莓使高灌蓝莓种植区域扩大到亚热带。南高灌蓝莓在温带地区实行保护地栽培可提早扣棚、提早升温、提早成熟、山东可在5月份上市。进行设施栽培应先培育大苗、壮苗或者利用田间栽植的两年生苗木,建园种植株行距lm×2m。合理配置授粉树,在花期,利用棚室放蜂以提高坐果率。土壤和水分管理与露地栽培相似。

2山东省蓝莓科研现状

上世纪六十年代,山东省果树研究所开展果树种质资源调查,发现崂山、沂蒙山、泰山等地有朝鲜越橘(V.Koreanum)存在,并在《山东果树志》中记载。1995年~1998 年山东省果树研究所刘庆忠研究员在美国农业部Beltsvile农业研究中心果树实验室学习果树生物技术,进行蓝莓转基因育种技术研究,并在{Plant ceu Reports))发表相关研究论文一篇,1998年从美国引进10个高灌蓝莓新品种。1999年山东省果树研究所与山东临沂师范学院合作,将蓝莓引种、组培快繁列入山东省科技攻关项目;2001年、2005年又被列入山东省农业良种产业化项目;2004年,2005年又分别得到山东省人事厅,山东省泰安市科技局专项资助;2007年得到山东省农科院创新基金支持,列入山东省农业科学院重点科研项目。目前主要进行蓝莓引种观察、苗木繁育、露地及设施栽培技术研究。

3展望

蓝莓生产前景广阔,但许多地区想迅速扩大种植面积也存在局限性,特别是北美和欧洲这些制约因素包括冬季寒冷的气候、品种抗寒性不够、土壤不合适、苗木不足,城市化压力和建园成本高。与其他目前种植蓝莓的国家相比,我国有几个特殊有利的条件:首先,在许多国家,发展蓝莓的首要限制因素是缺乏酸性土壤,而我国有广袤的适合种植蓝莓的酸性土壤区,改良土壤的投入较少;第二,作为鲜果上市的蓝莓果,需要大量的人力进行人工采收,而我国的人力资源相对较为丰富,劳动力比较廉价,可以降低成本;第三,根据我国目前的社会发展水平和人口结构,作为新兴功能性保健果品,也会受到欢迎;第四,从生态角度看,蓝莓植株型体小,构造机体所需的物质量较小,每亩果实产量与各种大果类(柑橘、苹果、梨等)相当,而产值却远远超过

各种大果类;第五,蓝莓植株型较矮,便于以成苗形式建园,平地实行保护地栽培当年种植当年见效。

山东省为果树生产大省、强省,在过去的20~30年中,苹果、梨、桃等大众果品有了迅速的发展,产量、产值有了几十倍甚至成百倍的增长,确实也给当地百姓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但是现在已经出现供大于求的局面,在市场上的价格逐渐回落。因此迫切需要发展一些新的、符合市场需要的、具有较高经济价值并且适宜种植的作物,而蓝莓正是能适合这些要求的高效益作物。因此蓝莓应视为山东果树结构调整的首选树种。蓝莓成熟早、成熟期同于大樱桃,与草莓、早熟桃、杏相衔接,正处于水果淡季,在调节鲜果供应和市场均衡、满足人民需求方面具有特殊的作用。蓝莓的种子小(小于芝麻),食用方便,果实发育期短(40~60天),期间很少打药或不打药,果实很少受到农药污染,是真正的绿色食品,在鲜果及其加工制品出口时,容易打破绿色壁垒,更受国际市场欢迎。山东省经济发达,交通便利,地处沿海与日本韩国隔海相望,可发展成出口日本、韩国及东南亚的鲜食蓝莓生产基地。因此,在山东发展蓝莓,国内、国际市场前景巨大。.中国蓝莓产业化全国分布

辽宁省、浙江省(富阳市、温州、台州仙居县)、贵州省的麻江县、目前已有北京、辽宁、吉林、江苏、浙江、山东、四川等二十多个省进行了引种,并开始产业化生产。目前全国树莓面积5万多亩,蓝莓面积不足1万亩。

进入21世纪以来,以树莓和蓝莓等为代表的新一代木本小浆果,由于其营养保健价值高,价格高居各类水果之首,被国际市场誉为第三代水果。我国东北、西南及西北均有树莓和蓝莓等小浆果的野生种存在,并分布面积很大,但驯化和产业开发一直没有进行。全国最大蓝莓种苗中心落户青岛

国内目前最大的蓝莓无病毒良种苗木组培中心,日前落户青岛并投入运行。

该项目由青岛市果茶站从吉林农业大学引进,总投资1500万元人民币,年可繁育蓝莓无病毒良种苗木200万株,可供6000亩以上蓝莓种植用苗。目前,组培中心已完成全部仪器设备安装的调试、温室整修等工作,组培繁育工作已全面展开,年内可繁育蓝莓脱毒苗木150万株、新发展基地2000亩左右。

酒类产业发展工作方案 篇5

一、指导思想

以优质、低度、营养、健康为方向,依托资源优势,依靠龙头带动,立足技术创新,实施品牌战略,不断加大工作力度,全力推进酒类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二、工作目标

XX年,白酒产量达到4500千升、果酒产量达到5000千升、啤酒产量达到23万千升,销售收入达到 4 亿元,税金达到1亿元;引进产值超千万的果酒生产企业1家,重振“三梅”品牌;引进产值超千万的白酒生产企业1家,打造我市的白酒当家品牌。

三、推进措施

(一)扶强大企业。支持华润啤酒、宏达酒业、蜜蜂酒业、龙泉酒业等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创新,逐步扩大企业规模,提高市场竞争能力。重点提高华润雪花“勇闯天涯”系列产品生产能力,并扩大其销售范围;推进宏达酒业、龙泉酒业等企业进行设备改造,提高产品档次;加大对蜜蜂酒业扶持力度,促其进行技术改造,提高其果酒口感、品质、档次,进一步扩大其出口能力。

(二)引进大项目。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依托现有资源、现有品牌、现有企业,到湖北、四川、山西、山东等酒类产业发达地区学习、交流,力争引进1-2个白酒龙头企业;依托“三梅”品牌,到果酒生产发达地区学习、交流,力争引进核心能力强、品牌效益大、支撑作用明显的果酒龙头企业,重振“三梅”品牌。同时,组织酒类生产企业与国内知名企业进行协调、沟通,利用其技术、品牌,带动我市酒类企业发展。

