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竹产业工作方案

2024-09-29

发展竹产业工作方案(通用8篇)

发展竹产业工作方案 篇1

为进一步加快推进竹产业转型升级,根据《南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南平市加快竹产业发展行动计划的通知》(南政综〔20XX〕1号)文件精神,结合我区实际,特制定建阳区竹产业发展实施方案。

一、我区竹产业发展现状

建阳全区现有竹林面积59.84万亩,其中:毛竹林面积56.65万亩;小径竹面积3.19万亩。竹蓄积量9272万根,经过多年来开展竹业开发擂台赛等活动,建阳的竹产业发展整体上有了较大的提升。

一是竹业经济总量稳步增长。20XX年,全区竹业总产值19.3亿元,其中竹林经济产值9.38亿元,笋竹加工产值9.92亿元,竹业总产值比20XX年的6.43亿元,增长了三倍。

二是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截至20XX年,全区已开设竹山机耕路2700多公里,使边远竹山得到有效开发利用。通过竹林垦复抚育、开设竹山机耕道,竹山引水灌溉,施肥及建设毛竹丰产高效基地等科学经营措施,竹林质量得到了明显的提高,竹林结构得到进一步的优化,全区竹资源培育基础更加夯实。丰产竹林面积达23万亩。

三是竹林增收效果明显。经过多年来各级政府、各部门以及社会的不断推动,广大农户科技育竹,科学管理竹山的意识有了很大的提高,竹山投入不断增加,促进了竹山经济的发展,竹山的年均效益不断增加,竹山平均每亩效益从20XX年的每亩不足400元发展到现在的600-900元/亩,效益好的可达1500元/亩以上。

20XX年商品竹材产值5.19亿元,比20XX年的1亿元,增长了4.19倍,鲜笋产值3.9亿元,比20XX年的3308.7万元,增长了10倍多。四是产业结构逐步优化。笋竹加工企业快速发展,截至20XX年全区加工企业161家,其中规模企业13家,超亿元的企业有3家,获得福建省著名商标2家。一批科技含量高、成长性强、产品附加值高的龙头企业脱颖而出,主要有:福建庄禾竹业有限公司、建阳区龙泰竹木制品有限公司、福建亿城竹制品有限公司、福建省亚鑫食品有限公司等。20XX年,全市笋竹加工产值9.92亿元,比20XX年的5.08亿元,增长了95.27%。清水笋产量49254吨,比20XX年21829吨,增长了125.6%。据统计,户外高耐竹地板、竹工艺品、竹家居用品等附加值高的产品,20XX年的加工产值共计2.51亿元,比20XX年的1.60亿元增长了56.87%。20XX-20XX年,出口产品从无到有,福建庄禾竹业有限公司、建阳区龙泰竹木制品有限公司等规模企业,产品远销欧美,20XX年产品出口共计1.2亿元。20XX年,我区的龙泰企业在“新三板”成功上市,成为全国首家竹业新三板企业。

建阳竹产业近年来虽然有了较大的发展,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与不足:一是竹林结构不合理,出现了重砍轻管的现象,部分竹农使用化学除草剂,导致笋竹品质下降,科技育竹的水平仍有待提高。二是上规模、有品牌、有影响力的笋竹龙头企业仍然较少,笋竹加工企业普遍缺乏创新意识、品牌意识、规模意识等。三是第三产业的发展不尽如人意,竹文化、竹林生态旅游(森林旅游)发展滞后。四是上档次、附加值高的高端产品较少、产品竟争力不强,企业的生存能力较弱,加上成本上升、融资难等原因,部分企业出现减产、半停产甚至停产状态。

二、发展思路

按照加快山区经济发展,促进农村经济结构优化的目标,加快绿色发展、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对竹林的多种需求为出发点,以竹林资源培育为基础,以建设一批丰产高效示范片为重点,发展现代农业(竹业),以科技创新为依托,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培育扶持龙头企业,加快品牌建设,不断开拓国内外市场。培育发展竹旅游、竹文化产业,逐步建成林工贸一体化、产业集群化、产供销一条龙的竹产业体系,整体推进建阳竹产业的跨越式发展。

三、发展目标

规划到20XX年,全区竹业总产值达到100亿元。其中一产产值32亿元,二产产值58亿元,三产产值10亿元;20XX-20XX年每年新建丰产竹林面积4.5万亩,累计建成丰产林面积36万亩以上;加大对笋竹加工企业的政策扶持,做好政策对接,用好用足中央和省上的扶持政策,支持竹产业小微企业发展壮大,重点扶持龙头企业,计划到20XX年,新培育超亿元的企业5家;依托京福高铁的开通、发达的高速交通网及武夷山干线枢纽机场的建设,利用建阳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充分挖掘我区的竹类资源潜力,大力发展我区的竹景观、竹文化旅游项目;建设竹循环经济产业园区,根据南平市政府的规划,积极策划项目,争取财政的资金支持,力争在我区建设一个集竹类品种展示、竹科研培训、竹旅游地产等功能为一体的“武夷·中华竹博园”。

四、工作计划

根据《南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南平市加快竹产业发展行动计划的通知》(南政综〔20XX〕1号)文件精神,结合我区实际,山上山下齐抓并举、同时推进。紧紧围绕竹资源培育、产业升级、品牌建设、渠道拓展、科技创新、服务提升等工作重点,着力推进竹产业转型升级。

(一)狠抓竹林经济(含林下经济)。依托省现代农业(竹业)发展资金项目和节能减排毛竹林优化改造基地建设,开展竹林丰产培育和低产林改造工程,落实丰产培育任务。按照南平市人民政府的工作布署,20XX-20XX年,我区需完成建设每年4.5万亩的丰产竹林培育任务,累计建成丰产林面积36万亩以上。同时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充分利用竹林空间,种植铁皮石斛、金线莲、黄精等名贵中草药和套种无患子等阔叶树,养殖鸡、鸭、鹅等家禽和孔雀、山鸡等野生鸟类。力争到20XX年实现产值32亿元。

1.现代竹业项目建设。根据建阳区毛竹林和竹制品加工企业的分布情况,20XX-20XX年,规划在黄坑镇、麻沙镇、莒口镇、书坊乡、徐市镇、童游街道、小湖镇、水吉镇、回龙乡、漳墩镇等10个乡镇进行现代竹业项目的建设,建设内容:新建竹山机耕道300公里、新建蓄水池150个、蓄水量4500立方米,铺设300千米以上喷灌设备、对36000亩竹山实施竹山抚育,开展以有机肥为主的科学施肥,20XX-20XX年共计投资2115万元,三年申请省财政补贴资金共计1050.00万元。规划每年1亩左右的毛竹林作为项目的建设基地。通过每年5个乡镇的带头示范作用,逐步向全区推广。