(三)开展大宣传。录制一部尚志酒类生产企业的宣传片,印制一个酒类生产企业的宣传册,在市电台、电视台开辟一个专门介绍酒类生产情况的专栏,全面、系统地介绍尚志地产的啤酒、白酒和果酒,让尚志人了解企业生产情况,认识企业对尚志发展的贡献,树立“尚志人喝家乡酒”的理念。组织规模企业和乡镇参加春秋两季的全国糖酒选货会,组织相关企业参加哈洽会、深交会、广交会和区域性的品酒节,扩大产品的`外在影响,寻求合资合作。7月份,在全市范围内举办为期1周的品尝地方酒的广场活动,让广大群众现场品尝,活跃酒类消费市场。

(四)打造大品牌。引导和鼓励企业树立名牌意识,加快技术进步,加强质量管理,加大资金投入,培育一批具有竞争能力的国家名牌产品和省名牌产品、商标。重点巩固华润啤酒(哈尔滨)有限公司在我省的地位,做好“雪花”、“新三星”、“三梅”、“梅酒”、“尚晓春”、“山川”、“雪都”等品牌的宣传工作,继续发挥品牌的优势,扩大影响。

(五)建设大基地。积极引导农民扩大三莓、葡萄及其他酒类原料的种植面积,保证酒类生产企业原料供应。

区年蔬菜产业发展工作方案 篇6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 XX 和 XX 时重要讲话精神,以及市委、市政府关于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决策部署,全力打赢现代农业攻坚战;推进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回头看”反馈意见和成效考核指出问题整改,促进我区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和产业扶贫,巩固和发展脱贫成果,奠定产业振兴基础,结合我区实际,制定如下工作方案:

一、目标任务

以“重富民、高质量、可持续”为目标,着力把蔬菜产业打造成农业主导产业,打响富硒蔬菜品牌,把 XX 打造成重要的富硒蔬菜供应基地,助力产业扶贫,巩固脱贫成果,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坚决完成市级下达我区 2020 年的新(扩)建规模蔬菜基地钢架大棚 3000 亩、新发展露天蔬菜基地 2200 亩的蔬菜产业发展任务,每个大棚基地要达到相对集中连片规模 30 亩以上、露天蔬菜基地 50 亩以上,大棚面积按 540平方米折算成 1 亩。全面打赢蔬菜产业发展翻身战。

二、工作重点

紧紧围绕目标任务,按照《XX 市设施蔬菜基地建设规范(试行)》的要求,统一建设顶部竖式通风型连栋钢架大棚或单体大棚两种棚型,棚型由乡镇申报,报区蔬菜生产领导小组办公室审定批准。

(一)选好基地。由乡镇牵头负责大棚蔬菜基地的选址、土地流转、杆线迁移、土地平整、道路、水电设施通至大棚等。各乡镇按不少于乡镇域内土地确权面积 3%的规定落实好基地,单个基地规模不低于 30 亩,选址时一定要选择地势较高、排灌条件好、不内涝、不受灾,土壤肥沃、相对平整、交通便利、杆线较少、劳力充足的地块;对选好的基地要加快推进土地流转,流转年限原则上不得低于 10 年;要用逐年压茬推进的方式,结合高标准农田建设等涉农项目,参照《XX 市设施蔬菜基地建设规范(试行)》的大棚占地规格平整好土地,建好机耕道,开挖好水渠等基础设施建设,确保基地前期条件成熟。乡镇选址确定后,将基地建棚计划统一上报至区农业农村局备案;涉及使用扶贫资金的,同时报区扶贫办。

(二)统一建棚。由区农业农村局牵头协调,XX 区 XX投资开发有限公司为招标业主具体负责,区财政、发改、扶贫、住建、水利、招投标中心等部门参与和配合,对全区大棚建设进行单价招标,招标 3—5 家有成功建棚经验或有资质的施工单位。大棚建设资金根据中标单价及验收面积,由

区财政统筹解决;大棚建设过程中,由区住建部门对建设质量进行全程监管,建设标准要符合《XX 市设施蔬菜基地建设规范(试行)》的标准要求,所有新建大棚必须具有开窗、卷膜等设备,具备通风、保温、遮阳、降温等基本功能。

1.使用扶贫资金建棚的。由乡镇担任项目业主,按规定从中标企业中确定建设施工单位,并签订合同,建设资金按扶贫资金渠道和规定执行。建成后大棚资产划转到村集体经济组织,收益归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收益主要用于发展扶贫产业、扶持贫困户增收、改善人居环境和基础设施条件等,土地租金由乡镇、村负责落实。使用了扶贫资金建设的大棚蔬菜基地必须达到产业扶贫基地相关要求,链接吸纳和带动贫困户参与种菜、务工就业,原则上每 30 亩以上基地链接带动贫困户户数不低于 5 户。

2.使用专项债或区财政资金等非扶贫资金建棚的。由XX 区 XX 投资开发有限公司担任项目业主,按规定从中标企业中确定建设施工单位,并签订合同,建成后大棚资产归 XX区 XX 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土地租金由 XX 区 XX 投资开发有限公司负责落实。从建成的大棚中划拨 30 亩大棚资产归当地村集体经济组织所有,该 30 亩大棚涉及的土地流转租金由乡镇、村负责落实。

(三)落实主体。由乡镇负责经营主体的引进、落实和培育,负责大棚的监督管理,严防大棚空棚。经营主体可以

是企业、大户、外来基本菜农、合作社、本地菜农等。一是通过对外引进、本地培育等方式,积极发展家庭式、小农户型的职业菜农,立好标杆、强化后劲。二是发挥传帮带作用,培育壮大本地基本菜农,引导基本菜农发展适度规模、标准化蔬菜种植。三是要加大招商力度,引进有实力、懂种菜、会经营的企业,辐射带动规模化蔬菜种植。

三、扶持政策

(一)2019 年蔬菜产业奖补政策延续。对于 2019 建设且符合奖补政策条件的设施蔬菜基地继续延续享受 2019 年奖补政策;本方案下发前已经落实经营主体且已经基本建好主体工程的高标准蔬菜基地经批准后,继续按 2019 年的奖补政策进行奖补。

(二)一事一议政策。根据工作和发展需要,对于带动功能强的示范性规模蔬菜基地,采取一事一议政策。

(三)大棚蔬菜基地扶持政策。蔬菜种植环节奖补。①对生产经营良好的,从第二年起对种植主体按种植面积,每亩每年补助 1000 元,连续补助 5 年;②种植前对地块进行土壤改良且投入达 2000 元/亩以上的基地,给予 1000 元/亩的一次性土壤改良补助。

(四)露天蔬菜基地扶持政策。新建 50 亩以上,符合产业扶贫项目申报条件的,基础设施通过申报扶贫项目和资金解决。

(五)符合产业扶贫基地奖补条件的基地(含大棚和露天基地),可按 XX 区开发〔2018〕X 号文件规定,同时享受产业扶贫基地奖补政策。农业产业振兴信贷通优先支持蔬菜产业发展,符合农业产业振兴信贷通的,可同时享受农业产业振兴信贷通政策。

(六)土地平整、标线迁移、机耕道、道路、水沟水渠、农用电设施、大棚排灌设施等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由乡镇通过申报和实施扶贫项目解决。

(七)落实乡村工作经费。根据实际验收面积,区财政按每亩 100 元的标准安排乡村工作经费。

(八)强化技术培训。各乡镇要因地制宜着力建设实用型蔬菜技术队伍,每个乡镇不少于 2 名专兼职蔬菜技术人员。一是从现有菊技员、烟技员、动检员、农技员、“三支一扶”队伍中选拔一批,被选拔人员身份编制不变,工资待遇来源渠道不变;由区统筹安排,到院校脱产培训、到示范蔬菜基地脱产跟班学习等方式进行培训,培训支出由农业农村、科技、就业、科协等部门从现有涉农及相关资金中自行解决,区财政给予支持。二是由乡镇负责从蔬菜种植户、蔬菜土专家和外出蔬菜基地打工回乡人员中培育。

(九)着力培育富硒蔬菜基地和品牌,区财政给予一定支持。

四、保障措施

1.强化组织领导。区成立由区长任组长,区委、区政府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的区蔬菜产业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区农业农村局主要负责人任主任,区财政局分管领导、XX 区 XX 投资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任副主任。区财政、农业农村、示范区管委会、自然资源、扶贫、住建、水利、发改、交通运输、教科体、金融、商务执法、文广新旅、供销社等单位和乡镇为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实行一把手抓蔬菜产业发展责任制,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全程、长效负责。农业农村、住建、水利、扶贫、财政、发改等重点职能部门要安排分管领导专门抓常态服务,确保各项工作高质高效如期推进,确保蔬菜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要设立专班、落实专岗、明确专人、实行常态调度。

2.强化部门联动。由区农业农村局牵头负责政策制定,考评考核和综合协调;XX 区 XX 投资开发有限公司牵头负责技术服务,产品销售服务,组织好基地种植;区财政局负责资金筹措、核拨和监管;区住建局负责大棚质量把关。区水利局负责水利设施规划与建设;区交通运输局负责道路建设;区商务执法大队、供销社负责产品推销报务;区金融部门负责信贷落实;区自然资源分局负责调配和解决设施农用地备案;区发改委、区财政负责专项债项目的申报和争取;区扶贫办负责相关扶贫资金项目的审批,配合做好相关扶贫

资金的监管;供电、移动、电信、联通等部门负责杆线迁移等,形成推进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合力。

3.强化乡村主导。乡镇是蔬菜产业发展的工作责任主体,乡镇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乡镇主要领导要亲自抓、负总责,重大问题亲自调度解决;要安排责任心强、工作得力的乡镇副职和干部分工负责具体抓;要大力培养一批爱蔬菜、懂蔬菜、善于抓蔬菜的专业型蔬菜干部。

4.强化督查考核。将蔬菜产业发展列入乡镇和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年终绩效考评和现代农业攻坚战考核内容。实行蔬菜产业发展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联系包乡督导,由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抽调人员组成督导组,包乡镇开展常态化督查。对蔬菜产业发展实行定期调度,排名通报,对连续排名滞后的乡镇,要约谈乡镇主要领导并书面通报,分阶段在进度滞后乡镇召开促进会。

发展蓝莓产业方案 篇7

蓝莓学名越橘, 属于杜鹃花科越橘属, 为浆果果树, 其果实为悦目蓝色。蓝莓果实中除了含有常规的糖、酸和Vc外, 还富含Ve、Va、Vb、SOD、自由基、熊果甙、花青甙等其他果品少有的营养成分, 以及丰富的钾、铁、锌、锰、硒等微量元素、蛋白质、食用纤维和脂肪。具有延缓脑神经衰老、解除眼睛疲劳、增强心脏功能和抗癌的独特功效。因此, 联合国粮农组织将其列为人类五大健康食品之一。

正是由于蓝莓独特的风味及药用价值, 其鲜果及加工品作为一种功能保健品风靡世界各地。自美国于20世纪30年代栽培以来, 先后有加拿大、澳大利亚、荷兰、日本等30个国家开展了蓝莓的引种和育种工作, 现已有14个国家进行了商业性栽培, 并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由吉林农业大学引种栽培以来, 先后引进兔眼蓝莓、高丛蓝莓等4大类70余个品种, 目前已走上了产业化发展之路。蓝莓果实是加工的上好原料, 可制成果酒、果酱、蜜饯、糖果、冰淇淋, 也可通过冷冻、冻干、浓缩果汁直接出口创汇。黑龙江省的果酒厂收购的蓝莓均是野生种, 由于野生蓝莓资源遭到掠夺性采摘, 破坏严重, 并且越来越少, 果酒厂现行收购价每千克高达30元。蓝莓的经济效益十分可观, 蓝莓每公顷定植1万株, 每株盛果期产果2.0~2.5kg, 按每千克10元计算, 每公顷土地产值最低20万元, 而公顷成本最多2万元, 利润在18万元左右。