2.竹林优化改造(节能减排)项目建设。20XX-20XX年我区拟在黄坑镇、麻沙镇、莒口镇、徐市镇、童游街道、崇雒乡、小湖镇、水吉镇、回龙乡、漳墩镇等10个乡镇进行竹林优化改造项目建设,建设内容:新建竹山机耕道450公里、新建蓄水池150个、蓄水量4500立方米,铺设300千米以上喷灌设备、对45000亩竹山实施竹山抚育,开展以有机肥为主的科学施肥,套种无患子、乌桕等阔叶树4500亩。规划每年15000亩左右的毛竹林作为项目的建设基地。总投资3420万元,三年申请南平市级扶持资金(节能减排资金)1500万元。

3.每个乡镇(街道)择优建立毛竹林面积200亩以上、小径竹面积50亩以上的高效丰产示范片。各乡镇示范片任务:黄坑镇4个,莒口镇、麻沙镇、书坊乡、徐市镇、小湖镇、漳墩镇各3个,潭城街道、童游街道、将口镇、崇雒乡、水吉镇、回龙乡各2个。

(二)大力发展竹加工业

1.竹板材。鼓励企业抓住社会绿色低碳的环保要求,推动加工技术创新,研究开发有科技含量的新产品,提升产品附加值,提高产品竞争力。以建阳庄禾竹业有限公司为龙头,形成产业集聚,支持企业开展节能减排技术改造,引进先进设备和技术,开展多层次合作。支持庄禾建设“户外高耐竹材产品研发展示中心”。发展混凝土模板用竹木复合胶合板、竹木复装箱底板、竹地板以及汽车、火车用竹胶板等各类产品。

2.竹工艺品(含竹家具)。支持企业发展上档次、附加值高的高端产品,鼓励企业技术创新,引导和鼓励有实力的企业向竹家具领域延伸,做优做精竹家具产业。支持福建龙泰竹制品有限公司“欧美家居用品展览馆”建设。支持龙泰与全球500强企业—瑞典宜家家居合作,大力拓展欧美市场。

3.笋竹食品。以清水笋、软包装笋系列为主,实现从卖鲜笋为主向清水笋加工转变,从加工清水笋出口为主向精深加工终端软包装系列产品出口转变。依托亚鑫食品有限公司、夷山物产等规模较大的企业,做大做强笋竹食品产业。

力争到20XX年实现笋竹加工业产值58亿元。

责任单位:各乡镇(街道)人民政府、发科局、经信局、商务局、市场监管局、农业局(农办)、供销社、林业局。

(三)发展竹文化旅游。依托京福高铁的开通、发达的高速交通网及武夷山干线枢纽机场的建设,利用建阳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充分挖掘我区的竹类资源潜力,大力发展我区的竹景观、竹文化旅游项目。力争到20XX年实现产值10亿元。

责任单位:各乡镇(街道)人民政府、发科局、经信局、商务局、规划建设和旅游局、农业局(农办)、供销社、林业局。

(四)推动产业集聚。建设竹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引导加工企业向园区集聚。积极策划项目,争取财政的资金支持,力争在我区建设一个集竹类品种展示、竹科研培训、竹旅游地产等功能为一体的“武夷·中华竹博园”。

责任单位:各乡镇(街道)人民政府、发科局、经信局、商务局、农业局(农办)、林业局。

(五)加快品牌战略实施。加强区域品牌建设,深入推进品牌战略,提升区域品牌的影响力。鼓励品牌创建,对获得“驰名商标”、“福建省著名商标”、“中国名牌产品”、“福建名牌产品”、“中国出口名牌”、“福建出口名牌”称号以及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指工业产品)认定的企业(申报机构),按照区政府相关规定给予奖励。

责任单位:各乡镇(街道)人民政府、发科局、经信局、商务局、农业局(农办)、财政局、林业局。

(六)加大政策扶持和招商引资力度。加大对竹产业的政策扶持,鼓励和引导竹农走现代农业(竹业)发展之路。用好用足中央和省上的扶持政策,积极策划项目争取资金支持。组建全市笋竹企业融资咨询专业服务队伍,加大金融机构对笋竹企业的信贷支持。支持竹产业小微企业发展壮大,重点扶持龙头企业。营造宽松的发展环境,争取引进一批在竹工机械、竹纤维、竹炭产品上有实力、有品牌、高附加值、科技含量高的竹加工企业入住我区。

责任单位:各乡镇(街道)人民政府、发科局、经信局、商务局、农业局(农办)、财政局、林业局。

(七)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加大企业家、高级管理和技术研发人才培养引进力度,建立一支懂经营、擅管理、善钻研、具备国际化视野和战略思维的高端人才队伍。加大对技能型产业工人的培养培训力度,为企业订单式培养人才;建立健全鼓励人才创新的激励机制和科技成果有偿转移机制。支持有条件的龙头骨干企业实行期权、股权激励人才,打造产业集群创业创新团队。

责任单位:农业局(农办)、发科局、林业局。

(八)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建阳区竹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由区长为组长,区委、区人大、区政府、区政协分管领导、林业局局长、竹协会会长为副组长,成员由各乡镇(街道)政府主要领导及发科局、经信局、财政局、农业局(农办)、商务局、规划建设和旅游局、市场监管局、供销社、林业局等部门组成,全力推进工作落实。各乡镇(街道)及相关部门要结合本地实际,成立领导小组,确保有专人负责,具体抓落实。

(九)抓好督查考评。区政府将相关竹产业发展任务分解到各乡镇(街道),并列入全区创业竞赛考评内容,竹产业发展扶持资金使用严格按《南平市竹产业发展扶持资金管理办法》执行,加强工作督查。各乡镇要高度重视,及时将目标任务落实,层层签订目标责任状,实行有奖有罚。

发展竹产业工作方案 篇2

第一, 竹林面积大, 竹子数量多。全县竹林面积为108万亩, 占林地面积近60%。丰产竹林的毛竹量为每亩180根, 居全国之首, 每年可砍伐毛竹达1800万根。第二, 竹子种类丰富, 价值高。中国野生竹种500多种, 安吉县已拥有360多种, 成为世界上竹子种类最多的地方。第三, 开发潜力大, 综合利用率高。安吉对一根竹子的价值, 实现了从竹根、竹竿、竹叶甚至到竹粉末在内的全竹利用。

2 安吉竹产业发展历程及现状分析

第一, 积极培育竹资源。

在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中期, 安吉县的农民基本上是吃资源饭。那时农民80%的收入来自于卖原竹, 且收入也不高。

第二, 科技创新创产值。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 科技兴竹的理念开始逐渐在县内传播开来。先后创办了竹凉席、竹胶板、竹笋加工等企业, 使得安吉经济向前迈了一大步。

第三, 实现竹资源综合利用。

全县在竹类研究及推广应用上, 共获得国家级成果奖2项, 部、省级科技成果奖16项, 厅、市、县级成果奖24项, 成果推广率达80%以上。

第四, 发展现状概况。

目前全县竹制品加工企业已达1000余家, 竹产业对于全县GDP的贡献率超过30%, 占全县农民人均收入30%左右的份额。

3 发展竹产业带来的机遇

第一, 竹产业促进安吉经济增长:

①增加农民收入。安吉从事林业生产的经营单位最多, 为109个, 占整个行业经营单位数的53.2%。②解决就业问题。由于竹制品企业均为劳动密集型产业, 因此发展竹产业的同时还能够吸收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 根据调研情况来看, 80%以上的农民都从事与竹子有关的工作。③扩大市场营销。竹加工产品, 安吉县主要经外贸公司销往国际市场。其中竹制品出口值占总产值的52%, 竹笋制品出口值占总产值的62.3%。

第二, 竹产业对生态环境作出贡献。

竹子不仅可以替代木制作家具、地板和日常生活用品等, 还能制造集装箱地板、铁路平车地板等产品。

4 安吉竹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 原竹资源供不应求。

随着国内外竹子消费热度的高涨, 县内竹制品加工企业数量的增多和规模的扩大, 安吉县内的竹产量已经远远跟不上市场的需求。

第二, 竹制品企业管理水平低。

全县的竹制品加工企业90%以上是个体、私营企业, 年产值大部分在100万元上下。这些企业的老板多数为本地农民, 管理手段落后, 品牌意识不强, 相当一部分企业产品不按标准组织生产和检验。

第三, 竹制品技术含量水平低。

安吉工业基础和经济基础都相对薄弱, 生产的产品中中低档产品仍占主要地位, 生产效率不高, 对资源的利用率较低。

第四, 竹制品生产种类单一。

竹席系列产品总产值占竹制品总产值的85%左右, 而附加值高的竹工艺品、竹艺术品和“以竹代木”制品仅占10%左右。

5 安吉竹产业发展对策分析

第一, 实现产品多元化。

改变生产工艺落后企业的生产经营模式, 通过龙头企业的带头领导和政府部门的调节作用, 合理控制各种类竹制品加工企业的数量和规模, 丰富市场上的竹制品种类, 同时也能解决竹资源短缺和同一种类竹制品数量供大于求的问题。

第二, 小企业加强企业管理, 大企业树立品牌意识。

改善小规模企业的发展现状, 重视科技投入, 提高竹资源综合利用的科技含量。大企业应利用较好的发展基础和国际市场平台, 积极树立自己的品牌。

第三, 调整产业结构。

巴中山区发展竹产业探析 篇3

立足山区特色优势发展竹产业

巴中市地处大巴山区的米仓山南麓,属于亚热带地区,气候温和,降雨充沛,四季分明,是川、渝、陕“金三角”经济带的腹心位置。

巴中市处于我国散生竹自然分布区主要分布区域内,气候条件完全适宜毛竹、早竹的生长。据项目组初步调查,项目区所在地有慈竹、桂竹、毛金竹、毛竹、水竹、箬竹、紫竹等10多种。慈竹、桂竹和毛金竹面积较大,通常呈块状或零星分布于山地丘陵、沟谷坡坎、屋边路旁,往往与柏木等形成混交状态。

竹子具有良好的生态、经济和社会功能,竹产业是能够把生态、社会和经济三大效益有机结合、互相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最好的产业之一,成为异军突起,最具生命力的新兴产业之一。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森林可采伐量逐年减少,木材价格日益昂贵,竹材价格不断攀升,竹产业效益将更加显著。据农场项目组调研,浙江遂昌、安吉竹产业较为发达,丰产毛竹每亩可以实现4500元的收益,2013年度竹产业为遂昌带来30多亿、安吉带来120多亿元的收益。

巴中市发展竹产业也面临一些不利因素。一是气候条件在平常年份能够满足毛竹、早竹等散生竹类及少数丛生竹类的自然生长,但灾害频发,对竹林的高产稳产构成不利因素。二是土壤多紫色土,结构性差,腐殖质含量不高,透气性差,容易板结和积水。三是竹子虽多,但以慈竹居多,其他没有形成规模,只能提供少量种苗。种源不足对大规模竹子造林极为不利。四是境内原有竹林大多处于群众家用和自生自灭状态,群众对竹林培育的系统知识掌握不多,技术也残缺肤浅。市场信息更为缺乏,竹林经营没有形成市场化运营,群众没有尝到发展竹产业的甜头,对竹林经营的积极性不高。

抓住机遇趁势而上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带来的机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十八大以来的工作主线,必然带来经济结构、增长方式、主导力量等方面的重大变革。国家、省、市的投资将更多地向“三农”和民生领域倾斜。农村消费市场潜力巨大,是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

——实施秦巴山区连片扶贫开发的机遇。实施西部大开发和秦巴连片扶贫开发战略,已经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四川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加快革命老区的发展,省委、省政府支持巴中发展的特殊政策给巴中带来了新的机遇。

——强农惠农政策的机遇。中央、省委农村工作会议指出,强农惠农的思想认识只能增强不能削弱,强农惠农的政策力度只能加大不能减小,出台了一系列货真价实的支持政策,为巴中市加快农业农村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农村产权改革向纵深推进的机遇。城乡一体化发展、农村产权制度等深层次、关键领域的改革强力推进,长期以来“三农”面临的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也将在发展中得到逐步解决。

“庄园+专业合作社”产业化发展

竹产业是现代农业和生态林业的最佳结合点。为此,我们成立了专门课题组,通过历时三年的跟踪调查得出结论:竹子一次栽种,可稳定收益数十年。

——改变落后的生产组织方式。巴山山区地处偏僻,交通不便,目前青壮年劳动力流失严重,在家务农者大多文化偏低、年龄偏大,思想观念停留在小农经济时代,加上目前农村组织化程度低,生产方式落后,推广新产业新技术极其困难。

2014年3月以农民出地,企业出资的形式成立了“巴中市恩阳区天香地权农场”,实行合伙制,农户是LP,承担有限责任,管理者是GP,承担无限责任,走“庄园+专业合作社”的商业模式,由农场统一规划资源发展和利用,统分结合生产经营,引进竹资源开发和其它经营项目,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和发展资源。

社会资源的组织化使得规模化得以顺利推进,短短的半年多时间,已经在恩阳区舞凤乡的6个行政村栽植竹类1000余亩,修建道路20多公里,修建与整合小型水库10座,新增蓄水量600多万m?,拥有了原生态的水资源就有了前提,养殖了螺蛳和水蛭等500多亩,取得了初战胜利。

——合理规划空间时间布局。农场组织对境内的现有竹类资源和可以造林的土地资源进行了调查和分析。根据立地条件和竹种特性的不同,因地制宜分别林种和竹种做出总体规划,综合布局产业发展和环境发展的关系,短期经济收益和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规划10年内发展以早竹为主的笋用竹林3万亩,发展竹木混交的毛竹笋竹林10万亩。前3年首先栽植雷竹10000亩,取得实践和示范效果,其次已经开始规划建设毛竹种苗基地1000亩,为下阶段发展打好种苗基础。

——按照立地条件分类经营。规划林种以荒山绿化和生态环境利用为主的生态公益林,以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相辅相成完美结合的材笋两用林和以竹笋高效生产为主的笋用林三大部分,以及部分种质资源林。

立地条件不好,土层干旱瘠薄、多裸岩、肥力差、风力大、空气干燥,植被稀疏低矮的山顶、上坡、陡坡,以及沟坎和水库坡沿等立地上规划生态公益林。竹种以当地乡土的桂竹、毛金竹、水竹和慈竹等为主。