2 垦区发展蓝莓产业的优势

目前, 黑龙江省还没有规模化的蓝莓定植园, 垦区应抢占市场先机建成全省最大的蓝莓定植园。其有利条件:①有地缘优势。垦区大部分农场处于小兴安岭、完达山山脉, 属我省第三至五积温带, 其昼夜温差大, 无霜期短, 降雨集中, 冻土层厚, 这为浆果生长发育提供了有利条件。昼夜温差大, 可以使果实含糖增高, 风味提高。很多浆果生长发育期短, 在此地区栽培可满足其正常生长发育, 合理地利用有效积温与无霜期。垦区西部分局大部分农场属于黑土层, 是世界公认的三大黑土带之一, 土质有机质含量较高。因此, 本地区栽培的浆果营养成分较高, 风味浓厚, 品质极佳。②有生态优势。目前, 垦区森林覆盖率高达14%, 垦区还达到了国家生态示范区Ⅱ类标准。这里的自然环境优美、植被丰富、空气清新、污染少, 这为浆果栽培生产有机食品、绿色食品提供了先决条件。同时, 很多浆果品种具有较强的改善生态环境作用, 这也为生产绿色食品创造了条件。③有技术优势。蓝莓产业发展技术依托单位为吉林省农科院、黑龙江省农科院浆果研究所, 绥化分局已与这两家科研机构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同时, 这个分局还引进和培养了十余名蓝莓种植、繁育专业技术人员, 这对该项目实施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持。④有组织化程度高的优势。垦区在机械力量、土地资源、人力资源、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等方面有着地方无可比拟的优势, 组织化程度高, 可以在蓝莓苗木繁育和蓝莓基地建设上尽快形成规模, 尽早取得效益。

3 发展对策

a.摆上位置, 加强领导。为加强对蓝莓基地建设的组织领导, 有关农场要成立由林业、计财、农业、水利、经委为成员部门的领导小组, 农场场长为蓝莓基地建设的第一责任人, 副场长具体负责蓝莓基地的建设管理工作。结合实际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 精心组织, 务实操作, 突出重点, 分步推进, 力求尽早取得突破。

b.科学规划, 规模发展。组织力量认真调研, 科学规划。积极宣传, 深入发动, 充分调动广大职工的生产积极性。树立1~2个蓝莓基地建设示范户, 引导、示范、带动蓝莓基地的发展。在发展耕地栽培的同时, 在不破坏生态环境的前提下, 科学地利用林缘、林中空地和开荒地发展蓝莓生产。坚持集中连片, 规模发展, 培育建立蓝莓专业队、专业管理区。

c.筹措资金, 确保投入。蓝莓是高投入、高效益的项目, 因此, 多方筹措资金, 确保资金投入是十分重要的。积极筹措资金尽快启动蓝莓基地建设, 尤其在苗木繁育上, 农场要投入必要的资金, 确保苗木繁育;调动农场职工的资金投入积极性;在基地建设起步阶段可通过招商引资, 吸引社会投资。

d.培育人才, 引进人才。农场对蓝莓技术人才要走短期靠引进, 长期靠培训的路子。要注重引进有实践经验的蓝莓专业技术人才, 为我所用。同时, 要选送那些素质高、有培养前途的年轻人到大专院校培训, 培养自己的落地型的蓝莓专业技术人才农场至少要有一名负责蓝莓技术的专业人员。在培训引进人才过程中, 要把引进智力、与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结合起来, 使蓝莓产业发展有长久的技术支撑。

e.选用良种, 专育专供。规划区应以发展矮丛和半高丛蓝莓为宜。有关农场在发展蓝莓生产过程中, 要选择适宜本地的品种, 引进新品种时, 一定要经过试验再进行规模种植。通过与相关的大专院校、科研单位或有资质的企业合作, 实现专育专供。

f.坚持无公害, 实现标准化生产。蓝莓作为营养保健型水果, 必须保证其生产过程的绿色无公害因此, 发展蓝莓生产必须严格选择清洁的生产环境, 组织实施生产。杜绝违禁农药的使用, 并实行严格的产品质量检测制度。特别是对出口产品的生产, 必须按照进口国的标准进行定向生产。

g.开放发展, 广泛合作。蓝莓是一项高技术、高效益、国际性很强的新兴产业, 在生产技术、产品开发、市场信息等方面, 目前基本处于探索阶段, 应谋求技术、信息、资金等方面的广泛合作, 促进垦区蓝梅产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祥荣.植物造园与生态设计[J].城市规划汇刊, 1992 (6) :20-21.

[2] 程绪珂.生态园林论文续集[G].上海市绿化委员会编, 1993.

[3] 陈自新.探讨与共识——走生态园林道路[J].中国园林, 1992, 8 (1) :22-23.

[4] 苏雪痕.植物造景[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1994.

[5] 赵世伟, 张佐双.园林植物景观设计与营造[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1.

[6] 王祥荣. 生态园林与城市环境保护[J]. 中国园林, 1998 (2) :14-16.

发展蓝莓产业方案 篇8

产业前景:迷人+广阔

产业选择是创业成功与否的关键。作为跨界的二次创业,蓝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成立之前充分考察了国内外的产业情况,科学评估了产业的风险和机遇,合理规划了产业进入的方法、步骤。他们认为:农业作为最后也是最大的创业机会,蓝莓是承载其改变传统结构的绝好的起爆剂。2011年,浙江蓝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以后,联想、茅台等企业亦随后针对蓝莓进行了跨界布局,释放出明显的市场信号,预示着中国蓝莓产业的美好前景,也证明了蓝美科技股份决策产业进入的科学性和前瞻性。

行业机遇:专业+服务

有效的差异化是行业立足的核心。近年来,中国蓝莓种植面积、产量均以年均50%的速度递增,据估算2013年中国蓝莓种植面积达30多万亩,成为全球第二大种植国,全国从事蓝莓产销的企业达数百家。如何实现行业领先的企业愿景?该公司自成立以来一直坚持两个方针:

第一,坚持以蓝莓为中心打造产业链。只有专一,才能专业。短短几年时间,浙江蓝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建立了国内最大、最先进的蓝莓组织培养实验室,保有蓝莓品种超过160个,拥有全新的快速育苗技术与标准化的生产流程,苗木年产量可达3000万株以上;建设多个自有生产基地,在全国合作推广种植面积超过4万亩。与此同时,该公司持续深耕蓝莓产品研发,已开发出蓝莓果干、蓝莓饮料、蓝莓果酱、蓝莓果酒、蓝莓酥等系列产品,并以其独特的品味赢得市场的广泛好评。所有这些产业链的布局,都紧紧围绕蓝莓这个关键词,体现了该公司对蓝莓产业的信心和企业的决心。

第二,坚持以客户为中心强化服务保障。自该公司成立以来,一直高度重视客户体验,坚持以市场要求倒逼技术升级、服务完善和保障强化,从而在行业内形成了非常特别的“蓝美现象”:全程扶持种植户,全程提供免费服务;产业链资源分享,合作收益保障。自2013年开始实施的“一年成林、三年盈利、长期收益”项目已经在全国各地陆续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模式创新:平台+互联网

浙江蓝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将“改变中国农业结构”作为远景目标,深入进行产业链的布局,实现“互联网+农业+食品+旅游”的产业升级转型。由蓝美股份倡导的第一家绿色亲子庄园旗舰店历时三年建设,已于2016年4月在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正式开园。蓝美庄园总占地1100亩,配套设施全部按照4A级景区配置,开发有大型儿童乐园、开心农场、绿色采摘、花开四季四大特色主题区,是国内首家“农业+旅游+互联网”的现代农业旅游区。另外,该公司即将推出的“蓝莓家”还是一个以蓝莓为代表的健康食材的平台,同时也是互联网时代营销模式的有益尝试。

迎合新时代,倡导新潮流。浙江蓝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将继续沿着“健康、美味、安心”的产品宗旨以及“诚信、合作、分享”的客户发展原则,坚持科技创新,为客户提供更有力的技术服务和收益保障,为消费者提供更多更好的健康食品,为中国蓝莓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单位名称:浙江蓝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公司地址:浙江省诸暨市暨阳街道新阳光路20号

总机:0575-89073399 (食品:浙江美得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0575-87763337(种植:浙江蓝美农业有限公司)

传真:0575-89099505

服务热线:400-886-0575

网址:www.medelley.com

XX县发展生猪产业实施方案 篇9

为推动全县生猪生产稳定发展,促进生猪产业转型升级,保障市场供应。结合我县实际,制定以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要做好生猪稳产保供和猪价基本稳定”的重要指示精神,围绕“稳定目标、安全生产、转型升级、保障供应”的基本思路,强化政策支持,稳定和恢复生猪生产,提高市场供应保障能力,坚决完成党中央国务院部署的“稳产、稳价、增产、保供”的重大政治任务。

二、目标任务

迅速稳定发展生猪生产,千方百计确保完成生猪稳产增产保供承诺目标(2019-2022)。2020年实现快速恢复性生产,接近正常生产水平,全县猪肉供应自给率达80%以上,到2022年,达到正常生产水平,产业转型升级取得重要进展,自给率达100%,养殖规模化率达到60%以上,规模养猪场(户)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90%以上。

三、支持政策

1、支持标准化规模养殖。充分发挥扶贫猪场建设规模大、设计理念新、硬件设备好、新址疫源少的优势,对已经建成的11家扶贫示范猪场,支持华西希望集团及时投栏启用,迅速形成产能。督促加快在建养猪场的建设进度,确保年内全部使用。支持养殖主体领养扶贫猪场,对领养扶贫猪场的主体,优先按出栏商品猪数量予以补贴,每头补助

100元。

2、支持仔猪繁育。一是支持专业仔猪繁育场。对存栏能繁母猪20头以上、年出栏仔猪400头的繁育场,按每头100元给予仔猪出栏补贴,多出多补。(参考养殖场正常生产台账,以县内购买仔猪场户证明,所在村、乡镇证明为准核补。出栏仔猪不得大于每头80斤。)二是支持地方良种繁育。支持霍寿黑猪等良种保护繁育,对饲养霍寿黑猪种公猪,并为周边养殖场提供精液的每头补贴20000元,其他品种种公猪每头补贴10000元。

3、支持贫因户养殖生猪。把有防疫条件、有意愿、有劳力的贫困户(农户)列入生猪散养重点,兑现特色产业扶贫奖补。

4、支持生猪养殖保险。实行生猪养殖保险全覆盖,对2014年以来建档立卡贫困户养猪保险全额补贴,非贫困户、规模养殖场(合作社、家庭农场、大户)养猪补贴保费70%,能繁母猪、种公猪保费全额补贴。

5、支持粪污处理利用。全县所有规模养殖场户(年出栏200头以上)要确保粪污处理设施正常运行,按照“截污建池、发酵还田,一场一策、制肥还田,订单收纳、有机肥推广”等路径,推行种养结合,实现粪污资源利用。对粪污处理设施运行正常,粪污处理利用到位,无环保投诉的养殖场(大户)进行补助,每出栏一头育肥猪补助

100元(参考养殖台账和产地检疫票证核实补助)。此项补助从上级扶持生猪产业发展及粪污处理利用项目中优先兑现。

四、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县成立生猪生产领导小组,由县分管领导任组长,县发改、自然资源、生态保护、农业农村、财政、扶贫、科商经信、市场监管、交通运输、人民银行、银监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农业农村局,负责生猪生产日常工作。

2、明确部门职责。各职能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密切配合。县农业农村局要发挥牵头作用,做好生猪生产发展规划、技术指导和统筹协调工作;县发改委要做好项目申报,支持养猪场基础设施建设;县财政局要加大对生猪生产的支持力度,兑现各项支持政策;县自然资源局要保障生猪养殖用地,取消不合理限制;县生态环境分局要取消超出法律法规的禁养规定,指导养殖场开展环保达标改造;县科商经信局要做好猪肉储备投放,组织产销对接;县市场监管局要加强对相关企业和交易市场的监督检查,维护市场秩序;县交通运输局、人民银行、银保监组等要加大支持力度,为生猪生产和猪肉供应提供有力保障。