在条件较好的山地中下坡、山谷、江河沿岸,规划毛竹材笋两用林。结合疏林地套种改造混交林,巴中有较大面积的松柏树林,在松柏树林中套种毛竹,形成竹子和松柏的混交林。这类立地面积大,地形和土壤多种多样,不仅基本上都能够满足竹类生长,而且能够形成较好的竹材和竹笋的产量及质量,达到既能形成竹林环境,发挥竹林生态效益,同时生产大量的竹材和竹笋,为以后发展加工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耕地、坡耕地和一些抛荒的缓坡地带,土壤深厚肥沃,浇灌便利,规划早竹为主的笋用林。目的是以经济效益为主,集约经营,精细管理,达到竹笋的高产高效。

——综合开发打造竹产业链。竹林生长中有生态环境功能,可以发展养老旅游业。采伐后有笋、竹和副产品的经济功能,通过加工利用和贸易得以拉长产业链,带动社会发展。

浙江省安吉县以竹产业推动建设中国美丽乡村,四川省长宁、沐川为中国30个竹乡之一,崇州市、遂宁市等都形成具有特色竹产业,巴中市境内的平昌县把竹林风景和水面旅游紧密结合,打造出川东北地区富有特色的“竹海水乡风景旅游区”。

科学的组织结构可以合理布局竹产业的一、二、三产联动。在一产规模化的基础上,改善环境,打造竹海景观养老旅游产业,巴山地方文化产业和竹材、竹笋的加工产业,促进物流和贸易发展,同时,发展生态农业,以生物工程技术提升水蛭和水产养殖及加工业,先富带后富,带领辖区农户致富,把巴中贫困山区建设成为中国美丽乡村。

——加强保障促进可持续发展。争取中央、省、市、区各级政府的支持,帮助解决政策和资金等具体问题。农场加强对竹产业的宣传引导、技术培训、品种改良、农机配套、信息流通、资金保障和商品物流等各项服务,把农民逐渐向居民转化,改变观念,提高素质,当地农民的认同是项目得以顺利推进的基本保障。

引进专业技术人员和外出学习培训相结合,在造林、培育等重要工作环节前分别乡镇举办针对性的技术培训班,培育专业技术队伍。

同时,建立技术信息平台,通过开展现场演示,下发技术资料,建立技术信息服务机构等多种方式,及时推广先进经验,使得技术措施真正落到实处。

(作者单位:四川省巴中市恩阳区天香地权农场)

光泽县竹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 篇4

光泽县竹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

光泽是福建省重点竹区县之一,竹类资源丰富,竹业经济已成为县域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但目前仍存在竹业经营水平低,加工业发展滞后等问题,本文通过时光泽竹产业现状调研分析后就如何进一步创新机制,加快发展,提出对策和建议.

作 者:施管城 作者单位:光泽县林业局,福建,光泽,354100刊 名:现代科技(现代物业下旬刊)英文刊名:MODERN SCIENCE AND TECHNOLOGY年,卷(期):09(3)分类号:S727.15关键词:光泽 竹产业现状 发展对策

发展竹产业工作方案 篇5

一、要坚定做大做强竹产业的信心

首先,要充分认识我市发展竹产业的优势。一是“人无我有、人有我多”的自然资源优势。世界竹林80%分布于亚洲,中国是世界上竹林资源最丰富的国家,我国90%以上竹林分布于长江以南。安徽是中国竹林资源较多的省,现有竹林400万亩,80%以上分布于皖南和大别山区。我市现有竹林172万亩,占全省竹林面积的44%,位居全省第一,仅xx县就有70多万亩。二是独到的市场区位优势。目前,竹产品国内、国际市场需求很旺,竹地板等产品在欧美、日本等地供不应求。我市是安徽与“长三角”对接的前沿阵地,公路、铁路、水路畅达,销售市场看好,外贸出口非常便捷,非常利于竹产品的市场开拓。三是潜在的后发优势。竹子浑身都是宝,产业关联度强,成长性好,综合利用价值高。竹子具有很强的加工性能,随着竹产品加工领域的不断拓展,竹子三经涉及建筑、家具、造纸、包装、运输、食品、医药、保健、牙织、旅游、环保、化工、军工等众多行业,竹产品已达千种以上,市场和效益潜力巨大。主动接受近邻浙江湖州市的辐射,必将促进竹产业的快速发展。

其次,要正视我市竹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突出表现为,大资源,小产业,低效益。在资源培育方面,一是资源分布不均衡。主要集中在xxxxxxxx三县市,占81%,其余四县仅占1 9%。二是经营目的比较单一。约85%以上以单一生产竹材为经营目的,笋用价值没有得到挖掘。三是效益低下。据统计,我市毛竹每公顷年产竹材仅5.1吨、竹笋0.27吨,年产值2400元。中小径竹每公顷年产竹材仅1.7吨、竹笋1.9吨,年产值4400元。而浙江丰产的笋用和材用竹林每公顷年产均达到10-1 5吨。我市竹业年产值为10.5亿元,而相邻浙江湖州市的竹林资源不及我市,竹业产值却达到40亿元,差距很大。在产品加工方面,一是竹产品加工能力不强,我市现有年产值50万元以上的竹产品加工企业仅241家,年加工产值仅6.9亿元,尚有40%的竹材、竹笋以原料形式销往外地。二是产品结构不合理。我市年产值50万元以上的竹产品加工企业中,只有xx的5家企业从事竹笋加工,其余236家企业都为各类竹材加工,产品附加值低。三是各地加工企业发展不平衡。年产值50万元以上的竹产品加工企业中,xx县为195家,占80%以上,xx县18家,xx县15家,其余四县13家。四是缺少龙头企业。现有竹产品加工企业中,年产值在1000万元以上的企业仅9家,其中:亚普公司年产值为4000万元,国林公司年产值为2200万元,宏宇公司年产值为1880万元。全市没有年产值5000万元以上的竹产品综合加工龙头企业。在管理服务方面,存在着投入资金不足、资源供给不稳定、缺乏有效扶持措施、企业间缺乏联合与交流平台等问题。

第三,要看到我市竹产业发展的潜力。当前,林业发展正面临历史性转变,正处于前所未有的太好时机,只要我们坚定信心,努力解决好我市竹产业发展所面临的诸多问题,那么,差距就会变成发展潜力。一是如果通过精细培育、科学管理,使毛竹林平均每公顷竹材年产量达到9吨,竹笋年产量达到3吨,中小竹林平均每公顷竹材年产量达到7.5吨,竹笋年产量达到4.5吨。那么,我市就会年增毛竹竹材33.8万吨、竹笋23.6万吨和中小径竹竹材18.9万吨、竹笋84.6万吨。竹林一产产值将由现在的3.6亿元提高到10.2亿元,增加6.6亿元。二是如果将年增竹产品产量的80%按现有的加工水平进行加工,则二产产值将由现在的6.9亿元提高到17.4亿元,增加10.5亿元。全市竹产业年产值将由现在的10.5亿元提高到27.6亿元,增长162%。三是如果考虑到提高原料综合利用率和加工精深产品提高附加值两个因素,实际增值潜力还要大得多。