3、落实政策保障。要不折不扣落实国家、省有关部门出台的一系列生猪稳产保供政策措施。争取好国家生猪规模化养殖场建设补助项目、省财政支持生猪调出大县规模养殖场(户)临时性生产救助,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项目,非洲猪瘟自检工作补助资金。实施种猪场和规模养猪场(户)贷款贴息政策,县金融机构为生猪生产发展提供信贷支持。落实将仔猪及冷鲜猪肉纳入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范围。加大农机购置补贴支持力度。落实保障养殖用地、养殖项目环评告知承诺制试点、重大动物疫病防控、防疫体系建设、规范生猪屠宰加工、提升科技服务等方面政策措施。

韩山镇花木产业发展工作实施方案 篇10

各村(居)、镇直各单位:

为了确保我镇花木、苗木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结合我镇2012年农业工作重点和花木、苗木产业发展现状,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打造沭阳县全国花木产业示范县和围绕324省道景观绿化走廊为目标定位,因地制宜、统筹兼顾,创新经营机制,优化资源配臵,促进全镇花木苗木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二、发展目标

2012-2013年,全镇沿主要道路两侧发展花木面积10000亩,2012年沿324省道两侧新增花木种植面积1200亩(单一企业规模不低于200亩,单一品种成片栽植面积不低于50亩,沿省道两侧各50米范围内栽植米径5公分以上高杆大规格苗木),新增花木规模企业3家,新增高效设施花木面积2000平方米,培训花木人才100人次。

三、工作重点

一是以324省道两侧为花木产业发展重点,打造景观绿化走廊。沿石平、韩西、韩山、孤山、农科、大吕庄等村,在道路两侧200米范围内新拓植花木面积1200亩,共栽植大规格乔木30000株,引进栽植面积300亩以上企业3家,新增高效设施花木面积2000平方米,总投入约1000万元。二是巩固老园区,培育新基地。充分发挥原有设施花木园区的优势,加强技术指导,最大限度地发挥经济效益和对全镇花木产业发展的引领带动作用。同时,要结合大田作物结构调整,在全镇各村大力发展以高杆大规格苗木为主的露地花木。三是壮大龙头企业,加快品牌打造。一方面,要以现有的韩山、大吴、尚庄等花木有限公司为重点,建立“公司+基地+农户”的新型花木发展机制,推动全镇花木产业健康发展。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培育和发展花木流通服务组织,鼓励农户、种植大户积极与龙头企业组建专业合作社,市场共享。以引进、培训、劳务输出等多种形式吸纳和培育一批专业人才不低于200人的经纪人队伍。

同时,借助我县大力发展花木产业的有利时机,全镇每个村(居)要带动发展苗木产业500亩以上。

四、时间安排

(一)组织发动阶段(8月下旬):党委、政府召开花木产业发展专题动员会,各村(居)、相关部门采取各种有效形式开展宣传发动,对2012花木产业发展任务进行安排部署。同时各村(居)要层层召开动员会,积极向农户宣传我县花木产业发展扶持政策,鼓励农户带头种植花木和引进花木产业企业来我镇发展。

(二)规划设计阶段(8月底9月初):根据各村花木拓植任务,由农技中心组织技术人员分赴各村开展规划,将任务落实到具体地块,并由村填写建设意见表和备案表。

(三)产业建设阶段(9月上旬至9月中旬):各村根据花木拓植任务及规划设计,抽调专门人员,成立工作组,对规划区内各个地块进行认真排查,认真落实产业建设,进村入户进行点对点的帮扶督促,随时汇报产业建设进度。

(四)检查验收阶段:财政局、林业局和乡镇验收小组根据各项产业建设的实际情况,随时进行验收,确保任务顺利完成,农业转型取得实效。

五、保障措施

(一)加大政策扶持。花木方面:一是加大资金补贴。对10亩以上设施花木园区基础设施予以补贴支持;鼓励散户

建棚;鼓励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大户投资建设保鲜库二是提供质押贷款。拓宽农村商业银行的信贷领域,优化信贷结构,提高信贷资产质量。同时,利用县政府提供的贷款担保基金,让农户到农村商业银行办理小额信贷,推进全镇花木产业发展。三是加大奖惩力度。镇财政专门拿出部分资金用于花木产业发展的“以奖代补”,对完成任务达到100%以上的村奖励3万元,完成任务95%奖励2万元,完成任务100%奖励1万元,对工作进展缓慢甚至完不成任务的,除在年终考核时扣减分数外,还要在全县进行通报批评

(二)强化组织领导。全镇上下必须真正把花木苗木产业作为农民增收致富的新兴产业来抓,各村(居)要成立专门领导小组,细化实施方案,做好组织发动。对花木苗木生产任务实行目标管理,层层签定目标责任书,进一步明确工作职责,做到主要领导亲自抓,确保抓出成效;各相关部门要明确具体负责人,专门负责帮扶村(居)发展花木苗木产业。

(三)加大宣传力度。镇政府将定期组织召开专题会议,认真分析和解决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总结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为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各村(居)、相关部门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集市等媒体媒介,大力宣传县政府对花木苗木产业的扶持政策、花木苗木在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中的重要作用,让广大农民群众主动接受这项产业,并积极投身到花木苗木产业中来。

(四)强化技术支撑。要继续加强与花木产业先进乡镇的交流合作,探索建立“基地+农户”相结合的花木苗木科技生产体系;采取短期培训和专题讲座、发放技术明白纸、播放录像等形式,推广花木苗木标准化生产,提高农民栽培技

术水平;加快农林技术推广体系建设,让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农林技术干部深入基层一线,深入田间地头,彻底解决广大农民发展产业技术缺失的突出问题。

(五)实行部门、企业帮扶村(居)。继续实行部门、企业帮扶村(居)设施花木生产,镇内所有企事业单位要积极帮扶村(居)发展设施花木园区。

(六)严格督查考核。由各相关部门组成联合督查考核组,对任务完成情况进行实地考核验收。坚持每周督导一次,以利于及时、有效、准确地掌握进展情况,随时解决各种问题。对工作上位、认识程度高、工作进展快、完成任务的村(居)进行表扬并加大奖励力度;对工作进展缓慢的村(居)进行通报批评;对完不成任务的村(居),主要领导年终不允许评优评先。