二、突出做大做强竹产业的重点

按照“市场运作,自主发展;政府推动,促进发展;科技支撑,滚动发展”的原则,做大做强我市竹产业,必须坚持资源培育与资源转化两手抓。

一是扩大面积。围绕市场需求,通过低产林分改造、扩鞭、于造等,积极发展毛竹丰产用材林、笋用林、笋材两用林,力争到2010年竹林面积达到180万亩。二是提高产量。通过优化品种与构和推广应用先进实用的丰产技术,大幅提高用材林的产竹量和笋用林的产笋量,力争将40%毛竹林改造建成丰产林基地。三是优化布局。

其次,抓资源转化,快速提高加工增殖能力。以金鹿为龙头,大力发展竹纤维产业;以亚普、国林和永国等企业为依托,大力发展竹地板加工业,以青峰、斑澜竹业等企业为依托,大力发展竹家俱加工业;以高峰为重点,加快竹二艺系列产品的开发;大力发展壮大竹笋产品和竹食品、竹饮料广三产、加工。不断提高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生产能力。以乏有企业为载体,在组建竹产业协会的基础上,对竹纤维、竹地气、竹家具、竹工艺品、竹笋等五大加工产品分类指导、协调、整合和技术改造,提升产品档次,优化资源配置,打造品牌,提高综合竞争能力和抗风险能力,建立生产、科研、市场有机协调的新格局。到2010年,竹生产加工业力争实现销售收入20亿元。

三、强化做大做强竹产业的措施

首先,要加强行业规划指导,科学编制“十一·五”竹产业发展规划,指导我市竹产业快速、持续发展。

其次,要积极组建竹产业协会,充分发挥其

在政府与企业、企业与竹农、企业与企业之间的联系和纽带的作用,促进竹林经营户与竹产品加工企业、各类竹产品加工企业之间的协作和交流,强行业自律,规范行业发展,维护会员利益,提高我市竹产品的市场综合竞争能力。市竹产业协会力争十月份成立,各县市区要在年内成立县级竹产业协会。

第三,要加大科技示范推广力度,加强产学研结合,加快新品种的引进和科技试验示范基地的建设,积极推进标准化生产和竹产品原产地保护及产品质量认证等工作。

第四,要全方位为竹产品加工企业搞好服务。对竹产业项目的申报、审批要予以倾斜;要加大竹产业招商引资力度,市、县林业局要编制竹子投资指南宣传材料;要制定鼓励政策吸引、启动民间资金投入竹产业的发展;林业部门要在税费征收、采伐、原料外运等方面提供更多方便。

区年蔬菜产业发展工作方案 篇6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 XX 和 XX 时重要讲话精神,以及市委、市政府关于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决策部署,全力打赢现代农业攻坚战;推进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回头看”反馈意见和成效考核指出问题整改,促进我区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和产业扶贫,巩固和发展脱贫成果,奠定产业振兴基础,结合我区实际,制定如下工作方案:

一、目标任务

以“重富民、高质量、可持续”为目标,着力把蔬菜产业打造成农业主导产业,打响富硒蔬菜品牌,把 XX 打造成重要的富硒蔬菜供应基地,助力产业扶贫,巩固脱贫成果,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坚决完成市级下达我区 2020 年的新(扩)建规模蔬菜基地钢架大棚 3000 亩、新发展露天蔬菜基地 2200 亩的蔬菜产业发展任务,每个大棚基地要达到相对集中连片规模 30 亩以上、露天蔬菜基地 50 亩以上,大棚面积按 540平方米折算成 1 亩。全面打赢蔬菜产业发展翻身战。

二、工作重点

紧紧围绕目标任务,按照《XX 市设施蔬菜基地建设规范(试行)》的要求,统一建设顶部竖式通风型连栋钢架大棚或单体大棚两种棚型,棚型由乡镇申报,报区蔬菜生产领导小组办公室审定批准。

(一)选好基地。由乡镇牵头负责大棚蔬菜基地的选址、土地流转、杆线迁移、土地平整、道路、水电设施通至大棚等。各乡镇按不少于乡镇域内土地确权面积 3%的规定落实好基地,单个基地规模不低于 30 亩,选址时一定要选择地势较高、排灌条件好、不内涝、不受灾,土壤肥沃、相对平整、交通便利、杆线较少、劳力充足的地块;对选好的基地要加快推进土地流转,流转年限原则上不得低于 10 年;要用逐年压茬推进的方式,结合高标准农田建设等涉农项目,参照《XX 市设施蔬菜基地建设规范(试行)》的大棚占地规格平整好土地,建好机耕道,开挖好水渠等基础设施建设,确保基地前期条件成熟。乡镇选址确定后,将基地建棚计划统一上报至区农业农村局备案;涉及使用扶贫资金的,同时报区扶贫办。

(二)统一建棚。由区农业农村局牵头协调,XX 区 XX投资开发有限公司为招标业主具体负责,区财政、发改、扶贫、住建、水利、招投标中心等部门参与和配合,对全区大棚建设进行单价招标,招标 3—5 家有成功建棚经验或有资质的施工单位。大棚建设资金根据中标单价及验收面积,由

区财政统筹解决;大棚建设过程中,由区住建部门对建设质量进行全程监管,建设标准要符合《XX 市设施蔬菜基地建设规范(试行)》的标准要求,所有新建大棚必须具有开窗、卷膜等设备,具备通风、保温、遮阳、降温等基本功能。

1.使用扶贫资金建棚的。由乡镇担任项目业主,按规定从中标企业中确定建设施工单位,并签订合同,建设资金按扶贫资金渠道和规定执行。建成后大棚资产划转到村集体经济组织,收益归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收益主要用于发展扶贫产业、扶持贫困户增收、改善人居环境和基础设施条件等,土地租金由乡镇、村负责落实。使用了扶贫资金建设的大棚蔬菜基地必须达到产业扶贫基地相关要求,链接吸纳和带动贫困户参与种菜、务工就业,原则上每 30 亩以上基地链接带动贫困户户数不低于 5 户。

2.使用专项债或区财政资金等非扶贫资金建棚的。由XX 区 XX 投资开发有限公司担任项目业主,按规定从中标企业中确定建设施工单位,并签订合同,建成后大棚资产归 XX区 XX 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土地租金由 XX 区 XX 投资开发有限公司负责落实。从建成的大棚中划拨 30 亩大棚资产归当地村集体经济组织所有,该 30 亩大棚涉及的土地流转租金由乡镇、村负责落实。

(三)落实主体。由乡镇负责经营主体的引进、落实和培育,负责大棚的监督管理,严防大棚空棚。经营主体可以

是企业、大户、外来基本菜农、合作社、本地菜农等。一是通过对外引进、本地培育等方式,积极发展家庭式、小农户型的职业菜农,立好标杆、强化后劲。二是发挥传帮带作用,培育壮大本地基本菜农,引导基本菜农发展适度规模、标准化蔬菜种植。三是要加大招商力度,引进有实力、懂种菜、会经营的企业,辐射带动规模化蔬菜种植。

三、扶持政策

(一)2019 年蔬菜产业奖补政策延续。对于 2019 建设且符合奖补政策条件的设施蔬菜基地继续延续享受 2019 年奖补政策;本方案下发前已经落实经营主体且已经基本建好主体工程的高标准蔬菜基地经批准后,继续按 2019 年的奖补政策进行奖补。

(二)一事一议政策。根据工作和发展需要,对于带动功能强的示范性规模蔬菜基地,采取一事一议政策。

(三)大棚蔬菜基地扶持政策。蔬菜种植环节奖补。①对生产经营良好的,从第二年起对种植主体按种植面积,每亩每年补助 1000 元,连续补助 5 年;②种植前对地块进行土壤改良且投入达 2000 元/亩以上的基地,给予 1000 元/亩的一次性土壤改良补助。

(四)露天蔬菜基地扶持政策。新建 50 亩以上,符合产业扶贫项目申报条件的,基础设施通过申报扶贫项目和资金解决。

(五)符合产业扶贫基地奖补条件的基地(含大棚和露天基地),可按 XX 区开发〔2018〕X 号文件规定,同时享受产业扶贫基地奖补政策。农业产业振兴信贷通优先支持蔬菜产业发展,符合农业产业振兴信贷通的,可同时享受农业产业振兴信贷通政策。

(六)土地平整、标线迁移、机耕道、道路、水沟水渠、农用电设施、大棚排灌设施等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由乡镇通过申报和实施扶贫项目解决。

(七)落实乡村工作经费。根据实际验收面积,区财政按每亩 100 元的标准安排乡村工作经费。

(八)强化技术培训。各乡镇要因地制宜着力建设实用型蔬菜技术队伍,每个乡镇不少于 2 名专兼职蔬菜技术人员。一是从现有菊技员、烟技员、动检员、农技员、“三支一扶”队伍中选拔一批,被选拔人员身份编制不变,工资待遇来源渠道不变;由区统筹安排,到院校脱产培训、到示范蔬菜基地脱产跟班学习等方式进行培训,培训支出由农业农村、科技、就业、科协等部门从现有涉农及相关资金中自行解决,区财政给予支持。二是由乡镇负责从蔬菜种植户、蔬菜土专家和外出蔬菜基地打工回乡人员中培育。

(九)着力培育富硒蔬菜基地和品牌,区财政给予一定支持。

四、保障措施

1.强化组织领导。区成立由区长任组长,区委、区政府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的区蔬菜产业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区农业农村局主要负责人任主任,区财政局分管领导、XX 区 XX 投资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任副主任。区财政、农业农村、示范区管委会、自然资源、扶贫、住建、水利、发改、交通运输、教科体、金融、商务执法、文广新旅、供销社等单位和乡镇为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实行一把手抓蔬菜产业发展责任制,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全程、长效负责。农业农村、住建、水利、扶贫、财政、发改等重点职能部门要安排分管领导专门抓常态服务,确保各项工作高质高效如期推进,确保蔬菜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要设立专班、落实专岗、明确专人、实行常态调度。

2.强化部门联动。由区农业农村局牵头负责政策制定,考评考核和综合协调;XX 区 XX 投资开发有限公司牵头负责技术服务,产品销售服务,组织好基地种植;区财政局负责资金筹措、核拨和监管;区住建局负责大棚质量把关。区水利局负责水利设施规划与建设;区交通运输局负责道路建设;区商务执法大队、供销社负责产品推销报务;区金融部门负责信贷落实;区自然资源分局负责调配和解决设施农用地备案;区发改委、区财政负责专项债项目的申报和争取;区扶贫办负责相关扶贫资金项目的审批,配合做好相关扶贫

资金的监管;供电、移动、电信、联通等部门负责杆线迁移等,形成推进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合力。

3.强化乡村主导。乡镇是蔬菜产业发展的工作责任主体,乡镇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乡镇主要领导要亲自抓、负总责,重大问题亲自调度解决;要安排责任心强、工作得力的乡镇副职和干部分工负责具体抓;要大力培养一批爱蔬菜、懂蔬菜、善于抓蔬菜的专业型蔬菜干部。

4.强化督查考核。将蔬菜产业发展列入乡镇和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年终绩效考评和现代农业攻坚战考核内容。实行蔬菜产业发展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联系包乡督导,由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抽调人员组成督导组,包乡镇开展常态化督查。对蔬菜产业发展实行定期调度,排名通报,对连续排名滞后的乡镇,要约谈乡镇主要领导并书面通报,分阶段在进度滞后乡镇召开促进会。

对金寨县竹产业发展的思考 篇7

1 竹产业发展基本情况

金寨县竹林资源丰富, 竹子品种繁多, 分布范围广, 有毛竹、花杆毛竹、黄古竹、罗汉竹、苦竹、桂竹、斑竹、淡竹、紫竹、早竹、早元竹、刚竹、台湾桂竹等5属20种。有竹林面积1.6万hm2, 其中毛竹面积1.33万hm2, 活立竹蓄积量为3 423万根, 年产商品竹550万根, 平均竹产业总产值0.8亿元。近年来, 由于金寨县在各方面的大力扶持, 使竹产业得到迅速发展。2009年全县完成毛竹生产、销售220万根, 实现竹业总产值0.4亿元, 其中:竹材销售150万根, 产值1 100万元, 占消耗量的68.2%, 占总产值的27.5%。加工转化毛竹70万根, 占消耗量的31.8%, 创产值2 900万元, 占总产值的72.5%, 创税收近98万元。竹笋未形成规模开发, 鲜笋投放市场出售率为零, 对竹林的采笋多是群众自发采集, 土法加工, 产量低, 质量不高, 未形成品牌产品。专门依托竹资源的生态旅游开发还处于起步阶段。总体而言, 金寨县毛竹产业还未形成较大规模的利用, 尚未产生规模效益, 正处于不加工或粗加工利用阶段。

2 主要措施

2.1 加强毛竹资源培育, 着力夯实竹产业发展基础

2.1.1 科学规划布局。

按照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分类经营的原则, 以乡镇为单位制定出台《关于加快金寨竹产业发展的意见》, 将毛竹造林、竹林抚育、毛竹林低产改造等指标分年度量化到乡镇, 引导林农按方案科学有序经营[1]。

2.1.2 加大投入, 强化扶持。

结合金寨农业“5+1”, “四大特色”产业建设, 县财政每年安排一定资金, 采取“自主抚育、农户申报、部门验收、县里审核、补助发放”的办法, 重点扶持毛竹资源的开发培育及低产林改造。2012年以来, 金寨县兑现特产农业毛竹资源开发培育的奖励扶持资金达100万元。同时, 多方协调金融部门落实毛竹资源抵押贷款政策, 利用竹林资源和林权证抵押贷款, 积极探索推动政企农合作, 扩大竹产业信贷规模[2]。