韩山镇人民政府

发展蓝莓产业方案 篇11

新型建筑材料是在传统建筑材料基础上发展的新一代建筑材料,主要包括墙体材料、防火保温绝热材料、防水材料、装饰装修材料以及化学建材等,具有复合、多功能、节能、绿色、轻质高强等特点。新型建筑材料产业是建立在技术进步、保护环境和资源节约综合利用基础上的新兴产业。促进新型建筑材料产业加快发展,对推进全省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具有重大意义,是实现我省绿色崛起的物质保障。

“十二五”以来,我省新型建筑材料产业取得了长足发展,2013年,全省规模以上建材企业累计完成主营业务收入约2000亿元。但仍存在产业规模小、集中度低、龙头企业少、研发力量薄弱、竞争力不强、经济支撑作用不明显等问题。特别是今年上半年,受房地产销售减缓、库存增加影响,建筑材料需求量明显下滑,对我省国民经济健康发展带来不利影响。为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新型建筑材料产业加快发展,按照省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相关产业发展的通知》要求,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省委八届六次全会和省城镇化工作会议精神,以“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为导向,将改革创新和激励措施贯穿新型建筑材料产业各个环节。把握环渤海和京津冀协同发展机遇,吸引先进技术,积极承接京、津建筑材料产业转移和技术扩散,服务新型城镇化建设,推动新型建筑材料产业快速发展。

二、目标任务

到2015年底,突破一批建设急需、引领未来发展的关键材料和技术,培育一批龙头骨干示范企业,形成一批凸显本省特色的新型建筑材料产品,逐步建立起自主创新能力强、产业规模发展快、资源利用率高的新型建筑材料产业体系,使其成为全省支柱产业。新型建筑材料在建设工程平均使用率达到60%。“十三五”末,新型建筑材料产业年产值突破3000亿元,新型建筑材料在我省建设工程平均使用率达到80%。

(一)新型墙体材料:鼓励研发和生产高强度、高保温、装饰一体化的新产品。在新建建筑工程推广多功能、轻质化、空心化新型墙体材料。到2015年底,新型墙体材料产量达到280亿块标砖,在新建建筑中应用率达到70%。到“十三五”末,新型墙体材料产量达到330亿块标砖,在新建建筑中应用率达到85%。

(二)高性能混凝土:鼓励研发和生产C60及以上高性能混凝土。在新建建设工程优先使用C30及以上的高性能混凝土。推广使用C50及以上的高性能混凝土,到2015年底,C30及以上高性能混凝土用量达到总用量的80%,C60及以上高性能混凝土用量达到总用量的20%。“十三五”末,C35及以上高强度等级的混凝土占混凝土总量的80%以上。在超高层建筑和大跨度结构以及预制混凝土构件、预应力混凝土、钢管混凝土中推广应用C60及以上强度等级的混凝土。

(三)高强钢筋:鼓励研发和生产600MPa及以上高强钢筋。在新建建设工程优先使用400MPa及以上高强钢筋,在大型高层建筑和大跨度公共建筑,推广使用500MPa高强钢筋,加快淘汰335MPa螺纹钢筋。到2015年底,全省400MPa及以上高强钢筋在建筑工程应用量达到建筑用钢筋总量的75%以上。到“十三五”末,400MPa及以上高强钢筋在建筑工程应用量占建筑用钢筋总量的90%,稳步提高500MPa高强钢筋的应用量。

(四)节能门窗:优先发展多腔体塑料门窗和高性能铝合金门窗,鼓励开发研制高性能复合门窗和新型材料门窗,淘汰传热系数大于2.8W/㎡·K的建筑外门窗。到2015年底,高性能节能门窗的应用率达到60%。到“十三五”末,高性能节能门窗的应用率达到75%。

(五)防火保温绝热材料:研发和生产保温性能好、燃烧性能等级高的A级防火保温绝热材料。在新建、改建建筑外墙外保温工程中,推广使用节能自保温型建筑墙体及材料、保温结构一体化体系,限制燃烧性能等级低于B1级的有机保温材料,淘汰燃烧性能等级低于B2级有机保温材料。到2015年底,防火保温绝热材料使用率达到70%。到“十三五”末,大幅提升燃烧性能等级高、保温绝热性能好、安全环保的新型保温材料应用率。

(六)新型防水材料:研发和生产环保、耐久、施工便捷、性价比好的复合型防水材料。在新建建设工程优先使用改性沥青防水卷材、高分子防水卷材、自粘型防水卷材、热塑性弹性体防水卷材、柔性太阳能薄膜防水卷材、聚氨酯防水涂料、聚合物乳液类防水涂料、刚性防水剂等新型防水材料,推广使用聚脲类防水涂料、种植屋面用耐根穿刺防水材料等新型防水材料。到2015年底,新型防水材料在新建建筑工程中应用率达到90%。到“十三五”末,新型防水材料在新建建筑工程中应用率达到95%。

(七)化学建材和制品:发展节能环保型化学建材,在新建工程推广大口径市政管道和塑料检查井、高强低噪硬聚氯乙烯管材、高抗污自乳化低VOC乳胶漆、水性环保涂料。到2015年底,化学建材和制品应用率达到80%。到“十三五”末,化学建材和制品应用率达到90%。

(八)资源循环利用建材及制品:研究建立与相关产业相衔接的循环经济生产体系。在新建建设工程优先使用以尾矿石(砂)、煤矸石、粉煤灰、矿渣、建筑垃圾等固体废弃物为原材料生产的建材制品。在我省市政建设工程中,推广使用生态透水砖,限制使用花岗岩、大理石等石质建材制品。到2015年底,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20%以上。到“十三五”末,实现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企业设区市全覆盖,综合利用率达到50%以上。

(九)绿色钢结构建筑材料:研发和生产绿色钢结构建筑材料及其配套制品。到2015年底,型钢、墙材等建材制品年产能可满足100万㎡绿色钢结构建筑需求。到“十三五”末,型钢、墙材等配套建材制品年产能可满足1000万㎡建筑需求。

(十)其他新型建材及制品:鼓励研发技术先进、性能卓越的新型建筑材料及制品,以及适合新型建材发展需要的生产技术、工艺装备,优化生产线。在新建建筑工程优先使用质量优良、节能环保的装饰装修材料、高性能建筑玻璃、建筑陶瓷及节水器具、采暖散热器、供热计量仪表、绿色照明灯具、新型太阳能热水器、楼宇信息化制品、预拌砂浆等新型建筑材料及制品,淘汰落后技术及产品,推进建材产业的优化升级。