2.2 做大做强毛竹龙头企业, 着力提升竹产业建设效益, 提高竹资源的附加值

2.2.1 实行扶优扶强。

采取政策倾斜、税费减免、银行融贷等方式, 重点培育和扶植国雅 (集团) 公司、金城竹业有限公司等一批龙头企业。招商引资上规模、上档次、市场竞争力强、附加值高的毛竹笋精深加工企业, 逐步形成“产供销一体化”的产业发展格局。

2.2.2 实施品牌战略, 提高市场占有率。

支持分散的竹产品统一市场品牌, 鼓励龙头企业争创知名品牌, 以品牌占领市场[3]。鼓励竹企业在大中城市、各口岸、旅游点设立经营窗口, 拓宽市场展览、展销。努力扩大竹产品的市场占有率, 向市场要效益。

2.3 强化科技创新, 全面提升竹产业的建设水平

2.3.1 加强林业科技创新和推广。

建立和完善县、乡、村林业科技推网络, 通过科技下乡、林业技术员科技培训和林业科普宣传等形式, 加强林业科技服务, 推广竹子新技术的示范工作, 实现全县毛竹竹腔施肥1万hm2任务, 开展林下经济种养试验, 创新竹林培育示范点建设, 全面提高林业科技成果转化、推广和应用水平。

2.3.2 加强林业标准化工作。

全面启动林业标准体系建设、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和质量检测体系建设, 编印下发了《毛竹丰产林培育技术》《毛竹笋用林培育技术》和质量标准, 着力提高金寨县竹副产品的竟争力和知名度。

2.3.3 积极促进企业与科研院所联姻。

政府要设立100万元以上的科技创新基金, 积极鼓励企业增加科技投入, 支持企业与高等院所、大企业、大集团合作, 加强林业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研究, 不断开发市场热销的新产品, 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4,5]。

2.4 优化发展环境, 提高服务效能

2.4.1 加强毛竹林的培育管理, 严禁跨界挖笋及乱伐, 严肃查处偷挖竹笋、盗伐竹材等破坏山林案件, 切实维护竹林承包经营者的合法权益。

2.4.2 进一步放活毛竹经营。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简化毛竹采伐步骤、提高工效。在毛竹砍伐期内凡符合采伐条件的, 林业部门要做到即审即批, 有多少批多少;县内毛竹流通, 取消检尺发货, 林农凭采伐证直接办理运输证, 凭运输证流通。

2.4.3 加强竹业经济合作组织建设。成立竹业协会, 制订议事规则和章程。积极引导竹农以合资、合股、参股等多形式组建竹业经济合作组织, 扩大竹农与企业, 与市场的协作和交流。据统计, 全县已组建成立了45个竹业协会, 联合农民5 000人。

2.5 弘扬生态文化, 推动竹产业提质升级

2.5.1 拓展观赏竹及贸易市场。

竹子具有强烈的中国文化元素, 中国人素有看竹、听竹、尝竹、玩竹、购竹、画竹的生活理念, 而竹子在生产和加工过程中的生态性, 又恰好符合健康、自然、环保的理念。出口到欧美的竹制工艺品, 被当作工艺品卖, 价格很高。安徽省竹种资源丰富, 大力发展观赏竹资源及贸易前景良好。

2.5.2 开展竹海生态旅游。

在全县竹产业集中区开展“农家乐”, 发展主题乡村旅游, 吸引众多城市居民前来餐饮、休闲、娱乐, 在进一步弘扬了竹文化的同时, 也拓展了旅游发展空间。

2.5.3 推进绿色家园创建, 统筹城乡协调发展。

结合金寨农业“四大特色”产业, 毛竹产业工程项目建设, 精心打造“百里毛竹长廊”、“竹子小区”、“竹子景区”等一批工程建设亮点, 全面建设宜居金寨, 提高竹乡生态品位。

3 金寨县竹产业存在的问题

3.1 经营管理粗放

金寨县毛竹林平均立竹量只有2 175株/hm2, 立竹量在1 500株/hm2以下的毛竹林有4 733 hm2, 尤其是一些高山远山的竹林退化严重。目前全县毛竹年产商品竹仅210根/hm2左右, 且大径竹比例只有15%左右, 有相当一部分毛竹林长期处于低产、低值、低效经营状态。

3.2 竹产业发展滞后

目前县内竹加工龙头企业少, 笋竹加工企业空白, 品牌产品单一, 毛竹加工产品多为传统产品、初级产品, 科技含量低, 产业发展滞后。

3.3 资金投入不足

随着林业产权的明晰到户, 竹产业的发展单靠林业的有限投入已很难维持产业规模的投入需求[6]。不少竹加工企业由于自我积累不足, 融资渠道不畅, 导致资金投入不足, 企业发展后劲不足。

3.4 科学经营意识不够

部分林农科学育竹意识不高, 仍按传统经营模式经营竹林, 竹林垦复施肥、竹腔施肥、笋竹两用丰产林等技术没有得到推广应用, 竹林经营水平较低。

3.5 存在多数掠夺性采伐现象

金寨县第一轮毛竹分山到户大约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的1983年林业“三定”, 承包初期林农大都注意到毛竹经营的采伐强度, 清楚“留竹产笋”的意义, 比较注重毛竹林经营的长远利益, 但是如今30年过去, 90年代后由于金寨县青壮年劳力外出打工的多, 造成当地劳力严重匮乏, 因此对竹林不再投入精力、资金, 大多数砍竹多因家里办事, 才大量采伐毛竹, 导致竹林采伐不合理, 造成单位面积立竹量不足, 林地环境恶化。

4 促进竹产业更好更快发展的对策

4.1 进一步加大毛竹资源培育力度

整合林业项目资金, 制订产业扶持政策, 加大加快对高标准、科技含量高、见效快的竹林培育项目的扶持力度, 大力推广笋竹两用丰产培育技术, 切实提高竹林产量, 增加经济效益。

4.2 大力发展笋竹加工

通过招商引资, 重点打造一批竹业加工龙头企业, 提高产品附加值[7]。同时大力推广“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 鼓励竹农为龙头企业生产加工半成品, 实现毛竹就地加工增值。

4.3 拓宽投融资渠道

县财政要每年安排一定的发展基金用于笋用林、笋竹两用丰产林建设。金融部门要对毛竹经营大户适当放宽贷款条件, 减化贷款环节, 提高信用贷款额度, 扩大竹林抵押贷款业务。同时积极鼓励和支持社会各界、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参与竹业开发, 投资兴林创业, 吸引社会闲散资金流向竹业、发展竹业。

4.4 加强科技推广力度

加强竹业技术推广队伍建设, 提高竹业技术研究能力和运用水平。同时结合农民知识化工程和全民培训规划, 编制实用技术教材, 开展林业科技下乡活动, 不断加大培训力度, 提高广大竹农的林业科技水平[8,9]。

4.5 加强组织领导

各级政府要把竹产业发展作为中心工作抓, 建立发展目标责任制, 将工作任务分解到部门、细化到人, 做到层层有人管, 层层抓落实。

4.6 完善毛竹林经营政策

广泛征求社会不同阶层的意见, 根据各乡镇实际情况, 结合林权, 把竹林经营权流转到有经营能力的大户、能人手中, 或流转给公司作为公司毛竹产业基地来经营, 必须搞好新一轮的毛竹林流转经营承包, 从而提高毛竹林的经济利用价值[10]。

参考文献

[1]黄世贵, 汤昌文, 林朝楷.江西省崇义县毛竹产业发展现状与措施[J].中国园艺文摘, 2010 (8) :55-56.

[2]刘德弟, 宣裕方, 李兰英.安吉县竹产业发展探讨[J].林业经济问题, 2005 (1) :25-29, 34.

[3]苏明生, 刘胜军, 彭勇强, 等.安化县竹产业发展对策[J].湖南林业科技, 2009 (6) :77-79.

[4]杨显明.新平县竹产业发展对策[J].林业调查规划, 2002 (S1) :88-91.

[5]李晓铁.桂林毛竹产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 2007 (35) :11465-11466, 11475.

[6]朱永法, 盛文明, 胡正坚.安吉县竹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J].浙江林学院学报, 1996 (1) :88-92.

[7]罗金富.关于赤水市竹产业发展的几点思考[N].遵义日报, 2009-0409 (7) .

[8]康忠武, 梁才武, 莫尔祥.兴安县毛竹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J].大众科技, 2007 (4) :139-141.

[9]苏明生, 刘胜军, 彭勇强, 等.安化县竹产业发展对策[J].湖南林业科技, 2009 (6) :77-79.

发展竹产业工作方案 篇8

【关键词】八都镇;竹产业;发展思路;对策

1 基本概况

八都镇现有总人口23518人,共计6277户,2012年农业人口人均纯收入8998元。八都镇现有林业用地10833.5hm2,其中毛竹林4583.7hm2,是全市毛竹林面积最大的一个镇,占全市毛竹林总面积36365.5hm2的12.6%;现有森林资源活立木蓄积量427877m3,森林覆盖率达73.7%。八都镇的地理区域位置十分优越,培育高产高效毛竹林的立地条件好,山地坡度较平缓,土壤深厚肥沃,素有“龙泉南乡好山场”之称。近几年来,龙泉把竹产业作为兴林富民的一大主导产业来抓,运用市校合作这个平臺,开展了培育高产高效笋竹两用林和材用林的科学技术研究,并将研究取得的先进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在全市广大竹农中大力推广应用。龙泉市委、市政府把八都镇作为毛竹高产高效示范典型来抓,取得了显著成效,到目前为止,八都镇在13个行政村建设了省级现代农业(林业)综合区建设项目,建设面积达3033.3hm2,投入项目资金6088万元,全镇毛竹林平均产值达到830元,建设竹林道路334.232km,投入资金465.118万元,初步建成了竹林道网络体系。

2 八都镇在发展竹产业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竹林基础设施建设还不够配套完善

竹林基础设施还不够配套的方面主要有道路硬化、蓄水池、游步道等,这些设施还跟不上培育高产高效毛竹的要求。

2.2 资金投入不足

由于建设综合园区和竹林道任务重且基础设施投入大,仅靠上级补助的项目资金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大量的自筹配套资金,而竹农目前的经济收入还不是很高,自筹资金往往严重不足,因而制约了竹产业的发展。

2.3 竹龄结构不合理

由于存在急功近利的思想,竹农在经营竹林中往往对应该保留的Ⅲ度竹重点采伐,主要保留了Ⅰ、Ⅱ度竹,造成了竹龄结构的不合理,严重影响了冬春笋的产量和竹材的质量。

2.4 二产严重滞后

目前,八都镇上规模的竹加工企业只有1家,远远不能适应竹林增效、林农致富的需要。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对兴办竹加工企业起步阶段在税收减免、经济扶持、厂房场地建设等方面的政策倾斜不够;另一方面,对招商引资工作还没有高度重视起来。

2.5 在竹笋产品销售方面没有为竹农服务的便民机构

目前,竹农在竹笋产品销售方面往往还是各自为政,在冬春笋销售旺季,大量的冬春笋出现滞销现象,即使能销出去,价格也十分低廉;在竹材销售方面,由于本地缺少竹材加工企业,竹农只能将竹材就地低价销给外地来收购竹材的经纪人,竹农的经济利益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3 发展八都镇竹产业的思路与对策

3.1 多方筹集资金,加快完善竹产业基础设施建设

镇政府首先应组织相关人员开展对本镇竹产业基础设施建设情况,特别是对急需解决的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疏理,分门别类。对资金欠缺方面的问题进行单列,重点抓住解决资金困难这个问题,积极向上级争取与发展竹产业有关的基础设施项目,对争取来的项目资金进行统筹安排,实行优化利用,确保重点。把竹林道路硬化、蓄水池、游步道等基础设施建设安排落实好,真正发挥在竹林增效和林农致富方面的作用。

3.2 切实调整好竹龄结构

调整竹龄结构事关竹林增产增效和竹材的质量,因此,应把调整好竹龄结构作为发展竹产业的大事来抓,解决好长远利益和近期利益的关系,坚决除破竹农急功近利的思想观念。以培育笋竹两用林为主要目的竹林,每度竹的保留株数应为3∶3∶3∶1(即Ⅰ、Ⅱ、Ⅲ度竹各保留30%,Ⅲ以上竹保留10%);以培育笋用林为主要目的的竹林,竹龄结构应该为:Ⅰ、Ⅱ度竹各保留40%,Ⅲ度竹保留20%。通过调整竹龄结构把竹林单位面积的竹材产量质量、冬春笋产量质量和经济效益提高到最好水平。

3.3 制定各种优惠政策,加快竹产业二产的发展

为加快竹产业二产的发展,镇政府应积极向市政府提出促进八都镇加快发展竹产业二产有关优惠政策的建议,包括新办竹加工企业在头三年减免税收、规划出竹加工企业工业园区、以优惠的政策提供给申请新办竹加工企业主、制定相应的经济扶持政策等。此外,还应高度重视招商引资工作,以优惠的条件引进竹加工方面的企业家来八都镇兴办竹加工企业,镇党委和政府一把手要亲自抓招商引资工作。只有把竹产业二产抓上去,才能更好地兴林富民。

3.4 建立竹笋产品销售服务机构

八都镇是竹产业大镇,有丰富的竹笋产品,为了使竹农在竹笋产品中得到更多的实惠,镇政府应尽快建立竹笋产品销售服务机构并配备专职人员。服务机构应通过各种途径及时了解和掌握竹笋产品的市场价格和行情,根据竹笋产品的季节性特点为全镇竹农代销、经销各种竹笋产品。在销售竹笋产品服务中,服务机构要以“诚信服务于民”为根本宗旨,争取以最好的价格把竹农的竹笋产品销出去,实实在在地为竹农办实事、办好事。

作者简介:

周昌和(1972 —)浙江省龙泉市人,工程师,从事林业技术研究和推广工作,电子邮箱:lqsjzzql@163.com。

上一篇:东观读未见书,东观读未见书黄庭坚,东观读未见书的意思,东观读未见书赏析下一篇:她教育了我作文