三、重点工作

(一)编制产业规划,明确发展重点。编制新型建筑材料产业发展规划,做好顶层设计。住建、发改、工信、科技等部门要加强对新型建筑材料投资的引导,支持我省建材企业开发集中化钢筋加工配送、建筑钢结构型材、光伏太阳能一体化、CL建筑体系、LED节能照明等一批科技含量高、发展前景好、市场潜力大的先进技术和优质产品,提高新型建筑材料在建材行业中的比重,成为门类齐全、规模庞大、体系完整、产品配套、竞争力强的新型建筑材料产业省份。(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发展改革委牵头,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科技厅配合)

(二)集中要素资源,加大扶持力度。各相关部门要加强协调联动,全面落实现有扶持政策,加大政策研究和立法力度,出台新的支持政策,切实用好省级工业企业技术改造、节能和资源节约综合利用、中小企业发展、新型墙体材料等专项资金。在新型建筑材料项目立项、技改、建设、规划、土地、税收等方面给予重点扶持,简化审批、监管手续,缩短项目投产周期。新型建材企业兼并重组涉及土地转让、改变用途的,国土资源、住房城乡建设部门要依法依规加快办理相关用地和规划手续。对现有工业用地,在符合规划、不改变土地用途的前提下,改建、扩建厂房免收城市基础配套费,提高利用率和容积率不再增收土地价款。修订完善建筑节能强制性政策,提高新型建筑材料使用率。将新型建筑材料逐步纳入政府采购范围,在政府投资项目中优先采用。吸纳京津两地的高新技术和绿色环保建材企业在河北投资建厂,吸引京津建材先进技术成果在我省运用。引导社会资金和外资投向技术水平高、市场前景广、预期效益好的新型建筑材料项目,鼓励企业通过改组、改制,盘活存量资产,吸纳社会资金,发展新型建筑材料。(相关部门分别负责)

(三)加快技术创新,推动产业升级。加大公共财政对新型建材科技研发经费投入力度和科技成果示范补贴力度,将新型建材创新工作纳入科技计划并给予重点支持。加快淘汰落后工艺技术和设备,推广应用自动化、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等制造系统及大型成套技术装备。支持重点企业瞄准世界前沿技术,加快装备升级改造,推动关键领域的技术装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针对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掌握并改进600MPa及以上高强钢筋、大口径市政塑料管道、高铁稀土铝合金电力电缆、传热系数低于1.5W/㎡·K的高性能建筑节能门窗、光电缆、光伏太阳能、农林废弃物生产人造板等一批关键技术。鼓励和支持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等创新载体的改造提升,促进科研与生产紧密结合,充分发挥市场主体的创造性和积极性,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省科技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牵头,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财政厅、省质监局配合)

(四)打造十大基地,提高产业聚集度。鼓励产业集聚发展,引导企业、项目、要素向园区集中,坚持扶优扶强的原则,重点打造十大新型建筑材料特色产业基地。突出壮大高碑店国家建筑节能技术国际创新园,培育邢台、保定、张家口建筑太阳能集热器研发生产基地、徐水环保水性漆基地、冀州高效采暖散热器基地、大城节能保温建材基地、承德国家级工业固废综合利用试点基地、邯郸建筑废弃物处理设备及建材制品基地、石家庄工程绿色照明产业基地、廊坊和任县市政塑料检查井及大口径给排水管道基地、唐山绿色钢结构建筑型材、节水器具及供热计量仪表基地。以行业集群辐射带动产业快速发展,增强本土品牌核心竞争力。(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发展改革委牵头,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科技厅、省财政厅、省国土资源厅、省质监局配合)

(五)创新推广机制,加快应用步伐。以技术标准引领产业发展,编制时效性强具有前瞻性的新型建筑材料地方标准,制定适合新产品推广应用的设计使用规范、施工规程、标准图集和计价依据。鼓励企业编制高于国家或行业标准要求的企业内控技术标准。依据《绿色建材评价标识管理办法》和《绿色建材评价技术要求》,开展绿色建材评价工作,出台《河北省建设工程材料设备推广、淘汰产品目录》,推广适合省情的新型建筑材料,淘汰落后建材。加大新型建材推广力度,建设、设计、施工等单位,在政府投资项目、保障性住房项目、公园游园、市政工程等建设项目中,应优先使用新型建材。鼓励房地产开发企业、建筑施工企业开展多元化经营,建立与建设项目衔接配套的住宅产业化基地,提高工程质量,降低施工成本。加快建立建筑材料现代化物流服务网络体系,推动建筑施工企业、新型建材生产企业、加工物流配送企业相融合,实现快捷准确配送。将推广应用新型建材情况纳入我省县城建设考核评价、“河北省人居环境奖(进步奖)”等考核指标体系,提高新型建材应用率。(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牵头,省质监局、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业和信息化厅配合)

(六)强化诚信体系建设,规范市场秩序。提高企业品牌意识,以行业诚信体系建设为抓手,利用信息化手段,探索建立全省联动的新型建筑材料企业信用平台,促进企业守法经营,规范市场行为,提高产品质量。有关部门要严格落实国家、省工作要求,持续开展建材市场秩序专项整治行动,清除不符合生产标准、假冒伪劣的建材产品,净化市场秩序,为新型建筑材料产品推广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质监局牵头,相关部门配合)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相关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责,切实加强对发展新型建筑材料产业工作的组织领导,认真做好组织协调工作,及时解决促进新型建筑材料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确保责任到位、措施到位、投入到位,合力推动产业快速发展。(相关部门分别负责)

(二)培养引进人才。积极承接京津人才外溢,借势发展,大力培养和引进产业领军人才、高层次科技人才、高级管理人才。与有关部门协调构建与产业发展相适应的人才培育体系,鼓励省属重点高校、相关科研院所与优势企业对接,进一步探索“订单式”人才培养机制,提高企业整体技术管理能力。(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科技厅、省质监局分别负责)

上一篇:五下品德单元测下一篇:北京范文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